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论文题目范文

2024-02-06

体操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  要  为了加强当前艺术体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提升艺术体操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我国艺术体操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本文对艺术体操教学中审美能力的提高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将会从形体训练、感悟音乐、动作学习、整洁服饰等方面来阐述提高艺术体操中审美能力的有效对策,以供有关教育工作人员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艺术体操  审美能力  提高策略

艺术体操是一项特殊且极具美感的体育运动项目。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不同的是,艺术体操会将美感融入其中,进而凸显出不同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独特艺术感。由此可见,艺术体操也是培育美感的过程。因此在其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力是可以提升艺术体操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也为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审美观念,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加强了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形態训练中提升审美能力

艺术体操的主体是当代的年轻女性,而女性的形态美也是当前社会审美观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女性自身所要追求的美感之一。作为当代一位充满魅力的女性,健康且美好的形体是其必备的基础条件,同时这些美感要在其内在气质以及精神面貌中被充分的体现。世间万物,只有人体的美才能被称为美之巅峰,站在生活美学的立场上,当一个人的四肢可以在整体上呈现出基本的对称且比例相对较为适中,则可以称这个人已经具有了人体最为基本的美感。

形体美感可以大体上被分成两类,分别为运动员的动态美感和静态美感。动态美感通常包括学生的动作、造型以及言行举止。静态美感一般包括学生的神情状态、妆容面貌、服饰搭配以及身型体态。其中静态美感是要以个体美来充当基础的,并利用动作美感来集中体现。在艺术体操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从学生的“站、行、坐”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审美能力提高的训练。

第一是“站”。在艺术体操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教会学生如何站立,作为一名艺术体操的学生,站姿是其应该具有挺拔、稳重、敏捷的整体外貌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站”的核心关键在于学生的脊背,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站立过程中脊背必须要挺拔向上,立腰站齐,而这些都是站立最为基本的动作要点。挺拔的站姿是可以给予他人一种由内而外的一种肢体挺直、精力旺盛的感觉。同时立腰站齐也会给予他人一种端庄稳住的形象感觉,进而给予学生一种精神振奋的感觉。例如在芭蕾舞练习中,学生会经常性地使用到把杆,通过把杆来训练自身的姿态,以此来有效地保证自身姿态的端庄,舞蹈动作的优雅。同时艺术体操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添加一些音乐,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腰姿,在腰姿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紧密配合下促使艺术体操学生的站姿以及舞姿都可以被有效地提高,进而不断增强艺术体操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1]。

第二是“坐”。在艺术体操教学中,当教师在进行完“站立”教学后便可以在“坐姿”方面来对当前的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艺术体操学生要坐得端庄,坐得美观。这不仅是当代女性展现美感的重要体现,也是影响当前艺术体操审美观念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场景,女性也要展现出不同的坐姿。庄重严肃的场合就是需要女性正襟危坐,始终都要保持其自身的高雅大方,若是在相对较为轻松的场合,那当然可以做得相对轻松一些,但是最基本的挺直腰背也是不能放松的,艺术体操学生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这样的习惯。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也要挺直脊背,身体可以些许向前微倾,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倾听他人的话语,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第三是“行”。在艺术体操教学中教师也要教会学生行走的姿态,每一个人都有其自己的走路习惯。但是在艺术体操教学中,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走路姿态,走起路来要稳健潇洒、步伐干净洒脱,不能在行走的过程中给予他人一种拖拖拉拉、疲惫不堪的感觉。而在行走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行”的美感,其在于人体姿态的协调以及矫健的律动之感。人体的腿部在进行位移的过程中要与人体的躯干进行配合,使二者趋于平衡,同时所迈出的步伐也要对自身的实际身高以及腿部长度所匹配。因此,艺术体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舞步的练习,以此不断增强艺术体操学生在学习中对美的感悟以及创作能力,进而保证艺术体操学生动态美以及静态美的有机统一,从而提升学生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审美能力。

二、在感悟音乐中提升审美能力

音乐是艺术体操教学与比赛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体操的内在灵魂。背景音乐始终贯穿于整体的艺术体操比赛以及学习之中。在艺术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音乐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以及充分调动艺术体操动作的张力,以此不断调动艺术体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因此,在艺术体操的教学初期,艺术体操教师就可以针对当前学生所学习的艺术体操项目来为其甄选合适的音乐,在对学生进行完动作演练后还要要求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进行艺术体操动作的展示,帮助与指导艺术体操学生在背景音乐加持下更好地学习与表现身体每一个部位肌肉的拉伸。同时针对这些肌肉的拉伸,要让学生进行明显的控制,在音乐中充分的体会到肌肉拉伸与放松的状态,以此有效掌握好自身肌肉的运动规律。长此以往,学生在音乐训练中便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可以行之有效地对自身各个部位的肌肉进行协调与控制,以确保在日后的学习以及比赛过程中。除此之外,艺术体操教师还要在教导学生掌握音乐节奏以及乐感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音乐语言的认识,进而保证学生可以将自身的艺术体操动作与背景音乐进行有机结合。由此可见借助音乐来加强艺术体操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当前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与调动学生对审美能力的追求,将自身的动作美感以及音乐乐感相统一,从而保证好学生心灵与身体的完美融合,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审美水平[2]。

