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语言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15

词语语言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2012年新版《新课程标准》对词语教学更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定位。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 (调整) ”

结合课程目标, 我们如何使枯燥乏味的词语学习扎实而灵动?下面就以几个教学片断为例, 谈谈开展低年级词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1 化词为画, 感知词语

请看苏教版第二册《这儿真好》中“漫山遍野”、“绿树成阴”的词语教学。

出示:小熊明白了, 它在岛上种呀种, 种了许多小树苗。一年, 两年, 小树苗长大了, 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师:想和小熊一样, 用你的双手把荒岛种上绿树吗?老师这儿准备了小树 (图片) , 大家来把它种在小岛上。 (学生伴随着音乐在黑板简笔画的荒岛上种树)

师: (指着黑板的贴图) 看, 小熊种的树怎么样?

生1:小熊把小岛上种满了树。

生2:小岛上树特别多, 成了绿色的海洋。

生3:小岛靠近水的地方有树, 半山腰上有树, 小岛顶上也有树, 树太多了。

师:是呀, 岛上到处都是树, 每一个角落都是树, 这就是——漫山遍野。谁来读好这个词, 感受树木的多。 (指导学生读好词语, 加深感知。)

师:炎炎夏日, 烈日当空, 你来到这座岛上, 走在漫山遍野的绿树下, 会是什么感觉呢?

生1:我会很舒服。

生2:我感觉很凉快。

师:怎么不会感到热呀?

生3:满山都是树, 树长得很茂盛, 叶子和叶子都连在一起了, 能遮着太阳。所以不会热了。

生4:小树林伸出手掌挡住火辣辣的阳光, 树下有绿阴, 所以在下面走很凉快呀!

生5:这些大树有一片片的树阴, 走在下面就像在凉棚里一样, 舒服极了。

师:哦, 原来这就是——绿叶成阴呀!舒舒服服地读好这个词语吧!

打开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 你会发现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 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又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具体, 直观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借用读物中图画阅读”的要求。在这里借助贴图, 再现课文插图, 让学生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感受了“漫山遍野”、“绿树成阴”, 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了词语的意思, 构建了词语的认知体系。

在孩子们眼中感性世界永远是鲜活、富有诗意的。相信多年以后学生见到这两个词或者见到类似的生活场景的时候, 一定会在记忆中唤醒那片浓浓的绿色, 唤醒那丰富生动的情境。

2 前联后系, 融会贯通

低年级课文篇幅不长, 一般来说词语或联系上文, 或联系下文即可理解。有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 也需要学生联前想后, 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苏教版第四册《学棋》中“专心致志”, 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

师:找出句子反复地读一读, 想想“专心致志”地学习是怎样的?

生:“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 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这就是专心致志。

师:对, 像这样专心认真地学习就叫“专心致志”。

苏教版第四册《沉香救母 (二) 》中“高耸入云”的理解:师:文中什么高耸入云?

生:华山。

师:对, 华山高耸入云。此时, 我们不由得回想起去年学得一首诗《咏华山》, 一起来背一背。

生背诗。

师:那么“高耸入云”是什么意思?

生:华山很高很高, 高得都到云里了。真是“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啊!

师:对, 借助以前学的知识, 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高耸入云”的意思。看, 这就是高耸入云的华山。学生看图。

在这样的指导过程中, 让学生明白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这就是联系已有的知识理解词语, 并学会在以后的阅读实践中运用。

前联后系理解词义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和其他阅读能力一样, 决不是老师讲出来的, 只能靠读, 靠大量阅读的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吕淑湘先生说:“语文课重在训练。”作为一个语文教师, 一定要转变学生的思想, 强化训练意识。只有教学思想转变了, 才能真正改变“满堂灌”的做法, 把训练变为自觉行动。所以教者要把握好哪些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联系已学知识理解, 适时地用来训练培养学生前后联系理解词语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生只有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悟得学习的方法, 才能使学生最终形成这种阅读能力。

