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临床护理学论文范文

2024-01-07

急性肺栓塞临床护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1 临床资料

患者:王某, 性别:男, 年龄:51岁, 因骨盆活动障碍1h, 于2010年3月2日10:30急症收入重症监护室, 入院测血压110/60mmhg, 30min后测血压为80/40mmHg, T:36.3, P:68次/min, R:17次/min;入院诊断: (1) 失血性休克; (2) 骨盆多发性粉碎性骨折; (3) L3、L4L5横突骨折; (4) 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遵医嘱给骨科一级护理、病危、禁饮食、卧硬板气垫床预防褥疮, 在重症监护室持续氧气吸入4~6L/min, 持续心电监护, 病人入院后急查血Rt、血凝四项、血生化、电解质及交叉配血, 立即开通两条静脉输液通道, 一条给予输入胶、晶液体补充血容量;另一条输入抢救药物、止血药物及抗生素治疗, 以保证失血、失液量的补充和抗感染、抗休克等治疗。到下午15:00血压升至90~100/60~50mmHg, 插留置尿管后尿液量500mL, SPO290%~98%, 抢救休克有效。患者在3月4日10:00患者自述左侧胸前区及侧方疼痛伴胸闷, 11:00急查心电图示无异常改变, 听诊左侧胸部呼吸音低, 有水泡音, SPO270%~90%, 急请胸外科、呼吸内科会诊, 胸痛、胸闷憋气, 呼吸困难, 胸廓无畸形, 胸廓挤压征[-], 右侧呼吸音粗, 左侧呼吸音低, 有水泡音, 左下肺叩诊浊音。第一次诊断: (1) 左肺挫伤; (2) 肺栓塞。急查D-二聚体>4ug/mL PT23.8, S、TT>323是S、APTT>200、Fb5.30 S;在3月17日定于8:00在全麻下行骨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翻身摆体位, 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80%, 左下肺呼吸音低, HR103~134次/min, 12:46急查D-二聚体>4ug/mL;血气分析PO2:40mmHg、PCO245mmHg。第2次考虑为由于翻动病人栓子脱落而致肺栓塞, 即可给予平卧, 气管插管, 遵医嘱行尿激酶100万u泵入溶栓, 并行PEEP正压辅助呼吸, 在正压辅助呼吸下血氧饱和度很快升到90%, 抢救成功, 转入ICU治疗, 给低分子肝素钠5000U ih bid, 静脉输入血栓通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 以防止血栓的再次形成。病人经过2次手术行骨盆左右侧骨折内固定术后, 于4月15日康复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预防措施

首先对于骨盆骨折的高危肺栓塞病人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血压、胸闷胸痛、呼吸困难, 口唇有无紫绀, 持续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 及时调整呼吸参数, 及早纠正低氧血症。本病人由于失血、失液低血容量性休克、长期卧床、骨盆骨折等各个方面都是构成栓塞形成的因素: (1) 血流缓慢; (2) 血管内膜损伤; (3) 高凝状态。完全符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防止血栓的形成, 预防静脉壁受损, 输液时尽量保护好血管, 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采用留置针方式输液, 减少留置针保留时间。鼓励病人深呼吸以增加膈肌运动, 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病人按摩下肢, 给予等张、等长下肢肌肉的活动。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低脂肪饮食, 提高病人的抵抗力。

2.2 溶栓的治疗与护理

病情诊断明确后遵医嘱立即给予溶栓治疗, 配合医生做好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本病人是给予尿激酶100万U泵入溶栓, 同时给予静脉输入活血化瘀、抗生素等其他营养药物治疗。密切观察创面有无出血、渗血, 引流管中引流液的量、颜色如为新鲜血液且出血量多, 则提示有出血的可能;严密观察皮肤黏膜、鼻腔、牙龈及消化道出血, 防止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产生。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避免穿刺部位出血, 停止输液的穿刺部位要增加按压时间, 以免出血。

2.3 气体交换受损的的护理

与肺栓塞有关:保持呼吸道通畅, 备呼吸机、吸引器、给病人中流量吸氧, 密切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 口唇和四肢末梢循环有无紫绀, 病人胸痛症状程度, 持续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 及时调整呼吸参数, 及早纠正低氧血症。

