消费品行业范文

2023-09-21

消费品行业范文第1篇

一、对近年来消费电子行业发展形势的认识

从消费电子行业的产品来看, 大多数是以电视机为主导的传统电子产品销售, 一些旧的产品通过降价的方式进行促销, 没有注重新产品的研发, 整个产业缺乏创新元素,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没有推动力。没有从根本上拉动人们的消费, 也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二、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中的阻碍

(1) 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消费电子产品的销量也逐渐下降, 就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来看, 消费电子行业每年的收益值仅比上一年高百分之二左右, 通过降低价格来获取盈利的方式虽然也从一定上促进了消费电子产品的消费, 但是, 对于整个行业来讲, 这些价格是难以弥补整个行业的利益的, 总得来看, 消费电子行业增长受到了阻碍[1]。 (2) 消费电子行业的电子产品功能不同, 人们对购买需求不同, 更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热卖, 但是对于消费电子行业的生产来说, 每种产品的产量都比较平衡, 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 造成炫彩了浪费, 统一产业各个产品的发展不平衡。 (3) 我国的消费电子产品的出口量比较大, 国家降低了退税率, 对于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外, 我国消费电子产品的出口只是贴牌出口, 并没有树立一个良好的口碑, 在出口过程中, 还面临很大的质疑。 (4) 从我国消费电子技术来看, 目前我国的消费电子技术还是传统的技术, 一些核心构件也需要从外国引进, 缺乏创新力, 从长远来看, 我国电子消费产品的技术存在很大问题, 不能摆脱其他国家的技术的支持, 不利于我国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 也成为发展中的桎梏。

三、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中的几点思考

(1) 国家要发挥主要作用, 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调整消费电子产品原材料价格, 规范市场环境, 为消费电子行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空间, 提高经济效益。

(2) 消费电子行业要注重创新,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方式, 不能一味依赖外国进口商品的引入, 要加大科研力度, 研究一些核心的部件, 摆脱其他国家的消费干涉, 从根本上实现独立生产, 提高发展效益。

(3) 国内的消费电子产品要想走出国门, 就必须树立一个良好的口碑, 在发展过程中, 要以诚信质量为主, 打造一个良好的口碑, 此外, 还要注重企业的消费方式的创新, 消费电子产品作为一种营销产品, 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改变经营手段, 创新管理方式, 减少资源浪费, 降低成本,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2]。

(4) 企业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 在发展过程中, 要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并规划好完成期限, 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监督, 保证任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以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为工作指标, 结合市场需求, 制定一套有效的发展战略。

四、消费电子行业的未来发展预测

(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化也逐渐加快,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 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 推进了农村的发展, 从一定程度上也能拉动农村人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 促进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也促进了消费电子产品的更新, 从长远来看, 消费电子行业发展是很乐观的。

(2) 从消费电子产品的出口来说, 人民币的增值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电子的出口量。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加强, 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 消费电子产品在出口过程中, 出口量也是不能保证的, 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的问题也是引起消费电子产品发展遇到障碍的重要原因。

五、小结

消费电子行业的增长形势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消费电子行业要想突破这种现状, 就必须注重实际需求, 结合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发现的道路, 改变经营策略, 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加大科研力度, 提高自身能力, 树立良好的口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消费电子行业也有了重大突破。近年来, 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呈现逐渐增长的形势, 每一年消费电子行业的生产值都比上一年增加并不是很明显, 从电子行业的发展过程来看, 促进电子行业发展的无非是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关系。虽然电子行业的相关单位及时调整电子行业的发展策略, 加大其出口率, 但是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电子行业的发展现状。加之资源问题越来越严峻, 行业质量的竞争力强, 价格优势成为行业竞争的主导因素。本文就消费电子行业的增长形势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影响消费电子行业增长形势中的因素, 提出有效的对策, 并对消费电子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合理预测。

关键词:消费电子行业,增长形势,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1] 宁钟.消费电子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经营策略[J].中国流通经济, 2018, 18 (4) :90-96.

消费品行业范文第2篇

摘 要:近年我国银行业大力发展理财产品,种类日益繁多的银行理财产品,在为消费者提供收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消费者的相关权益。河北省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着法律不完善、监管不力等不足之处,亟待完善。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河北省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权益现状调查

(一)投资环节:消费者收益受损,侵害其财产安全权

财产安全权是消费者所享有的首要和必不可少的基本权利。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以及国内外不同学者对金融消费者安全权的界定,我们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财产安全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银行理财产品和接受相关金融服务时,依法享有的财产不受威胁、侵害的权利。

河北省商业银行在开展理财产品业务的过程中,对消费者财产安全权的侵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实际收益率方面来看,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多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为主要参考指标,但实践中河北省各家商业银行多款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均出现负偏差,导致个别消费者出现一夜倾家荡产的惨状。其次,银行理财产品存在募集期和资金闲置期期间。对于募集期内的冻结资金,很多银行不支付活期利息;对于理财产品到期后没有对接理财产品的资金闲置期,银行一般也不支付活期利息。从而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摊薄,使消费者的收益达不到其标示的预期收益率。

