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论文范文

2024-03-11

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和目标,这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建构提出新的要求,即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内容、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性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内容、吸纳思想政治教育的兼容性内容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新要求

党的创新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们党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既是在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任务和目标,也为新形势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建构提出新的要求。

一、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主导内容,长期坚持,常抓不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两层内容,具体来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一个整体。由此也决定了这个整体成为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和主导内容。特别是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的背景下,更凸显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就思想教育的主导内容而言,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毛泽东指出,“我们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曲折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也是在曲折中发展的。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每一次经历曲折之后必有更大的发展,会走向更加成熟。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这一规律性,对我们的信仰就会更加坚定。邓小平说过:“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就政治教育的主导内容而言,就是加强政治方向教育。对政治的概念,我们必须作全面的理解。政治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和形态,如历史上的伦理政治、道德政治、城邦政治、宗教政治、金钱政治、法治政治、革命政治等,在革命战争年代,政治是一种革命的政治,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为革命斗争服务,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文革”期间,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政治挂帅”,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也主要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而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政治已表现为一种经济的政治、建设的政治。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内涵的建设性、经济性特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政治方向性也必然表现为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只有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内容,才具有主导性。

就道德教育的主导内容而言,就是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更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性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内涵,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富有中国特色和民族性的教育内容进行提炼和提升,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

1.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

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在形成过程中都受一定民族文化的影响,因而具有浓厚的民族性。世界上客观存在着民族差异性,只要世界上存在民族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民族性,世界不同民族都把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创生中不断发生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政治文化思想、民族品格、民族传统和价值观念升华为它的主要内容,民族精神是心理意识和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是民族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代表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它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江泽民作了精辟的概括:“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虽然是在过去积淀而成的,但它的作用却是现实的、世代相传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还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生命力。

2.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党的革命传统教育

通过加强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不仅使广大青少年了解优秀历史人物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教育,而且使他们认识我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党的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即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革命传统的许多内容,已经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内容,还有一些内容,也是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教育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因而,我

国现在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了我国的特色,必然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内容。

另外,还包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与教训教育等内容,都体现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色性。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既有继承,也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思想发展状况而不断地变化、调整、充实和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来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价值体系应该是相对稳定的,要长期起作用,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必定要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也必然提出时代性要求。

1.时代主题教育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我们面临的时代主题已由过去的“战争与革命”转换到了现在的“和平与发展”。虽然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面临新的时代主题,思想政治教育要教育人们树立三种意识:第一,合作意识。现在,国际社会面临着许多跨国或全球性的问题,要想解决诸如裁军、防止核扩散、打击恐怖主义、保护环境、缩小南北差距等全球性问题,没有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合作,是不可能的。第二,兼容意识。如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世界各国的联系和合作日益密切。社会主义国家要发展,就不能闭关自守,一概排外,而要吸收、借鉴、兼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精华。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否定,也不是一概抹杀、一概否定,而是有借鉴、有兼容、有创新,是一种“扬弃”。第三,发展意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抢抓机遇,谋求发展。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2.改革开放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因而,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教育。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3.生态教育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解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但是,随着工业文明向全球的推进,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等。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人类物质文明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地球生态带来了严重灾难。把一个完好的地球交给我们的后代,给后代留下一个健全的生态环境,不损害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利益,实现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因此,加强生态教育,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时代性内容。

4.心理疏导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社会因素和社会信息不断增多,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加上新旧体制的转换、新旧观念的冲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所有这些新的变化、变革和矛盾,都给人们的心理带来冲突和压力,并由此诱发了许多心理问题。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的人数已经达到2亿,比20世纪70年代翻了一番。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认为:心理压抑现在已经成为20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5.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教育

例如,加强科技素养、信息素养、网络道德等内容的教育。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文化新成果,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代性、科学性。

另外,还包括现代社会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教育、现代性观念教育等内容。

四、吸纳思想政治教育的兼容性内容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交往和交流。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就是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并需要在新形势下不断吸收和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兼容性内容。所谓兼容性内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非意识形态性要求和其他意识形态中的具有普遍性、合理性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这为我们吸纳、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兼容性内容指明了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内容

