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论文范文

2024-03-17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论文范文第1篇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长期股权投资或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成本法、权益法的适用范围依据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影响程度,在判断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影响程度时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长期股权投资自成本法转按权益法核算的,应按转换时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不要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的,两者之间的差额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长期股权投资自权益法转按成本法核算的,除构成企业合并的以外,应按中止采用权益法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形成企业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自权益法转按成本法核算的,对于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合并日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合并日支付的现金、合并日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在购买日应对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调整恢复至最初取得成本,在此基础上加上购买日新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转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转权益法会计处理举例说明如下。

例1 甲公司于2007年2月2 13取得乙公司10%的股权,成本为900万元,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且无法可靠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甲公司对其采用成本法核算。2009年4月10日,甲公司又以1800万元取得乙公司12%的股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按照乙公司章程规定,甲公司能够派人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

(1)2009年4月10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2000万元。

(2)2009年4月10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5000万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1800

贷:银行存款

1800

(2)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1800

贷:银行存款

18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

60

贷:营业外收入

60

例2 甲公司于2007年6月20 取得乙公司60%的股权,因甲公司能够控制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甲公司对其采用成本法核算,2009年10月28日,甲公司转让其持有乙公司的40%股权,转让股权后,甲公司不再能控制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但仍然能够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转让后,甲公司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余额为80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500万元。

(1)20×9年10月28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5000万元。

(2)20×9年10月28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0000万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

750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5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8000

(2)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

750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5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8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

500

贷:营业外收入

500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权益法转成本法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权益法转成本法会计处理举例说明如下。

例3 甲公司于2007年3月10日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能够对乙公司生产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甲公司对其采用权益法核算。2009年5月10日,甲公司将该项投资中的50%对外出售。出售以后,甲公司无法再对乙公司生产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且该项投资不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甲公司对该项投资转用成本法核算。出售后,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4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1950万元,损益调整为450万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24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950

——损益调整

450

例4 2007年1月18日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8000万元,占乙公司表决权资本的40%,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甲公司对其采用权益法核算。2009年1月2日,甲公司出资4500万元再次购买乙公司20%股权(不考虑相关税费),持股比例达到60%,并能够控制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再次购买乙公司股权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各明细科目的余额如下:“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88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10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其他权益变动)”500万元,未提减值准备,投资期间乙公司未发放现金股利。甲公司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考虑所得税。(1)甲、乙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两个企业,合并日乙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25000万元。(2)甲、乙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两个企业,2007年1月18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2000万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1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

8800

(损益调整)

1000

(其他权益变动)

500

银行存款

4500

资本公积

200

(2)首先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调整为最初取得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8000

盈余公积

180

资本公积

5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62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

8800

(损益调整)

1000

(其他权益变动)

500

其次购买日新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4500

贷:银行存款

4500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论文范文第2篇

一、取得上的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差异

(一) 企业合并取得

在会计核算上, 企业合并在同一控制下时, 其合并对价方式有现金支付、非现金转让、承担债务, 长期股权初始投资成本为从合并日开始计算企业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资产份额, 其投资成本与合并对价方式账面价值的差额, 应该对资本公积进行调整, 若是资本公积不能够进行冲减, 就要对留存收益进行调整。企业合并在非同一控制下时, 长期股权初始投资成本为购买日所确定的合并成本。企业的合并成本为购买方所支付的资产、发生及承担的负载、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及企业合并发生的多个相关费用总和。

在税务处理上, 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合并扥为应税合并与免税合并。应税合并是指已经确认收益或已损失的长期股权投资, 这时要按照交易价格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进行重新确定;免税合并是指被合并企业不确认全部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 不计算缴纳所得税, 这时被合并的企业应将其全部资产以及负债通过一定形式准让给合并方。如果法律或是协议并未做其他规定, 被合并的企业在其合并前与所得税有关的全部事项都要由合并方承担。

(二) 非企业合并取得

在会计核算上, 长期股权投资是以现金支付方式取得的, 其初始投资成本是实际支付购买价款, 包括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费用、税金以及其他必要支出费用。长期股权投资是以发型权益证券方式取得的, 其初始投资成本为证券发行的公允价值;而投资者所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 其初始投资成本为其合同或是协议所约定的价值。