(二)运营环节:缺乏充分的信息披露,侵害消费者知悉真情权

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知悉真情权,指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过程中,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理财产品或所接受相关金融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包括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收益率、资金流向等。这是理财产品消费者在消费中作出自由选择并实现公平交易的前提条件。

实践中,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运营过程中,侵害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商業银行理财产品的内容不易懂。近年来,河北省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量增长较快,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等理财产品吸引着消费者的关注,月均发行量达5000款以上。很多金融理财产品设计得非常复杂,要求消费者全面了解此类产品的详细构造并不现实。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容易判断失误,导致财产受损。其次,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一方面,经营者发售理财产品时,往往出现未设风险提示、对合同条款不作解释、隐瞒自身免责条款等行为。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商业银行主动向消费者提示理财产品的风险和免责条款的比例不足50%;消费者在签订银行理财产品合同时,仅有72%的商业银行将投资承诺写进合同。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存在销售误导行为。很多商业银行把其他金融产品当作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甚至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银行销售产品时穿着和银行工作人员类似的工作服,导致理财产品误导现象屡禁不止,严重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

(三)营销环节:商业银行滥用市场优势地位,侵害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公平交易权,是指商业银行在与消费者形成理财产品销售合同或法律关系时,应当遵循公正、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强行要求消费者购买、使用其理财产品或接受其服务的权利。

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环节,商业银行和消费者需要签订银行理财产品合同。该合同是由商业银行单方面提供的格式合同,存在加重消费者义务增加自身权利、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条款,使得银行的相关收费与其承担的义务或职责不相应。而且,消费者在签订银行理财产品合同时,对合同中提出的收益分享、风险不共担等不利条款无权进行更改。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对等以及信息不对称,损害了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权益,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四)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不力,侵害消费者隐私权

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隐私权,一般是指理财产品信息持有者对与其信用或交易相关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件名称及号码、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及收入水平等个人身份信息和个人银行账户号码、密码等个人交易信息所享有的控制支配权。这些信息是具有财产利益或者与财产利益有关的信息,全面反映了个人金融资产状况和信用状况。

新《消法》第29条明确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银行理财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理财产品消费者的隐私权比一般消费者更容易受到侵害。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乐于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而商业银行不当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擅自转让客户信息的行为会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权,并被利用引导进入高风险领域消费。

二、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权益频受侵害的原因分析

(一)现行法律位阶低,缺乏专门立法

从2005年起,为了规范银行理财产品,银监会相继出台了《风险管理指引》、《管理暂行办法》、《销售管理办法》、《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等以及一系列规范通知,但其法律位阶较低。如我国首部专门针对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而发布的《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填补了国内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方面的空白,但是仍然不能给理财产品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在现行法律规范中,关于理财产品消费者权利保护的规定基本分散于各个专业领域的专门立法中,作用有限。2014年3月15日实施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纲领性文件。该法虽然将包括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的金融消费者纳入其调整范围,但其制度设计是从宏观上对所有消费者权益进行整体保护,没有专门针对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专章规定。又由于缺乏对银行业发展的前瞻性与预见性,适用到银行理财产品领域,其规定显得太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存在与银行业发展的现实脱节的问题。因而,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显得力不从心。

(二)金融监管不力

从金融监管层面看,监管制度不落实和监管体制有漏洞是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权益频受侵害的主要原因。首先,监管制度没有严格落实。《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和《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风险指引》)出台较早,相对于理财业务的飞速发展,已明显滞后。尽管2012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大大推进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制度建设。但是《办法》中的一些条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使得这些监管规定流于形式。其次,缺乏有效的合作监管机制。目前,银行理财业务由银监会监管,然而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带有“混合”性质,且最终投资于各种证券、信托和银行同业产品,相当程度上已打破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限制,银监部门如果与人民银行和其他监管部门的信息沟通不畅,很容易出现监管真空或重复监管,导致产生不可预料的金融风险。

(三)消费者风险意识与专业意识不足

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风险意识与专业意识不足,是其合法权益屡受侵害的原因之一。首先,消费者风险意识不足。消费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只关注其收益率,不能从自身需求与投资目的出发,盲目追求高回报,忽视自身承受潜在的亏损风险的能力。其次,消费者专业知识不足。衍生类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吸引着消费者趋之若鹜,但其高风险要求消费者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然而大多数理财产品消费者由于没有经过专业金融知识的系统学习,既不能准确认识自身的理财需要,又不能正确理解各款银行理财产品的异同,因而导致消费者一味相信银行工作人员,使其合法权益屡被侵害。

