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油画棒教案范文

2024-03-03

儿童画油画棒教案范文第1篇

活动目标:

1. 喜爱美的事物,爱美。 2. 尝试在一定范围内画小圆。 3. 能动手穿项链。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看看妈妈的项链,为娃娃带项链。 2. 物质材料准备:串珠玩具、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生活经验回顾:

你知道项链是什么吗?在哪见过?为什么戴项链?

二、图片体验:

看看这些项链,他们是什么样的?戴上有什么感觉?

三、游戏体验:

我们自己动手也来再做一串项链吧!

四、故事体验:

老师引导幼儿读牛大妈卖葡萄的故事,启发幼儿想一想,故事中的小动物都有什么颜色的项链?小动物的项链是用什么做的?

五、绘画体验:

想想你用什么做项链,它是什么颜色的?记得要一个挨着一个串在绳子上哟!

六、评价展示:

儿童画油画棒教案范文第2篇

活动目标:

1. 喜爱美的事物,爱美。 2. 尝试在一定范围内画小圆。 3. 能动手穿项链。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看看妈妈的项链,为娃娃带项链。 2. 物质材料准备:串珠玩具、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生活经验回顾:

你知道项链是什么吗?在哪见过?为什么戴项链?

二、图片体验:

看看这些项链,他们是什么样的?戴上有什么感觉?

三、游戏体验:

我们自己动手也来再做一串项链吧!

四、故事体验:

老师引导幼儿读牛大妈卖葡萄的故事,启发幼儿想一想,故事中的小动物都有什么颜色的项链?小动物的项链是用什么做的?

五、绘画体验:

想想你用什么做项链,它是什么颜色的?记得要一个挨着一个串在绳子上哟!

六、评价展示:

儿童画油画棒教案范文第3篇

活动目标:

1、 学习运用粘贴碎纸屑的方法装饰手套。

2、 在观察手套花纹的基础上,敢于创造,尝试粘贴出不同的花纹。

活动重点:

装饰手套。 活动难点:

粘贴出不同的花纹。 活动准备:

碎纸屑、手套(白纸上画的)、已粘好的手套图、实物手套、手巾、固体胶棒。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天气越来越冷了,为了保护我们的双手,要戴上什么?(手套)

出示实物手套,提问:它漂亮吗?为什么呢?你为什么觉得它漂亮呢?(因为上面有漂亮的花纹)

请小朋友看看老师这几张手套图漂亮吗?

二、 引导幼儿观察手套。(已装饰好的手套)

1、 花手套:它漂亮吗?为什么?

张明琴

2、 一种颜色装饰的手套:是什么颜色的?(红颜色的手套)

3、 两种颜色装饰的手套:和前两个比比,看看上面的花纹又是什么样子的?

4、 有图案的手套:看看上面的图案有什么变化?

三、 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老师刚刚这些手套是用碎纸屑贴上去让他们变漂亮的,我这里还有很多的手套,想请小朋友帮忙把他们变漂亮些,你们愿意吗?

指导语:你们可以把它贴成你认为是最漂亮的就行。 要求

:用完胶棒后,要把它拧回去,放到原处,把手擦干净。

四、 作品评析。

儿童画油画棒教案范文第4篇

活动时间:2015-11-25 活动班级:二年级(5)班 活动主题:阳光伙伴手拉手 主 持 人:林雯馨 活动目的:

1、多种,让留守儿童吐露的心声,号召全班同学帮助留守生,让同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2、在课堂上打通学生家长电话,让家长知道的孩子生活在充满爱的集体中,让留守儿童懂得父母打工的艰辛、想念孩子的心情寄予孩子的厚望,使更能理解的父母。

3、此活动,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自立自强等意识与能力,让大家都来关注的留守伙伴,帮助学习的信心和远大的志向。 活动要求:

1、弄清班级留守学生详细情况:留守学生家庭、家长打工去向、留守学生监管人、留守学生家庭等。

2、留守学生给父母写的话,然后写信寄出。

3、与几个留守儿童的父母通电话,并记下通话内容。

4、:歌曲《快乐的节日》、《团结力量》、《感恩的心》等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

主持人:同学们下午好! 今天是快乐的日子,欢聚一堂。现在我们班“阳光伙伴手拉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齐唱歌曲《快乐的节日》 全班学生手拉手,欢乐地歌唱《快乐的节日》。

三、留守儿童真情告白

郑欣怡同学念他的日记(内容略) 田起毅同学表演诗朗诵:“我多想„„”。 范礼俊同学朗读《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林雯馨同学读《给妈妈的一封信》。 林心圆同学唱歌《一封家书》。 四 全班倡议关爱留守儿童。

五、结束语

1、老师向同学们说:父母的远去,是暂时的。我让我们勇敢面对生活,快乐享受每一刻。请你们不要忘记:你们还有另一个大家庭——那就是建瓯市东游中心小学二年级(5)班的全体学生。这里有你亲爱的同学和老师,我们随时分享你们的快乐与烦恼。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走进灿烂的明天!

