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人物造型艺术论文范文

2024-03-15

木偶人物造型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在动漫角色造型设计中,漫画风格的设计样式是应用最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人物漫画素描课程的写生训练以动漫艺术设计专业人物造型过程中所需的夸张、变形表现为目的,是将写实性人物素描表现转换到漫画式人物素描的造型训练,是对人像造型的直接认识和表现,是人像造型观念的转变,也是造型方式、方法的转变。因此,由人物原形经过夸张、变形的基本功训练十分重要,在此前提下,对人像漫画素描这一艺术形式表现特征的认识尤显突出。

关键词: 人物漫画素描 夸张 变形 创意

人物漫画素描是根据人物的面貌特征、职业、性格和成就等特点,运用素描的艺术表现形式,大胆采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获得动漫艺术设计人物造型所需的幽默、诙谐、生动、独特、典型的艺术形象的专业造型基础课程。是对动漫人物造型的直接认识和表现,是对人物造型观念的转变,也是造型方式、方法的转变,其幽默神似、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终将使人物形象视觉特征强化,并真正将我们创造的鲜活、生动、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形象转变成动漫世界的艺术形象。

动漫造型基础同过去的纯造型基础课不同,动漫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由于动漫的制作有别于传统的造型艺术,这对于基础教学来说是个新的挑战,人物漫画素描是在原有的人物头像写生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个新的课程的设立,无论从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和表现方法上都与写实人像有着截然不同的造型理念,学习人像漫画素描必须转换头脑,从对客观写实的依恋中解脱出来,转入到夸张、变形的方法上来,从而带来艺术形式和风格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在此前提下,对人物漫画素描的表现特征夸张、变形、创意的认识尤显重要。

一、夸张

动漫艺术设计中夸张应用得最为广泛。夸张是抓住人物原形的基础形象特征加以夸大和缩小,突出人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加强艺术表现效果。夸张有无穷的魅力,能强化视觉效果,突出人物结构和表现特征,摆脱对人物形象的写实、摹写,使人物形象转化成为艺术的人物造型,增强艺术感染力,创造更多不同人物形式风格的特点。

人物漫画素描的表现离不开夸张手法的运用。夸张要有根据,只有根据人物的结构、面貌、特征、动态、习性、职业等方面的认识,才能使夸张在人像漫画素描表现中具有真正的意义,凡是生动有感染力的夸张都基于这个根据。夸张不是无目的地乱变,而是有意识的艺术夸张,如五官的夸张,“三停王眼”比例的夸张,动态的夸张,神态的夸张,胖瘦的夸张。在夸张的手法运用上,我们可以采用省略、归纳、拉长、缩短、压扁、添加等手段。如在莫迪里阿尼的人物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采用拉长、缩短等夸张手法的充分表现,人物形象充满节奏和韵律感。

与写实表现相比,夸张的艺术形象更具图形化,有明确的指向性和亲切感,容易认知识别、强化欣赏者的印象,是具有鲜明形式美感的典型形象。夸张的动漫形象,具有鲜明的幽默趣味性,使人富于联想,留下令人玩味的想象空间。夸张中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比,如:长与短、大与小、高与矮,笑与哭。一幅运用夸张表现的人物动漫优秀作品,它在视觉上能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夸张应根据人物的特征加以强化,既可超越实际对象,又不脱离人物本质,即表现奇特而又不违背情理。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面貌特征鲜活生动,精神气质更加鲜明,人物本质更加突出,同时,人物造型所体现的主观意识更强烈。如美国迪斯尼公司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小美人鱼》,漫画式的造型,风格极赋艺术感染力。小美人鱼爱丽尔夸张的外部特征,富有动感和韵律,饱满中充盈着张力的形体结构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小熊维尼历险记》也是一部典型的漫画造型风格的动画片,拟人化的角色造型设计,清新、可爱、简洁、夸张并极具个性。漫画家常把墨索里尼的头像画成一个大面色,希特勒满身纳粹符号,是夸张某一形象特征部分的典型性表现。总之,夸张要合乎艺术的真实,基于生活的原则,创造出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充分体现动漫人物造型的特征。