3 创设语境, 唤起意境

苏教版第三册《美丽的丹顶鹤》中“高雅”一词, 笔者创设了具体的语境, 唤起高雅的意境。

出示课文语境:丹顶鹤不论是在引吭高歌, 还是在展翅飞翔, 都显得那么高雅。

师:小朋友, 看看课文插图, 你觉得哪幅图是引吭高歌?哪幅图是展翅飞翔?我们来边做动作边读好这两个词。

这时, 两个女生绘声绘色地读起了词语“引吭高歌、展翅飞翔”。师相机点评:看, 这两只丹顶鹤的动作姿态多么优美啊, 这就是“高雅”!读出高雅的姿态吧!指导朗读句子。

师: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的丹顶鹤是高雅的, 其他时候呢, 请欣赏! (学生欣赏丹顶鹤在生活中的各种姿态:悠闲地散步、快乐地戏水、翩翩起舞、水边觅食……)

出示句式, 说话训练:丹顶鹤不论是在______, 还是在, 都显得那么高雅!

学生想象说话, 在具体的语境中, 潜移默化地感悟了“高雅”一词所含的意境。

师:说得真好, 你能带着想象的翅膀, 把自己的感受融入自己的朗读之中吗?也可以用上自己的肢体语文, 总之要读得声情并茂, 入情入境。

学生读文。

这样的词语教学, 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借用读物中语境想象阅读”的要求。融朗读、想象、表达于一体, 给学生创设想象的语境, 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使词语教学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历经一个“呈于象、会于意、表于心”的过程。先将语言文字通过内心的视像在学生的脑海中转化为鲜明可感、有声有色的画面, 让词语立体起来;再让学生浸入词语, 去感受, 去体验, 去想象词语的意蕴;最后让学生用心灵去触摸词语, 在朗读中体现词语的价值,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4 换词比品, 发展思维

苏教版第二册《陈毅探母》中第一小节这样写到:陈毅元帅的母亲生病了, 陈毅知道后, 赶回故乡看望。这个“赶”字背后蕴含的是陈毅元帅知道母亲生病后那种无比着急的心情, 对反映人物品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师:读读这个句子, 再看看这个“赶”字, 是什么偏旁?猜猜“赶”是什么意思?

生:“赶”字里有个“走”, 可能是走得意思。

师:对, 你说得很有道理。可课文为什么不用“走”, 而要用这个“赶”呢?请大家把“赶”换成“走”, 读读这个句子, 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生:陈毅的母亲生病了, 陈毅很着急, 很担心, 所以不是慢慢地“走”, 而是“赶”。

生:陈毅元帅爱妈妈, 妈妈生病了, 他很着急地想回家看望妈妈, 照顾妈妈, 所以他赶着回家。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病在娘身, 急在儿心。”一个“赶”字, 让我们看到了陈毅的着急, 更感受到了陈毅的一颗真挚的孝心。让我们一起读出陈毅的担心、孝心。

再看苏教版第二册《草原的早晨》中“涌”的处理:

师:比较句子:A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 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B羊儿走出了圈门, 奔向无边的草原。

生:老师, 我发现“涌”变成了“走”。

师:你的眼睛真亮, 这么小的差别都被你一眼看穿了。“涌”在这里就是走、跑的意思。那么你们猜猜羊儿是怎样走出圈门的?

生:羊儿抢着跑出去。

生:羊儿挤着冲出圈门。

生:羊儿冲出圈门的时候很着急。

……

师:对呀, 像这样抢着、挤着出去就是“涌”。

经过这样的换词比较品析, 学生不仅理解了“赶”和“涌”的意思, 感受了词儿的形象, 同时还知道了这样用的好处。

低段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上, 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文中极富形象与丰富情感的词句, 并经常性地进行这种练习比较, 培养学生“字字未宜忽”的品读意识, 久而久之, 这种有意关注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 就会不自觉地去细品慢嚼, 长此以往, 学生的言语必会日渐准确、传神、丰满, 语文思维能力必能得到发展。

5 品读想象, 积累运用

还以《草原的早晨》中“涌”为例:

师:小朋友, 生活中, 你们有“涌出去”的时候吗?

生:春天到了, 人们涌向梅花山看梅花。

师:真了不起, 这是我们从前面的课文里学到的。

生:放学了, 小朋友们涌出校园。

生:下课了, 我们涌出教室。

生:运动会, 大家涌向操场。

再看《雨后》中“糟糕”的拓展:

师:文中, 小哥哥摔了一跤, 拍着水淋淋的你裤子说:“糟糕——糟糕!”生活中, 你们有说糟糕的时候吗?

