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的应用范文

2023-11-22

erp系统的应用范文第1篇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贸易的发展进程正逐步加快。目前,我国多数改革开放的政策正推动物流行业更好地向前发展。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变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为了能够让物流企业在未来更好的生存,专业的企业就需要借助最低的物流成本来给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物流产业也在不断地前进。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模式正经历包括传统物流、现代物流和信息物流几个重要的阶段。在不同的物流管理模式下,企业所采用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也会存在差异。常见的物资管理系统是以office办公软件为基础的,不仅能够更好地制定日常的计划,还能够让仓库管理的过程变得更加方便。但是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正变得越来越落后,更不能够让国家更好地向前发展。目前,在实际进行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摆脱电力供应不足的困境。ERP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一直都更好地融入多数的先进思想,并在之后成为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工具。只有不断地配置企业资源才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价值。最终才能够让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ERP系统的概述

(一)ERP系统的概念

ERP指的就是企业的资源计划系统。这本身也是将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系统有效地结合在也一起的产物。这本身也属于一种综合化的管理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为企业和员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手段。

(二)ERP系统的特点

1. 实用性

ERP系统已经成为了一套高效而实用的“管理工具”。根本的目的是将企业内部的人、财物、时间和空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降低成本来提升经济效益。

2. 整合性

ERP系统作为一个管理平台,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整合相关的信息资源。注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将诸多分散的信息都集中在系统内部。只有这样各大部门内部的数据都可以有效地被统一,从而让数据变得更加准确。专业人员可以先分析各个部门内部不同的功能,之后再将系统内部分解成不同的模块。企业也就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让系统变得更加灵活。

3. 实时性

只有将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更好地整合在一起,才能够让ERP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可以看出,所有的信息都能够形成一个整体。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先对整个系统进行动态管理,之后才能够在了解动态之后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ERP系统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采购管理

采购业务一直都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采购的成本将会占据总成本的60%以上,这也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如果稍加不注意,自然会出现“暗箱操作”“弄虚作假”和“以次充好”的现象。因此,在建设基于ERP的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内部的采购业务不仅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的数量,更会减少内部的问题。其中,常见的采购管理主要由如下三个部分组成:第一,借助系统先向主管业务的经理来采购有关的原料,并注意在采购的过程中提供合适的数量、价格、供应商和付款方式等内容。第三,所有的采购人员都一定要在得到主管人员批准之后才能够全面地执行业务。第四,当所有的财务部门都受到相关凭证之后,专业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登记,并在之后转交给采购部门。这样才能够让有关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处理托收事件。第五,让合适的供应部门能够检查有关的凭证,并保证货物收支的情况变得更好。会计人员需要根据原始凭证来进行记账,并通过登记相关的账簿来使得会计资料变得更加完整。

(二)产品物流业务流程

如果在生产原材料和燃料的过程中,只有有效地运用先进的工艺和加工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生产的过程。因此,只有通过有效地加强生产管理才能够让各大生产要素更好地被配置。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常见的物流业务信息主要是由订货数量、投产计划、技术信息和任务完成情况有效地组成的。

(三)仓储物流业务流程

从发展过程看,库存只是属于一种负债。实际上,日本企业内部的专业的人士很早就提出了“零库存”的概念。但是,在分析了这些零库存的概念之后,可以看出,真正地要实现零库存并不容易。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和厂商和合作伙伴有效地进行合作,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过。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诱发缺货的现象。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顾客在收到货物的时间要比采购材料、生产和产品到顾客手中的时间短。因此,必须先存着一定数量的商品才能够更好地填补内部的时间差。整体可以按照如下的流程进行:第一,按照货物的质量、数量、等级和编号来全面地进行审核,以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不合格的现象。第二,从货物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其他类型来判断货物的类型。正因为货物的类型有所不同,所以也就会对仓储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第三,全面分析货物经常库存、安全库存、季节性库存和促销库存的要求。第四,将货物按照固定的位置进行编号,以便让其盘点的过程变得更加方便。

(四)销售物流业务流程

企业的销售活动是以实现企业利润为关键的目标,并为了让顾客购买到更多的商品。在实际进行销售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如下几大流程:第一,销售人员需要先签订有关的合同。并在签订销售合同之前让有关的负责人来更好地从事销售活动,才能够让物流的环节进行的更加顺利。第二,开票员需要按照授权的合同来审批发票,之后再将有关的资料送给财会部门。财会部门在审批确定信息无误之后再进行盖章。保证销售的过程变得更加顺利。第三,仓储人员先要审核发票货联,再在确认手续之后全面地进行发货。再在签字盖章之后保证货款的正确性。第四,门卫需要在出门之前检查货物的出门联,在验证货物之后全面地放行,最终才能够保证产品的完整性。第五,所有的会计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就登记“产成品”“分期收款”和“发出商品”等有关的账簿,等到货款都被付清之后再登记其他类型的账簿。这样才能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介绍ERP系统,之后再具体分析ERP系统在物流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的主要策略,主要包括“采购管理”、“产品物流业务流程”、“仓储物流业务流程”和“销售物流业务流程”几大策略,以便让ERP系统能够在物流企业内部更好地发展。

摘要:现代的物流企业被企业的“第三利润源”。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内部的诸多企业都存在着“仓储费用较高”“物流管理效率较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提升物流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诸多国内的企业都会通过引入ERP系统来更好地进行管理。诸多企业都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改进管理制度来将物流管理和ERP系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在提升物流管理效率之后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ERP系统,物流企业,物流管理,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 吴金椿,提高企业物流水平的相关因素,中国物资流通[J].2017(5):29-34.