二、变形

变形,简单地说,就是形态的变化,比如:正方形向圆形的转变过程叫做变形。变形是夸张的主要表现方式,也是获取画面形式创意的重要因素。运用变形手法,结合素描的艺术表现力,是摆脱客观对象的真实感,实现从写实人物造型向漫画式人物造型风格转变的主要途径。

在我国传统艺术中,变形是创作形式美的有效手段,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夏商战国时期的青铜艺术、秦汉时期的大型兵马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唐代的壁画泥塑、宋代的国画人物,无一不闪烁着变形的奇异光彩。变形,可以超越现实,可以无中生有,可以化有为无,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也可以将崇高化腐朽。正如画家克利所说:“绘画并不是描绘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现代艺术的变形,是以强调主观表现的有意的变形,现代艺术家推翻了传统肖像画的模式和框架,打破了三维空间的局限,折散了原型结构,重新随心所欲地组合新的人物形象,表现到画纸、画布、综合材料的运用之中。从享誉世界的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素描“易拉罐和女人体”中,可以看到,画家似乎运用动画的眼光将人物整个“变”的过程画到了一起,在画面里,右边的两个罐头只是被压扁了,左面的却变为女人体,通过视线的移动观看,就可以是“变形”的动画了,所以动画造型中夸张和变形通常会联系在一起。人物漫画素描变形则通常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表现。

1.依人物特征变形。通过写生、观察或者记忆默写,准确把握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变形塑造。

2.依个人情感的变形。这种方法随意性比较强,可写生可默写,“得意忘形”和“情动形移”就是依情而变,这种变形一般幅度比较大,可以随心所欲。

3.主观意象变形。它不是根据人物对象依情而变,而是依据主观意象的发挥,不注重物象的形态和结构,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对人物加以歪曲改变,这种变形多用于寓意和象征的艺术处理,是自我情感的表白和渲泄。

4.抽象变形。抽象变形可局部或全面抽象,这种抽象变形,大多是对人物对象的观察而引发出现的,因此,抽象并不一定完全与物象无缘,而是一种可追根溯源的艺术表现。

变形在人物漫画创作中,通常把某一个人或事件变化为与其本来精神相似的另一种形象。比如把人类“普格化”,曾有一幅国外漫画,把许多国会议员的头部画成各种各样的狗,“狗格化”了各种不同性格的议员。

在人像漫画素描中,变形的目的也是对人物内涵强化与升华的过程。在形象变化的过程中,应注意变形的程度。变形不足则缺乏表现力,变形过了则失去了形象的原则特征。只有恰如其分地适当变形,才能增添人物的个性,达到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

三、创意

在人物漫画素描中,创意使素描更趋于个性化,使鲜明的个性和趣味性与人物形象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创意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给人物漫画素描带来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挖掘创造潜能。

创意表现是一种运用视觉形象而进行的创造思维的过程。创意来源于与众不同的认识角度,创意形象超出常人的想象,却又在情理之中,追求画面的合理与现实的悖理,在矛盾中形成视觉焦点,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并引发相关的思考,通过素描这种形式来训练动漫人物的造型能力。

在人像漫画创意表现中,人物对象可作为一个参照物,从中获取灵感,运用新的元素对人物进行重组表现,打破自然形态的制约,给人以超现实的视觉感受。我们可以从超现主义画家达到的作品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重构视觉创意,天马行空般的思维跳跃和无拘无束的灵感光芒。如美国迪斯尼动画片《小飞象》把一头大象变成会飞的角色,让小象长出了飞翔的双耳,赋予了小象新的生命力,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这种将一切不可能之形象变成可能,正是造型设计的独特之处。

只有运用素描的方式进行人物漫画的创意表达和主观表现,才能创造出鲜活、生动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动画造型形象。创造性思维是艺术活动的动力。人物漫画素描创意表现旨在培养学生对个体生存体验的感知,运用素描的造型语言,通过自我感悟审美判断的酝酿,引发种种创作构想,在追求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方法中,使人物形象展示出新颖的风格样式。在人物漫画素描的创意表现中,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意挖掘。

