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范文

2023-10-06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范文第1篇

当今社会下,人才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学历、能力上,而更多是在职业道德素质上的竞争。如今在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人们最大化地追求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忽视了职业道德品质的修养,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而职业道德修养是劳当今大学生毕业以后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特定的职业思想和行为准则,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为以后正确处理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做好前提准备。

职业道德修养是作为大学生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这也是社会一般到的在职业中具体体现和要求,它不仅仅关系着个人的名誉形象,同时还与公司乃至整个业界的声誉和利益密切相关,但是我们又该如何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呢?

我认为,所谓的职业道德其实就是让我们懂得怎么做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是要先学会做人,从我自身的经历出发,作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其实也是做人,演戏就是做人。

1.我们要无私,要为大家的利益照想,不能只在乎自己,这很重要的,也是职业道德修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我们要讲文明,懂礼貌,要尊重的长辈、上司、师长,正所谓尊师重道、薪火相传。我们有礼貌有修养,也会获得更多人的赏识,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3.我们要忠于职守,热爱自己的职业,一旦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要义无反顾的向前走,刻苦钻研职业技术和业务。

4.我们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合作,以主人翁精神对待工作。 5.要想事业上获得成功,那么首先就要从自身的小事做起。只要长期坚持做好了小事,到了一定程度就可成大事,我们要注重细节,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好像我们现在该做的就是应该上好每一节课。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范文第2篇

摘 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并就贯彻落实《规范》有关工作发出通知。这对于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了新的要求,作为新时期、新加入高校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感同身受地对《规范》内容及落实要求做出一些解读。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育是一种社会行动。大学教育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的教育。这最后的教育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说是极为关键的。这也和大学教育阶段的教师素质有很大关系,因此,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人才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对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要按照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两个基本途径。作为高校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循序渐进,才能成为优秀的高校教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其能否能够很好地完成教书育人,并推动国家社会发展重任的关键因素[1]。

国家教育部和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于2011年12月23日联合发文,颁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后,又对该《规范》的贯彻情况发出通知。这是继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新修订及颁发后,国家教育部和教科文卫体委员会首次制定并颁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的制定及颁发是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及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的彻底贯彻与落实。国家教育部规划纲要指出: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既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理想及道德建设,也要增强其教书育人的责任感[2]。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胡锦涛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高校教师要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淡泊名利、治学严谨、自尊自律,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能力,以人格魅力、高尚师德、学识风范教育及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及引路人。

现今,在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个别教师责任感低下,育人意识薄弱,对学生缺少关爱之心;个别教师教风浮躁,治学不够严谨,过于急功近利;有的高校教师师德缺失、学术不端,甚至学术腐败,损害教师行业的声誉;这些问题存在,虽然在教师队伍中占比重不大,但也应该引起重视,要采取相应切实可行措施予以解决[3][4]。

一、《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解读

国家教育部和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联合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文共六条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1.爱国守法

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要做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和国家的领导。遵守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政策,依法履行职责,维护社会稳定与校园内和谐。作为高校教师不得做出有损于国家利益与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言行。该规范首先提出高校教师要爱国守法,这是对高校教师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说明,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政治方面的高要求;该规范中强调高校教师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和国家的领导及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是要求高校教师要切实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对现今少数教师思想意识薄弱问题,该规范着重指出高校教师不得做出有损于国家利益及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言行。

2.敬业爱生

高校教师应该做到忠诚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及科学创新为己任;刻苦钻研、终身学习;严格要求、公正对待、关爱学生。这是该规范对高校教师强调规范师生之间关系提出的要求;规范着重强调高校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身心方面加以关怀;该规范对现今高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教师提出要求: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得做出损害学生及学校合法权益的言行。

3.教书育人

该规范对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方面提出要求。高校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采用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的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作为高校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也不得从事影响教学的兼职。该规范在这方面重点强调了高校教师的教育及教学行为;该规范着重强调高校教师要以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现今部分高校教师的轻教学、轻育人等问题及社会兼职过多影响教学现象,该规范明确提出: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也不得从事影响教学的兼职工作。

4.严谨治学

该规范规定高校教师要具有弘扬科学、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的精神;具有秉持良知、恪守规范的精神;具有尊重他人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及尊严的品格;具备诚实守信、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不端行为的职责。这重点是规范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行为;该规范规定高校教师要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协同创新,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及学术成果;针对少数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该规范对高校教师提出了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及学术不端行为的要求。