在税务处理上, 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是按照企业实际支出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以现金支付方式取得的, 其计税基础为实际购买价款;长期股权投资是以发型权益证券方式取得的, 或是投资者所投入、接受捐赠方式取得的, 其计税基础为投资资产公允价值以及税费的支付。

二、后续计量的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差异

(一) 在长期股权投资上

对于会计处理, 若是其投资小于初始投资成本, 具有享有权力的投资单位可以对净资产中的公允价值份额进行辨认, 不必调整初始投资成本;若是其投资大于初始投资成本, 具有享有潜力的投资单位可以对净资产中的公允价值份额进行辨认, 其所存在的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 并要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对于税务处理, 不管其投资大于或是小于投资成本, 具有享有权力的投资单位可以对净资产中的公允价值份额进行辨认, 都不必调整计税基础。若是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 其差额不必计入当期损益。

(二) 在取得长期投资后

无论是会计核算还是税务处理, 当投资企业具有长期股权投资时, 都要按照应分担或是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实现相应的净损益份额, 并要确认投资的损益并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但税务处理需要在计算纳税所得时要对纳税进行相应调整。在被投资企业对投资企业宣告其分派利润或是现金股权利息所得时, 会计结算要相应的减少其账面价值, 而税务处理不必减少其计税基础。

三、投资转让、处置的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差异

在会计相关准则中提出, 投资处置收入与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及相关税费的差额, 极为投资损益, 与此同时, 已经计入结转项目中股权投资应做减值准备。其会计分录中的借记为“银行存款”等有关资产的账户信息, 以及“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其贷记为“长期股权投资”, 而二者之间的差额计入借方或是贷方中的“投资收益”。

而在税务处理上, 根据税法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状况, 一是永久性差异, 二是暂时性差异。对于永久性差异来说, 若是有损失发生, 可以进行税前抵扣, 但是其抵扣的资金量要低于此企业本年度投资所获得的转让股权投资收益, 对于溢出的金额, 可以在以后的纳税中抵扣。对于暂时性差异来说, 当期投资损益为投资时所处置的税收和税法所明确的长期股权投资资金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再减去与其相关的税费。其会计分录可以记为:借方为“所得税费用” (倒积得出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适用税率;贷方为“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税法中投资收益*所得税率) 。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长期股权投资上存在着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之间的差异, 主要体现在其取得上的企业合并取得与非企业合并取得;后续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上及取得长期投资后的差异;还有投资转让、处置的上的差异。之所以其在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上存在差异, 是因为不同部分从不同角度上做出的规定产生的, 只有将其差异弄清, 才能够保证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

摘要:为了能够与国际接轨, 我国财政部对会计中的股权核算方法做出了调整, 并且在长期股权投资问题上, 有关部门从各自的角度对其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做出了规定, 使得其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因此, 本文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差异进行分析, 以期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长期,期权投资,会计核算,税务处理

参考文献

[1] 程志强.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以雅戈尔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 (12) :92-93.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大企业均得到较好发展,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实务处理进行分析,旨在为公司、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子公司 长期股权投资 实务处理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财务资产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在企业整体资产中,长期投资性资产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开展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等的主要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法律法规逐渐发生变化,有关会计方面的内容也得到有效完善,这就为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提供了有力参考依据。其中,会计准则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资产部分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子公司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成本核算方式,结合当前国家《权益法》中的相关规定,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资产核算管理进行及时调整,为子公司今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实务处理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1 职业判断控制

在子公司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被投资企业控制,其中的“控制”主要是指子公司在进行经营决策、政策、财务等方面需要由投资企业决定,而子公司需要结合投资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母公司业务要求,开展相应经营活动,并且可以从投资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而投资公司则被称之为母公司。母公司在对子公司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后续计量,主要是采用成本法、权益法,同时还关系到合并财务报表范围方面的确认工作。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要求,对子公司的“控制”标准赋予相关工作过人员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实务工作处理的过程中,通常会存在实质控制权界定、掌握困难等方面问题,使企业财务方面呈现出较为混乱的状态,而这些问题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常情况下,母公司可以直接或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的股权,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享有相同的权利与义务;第二,在合资协议或章程规定中规定,母公司可以控制子公司派出的董事会成员超过全部董事的半数以上,事实上却对子公司的财务与经营政策、决策进行实时控制。虽然在实务中,相关章程协议通常无法由单一方面董事进行统一布置、规划,多数情况下采用否决权进行子公司重要事件的决策与调整,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主要是由大股东掌握子公司的资金调用、生产、管理、职位任免等方面内容,且部分管理人员、领导坚持以“实质”作为主要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司章程中的具体内容,并认为这些只是“形式”上的内容,同时存在着只注重母公司对子公司资金调度、生产调度、高管任免等方面掌握情况这一弊端,这种主观思想不利于母公司今后的长期发展,会对子公司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长此下去子公司的财务、经营、管理方面的实际权力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为子公司发展带来阻碍[1]。