三、在動作学习上提升审美能力

在艺术体操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动作美给予高度的重视与关注,不能在教学中只是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艺术体操动作以及套路形式,而是要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对艺术体操动作内在美的发掘上,要使学生能将艺术体操动作中蕴含的美展现出来。当前艺术体操的学生针对艺术体操中的审美能力的提升是要依靠教师的指导与帮助的,因此艺术体操教师要在做好教授学生怎么做好艺术体操动作的基础上,还要教授学生对审美能力以及艺术体操动作美的感悟能力,并且在艺术体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一些舞蹈动作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艺术体操中动作的美感,还可以使学生在参考与借鉴舞蹈动作的同时不断地提升对艺术体操动作的表达能力,以此来更好地体验到艺术体操中动作所蕴含的美感。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如巴塞转体、阿拉贝斯等舞蹈动作,并且能在学生对这些舞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评价以及指导,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其中所蕴含的美感。此外,也可以将舞蹈与一些专业教学器械进行有机结合,进而保证学生对于动作美感的掌握可以上到一个全新的层次。艺术体操动作中的一些基本动作就都可以借鉴舞蹈动作来进美感的展示,如旋转、跳跃以及平衡等。在对这些动作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整体的示范,之后针对艺术体操动作中的普遍难点进行技术要点解析。之后便可以在训练过程中通过一些简单的节拍与口令开指导与帮助学生完成所教授动作的日常练习,同时对练习中学生所出现的错误要进行及时地纠正。针对学生普遍都会出现的问题,老师可以集中进行讲解。教师在学生的动作教学中要求学生发掘动作中所蕴含的情感美、思想美以及动作美,而不仅是提升当前学生的审美要求,这也是当前艺术体操比赛观众对艺术体操动作的具体要求。因此,在艺术体操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形态美以及动作美等其他美感都会通过学生的艺术体操动作被展现出来。

四、在整洁服饰上提升审美能力

整洁的服饰是一个艺术体操学生的外在装饰美感,因此艺术体操学生或是运动员都有着具有独特美感的运动服饰。在一些艺术体操的国际赛事上,经常会出现一些评委对各个国家艺术体操运动员所穿的服饰来进行评价,就是因为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服饰是和其内在美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比赛时的隐藏加分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人的穿衣品味以及衣着打扮上来分析出这个人的气质以及美感,并看出其所从事的工作。同样在艺术体操中,学生或是运动员所穿着的专业运动服,从款式、颜色、材质以及造型上都会有着独特的美感。由此可见,整洁的服饰也是当前艺术体操审美观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的艺术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上课时要统一穿着,要穿专业的艺术体操运动服,以此来确保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青春之美、形体之美、线条之美,进而调动与激发学生对于艺术体操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后续的艺术体操学习或是比赛中将“美感”一词发挥得淋漓尽致。帮助与引导学生成为整洁服饰的实际创作者以及具体享受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来不断地提升艺术体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3]。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艺术体操教学中充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是当前我国艺术体操教育事业发展与完善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提升学生审美观念,以此来加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决策。因此,需要艺术体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引导与帮助学生树立好审美观念,在音乐感悟、形态训练、动作训练以及服饰装饰上来不断引导与帮助学生提高其审美能力,以此确保我国整体艺术体操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后续的国际赛事上为我国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黄丽媛.探讨如何提高群文舞蹈创作的审美高度[J].戏剧之家,2022(02):129-130.

[2]孟慧丽.我国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方法及其运用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31):62-64.

[3]赵冰晶,杜雪琪.高校艺术体操教学音乐—表象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体育视野,2021(04):27-28.

体操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  要:实施以人文理念为支撑的高校体操教学,是从学生诉求出发,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在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理念,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体操课学习和锻炼,提升体操教学效率。为此,研究结合高校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实施人文理念教学的教学价值,综合探究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人文理念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校  体操教学  实施途径  人文理念

体操艺术是一种以器械、徒手开展体育锻炼的运动形式,体操教学不受场地限制,运动方式灵活。但是,在传统的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由于理念过于陈旧、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很难有效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体操艺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了高校体操教学的实施效果。为此,需要以人文理念为教学创新点,探索以人文理念为核心的体操教学课程。

1  高校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

系统化的体操艺术训练能够使学生在养成健康体魄的同时,形成优雅品质,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但是当前高校体操教学时,偏重技能教学,缺乏对体操艺术的科学、人文化认识,教学活动人文性缺失、教学内容单一和忽略学生个性需要,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体操艺术学习的积极性,未能实现高校体操教学的预期目标。

1.1 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有效融合

当前高校体操课堂教学内容集中在体操运动的知识讲解、技能教育和动作示范,缺乏对其他内容,尤其是人文理念的有效融合,影响了体操教学效果。事实上,目前高校体操运动教学片面关注学生技能与动作训练,缺乏对体操艺术、审美内涵的有效教育,体操运动教学存在“内容单一”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对高校体操教学的全面、广泛认识。

1.2 教学素材相对缺失,忽略心理教育

在体教结合理念下,高校体操教育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融合不足的现实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高校体操教学盲目追求技能教育,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应有培养。第一,片面关注学科教育,未能对高校体操教育与心理健康培养的内在关系形成正确认识。当前多数高校体操老师对高校体操教学的认识,比较片面,仅从学科角度来开展高校体操教学,未能认识到高校体操教学中,心理素养培养的价值。第二,未掌握融入心理教育开展高校体操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在体操课教学教学时,未能及时“消除”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影响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塑造与培养[1]。

1.3 缺乏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有效融合

传统高校体操教学未能有效融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影响了学生对体操艺术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在体操课堂教学素材选择、方案制定方面,缺乏对学生个性化需要的有效融合。当前老师开展高校体操教学时,往往从自身视角开展“备课”,高校体操课堂实施统一化教学方案,教学素材选择和教学负荷量设置方面,均未考虑学生的个性化体能特征和学习兴趣,影响了高校体操教学效果。

