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范文

2023-09-22

白细胞减少范文第1篇

库存控制(InventoryControl),是对制造业或服务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库存控制是使用控制库存的方法,得到更高的盈利的商业手段。

库存控制是仓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它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力求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库存控制要考虑下边几个方面,销量,到货周期,采购周期,特殊季节特殊需求等等。

库存需要控制利用信息化手段,每次进货都记录下来,要有盘库功能,库存的价值与市场同步涨跌,要有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和采购周期安排采购。进行但件成本核算,节约奖励,对供货商进行管理,价格和服务,均衡采购,保持大家的竞争才能得到优质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

[]库存控制的意义 (1)库存控制的作用

主要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2)库存的合理控制 库存量过大所产生的问题:增加仓库面积和库存保管费用,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呆滞,既加重了货款利息等负担,又会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收益;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闲置,影响其合理配置和优化;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库存量过小所产生的问题: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影响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造成生产系统原材料或其他物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使订货间隔期缩短,订货次数增加,使订货(生产)成本提高;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和装配时的成套性。

[]正确理解“库存控制”

在谈到所谓“库存控制”的时候,很多人将其理解为“仓储管理”,这实际上是个很大的曲解。

传统的狭义观点认为,库存控制主要是针对仓库的物料进行盘点、数据处理、保管、发放等,通过执行防腐、温湿度控制等手段,达到使保管的实物库存保持最佳状态的目的。这只是库存控制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者可以定义为实物库存控制。那么,如何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库存控制呢?库存控制应该是为了达到公司的财务运营目标,特别是现金流运作,通过优化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SupplyChainManagementProcesses,DSCMP),合理设置ERP控制策略,并辅之以相应的信息处理手段、工具,从而实现在保证及时交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库存积压与报废、贬值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物库存控制仅仅是实现公司财务目标的一种手段,或者仅仅是整个库存控制的一个必要的环节;从组织功能的角度讲,实物库存控制主要是仓储管理部门的责任,而广义的库存控制应该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部门,乃至整个公司的责任。

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库存控制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实物库存控制呢?以下两方面的原因是不可忽视的:

第一、我们的企业不重视库存控制。特别是那些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只要有钱赚,就很少有人去考虑库存周转的问题。库存控制被简单地理解为仓储管理,除非到了没钱花的时候,才可能有人去看库存问题,而看的结果也往往是很简单,采购买多了,或者是仓储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好。

第二、ERP的误导,特别是一些国产所谓ERP的误导。一些简单的进销存软件被大言不惭地称之为ERP,企业上了他们的所谓ERP就可以降低多少库存,似乎库存控制就靠他们的小软件就可以搞定了。即使像SAP、BAAN这些世界ERP领域的老大们,也在他们的功能模块里面把简单的仓储管理功能定义为“库存管理”或者“库存控制”。这样就使得本来就不太明白什么叫库存控制的我们,更搞不清楚什么叫库存控制了。

其实,从广义地角度理解库存控制,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我们知道,所谓世界级制造的两个关键考核指标(KPI)就是,客户满意度以及库存周转率,而这个库存周转率实际上就是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所在。

第二、库存控制的手段。库存周转率的提高,单单靠所谓的实物库存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这个大流程流程的输出,而这个大流程除了包括仓储管理这个环节之外,更重要的部分还包括:预测与订单处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料计划与采购控制,库存计划与预测本身,以及成品、原材料的配送与发货的策略,甚至包括海关管理流程。而伴随着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整个过程,则是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管理。也就是说,库存本身是贯穿于整个需求与供应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要想达到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就必须控制好各个环节上的库存,而不是仅仅管理好已经到手的实物库存。

第三、库存控制的组织结构与考核。既然库存控制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输出,要实现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就必须要有一个与这个流程相适应的合理的组织结构。直到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企业只有一个采购部,采购部下面管仓库。这是远不能适应库存控制要求的。从需求与供应链的管理流程分析,我们知道,采购与仓储管理都是典型的执行部门,而库存的控制应该预防为主,执行部门是很难去“预防库存”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考核指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供应(生产、客户)。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需求与供应链管理流程,从而设置与之相应的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一个值得我们很多企业探讨的问题

[]库存管理模型的分类

根据供应和需求规律确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经济合理的物资存储量的管理工作。库存管理应起缓冲作用,使物流均衡通畅,既保证正常生产和供应,又能合理压缩库存资金,以得到较好的经济效果。

1915年,美国的F·W·哈里斯发表关于经济订货批量的模型,开创了现代库存理论的研究。在此之前,意大利的V·帕雷托在研究世界财富分配问题时曾提出帕雷托定律,用于库存管理方面的即为ABC分类法。随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库存管理的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许多库存模型,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已得到显著的效果。

库存管理模型的分类:(1)不同的生产和供应情况采用不同的库存模型。按订货方式分类,可分为5种订货模型。

①定期定量模型:订货的数量和时间都固定不变。 ②定期不定量模型:订货时间固定不变,而订货的数量依实际库存量和最高库存量的差别而定。

③定量不定期模型:当库存量低于订货点时就补充订货,订货量固定不变。 ④不定量不定期模型:订货数量和时间都不固定。

以上4种模型属于货源充足、随时都能按需求量补充订货的情况。 ⑤有限进货率定期定量模型:货源有限制,需要陆续进货。

(2)库存管理模型按供需情况分类可分为确定型和概率型两类。确定型模型的主要参数都已确切知道;概率型模型的主要参数有些是随机的。

(3)按库存管理的目的分类又可分为经济型和安全型两类。经济型模型的主要目的是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安全型模型的主要目的则是保障正常的供应,不惜加大安全库存量和安全储备期,使缺货的可能性降到最小限度。库存管理的模型虽然很多,但综合考虑各个相互矛盾的因素求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则是库存管理的共同原则。

[]库存管理的1.5倍原则和存货周转

销售人员在处理生意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库存管理的知识和技巧。库存管理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1.5倍原则,另一个是存货周转,以下分别阐述。

一、1.5倍原则

1.5倍原则是库存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经过很多公司的销售实践总结出来的安全存货原则,具体数据是建立在上期客户的销量基础上本期建议客户订单的依据。1.5倍原则备货是销售人员必须掌握的工作职责之一,是主动争取客户订货量并时刻掌握客户销售情况的营销策略。它是建立在提高客户销量和利益基础之上,因而能赢得客户信任,客户容易采纳。

1.5倍原则也是一个科学依据。但是,正如很多营销规律一样,必须灵活掌握和应用,避免生搬硬套。比如,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应适当变化(如天气、节假日等),否则会影响生意。

1.5倍原则用好了以后,可以保证客户有充足的存货,减少断货、脱销的可能性,保证客户随时都能买得到所需产品,帮助客户不漏掉每次成交的机会。

(1)1.5倍库存原则与做订单的关系

在销售人员做销售拜访时,要向客户建议合理的订货量,这就是“做订单”,是销售人员在拜访客户时必做的工作之一。所谓的做订单就是根据客户前一阶段的销售量,结合新的促销活动或者季节时机或者天气等等因素,向客户建议合理的订货量,并动员他按建议订货。在做订单时要用到客户卡上所记录的资料,所以做好订单的前提,就是正确地填写好客户卡。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利用1.5倍原则进行库存管理,提高拜访的效率和效益,尽最大可能扩充销售,这也是销售人员的关键职责之一,是直接作用于销售的。

也有销售人员是以“拿订单”的思想从事工作的。拿订单与做订单是不同的,一个被动,一个主动。拿订单意味着主动权掌握在客户手中,而做订单则是主动的,它是根据客户的销售和库存研究以后的结果做出的订单计划。显而易见,两个工作方法是完全不同的效果,做订单保证对客户销售情况的准确掌握,也保证客户的资金、空间、精力和时间等最有效地利用,创造最大利润。

(2)做订单的步骤

“做订单”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检查客户记录卡上的数据; 第二步:计算自上次拜访后的实际销量; 比如:上次拜访时的库存数;上次拜访时的订货量;本次拜访时客户的现有库存数。以上这些数据销售代表在拜访客户时都已填入客户卡,在计算自上次拜访后的销量时,销售代表将使用它们,因此客户卡上的这些数据应正确无误。

第三步:建议新的订货量。

在建议新的订货量时要强调1.5倍的安全存货原则,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安全存货量=上次拜访后的实际销量×1.5 建议的订货量=安全存货量-现有库存

(3)怎样让客户接受1.5倍原则下的订货计划 在实际工作中,由很多销售人员同样十分清楚上面的步骤,并且能够准确计算出按照1.5倍原则得出的订单数,但是却得不到符合该原则的订单。怎样才能够避免这类情况呢?