人类的思想道德同人类的物质生活一样,同样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由于客观物质生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思想道德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不同阶级、社会或国家的思想道德又总是有某些联系性和共同性。恩格斯曾经指出:现代社会的三个阶级即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有各自的道德理论,但“这三种道德论代表同一历史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所以有共同的历史背景,正因为这样,就必然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具有联系性和共同性的因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可以为不同阶级、社会或国家所学习和借鉴的。主要包括:第一,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基本上是所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在于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当然,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国家和每个国家的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因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也有所不同。第二,法律纪律教育。法律纪律教育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的。法律纪律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们遵纪守法的意识,保证统治阶级意志的贯彻。保持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第三,底线道德教育。底线道德是以人生的基本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为目标的社会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规范的总称。有学者认为,底线道德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普适性、普遍性。底线道德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它是对所有公民的要求,并不因权力、金钱或社会地位的差别而不同。二是基本性、最低限度性。它是人类追求更高最美好的道德境界的基点,是对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在逻辑次序上具有优先性。它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道德的最后边界和屏障,如果连底线道德都缺失,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资格。

2.西方文化中对我国有益的教育内容

西方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借鉴西方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可以丰富和充实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例如,第一,人本思想。现代西方教育和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源自于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人本主义凸显人的主体地位,使人们从各种束缚中摆脱出来,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性。西方传统人本主义与我国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同为人类文明的伟大理论成果,它们在反对“物本”、“神本”,在肯定人的力量、弘扬人的价值上有相同性。因而,西方人本思想的一些合理内容是可以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吸收和借鉴的。但人本主义的缺陷在于它把对人的理解抽象化了。有学者说,西方现代学者对“以人为本”的探讨,主要局限在思想领域,而且是以抽象的人性为对象的。当然,这种探讨有一定的价值,因为通过这种探讨,可以推动“以人为本”的实现。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探讨具体的人性。只有把抽象的人性和具体的人性结合起来,并以具体的人性为基础和核心,才能抓住“以人为本”的真谛,才能使“以人为本”走向现实。第二,公民教育内容。重视和开展公民教育是西方国家的传统。公民教育注重培养的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自我认识,主要是以宪法意识为核心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教育,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政治教育。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这本身就是根据宪法对公民的要求而确定的。因而,公民教育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质的同一性,西方公民教育中的合理内容是可以为我们所借鉴的。另外,还包括西方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其它一些体现人类优秀文明的教育内容。

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项主要内容, 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根本性启发和创新。首先,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我们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振奋大学生精神、鼓舞大学生进取的有效途径, 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志;第三,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试金石, 是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 为大学生树立了知荣明耻的道德新坐标。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我们遵循和谐校园的理念, 一直在寻求一种不断变化发展、创新前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培养学生的成长当中, 围绕学校“尊重的教育”的培养目标, 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采取“引导与互动相结合, 趣味与严肃相结合”的方法, 以学生全面自我发展为工作目标, 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 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教育活动, 使学生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得到完美的结合互动, 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长成才目标与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统一起来, 乃至与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观文化观、理想观统一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它的对象是学生, 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主体性, 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 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 但鉴别力明显欠缺。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 我们有针对性的设计了十项专项教育活动, 其中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典作品赏析推荐、优化校园人文环境、个人才艺展示平台、职业理想信念教育、树立自我学习意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充分运用学生干部和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1 有效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活动

在首批免费师范生学生的入学教育活动中, 我们开展了免费师范生交流座谈会、新生适应性教育系列活动、新生专场晚会等一系列专项教育活动。学生在丰富的素质教育活动中的成长是飞速的, 这不仅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摆脱不适状态, 更是他们进行自我完善、目标体系重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非常有利于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大学生活。