2.4 疼痛、恐惧的护理

与病情突发、剧痛、活动障碍有关, 因势利导关怀、安慰病人, 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 以娴熟的护理技术, 耐心细致的给予治疗和护理, 以取得病人的信任, 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 使病人安心治疗。

2.5 有感染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伤口感染、留置导尿管有关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及时、准确、有效的给予抗生素静脉输液, 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 给予雾化吸入tid。鼓励病人多饮水, 稀释痰液利于痰液的排除, 预防肺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 每日会阴擦洗2次;创面及时换药, 保证敷料清洁干燥, 创面周围皮肤洁净, 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卫生, 室内空气保持流通状态, 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

2.6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褥疮的护理

病人入院后即给予气垫床预防褥疮, 同时协助病人每2小时按摩骨骼突出部位1次, 夜间每4小时1次, 骨骼突出部位用棉圈、棉垫垫起,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同时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低脂肪饮食, 以提高病人的抵抗力。

2.7 便秘的预防与护理

骨盆骨折的病人由于盆腔出血、充血, 病人的大便保持通畅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一要保证充足的液体量, 有效地粗纤维饮食和肠道润滑食物, 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盆底肌舒缩锻炼, 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 病人如需如厕时, 给予安静、隐蔽的环境排便。通过以上有针对性的护理, 病人的排便没有出现困难。从而避免了盆腔压力的发生, 减少了由于压力加大引起盆腔骨折部位的出血、渗血、栓子的脱落。

3 讨论

在199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动脉栓塞和治疗指南中, 75%的PE发生在伤后第2天, 通常伤后2~3周是PE高发生时间[1]。本案病人在伤后2d突发胸前区疼痛, 胸闷憋气、呼吸困难, 应用止痛药物无效, 且病人伤前无心脏病史, 心电图无异常, 病人年龄50岁, 40~50岁为肺栓塞的发病高峰段[3];在3月17日手术翻身摆体位 (伤后2周后) , 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80%, 左下肺呼吸音低, HR103~134次/min, 考虑为由于翻动病人栓子脱落而致肺栓塞。2次急查血浆D-二聚体>4ug/mL, PT23.8 S、TT>323是S、APTT>200、Fb5.30 S。D-二聚体是已交联的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 它的生成和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 其血浆中的水平可代表体内凝血酶的活性及纤维蛋白的生成情况, 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 D-二聚体参考范围0~0.5ug/mL, 敏感性达92%, 采用D-二聚体的监测作为肺拴塞的第一步筛选诊断试验已得到公认[2], 本病人查D-二聚体均为阳性, 结合血氧饱和度的降低, 血气分析指标的下降诊断肺栓塞明确, 抢救及时用药准确, 耐心细致的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严防了骨科病人三大并发症的发生, 使病人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摘要:本文介绍了1例骨盆骨折病人在2次发生肺栓塞后, 在护理工作中对于易发生肺栓塞的高危病人, 做到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尤其在病人出现胸闷、胸痛的栓塞症状时高度重视, 及时通知医生明确诊断, 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 使病人得到了及时治疗和周密细致的护理, 不但治愈了病人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多发性粉碎骨盆骨折, 还治愈了病人的并发症肺栓塞, 预防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使病人康复出院。

关键词:骨盆骨折,肺栓塞

参考文献

[1]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处理[J].中华外科杂志, 2003, 41 (1) .

[2] 36例肺栓塞临床诊治分析[J].重庆医学, 1010, 39 (3) .

急性肺栓塞临床护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1.1 一般资料

21例患者中男8例, 女13例。年龄30~83岁, 平均年龄60岁。主要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17例 (81.0%) , 胸痛15例 (71.4%) , 晕厥5例 (23.8%) , 有心悸3例 (43.0%) , 仅1例 (4.8%) 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典型三联征。

1.2 原发基础病及诱发因素

6例 (28.6%) 有心脑血管基础病, 妇产科手术5例 (23.8%) , 骨科手术3例 (14.3%) , 腹部手术1例 (4.9%) ;肿瘤2例 (8.5%) ;其中1例为前列腺摘除术后;合并有下肢静脉栓塞3例。

