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研究心理论文题目范文

2024-04-26

实证研究心理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试论如何让小学生心灵健康成长

3、试论体育课中合作学习与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4、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谈

5、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6、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策略探究

7、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策略

8、浅谈小学生班主任心理教学辅导

9、刍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的联系

10、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解决对策研究

11、体育教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探究

12、聚焦“新常态”,优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3、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教育方法探析

14、异地扶贫搬迁异地扶贫搬迁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15、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探讨

16、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特点及教育启示

17、社会和谐视角下小学体育课堂中学生心理状况研究

18、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行为表现的研究

19、体育运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刍议如何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21、甘肃省632名小学生心理健康指数调查及结果分析

22、浅谈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3、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24、小学生学校适应研究回顾和展望

25、城乡接合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6、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

27、探析小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

28、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29、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30、单亲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疏导

31、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

32、山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路径探索

33、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方法

34、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35、小学生心理问题矫正教育策略探究

36、关于国内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的文献述评

37、青海藏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38、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39、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40、关于小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41、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42、农村城镇化背景下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机制研究

43、中小学生孤独感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44、抗疫期间对小学生进行线上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45、浅谈大学生乡村小学生心理咨询志愿服务

46、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策略研究

47、解决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研究

48、单亲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49、《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教学的四点做法

实证研究心理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乡镇流通企业发展与农村地区消费增长

3、城镇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实证分析

4、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对策

5、人力资本投资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效应及空间分异基于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

6、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7、家庭资产配置对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

8、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

9、财政自主性、民主治理与村庄公共品供给

10、金融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

11、中国旅游企业技术效率省际差异的实证分析

12、环境规制的双赢效应真的存在吗?

13、中国对欧盟出口比较优势行业的碳密集型程度

14、金融集聚的动因研究——基于市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15、出口产品质量与工薪差距

16、中国省际OFDI促进了出口吗

17、家庭农场的用工行为及其特征:基于全国监测数据

18、面板数据下的线性混合模型及其在车险费率厘定中的应用

19、农地产权、流转市场与农村劳动力配置

20、强制性减排政策与工业结构升级

21、经济转型背景下自愿性碳信息披露与碳排放绩效

22、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水运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23、政府支出规模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4、个性化学习中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25、进口结构与经济增长:来自全球的证据

26、扩招后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27、“强县扩权”与农业发展:基于县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8、经济周期退市监管与盈余波动性

29、中部六省吸引外资的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30、走向大数据时代的运动训练科学研究

31、国际服务外包促进承接方区域技术创新了吗?

32、全球生产分工与我国增加值贸易高质量发展

33、以问题意识审视调查与研究

34、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35、污染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36、贸易与投资的技术溢出: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37、经济、环境与人口健康的相互影响:基于我国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38、我国城市化融资模式与工业部门升级

39、大数据方法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中的应用进展

40、资源诅咒及其微观机理的计量检验

41、数字经济如何稳定就业

42、政府补贴对企业新产品创新的行业比较优势门槛分析

43、贸易自由化的幸福效应

44、国际幼儿体育前沿热点及内容分析

45、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46、中国地价、房价和物价的互动关系

47、银行结构、信用、法治与中小企业发展

48、金融结构演变、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异质性

49、中国渔业经济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基于1999—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

实证研究心理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一、引言

自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其经典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中,精辟地概括了盈利时间序列研究的证券模型估价、证券价格变动研究和盈余管理的检验三个重要应用领域以来,国内外学者数十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沿着这个轨迹进行的。盈利时间序列的研究在现实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效的盈利时间序列模型可以对未来盈利进行无偏估计,从而找到经济领域中的重要规律,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的投资,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地配置,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西方学者的多数研究证实,企业的盈利变化过程大致可由随机游走过程来表述,而我国盈利时间序列是否遵循随机游走的时间性态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西方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都认为,个别企业的会计盈利变化可由随机游走过程来表述。利特尔和雷纳(1962、1966)对英国公司的会计盈利变化进行研究得出年度盈利呈现出随机游走的状态;鲍尔和瓦茨(1970)对1946~1970年美国700家上市公司的会计盈利时间序列分别进行了游程检验、序列相关检验、连续时段差分均方检验和部分调整模型的拟合检验,同样得出了会计盈利服从随机游走过程的结论。而比弗(1970)和洛克比尔(1976)的研究表明,资产报酬率和股权报酬率并不遵循随机过程。瓦茨和列夫威奇(1977)对瓦茨(1970)的研究作了更新研究,通过Box-Jenkins模型与随机模型的对比研究,发现部分企业的会计盈利不服从随机游走,而同行业的盈利变化过程具有相似性,并且发现个别企业的盈利可由随机游走模型予以表达。阿伯切特、洛克比尔和麦克科恩(1977)对1947-1975年的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二)国内研究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欠成熟,导致国内在公司盈利时间序列研究方面进展缓慢,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较少。黄志忠和陈龙(2000)是最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他们利用沪市100家公司1994-1999年的年度财务数据,对随机游走模型和带成长因素的随机游走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盈利时间序列并不遵循随机游走过程和带成长因素的随机游走过程。同时也指出,当时研究的结果不遵循随机游走模型,并不意味着将来仍然如此,待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得较为成熟之时,上市公司的年度盈利很可能可以由随机游走模型较好地描述。其他学者在运用盈利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时,主要是不加检验的直接利用随机游走模型,其分析的可靠性值得怀疑。