2 尝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法

汶川地震发生后, 我们做了一个具有创新性和连续性的主题教育活动——“闪耀的师德光辉”主题系列活动。它是完全由学生自己发起的主题式自我教育活动。这次活动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 而是一次生动的职业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活动发起于一次名为“生命谱写师爱赞歌”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回顾了地震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 大部分人都参与了即兴发言或是朗读了自己写的诗歌和文章, 学生们在悲叹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很多人在这次班会中坚定了自己的从教信念, 并且表示要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同时, 在此次班会中, 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 “责任”成为了大家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会后, 该班的学生向全校师范生发出了以“闪耀的师德光辉”为主题的倡议书, 倡议全校师范生围绕教师师表风范、师爱形象、师识本领、师艺才华等方面展开主题大讨论活动。全校各学院的免费师范生代表, 进行了真情流露的讨论。“5·12”大灾难中诠释的不灭的师魂给师范生上了最刻骨铭心的一课。这不仅是一堂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也是一堂最好的职业理想信念课。目前, 学生们已经能够自主的为新同学解答政策疑惑, 帮助下一届的学生适应大学生活, 端正职业理想观, 这次主题式教育活动带给了他们的空前的自信心、鼓舞力和创造力。

3 探索更加有效的大学生自我发展教育体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的大学生自我发展教育在学生当中开展的比较顺畅, 也比较典型, 效果很明显, 并且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 学生们的成长进步很快。从这一系列的专项教育实践过程中, 我们也初步探索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方法, 我们认为, 从实践到认识真理再到实践的哲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从而更加顺畅的辅导学生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成长。因为, 在我们“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以艺动人, 以利惠人”的过程中, 充分结合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认识过程及其规律。遵循我校“一本三项六段式”教育方式, 我们在学生入学之初就为其打造全面系统的职业生涯引导体系。以教育学生生长期从教、乐于从教、终身从教为根本, 在入学时实行导向教育, 在二、三年级实行定向教育, 在四年级实行去向教育。同时, 把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中学教育相衔接, 第六阶段与社会发展相贯通, 中间四个阶段集中解决免费师范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和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即:第一阶段实施适应式教育, 使学生通过专项教育活动达到发现自我, 认识自我, 感受自我的目的;第二阶段实施转换式教育;第三阶段实施选择式教育;第四阶段实施分流式教育, 这四个中间阶段是学生培养自我, 扩展自我, 提升自我的重要时期;第五阶段实施实践式教育;第六阶段实施体验式教育。最后两个阶段, 能够使学生在结束大学学习和生活时完成评价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这三个目标。各个阶段实施灵性与人性、智育与德育、做事与做人、知识与能力“四维并重教育”, 并在每个阶段对学生成长状况进行跟踪调查, 确保职业生涯指导的质量和效率。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它的四项主要内容, 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根本性的启发和创新。大学生自我发展教育是“尊重的教育”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学生全面自我发展为工作目标, 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 通过开展专项教育活动来进行的大学生自我发展教育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交通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服务性和基础性产业,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跨越发展,必须实现交通运输行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这对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出了新的更**求。

关键词:交通行业 改革 发展

前 言:

新形势下,加强交通运输文化建设是实现“以人为本”,推进交通运输科学跨越的重要内容、重要途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障。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最根本的就是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必须要有文化理念作为支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支撑。进一步夯实交通运输行业职工群众思想道德基础,加快形成交通运输最基本的价值认同和最广泛的思想共识,形成共同推进交通运输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凝聚力。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认识交通运输文化“引领带动、形象提升、凝心聚力”的作用,进一步认识窗口服务品牌对职工群众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召力,切实增强交通运输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营造交通运输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交通运输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交通运输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发展软实力,推动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印发《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全行业认真贯彻执行,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行业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一、学习和理解《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领》

《纲要》指出,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本质体现和主要载体,是交通运输行业思想文化建设长期积淀形成的精神成果,是引领交通运输广大干部职工奋发向上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提升“三个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量。行业核心价值观、行业使命、共同愿景、交通精神、职业道德构成了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明确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方向、时代责任、价值取向,以及精神动力、职业操守等内容。

