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范文

2024-03-01

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范文第1篇

首先,应明确题目的来源。 其实,任何题目都来自生活,生活中的客观事物靠概念表示,思想感情凭借句子表达,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依赖语言去表现。 总之,文章是社会生活、客观事物的综合反映。 因此,考查语文能力的试题,小至字、词的解释、 句意的理解,大至语段、文章的整体阅读分析,以及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等,都可以利用语境———解题信息源确定思路,只要能够抓准有效信息,就能迅速准确地作出答案。

正确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义是阅读基础, 利用解题信息源,从而获取有效信息,答案就会准确无误。 例如:

(1)一百看来 ,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 ,前仆后继 ,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前仆后继 ”与 “前赴后继 ”一字之差 ,为什么不用后者呢 ? 这个语境中的“奋斗牺牲”所提供的信息,是摹状奋斗牺牲的无畏情态,在极端恶劣的境况下,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又勇敢前进,强调了英勇壮烈,而只有“仆”字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来,解释为“倒下”,从“仆”字的情味和表达效果上讲最生动、最形象。

(2)这是多么平静的一个原野 ! 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

这里的“风浪”的意义,有两个方面的信息显示:它不是指 “原野 ”上的自然 “风浪 ”,由 “平静 ”作了限定 ;“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直接表明是指民族间的政治冲突,所以“风浪”的词义就能准确地解释出来,同时体现出形象的比喻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从语境———解题信息源中获取有效信息,是实现上述能力要求的最近通途。 例如:

(3)周厉王“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 三年之后,土壅而川决,这个特大暴君———人民之敌,被“流于彘”。

这两句是写“止谤者”的下场。 “止谤”、“暴君”、“敌”等信息显示“土壅而川决”是形象地描绘人民反抗其罪恶统治的情形, 较之于直接描写更富有图画色彩和感受力,因而,具有丰富的表意功能。

(4)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那么甲 ,于较新的机运是那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那么乙 。

句中“不解”的宾语由四个短语构成,语势深沉激愤。 从中间两个短语可获取这样的信息:句子的表意特点是用反义成语对它们的陈述对象作概括。 其次“疾首蹙额”是以感情、神态形容厌恶、愤恨的样子;“委曲求全”是勉强、迁就以求事成之意。 第三,“旧状况”与“新的机运”属反对型,“已成之局”与“初兴之事”属顺对型。 抓住了这三个方面的有效信息,就可以判定甲乙两处都选D项。

备选项:

甲:A熟视无睹B喜闻乐见C顺适心意D心平气和

乙:A吹毛求疵B不以为然C评头品足D求全责备

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子和语段的分析、 概括之类的题目,抓取有效信息的途径可从以下几方面着眼:1看关联词的管辖范围,若无关联词,从意念上考虑;2表示偏正关系的句子,把握好正句; 3关键性的副词和代词; 4从该段文字所反映的事物出发,按生活逻辑或思维逻辑对其进行整体检验。 例如:

(5)这些就应该先行打它落水 ,又从而打之 ;如果它自坠入水,其实也不妨又从而打之,但若是自己过于要好,自然不打亦可,然而也不必为之叹息。 叭儿狗如可宽容,别的狗也大可不必打了,因为它们虽然非常势利,但究竟还有些像狼,带着野性,不至于如此骑墙。

这是由两个多重复句构成的语段, 要指明每个多重复句内部的层次关系并综合概括语段的意思,可抓取如下信息:1第一个多重复句的首句 表明了观 点 ,“应该 ”,是个关键 性的词语 。 2“如果”句领起的是“叭儿狗”自坠于水,“也不妨又从而打之”, 句中“先行”、“又”、“又”表明了第一层当在此处且为并列关系。 3至于“但”领起的转折,是为着论证严密,当属第二个层次。 4第二个多重复句的第一二句为第一层,由“如”字表示假设关系;5“因为”之后的内容是对第二句“结果”的阐释,属先果后因的表述方式,当属第二个层次。

这样,两个多重复句之间的就明确了:一是“应该”打,一是拿叭儿狗和别的狗对比,更突出了“完全应该打”,丝毫不能宽容。 在此基础上,写出句子的含义就十分准确:即不要被反动派的帮凶的虚伪性、欺骗性所迷惑,不能心慈手软。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乃至语言都可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写出一流的文章。 例如:

(6)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

啪! 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 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

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

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美……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

这则材料可抓取如下信息:1四处省略号,提醒考生通过想象补写或续写,使内容完整;2描写环境、气氛:从人的话语情态和老皮剥落时“细微”而“清晰”的响声透示出,是一个和谐愉悦、 情趣悠闲造成的恬静的自然氛围;3“赞美”、“赞叹”所显示的神态是欢愉、开朗、悠闲;“深有感触”是在“赞”语之后发出的,则显示出学习深思熟虑、豁达卓识的特点。 这些信息决定了他们的话应具有浓重的抒情味, 也正是这些信息确定了这种抒情语言是由状物、议论、评说等内容组合成的。

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范文第2篇

1.但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用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来教导我们。

2.但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的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3.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 苏轼 )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说明这个问题。

4.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是,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期唐朝诗人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忽然,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出现在桌角, 抬头一看,妈妈正满怀期待地看着我。妈妈对我真是无微不至啊!我 要用好成绩来报答妈妈,让她笑口常开。

6、走进大自然,我们攀登上巍峨壮丽的大山,呼吸着无比清新的空气, 欣赏着青翠欲滴的翠竹,五彩斑斓的野花,俯视着硕果累累的果园,一望无垠的大海„„这一切令人兴高采烈。

7、2009 年,十月一日是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全国上下的人都一片欢 腾。60 年的日子弹指一挥,很快就过去了,祖国曾经饱受过欺凌磨难, 但是现在的祖国生机勃勃,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中的中国令世界为之震惊,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深感自豪骄傲 ,在此 我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我更祝愿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9、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 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题。

1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 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1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 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1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 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 我几时才能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呀!

1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 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1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 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 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 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1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 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 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1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 数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 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20、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 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 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21、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 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22、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大诗人 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 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2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24、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26、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

27、爷爷70 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可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 “就你会耍贫嘴!”

28、小红正被老师那妙趣横生的故事引得心花怒放 时,被小军踩了一脚, 痛得眼泪都掉了下来。 小军吓傻了, 不知所措。 旁边的小名递了个眼色, 小军心领神会 ,赶紧做出前仰后合的姿势向小红赔不是,全班同学看到他那样儿哄堂大笑,小红也忘了痛,破涕为笑 。

29、今天的写作课上,老师让我们写一篇文章,我绞尽脑汁,就是想不出来。无奈之下,我抄袭了一篇作文书上的作文交给了老师。没想到老师竟信以为真,说要推荐到报刊发表。这是我生搬硬套的,这下,我慌了,不知所措。后来经过一番仔细的细考,我决心向老师坦白事情的原委,争取老师原谅,接受处理。

30.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不 过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

31、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经常干小偷小摸的事,终究会有被人发现的时候。所以做人还是本分一点好。

32、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如果你到外地探亲,可以把我们 家乡的特产作为礼物带给他。

33、在教学楼快要倒塌的千钧一发的时刻,谭千秋老师迅速把几个孩子搂在怀里,几个孩子安然无恙,而谭千秋老师却永远地走了。

34、我走进教室,忽然发现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弄得我: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时间,我不知所措。

35、在这茫茫人海中,想找到失散多年的母亲,简直是海底捞针---往哪儿找 去),太难了。

36、看见好朋友得满分后骄傲的样子,我想对他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7、看见同学王小刚不尊重他人,我想对他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38、分离在即,面对伤感不已的好朋友,我想对他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9、有人嘲笑我小小年纪,心得比天高,我想对他说: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0、同学遭到打击,灰心丧气时,我想对他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41、小组合作时,王明处处小瞧他人,我想对他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42、表妹有许多计划但是从不去实施,我想对他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43、马路上有人翻越栏杆,我想对他说:“交通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44、学习时,同桌不肯勤奋,我想对他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5、邻居家男生经常说话不算数,我想对他说:“人无信不立。”