2 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实务处理中的主要内容

2.1 成本确认

成本确认是投资企业在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实务处理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将直接关系到投资企业今后的发展状况,而对于子公司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这一环节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指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管理中有关企业初始投资数额成本的确认工作,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要求,合理确认初始投资数额。初始投资主要是指在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应将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成本除去,然后将利用其他有效手段、途径获取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结合当前现行法律条文或相关法规、章程中的具体要求进行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工作。在这一过程,企业应遵循以下原则开展相关工作:首先,投资企业应依照相关法律,通过现金支付的方式来合法获取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在成功获取有效资产后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内容,合理合法对相关成本进行确认,将实际支付购买价格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开展对初始投资成本准确计算工作,充分保证初始投资成本的准确性、合理性、合法性,而这一过程主要是涵盖获取长期股权投资资产时,投资企业需要依法缴纳的相关费用、税金、企业财务支出资金等部分内容,同时将相关数据信息、往来文件进行详细确认并保存,做好记录,以防止在进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纠纷;其次,在确认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初始投资成本的过程中,投资企业应将权益性证券发行方式作为主要方式,依托當前权益性证券发行的公允价值进行成本确认,以保证初始资金成本确认的合理性、准确性、安全性,为企业今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再次,投资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资产中开展初始资金成本确认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按照投资合同、协议等相关文件中的内容对长期股权投资资产价值进行确认;最后,若是企业通过非货币方式获取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应严格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中的相关规定,对企业初始投资成本进行有效确认,为今后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力参考依据[2]。

2.2 权益变动

投资企业在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资产进行实务处理的过程中,应针对长期股权投资资产中,除去收购、回收长期股权投资资产部分以外,应充分保证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账面价值处于稳定、不变状态。然而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投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的基本权益,为母公司与子公司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进行的经营管理创造有利条件。第一,当投资企业在确定投资收益时,会将超出子公司在结构投资企业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部分的现金股利、利润,作为投资企业初始投资成本会回收到投资公司财务,而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则会利用应用成本核算法取代权益法,进行相关长期股权投资资产的计算。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所进行的管理方式与相关规程中的具体要求存在较大差异。相关工作人员在对财务报表进行编制的过程中,主要是财通成本核算管理方式进行计算,而这一方法可以充分反映出投资股利分配方面的相关信息资料,而在这一过程中采用的公允价值相关法则,则会作为有力的参考依据真实反映投资企业这一投资活动的实际经济价值,而在核算管理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资产的过程中,成本核算方式还可以将投资企业投资收益质量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进行有效确认,为财务报表编制奠定有力基础。

2.3 信息分析

信息分析是企业在对子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充分掌握并了解子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的重要方式与手段。因此,在开展信息分析这一工作过程中,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应将相关协议及附件文件及相关资料进行披露,主要包括子公司企业名称、注册地点、商业性质、投资企业所持股份比例等多方面信息内容,保证资料信息的全面性、客观性,使投资企业可以充分掌握子公司基本状况、生产经营管理实时状态以及子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明确企业所持子公司股利,为今后各项决策、政策、人事任免等提供良好条件,同时投资企业应及时掌握子公司资金流动状态,对子公司财务方面管理进行严格检查与控制,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负债、信誉等,被投资企业应在信息披露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向投资企业汇报有关本企业资金转移能力所受到严格限制的具体情况、在长期经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让投资损失金额、子公司生产期间所产生的亏损情况,使投资企业可以充分掌握子公司的实际情况,以保证投资企业与子公司在今后合作过程中,有效解决有关资金、财务等方面的问题,以防止企业管理中出现资金流动不明、企业管理漏洞等问题的出现。

