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群的电子商务专业论文范文

2023-10-07

岗位群的电子商务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一、艺术设计专业群构建思路

专业群的布局和调整应以服务产业为目标, 通过对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产业链应用性人才需求状况的结构分析, 构建与该产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艺术设计专业群体系, 形成链条式专业群。因此, 首先要研究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产业结构调整态势, 分析区域内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 明确区域内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行业发展的重点, 预测未来发展的走向。认真梳理产业链各个环节, 寻获相应的专业链, 以此作为规划艺术设计专业群布局的前提, 使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 形成办学优势和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当代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价值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是非常注重轻工消费品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好的消费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 还要具有鉴赏价值。二是呈现高质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小批量、多品种的设计生产更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此外, 产品是否有竞争能力, 不仅要求质量上乘, 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产品的造型设计、功能设计和包装技术。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型的产业布局调整, 需要注入越来越多的艺术元素, 由此实现艺术与产品的完美结合。

艺术设计专业群应适应人们对产品美学价值不断提升的要求, 面向轻工产业链前端设计服务业, 培养室内外环境、广告传媒、服装与服饰、陶瓷、印刷包装、数字媒体、皮具等设计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艺术设计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1、深化“工作室+项目”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深化校企合作, 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 共建项目团队和实习实训平台, 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 将企业项目资源、设计与工艺标准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在专业核心模块的实施, 校企双师围绕真实设计项目的要求共同指导项目实施, 从而使学生完成从创意到设计制作, 再到企业采纳与市场推广的整个工作流程的真实体验。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在此基础上全程导入德育培养与创新、创业培养, 提升学生社会公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深化“工作室+项目”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2、创新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特色

主体专业可签订企业、学校、学生 (徒) 三方协议, 明确三方责权利, 共同制定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方案, 校企“双主体”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群内其他专业与合作企业实施订单培养, 依据合作企业的需求和标准制定培养方案, 按照企业要求选拔学生, 校企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在此基础上配备优势师资及配套资源, 并给予订单培养生优先组织境外学习交流机会, 为订单培养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建立专业群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 实施岗证融通

建立由校企联合监控, 学生、学校、企业及同行等多方参与的专业群课程评价体系。通过以学生作品为载体, 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评价核心, 以设计项目团队内自我评价、项目团队间互评、教师点评分析、教师群体公开评价、学生作品答辩、校企联合考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为手段, 推动项目课程考核评价改革。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 与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及职业资格认证机构作, 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认证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使专业群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并提供多个认证模块, 供学生根据从业方向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需要选择。

4、建立专业群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动态调整机制

跟踪设计服务行业人才技术要求变化, 适应产业更新和教学质量提升需求, 针对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改革、课程教学与实践等主要工作内容, 把握产业结构调整与更新关键因素。充分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学生、家长参与专业质量评价,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社区和第三方专业机构质量评价和诊断机制。以专业群调研、就业质量跟踪、教学质量监督、专业技能抽查、毕业设计抽查、麦可思第三方评价等为手段对专业群进行教学诊断,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对比, 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人才培养规格, 更新教学内容, 推动专业技能抽查、毕业设计评价制度化常规化, 规范教学过程评价与反馈等改进措施, 建立专业群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动态调整机制。

三、艺术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

1、构建“通识模块+专业模块”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针对群内专业所对应的基础岗位、进阶岗位和拓展岗位, 依据岗位的层次递进要求按照由简到繁的原则遴选项目课程, 调整课程结构。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主的通识人文模块;根据学生职业基础能力需求构建专业群基础共享模块课程;并根据岗位能力专门化细分原则, 构建专业群专业核心技术模块。为满足学生岗位提升和职业延生可持续发展需求, 构建专业群拓展模块。并引入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 兼顾专业特色与通识, 形成“通识模块+专业模块”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2、构建能力提升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专业“基础技能——核心技能——综合实训——职场实践”四层次的由简单至复杂, 由单项到综合, 由基础到核心, 由体验到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与岗位需求、职业标准、生产过程的全面对接。