1.联想。联想是创意形象的基础,艺术形象的创意始终依赖于设计师的创造性联想。联想是指由A事物想到B事物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通感联想等,联想可以开拓创意思维的天地,打开创意思维的通道,使无形的思维向有形的图形转化,并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2.想象。想象是创意图形表现的动力,是比联想更为复杂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想象能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理性形象。虽然人们能够想象出人未感知的或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形象,但想象归根到底是来源于客观现实,任何生动的动漫形象都来自于生活的原形。

3.解构。解构可以理解为发掘形象整合的素材。由联想和想象得到意念,最终都将以具体的视觉形象传递着一种完整的概念。为了把素材组合成新的形象,就要把有关的素材加以分解重构,这就是解构。只有经过解构,素材才能整合成新的形象,达到与众不同的表现画面,达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4.同构。同构就是探寻形象整合的条件,将不同的想象整合成新的形象,它们之间应有适合于整合的共性。这种共性即为同构。为了成功地进行形象整合,必须通过观察与联想,刻意地进行同构的表现。

综上所述,由人物原形经过夸张、变形的人物漫画素描的训练,是动漫艺术设计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基础课程,任何经典的动漫人物造型都是对生活人物形象有着深刻体会的典型化艺术处理后的结果。大师们的经典动画形象会给我们许多启发,我们也能从大师们的作品里学习到正确的观察方法、表现手法和概括方法。但是我们创造的动漫形象不能只是在别人所创造的动漫形象的基础上变来变去,而是应该直接从生活中挖掘。这样才能创造出鲜活、生动而具有独特风格的动漫形象来。

参考文献:

[1]薛峰,于朕.动漫素描基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王可,刘悦.动画角色造型与创意表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3]刘朝晖,刘晓勇.动漫形象设计.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4]蒋肖文,严顺.设计素描.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5]吴天麟,刘朝晖,谭静文.设计素描.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木偶人物造型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水墨人物画是当代艺术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在中国画艺术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格调的艺术作品一直是国画家在不断探索的课题,只有提高艺术语言中情感表现才是提升艺术作品的精髓必要途径。本文探索的水墨人物画语言是1949年至今的艺术语言情感表现,下面我们结合当代的艺术语言探索当代艺术情感表现。关键词:人文精神;精神内涵;审美感受水墨人物画是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观者通过作品体现价值和艺术情感。从绘画感受上来说,水墨人物画是艺术家的艺术情感的主要体现,是艺术情感的载体。艺术家的情感表现是艺术创作精神情感的体现,是通过艺术作品给观者的直观感受,从艺术传达这个角度来说,作品的情感是创作感染力的所在,也是艺术作品的内涵和灵魂要素,对于当代水墨人物画艺术语言的情感表现,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

人文精神语言的情感表现水墨人物画是体现人文语言重要的途径,也是人文精神重要的体现方式,现代的水墨人物画是20世纪之初,尤其是素描等方式方法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后的艺术,使中国画的水墨表现形式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受西方教学体系的影响,现代艺术教育大多数受过严格的艺术教育,使人物画的水墨造型产生了写实主义的画风,这种人物画在当代充分的成长起来,人物画本身就是一种传达艺术感受的过程,它是人类传达情感的本质。只要能体现艺术家的情感,艺术形式就是反映情感语言的载体,水墨语言的转化,不仅仅是因为时代的不同,还因为语言文化的转化而发展,水墨人物画在随着时代的步伐而走向现代艺术,其间水墨人物画在文化环境的影响下有着新的创新发展,这些都是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同时也是艺术创作者不断探寻努力的结果。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艺术语言的情感表现是人文精神的追求,它贯穿于绘画的艺术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形成的内心情感活动,伴随着创作者的画面艺术语言,运用一定的方式和形式,把自己内在的情感转化为外在可视、可观、可感的艺术形象。面对不断变化的语言环境,我们应该把握水墨人物画的艺术情感表现,我们在当代艺术语言环境中去探索艺术语言的表现和运用,以适应当代求新求变的艺术语言环境。现代艺术在创新的路上也要继承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人们感受到文化语言的艺术魅力,这就需要艺术家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也要继承优秀的人文精神和地域特色,这种艺术形式正是水墨人物画家需要的艺术审美情感,为艺术创新不断艺术增加艺术情感的载体,水墨人物画家的人文情感正是提供艺术创作的灵魂。2

