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切入点范文

2024-03-04

浅谈阅读教学切入点范文第1篇

1从题目切入

所谓“题目”,即“题犹眼也”,是文章的眼睛。 透过人的眼睛可以窥测人的内心世界,而透过“文章的眼睛”,则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所把握。 因此,我们通常会阅读之前先阅读题目,对文章做到大致有数,然后再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求证。 例如,在教学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题目,寻找题目中的“文眼”,其中有这样几个要素———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王昌龄”是李白此诗的寄予对象,“左迁”是指被贬职,“龙标”是地名,“遥”表明了二人地理距离之远。 综合以上关键词, 很容易便可以猜测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是李白写给被贬职好友王昌龄的寄以慰藉的诗,通过文题可以猜测该诗的基调是惋惜甚至感愤,再去阅读全诗,就可以了然于胸。

2从关键词切入

从关键词切入, 就是指阅读教学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比如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或者带双引号表示着重意思的词语,并将这些关键词出现的地方以及其所蕴含的意义搞清楚,然后将全文的关键词连在一起,就可以提纲挈领,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如,鄂教版初中语文教学中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父亲背影的语句共几处,分别出现在什么样的情境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找到了四处背影,分别是:

开篇:记忆里父亲的“背影”———“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送别: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分别:跟父亲分别时的“背影”———“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

别后:追忆 “背影 ”———“在晶莹的 泪光中 ,又看见那 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通过对这四次背影的深入了解与综合比较,大致了解了朱自清所要表达的思想。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背影”这个关键词,以及它所出现的每一个场景所起到的作用。 学生在讨论后得出,开篇的“背影”奠定了一个思念、怀念父亲的感情基调, 送别时“背影”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无言而又沉重的爱;分别时的“背影”深化主旨,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和疼惜;别后的 “背影 ” 则从儿子怀念父亲的角度来反衬父爱的力量 , 深化主题,并照应文章开始的第一次“背影”。 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背影》这篇文章的理解更为深刻,再去回答问题、进行解读就容易多了。

3从作者与写作背景切入

俗话说“文如其人”,每一篇文章都对应着一位作者,每一位作者都具有不同的写作风格,有的狂放不羁,有的含蓄委婉,有的与世无争,有的忧国忧民……因此,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多去关注作者是谁,他的写作风格如何,他出生在什么年代,处于什么社会背景, 这些都了解了, 学生就会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比如,教学鄂教版初中语文中的《桃花源记》一文,就可以先从作者和背景入手。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田园诗人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这篇《桃花源记》创作于晋宋易主之际,当时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百姓受尽剥削和压榨。 这样一位隐逸诗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文章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陶渊明自身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那么,作者写作主旨就很容易被挖掘出来———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时代, 陶渊明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臆想出了“桃花源”这片净土,虽然只是空想,却寄予了人们的殷切希望,也表达了封建社会百姓受剥削与压迫的不满。

4从问题切入

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通常是为了读故事,看热闹,而不去对文章展开思考。 其实,每一篇文章都可以提出很多的矛盾与问题,抓住这些矛盾和问题,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文章深层次的内容,在解答阅读题后面提出的问题时,才会游刃有余。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提问,从问题引入,多鼓励学生质疑、反思,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思考问题。 比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看到这句话,笔者抛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站着喝酒代表什么? (2)穿长衫代表什么? (3)为什么说是“唯一”? (4)孔乙己为什么要站着喝酒? 为什么要穿长衫? 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这虽然只是文章中简单的一句话,却涵盖了巨大的信息量, 一方面表明了孔乙己的穷酸和嗜酒, 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孔乙己的书生身份,同时还表明了孔乙己死要面子。 “唯一”写出了孔乙己身份的特殊,也将其置于一个孤独的境地。 这样一来,从问题切入,阅读就会更轻松。

5结语

一篇文章的切入点可能有很多,“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切入, 但最终目的都是有效降低阅读难度、使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效率。 如果能实现这一目标,那么不管用哪一种切入方法都是值得肯定的。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已成为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借鉴“庖丁解牛”的经验,选好切入点,从细处着眼,以点带面,熟练地掌握阅读教学规律,如此才能“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浅谈阅读教学切入点范文第2篇