《纲要》明确,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观是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行业使命是发展现代交通,做好?三个服务?。共同愿景是建设一个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让人们享受高品质的运输服务,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让交通与自然、社会更加和谐。交通精神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职业道德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纲要》强调,建设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这个中心任务,按照铸造灵魂、打牢基础、深化主题、彰显特色的根本要求,抓住认知认同、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典型示范、舆论引导、制度保障等基本环节,努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道德风尚和文化素养,全面提升行业文明程度和服务水平,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氛围和文化条件。

《纲要》要求,建设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把握规律与服务大局相结合,加强领导与依靠群众相结合,强化教育与注重实践相结合,深化主题与彰显特色相结合,总结传承与探索创新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广泛开展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加强交通运输文化建设,深化行业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挖掘培树凸显行业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的舆论氛围,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形象,切实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措施保障。

二、必须充分认识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本质体现和主要载体,是交通运输行业思想文化建设长期积淀形成的精神成果,是引领交通运输广大干部奋发向上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提升“三个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量。

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基本内容与交通运输改革发展实际紧密结合,与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实际紧密结合融会贯通,凝练形成了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模型。

行业核心价值观、行业使命、共同愿景、交通精神、职业道德构成了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明确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方向、时代责任,价值取向,以及精神动力、职业操守等内容。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行业的新形势下,建设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建设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是交通运输行业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社会生活、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日趋多元多样多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牢牢把握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任务,在交通运输建设、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增强共同意识,形成自觉行动,提高行业发展软实力。

三、贯彻落实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建设,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认真组织实施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不断提高行业文化感染力。围绕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推进行业文化建设,是提高行业发展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要认真组织实施好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行业文化实践活动逐步深化。一是打造十大交通运输文化品牌。突出代表性,涵盖交通运输工作各个领域;突出创新性,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突出独特性,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特色外部形象,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二是创建一百家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注重做到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注重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有机结合,使广大干部职工成为行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人人关心、共同参与、携手推进,努力使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变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注重做到行业文化建设与专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公路文化、道路运输文化、航运文化、海事文化、救捞文化、公交文化、出租车文化和机关文化等。三是培养一千名先进典型,注重挖掘精神内涵,深入宣传,积极推广,充分展现新时期交通运输职工的精神风采。继续深化理论研究,注重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行业文化建设实践,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建设的交流、培训活动,加强交通运输文化阵地建设,指导创作更多的影视、歌曲、图书等反映行业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推动交通文化建设百花齐放。

(2)切实抓好政风行风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政风行风是践行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检验尺度,也是行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要以职业道德建设和改进公共服务为着力点,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在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把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落到实处。

一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要求,结合行业实际和特点,典型引路、健全机制,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做到各级机关带好头,各级领导干部做表率,确保为完成中心任务、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行风政风建设、推进廉洁从政、建设学习型组织等方面提供精神动力。二是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部门建设,继续推行网上审批,倡导便民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使公共服务更透明、更阳光、更高效;切实加强交通服务窗口建设,不断改善窗口单位的服务条件,完善岗位行为规范和考核机制,逐步实现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认真抓好执法规范性文件的贯彻实施,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坚决纠正粗暴执法、随意执法、以纠代罚、乱收乱罚等违规违纪现象;畅通投诉渠道,纠正工程建设领域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加大清欠征地拆迁款、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工作力度。四是落实税费改革政策,认真抓好涉企收费项目的清理工作,逐步有序取消所有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坚持不懈地治理车辆超限超载,严防公路“三乱”反弹,确保“绿色通道”畅通。五是树立良好的行业外部形象,推进统一形象标识工作,力争尽快形成统一规范的交通行业工作场所、指示标志、公示栏、宣传牌、公务交通工具外观,统一行业标准字、标准色。六是要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建立廉政建设惩防体系,坚持自律与他律并重,强化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和管理,不断完善行风建设工作机制,探索建立行风建设通报制度,积极开展社会群众评议行风活动。

