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叶切除术护理分析论文范文

2024-01-01

肺叶切除术护理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肺癌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也是临床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发病率及病死率。支气管胸膜瘘(BPF)是肺癌肺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临床治疗复杂且困难。因此,如何有效预防、治疗肺切除术后BPF一直是国内外临床医师所重点关注问题,本文对BPF的诊断、预防、治疗等方面予以综述。

【关键词】肺癌;支气管胸膜瘘;预防;治疗

支气管胸膜瘘(BPF)是肺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临床治疗困难,有着较高致残率及死亡率[1]。肺癌肺切除术后一旦发生BPF,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持续性咳嗽,患者可咳出胸液样痰,尤其是在健侧卧位情况下。全肺切除术后若发生BPF,则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进行探索尝试,取得一定进展。

1 BPF的诊断

临床诊断BPF并不困难,确诊方式主要包括支气管镜检查、胸部X线平片、支气管造影等,还可向胸腔内注入美蓝进行诊断。近年来有研究表明[2],可通过吸入高浓度氧气及一氧化氮对胸腔内氧气及一氧化氮含量进行测量的方式诊断BPF,对于细小、诊断难度高的BPF可通过核素气雾剂扫描的方式确诊。纤维支气管镜及X线平片检查主要特点为操作简便,诊断准确性最高的检查方式为气管支气管造影,确诊BPF是早期对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基础与前提[3-4]。

2 BPF的预防

2.1 细致、周到的术前准备 BPF的发生与术前、术中及术后诸多因素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应通过针对性预防及处理从根本上减少BPF的发生[5]。术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预防肺部感染及控制血糖等内容。有学者通过对BPF早发与迟发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放疗可造成支气管血管腔闭塞,促进纤维化的形成,对支气管残端血液供应造成直接影响[6]。因此,临床医师应对术前放疗指征、放疗剂量及时间进行严格把握,积极预防BPF的发生。

2.2 控制术中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术中危险因素是预防术后BPF的关键所在,支气管残端血供、支气管残端长度、残端闭合技术、感染等因素均与BPF的发生具有高度相关性[7-8]。因此,术中应对支气管进行仔细解剖,防止支气管周围组织发生过度游离现象,确保残端支气管血运正常。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缝合方式,包括机械缝合及手工缝合,无论选择采用何种方式闭合,均应严格遵循避免组织损伤、防止损害支气管残端血运原则[9]。残端不宜过长或过短,以距支气管分叉口0.5~1.0cm为宜,以免导致残端张力增高。值得注意的是,对残端进行修剪时应仔细认真,避免病灶残留,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可有效防止残端阳性[10]。

2.3 加强术后管理 术后加强护理管理防止残腔的形成,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手术作为应激源的一种,可对气管、胸壁、肺组织、支气管及膈肌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多,患者呼吸运动功能减弱导致咳嗽无力,进而导致痰液淤积于呼吸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肺不张等严重并发症[11-13]。因此,术后应鼓励患者主动咳嗽、排痰,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排痰,同时给予雾化吸入、吸痰等一系列对症处理,加强术后抗感染治疗,积极预防术后感染。若患者排痰无力是由术后疼痛所导致,可对症进行镇痛干预,必要情况下对患者行纤支镜冲洗吸痰[14]。若患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立即运用呼吸机行辅助呼吸治疗,由于患者呼吸道呈高压状态,易导致气道分泌物蓄积于支气管残端,对支气管残端愈合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于使用机械通气患者应格外注意。

3 BPF的治疗

3.1 胸腔穿刺术 肺切除术后一旦发生BPF治疗难度较高,主要通过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控制胸膜腔感染等方式进干预,及时对支气管瘘口进行处理,进而消灭残腔[15]。因此,早期诊断并积极采取合适治疗措施进行干预十分重要,可起到较好治疗效果。胸腔穿刺术不仅可起到诊断BPF的作用,同时也可用于治疗BPF。有学者通过经胸腔注入抗生素及采用5%碳酸氢钠、尿激酶进行反复冲洗的方式对瘘口相对较小BPF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部分患者治愈,对BPF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16]。

3.2 胸腔闭式引流术 对于已明确诊断为BPF患者应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及时将感染胸腔积液排除,防止支气管残端浸泡于被污染胸液中。此外,积极控制患者中毒症状及胸腔内感染,在改善患者身体基本状况的同时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基础。对于不接受手术治疗及不满足手术条件者可长期开放引流[17]。