2  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理念教学的价值

在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理念教学,强调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兴趣,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兴趣的基础上,诠释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体操知识到实践技能,再到相关内容设置,整个体操教学过程都融入了人文理念,通过对体操教学进行系统化改造,构建了极具人文理念特征的体操课教学。

2.1 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

高校体操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体操教学需要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开展。为此,想要实现理想的体操教学效果,需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并聚焦体操教学的各个方面。在开展高校体操教学考核工作时,重点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在体操锻炼、学习过程中,完善自我,感知体操艺术的多样美学,实现个人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

2.2 真正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高校体操课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体育项目教学,而是以动作技能为基础,包含艺术想象力和审美理解的综合运动教学。因此,想要实现高校体操课教学中人文理念诠释应用的最佳效果,就需要积极塑造人文课堂,为学生提供开放性表演平台,使学生能够在体操教学中,真正获得技能提升和情感认同[2]。

3  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人文理念教学的实施途径

在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积极诠释人文理念,正是将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要位置,积极诠释人文关怀理念,通过丰富体操课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体操课教学中掌握运动技巧,感知艺术美学。为此,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想要有效诠释人文理念,需要重点做到:

3.1 始终将学生身心素质健康放在体操教学的首要位置

以往高校体操教学的重点多在学生技能学习与培养上,缺乏对学生安全练习和身心素质健康的充分关注,比如教师盲目鼓励学生练习高难度的体操动作,缺乏对学生健康的充分重视。因此,在诠释人文理念开展体操教学时,要将学生的身心素质健康放在首要位置,通过为学生营造安全练习的教学环境,并且教育学生掌握安全锻炼的注意事项,有力确保高校学生实现身心健康。

3.2 始终将人文关怀融入体操课程教学

高校体操教学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项目教学,人文底蕴是彰显体操运动独特性的重要因素。在高校体操教学时,学生并非被动练习体操动作,需要学生在掌握体操技巧的同时,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在体操课程训练、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展现自我,通过诠释人文关怀,充分认可学生在体操课程教学中的独特价值[3]。

3.3 将学生动态成长纳入体操课程教学考核体系

在高校体操课程诠释人文理念教学时,要积极变革教学评价机制,要从传统的技能考核向学生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转型。以往高校体操课程教学评价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基础素质和学习兴趣的有效考虑,忽略了学生成长的动态性。在体操课程人文理念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先天身体素质、学习兴趣和运动习惯等多种因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以动态性、科学性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体操学习状况,从而有效考核学生的体操学习效果。

4  结语

在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人文理念教学,是对传统体操教学机制的革新。通过实施人文理念教学,有效促进了竞技理念与人文思想在体操教学的融合发展,为学生全面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此,在快乐体操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高校学生的身心素质状况,注重激发和引导学生参与体操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推进人文理念教学,使体操艺术融入高校发展,真正成为高校学生成长的趣味元素。

参考文献

[1] 賀新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3):177-179.

[2] 季彦霞,樊艳,李建华,等.大众体操与竞技体操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快乐体操进校园的相关问题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9(2):143-144+146.

[3] 林春源,陈升堂,周济汶.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7):182-183.

体操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 要:单元教学计划在整个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有效实施体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直接影响单元教学效果因素之一。尤其在技能教学的单元中,教师只注重技能教学,而忽视学生体能发展、参与度低、运动强度不高等教学形式和方法是不科学的。文章本着省教研员余立峰老师提出的“体能、技能、运用”三个维度下构建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对小学器械体操中的水平三山羊分腿腾越这一单元科学制定的教学设计进行探究与分析,进而逐渐将该理念渗入进平时的课堂中,对于提升课堂效率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关键词:体能;技能;运用;器械体操;山羊分腿腾越;设计建议

1 問题的提出

在技术教学的单元中,教师反复的讲解、示范和指挥,枯燥的技术动作,学生的参与度少,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显而易见,这种只注重技能教学,而忽视学生体能发展、练习强度低、练习方式枯燥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不科学也是不可取的。例如,在水平三山羊分腿腾越这一单元中,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助跑、起跳、推手与分腿、缓冲落地动作技术,而忽略了学生的体能发展和山羊分腿腾越教材的功能和价值,以及对小学生运动能力的促进作用等不好的教学现象。于是乎,笔者就从“体能、技能、运用”三维度下构建单元,着重针对小学器械体操中水平三山羊分腿腾越这一单元进行了探究与分析。一则希望通过分解课时量的方式来降低单元设计的难度,另一则可以更好的挖掘教材的全员育人功能,实现系统而全面的教学。

2“体能、技能、运用”三维度下构建单元计划的思路

一直以来,体育教学似乎都是在给学生“教教材”,认为只要把教材中的技术动作教给了学生,学生学会了这个“技能”,就是一节成功的课,这样其实很不利于教师对于某项技术教学的系统理解和掌握。基于长期以来这些问题的存在,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老师提出了“体能、技能、运用”三维度下构建单元,在体育界也引起了一场不小的探讨风波。那么,我们从“体能、技能、运用”三维度下构建单元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记得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老师说过:“技能、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更能让我们明白体育课该教什么,更重要的是解决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如何丰富地教的问题,让学生更加快乐地学,学以致用,并发展学生的体能和多种运动能力。