三、中国上市公司季度盈利时间序列规律性假设

西方学术界研究结果基本上赞同年度盈利可由随机游走过程很好地予以表述。即由

假设中国上市公司季度盈利时间序列遵循随机游走过程或遵循带固定成长因子的随机游走模型。

(一)随机游走的假设 随机游走模型是建立在有效市场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在一个半强式有效市场中,投资人不可能依赖一个公布的会计变动而导致的盈利变化来获取非正常报酬,除非该会计变动具有税收方面的意义,因此管理当局的均衡修饰手段是无效的,甚至可能会加剧盈利的波动。

盈利随机游走模型的财务含义是:公司盈利的变动是随机的,预期的未来收益完全取决于当期收益。这种观点隐含着一个假设,即公司处于困境或顺境的机会是随机的,其变动过程可以用随机游走模型来表示。简单的随机游走特征可以用

然后对盈利增量的均值和自相关系数是否等于零进行检验,如果盈利增量的均值和自相关系数等于零,则盈利时间序列满足随机游走。

(二)带成长因子的随机游走假设 假设选取的样本满足带固定成长因素的游走模型,即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营业利润三个指标的时间序列进行检验,使用数据来自于锐思数据库、中国证监会网站,分别选取2002.1~2009.1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分析样本,分不同行业进行检验,为避免异常值的影响,在原始样本中剔除了ST和数据残缺的上市公司,计算过程利用SPSS软件完成。

(二)实证检验 具体如下:

(1)游程检验。游程检验是一种非参数检验方法,是Mood在1940年提出的,具体检验方法为:

假设εt~IID(0,σ2)的条件下,可以构造一个随着收益变化总数增大而渐进服从正态分布的统计量:

其中:R为游程数,E(r)为游程数的期望值,σ(r)为游程数的标准差。式中:

其中:N为观察的收益变化的总数;n1、n2表示收益上升和下降的数目。

在95%的置信区间内,若游程个数落入[R-1.96σr≤x≤R+1.96σr]这个范围内,就说明所研究的对象在95%的置信区间内呈随机游走。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我国上市公司季度盈利时间的规律性进行检验。

(2)自相关性检验。Fama(1965)提出的自相关系数模型如下:

其中:ρ是自相关系数;rt是某一时间t时的收益;k是滞后期数;当ρ=0时,说明两个期间不存在线性关系,服从随机游走。

对大样本,可以使用Q检验方法:

Q是自由度为m的渐进X2分布,m是最大滞后长度,在显著性水平下,认为序列是白噪声,序列服从随机游走的。

(三)实证检验结果 具体如下:

(1)游程检验。选取2002.1~2009.1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盈利数据,分别对不同行业的季度盈利进行了游程检验,季度盈利时间序列的长度N均为29,所有上市公司季度盈利数据n1、n2在13~16之间:n1=14、n2=15时,10.31≤x≤20.65;n1=13、n2=16时,10.22≤x≤20.46。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有74.33%的季度盈利服从随机游走,各个行业季度盈利服从随机游走的情况有所不同,采掘业、建筑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服从随机游走,交通业、农业、社会服务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服从随机游走,其余行业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服从随机游走,制造业、批发业两个行业服从随机游走的比例相对较低。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多数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盈利序列服从随机游走的。

(2)自相关性检验。同样使用2002.1~2009.1我国上市公司的季度盈利数据,分别对不同行业的季度盈利进行了自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有25.79%的季度盈利时间序列存在自相关,即不服从随机游走。各行业存在自相关情况有所不同,自相关程度最高是批发业,可以达到29.16%,其次是制造业,自相关程度为28.32%,社会服务业的自相关程度最低,仅为11.76%。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多数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盈利序列服从随机游走的。

五、研究结论

通过对我国A股907家上市公司的季度盈利时间序列,分别对不同行业进行游程检验和自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游程检验表明,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有74.33%的季度盈利服从随机游走,而自相关性检验的结果,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有25.79%的季度盈利时间序列存在自相关,即不服从随机游走。这种研究结论与黄志忠和陈龙在2000年时的研究结果是相反的,在2000年时的研究中,黄志忠和陈龙就明确指出,当时研究的结果不遵循随机游走模型,并不意味着将来仍然如此,待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得较为成熟之时,上市公司的年度盈利很可能可以由随机游走模型较好地描述,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罗斯.L.瓦茨、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著;陈少华、黄世忠等译:《实证会计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黄志忠、陈龙:《中国上市公司盈利成长规律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0年第12期。

[3]赵迎红:《上市公司季度盈利状况分析》,《财会通讯》2010年第2期。

[4]朱峰:《公司盈利的时间序列分析》,《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10期。

[5]徐跃:《关于我国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厦门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6]吴世农:《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分析》,《经济研究》1996年第4期。

[7]赵迎红:《会计盈利信息与股票价格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11年第1期。

[8]赵迎红:《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盈利状况及与股价变动关系统计分析》,辽宁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9]丁方飞:《我国上市公司盈利时间序列研究:国际借鉴与方法探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3期。

(编辑 杜 昌)

实证研究心理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要〕以1989-2009年中国本土理论心理学、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实证研究为理论基础,以中国本土文化话语体系为心理教育学概念建构目标,以西方心理学问卷量表编制方法为参照格式,赋予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以中国本土定义和内涵。通过健康与素质、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概念的本土化定义,基于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本土化标准,基于自评问卷量表的信度限制,区分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城市、乡村,中学生、小学生,自评、师评、家评,依2223维度编制1套问卷20个分问卷。2009-2019年初步实验证明,这种设计更加简便和有效,有利于提高甘肃省域中小学生心理测评与教育的实效。2020年开始再推广、再实践,初步构建出中国本土、甘肃区域、分类型、别年级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自评、家评、师评组合互证的测量评价与咨询辅导甘肃模式。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心理测评;咨询辅导模式