1.3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 结合病史、CT、超声、心电图等诊断。

1.4 辅助检查

2 例PE患者有典型诱发因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气分析:8例呈难治性低氧血症, 2例面罩吸氧后好转;ECG:5例患者心电图正常, 3例呈窦性心动过速, 1例呈快速房颤合并右束支阻滞, 4例呈ST-T改变, 2例发病前、正常发病后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其中1例合并室上速;1例有‘Q’波。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高压3例, 右心室、右心房扩大1例, 肺动脉内扫及血栓者2例, 无异常者3例。肺CT:CT肺动脉造影呈典型改变11例。

2 治疗及转归

所有病例均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11例CT肺动脉造影及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病例, 则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 维持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 在2.0~3.0之间, 其中1例行下腔静脉滤网安置术。死亡8例 (38%) , 13例好转出院维持服药。死亡8例患者中7例为急性起病, 其中3例为术后, 1例为肿瘤晚期卧床, 均起床后突发晕厥、呼吸困难。其中2例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 1例为无基础疾病, 突发呼吸困难加重。均起病急骤,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发病12~24h内死亡, 未完善CT及超声检查, 诊断据病史、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心电图考虑肺栓塞可能, 均未行溶栓治疗。仅1例为产后晕厥一次入院, 表现为心悸、干咳、胸痛、气短, 心超示:右心大, 误诊为“产后心肌病”, 改善心功能等治疗1周, 患者于活动时猝死。

3 讨论

PE患者发病常有以下危险因素:创伤骨折、外科手术;各种原因的制动或长期卧床,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血液黏滞性过高;基础疾患如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中心静脉插管;妊娠或产后期;高龄、肥胖、吸烟等。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主要取决于肺动脉受阻的程度、范围的大小、栓塞的部位、患者的年龄以及有无心血管基础疾病等, 且表现多种多样, 缺乏特异性, 最常见的是呼吸困难, 其次为胸痛但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典型三联征同时出现仅占不足30%[2]。体征:最常见的体征是呼吸急促。动脉血气常为低氧血症;胸片表现异常多种多样, 但无特异性, 典型性改变少见;血浆D-二聚体 (D-D) 检测作为PE的首选筛选试验已得到公认, 静脉造影仍为DVT各项检查的金标准。我院条件有限, 诊断PE是据临床表现、诱因、动脉血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肺动脉造影综合判断。病死率高达38%, 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原因有:诊断治疗水平低下, 部分患者仅靠死后推断, 生前未及时静脉溶栓治疗。如能较充分排除其他诊断, 并且无显著出血风险的前提下, 可考虑溶栓治疗。尤其疑诊断为大面积肺栓塞者, 宜尽早开始溶栓, 目前溶栓是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快速有效的溶栓, 可减少闭塞的血管床数量, 恢复肺动脉前向血心功流, 减少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 改善右能和心脏射血功能, 减少因急性大面积肺栓塞导致的死亡[3]。PE患者的诊断流程:疑似PE患者急诊行全胸片、ECG、动脉血气检查, 常规行D-D筛查, 若D-D阴性则可基本排除PE, 予继续临床观察;D-D阳性患者, 进一步行心超、下肢静脉超声、CT肺动脉造影。早期确诊是提高PE存活率的关键。及时提高PE的确诊率, 缩短误诊时间、降低误诊率是降低PTE病死率的有效措施。应努力提高医务人员PTE知识水平, 推广PTE规范化诊断治疗, 以改善患者预后。预防肺栓塞主要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血流的淤滞、静脉壁的异常和血液凝固性亢进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诱因。为避免血液的淤滞, 术后提倡尽早下床。因脑血管疾病等而长期卧床者, 应在他人的帮助下做下肢按摩活动。除减少血栓形成的诱因外, 在难以去除诱因的情况下, 应给予低分子肝素或节丙酮香豆素钠等抗凝药物, 低分子肝素是每12小时5000U皮下注射, 有报道经此方法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肺栓塞发生率由13%降至l%[4]。

摘要: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是以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1], 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症、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此病发病凶险、病死率高。笔者总结我院2006年至2010年10月间的肺栓塞患者共21例, 对其诊断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关键词:肺栓塞,诊断

参考文献

[1] 刘克强, 葛庚艺, 李彬, 等.肺栓塞的临床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5, 11 (2) :226.