关键在于在做订单的时候要注意掌握让客户接受建议的技巧。有些客户并不了解按照1.5倍原则做订单的好处,销售人员必须能够让客户明白:

按照此原则建议的订货量是比较合理的,保证客户维持合适的存货数量,避免断货,货架空间可以得到高效地使用;

有了一定的存货量,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不会遗漏任何成交机会; 1.5倍的存货原则可以帮助客户有效地利用空间和资金,不致带来货物积压、资金、空间无效占用等损失;

1.5倍的存货原则再加上存货周转可以保证客户提供给消费者的永远是新鲜的产品,这可以很好地改善售点形象,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

让客户了解销售人员所做的工作就是帮助客户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客户的销量和利润;

销售人员必须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取得客户的信任,这种信任一旦建立,客户就会接受1.5倍原则做订单的建议。

如果销售人员是严格按照拜访路线和频率进行销售的,对每一个客户的拜访都有一定的周期,还可以告知客户1.5倍安全库存可以有效保证客户在这一拜访周期内既不断货,又不压货。

二、存货周转

存货周转是对客户进行库存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公司销售人员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销售到客户处的商品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卖完,必定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且存货总是存在的,对于食品来说,更加复杂的是它存在一个保质期的问题。由此可见,存货必须被科学有效地管理。

(1)什么是存货周转?

存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存货周转。什么是存货周转呢?它包括两种类型:前线存货和后备存货的周转。前线存货是指陈列在货架或者零售商购物环境处的散装商品;后备存货指的是存放在仓库内的用于补货的货物。存货周转的内容包括前线存货和后备存货的周转。它要求销售人员一方面应及时向客户的货架上补充货物,保证货架里面的产品陈列符合生动化标准;另一方面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存货周转,目的是保证客户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永远是新鲜的。实际上,所谓存货周转就是对暂时未卖出的货架上的产品依据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循环。

存货周转是销售人员在销售拜访时必须动手做的一项日常工作,保证客户提供给消费者的永远是最新生产日期的产品。存货周转不仅仅是销售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而且要指导并影响客户做日常的存货周转。销售人员必须使客户明白:

存货周转可以有效而且直接刺激销售。显然,如果陈列在货架上的货物卖完了没有及时补货,就会失去许多销售机会,而且,存放在仓库里的产品也无法卖出去,失去的销售机会将永不再来。

没有存货就没有利润。货架上没有的产品是无法卖出去的,合理的产品存货是保证有货可卖的最简单的方法。

促进进货并且帮助客户正确地准备商品库存。大多数的客户都是根据他们的存货情况来决定订货的品种和数量。如果仓库里的产品快没有或已经没有了,店主就会订货,所以如果销售人员帮助客户将他们库存的产品摆放到货架上,使他们的仓库空出来,自然会订货。

销售人员在日常拜访时帮助客户进行货架补货,这不仅能刺激销售,而且节约客户的时间,节约自己的时间。这个工作不仅是销售代表的工作职责,高级别的销售主管、经理在拜访零售商时也要帮助客户做存货周转,而且还要影响客户帮助做及时补货。优秀的公司和销售人员明白:销售工作不只是将产品卖给客户就结束了,而是直到消费者购买到并开始实际消费新鲜的产品才算告一段落。为了保证消费者购买到的一定是新鲜的产品,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这样就可能避免产品过期现象,避免客户退货的事情发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最终会为客户嬴得销量和利润。

(2)怎样进行存货周转?

如何进行存货周转?销售人员根据公司的规定和标准及时更换不良品,对客户的存货进行管理,努力做客户的专业顾问,主动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存货管理服务,而不仅仅只是“接订单”。要做到这一点,销售人员必须做到:

对公司的产品知识掌握全面,例如保质期、代码的意义、产品存放的条件等。再比如,将产品放在太阳直照的地方会退色,进而影响品质,不易卖出。

其次,销售人员必须了解各种包装的适用范围和库存量的多少。也就是通过了解消费者和客户的需求,了解各种品牌、包装的知识、向客户推荐正确的包装和品牌的产品组合,这是保证客户正在销售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进行客户管理的前提条件。

再次,要深刻理解存货周转的原则。有三个原则必须遵守:动手周转货架上的陈列产品;落实先进先出的原则;把存货数记入客户卡。

另外,存货周转也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全面的产品知识可以帮助掌握保质期、储存条件、消费者购买的最佳时机设定;各种包装的适用范围和库存量的熟悉可以帮助销售人员判断不同零售商执行的分销标准以及根据该零售商的出货情况设定合适的库存数量;预测机会可以帮助销售人员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并提前考虑到一些影响生意的因素,比如季节的影响等;了解经营和空间上的限制条件,帮助你根据这些情况发展不同的生意主张并成功地销售给零售商从而取得合作和促进业绩提升的机会;商品化活动显然可以通过现场的销售刺激提高销量。

白细胞减少范文第2篇

一、成本预算: 成本预算是指依据掌握的经济信息和历史资料以及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做出科学的推测。成本预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搞好成本预算的意义在于:

1、成本预算是进行成本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

2、成本预算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措施;

3、成本预算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为了明确责任,确定各车间的生产成本目标,月初,由财务部分管车间成本会计根据工厂所制订的材料计划价、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及月份销售预算等分品种测算各产品的材料消耗预算、水电费及辅助材料、办公费、制造费用预算,根据公司的人工工资计划,确定各品种的定额成本预算,作为月份对各车间

成本考核的依据。

二、成本核算:

(一)成本核算的任务

1、任务 (1)认真贯彻执行成本管理的有关法令和制度,正确、及时地计算、反映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

(2)准确、合理地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掌握计划成本的执行情况;分析成本资料,提供降低成本的措施。

(3)建立定期盘点制度,正确计算产成品和在产品成本,划清开支界限,为销售定价提供依据。

2、对象 产品成本的核算对象为所有经一定的生产工艺过程而出售的产品(部件)。

3、 成本项目和生产费用包括以下几项。

(1)原料及主要材料项目。

(2)燃料动力:燃料(煤)费、电费。

(3)工资及职工福利费。

(4)车间经费。

4. 生产费用的汇集和分配按以下原则实行。

(1)材料:实行计划价格加分摊差异为成本价,能直接计入的直接计入,不能直接计入的按产品质量、体积、消耗量定额等分配计入。

(2)工资分别按工序计算、按工时分配。

(3)职工福利费同上。

(4)车间经费、动力费按工时分配。

(二)成本核算原则:

1、产品成本计算期一律采用公历历月制,即以每月一日至每月末为一成本计算期。必须按月正确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

2、计算产品成本,必须以当月产品应负担的生产费用为准,划清应由本月成本负担与应由其他各月成本负担的费用界限,不得多算、少算或估算。

3、各种产品应负担的生产费用,要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合理分配,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