46、哥哥的一番劝告,让我茅塞顿开,我想对他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47、小强总写不好作文,愁眉苦脸,我想对他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8、在学习上,我喜欢用不知则问,不会则学来要求自己,正确对待问题, 不耻下问;我还喜欢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来激励自己,只有勤学苦练, 才能获取真才实学。对待朋友,我经常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来告诫自己, 要原谅朋友的不足。

49、爷爷是一名退休老教师,现在仍每天坚持读书写字,读中外名著,读期刊 杂志。我很好奇,爷爷说:“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我学的东西很多,但相对于浩瀚的知识海洋来说只是沧海一栗,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50、改革开放以来,祖国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爷爷感慨地说:“这真是,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

51、隔壁的张嫂十分抠门,每次别人去借东西,她总是推三阻四说没有。人们都说她真是铁公鸡---一毛不拔。

52、语文老师正在抽查昨天要求背诵的课文。唉,可我昨晚为了看电视还没来得及,这可怎么办呢?这时我在座位上是十五个吊水桶---七上八下,生怕老师点到我的名字。

53、妈妈将不教一日闲过作为座右铭,每天上班很尽职,下班后不仅做家务,认真辅导我功课,还钻研业务知识。周

六、周日到进修学校参加本科学习, 每天都过的充实而忙碌。

54、王静怡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一天,老师把成绩不太理想的小红和波波调到王静怡旁边,王静怡要求换座位,老师开导她说:“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之短。你可以学习小红的爱举手发言和波波的爱劳动呀!”

55、过年了,北京的李佳佳同学给我寄来了我最喜爱的米老鼠卡通画,向我表 示祝贺,这真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56、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你会对他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7、当同学自以为了不起时,你会对他说:“满招损,谦受益”

58、当朋友不珍惜光阴时,你会对他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59、这学期,王军进步明显,可谓一天一个变化,朱老师夸奖道:“现在,王军同学的学习成绩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60、过去晋朝的王、谢家贵族府第到了唐朝已经变成普通老百姓了,只有燕子 依旧年年飞来栖息。这就是《乌衣巷》里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

1、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用我劝天公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才比喻任人唯才是用。

62、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不抓住 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命运会向你招手吗?

63、我们理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这句话,就不会再埋怨学习艰苦了, 因为只有努力付出,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64、深秋,校园的梧桐叶黄,时而像打着秋千,时而想降落伞„„地面像是铺 上一条宽大无比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得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6、古诗中有不少表现友情的诗句,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还有高适的《别董大》一诗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

67、看了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同学们一个个泪如雨下,不由得想起了大诗人孟郊写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时而像降落伞„„„„地面 上像是铺上一条宽大无比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得吟诵起龚自珍的诗 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69、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慧眼识人的人才并不多.可见,世上不 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能发现人才的人.正如韩愈在《马说》中所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70、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当人们看到陈旧的事物日趋没落,新生的事物逐渐 兴起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刘禹锡的一首诗中包含新陈代谢规律的两句诗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1、老师经常加班熬夜,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2、妈妈看着新买的大彩电说:“现在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真是芝麻开花— —节节高呀!”7

3、你给我讲了半天,我一点也不懂,这叫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怎么办呢?

74、我不小心把它弄坏了,又怕妈妈责骂,哎,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自认倒霉吧!

75、好伙伴即将进入中学读书,我送给他赠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伟大的祖国,亲爱的母亲,我该怎样努力,来 报答您的恩情? 7

7、面对这样突然的情况,他真是跳进黄河洗不清百口莫辩了。

78、你看他,坚持不懈,勇于攀登,终于取得了成功,真是:精诚所至所致,金石为开。

79、他研究生刚毕业,经理却让他打扫办室,这真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80、理想固然美好,但与其空想不如现在就动手,因为我想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但是,蛮干不如巧干,就如磨刀不误砍柴工。

81、李时珍是郎中时就跋山涉水,尝遍百药,最终编撰《本草纲目》,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82、中秋佳节手捧着香甜的月饼,凝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远在 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3、我的同桌助人很热心,可学习不怎么样,我有点瞧不起他.老师对我说:“ 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看你们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你们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向上。”

85、去年,我对打篮球还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可是,现在,我打篮球 的水平称得上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连爸爸也自愧不如。

86、小珍弹奏的钢琴曲非常美妙令人大开眼界,我听后不禁由衷地赞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87、你看,一株株金灿灿的迎春花从栏杆内探出了“小脑袋”,这真是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9、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努力工作,一定会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91、人到十分困难的境地,一定要放胆一搏,遇事难以做出决断时要平心静气, 冷静对待,就像张大千所说: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那样。

93、为目标而努力时,你会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来勉励自己。

94、你认为你教室的墙壁最好贴哪些诗句、名言警句来勉励大家为好,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5 我国的古诗浩如烟海,读了高鼎写的《村居》中的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提杨柳醉春烟,春天的风光尽收眼底;我们自然就想到了赞美春天的 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白居易记忆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绿波;杜甫笔下似春雨般随风潜入夜的悄然无声息;是唤醒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读到夏天,我们联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杭州西湖的独特风光;是清代袁牧笔下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儿童捕蝉图;提及到秋天,可怜九月初三夜,露 似真珠月似弓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更点出了秋天的无限风光。在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你更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真把冬写绝了。

96、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诗句 叫人回味无穷,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表达了友人离别之情。他还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成为借景抒情的名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97、我叔叔是一个学识渊博 (有学问) 的人。他不仅博览群书 (读的书特别多) , 而且常常是一目十行(速度特别快),还能做到过目不忘(一看就能记住)。为了读书,有时他废寝忘食(忘记了吃饭和休息)。他经常游历祖国的名山大 川(著名的风景名胜),更使他受益匪浅(收获特别大)。这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9

8、要写好作文,不要光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勤练笔,正如古人说的那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9、人们经常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来形容老师对学 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100、虽相隔万水千山,但友谊的纽带把我们紧紧联在一起 ,这真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10

1、我国古代有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说坏事再小也不能去做,干多了就变成大坏事;好事再小,也要做,做多了就变成大好事

10

2、小芳的阿姨因工作不顺利,老是抱怨自己没有遇上好的机遇。小芳想劝劝 阿姨,请你帮小芳想一条这方面的名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

10

3、当看到宝岛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我自然想起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0

4、当我们经历了去年冬天的冰冻灾害,看到凌寒开放的梅花时,自然想起毛 泽东的词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10

8、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 你也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名山、名水、名城、名胜 吗? 长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苏州、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名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

9、搞好西部开发,重要的是做好退耕还林,以期在西北沙漠中兴起绿洲,在 戈壁中出现草原,再现《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110、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古代诗人多有赞美黄河的语句,请默写一首写到黄河的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

11、《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其中概括了水乡春天花红水绿这一典型特征的一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1

12、杨万里在《小池》中描写新荷出水,蜻蜓停立的姿态,来抒发诗人热爱大自 然的美好思想情感的诗句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

13、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提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道理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

14、鲁迅常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来表达对人民的热爱, 对敌人的憎恨。

1

15、小文说完了,转过去喝水,可琳琳偏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我又追问一句:(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1

16、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长用《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17、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就像梅花和雪花一样,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1

18、登高远眺,视野更为宽阔,由此想到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

19、许多书上学到的道理,要到实践中去运用,才会有深刻的理解,正如古人 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20、当看到有的同学不喜欢和书交朋友,我会用高尔基说的热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来告诫他。

1

21、当看到有的同学对学习失去信心时,我会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来鼓励他充满信心。

1

22、班队会上,你们班的同学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表演精彩的节目,你会相 出的歇后语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

23、同学不喜欢运动,你会用生命在于运动去告诫他。

124人们常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来告诫那些只喜欢听别人奉承话,而不喜欢别人批评自己的人。