[2] 程显声.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心血管病学分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6:201~203.

[3] 李宝霞.肺栓塞的诊治体会[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7, 5 (2) :93.

急性肺栓塞临床护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COPD急性发作老年患者538例, 男273例, 女265例, 年龄59~87岁, 平均 (71.4±2.1) 岁, 病程3~12年, 所有病例均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的诊断标准[2]。患者均以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喘息住院, 其中合并哮喘199例, 呼吸衰竭4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 对照组269例, 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 治疗组269例,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 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感染、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溴索2mL加入0.9%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 每日2次, 每次15min, 连用5d;治疗组给予氨溴索2mL、沙丁胺醇1mL加入0.9%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 每日2次, 每次15min, 连用5d;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变化, 如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的好转情况和血气分析结果。

1.3疗效判定

根据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情况进行判定: (1) 用药3d后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 肺部啰音消失或明显减少, 为显效; (2) 用药5d后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 肺部啰音好转, 为有效; (3) 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 为无效。

2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9%,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显著性 (P<0.05) (表2) 。

治疗组治疗后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对照组治疗后PaO2、PaCO2虽有改善, 但不明显 (P>0.01) , 2组比较, 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 (P<0.01) 。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病症, 病程缓慢, 可引起气道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气道阻力升高, 肺功能受损, 急性发作时由于痰液增多、引流不畅引起呼吸困难、憋喘导致病情加重, 呼吸衰竭, 甚至窒息死亡, 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雾化吸入在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气管、支气管, 降低气道阻塞, 改善肺功能, 发挥解痉、平喘的作用。氨溴索为呼吸道润滑祛痰药, 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粘膜, 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及呼吸道粘液分泌, 降低痰液黏稠性, 使痰液变得水性、稀薄、易于排出体外;沙丁胺醇可快速扩张支气管, 抑制由内源介质引起的气道水肿, 增强黏液纤毛运输功能, 直接作用于痉挛的病变气道, 发挥平喘作用。二者联合雾化吸入疗效高, 避免了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 有效改善了肺功能, 提高了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 是治疗COPD急性发作有效药物, 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氨溴索与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38例老年COPD急性发作患者, 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269例, 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 治疗组269例,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 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显著性 (P<0.05) ;治疗组治疗后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对照组治疗后PaO2、PaCO2虽有改善, 但不明显 (P>0.01) , 2组比较, 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 (P<0.01) 。结论 氨溴索与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是治疗COPD急性发作有效药物, 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氨溴索,沙丁胺醇,OPD,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 周晓莉.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老年型哮喘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6:138~139.

急性肺栓塞临床护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例急性胰腺炎病人中, 男12例, 女6例, 年龄28~68岁, 平均48岁, 常见疾病为胆管疾病, 大量饮酒, 暴饮暴食, 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等, 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腰背部疼痛、发热、黄疸等, 所有病人经化学实验室、超声检查、放射线检查最终确诊为急性胰腺炎。

1.2 非手术治疗方案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包括禁食水、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止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心电监护, 使用合理有效抗生素、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保护胃肠黏膜, 使用生长抑制素抑制胰腺分泌, 营养支持疗法等。

2 护理

2.1 饮食护理

由于该病与胆结石、高脂肪饮食、暴饮暴食、饮酒、情绪波动、外伤等有密切关系。因此, 在发病期, 饮食的护理十分重要, 发病期要禁食、禁水、禁酒。如此时进食会刺激胃酸的大量分泌从而导致胰液分泌加速从而导致胰腺自身消化的加速, 因此, 禁食对急性胰腺炎的病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待病情缓解后可以逐渐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 以清淡、低脂、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为主, 注意开始时由少量逐渐增加, 以免一次进食过多而引起胃液产生过多, 产生病情反复, 因此, 要着重注意饮食护理, 检查能够吃饭病人的饮食是否合理。