3.3 手术治疗 对于满足手术条件,且自愿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提倡进行手术治疗,当前临床主要采用带蒂肌瓣填塞残腔。带蒂肌瓣可直接植于感染伤口,对BPF患者而言是一种理想材料,可对处理后支气管胸膜瘘口进行包盖,同时有效填塞残腔,防止术后再瘘的发生。对于术前进行放疗患者而言,最好的包盖组织是膈肌,但在残腔太大,无法采用转移肌瓣进行填塞情况下,则应考虑对患者行胸廓成形术。有学者认为,对肺切除术后BPF合并脓胸患者而言,胸膜腔移植大网膜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等优势[18]。大网膜移植手术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1)要对脓腔坏死组织进行彻底清除,彻底剥脱脏层胸膜。(2)大网膜裁剪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供血,裁剪长度要充分,维持皮下隧道宽松,防止发生牵拉过紧、扭曲情况。(3)术前合理应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4)确保修补瘘口无漏气后,采用可吸收线将血供良好大网膜包埋于处理后胸膜瘘口;(5)移植前积极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对肺部感染、肺结核等危险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做好术前细致准备工作及术后密切观察。

3.4 微創封堵 由于条件限制,加上一些病人不愿意接受开胸手术治疗,对于该类患者临床提倡通过微创封堵瘘口的方式进行治疗,主要包括纤维支气管镜下治疗及气管支架置入。其中内置覆膜气管支架是一种安全性及可行性均较高的治疗方法,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创伤小、高效、并发症少等方面,可快速对支气管残端瘘口进行封堵,尤其适合肺癌术后患者,可为术后放、化疗争取更多的时间。此外,该治疗方式还可为控制感染、持续引流创造良好条件,对促进瘘口周围肉芽组织生长起到积极作用,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19]。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手术修补失败及医用粘合剂封堵失败患者,覆膜气管支架置入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纤维支气管镜下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也是当前临床治疗BPF的常用方式,该治疗方式主要是指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定位瘘口,而后于瘘口粘膜下注射抗生素,采用合适材料对瘘口进行封堵。有学者在胸腔冲洗、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及胸腔闭式引流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对BPF患者行支气管胸膜瘘封堵术获得满意结

果[20]。

4 小结

BPF是肺癌肺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BPF发生机制复杂,临床治疗困难,且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如何更好的预防、治疗肺癌切除术后BPF是胸外科医生未来的重点关注问题及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阎妍.老年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0):951-952.

[2]王亮.不同支气管残端处理方法对肺癌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率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1):4019-4020.

[3]廖振涛,张允攀,张海波等.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癌根治術围手术期结果及淋巴结清扫的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17):2758-2760.

[4]韦武芝,刘宝珊,曾贵青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70岁以上肺癌患者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3):381-383.

[5]付东宏,胡崇明.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中心型肺癌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2):16-17.

[6]石鹏飞,张晓明.新辅助化疗联合肺癌根治术治疗9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11):1884-1886.

[7]曾敏,刘焕,林称意等.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周围型肺癌围术期效果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12):1918-1920.

[8]劳深,蔡松旺,李昀等.肺切除术后持续性肺漏气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2):354-358.

[9]卢春来,袁云锋,葛棣等.纤维支气管镜下“三明治”疗法治疗肺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PF)[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5,42(2):187-190.

[10]陈云,彭雄,王彦卿等.肺部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2(10):1163-1168.

[11]李洋,栾颖,崔有斌等.全肺切除术后早期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1):1692-1695.

[12]程渊,章巍,李楠等.使用支气管内单向活瓣治疗支气管胸膜瘘二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3):225-227.

[13]宋亚亚,高宝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气管胸膜瘘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5):2581-2582.

[14]蒋良双,吴邦贵,龚胜等.肺结核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的诊治探讨[J].中国防痨杂志,2017,39(9):935-939.

[15]李洋,张逸远,崔有斌等.经支气管镜注射硬化剂治疗支气管胸膜瘘22例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7,55(7):554-555.

[16]丁培堃,孔健,吴迪等.封堵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1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11):1053-1054,1056.

[17]丁培堃.介入封堵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8):728-731.