1989年以来的30多年,以甘肃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立项课题“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研究”“甘肃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質问卷编制测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立项课题“中国本土心理学视野的甘肃省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测评研究”为团队组合形式,先后组建60多名研究生、本科生、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参与的7个科研课题组,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7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委政府级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教育厅级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9年,教育部规划立项课题“中国本土心理学视野的甘肃省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测评研究”通过鉴定,开展再推广再实践再校验再应用,初步形成中国本土化、区域性、分类型、别层次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自评家评师评组合互证的测量评价、咨询辅导甘肃模式。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评价与咨询辅导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40年历程,随着心理学的持续发展,中小学生心理测评辅导工作持续改进,但西部特别是甘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教师缺乏、监测评价失范、辅导流于形式、咨询近于批判、场地狭小局促、设备闲置无用。根据30年的中小学田野调查,具体表现在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师多数都是非医学、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兼职,监测评价多数使用学生自评问卷,有的小学还使用适用于16岁以上少年和成人测评的SCL-90症状自评问卷,心理辅导都是基于我国港台文化背景开发的团体辅导和拓展训练,心理咨询都是心理学名词加思想品德教育的谈话乃至批评批判。

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心理评估评价的技术问题,主要是小学生究竟是否具备填写心理问卷的认知能力,自评问卷究竟有多少信度,问卷的结构效度、生态效度、内容效度究竟能否保证。经过30年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田野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语义研究,我们认为,小学生的语文水平、认知能力较低,确实不具备填写心理问卷的条件,自评问卷、自陈问卷确实存在巨大的诊断偏差。正如艾森克在100年前分析的那样,自陈问卷存在严重的信度问题[1]。其中城市区域、城镇区域、农村区域,区域生态、区域文化、族群区域都是重要的影响变量[2],同时还存在学生年级、家庭,父母职业、学历,学校环境、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但最重要的是自评问卷问题。

我们同时关注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概念定义和内涵外延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将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混用,甚至有的学者还发明了“心理健康素质”一词[3]。如果参照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测评维度和结构,就会发现,卫生医疗机构负责的以望闻问切和仪器设备检查为技术手段的身体检查,主要是形体机能和生理生化检查(简称体检),针对的是身体是否健康,是否有疾病;学校体育机构和部队军训机构负责的以田径运动为测量路径的身体素质测评(体质测评,简称体测),主要针对的是基本无疾病青少年的素质测评[4]。心理测评也应该一样,心理健康测评应该主要是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检查测量与评估评价,心理素质测评应该主要是针对正常青少年的心理品质的测评[5]。必须区分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才能科学地编制问卷量表。

二、基于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分测和自评家评师评互证的问卷编制

最近30年,我们以新创的中国本土理论心理学、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为理论基础[6-9],以中国本土文化话语体系为心理教育学概念建构目标[10],以西方心理学问卷量表编制方法为参照格式,赋予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以中国本土定义和内涵[11],基于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本土化标准[12],基于中国城市乡村文化背景和甘肃省域市县区域文化的心理差异,采用质性和量化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方法为主,以定量研究方法为辅,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语义法、田野工作法、哲学思辨法,构建了健康与素质、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等概念的本土化定义和理论体系。

研究认为,健康是个体生理和心理机能在与自然和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适应和发展的协调状态。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各种机能能够适应生存的需要,并在适应中不断发展的协调状态。素质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的熏染和教育的作用而形成的个体品质的总和。心理素质就是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机能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行为品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测评必须区分学科立场,区分精英和大众、适应和发展、现实与理想、卫生学和教育学维度,构建四维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标准矩阵框架。生理学和卫生学角度的标准是心理健康标准;教育学和伦理学角度的标准是心理素质标准;心理学角度的标准可以区分心理健康标准和心理素质标准[13]。最近10年,我们基于自评问卷量表的信度效度限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区分城市和乡村维度,中学生和小学生维度,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维度,自评、师评、家评维度,编制1套问卷20个分问卷,简称CGSPQ2223-20,形成新时代中国本土区域化、分类型、多维度、简数据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自评家评师评组合互证测量评价体系。整套问卷包括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验评价问卷城市师评版、农村师评版、城市家评版、农村家评版;小学生心理素质测验评价问卷城市师评版、农村师评版、城市家评版、农村家评版;中学生心理健康测验评价问卷城市自评版、农村自评版、城市师评版、农村师评版、城市家评版、农村家评版;中学生心理素质测验评价问卷城市自评版、农村自评版、城市师评版、农村师评版、城市家评版、农村家评版[14]。

心理健康测评问卷结构采用变态心理学的指标体系,参照SCL-90问卷,分为第一部分认知障碍,包括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思维过程和内容障碍(妄想);第二部分情意障碍,包括情感障碍和意志障碍;第三部分人格与自我意识障碍;第四部分神经症;第五部分身体症状。评价分数分为总体症状分数和因素症状分数,同时根据中学生年龄心理特点适当调整。心理素质测评问卷结构采用普通心理学的指标体系,参照心理素质测验问卷,第一部分认知素质,包括感知素质(如观察的目的性、准备性、条理性、准确性)、记忆素质(如记忆的准确性、保持的持久性、再认和回忆的敏捷性)、思维素质(如深刻性与批判性、敏捷性与灵活性)。第二部分主要测验情感素质(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第三部分意志素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第四部分性格素质测验,包括需要素质(协调性、合理性、层次性、发展性)、兴趣信念素质(广泛性、稳定性、效能性、持久性),同时根据中学生年龄心理特点适当调整[15]。