3、优质课程建设

组建由大师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设计师、行业协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依据职业能力、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技术标准和项目课程开发原则, 采取线上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和线下项目资源实时更新的模式, 共享专业特色优质核心课程和校内专业群共享课程。

4、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库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规范和专业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 由优秀的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 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因此, 与相关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及网络服务提供商合作, 整合规模企业共建具备设计任务发布、人才供需信息、企业目录检索、学生实习推荐等功能的信息资源平台, 是满足企业设计研发、厂家商品销售、专业学生实训的需求的有效途径。另外, 为满足学生及行业人才的学习需求, 可建设具备信息推送、资源动态检索、网络动态共享、终生教育档案和课程墙功能教学资源平台。通过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将课程进行MOOC课、微课网络动态共享, 设置网络课程远程入口, 为相关院校、专业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不间断、不限时的自主学习途径, 满足终身教育需要;基于设计服务, 广泛收集设计项目, 解决学生实训项目来源问题;将企业具有可操作性的生产项目、生产资料素材、技术、管理文件等逐一收集, 补充教学资源库;将行业优秀案例、设计素材进行整理开发为可检索, 并可二次开发的教学资源。

四、艺术设计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实行培养和引进并举的基本方针, 制订并实施艺术设计专业群教师创新奖励办法等制度, 完善教师创新机制、教师培养机制和人才引进等措施, 实施“设计创新”、“技术创新”、“科研创新”、“教学创新”等方面的创新培养, 并结合实践与培训, 将教师送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与产业园区及企业“回炉”锻炼, 提升专任教师实践工作能力, 促进教师转型升级;引进具备设计服务行业优秀设计名师, 实践校企之间的人员互派、角色互换的校企共建教学团队措施, 实现教学、科研与成果转化齐头并进。

五、艺术设计专业群教学条件建设

按照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 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形成校企联合体协同创新机制, 推动健全创意孵化、文化传承、工艺研发、成果转化、技能培训、产品展示等教学条件功能。使教学条件能为区域性经济发展学校专业布局调整服务, 推动实训基地由“生产技术型→引领技术型”的转变, 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产学共赢。

同时应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 特别是校内、外共享机制的建立, 实训基地可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主要是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 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是指按市场化要求进行实训成本核算, 加强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教学管理, 通过科学的管理, 逐步形成系列化的实训项目、配套的实训教材、一流的指导教师, 完善的管理规范。

六、艺术设计专业群服务能力建设

1、行业人才培养

集聚群内优势专业, 依托轻工行业、龙头企业各方面的建设优势, 合作整合区域设计资源, 发挥集聚优势, 每年向行业输送一定数量毕业生, 实现毕业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优良以上。

有效发挥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功能, 积极为校内外、行业从业人员、周边社区提供“职业资格培训”、“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技能培训”、“技术合作开发”等项目的服务, 建立培训人员建立终生学习档案管理体系。在行业设计人员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技术服务与设计创新

结合设计行业的创意孵化、设计创新、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的要求, 不断提升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 提高技术服务与设计创新能力。为设计服务行业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逐步形成中小企业设计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岗位群的电子商务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社会市场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新时期下,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可以向社会输送更多高水平、高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职业院校也强化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改变教学观念以及模式,并且通过创新创业培训竞赛等方式,不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水平进行提升,合理构建特色教学体系,保证在满足创新创业教学需求的同时,还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创新创业  在校学生  职业能力  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国对于创新创业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对于这种类型人才来说,其是国家后期发展的关键力量,对社会经济的稳定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为了可以更进一步地提升学生水平和能力,职业院校在今后的教学期间,应该结合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水平,构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培养力度,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1  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使得各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强化了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地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提升,保证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期间,要想保证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水平可以得到提高,那么就一定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保证可以更好地迎合时代进步。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有以下几点。