生:我不小心打破了妈妈最喜欢的花瓶, 嘴里说:“糟糕——糟糕!”

生:踢球时, 我不小心踢破了玻璃, 嘴里说:“糟糕——糟糕!”

生:我弄哭了弟弟, 嘴里说:“糟糕——糟糕!”

……

口头造句训练是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方式之一。这种语言实践活动, 不但是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而且对学生理解巩固所学词语、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识能力都有很大作用。在词语教学过程中, 恰当地进行拓展性口头造句训练, 能够帮助学生领悟词语的运用规律, 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词语语言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初中生物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很多知识点不是简单叙述就能够理解,而是要通过实验才能理解,但有的知识点通过实验也很难表达清楚,所以需要教师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复杂性高的知识点表达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明了的理解和学习到所教学的生物知识。教师要把握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语言艺术的现状及其重要性,改进运用措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017

教学语言艺术实质上指的是用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切语言,这些语言通常都具有引导性、简单化和幽默性等特点,能够将复杂的、难度大的及重要的知识点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良好的教学语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对此,很多初中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以通过教学语言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简单化复杂的生物知识,同时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最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及效率。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语言艺术的现状

第一,实际初中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语速过快,尤其是基础知识讲解时,导致学生思路难以跟上教师的讲解速度,故而影响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学习效果;第二,部分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语言平凡无奇且语调平铺直叙,使教学内容空洞无力,难以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及积极主动性;第三,还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语言很繁琐、不简练、拖泥带水,导致学生找不到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故而慢慢失去学习兴趣[1]。

二、教学语言艺术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生物教学语言是教师顺利进行生物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生物教学语言很多情况下都是指生物知识理论方面的语言类型,因此进行生物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物教学语言,即具备良好的生物专业知识水平,以保证实际生物教学中能够应对多种教学问题,进而保证生物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实现形式本来就是语言讲解,故生物教学语言便成为了生物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三,实际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及专业水平,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因此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离不开更为专业的生物教学语言[2]。

(二)运用教学语言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语言艺术在初中生物课程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也能提高教师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增强教师对教材,以及学生对新生事物的认识。另外,通过教学语言的完美展示,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措施

(一)要注重和提高教学语言艺术的幽默诙谐

第一,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及专业知识,使学生感受自己的教学魅力,进而受到学生的崇拜,使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第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幽默性,幽默的语言能够丰富化和趣味化课堂教学内容,使生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进而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和学习生物知识,最终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第三,除了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专业知识及语言幽默性以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如可以用笑话的形式来讲解一些生物知识,以增加教学内容趣味性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最终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3]。

(二)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

第一,教师要不断储备自己的知识,并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已经出现的教学语言问题,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的同时,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例如,部分教师在生物教学中会将“羟”读错,同时还会将热力学温度单位(K)读错,这些语言问题发生主要因为生物教师没有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所导致的;第二,除了储备充足的专业生物知识以外,还需要学习相关学科,如化学、物理等,以提高自身的生物教学综合能力及素质;第三,初中生物教师要提高对继续教育的重视度,并从多方面学习教学语言艺术,以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及知识结构。

(三)養成良好的教学语言习惯

第一,初中生物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良好的教学语言习惯是提高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时时重视自己的语言积累及艺术素养培养;第二,实际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保证自己的教学语言清晰和有趣,即说话要清晰明了且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第三,教师要控制好自己教学时的语速,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来确定教学时的说话速度,同时还要尽可能避免口头禅的出现,因为口头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及有效性[4]。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语言艺术一直都是初中各学科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幽默的和趣味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能够提高其教学质量及效率。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应用教学语言艺术,能够赋予初中生物知识以新的生命力,不断提高初中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知识,并勇于在生活中发现、学习和应用生物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最终促进初中教育事业发展,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学语言艺术是必要和重要的,理应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 孙国荣.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7(99):162.

[2] 潘雷.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32).

[3] 张燕,严川伦.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语言艺术[J].魅力中国,2010(30):24.

[4] 海热古丽.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8):173.