5.服务社会

该规范对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方面提出新要求:高校教师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及人类进步服务;要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及学术影响力。这是本规范对高校教师与社会关系的着重规定;该规范中着重强调高校教师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及人类进步做出贡献;要求高校教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极提供专业服务;针对现今高校中有个别教师不当使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力的现象,该规范中明确提出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力的规定。

6.为人师表

该规范对高校教师的学为人师提出新要求。作为高校教师要为人师表、行为世范;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要以高尚的师德、学识风范教育并感染学生;高校教师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这是本规范对高校教师的社会道德责任提出的要求;该规范中强调高校教师要学为人师,树立优良学风教风,要遵守社会公德,引领社会风尚;为树立高校教师的良好职业形象,本规范明确规定高校教师要抵制有损教师声誉的行为。

二、践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加强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的道德实践。通过在课堂上或其他教学环节的教育活动的道德实践中,是高校教师深切体会各种利益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使教师更加对自身品德的塑造起积极向上的作用,增加自身觉悟和自律性[5]。

高校教师职业的道德践行,高校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其应该具备基本要求:所有的高校教师不单单要以敬业为职业道德的前提,还应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不但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还应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在本专业的科学领域有所贡献。高校教师不但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还能做出一定的科研成果;高校教师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群体,因此要就积极发挥其创造价值。作为高校教师自身也要广开思路,严肃认真地在科学上努力研究、积极进取,以一个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科学研究专业,在教育上要自觉树立良好的学气和教气。这样,通过高校教师的言传身教,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才算能够完成高校教师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高校教师对学生要关爱,应该做到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虽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传统教学观点,但早已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源远流长了。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说明教书育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有爱心及耐心。在这个长期的时间里,需要高校教师具备很大的毅力及恒心,对学生要关心成长,修正错误,发挥优点,尽量使其成为优秀人才;高校教师应该是社会主流学习的典范,所以应该在社会生活中保持较高的道德修养。高校教师的这些优良品质应该其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有所体现。无论从言行举止、仪表、谙熟知识、接人待物,以及胸怀大度等方面高校教师都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达到身正为范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M].胡劲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谢芳.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滑坡成因分析——以物流专业为例[J].中国市场,2008(28).

[3]吴迪,陈迎,宋杨.教师元认知与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6).

[4]吴敬红,吕立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特点和功能[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5]梁国良.大学体育教师的职业意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University Teacher Occupation Morality under the New Period

WANG Ming-ming,WU Lia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culty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Kunming 650500,China)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 Professional Ethic; 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 of University Teacher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范文第3篇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路径研究

3、谈通过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交汇与融通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4、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师德性研究的发展与反思

5、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探究

6、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教学:误用后果、归因与破局

7、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8、卢梭智力教育观及其道德评价

9、“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伦理:从他者型塑转向自由审美

10、当代教师德性研究述评

11、教师教学生活如何走向幸福

12、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与新途径探析

13、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养成

14、高职院校转型升级期师德建设探究

15、高校教师教学道德的反思

16、师爱在育人实践中的价值提升策略探析

17、以双向融合为突破口,带动高校“课程思政”的整体改革

18、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探索与实践

19、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危机与本真回归

20、师德建设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信仰与教育

21、从教师职业道德出发谈教师幸福

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形象的演变与审思

23、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4、生物医学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促进医学伦理教育的思考

25、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26、体育教师行为失范及调控

27、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及对策探析

28、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度化探析

29、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的职业形象及其启示

30、中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文本分析及建议

31、追寻专业伦理:中美师德规范比较

3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3、基于绿色教育理念的学校课堂伦理的构建

34、浅议新时期教师师德的内涵

35、教师职业角色发展的嬗变及伦理反思

36、浅谈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37、内外兼修:论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困境与突破

38、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3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要求及其提高途径

40、护理伦理素质的现状分析与护理伦理教育研究

41、社会转型背景下师德评价的原则探讨

42、初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原因分析及其解决办法

43、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研究

44、县域推进师德养成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45、为何而教:体育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46、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六结合”教学法

47、浅议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48、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学术史:70年回顾与展望

49、小学教师专业伦理品性的内涵、结构与涵养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范文第4篇

李伟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经历了三年的磨砺之后,我对于这个职业有了深深的喜爱。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如何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是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一、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