1.1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路径

当前,在各个院校的实际发展阶段,强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和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路径。从客观的角度上分析,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不断强化,积极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提高,让学生可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以保证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积极地面对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促进自身良好发展。同时,通过有效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开展和实施,还可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潜力进行开发,积极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拓宽,以保证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得到有效激发,进而让其能力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让创新带动创业,以便学校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就业难问题[1]。

1.2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选择

严格意义上来讲,要想保证社会能够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进步,强化建设创新型国家,那么就一定要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所以,在实际的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地迎合时代发展,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合理分析,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创业教育有效地融合到人才培养中,保证可以让教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从整体的角度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提升,进而达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效果,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资源[2]。

2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在院校的实际发展期间,为了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能力以及水平进行提升,院校也在积极地转变自身理念,将创新创业理念作为依托,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期间,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阻碍,使得教学工作的进行还存在了很多不足。

2.1 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存在问题

很多高职院校在发展期间,其一般都会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放在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中,认为其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校的就业率进行提升,为学生的今后创业提供更多的意见或者建议。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期间,教师经常侧重对就业形势的分析,将剖析创业政策等作为主要的讲解内容。而对于更深层次的教学活动,则不能更好地展开,不仅使得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还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无法得到良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今后发展[3]。

2.2 对创新创业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注度不高

当前,在很多院校的发展期间,其在对专业人才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虽然给予了重视,但是却依旧没有制定长期的教学计划,只是简单地进行了一些讲座以及短时期的培训活动,其表面化以及形式化严重,影响了开展的效果,也进一步阻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2.3 在职业能力培养期间,创新創业教育开展程度不深

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得知,这种教育的覆盖范围相对较小,教学缺乏层次性。并且,一些高职院校在发展期间,其并没有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放在主科课程,开展的主体也往往是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缺乏宣传,也没有专门的教师进行科学引导,从而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一直不能得到稳定提升,也不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4]。此外,在具体教学工作进行和开展过程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还经常出现与专业教育相脱离的情况,二者的融合度比较差,不仅不能提升教学的质量,也无法更好地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

3   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分析

3.1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技能训练

在实际的教学期间,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创新意识,有效地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提升。尤其是针对轨道车辆检修这一专业而言,其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应该侧重实践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完善的实践训练体系,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同时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创新创业培训竞赛等,保证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第一,积极开展创业务实训练。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期间,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有效开展模拟实训以及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对行业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了解市场的机遇,明确创业思路,构建合理的创业目标。

第二,开展以及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培训竞赛。学校应该积极地开展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创新创业培训竞赛,让学生可以通过大型的比赛,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也可以通过比赛,积极地与其他人互动和交流,提升自身的团队意识,也进一步强化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地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弥补,进而有效地对职业能力进行提升,保证自身可以朝着良好的方向进步和发展。

第三,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在具体的创新创业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内在潜力进行充分挖掘,不断地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激发,比如,可以开展专业技能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其可以有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

3.2 对专业课程培训机制进行不断完善

在对轨道车辆检修专业课程进行实际的教学期间,应该将创新创业作为主要的依据,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的目标,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将相关课程与创新创业融合在一起,合理地对教学方案进行编制。同时,在学生进入到学校之后,应该依照自身所学专业的具体情况,加大对学生自身素养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因为这不仅可以对于学生创业创新意识进行提升,还可以不断地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增强,有利于学生的今后发展和进步。

3.3 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

在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让其可以具备良好的创业创新意识,最为关键的就是要不断提升教师团队的能力以及水平,并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一方面,学校应该不断地对自身的招聘条件进行提升,设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保证可以为院校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可以将前卫的思想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灌输给学生[5]。另一方面,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能力,让其可以在教学期间,更好地将新进教育理念以及案例应用于其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素养。

3.4 加大院校与企业的合作

在院校的发展期间,还应该建立人才培养基地,让学生参与基地活动,不断地对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提升。同时,院校需要加大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推行定向式培养策略,有效地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距离进行缩短。一方面,可以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场所,让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岗位的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应该增加校外实训教学学时,将理论转为实践,侧重学生知识的应用,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

4  结语

由于近年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各个学校在教学期间,也强化了对教学理念以及模式的革新,力求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升学生的能力以及水平。而针对职业院校来说,其是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期间,院校也应该将创新创业作为主要的依据,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阶段,教师应该综合分析学生的水平以及能力,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应用相对科学的手段,不断对创新创业教学水平进行提升,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瑞.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究——以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246-247.

