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反思性教学范文

2023-10-06

浅谈反思性教学范文第1篇

1 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 简单地讲就是执教者对教学实践的回顾、审视、思索, 通过教学反思可以结合教学与实际情况, 对已发生的不可逆转的教学现实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剖析。这种剖析使先以教学过程设计所无法比拟的。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让别人听自己讲一堂课的收获, 比自己听别人讲一堂课的收获要大得多, 就是因为前者是自己全身心的体会过程。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教学反思正式对教学过程的再次深刻的体验。从本质上看, 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反思能力, 才能使自己的业务素质有所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师的基本素质, 而且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核心素质之一,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学反思可以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是全面发展教师能力的过程。教学反思既能让教学充满改革又能让教学处于科学合理的状态之中, 所以成为教师“学会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就是教师不断的学会教学。

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促进其有效教学。“行成于思, 而毁于随”反思对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反思的意义之一在于它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 即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 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 靠他人都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

教学反思可以是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教学过程+反思”。经验型教师与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对自身经验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来源于实践, 提升理论, 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做中学”, 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增长才干。

2 教学反思的内容

2.1 反思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不仅是《课标》中的概括表述, 也不是其他教育理论著作中的抽象概念, 而是一些很具体的东西。比如: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全面融合能力、方法、情感、价值等方面的内容。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重视过程和方法, 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应以知识为载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 形成高尚的人格。

2.2 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需要反思的东西很多, 新课的导入是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各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练习题的选择是否适量、深浅度是否合适?哪个类型的题目需要补充?哪道习题需要延伸?哪些解题过程必须给出严密的推理?比如:学了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这一性质, 我们应引导学生发现矩形对角线把矩形分成四个等腰三角形, 如果两对角线相交成60°角, 就有等边三角形, 这一补充非常重要。

2.3 反思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选择是否适应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否恰到好处?学生的合作探究是否落到了实处等?这些方面是真正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 如果每节课都能从这些方面找出差距加以修正, 教学效果一定有很大提高。只有发现问题, 才能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比如教学《平面图形的镶嵌》时, 如果让同学们制作全等的三角形, 四边形多个, 让他们在课堂上动手进行镶嵌, 同学们都能发现任意三角形、四边形都能镶嵌。进而在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两种图形能够镶嵌?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要比教师讲、学生听效果好得多。

2.4 情感体验的反思

因为整个的解题过程并非仅仅只是一个知识运用、技能训练的过程, 而是一个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和喜、怒、哀、乐的综合过程, 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参与。其间他既品尝了失败的苦涩, 又收获了“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他可能是独立思考所得, 也有可能是通过合作协同解决, 既体现了个人努力的价值, 又无不折射出集体智慧的光芒。在此处引导学生进行解后反思, 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燃学习的热情, 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和意志品格。同时, 在此过程中, 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就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总之, 解后的反思方法、规律得到了及时的小结归纳;解后的反思使我们拨开迷蒙, 看清“庐山真面目”而逐渐成熟起来;在反思中学会了独立思考, 在反思中学会了倾听, 学会了交流、合作, 学会了分享, 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你的工作将会做的更上一层楼!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学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很有意义的工作, 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实践与理论的统一;教学反思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情感体验等几个方面入手, 不仅找出问题, 更应该寻求解决途径,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意义,内容

参考文献

[1] 韩清林, 等.课程与教学论[M].河北人民出版社.

浅谈反思性教学范文第2篇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恩就是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教学反思主要有以下类型:

1教学前反思———思之不慎,行而失当(教师在课前思考如如何组织教材内容以呈现给学生,课堂中应重视的知识,作业的针针对性等);2教学中的反思———机遇与挑战并行(教师面对课堂堂上突发的问题,思考如何应对使得事先设计的课程能如期完成,如:新问题的生成,突发事情的处理,学生学习情绪的改变等););3教学后的思考———对弈后的复盘(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如:思考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以前的教法,如何进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有什么收获或不足等)。

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管是教学内容上的还是教学对对象存在的,都不能得过且过,一定要及时反思、及时解决、及时总总结,以免在后续教学中问题再次出现,在教学中,这样的反思一一直持续做下去,相信不管是教学还是学生管理,你的水平不会停停滞不前的。有学者认为:“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反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成为反思者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高效课堂优优化课堂的全面提倡,教师的自身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各级培训、外出学习、专家引领固然不可缺少,但教师开展自我的的行动性研究却是一种内在的、自发的行为,而这种行为的开展就就是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养成反思的习惯,在此基础上不断拓拓展教学反思的领域,逐步形成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观点。通过过这样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循循环的反思过程,不仅能快速提高自身素质,而且会走在新课改探探索的前沿,成为新课改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1反思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