1巧换, 让简单的画图变得丰富多彩

前几年在上画图课时, 一个单元几节课下来都是同一幅画, 有的学生到第三节课就按课本上的样子把画画好了。 今年为了让学生对画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在课堂上不使用课本上的图, 像多变的形状, 我让学生用基本形状画小动物, 再配合一些植物, 画成一幅《热闹的动物园》。 像多彩的图画, 我让学生玩填色游戏, 给海洋里的鱼儿填色, 画成一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像复制与变换, 我让学生利用复制的办法给受伤的蝴蝶治病, 利用变换的方式在草地上画出很多美丽的花儿, 最后呈现的是, 美丽又健康的蝴蝶快乐地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这样一个单元结束后, 学生既学会了画图这一单元应该掌握的技术, 也培养了审美观, 最主要的是学生利用了自己的智慧和爱心挽救了蝴蝶, 培养了学生的爱心, 也看到了学生健康的心灵。

2巧用, 让丰富的作品变得更加完美

第三单元是金山画王, 学生最喜欢的是仙女棒, 因此, 学生是提前进机房的, 上课前都已经开好电脑, 并且自己玩上了。 还没等我开始讲课, 学生的画面上已经都是各种各样, 乱七八糟的画, 他们一边用鼠标点, 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发生各种声音, 这个激动劲让你无法去打断他们。 于是我让先学生尽情地玩着, 观察他们的画, 找到一幅看上去有完整的, 跟这个学生说, 老师想把你的这幅画保存下来, 给大家看。 然后我把这幅画在大屏幕上打开, 让大家静下来, 同时对比自己画的, 说说你觉得谁画得好? 不少学生都是这位同学画得好。 接着我又打开前一单元用画图软件画的《美丽的海底世界》, 让学生对比, 说说你觉得哪幅画好? 好在哪儿? 这时就有学生说, 海底世界好, 但也有学生说, 金山画王的画好, 因为它里面会动。 于是, 我跟学生说, 大家想不想画出像海底世界这么漂亮, 又有会动的水草, 漂亮地小鱼的画呢! 大家异口同声地喊:想! 接着, 我跟学生说, 金山画王很神奇, 但是如果我们不用自己的智慧, 它就发挥不出它的神奇。 于是, 我让学生用金山画王打开以前画的海底世界, 在之前的作品基础上, 再次进行创作。 学生有的加了动画, 有的加了水草, 还有的加了各种鱼, 最后, 一幅幅更加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作品完成了。

这一单元的学习切入点, 我就是巧用了第二单元的作品, 这样既轻松完成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又充实了作品的完美性。 当学生看着自己最后的作品时, 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3巧比, 让枯燥的打字变得更有意义

三年级下册基本以打字为主, 刚开始上课, 我跟学生说, 从今天开始, 我们要学习打字, 如果你不学会打字, 那你要跟别人聊QQ就不能了。 谁知我话刚说完, 一个学生马上就说, 胡老师, 我是用手机跟我姐姐聊QQ的, 手机上直接可以用手写的, 还可以用拼音。 我说, 你真厉害, 不过老师想跟你比一比, 你用手机, 我用电脑, 让大家当评委。 大家都说好, 我把手机借给这个学生, 我们一起输入:姐姐, 国庆节我们一起出去玩! 结果我一会儿就输完了, 他花了好些时间。我便问, 你想用电脑跟姐姐聊吗?孩子说, 想。我说, 那好, 同学们, 那我们就好好学电脑打字。这节课是中排键, 大家学得可认真了。

第二节课是上排键, 没练几个, 有的学生就耐不住了, 整个手都跑到上排键上去了。 这时, 我让两个学生上来站到旁边, 看我的眼睛和手。 我打开金山打字通, 让其他学生停下来看大屏幕, 我用金山打字通的速度测试, 打了一篇简单的文章, 学生看着我快速地打着, 嘴巴都张大了, 等到最后结果出来, 显示打字高手, 大家都惊讶了, 哇! 打字高手啊! 胡老师, 你真厉害! 孩子们羡慕极了。好啊!那我们就像胡老师这样, 眼睛努力不看键盘, 偶尔瞟一眼允许, 手始终不离中排键, 只用手指伸一伸, 缩一缩。在练习过程中, 我观察学生, 都在很努力地不去看键盘。