三、完善河北省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建议

(一)完善现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

在保护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权益方面,我国并没有专门立法。现行的《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只是银监会制定的一个部门规章,有必要由國务院制定专门的行政法规,出台理财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必要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专门的《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理财产品消费者保护的基本法。然后由最高法院尽快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明确银行的法律责任。形成更加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坚决依法保障理财产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银行理财产品消费监管

中国银监会作为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主要监管者,要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要在制度层面给理财产品更明确的法律地位,厘清银行和消费者之间、银行和投资资产之间的权责关系,督促商业银行严格执行各项法律规定和理财产品合同条款,从源头避免理财业务纠纷的发生。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承担起对交叉性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的监测责任,避免出现重复监管或管理真空的情况。

(三)构建多元化的银行理财产品消费纠纷解决机制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解决消费纠纷主要有五种方式。然而在实践中,当发生银行理财产品消费纠纷时,消费者多采用协商和诉讼的方式。因此,我们应当考虑构建以理财产品消费者保护为核心的多元化金融纠纷解决机制,具体包括固有投诉制度统合、形成理财产品消费者的“集体维权机制”,发展金融仲裁解决金融纠纷、导入FOS制度①,分阶段分步骤实现金融纠纷处理机制的统合等。

此外,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多渠道投诉管理体系。应当实行客户投诉源头治理,定期分析研究客户投诉、咨询的热点问题,及时查找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从运营机制、操作流程、管理制度等体制机制方面予以重点改进,加强对各分支机构客户投诉处理工作的管理,将投诉处理工作纳入经营绩效考评和内控评价体系,及时研究解决投诉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客户投诉处理机制的有效性。商业银行发生群体性事件时,应当及时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获取最佳解决方案。同时,进一步健全投诉处理的问责、回访和通报机制,并开通投诉监督电话,有力推动了各类问题的快速有效解决。

(四)提高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自身权益保护能力

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只有提高了保护能力,才能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首先,银监会下属的消费者保护局作为具体消费者教育活动的开展人,应负责协同银行、学校、政府法制部门这些多方利益相关者推出有针对性的教育项目,进行金融教育。其次,银行业协会可以编制理财产品消费者教育白皮书等材料进行宣传教育,并要求各个商业银行定期开展金融知识讲座、理财知识沙龙、各类理财产品说明会等专门性的教育活动。最后,消费者应加强主动学习,提升自身金融理财知识水平,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不断高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对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的权益实现有效保护,从而降低银行业的风险,实现金融安全与经济发展。(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项目来源:河北金融学院2015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hbyb2015019。

项目组成员:李娜、张坦娜、刘爽、李海燕、马磊;指导教师:张雪菲副教授、王宝娜副教授。

注解:

① FOS制度,即金融申诉专员服务(Financial Ombudsman Service,简称FOS)制度,产生于英国《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该法将原来已有的8个法定以及自治的金融争议解决机构整合成一个覆盖整个金融行业的非官方独立法人机构FOS,作为一个典型的诉讼外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

参考文献:

[1] 徐敏,卢娟娟.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J].特区经济,2014(06).

[2] 徐旭海.关于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武汉金融,2014(04).

[3] 孙卫华.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09).

消费品行业范文第3篇

1 我国主要行业的石油消费情况

1.1 工业比例降低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资源结构调整计划,奉行资源节约,从而使得石油消费情况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其中一个最为明显的变化便是工业消费比例下降。工业一直以来是石油消费中的主要行业,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占据着榜首位置,上世纪70后期~80年代初期,工业石油消费大约占石油消费总量的72%左右,自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石油消费中的工业比例逐渐下降。1980年,石油消费中的工业比例约为70.8%;2000年,下降到了50%;2008年下降到了41.8%。

1.2 运输业比例提高

在石油消费方面,我国运输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据相关调查表明,1981~2008年间,运输业的石油消费年平均增长率、年平均增长量分别为10.04%、442万吨,明显高于工业的3.35%、336万吨,显著高于其他行业;2000~2008年间,运输业的石油消费年平均增长率、年平均增长量分别为9.56%、860万吨,工业分别为4.18%、544万吨,由此可以看出,运输业的石油消费年平均增长率是工业的2倍多。直到2008年,我国主要行业的石油消费情况如下:工业比例为41.8%,运输业比例为35.6%,生活消费比例为7.8%,建筑业比例为4.1%,农业比例为3.4%,批零业比例为1%,其他行业所占比例为6.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石油消费行业结构从以工业为主转变成了工业、运输业并重。

2 我国主要行业的节油潜力

2.1 石油行业

我国的石油行业,不仅是原油、石油加工产品的生产者与供应者,也是重要的石油消费行业。石油行业的石油消费比例、尤其是原油损耗比例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因此,石油行业的石油投入系数一直非常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油田的原油生产自用率、炼厂的原油加工损耗率分别达到了3.4%、4%,与历史水平相比,均明显提高。因此,石油行业需要切实掌握基本情况,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油田的原油生产自用率、炼厂的原油加工损耗率,并将其作为减少自身石油消费、改善社会供应情况的重要抓手。