2.4 财务报表合并工作

投资企业在进行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实务处理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成本核算法进行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完成财务报表合并等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中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财务方面的法律条文日益完善,在此基础上,国家针对《企业会计准则》做进一步完善,使新《会计准则》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因此,企业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内容,对工作人员进行的财务报表合并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企业可以获取准确的财务数据,为企业今后的决策、发展提供有力参考依据。投资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这一工作时,应将购买日公允价值实时情况作为工作参考依据,对子公司财务报表的核算进行适时、适当、适度的调整与管理,针对报表中不同财务内容,严格按照相关规程中的具体要求完成编制核算工作。在此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应在企业合并的基础上,将因这一变化所取得的被购买方的各项可辨认资产以及负债、负债等情况进行如实汇报,同时通过公允价值方法标准清晰、准确的核算列示,以保证财务报表内容的准确性、安全性、实效性;会计人员在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时,应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中的要求,采用权益法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投资收益情况进行调整转换后,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充分显示,同时将这一文件资料作为有效的参考资料,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編制。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公司管理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为了更加迎合母公司发展需求,子公司也需要针对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变革,以保证子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有效分析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资产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事务处理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其管理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企业朝着规范化、科学合理化方向发展,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宋建波,文雯.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处理探讨——基于大富科技的案例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5(8).

[2] 宋乐.浅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实务处理[J].商场现代化, 2013(22).

[3] 吴保忠,顾子昭.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探讨[J].商业会计,2017(10).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通过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各个阶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每个阶段面临的风险因素,并以企业为视角针对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增强对长期股权投资的管理能力以及风险应对能力,进而有效地将投资损失降到最低,获得最大收益,促进企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 管理策略 风险防范

1 引言

我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适时进行整合重组,或拓宽发展领域,长期股权投资是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方式之一。投资所获得的高收益刺激着无数企业积极实行长期股权投资的形式。但是高收益也伴随着高风险,盲目的投资只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管理者的判断能力在投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否把握宏观局势、研判行业发展趋势、是否对风险进行考量,是否深入了解对方公司都影响着投资决策。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以获得收益为目的,通过收购被投资单位的部分股份,并且持有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投资方式。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的区别在于时效性,长期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长远收益(包括财务收益和战略收益),着眼于未来的投资,并非短期的一次性投资模式,这种特点在流动性较差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业务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长期股权投资可以划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公开市场交易或非公开市场获得对方公司的股权,取得一定的股份;二是将企业的资产对具体单位直接投资,获得对方单位的股权。由于长期股权投资具有较长的时间跨度,风险收益等波动性较大。

2 长期股权投资可能面临的风险

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未来的发展状况,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我们可以将投资风险划分为两个测度,一是系统性风险;二是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企业所处宏观大环境所决定的,每个企业都要面临的风险因素,这样的风险企业只能通过自身的调节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而不能逃避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着眼于微观角度,每个企业面临的非系统风险有所不同,具有差异化特征,例如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债务危机、供应商违约、核心人才流失、经营业绩下滑、市场声誉受损等。

从投资的过程来看,风险又可以分为决策风险,运营管理风险以及清算风险。以下按照投资的过程进行风险分析。

2.1 项目投资阶段

(1)未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着各行各业,影响的程度、早晚和方向依不同行业有所差异。有的行业顺周期,有的行业逆周期,有的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有的较小。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如果不能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势和对所投资行业的影响,就很有可能遭受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即使投资一个优良的企业,也可能遭遇损失。

(2)忽视产业政策。企业在进行对外股权投资时,宏观环境是企业进行投资的前提环境,只有顺应宏观环境发展,符合政府政策指导才能进行有效投资,如果管理者决策时未能结合宏观因素,向政府不支持的产业进行投资,就会缺乏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一意孤行只会导致投资失败。政府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企业的投资行为,只有顺应政府的政策指导方向才能获得长久发展。

(3)没有全面的可行性分析。企业对外进行股权投资并不是简单的口头协议或书面合同,而是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章和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操作,做好充分的论证审批工作。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是项目是否能科学有效论证决策的保证。尽职调查的范围和重点,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企业有所不同。