[18]张海平,孙清超,邓彦超等.肺叶间包虫囊肿术后支气管胸膜瘘3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6):1149-1151.

[19]杨继承,袁跃西,钱勇等.带蒂肋间肌瓣在全肺切除术后早期支气管胸膜瘘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5,17(5):746-747.

[20]李润浦,牛建明.支气管内活瓣置入治疗支气管胸膜瘘1例[J].国际呼吸杂志,2015,35(19):1499-1501.

肺叶切除术护理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入院的10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给予基本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干预、盆底肌训练、膀胱功能训练、饮食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SAS、SDS评分、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将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依从性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缩短尿失禁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前列腺电切术;尿失禁;盆底肌;膀胱功能;护理

[文献标识码]B

前列腺癌已成为威胁老年男性健康的首要疾病,也成为老年男性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比十年前增高了近10倍。walshm报道,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为8%,Steiner等(1991)研究发现,50岁患者前列腺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为2%,而80岁患者尿失禁发生率为14%。因此,预防、治疗、护理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已引起众多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本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影响,现将材料归纳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自于2008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入院的100例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前列腺癌病理诊断标准,经临床检查均已确诊,年龄52~88岁,平均66岁,其中8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所有病例均经肛门指检,B超检查,手术时间30~95min,手术经过顺利,术中无一例输血。术后3~6d拔除导尿管。100例患者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年龄52-88岁,平均(66.5±5.8)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3.17±2.85)年;观察组50例,年龄53~84岁,平均(67.9±6.7)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5±3.0)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是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和回答。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干预、盆底肌训练、膀胱功能训练、饮食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

1.2.1盆底肌功能锻炼可取仰卧位,坐位及站立姿势。仰卧姿势:双膝屈曲约45度,双膝用力向内收缩内侧肌肉或提起臀部或收缩肛门,每次收缩5~10秒,然后放松10秒,重复100次坐姿:全身自然放松坐在椅子上,双膝微分,上身微向前倾,双手平放在大腿旁或大腿上。盆底肌适量上抬椅面,收缩会阴肌肉离开椅面,适量维持5~10秒,然后放松10秒,重复100次。站姿:双膝微分与双肩垂直,收缩会阴肌肉,维持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0次。每日要逐渐增加训练次数,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指导训练,4周为1个疗程,共两个疗程。

1.2.2物理干预包括电刺激疗法和骶神经功能性磁治疗。电刺激疗法在治疗术后尿失禁方面,已进行了多年的实验和研究,取得不错的疗效。通过刺激达到增强膀胱储排尿功能,治疗尿失禁的目的,可改善部分尿失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2.3心理护理由于对术后预后期望值高,难以接受术后长时间尿失禁,不适应角色转变,感到自卑怕羞,常表现为抑郁焦虑、烦躁、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怕别人另眼相看、鄙视自己,担心家庭、生活等会因此受到影响,对疾病的转归期待心理很强。对于此类患者,护士要耐心地讲解尿失禁的有关知识,使他们了解尿失禁发生的原因及其治疗护理措施。提高家庭支持度。鼓励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除心理压力。对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尊重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尽量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注意避免任何对患者不良的刺激和言行,减轻其敏感心理,增强信任感。

1.2.4膀胱功能训练术后3d内用0.9%氯化钠溶液持续冲洗膀胱,观察引流液的性状,注意保持导尿管引流管通畅,避免凝血块堵塞尿管。膀胱冲洗时应注意冲洗液的温度和速度,避免速度过快、温度过低,及时调整,避免膀胱痉挛而诱发尿失禁。术后每天清洗尿道外口两次,防止逆行感染。术后第4天指导患者尿管定时开放,第一次排尿成功后嘱其适量多饮水,如有尿意及时起床排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以利于保持膀胱正常的生理功能,建立排尿反射。尽早拔除留置尿管,拔管前先夹闭尿管2~3h,待膀胱充盈有尿意时再拔尿管。

1.2.5饮食干预

嘱患者饮水2000~2500mL,以降低尿液浓度,减轻尿液对尿道和前列腺窝创面的刺激。术后饮食以清淡为主,在保证优质蛋白够量情况下,嘱咐患者多食米面、杂粮及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禁食生冷、辛辣和煎炸等刺激性食物。

