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材范文

2023-09-21

日语教材范文第1篇

一、前后附加法

就是选取话题中的关键词,在其前后补充成分,成为标题。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以一个词为话题的作文。 比如以“幸福”为话题自拟题目,前后添加就可以拟出以下题目:

1、《追求幸福》(前面附加)

2、《追求幸福没有错》(前后附加)

3、《体味幸福》(前面附加)

4、《幸福是一种心情》(后面附加)

5、《幸福在哪里》 (后面附加)

6、《为了幸福而努力》 (前后附加)

二、引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电影片名、歌曲名等拟题。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电影片名具有语句凝练,含义深刻,易懂好记的特点,直接引用以之为题,可以使文题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新颖生动。如《为诚消得人憔悴》、《若为诚信故,一切皆可抛》、《让我悄悄告诉你》、《天长地久(酒)》、《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莫让浮云遮望眼》、《三更有梦书作枕》、《不拘一格降人才》、《只缘身在此山中》等都是用此法拟写的好标题。如此化用,暗含旨趣,妙化无痕,点石成金。

三、仿写、借用、改写成语、格言、俗语、歌词拟题。巧妙的仿写、借用、改写,可以使题目鲜活别致,新人眼目,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如《都是答案惹的祸》、《条条大路通罗马》、《谎言不开花》、《钦差大臣请下岗》、《回扣——好大一个“瘤”》、《怎一个“慢”字了得》、《付出未必有回报》、《生于改变,死于顽固》、《高高在“下”》、《问世间“名”为何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诚信,爱你没商量》、《诚信风来满眼春》、《交友,让我欢喜让我忧》、《罚你没商量》、《岂能因“财”施教》、《缘何前“腐”后继》)、《我心依旧》、《怎一个“情”字了得》、《近水楼台“贤”得月》、《既“生”亮,何生“关张”》、《艺不惊人誓不休》《人生自古谁无“挫”》、《诚以养德,信以修身》、《都是作弊惹的祸》等标题无一不使人耳目一新。这样入时化俗,显得自然、朴实、亲切。

三、巧用修辞手法拟题。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能避免一览无遗,能使文题生动形象、精炼紧凑、含蓄隽永,能使文章锦上添花。

1、运用比喻。《请给老人一轮暖阳》、《点燃绿色的火焰》、《生活是本无字书》、《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2、运用对比。有的标题,运用对比,是非分明,如《反对自私自利,提倡奉献精神》、《躺着读书,站着做人》、《大事不干,小事何成》》、《阳光下的罪恶》。

3、运用对偶。有的标题,采用对偶,形式匀称,如《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4、运用反问。有的标题,采用反问,加强语气,如《祖传的就好么?》。《没有“异想”,哪来“天开”》、《老实人总是吃亏吗?》、《我是谁?》。

5、运用粘连,音韵和谐,如《“和平曲”里无和平》。

6、运用谐音,俏皮幽默,如《验收?宴收?》、《吴良心病历》》、《向前看与向钱看》。

日语教材范文第2篇

所谓问题,就是我们工作和建设上的弱项和短板。无论哪个单位或者哪项工作,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度决定着领导干部水平的高低。从一定意义上讲,领导干部抓落实、做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领导干部思想作风、能力素质的本质反映。

一、强化问题意识,就要善于发现问题

工作中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多种多样的,只有认识中把握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有在全面、具体、真切掌握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才能发现认识上的盲点、工作上的缺点、前进中的难点,从而找到攻坚克难,解决问题的招数。一要关注细节。许多问题的产生和暴露都是有症候的,特别是一些案件事故的发生,事前都有苗头和端倪可察。如果我们对此麻痹大意,工作就跟不上,就会使小问题变大,最后酿成大祸。因此,要注意从细枝末节抓起,做到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发。二要认清本质。人们对问题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为深刻的本质的深化过程。因此,看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上,更不能被假象所迷惑,而应当把敏感性的东西理性化,客观、准确、全面地认识问题。三要预见发展。问题的产生都有一个过程。在判断分析问题时,要注意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它的过去和现在,预测它的将来。古人云:“有道

1 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认知、发现问题也一样,要以点上的问题为线索,在面上搞好调查研究,通过分析解剖一个点或多个点,了解哪些问题是带有共性的,哪些问题是属于个性的,哪些问题是有必然性的,哪些问题是有偶然性的,从而,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二、强化问题意识,就要大胆揭露问题。