词语语言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语言的规范运用与知识传递,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应用展开探讨,希望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师 课堂教学 语言分析

语文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中人际交往的重要基础,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语言的准确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并通过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进而在增强教學效果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1.语言要规范、简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保教学语言设计的规范、简练,强化授课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部分知识时,通过对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入境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砂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三块无暇的翡翠。”教师可以将桂林的水归纳为:静、清、绿,实现教学语言应用的简练与规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更好开展。

2.语言要生动、形象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多动好奇的年龄,要想更好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部分知识时,首先,教师应准确导入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突出教学重点,明确教学方向;其次,将学生分成4-6人的学习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方式,重新组织语言将整篇课文的中心意思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语言表达更加的生动、形象;最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及时、肯定的教学评价,并对运用优美语言的学生提出特殊表扬,深化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认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语言饱满,感情充沛

语言是一门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色彩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听课清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调整好自身的精神状态,运用充沛的感情,饱满的语言进行语文教学,从而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语言的魅力所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怀念母亲》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应通过教学语言表达出作者对“亲生母亲”的思念之情与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从而让学生感悟“母亲”对我们的真正含义,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把握语言的声调与节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声调与节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语言的声调高低与节奏快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课堂上,如果教师的语速过快,很可能导致学生思维脱节,久而久之学习下降;如果教师的语速过慢,很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的思维培养造成一定阻碍。同时,如果教师的讲课声音过大,极易造成学生的听课反感,进而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如果教师的讲课声音过低,则会造成学生的听课吃力,并引起课堂教学的过度紧张,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掌握好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提高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与幽默性,并可以通过适当的手势与眼神向学生传达教师的关注,从而在增强课堂语言表达效果的同时,促进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通往知识海洋的宝贵钥匙,是连接师生心灵的重要桥梁,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确保课堂教学语言的清晰、简练、生动、形象,用优美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中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4):20-21.

[2]沙水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性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齐曼古丽·亚森(1982.1.19-),女,维吾尔族,新疆乌苏人,新疆师范大学中小教文科专业,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讲师级,主要研究方向:小教文科。

词语语言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语文”这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多媒体教学及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教学是二十一世纪推进语文教学现代化所必须充分利用的、十分重要的教学辅助模式。《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要求。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引入,给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不足之处。但过多地借用图形、视频图像、音乐等媒体和材料,不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主要探讨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即采用准确、巧妙及实用原则,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准确;巧妙;多媒体;整合

多媒体教学及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教学是二十一世纪推进语文教学现代化所必须充分利用的、十分重要的媒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现就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整合探讨如下:

一、运用多媒体语文教学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语文教学有如下三大优势:

1.多媒体的引入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力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打造。多媒体特别是网络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知识的容量,大大节约了学生查找信息的时间和教师书写的时耗,让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更高。

2.多媒体的正确使用能促进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以其丰富的载体,如文字、图形、画面、动画、声音和视频等方式极大地、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能通过对其视觉听觉的刺激,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弘扬“真、善、美”的美文。我们利用多媒体资源能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能将虚幻的意象图形化,再配以或消沉、或高亢、或悦耳的音乐,将教材中所蕴含的“美”一一展现出来,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感染和刺激,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趣的升华,提升审美情趣。

但是,“工具不论多么先进,也只是工具”。任何工具都有局限性,多媒体也是如此。它不可能取代语文教学。现在语文多媒体教学存在很多误区,有的教师一上公开课就用多媒体,似乎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就等于多媒体,而教师则沦为多媒体的奴隶,成了一个多媒体的机械操作者。有些多媒体的课件制作也存在程序简单、图面简单,或有形无声,或画面呆板等问题。有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而忽视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些优势,忽视了语文本身的课程特点。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个信息化的手段,又要有效利用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优势,才能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在整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上就应把握“准确”、“巧妙”、“实用”的原则。