可是到了第三节课, 大家的学习劲头又慢慢退下来了。 于是我又动脑筋想办法, 这个金山打字通如何运用好呢? 考虑到大家很喜欢测自己的速度, 可是软件的文本对照中的内容都是小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 我想, 就从这儿下手, 我把软件库中的像“冰灯”等的文章全删了, 找来小学语文课文中的优秀课文, 把简单的几篇改成拼音的, 充实到库中。 这样一来, 大家的兴趣又来了, 孩子们练得不亦乐乎!

经过这一系列的比赛, 大家对枯燥地打字练习有了一定的兴趣, 到最后几节课, 大家都已经试着去打课文了, 他们会把自己每次测的成绩告诉我, 尤其是比前一次进步了, 会很激动。 有的同学跟我说, 老师, 打字比赛真有意义, 我什么时候能跟您一样快啊?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我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 在教学设计时, 我会尽所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 找好切入点, 使设计更贴近学生的需求的教学内容。 因为, 这样的课堂, 才能产生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才是健康智慧的课堂。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快乐、幸福、健康成长, 是时代和民族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在三年级信息技术课堂中, 要有效抓住课堂教学切入点, 使学生易学、乐学、会学。

浅谈阅读教学切入点范文第3篇

1 了解重点、明确目的

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语文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断章取义”式的讲解与传授, 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文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 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新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 提高大语文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语文课程的学习, 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 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2 提高能力和培养技巧

2.1 培养学生寻找文段主题句的技巧:

根据段落主句在段中现和隐位置的不同分析, 1、段落主句在段首, 其它各句都是对它主句阐释;2是段落主句在段未, 先用诸句阐释再得出主句;3是段落主句在中腰, 前诸句都是对主句阐释;4是段落无主句, 段内各句意义同等重要, 主句需读者自行提炼。

通过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对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培育, 尤其是归纳推理能力卓有成效。

2.2 引导学生研究句间, 段间的逻辑联系

“除阅读单句所需要的技巧外, 连贯的论述还需要有另外的阅读技巧。如同一个逐词阅读的学生最后不能理解全句的意思一样, 逐句阅读也不可能理解全段, 因为他没有领悟到句子之间的关系。”教学生研究句段间逻辑关系, 而后指导他们衍生出无限的变化来。

2.3 反复朗读, 促进理解

语文阅读材料的深层底蕴不可能在抄写生字词, 抄写段落大意, 抄写中心思想中得到把握, 只有朗读才能唤醒其间沉睡着的意蕴和情感, 只有以朗读为基础, 才会有理解力质的飞跃。就讲授《最后一次讲演》为例, 单纯地分析它们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毫无用处, 而在反复的朗读中, 会自然地再现闻先生爱憎分明的情感流露, 闪光的泪花, 悲愤的感情和有力的手势。

理解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以理解为前提条件, 才能谈阅读思维的综合和整体培育。教师最终的任务是除了能让学生巩固和表达阅读内容外, 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 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 或表达出自己的个人观点。

3 强化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学承担的最基本的任务, 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来解决交际中“说得巧”的问题, 而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如何来利用已获取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 为达到这个目标, 我的语文阅读课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1 轻描淡写, 勾勒文本

阅读的初级阶段是了解把握文本的文字意义, 即了解把握文本的表层结构一: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词典扫除文字上的障碍。二:要求学生把握文本叙述或描述的内容。三:要求学生能三言两语概括文本要点。概括能力的训练必须培养学生抓大体祛细节, 抓主要祛次要, 从整体出发, 摆脱细微末节的缠绕的能力, 即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概能力的培养是这一阶段阅读训练的目标。