[2] 邵举平,董绍华,王国华.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现状分析及整合策略,物流技术[J].2017(5):69-73.

erp系统的应用范文第2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石油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EPP系统也成为众多石油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谋求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到现在为止, 世界上已经有90%的石油企业开始对ERP系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实施, 每天有50万以上石油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利用ERP系统针对油田的战略、开发以及营销展开全面管理。本文围绕以上内容针对ERP系统在油田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

1 ERP系统概述

1.1 ERP系统的涵义

ERP系统主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系统化的, 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管理平台的系统, 该系统本身存在集成化的特点, 与MRP系统 (ERP系统的前身) 相比, 在各方面均得到了扩展, 与传统管理相比获得了很大程度的突破, 使得管理和信息技术得到了统一, 在各企业中得到了广泛性的应用。

1.2 ERP系统的特点

第一, ERP系统从企业管理思想上可以对供应链资源管理得到更加明确的体现;第二, 控制上和提前计划上的思想都能得到明确的凸显;第三, 同步工程和生产制造等优良思想能够得到充分的表现;第四, 在灵活性、系统性以及整合性等方面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特点。

2 油田设备管理在ERP系统影响下的落实

在油田设备管理工作中, ERP系统体现了非常好的特点, 同时能够将很多相关内容纳入到这一管理系统中, 在此基础上展开有效的管理, 例如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以及调拨等, 在这一过程中还将与财务、物资相关的模块统一起来, 从设备管理上使管理业务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真正体现了规范化与信息化的要求。此外, 在油田设备的管理工作中, 相关业务也得到了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设备采购中的性价比问题, 性价比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ERP系统应用以后, 油田设备采购便可以得到有效的处理, 这一业务在ERP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得到了真正的实现。另外, 在油田设备管理过程中ERP系统也能得到合理的体现, 针对一个设备来说, 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实际工作的效果, 如果养护的及时不仅可以使设备的使用时间得到延长, 同时还能使设备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在油田设备管理中, ERP系统的应用还能实现对业务的有效调拨, 在实际工作中还能通过ERP系统查询设备的相关管理信息, 并针对没有使用的设备进行调配, 这样一来资源的有效利用便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同时设备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 ERP系统在油田设备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 完善ERP系统的应用制度

在ERP系统应用过程中应该对其应用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 因为针对一个管理制度的应用来说, 如果有了完善的制度, 那么就有了管理效率的保障, 因此油田设备管理层应在ERP系统的应用上制定并加强相关制度, 对ERP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保障。

3.2 提升ERP供应链高性能

ERP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应在供应链高性能上进行发展与提升, 因为ERP系统为油田设备管理带来的便利以及经济效益与ERP供应链管理分不开的, 因此应对ERP供应链进行合理的管理, 对ERP供应链进行继续的发展提升。

3.3 统一并推广ERP标准

针对ERP标准进行统一与推广目前已经势在必行, 将ERP系统相关的业务统一起来, 并进行集中的开发, 这样一来, 才能使ERP系统在油田设备管理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ERP系统在应用中的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及创新, 在这种情况下, 信息化管理上必然要做出更大的突破, 在油田设备管理工作中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设备使用的效率, 油田设备管理工作中应用ERP系统以后, 油田设备信息化的进程得到了加速, 同时油田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这无疑为油田的顺利生产提供了设备性能上的良好保障, 也必将会使油田的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应用, 在全球一体化经济背景下, 很多石油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大了投入, ERP系统成为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文章主要针对ERP系统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并对油田设备管理中该系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以期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ERP系统,油田设备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丽丽.ERP为现代出版企业管理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浅谈ERP系统在出版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理论界, 2010, (10) :209-210.

[2] 邢宏伟, 成武斌.ERP系统助力勘探生产设备管理业务提升[J].信息系统工程, 2011, (10) :46-50.

[3] 薛雁群.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 (中旬刊) , 2008, (8) :28-29.

erp系统的应用范文第3篇

来自:杭州集控

应用杭州企业ERP系统对企业内部的人、财、物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企业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需要IT的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人才加以启动、实施和维护。这种人才既要懂IT技术,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两者缺一不可。但在较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这种复合型人才,是非常困难的。

一、 ERP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从理论上讲,ERP实施需要复合型人才。通常看待ERP有三个不同的层次,首先ERP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其次,ERP为一种软件,在软件中融人了管理思想和方法;再次,ERP将软件实施为现代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内部的人、财、物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因此ERP人才要具备复合知识,至少要具备管理、计算机和专业知识。

从实际情况看来,很多企业在上ERP项目时。问题就出在实施环节上。突出表现为:ERP人才数量不足。或者ERP人才能力不足。ERP实施需要三个不同层次上的人才:

ERP的高级人才。指企业的CIO(首席信息官)。他的要求非常高,一方面对技术有熟练的掌握。另一方面,还必须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把技术和管理紧密结合,能够把常规的管理技术与自己的公司特点想结合。

ERP实施顾问。要求是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名合格的ERP实施顾问从知识层面上讲,必须有财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从经验上看,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实践,了解企业的管理整个过程:从技能上,还要求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而符合这些要求的人才,现在很难找到。

普通的应用人才,必须懂得ERP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操作ERP的相关工具。”2004年8月12日。在大连东北财经大学举办的“用友ERP实验中心交流大会”上。中国软件协会副秘书长许建刚下了如此结论:有50070的ERP的失败案例,是由于缺少ERP的应用人才造成的,由此看来,实施EBP人才的培养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二、ERP人才缺乏,培养缓慢

据估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合格的EIuP实施顾问不超过1000人。在全国的3190多万家企业中,除了300余家上了ERP项目的公司外,剩下的企业有60%以上有意在近三年内实施ERP这就有可能在3年内产生大约300万名ERP实施人才的需求。这个巨大的缺口,将成为国内企业实施ERP的严重障碍。

那么。造成ERP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合理。

从人才来源看,目前国内的ERP人才大多依靠正规院校的学历教育。据统计。当前国内ERP从业人员3/4以上,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专业和软件相关专业。来自于职业技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不足1/4。这成为ERP人才培养缓慢的直接原因。从专业配置看,ERP涉及多学科,它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国内的高校很难找到相关专业,即便是单纯的管理专业或IT专业,又因为教材的老化,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进步和IT技术的发展,学生往往不能学以致用。这成为国内ERP人才结构不合理,应用型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