通过2010年的甘肃省张掖、白银、定西部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问卷调查,验证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整套问卷的斯皮尔曼-布朗分半信度为0.750~0.850,Guttman分半信度为0.830~0.885,克隆巴赫同质性一致性系数为0.855~0.898;经过统计检验,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問卷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在0.604~0.823之间,自评、家评和师评版各个维度得分相关系数在0.609~0.869之间[16]。发表的编制报告和调查报告,提出了问卷推广应用的注意事项和测评技术[17]。为减少研究型复杂统计的困扰,以简单的数学统计方法,为中小学心理辅导师和心理教育师提供研判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测评技术。西方引进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系列量表和我国近30年部分心理学家编制的心理健康测评问卷或者量表,主要用于基础心理学研究,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各种心理机能和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该套问卷主要用于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配合观察、评估学生可能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轻度心理障碍、重度心理疾病,评价学生的认知心理素质、情意心理素质、个性心理素质、自我心理素质。

三 、中小学CGSPQ2223-20组合成套问卷再实验与咨询辅导模式探论

2020年,我们将20个分问卷编制问卷星,邀请兰州工商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邀请兰州市第八十三中学、兰州市第六十三中学、武山县第一高级中学、临夏县田家炳中学、永登县通远义务教育学校、兰州市福利路小学、永登县张坪小学等学校校长和心理辅导教师,再次开展了田野调查和问卷施测。通过测评发现,需要解决以下测评组织问题。

1.省城市城中学班级多规模比较大,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不是很熟悉,填写师评版比较困难;农村小学班级很少规模很小,师评版测评反而非常容易操作;

2.绝大多数学校学生无手机,学生填写自评问卷只能回家用父母手机填写;

3.农村初级中学和小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问卷只能回家用爷爷奶奶手机填写;

4.农村学校绝大多数没有专业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问卷评估结果无法分析,难以根据评估结果编制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鉴于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建议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活动,充分考虑中国本土文化和区域文化以及城乡文化背景差异,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本土文化、区域文化、城乡文化特质差异,区分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概念,区分卫生学的心理咨询和教育学的心理辅导,采取相异的卫生和教育策略。

2.建议我国中学生心理测评活动中,采用自评问卷的同时,推广应用家评问卷和师评问卷。因为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语文水平限制,避免使用自评问卷。将自评、家评、师评问卷数据结合起来,全面客观、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

3.建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测评数据处理中,以数据作为参考,更多地以班主任、家长的平时观察记录和谈话记录为依据,将测评数据作为参考指标,避免以数据评价为唯一标准,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

4.建议中小学推广应用自评、家评、师评成套问卷中,根据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和配合度、师生交往的实际频次和熟悉度,有选择地运用成套问卷中的相应问卷,避免过度追求实验心理学水平的统计检验和数据模型,以更加实用、有效、简便的测评为原则。2020年以来的再次推广测评实践中,我们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探索校本特色的测量评价与咨询辅导模式。

关于心理健康问题,农村小学主要采用师评版和个别谈话进行测评,同时,安排教师到学生家里,通过与爷爷奶奶交谈逐条测评,针对测评发现的问题学生,邀请县城的心理辅导教师配合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农村初级中学一般100~200学生规模,班级人数少,自评版、家评版、师评版共用,针对各版本测评结果互证发现的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安排心理辅导教师配合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县城、市城、省城小学班级规模过大,主要采用家评版,问卷结果对照后,向班主任反馈信息筛选,进而约请学生密谈,发现的学生问题和问题学生,安排心理咨询和辅导教师配合班主任跟踪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县城、市城、省城中学班级规模很大,但合作性较强,主要采用自评版、家评版,问卷结果互证对照后,向班主任反馈信息筛选,进而约请学生密谈,发现的学生问题和问题学生,安排心理咨询和辅导教师配合班主任跟踪开展心理咨询辅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班级规模适中,但学生家长和学生自己配合度比较低,采用自评版、家评版、师评版,配合政教处违纪档案与问卷结果互证对照后,向班主任反馈信息筛选,进而约请学生密谈,主要采用个别咨询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同时配合教育管理。

关于心理素质问题,农村小学主要采用师评版,结合班主任的考评记录进行测评,同时,安排教师到学生家里,通过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交谈,按照家评版逐条测评,针对测评发现的素质较差和素质优秀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辅导;农村初级中学自评版、家评版、师评版共用,针对各版本测评结果互证,同时利用学校各种课外活动成绩,确定心理素质优秀、中等、较差学生及其缺点不足,反馈心理辅导教师,配合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科任教师课堂教学和课外互动有意识提升心理素质;县城、市城、省城小学主要采用家评版,问卷结果向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反馈,心理素质较差者安排辅导教师,配合班主任跟踪开展心理素质培养提升;县城、市城、省城中学,采用自评版、家评版,问卷评价结果互证对照后,政教处安排心理咨询和辅导教师配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提升心理素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采用自评版、家评版、师评版综合测评,结合教务处、政教处学习成绩和品德发展档案,与问卷结果互证对照后,向班主任反馈学生心理素质评估评价等级和因子分,编制心理素质提升计划方案,班主任、科任教师、心理教师分工开展心理素质提升活动。