[2] 盛慧.基于“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徐州幼专英语教育专业教学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8):93-98.

[3] 杜丽红.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以长江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学报,2019,25(4):25-28.

[4] 韩二东.基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要求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策略[J].河南教育:高教,2019(2):96-98.

[5] 任海华,赵晓玲.创业创新视域下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路径[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6,30(1):47-51.

岗位群的电子商务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一、投资类课程群的优势

课程群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把培养对象相同、课程内容密切、培养功能相近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课程按照一定的逻辑重新设计、规划、整合构建成的课程集合, 也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平台。

(一) 课程群建设是整合教育资源的重要保障

课程群并非随意几门课的简单组合, 而是以完善施教对象的专业课程体系认知结构为要求, 将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按照“工具-市场-风险”的关系设计形成的整合性课程体系, 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二) 课程群建设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

课程群具有良好的能力培养属性, 各课程内容具有独立性和整合性。课程群内各课程有明确的各层次能力培养目标, 将能力培养要求相近的课程进行规划和整合, 弱化单个课程的个性概念, 提升能力培养整体水平。

二、投资类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按照金融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金融类专业分为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金融数学、信用管理和经济与金融几个方向。由于金融类专业范围较广, 大多数学校都不可能所有专业全开设, 都会专注于某一个或两个方向, 而投资类的课程在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和经济与金融这四个方向中都占有重要的比例 (如下表)

由我国金融类专业的发展过程看, 金融类本科专业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以传统的货币银行体系为中心, 高校对金融类课程群的讨论多数集中在货币银行体系。而金融行业的发展使得金融学已经逐渐地从原来的以货币、银行理论为基础的学科扩展到以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为基础的学科。

投资类课程群的建设符合市场上对投资人才的需求, 对整个金融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有益的。

资料来源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 p20-p27

由上表国家标准中的金融类本科专业必修课程可以看到, 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中“5+X”都有投资类的课程: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学、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学、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估与管理。国家标准对于投资类的课程是高度重视的。

2018年监管格局的变化, 银保监会的成立和证监会的相对独立, 金融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金融行业内部以及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金融服务业的生产边界进一步扩大, 市场对证券、期货等投资类人才需求总量和结构发生变化。随着金融综合经营趋势更加明显, 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向综合财富管理和风险管理转型, 2018年底, 已有多家证券公司营业部把经纪业务部改成财富管理中心。

三、投资类课程群构建的探索

按照新的国家标准, 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具备的能力有几个方面:一是基本的理论基础要求 (包括工具类知识, 专业知识和其他领域的知识) ;二是素质要求 (包括思想品德、专业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三是能力要求 (包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投资类课程群的构建要以这些能力标准为基础, 结合市场对投资类人才的能力要求, 在投资类课程群中, 探索全新的投资课程群的内容和教学模式。

从目前的高校对投资类课程群的建设框架看, 由于参照货币银行类课程群的建设, 忽略了投资类课程群的重要特点“实践性”。投资类课程群建设需要把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理论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 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

(一) 投资类课程群内容的融合

课程群是以多门相近或相关课程为基础, 采用“结构整体有序、内容穿插嫁接”的逻辑思维和结构化改造方式, 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一体化整合和内容优化的过程, 课程群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更新和融合。除了要处理好投资类课程间的相互联系以外, 还要突出专业特色, 形成界限分明、互为补充的课程体系。