二、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

1.准确性原则。近年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出现,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步引入课堂。它以海量的信息、直观的图案、悦耳的音乐、穿越时空的表现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课堂教学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但语文是一门讲究形象思维的学科。文学艺术往往以其抽象可感性吸引人,有些意象与思想只可意会,过多地利用媒体,则有可能束缚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要把握“适用”与“和谐”的原则,用得准确。而不让人感到教师这节课就是应用多媒体。首先在课件整体设计时应注重准确性的原则。语文教学的一个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语文”这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而过多地借用图形、视频图像、音乐等媒体和材料,不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语文这一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特别是理科的一些科目来说,是有其特殊性的。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主要是知识和事理的学习和研究。以掌握知识、弄清事理为主要目标。而语文学科却以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语文”为重要目的。这便是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应具有鲜明的文学艺术风格,在程序设计上要有艺术性,要符合课文的文风与语言特色。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古今中外都有,风格迥异。因此在课件设计时要契合多元化文化特色与风格。同时,多媒体设境应基于课文,应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品味写法、增强审美感受为主导,多媒体只是手段而非内容,更不是目的。由于语文教材的多样性,多媒体的教学设计亦应具有多样性,总之多媒体教学在信息化程度高度发达的今天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但绝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作为语文教学者应使多媒体为己所用,成为多媒体的主人。

2.巧妙原则。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极大兴趣。如《背影》一文,这是朱自清先生1917年所写的一篇美文,文章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及儿子对父亲无限的怀念之情,文章采用白描的手法,不做任何的渲染和修饰,将父子车站分别一幕娓娓道来,但家境惨淡、社会的压抑,以及知识分子当时的落寞与凄凉的情绪在文章灰暗的基调中流露,使得父子之爱更加真挚、深沉而感人。但由于这一幕发生的历史背景现在的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我们可以选用灰暗的画面、沉郁的语言、配以哀伤的背景音乐,很容易就将学生带入那个多苦多难的时代,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更能体会到父子情深。再如我们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可播放一些雄浑壮阔的北国画面,将学生引入妖娆美丽而又意境壮美、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中,配以激昂高亢的音乐,让人感受到一代伟人胸怀豪迈的情怀和意气风发的斗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材料和传递信息、相互交流的手段,但教学材料和手段的丰富多样却对课件的设计和教学的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巧妙地设计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不论图像多么好看,音乐多么动听,首先要看看这些东西与你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是否相同,是否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只有与你的教学目标和方案相吻合,才是有助于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的,才是必要的好材料、好方式。否则,一会儿图像,一会儿音乐,一会儿字幕,一会儿做练习,学生手忙脚乱,不能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和思考,不能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一堂课,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所得的甚少。所以一堂好的多媒体语文课,一定要注意学教方案的科学性、有序性、实用性,将各种辅助媒体巧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实用性原则。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本身就属于新型的语文课程资源。一个好的语文多媒体课件必须建立在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有效地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加深学生对文意的思想内涵的感知和领悟。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一定要把握一个实用的原则,让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服务,同时要契合语文的学科特点。语文学科非常注重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是一门讲究形象思维的学科,传统教学方法非常讲究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那些精彩的片段、优美的文字、深邃的意境,只有通过反复地诵读、感悟和理解才能从中获得营养。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于它给我们思绪以驰骋的广阔空间。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注重其展示形式的多样性,不要让多媒体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扼杀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动力,造成其思维的僵化和停滞。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语文多媒体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三个实用的原则:

1.多媒体设计要具有准确性。多媒体的采用和取舍要服务于文章的教学目的。

2.多媒体的使用要具有实用性,切忌哗众取宠,流于形式。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发

挥主观能动性留出余地,给学生拓展研究性学习留出空间。

3.多媒体的细节上要注重灵活性,如:画面的色彩、背景音的选择、动画的剪辑、活动图标的选用、选择按钮的指向性等,这些细节的设计都应体现简单实用的原则。

语文是一门内涵极其丰富的主体感极强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门立体式的艺术,语文多媒体教学只有本着准确、巧妙、实用的原则,才能合理适度地动用好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郝维谦,龙正中,张晋峰.中华人民共国高等教育史——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李超,张巍.传统教学与现代网络教学的对比研究[J].兰州学刊,2007,(S1).

[4]李敬民.《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2).