2.1根据水平教学计划的编制来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根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采用水平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的呈现形式,明确每个水平教学内容的范围和程度。可想而知,根据这样的标准就大大增加了课时量,进而增加了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难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比较系统地思考和把握教材,还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整体性的认识,同时也会大大减少一节体育课试图完成一个单元任务的现象发生。鉴于这样课程设计的理念,就有了“体能、技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计划的想法和策略,一方面可以用化整为零分解课时量来降低设计难度,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挖掘教材,实现教师的全面系统教学。

2.2 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学生的成长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每个阶段学生的学情都有所不同,准确仔细的分析不同阶段学生的学情,在正确的时间安排正确的教学内容,这也是“技能、体能、运用”三维度下构建单元教学计划考虑的因素之一。小学器械体操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形式的设计必须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学情进行单元教学计划的目标、练习方法和策略设计。

3 “技能、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山羊分腿腾越单元计划构思

“体能、技能、运用”三维度下构建单元计划是以“技术”为载体和主线,以能力和体能发展为核心,以运用为最终追求目标,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水平三器械体操类的内容编排,针对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本单元“多种形式的山羊分腿腾越练习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根据《指导纲要》的精神,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围绕“体能、技能、运用”三个维度,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通过多样化的体验学习,发展学生的支撑跳越能力和肢体控制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只有三个维度和谐发展,整个单元教学计划才算完整,才有生命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才能有明显的提高,教学课堂才能有高的效率。下面笔者将结合水平三山羊分腿腾越教学内容,从“体能、技能、运用”三维度视角构建单元教学计划。

根据《指导纲要》的理念,笔者将本单元从“体能、技能、运用”三维度按照1:1:2的课时比例进行教学。本单元安排了7个课时,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安排了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从单元教学计划的构建来看,第一、二课时,是山羊分腿腾越中直臂支撑和直臂提臀的技能学习,第三、四课时是在学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体能练习,结合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第五、六课时是多种形式的分腿腾越的综合性的运用层面,第七课时则是“体能、技能、运用”三个维度结合后山羊分腿腾跃的考核课。

4 “技能、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计划的建议

4.1 以趣味的游戏方式,发展学生的技术能力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策略中,游戏算得上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也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所以,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将技术融入到游戏中进行教学。在山羊分腿腾越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跨跳过物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技术学习,体验动作方法。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游戏中所呈现的动作进行正确动作方法的指导。如在跨跳高物的游戏中,物体高于身体的下肢,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用手去帮助,用手支撑在物体上,然后跨过物体,体验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教会了学生如何用手臂去帮助身体跨过物体,也就是我们其中一个“直臂支撑”的技术动作。

4.2 以多样的练习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

三维度下构建单元教学计划本来就是为了改变单一的练习形式、学生练习兴趣低、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所以为了进一步巩固技术动作,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在山羊分腿腾越这一单元中,笔者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形式的分腿腾越方法进行教授,如采用不同的器械:轮胎、体操垫等,发展学生的体能,围绕山羊分腿腾越的直臂支撑、提臀分腿、快速推手、腾空落地的技术动作,教师安排了不同类型的练习方法,如:越过低山羊、越过高山羊、越过纵向轮胎、越过横向轮胎、越过体操垫等。在课堂中提倡集体练、自主练、生生互动的练习形式,在增加学生学习趣味性和积极性的同时,又能发展学生的体能,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4.3 以合理的组合练习,发展学生的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是体育教育最终的追求目标,在山羊分腿腾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合理的组合练习,如在学习直臂支撑的动作时,在这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原地俯卧撑3个,然后再进行直臂支撑练习。再如在练习提臀分腿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之前先原地向上跳5次再进行练习。教师还可以安排其他在山羊分腿腾越中经常用到的组合练习形式,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懂得直臂推手、提臀分腿、缓冲落地在山羊分腿腾越中的运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 余立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3.

[2] 余立峰.“技能、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策略在路上[J].中国学校体育,2016(7).

[3] 俞志波.“技能、体能、运用” 三维度构建单元策略下教学实施的观察与反思[J]. 中国学校体育,2016(7).

体操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 要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幼儿体操科研情况的关注点,为专家学者们提供科学的逻辑起点,促进幼儿体操科学研究。

关键词 幼儿体操 科研 进展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体操的内容与分类、幼儿身体机能和身心发展的影响、各地市表演性幼儿体操的开展情况及教练员情况等众多方面。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下:

(一)幼儿体操内容与分类

卢爱花在《自编幼儿基本体操在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与运用》中指出:“幼儿基本体操可分为模仿操、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满恒贵,闫丽慧,刘文香在《浅谈幼儿基本体操的内容与分类》中“把幼儿基本体操分为表演性幼儿基本体操和一般性幼儿基本体操”。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幼儿基本体操促进会共同编写的《幼儿基本体操教师指导用书》分为四项趣味垫上运动、幼儿基本艺术体操、幼儿健美操、趣味器械操。

(二)主要著作观点

刘明明,匡志兵在《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基本体操课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深入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幼儿基本体操课程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改进方法,为幼儿基本体操课的改革提供了参考,但调查内容不够具体和深入。

李静,宛全利在《幼儿教师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现状与分析》一文中指出,幼儿教师幼儿基本体操教学知识严重不足,教师获取信息主要途径是培训。建议有关部门制作更多更新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举办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基本体操培训班,让幼儿教师及时、方便的学习到最新知识;幼师应充实体育教学内容,编写统一的幼儿基本体操教材。

谷思缘,陈刚,曹仕培在《高校幼儿教育专业幼儿基本体操课教学的现状与分析》一文中,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幼儿教育专业幼儿基本体操课的教学现状与特点。并未做深入的对策性研究。