(4)投资论证决策不科学。投资决策一方面需要基于大量信息,一方面也需要有科学的论证决策体系,提炼汇总各种信息,综合研判项目风险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措施。既不能脱离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风险承受能力,也不能谈风险而色变,裹足不前。

2.2 项目运营阶段

(1)企业管理能力欠缺。长期股权投资由于较长的时间跨度,企业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对被投资企业实施严密监测,获得对方的经营状况及风险预估,从而对被投资企业经营提供更为有效的建议。外派人员可能对对方业务领域不太熟悉,使监控工作未能顺利展开,无法准确评估对方经营情况,与预期结果有偏差。此外,投资占用资金过多,变现周期长,有可能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这就要求投资企业具有良好的资金管控能力。

(2)经营环境变化,被投资单位经营不善。经营环境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在长期股权投资实施后,可能由于环境的突发变化造成经营环境发生不利改变,例如国家出台了新的政策法规或宏观经济环境与原本大有不同,被投资企业的业务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收益锐减,给投资企业带来了直接损失。此外,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决策也影响投资企业的收益,被投资企业高层出现较大失误的决策,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都会影响被投资企业的利益。

(3)对被投资单位监控不力。企业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将两企业经济利益直接相连,如果投资企业缺乏对被投资企业的监控,就无法掌握对方的经营、财务状况,无法第一时间指出对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有些失去掌控的被投资企业的投资金额,可能会永久无法收回,造成企业的损失。

2.3 投资清理退出阶段

在投资的最后阶段,企业忽视了对环境变化继续保持敏锐性,或者知道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应急措施,未能及时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清算,错失最佳时机,造成财务风险。此外,投资方经营不善导致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解散,不能很好地处理长期股权投资这一资产,可能无法收回,造成更大程度的损失。

3 长期股权投资的管理策略与风险防范

企业通过长期股权投资获得价值增值,由于大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存在,此项业务无论对整体经济质量提升,还是对于微观企业本身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务必高度重视长期股权投資管理,规范和优化企业的投资行为。

3.1 建立人才队伍和制度体系

针对长期股权投资业务,企业需根据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内部管控体系建立适合自己的内部制度、人才队伍和管理架构。对于重大的投资事项需要进行集体决策,通过内控和公司治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体系。

针对人才队伍和与之相伴的组织架构,一方面需要有一支积极进取、专业精良、既熟悉财务法律,有熟谙产业和企业管理的股权投资团队;另一方面还需要有一支熟悉长期股权投资业务,同时了解内控的风险管理团队。

好的人才队伍需要有好的制度进行配套,才能发挥人才的作用。针对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管理制度,要做到既有约束,也有激励,既有科学的容错机制,也有合情合理的惩罚机制。

3.2 业务全流程管理

(1)项目投资阶段。在项目投资前,要充分把握外部投资环境,对政策动向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深入了解被投资企业的投资周期、经营状况、投资风险等因素,并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估,才能把握正确的投资方向。管理者不能仅仅着眼于企业的利益,也要认识到投资风险,提高风险意识。通过制度来激励和约束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管理团队。在决策时也要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和独立中介资源,保证尽职调查的全面性和论证决策的科学性。

(2)项目运营阶段。被投资单位管理层的决策行为直接影响投资单位的投资效益,通过聘请审计人员对被投资单位经营情况进行了解,双方企业管理层交流沟通经营理念,充分把控风险。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进行合理分配,严格管理,通过监督机制、约束机制和会计核算等方法规避经营活动的偏差。另外采用先进的财务核算技术能够为企业对外投资决策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支持。

(3)投资清理阶段。长期股权投资被认定损失后,企业在会计核算时要及时清理,适时调整账面价值。处置过程要符合相关规定,落实责任人,如果是有重大决策失误使企业蒙受损失,要向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总之,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长期股权投资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长期股权投资的管理,建立覆盖业务全流程的股权投资风险管理体系,从内控入手,针对性地解决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投资的风险加以防范,有效地减少投资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营.浅析长期股权投资的管理策略与风险防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4).

[2] 邱昭联.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与财务风险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33).