形式审美情感的创新运用当艺术审美情感的有着创新的艺术精神之后,通过分析艺术创作者的情感以及形式如何运用在画面中,如何将两种要素相结合,运用比较研究的艺术形式来发展创造,把形式与情感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使得创作水墨人物画既具有表现形式的美感又具有精神内涵。创作者艺术情感是创作目的的根本所在,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艺术形式的表现正是艺术情感的升华,借助形式更好地体现情感。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形式是情感的表现的载体,是艺术观赏者理解艺术创作者情感的中介和桥梁。艺术家通过形式来表现情感,才能产生审美共鸣,使艺术作品更加生动。水墨人物画时一种艺术情感的表达,审美情感的体现是艺术的精髓,特别是在当代的艺术语境下,水墨人物画的精神语言与传统语言有所不同,创作者更要认识到自己的创作初衷,体验现实与理想、社会和个人、主观与客观的绘画语言的表达,从而形成自身的情感语言。3

艺术情感的主体个性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运用)创作出主体的个性语言,是在借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来创作出来,关键是符合艺术发展的轨迹不断向前发展,用心灵感受艺术在作品中契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但有一些画家仅仅是从西画艺术中吸收媒介的表现作用,一心想改变艺术的媒介,从其他画种种移植到中国画中来,以此来创新求变,这类作品只能说是从形式上突破了,并不能把它视为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艺术精神是传承艺术家的文脉。3.1

主旨明确,布局得体在创作水墨人物画的过程中,进行寻找创作的主题,从人文精神的传承,到创作到实际的创作中去,都是艺术本质属性,在画面中审美情感是画面情感的表达。在一幅作品当中给人第一感受就是构图,人物在画面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比例、大小空间的分布,这些因素的传达给人传达的艺术情感有所不同,人物精神面貌、艺术色彩不同的构图给观者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3.2

加强作品的装饰性,使主题更加个性化当代水墨人物画传承了我国优秀的艺术传统构图形式,在画面中运用装饰美感,用二维化表现三维空间,在创作的审美情感过程中,追求神似表现形似的真实,表现人物精神情感的表达,所以精神内涵的审美情感是创作者的主观追求,艺术家的情感是构成作品的主要因素,也是传达作者感受的直接动力。3.3

重视文化内涵,提高情感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文化内涵也发生微妙的变化,传统的人物画是精神格调的追求,在绘画的精神内涵上以寄托景物情怀为主要的宗旨,强调画面之外的情感,人物画在情感上有着明确的价值定位,水墨人物画有着体现人物的精神作用,这就使中国画提高到一个哲学的思想境界。道家、儒家、墨家等艺术思想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艺术气息,是时代、文化、民族的人文情怀,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是一种洒脱情怀的体现,是道家情怀的典型代表,似与不似的造型,感受画面步履蹒跚的步伐,通过飘逸的笔墨来表现精神文化的审美意境。根据时代的不同艺术家产生的审美情感也不同,然而那些伟大的作品确可以穿越那个时代,令不同时代的人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内在精神情感,这就是内在精神可以冲破时空,震撼人们的心灵,当代艺术家就是要吸收这样的艺术情感去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水墨人物画中的艺术情感,是艺术审美情感的主要体现,在艺术的传承的过程中来发展和创作,最终转化形成与自己内心艺术形式契合的,产生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又具有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4

总结水墨人物画在当今时代蓬勃发展,在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艺术语言的情感表现是作品的重要载体。水墨人物画是承载艺术家情感的一种方式,对于当代艺术形式发展处于变化发展的文化语言,我们应该着重把握好水墨人物画的艺术语言的情感表现,把内心情感和形式语言不断探索地结合起来,更能体现作品的价值。从本质上说艺术情感的体验是艺术创作的主题和根本动力,绘画主要体现的就是创作者的艺术情感。从水墨人物画在创作中要体现内在精神艺术情感、表现形式的理想方式的互相磨合,把艺术思想的和构图风土人情的发展有效地联合起来,当代水墨人物画就是藝术情感中不断地探索进步。参考文献:[1] 彭德.美术文献[J]. 1998(1).[2] 何延喆.中国绘画史[M].河北美术出版,2005.[3] 莫其逊.情感与形式:西方现代艺术实践提出的基本问题[J].社会科学期刊,2006(4).[4] 贾琼,李军.绘画艺术中的情感与形式[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7.[5]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6] 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当代之部[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