每一个单位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单位是不存在的。敢不敢揭露本单位的问题,是考验领导干部责任心强不强、工作作风实不实、工作态度端不端正的重要尺度。一要摆脱看待问题的名利思想。有的同志认为“丑事家家有,不露是高手”,喜欢把大问题说成小问题,把小问题说成没问题,主要是怕揭露自己的问题,在领导那里“丢分”,在群众那里“丢脸”,在别的单位面前“丢人”。其实质是名利思想是问题滋长和繁殖的温床,谁遮掩自己的问题,不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反而越捂越多,越积越重,使自己最终陷入困境,积重难返,自食苦果。因此,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揭开比捂着好,自己揭比领导揭好。只有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以群众利益为重,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反映问题,老老实实对待问题。二要树立正视问题的正确态度。当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时,要及时主动地向上级汇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避讳,不遮掩,以便上级掌握真实情况,帮助总结教训,解决问题。要有“家丑”不怕外扬的气魄,敢于给自己的问题曝光,敢于拿自己的短处跟人家的长处比,敢于听别人说长道短。乐于学习人家的经验和长处,补自己的不足。三要具有直

2 面问题的宽广胸怀。俗话说,要想了解自己的问题,最好问问别人。基层人员处在工作的第一线,对平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领导同志工作指导上的问题看得清,知得细。因此,领导干部要有宽广的胸怀,对主动揭露问题的单位,领导干部一定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帮助、少埋怨,切实形成人人都敢揭短亮丑的良好风气。

三、强化问题意识,就要深入研究问题

调查研究,是一个深入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加深对客观实际的了解,用新的认识丰富已有的认识并作出合乎实际的正确决策的过程,注重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一要结合实际。人社工作千头万绪,面临的情况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只有扑下身子,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查找到问题的症结,认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克服脱离实际的单纯按上级指示办、盲目学着别人搞、简单照着过去干的工作方法,把心思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要从大量的感性素材中提炼带规律性的东西,找到切合实际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二要善于思考。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提高对问题萌芽的感知度,掌握问题产生的基本途径,增强思考问题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既要时时从大处着眼,着重关注那些关乎全局的问题,又要处处留心小事,盯住最显而易见的部分。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学会多角度观察和评价事物,实现思维的发散加工和收敛加工的有机结合,防止思想僵化,不断推动和深化问题研究。三要相信群众。基层群众是人社工作改革和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3 研究解决基层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集中群众的智慧,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领导干部要本着对基层长远建设高度负责的态度,自觉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与广大群众的联系,坚定地相信基层、依靠基层、关心基层,认真倾听基层的呼声,科学总结基层群众的创造,运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各种形式动员和组织大家,有效解决涉及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四、强化问题意识,就要全力解决问题

邓小平指出:“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领导干部带领班子成员搞建设,谋发展,固然要做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上篇文章,更关键的是要做好下篇文章,一项一项落实各项措施,实打实地地解决问题。一要端正工作指导思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时刻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把个人出政绩与推动单位建设发展统一起来,把解决问题真正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要把解决问题贯穿到工作的每一环节中,把工夫下在解决问题的每一项措施的落实上。要把解决难点、重点问题看作是对自己能力和素质的考验,勇于担重任、破难题、克难关,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越是难度大的问题,越要下工夫去解决。越是群众反映最多、困难最大的问题,越要敢于碰硬,敢于触及问题的,主动靠上去解决。二要带头解决突出问题。首先,要加强党性锻炼,带头解决好信念不坚定的问题。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现实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不断增强明辨是非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牢固树立科

日语教材范文第3篇

皆さん、こんばんは、-----です。

日本に着てから、本日ちょうど一年五ヶ月間になりました。でも、日本語はまだ上手になっていません。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私には、今までの人生、初めて、金賞を取って、非常に(ひじょうに)緊張しています。金賞を取ってから、7月8月、2月間に経ちましたけど、緊張感はまだ残っています。 金賞を取って、自分の人生とか、実習とか、激励(げきれい)してくれたと思っています。

努力(どりょく)をしていれば、必ず(かならず)報(むく)われる事を信じます、今後もやる気を持って、努力していきます。

もちろん、設備開発チームの皆さんのご指導を抜きにして、金賞を取れない。心より感謝しています。

日语教材范文第4篇

王权英

一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比兴、引用典故、引用前人诗句等艺术手法。 2.能力方法目标: 掌握诵读与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感受本诗政治性与抒情性相交融的艺术特征。 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体会曹操诗歌慷慨悲凉的意境美,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层次,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 二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难点: 鉴赏诗歌中作者虽“忧”但并不消沉,积极进取的思想情怀。以及中国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 四 教学方法: 诵读. 体味. 鉴赏. 讨论,点拨 背诵 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资料 六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国时代可以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虽然那些雄才大略的英雄们早已消逝在历史的尘烟中了,但他们的故事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的才情、他们的抱负、他们的悲歌、他们的壮志依旧沉淀在我们的心中。有人说诗歌可以让你窥探到诗人的灵魂,是的,从诗歌中,我们能够听到诗人心灵的回声。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三国的曹操,去听听他心灵的回响,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悟、去体味、去聆听、去表达我们心中对诗人敬意。