作者简介:邓彪(1969-),男,湖南临湘人,中教语文一级教师,1992年毕业于岳阳师专中文专业,2000年7月获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文凭。

词语语言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当前在我国的职业中学教育中,主要目的就是针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服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但是由于学习的时间较少,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就直接面临工作,所以学生对于一些文化课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因此,学生具备的语文基础较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根据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有效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发展。

关键词:职业中学;教学方式;语文能力

一、目前中职学校语文学习现状

1.学生现状

近年来,由于教学的不断革新,我国的招生制度也先后进行了调整和改变,职业中学院校的招生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现今职业中学所招收的学生知识基础能力较差,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也没有很大的兴趣,绝大多数学生普遍属于中下等的水平。一些学生中考成绩所有科目的平均成绩只有几十分,而这样的学生却在职业中学占据了整个学校学生的三分之二,甚至这些学生连基本的语文阅读、写作、朗读等能力等都没有掌握。并且职业中学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来,只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因此,面对学校开设的除了专业课程之外的课程并没有兴趣去学习,认为语文基础知识与所学习的专业课程无关,不应该将时间浪费于此,因此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相当困难。

2.教材现状

就当前的职业中学院校而言,他们使用的语文教材即便是挑选了很多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的篇章,同时也在教材中开设了很多有实用性的一系列教学知识,但是从总体上看仍然有很多的问题,它比较偏向于共性,不能很好地满足各个学校和各个专业等不同个体的需求。语文教材内容和普通高中学校教材的排列大同小异,采用的是单元形式的模式,无论是什么专业,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是一样的,每个专业的语文学习缺乏个性化,特色并没有得到发挥。

3.教师现状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已经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面对突如其来的新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愿意接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使用旧时的教学模式,冥顽不灵。还有一部分教师想要转变教学模式,但是面对这样新鲜的事物没有经验,手足无措。在中职院校的升学中,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与传统的教學方式难以相适应。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并不能根据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树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在教学时,教师只是机械、传统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忽略了不同专业的语文需求,学生的个性化难以得到培养。而这样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最后的结果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率,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下降,甚至破罐子破摔,培养语文能力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中职语文如何结合专业培养语文能力

1.中职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语文教学课堂上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严重下降。因此,在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思想观念,引导学生摆脱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慢慢接受新式的语文思想观念。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观察每一个学生,按照学生的实际状况,将每个专业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选择凸显专业特色的中职教材,作为与专业结合的有效

载体

在职业中学学校毕业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选择直接就业,中职教育中教师要认清楚这个事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知道本专业与高中语文教学的不同之处,了解语文教育目标的区别,将培养迎合生产、经营、建设、服务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需要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新式的语文人才作为核心,围绕着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本院校的自身环境因素结合起来,并考虑学生对语文的实际要求,认真挑选一个符合本专业、本学校的语文教材。在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只有将每一个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选择凸显本专业特点的语文教材,才能够体现出语文的独立性,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发展,从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语文能力得到共同进步。

3.开展与专业结合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结合专业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每一个专业为学生准备不同的语文教学阅读内容。例如针对文秘专业,仅仅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不能满足学生的专业要求的,教师还要选取一些比较经典的、内容精美的、体裁不同的一些读物来补充学生的语文知识量,从而扩展语文视野、开阔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面对其他的专业,可以挑选一些和本专业相似、相关的内容作为阅读内容,由于教师选择的阅读内容与本专业相关,能够使学生重视起语文的阅读。

(2)结合专业进行写作教学

很多中职学生都惧怕写作,在写作中没有话题可说,没有情感抒发。因此,教师应该贴近生活让学生进行语文写作,要将本专业的特点结合进去。同时,根据不同专业进行命题写作还能够避免重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各抒己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3)结合专业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训练听、说能力

面对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早已经习以为常,课堂上会东张西望,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样不但学生的学习效率会下降,还会使学生慢慢变成书呆子。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还能够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每一个行业对人才的要求都发生了变化,而为了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就应该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因此,面对这样的现状,教育部门对各大高校进行了教育改革,要求在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时还要不断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加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冷海生.初探新课改背景下职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J].新课程学习:中,2012(4):94-95.