三、校企共建ERP实验中心,建立ERP人才培养体系

从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ERP应用人才的缺乏问题。应该从中央到地方、从院校到企业形成一个ERP人才专业程度较高、由各方面专家、教授组成的ERP人才联动培训网络。利用高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校企共建ERP实验中心,是整个联动培训网络的核心环节。

(1) 校企联合共建ERP实验中心的可行性。

实验中心构建的三大要素是硬件、软件和人员。

首先,高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和投资力度的加强,为实验中心建设提供了硬件基础。近年来,高等教育在立足人才市场,转变办学观念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了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并逐年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资力度。因此,实验中心就有了赖以存在的硬件基础。

其次,ERP市场的成熟促使应用软件有了广阔的选择余地。国外软件加快本土化进程。国内软件逐渐成熟。各厂商在抓紧瓜分市场外,不乏一些有远见的供应商也瞄上了教育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反过来讲,高等教育对ERP市场也在格外关注,许多院校都审时度势。准备将ERP内容带进课堂。让教育与市场尽快接轨。在志同道和的基础上,合作方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

最后,实验中心的市场化运做模式。将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实验中心传统的投资和运作方式所带来的种种消极后果,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实验中心的管理运营。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有利于实验中心长期稳定的发展。

(2)ERP实验中心功能分析

实验中心的培养目标明确为:培养ERP应用人才。作为综合实验基地,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设计。其功能特征如下:

第一,多元化的功能。①实验内容的多元化。ERP实验中心提供对企业运做的全部流程进行模拟实践的功能,包容营销、管理、财务、生产等各个方面的实验需求,综合性强;②实验对象的多元化。对内,实验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覆盖较多的学科专业和不同的学历层次,达到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投资效益。实验中心实行开放式管理,在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实验考核办法等方面,给学生提供较大选择余地。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③社会服务功能的多元化。社会服务功能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利用ERP实验中心。举办各种针对岗位的短期培训,无疑会为社会实际工作者提升自身能力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也是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开发尝试。企业高层主管可以利用实验中心丰富的案例库、强大的专家资源实现管理新跨越。以培养ERP高级人才为主旨的各类培训的兴起,开始解决高等教育与市场的断层问题,其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实践。ERP实验中心可以提供最好的条件。利用实验中心开展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科研活动。承接企业解决方案研究,能够充分发挥实验中心的资源优势,同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④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示范中心和学术交流基地。在高等教育中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各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高校教学的基本要求。ERP实验中心凭借其精良的设备、完善的教学课件、精心构思的仿真实验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最好的实验效果。为探索现代教育教学方式提供借鉴,同时成为学术交流的基地。

第二。仿真功能设计。实验中心的特色在于搭建了一个仿真企业平台,在走出校门之前。提前完成由学校向社会的过渡。为此,在实验中心的仿真功能设计上,要力求作到三个仿真。①仿真企业环境。对环境的设计和各个实验流程的设计,使实验者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这种环境可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规划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主动加入群体活动中去完成实验。环境模拟的越真实,实验教学的效果就越高。环境模拟不仅包括一个单位内部的工作环境,还包括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②模拟职能岗位。模拟实验中,一种设计思路使每个学生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牵引,针对一个特定系统的业务,由实验者模拟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在局域网完备的环境下,可以由不同的学员模拟企业中的不同岗位,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相应“职业角色”的感觉;③仿真企业流程。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将系统性地经济业务深化理论与实践全面结合,使每个实验者深刻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体会到企业基于流程的运做模式。

四、结论

我国著名ERP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侯炳辉认为,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的严重匮乏,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巨大瓶颈。如果说国家信息化已经把企业信息化推到了前沿,那么企业信息化又把信息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推到了幕前,解决好人才问题,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共建ERP实验中心,培养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是建立ERP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

公司网站:

erp系统的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字:ERP 生产流程 效益分析 企业管理

本文介绍了企业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并分析了ERP在几家大型能源公司上的应用,论述了企业在实施ERP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为企业成功实施ERP系统给出了建议,最后分析了ERP能够在经营指标、产品营销、资金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规划,它是一种基于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高度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是“一套将财务、分销、制造和其它业务功能合理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也是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它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加以集成和综合。成功实施ERP可以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改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企业的决策支持能力,给企业带来广泛的效益。

1 ERP系统在国际大型能源公司的应用现状

1.1 英国石油公司(BP)

BP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向顾客提供运输燃料、光热能源、油品零售服务以及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石化产品。BP从2000年开始实施ERP系统,采用SAP解决方案。包括财务会计(FI)、管理会计(CO)、销售与分销(SD),物料管理(MM)、流程行业生产计划(PP),工厂与设备维护(PM)、人力资源(HR)。IBM公司和埃森哲公司为其提供ERP系统实施服务。2003年以前,采取分散式构架。2003年初开始整合其全球ERP系统,为期18个月,现已全部完成。BP的ERP系统上线后,实现了跨行业和跨地区工作流程标准化;提升了总体管理水平;减少了库存;加快了财务月结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1.2 壳牌公司(Shell)

英荷(英国、荷兰联营)皇家壳牌集团,简称壳牌公司,其组建始于1907年英国壳牌运输和贸易有限公司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股权的合并。壳牌从1999年开始实施ERP系统,其早期基本采取分散式系统架构,仅SAP系统就达60多套,现在考虑进一步规范和新业务流程和降低IT运行成本,将IT系统变成集中式的架构。目前,以壳牌石油主要业务壳牌化工为例,因为使用ERP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壳牌化工一年节省的费用在1亿美元以上。

1.3 中石化

2001年初,中国石化通过ERP总体规划,提出“国际水平、中国国情、石化特色”的建设思路。核心思想是借助ERP系统的实施,使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逐步向国际水准看齐。它采取了分散式系统架构。埃森哲公司和石化盈科公司为其提供ERP系统实施服务。通过ERP项目的实施,效益开始显现,其中用户最深刻的感受是通过ERP的实施促进了管理体耕和机制的改革、管理的提升及流程的改进,形成了高效运作的企业组织。