首先欣赏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观看《三国曹操横槊赋诗》视频资料。(激情教学)

二、关于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

1 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继承并发扬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始创“以古题写时事”的诗风,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建安风骨:东汉建安(公元196—220年)年间至曹魏黄初、太和年间(公元220~233年)产生的诗歌统称为建安诗歌。代表人物除曹氏父子以外,还有“建安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安文学在悲壮慷慨的基调中,感伤离乱、悲悯人民和慨叹人生相联系,从而激起及时建功立业的政治豪情,显得“志深笔长”、“慷慨多气”,是沉着的品格的典型代表。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建安诗人开创了缘情而发、直抒胸臆、再现现实、体现个性的优秀文学传统,为后代诗歌创作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唐代诗歌能够发展到鼎盛,便直接得益于建安精神。“建安风骨”做为最具魅力的艺术风格之一,一直是后代多数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解题:

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四、背景:

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令:“置酒设乐于大船之上,吾今夕欲会诸将。”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素练。操坐大船之上,左右侍御者数百人,皆锦衣绣袄,荷戈执戟。文武众官,各依次而坐。操见南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四顾空阔,心中欢喜,谓众官曰:“吾自起义兵以来,与国家除凶去害,誓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今吾有百万雄师,更赖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后,天下无事,与诸公共享富贵,以乐太平。”文武皆起谢曰:“愿得早奏凯歌。”操大喜,命左右行酒,饮至半夜。

„„. 曹操正笑谈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操问曰:“此鸦缘何夜鸣?”左右答曰:“鸦见月明,疑是天亮,故离树而鸣也。”操又大笑。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歌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 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

五、朗读

(一):

所谓诗歌是“三分诗,七分读。”下面我们听下《短歌行》的配乐诗朗诵,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听后我请同学来谈谈有什么感觉体会?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答老师肯定同学们的感悟能力。总结(朗诵者把曹操内心深处复杂、丰富的情感以及全诗感伤、苍凉的基调表现得淋漓尽致)。

朗读

(二)

朗读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读诗歌,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我想现在一定很多人都想跃跃欲试吧,想扮演一次曹操,来次横槊赋诗。现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领军出征,欲一统天下的曹操,你该怎么去读?其他同学先自己酝酿一下。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几句,(请一学生朗读完后,肯定他的优点:如声音洪亮,有激情,普通话很标准(.但没有起伏变化、抑昂扬顿。作者那种慷慨的情感还欠缺些点)。

朗读

(三)

如果说全诗八句一层,那么全诗可以分几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我们能更深入得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只有深入诗歌文本了。

《短歌行》

对酒①当歌,人生几何②! 譬如③朝露,去日④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青青子衿,⑥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⑧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契阔谈騭,⑾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⑿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⒀,天下归心。⒁ 注释:

①对酒:对着酒。②几何:多少。③譬如:比喻,好像。④去日:离去的日子。⑤杜康:相传是最早的造酒人,此处代指酒。⑥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此处指代有学识的人。⑦呦呦(yōu yōu):鹿叫声。⑧鼓:演奏。⑨掇(duō):拾取。⑩陌(mò)、阡(qiān):田野中纵横交错的小路。⑾谈騭(yàn):欢饮畅谈。騭,通“宴”。⑿乌鹊:乌鸦。⒀吐哺(bǔ):热情地接待,不敢迟慢。⒁归心:心悦诚服地归顺 译文:

面对着美酒应当歌唱,人生的日子能有多少?生命如朝霞一样短暂,逝去的时光苦于太多。歌声慷慨又激昂,我为贤才思难忘。问我解忧有何物?我说化愁唯杜康。那些有才学的贤才啊!我焦急地盼望他们到来。因为这些君子的缘故,使我思念倾慕,低声轻诵《子衿》。那呦呦的鹿儿的鸣叫声,鹿儿站在田野里的艾蒿。我有高朋满座呀!宴饮之中有奏瑟吹笙的乐声。那贤能的人才如明月呀,何时可以招纳得来呢?统一江山的忧虑涌上心头,一时不能断绝。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贤才屈驾来访。我们久别重逢,欢饮畅谈,相互问候,念念不忘往日的恩情。月光灿烂,星儿稀少,乌鹊向南飞去。绕着树飞了三圈,要落在哪个枝头上呢?