四、中小學心理咨询辅导本土化思想理论与实践推进问题再辩证

(一)关于心理健康卫生和心理素质教育问题

心理健康是不能教育的[18]。卫计委主管心理健康卫生,教育部主管心理素质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约定俗成,但提升心理素质才是教育的根本。长期以来,心理学家过度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过度关注寻找问题学生,却很少关心正常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无论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保健,还是解决心理素质问题的心理教育,都是学校教育全过程各教师的责任,而田野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将心理保健和心理辅导理解为心理教师的责任。因此需要强调中小学心理教育的核心是心理素质提升,而不是心理疾病治疗,中小学心理素质提升是全校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二)关于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问题

对应小学德育室,心理教育机构应称为心理辅导室,对应中学政教处,心理教育机构应该称为心理咨询辅导室。小学生因为心理能力限制,不可能主动寻求学校心理教师的帮助,因此,心理教育应该主要是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主动以团体心理辅导形式进行。中学生心智相对成熟,遇到心理问题,部分会主动寻求咨询调节,部分还是依赖家长,因此要将个别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但是,个别心理咨询不能做成医学化的心理治疗,而是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的理情咨询和共情咨询。团体辅导也不能做成港台味的简单游戏,而是本土化的主题教育活动。

(三)关于行为状态定性评价与心理定量评估问题

长期以来受西方心理学实证主义影响和引进心理测验量化评价的影响,中小学教师将心理测量测验测评神秘化、学术化,部分心理测量专家将实验心理学的复杂测量和数据统计技术引入中小学心理测评,使心理教育更加神秘化。实践证明,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必然有行为表征,每个教师都有能力初步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因此,中小学生的心理测评应该将班主任、政教干部、科任教师、后勤人员平时的行为观察定性评价和心理咨询辅导教师专业的定量问卷评估紧密结合起来,避免过度依赖量化的问卷测评数据分析,如此方可较好地保证测评的信度效度。

(四)关于心理健康评估与心理素质评价问题

如前所述,心理健康评估其实属于变态心理学、病理心理学视角的心理测评,而心理素质评价属于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心理测评。无论是心理健康评估还是心理素质评价,都不仅仅是自评、家评、师评问卷能够解决的问题。更加科学严谨的测评应该是自我陈述(自我感受陈述报告、家庭成员陈述报告、同伴同学陈述报告)、问卷调查(自评家评师评问卷数据分析报告)、仪器检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机能的仪器检查)、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瑞文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如卡特尔测验、明尼苏达测验等)、投射测验(主题统觉测验、沙盘游戏测验等)、行为观察(课堂学习状态、课外活动如学术技术艺术比赛、团体辅导与拓展训练等)、深度访谈(音乐导引、催眠导引等)、社会调查(亲友调查、事件调查等)综合运用,但这是理想技术流程。

(五)关于心理障碍疾病治疗与心理能力品质提升问题

国家精神卫生法明确规定,心理咨询教育辅导人员不得从事心理精神疾病治疗,而目前许多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乃至校长关注的还是心理障碍疾病治疗,而不是心理素质的提高。中小学首先是教育培养机构不是卫生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可以辅助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发现心理障碍疾病向卫生医疗机构转报转送,主要的任务是提高心理能力和品质,如认知能力和品质、情感能力和品质、意志能力和品质、自我能力和品质,综合为个性品质。这些能力和品质的培养需要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共同努力,需要通过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心理辅导有机结合、共同实现。

(六)关于中小学CGSPQ2223-20组合成套问卷

经过30年持续探索,编制区分城市和乡村维度,中学生和小学生维度,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维度。自评、师评、家评维度的心理测评问卷,只不过是基于逻辑起点和实践起点结合,基于本土化、区域化、分类型、分年级测评的需要,为了解决单纯自评问卷带来的信度问题,同时区分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测评。若就测评系统性、科学性而言,还有很长的道路。况且我们不得不面对中小学存在的师资问题、场地问题、观念问题、体制问题、家庭问题、生源问题。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套问卷的推广过程的田野调查和数据分析,更进一步地探索总结西部地区特别是甘肃省的区域化测评诊断、咨询辅导模式,逐步消除卫生学的工作模式,建立教育学的活动模式。经过30年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致力于西方跨文化心理学和理论心理学的中国本土化研究,初步建设了中国本土理论心理学、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框架,进而以中小学心理测评为理论探索实验点,构建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本土化标准,编制自评版、家评版、师评版问卷,形成了中国本土甘肃区域的CGSPQ2223-20组合成套问卷,两轮实验查明,有较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今后将进一步探索解决中小学测评组织形式问题,以期形成更加完善的测评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海钟,王映学.智力测验的理论假设与应用控制问题举隅[J].张掖师专学报,1991(1):91-92.

[2]张海钟,姜永志,等.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周铁民,阴国恩.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自我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4):256-257.

[4]张海钟,赵志勇.论心理教育与心理卫生[J].健康心理学,1997,5(2):91-92.

[5]张海钟等.跨越青春的障碍——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

[6]张海钟等.中国当代心理学者的本土理论心理学思想述评[J].心理研究,2009,2(5):4-9.

[7]张海钟.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刍议[J].心理科学,2005,28(5):1235-1236.

[8]张海钟,姜永志,赵文进,等.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8):1230-1231.

[9]张海钟,等.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中国本土的概念标准测评[M].酒泉:敦煌文艺出版社,2008.