4、按有关规定,正确划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界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摊销低值易耗品;并执行各项费用开支规定,摊销和预提有关生产费用。

5、生产材料的领用一律采用限额领料制,并在领料单上注明用于生产何种产品,生产同一种产品可采用一单多料制,其它材料尽量采用一单一料制。

6、各车间应加强生产工时的管理,分产品做好基本生产工人的劳动工时记录。

7、由产品成本负担的生产费用,凡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应直接计入,不得分摊;凡由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生产费用,应分别情况,采用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三)核算方法与步骤 公司拟采用分步法计算,按产品的工艺过程划分为:熔炼成本的核算,后处理的核算,金加工成本的核算和辅助生产的核算。

1、采用直接分配法先计算出辅助车间生产成本,

2、归集各生产车间成本费用,

3、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半成品人工、制造费用按约当产量进行约当分配)。

4、材料(含直接材料及辅助材料) : 材料成本 = 期初存货 + 本月领用材料 + 上道工序转入材料 - 期末存货;

5、折旧: 包括机器设备、电子设备、运输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折旧,折旧标准由固定资产会计提供给成本会计。

6、大中修理费:生产制造部按大中修计划对各车间机器设备进行大中修理,按计划进行控制,按实际发生金额进行分摊。

7、工装模具费:根据各车间每月领用工装模具金额,在出库时采用一次摊销法摊销。

8、动力三费:根据实际消耗水、电、煤,动力车间依据各车间表上实际耗用数据加应分摊的损耗,计入制造费用对各车间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摊。

9、车间其它所发生费用直接记入制造费用。

10、 计算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 = 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 制造费用 ①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 = 某种产品的单件材料定额 × 材料分配率 材料分配率 = 各种材料实际消耗总额 ÷ 各种产品的定额材料之和 某种产品某种定额材料=该种产品的实际产量 × 单位产品该该种材料消耗定额 × 该种材料计划单价 ②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 = 单件工时 ×工资费用分配率 单件工时按工厂核定的工时定额核算 工资费用分配率 = 生产工人工资总额 ÷ 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 各种产品定额工时 = 该产品单件工时定额 × 该产品产量 ③制造费用: 包括设备折旧费、大中修理费、工装模具费、动力三费、辅助材料等,按照工时定额进行分配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 该种产品的定额工时 × 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 = 制造费用总额 ÷ 各产品的定额工时之和 各产品定额工时 = 该产品单件工时定额 × 该产品产量 ④废品损失 废品损失体现在成本项目中,废品的回收价值冲减原材料成本 废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某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总额/(合格品数量+废品数量)×废品数量

废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某产品直接人工成本总额/(合格品数量+废品数量)×废品数量

废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某产品制造费用总额/(合格品数量+废品数量)×废品数量

废品应负担的动力费用=某产品动力成本总额/(合格品数量+废品数量)×废品数量

废品应负担的其他直接费用=某产品其他直接成本总额/(合格品数量+废品数量)×废品数量

三、成本控制:

(一)材料成本的控制: 1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采用采购计划及采购预算进行控制。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在材料采购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千方百计地保证以最低廉的价格,购买到符合规格与质量要求的材料; 要掌握材料库存情况,正确安排各批次进料次序,尽量使进料与用料顺时间上接近; 要力求就近取材,缩短备运时间,务使运输合理,以节约运杂费开支; 采购数量要适当,供应要适时,既要保证生产需要,又要减少储备数量,防止超储积压,以节约资金; 要不断发现和选择新的代用材料。

2、对材料发放的控制: (1)每月20日左右,财务部成本会计根据生产部编制的次月生产计划及各车间期初库存,做出所分管车间的材料消耗使用计划转发材料仓库,由仓库保管员根据材料消耗使用计划控制发放,不得超计划发放。生产部门应按消耗计划结合上月库存材料开据调拨(领料)单,若确实需要超计划发放,必须向成本会计申明原因,经成本会计核实、同意后,签发临时领料单或调拨单,仓库方可超计划发放。计划变更,应及时通知财务部做出预算调整。否则,发现超计划发放,由企管部考核,每项次罚仓库保管员50元,同时,罚车间负责人及生产部负责人50~100元。 各车间使用的水电费及辅助材料、办公费、制造费用,由各车间统计员根据次月生产计划品种数量,结合单位库存,依据材料定额,编制消耗计划,经车间主管领导签字后报财务部成本会计,由成本会计审核后作为当月水电费及制造费用控制的依据。此项工作按会计报表制度进行考核。 各车间及相关部室所需的工装、模具、工位器具、自制设备、检具等制造费用,月初由生产部根据计划生产品种数量,结合单位库存,编制各单位工装费用计划,报企管部及财务成本会计,作为考核的依据。此项工作按会计报表制度进行考核。(2)车间统计员在领用各类工、夹、量、模、电料、修理用备品、备件等时,必须注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由车间主管领导签字,并到仓库上交旧件,仓库保管员根据费用预算收到旧件后,方可办理领取新件手续。 (3)各车间的废品处理。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规定的技术条件,不能按规定的用途或者需要经过加工修复才能使用的料头、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产生或发现废品时,必须由质量检验部门在2日内填制废品通知单,列明废品的种类,数量、产生废品的原因和过失人等报财务成本会计一份,作为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和进行废品损失核算的依据。车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废品在工厂规定的废品率(废品率按质量管理条例规定执行)范围内不作考核,凡超出定额规定的废品一律进行考核,按实际损失额扣发工资。

3、生产成本的控制: (1)每月财务部成本会计对所分管的车间所出产品以年初预算的定额成本为依据,对实际成本进行考核,超出预算2%,对车间进行按超出预算金额的1%处罚,降低成本按降低金额的1%由财务部提请厂领导对车间进行奖励。 (2)财务部成本会计每月将仓库所报的各车间的材料消耗与车间的领用材料进行核对;出库单与仓库消耗材料进行核对,以保证所消耗材料的准确性。

(二)人工工资与制造费用的控制:

1、人工工资:人工工资包括直接人工工资和间接人工工资,直接人工工资单独计入成本,间接人工工资计入制造费用,经过分配计入成本。 公司办公室和生产部,根据生产的需要,对各类生产人员进行定员定额;公司办公室应根据规定的人员定额,产品种类、数量、工时定额、工资标准,编制人工计划,凭计划加以控制人工工资;生产部要控制生产工人的工时总数,使工时总数不能高于计划规定数,想方设法降低单位产品的工时。

2、制造费用: (1)各车间及相关部室所需的工装、模具、工位器具、自制设备、检具等原则上由公司自己加工。如果公司自己无加工能力方可委托外单位加工。价格由委托单位与承接单位协商报经成本会计核定后,交生产部统一安排,所发生的费用列相关单位成本。 (2)各车间新产品试制,对产品开发部门发生的开发费及检验发生的计检量具费用(指原辅材料、工、模、量等),发生时可由委托单位直接领料交相关车间加工或根据费用预算交车间加工,待加工验收后,由产品开发部门及质保部签字确认,其费用由车间、生产部及产品开发部门(或质保部)协商报成本会计核定。 (3)经总经理批准的自制设备及公司自制的工位器具,由生产部或委托加工单位会同成本会计编制出费用预算交财务部审核,报主管副总批准后方可安排加工,待完工验收交付使用单位确认后,到财务部结算。

3、水电费的控制: 各车间使用的制造费用,由各车间统计员根据月生产计划品种数量,结合单位库存,依据材料定额,编制预算计划,经车间主管领导签字后报财务部成本会计,由成本会计审核后作为当月水电费的考核依据。 (1)根据预算,月终由生产制造部核实用水吨位及用电度数报成本会计,由成本会计根据实际发生费用总额,对各车间消耗动力三费进行分配核算。超计划部分,分析原因由车间自行承担。 (2)行政后勤部门(含试验室、检验室)使用的水电费,以工厂核定的指标,按月平均额度由水电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控制。实行节奖超罚。厂区内水电设施维护由水电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确保行政部门的正常使用。