山不会满足其高峻,海不会满足它的深。我要像周文王那样殷勤地接纳贤才,使

3 天下的人心悦诚服地归顺。

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根据课文注释疏通诗意,同时呢,我有个要求:每小组要按照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是否有修辞手法或艺术手法?如果有得话,那通过这种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内容、手法、情感)----黑板上板书,最后每小组推举一发言人总结呈辞。看哪个小组表现得最好?(注意表述格式,授课时重点突出借代与用典)

六、具体研习

(一)、第一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这一层作者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调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开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有限,生命易尽这个自然现象的无限感慨。面对美酒,应当放歌,及时行乐,但作者却感叹年华易逝,就像早晨的露珠,太阳一出来就被晒干,流逝的大好时光苦于太多。诗人心中痛苦不堪,诗句带有明显的感伤苍凉的情调。作者感慨万端,格调伤感低沉。在这样的氛围里,作者唱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四句。诗人慷慨高歌,以美酒消愁,寄托忧思。“忧思”是全诗之脉,全诗抒写的正是未能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忧思”,这“忧思”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埋了伏笔。于是,诗人面对当时天下纷争,社会**的现实,寻找着解决的办法,这就揭开了下面招纳贤才的章节。

主要内容:时光易逝 人生苦短。

手法、情感: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因为功业未就)。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我想只有找出“忧”的源头才能真的解忧。(功业未就)

如何理解诗中的愁? 作者觉得人生很短,觉得人生不够用。为什么不够用?因为作者——要做大事,一统天下。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渴望建立功业而未得,这就不能不产生苦闷和感慨。这种苦闷和感慨,属于对事业和理想执着追求的人,属于不满现实而又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人,它绝然不同于没落阶层的颓废和感伤。它是英雄人物的苦闷和感慨,是烈士的一种悲心,是壮士的一种隐忧。

表面看写个人的感慨和忧愁,仿佛要放浪形骸,及时行乐,其实写一个大政治家祈求建功立业的广阔胸怀。陈沆也指出:“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诗比兴笺》卷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刘邦思得猛士以守四方,曹操想求贤才以定天下,他们的思想基调确是很相似的。 两个意象 —— 酒和朝露

朝露”是汉魏晋诗歌中常常使用的意象,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苦朝露。” 朝露象征时光短暂。

“酒”的意象在古典诗歌中最为常见。陶潜的菊花酒是人格高洁的标

4 志。阮籍大醉六十天为了避婚。李白饮酒的豪语无人能比,“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豪放浪漫,激情澎湃,夸张得不可思议,但也夸张得令人心悦诚服。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的无奈。诗圣杜甫,饱经沧桑,深沉忧郁,也唱出“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苏轼有着“把酒问青天”的纯真,也有“一樽还酹江月”的无奈。李清照有“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销残酒”的欢乐与温馨。 范仲淹有“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思乡之情。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有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借杯中物来消解胸中块垒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共通的精神情结。作为深谙中国知识分子心结的文人和政客,曹操开篇这千古一叹定会引起知识分子在人生经验上的共识,触动文人内心深处那最柔软的地方。看似消极感叹,实则变相提醒知识分子们“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珍惜短暂的生命,干出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所以下文很自然地便有了人才难求和功业未就的忧思慨叹。

板书:这种忧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积极昂扬的精神

人生短暂 借酒浇愁 忧——功业未就。

(二)、第二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鹿喜欢群居,每当找到地上的蒿草,便呦呦地呼唤同伴相聚而食。这八句的详细解释就是: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俊士贤才啊,我在长久地思念你们。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呼朋引伴相聚,悠闲地吃草。我要是有满座的嘉宾,就弹瑟吹笙把他们欢迎。

主要内容:思念贤才 礼遇嘉宾。

手法、情感:运用典故,同时又以“子衿”“鹿鸣”起兴,比兴深动形象说明贤良才若来投奔我,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青青子衿”的出处《郑风•子衿》,后面的诗句还有“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传达出少女对情人绵长的思恋,爱怨与期盼交织的心情。这里,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含蓄的提醒贤才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苦心。曹操曾经四下求贤令,《短歌行》实际上是一首“诗的求贤令”, 诵读时应该满含神情。这几句把对贤士的思念与倾慕写得感人至深。

点评:历来创业雄主深知一条成功之路,要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有经天纬地之能人。到这里,我想到了汉高祖刘邦。,他荣归故里,高唱《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场面何其壮观,他是何等春风得意。但是言为心声,《大风歌》同样流露出了刘邦对人生的诸多困惑:目前人才匮乏,希望得到一些猛士即贤才来辅佐自己保住江山。此时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他更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只不过在曹操身上表现的更为强烈罢了。

(三)第三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你;我的忧虑出自内心,简直不能消歇。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一旦贤士沿着纵横交错的田野小路长途跋涉,屈驾前来存恤问候。我们自当在一起宴饮高歌,诉说着往日的