1.2.6用药干预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避免感染。对于低顺应性膀胱或存在逼尿肌不稳定的患者,必要时可给予抗胆碱药、钙拮抗剂、前列腺合成剂等药物,抑制逼尿肌收缩,降低膀胱内压,增加膀胱容量,减轻尿失禁。

1.2.7出院指导建立患者个人档案,嘱患者出院后禁烟酒,不憋尿,多饮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肠通便。常做提肛肌训练,锻炼膀胱括约肌功能。嘱患者不要做剧烈活动,尽可能避免腹内压增高,尽可能避免下蹲,勿久蹲厕所或用力过猛。注意饮食和营养支持,保持心情舒畅。

1.3效果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SAS、SD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依从性,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统计尿失禁持续时间。SDS评分20个条目,分4个等级: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若为正向评分题,依次评为粗分l、2、3、4。反向评分题,则评为4、3、2、1。抑郁评定的领临界值为T=53,分值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53~62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SAS评分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分数等级说明:(1)正常,标准分在50分以下;(2)轻度焦虑,标准分50~59;(3)中度焦虑,标准分为60~69;(4)重度焦虑,标准分在70分以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出院前评价两组患者满意度。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以非常满意和满意计算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l5,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观察组将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住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依从性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腺癌的一种治疗方法。术后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这些疾病虽非致命,但给患者增加了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后尿失禁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6个月内和6个月后重新获得控制排尿的比例分别为66%、20%和5%。尿失禁发生原因除了括约肌受损的因素外,还与膀胱逼尿肌不稳定、膀胱顺应性降低、慢性感染和膀胱颈部狭窄有关。

尿失禁可分为永久性和暂时性两种,术后尿道括约肌的损伤或牵拉而引发尿失禁。永久性尿失禁,容易继发泌尿及会阴部皮肤感染;对于术后拔除尿管后出现的暂时性尿失禁患者应做好充分心理准备,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避免术后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患者和家属的义务是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理,并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即平卧床上以降低腹压,增加尿道闭合压,同时进行收缩肛门。但多年来临床医护人员对此病缺乏足够认识,多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毫无针对性,结果尿失禁屡见不鲜,引起护患纠纷。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将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BPH发病率逐年升高,此问题日益突出。尿失禁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机制复杂,主要为:(1)术前膀胱出口长期梗阻,逼尿肌不稳定,顺应性下降,术后梗阻迅速解除,膀胱逼尿肌兴奋性过高,加之术后前列腺窝局部炎性水肿,刺激外括约肌关闭机制失效,导致急迫性尿失禁。(2)老年患者盆底肌肉有不同程度萎缩或松弛,术后近端尿道括约肌由于前列腺的整体切除,控尿机制遭到破坏,当膀胱内压高于尿道阻力时,引起压力性尿失禁。相关报道术前术后早期采用提肛肌收缩锻炼,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使远端尿道括约肌保持适当张力,使尿道张力与膀胱内压保持平衡,从而防止或减少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同时,还可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消退。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理因素在机体康复和疾病预后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心理调节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降低患者对疼痛、触觉和温度等刺激敏感,减少尿失禁风险。另外,通过排尿行为、饮食、用药等干预,加强健康教育及正确的出院指导,有效消除各种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护士要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要尽早开展对患者的功能训练,还要在精神上、生活上安慰和鼓励患者,在训练期间,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定治疗信心,顺利完成全部疗程,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依从性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研究认为综合护理于预能缩短尿失禁持续时间,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肺叶切除术护理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至2010年肺切除病例118例, 男性90例, 女性28例, 男女之比4.2∶1, 年龄最大者71岁, 最小者25岁, 平均年龄52.5岁。肿瘤性质:中心型肺癌40例, 周围性肺癌60例, 肺脓肿4例, 肺大泡8例, 肺错构瘤3例, 肺结核3例。手术切除:左全肺切除18例, 肺叶切除76例, 肺段切除24例。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病人, 了解其心理状况, 以真诚的语言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 讲解于本病手术有关的知识, 从思想上有一定认识, 减轻其心理压力, 鼓励病人充满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依赖医护人员, 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以利于早日恢复[1]。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战胜疾病的要本。