很多青年教师选择教育,并非是从填写志愿的那一刻起,更多的是因父母之言、考分限制以及想找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使然。及至做了教师,发现教师之苦之累,远出乎经验与认识,加上经济大潮席卷而下,对教育工作得过且过,心里总巴望天上掉下一个机会跳出教师这一行。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状态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黄金年华。

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归根至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还是富贵立身?我们知道南辕北辙的故事,它告诉我们选择方向的重要性,方向错误,你越努力,离目标也就越远。人,只有在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去努力,才能做出成就。人生路上的选择,第一位的不是做什么职业,而是问一问自己,你选择“精神立身”还是“富贵立身”?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人要生存,要有一定的物质资料作保证,衣食足而知荣辱,对大多数人来说,精神是在物质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去追求的。今天,教师在物质上的生活已经超越“衣食足”,大多数教师的收入在本地区已进入中上水平,发达地区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筹划购买私家车。但,我还是必须告诉年轻的你,教师这个工作是以精神追求为主的。我们的物质由国家保证供给,有了它,不是图安逸,而是能使我们更好发沉下心来,做一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其实,财富的满足只是一种比较。你和谁比较,你就产生怎样的心态,你和大亨比,你会觉得物质和金钱是如此的相形见绌,但你和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相处三个月,你说会感谢上苍对的恩赐。你要知道,地球上每晚有30亿人饿着肚子睡觉。你要知道,地球上每天有30亿人进出教堂寺庙,感到有生命威胁。你要知道,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床睡,那么你就比这世界上的75%的人富有。如果你的还有存款,钱包里还有票子,口袋里还有零钱,那么你属于这个地球上8%的幸运的人。教师有着中上等的生活,还有着可观的精神收入,作为人,这样屹立于世界上不也挺值得吗?

对于年轻的教师,迫切需要果断地做出选择:不做教师,就早日投入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当中去;要做教师,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如果到目前为止,年轻的你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清楚的认识,或者说,想不做教师又没好的门路,终日浑浑噩噩,那么我要奉

劝一句:用心地投入到目前的工作中来。工作是相通的。今天的工作对于明天的工作永远不会没有价值。今天有了工作而不好好地做,那才是个大失误。不管以后做什么,今天认真工作所得到的感受和体验,对今后的人生绝对有用――哪怕那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岗位。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地消耗。而且,我相信,不管未来怎样变迁,暂且坐定目前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这是无愧于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行动。而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即便你还是没有机会走向你梦想的那条道路,但那个时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非是无病呻吟的赞誉。

二、做有约束感的教师

“约束”和“约束感”虽仅一字之差,却有着根本差别。学校发给每位青年教师一本书,这叫“得到”;如果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比赛,你在比赛中获胜,校方奖励给获胜者一本书,这个“得到”的背后还蕴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这就是“得到感”。一个经常感觉被约束的人,必定觉得不自在,痛苦;一个拥有约束感的人,面对一些必须要约束的事,根本没有这种消极的情绪,因为。这完全出自他内心的做人准则和道德价值,他的内心是安定的,祥和的。约束来自于外界;约束感存在于内心。

一个人有了约束感,就知道这个社会上哪些事现在还不能做,什么时候做才行;哪些事不想做,但还是要去做好;哪此事是有意义的,

需要争取,哪些事是没意义的,需要拒绝;哪些话现在还不能说,什么时候说才行;哪些话说也没用,哪些话不说不要紧,哪些话该在哪个场合说,哪些话不该在哪个场合说,哪些话需要通过什么途径去说„„或许你会说,做成这样的人,太老于世故了吧?不错,所以一个真正走向成熟的教师的困难与艰辛就在于,既要在老于世故中保存自己,又要在老于世故中保持自己。不“老于世故”,你就永远是个不受欢迎的“愣头青”;沉溺于“老于世故”,你就失去了作为教师该有的那颗常青的童心。