(3)大力弘扬交通精神和时代风貌,继续选树新的先进典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我部《关于宣传学习高发明等四位同志先进事迹情况的报告》上批示:“很好。形成学习模范、崇尚模范、关爱模范、争当模范的氛围。”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部党组决定进一步深化宣传学习活动,号召交通运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这些先进典型人物,继续深入地学习包起帆、许振超、陈刚毅、孔祥瑞、尼玛拉木等先进典型,形成学先进、树新风、比奉献的氛围,弘扬交通精神,使交通先进典型人物成为践行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教材。要继续保持典型选树工作的连续性和常态化,不断树立和推出在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健全完善典型培养和宣传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使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变得更具体、更生动,更易于为交通运输干部职工所认同、所接受,使典型更加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4)不断加强新闻宣传管理,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注重发挥中国交通报等行业媒体的优势,全面提高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为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突出抓好交通运输重大题材的>策划宣传,找准交通运输发展中的亮点和重点,加强>策划,及时组织宣传报道。三是继续抓好行业重大典型的深度报道,用先进典型激励人、鼓舞人、教育人。四是改进和加强交通应急宣传工作,按应急宣传预案要求,做好各项应急宣传物资和人员储备,推进突发事件应急宣传网络向基层覆盖,逐步做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介入,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五是注重发挥网络媒体宣传渠道作用,加强对网络媒体规律和特点的研究,通过网络媒体了解社情民意,传递交通运输部门声音;加大网络媒体舆情跟踪分析,重视对有关交通运输热点焦点问题的引导,探索建立交通运输行业的网络评论员队伍。

结语:

在新的形势下,政工宣传队伍肩负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要求更高。各单位要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关心、爱护和帮助,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领先、作风务实、为人楷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一支思想敏锐、业务精湛、能打硬仗、善于沟通的新闻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一支崇尚学习、诲人不倦、爱岗敬业、服务基层的教育培训工作队伍。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成绩优异的先进单位要给予表彰和奖励。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志们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深刻认识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学习新知识,树立精神文明建设新理念,研究解决好新问题,不断提高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当好各级党组织的参谋助手,在交通大发展中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 《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

[2] 《中国交通报》 构建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 提升行业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闻宝林,今天我要探讨的课题是关于价值观的问题,我将这个课题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什么是价值观?和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呢,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看这样一个事件,80年代时期,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大学生张华,他为了救掏粪的60岁的农村大爷,跳入粪坑,最后为此牺牲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这件事引发了全民关于到底值得不值得这样做的讨论,想必各位同学对这个事件并不陌生,那么我想先问问在座的各位同学,你觉得大学生张华的这一行为到底值不值得呢?为什么?(此处点名或选择同学回答问题)

刚才几位同学针对我的这一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理由,其实当初中央政府对张华的这一行为是持肯定态度的,而我们在此需要关注的是在这一问题上我们为什么会出现意见的分歧,其实这便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是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了同学们在这一问题产生了不一的意见想法,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就反映了个人对张华事件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不同。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第二,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三,价值观分为普适性价值观和特定性价值观。人们以追求真善美为价值取向的观念是为普适性价值观。而个体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为特定性价值观。

正因为价值观的这些特点,价值观对人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其作用大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重要影响,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相同,动机的目的方向受价值观的支配,只有那些经过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可取的,才能转换为行为的动机,并以此为目标引导人们的行为。

2、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因而,它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反映了人的主观认知世界。

(放一些反映社会价值观问题的图片等)但针对现在的社会状况,我们会发现,社会因素的复杂多变,使得人们往往不再把生活的价值目标和意义视作确定无疑的,生活世界的动荡不定使得人们难以形成固定不变的价值观念,许多人失去对生活意义的坚定信念,怀疑主义、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随之蔓延。然而,现代社会却又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抱有明确的态度,做出明确的自我决定和选择。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强烈地需要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支撑,需要在变动不定的世界寻求到一个安定的精神家园。然而,生活世界的变换不定,理想信念的迷失,又使人难以弄清生活的最终意义。人往往生活在渴望理解生活的最终意义,却又怀疑生活最终意义存在的矛盾之中,生活在因缺乏稳定的价值观念而对周围世界无所适从却又必须做出明确的自我决定的矛盾之中,这样的社会现状要求社会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成员形成积极地价值观念,掌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因此,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念,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组成部分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是我们高中政治中常要学习的内容,在这里呢我就不多做表述。我想和各位具体了解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意义以及我们如何去实践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呢让我来了解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的影响和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全会《决定》突出强调的一个重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巨大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具体了解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的视频)