(三)物资盘点

1、各车间每月末按时组织人员对车间库存产品分工序进行清查盘点,参加盘点人员必须在盘点表上签字以示责任,并向财务部提供盘点报表。要求盘点数量、金额准确无误,无错盘、漏盘现象。成本会计负责的车间对现场在加工产品分工序进行抽查核实,发现弄虚作假除对盘点人员每项次罚扣50元,责任单位主管(或车间主任)处罚200元外,并通报批评。

2、各车间要做好盘点工作,做到生产、盘点两不误,必要时可加班盘点。

3、按照会计结帐原则,对现场实物进行全面盘点(无论是提前计划生产投料或是前期原因积压造成均在当月盘点范围内)应全部视为当期库存,不得漏盘。漏盘一项,扣车间主任50元并通报批评。

(四)票据传递程序

1、坚持产品入库及下转货随单走原则,对当天入库及下转产品必须持有检验单据,要注明数量,确保质量。仓库及接收车间应认真查验票据清点实物,经双方核实无误后签字确认。

2、车间统计员对每天发生的各类票据进行分类归集、记录,做到日清月结。投入产出准确率必须达到95%以上,否则将对车间统计员进行通报批评或做待岗处理。

3、车间统计员对下转产品或入库单每十天报成本会计一次,并将票据交成本会计。报出时间为每月之

1、

11、21日下午下班前。超出一日,对报表负责人罚款10元,车间负责人罚50元。

4、成本会计每周一收集仓库领料单,并根据领料单进行汇总,与车间统计员每周进行对帐;车间统计员每周一向成本会计报上周领用材料汇总表,由成本会计进行核对,作为成本考核的依据。

(五)会计报表制度 各车间统计员每月3日前按时向成本会计提供以下月报表①投入产出表;②物资盘点表;③内部故障成本表;每周向成本会计提供:材料领用明细汇总表。每十天向成本会计报入库及下转产品汇总表。每月25日前报送水电费、辅助材料及制造费用预算表,按设定格式填写,字迹工整、清晰。注明报表时间和报表人。 生产制造部每月25日前向成本会计报送各车间及相关部室所需的工装、模具、工位器具、自制设备、检具等制造费用预算表。 成本会计要积极、主动地收集、催收各种报表资料,认真,细致地做好报表的核对、核算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工作。若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而影响成本核算的责任人,每项次考核罚责任人50元。

四、成本分析 一个会计月份结束,由财务成本会计人员会同各车间统计员、车间主任等对所负责的车间的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做出成本分析。每月10日前将上月成本完成情况分析报财务部进行综合财务分析。

1、成本分析的任务: (1)正确计算成本计划执行结果,计算产生的差异。在进行成本分析时,应先计算出实际成本资料,将其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这是进行成本分析的基础。在计算时,要收集实际成本资料、计划成本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按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可采用编制“成本差异计算表”等形式将各种差异通过一定的方式反映出来。 (2)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找出其中影响成本高低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影响成本计划执行结果的因素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等。在进行分析时,应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计算出各种不同因素对成本升降的影响数额,并分析出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对于影响成本升降的每个因素,都应计算出具体的数额。根据数据变化的情况,找出成本升降规律,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并跟踪落实。 (3)正确对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在正确计算成本差异及找出差异原因的基础上,应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于执行过程中的成绩,应总结经验,在下一个成本计划执行时予以巩固,并对取得较好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以调动各单位及个人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出现的问题,也应查出具体承担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并进行必要的处罚。在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出正确的结论,以免由于评价不准确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4)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成本分析,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降低成本。应结合各车间、部门的具体情况,找出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成本分析的原则: 成本分析的原则是指组织成本分析工作的规范,是发挥成本分析职能作用,完成成本分析任务和成本分析方法的准绳。成本分析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全面分析和重点分析相结合原则:全面分析是指对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所进行的分析,应从企业的范围来进行。重点分析则是对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所进行的分析,采用例外的原则,即对产生差异的较大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将主要问题分析清楚,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使全厂的成本水平不断降低。 (2)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原则:纵向分析主要对企业各个时期的成本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如将本期实际与上年实际、本期计划、历史先进水平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各个不同时期成本升降的幅度,总结出成本升降的规律;横向分析是本企业与国内外同行业其他企业之间的对比分析。这种横向分析,有助于企业在更大范围内学习先进,找出差距,做好本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 (3)事后分析与事前、事中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成本分析时,主要是进行事后分析。同时,应将其与事前、事中的成本分析结合起来,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共同组成了成本分析体系。在事前进行成本分析预测,在成本形成过程当中进行成本控制,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分析,才能找出成本升降的真正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3、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哪种方法进行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 (2)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个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的程序如下: A、将要分析的某项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和材料费用变动的真实原因。 B、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这两个指标的差额,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量差和价差),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C、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在确定经济指标因素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分析时的替代顺序。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替代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D、计算替代指标。其方法是以基期数为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因素,逐步顺序替换。每次用实际数替换基期数指标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指标。每次替换后,实际数保留下来,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就可以得出几个指标。在替换时要请注意替换顺序,应采取连环的方式,不能间断,否则,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就不能与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异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E、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其方法是将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结果与这一因素替代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其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F、将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应与广大该项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3)相关分析法:指在分析某个指标时,将与该指标相关但又不同的指标加以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企业的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在这些指标体系中,一个指标发生了变化,受其影响的相关指标也会发生变化。如将利润指标与产品销售成本相比较,计算出成本利润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产品产量的变化,会引起成本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相关分析法找出相关指标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从而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

五、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本着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设定考核指标,以利于调动各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生产成本管理考核指标归纳起来有下列: (1)生产产品成本指标:用于考核生产产品的提供劳务的单位和部门。各车间、各单位每月材料成本按预算成本考核的各项预算数即为成本指标,为各月成本考核的依据。 A、采用成本降低率来进行考核,即用实际总成本与预算总成本的差额除以预算总成本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成本降低率=(实际总成本-预算总成本)/实际总成本

其中:

预算总成本=报告期产品产量×预算单位成本

实际总成本=报告期产品产量×报告期实际单位成本 B、全部产品预算成本完成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全部产品预算成本完成率=(1—%100)×实际产量的预算总成本实际产量的实际总成本 C、全部产品预算成本完成指标:产品成本预算完成情况指标包括全部产品成本预算的完成率、全部产品成本的降低额、主要单位成本预算完成情况等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全部产品成本预算完成率=%100 ××∑×∑该产品预算单位成本某产品实际产量该产品实际单位成本某产品实际产量 比预算总成本降低额全部产品实际总成本=∑(预算单位成本某产品本期—实际单位成本该产品本期)×本期实际产量 某产品本期预算单位成本= 该产品本期预算总产量某产品本期预算总成本

该产品本期实际总产量某产品本期实际总成本本某产品本期实际单位成= 位成本完成率某产品预算单=%100×本某产品本期预算单8成本降低率= 预算总成本预算总成本实际总成本− 其中:

预算总成本=报告期产品产量×预算单位成本

实际总成本=报告期产品产量×报告期实际单位成本 B、全部产品预算成本完成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全部产品预算成本完成率=(1—%100)×实际产量的预算总成本实际产量的实际总成本 C、全部产品预算成本完成指标:产品成本预算完成情况指标包括全部产品成本预算的完成率、全部产品成本的降低额、主要单位成本预算完成情况等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全部产品成本预算完成率=%100 ××∑×∑该产品预算单位成本某产品实际产量该产品实际单位成本某产品实际产量 比预算总成本降低额全部产品实际总成本=∑(预算单位成本某产品本期—实际单位成本该产品本期)×本期实际产量 某产品本期预算单位成本= 该产品本期预算总产量某产品本期预算总成本