2.2 静脉护理

(1) 静脉通路的建立与选择:急性胰腺炎多使用生长抑制激素治疗, 而此类药物使用为24h持续静点, 所以最好选择固定、不宜滑脱, 较粗大的静脉, 以上肢为主, 不影响活动的血管注射。 (2) 输液时, 密切观察针头乳头与延长管连接处有无牵拉脱节, 输液管有无变形、受压、扭曲, 静脉点滴速度是否均匀, 是否符合疗效治疗, 以防发生输液速度过快而造成血药浓度过高引起不良反应, 以及输液速度过慢造成血药浓度过低而起不到治疗作用等不良后果。 (3) 在输液过程中, 预防感染, 观察输液部位有无外渗, 红肿胀痛以及血管走行方向有无条索状红线发生, 防止静脉炎发生。如出现上述红肿症状应立即重新穿刺, 并做好严格床边交接班。

3 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发病急, 病情重, 治疗时间长。因此, 病人多有紧张、恐惧, 部分病人会有消极情绪, 通过宣传材料, 介绍成功病例, 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要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 在饮食及心理方面, 家属的支持很重要。

4 留置胃管的护理

(1) 禁食是急性胰腺炎发作时常用的首要措施, 可减少酸性食物刺激胃肠粘膜, 减少胃酸分泌从而避免分泌胰蛋白酶而减轻对胰腺的损害, 有利于炎症的消除和机体的康复。

(2) 按要求正确插入胃管后, 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确定后再用胶布固定, 并注明置管日期、时间, 标注好外露长度, 同时给予胃肠减压, 保持胃管通畅和有效的负压, 观察胃液的量、颜色、气味, 并做好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医生。

(3) 每日2次做好口腔护理。胃肠减压器应每日清倒, 清倒次数以引流量的多少而定, 每次不易过满, 最好在一半的时候清倒。胃肠减压管每日更换1次, 更换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牵动胃管而给病人带来的不适。

5 减轻疼痛的护理

(1) 急性胰腺炎病人发病时多数病人疼痛剧烈, 难以忍受, 我们要倾听病人的主述, 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规律, 有无放射, 以及由疼痛带来的伴随症状, 引起疼痛和缓解疼痛的因素, 嘱病人做弯腰屈膝姿势可以减轻疼痛, 同时做适当的深呼吸也能缓解部分疼痛。

(2) 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减少因止痛剂掩盖病情而带来的并发症, 引起穿孔等严重后果, 因此, 经常询问病人疼痛是否缓解, 并经常检查病人的腹部看腹部肌肉是否柔软有无腹膜刺激症, 并要对疼痛做好记录及交接班, 使下一班护士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并对新的病情变化及时作出准确判断以免延误病情。

6 发热的护理

(1) 急性胰腺炎的病人发病时都伴有体温过高, 且高热持续不退, 此时要注意观察发热的特点及伴随症状, 体温变化有无规律。采用物理降温, 用温毛巾擦拭全身稍用力直至皮肤微红, 也可以用酒精擦拭带走热量, 在擦拭时要注意保暖关闭门窗, 身上要盖薄被防止着凉加重病情, 擦拭后及时更换清洁柔软的棉质内衣, 保持病人舒适。

(2) 在应用退热剂时病人会大量出汗, 此时要做好皮肤护理, 也要用温水擦拭皮肤, 擦拭后更换清洁内衣, 注意保暖。部分病人可以采用冰袋降温, 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夹于腋下、腹股沟、腘窝、置于额头, 但避免放于前心、腹部、手心、脚心等部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物理降温后半个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在体温单上。发热后病人会感觉口渴, 仍需禁食, 可通过补充液体量来改善症状, 适量用温水棉签擦拭口唇, 减轻干渴。

摘要:急性胰腺炎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临床护理中饮食护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减少胰液的刺激与分泌, 静脉通路的建立可保证药物的血药浓度, 留置胃管的护理可保证病人的舒适和减少胰液的分泌, 减轻疼痛的护理可以使病人舒适。

急性肺栓塞临床护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收治急性阑尾炎病人145例, 其中男102例, 女43例;年龄10~80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25例,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0例;均在确诊2~4h后行阑尾切除术;病人均手术顺利,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住院3~23d, 平均7d。