我们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伟大实践,是一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实践,也是一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是世界一体化以及经济改革所带来的挑战如何应对,确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尊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国情,从价值现实出发;客观反映社会主义本质以及基本要求;涵盖先进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理念。而具体的实践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过程中,有人用以人为本、共同富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团结和谐和开放包容这6句话概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这也是开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门的一把钥匙,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不需要一成不变、固定不移,完全可以有灵活多样的具体表述。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核心价值观表述语,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也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配以美国宣传自己价值观的新闻配图之类)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很善于围绕他们所标榜的价值观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多样化和富有个性的宣传。他们利用一切机会、一切条件,不仅通过政府、政客之口,也借助文体明星甚至普通民众,以富有感情和艺术魅力的语言,不厌其烦地表达和传播他们所宣扬的价值观,以使其深入人心、妇孺皆知,成为全体国民的共识,这一点很值得我们玩味和借鉴。一种价值观如果不能真正转化为民众言之于口、践之于行、刻之于心的价值认同,终究是没有生命力的。

二、自上而下。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主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国家、社会、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不能仅针对公民个人的道德规范,我们需要将价值观的建设建立在制度文化体系中,自上而下的融入社会整体,但这并不排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建设和倡导各领域的具体价值观。事实上,我们党针对各领域、各行业、各种职业提出的具有价值观性质的要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如,针对执政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针对党和政府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针对党政干部的“为民、务实、清廉”;针对革命军人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针对政法战线的“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等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领域的具体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社会条件。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大极为重要的社会条件就是舆论的引导。所谓舆论引导,指的是主体对自身以及他人的言行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评价,其在构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换一张PPT接)社会舆论发挥作用的典型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塑造典型和舆论抨击。好的典型可以激发和鼓舞民众,而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要坚决地加以抨击和批评。社会舆论主要载体有电视、广播、报纸以及网络(各种传播方式的配图)等。只有将舆论引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才能真正对民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促进作用。

四、重点环节。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环节是具有内在引导作用的思想教育,通过思想教育,有利于民众从内心真正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达到理想教育目的,需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第一是情理关系;二是昔今关系。价值目标和标准不以主体的意志发生转移,属于理性范畴;而通过心理体验方式对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作出反映的价值情感,是主体价值态度的体现,属于感性范畴,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对情感的培养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对于昔今关系方面,首先要对传统作出客观而理性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明确转换传统的环境及条件。

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从全民崇拜革命偶像到如今娱乐偶像、实用偶像占据主流(配以偶像转化的图片),这深刻地反映出了文化发展的某种可怕趋势:中国正在远离自身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世俗化、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取代了过去有思想深度的文化形式,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活似乎不需要反思、不需要追问、不需要价值和意义,仅仅需要消费形式本身。人们似乎满足于只要笑就够了而不知道为何而笑,满足于活着而不要思考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因此,在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强化大众传媒的社会效益趋向,坚持偶像生产和消费的正确方向,塑造和传播具有先进文化价值的偶像,增强偶像的文化内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和提高偶像的价值层次,使之上升到民族精神、国家象征的高度,以偶像的某种有意义的特质来影响我们的社会成员,使之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我们应该考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者的一员,我们当代大学生可以做些什么呢?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我认为,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具体践行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

二是我们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要强化理想信念学习,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当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深远意义,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这个共同理想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努力奋斗。

三是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爱国热情,使我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础。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相对80后和90后而言,“95”后更年轻,思想更活跃。“95后”高职学生文化水平、信仰观念、核心价值观呈现出多样性和分散性的趋势,但必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内在联系。本文从三个方面浅析“95后”高职学生的价值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的具體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95后”高职学生