5 情深。

关键词“枉”即“枉驾”,表达了对贤才的真挚与尊重。 主要内容: 渴盼人才 忧思难解。

手法、情感: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并通过想象,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一层前面写求贤才不得时的日夜思慕和惆怅,后写求贤才既得后的竭诚欢迎和畅饮的欢快,正反对照,忧喜交织。这一忧一喜、忽忧忽喜的矛盾心理,正完满地表现了诗人求贤的心情,以及诗人对贤才的礼待。这八句诗化用《诗经》的成句,以明己志,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化用前人成句而无呆板的痕迹,而是天衣无缝,浑然一体,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这八句是对前两节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也就是说,从“明明如月”开始的四句说忧愁,强调和照应第一节;从“越陌度阡”开始的四句说礼遇贤才,强调和照应第二节。如此强调照应,使全诗有低昂抑扬、反复咏叹的效果。

点评:初唐诗人陈子昂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都是追求功业不得,是故“忧从中来”。忧统一大业首先会忧贤士不至,因为有贤士相助,统一大业自可早日实现。正所谓“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四)第四层:贤才择主 搜揽人才 盼——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鹊展翅向南飞翔。绕树低飞好几圈,但哪里有高枝可以栖息?山不辞土石越来越高,海不辞众水越聚越深。周公礼待贤士一饭三吐哺,天下英才衷心归顺。

这一层表明作者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的态度。“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勾画出一幅月夜鹊飞图,作者于“月明星稀”之夜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以乌鹊喻贤才,以“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统治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都在笼络人才。士不北走则南驰,各事其主。作者用“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四句,表示作者愿以山高海深的胸怀,效法周公广纳贤才以定天下。前两句作者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暗喻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地容纳土壤,以成就其高大;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以成就其深,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最后两句,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主要内容:虚心纳士 竭尽诚心。

手法、情感: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应该是作者的联想:一个无时无刻不在真诚地思慕贤才的人,随便一个物象都会勾起他对人才的向往,那“绕树三匝”的乌鹊不正是无所寄托又心怀犹疑的人才?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点评:我们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因为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一种紧迫感、焦灼感使然而生。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才发出“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

6 高,海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小结:

板书

1、人生短暂 借酒浇愁 (设问、比喻、借代 ) 忧——功业未就

2、思慕贤才 宴饮嘉宾 (用典、借代、比兴) 思 ——求贤若渴

3、忧思不绝 宴待贤士 (比喻、想象) 迎——仰慕贤才

4、贤才择主 搜揽人才 (比喻、用典 ) 盼 ——天下归心

因此我们纵观可以看出,全诗着眼点:忧(功业、人才),全诗落脚点:志(一统天下)。

作者从人生的感慨过渡到政治理想,心境由狭变阔,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因此从全诗高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 艺术特色:

①全诗融抒情、写景、叙事于一炉,把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绘与主观思想上苦闷忧郁情绪的抒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曲折有致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立意深远,气韵沉雄,想象丰富,感情充沛,不愧为难得的上乘之作。

②用典贴切。事典语典交互使用,均能切合诗之主旨。事典如周公吐哺,语典如《诗经》语句的引用和化用,均能贴切自然。

③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七、课外延伸:

阅读曹操的《龟虽寿》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龟虽寿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注:神龟:通灵的龟,活的寿命最长。腾蛇:传说中的神物,龙,能腾云驾雾。骥:良马。枥:马棚。烈士:有志建功立业的人。盈缩之期:人的寿命长短。养怡二句:谓对身心修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背景:这是写在建安十三年一月,当时他已五十四岁了。曹操这时已击败了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的乌恒,准备举兵南下攻东吴,正是赤壁之战前夕。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步出夏门行》共五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这两首诗遥相呼应,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因此他豪情勃发,壮志凌云,对建功立业信心百倍。)

教师点评:

这首诗读来有一种震撼人的力量,常常使后世英雄在诗中寻找到共鸣。曹操借千里马这个意象来自喻,表现了他人老志不衰的精神。在有限的生命里积极

7 进取,建功立业,永远不停止理想的追求。在开篇提到的“神龟”和“腾蛇”,带来无限的感慨,生命极易逝去。接着却笔锋一转,“老骥”和“烈士”都志在千里,壮心不已,我们感受到曹操永葆的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给后人留下了一串思考。为了求贤所做的《短歌行》中亦有相同的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短促,理想中的功业却未就。

然而曹操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踌躇满志,傲视古今,一身豪气笼罩于天地宇宙之间。他在看到人生短促的同时,并没有如秦皇汉武那样追求长生不老,而是铿锵有力地道出其奋发进取的豪情壮语。

八、作业:

大家根据《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的现实意义。写一篇800字的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参考立意角度:

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 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

日语教材范文第5篇

1日语泛读教学的现状

虽然泛读课是日语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泛读课存在着教材选择不合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泛读的教学效果。

1.1 教材的选择较为单一

目前国内高校使用的泛读教材, 大多数内容都相对滞后。文章的难度没有合适的梯度,有的文章太过简单,起不到学习与训练的作用,而有的文章新单词和新语法太多,难度太大,会打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材的选材比较单一,大多倾向于日本文化与日本文学,而对日本政治经济以及社科类知识涉及较少。

