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教育方针范文

2023-09-17

贯彻教育方针范文第1篇

《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工作汇报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依法治校的抓手,也是凝聚人心的平台。《学校教职工代大会规定》(教育部第32号令)于2011年12月8日发布,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的出台,是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全面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的重要举措和制度保障。近年来,我校工会始终密切保持与教职工的联系,充分调动、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广大教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学校发展上来。现就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规定》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学习宣传《规定》,提高民主管理意识

1.为了更好普及学习《规定》相关内容,提高我校贯彻落实《规定》的实效性,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成立了宣传学习、贯彻落实《规定》领导小组。

2.在2012年4月26日和10月10日,以集中培训方式,组织全体会员学习了《规定》。充分认识教职工代表大会的重要性,明确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地位和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义务。

3.集中学习以后,工会委员深入走访调研,了解教代会存在的问题。督促教代会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4.党政工共同参与,在学校全面动员,将这项工作列入了党政议事日程和工会工作计划。

5.做到规范化建设。将本次活动作为促进学校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契机,推动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6.注重实效性。做到学习有计划,过程有记录,结果有总结,将学习、贯彻、落实《规定》与提高学校各部门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

7.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教代会工作经验总结和交流。

二、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学校民主建设

1.按照《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我校先后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教代会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如制定了《融安县第二中学教代会代表产生方案》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办法》等制度。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听取和审议学校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对学校的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做出会议决议。

2.工会注重提案工作,每年提案委员会都会征集代表提案和建议,内容涉及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人事分配制度、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思想政

治工作、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案都得到了及时回复。

3.一直以来,在决定学校发展规划、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以及教职工福利待遇、教职工队伍建设、职称评定、学校办学方向等重大改革方案实施前,能够按照教代会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及时召开教代会,广泛听取代表意见和建议,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使决策更加符合我校实际,更加符合群众意愿。

4.重视闭会期间学校民主管理方式。学校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凡是学校的重大问题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度和改革方案都要公开,全年学校财务收支、人事、职称聘任、评优等等重大事务在校务公开栏公示。年终中层领导干部述职,群众民主评议干部已形成基本制度。在参与和监督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公开、公平、公正,这已成为我校工会的一种工作模式。

5.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通过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会干部正确处理和协调矛盾、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为更好地发挥了工会在学校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认真抓好了工会委员会的建设,努力发挥好各工会小组在年级、后勤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工会工作质量。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工会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克服困难,完善教代会制度建设

(一)、主要问题:

1.教代会的会期一般较短,一些重要的规章制度难有充分、有效的讨论,对教代会的议题不能做认真研究。

2.由于上级投入经费不足,学校经费困难,对教代会代表提出的个别议案得不到及时办理。

3.代表素质参差,有的代表议政能力不够强,作用部分弱化;有的代表政治素养、民主意识、政策水平偏弱,缺乏议政能力、工作激情和责任感。

(二)、对策思考:

1.以“教育梦”为指导,全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民主治校的理念,增强对学校民主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处理好学校领导与教代会的关系,把教代会建设摆上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思想上重视,制度上坚持,组织上保证,方法上创新,并且不断发展完善,努力实现教代会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2.进一步完善教代会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和运行程序。一是要按照教代会制度的时限和程序定期换届,开好教代会,每年至少一次。召开教代会的时间和主要议题要列入学校计划,确保如期实施。二是完善教代会的代表制度。明确教职工代表对提交的审议事项,要有充分的酝酿讨论时间;明确表决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等。

三是完善选代表的办法,要强调代表的责任意识和议政能力。四是健全和规范操作程序,要充实和调整教代会的内容和职权,对一些关键环节作出规定,要做到案案有落实,件件有交代。

3.应重视和发挥教代会闭会期间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要重视发挥教代会代表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尊重代表的地位和权利。在教代会闭会期间,开通工作渠道,保持代表参政议政的持续运转,为教代会代表了解全局,听取群众意见提供必要条件,畅通民主管理渠道。同时,学校行政也应切实贯彻教代会的决议和抓紧落实提案,抓好督办,落实责任。

四、群策群力,建设和谐校园

今后,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实施教代会议题征询制。把选准找好教代会议题作为工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源头,引导将涉及学校发展和教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形成具体的方案,作为议题。

2.全面推行教代会票决制。教代会履行审议通过权时采用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在事关重大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真实反映教职工意愿。