杜国成,戴巧红在《关于我国幼儿基本体操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一文中,就幼儿基本体操可持续发展,提出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健全组织、依靠社会、培养骨干、加强科研等方面思考。

卢爱花在《自编幼儿基本体操在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与运用》一文中指出,幼师生是未来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创编幼儿基本体操的能力。探讨如何编出一些动作简单、易于模仿、有新意、适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幼儿基本体操,进一步说明了幼儿基本体操课开展的重要性。

陈红在《探究幼儿基本体操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幼儿基本体操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幼儿基本体操的发展过程中,要牢牢把握“面向全体”的发展方向;要树立“玩体操”的观念;要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特点进行科学训练。

李巧萍在《幼儿园应重视开展幼儿基本体操活动》一文中指出,开展幼儿基本体操活动, 可引起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有效地提高幼儿身体的素质和健康状况,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开展幼儿基本体操活动,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通过欣赏美、感受美,进而发现美和创造美,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体育精神。

孙松珍在《如何在体操教学中塑造幼师学生的形体美》一文中指出,幼师学生多是15—19岁的女生,要根据她们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体操形体锻炼,使她们的身体达到协调发展,在体操教学中塑造幼师学生的形体美。

李慧,董国永,李庆友《山东省幼儿基本体操表演现状特点探折》揭示了教师对幼儿基本体操表演规则缺乏了解,对体操编排方面存在着不足,对体操使用的器械选择单一等问题,并针对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二、国外研究现状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学》中强调幼儿教育要注重发展幼儿的体格,锻炼他们的外部感官,要通过体操、游戏等活动促进幼儿的体力、智力和道德和谐发展;幼儿老师应当对幼儿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和认真的习惯。

[美]格莱德勒Margaret E Gredler的《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theory intopractice》指出幼儿课堂体操、游戏活动的好处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学生在新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苏]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法]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等等国外论述,对幼儿教育的研究集中在如何进行幼儿教学及体育活动对身体素质、生理机能以及心理反应的影响,没有找到关于幼师幼儿基本体操课方面的文献资料。

以上相关文献和国内外重要学者的研究论述,分别从幼儿基本体操活动的开展、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但对于幼师学校或学前教育专业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基本体操课方面的研究凤毛麟角。

当前,关于幼儿体操课的研究成果较少,找不到关于幼师幼儿体操课的科研论文,其研究远远落后与同为幼师专业的舞蹈课。幼儿体操教学不仅没有做到科学规范,更没有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甚至一些学校出现了“闭门造车”的现象。据了解,不少幼师学校没有专门开设幼儿体操课,有关幼儿体操的知识以及创编只在选修课中偶尔涉及,仅有少数学生能够学习到,幼儿基本体操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即使有些学校开设了幼儿体操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也良莠不齐,相关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都不强。

参考文献:

[1] 李静,宛全利.幼儿教师基本体操教学能力现状与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1.23(2):66.

[2] 刘英.中国幼儿基本体操[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3] 王伯华.基本体操[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体操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 要:“园校一体”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城乡互动”是指学校依托附属幼儿园建立学前教育专业联盟,并对乡村幼儿园进行教育扶贫、帮扶结对的一种机制,是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文章从湘西州学前教育研究背景出发,针对湘西州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薄弱、相对滞后的情况,探索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推动湘西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

关键词:“园校一体”;“城乡互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一)学前教育发展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明确提出:把学前教育的发展纳入城镇、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在普及学前教育方面,学前教育的发展应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要普及学前教育,重点是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同时对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扶持。国务院2018年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幼儿园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本专科为主体的幼儿教师培养体系;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的目标。《意见》主要包括优化布局和办园结构、拓宽资源供给渠道、完善資金投入长效机制、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监管体系、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加强组织领导等,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主要措施,促进学前教育普遍、包容、安全、优质发展。

(二)湘西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片区,属于“老、少、边、穷”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严重滞后,存在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办园不规范、教育质量不高、城乡差距明显、学前教育管理薄弱等问题。此外,教师流动性大,学历较低,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普遍较低。近年来,湘西州委州政府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同时制定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为出台相关制度提供了明确导向。由于受到地区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学前教育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资源短缺、区域发展不平衡、幼儿教师数量不足和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等。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湘西州的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大致如下:一是入园率偏低,二是幼儿教师严重缺乏,三是城乡资源配置失衡。

(三)学前教育专业资源优势

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为国家改革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办学三十多年来,我校先后荣获各级各类多项荣誉称号,于2013年4月正式被批复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专业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学历教育在校生由1 891人增长到2 002人,职业培训人次由2 000人次增长到8 670人次,技术研发、咨询与服务到账收入由 3 万元增长到 26.01 万元;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生均仪器设备值由4 838元增加到6 847元,新建项目教室、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17个。同时,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近两年,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成为湘西及周边地区学前教育类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引路人”,湘西州幼儿教师的“人才库”,湘西州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的基地。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受二孩政策调整的影响,国家对学前教育办园资质、师资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更高层次、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更强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园校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阐述通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施“城乡互动”精准扶贫项目等,以推动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过程与实施

(一)构建“园校一体、城乡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解决湘西州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师资短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当地幼儿园需求契合度不够等问题,我校积极探索了“园校一体”的“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让学生的职业能力有效地对接其就业岗位。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为了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我校成立了由高校教师、行业专家、幼儿园园长参与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主要确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调整、教学资源的开发、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内容,并修订和形成了适合学校实际和湘西州学前教育需求的“园校一体”人才培养方案。