1.2 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方法上, 大多数教师依然搬照精读的教学模式,首先讲解单词与语法,然后翻译文章,最后完成课后练习。这样不但没有体现泛读的特点, 反而把泛读变成了精读的简化版,造成了泛读课既不“泛”也不“精”的尴尬局面。

2日语泛读教学的探索

2.1 教 材的选择

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极其重要的。首先,难度要适中,过难和过易都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其次,文章的选材方面,涉及面要广,包含各种题材,尤其是日本历史文化、日本政治经济、以及一些当下热点话题。再次,题材要多样化,如说明文、议论文以及杂文等等。教材选择得当,将为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牢固的基础。

2.2 教 学方法

有了合适的教材, 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2.2.1 文 化 、背景的导入

要学好一门语言, 深入地了解其文化背景是非常必要的。在阅读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碰到这样的情况,每个单词和语法点都查清楚了,可是依然不明白句子的意义,或者读不懂作者的意图,这就是文化学习缺失所导致的。在泛读课上,导入文化及背景,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进入文章之前,导入该文章的作者生平事迹,当时的时代背景等等。在讲解词汇以及短语的时候,结合日本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以及宗教信仰,适时地向学生导入相关文化知识。

2.2.2 阅 读技巧

泛读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泛读课一周只有2课时,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依靠完成大量的阅读来提高阅读能力是不现实的,所以课堂上可以重点教授阅读技巧,鼓励学生课后利用阅读技巧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

首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许多学生在阅读时有很多不良习惯,如一碰到生词立刻查阅字典,习惯把句子翻译成汉语后理解。这样不仅影响阅读的速度,而且不能很好地适应日语的语言习惯。如果生词不影响对全文大意的把握,应该跳过该词继续阅读,如果有必要知道该词意思,可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其次,实现从句子向文章的把握。很多学生阅读泛读文章时,仍然像精读课那样逐句深挖,从而忽略了文章的整体性。泛读课更注重把握文章的整体性,实现“泛泛”而读。

2.2.3 思辨能力

除了阅读能力,思辨能力也是泛读课培养的目标之一。阅读前,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限时阅读文章,既能训练阅读速度,又能有针对性地迅速抓住文章重点。笔者认为,一篇文章阅读三遍比较合适。第一遍,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第二遍,不是很明白的地方再认真细读一遍,完成课后问答。碰到长难句,迅速找出长难句的主干,并正确划出相应的修饰成分,培养分析句子的能力。第三遍,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文章的结构,按文章内容分段,并总结大意。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思辨能力。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赏析作者优美的修辞手法等等。

2.2.4 课 堂模式

传统的泛读课,大多继承了精读课的课堂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 泛读课上要加强师生互动,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不是枯燥地跟着老师翻译一遍文章。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教学辅助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如图片,实物等等。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泛读课的课时很少,那么留一些课外作业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布置一些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提交读后感等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结语

泛读课是日语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笔者通过自己的实际经验, 从中感受到现在日语泛读教学中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选择适当的教材,以及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都为提高泛读课的教学效果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当然,由于笔者的能力有限,还有很多没有发现和解决的问题。泛读课还在处在漫长的探索道路上, 笔者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依然会不遗余力地探索日语泛读教学。

摘要:日语泛读是日语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虽然很多教师都明白泛读课的重要性,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不管是从教材的挑选,还是从教学方法,都存在问题。本文基于这些问题,对日语泛读教学进行探索。

日语教材范文第6篇

1 本论

1.1 关于敬语的多种表现

日语语法体系复杂而且繁多, 尤其是敬语的使用更为复杂难于理解。要弄清敬语问题, 不仅要有丰富的语法知识, 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和日本人的风俗习惯也是十分必要的。敬语的表现具体地说有什么表现形式呢?主要是在现在日语社会中被表现出来的。至今为止, 日语敬语涵盖了众多表达方式。例如:“待遇表现”包含的敬语中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言语表现 (含有作为一般言语表现) 、非言语表现A (把伴随着言语表现作为前提的表现) 、非言语表现B (只有这个能独立表现出来) 。