3.创新教代会提案制度。建立健全代表提案征集制、提案处理答复责任制等,在实践中可以实施提案现场办公、校领导提案领办制等,重视提案的落实。

4.逐步建立教代会闭会期间的代表巡视制度,探索教代会代表议事制、听证制、问询制和调研制。

5.加强理论研究,切实提高教代会工作质量。教代会代表要适当开展专题调研或重点课题调研,及时把握当前热点、难点问题,真正为教工服务、为学校分忧。

总之,民主化带来了决策的科学化,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能保证学校各项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贯彻教育方针范文第2篇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

2012年7月6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矿认真组织全矿管理、生产技术、基层技术骨干等相关人员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文件精神,充分分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深刻领会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将会议精神落实及深化体系改革、加快创新建设部署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现“三转”推动科技大会精神落实

国家以“到2020年,基本建设适应社会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若干领域创新成果进入世界前列;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效益大幅提高,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科技

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目标,作为央企下属矿山企业,应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思想观念的桎梏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鼓励科技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发展目标。

(一)转变——思想转变

矿山建设过去给山外的人留下的印象是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一种高危行业,人们的思想也始终停留在危、差、苦、累的认知上,久而久之,矿山建设者们的思想也呆滞了,虽然看到了环境的日益改善,安全保障体系也日益完善,作业人员也日渐从中体力中解放,但思想仍停留在传统的概念上。孰知,现在的矿山已经完成了数字矿山的基本建设,已经从人“力”驱动企业发展向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的快车道。企业从自身做起,改变建设者的思想认识。

(二)转化——技术转化

在很短的时间内,我矿还不能实现技术研发,创新工艺。但可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吸收,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先进的科技成果,完成落后工艺向先进技术的转化。

(三)转型——完成现代化转型

通过引入网络技术,实现设备运行自动化、安全监测及时性、工作效率高效性。在过去的建设中,煤矿建设已经淘汰了落后的“炮采”工作面,完成了综合机械化采煤的转型。

在今后会不断形成无人值守变电所、水泵房等自动化作业、监测区域;不断更新岩巷掘进工艺,逐渐淘汰打眼、放炮工艺,实现岩巷综合机械化掘进,在未来的建设中,不断实现转化、吸收,进而通过研发来淘汰落实的生产工艺,实现矿井建设的全面机械化。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建立由集团公司统一规划的人才招募计划,每年根据基本单位建设需求,从各大院校吸纳专业技术人才来扩充基层技术力量。同时,在招聘一线操作工人方面,也一改过去传统的“体力型选手”,形成新的招聘制度模式,不但要通过体能测试,还必须有与矿山建设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整体提高建设者文化素质,为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提供了生力军。

描绘人才培养蓝图,提供开放的创新平台,优厚的成果奖励政策,激励广大技术人才创新。

(二)突出技术骨干作用,提供“三有”创新条件驱动生产发展

建立“全员、全岗”创新机制,在全矿范围内征集创新项目、创新思路,同时成立创新意识评价小组,筛选矿内征集到的有价值的创新项目,为该项目尽量提供实验平台及必

要的财力支持。让每一个员工都有为企业出谋划策、实现每一位员工有价值的创新思路,为创造发明、技术改造提供支持。

让所有创新人员的创造、改革构思“有平台、有条件、有支持”的创新环境下去完成,创造一批有特色的技术革新,有价值的发明专利来驱动生产发展。也就说给员工提供把自己的创新想法实现的机会、提供不断试验改进的条件、提供必要的试验经费。

(三)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成果转化应用力度。

在飞速发展的今天,矿山开采技术、设备也高度的发展,根据企业目前的技术实力及外部环境,还不具备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实力。全面引进适宜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通过应用转化,实现企业的高度发展。即便在后期有研发实力时,也要坚持国际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的采用,实现生产力提升。例如积极引进适合***井下大坡度行驶的无轨胶轮车,引进在巷道淋水较大的环境下仍然能够发挥出色掘进、行驶性能的综合机械化掘进机,引进适合工作面长度超过300m的刮板运输机等等。

(四)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引进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技力量,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针对***地质条件复杂,2-2煤顶板富含水的特性,巷道

贯彻教育方针范文第3篇

1 美育的内容

由于人类生活和客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 美育的内容也丰富。主要包括自然美教育、艺术教育、社会美教育、科学美和劳动美教育等。