1

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范文第3篇

不可忽视的是, 在播音主持艺术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想写”“不会写”、“写不好”的不适应“症状”。重口语、轻写作;重表达、轻思维;重技巧、轻能力的倾向逐渐凸显, “眼高手低”的情况急需改变。另外, 某些教学内容出现了片段式、割裂化、缺情境、实践少等问题。大课教学中, 现有传统的“讲授-提问-考试”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的牵动力不足。而且, 单一静态成果的课程评价方式逐渐落后于一线实务标准, 创新不足。学生作品展示和实践展播平台不完善, 成果反馈不及时, 影响了教学的良性循环, 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不快。因此, 在为期两年的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 项目组提出“学生为主体、能力为导向, 通过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使学生在话筒前、镜头前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有底气、言有创新, 表达个性鲜明、应变能力强”的教改理念。核心是通过“STP” (即“情境导入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引领法”) 多元教学法, 以写育说, 以说促写,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使得他们主动把媒体写作能力内化为其职业素养, 最终成为“说写双馨、具有文化气质”的复合型主持人才。

一、优化了课程内容

课程组设定了层级递进的能力提升体系, 重组课程的核心教学模块, 课程教学内容从原有的节目形态的单一维度改变为文案类型和节目类型的双重维度。通过教学改革, 建构了基础能力-应用能力-综合能力三大层级, 以及文案写作基础、主持人类型文案和节目形态综合创作的三大训练模块。通过课程教学过程中“知识模块化、模块情境化、情境项目化”的实施,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激发了文案创作的兴奋点, 打通了学生文案写作-话语生成-口语表达-综合创作的高质量的进阶通道。

二、引入了“STP”多元教学法

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 按照学生的不同条件、个性、特长和优势进行量体裁衣, 设计了“多样化、个性化和适应性、针对性”的分类、分层教学方法。按照课程设置的三大模块内容, 分别实施了“STP”多元教学法, 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地展开整体教学过程。

具体来说:

(一) S:Scene-setting Practice情境导入法, 突破了“不想写”的困境

原有的文案基础写作模块的内容, 对于“非表达专业课就不重视、不主动”的播音学生来说, 相对枯燥, 因此, 在第一模块学习中, 在第一课堂上采用“课程情境导入”、“职业情境导入”、“竞争情境导入”的三重导入法, 帮助播音学生初始阶段摆脱因为不感兴趣、或者认为有难度, 而不想写的窘境。“课程情境导入”:建立了课程公众号, 进行课前导学, 使得学生提前适应课程情境, 进入写作氛围中。

“职业情境导入”:在课堂上进行了媒体情境的模拟, 让同学们在相对熟悉的角色中进入课程的基础理论学习, 代入式思考, 更易于接受。

“竞争情境导入”:在第一课堂上举行了小型基础写作“主题头脑风暴会”, 在课堂上共同完成构思写作, 并分组来提交展示文案主题, 由老师和同学共同来进行评审, 选出优秀主题, 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示范展示。适当的压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 T:Task-driven Practice任务驱动法, 解决了“不会写”的问题

主要解决了由于没有章法可循而形成的“不会写”的问题。针对第二模块“主持文案类型训练”中的三个核心板块, 在第一课堂上设定共性总任务和个性分任务, 限定完成时间、具体内容和发布平台, 引领学生按步骤、分计划完成, 如未能完成, 不能进入下一模块的学习;如完成优秀的同学, 则给予在微信公众号、APP等平台优先推荐和置顶的奖励。

例如:“主持话语文案”版块中, 设定了总任务 (完成一期脱口秀节目的主持话语文案) ;分任务 (背景资料-采访提纲-主持串联-评论话语) , 并提供优秀模板, 明确评价标准, 优秀的文案将由学生在第二课堂中, 生产语言作品片段, 并在网络平台推出。逐步提升学生的主持话语文案写作能力和转化能力。

(三) P:Project-leading Practice项目引领法, 解决了“写不好”的问题

重点解决了训练不足、反馈不及时而导致的“写不好”的难题。

第三模块进入的是节目综合创作实践, 采用项目主导的方式, 以学生分组来将本学期所学知识与环节训练进行融会贯通, 从创意策划、流程设计到话语撰写 (第一课堂为主) , 全程独立完成一个项目 (第二课堂为主) 。教师发挥引导、分析的作用, 先由指导教师、行业导师、学生互评, 优秀团队将推送到微信公众号平台, 并得到行业导师的优先推荐媒体实践机会。

三、开展了“一二四”教学实施方案

所谓“一二四”教学实施方案, 即“建立一个在线教学平台, 链接两层教学空间 (线上线下) , 形成了‘课程教师+行业导师+网络评价+学生互评’四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树立了写作规范, 建立了课程框架, 明晰了个体差距, 启发了审美意识, 提升了写作能力。高质量的写作能力, 需要有大量主持人文案的经典案例和优秀作品的研读、分析、领会和积累。因此, 改革组集合一线的文案案例和语言、节目作品, 充分利用课程公众号, 形成“启发导入-主动学习-展示交流-竞争‘上岗’”的教学链条, 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训练的主体。在两年的课程改革过程中, 课程组通过前期问卷调查, 找准了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痛点”, 并对15、16级学生进行了专业摸底, 积累了改革的基础数据。同时, 结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对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等进行了梳理, 丰富更新了教学内容。此外, 建立了学生优秀文案和音视频库, 为教学积累一手资料, 也建立了作品展示和反馈的互动平台。值得一提的是, 放大了自媒体平台、网络环境的实践比例, 以这一代“网络原住民”最熟悉的话语环境来检验实践教学成果, 充分实现了移动端社交媒体的实践功能, 以及“反哺”优势。同时, 继续引入一线优秀主持人、校内外相关媒体专家为实践教学导师, 逐渐建立一支具有多维能力和素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导师团队。而且, 与媒体一线的紧密链接, 为学生创造了积极有利的就业机会, 两年内, 有10位同学进入了浙江广电集团的主持人后备人才库。共有约30多个播音主持作品片段在浙江广电集团钱江频道、影视频道、少儿频道播出, 学生的文本转化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不可否认, 智能化时代正在推动一场新的媒体内容革命, 对于主持人而言, 除了自身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 具备对于传播价值的专业判断与传播内容的专业解读、深邃思想与真挚情感的传递、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辨等等, 都是日益可贵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在当下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的融媒体变革中, 播音主持艺术的专业教学和实践更应该培养学生去了解、掌握不同语境中的文本转化和语言创作规律, 例如小屏、移动场景、社交网络等平台中的主持人文案创作和语言表达。同时, 在教学情境设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应用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融媒体意识。应该说, 《主持人文案写作》这两年的课程教改实践, 进行了有益丰富的尝试, 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成为“说写俱佳、具有文化气质”的复合型主持人, 以适应人工智能催生下的多样化的融媒体生态, 《主持人文案写作》课程组引入了“STP”多元教学法, 以激发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实现了“多元结合、分层递进、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STP多元教学法,融媒体,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范文第4篇

记叙文

一.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答题思路:动词 、形容词的品析

答题技巧:指出这些动词或形容词形象地写出了什么,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情感

例题:1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二 品味句子的修辞手法

解题思路:判断句子使用的修辞

答题方法:指出所用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情感

例题3: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例题4.: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三其他类

解题思路:判断句子的类型再答题 5:悬念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6主旨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7环境描写句: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8心理描写句: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9侧面描写句: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0含义深刻句: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象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说明文词句的作用 答题步骤及格式:

1.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格式:不能。“XX”表限制(修饰、程度、时间限定等),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句子:运用了____说明方法(修辞),突出说明了******特点。(作比较、在突出之前应写出“把***和***”加以比较;打比方,“把***比作***”,还要加上“生动、形象”4个字)。

例:

1、“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2、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

3、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4、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5、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6、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7、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赶尽杀绝。

8、首先是维度,越往北桃花开的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影物现象因素首先(维度)。

9、美国众议院已于1996年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各有关机构加强对有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为此,美国政府正在酝酿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10、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议论文品析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答题步骤及格式:

从逻辑的角度分析用词的准确和严密。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运用、、、、、、(修辞)说理,论述了、、、、、、的道理,这样写、、、、、、表达效果。 例句:

A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B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体会语言的妙处。

(3)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5)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他信力”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6)品味句子中加点的几个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7)句中的“既不、、、、、、也不、、、、、、改为、、、、、、”刻画了国民党的什么形象?