[3] 张雪梅.新常态下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风险防控[J].财会学习, 2016(10).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资产的构成比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无形资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现代经济市场中,所有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取成功,就必须要从多方面对企业自身进行强化,其中合并商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

【关键词】企业价值;合并商誉;会计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去,商誉必须要过高,商誉可以说是企业在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谓合并商誉,指的就是企业在合并控股时,控股公司购买被控股公司的价格与被控股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一、合并商誉会计处理概括

新会计准则颁布后,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在合并商誉后的会计处理问题。新会计准则使合并商誉有了新的内涵,使其得到了独立。

1.初始确认

企业合并如果在同一控制下,合并时,并方所获得的资产账面价值与其支付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针对不够冲减的资本公积,调整留存收益。如果合并企业不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并购方成本超过了被并购方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此时需要对商誉进行确认。在进行合并时,母公司因为对子公司投资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应享有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公允价值之间将会存在一定的差额这一部分差额应当被列入到商誉项目中。合并商誉是被购并企业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优越,或信誉好而深受客户依赖,或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好,或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的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一种无形资产价值在合并时予以确认的可计量的支出,它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商誉能为企业创造间接的经济效益,能够提高企业未来的投资回报率,具有效益性特征。在新会计准则中,增添了商誉减值测试项,从而使合并商誉财务信息可以准确的反映会计信息。

2.后续计量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商誉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每一年都必须要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减值资产,在进行确认之后,发现存在的减值资产是后期工作无法挽回的。这种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主要优点在于:每年定期资产减值测试可以使合并商誉的真实情况得到准确反应,信息的准确反映,使企业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了解资产的真实情况;确认资产组发生减值后,应按照各资产账面价值的比重抵减资产账面价值,同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减少企业当期利润。

但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该方法也存在弊端。例如,确认资产组合的实际执行会受到较多因素影响,因素难度较大,并且目前,我国针对资产的评估体系不够完善,同时在商誉减值损失计算上还有许多不足。

3.负商誉的账务处理

负商誉会计处理长期以来都困扰着工作人员,主要因为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并没有针对负商誉的处理进行详细规定。因此,在计算负商誉额度上,采取的方法与其它国家的做法比较相似。复核被并购方负债的公允价值、可辨认资产,以及合并成本,然后在进行详细、准确复核后,商誉的价值仍为负,对于负商誉的会计处理应从负商誉形成的原因和性质出发,以及合并后可能产生的后果作不同的处理;如果负商誉的产生确系高估被购并企业资产价值所致,则应先将其等比例冲销非货币资产的价值直到与购买成本平齐后,再将其余额列为某项负债,以便冲减购买企业未来发生的损失。若负商誉是由于被购并企业存在着隐形负债等不利因素形成的,则负商誉应作为“一种负债”,而不能作为递延收益处理,以备在将来发生相关费用时低减费用。

二、合并商誉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未意识到商誉的增值性

目前,我国多数的企业针对商誉上的操作是只针对商誉的减值进行确认。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商誉是企业的一种特殊资产,不仅存在减值的可能性,同时也可能会发生增值。例如,企业的形象的不断优化依据管理水平的提高,会使企业的商誉发生增值。虽然,只对商誉的损失进行确认,不确认增值可以避免企业操控利润,但因此也会打击企业确认商誉的积极性,从而将会降低企业商誉的真实性,导致多数企业的商誉信息失真,对会计信息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决策者的决策。

2.确认资产存在缺陷

商誉是一种特殊企业资源,其无法独立存在,商誉本身很难引起资金流入,这一性质也决定了在对商誉进行减值确认时,要对捆绑资产加以确认。因此,对资产组的选择则是企业考虑的重点内容。此外,由于我国企业在现金流的预测上缺少先进的技术,这增加了企业对资金流向判定的难度,对解决合并商誉会计问题造成了阻碍。

3.测试合并商誉减值可靠性低

购买企业的价格通常有两方面决定,一方面是企业的“公允价值”;另一方面也受双方谈判能力的影响。尤其是在谈判双方的地位存在差距时,经常会因为导致“倒扎”出商誉价值,势必会产生不属于商誉的因素,应当将该部分内容记录到损益或后期摊销中。此外,形成商誉的资产特性各异,经常会出现将适宜摊销的商誉当作不需要摊销的处理,这将会对商誉的计价准确性造成影响。