谈约束感,就必须谈到学校纪律,很多青年教师认为违反点学校的规章制度,没什么大不了,是小事。上班迟到一会,没什么;下班早走五分钟,没什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事上放松自己,越放越松,到最后会一塌糊涂。比如说“迟到”,先是不事迟到,后来没事也迟到,到后来,知道要迟到,叫别人代签到。再比如说“中途离校”,先是有要事离校;后来有小事也离校,到最后,一些事本来可以下班后做,但上班好象“空闲”得很,“无聊”得很,就中途离校去办了,以便下班后能更好理自由地“享受生活”。为了这个很普通的上下班纪律,已有学校无可奈何、忍无可忍之下使用了“指纹器”。面对指纹器,我的内心充满凄凉,中国教育还能走多远?中华民族还能走多远?一个不遵守纪律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没有自由的民族;一个不遵守纪律的学校,到最后,只能是一所最没有自由最没有生机的学校。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任何个人或单位,

如果处在一个无规则、无纪律、无秩序的社会环境中,看似最自由,实际是最没有自由保障的地方,也就是最没有自由的地方。纪律和自由是孪生兄弟。纪律越发达,自由越发达。自由思潮下的年轻人,很容易错误地把“自由主义”当成人生的美好追求,把不受约束看作是个性的解放与张扬,把我行我素看作特立独行和有个性的标志,把与学校与社会做无谓的对抗,看作是年轻人的英雄气概。不客气地讲,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在“纪律与自由”之间,做得恰到好处,因此它必须存在。存在只是一种形式,存在是让管理者有依有据地肯定你的工作态度和价值。换个角度可以这么说,每一条纪律对于遵守纪律的人来说,是对他每一点态度和价值的肯定。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范文第5篇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压力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访谈调查中发现,来自社会、学校组织、职业特征和教师自身等方面的多重压力,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环境方面的压力

社会期望值过高。从古到今,教师职业一直被视为崇高的职业, 再加之家长对孩子期望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寄托在学校又转嫁到教师身上,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给教师涂上了一层理想化的神圣色彩。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使教师产生程度不同的压抑感。此外,教师的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在社会对教师报以高期望的同时,却出现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低一系列的反差。倦怠通常是由于专业人员感到其付出与之回报不相匹配而产生的。

(二)学校组织方面的压力

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各方面的环境对教师职业倦怠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工作环境可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是否有来自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同事的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以及学生的支持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此外,还表现为超长的工作负荷和超长的工作时间、学生的不配合、教师之间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都会诱发教师的职业倦怠。

(三)职业特征方面的压力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社会的代表者、社会道德的实践者、人类文明的建设者、父母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班级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但是教师不可能把每一种角色都扮演好,这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同时教师由于对其职业的权利、义务、责任等缺乏清晰、一致的认识而感到对工作无法胜任,形成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会导致教师的情感衰竭和教学效能感的下降,引起职业倦怠。此外,由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的知识量大大增加,同时我国进行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在很多时候感到力不从心。教师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感到知识的枯竭和应对学生问题时方法的枯竭,最终引发职业倦怠。

(四)教师自身的压力

外在的环境因素必须通过教师内在的个体因素才能起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以及教师的心理健康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健全的人格是合格教师必备的重要心理素质,不同人格特点的教师面对压力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另外,那些具有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的人,很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二、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其一,热爱本职工作。尽管教师每天从事的都是教育教学工作,然而教育教学本身是极具创造性,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的,而且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

其二,不断充实自己。不少教师出现倦怠心理是由于不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发展的新特性。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很好地接受并适应新课改。因而通过学习来更新自己内在固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是当务之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三,增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效的一种主观体验,能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是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的重要基础。主要有教育教学的成绩、教育科研的成果、学生成才的人数、社会家长对自己的评价等等。

其四,摆正自己心态。心态对于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教师通常都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对于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事认真,这些都是优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具有这些人格特征的人却容易出现不良的心态。

其五,参与课余活动。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多彩的生活中增强自己的生活乐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对职业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六,寻找宣泄场所。心情不好时,可以找同事朋友交往、沟通,找他人倾诉、宣泄,倾听别人的工作感受和经验是非常便捷的克服职业倦怠的方法。我们教师最好办法,拿起笔来叙述学校社会一些不良现象、不公正的行为,在网络上建立自己博客进行宣泄,展示学校管理中弊端,倾诉自己心中怨恨,提供给网友进行探讨,恳求网络进行帮助,从而达到放松自我的目的。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范文第6篇

1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呼唤师德建设

1.1 新技术革命对师德的挑战

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 推动着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重大变化, 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方式和教师的工作方式, 对教师的伦理道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而是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现代教学的组织者, 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如何利用“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 这就要求身为人师的教师具备高度的智慧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师德的影响