[10]张海钟.中国本土心理学视野的中小学生心理测评研究叙事综论[J].甘肃高师学报,2019,24(1):98-99.

[11]张海钟.来自河西走廊的报告——心理卫生与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12]张海钟.论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概念、标准、评价[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1):8-9.

[13]张海钟等.中国学校心理卫生与心理教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14]张海钟.中国文化与城市社会心理学探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5]张海钟等.人性人格人生——现当代心理学视野的理论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6]张海钟,张小龙,刘建瑛,等.甘肃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问卷编制报告[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5(10):62-64.

[17]张海钟,胡志军,张万里.甘肃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问卷调研报告[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2):74-77.

[18]张海钟.心理健康是不能教育的——兼评“心理健康素质”概念的逻辑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1):56-59.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兰州,73007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实证研究心理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核心, 从1999年正式实施以来, 保障标准逐年提高, 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在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 出现了低保人员长时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现象——所谓的“福利依赖”现象。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探讨我国城镇低保人员“福利依赖”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

一、数据来源

本论文实证研究的数据来自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和笔者的调查数据。调查样本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某街道办事处,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200户低保案例作为分析的样本资料。这些案例资料以户为单位, 详细记录了每户享受低保待遇人员的基本信息, 申请低保的原因、当地民政部门核发的待遇标准、开始申领 (停发) 低保的日期以及受助期间发放待遇的调整等纵向资料。

二、福利依赖判断

采纳国外研究判断福利依赖的方法, 结合本研究可获得的数据, 采用低保家庭享受福利时间的长短 (以年为单位) 和低保标准占当地最低工资的比重两个参数来判断福利依赖的存在。

(一) 低保户享受救助的时间

根据整理抽样调查所获取的200户低保资料 (如表1) , 可以粗略了解我国城镇居民享受低保待遇的时间概况。表1显示, 低保户享受救助待遇1年的仅占4%, 享受2年的占7.5%, 3年及3年以上的占88.5%, 4年及4年以上的占77.5%, 5年及5年以上的占64%。如果把3年及3年以上视为长期, 那么88.5%低保户在长期享受当地的低保待遇。从受助者享受福利待遇的时间来衡量, 可以确定调查样本低保户存在福利依赖效应。

(数据根据调查资料整理而得)

(二) 低保待遇占最低工资的比重

由于无法准确获取低保户家庭低保待遇之外的其他收入数据, 只好选用当地人均低保待遇与最低工资的比重来分析福利依赖的诱因。从表2可以看出, 2007~2012年当地月低保人均待遇占最低工资的比重最高为39.1%, 最低仅为22.2%, 平均为32.5%, 远低于美国健康和人类服务部在福利依赖定义中规定的50%。从收入参数衡量, 样本调查地并不存在福利依赖的经济诱因。

(数据来源:人均低保标准来自民政部财务规划司网站, 最低工资来自呼和浩特市政府网)

从判断福利依赖的两个参数分析, 似乎存在自相矛盾的嫌疑。从享受福利待遇时间长短而言, 可以肯定低保户存在福利依赖效应;从收入因素判断, 又似乎在现实中不存在福利依赖的经济诱因, 要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委, 需要作进一步的剖析。

三、福利依赖原因剖析

产生福利依赖的原因比较复杂, 它与福利待遇水平、工资水平、个人失业时间、就业市场状况、家庭结构等都有关系。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制, 待遇标准由地方政府确定, 贫困人员 (户) 的资格审查在居委会、社区家计调查的基础上由当地民政部门审核确认。

(一) 受助者中老弱病残居多

在所调查的200户低保户中, 有77%的低保户家庭成员是残疾人、老年人和病人。“三无人员” (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 , 往往是政府长期救助的对象。比如重度病残者, 他们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按照“分类施保”的救助原则, 享受的是全额补助 (A类人员) , 而且救助时间一般较长, 不仅如此, 这类病残者还需要家庭其他成员的照顾, 这意味着家庭劳动收入的减少, 贫困程度进一步加重。老年低保人员, 一般患有慢性疾病, 而且没有退休金 (或抚恤金) , 而且其子女生活也不富裕, 这类受助者, 往往被列为B类或C类救助人员, 享受差额补助 (救助标准扣除虚拟收入) , 而且接受政府救助的时间也较长, 往往一直到其死亡。

(二) 受助家庭主要劳动力工作收入微薄

低保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绝大多数具有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劳动技能单一或无一技之长, 这就决定了他们只能在二级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 就业特点是收入不稳定、工资水平不高、工作环境较差, 而且还会面临间断性失业的风险。在调查的样本资料中, 低保家庭中具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存在三种就业模式。一种是接受政府的公益性就业岗位, 一般要求女性满40周岁、男性满50周岁 (即4050人员) 人员, 主要是社区保安、保洁、保绿、停车看管、交通协警等工种, 另一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由于自身的条件限制, 主要从事非正规就业, 例如在单位做保洁、保安、年龄稍大的当环卫工人。无论是接受政府的公益性岗位, 还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就业, 他们的工作收入都非常低, 所得报酬几乎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持平。

(三) 低保制度的设计削弱了受助者工作的积极性

我国实施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生活救助制度一样, 是通过家计调查来识别贫困, 即确定需要救助的家庭或个人。只有当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确定的救助标准的才可以享受救助待遇, 而实际救助的金额等于当地政府确定的保障标准减去申请救助家庭或个人的实际收入 (在实践中有时也核减虚拟收入) , 也就是说, 在一定收入范围内, 通过工作获得多少, 得到的救助金额就会减少多少。这种受助者承担100%的有效边际税率的做法, 直接会削弱受助者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增加收入的积极性 (除非工资收入特别高) , 因为增加多少意味着失去多少。这种制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人们长期享受社会救助的惰性。