2 构建ERP系统的关键环节

2.1 强化ERP的数据准备工作

数据对ERP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搜集数据要靠合理的方法和步骤来进行。首先要明确各类编码的规范。如物料代码、供应商代码、客户代码等。有了规范的编码方法,才能尽可能的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编码的唯一性。准确性。其次设计和准备好数据准备表,在数据准备表上要安排如部门、数据准备人、审核人、录入人、校对人、完成日期等用于实施控制的项目。最后,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及时,必须责成专人整录入、检查,并做好备份。

2.2 强化企业流程优化和再造

为了让ERP系统能够更顺利的实施,就要调整企业管理上存在的不合理的工艺流程和物流过程。在实施中我们可以先确定企业所需要的运作模式即流程。将流程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流程。与ERP要求差距较大的流程要进行流程再造。最后将经过梳理的企业流程进行信息化,企业在这一环节需要做到各级部门和业务人员全面配合实施,结果既要符合ERP的要求,又要符合业务操作的实际情况,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与再造。

2.3 强化员工培训,尽快融入ERP文化

ERP不但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现代管理思想的综合。为了能够让ERP更好的实施,减小风险,就应该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不应该只限干流程、技术和技巧层面,而应该将培育团队合作精神和态度养成作为重点内容。将ERP的理念融入到员工的心里。不但要在培训中将本企业生产经营理念灌输给员工,也要把ERP提供商的理念也融入进来,使员工尽快接纳ERP特有的文化,保证系统顺利上线实施。

3 成功实施ERP的效益分析

ERP通过对企业拥有的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并协调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以市场为导向开展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从而能够为企业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1)ERP能够使企业决策者快速便捷地获得各种关键指标数据、统计和分析信息,对企业的运行情况有更清晰、完整、准确和快速的了解。并且在企业需要重大决策时,可以通过ERP系统分析有关历史数据,分析趋势和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ERP系统能够对企业各类原辅料、产品进行成本核算,将各项生产消耗进行合理分摊,做到企业精细化管理。并且通过对企业的资金预算及执行情况进行精细规划来提高企业运营资金,降低资金运营成本。

(3)通过ERP系统可以实时查询可用库存、客户信用和产品价格,为销售人员提供全方位信息。并且能够结合销售运营计划、生产能力和产品库存,自动产生最优的生产计划,提高企业竞争力。

(4)通过ERP的在人力资源上的应用,能够建立全员信息库,提高人工成本核算的精确性、合理性。在ERP实施的过程中,优化了企业流程,剔除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一些弊端,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既了解企业综合业务管理又具有现代化管理理念、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性人才,为企业转型和深化改革积蓄了人才力量。

4 结 语

ERP系统的实施和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角色,是现代企业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但ERP的运用,既不能生搬硬套先进的做法,也不能牵强附会不合适宜地追求完善。只有认真分析ERP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才能提高ERP实施的效率,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erp系统的应用范文第5篇

20世纪90年代以来,MRPⅡ经过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与MRPⅡ相比,ERP除了包括和加强了MRPⅡ各种功能之外,更加面向全球市场,功能更为强大,所管理的企业资源更多,支持混合式生产方式,管理覆盖面更宽,并涉及了企业供应链管理,从企业全局角度进行经营与生产计划,是制造企业的综合的集成经营系统。ERP

所采用的计算机技术也更加先进,形成了集成化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

应该说2003年以前的ERP市场增长,存在一定的“水份”,这在ERP市场启动阶段似无可厚非。而今的增长与几年前的市场虚增却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从企业自身实实在在的需求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良性增长,少了些市场炒作和浮躁成份。至2003年6月份,国内ERP市场已彻底走出困境。以ERP应用为主导的企业信息化战略,已成为国内大多数企业提升自身管理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特别是经历了“非典”严峻考验后,国内ERP市场不仅未受影响,反而呈现出需求更加旺盛的趋势。企业对ERP的需求持续增长。由于ERP软件的不断成熟,企业对信息化投资收益满意度不断提高。根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02-2003《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对被抽查的已经实施信息化的百家企业调查结果显示:82%的企业对信息化投资收益是满意的。另外有96%的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降低了企业成本,94%企业降低了库存,89%的企业提高了流动资金周转率,87%的企业提高了按期交货能力和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还有82%的企业扩大了产品销售收入。

(二)中国ERP软件产品主要特点与问题

我国的ERP软件产业虽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但兴旺发展却只是近两年的事。根据CCID2000年的报告,中国有约40家国外厂商与20家国内厂商在角逐国内ERP市场。他们彼此因为所处的背景、全球战略、市场层次、应用领域的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市场策略。在制造业信息化应用需求驱动下,经过近几年的应用实践和不断改进,我国自主开发的ERP软件产品在技术上有了长足进步。通过2002年科技部组织的国产化ERP软件评测情况,

可以看出:

1.国产化ERP功能比较齐全,可满足大部分企业管理的需要。通过科技部2002年国产化ERP软件评测的12家公司ERP软件产品均具备了ERP的基本功能,包括生产制造数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车间生产任务管理、库存管理、物资供应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人才资源管理、生产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电子供应链管理、经营决策管理等。有的

ERP软件还增添了扩展功能。

2.由于大多数国产化ERP软件产品是近几年开发出来的,其开发工具比较先进、实用,与国外软件差距不大。如上述参评的12家ERP软件产品多使用了支持开放系统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开发工具,并可以运行在多种系统平台上;多数软件提供与CAD、PDM系统和主要国产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部分软件提供了在Web环境下的浏览器/服务器方式的查询

界面和多种数据分析功能。

3.多数国产ERP软件产品都不同程度地考虑了国情化问题;有的ERP软件商在实施、操作、培训等方面工作做得很细,提高了ERP实施成功率。正是由于在适应国情上做了大

量努力,近几年国产ERP软件实施成功率和销售套数增长显著。

(三)ERP深入应用与ERP产业蓬勃发展阶段

进入2000年以来,随着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我国企业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科技部提出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经贸委提出了“企业信息化”行动,带动和掀起了我国企业应用ERP的高潮。近两年,我国众多企业在积极实施ERP系统,现已有数千家企业应用ERP系统。有些早期实施MRPⅡ的企业在使其系统升级为ERP系统,并在不断深化应用,功能更加强大,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先进的ERP管理系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巨大的ERP市场也刺激了国产化ERP产品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我国ERP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现已有国产化ERP软件商数十家之多。“十五”863计划也在大力支持和推动ERP管理系统的研究,并重点支持了10个ERP软件产品的研发,对ERP应用实施和产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和推动作用。ERP系统应用实施的热潮正在全国各省市全面铺开,并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