(8)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状元宰相”是指谁?在这里有何含义? (9)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10)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记叙文附答案:

1:这些动词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动作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2:“蹒跚”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行动不便还为儿子买橘子,体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3:用拟人手法充分表现了藤萝花竞相开放的欢乐与活力,表现作者喜悦的心情。

4: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5:此句既设置了悬念,又表现了作者惊讶中带着震撼的心情。

6:人生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各种不幸,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7:描写了月光的清冷,烘托了“我”内心的哀伤。

8结尾用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的严重伤害。留下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9: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及听众的反应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0(回答句子的内容)这表明科学家不仅要拥有知识技能,还要保持好奇心,在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儿一样。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说明文答案:

1、“大约、可能”表示约数,说明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当时”从时间上限定,“可算”从程度上限定,说明赵州桥与当时的桥相比,是最长的,不包括以后的,这样才更符合实际,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极少”表限制,把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作比较,说明苏州园林很少使用彩绘,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绝大部分”表限制,说明大部分都是讲对称的,也还有小部分是不讲对称的;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到目前为止”表限制,说明现有是这样,不包括以后的,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桥洞”比喻成“一张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桥洞的形状。

7、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之大。

8、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第一个因素是纬度。

9、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出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0、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或者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

动形象地说明了卢沟桥的形式优美。

议论文答案:

1、 不能删去。因为“总是”其强调作用,无一例外,如果删去了就没有强调的意味,表示的范围也不明确。

2、 不能删去。因为“真正关键”其强调作用,如果删去了这个词,则表明该要素是一般的,得不到突出和强调。

3、 运用了比喻说理,论述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4、 运用了排比说理,论述了六门学科对人有塑造性格的作用。这样写,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有气势,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5、 运用了仿拟说理,把“自信力”仅仅改动一个字,就将反动当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丑恶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6、 “总”、“只”、“一味”几个词充满着嘲讽的意味。“总”,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草的形象;“一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尖锐泼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7、 “既不、、、、、、也不、、、、、、改为、、、、、、”把国民党镇府的软弱无能之状揭露的淋漓尽致。

8、 “状元宰相”是褒义词,这里指国民党的御用文人,褒义贬用,

9、 运用“不但”“而且”这组关联词论述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范文第5篇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不能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 所谓“文中”可以有两种含义:

1、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

2、是指具体的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说的“语境” 什么是语境呢

它包括“内部语境”与“外部语境”

所谓内部语境,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现实语境: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上 下篇等,它对词语的含义起着限制或解释作用。

而“外部语境”,一定时代、社会条件下书面语交际的时间、场合、对象和话题

的社会语境以及由作者和读者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构成的个人语境。

二、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作用 1 词语和语句的含义:

①词语或语句的表层含义,联系上下文的相应内容; ③深层含义:联系本文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2 词语和句子的作用

从四个方面思考:修辞或者表达技巧、结构、人物或环境描写、表情达意。 ①修辞或者表达技巧的作用

(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A .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答题步骤: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现象,表达了„„思想感情。

B .拟人:将所描之物(景)赋予人的特征,具体形象,阐明事理或抒发感情。

息;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须上溯,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

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 ⒋从分析句子的表达特点入手。 有些句子在表达上具有显著的特点, 比如,

有些句子打破常规,

采用超常的组合方式;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表现手法;有些句子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方法;┅┅对

以上这样的句子,要从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入手,明确它们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或技巧,进而揣摩它

们的表达目的或表达效果,这样,会对句子有较深刻的理解。

2010 高考:小说阅读 ---- 理解语句含意,体会语句作用

【考纲解读】

《考纲》

中明确要求我们能 “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 。 首先, 小说语句 “

丰富含意 ”

指的是什么?其次, 小说 “

语句的表现力 ”

体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小说 “

语句的丰富含意 ”

一是指句子的表面含义,一是指句子的隐含含义,即言外之意,包括临时指代意义、比喻意义、

双关意义、象征意义以及句子中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内涵、特征和缘由等。

第二,小说 “

语句的表现力 ” 主要指的是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包括内容上的、结构上的、情感上的。

精彩语句在内容上的作用,主要有①揭示文章主旨、表明文章中心,②点题。

精彩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有①统领全文,引出下文,②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③巧设悬念、引人入胜,④画龙点睛、 深化主题;

⑤承上启下,过渡衔接,⑥对比衬托,铺陈渲染;⑦照应全文、首尾呼应。

精彩语句在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①创设背景、渲染气氛,②奠定全文情感基调,③烘托人物情感,推动情节发展,④借景抒

情、托物言志,⑤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遐思。

【典型考题 1 】

《名师大讲堂》 P192 《失眠的村庄》【问题 1 】: “

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 „

那天晚上,整个村庄都失眠了 ‟

的含意。 ” 【问题 2 】: “

如何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解析】问题 1 考查的是理解语句的丰富含意,涉及到句子的表面意思和隐含意思,关键词是 “ 失眠 ”

,表面意思是 “

睡不着 ” ,在

小说中的真实意思是 “

思考、反省 ” 。问题 2 考查的是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即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就涉及到内容上的、结构上 的、感情上的。内容上揭示了小说主题;结构上呼应题目,照应全文;感情上语句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深思。

【典型考题 2 】

《名师大讲堂》 P199 《河的第三条岸》第 16 题:小说中写道 “

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 ”

。请联系全文,简述 “ 父 亲 ”

为什么需要 “ 我 ”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语句的丰富含意,主要是指对句子缘由的探讨。根据小说情节,不难发现句子的表面原因,即 “ 父亲

需要我给他送食物 ”

;而随后的情节逐渐告诉我们, “

我 ”

不仅是在给父亲送食物,更多的是在理解父亲和默默地支持着他的行为(不 结婚、不责怪),后来我又自愿地成为父亲的继承者(指天发誓),所以,孤独地父亲需要我。

【典型考题 3 】

《名师大讲堂》 P203 《老师,我站着呢!》第 2 题:本文结尾写道: “

我期盼明天的天空还是晴朗无云,大海还是碧波荡漾。 ”

这样的结尾含有什么样的用意?请试做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很显然,这是一句借景抒情句。因此这句话的主要用意肯定是在情感方面,即 作者借此抒写了什么样的情感? “ 期盼 ”

也就是 “ 希望 ”

也就是说故事前面 “

不晴朗 ” 、 “

非碧波 ” ,

作者希望 “ 晴朗 ” 、 “ 碧波 ”

这隐喻什么?

【典型考题 4 】

《名师大讲堂》 P203 《特别考试》第 2 题:小说结尾写到 “

全场死寂 ”

继而又 “

掌声炸响 ”

,其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语句的丰富含意,主要是指对句子缘由的探讨。针对问题所问,回答出 “

全场死寂 ” 的原因和 “ 掌声炸 响 ”

的原因即可。前者是因为选举结果出人意料,与得分情况形成反差,不符合常理,大家一时错愕,反应不过来,所以 “

全场死寂 ” ;

后者是指大家理会过来后,对这种选拨方式表示衷心的赞赏,对选举结果的认同。

【典型考题 5 】

《名师大讲堂》 P207 《看房》第 2 题:异乡人挺了售楼先生详细的介绍后, “

捂着胸口,脸色发白,说 „

怕人,你们小区有点像 我们那里的监狱。 ‟” 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语句的丰富含意,主要是指对句子缘由的探讨。异乡人 “

捂着胸口,脸色发白 ”

的原因是售楼先生描

绘的一幕可怕的场面;而他说 “

你们小区有点像我们那里的监狱 ”

的原因是该楼盘设有各种各样的类似于监狱的 “

红外线报警器、探照

灯、防盗窗、猫眼、指纹锁、双层门 ”