该产品本期实际总产量某产品本期实际总成本本某产品本期实际单位成= 位成本完成率某产品预算单=%100×本某产品本期预算单位成本某产品本期实际单位成 D、百元产值制造费用指标: 百元产值制造费用指标是反映每百元总产值辅助材料及制造费用所占总产值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百元总产值制造费用=%100×总产值总产值制造费用 各车间上述指标的考核标准,每月由企管部下达指标。财务部成本会计根据企管部下达的标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企管部进行奖罚。车间主任是车间成本管理控制及考核的第一责任人。 (2)其他非财务指标的考核: 各车间报送的各种报表的期初数额必须与上期期末数额相符,对因多报、少报或错报、迟报而影响成本核算的责任人,每项次考核处罚50元,责任主管(或车间主任)处罚100元。 各车间每月应报出的报表,凡依规定时间提报者,各项报表分别依下列之得分规定按月由成本会计根据其当月之收文时间纪录,分别核计月份单位报表提报之总得分,并依得分情况,分别编列名次呈报公司企管部核定后于每月十日前公布;凡连续2个月均列最优的前3名者,则单位负责人及报表负责人均分别予以奖励;反之连续2个月均列最差的后3名,则单位负责人及报表负责人均分别接受处罚: 入库单及下转产品汇总表:5分,逾时1日不予给分,逾时2日扣1分、3日扣2分; 对于故意不报,经成本会计多次催促仍不报表者,财务部可提请公司领导决定对车间主任进行全厂通报批评,给予车间报表负责人扣发工资、调岗、待岗等处罚。车间统计员由财务部成本会计根据实际业务进行考核。 (3)财务部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考核: 对财务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考核,是对成本会计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工作状况、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及其工作业绩的综合评价。采用考核评分的形式,每个岗位以100分为满分,达到70分以上为达标及格,不足70分为不及格。具体见下表: 成本会计岗位考核标准 序号 考核标准 评分标准 1 认真贯彻执行成本核算的有关规定,正确掌握成本核算标准,划清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得任意摊销费用。划清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不得虚报产品成本降低额,凡是制度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开支,不得挤入产品成本。 10 2 积极会同有关车间、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正确计算成本,为加强成本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7 3 正确组织成本核算,及时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组织审查汇总产品生产成本,按时编报成本报表,进行成本费用的分析和考核。 13 4 负责成本费用的事前审核,严格控制材料领用、制造费用的开支,确保成本预算的完成。 7 5 按照费用指标进行核算和管理,定期考核各车间各单位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定期做好投入产出分析。 8 6 按照下达的材料消耗计划,及时掌握各车间领用材料情况,防止超计划领用材料,月底做好应耗与实耗对比分析工作。 10 7 开展目标成本管理和质量成本管理,根据已确定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落实。 8 8 组织在产品、半成品核算与半成品稽核工作,建立在产品明细账,对库存物资进行定期盘点,发现盈亏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10 9 经常深入车间,解决车间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协调车间之间、部门之间有关成本计算问题。 8 10 定期组织各车间统计员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的相互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企业领导报告,每半年进行一次互检。 8 11 保管好有关成本核算资料,防止丢失或损车间车间车间车间成本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成本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成本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成本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样表)

白细胞减少范文第3篇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大大小小的企业家们面对业务萎缩,价格缩水;供应商紧追,客户拖欠;银行惜贷,资金链断裂;成本上升,融资困难,消费不旺等状况,大量企业步履维艰。面对新的宏观环境,中国企业将如何生存和发展……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则是价格,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

每个企业都期望降低工厂成本来满足客户需求, 以适应当今激烈竞争的微利时代。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品质并消除浪费成为衡量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准之一. 企业成本的高低,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建设超低生产成本的生产体系就变得刻不容缓了。

成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企业成本费用的节约与降低直接就等于增加收入、利润、甚至现金,其效益不言而喻,然而,95%以上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却每天都在眼睁睁地看着成本费用超标、失控而无奈……

本课程由生产改善及成本控制与削减专家陈鹏老师,结合大量企业实战案例进行解说,分析企业在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的误区和陷阱,给我们分享迅速控制和削减企业成本,对您所在的企业将是非常有价值的借鉴,轻松让您的企业过度“中国经济严冬期”

课程收益:

1、转变思想意识,学会如何消除浪费,降低成本

2、学会观察制造现场、防错法的使用、生产线的平衡分析

3、学会识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明确企业现场中的常见的浪费、掌握现场改善的有效方法

5、普及学习和应用IE手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6、将IE技术与管理有机的结合,压缩成本,追求生产系统整体优化和效率的提升

7、了解成本管理对利润增长的现实意义

8、熟悉工厂成本的构成,树立强烈的成本意识及持续改善的目标;

9、掌握工厂成本管理实战技巧,为您的企业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行方案。

授课方式:

理论讲授40%、实战演练35%、案例讨论、答疑10%,讲师互动相辅而成

课程对象:

公司经营管理者、总经理、副总经理、厂长、经理、工程师、提案改善委员会成员、工厂或车间基层主管及有兴趣之人士等

课程内容:

一、企业资源、技术、特点及方法组成

1、生产现场方面

2、现场信息方面

3、现场物料方面

4、仓库货物方面

5、物料搬运方面

6、作业方法方面

7、现场设备方面

二、识别和挖掘浪费

1、什么是价值?

2、识别浪费

3、识别和挖掘工作中的浪费

4、现场中常见的七大浪费

5、现场中的12动作浪费

6、如何挖掘并减少和消除浪费

7、实施持续改进的措施

三、真假效率与消除浪费

1、认识真、假效率

2、设备的可动率和运转率

3、稼动率和效率

4、正确使用改善工具ECRS

四、标准化作业

1、认识和区分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作业

2、产距时间、作业顺序、在制品的标准化

3、如何实现多工序操作

4、多能工培养要点和技巧

6、作业动作经济原则

7、动作的改善

五、实现流程效率最大化

1、流水线的生产方式

2、流线化生产与功能性生产的区别

3、流线化生产的条件

六、如何实现作业效率最大化

1、作业分析与改善

2、作业分析与改善要领

3、动作分析与改善

4、动作要素分析与改善要领

5、动作经济原则

七、如何实现布局最优化

1、布局设计的类型

2、布局设计优劣的衡量标准

3、布局设计与改善的原则

4、布局设计的形态

5、布局设计与改善的要领

八、如何实现人机配合效率最大化

1、人机配合分析与改善

2、人机配合分析与改善的作用与意义

3、人机配合改善的原理、思路与要点

4、人机配合改善要领

九、实现生产线平衡效率最大化

1、何为生产线平衡

2、平衡线计算

3、生产线平衡分析与改善

4、生产线平衡改善方法要领

5、平衡线对降低成本和减少浪费的作用

十、改善是降低成本和减少浪费的重要手段

1、改善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2、改善的误区

3、改善合理化四步骤

4、找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5、现场IE改善

6、识别并改善企业瓶颈

7、推行JIT必要性

十一、生产成本控制的工具与应用

1、现场成本控制的前提-损失分析

2、成本控制与降低的工具

1)走动管理与“三现管理”