(四)ERP与中国企业

ERP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它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而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它同时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但是并不是任何企业都适合上ERP项目。只有那些高层管理者目标明确、管理思路超前,企业政策落实得力,市场稳定,急需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但又无法通过加大资源投入和调配达到提高目的的企业才更适合上ERP项目,才值得花大力气为之投入。这些企业往往困惑于一些通过目前资源和管理方法、手段无法达到企业本身和客户满意度的要求,比如为客户供货的及时性、合理性,大了讲就是整个客户服务体系的问题;对内表现为供货服务体系及其它各个业务环节服务体系的问题,等等。而那些还停留在为企业的生计奋斗阶段的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管理思路不明确,管理混乱甚至没有管理思路的企业,中、高级管理者不能团结一心,整个员工队伍素质较差的企业,不适合上ERP

项目,即使硬着头皮上,结果只能有一个——最终宣布失败。

目前国内ERP项目的实施路线有两类,一是产品路线,一是项目路线,多数ERP提供商选择的是第一种路线,因为这更符合提供商的经济利益,成果重用性高,实施周期短,二

次软件开发量小,多数甚至不为用户进行二次开发,但必须基于相当完善的产品体系,也就是说必须依据大量的业务深度和广度的积累,并融于产品中,而这一点也正是国内软件产品的最大弱点,当然,企业个性化的需求很难在这种模式中得到实现。而后者的实施周期长,人力、物力的投入较大,对管理专家组和客户高层的决断依赖性较大,所以势必带来软件供应商为控制自身成本导致实施ERP不彻底或偷工减料的现象。选择软件提供商最主要要看它的服务体系,看它在服务中如何摆正自身利益、项目利益和客户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需要选择一支在这三者利益之间能够理性分析问题的实施团队,可以说,这样的结果,项目的

实施至少会是理性的朝着成功的方向在迈进。

三、ERP系统应用过程中问题的分析

(一)投资盲目性大

企业为赢得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优势,必须借助于各种方法和工具来提高管理水平,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成功应用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许多企业在进行ERP的投资决策时,对自身的需求缺乏深入的研究,对与企业经营目标是否相适应的问题考虑不周,更有一些企业管理观念尚停留在计划经济模式中,对企业如何参与竞争及如何在市场中定位等问题尚无成熟的思路,这就大大降低ERP系统实施的目标。有的企业缺乏前期全面准确的需求分析,具体操作起来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所选择的软件往往不完全适合本企业的实际需要,增大了投资风险。 国内企业投资ERP系统的初衷大致有以下几类:企业上等级要求,在计划经济环境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社会效益及企业待遇等与此密切相关,企业为上而上;还有一些企业盲目的跟随潮流;大部分企业确是出于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但是由于对投资效益分析不到位,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引进,有些企业甚至为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影响到企业自身的正常运转。 投资盲目性大的另外一个表现是企业领导者对ERP的思想内涵和实施过程理解不全面、准确 .然而ERP的内涵是丰富而广博的,实施过程比较复杂。有些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入学习研究ERP的思想哲理,只是看过几篇报道,听几次讲座或同行介绍,未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ERP的实质,

以为买来软件装上就行了。要知道ERP工程盲目上马的代价是非常惨重的。

(二)决策者没有意识到ERP系统的实施对企业原有管理体制强烈的冲击作用ERP的实施不同于CAD/CAM 等技术型软件,它需要符合系统要求的特定的管理及技术环境。特别是在中国的环境下,系统的实施有赖于企业运作体系的重建,它涉及到管理权限再分配等敏感问题,牵一发而动全局。因此专家认为企业“一把手”的决心与积极参与是项目成功实施的根本保证。调查中,遇到了为数不少的案例,就是由于企业一把手没有参与或不重视,副总经理及实施人员无权调解新旧体制转换中各部门的利益冲突,而使实施工作

宣告失败。

(三)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不能满足系统运行的要求

1.生产系统运行不规范。ERP系统运行的基础是具有准确和完整的基础数据。然而,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企业都存在基础数据不满足要求的问题。有的企业ERP项目已

经实施10年,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还未完成。

2.生产过程不稳定。ERP正常运行有赖于生产稳定运行及信息流畅传递,但国内企业的生产过程经常由于质量事故,如设备故障、加工差而停顿。企业管理者80%的精力用于处理物流的重新启动问题,使得整个生产过程经常无法按预定计划运行,处于不可控制的状

态,致使ERP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3.企业管理机制和市场环境不完善。目前国内企业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由于历史的惯性,企业中的一些人员还习惯于计划经济下的传统的管理方式,市场意识不强,消极对待新的管理思想和方式,不愿变革。外部市场法规不健全,行政干预时有发生,合同不按期履行等等,都影响企业按市场规律和规则运作。而ERP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市场经济的产物,不但在管理方式、组织机构、工作方式等方面与我国传统的管理体制有差异,而且在文化背景、市场环境、思维方式等方面也有差异。这些差异若不能克服或适应,

ERP的应用实施就难以顺利、和谐地进行。

(四)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构成增大实施ERP系统的难度

这一点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由于产品的“三化”工作基础薄弱,致使零部件的构成种类数繁多,加之零部件基本上自行生产,庞大的数据量运行于一个系统之中,且要严格按ERP系统的计划要求进行控制,显然难度很大。其次,传统企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致使作为独立核算经济单元的企业规模过大,问卷企业平均5000余人,大型企业则多达数万人,且涉及二级或多级核算单位,所以如果过分强调对这样规模的企业整体实施ERP系统,特别涉及成本管理,制约因素会太多。总之,由于系统过大,实施成本过