2、全班齐呼“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走进灿烂的明天!”

儿童画油画棒教案范文第5篇

其次,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体力活动。除了要注意饮食控制外,更要增加运动量。例如家长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孩子喜爱的运动,比如舞蹈、乒乓球、游泳等。据济南汇泉青少年培训学校王校长介绍,“往年很多家长在暑假期间只给孩子选择一些如绘画、书法、外语、作文、奥数等静态兴趣班。现在很多家长意识到文化课学习、特长培养和体育运动缺一不可。为了和素质教育接轨,培养孩子综合能力,我们也专门设立了个性化的暑期托管班,专门把文化课学习、特长培养和体育运动做了最佳搭配,保证了孩子充足的学习量和运动量,培养、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让孩子有一个快乐、健康的暑假。”另外王校长提醒广大家长,当孩子体重超重时,除了要注意饮食控制外,家长还应该给孩子制定学习和运动同步的暑期方案,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暑假期间,天气较为炎热,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整天看电视、玩电脑、吃零食,最容易变成小胖墩。对肥胖儿童的父母来说,尤其要注意以身作则,有意识地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合理饮食的好榜样,决不要督促孩子快吃、多吃。

儿童画油画棒教案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1、 能用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

2、 能准确演唱歌曲歌曲中的休止符,做到声断气连。

3、 能积极参与合唱,用自然的声音合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情绪,在能较为准确地演唱二声部。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侗家风情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其中的一个少数民族去看一看,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猜一猜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哪个民族做客呢?

2、你看出是哪个民族了吗?(侗族)是的,我们来到了美丽的侗族,侗族是生活在我们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就是侗族在举行盛大节日的时候所进行的大歌表演。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学唱一首具有侗族大歌风格的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侗族吧!

(设计意图:一下子使课堂气氛活了起来,并在无形中感受侗族音乐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进侗寨,感受风情。

1、师:看,我们来到了侗族山寨,大家还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各种图片,并配有字体。出示侗寨鼓楼、风雨桥、侗族民居) 2.简介

侗族山寨:侗寨的外形也非常的特别,是侗族人民生活和劳动的地方。 鼓 楼:是侗寨人开会商量重要事情的地方,象征着团结吉祥。 风雨桥:具有遮风挡雨的作用,是侗族最具标志性的建筑。

(设计意图:通过所看到的一组侗族的代表性建筑、风光、风俗等图片,让学生对美丽的侗族有大体的印象和产生主观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喜爱侗族之情,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3、风情体验,拦路对歌 (1)拦路对节奏

师: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侗寨门前,让我们一起畅游神奇的侗寨吧?咦?为什么侗寨大门紧闭啊,好客的侗族朋友怎么用一根长长的木棍把我们拒之于寨门之外呢?

(出示课件:我们侗族有拦路歌的礼俗,和尊贵的客人进行对唱,只有对上了拦路歌,才能让客人进寨。)

师:哦,原来是侗族的习俗,那侗家的孩子给咱们出的什么难题呢? (出示课件大家听好啦,谁能听出这个节奏,并能把节奏拍打出来) 师:谁先来试试看?他打得对吗?(可以用铃鼓打节奏) (出示第一行节奏 X — | X — | X — | X — ||) 师:老师请你带同学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那我们要对什么节奏呢?老师已经把节奏准备好啦?瞧!(可以用双响筒打节奏)

(出示第二行节奏

XXX X | XXX X| XX XX| XX X||)

师:下面我们来对节奏拉,(生生合作)(师引导手拍第一声部的节奏口读第二声部节奏)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将本课歌曲学唱中的二声部节奏提练出来,巧设成“拦路对节奏”的游戏,分散了本课歌曲学唱中的一个难点,也激发了学生在感受侗族风情中学习新知的兴趣,并将歌曲中的二声部节奏学扎实了) (2)拦路配合唱

师:同学们配合得很好,可侗家孩子们又说啦:你们不紧要对上我们的节奏,还要在这个节奏的基础上加上旋律唱出来才能进入山寨。

(课件出示声音,你们才过了第一关哦,只要你们过了这一关,我们就会打开寨门热情地欢迎你们啦)