3.2 注意细节, 突现文本

探究性精读是文章的重点环节, 应帮助学生扣住文章主题讨论理解这些问题。通过阅读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活跃课堂气氛, 愉悦学生的心情,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 在指导学生解答问题时, 要体现对学生读的方法的指导, 从而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诵读去领会、鉴赏课文。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 主要不是靠参考书, 而是靠读, 那么, 把这一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让学生在掌握了读的方法之后, 自己去领会和鉴赏课文。多读少讲, 在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 是完全可以逐步做到的。久而久之, 将会形成“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3.3 画龙点睛, 超越文本

我们的阅读教学的目标升华——学生的感悟。感悟是一种阅读的超越, 是读者主体意识的扩张。读者从文本中获得的不仅是对传统意义 (他人的确认意义) 或作者意图的解读, 而且是对文本辨析、评判或是对文本潜在意义的不断发掘。辨析、评判或是发掘能力的培养是阅读的超越。

在教学中, 完成了重点段落的精读之后, 可以指导学生多角度地阅读,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 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 感悟文本中人物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如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还可以继续组织学生讨论, 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一步拓展思维, 深刻领悟文中的启示。让学生自由的交流。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阅读的民主氛围, 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主体阅读意识, 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质量。

总之,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学生应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则是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 教师有效地引导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学生的理解是保证, 学生运用能力是关键,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升华。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参加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和技巧, 探求能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以及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技巧,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纯著.教育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 彭聃龄著.语言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浅谈阅读教学切入点范文第4篇

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教学效果, 针对传统阅读教学的种种弊端, 人们要求一种更合理、更科学的阅读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为代表的现代阅读观应运而生。

1 现代阅读教学观认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和老师之间是双向的、互动的

在这个过程中, “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 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1.1“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 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 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这里, 阅读是被当作一种终身受用的技能看待的。

1.2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的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

其基本流程是: (1) 问题中心, 确立阅读目标。以有一定涵盖性, 综合性的问题定向; (2) 自主探索, 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 (3) 切磋问题, 提高阅读效能。分组讨论、争辩、启发; (4) 交流评价, 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 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 教师评价。这种教学模式, 在真正意义上将教与学完整的结合, 实现了教学相长。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 (1) 主动积极, 乐于探索; (2) 潜心研究, 独立思考; (3) 知疑问难, 互动合作; (4) 善于发现, 注重总结。

1.3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 教师由主宰课堂到主导课堂,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革。

2 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测试研究的一个热点, 也是初中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大量研究表明: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思维过程, 它既有认知的参加, 也有情感的参加, 更伴随着紧张的思维活动。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在现代文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把握以下两点至关重要。

2.1 激发需求心态

阅读应该是自觉的。自觉的阅读必定有强烈的阅读需要, 它是培养阅读思维品质的有效动力。社会学家认为, 任何阅读都要受到社会要求的制约。阅读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过程。因此, 对于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 教师很有必要引导他们审视一下自己的阅读动机和目的, 要从现代社会对阅读教学的需要入手, 对自己的阅读内容作适当的调整, 确立起一种超越兴趣的阅读观。明确为什么阅读, 以及阅读对于自己能力的培养, 跟未来社会的发展有何联系。这样, 阅读的动力就能由兴趣到乐趣, 再到志趣, 这是阅读的心理素质产生质的飞跃的标志, 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品质的关键性一步。

2.2 强化整体观念

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者刘守立先生曾经说过:“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活动过程”。整体与局部、宏观和微观, 是当代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重视并妥善处理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使局部功能服从于整体目标, 从而取得理想的整体效益, 这正是现代系统论的重要观点。而阅读理解中的整体性思维, 说到底, 就是对阅读载体能够整体把握。因此, 这一理论对学生现代文阅读思维品质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强化整体性思维,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强调对读物本身整体的直接体验和感受。现代文的阅读训练, 一般是以篇为单位进行的, 是立足于全篇这一整体的。现代文的阅读训练远不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简单相加, 它的基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读懂一篇篇难易程度与所学教材大体相当的各类体裁文章的能力, 关键在于教会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各个单项知识及其技能去读懂一篇篇文章。