1.1.1 狭义敬语

首先把狭义的敬语要素作为前提, 之后渐渐地扩大范围。 (1) 尊他敬语 (尊敬语) 所谓尊敬语是抬高对方 (谈到的对象) 或其动作和所有物 (所属) 的一种表现。 (1) 表达人的动作、状态等的说法。例如:いらっしゃる、おっしゃる、なさる、召し上がる、 (ら) れる、お (ご) になる、お (ご) あそばす、お (ご) です、お (ご) くださる、お美しい、ごゆっくりなど。 (2) 人的称呼方法。例如:あなた、このかた、そのかた、あのかた、どなた、お宅。还有表示人称的接尾词さん、さま、ちゃん、ちゃま、くん等。还有表示职业的称呼:伊藤部、チャルズ王子、ヒラり卿、大高博士など。 (3) 人的事物的称呼方法。例如:お考え、ご意見、ご、ご高配、社、意、玉稿、芳情、芳名など。 (4) 尊他敬语在句子中的具体应用。如:“昨日、社长がおっしゃったことをよく考えてみました。” (表示提高对方的动作“言う/说”) (“我认真地考虑了昨天总经理所说的事情。”) “これは设计部の小林さんが提出された报告でしょうか。” (表示抬高所谈到的人“小林さん”的动作“提出する/提交”) (“这是设计部的小林先生提交来的报告吗?”) 即使对方或所谈到的人年龄和职位都不比你高, 也每每用尊敬语。 (2) 自谦敬语 () 自谦语是一种降低讲话人 (或讲话方面的人) 的动作、所有物 (所属) , 以此来抬高对方的一种表现。自谦语是通过自我谦虚来抬高对方的语言。 (1) 表达人的动作的说法。例如:あげる、いたす、いただく、さしあげる、まいる、もうしあげる、する、する、お (ご) する、お (ご) いたす、お (ご) もうすなど (2) 人的称呼。例如:わたし、わたくし、わたくしども、てまえ、てまえども、小生など。 (3) 人的事物的称呼方法。例如:愚、小社、拙宅、拙など。 (4) 自谦敬语在句子中的具体应用。例如:“私どもの方から参ります。” (这是降低讲话人的动作“行く/去”的表现。) (“还是我们到您那儿去。”) “お支度がよければこの斎藤がご案内いたします。” (这是降低讲话人的动作“案内する/带路”的表现。) (“如果您准备好了, 就由齐藤我来领你们去。”) “わたしが责任をもって明日お届けいたします。” (这是一种降低了讲话人的动作的表现, 结果抬高了对方身份。) (我明天负责送去。) “その件で德中が寺上さんにご连络いたすことになっております。” (这是关于话题者之间的谈话, 讲话人对对方表示了自我谦虚。) (“关于那件事, 决定由德中同寺上先生联系。”) 需要注意的是:当自己是主动者时, 虽然也想用自谦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但当需要讲自己这方面的事情转告对方时, 就经常忘了要使用自谦语。自谦语不仅用于自己或自己的行为, 而且当自己向对方 (第三者) 谈到自己方面的事情时, 即使所谈的人是你尊敬的长辈或上司, 仍然必须使用降低己方的表达方法。尊敬语固然重要, 但自谦语也必须习惯使用。注意:在应该使用尊敬语时却错用了自谦语, 即把应该用于自己或自己动作的词错用于对方身上, 这是很不礼貌的说法, 必须尽量避免。还要注意:即使在词的前面加上了“お (ご) ”, 但如果不注意后面的词尾, 也会变成有失礼貌的说法。如对对方说“お持ちしない” (正确的用法应为“お持ちにならない”) 、或“お待ちしてください” (正确的用法应为“お待ちになってください”) 、或“ (念品を) いただいてください” (正确的用法应为“ (念品を) お受け取りになってください”) 等, 这样的说法都是不对的。如果觉得“お——なる”这种模式不顺口, 也可以省去“なる”, 说成诸如“お待ちください”以及“お受け取りください”等, 也是可以的。除此之外, 要表示敬意, 也不是非要拘泥于尊敬语及自谦语模式的表达方式不可。像下面的郑重语及美化语都可以表示敬意。 (3) 郑重语 (丁) 例如:です、ます、ございます、 (で) ございますなど。 (4) 美化语:“たべる”的美化语是“いただく”, “食う”的美化语是“たべる”“めし”的美化语是“ごはん”“便所”的美化语是“お手洗い”除此之外“お勤め”、“お休み”、“お腹”、“ご走”、“ご健康”等说法都成为美化语。在前面提到的尊他敬语;自谦敬语;郑重敬语再加上美化语就成为狭义的敬语。

1.1.2 广义敬语

卑骂语:卑骂语也称为マイナス敬語。例如:くそじじい、こぞうめ、あいつ、どいつ、きさま、てめえ、やつ、やつら、やろう、あま、がき等。 (2) 尊大表现 (マイナス敬) 例如:てつかわす、ちょうだいする、おれさま等。像卑骂语和尊大表现说法都是除狭义敬语之外的负敬语。加上前面提到的尊他敬语;自谦敬语;郑重敬语;美化语就可以称为广义敬语了。

1.2 敬语的广泛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1) 到目前为止举例之外的各种人的称法, 特别是把某个要素怎样使用的问题。例如向下面这样:无论是受け手还是送り手、说写“姓+名”, 或只是说写姓, 或者是只说写名。以前在信的宛名处只写对方的姓, 而寄信者只写出自己的名字这样就是正规的书写方法。也就是说, 写上对方的姓“佐藤”、寄信人只须写出自己的名字“三郎”这样的就可以了, 即使是现在, 在年长的人中用这样形式有很多。还有, 不仅是日语社会在英语社会等。具体是称呼对方的姓还是称呼名字;在远近关系的表现中起到了大的作用。