1.1 自然美教育

自然美包括未经过人加工的纯自然美, 如原始森林、星空、高山、大海、荒原等等。有的虽然经过人为加工, 但主要仍表现出自然形态的美。如公园、花圃、田野等等。通常所讲的自然美, 指未经人的直接实践活动影响的自然美。自然美究竟对人的自身发展有什么作用, 只有通过自然美的教育才能够充分地领略和把握。

1.2 社会美教育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要参与者。人在社会的阶级斗争、生产实践、日常生活以及科学探索的诸多领域, 表现出非凡的智慧、才能和创造力。人的自身, 也有美、丑、善、恶之分。用美的思想教育人、感化人、塑造人, 将真、善、美集于人一身, 是社会美育的主要任务。

1.3 艺术美教育

艺术美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创造, 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具体、形象和富有美感的反映。其主要特点是, 以虚构的形式和创造性想象;用典型化的形象、意境和象征, 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最美好的东西。因此, 艺术美弥补了现实美所存在。

1.4 科学美教育

科学美的教育是建立在理性美的基础上的。理性美来源于科学家对于客观研究对象的探索研究和发现, 是理性认识和审美的结合。

1.5 劳动美教育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 劳动创造了世界, 也创造了美。在劳动中, 人们体验了艰辛, 也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经历了创造的欢乐, 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培养了坚韧的毅力。

2 我校美育现状

2.1 课程设置鲜有专门的美育课程

我校是医科医院, 课程设置中的人文社会课程主要以“两课”为主, 这些课程包括《法制基础》、《思想道德修养》、《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大学语文》等。近年来, 为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要求学生必须修满6个学分的人文社科类选修课, 学校开设了《医学美学》、《诗词鉴赏》、《音乐欣赏》等课程, 但对如何合理设置美育课程没有系统考量, 美育在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地位不明”, 学生选修的积极性不高, 通常是为了完成学分而选, 这些课程成了鸡肋。高等教育应有独立的追求, 学校课程不能一味地迎合社会, 扬社会价值而弃人文价值不顾。从本质上讲, 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并非彼此对立、相互敌视, 而是互补和兼容的。学科设置顾此失彼, 将造成美育课程“候补”, 甚至“缺场”的命运。

2.2 美育学科建设和专职师资配备情况堪忧

美育涉及到诸多学科, 与德育、智育和体育密切相关, 美育与它们的关系也已经得到很多理论家的论述。我校由于师资限制, 美育师资多以中文或艺术领域里的老师兼授为主, 美育还远未形成一个完整和独立的学科体系, 这与当前社会对美育的巨大需求极不相称。

3 加强美育实施途径探索

3.1 要有制度保障

美育本源性价值的回归首先要有制度上的保障。近些年, 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教育方针对高校美育学科建设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但是这还不够, 我们还需把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高校都要结合自己的情况, 建立和健全美育方面的教学制度、教学大纲, 建立相应的美育教研室, 确保美育的实施。

3.2 要有教材和师资保障

这几年, 国内出版了一大批素质教育丛书, 其内容涉及到文学、音乐、绘画及建筑等各方面, 但是关于审美教育理论方面的教材, 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 均相形见绌, 其内容基本还是沿袭美学教材的编排方法, 新意不足。总体而言, 鉴赏性教材多、理论性教材少, 描述性教材多、系统性教材少。美育的师资方面也显局促, 对此必须加强对美育师资的培养。

3.3 课程设置要合理, 授课方法要新颖

美育是一门研究美与人的和谐发展关系的学问, 本身应当是“美”的, 但在目前有部分课程内容枯燥, 授课方式陈旧, 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不是学生不喜欢此类课程, 而是教师的授课方法亟需更新。近年来, 我校已经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 已经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 大力开展跨学科教育。

4 加强美育教育应注意几个问题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是不同的, 但在目的性和原则性上又是统一的, 它们之间呈现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特点, 决定了两类教育并行不悖, 整合互补的教育原则。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强调以理服人, 以德服人, 并使用奖惩等手段, 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美育教育则注重以情感人, 重在熏染, 以达到培养受教育者的目的, 两者相辅相成, 不可偏颇一方。美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对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人至关重要, 在我国学校教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我国在21世纪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人们对美的认识和美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成的, 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美育的教育是要讲连续性的。大学生在这一连续不断的过程中要有必要的审美修养, 包括知识的储备, 文化教养以及生活阅历等。才能培养审美情趣、审美意识, 否则, 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 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因此, 只有长期不懈地进行美育教育, 在反复中巩固, 就能使美育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摘要: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将美育纳入了教育的基本方针, 加强高校美育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人才对我们提出的重要任务和迫切要求。文章对高校美育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高校美育改革与实施的途径。

关键词:教育方针,高校,美育

参考文献

[1] 李戎.美学概论[M].济南:齐鲁书社, 1999.