在课前的备课,教学设计中必须反思教学对象的基础。对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起点高一些,除课本知识外多给他们一些拓展展性的思考讨论,多给这些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及时间;而对于基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该从基础人手,在扎实课本知识的同时,在课课堂设计一些活动,鼓励他们参与,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培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2反思教学困惑,及时解决问题

对每一节课及时的做出教学反思, 不管是这节课上的很好或很差。比如, 上完高二的物理课———传感器及其原理一节课后, 感觉不管是学生的参与, 学生的反应及最后的学生动手实验,效果都很好,所以笔者就总结,在教学设计中应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人手,一步步深入。而在课后想让学生通过做参考书上的习题来巩固所学内容时,发现参考书上的习题难度过大,与课堂学习内容有很大差距, 以至于长时间学生形成了物理公式都会,但就不会做题的困惑,针对这一困惑,笔者在每节都为学生设计并引发学案, 学案练习在课本练习上稍有些数字之类的改动,通过学案达到有课本向练习册的过渡,做了一段时问感觉效果不错。

3反思思想方法,培养建模能力

掌握思想方法是学习的关键。新课改下的高考注重对学生五大能力的考查, 注重物理思维方法和重要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的考查,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对方法的渗透。比如在让学生做题练习时,如果是教师自己为学生读题,学生的确能比较快的形成正确的思路解题,但这样做对学生没有一点好处,会养成不好的,对老师依赖的习惯。学生每次拿到题就等着老师来读题,因为老师在读题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某些重要的字眼或情景做以强调, 从而止住学生向错误迈进的步子,这样学生在单独做题中就会很茫然,错误百出, 所以建议教师在学生做题时不给学生读题, 让他们自己读题,一遍两遍甚至三遍,提取题目信息,建立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慢慢锻炼他们的审题以及提取题目信息的能力,尤其对于高三学生,是很必要的。

4反思教法,听同事授课,相互交流

建立同年级同学科老师的集体备课组, 不管是对本学科的教学还是老师自己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年轻人。通过共同的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大家集思广益,探索更高效、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事问互相听课、评课、参加学校组织的公开课、评优课活动,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反思、共同进步。

5反思作业训练,规范练习

学生的作业, 课后练习是反馈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有效依据。教师通过反思学生的作业正确与否,反思学生的书写是否规范等,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难度是否合理,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 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一种新的尝试,希望通过反思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课改下研究型、复合型教师,也希望反思能带动和促进新课改的有效实施。

摘要: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总结:“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这个公式明确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除了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更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浅谈反思性教学范文第3篇

一、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占主体地位,操纵着课堂教学的一切,而学生处于次要从属地位,教师的作用就是把现成的结论性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不用思考,只需将这些经教师整理后的知识进行记忆便可以了。知识只是在教师与学生间进行单向的传递,这样的课堂将学生限制在了条条框框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日益滋长,甚至会产生对教师的对抗情绪,任凭教师的教学技术有多高超,课堂有多精彩,换来的只是学生对学习的冷漠,没有对数学学习的激情哪里能取得高效的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呢?新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使我们的传统教学为之一亮,新课程改革愈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倡要将课堂与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作为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高高的讲台走向学生,由课堂的操练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与学生一起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主体学习意识,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再现数学家们发现真理的过程,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最大的挖掘,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有激情、有兴趣,学有成效;教师教学更轻松,教学更高效。

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自主学习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这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将学生带入了概念与结论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学会质疑,学会提问,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设置一些问题或针对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第一步,科学分组。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以三至四人为宜。这样的分组便于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真正面向全体,全程参与。第二步,选择问题。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不管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还是在学习中学生出现有争议的问题,都要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探讨价值,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只有选准问题才能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而不会流于形式。第三步,展开合作学习。所谓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一致协作,要有明确的分工,学生要收集信息,学会倾听他人表述,在经过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最后圆满地解决问题。第四步,学习评价。教师也要深入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与评价,评价要多角度、全方位,要兼顾差生,要真正做到评价面向全体,避免奖励只属于优生。只有在研究好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合理组织、有效指导,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激起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动机,才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求知,掌握技能,增强团结意识,学会合作。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浅谈反思性教学范文第4篇

1 认真备课, 要“以备读为主”