按照金融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 投资类的主要课程: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学、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学、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投资银行学、金融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估与管理, 而几乎所有的金融类专业都会开设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学、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和金融风险管理, 这6门课就成为投资类课程群的主要理论课程, 同时, 投资类的课程都是有很强的实践性的, 在相应的理论课程教学过程, 要穿插实践教学的环节。一般都有两类:一类是以模拟交易为主的实践课程, 涉及的主要课程包括证券投资学和金融衍生工具等课程, 包括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 如证券期货的交易模拟, 以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模拟为主。这类实践课程的课程软件比较成熟, 在全国高校的应用广泛;另一类是注重提高理论分析能力的实践课程。主要涉及的课程包括投资银行学、公司金融、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管理等, 注重的是对于一些金融理论的解释与运用, 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解与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类实践课程主要模拟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并贯穿整个资本市场的全部行为。由于市场软件开发较少, 这类的实践课程各高校的应用程度有所不同。6门理论课程加上两类实践课程共同构成投资类课程群。

(二) 投资类课程内容融合的步骤

1. 课程群的大纲和计划的更新

课程群建设是课程组合知识体系的重组, 是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再设计, 必须跳出单门课程建设中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系统性的框框, 立足于课程群建设的需要, 调整合并增减相应的内容。比如, 证券投资学、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工具这三门课程都有金融工具和相应市场的内容, 既避免重复, 又能根据课程的先后顺序做到由浅入深, 就是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计划中统一的。

2. 把两类实践教学的内容融入理论教学中, 形成综合性的课程群

在投资类课程群的建设中, 一定要纳入实践教学的内容。两类实践教学分别是技能操作类和综合能力培养类,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前者注重个人投资者, 后者注重机构投资者。对于技能操作类, 比如, 证券交易模拟、期货交易模拟等, 在理论课的同时段同步以个人投资者的方式进行, 重在了解各类金融市场的运行特点和金融工具的投资分析;对于第二类可以在证券投资学、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学、公司金融这些理论课结束之后, 在第一类模拟交易实践课程完成之后开设, 在实践课中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 并模拟团队合作的方式, 尽可能接近实际工作环境, 把投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在实践课中得以体现。在开设这两类的实践课程时不是简单地通过市场上的软件完成, 而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集中在这两类课程中统一开设, 和相关的理论课程结合。

3. 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提高

教师要充分沟通, 从理论课程到实践课程, 把握课程群中所有课程的内涵, 在自己担任的课程中充分实现课程群的教学目标和精髓。

4. 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动态优化

课程群建设的一个最大好处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优化。紧紧围绕“金融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经过内容增删所得到的课程群, 从内容到结构都会产生新的功能, 可能是几门课程融合产生新课程或部分课程名称虽相同但内容和结构已更新。经过融合后的课程群的课程呈现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的内容结构, 增加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竞争能力的新内容, 使课程功能更完善, 从而实现了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和功能的优化。可以根据变化随时更新。

【相关链接】

金融专业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专业, 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

中国所说的金融学是指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指的是货币银行学 (money and banking) 。它在计划经济时期就有, 是当时的金融学的主要内容。比如人民银行说他们是搞金融的, 意思是搞货币银行;第二部分指的是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 研究的是国际收支、汇率等问题。这两部分合起来是国内所指的金融。中国金融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似乎更偏向于经济而不是正统的金融学, 它的核心学科是宏观经济学, 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 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而它们都是属于经济学大类的, 货币银行学属于货币经济学而国际金融属于国际经济学。因此中国金融本科教育是一种经济与金融的交叉学科。

摘要:根据最新颁布的《金融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投资类课程在各个分类专业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本文通过对投资类课程群的内涵和必要性的阐述, 针对目前课程群建设中的现状, 探讨投资类课程群建设的内容和途径, 以期对投资类课程群建设提供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国家标准,投资类,课程群

参考文献

[1] 顾锋娟, 徐爱民.数理金融专业课程群体系与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J].科教导刊, 2015 (21) :112-114.