2)IE方式浪费清除法

3)PDCA管理循环

4)ECRS法

5)MODAPS法

6)Pokayoke防呆

7) TPM管理工具

8) 5S管理

9)SMED法

10)jidoka生产

3、现场管理的三大利器

1)标准化

2)目视控制

3)看板管理 十

二、成本降低的方向

1、库存成本降低

2、人工成本降低

3、材料利用率提升

4、质量成本降低

5、缩短交货期

6、适时适量采购

7、把多余的制度丢进垃圾桶

8、全员参与

白细胞减少范文第4篇

[摘要]品牌老化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存在于企业经营者思维中错误意识到了品牌缺乏新意。老字号等一些老品牌在推广中顾此失彼,在激烈的市场中耗尽资源走向了衰弱。广告作为品牌经营的有效手段,企业可以借助它进行新的品牌策略。努力从媒介、定位、信息三方面深入挖掘品牌潜力,最终利用品牌资源和广告策略来实现品牌经营的最大效应。

[关键词]品牌老化 媒介战略 定位战略 信息战略

品牌老化问题是目前国内企业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企业家片面地认为,品牌老化是品牌自身的发展结果。这种认识误区的存在,主要是一些不正确的意识所致,首先是品牌和产品不分。产品在投放市场后经过一定时间会过时落伍,而成功的品牌是持久不衰的。现今市场相互竞争的同类同质产品和替代产品繁多,一些企业还停留在广告和产品推销上,却忽视品牌价值,更有甚者,将产品经营同品牌经营混同一谈,不去品牌,任其老化,最终也使产品失去了品牌这个走向更广阔市场的通行证。其次是对品牌的认识不足。品牌理论上作为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完整的全新企业经营理论,并没有被中国的企业完全认知。品牌的品牌、品牌的管理、品牌的设计等等,都没有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当国外知名企业正用其巨大的品牌优势在全球大行其道时,我们的企业却因为缺乏对品牌的有效管理,一天天走向衰落。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品牌经营的现状,得出了引起品牌老化的真正原因。

缺乏创新。作为消费者,其观念和消费心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也相应地改变着。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费者总是不断期待企业能生产出功能更好、更强,能提供更多选择的品牌,一个在产品研发上一成不变的品牌,总是会在人们越来越挑剔的眼光中被视为陈旧、保守、过时而被人们所抛弃。许多老字号,如“王麻子”剪刀,曾以其优良的品质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因为不能在产品结构中开发出新的品牌,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缺乏时代气息。许多品牌有正确的调查和策略,然而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当代感,尤其是其在做广告策略时,不能做出正确的市场定位,定位落时,导致品牌形象是“落伍的、不合潮流、过去的”。

缺乏时效性。一些企业家往往过于依赖原有品牌,而对品牌行将变老的现状,不能适时地进行调整,致使品牌缺乏新鲜感。

缺乏推广度。市场是一个动态的机体,其所传载的信息是瞬息万变的。品牌并非存在与一个时间的胶囊中,消费者的品位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也在不断变化着。作为一个品牌经营者,如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能把相关信息告知消费者,那么他们就会将你抛进记忆的垃圾袋中。中国许多民族品牌,就是掉进了这样的陷阱。

一、打好媒介战

广告信息的传达离不开媒介,广告媒介是广告取得成功的有利武器。广告想要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重视媒介作用。尤其是在品牌经营的特定阶段即品牌老化时期。更应该深入了解各类媒介的内在属性,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推进品牌战略。

选择媒介尤其是在品牌老化阶段进行选择必须慎之又慎。一般处于老化阶段的广告,其销量额会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在此局面下,应该注重媒介宣传的品牌强调,尽可能地提醒品牌的忠诚者,以此来保持一定的消费需求水平,延缓销售的下降幅度,同时企业应该加大对所开发新产品的宣传力度,利用媒介的宣传优势,顺利实现过渡期的品牌衔接。

(一)认真选择媒介

四大媒介各有其所长,在各自领域尽显其能。纸质媒介的广传播面、长期性,视听媒介的直观性、生动性,只要能够运用得当,都能收到奇效。老化阶段的媒介选择有异于其他时期。秦池酒在创牌时期正是利用电视的优势进行了一轮轮的媒介轰炸,从而打响了品牌。三株则借助纸质媒介开展了铺天盖地的宣传,从中尝到了甜头。然而,回头看看,这些广告巨人安在?因此选择媒介不能急功近利,必须立足实际,做到和谐发展。三精制药无遗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三精制药面临着产品老化、单一、思想僵化、渠道不畅等弊病。在成功推出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后,三精人依托媒介资源进行了有效宣传,利用各省级卫星电视台在国内省份交叉落地以求增大广告覆盖面,启动“垃圾时间”;当产品进入畅销阶段时,三精人立即调整了销售战略,在卫视台黄金时段推出。品牌宣传有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比广告宣传的铺张浪费,显得精打细算。

(二)找准媒介和品牌宣传的结合点

中国的老字号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其一般有着极高的品牌形象,许多还附着有丰厚浓郁的文化底蕴。如“六必居”的药、“文宝斋”的书画,“傻子瓜子”……然而许多老字号却守着金饭碗讨饭吃,甚至没饭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慢慢变老。在痛心之余,也认识到,正是许多老字号放弃或不重视媒介这个宣传法宝,没有及时把高美誉度转化为高知名度,才会落到“独守空闺人不识”的尴尬局面。因此必须运用媒介的力量,在知名度和美誉度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1)立足长远,将知名度转化为美誉度。秦池标王、哈药“烧钱派”在进行了大规模的广告投入后,是赢得了极高的知名度后,审时度势,把媒介战略重点放到了美誉度上。采取提高广告投放的准确率,减少投放量,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最终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依托优势,力争打响品牌。“老字号”变老,其症结之一,正是缺乏品牌的高知名度。因此必须有“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心理准备,通过宣传倡响品牌。作为老字号的“古井贡”,就是把媒介资源和品牌资源完满结合,使品牌焕发了活力。

(3)构建媒体关系网络。公关压力对企业的影响占有很大的分量。其中媒介的力量不可轻视。新闻媒体和企业的关系犹如水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媒介作为具有广度和深度的社会资源,利用好了,有利于企业经营的长效开展。利用不好,反而会加速老化速度。因此,要借助媒介宣传、媒介监督等形式,不断改变企业经营策略,化不利为有利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媒介展开了广告策略,发挥好媒介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这对于品牌经营特别是老化品牌的再次腾飞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打好定位战

定位是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位置的创意观念,是广告策略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一个成功的广告定位,不必对特定产品的那些优点作广告,定位就能在特定的产品类别中,寻找到符号消费者全部需要或欲求的品牌。如红色王老吉直接将饮料定位于“降火”上,很快就被人们所接受,成了著名品牌。好的定位也往往能使消费者增强对品牌的深化认识。如耐克,就是优质运动鞋的代名词。作为老化品牌,必须意识到定位给品牌带来的诸多好处,合理运用品牌延伸、价格定位、市场定位三大武器来寻找品牌的再次崛起。如何使老化企业在定位战中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以最有效的方法实现企业和品牌经营的大逆转?以下将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一)注意联系,做好品牌延伸

定位是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位置的策略。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心中的每个位置都应对应着一个品牌,或者说,每个品牌都代表着一定的位置。对于单一产品的企业来说,其品牌的定位显然是一对一的。然而,一些企业往过于自信品牌的实力,盲目延伸品牌,却忽视了消费者的心理特征,跌入了“延伸品牌线的陷阱”。因此,要保持与原有品牌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品牌的延伸必须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才能取得成功。如由洗衣机延伸到冰箱。必须拥有拳头产品,三精制药原本拥有147个品种,但是缺乏竞争力。在准确定位后,把产品瞄向了儿童钙剂市场,精心打造了葡萄糖口服液这一主打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

(二)注重实际,合理价格定位

价格定位是指在消费者心中寻找价格空隙以建立位置的定位。可分为高价位、中价位和低价位三种。一旦锁定目标市场后,运用合理的价格定位率先占领消费者心理空间,能为产品的最终认可打好基础。舒蕾正是瞄准洗发水市场中低档的空缺,以质优价优的定位吸引消费者,打败了洋品牌。应该说,其成功是从自身的品牌优势出发,采取价格定位有的放矢,不但维护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也受到了很大的品牌效益。