在表达接受一方时, 是使用接收者的姓还是名字、还是用人称代词“あなた”等, 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现代的日语社会 (特别是使用标准化的场合) , 对于上级的接受者, 不能称呼“あなた”, 接受者的姓还是名字一般要使用敬称。还有, 在英语社会, 把在说话现场的第三者用代名词 (he、she) 来使用是不礼貌的。

对接受者表示敬意的场合, 有时也要避免使用直接称呼对方的姓名等, 代替的是, 对于接受者的动作、状态、或属于接受者的人、事物使用尊敬语。还有, 对接受者, 说话者在表达自己的动作、状态的时候要用自谦敬语。

(2) 间投词、应答词的种类。既有郑重的, 也有随意的。例如:间投词的なあ、名、ねえ、根、おい、おいおい、こら、こらこら、もしもし。应答词的灰、ええ、ああ、うん、おう、はあ、はっ、へい。

(3) 终助词、间投助词的分类。例如;名あ、名、ねえ、根、、会、わ、ぜ、ぞ、の、よ、さあ、さ。

(4) 一般性词语的选择, 例如以下现象。

(1) 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关系中, 使用和语和汉语;或使用和语和外来语。あす·あしたーみょうにち、ことし本年、ゆるす可する、ながぐつブツ、借家人テナント

(2) 使用口语或是书面语。もうもはや·すでに、たったわずか、やっとかろうじて、家内·お嫁さん妻、主人·だんなさん夫。

(3) 是使用儿童用语还是成人用语呢。例如:おえかき、おはじまり、おもらし等幼儿园用语, 还有あんよ、たっち、ねんね等成人用语。

(5) 关于文章的结构也能出现是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的问题。作为中顿, 是使用“て”形, 还是使用连用形好呢。下面举个例: (1) きのうは朝六に起きて大阪に行った。 (2) きのうは朝六に起き大阪に行った。

(6) 命令、要求、依赖、禁止、劝诱的表现形式的区分。例如:て、-なさい、-てください、-てちょうだい、-てくださらない、-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な、-てはだめ、-ないでください。

(7) 句子的长度, 只有是句子长就感觉到郑重有这样的倾向。

(8) 是使用省略成分的句子, 还是用不省略成分的句子呢。前者经常是对会话中熟人使用;后者是不太熟悉的人或是在郑重场合使用。

(9) 用间接委婉的说法还是用直接的说法呢。

(10) 对方的言语表现或对方说话前的客套话。例如:“に言ってしまえば”“夜分くもうしわけありませんが”“おで失礼ですが”把这些和待遇表现相关的部分一起考虑是杉户清树 (1983年) 进行研究的。

2 结语

敬语之所以被广泛地使用, 是由利益关系和期待恩惠意识或感恩思想决定的, 有人将其视为“商业敬语”是有道理的。日本的经营者、商人或其代表对顾客总是彬彬有礼、点头哈腰, 不论对方身份高低、有无权限都对其使用敬语, 这些都是利益关系、感恩思想的表现。在团体内部也要按上下级关系、按照自己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恰当地使用敬语。但是在商务活动中由于片面地理解服务精神, 使用过高的尊敬语或过低的自谦语的现象也很普遍, 从而导致使用双重敬语、甚至有混淆尊敬语和自谦语的现象。总之, 日语敬语的表达形式相当复杂, 且不易掌握, 它的使用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要准确掌握说话者的意图、感情、语调、文脉及说话双方的关系等, 同时要根据双方及话题中人的社会地位、身分、年龄等差异采取不同的敬语表达形式, 力求用有限的敬语表现形式适应各种交际场合, 用敬语来净化交流的语言。

摘要:敬语是日语中最难掌握理解的语法表现之一, 正确使用敬语是广大日语学习者的一大难题。日语中有一套完整而又复杂的敬语体系。所以, 敬语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难以掌握的。要学好日语敬语必须掌握敬语的分类、应用的场合及使用方法。因此, 学习敬语时按其分类分别记住各自的语法现象及其规律是对于学习者来说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狭义敬语,广义敬语,尊他敬语,自谦敬语,郑重敬语,美化语

参考文献

[1] 王志国.现代日语实用语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2] 钱爱琴.日本语能力测试语法解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7, 9.

[3] 成同社, 王轶群.日本语能力测试一级语法解析[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4, 4.

[4] 南不二男.敬语[J].岩波新书 (黄版) , 1987, 3.

上一篇:健康教育沟通的技巧范文下一篇:艺术活动的含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