[2] 陆为群.高校院校课程群建设的原则和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11) :110-112.

[3] 陆宇莺, 张臻.基于专业群建设的课程体系设计研究-以金融管理专业群为例[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 (3) :21-24.

岗位群的电子商务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同江市第三小学丁云超

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在台风和巨浪的袭击下出现危机,面临如此严峻的时刻,黄群等12名同志紧急前往码头抗险,为了国家财产,为了同胞生命,他们奋勇挺身,面对台风和巨浪英勇无惧。抗险过程中,黄群等12名同志,不幸壮烈牺牲,用宝贵的生命保护了试验平台和人员的安全。

黄群、宋月才、姜开斌等同志把国家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把同胞的生命放在高于自己生命的位置,在危急时刻、紧要关口,他们用鲜血描绘党旗,用无畏篆刻共产党员称号,他们用生命诠释了那一段入党誓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我为有这样的共产党员而感到自豪,正是因为一个又一个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努力拼搏和奋斗,甚至伴随着牺牲,使党的旗帜更加鲜艳,使共产党员在人民心中发出了光芒,他们是时代的英雄,他们是全体共产党人的骄傲!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作为一名青年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学习他们勇于担当的精神。面对困难敢于挺身而出,在急难繁重的工作任务中做到顶得上、扛得住,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积极进取,把工作岗位视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提高工作的品质,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要学习他们甘于奉献的精神。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师的奉献好比春蚕吐尽青丝,在平凡的岗位上不竭耕耘,甘当教育人梯,用爱心创造未来。

岗位群的电子商务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在每家每户的签名过程中,经历的很多事情,总有一些感概。个人对QQ管理员规则有以下设想,望各位管理员共勉,不妥之处还请指正:

1、小区很多人没有加进QQ,对小区共同关心的话题不知道。各位邻居碰到熟人多宣传下本小区的的QQ号

2、很多业主想进进不来,所以就没有进来了。管理员不要滥用自己的权利,尽量把真正的业主加进来。

3、很多真正的业主是因为个人原因发了些广告就被踢出去了,对群有反感,没有归属感。我个人建议,各位管理员,凡是不属于恶意发广告,对邻居有帮助的广告,是真正业主发得广告不要轻易踢 出去,这会伤害我们业主之间的感情。但也请广大业主朋友们理解,每天有很多来加群的专业发广告的人想进群,发一些非常难受的广告,我们这不是公共厕所,对于这种经经常发广告的专业户一定要踢出,维护群和各位业主的安全,是每个管理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4、对于那种实在没有精力维护群的管理人员,请让出位置来,让有想法有时间的业主进行管理。

岗位群的电子商务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一) 基于网站群的科研线上管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例如:可以根据IP源地址设置访客区域, 以区分内外网访问用户, 科研网站上每一篇文章都能设置内外网访问权限, 包括仅全部可见、仅内网可见、外网标题可见等。单独建设的网站易受到攻击, 造成无法访问等问题。有些科研成果涉密, 信息不能外泄, 因此单独建设的科研网站会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科研审批也涉及到竞争, 提取泄露信息会严重影响评审的公平。利用网站群来进行线上科研管理较独立网站而言, 有更为完善的访问控制机制, 更好的防止数据泄露的问题, 保证评审时的公平性, 保证数据安全性, 例如:通过用户组设置和IP限定组合, 严密控制栏目访问权限, 不会轻易遭受到网站攻击以致网站无法访问的现象, 能够对黑客的常见攻击行为, 如:SQL注入、跨站攻击等进行拦截。同时通过策略可以封禁危险的用户, 阻止其对网站的操作。安全了那么数据维护更新就会省时省力。