(三)注重调查,找准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通过寻找细分市场的空隙来建立位置的定位方法。其定位的准确率将直接影响到品牌的重塑和经营。三精制药,正是找准了产品和市场的结合点,开发出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迅速占领了儿童钙市场。然而很多老品牌,缺乏的正是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着急地将产品投入市场,等发现问题为时已晚。

三、打好信息战

信息战略离不开广告。广告是有关商业信息的传播活动。其传播是以符号的形式来实现沟通的,包括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和表情等。在广告传播过程中,应该努力做到所传播符号与表达含义相符,即品牌内涵和广告语相符。这样才能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牢固的品牌形象,如果两者不符,只会对消费者起表面唤起作用,却不能深入人心。企业要走出困境,必须变革,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同时,配合积极有效的宣传策略,打好信息战:

(一)树立形象

品牌形象的好坏对于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不断的给消费者灌输品牌形象的有关信息,维持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许多老品牌在品牌形象的更新后,从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如日化品牌在列强的冲击下,品牌形象相对成就。雕牌的崛起无疑给消费者一个新鲜的感觉。

(二)注重推广

许多品牌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但就是不能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它们虽然被很多人“知道”,但在买的时候很少有人“记得”。如霸王洗发堪称2007年日化业的“第一黑马”, 成龙的加盟和大力度的媒体宣传快速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正是其找准了代言人与品牌的最契合点,使品牌被消费者认可、接受,乃至深入人心。

(三)注重诉求

主要指的是广告信息传播的情感诉求,以情感来做广告远比依靠单纯的广告言语高明的多。通过用感人至深的语言来打动消费者,在品牌推广中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如雕牌洗衣粉在广告语“妈妈我能洗衣服了”把“亲情无价”这个品牌内涵体现出来,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品牌的更深次发展。运用情感诉求无疑是光明的,生硬教说的广告语,只能被消费者拒之门外。品牌老化后的宣传,更要努力打开消费者的心门。

品牌老化,是一个由来以久的问题。我们只有找准广告与品牌经营的最佳切合点,辅之以积极的广告策略,配合正确的媒介战略、定位战略、信息战略,不断为品牌灌入新鲜血液,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潘向光,《现代广告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中国广告网,《三精制药:整和营销重塑钙市场》.

[3]张诚笃、王聪林《从孙子兵法到企业谋略》,2002.

[4]薛松,《可口可乐法则:世界饮料航母的30个成功秘诀》华夏出版社,2003.

[5]舒尔茨,《广告运动策略新论》中国友谊出版社,1991.

[6]⑦⑧⑨潘向光,《现代广告学》浙江出版社,2000.

白细胞减少范文第5篇

中石油大庆石化制蜡成型装置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蜡沫、停机吹扫、罐区脱水等原因, 产生的石蜡损失较多, 不但增加了回炼成本, 减少了石蜡产量, 还降低了经济效益。为此, 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有效地减少了装置石蜡损失。

1 成型装置生产工艺简介

制蜡二车间来的石蜡原料首先进入一车间高位罐, 高位罐自流进入三台成型机石蜡冷却器, 经控制阀进入浇注器, 注入蜡盘送入冷室 (冷室温度-12~10℃) , 石蜡随蜡盘在冷室平行运行14层, 蜡液冷却成固态板状的蜡板出冷室, 由翻转、输送机构输出, 包装出厂。配套的冷冻系统给冷室制冷, 液氨由氨泵从低压氨储罐抽出, 送入冷室蒸发器。进入蒸发器的液氨吸收蒸发器风机上部排出与蜡换热后, 从下部进入蒸发器热风的热量, 蒸发成气氨回到低压氨储罐, 压缩机将低压氨储罐的气氨抽出, 压缩成高压气氨输送到氨冷凝器, 冷却成高压液氨后, 回到高压氨储罐, 高压氨储罐由控制阀控制供低压氨储罐的液氨量, 冷冻系统始终进行这种循环方式, 给成型机冷室循环制冷。

2 影响石蜡产量的原因分析

2.1 原料带水

因石蜡熔点高, 所以成型装置原料罐在接收蜡油前后都要进行蒸汽吹扫, 确保蜡油管线畅通。尤其在冬季, 每次扫线都在30分钟以上, 蒸汽凝结成水后沉到罐底。另外原料罐有呼吸阀门, 空气中的水蒸汽与蜡换热后变成水也沉到罐底, 导致原料罐内的石蜡含水。

2.2 蜡盘框架缺损

成型机生产是将液蜡通过浇注器注到蜡盘, 每个框架有6个蜡盘。装置四台成型机近万个蜡盘;如果成型机缺一组框架, 每次这组框架运行到浇注器, 员工发现不及时, 没有关闭浇注器, 就会有30kg蜡油注到浇注器下蜡油回收槽。如果成型机缺一个蜡盘, 每次蜡盘运行到浇注器下, 就会有5kg蜡油注到浇注器下蜡油回收槽。

2.3 蜡油回收方式陈旧, 贮罐脱水要先脱到捡油池

从捡油池的入口线检查蜡液不带水, 停止脱水工作;成型机回收的碎蜡, 回收到蜡槽, 蜡槽满后将固态蜡化开, 再输送到捡油池, 因成型机蜡槽只能装1.4吨蜡, 每次送油去掉蜡槽底存的蜡, 送蜡1吨左右。待捡油池蜡达到50%液位, 将蜡用明汽加热化开, 化成液蜡后输送到污油罐, 污油罐满后, 用加热器将蜡加热到75~85℃, 脱净水后做分析, 分析合格, 输送到二制蜡石蜡白土精制装置进行精制。

2.4 扫线频次高

成型机故障停机, 成型员采取吹扫成型机原料线、去浇注器蜡油线, 防止成型机原料线凝线。每次吹扫原料线, 都造成浇注器底部存水, 开机生产时导致出杂质蜡, 每次都产生2吨左右的杂质蜡, 杂质蜡送到捡油池, 板状固态杂质蜡在捡油池用明汽加热化开, 回收到污油罐。

3 解决措施

3.1 对原料线伴热进行改造

将原料线的4条高温水伴热线改为1.0MPa蒸汽伴热, 使原料的温度更高, 带水更少, 减少了扫线时间。同时规定每次扫线后马上停止蒸汽, 最大限度减少蒸汽凝结成水后沉到罐底。改造后效果明显, 原料带水减少, 成型装置原料罐含水量下降, 由每周两次的脱水操作下降为一次, 减少了脱水过程造成的石蜡损失。

3.2 与维修车间、机动处联系, 补齐框架蜡盘

针对成型机出现卡框架故障, 由于没有备件导致成型机缺框架或蜡盘, 使蜡液注到蜡油回收槽, 白白浪费石蜡资源。引起维修车间和机动处高度重视, 及时从厂家进来蜡盘和框架, 补齐成型机缺损的框架和蜡盘, 并备有充足的框架和蜡盘。这使得成型机送油次数明显减少, 由最多的每天2次, 减少到每3天送1次。成型机回收蜡油, 每次送油1吨左右, 送油次数减少, 标志减少了石蜡损失。

3.3 改变传统蜡油回收方式, 制定新的蜡油回收方法

改变传统蜡油回收方式, 采用成型机原料罐和粗石蜡贮罐脱水用捡油泵直接抽到粗蜡原料罐, 因成型机原料罐和粗蜡原料罐, 都是成品石蜡, 将带水的成品石蜡集中到粗蜡原料罐, 满后再集中脱水可有效地回收成品石蜡。同时, 成型机回收的蜡液也可以直接回收到粗蜡原料罐, 因成型机回收的碎蜡沫除含有杂质外, 石蜡还是符合粗石蜡标准, 在装置标定时, 做过蜡槽蜡液分析。粗蜡原料罐回收的合格粗石蜡, 直接装汽车出厂, 使装置石蜡损失降低。