高,将会降低实施的效益。

四、ERP软件发展趋势

由于ERP代表了当代的先进企业管理模式与技术,并能够解决企业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问题,近年来ERP系统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随着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ERP的需求日益增加,进一步促进了ERP技术向新一代

ERP或后ERP的发展。

推动ERP发展有多种因素:全球化市场的发展与多企业合作经营生产方式的出现使得ERP将支持异地企业运营、异种语言操作和异种货币交易;企业过程重组及协作方式的变化使得ERP支持基于全球范围的可重构过程的供应链及供应网络结构;制造商需要应对新

生产与经营方式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使得ERP也越来越灵活的适应多种生产制造方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流程工业企业应用也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ERP的发展。计算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将会为ERP提供越来越灵活与强功能的软硬件平台,多层分布式结构、面向对象技术、中间件技术与Internet的发展会使ERP的功能与性能迅速提高。ERP市场的巨大

需求大大刺激ERP软件业的快速发展。未来ERP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是:

(一)ERP与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进一

步整合

ERP将更加面向市场和面向顾客,通过基于知识的市场预测、订单处理与生产调度、基于约束调度功能等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全球化市场环境下更强的优化能力;并进一步与客户关系管理CRM结合,实现市场、销售、服务的一体化,使CRM的前台客户服务与ERP后

台处理过程集成,提供客户个性化服务,使企业具有更好的顾客满意度。

(二)ERP与电子商务、供应链SCM、协同商务的进一步整合

ERP将面向协同商务(Collaborative Commerce),支持企业与贸易共同体的业务伙伴、客户之间的协作,支持数字化的业务交互过程;ERP供应链管理功能将进一步加强,并通过电子商务进行企业供需协作,如汽车行业要求 ERP的销售和采购模块支持用电子商务或EDI实现客户或供应商之间的电子订货和销售开单过程;ERP将支持企业面向全球化市场环境,建立供应商、制造商与分销商间基于价值链共享的新伙伴关系,并使企业在协同

商务中做到过程优化、计划准确、管理协调。

(三)ERP与产品数据管理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的整合产品数据管理 PDM将企业中的产品设计和制造全过程的各种信息、产品不同设计阶段的数据和文档组织在统一的环境中。近年来ERP软件商纷纷在ERP系统中纳入了产品数据管理PDM功能或实现与PDM系统的集成,增加了对设计数据、过程、文档的应用和管理,减少了ERP庞大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准备工作量,并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管理系统与CAD、

CAM系统的集成,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系统集成度和整体效率。

(四)ERP与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ve System)的整合为了加强ERP对于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ERP将与制造执行系统MES、车间层操作控制系统SFC更紧密的结合,形成实时化的ERP/MES/SFC系统。该趋势在流程工业企业的

管控一体化系统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五)ERP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整合

全面的工作流规则保证与时间相关的业务信息能够自动地在正确时间传送到指定的地点。ERP的工作流管理功能将进一步增强,通过工作流实现企业的人员、财务、制造与分销间的集成,并能支持企业经营过程的重组,也使ERP的功能可以扩展到办公自动化和业

务流程控制方面。

(六)加强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功能

为了企业高层领导的管理与决策,ERP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

等功能集成进来,为用户提供企业级宏观决策的分析工具集。

(七)ERP系统动态可重构性

为了适应企业的过程重组和业务变化,人们越来越多地强调ERP软件系统的动态可重构性。为此,ERP系统动态建模工具、系统快速配置工具、系统界面封装技术、软构件技术等均被采用。ERP系统也引入了新的模块化软件、业务应用程序接口、逐个更新模块增

强系统等概念,ERP的功能组件被分割成更细的构件以便进行系统动态重构。

ERP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最终将促进基于Internet/Extranet的支持全球化企业合作与

erp系统的应用范文第6篇

在许多生产管理者眼中,生产作业计划是不重要的,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小加工作坊的规模,大脑就能把一个月的订单、物料、资源记得清清楚楚,那么生产计划排程的必要性确实不太大,但事实上,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人脑已经不可能完成如此大数据量的存储功能,这时就到了生产管理的Excel时代,许多生产管理人员对Excel使用非常熟悉,并乐在其中,但如果要问他计划的详细信息,计划的优劣以及可执行性问题,这就遇到了困难,道理很简单,Excel只是将数据的存储从大脑移到了电脑,增大了容量,却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但Excel的存储作用却是不言而喻的,它是生产计划排程数据准备的重要手段,但Excel相对于文本来说只是多了一个方便操作的表格,并没有严格的二维数据关系,这时就到了生产管理的ERP/MES时代。

这些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所有产品结构信息。

即生产管理中BOM管理,有了产品结构才能方便的进行订单分解,分解成实际生产的任务。

(2)所有产品的制造工艺信息。

简单来说,就是要能知道任何一个制造任务(如一个零件)可以分解为几步以及每一步之间的逻辑关系,每一步用到哪些物料、需要哪种设备、需要哪些辅助工具,即是生产管理中常说的工艺流程。

(3)所有使用的资源信息。

资源是必备的生产主体,没有资源,生产无从谈起,所以需要对生产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进行管理,这里所说的资源包含物料、设备、工具等。对资源的管理主要是对资源能力和成本的管理。

资源的能力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资源的单位能力,即一个资源能同时加工的工序数,比如说有些设备只能加工一道工序,而有的设备能同时加工两道同样的工序,那么,这两台设备的单位能力是不同的,能力的另一方面是资源的数量,如果一种设备有同样的五台,另一种设备只有一台,如果它们的单位能力都是相同的话,那么显然,五台的设备能力大于一台的能力。这就是生产管理中常说的设备能力,比如有些数控设备是多主轴,可以同时加工多个零件,这就是设备的单位能力,另一方面资源的数量就是指资源库存了。资源拥有生产的能力,使用能力则必定产生成本,成本的定义根据资源的类型决定,非消耗性的资源用时间定义成本,使用的时间越长,消耗的成本越大,消耗性资源则用消耗的数量进行定义,消耗的数量越多,消耗的成本越大。

(4)其它信息,包括订单,日历等信息。

订单是生产计划排程的源头,所以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订单主要信息包括数量,交货期等;日历是生产制造正常进行的规则,所以也是必须的数据。

上面所列出的数据需要完备性,缺少任意一种均不能进行有限资源能力的排程,同时所有数据也需要准确性,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决定着计划排程的可执行性。

二、如何做一个可执行的生产计划排程与排程?