等一系列的监控防护设备,层层设卡,如同监狱一般。住着倒是安全,但是人生活的小区吗? 除了安全,人的生活的乐趣呢,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呢?小说层层铺垫,借售楼先生的不断介绍,表面上是突出小区的安全性能,实 际上突出了现代社会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现代社会治安问题非常严重、现代人生活的异化,人们在安全防护中已经失去了生活的 幸福和快乐。

【典型考题 6 】

《名师大讲堂》 P208 《从前的房东》第 1 题:小说结尾说 “

生意做的咋样,我倒没兴趣打听。 ”

为什么我没兴趣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语句的丰富含意,也涉及到作者的情感态度问题,主要是对句子缘由的探讨。 “ 我 ” 之所以 “ 没兴趣打 听 ”

,是因为我觉得孙成夫妇的品行令人不齿,尤其是昧着良心干着欺诈的勾当,并以此发家 “ 致富 ”

,这种行径必然为稍有点良心、

道德感和社会责任心的人所不屑、不满、不齿。所以,

“ 我 ” “

没兴趣打听 ”

他的生意做得好不好。

【思路指津】 “

理解小说语句含意 ”

的思路指津:

1 、结合全文主旨和情感是理解语句的基础;

2 、突破重要词语的含意是理解语句的关键; 3 、透过表层意义的深挖是理解语句的重点;

4 、务求分层概括和答题是理解语句的要点。

品味小说语句作用 ”

的思路指津:

1 、分析语句作用,重在三个层面入手:内容上、结构上、情感上。

2 、三个层面常见作用要牢记,解题过程对号入座很重要;

3 、重内容、重情感、带结构,分点回答,宁滥勿缺,多答多得益。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现象,表达了„„思想感情。 C.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D.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E.对比用什么与什么相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F.反复:“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升华主题。 G.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H.对词语的感情色彩的理解:

指某些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它们的感情色彩(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答题步骤: a.判定感情色彩变化 b.解释词语原义 c.根据语境(人物言行和主题)确定临时义 d.作用:亲昵或讽刺地表达了。。。。。。情感。 ②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的句子:总起全文、点明中心;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埋下伏笔、作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中间的句子:承上启下(过渡),概括上文某一内容,为下文。。。。。。情节埋下伏笔、作铺垫。 结尾的句子: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中心更加突出;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篇末点题;卒章显志;启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 ③人物或环境描写(作用人物形象分析)

④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能力要求】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就是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的结构、句子的语气语调、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等等,结合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对句子本身的含义,或句子的语境意义,或句子的隐含意义,作出恰当的解释。

【命题透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中常见的一种题型,重现率几乎为100%。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准确把握文意的前提,该考点在中考中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要求理解的句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②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脉络句、过渡句;③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④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⑤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⑥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常见题型有以下几种:①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②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③文中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④请指出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⑤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⑥从文中摘取一个你认为有格言警句作用的精美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妙招巧解】

不同文体的文章,其重要句子的侧重点多有不同。例如,记叙文要求侧重理解文中交代要素的句子,叙述中穿插的精彩的议论、抒情的句子;议论文要求侧重理解表明观点的句子,论述精辟的句子;文学作品要求侧重理解文中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有重要作用的句子。对于这类试题的解答,解题的时候可以借助下面这则顺口溜:

关键词语很重要,理解句子离不了。如果句子是单句,分清主干和枝叶。 如果句子是复句,弄清层次和关系。句子若是总领句,须从下文去搜索。

句子若是总结句,答案须要往上溯。句子若是过渡句,须要关注上下文。

句子表达有特点,揣摩目的和效果。以上方法记住了,答题才能有依托。

根据这则顺口溜,我们答题时可运用以下四种方法:

1.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如果是单句,哪是主干,哪是枝叶?如果是复句,有几个层次,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确认句子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句子的含义。

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范文第6篇

A、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

2、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

3、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修辞型、指代型、筛选概括型) B、分析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1、分析以词语为题的题目好处。

2、分析重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方法指要】

A、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如:下列句子中均使用了“人”,但其意均是不同。

一、联系上下文

词语大都有几个义项,孤立地看,这些义项都是抽象、概括的,在词典上能够查得到的。记住这些义项有必要,但远远不够,因为词语进入文章后,就立即与周围的词、句、段乃至篇发生联系并受到制约,这时词义就变抽象为具体,变多义为单义,只有根据词语出现的语境,联系上下文仔细分析,才能确定其含义。

【例1】世界报业协会在2003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30.3%。(2004秋) 自然段中的“低迷”指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世界各地报业普遍不景气

解析:在词典里“低迷”有这样几个义项:1.神志模糊,昏昏沉沉。2.迷离,迷蒙。3.低回凄迷。指情感。这三个义项,与题中每一个选项都不同。文中的“低迷”显然有其特定的含义,只有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关键就在“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这一句上。 【例2】.(94全国高考)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保持,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它把规律解释得宽,可以收容新风气,免得因对抗而摇动地位。

问:"相机破例"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B )

A.把握时机,委曲求全

B.顺应形势,改变常规

C.等待机会,破除习惯

D.因势利导,不拘一格 解析:"相机"指察看具体情况。根据上下文:“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推断,“相机”不是主动地把握时机,而是被动地顺应形势,“破例”为动宾结构,在文中所指不只是破除习惯,因而解释为“改变常规”更为合适。由此可见,对词语的分析,有时还可以结合它的结构、感情色彩、用法等方面来进行。因此答案为B。

【例3】当我还不曾和他相识时,时常听到有人议论他:"鲁迅多疑。"有些人还绘声绘色,说他如何世故,如何脾气大,爱骂人,如何睚眦必报,总之,鲁迅是不容易接近的,还是不去和他接近好。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次一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相埋没。我于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唐弢《琐忆》)

在这段文字中,"议论"是什么意思呢?

文中所说"议论"的内容不是事实。接下来引用一个成语并加以分析,再则"不敢去接近他"与上文"总之"领起的句子相对应。据此可知,这里的议论,就是造谣毁谤。

二、借助固有含义,

有的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与固有含义相去甚远,但大多数词语,语境中的含义与固有含义还是密切相关的,通常既要结合上下文,又要借助固有含义,才能理解准确。 【例4】但是,科学上的这种创造性又不同于那种李逵式的匹夫之勇。《水浒传》描写的李逵,不分青虹皂自白,不计效果、后果,只是抡起板斧迎头斫上去。这是科学上的“莽人”,决不是这里所讲的“进攻性”。在科学工作中,胆和识是联系在一起的,智和勇是不可缺少的。要做出第一流的成绩,必须有第一流的真才卓识,有解决实际困难的第一流的聪明才智。这就是说在科学工作里除了要敢于创造以外,还要善于创造。科学工作就如行军打仗,不仅要敢拼敢打,还要善战能战,这就讲究调查研究,讲究战略、战术。

上面文段所说的李逵式的“莽人”是指:

解析:本题考查非代词的指代含义。从文章的整体意思看,文章的“莽人”是指某类科学工作者,关键在于理解“李逵式’的含义,根据对李逵这一文学形象的了解,结合文中所谈的“胆”和“识”,“智”和“勇”的关系看,文中所说的“李逵式”的“莽人”所指的对象就清楚了。答案为:有胆无识或有勇无谋的科学工作者。

【例5】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文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 解析:“体无完肤”的本义是: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结合原文“体无完肤”显然是比喻,这里的“体”应是“心灵”,所以“体无完肤”应是“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 【例6】这些石板还见证过更久远的历史。这里是古代名将韩信、梁红玉的出生地。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峙。金戈铁马的杂沓之声,给这座古镇平添了许多壮怀激烈的铁血内涵。

本段“铁血内涵”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参考答案:抗敌御侮、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三、紧扣主旨句