师:那我们赶紧来看看他们又给咱们出来什么难题?(课件:播放合唱部分) 师:哦,原来是要分声部合唱啊,侗族朋友给我们的这个合唱分成了几个声部啊?(两个)我们一起来把这两个声部的旋律分别唱一唱并填上歌词。 师:仔细想想,你觉得这两个声部的情绪一样吗?(不一样) 生:第一声部,深情地悠扬的;第二声部轻快的跳跃的;

师:同学们赞同他的说法吗?同学们老师现在做两种不同的动作请你们为两个声部选择合适的动作?这种舞蹈动作其实是侗族特有的叫罗也舞。请同学们起立跟老师一起来做一下!(同学们选择完后,老师教动作)(第一声部做晃手的动作;第二声部做踏脚摆手的动作。)

师:那下面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自己挑战一下,和老师来进行合唱,谁来?你挑选一个声部。

师:同学们想和老师合唱?你们选哪个声部?准备好啦?(师生合唱)

师:老师也想听听同学们之间优美的合唱?(生生合唱)

(设计意图:二声部合唱是歌曲教学中很难突破的一大难点。此环节的设计就是将这一难点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学习主动、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去攻克,从而突破了本课教学的又一大难点。)

三、学唱新歌,共享快乐。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同学们配合的真不错,侗族的小朋友也都听见了,她们用美妙的歌声来欢迎我们进寨啦,让我们仔细聆听。 (播放音乐《侗家儿童多快乐》) 师:(欣赏完以后)你此刻的心情怎么样? 生:情绪:欢快

2、范唱,感受歌词内容 师:快乐的情绪感染了同学们也深深地感染了我,那么老师先代表大家和侗家娃娃一起来唱一唱,请小朋友听好,这首歌词表达了什么内容(对生活的赞美)

3、学唱歌谱,解决难点

师:为了更好的把握音准请同学们轻声的跟着老师的琴来从头学唱歌谱,老师弹一句,同学们听完再唱。(第一遍唱第一声部,第二遍唱第二声部)觉得哪个地方演唱有困难的,大家指出来然后我们一起来解决。(四分休止、八分休止,声断气连)

4、填词演唱,感受歌曲

师:接下来我们就试着跟琴唱一唱歌词(指导学生轻声演唱,纠正不对的地方),“追的画眉大声和”这句中的休止符一定要唱好,可以让同学们先读歌词,再进行演唱,做到声断气连。歌曲最后有个下滑音,唱出来就行。

师:我们把歌曲完整的跟着琴演唱一遍,注意身体要坐直,吐字要清晰,咬字要准确。(歌曲可以采用多种演唱方式演唱歌曲:一领众合、师生接龙、男女合唱等引导学生体会演唱带来的不同音乐感受,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

师:侗家娃娃迫不及待的要和我们班的同学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曲,那让我们跟着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唱起来吧!

5、创编舞蹈

师:这么美妙的歌声没有舞蹈怎么能行呢?我们都知道侗族有罗也舞,现在就让我们入乡随俗,一起来跳跳快乐的罗也舞。为了能让大家学得更好,老师先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动作。

师:让我们和侗家娃娃一起载歌载舞吧,共同欢唱《侗家娃娃多快乐》。 生:齐声演唱歌曲并跟着音乐舞蹈起来。

6、讲解五声调式

师:我们知道音乐中有七个音符:1234567,我们看一下在外面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几个音?5个音,没有4和7,这种只有5个音组成的调式,这就是我们民族的五声调式。作曲家用我们中华民族的五声调式来创编歌曲,更形象地表现了侗族儿童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在前面拦路对歌的基础上,再来听赏、感受、学唱《侗家儿童多快乐》可谓游刃有余了。在歌曲学唱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发现新的难点、比较两个声部的不同情绪、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与合唱、创编欢快的侗族舞步来表演。可谓是调动了学生的各部感官,学得趣、唱得美、跳得欢,深切地感受了侗族儿童的快乐生活和美好明天。)

四、细说衷情,依依惜别

1、师:我们到了侗族,你都感受到了什么? 生:……

2、师:侗族小朋友的感受呢?