2.2 化工行业

我国的化工行业,主要包括化学原料制造业、化学制品制造业,其是我国工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石油消费中占据着第二位。近年来,化工行业的石油消费比例正在不断降低,从而使得化工行业的石油投入系数整体上呈下降态势。据有关资料显示,1995~2008年间,化工行业的年平均节油率达到了7.94%,而同时期工业的年平均节油率仅为5.52%,由此可以看出,化工行业的年平均节油率比同时期工业的年平均节油率高出了3.42%,所以说,在工业中,化工行业的节油率较高。但从整体上看,其石油投入系数仍比较高,在工业中占据着第二位。为深入挖掘化工行业的节油潜力,需要切实掌握基本情况,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管理,切实抓好节油、增效。

3 节油途径

3.1 加强管理

在我国,石油行业自身的石油消费量约占石油消费总量20%,其他80%分布于居民生活领域以及社会各行各业之中。因此,需要加强用油管理,通过综合、有效运用技术、经济等多种手段,引导用户合理用油、节约用油,切实转变其用油方式,最终使终端用油效率得到提高。此外,还要制定、完善加强节油、降耗的有利财税政策。

3.2 技术创新

采用技术手段实现石油利用效率提高的目的,这就是技术节油途径,通过采用高新技术、实施技术改造等节油项目,以使单位产品油耗得到有效降低。就现阶段来说,我国交通运输工具、工业用油设备的单位油耗要比国际领先水平高出10到25个百分点,但换一角度考虑,我国技术节油的潜力非常大。因此,高耗油行业必须认真研发、应用、推广节油与代油新产品、新工艺以及新技术。

4 结语

综上所述,从我国主要行业的石油消费情况来看,我国节油潜力非常大。因此,我国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技术、经济两方面入手,抓好结构调整、加强管理以及技术创新三条节油途径,实现合理用油、节约用油。

摘要: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性资源,在我国各个行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建设的逐步加快,我国对石油能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量也越来越多,石油消费增长迅速。本篇论文中,笔者从我国主要行业的石油消费入手,对节油的潜力和途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我国主要行业,石油消费,节油,潜力,途径

参考文献

[1] 伍亚.能源技术进步对石油需求及节油减排潜力的影响——基于多因素视角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05:199-203.

[2] 王家诚.从我国主要行业石油消费看节油的潜力和途径[J].当代石油石化,2010,12:1-8+49.

消费品行业范文第4篇

一、我国化妆品行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

化妆品行业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笔者认为化妆品行业消费者的影响因素可总结为两大类: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包括文化因素、社会因素, 而外因则包括个人因素和心理因素。

(一)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主要包括主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等方面, 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既深远又广泛。

1. 主文化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价值观、道德观、风俗习惯等, 其特性对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首先, 主文化具有共同性, 体现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共同拥有、并对他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使其心理和行为表现出某些方面的特征。其次, 由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 主文化也具有差异性。例如, 我国东南部较发达地区如珠三角、北上广等地区, 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购买与使用频率就较西部欠发达地区高, 而且, 消费者对于个人保养意识也相对比较强。再者, 社会主文化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主文化也在发生改变。对于化妆品的购买和使用, 我国的消费者从前把化妆品看成奢侈品的观念, 如今逐渐转化成视其为生活日用品、必需品的消费价值观。

2. 亚文化的形成主要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成员由于民族、地域、职业、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方面有共同特征, 而组成的群体。亚文化主要体现在民族亚文化、地域亚文化、年龄亚文化、职业亚文化等方面。例如, 对于青少年亚文化群体, 尤其是大学生, 在化妆品的选购上, 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追求新奇时尚、乐于尝试, 容易产生诱发性和冲动性的购买行为。相反, 老年人亚文化群体的消费价值观则比较固定, 在化妆品的消费行为过程中, 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 往往遵循以往的消费习惯, 讲究方便实用, 对于化妆品品牌形成固定的消费选择。

3. 社会阶层对于化妆品行业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第一, 消费心理的差异。劳动阶层的消费者对于化妆品的功能要求相对简单, 甚至有些人觉得不需要;而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的社会阶层, 则需要更多元化的化妆品, 彩妆、香水、护肤每个系列都不能少, 而且每款产品都必须是名牌, 才能更显示其身份地位。因此, 不同社会阶层在化妆品的选择和使用上有所不同。第二, 购物方式的差异。上层阶级的消费者在进行化妆品消费行为时, 对购物环境比较挑剔, 喜欢单独在环境优雅、品质和服务上乘的品牌专柜来选购;中层阶级的消费者则比较谨慎, 偏向于在折扣店购物消遣;下层阶级消费者由于条件限制, 对价格特别敏感, 喜欢成群结队在中、低档的超市商场购物。