2.1.2 介绍术后减轻疼痛的方法, 最大的手术关过后, 面临

疼痛, 只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有信心和勇气克服疼痛, 手术关闯过去, 再疼痛也是能忍受的, 尽量分散注意力, 多想早日痊愈后的事业。尽量少用或不用止痛剂 (因止痛药抑制呼吸, 影响术后康复) 。

2.1.3 术后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指导护理

介绍术后排痰呼吸道畅通的重要性。胸外手术后由于麻醉原因, 切口刺激等, 痰液及分泌物增多, 术后最主要问题是排痰, 它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排痰顺利呼吸道通畅, 促进肺扩张, 以利身体早日恢复。排痰不畅, 引起肺不张、肺炎、呼吸困难, 严重者危及生命。故教会病人排痰的方法, 作摒气呼吸等动作, (以腹式呼吸为主) , 模拟让他人按住伤口, 护士一手刺激咽喉部, 一手叩击背部, 拍胸等, 迫使痰液分泌物从呼吸道排出。

2.2 术后护理

2.2.1 心理护理

手术结束后, 病人多恐惧手术效果、成功情况, 告诉病人手术结果满意、安全、可靠, 让病人放心, 减少不必要的担心, 理解术后各种护理, 取得术后的胜利[2]。

2.2.2 给予氧气吸入

一般采用鼻导管给氧便于固定, 氧流量4~6L/min提高氧分压, 保证氧在肺泡中的弥散度和氧饱和度。

2.2.3 呼吸道的护理

呼吸道护理重点在于保持呼吸道畅通和预防感染。麻醉清醒后血压平稳2h可抬高床头30°, 3h后可抬高床头45°, 利于体位引流, 同时使膈肌下降, 胸腔容积扩大也利于呼吸。胸外手术后常规给雾化吸入, 每日3次, 连续3d。 (配制液:生理盐水20m L、庆大霉素8万单位、氟美松5mg、糜蛋白酶5mg) 以利痰液稀释易咳出, 并预防止呼吸道感染。

2.2.4 术后渗血观察

肺切除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渗血, 引流液一般平均3h不超过600m L, 而且逐渐减少, 颜色由暗红变为浅红色, 最后为浆性渗出。本组2009年有1例女性肺癌病人, 47岁, 右肺中叶切除术, 术后回病房接引流瓶后, 立即引出暗红血液400m L, 立即更换引流并观察引流结果1h后引流暗红色血液, 有凝血状约400m L。同时病人烦燥不安, 述胸闷, 面色苍白, 继之出冷汗, 脉细数120次/min, 血压明显降低, 考虑胸腔有活动出血, 立即进手术室行二次剖胸探查, 发现有一肺小动脉结扎滑脱。因此强调, 开胸手术, 创面大, 在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的同时, 必须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术后应每15分钟测量1次, 4h以后可每30分钟1次, 至血压平稳。

2.2.5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是开胸后维持正常胸内压, 引出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全肺扩张和早期发现某些合并症的重要途径。医生常把它称为安放在病人胸腔的“眼睛”。因此, 肺切除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是非常重要不可忽视的环节。 (1) 为保证引流管的通畅, 避免被血凝块和纤维索条堵塞, 要经常反复挤压, 挤压时手距胸壁要在20cm左右, 太远压力低, 效果不佳。并注意引流管固定牢固, 严防脱出。 (2) 严密观察漏气:1度漏气是咳嗽或用力摒气有少量气体从引流管溢出。Ⅱ度漏气是平静呼吸时有气体溢出。详细观察排气程度, 采取相应措施。

2.2.6 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液体过多, 输液速度过快, 可加重心肺负荷。发出急性肺水肿。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可了解患者的体液平衡及心脏功能情况。

3 讨论

胸部手术切口较大, 切断肌肉较多, 创伤性大, 病人多有恐惧手术心理, 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其各种术前措施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后减轻疼痛,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治感染, 加强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是保证手术质量的要本[3], 因此, 我们的充分术前准备和术后各项护理计划精细实施, 取得了患者的信赖, 保障了手术质量, 治愈率显著提高, 从而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118例肺切除后的临床护理。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118例肺切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对肺切除的患者, 除了术前护理外, 更重要的是手术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以及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肺切除,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参考文献

[1] 方玉燕.创伤性截肢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1 (下) :207.

[2] 陈锦, 叶锦.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1 (中) :133.

上一篇:图书馆博客应用效应论文范文下一篇:戏剧与拼贴艺术手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