(四) 金融信用制度和收入申报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信用制度和收入申报制度, 所以在家计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难以对申请低保家庭的收入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如果低保申请者或受助者不主动准确申报自己的收入状况, 其他人是很难确切知道其实际的收入及其变化, 所以有工作收入的受助者也往往会设法隐瞒他们的收入。还有家庭内部的收入转移也是一个模糊不清的问题。更现实的问题是, 大多数有工作收入的城镇低保家庭, 其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非正规就业, 他们的工作和收入极不稳定, 这给收入调查和核查工作带来了难度。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街道的200户低保家庭原始资料的分析, 我们发现, 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标准 (人均补助) 低, 客观上不存在福利依赖的经济诱因。大部分贫困户之所以长期占有政府的社会福利资源, 是由于我们目前的低保政策主要保障了老弱病残社会成员, 他们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 是本该属于政府长期救助的对象。但我国目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高边际税率的设计以及我国金融信用制度和收入申报制度的不完善, 客观上也给部分低保人员的福利依赖创造了外部制度环境。

摘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 极大地保障了城镇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但在运行过程中, 出现了低保人员长时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现象——所谓的“福利依赖”。本文通过实证分析, 认为我国客观上不存在福利依赖的经济诱因, 之所以出现福利依赖的现象, 是由于目前的城镇低保制度主要救助了老弱病残社会成员, 他们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 是本该属于政府长期救助的对象。但我国目前城镇低保制度高边际税率的设计以及我国金融信用制度和收入申报制度的不完善, 客观上也给部分低保人员的福利依赖创造了外部制度环境。

关键词:福利依赖,城镇,低保户

参考文献

[1] 徐丽敏.国外福利依赖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 2008 (6)

实证研究心理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要:通过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股市与汇市关系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汇市与股市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短期相互影响明显:台湾汇市与股市只存在短期的相互效应;香港数据表明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方差分解显示股市变动对汇率波动有一定的冲击效应。

关键词:汇率;股价;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汇率和股价同为两个主要金融市场的价格,其基础皆为实体经济,两者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汇率的波动可能引起股价的变动,反之亦然。

2005年是中国金融市场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相继实施的股权分置改革和汇率制度改革(简称“汇改”),使中国进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代。此时台湾和香港的汇市和股市保持相对稳定的制度体系。台湾实施的是浮动汇率制,香港保持1983年以来锁定美元的联系汇率制。从整体看,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对美元的依赖都很强,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不仅是一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纽带,还传递着国际金融风险。台湾1989年由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到完全浮动汇率制,一定程度上就是迫于对美元的升值压力。现在的人民币承受着同样的困惑,2007年4月以来,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国际金融风险加剧,特别是通过信心传递效应,各个金融子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大陆、台湾、香港的汇市与股市的关系,对于发现其内在传导机制,寻找当前汇市与股市剧烈变动的原因,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文献回顾

目前,主要有两种关于汇率与股价关系的理论:Dombuse和Fisher(1980)提出的关于汇率波动的流量导向模型(Flow—oriented Models)和由Branson(1983)、Frankel(1983)提出的股票导向模型(Stock—oriented Models)。前者认为存在由汇率到股价的单向因果关系;而后者认为存在由股价到汇率的单向因果关系。前者强调经常项目或贸易平衡,指出一国货币币值的变化会影响该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贸易均衡以及真实产出,最终影响国内公司的现金流和股票价格。而股票导向模型则强调资本项目是动态汇率的主要决定因素,认为存在由股价到汇率的正向关系,强调资本账户交易的重要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两者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Ab,dalla和Murinde(1997)运用单位根检验、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简称VAR)、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简称ECM)等多种计量方法,对印度、菲律宾等四国的外汇及股票市场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除菲律宾以外存在从汇率到股价的单向正向因果关系。Hatemi—J和Roca(2005)通过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四国的研究发现,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前,汇率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但危机后,汇率与股价之间的关联性不再存在。Ming—Shiun Pan(2007)研究发现,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的香港、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等的汇率与股市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但在危机发生期间七国(或地区)的汇市与股市并不存在相关关系。张碧琼等(2002)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实证分析得出人民币市场汇率和深沪股市的两个A股综合指数存在协整关系;纽约市场上美元兑日元的即期汇率对中国A股、H股等指数有着显著影响。黄涛等(2003)对台湾证券投资资本净流动和名义汇率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呈微弱的负相关关系,可以认为两者变动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陈雁云(2006)通过GARCH和EGARCH模型,得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股价显著正相关关系。邓桑、吴朝军(2007)利用协整检验和因果检验的实证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中国股市与汇市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人民币升值是中国股市上扬的单向原因。张兵等(2008)通过对汇改后中国的数据研究发现,汇率和股价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从长期看,上证指数受到汇率长期影响,符合流量导向模型;从短期看,股市和汇市存在交互影响,但汇率变化影响股指变动有时滞。