“95”后是指1995年-1999年出生的青少年,相对80后和95后而言,95后更年轻,思想更活跃。由于大部分95后仍处于学生阶段,所以相对于80后、95后,在社会上很少被提及,但却是目前大学生的主要人群。改革开放成为“95后”高职学生信仰形成、价值观培养的时代背景,社会变革的形式和由此导致的社会震荡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渠道影响着“95后”高职学生。面对这种形势,高职学生的信仰追求也会呈现多样性和分散性的趋势,在物质信仰、精神信仰、伦理道德信仰方面都呈现出自己的特性。而他们的信仰追求、价值体系必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1 “95后”高职学生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要有强有力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或是主导价值体系的支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95后”高职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也是“95后”高职学生价值信仰的核心所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95后”高职学生价值体系形成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是一个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95后”高职学生形成信仰的内在精神驱动力。在当代,面对新的时代变化,“95后”高职学生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构建精神信仰体系。只有弘扬时代精神,才能使“95后”高职学生不断接受时代变化的挑战,战胜各种精神危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95后”高职学生形成正确信仰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范畴,而正确的道德观对于形成正确的信仰观是至关重要的。道德是对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通过社会舆论、教育培养、自身修养、传统习俗等起作用,用以调整社会关系、维护公共秩序的道德力量,重视培养“95后”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形成正确的物质信仰、精神信仰、伦理信仰的道德要求。

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95后”高职学生的价值体系的构建

2.1 在教育内容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

“95后”高职学生的思维发展、信仰追求、价值观取向等方面能反映出时代特点,我们应把他们那些价值取向趋于理性、价值理论偏重务实、价值追求突出个体等价值取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总结归纳出既有“95后”高职学生群体个性又有社会共性的价值观追求内容。比如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谐发张、团队精神与竞争理念共存的角度出发进行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从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分裂等角度出发进行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导向、诚信、感恩教育等角度出发的培养公民道德意识和责任感教育等。总之,要处理好多样性与选择性、社会性与个人性的关系,应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并注重培养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和谐共存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等教育内容。

2.2 在教育方法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高职学生的价值认同

结合“95后”的特点,探讨使用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方法、思想理论教育渗透职业素养的教育方法来改进传统教育理念,增进学生的价值认同感。要让学生在多样性与选择性的互动中实现价值认同。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化变革引起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也在“95后”高职学生身上产生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既有利于“95后”高职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比如自私、自大、不诚信、不道德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要从指导思想的高度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层面对“95后”高职学生进行教育。要让学生在社会性与个体性的联结中促进价值实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中,强调集体的价值,个人对集体并不具有优先存在的地位。这种强调社会整体价值的传统有其积极合理的因素。但是,如果以片面强调社会性来否定个体的价值,社会就会变成压制人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时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在两者之间寻求和谐。

3 培养“95后”高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3.1 树立切合“95后”思想实际的教育观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95后”高职生具有自身的时代特点。我们要抛弃传统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口号主义严重的理论说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积极的价值澄清引导式教育,发挥学生关心国家前途和发展、对知识信息接受领悟能力强的优势,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学生自我澄清是非观念,积极开展主流价值评价;对学生的自我为中心思想,要抱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对待。

3.2 努力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力度

学校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园内的教师、辅导员、学生社团、协会,以及校园文化氛围对“95后”的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力度,积极发挥学校全员育人的教育功能,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职业教育、学生社团活动、主题班会、专题宣讲、形势报告、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校报校刊等各种校内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和自身发展等问题。

3.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思想教育

网络对“95后”的思想影响很大,校园网络也日益进入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显著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这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牢固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就业指导网、班级生活网等教育网站或网页,为广大师生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引导大学生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同时要大力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管,着力提高大学生网民遵守网络规则的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网民,将网络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任丹妮.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2014(10).

[2]张小利.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运用的价值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23).

上一篇:企业融资模式比较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