(二) 基于网站群的线上科研管理可科学规范的整合数据

单独建设的线上科研管理系统容易陷入信息孤岛, 网站群网站具有整合完整性。但如果能将此网站与其他校园内管理网站整合到站群上, 与校园门户集成, 科研人员的信息维护工作就省略了。能够直接从校园学工系统导入用户信息, 从教工系统导入管理员信息。整合站群中各个主站、子站的信息, 提高信息共享性, 产生信息聚合放大效应, 增加科研网站的信息价值。使得线上科研网站的信息更具有即时性与数据连通性。实现了网站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能够使科研过程以及成果及时的传递到校园主门户网站, 实现内容在站群上的同步更新。

(三) 独立开发网站效率低下, 网站群开发具有便捷稳定性

基于站群来开发可以以现成组件的功能来进行改写, 完成效率高, 亦能满足网站用户的众多需求。且网站群的各类组件均通过测试, 十分的成熟, 我们只需要按照我们需要实现的功能对组件的代码进行改写, 因而稳定性较强。由上述可见, 利用网站群的组件开发线上科研网站十分方便, 即使是用户专业知识即使不那么强的非信息技术系部的用户也能够使用。而独立网站的维护与更新需要耗费不少时间精力以及经费。

(四) 基于网站群的科研线上管理和开发形式有利于数据维护

单独网站的后期数据的备份和维护, 不如整合到站群中统一进行备份和维护有保障。因此单独开发建设科研网站会导致后期管理员数据维护工作量大。而将科研网站与其他校园内管理网站整合到站群上, 与校园门户集成。能够减轻管理员对信息维护的负担, 甚至可以说省略, 实现轻松管理并有利于后期数据的维护。

因此在没有利用网站群建设线上科研管理时, 信息的安全性差, 共享程度低, 维护成本高昂, 也不能及时的进行动态更新。并且管理员的办公效率低下, 科研信息闭塞。但是当有了网站群为基础的线上科研管理网站以后, 不仅可以使用户的项目安全得以保障, 还能加速用户技术开发和转移整合, 形成科学完整的轨迹体系, 管理员也可更加轻松管理科研项目。

二、线上科研管理的评审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一个完整的线上科研管理系统应该包括:线上评审系统;成果评奖、转化系统;经费预审和决算系统;工作量考核 (成果赋值量化) 系统。下面, 我们从湖北某高校的线上科研管理评审系统开发工作, 来具体看看基于网站群的网站开发和科研管理工作的优势。

按照用户需求整理科研项目评审流程。首先由用户提交开题报告或申报书, 随后管理员会审查该用户是否具有申报资格, 同时根据学术委员会的结论批复申报的结果, 决定该用户的申报是否开题, 如果不能开题, 那么请该用户下去更改;如果开题, 那么用户需提交中期检查材料。管理员对中期检查资料进行检查, 随后会将中期检查结果公示, 并向该用户发布结题通知。用户随即提交结题报告和成果附件。最终根据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结果发布结题情况, 进入结题经费管理和成果登记。

三、线上评审系统详细设计

为了保持网站风格一致性和网页浏览的便利性, 对网站设计的版本、首页大小、页面高宽像素、页面底部版权等相关信息等界面设计进行考虑, 而网站群的网站摸板组件都能够通过改写组件代码或自己创建组件的方式直接或者间接满足建设科研网站的需求。

用户基于网站群的科研网站, 作品一次申报成功, 可以一次性参加校园当时开展的多个科研作品竞赛项目。在不同的科研作品竞赛项目参赛列表中都能看到该作品。且网站群数据库里的数据是不被覆盖的。用户就不用每个科研作品竞赛项目都去分别申报, 为用户节省时间精力。同时, 因为网站群数据库里的数据不被覆盖, 管理员也不用疲于整理数据库里的数据, 实现轻松管理。

用户申报作品以后, 线上科研管理的管理员会对该作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提升学校的科研管理能力和效率。当一个用户申报作品以后, 管理员就可以在审批列表中看到该用户提交的申报作品, 并对其进行审批, 审批完成后选择是否将该申报作品公开显示, 若公开显示, 则不管是管理员还是用户都能够看到该申报作品在列表中;若不公开显示, 则只有管理员能够看到该用户的申报作品, 用户无法看到。