木偶人物造型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动画导演在动画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动画导演的优劣关系着整部作品的艺术质量和创作质量。动画导演的创作思维非常的形象,同时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领导力。动画导演的团队创作核心就是艺术语言的运用,这是表达影视动漫独特的手段,一般概况为三个层次,即形式语言、形象语言和意蕴表达。

关键词:中国;动画导演;艺术语言;分析

1 动画导演的符合语言体系

1.1 动画导演的形式语言

动画导演的艺术语言和任何一门艺术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动画作品的形式语言是动画导演表达主题的一种基本工具。鉴于动画作品的多样性,他综合了很多相关的艺术创作手法,因此动画导演的形式语言体系是非常庞大的。譬如:动画导演在制作每一帧画面时都需要考虑到画面中人物的位置、色彩、背景等,这是美术语言的具体应用;而这一帧一帧的画面如何安排,速度如何,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又需要用到造型语言。造型语言是动画导演的基础语言,它可以借鉴美术语言的各种艺术形式加以概括然后找到适合它的表现形式。假如要让那些静止的动画角色做出各种各样精彩的表现,比如哈哈大笑、痛哭流涕,这就是运动和表演的形式语言,在创作时要考虑到角色本身的运动轨迹。在创作时,什么样的轨迹代表哈哈大笑,什么样的轨迹代表痛哭流涕,这些都是表演形式和造型形式的结合。怎么样的美术形象能塑造出导演自己的特色,什么样的表演动作会更精彩,更加突显故事情节,这都需要动画导演艺术语言的长期积累。因此,在动画作品中,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具体的表现形式才使得动画作品融合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使它可以表现出作品的叙事、语言造型,最终让导演想要表达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1.2 动画导演的艺术形象

观众不是专业的动画制作人员,他们记不住线条、色彩以及具体的镜头运用,然而那些动画形象为什么会深深地印在观众的脑海里?这是因为每个角色都会有自己的经典话语、标志性动作。譬如大力水手会在遇到困难时吃菠菜,然后说出大力水手经典语言,最后跟反面角色一较高下。人们总是能够记住这些重复的、美丽的场景,也许借助了菠菜、肌肉这样的一个道具,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观众还是通过对动画形象的认知和喜爱来解读动画导演的意图的。动画语言中最基本的就是形式语言,动画通过形式语言来塑造动画形象,不知不觉中,动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会深藏其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动画作品的核心就是要塑造广为人知的动画形象。动画形象能否成功关系到了这部作品的成败。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一定会鲜明的动画形象,动画形象的性格、造型都关系到这部作品的质量。如果动画形象不成功,即使故事的情节非常完美,观众也很难喜欢。动画形象的语言最基础还是动画的形式语言,动画形式语言的组合非常有趣,动画作品中出现的角色、道具、背景等,在不同的组合下常常可以呈现出不一样的角色特征。在剧本确定之后,动画导演和形象设计师常常会讨论最适合角色的体态相貌和性格特征。只有找到了适合角色的这些特征,这个角色才会在荧屏上“活”起来,这就好似赋予角色生命的过程。

动画形象是剧本的承载者,它不仅有剧本的故事特性,还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特性。中国的动画形象设计创新力不足,但是我们的动画可以完美地展示中华名族的文化特性,这种设计不仅仅是动画的表达,更反映了中华名族的文化特征。优秀的中国动画形象设计应该从当前的圈子里跳出去,和国际接轨,达到名族意识与创新塑造形象的完美统一。在《哪吒脑海》这个故事中,剧本不仅展示了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更深层地凝聚了中华文化,渗透着影视作品对生活和古老文化的思考与评价。