4.将负商誉计入到损益中

将负商誉计入到当期损益中,虽然可以反映负债的价值,当实际操作过程中负商誉较大时,可能导致一些企业针对一些不想让他人知道的动机,通过合并交易实现掩盖目的,这将会对企业财务状况造成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解决合并商誉会计问题的方法

1.建立合并商誉会计准则

从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会计准则存在一定问题,只是在无形资产、企业合并等内容进行了规范要求,这严重的阻碍了会计事项计量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依据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合并商誉会计准则。在制定准则过程中,应当在与我国经济环节结合的基础上,参照国际惯例的标准完成,从而确保准确的可靠性、可行性,确保其在应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2.提高对商誉披露的重视程度

新会计准则中,针对商誉减值测试的规定:应当依据分摊到资产组商誉的大小,判断是否需要披露商誉,这一规定表明了,资产组是披露商誉的组织。商誉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价值产生重要影响。从目前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商誉的披露与实际要求相差较大,仍然有许多弊端没有解决。例如,没有明确规定和要求对商誉披露问题进行限制,即使对商誉问题进行了披露,但在披露上采取的方式也没有达到广大投资者预期。提高对商誉披露的重视,对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加强监督力度

新合并商誉会计准则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在信息上的监管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在对企业公允价值进行评估时,一些因素受人为主观判断影响,特别时在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未来现金流量及折现率均为估计值,且对企业价值判断影响较大。合并商誉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情况相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高监督能力,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

4.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合理化负商誉计入

高素质会计人才是合并商誉准确计量的保障,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我国会计准则并结合国际相关规定或惯例,理清思路,寻找合理记录负商誉的切合点,为准确进行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商誉与一般资产存在较大差别,其寿命很难确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很有可能会发生增值。现代经济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使企业合并成为企业迅速扩张的有效手段。在企业合并过程中,需要对商誉合并会计内容进行规范,并需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一妮.外购商誉的确认及其计量问题研究——基于差额观视角的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02:25-29.

[2]琚晓瑜,王晓娜.企业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2,08:108-109.

[3]吕怡萍.企业商誉会计的理解及其会计处理方法[J].河套学院学报,2013,03:17-18.

[4]陈章明.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对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3,26:74-76.

[5]张梦楠.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合并商誉问题探析[J].北方经贸,2014,09:141-142.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论文范文第6篇

一、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概念

权益法, 是指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以投资成本计量, 在持有投资期间则要根据投资方应享有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 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相应调整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权益法认为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在会计上已经构成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当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时, 投资方应根据所享有的份额, 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 分别根据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原因, 相应确认投资收益、其他综合收益或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这一会计处理方法, 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调整处理, 能在账面上及时地反映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归属于投资方的份额, 当投资方收到被投资方分配的股利时, 不确认投资收益, 而是投资方股权投资的变现。

二、对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分析

(一) 重大影响的判断标准缺乏理论依据

我国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指出关于重大影响的表述中, 量化的判断标准是“投资方直接或间接持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时, 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对重大影响进行判断时, 需综合各种事实进行判断, 应更关注实质。为什么采用20%-50%的持股比例作为重大影响的判断标准?理论的依据是什么?早在1981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35号解释中指出, 作为重大影响判断标准的20%的持股比例, 只是参考性的标准, 实际工作中在对重要性进行判断时, 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分析。

可见, 不管是量化的20%-50%的持股比例, 还是准则中规定的一些可以认定为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 都不是判断为具有重大影响事实的绝对标准, 实务中对重大影响的判断, 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这就给管理层对权益法的采用与否, 提供了大量的空间, 存在利用权益法或成本法, 达到操控财务报表数据的可能。

(二) 资产和收益的确认缺乏依据

采用权益法时, 持有投资期间, 投资方应根据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变动归属于投资方的份额, 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 属于净损益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确认投资收益, 属于其他综合收益引导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动, 确认其他综合收益, 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以外的原因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变动, 确认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权益法中, 当被投资方盈利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时, 投资方增记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 资产和利润均在增加, 根据基本准则中资产的定义, 第一点,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投资方在被资方盈利时则增记资产, 实际上被投资方并没有分配利润, 这只是投资方根据被投资方的盈利事实做出将来会获取利润的预期, 这与资产定义中的第一点是相违背的;第二点, 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拥有一般是指拥有资产的所有权, 购买是拥有所有权的最直接体现, 控制是指不拥有所有权, 但实质上能够控制该资源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 权益法下, 被投资方盈利但没分配股利时, 投资方既不拥有盈利事实, 也不能控制将来被投资方分配股利的意愿, 不符合资产定义中的第二点;第三, 资产预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如果被投资方盈利, 但不分配股利, 那么不管被投资方盈利多少, 与投资方均无关, 也不能为投资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三) 计量基础不一致