让学生多读书, 首先要从教师入手, 转变教师传统的观念, 思想上注重学生的朗读, 要从教师的备课开始, 一要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 反复训练, 自己首先读熟、读通、读好, 进而掌握本文朗读和默读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技能指标。如语气、语调、情感、停顿、重音、轻声和有效速度的掌握。二要结合教材和各年级学生实际, 确定读的训练重点和指导读的方法步骤, 力求做到心中有数, 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 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

就语文学习而言, 朗读就是最重要的, 可以说, 不朗读, 不出声朗读, 光靠看, 光靠浏览是学不到语文的, 因而, 在阅读教学中, 要把朗读训练放到重要位置, 还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记得小学时候作文中经常出现的一句话:“校园里传出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可如今这“琅琅的读书声”哪里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学生读书的时间少得可怜读书的方法得不到应有的训练, 这也就难怪学生不会读书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把学生从教师繁烦的讲解中解放出来, 使他们真正有读书的时间。一般讲, 早读、午读, 加上在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 学生自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占一半以上的课时 (不宜一次性集中) , 如果这些时间统统还给学生, 那久违了的读书会重新回到校园里来的。

3 指导朗读, 讲究方法

学生的模仿能力强, 借助儿童的这一优点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 坚持以学生为主线的原则, 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正确地、耐心地范读, 教给学生读的方法。

3.1 教会学生掌握读的程序和方法

教师教会学生通过调理清晰, 层层深入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自读法德基本程序和方法:初读, 这是学生对课文的第一印象, 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细读, 使学生对具体语句、段落再次“认识”的过程。在读中要抓重点词句段的欣赏和品评;精读, 使学生由感悟—内化的过程, 在读中了解其美、领悟其妙, 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教学 (我们家的猫) 时, 先让学生带着“预习”提示的问题开声自由朗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在全部集体朗读, 整体感受课文, 然后在分析课文时, 找出重点语句, 如表现猫尽职那句话, 把感情投进去, 挑选自己喜爱的句或段去读, 在读中深深体会和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2 教会学生适时范读, 巧点迷津

教师要把握范读时机, 选一句话, 先让学生体会, 适时讲解后, 再让学生练读。正当他们想读好而有读不出那种感觉时, 这时教师把握好时机, 说:“看我的”。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好的范读, 如春风细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如黄河激浪给学生以精神振奋和美的享受, 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同时, 教师也可伴读, 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这样, 天长地久, 学生头脑中积累的知识多了, 必会“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3.3 教会学生形式多样, 富有情趣

指导学生读书, 形式应灵活多样, 做到因材施教, 恰到好处。对于篇幅比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 可让学生接续读;读出其各自感受与领悟;为了强化记忆、激发灵感、活跃气氛可齐读;为了激发进取心和竞争意识, 提高朗读效果, 采用分人或分组轮读, 进行比赛。通过形形色色的读, 在于学生读懂、读书、读通、读好课文, 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4 教会学生“以读助思, 以思促读”

教师围绕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 让学生由目的地读。如教学 (冬眠) 第6~8自然段时设计这样的问题:此为什么时候才进入冬眠状态?在此过程中问题是如何变化的, 划出有关语句。然后指导学生带问题去读、去想、去画、去说。这样边读、边思、边问, 教会学生“以读助思, 以思促读, 读思结合”, 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提高自主的理解能力。

综述, 在语文教学中, 朗读训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朗读训练, 要把朗读切实抓起来, 使朗读更好地为语言教学服务。

摘要:本文主要是论述了朗读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要注重朗读的备课, 给学生留充分读书的时间, 并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朗读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方法及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阅读能力,朗读方法

参考文献

[1] 林燕梅, 刘梅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图文对照引导学生展开想象[J].教育评论, 1998 (4) .

[2] 邹明.浅谈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 1998 (1) .

[3] 洪艳.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优化[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

[4] 钱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语感培养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 .

浅谈反思性教学范文第5篇

1 促进学生课堂知识的当堂反思, 加深理解每个知识点

(1) 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 (2) 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 (3) 有解决数学课题的能力; (4) 学会用数学语言交流; (5) 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也许一堂课我们解决不了那么多教学的目标, 但是最起码我们可以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 最起码一段时间后, 我们就可以完成该学段的任务。因此, 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我会让学生坚持进行反思, 每一节新授课后, 我都会问学生几个问题:你学到了什么内容?这个知识蕴含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该知识?让学生的反思逐渐成为自觉行为。