1.3 动画导演的意蕴表达

其实动画形象的创作并不是动画导演的终极目标,那么动画导演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呢?说到底,就是把导演崇尚的观念、意境和意蕴去表达在作品之中,这才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所在。宫崎骏的动画征服了成千上万的动漫迷,不论是少儿还是成年人甚至是老年人,他们都深深地热爱着宫崎骏的漫画。这是为什么呢?他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归其原因,是因为宫崎骏采用了极富童趣的表现形式,但是因为他赋予这些形象更深邃的人文思考,使得这些形象在有趣的同时也并不显得付钱。正如宫崎骏所说的:“我希望能够再次藉着更具深度的作品,拯救人类堕落的灵魂。”在这个精神荒芜的年代里,这样梦幻风格的作品是人类亟需的,这样优秀的作品达到了动漫的最高层次。一个优秀的动画导演想要营造出美好的意蕴,就需要尽可能的表现动画的独特性,不能因为强调动漫的一方特性而忽略了其他的特性。譬如有的导演会强调传统元素的借鉴,但是又忽略了动态造型的独特性,使得画面美感不足,或者是流畅性不好,这样的作品很难提高视觉品味。又或者有的导演叙事能力有限,画面再美也不会吸引观众的。动画导演需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并且结合自己的名族特色,这样的作品更有诚意,也会感染更多的人,艺术风格是辨认一个艺术家的标志。比如迪斯尼的动画是夸张流畅的,日本的动画较写实。中国的很多导演用山水画元素融入了动画作品中,比如《牧笛》就实现了水墨动画的三维化。中国水墨动画已经成为中国动画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动漫常常会营造出一个美丽的童年,这样的情境脱离了成人的思维,显得多彩而又美好,这种单纯的艺术方式常常会贯穿在各个作品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讲,童年的情境是动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之源。

根据这些研究,我觉得动画导演是一个创作团队的核心人物,要想创作出完美的动画,就需要全面和整体地把握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也是导演本身的语言功力来决定的。一部优秀的作品,应该是在各种艺术语言层面都做到独特的运用和创新手段。在精良的画面制作和高质量的音效中,能够表达出导演想要表现的哲理思考。

2 动画导演的造型语言

2.1 静态造型

动画的造型是分为静态和动态的美术语言,本质上来说,动画是一帧一帧的,是用单帧的造型结合多种元素形成动态的动画效果。因此,只要情节需要,动画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元素。在经过各种造型表现手法后,原本夸张的动画造型会变成非常有艺术特色的元素。不同的风格元素的加入,会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意味。比如不同的材质的选择,决定了整部作品的风格。不同的视觉呈现使得创作理念更容易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也因此蕴含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能不能成功的营造出童年的情境是判断动画作品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动画造型的特殊表现形式为童年情境的重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实拍的影视作品因为形象过于熟悉,无法达到观众期待的效果,所以动漫是最适合童年情境重现的艺术表现形式。动画造型语言创作出来的角色可以无限地拉近与观众的共鸣,讲观众带入童年情境之中。动画角色的设计是特别重要的,这就相当于普通的影视作品中演员的选择。由于动画角色的可能性非常多,他可以是写实的人物,也可以是身边的动植物,甚至可以是凭空想象出的一个不存在的物体,也许来自于神话故事,也许只是将现实的事物夸张显得更加幽默,这样无限可能的表现形式是普通的影视作品很难做到的。夸张与写意是动画作品的鲜明特点,也是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最常用的就是夸张变形,比如将小孩儿的身体比例放大,头部占了二分之一,突出小孩儿的头部特征,这样的形象会显得更加可爱,代表作品有《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也可以将五官移位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是情绪变化。动画场景可以加入的元素非常多,除了动画角色以外,任何的一切画面内容都属于动画场景,譬如故事情节和特地空间环境等。与普通的影视作品相同,动画的场景也是需要分镜头和剧本来设计的,它涉及到历史人文环境、社会背景以及具体的地域环境等等。角色所生活的背景道具都是要通过场景去表现的。在一部动画作品中,场景的设计与制作要与内容相辅相成,前后要统一,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任意发挥。在动画作品中,像普通的影视作品一样地去选择场景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通常把动画作品中的场景分为三类:室内、室外和室内外结合。室内通常有房屋、桌椅、车船飞机的内部、教室、超市等等,室外一般为公路、地铁、公园、风景等,室内外结合的一般是透过窗户、门等。