你们太棒了,如果你们想更多的了解侗族,下次欢迎大家再来侗族游玩)

3、师:感谢侗族小朋友的邀请,让我们再次唱响侗族大歌《侗家娃娃真快乐》,在快乐的歌声中乘车火车继续游玩。

4、在音乐声中结束本堂课。

《侗家儿童多快乐》 教学反思

《侗家儿童多快乐》这首歌觉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曲调活泼跳跃、节奏明快,表现侗家儿童在党的关怀和哺育下,生活的无比幸福。

在教学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随着《侗家儿童多快乐》的伴奏音乐和老师一起律动导入,让学生熟悉旋律和后面要学习的动作。通过所看到的一组侗族的代表性建筑、风光、风俗等图片,让学生对美丽的侗族有大体的印象和产生主观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喜爱侗族之情,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在同学们说出侗族后,接着揭示课题《侗家儿童多快乐》,将本课歌曲学唱中的二声部节奏提练出来,巧设成“拦路对节奏”的游戏,分散了本课歌曲学唱中的一个难点,也激发了学生在感受侗族风情中学习新知的兴趣,并将歌曲中的二声部节奏学扎实了,同学们读的还是不错的,读的过程中也能找到难点的节奏,加以解决。二声部合唱是歌曲教学中很难突破的一大难点。此环节的设计就是将这一难点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学习主动、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去攻克,从而突破了本课教学的又一大难点。接着在前面拦路对歌的基础上,再来听赏、感受、学唱《侗家儿童多快乐》可谓游刃有余了。在歌曲学唱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发现新的难点、比较两个声部的不同情绪、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与合唱、创编欢快的侗族舞步来表演。可谓是调动了学生的各部感官,学得趣、唱得美、跳得欢,深切地感受了侗族儿童的快乐生活和美好明天。

本课教学我觉得最不好的地方是对歌曲情绪的处理,太过仓促,不精细,学生的演唱情感表达不够,不能唱出民族歌曲的特色,在音强弱上没能很好的引导,在没唱好歌曲的情况下进行了下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没有达到好的效果,特别是二声部的部分,主要还是我对教材吃的不透,由于平时忽视了对学生的声音训练,当歌曲的情感表达需要借助声音时,我所说的“跳跃一点”,“轻柔一点”起不到效果。学生演唱能力的下降,缺乏对声音的控制和对气息的运用,难以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在枯燥无味的练习中,学生逐渐失去对歌唱的信心,得不到音乐的审美体验。 因此,要让学生多欣赏,先感受到合唱的美,培养学习的兴趣。在课前让学生欣赏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

通过反思这一课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经过教学反思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侗家儿童多快乐》说课稿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侗家儿童多快乐》,这一课是人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歌曲,是一堂以合唱教学为主的唱歌综合课。我们教材中的一些合唱歌曲,很多教师感觉很无奈,有的老师一遍遍单调的分声部练习,然后再合唱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收效甚微。如何有效开展班级合唱教学,让学生学得有趣,学有所成,是我这堂课所思考的主要问题。因此在设计中,我处处以学生为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很自然的学会歌曲。

这堂课设计了2个教学目标:

一、能与他人合作,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

二、借助歌曲学习,对侗族音乐文化有初步的了解。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声部掌握及歌曲表现。本课的教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感受歌曲韵律,二是唱唱侗家儿歌,三是体验侗族音乐。三个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层层递进,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了开发。

下面我就把这堂课的教学过程简要地向大家阐述如下:

第一步——感受歌曲韵律。首先让学生上台敲击打击乐器并感受音色,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能听辨出伴奏里的打击乐器——铃鼓。然后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拍击节奏,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韵律特点,第二是为最后歌曲的参与表现做铺垫。

第二步——唱唱侗家儿歌,共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整体感受音乐,安排了2次聆听,第一次聆听主要是请学生边聆听边用不同的动作表示出演唱形式,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的演唱形式,能听辨出合唱和齐唱。第二次聆听后请学生哼唱他印象深的乐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整体印象。

第二个环节是两声部的学习,它打破常规,先让学生听听是几个声部在唱,然后先学习学生印象深的一个声部,再学习另一个声部。分声部唱熟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性,让2名学生先试着合一合,然后师生合唱,再到学生合唱,层层递进,有效地解决了合唱教学的难点。并在每一次的演唱当中都会关注学生声音,及时提出演唱要求。

第三个环节是歌曲后部分学习。这部分的学习难点也比较多,主要是休止符和每段结尾的“也罗也”的不同唱法。四分休止符学生很难停拍,所以用默读节奏的方法进行突破;两段结尾的“也罗也”学生很容易唱成一样,先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然后再在第二段的结尾加上手势动作,学生就容易区分了。

第四个环节是歌曲整体学习。此环节共安排了3次演唱:随琴演唱、教师指挥学生演唱、情景表演唱。每次演唱教师都提出不同的演唱要求,而情景表演唱更是在学生会唱并且已经唱好的基础上进行,对歌曲学习是一次整体提升,也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第三步——体验侗族音乐。这一步抓住了侗族音乐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侗族大歌》对学生进行拓展,让他们对这种演唱形式有个初步了解。

上一篇:二月二龙抬头活动范文下一篇:耳鼻喉科分级护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