(二) 社会因素

消费者在化妆品的购买行为过程中, 总会受到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制约。作为社会的一员, 消费者经常与家庭成员、同事、朋友、邻居等相关群体产生各种各样的关系, 这些相关团体, 对于其购买行为起着一定的影响。因此, 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的行为过程中, 亲戚、朋友、同学、同事、邻居等都可能对其在化妆品选购的过程中产生影响。尤其在我国, 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地按照周围人群的意向去选购商品。

(三) 个人因素

消费者在化妆品的消费行为也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消费者的经济条件、性别与年龄、生活方式、职业和地位、个性和自我评价等。例如, 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对于化妆品选择的品牌及档次。对于不同职业而言, 化妆品选购的需求也不相同, 如从事教师职业的消费者一般会购买清洁保养基础系列的护肤品, 而从事模特行业的消费者则偏向于选购高档彩妆化妆品。另外, 男性与女性消费者购买化妆品的偏好也有所区别, 男性偏向于购买清洁类、护肤类化妆品, 而女性偏向于选择美容类、营养类化妆品。

(四) 心理因素

消费者购买化妆品的整个行为也是心理活动的过程。首先是需要的产生, 引起消费者有购买动机去采取行动, 以满足个人需要的主观因素。在动机的驱动下, 消费者经过一系列的学习、认知等心理活动, 从而影响购买行为。例如当消费者在选购一瓶润肤露的购买行为中, 先是由于皮肤干燥或其他原因产生需要而引起购买动机, 然后在挑选产品的过程中, 经过一番品牌筛选、价格对比、产品功能等心理认知, 最终选择一款最合适的产品。

二、我国化妆品行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特征

我国化妆品的消费活动都是人们为了满足追求美化自身、达到身心愉悦的需求或欲望, 但是由于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需要、购买动机、兴趣爱好、性格、文化、教育程度、生活经验、风俗习惯等不同,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心理特征也比较繁多, 我国化妆品行业的消费者行为常见的特征如下:

(一) 求实的心理特征

追求实惠的心理特征是理智型消费者的表现, 他们以追求化妆品的实用价值、价格与质量的统一为主要购买目的, 集中体现在中老年群体的购买过程中。他们产生该种特征的行为, 除了由于经济实力有限, 没有太多能力去追求包装精美或价格昂贵的高端化妆品外, 还有部分原因是中老年群体已经形成固定的消费习惯, 理性购买多于冲动性购买, 他们选购化妆品往往会把产品的实用性摆在第一位。

(二) 求新的心理特征

求新的心理特征是感情型心理特征的表现, 当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 主要追求产品的流行款式与潮流。具有这种心理特性的人群通常是条件较好的城市青年男女, 他们比较注重时尚形象, 容易受广告宣传和潮流趋势的影响, 表现出冲动与感性购买。如在选购彩妆系列的时候, 青年人尤其是女性会选择品种多样且款式新颖的各类产品, 包括睫毛膏、眼影、腮红、唇膏等, 他们对于品牌的要求不高, 目的是用最流行的手法打造最流行的妆容。如今, 网购已成为一种新的购物模式, 年轻的消费者愿意追求时髦和新奇的事物, 会对这种新的购物方式产生兴趣, 体验在购物过程中带来的新鲜感和刺激感, 并且由此炫耀自己的行为。

(三) 求美的心理特征

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求美的心理特征也是感情型心理特征的表现, 尤其是有一定经济实力、讲究打扮的中青年女性。很多女性都希望自己是“与众不同”的, 她们也会定期美容, 用靓丽的外表来掩饰岁月带来的沧桑。她们为了永葆青春, 愿意不惜花费大量金钱, 尝试各种品牌的美容护肤产品, 期望使用后能找回一个自信、全新、靓丽的自我。除了追求自身的美丽, 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还会注重产品的欣赏价值与艺术价值, 追求产品带来的美的心理享受。这种心理, 主要体现在比较有经济实力而且又懂得打扮的中青年女性群体当中。

(四) 求名的心理特征

求名的心理特征也是属于感情型消费者的表现。消费者的求名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注重商品的品牌, 以达到显示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征等目的。据研究, 大多数高收入女性消费者在挑选化妆品时会注重化妆品品牌, 而且更倾向于国外化妆品品牌。这说明国外品牌依然大举占据着女性消费者的心, 也表明了她们对知名化妆品的青睐和信任。

(五) 女性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

女性消费群体作为化妆品市场中的主要购买者, 不仅购买自身使用的美容、护肤、化妆品, 而且女性作为家庭中妻子、母亲、女儿等角色, 也经常是为男性、婴儿、老年人护肤品的购买者。女性化妆品消费行为主要表现在:注重化妆品的外观形象与其带来的情感象征;讲究产品的实用性;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挑选商品时总是吹毛求疵;消费的冲动心理及攀比心理;注重时尚与美感的心理等。