(2) 注重训练程序的整体优化。学生在现代文阅读训练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急于求成, 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 或者东一榔头西一棒, 结果欲速不达, 收效不大。整体教学理论及其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按照阅读理解的过程与规律, 规划训练程序, 优化阅读效果, 同样需要整体性思维。阅读训练的程序一般分为“两部分”、“三阶段”。

“两部分”是指分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我们在强调阅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还应该把视线投向影响整体性阅读能力提高的各个方面。分项训练仍应注重整体性原则, 区别在于它的目标单纯。局部优化了, 就能为取得阅读的整体高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训练”是指在分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将点连成线的全方位的理解训练, 综合训练方式多样, 不拘一格, 一般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考查阅读能力。

“三个阶段”是指阅读训练中思维发展的三个基本过程, 包括“认知”、“选要”和“简缩概括”。这三个思维层次都是有计划地在分项和综合训练中由浅入深地逐一展开的。“认知”必须整体认知, 它是理解的前提。“选要”是整体制约下的摘要, 就是能够在文章中尽快地判断和选择出重点词句语段和全文的内容要点。“简缩概括”是对整体的简缩概括, 阅读时不仅要明了文章蕴含着哪些信息, 而且还要善于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 并用自己简括的语言反映出来, 或对加工概括的答案 (选项) 作出选择, 它包括以句或段为整体的简缩概括, 也包括对全文的简缩概括, 既有浅层概括, 也有深层概括。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 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更多更好的阅读教学方法, 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使我们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它既有认知的参加, 也有情感的参加, 更伴随着紧张的思维活动。因此, 掌握现代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激发需求心态, 强调整体观念, 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显得尤为重要。

浅谈阅读教学切入点范文第5篇

任务型学习是一种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进行自主的学习, 主动地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 实现任务的目标。这种交互式活动体现了所学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让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价值直接感受,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克服教师的“一言堂”、“强制学”和“填鸭式教学”, 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均能感到学习的快乐、求知的愉悦和进步的喜悦, 真正把“苦学”转变为“乐学”。

所谓“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learning) , 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 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 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本质是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和“用”中学。它体现了英语教学的本质, 为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能力提供了展示与操练的舞台。在这种教学环境下, 教师将一个或更多的教学目标融合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让学习者在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完成预先设计好的教学“任务”, 更加积极、主动, 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 以获得“即学即用”的技能,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论, 极具现实意义。

JEFC教材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每单元后面设置了具有跨文化内容的语言篇及相关练习, 以Reading形式出现了一种阅读课的基本课型。我结合教材在教学中尝试了如下任务型阅读教学过程:

(1) Pre-task: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阅读水平和目标, 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设计课前任务, 使学生明确阅读活动目标, 真正主动参与到阅读课中。

以九年级Unit1阅读材料“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一课为例, 课前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Who is Stephen Hawking How many ways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How do you deal with your problems when you are in trouble?关于Hawking轶事你还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 “他的哪些意志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请选取你认为有意义的用英语讲给大家听。”为完成任务, 学生势必要借助词典, 要共同合作, 查阅有关资料, 在这一自我发起的执行任务过程中, 学生英语语言水平得到提高, 学习能力也得到提升 (学会使用词典查资料, 并总结好的语言表达形式) 。因为对Stephen Hawking的部分了解, 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从而使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阅读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2) While-task:课上任务一般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 学生展示本人或小组课前任务完成情况, 交流观点, 营造积极合作的课堂氛围。 (1) “Stephen William Hawking was born on 8 January 1942 (30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Galileo) in Oxford, England.”

(2) 在大学学习后期, 开始患“运动神经元疾病, ”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 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

(3) 史蒂芬·霍金教授是当代享有盛誉的伟人之一, 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 当今的爱因斯坦。”

(4) He is a famous scientist.就这样, 学生们用中英文等形式汇报着自己的预习结果。

第二环节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参与的任务型活动, 设立明确的阅读目标。在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一课中, 围绕By learning to forget/By regarding problems as challenges/By thinking of something worse设计问题, 结合学生自身展开讨论。

(3) Post-task: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应是合作讨论的方式, 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下自己阅读中收获的点滴, 无论语言形式还是人文素养、学习策略还是心灵感悟, 然后互换笔记, 互相评价与补充。这种评估可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阅读的成果, 巩固正确的阅读方法, 调整阅读方式, 从而达到预定的阅读目标。