对内涵丰富的词语,理解时要全面,对文中揭示其内涵的主旨不可遗漏。 【例7】(1)横在山之陬,水之滨,卧在江南烟雨里,北国迷茫风雪中,无论石拱的,木架的,无论藤编的,舟浮的,简素的,玲珑、野朴,永远是小桥的品格。比之现代的长堤大坝,小桥没有宏丽的桥头堡,没有高大的石墩跨梁,甚至连雕龙绘凤的栏杆也常常略去。就那么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2003秋)

第1段中“简简单单,潇洒出尘的‘一‘撇”中“一”的含义是 参考答案:简单的外形,朴实的品格

【例8】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东方好莱坞的胜景,正堪用“灰飞烟灭”四个字来形容。对于早期的电影来说,资料的收集功夫几乎不可能,不管花费多少银子,怎样保管,那些低燃点的电影胶片总在慢慢蒸发,慢慢的不复存在。譬如《火烧红莲寺》,令人只有想象一下当时的盛况,至于张川郑正秋们到底吧电影技术玩到多么高妙,那是无论你如何也无法还原。 文中的“灰飞烟灭”指:

答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大量影像资料已经散失,繁荣景象不复存在。

【例9】我又想起一件事情。我的第一本书,最初也是经鲁迅先生介绍给一家书店,而后又由另一家拿去出版了的。当时因为杂志上一篇《闲话皇帝》的文章触犯了日本天皇,引出日本政府的抗议,国民党政权请罪道歉,慌作一团,检查官更是手忙脚乱,正在捧着饭碗发抖。书店把我的原稿送去审查,凡是涉及皇帝的地方,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从秦始皇到溥仪,从凯撒大帝到路易十六,统统都给打上红杠子,删掉了。好几处还写着莫明其妙的批语。我一时气急,带着发还的原稿去见鲁迅先生,把这些地方指给他看。„„ “骗子的行当,”鲁迅先生说,“总要干得像个骗子呀。其实他们何尝不知道是骆驼,不过自己吃了《神异经》里说的‘讹兽’的肉,从此非说谎不可,这回又加上神经衰弱,自然就满嘴昏话了。”(《琐忆》) “神经衰弱”是说国民党检查官(

)

A.身体不好 B.害怕鲁迅先生 C.害怕作者的文章

D.害怕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 参考答案:分析修辞特点可排除A,因为这里用的是比喻;借助对上文内容的分析可排除B、C,因为上文有“当时因为杂志上一篇《闲话皇帝》的文章触犯了日本天皇,引出日本政府的抗议,国民党政权请罪道歉,慌作一团„„”可见,D是正确项。

四、分析修辞特点

有的词语用了修辞手法,如果仅就其字面意思来解释,与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必然大相径庭。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例10】鼠,特别是家鼠,本是令人痛恨的动物,然而它在十二生肖的乐队中却有拉首席小提琴的荣耀。古人用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相对应,“子”位的鼠永远打头。 本段说到鼠有着“拉首席小提琴的荣耀”的意思_____ 参考答案:鼠在生肖中排行老大。(意思对即可) 【例11】(1999年上海高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有些同志不大懂得一张一弛,相间相成的道理,常常主张把作品中一些乍看起来似乎与主线主题并无直接关联,而其实与主线主题颇有些内在联系的所谓“闲笔浪墨”一笔勾销。他们这样做,似乎是为了艺术的完整性,实际上倒往往破坏了艺术的完整性。“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扶持。”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把绿叶全部去掉,只是剩下一朵光秃秃的牡丹,那有什么好看的呢?

问:作者引用了“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扶持”这句话,“牡丹”比喻

,“绿叶”比喻

。 明确:“牡丹”比喻主线主题,“绿叶”比喻所谓的“闲笔浪墨”

【例12】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此段中“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中的“症结”指的是(

)

A.“我”还能写得更好的症结。

B.“我”不能突破现有写作水平的症结。 C.下文“一个伟大的人”给“我”的启示。D.“我”至今不知其所在的那个症结。 答案:B。解析:“症结”的本义:中医指腹腔内结块的病,一般比喻事情弄坏或不能解决的关键。这里谈的是“我”写了一些文章,虽然别人“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但是“我”还是感到“能写得更好”,那么,不能突破现有写作水平的关键,即“症结”何在呢?由此可断定是B项。A不符合“症结”本义,C是指怎样解决了这个“症结”,D含糊不清。

【例13】十七八年前,生逢乱世的诗人曾无奈地感喟:"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当社会从混沌到有序,当鸡鸣狗盗的小伎俩在秩序化的社会生活中找不到可乘之隙,当那张过期的通行证处处碰壁的时候,就再不会有这样的喟叹。

真希望有一天,没有人对这样的感慨生发共鸣,也没有人有兴趣传播,让它真正成为混沌世界的一条墓志铭,永不流传。 ③"墓志铭"一词在句中的实际意思是:( C )

A.混沌世界中走俏的伎俩

B.混沌世界中的卑鄙时尚

C.混沌世界永远终止的标志

D.混沌世界中唯一值得称道的

明确:"墓志铭"本指墓志上的文字,但在文章特定的句子里,它已隐含着另一层意思:但愿那位诗人的话将有幸成为混沌世界永别的标志。因此,当以C项为答案。 【例14】周繁漪: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雷雨》 “风暴”用了双关手法,既指自然界的暴风雨,又指激发的矛盾,生死的搏斗。

【例15】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反文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国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伟绩”在文中什么意思?反语的修辞手法,揭露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累累罪行。

(五)、明确指代内容

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和短语,在文中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语言简洁流畅,避免重复拖沓,但对于读者来说,有的指代内容,并非一目了然,须将代词的指代内容确定后才能理解文意。

【例16】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各有其独特的文化,要是我们把人类文化的每一个阶段的成就综合起来,分门别类,互相比较,就可以对各个阶段人类文化发展的相对量及其发展进度的比率得到一个印象。

这一段有两个“其”字。第一个“其”指代的是_______,第二个“其”指代的是_____。

这是一道填空题。填空时常见的失误,一是回答不全面:如果认为第一个“其”指代的是“发展阶段”或“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不完整,只有答出“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才精确;二是扩大了范围:如果认为第二个“其”指代的是“各个阶段人类文化发展的相对量”就不确切,带入后连起来读一读也不通。分析一下“及”前后的语法结构,方可答出“各个阶段人类文化”。的指代内容可以是词、短语、句子,也可以是句群、段落,解答时要恰如其分,既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

【例17】听说现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还有增加的趋势,我的看法恰好相反。文言文可以学一点,但不要太多,因为我们是反对写文言文的。为什么要反对写文言文呢?首先,现代人要说现代话;其次,是文言文不易写好,为什么要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我说可以教点文言文,但是目的不在于此。 “此”的指代内容是:

A.说现代人的语言

B.多选些文言文

C.反对写文言文

D.用文言文写作 这是一道选择题。选择时常见的失误是只停留在表面,没有仔细推敲。本题如果仅凭语感,可能要选B,因为将四个选项分别代入,读起来B在语感上很通畅,但结合上文来看,这段文字的观点是“我们是反对写文言文的”,之所以反对,一是因为“现代人要说现代话”,二是“文言文不易写好”,因此,可以教点文言文,但目的不在于要说古人的话和会写文言文,这正是“此”指代的内容,对照各项,D最为贴切。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凡是使用代词的地方,所指代的内容前后必有交代。阅读时要善于找到代词前后的交代,捕捉住文中前后与之对应的信息,并注意整体意思的贯通,紧扣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这样便能确认了。

【例18】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这节访谈中,王洛宾说“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生活的方向”是指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把大西北的民歌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种美

【例19】自古以来,桥头就是折柳送别的最佳所在。在那细雨蒙蒙,柳色青青的渭城早春,唐代大诗人王摩诘在灞桥头与友人依依相别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这似海的深情,不仅让桥下的流水为之动容幽咽,以至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慕不已,历尽人生坎坷的南宋诗人姜白石过垂虹桥时诗兴大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小桥,演绎了几多凄切曲折的人生故事。 段中“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们仰慕不已”的原因是(3分) ( C )