三、我国化妆品企业的营销策略

通过我国化妆品行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分析, 针对不同的消费行为特征, 从品牌营销、价格营销、促销营销、营销渠道等方面为我国化妆品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

(一) 品牌营销策略

1. 品牌形象的维护

化妆品品牌形象的维护不仅体现在代言人的选择, 企业的形象也至关重要。化妆品企业应多培育一些细致、文雅、有礼貌、有耐心和有谦和力的营销人员, 对营销人员也应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试。在营销过程当中, 培养有洞察力的营销人员, 主动对消费者讲述其感兴趣的内容。在消费者购买完产品之后, 企业应该有相应的售后服务, 定期打电话咨询消费者消费后的感受, 也可定期发放礼品, 建立长久的联系。

2多品牌策略

化妆品企业在同一类产品领域经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品牌, 这种多品牌策略可以使化妆品企业占据更多的货架, 通过多种品牌的定位, 吸引各类追求的消费者, 从而为消费者的选择带来便利。

3. 品牌延伸策略

企业利用现有的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 多项产品或服务共享同一品牌。在激烈的化妆品行业的竞争条件下, 品牌延伸策略可以说是化妆品企业经营战略过程中的核心战略。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 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得以长期生存与发展, 创新是永葆青春的唯一途径, 必须创造新产品和改造旧产品。

(二) 价格营销策略

对于企业来说, 定价则是进行产品销售的前提, 通过将产品销售给顾客而获得利润, 而产品的定价策略必须与它的营销战略、品牌定位及目标市场保持一致, 因为产品定价会影响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企业需要做好追求短期获利能力与长期获利能力之间的权衡。

价格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产品定价与价格调整两方面。化妆品行业的产品定价策略主要体现在:撇脂定价策略 (新产品投放市场时把价格定得很高) , 渗透定价策略 (新产品刚投放市场时以较低的价格出售) , 声望定价策略 (利用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求名心理, 故意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以显示购买者的身份) , 尾数定价策略 (商品带有零头尾数的价格) 等。另外,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经常会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 一种是降低价格, 一种是提高价格。由于消费者对于商品价格变动十分敏感, 无论是降价还是提价都应符合消费者的心理来进行营销。如果某化妆品公司的顾客主要为高端消费者, 而且它的品牌定位为奢侈化妆品, 它的价格定位可定在高端。另外, 化妆品公司产品的价格也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来制定。

(三) 促销营销策略

化妆品行业的促销营销策略是企业通过与消费者的信息交流来引起其兴趣并说服他们使用产品的活动, 促销策略主要包括人员促销和非人员促销。非人员促销中, 又包括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

1. 化妆品企业的人员促销策略尤为重要, 他们通过与消费者的接触、洽谈, 了解购买需求, 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也增强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

2. 在化妆品市场, 广告起着引导消费、刺激需求、促成购买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市场调查报告显示, 化妆品行业是近年中国内地广告花费最多的行业。

3. 化妆品行业的营业推广策略多种多样, 包括赠品促销、折扣促销、有奖促销、体验促销、节日促销、会员促销等。由于消费者普遍具有求廉、求惠心理, 当他们走进化妆品促销柜台时, 会被各种促销活动所吸引。如销售员会为顾客提供免费试用服务, 例如免费化妆, 然后介绍产品性能特点并鼓励顾客购买。有些商家还通过设计精致的赠品吸引顾客注意。

4. 公共关系是企业为建立、传播和维护自身的形象而直接或间接保持与企业外部的有关公众的活动, 其中主要是消费者公众。在中国, 公共关系显得尤为很重要。企业通过赞助公益活动等方式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 提高知名度。近年来, 化妆品行业流行以美容沙龙、化妆秀、消费者俱乐部等公关传播促销策略。通过各种舞会、party、邀请明星、官员夫人、商界名流等参与产品展示, 请形象代言人现场示范, 推进产品的形象及柜台销售。

(四) 营销渠道策略

化妆品行业的促销渠道策略多种多样, 常见的营销渠道主要包括专柜营销、药店营销、直销、网络营销等。

1. 专柜营销

专柜营销主要是化妆品企业在百货商店租赁专柜的方式进行销售, 是化妆品企业最常见的营销渠道。如今世界知名品牌如雅芳、自然美、赫莲娜等都采取过此销售渠道。因为大多数消费者在挑选化妆品的场所时, 仍偏向于在繁华地段、商业中心的百货商店的专柜购买, 化妆品企业在商场专柜不仅销售产品, 还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消费者到化妆品专柜购物, 营销人员可以免费提供美容知识, 还会根据消费者的肤色、皮肤类型, 推荐适合的美容方案和产品。