我们在科研网站上设置个人中心来管理该审批过程。以此解决用户权限设置问题。同时, 每个栏目指定不同的模板和内容模板, 用于生成栏目页面和内容页面。网站群内提供模板自建功能, 提供完整的模板操作功能包括删改、复制、粘贴、模板的上传和下载, 支持基于Dreamweaver的模板可视化编辑, 支持模板历史, 用户可以选择恢复成指定的版本。支持模板中的页面样式表在线编辑, 可实现完全意义上的页面样式与内容分离。

(一) 用户的作品申报

为了实现科研管理的信息互动, 可以在站群公众参与板块下新建一个公众参与提交模板页, 找到公众参与提交相对应的申报表组件, 将模板页进行完善, 网站群组件亦可以在后面二次开发, 去满足一些特殊功能。

为了解决选择部门时, 选择部门是空白的可选项的问题, 需用网站群的高层管理员帐号手动的添加用户所属部门, 在部门管理里面把每个系部包括管理员都添加进去。把在公众参与板块的注册组件上注册的账号按照部门归类到所属部门里面, 这样不同系部的用户在申报作品时在部门选项中选择自己系部, 提交以后, 在公众参与内容管理后台就能够在对应的系部找到该用户所申报的作品。

我们可以直接调用网站群的数据库, 将数据库的信息导入网页, 进行账号的登陆与注册。将登陆页面栏目属性中的应用模板设置为注册模板页。这样就能够实现, 在注册页面栏目里注册的账号能够在登陆页面栏目登陆。基于网站群建设科研网站, 组件的色彩、明度都经过调试, 不会出现不可识别的情况, 同时页面编码统一采用UTF-8, 保证网站的设计风格一致性。

(二) 审批

当作品申报以后, 管理员就会到公众参与内容管理后台, 在该用户提交时选择的部门中找到该用户的申报作品。并对其进行审批, 随后选择是否公开显示。将结果反馈到管理员和用户的作品申报列表中。审批之后, 想要将结果反馈到管理员和用户的作品列表中, 首先需要有显示作品的作品列表栏目。选择列表模板页并在审批结束确认公开显示后, 能够在列表模板对应的栏目内预览看到审批后的作品, 看到管理员的回复以及一系列总结。

从以上的线上审批系统开发形式上, 我们不难发现利用网站群进行线上科研管理的优势与特色, 开发方式简便易行, 易于管理和维护, 也使得科研管理工作可以依托网站群技术优势实现数据的规范和共享。在这种模式下开发的线上科研审批系统, 其审批结果可直接衔接于学院线上财务管理系统做科研经费管理, 可直接衔接于学院人事部门做科研考核管理, 可直接衔接于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做科研成果转化管理等等。基于网站群的线上科研管理模式, 数据周期完整、规范, 交互性强, 是值得推广的科研管理新模式。

摘要:如今诸多高校为了便于管理学校旗下的各个部门各个级别的子网站, 通常采用了网站集群的方式将网站整合在一起。这样做使得一个高校的名下网站有了完整的网站体系, 在外界看起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能够及时进行动态更新, 展现学校的规范、严谨的整体形象。用网站群来管理诸多子网站的方式, 易于维护, 更安全。总的来说, 基于网站群能实现学校整体网络资源的统筹规划、协同建设和信息共享, 降低建设、运维成本, 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因而通过网站群这个平台能够更好的实现线上科研管理。

关键词:网站群,科研管理,审批系统

参考文献

[1] 侣洁.基于网站群的高校教师个人主页建设探索[J].信息通信, 2018 (9) :283-284.

[2] 陶瑜.基于网络安全的高校网站集群系统的架构[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18 (2) :6-9.

[3] 郭贵宗.高校网站建设中的站群管理和优化[J].数据库与信息管理, 2018 (8) :93-95.

[4] 谭可.网站群系统的应用及实践[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 (34) :69-76.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探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居住区规划与生态建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