2.开发融入式的课程体系

针对湘西土家族苗族幼儿教育的需求,我校结合土家族、苗族民族独特文化和技能,开发了苗族鼓舞、土家摆手舞等6门特色课程。与此同时,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音乐、美术等12门课程中融入了土家族、苗族独特文化和技能,形成了集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和民族独特技能于一体的融入式课程体系。

3.共建资源共享的人才共育平台

我校与德雅幼稚园、小红帽幼儿园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将之建设成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双方在人才培养、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实现园校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即聘请州内行业、幼儿园名优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定期到幼儿园去挂职锻炼;学生在校期间交替到幼儿园、学校见习、实习。截至2019年,近三年内幼儿教师累计有43人次到学前教育专业授课,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累计有152人次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实践,学生有2 011人次到幼儿园进行实训和顶岗实习,其中有806人次到农村幼儿园实习。

4.实施订单培养,为湘西学前教育定向输送人才

根据湘西学前教育的需求,我校先后与湘西州11所幼儿园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实现了学生的身份互认,学生入学后既是学校学生,也是幼儿教师。幼儿园和学校双方共同进行招生宣传,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和内容,共同考核评价学生,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毕业生到订单幼儿园就业。这既提高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也有效地缓解了湘西州幼儿教师紧缺的问题。3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共订单培养学生238人,在湘西州定向就业人数为216人,就业率达95%。

5.建设根植湘西、高校精干、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高质量的教学团队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制定了《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从高校、幼儿园中聘请了兼职教师39名,组成兼职教师库。每个学期遴选不少于8人参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且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业务培训。另外,还成立了专门的兼职教师考核小组,对兼职教师进行考核;制定了《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遴选培养办法》,通过培训学习、企业实践等方式,培养了省级芙蓉名师1名、州级教学名师3名、州级学科带头人4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名、校级骨干教师39名;建立了朱丽芳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市级名师工作室和向家富德育市级名师工作室;打造了一支根植湘西、精干高效、质量优良的教师队伍,为湘西州幼儿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建构“城乡互动”均衡发展模式

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为龙头成立了“湘西州学前教育专业联盟”,到目前为止,联盟成员共有28个,既有城市幼儿园,也有农村幼儿园。以联盟为平台,重点围绕幼儿园教育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科研、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实现了城乡幼儿园管理互动、教师互动、教学互动、活动互动,促进了湘西州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1.建立“城乡互动”的工作常态机制

联盟成员共同商讨成立了联盟领导小组,制定了《湘西州学前教育专业联盟章程》,明确了联盟工作的目的与任务、联盟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制订了联盟发展规划和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建立了联盟交流制度、共享制度和保障机制,形成了联盟成员互动工作常态机制。

2.城乡结对,互动发展

联盟内城市幼儿园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及办学条件与农村幼儿园进行了“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比如,小红帽幼儿园与双塘幼儿园结对;湘西州幼儿园作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规模大,师资强,与马颈坳幼儿园、太平幼儿园、幸福幼儿园3所幼儿园结对。结对幼儿园之间签订协议,在多方面进行互动交流。一是管理上的互动。结对幼儿园各派一名副园长负责,通过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园长论坛等活动,促进双方在办园理念、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互动交流,从而实现共同提升。二是教师互动。城市幼儿园选派骨干教师到农村幼儿园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农村幼儿教师到城市幼儿园进行跟岗学习。同时,结对幼儿园之间定期开展联合备课、听课、评课等教学教研交流活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教学教研能力的提升。三是活动互动。城市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每学期开展2次以上研讨活动。这既有利于农村幼儿园的幼儿享受优质的教育环境资源,也有利于城市幼儿园的幼儿感受大自然、开阔视野。

3.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联盟内成员之间实现了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一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与联盟幼儿园之间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成为湘西州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和技术研发中心,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成为幼儿教师的培训师,每年定期对幼儿教师及园长进行培训和教研指导。联盟幼儿园成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幼儿教师成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兼职教师,每年接纳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同时双方合作开发了合格幼儿园标准1个、精品课程资源4种,研发了玩教具20余件。二是联盟内城乡幼儿园之间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城乡幼儿园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开发了具有湘西州土家族苗族特色的课程5门,建设了网络共享课程3门,创编了幼儿体操和游戏12个。

4.开展“送培到园、智力扶贫”师资培训活动

为了解决湘西州幼儿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学习途径少的问题,提高湘西州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使城乡的幼儿都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以联盟为平台,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城市幼儿园骨干教师为主体,开展了“送培到园、智力扶贫”培训活动。送教的培训主要有《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管理策略》《家长培训》《教师礼仪》《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指导策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等。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技能被送到湘西幼儿园,教师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提高。

三、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效与成果

(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经过一系列努力,我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两年来,专业培养了1 306名毕业生,其中68.5%的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同时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培训,8 670人次参与。二是与企业共同建设的实训基地已成为多方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实行了教学一体化运作,实现了培训与育人双赢的目标,师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实训任务。三是开展了“送培到园”“送教下乡、智力扶贫”等社会实践活动,对幼儿园骨干教师、幼儿园园长等进行了师资培训,提高了湘西州幼儿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

(二)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采用的“园校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教学实施的工学结合平台。该模式的建立对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乃至学校的建设都起到了率先示范的作用。湘西州永順、古丈、龙山、凤凰等7个县的职业中专学校,张家界旅游学校、长沙县职业中专、广东湛江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来我校考察学前教育专业,为本地区乃至周边地区的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的运行与管理、实训实验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由此对本地区课程改革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较强的吸纳和辐射效应,从而推动了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