2. 药店营销

药店渠道营销主要是功效型化妆品 (药妆) 的营销渠道, 其有利于衬托产品专业的形象, 如去屑、祛斑、治痘痘等。但目前国内大多顾客尚没有到药店买化妆品的习惯, 因此药店营销的渠道仍有待进一步开发。

3. 直销营销

直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的销售方式, 主要是在固定销售店铺以外的地方, 如个人住所、工作地点及其他场所, 独立的营销人员以面对面的方式, 通过讲解和示范将产品和服务直接介绍给顾客的营销方式。这种营销模式解除了传统营销渠道的弊端, 直销员可以直接向顾客宣传、展示化妆品, 并根据顾客的特性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以获取信任, 建立稳定长期的顾客群。但是只有具备实力的大品牌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美国的雅芳公司、玫琳凯公司、安利公司就是经过多年的开拓和发展, 采用直销模式的成功典范, 成为世界上规模较大的直销机构。

4. 网络营销

21世纪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的时代, 如今, 我国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形成了网购的消费习惯, 通过各大知名网站如淘宝、天猫、唯品会、京东商城等, 选购中意的产品并下单, 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 体验货到家门的轻松, 省去了出门带来的不便。网络营销属于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营销模式, 并且化妆品领域已开始普及, 并逐步形成了化妆品网络营销优势。越来越多的化妆品企业将营销重点转移到网络营销, 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制定一套网络营销策略, 在网上开设产品专卖店。有研究指出, 由于我国半数以上的化妆品企业为中小企业, 网络营销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竞争武器。

总而言之, 结合以上多种营销渠道的策略, 可以说没有哪种销售渠道是绝对完美的, 企业只有根据不同的渠道的优势和问题, 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合适的销售渠道。因此, 国内的化妆品企业要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身产品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策略,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占有一席之地。

四、结语

我国的化妆品行业正出于蓬勃发展阶段, 每年都有大批的中小型化妆品企业涌入市场。由于受到各种内因及外因的影响, 我国化妆品行业的消费者对于化妆品购买行为主要表现在消费者的求实、求新、求名、求美等心理特征。因此, 如何针对化妆品行业消费者的行为特点, 从品牌营销、价格营销、促销营销、营销渠道等方面为我国化妆品企业提供营销策略, 为我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摘要:我国的化妆品行业被誉为朝阳产业,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近年来该行业的蓬勃发展, 关于化妆品行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化妆品行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 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特征, 从而帮助我国化妆品企业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为该行业持续高速地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化妆品行业,消费者,购买行为,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 倪德玲.雅芳直销全攻略[M].海天出版社, 2006 (3) .

[2] 迈克尔·R·所罗门, 卢泰宏, 杨晓燕.消费者行为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1) .

[3] 余杰, 罗乐娟.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1) .

[4] 梁艳娇.化妆品行业消费者行为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Vol.20.

消费品行业范文第5篇

网络系统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形成了海量的网络资源,扩大了消费者对商品选择的余地和范围,同时消除了地域、时间和其他条件的制约。网络消费者在购买时,出了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加重视商品的象征意义,希望通过消费来消费获取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以此突显个性化。因而商家可以紧张网络宣传这一途径,广泛地传播产品的市场特性,加快个性化消费品的市场传播方式,充分满足消费者出于求新动机的需求。

2、冲动型消费。所谓冲动型消费是指消费者事先没有购买计划、在现场临时决定的购买。 一方面,由于群体效应造成冲动消费。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专业化和细致化,即便在普通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中,大部分消费者也因为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而难以对产品进行鉴别和评价。随着网络消费者数量的急剧上升,凭借于网络了解商品信息的群体日趋增大,只要网络中发布一则新的产品信息,就有可能引发一个较大群体的网络消费者在短期内进行冲动式购买,可见现在许多网络商品的购买行为包含了较大程度的冲动性。

另一方面,由于感性化引发冲动消费。虽然,在网络平台上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任意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在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理性选择。但由于上网者不断增强的时间观念,消费者在过量的信息面前,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筛选,导致消费者购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完全理性,其判断商品的标准只停留在简单的“喜欢”或者“不喜欢”,一旦消费者的任一购买动机得到满足,其就会马上选择购买,因此购买行为偏于感性化,促使冲动型消费增加。