通过这样的阅读课教学, 学生在日积月累过程中阅读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同时, 在“学习和自我学习”中, 学生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我相信对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也势必有很大的帮助。此过程中, 听、说、读、写四方面相辅相成, 也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尝试着这种“任务型”的阅读教学法让学生做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并且采取分层教学, 不同的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 让全员动了起来, 提高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生在完成基本的任务后就在准备拔高练习, 基础薄弱一点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也能完成基本任务, 能流利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语言知识点, 让他们也尝试到成功, 通过这种“任务型”的阅读教学法,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了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最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摘要: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技巧, 是适应中考的需要, 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任务型阅读是交给学生方法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提出任务,交流帮助,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1] 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浅谈阅读教学切入点范文第6篇

1学生存在的问题

1.1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在农村小学,笔者发现多数学生不喜欢看书。 早读不想读课文,也不喜欢看课外书,即使看也只局限于看漫画书。 这是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加上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的冲击,使学生不但阅读时间和阅读范围日益减少,而且阅读兴趣也随着“读图时期”的来临而减弱。 许多孩子甚至排挤、厌倦文字。 有的学生对笔者说:“老师,我看见字多的书就头疼。 ”

1.2 学生阅读对象单一、数量偏少

据了解,农村小学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几乎没有读过文学方面的书籍或文章。 他们看的课外书就是一些漫画书、游戏书、最多就是几本作文书。 另外有一半的学生也只是读过新大纲规定的学生必读书目中三部以下的作品。 更别说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涉猎。

1.3 学生阅读环境较差,孩子无阅读意识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多,爷爷奶奶除了解决孩子的吃饱穿暖问题,学习上的事基本不管不顾。 有的也表示关心,但只是停留在嘴上问问,他们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学校老师的事。 孩子回家后,负责的人还督促一下孩子写作业,不负责任的根本不管孩子干什么。 那就更谈不上督促孩子去阅读了。 还有的学生虽然有父母照看,但这些父母多数沉溺于打麻将,还有的由于文化素养低,孩子回家仍旧得不到学习上的关照。 所以农村孩子回家后,不是满世界疯跑打闹,就是看电视,他们没有一点阅读意识。

2解决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教师要改变观念,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首先,农村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优秀教师的课,从而转变教师的观念。 多举行教师说课、优质课比赛,让教师亲身感受新课程的变化,主动学习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次,抓好校本培训。 学校要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每周定期学习讨论,作好记录。 学期末写出课题总结。 鼓励教师大胆创新, 善于总结, 把自己在阅读教学中好的经验与其他老师分享。 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深挖教材,认真备课,做到“无准备不进教室”。 最后,语文老师要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俗话说:“博大才能精深”。 语文教师自己没有广博的语文知识,没有很高的语文鉴赏能力,如何引领学生领略文学的美,如何指导和激发学生博览群书的兴趣。

2.2 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同时也是对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检验。 是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要做好课外阅读指导,首先,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并要落实在行动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让他们知道该读什么,怎么去读。 其次,要和家长多沟通,引起家长对学生阅读的关注。 学校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发阅读倡议书的形式。 个别家长老师要亲自家访,情真意切地做家长的思想工作。 相信吃尽了因文化低而生活艰辛的家长们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会尽量为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

2.3 培养学生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营造和谐民主、主动阅读的氛围。 可以在班级建立“读书角”,设立管理员、登记目录、做好借阅记录。开展“我与好书为伴”、“好书大家读”活动。 还可以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书的情况。 这样,学生慢慢会觉得读书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同时老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开始,老师要给学生指定书目,让他们摘录好词好句。学生习惯以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去读,但老师要让学生学写读书笔记,学做批注。 并且要定期检查。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改变观念,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做起,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那么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一定能得到改变, 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相应提高。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效率低,学生阅读能力差的问题普遍存在。为了改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农村教师要改变观念,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兴趣,养成读书习惯。

上一篇:汽修厂合伙协议合同范文下一篇:砌体工程的砌筑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