例如在讲向量的数量积这堂课时, 由于向量对于高中学生是一种新的知识, 怎样在学生已知的知识上搭个脚手架, 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我进行了深入思考, 想到从知识的发展上把实数和向量进行类比教学, 实数的运算经历了加减乘除, 那么向量的运算, 在介绍过加法、减法和数乘后, 应该是什么呢?我让学生从数学学的发展角度来看, 接下去应该研究什么?学生齐答:除法。我们知道向量没有除法, 我本来设计是让学生回答向量与向量相乘。学生的回答没有错, 但是我没有准备, 因此我直接就说明在研究向量与向量的加减法后, 本节课的重点是向量与向量的乘法。可是学生不会就这么放我过去, 他们问为什么不讲除法, 是的, 学生在学习数乘以后, 学生心理上以为乘法已经学过, 而没想到向量与向量之间的数量积。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向量的加减法都是向量之间的, 而数乘是数量和向量之间的, 向量的乘法实际还没有研究,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应该层层递进, 所以接下来应该学习向量数量积。如此解释, 学生都接受了, 学生理解了学习的必要性, 学习的目的就明确了。学习数量积是从物理的概念功开始的, 也就是学习数量积有着特有的物理意义。这也达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

2 促进学生课堂知识的课后反思, 加强知识的熟练应用

课后的练习和作业是学生回顾课堂知识的最佳途径。学生往往会眼高手低, 常常看着觉得简单, 做着就会生疑。通过作业, 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检测, 教师也能从作业里看出每个学生的问题, 通过统计, 还能发现哪些是个别现象, 哪些是集体问题, 以便于在后面的教学中做更好的调整。通常情形下, 我要求学生先复习当天的知识, 然后再做作业, 而且会及时相应的布置一两个提高题。在作业时, 要求学生先问问自己, 你觉得什么知识难于理解, 什么方法不够熟练?什么知识你是当堂记住的, 什么方法是你下课以后才记得的?现在你还有什么疑问?作业完成后, 要求学生反思作业中的每个问题, 与哪些知识点有联系, 有多少是过去的知识, 有多少是今天所学的?对每个问题, 你有几种方法来解决?你还有哪些地方是不够熟练的, 通过作业, 你发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由于问题多, 这些问题不可能每次作业教师都提, 因此把它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是关键。一则, 可以通过作业讲评时, 对全班同学提问, 引发所有人的思考, 然后通过不同学生的回答, 从中找到学生共性的问题。二则, 可以采取刘爱学等老师的数学作文、数学周记的形式让学生集中地、阶段性的反映问题。这些方法都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反思。只要真正的坚持, 每一个学生都会受益的。课后的复习不仅仅是作业和练习, 还包括每一单元、每一章节的阶段性的复习。这就不但检验了学生的短时记忆和理解, 还检验了学生的长时记忆和深刻理解。根据记忆的遗忘曲线, 及时地复习, 是学生理解问题的关键。数学不仅仅是理解, 也有部分是记忆的。就如涂荣豹教授所言, 数学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每一个高中知识。尤其是在提倡适度形式化的今天, 很多高中的数学课程是直接与大学课程接轨的, 如微积分的符号形式, 导数的定义, 学生都不可能真正的理解。因此在学生记忆的基础上, 让学生积极的反思学习的过程, 尤其是反思自己理解题意, 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知识意义重大。这是对课堂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学生的很多理解的失误和创新的思维都会在这里展现。

3 促进学生对学法和自学方式进行反思, 让学生学会终生学习

学到高中, 每个学生都会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些是适合自己的学习的, 有的是不适合的, 我们老师都有经验, 有些学生哪怕是学到高中毕业, 所用的方法都是不合适的, 也有的学生由于不善于总结经验, 不善于调节, 学习是不得法的。如果高中教师, 不引导学生进行学法改进, 那么高中三年学生在知识上会有进步, 但是学习能力则不会有任何进步。新课程提倡让学生要学会终生学习, 那么高中的教师也应要教会学生学习。因此, 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关键方法之一。那么怎样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法呢?首先, 要对不同学法有了解, 有了比较才会发现不足。其次, 要让学生明白, 世界上的学法只有更好, 没有最好。最后, 在选择比较后要让学生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根据这三条原则, 我会选择在课堂上让做的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 相互的交流, 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对于数学而言, 每一个章节所用的方法都未必一样, 就如立体几何而言, 图形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 要把符号语言一句句转化成图形语言, 要引导学生对每句话的分析。而解析几何中, 每一句题干间的相互关系对题意的整体理解影响更大, 因此建议学生要学会整体把握。

摘要:在教育界, 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的教学反思已经成为一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改善教学理念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方法。古人也曾说过一日三省, 温故知新。让学生学会反思, 才能让学生有真正的进步。下面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反思。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反思,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11) .