三、数据描述和实证研究

(一)数据描述

考虑到时间上的一致性和汇率制度的稳定性,采用2005年8月1日~2008年11月21日的上证指数(Shanghai Composite Index)、台湾加权指数(Taiwan Weighted Index)、香港恒生指数(Hang Seng Index)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有效汇率、台币兑美元名义有效汇率、港币对美元名义有效汇率的日数据,为了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性,同时将指数趋势转换为线性趋势,所有变量均采用对数形式,分别记为:LZ、TZ、HS、RMH、TH、GH。剔除其中空缺数据,总共分别有788组、789组、817组日数据。选择上证指数,是因为上证指数是中国股市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数之一;选择名义有效汇率是因为虽然实际汇率考虑通货膨胀率,但市场并不能及时对其做出反应,而较易对名义汇率变化做出反应。数据来源于http://www.econsmts.com/index.him,计量软件使用的是Eviews 5。

(二)实证研究

1、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选用的股价指数和汇率都是时间序列数据,在进行协整和因果检验之前,必须先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stationary),即单位根检验。以下对原序列和一阶差分序列进行ADF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在水平值序列,ADF检验值都接受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为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在进行一阶差分序列检验时,ADF检验值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原始数列都是I(1)过程,从而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从检验对象上看,可以分为基于回归系数的Johanse协整检验和基于回归残差的协整检验。虽然由第二种方法得到的协整参数估计量具有强有效性和超一致性,但如果样本量有限的话,估计量是有偏的。因此,选用第一种检验方法,在VARModel中构造协整关系如下:

yt=A1yt-1+……+Apyt-p+BXtt (1)

其中,yt-1,yt-2,…,t-p都是代表非平稳的I(1)

变量;Xt是一个确定的d维的外生向量,代表趋势项、常数项等确定性项,反映各个中介变量对汇率和股票价格水平的影响;εt是k维扰动向量。协整检验结果如下表2。

从表2、表3可知,台湾、香港的数据显示两者间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但上证指数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有效汇率在5%置信水平上拒绝了并不存在协整方程的原假设,接受了存在协整方程的原假设,协整关系式如下:

SZ=17.45351×RMH+0.004675×T (2)

其中,T表示趋势项,标准化的协整系数的符号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且汇率每变动1%会引起股价的对数值正向变动17.5351%。

2、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VAR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但要求检验的各序列为平稳序列。本文各变量经过一阶差分处理后为平稳序列,可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上证指数互为因果关系,即RMH波动是sz变动的原因,SZ变动也是RMH波动的原因。台湾加权指数与汇率存在相互的Granger因果关系,TH波动是TZ变动的原因,TZ变动也是TH波动的原因。香港的数据显示,股指与汇率既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也不存在短期的Granger因果关系。

3、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是将系统的预测均方误差分解成系统中各变量冲击所做的贡献,可以将任何一个内生变量的预测均方误差分解成系统中各变量的随机冲击所做的贡献,计算出每一个变量冲击的相对重要性。通过比较不同变量贡献百分比的大小,可以估计出各变量效应的大小。同时,根据贡献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确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作用时滞。

从图1可以看出,汇率变化在第一期对上证指数波动没有解析能力,从第二期开始对上证指数逐步有一定的冲击效应并增大,因此,汇率变化对上证指数变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在第250期对预测误差贡献度在10%左右;上证指数对汇率变化有较强的解析能力,在第250期对预测误差贡献度达到50%左右。

从图2可以看出,汇率与台湾股指间的相互解析能力较强。汇率变化对第一期的台湾指数开始有影响,其影响逐渐增大且增幅较大,在第250期达到44%左右;台湾加权指数变化在第一期就对汇率波动影响明显,且解析能力呈较强上升趋势,在第175期左右趋于稳定,到第250期解析能力在68%左右。

由图3分析可知,汇率变化对恒生指数波动的解析能力很弱,直到98期才有略大于0的解析能力;恒生指数波动对汇率变化有较强的解析能力,虽然在第一期的解析能力为0,但从第二期开始恒生指数对汇率变化有一定的冲击影响,在第250期恒生指数波动对汇率变化的解析能力达到40%以上。

因此,从整体来看,上证指数与汇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且股指变化对汇率波动的解析能力大于汇率对股指变化的解析能力。台湾指数和汇率相互之间均存在较强的解析能力。香港汇率波动对股指变化的解析能力很弱,但股指变化对汇率波动具有较强的解析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从短期来看,中国大陆股市与汇市符合股票导向模型,长期来看流量导向模型具有一定的解析能力;台湾市场从短期来看既具有股票导向模型的特征,也符合流量导向模型,长期来看两者不具有相关性;香港市场从短期来看符合股票导向模型,不符合流量导向模型,从长期来看两者不具有相关性,这和香港所实行的锁定美元的联系汇率制相一致。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应进一步开放中国大陆的资本市场、完善股权分置改革。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两个金融子市场的联系愈加紧密,如果不及时有效的疏导它们之间的传导途径,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只能通过非正规途径表现出来,当前股价的暴涨暴跌,与此不无关系。

2、加强台湾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的管理,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台湾实行完全浮动汇率制,证券市场也很发达,因此很容易受到国际投资资金的冲击,1997年金融危机,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给台湾经济带来很大冲击。当前席卷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台湾经济将受到多大影响,台湾当局的金融管制能力将面临严峻考验。

3、加强香港和内地的联系,强化市场监管的法制性和灵活性。香港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度,令港元有稳定的币值,但同时放弃了确定利率的自主权;香港上市公司中金融股和地产股占比较大;投资金融和地产股,虽然资金回报率大,但风险也大,这些特点都要求香港政府加强与内地的合作,以有利于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

上一篇:卷烟数字化转型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二级建造师职称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