在具备了生产计划排程的数据条件之后,如何能制定出一个可执行的计划,成为生产计划排程人员头痛的问题,因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工序逻辑关系,面对有限能力的资源竞争,再聪明、再有丰富经验的生产计划排程人员也无法准确的计算出每道工序的工作时间。

这时,生产计划排程人员总是靠经验找出负荷最重的瓶颈设备,再结合优先级按照工艺流程的逻辑顺序将瓶颈设备上的工序先进行排程,再安排其它上设备上的工序,这样制定出的生产计划排程代表生产计划排程人员的经验,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理论可行的计划,在因为其本身存在着一些冲突,实际执行中经常需要调度进行调整,但由于瓶颈资源始终处于高负荷,所以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冲突,但做这样的计划已经需要耗费生产计划排程人员很大的精力。

三、如何做一个优化的计划排程?

首先,生产计划排程本身具有多样性。

由于订单具体灵活的先后顺序,工艺流程中存在并行流程,资源具有可选、可替换性等因素,生产计划排程往往不是唯一的,正如让两个生产计划排程人员做生产计划排程,他们做出的计划是不同的,但都可以去生产现场执行,这就是计划的多样性。

其次,生产实际的需求多样化。

企业的不同部门分别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车间调度决策寄予不同的期望:销售部门希望更好地满足对客户承诺的交货期;制造部门希望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经营管理部门希望降低成本;企业高层希望尽可能的提高生产资源的利用率,产出更多的产品。如果单独按各部门的要求做出的计划肯定是不同的,而且忽略任何一个部门的利益对企业整体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寻求多方利益的合理折中成为生产调度对策的关键。

在做出一套可行生产计划排程尚且如此困难,如何能反复权衡计划的优劣并做出最终生产现场执行的计划呢?很显然,靠人脑这时已无能为力,而计算机却有这种处理能力。APS软件可提供多目标的优化方案供生产计划排程人员反复权衡比较,可计算一套制造周期最短的生产计划排程、一套资源利用率最高的计划、一套最能满足交货期(延迟订单最少)的计划、一套计划成本最小的计划,并比较每套计划的优劣,然后平衡各方利益做出一套多种目标都能满足的综合计划。

四、实际生产中的计划排程模式是什么?

计划不如变化快!正如现实总与理想的差异,实际生产执行与生产计划排程有出入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生产现场是复杂多变的,可能某道工序延迟了,也可能某台设备坏了,也可能物料供应晚了等等这些不可预知的突发情况会打乱正在执行的生产计划排程,那这时要忙碌的就是现场的调度员了,可是调度员面对复杂多变的生产现场往往无能为力解决所有问题,调换一台可用设备解决了设备故障的问题,可是这台临时调用设备上面的工序安排又被打乱了,调度员又得为这些工序计划的错乱而奔波了,反复调整反复解决眼前的问题,整个生产计划排程被完全打乱,其优化目标早已远远低于最初值,这就是生产计划排程网络连锁反应给生产管理人员带来的烦恼。

实际的生产调度模式是动态生产调度。

生产调度分为动态调度和静态调度两大类,静态调度是在调度环境和任务已知的前提下的事前调度方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虽然在调度之前进行了尽可能的符合实际的预测,但由于生产过程的诸多因素,如处理单元和物料等资源的变化,难以预先精确估计,往往影响调度计划,使实际生产进度与静态调度的进度表不符,需要进行动态调整。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供需变化快速,全球供应链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没有一种预测方法能够完全预测生产过程的动态变化。

事实上,由于市场需求变化会引起产品订单变化,如产品数量的变化、交货期的变化等;另一方面,生产设备故障、能源的短缺和加工周期的变化等,都可能使原来的调度不符合实际要求。

为了适应实际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一般采用周期性的调度和再调度相结合的策略,定义一些关键事件,如设备故障、订单改变等,当关键事件发生时,立即重新调度,这也称为基于事件的调度方式;否则,周期性调度,即进行所谓的动态调度,或者称为再调度、重调度。动态调度是指在调度环境和任务存在着不可预测的扰动情况下的调度方案,它不仅依赖于事前调度环境和任务,而且与当前状态有关。

动态调度有两种形式:滚动调度和被动调度。滚动调度是指调度优化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个接一个的时间段内动态进行生产调度。被动调度是指当生产过程发生变化,原来的调度不再可行时所进行的调度修正。被动调度是在原有的静态调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调度目标是尽量维持原调度水平,性能指标下降越小越好。滚动调度既可以在原有的静态调度的基础上进行,也可以直接进行,其最终目的都是在当前优化区域内得到最优或次优调度。

动态调度必须符合实时性要求,所以更关心在线计算能力问题。为了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调度,一般希望将问题的规模减少,在一个较小时间段的问题空间内,得到一个较好的解。因此,大多数采用启发式方法和基于预测的滚动化方法。

大多数动态调度由加工时间的变化引起,少数由订单的变化和设备故障等引起。对于由加工时间的变化而引起的动态调度,由于批量的加工顺序一般是根据最早的最优(或者可行)调度设定好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再需要重新分配批量和加工顺序,只是调整各加工任务的加工起始时间,尽量得到一个较优的调度,或者保持原有调度的性能指标。

支持动态生产调度是APS软件的核心功能之一,也是APS理论走向实践应用的关键技术!APS采用基于内存的快速计算能实时响应各种现场不可预测的扰动,计算由扰动引起的连锁反应,实时生成新的生产计划排程以适应现场变化。

五、生产作业计划的作用是什么?