(三)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已成为湘西州职业学校的亮点、湘西州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的摇篮。专任专业教师由78人增加到93人,在校生由1 691人增加到2 002人。2013年,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第一重点建设专业。2016年,学校以学前教育专业为核心,构建文化教育专业群,申报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建设,并成功立项。

(四)提高了学生专业素养

本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201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100%,其中对口就业率达到96%,湘西州内就业率达到68.5%,毕业生就业初始薪酬达到2 850元,幼儿园对毕业生满意率达到98%。

(五)优化了教师队伍

成立了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培养了湖南省芙蓉名师1名,湘西州职教名师3名,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7名,骨干教师39名,建成了由39名行业骨干、高校教师组成的兼职教师库,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2%。专任专业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00%,其中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占16%。

(六)带动了实训基地建设

本成果还推动了实训基地建设,校内钢琴实训室、舞蹈实训室、美工实训室、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等由32个增加到6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德雅教育集团、小红帽幼教机构、金色梯田教育集团、长沙青果树教育集团等由19个增加到38个,并建成了高标准示范性生产实训基地1个。

(七)传承了湘西民族文化

我校经过近3年的研究和实践,开发了土家族苗族专项课程6门,融合土家族苗族独特文化和技能课程13门,培养了一批既具有基本职业能力,又了解土家族、苗族独特文化的幼儿教师,推动了湘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四、总结与反思

本研究以中职学校为主体,通过改革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园校一体”的“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组建“湘西州学前教育专业联盟”,依托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附属幼儿园与湘西州30余家幼儿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创新社会服务机制,加大对农村幼儿园、薄弱幼儿园的师资培训力度,优化教育资源,推动湘西地区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构建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实践模式,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园校一体、城乡互动”助推湘西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在实践研究中,虽然建构了学前教育专业“园校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与幼儿园的“双主体育人”模式,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幼儿园的实际需求;但在“园校一体”育人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还没有与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完全对应等,“园校一体”的“双主体育人”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第二,乡村条件相对艰苦,农村幼儿教师工资普遍偏低,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生源不足,教学环境地处偏远等因素,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性大,师资力量依然缺乏。这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建立和完善城乡互动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崔世泉,袁连生,田志磊.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来自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1(5):3-8,39.

[2]彭琦凡.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专业化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1(10):42-43.

[3]徐 晔.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4]陆国民.试析中高职貫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2(17):35-37.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JK19BZY07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丽芳(1976—),女,湖南安乡人,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体操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要:艺术体操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其本身的艺术性以及技术性、专业性运动特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对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發展与综合素质提升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对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现状分析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其有效教学方法及策略进行研究,以促进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艺术体操;有效教学;方法;策略

艺术体操因为其本身的艺术性特征,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具有相对突出的艺术美感效果,运动训练过程中,不仅能够对运动员形体力量的美感进行很好的呈现,同时也展现出人体的柔韧性以及曲线美,是一项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体育运动项目。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的不断提升,艺术体操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训练项目,其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体操训练中逐渐由最初简单的进行一些特定动作的完成,逐渐转向更加复杂、高难度动作的完成训练上,并且训练过程中所包含的技巧性与技术性越来越高,使得艺术体操的观赏价值与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视觉冲击不断提升的同时,对于运动员的训练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也面临新的变化与形势,需要在对艺术体操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索下,促进教学的提升与创新发展,以实现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与身心健康的全面培养与发展提升。

一、艺术体操的技术形成与教学要求分析

高校教学开展中,艺术体操的教学训练,首先需要对艺术体操的技术形成进行了解掌握,从而能够结合艺术体操的技术形成规律,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实现对学生艺术体操的教学与训练,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了解和认识艺术体操的技术形成,实际上也是对人体运动的规律进行把握,进而才能够结合人体运动的规律开展阶段性的教学与运动训练,达到相应的训练目的,提高训练人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性。

一般情况下,在艺术体操教学的初期阶段,由于学生缺乏艺术体操运动与训练的基础,为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就需要老师针对艺术体操的动作规范开展相应的讲解指导与示范,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对于艺术体操的一种整体性认识,从而才能够开展不同阶段的运动训练。

此外,在艺术体操教学的分化阶段,由于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艺术体操动作已有掌握和认识,就需要老师通过逐步调整和提高训练动作的难度,来促使学生向更高阶段的锻炼和方向前进,进而达到教学训练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老师在结合学生对艺术体操动作及内容掌握情况开展更高难度的动作训练与教学中,还需要就学生掌握的动作及内容,对其细节表现进行规范,注意纠正学生掌握动作中错误或者不规范的动作,通过整体示范或者是动作分解示范方式,指导学生开展正确与规范的动作训练,达到相应的教学锻炼目的。

最后,在艺术体操教学的动力定型阶段,主要以大量动作练习达到动作定型以及错误或不规范动作纠正示范教学为主,通过大量的动作训练帮助学生对已掌握和学习动作完成定型,并注意学生动作中的错误或者不规范细节,通过示范纠正或者是观摩引导等方式,来规范和准确学生的艺术体操训练动作,从而促进艺术体操教学与训练目的实现,使学生在运动训练中掌握艺术体操动作技巧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身体素质提升发展。