A.灞桥是折柳送别的最佳所在

B.诗人与友人在桥头依依惜别

C.诗人写下的送别友人的诗篇

D.细雨蒙蒙柳色新的渭城春景

由此可见,能否确认代词在文中指代的内容,取决于对词与词、句与句及上下文是否透彻的理解。通过理解上下文,再由近及远地捕捉相关信息,经过分析、归纳来推断才能确定指代义。指代义确定以后,可代人原文检验一下,看看是否符合上下文的意思,如果符合,就是正确的。

【例20】③看达里湖,你要调动好精神,一口气把它看够,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心若一软,贪图眼福回头再看一眼,就难免又看上半天。所谓“流连忘返”,就是这个意思。你看到了什么呢?无非湖光山色,它如亘古不移又似瞬息万变。造化和人工的区别就在这里:人之手下无论多么巧妙的制品,刺绣也罢,园林也罢,总是极尽复杂,然而观者一目了然;自然展示的是单纯、浑然,给人以欣赏不尽和欲进一步了解却又无奈的景象。譬如看达里湖的蓝,令人惊羡,宛如在蓝中还有什么更美的东西。 第③段说到“造化与人工的区别就在这里”,指出“造化”不同于“人工”之处(不超过18个字)。_________答案:单纯,浑然,给人以欣赏不尽的景象。 B、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常见的题型有:

A、说说加点的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B、你认为文中那个词语用得好,说说理由。 C、加点的词在文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D、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 E、加点的词如果换成**,可以吗?

F、以XX为题有什么好处?

2、考查的知识点:

A词语的鉴赏

B、近义词的辨别

3、答题思路:词语的含义+词语的表达效果 注意“四联系”:联系本次(对词语含义解说)、联系本句或上下句(突出本句或上下句的内容)、联系文章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运用了修辞手法)

【例1】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鲁迅《拿来主义》) “"抛给”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是“抛来”?

"抛给"是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和文化渗透,突出这是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带有施舍的意味。

说"抛给"不同于"抛来",但可称为"送来"。这"送来"是什么意思呢?跳过一段才说"送来"的具体内容。根据"送来"的东西可知.“抛给”犹如“嗟来之食”,意味着轻蔑、侮辱。“抛来”是中性的,没有轻蔑、侮辱的意思。“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那是接受者的自我安慰,自我粉饰,表面上很体面,实际不是这样。 【例2】以“祝福”为题的含义。 分析:《祝福》起于“祝福”,终于“祝福”。“祝福“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祝福”的行为就是整篇小说的艺术框架。在结构上具有使一系列事件聚为一个整体的重要作用;小说主人公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中。鲁迅先生用“祝福”做标题,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形成强烈对比,在表达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例3】“水兮水兮“,文字虽简而意蕴深厚,请分析以她为题的妙处。

以水为线索串起所有的人和事,反复的手法,深沉感叹,奠定抒情的基调,以水之清澈,至清至柔杨清澈浊,表达对文中人物的赞美与敬仰之情。 练习

一、联系上下文

1、没有伟大人物的出现的民族,是世界是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浅土中去了,而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划线的“国家”指什么?( A)

A、泛指一切国家

B、指中国

C、指殖民地国家

D、指当时的中国 (2)、“人们”和“人家”指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C) A、所指相同,指中国人

B、所指相同,指世界上的人 C、“人们”指中国人,“人家”指外国人 D、“人们”指看得起中国的人,“人家”指看不起中国的人

2、假山实在算不得一件好看的东西。乱石块堆叠起来,高高低低,凹凹凸凸,说天下决没有这样的山,说阳光照在上面,明一块,暗一块,支离破碎,看去总觉得不顺眼。玄墓山下看一景,叫做“真假山”,是山脚露出一些石块,有洞穴,有皱襞,宛如用湖石堆成的一般。然而合着玄墓山一起看,这反而成为一个破绽,跟全山的调子不协调。可观的“真假山”,依我的浅见,要算太湖中洞庭西山的石公山了。那里全山是湖石,洞穴和皱襞俯拾即是,可是浑然一气。又有几十丈高的嶂壁,比虎丘“千人石”大得多的石滩,真当得上“雄奇”二字。看了石公山再来看花园里的假山,只觉得是不知哪一个石匠把他的石料寄存在这里罢了。 第①段“可观的真假山”中“真假山”的意思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具有假山特征的真山

二、借助固有含义

3、长期以来,人们对人与人、一对一的争锋对抗一直津津乐道,如古罗马的角斗士,拳王阿里的三次卫冕战。如果这种对抗发生在两位英雄之间,带有某种“巅峰之战”的意味,观众们一定更会为之如痴如醉。 文段“巅峰之战”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2分)参考答案:最高级别的对手之间的较量(如答“英雄与英雄之间的较量”给1分)

三、紧扣主旨句

4、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创建者的明确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的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的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包豪斯所尝试的,是把艺术从贵族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从艺术的“神坛”上解放出来。它要让艺术家变成这样一种人,即能用他的灵感和技艺为千千万万人塑造美、营造舒适生活的工作者。换句话说,在包豪斯的观念中,艺术家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小职员,都过上“人”所应该有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生活的尊严。因此,包豪斯人不认为替普通人设计水杯之类的日常用品是雕虫小技,相反他们把这类事看作一项庄严的事业。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建立起现代艺术教育的基础,其目的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在他们看来,现代的艺术家,应该以米开朗基罗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的力气,来设计一个水杯。他的任务,是要在一个普通的水杯上探索和体现美的极致,让美贯穿到普通民众生活的每一个平凡细节当中。包豪斯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这样的理念。师生们纷纷走上社会,他们的设计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包豪斯的成功证明了:艺术的成功并不只是关乎造型、关乎设计,实际上,它还关乎信念,关乎社会。

第⑤段中“神话”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故弄玄虚、不切实际的认识

“神话”的本义是:①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②指荒诞的无稽之谈。结合语境可以推出这里的“神话”是一种„„的认识或看法。

5、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

(1)“民怨沸腾”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2)“炮弹”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 参考答案:(1)人民的不满和反抗的强烈程度。(2)用来攻击别人的材料。

解析:结合语境概括其比喻义。

6、旧时中国所谓书香门第,往往代表着一个家族的清白与高贵。跟书香相对的是铜臭,生意场中,这股味道最浓。似乎书香常伴书生,铜臭不离市侩。书生之中,虽不乏逐臭之夫,生意人里,也有的是仗义之辈。但在一般人意念里,书总是香的,而铜则不免于臭。自然,这是过时了的旧观念。而今教育发达,社会以工商为重。工商业社会里,第一流头脑往往是生意中人,商优则仕,已成为一种显著的趋势,书香与铜臭,不再有严整的界限。玩钱的人也在读书,读书的人也在玩钱,纯粹的书生和纯粹的市侩,已在逐渐减少。现在任何企业组织申,也必须起用读书人,否则,无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商战。越是庞大的现代企业,越是少不了一个“参谋总部”,延揽学有专长的读书人,为它负起参谋作业的任务。

本来,书也不一定香,铜也不一定臭,是香是臭,全在人为。学富五车而无行,无行而至于不忠不孝,且足以遗臭万年,岂止铜之臭而已矣。经商而至富,富而乐善好施,铜亦香施万里矣。老辈读书人,多半轻视生意人,现代读书人,当不至有此顽固想法。学优而商,富国裕民,岂不比咄咄书空高明多了?事实上,书虽香,应不以自我陶醉为满足,自命一身书香的人,纵然做不到流芳万世,至少也要及时做一点流芳的事情。在家庭,在社会,在朋友之间,流一份芳香气息,不胜于留下那种恶劣印象和坏影响吗?每个人都有他的影响,读书人更当重视自己的影响,这种影响如同植物的花粉或种子,散布于空气中,飘荡于旷野里,它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长成一株粗壮的树开出一簇美丽的花,谁也抖不定。但那个可能性却很大!留下坏影响,书香亦将变成书臭;留下好影响,铜臭亦可化作铜香。运用之妙,不但存乎一心,亦可看出各人志趣的高下。 作者说:“书生之中,虽不乏逐臭之夫,生意人里,也有的是仗义之辈”,其中“逐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仗义”指的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不忠不孝,书香变成书臭;乐善好施,铜臭化铜香(留下坏影响,书香变成书臭;留下好影响,铜臭化铜香)。