采用权益法核算, 取得投资时, 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视为商誉, 如果前者大于后者, 为正商誉, 此时按初始投资成本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如果前者小于后者, 为负商誉, 按后者金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与初始投资成本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前一种情形中, 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等于支付的对价的公允价值, 并非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体现, 这一会计处理方法使得从一开始, 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即不等于应享有的被投资方的权益份额, 即使在后续计量过程中, 按照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份额调整其账面价值, 此问题依然存在。后一种情形, 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自始至终等于应享有的权益份额。可见, 同是使用权益法, 不同的情形下, 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基础并不一致。

(四) 混淆了的投资主体的权利义务界限

投资方与被投资方都是独立的法人, 对各自公司的财产拥有独立的财产权, 在股权投资交易结束后, 投资方不再拥有所出资本的所有权, 享有的仅仅是根据出资额确定的股东权益, 即参与被投资企业收益分配的权利。而在权益法下, 投资方将被投资方净资产的变动额, 理所当然地登记入账, 调整自身资产、收益或权益, 是缺乏法律依据且与自身对权益法适用范围中规定的权利相违背的。

(五) 重复计算利润

权益法下, 当被投资方盈利时, 投资方按应享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调增资产。举例说明:甲公司享有乙公司25%的股权, 作为长期股权投资, 采用权益法核算, 2x17年乙公司净利润1000万元, 未分配股利, 则甲公司确认250万元的投资收益, 同时调增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250万元。如果把甲公、乙两公司视为一个整体, 实际上只是乙公司盈利1000万元, 甲公司并不存在盈利250万元的事实, 确认250万元的投资收益, 调增长期股权投资250万元的会计处理结果, 导致社会资源重复计量, 且投资方确认的投资收益计入利润表, 不是真正的利润, 既不能用于股利分配, 也不是税法认可的会计利润, 会产生纳税调整事项, 存在递延所得税的确认问题, 使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复杂化。另外, 该投资收益计入被投资方的利润, 按规定计提盈余公积, 导致盈余公积虚增, 扭曲企业经营业绩, 误导投资者。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权益法试图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 在会计报表中反映股权投资的“价值”, 首先在重大影响的判断标准上, 缺乏理论依据, 存在人为操纵的空间。其次, 后续计量中, 涉及资产和收益的确认, 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资产和收益的确认标准不一致, 同时, 简单地认为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变动时, 投资方均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并调整资产, 确认收益或权益, 将未实现的权益预期当作客观事实处理, 与依法记账的客观要求相违背。此外, 还存在初始确认时计量基础不一致, 后续计量中重复计算利润等问题。

相反地,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具有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 初始投资成本等于为取得该投资所支付的对价的公允价值, 与一般意义上的资产的入账价值的处理思路相一致, 即以耗费的资源衡量取得的资产的价值。当投资方控制被投资方时, 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利, 对被投资方的利润分配起决定性的作用, 但依然是待投资方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才确认投资收益, 具有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 与具有控制的股权投资相比, 对企业影响程度更弱, 并不能决定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 如果被投资方盈利但始终不分配股利, 投资方的收益预期始终无法实现, 但权益法下已确认收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 显然是不恰当的。

可见, 成本法较权益法而言, 更符合客观实际和会计处理原则, 而权益法, 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摘要:权益法自20世纪90年代被当作“国际惯例”引入我国, 用于投资方持有的对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的后续计量。本文试图从重大影响的判断标准, 资产与收益的确认, 公允价值, 投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重复计算利润等五个方面, 对权益法存在的缺陷进行论证。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重大影响,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1] 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通知[Z].财会[2014]14号.

[2] 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的通知[Z].财会[2014]11号.

上一篇:建设工程投资控制论文范文下一篇:金属切削水平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