生产计划排程是生产管理中的核心工作,或许很多人不同意这个观点,只是因为这个观点的前提是生产计划排程在生产管理中真正起到了作用,目前国内制造业的现状还不能体现出生产计划排程的真正作用,所以也没有人认为它是最核心的工作,但为何生产计划排程却引起了生产管理人员的重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设备增多,订单不停变化,成本压力,客户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短,这些种种原因导致了生产管理复杂度不断上升,导致现场往往顾此失彼,最终消耗更多的资源,付出更多的成本,却仍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些原因终使生产管理人员认识到生产计划排程的重要性,好的计划可让生产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生产计划排程的作用是多个维度的。

(1)工序,生产调度的最小单位,在没有生产计划排程时,因为没有具体的工序开始、结束时间,生产调度是盲目的,同时也导致资源准备和资源配送的盲目性。这对想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

(2)设备,生产制造的主要载体,有些设备贵重,折旧费高昂,需要日夜工作提高其利用率,有些设备功能特殊,其它设备不可替代,也需要尽最大的能力工作才能确保生产任务。如果没有详细的生产作业计划,无法预估资源的利用率和负荷,无法让瓶颈设备发挥出最大的能力。

物料,成品的来源,物料的采购时间是能否确保交货期的最重要因素,因为设备故障可以更换设备来临时调整,重要的工序可以调整优先级让其它工序让路来保证交货期,但是如果物料无法按时就位,那么一切努力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对物料的到货情况进行预测,并准确预测生产现场何种物料将在何时短缺是非常重要的,而详细生产作业计划可以提供对物料的库存预测和管理。

(3)降低库存,库存关乎资金的占用,是企业的负担,如何降低库存,一直是生产管理面对的难题。面对一批订单,需要多少资源,库存现在的情况能否满足?不满足还需要采购多少?何时采购?这些都无从得知,也就是说,对于库存的管理是被动的,所以也就无法实现库存控制。这种情况下,只能靠经验将库存保持一定的库存量,保证库存量就占用了流动资金,这就与追求零库存的生产管理理想背道而弛了。

详细的生产作业计划能够预测资源的使用情况,可以预测哪道工序在何时使用哪些资源,何时再释放哪种资源,这样就预测了资源在每一个时刻的动态库存状态,可以发现资源库存降为零的时刻,并预先做好准备在这些时刻补充资源,按照生产计划排程进行资源的准备,可以将库存保持在接近于零的一个很低的水平。

(4)精细成本管理,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只能是月末年末的成本统计,这个月消耗了多少物料,设备折旧了多少这些都是月末统计得知的,所做的工作只是事后收集数据的过程,成本产生于生产过程,产生于资源的消耗,如果没有准确的生产过程记录,成本的计算将无从谈起,而生产作业计划能给出准确的工序开始、结束时间,工序所用到的资源,也就是说在生产执行之前就能准确的预测出每道工序的所消耗的成本,有了这种预测,就可以在生产之前就进行一些成本规划,进而进行成本控制,形成成本计划,这样就可以跟成本统计进行比较,做到真正的精细成本管理。

(5)生产仿真,生产仿真简单的说就是用逻辑模型模仿实际的生产过程。反复进行试排程,就是反复模拟生产过程,从各个方面进行仿真预测,以得到最符合实际需要的生产计划排程。仿真工序的加工时间,何处加工,所用哪些资源,资源使用的分布如何,这些可以从总体上模拟生产执行时的情况,评估当前生产状态,改善生产管理。

另外,动态排程与排程试算,许多人将这两者混为一谈,甚至许多APS软件也用排程试算等于动态排程的思想进行宣传,其实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排程试算是反复进行重新排程试计算,是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预排程,是提前进行的试计算,是为了在实际生产之前确定一套最好的排程方案;而动态排程是指一次排程方案的局部调整,具体是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因为生产实际情况发生改变而进行的适应改变的调整计算,这种调整计算是为了响应某些环境扰动,对于已经完成的计划不会改变,而对于没有完成而受环境影响的计划需要进行调整。 动态排程主要是由于生产中出现一些异于计划的情况,这些情况主要有几下三种:

工序自身的调整。

包括工序时间的调整,工序交货期的调整,工序数量调整,工序所使用资源,工序优先级等。工序自身调整的情况一般出现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要进行生产实际与计划的比对,如果出现了偏差,则进行调整。

资源的调整。

包括增加、减少资源,改变资源数量,改变资源日历。有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资源异常情况,比如设备故障就是最常见的例子,还有如某些工具推迟到货等等情况均属于资源调整。

插单、删单是生产管理中最常见的异常情况。

当生产正在进行的时候,由于客户的追加订单,经常会有紧急的插单,或是一些生产报废的原因也可能造成重新插单,客户的退单是造成生产删单的主要原因。由于频繁的插单、删单,生产计划排程经常会被打乱成面目全非,这时APS的动态排程、实时调整的功能就显得异常重了。

一个生产计划排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许多多临时性的调度,即所谓What If中的If,如设备故障,急件插单等,这样迫使生产实际情况偏离了原计划,这时APS能否及时、动态地响应这种临时性的调度就显得特别关键,即需要用APS的动态排程来回答What,设备故障后此设备上原计划安排的任务如何处理?哪些是可以替换它的设备?许多依赖此设备上任务的一些后续任务影响如何?这些都是需要APS的动态排程来回答。

当然,响应这些生产中的扰动有许多不同的策略,有些基于这些事件实时计算调整,有些是基于一定的周期全局进行环境状态更新与计划调整,这种策略在生产管理上也称为“滚动排程”。

面对业务需要及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APS通过常驻内存的高速计算,迅速得出这种改变所带来的复杂连锁反应,实时取得现场的更新数据,并实时动态的调整、更新计划排产,以达到计划与执行的一致性。实际生产不可能完全按照生产计划排程执行,这是正常的,也是现实的,如果APS不具备动态排程的能力,不能实时响应业务变化与实际执行扰动的需求,那么可以想像这样的生产计划排程根本不能指导实际生产,APS做出的生产计划排程还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APS动态排程是APS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技术。

上一篇:cad三维图教程范文下一篇:参观129师有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