1.2 临床表现

腹痛常突然发生, 开始于脐周或上腹部, 呈阵发性, 程度不重, 数小时 (6~8h) 后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 呈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多数病人有典型的转移右下腹疼痛的表现, 但少数病人在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单纯性阑尾炎表现为轻度隐痛, 化脓性阑尾炎为阵发性胀痛、剧痛, 坏疽性阑尾炎为持续性疼痛, 穿孔后疼痛可暂时减轻, 之后又加剧。病人可有恶心、呕吐, 发生较早;早期体温正常或稍高, 炎症加重可出现口渴、出汗、脉搏加快、寒战、高热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腹膜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

1.3 治疗

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 应早期手术治疗;采用阑尾切除术或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但对于早期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已局限、病情趋于好转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等手术禁忌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抗感染及全身支持疗法, 以促进炎症的吸收及脓肿的消退。本组经治疗及精心护理, 患者均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每天测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 2次, 护理人员观察患者腹部症状与体征, 防止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腹痛患者观察期间, 禁止服止痛药物, 以免掩盖腹部体征, 影响观察;按医嘱晨起采集血、尿、粪标本;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通知其饮食情况:入院后患者禁食24~48h, 以减少肠蠕动, 有利炎症局限;禁食期间输液补充营养, 若医生允许可进米汤等流质饮食;术前6h禁食、禁水;术前1d备皮, 术日晨测生命体征并记录, 按医嘱做好手术当日护理、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手术结束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每1小时测量血压、脉搏1次, 连续测量3次至平稳;如脉搏加快或血压下降, 则考虑有出血, 应及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 敷料外观潮湿者及时换药, 防止术后腹腔内出血及切口出血;术后患者去枕平卧6~12h, 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 单纯性阑尾炎或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12h, 如置有引流管, 避免引流管打折、扭曲, 翻身治疗时避免牵拉、脱出, 待血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位, 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 并且能减轻腹肌紧张及伤口疼痛。

2.2.2 基础护理

术后24h可起床活动, 促进肠蠕动恢复, 防止肠粘连发生, 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 加速伤口愈合;活动还可以促进排便, 预防便秘, 如有便秘的患者术后可口服轻泻剂, 但切忌术后3~5d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 以免增加肠蠕动, 而使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缝合伤口裂开。

2.2.3 饮食护理

患者手术当日禁食, 术后有肛门排气提示肠道功能开始恢复后, 第2天进食流质, 第3天进软食, 在正常情况下, 第3~4天可进普食;禁食生冷辛辣、油腻、胀气食物, 饮食中限制含粗纤维素的食物, 如芹菜等, 不可多食。

2.3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切口感染:如病人感觉切口疼痛, 切口周围皮肤有红肿、触痛;腹腔出血:病人面色苍白, 伴有腹痛、肿胀、脉速、出冷汗, 有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须立即平卧, 氧气吸入, 静脉输液, 并与医生联系, 手术止血;腹腔感染:表现为体温持续升高, 腹痛、腹胀、压痛、肌紧张, 同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按腹膜炎治疗原则处理;腹腔残余脓肿:病人应注意体位引流, 采取半卧位, 使分泌物或脓液流入盆腔, 减轻中毒症状。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有以下几点:阑尾管腔阻塞因素, 造成梗阻的原因有:淋巴组织的增生或水肿、粪石阻塞、其他异物;阑尾本身、盲肠等其他病变、细菌感染因素、神经反射因素。各种原因的胃和肠道功能紊乱, 均可反射性引起阑尾环形肌和阑尾动脉的痉挛性收缩, 当收缩强度超过正常强度时, 可以使阑尾管腔狭窄、血供障碍致使黏膜受损、细菌入侵而致急性炎症。阑尾先天性畸形, 过度扭曲、管腔细小、长度过长、血运不佳等都是易发生急性炎症的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应做好围术期护理, 确保患者尽早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病人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经治疗及精心护理, 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阑尾先天性畸形, 过度扭曲、管腔细小、长度过长、血运不佳等都是易发生急性炎症的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应做好围术期护理, 确保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 朱红, 孙冰.全科护士实用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366.

[2] 亓月琴.临床外科护理细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89.

[3] 李淑青.160例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1, 1 (1) :48.

上一篇:电气设备安装工程质量论文范文下一篇:海洋生态文明经济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