3、互动性消费。传统的商业流通循环是由于生产者、商业机构、消费者三者组成的,商业机构作为沟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重要中间成分。因而生产者不能直接了解市场需求,消费者也不能直接向生产者表达对产品的需求,导致传统营销方式下的流通模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随着网络技术、虚拟技术、人机交互、人人交互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正从“独自”转变为“对话”。这种角色的互换来源于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的增加和人类追求心理平衡的欲望。网络消费者要求的是,企业能询问他们不同的爱好,并且尽可能尊重他们的这些爱好,因而网上消费的互动性将会大大增强,充分满足了消费者在求新及求便两大动机,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4、主动型消费。在以往的传统营销模式中,消费者所选择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企业已经设计制造出来的成型品,再通过各种销售渠道最终到达顾客手中。在这一模式下,消费者处于完全被动地位。而通过网络交易的过程中,消费者可以选择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设计以及流通循环中,可以主动向生产者的生产和决策。从中,网络消费者可以平衡心理,以减少购买后的后悔感,增加对于产品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同时企业丰富了产品类型,拓宽了销售渠道,实现了双赢。

5、更注重便利和服务。高科技的发展意味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在购买日常用品时,不仅要求物美价廉,而且要求方便易得,一边节省时间,即求便动机。

消费品行业范文第6篇

一、快速消费品及其特点分析

所谓的快速消费品,顾名思义,主要指使用寿命短、消费速度快的消费品,往往需要消费者不定期进行购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典型的快速消费品包括生活用品、卫生用品、食品饮料、烟草、非处方药等。由于部分快速消费产品有时会被包装城一个个独立的小单元进行销售,快速消费品也被称为包装消费品。与快速消费品相对应的是耐用消费品,其唐长使用周期长,投资大,短时间内不用更换,主要包括家用电器、汽车、房子等。

如上所述,快速消费品主要是指使用寿命短、消费速度快的产品。因而快速消费品包含以下特点:消费者经常性就近购买,属于便利品;购买时已收到卖场气愤地影响,属于视觉化产品;消费者对其忠诚度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使用周期短。正是基于快速消费品以上特点,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也具有较大的消费市场。快速消费品市场作为当前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市场,因其更换周期短、消耗量大也成为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市场。

二、当前我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对于快速消费品的需求不断增大,给我国的快速消费品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由于快速消费品相较于科技产品而言,其技术含量低、准入门槛低,使得快速消费品市场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企业数量增加,大量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也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对于我国化妆品、饮料、日用品行业发展造成冲击。中国快速消费品的品牌分化、市场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中高档快速消费品被外资企业控制,使得中国本土品牌进入高端市场较为困难。

随着近年来,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我国快速消费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本土品牌的快速发展对外国产品易造成压力。国内快速消费品企业通过不断重组与破产,正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传统的产品销售战略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经济形式的出现,为企业进行产品销售开辟新的模式。经过长期的探索发展,针对快速消费品自身的特点,通过对其使用销售促进战略,采用陈列赠品、抽奖、样品、优惠券等形式,刺激消费者消费。但这种消费促进战略仍有待创新,要更加注重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三、快速消费品销售促进策略分析

随着销售促进策略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中的运用,其在促进产品销售、推动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面对新的消费环境,企业要积极创新促进策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在进行快速消费品销售过程中,要以品牌偏好为主,使用多种促销策略。当前我国的快速消费品已进入成熟发展期,人们通过长期使用快速消费品,已对产品的品牌的质量有一定了解,在选择产品消费时,更加注重产品的品牌和口碑。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公馆赞助、联合促销、抽奖等形式进行产品促销。企业可以对某种社会活动或公益活动进行公益捐助,并进行一系列的销售宣传。在这种销售过程中激发人们对产品的认可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快速消费品的销售。

在营造良好品牌效应的基础上,企业要积极开展针对消费者的促销战略,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企业在进行销售促进策略时,可以通过直销、经销商销售、终端促销等多种销售渠道,企业根据每个渠道产品销售的额度进行阶段性奖励,激发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对于新进入市场的快速消费品,销售终端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通过产品进货奖励、销售奖励等活动,将促销渠道连接起来,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进而使消费者促销活动有效进行,增加消费者的消费奖励,促进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要加强市场调查,针对不同周期的快速消费品制定精确的促销策略,提高促销策略的精确性。虽然快速消费品相对于其它的消费品而言,具有周期短的特点,但不同的快速消费品其周期也存在差异。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手段对市场上的快速消费品周期进行科学分析,进而根据产品周期的不同,适时采取促销策略,减少策略制定失误带来的影响。同时根据这一分析结果,针对不同消费水平的消费者制定促销策略,进而有效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快速消费品的特点,销售促进策略作为当前提高其销售量的有效方法,在推动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组合多种促销策略,积极开展对消费者促销策略,有针对性制定科学促销规划,提升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有效增强消费者黏合度,进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现已成快速消费品的制造和消费大国。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世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扩过生产进入中国市场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给快速消费品的生产企业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通过分析快速消费品销售促进策略,进而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与长远发展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快速消费品的相关内容及其特点进行阐述,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快速消费品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而指出促进快速消费品销售的有效策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快速消费品,销售,促进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晓华.快速消费品销售促进策略分析[J]科技信息.2010(06)

上一篇:儿科主任医德医风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进修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