目前, 商品经济中的市场经济已在教育界呈现, 一直被视为非功利的教育事业已正式进入劳务市场、人才市场和科技市场, 具备了商品的某些特征。学校领导和师生在观念上都趋于面对现实、面向市场, 随之而来的是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与旧的经济体制基础上的教育观念、道德观念发生碰撞, 造成有的教师就产生了思想混乱, 甚至放弃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 随波逐流、急功近利。因此, 正确分析市场经济的两面性, 使教师既具备商品经济的素质, 又具备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 就成为教师道德生活中亟待解决和处理的问题。

1.3 素质教育给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知识、能力、素质三者高度结合的教育, 是注重培养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敬业精神、业务素质和能力、教学水平和方法, 以及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 是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关键, 是中等职业教育做好育人工作的根本。因此, 教师怎样才能具备正确的教育思想、高尚的师德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是师德建设的重要课题。面向新的历史时期, 中等职业教育在道德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道德建设尤其重要。

2 传统伦理氛围与师德建设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翻开历史记载, 我们不难发现, 无论是统治阶级的掌权者还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 都重视教师的作用, 并赋予教师崇高的社会地位。当然, 古人强调尊师敬长是有条件的, 要以讲究师德为前提。我国古代素有“严于择师”的传统:首先认为“师者, 人之模范也。”因此, 教师德才兼备是古代讲究师德尊严的基础;其次教师应有广博的知识,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要成为成功的传授者, 自己的知识必须渊博, 精通专业, 并掌握传授知识的技能和技巧;再则教师要敬业乐教, 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最后教师要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教师必须要先立身, 做到“言不惭;行不耻”, 才能担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

总之, 古人认为教师是知识、伦理道德的传授者。这些传统的观念今天仍然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振兴教育, 就不能失去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3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现代道德意识

古人认为:“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阐述了教师的三种含义:给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 如何修行养性;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解答学生在学习和为人处世时出现的困惑。可如今是信息化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它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提出的要求了, 因为无论是师生关系, 还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 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就应具备现代道德意识, 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3.1 自主意识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做主、自力更生、不受别人支配的主体意识。能够将外界事物作用于自我而产生的这些信息进行估价、取舍、趋避、选择, 从而变得主动积极。进一步深化对自我的认识, 把握自我发展方向, 进一步强化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等能力, 增强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普遍重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当今时代, 人的自身发展越来越趋向于主体的自我构建, 没有对自身主体价值的追求, 就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去完成复杂、有意义的劳动。

3.2 创新意识

知识经济呼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由“知识传授型”角色向“创新促进型”角色转变, 教师应自觉构建适应知识经济的创新促进型角色意识:一是要以学生为主体, 努力设计出能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创新的策略与情境, 促进学生产生自主自愿学习与创新活动;二是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核心, 增强学生对创新意义、创新价值的认识和体验, 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形成一套培养创新素质的教育策略。三是知识教学要体现激活、构建、开放性意识,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处于活动状态。帮助学生不断更新知识, 建立开放性的动态知识结构, 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强化创造性思维。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的内容,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展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五是重视个性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教师在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的同时, 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3 参与意识

参与意识是指把参与公共事务当着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 利用自身优势, 在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各方面的变革浪潮中把握机会, 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必须与时代同步, 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 不断更新、充实自己, 以主动、积极的姿态投入社会实践生活, 不断完善自我, 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时代创新观念。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管理和教育的主要对象, 他们有责任主动关心学校的各项事业的发展, 也有权有势了解学校重要事务的运作, 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4 功利意识

利益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 是师德产生的基础。教师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者, 教师道德只有建立在利益驱动基础上才能稳固持久。但首先应充分肯定自己求利行为的合理性, 只有依照正义原则和法律规定享有利益才是合理的;其次是合理利用物质利益的激励机制保护教师个人的正当利益, 并利用物质利益的激励机制, 对教师的劳动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 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再则是教师应正确看待功利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敢于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 但也出现了少数教师迷失了方向, 产生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心态。因此, 学校要在师德建设中进行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帮助教师明辨是非, 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以达到个人利益、集体利用和国家利益的有机统一。

摘要: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目前所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在改革的浪潮中求生存、谋发展, 就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上一篇:精神科护理管理查房范文下一篇:纪委上半年工作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