四、分析修辞特点

7、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 “极致”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极致”相关的含义在第一句,但该句用了比喻,如直接搬用,是不明确的。只有紧扣“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继续解释,答出“阿炳是众多因二胡而出名的流浪艺人中最出色的”才明确。

8、小小说并非单指短小的小说。短小,只是它的外部特征。小小说仍然可以看作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分支。短篇小说的一般特征,小小说都是应该具备的。但是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既相近,又有所区别。小小说是短小的,从里到外都是小的。小小说作者所发现、所思索、所表现的只能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片断。这个片断是别人没有表现过、没有思索过、没有发现过的。最重要的是发现。发现,必然就伴随着思索,并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文学创作都需要发现,但是小小说的作者更需要有“慧眼”,因为引起小小说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这种小事必须是天生得来的一块小小说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并非俯拾皆是。小小说材料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并且,往往要储存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写小小说确实需要一点“禅机”。 第②段中的“慧眼”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 参考答案:能发现“天生得来”的、“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

9、要尽可能迅速而轻易地打破一本书的硬壳,才能体会出它的情感及一般意义,才能适应它的结构。这是我所知道的最实用的方法。你耽搁多久,便需要多久来了解这本书的整体意义。在你能看出各部分真正的透视图——或往往在你能看出任何图像——之前,你必须对这部书的整体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第二自然段中,“透视图”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书中的脉络(框架、结构)

10、中国的书不必每人每书全读,例如《礼记》中的有些篇,《史记》中的《表》《书》,《文献通考》中的资料,就不是供人“读”的,可以“溜”览过去。这样算来,把这些书通看一遍,花不了多少时间,不用“皓首”即可“穷经”。孩子们和青少年看得快,“正课”别压得太重,考试莫逼得太紧,给点“业余”时间,让他们多少了解一点中外一百年前的书本文化的大意并非难事。有这些作基础,和历史、哲学史、文学史之类的“简编”配合起来,就不是“空谈无根”、心中无把握了,也可以说是学到诸葛亮的“观其大略”的“法门”了。没有史和概论是不能入门的,但光有史和概论而未见原书,那好像是看照片甚至漫画去想象本人了。本文开头那两位老前辈说的“书读完了”的意思大概也就是,“本人”都认识了,其他不过是肖像画而已,多看少看无关大体了。 本段中,“照片与漫画”比喻________,“本人”比喻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史和概论 原著

11、这其实就是鲁迅自己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他从来不盲从书本,而是把书的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索。因此他常常能取精用宏,从常见的书籍中得出人们没有看出的精辟的新意。譬如对于《二十四史》他_____不像传统学者那样把这些所谓正史视为信史,______不是如五四时期某些人把它看成“相斫书”,“独夫的家谱”,____是在同野史和杂说的比较中,在同现实中“古已有之”的许多现象的观察中,经过认真的思考,认为只要善于清除历来史官那种“装腔作势”的涂饰,这些史书是写出了“中国的灵魂”的。他说:“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所以要从书中获得真正的教益和可靠的知识,就必须能够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对文学作品也是这样,他既充分地肯定了如《儒林外史》的“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如《红楼梦》的“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的杰出成就,也尖锐地指出了许多旧小说的掩盖矛盾、粉饰现实的“瞒”和“骗”的实质。他强调要“睁了眼看”,就是细心观察历史和社会的实际,认真思索,看这些文艺作品究竟是否正视和反映了现实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文艺作品的价值并从中获得教益。 “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这一比喻中“密叶”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指书中种种涂饰和废话

五、明确指代内容

12、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

①文中加点的“这”指代_______②文中“兽类”一词的含义是____ 参考答案:①指文明,崇高。②指野蛮、庸俗;更形象地突出书籍的作用。

解析:由下文“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推知。

13、科技与道德的联系表现为科学技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革命的力量,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人类带来利益,增进人类的福利。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通过与生产力诸要素相结合,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人类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从这个意义上看,科学技术对人类来说具有最大的“善”的价值。 段中所说的“善”指_____________答案:为人类造福

14、文化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结构、有系统的。过去的书也应是有条理的,可以理出一个头绪的。两位老学者为什么说中国古书不过几十种,是读得完的呢?显然他们是看出了古书间的关系,发现了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只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者说必备的知识基础。举例说,只读过《红楼梦》可以说是知道一点《红楼梦》,若只读“红学”著作,不论如何博大精深,说来头头是道,却没有读过《红楼梦》,那只能算是知道别人讲的《红楼梦》。读《红楼梦》也不能只读“脂批”,不看本文。所以《红楼梦》就是一切有关它的书的基础。 第三自然段中“为其他所依附”的书是指《

》,“依附其他”的书是指____。 参考答案:红楼梦 红学著作(或脂批)

15、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呢?后汉大书法家蔡邕说:“凡欲结构字体,皆须像其一物,若乌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1),方可谓书。”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使这“子”字有鸟飞形象的暗示。他写“为”字时,习画鼠形数种,穷极它的变化。可见这时候的“字”已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像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

由于中国古代的书法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有的方法(2)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但在这里不是完全像绘画,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从感情和想象里体会到客观形象里的骨?筋、肉、血,就像音乐和建筑也能通过诉之于我们的情感及身体直感的形象来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一样。书法家就是借着这些“字”的形象来暗示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感情。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

中国人写的字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国人用的笔。由于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暗示着(3),在字的笔画里、结构里、章法里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动作的关联。所以,写字在古代的正确的称呼是“书”。书者如也(4),书的任务是如,写出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点画在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反映出或暗示出自然界的各种形象。这种“因情生文,因文生情”的字就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了。 第二个主要因素是笔。殷代就有了笔,这个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上独特的艺术,也使中国画有了独特的风格。中国人的笔是把兽毛(主要用兔毛)捆缚起来做成的。它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5)。这是欧洲人用鹅管笔、钢笔、铅笔以及油画笔所不能比拟的。书法家就是运用这支笔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使中国的书法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1)联系上下文,“纵横有托,运用合度”的意思是(

)

A.笔画的运用都依托于各种物象,并且合乎构字的法则。

B.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绪,并且分寸把握得当。

C.笔画的运用都依托于各种物象,并且分寸把握得当。

D.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绪,并且合乎构字的法则。

(2)文中的“方法”指的是(

)

A.抽象的点、线、笔画 B.书写时的笔法运用C.汉字的象形特征D.作者的感觉、想象

(3)文中“潜存着、暗示着”的意思是(

)

A.字体虽变,象形仍然是汉字的主要特点B.书法家写字时,字形里仍存在象形的意境

C.现代汉字中,象形的特点已不易辨识D.经过演变,汉字已成为抽象的表意符号

(4)“书者如也”的“如”意思和用法与下面哪一个“如”字相同?(

)

A.称心如意

B.一见如故

C.今不如昔

D.如数归还

(5)“巨细收纵,变化无穷”的意思是(

)

A.笔的品种繁多 B.制笔方式多种多样 C.运笔方法灵活多变

D.书法作品丰富多彩 答案: (1)A。 解析:上文说“结构字体,皆须像其一物”,下文指出“书法家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可见“纵横有托”是指运用笔画要依托于各种物象,而不是B、D的寄托着作者的心绪,“运用合度”是指写m的字要合乎构字的原则,而不是B、c掌握不掌握分寸的问题。

(2)B。 解析:“方法”本义是解决问题的门路、程序等,A是笔法的罗列;c是“特征”,D是“感觉、想象”,都不是方法。

(3)B。 解析:原句是“由于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暗示着,在字的笔画里、结构里、章法里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动作的关联。”C、D与原句意思相反,A没有反映出“潜存”、“暗示”的特征。

上一篇:初中历史全册说课稿范文下一篇:初中地理全册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