浅谈反思性教学范文第6篇

1 要求学生做好反思的内容准备

要反思, 就要有反思的内容。否则, 反思便没了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这样, 学生的课后反思才能有效进行, 才有实际意义。事实上, 笔记是学生最好的反思内容依据, 也是学生再次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载体。可以说, 学生要获得个人体验, 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创造能力, 课堂笔记功不可没。因此, 做好课后反思的内容准备, 其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

2 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基本方法

反思应该做到经常性, 事事反思, 时时反思, 所谓“一日三省必自知”。一方面, 要了解掌握反思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的学习, 促进学生养成反思习惯。反思可以从对自身的认识进行, 反思也可以从联系他人的实践活动进行, 反思还可以从对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或一种思潮的分析评价进行。同时, 反思还具有阶段性。那么,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呢?

(1) 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反思。随着时代的发展, “题海战术”已成为过去时, “少而精”则成为当今的宠儿。可是, 要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 不完成一定量、具有代表性的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并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 体会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是显然不行的。然而, 学生在解答问题时, 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解题, 常常缺乏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 导致解题质量低下, 学习效率不高。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进行积极反思, 回顾解题思路, 概括解题方法, 进而达到练习和作业的目的。

(2)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反思。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而学生个人受经验、背景等的影响, 认识事物、理解事物往往相对有限, 难免导致片面性。因此,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组织开展集体探究讨论, 不仅能够了解同伴的认识理解情况, 而且更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想方法, 增强认知迁移能力。

(3) 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中反思。预习新课时的反思, 能够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复习回顾已学知识时的反思, 可以达到巩固和提高对旧知识加深认识的目的。预习和复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方法的重要途径, 加强预习、复习中的反思活动, 有利于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提炼数学思想。由于在实际学习过程中, 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 难免会受到具体情景的制约, 使得解题方法难以产生迁移。因此, 教师在注重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还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中反思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 从中提炼出应用广泛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4) 在分析具体解题方法中反思。所谓解题技巧, 实际上就是解题方法的巧妙。在分析具体解题方法时进行反思, 容易形成巧妙的解题方法, 进而体验到自身的优势。然而,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只满足于做出题目, 不仅不对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行优劣评价, 甚至对自己解题的对错都很少进行检查, 导致解题过程逻辑混乱、主次不分、叙述冗长等不足。因此,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分析具体解题方法中进行主动积极的反思活动, 通过对解题方法优劣的分析开阔学生的视野, 通过对问题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对解题过程的优化形成巧妙的解题方法, 使学生的思维朝着灵活、新颖的方向发展, 进而形成具有系统性强、联系紧密的数学认知结构。

(5) 在不足和失误中反思。初中学生作为即将成年的未成年人, 他们对许多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 但他们又非常缺乏正确的认识方法和判断能力。比如:在学习基础知识时, 初中学生往往因求胜心切、急于求成而忽视对结论的反思, 以致粗心大意、不求甚解, 造成在练习、作业中频繁出错。因而必须加以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教给他们如何在不足和失误中反思, 使之在纠错中享受成功。怎样指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和改正错误, 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 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 教师首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问题和错误,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认识到错误的原因, 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认识理解的机会, 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础知识, 理解基本概念, 并养成自觉检验结果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

方法靠练习去掌握, 习惯靠反复去养成, 能力靠实践去锻炼。一节课下来, 花些时间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 静心沉思, 一是摸索出知识间的一些规律, 二是体会出自己在知识点上的新发现, 三是突破解题的诸多误区, 四是反思受到启迪是否得当, 五是反思自己进行的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无疑都是培养反思能力的良方。因此, 教师应当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 尤其是对待批改之后的作业, 花些时间及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记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必定能够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进而服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 帮助学生提高反思的效果

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 无效的反思只能使人厌烦, 只有有效的反思才能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为此, 教师必须大力提高学生的反思效果, 决不能简单地做一做样子。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时, 要给学生以大量的鼓励、启示, 要让学生通过反思活动后, 能够真正体会到反思的好处。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学生对反思活动产生厌烦情绪, 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后继学习中获得更多成功。显然, 只有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在不断的反思后, 能够不断地取得成功, 才能培养起自觉地、经常地、认真地进行反思的习惯, 才能帮助学生在反思中真正领悟到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 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发展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 搞好课后反思必将强有力地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摘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 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数学教学, 提出了帮助学生搞好课后反思的方法。

上一篇:平凡的世界讲解范文下一篇:情商与逆商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