作者简介:顾洋洋,女,1985年8月,本科,江苏省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中职语文。

词语语言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美术作为中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和美术知识,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鉴赏能力以及激发创造性思维等方面也有一定作用。素描是中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熟练掌握素描技巧,才能不断的提升素描功底,为今后进行更加深入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和艺术修养。

关键词:中学美术;素描技巧;表现形式;艺术语言

素描在美术学习的基础地位是公认的,尤其是对于初次接触到系统化美术教育的中学生来说,对于物象的认识、光影的处理都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通过教授学生素描技巧,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物象的感知,通过强弱、取舍、概括等素描艺术处理,将客观物象描绘在纸张上,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文章首先对素描教学技巧进行了简单概括,随后就素描教学中的艺术研究进行了分析。

一、有效地进行素描教学的技巧

1.循序渐进。美术的学习是一个连贯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通过短时间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美术知识和素描技巧。因此,美术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应当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情况以及课程安排等因素,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美术教学目标,以确保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对美术知识的高效率学习和对素描技巧的数量掌握。例如,短期目标可以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素描要点,包括视图、结构、明暗等;中期目标可以是要求学生能够在熟练掌握素描基本功的前提下,独立完成素描作业等。通过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降低素描学习难度,加深对其中相关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2.轮廓准确。美术素描作品中所指的轮廓,不仅是要求突出作品的结构要点,而且要确保形象鲜明,避免素描作品似是而非。素描要求按照一定比例真实地还原物体,这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着严格要求。另外,学生在素描中坚持轮廓准确这一原则,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学的态度。这不仅对于提升学生的素描技巧有积极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也有一定影响[1]。

3.注重整体。在美术素描中,学生只有从物象的整体出发,进行宏观把握,才能合理设计构图比例,体现绘画主体。因此,教师在素描技巧教学中,要有重点的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使学生养成整体观察的习惯。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物象素描时,能够自然而然的先进行整体观察,然后确定构图比例,保证素描作品的质量。

二、中学素描教学艺术研究的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中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进行素描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同时,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素描作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来确定是否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如果在学生的素描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开展个性化教学,反而会起到负面的教学效果。

2.拓展思维,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其素描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对物象的理解深度和广度有关。例如,有的学生可能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素描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缺乏丰富的素描素材,难以形成个人的绘画特色,因此素描水平难以突破瓶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写生,通过对实际景物的素描和绘画,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中学素描教学的艺术研究

1.独特的形式美感。素描借助于点线面的组合、黑白灰的刻画以及不同长度、不同方向的线条,真实而客观的对真实物象进行刻画,因此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2]。另外,在中学素描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对作品理解层次的不同,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观念。在个人审美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往往能够绘画出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

2.最为单纯的表现形式。与其他种类的美术作品相比,素描作品给人一种单纯、明了的视觉感受。对于客观物象来说,虽然经过素描褪去了华丽多姿的色彩,但是却更能彰显物象本身的特性。例如,素描作品通过黑白对比,不仅能够简练的概括整个作品的风格基调,而且能够通过平面装饰、空间变形等方式,使素描作品展现出新的艺术魅力。这种单纯的表现形式,与我国传统的水墨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种绘画形式一种写实,一种重意,但是都能够通过对黑白语言的灵活运用,来实现对作品的高度概括。

3.特有的艺术语言。素描艺术主要指除了绘画形式共有的各种基本构成元素和衍生出的形状、构图等可视形象语言外,同时拥有自身本体语言的艺术性。即在黑白构成、线条的穿插、笔触大小疏密变化的即兴发挥中形成特有的单色肌理趣味和形式美感[3]。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材料将其全部创作思维过程记录下来,在画纸上留下了独一无二的痕迹。这些独特的绘画“痕迹”构成了素描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特有的肌理美感,深刻影响了人们对艺术的见解。美术作家菲利普·罗森认为,优秀的素描作品让作品凭已构成的痕迹显露着,而不是被事后的思考而加上的层次所掩盖着。因为它保持着那种特有的时间品质,这正是素描艺术所特有的。

中学美术与其他科目相比,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也为美术教师开展高质量的美术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在教授素描技巧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思维创造能力,加深学生对素描艺术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刘双林.探析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6(07):164-165.

[2]崔秀刚,钱振清.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和反思[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3(04):131-133.

[3]胡玉敏,李广华.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小型课程教育,2014(21):109-111.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上一篇:数学成绩下降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苗木栽植园林绿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