2.2 运动造型

动画的运动造型可以呈现出美术造型与蒙太奇造型的美术造型语言,通过动态造型最终表现出运动的对象。单帧的静止造型在疏密排列后,有了凌空飞舞的无穷动感,譬如:《大闹天宫》的每一帧都是静止的动感,每一个画面都是在线条中不断地变化运动,观众可以很直观地欣赏到前后帧的渐变间细微的改不。正是通过这样的微小变化来塑造作品本身的的运动过程,这样是造型风格发展变化的精髓。因为运动的造型具有多变性,在创作中更容易产生变形、夸张,从而有了各种各样的招牌动作,这也是动画作品能够让人记得的标志。例如《猫和老鼠》中汤姆的表情变化就是用简洁的形象夸张地表现出来的,汤姆的快乐、顽皮、笨拙等种种心态都跃然荧屏。动画作品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动画角色反映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情感。动画导演要想深入角色的形象,就要对其性格进行进一步的艺术描绘。比如《汽车总动员》中,把各个型号的汽车进行了拟人设计,赋予他们生命,将汽车的角色形象设计出人类的效果。

3 中国动画导演艺术语言分析

蒙太奇原本是法国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是指把不同的材料处理过后安装组配形成一个整体,后来,蒙太奇被引入到影视作品中,用来特指镜头的完美衔接。在这些年影视作品不断地发展过程中,蒙太奇的手法不断地提升,逐渐变成了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蒙太奇的首要意义是它的思维方式,这是哲学层面的意义,对动漫作品有的独到的引导作用。其次是作为电影拍摄结构的组织,包括镜头、节拍、场面、段落安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技巧,这是技术层面的意义。动画作品是影视艺术的一个分支,在叙事时必然会遵循蒙太奇语言的规律。动画作品和实拍的作品相同,都是需要由各个镜头组成,然后形成场面,之后形成段落,最后再形成篇幅。所以说,我们认识的蒙太奇语言是动画叙事语言的基础。

4 结语

蒙太奇的意义是需要我们深入地研究的,首先,蒙太奇可以重现我们的环境,随着我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可以触动内心的情境。这可以用同一物体在不同的镜头中组合来表达创作。导演可以根据不同景别的镜头和不同的运动方式来表现,这样可以带给观众真实的心理感受。动画导演是赋予动画生命的主体,动画是承载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对动画表演语言所依据的原理进行了归纳,动画导演的团队创作核心就是艺术语言的运用,这是表达影视动漫独特的手段,一般概况为三个层次,即形式语言、形象语言和意蕴表达。

参考文献:

[1] 张岳.浅谈动画片的声音元素及创作手法[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1(02):49-53.

[2] 张晶.艺术语言在创作思维中的生成作用[J].艺术百家.2009(06):

91-96.

[3] 班石.视觉语言探议[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04):23-25.

[4] 丁言昭.谈谈中西木偶[J].戏剧艺术.1996(01):60-69.

[5] 金柏松.美术电影民族化探索的历史回顾[J].电影艺术.1988(04):

39-42.

[6] 唐家仁.美术电影窥涉偶记[J].电影艺术.1987(06):14-18.

[7] 靳夕.心音——美术片的独白[J].电影艺术.1985(01):33-37.

[8] 路清,齐秀芝,李琦.动画中的表演:奔跑在现实与虚拟间[J].电影评介.2007(17):22-23.

[9] 米高峰,刘子建,李姝洁.动画艺术短片《心愿》:父爱如诗[J].电视字幕: 特技与动画.2007(02):69-70.

[10] 刘子建,李莉,米高峰.解读动画电影《僵尸新娘》的主题表达[J].电影评介.2006(21):33-34.

[11] 韩娜,李凤丽,焦广霞.当代语境下的影视动画视听语言分析[J].戏剧之家.2015(18):106.

[12] 袁晓黎.动画片角色造型设计浅析[J].电影评介.2006(17):31-33.

[13] 秦凤珍,何志钧.电子游戏与传统电影的审美异同[J].电影评介.

2006(16):45-46.

上一篇:道路软基处治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储蓄存款分流结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