二、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及存在问题分析

艺术体操作为一种具有较强艺术美感与专业性、技巧性训练项目,一般是在音乐背景衬托下,由于体操表演人员通过手持器械进行训练动作表演展示的一种运动项目,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艺术体操是以自然性为基础,能够实现训练人员身体素质以及气质修养的同步提升。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艺术体操作为一项集专业化、技术化与艺术性特征的运动项目,高校体育教学开展中,对其重要性认识越来越全面,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中已经能够将艺术体操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开展,以此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但是,仍然有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中缺乏对艺术体操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对其教学课程的设置与开展应用不够重视,导致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在教学课程设置中比例减少,不能够充分发挥艺术体操作为一项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对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相对不利。而开展艺术体操教学的高校,其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缺乏因材施教教学

艺术体操本身是一项具有较高专业性与技巧性的运动项目,随着人们对于美的要求的提升,艺术体操动作训练中的技巧性与专业性更加复杂、突出,对于训练人员的要求更高。而高效艺术体操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素质不同,再加上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身体条件情况也各不相同,为达到相应的教学与训练目的,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开展针对性与个性化教学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动作技巧,通过训练实现学生身体素质与气质修养的综合提升,达到教学训练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与训练中,多数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由于受到师资等各种资源因素的限制,以统一的整体化教学为主,在因材施教式教学方面还相对缺乏,对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及发展十分不利。

(二)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技巧相对滞后

随着艺术体操动作复杂程度以及高难度动作的增加,专业艺术体操训练中,为帮助训练人员快速掌握艺术体操动作技巧,对其他领域的动作训练与技巧在艺术体操训练中都有应用实现,像瑜伽训练中针对人身体柔韧性的训练技巧、舞蹈锻炼具有感染力的动作运用等。但是,纵观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仍然以传统教学的技巧训练为主,缺乏突破性与创新性进展,对其教学提升与发展存在不利影响。

(三)高校艺术体操的教学评价模式单一

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改革与提升的关键。当前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多数高校针对艺术体操教学的评价,仍然以最终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模式,针对学生动作完成以及训练过程中的努力程度等的评价相对缺乏,此外,还缺少从审美角度的艺术体操教学训练评价,导致其评价模式不够完善,相对单一,对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发展相对不利。

三、高校艺术体操有效教学的方法分析

根据上述对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其有效教学开展的主要方法包括分部教学以及情景教学、节奏教学三种主要方法。

其中,分部教学作为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与训练应用中,主要是通过对人体部位的分解,在艺术体操动作教学与训练中,结合不同部位对其动作训练与教学的计划进行制定,然后按照计划展开教学与训练,加强对重点部位及分区动作的教学锻炼,从而促进整体教学与锻炼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分部教学的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多以肩、腹背部以及臀部作为动作训练的重点,在针对人体每个部位的动作进行教学训练与指导中,会结合重点部位的教学动作与训练计划,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与锻炼,在促进重点部位艺术体操动作以及技巧锻炼提升的情况下,通过其他部位的综合教学与锻炼,促进教学的提升。一般情况下,人身体中的各个部位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在分部教学中,就是根据这种身体部位联系进行部位划分,从而开展教学训练,在确保训练中肢体动作准确性同时,提升其艺术美感效果,达到整体协调效果。总之,这种突出重点又注意把握整体的艺术体操教学方法,能够促进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其次,情景教学法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艺术体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要借助艺术体操动作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内涵,通过音乐渲染等方式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对艺术体操动作内涵把握与理解基础上,更好的开展动作的训练,掌握动作训练中的技巧,在提高艺术体操教学中动作训练技巧性掌握同时,提高其动作的艺术美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情景教学也是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由景激情、由情入境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掌握艺术体操动作、提高艺术体操教学训练教学上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和效果。

最后,节奏教学法也是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主要是结合艺术体操动作表演本身就是在不同的音乐节奏下完成的这一特点,根据音乐节奏与艺术体操动作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通过击掌或者是口令等方式形成与艺术体操动作表演中音乐一致的节奏模式,帮助学生进行动作训练,使学生能够通过节奏变化掌握相应的动作内容与技巧,通过这种轻松的具有节奏感的环境模式,提高艺术体操教学训练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节奏教学方法下的艺术体操教学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以及器械,根据不同动作的特定节奏,把握好动作与节奏之间的衔接转换,促进教学的开展与提升。

四、高校艺术体操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优化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

促进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提升与发展,首先应注意从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上,促进学生在艺术体操教学与训练中身体素质与气质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实现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个性化特征,从实现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提升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制定适合不同情况的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从而促进教学的提升与发展,实现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目的。此外,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在设计完善合理的教学内容基础上,还应注意通过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有效结合,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通过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提升与发展。

(二)创新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训练积极性

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因此,要想促进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提升与发展,就需要在教学中引进并应用先进、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教学的关注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學中,通过有效的训练,实现学生身体素质与气质修养的综合提升,促进教学发展与提升。尤其是在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发展环境下,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能够更应注意对一些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的引进应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三)转变教学理念,促进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现代化发展

现代化教学发展中,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所面临的环境与形势特征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高校教学开展中,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技术设备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开展,促进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创新发展的同时,适应现代化教学发展的需求,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的同时,推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与体育教学的整体发展与提升。

五、结语

高校艺术体操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有利于提升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创新理念,推进艺术体操课程教学在高校的实施与开展,进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彦旎.花样跳绳融入高校艺术体操绳操教学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189.

[2]谢琳.功能与方法: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形体训练[J].中外企业家,2016(33):204-205.

[3]张洋,李贵森.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学生平衡能力的研究[J].林区教学,2015(01):87-88.

[4]周小菁,王海燕.试论普通高校艺术体操课中的核心力量训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05):420-422+435.

[5]孟慧丽.花样跳绳融入高校艺术体操绳操教学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04):126-128.

(作者单位:长沙学院)

上一篇:投资学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展览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