3.4 针对成型机不同故障、维修时间制定原料线吹扫规定

针对成型机出现故障, 频繁扫线, 导致成型机浇注器带水, 开机生产时产生杂质蜡。车间规定: (1) 成型机出现故障停机维修, 不超过8小时不许扫线, 采取成型机上下水箱加热循环, 浇注器每30分钟 (冬季15分钟) 活动一次浇注阀, 让蜡油走动, 防止管线凝线; (2) 成型机故障停机超过8小时, 采取只吹扫去浇注器原料线, 去原料罐的原料线不用吹扫, 有1.0MPa蒸汽伴热线, 管线不会凝线。此规定实施后, 成型机故障停机扫线频次大幅下降, 产生的杂质蜡也随之减少。

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装置石蜡损失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采取针对性措施, 减少装置石蜡损失。

白细胞减少范文第6篇

海关为出口企业提供贴

心服务

取消整车出口转关限制

问:第一部分“改进海关监管和服务”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部分包括5条措施。第一条:加强对进出口规模、结构、国际市场布局和国内地域分布以及贸易方式结构、市场份额变化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监测预警,及时为国家宏观调控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有效信息支持。

解读:海关总署在原有海关统计的基础上,将增加对热点敏感问题的监测预警专题,同步加强进出口价格、数量和国际市场份额变动情况的分析。

第二条: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加快出口退税、调减自动进口许可商品管理目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及进出口商品法检目录调整工作。加快与其他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抓紧完成原产地证书等监管证件的跨部门联网核查、进出口企业综合资信管理数据库等系统建设,完善出口退税联网核查系统。

第三条:发挥“12360”服务热线作用,完善通关应急机制,实现服务热线全国联网和全天候7×24小时服务,及时、有效解决企业在通关过程中遇到的紧急、疑难问题。在服务窗口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口岸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所在地海关实行7×24小时预约通关。

第四条:按照“一线放宽、二线管住、人货分离、分类管理”的原则,加快相关试点步伐,探索建立“管得住、通得快”的监管新模式。继续扩大关检“一次申报(一单两报)、一次查验(共同查验检疫)、一次放行(联网出证放行)”试点范围,作业环节由串联改为并联,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取消汽车整车(包括整套散件及二类底盘)出口转关限制。在不同关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和监管场所间建立多式联运流转货物监管模式。

解读:海关与检验检疫合作开展“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试点,进一步提高关检执法联动、资源共享水平,使口岸大通关模式从“串联”变成“并联”,简化企业通关程序,提高通(微博)关效率。海关总署还将取消对汽车整车(包括整套散件及二类底盘)出口转关的限制,允许汽车出口企业凭有效的《出口许可证》办理汽车(包括整套散件及二类底盘)出口转关监管手续。该项措施实施后,企业既可以选择运输产品至口岸直接通关的模式,也可以选择在企业所在地海关报关,将产品转关到口岸通关的模式。企业的选择更加多样,给内陆汽车制造和出口企业,尤其是可以利用水路航道运输的企业带来较大的便利。

第五条:帮助企业解决境外通关问题。加强与外国(地区)海关多层面、多方位的交流,通过海关境外派驻人员帮助企业有效解决在境外遇到的通关问题。加强与“渝新欧”铁路沿线国际海关合作,积极推动中欧安全贸易航线试点计划、中美“海关—商界联合反恐计划”联合验证和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海关的“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等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合作项目,帮助企业享受所在国通关优惠措施。

放宽企业通关便利条件

问:第二部分“加快业务改革步伐”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第二部分包括四条措施。第六条:全面推开分类通关改革。将分类通关改革扩大到全国海关和进出口全领域,提高对高资信企业的通关便利水平,严格落实各项改革配套措施,年内实现分类通关全覆盖。

第七条:加快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步伐,海关与商务部自动进口许可证联网核查、海关与国家密码局密码产品进出口许可证联网核查等跨部门联网应用项目,提前到年底前完成开发并上线运行。

第八条:扩大“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适用范围。在保障有效监管的前提下,11月15日前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的适用范围放宽至一年内无走私违规记录、资信良好的B类生产型出口企业。

第九条:调整企业分类标准。自2012年10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对上一进出口额未达到50万美元或进出口报关单票数未达到3000票的,企业报关差错率虽超过3%、5%,但记分次数总计不超过20次的AA类、A类企业,暂不下调其管理类别,保持企业原分类等级;此前已下调AA类、A类企业类别的,经申请恢复企业原分类类别。对A类生产型企业适用较低查验率、实施更加便捷的通关待遇。

解读:海关在通关管理、加工贸易管理等相关管理过程中给予AA类和A类企业较为便捷的优惠措施。鉴于当前较为严峻的外贸形势,海关相应下调了AA类和A类企业的门槛,对部分企业因暂时外需萎缩进出口额不足以及因轻微程序性差错而导致降级的情形,采取了从宽处理的政策,这样就为更多的企业享受到通关便利优惠创造了政策前提和法律基础。

减少进出口环节收费

问:第三部分“降低企业通关成本”的措施有哪些?

答:第三部分的措施共三条。第十条:减少进出口环节收费。从10月1日起,停止收取进出口货物纸质报关单证明联(进口付汇用、出口收汇用)和出口报关单退税联打印费、报关单条码费和海关监管手续费。加快办理取消ATA单证册调整费和货物行李物品保管费2个收费项目的工作进程。

第十一条:优化税收征管方式。加快推广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在9月底完成长三角地区税费电子支付系统的推广和切换的基础上,年底前完成全国税费电子支付系统的推广和切换。加快制定《〈海关事务担保条例〉实施办法》,运用保金、保函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办理海关事务担保,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免担保待遇。

解读:海关电子税费支付系统是网上支付的“升级版”。与原有的网上支付系统相比,电子支付引入了第三方服务的理念,具有审批时间短、支付范围广、可授权其他企业等特点,能有效提高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企业税费支付的环节和风险。

第十二条:提高案件办理效率。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缩短办案周期,对无主观故意、违法情节轻微、危害后果不大的案件从快处理。

简化加工贸易内销手续

问:第四部分“简化保税监管手续”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第四部分包括两条措施。第十三条:进一步简化加工贸易内销手续。支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开展自产内销货物返区维修业务。对B类及以上企业全面推广实施“内销集中办理纳税手续”措施。企业在提供有效担保条件下,可在内销当月办理集中纳税手续。

第十四条:简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二线进出区手续,扩大进出区“两单一审”业务改革试点范围。积极开展保税仓库及出口监管仓“两仓整合”试点,实现两仓政策叠加,同时辐射国际国内市场。研究出台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鼓励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简化联网监管企业核销手续。

完善物流监控体系建设

问:第五部分“维护公平贸易秩序,营造健康发展环境”的措施有什么?

答:第五部分措施有两条。第十五条:进一步加强对进出口物流的有效监管,完善运输工具、舱单、监管场所、查验“四位一体”的物流监控体系建设。加强实货监管,确保相关查验规定落到实处。

解读:实行“四位一体”物流监控体系建设,将运用风险分析和企业分类管理手段,以运输工具监管为源头,以舱单管理为主线,以监管场所管控为基础,加强对进出境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的查验、检查,有利于实现对实际物流的有效监控,打造高效智能化的物流平台,加快货物流转,实现海关、地方政府、企业的多赢。

上一篇:产业园调研报告范文下一篇:新生儿医生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