[2] 谷建春.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学科专业设置[J].高等教育研究, 2003 (2) .

[3] 蒋国忠.新编大学美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4] 叶朗.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是时代的要求[J].北京大学学报, 1999 (2) .

贯彻教育方针范文第4篇

一、从整体性的观点来对《国防教育法》和其他法律系统的关系进行分析。

首先《国防教育法》是《国防法》在教育领域的一部施行法, 它的内容和宗旨是围绕着《国防法》的原则和精神开始的;其次, 《国防教育法》也是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细化和补充。谈《国防教育法》的贯彻和落实不能孤立地从它自身出发, 它是国防领域与教育领域融合的产物, 是服务于提高国民素质, 保证国家安全的共同目的的一个整体, 对它的研究、执行、发展都要站在深入了解掌握《国防法》和《教育法》基础上, 这样才能确保研究方向的正确性, 执行力度的合理性以及发展道路的可行性;而从法理上来讲, 《国防法》和《教育法》是《国防教育法》的上位法, 《国防法》和《教育法》的修改势必将引发《国防教育法》的变动, 《国防教育法》作为一部由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文件, 必须在整个国家的法制体系中找准自己的法律层级, 遵循《宪法》和《立法法》的基本要求, 在文字内容和精神原则上不僭越不超前, 而各地方人大、政府在出台各种政策配套措施, 制定国防教育实施条例、细则或实施办法的时候, 也应严格遵循同样的原则, 在与上位法不相违背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出更多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

现行《国防教育法》自身的体系也体现出了系统论整体性原则的要求。它共分六章38条, 第一章总则, 提纲挈领地指出了国防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方针, 规定了国防教育的责任单位和人员;第二、三章是《国防教育法》的核心部分, 规定了国防教育的地位, 对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质量提出了要求, 对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开展国防教育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明确部署, 对社会各界——包括国家机关, 企事业单位, 军队, 基层群众组织, 各级文化宣传部门的国防教育职责都进行了规定, 从而把国防教育的责任主体从学校扩展到社会;第四章从财力、人力两个方面强调了国防教育工作开展的保障, 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将国防教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并规定了国防教育基地的规划, 建设和管理;第五章责任篇, 其主旨在于为维护《国防教育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对各种拒不履行国防教育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提出了制裁的措施和手段, 从而保障国防教育的全面落实;第六章作为附则规定了该法的施行时间。《国防教育法》的六个章节关系紧密, 组成了一个结构比较完整, 具备对开展国防教育的指导性功用的一个整体, 第二、三章虽是主要内容, 但若缺乏对第一章总则部分立法精神的领会, 未免在执行过程中“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 而第四、五章则是从一正一反两个角度保障了《国防教育法》的全面落实, 从立法技术上来讲, 该法的制定设计是非常成功的, 对学法用法的人来讲, 也应当从一个整体和宏观的角度出发去把握整部法律, 才能对《国防教育法》理解的更加准确和深入。

二、从开放性的观点来审视《国防教育法》。

因法律是一种以“确定性”为其内在要求的文件, 因而在“开放性”与“确定性”之间似有矛盾之处。法律规定了一定行为与一定后果之间稳定的因果关系, 只有将人们一定的行为模式固定化、法律化, 法律的可预见性才能体现出来。人们在行为之前可预料法律对自己行为的态度, 从而根据法律趋利避害地设计自己的行为。确定性还意味着法律是一种不可朝令夕改的规则体系, 一旦法律已经设定了一种权利义务关系的方案, 立法者就应当尽可能避免对该方案进行不断的修改和破坏。我国《国防教育法》既是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中的一员, 也必然要坚定地体现“确定性”的法治要求, 需要在看似矛盾的“开放性”与“确定性”之间找到一条平衡之路。为达此目的, 绝对不能将“开放性”与“确定性”简单折衷, 而应通过法律解释的科学方法, 既保证《国防教育法》文字内容的确定性, 又通过严格程序出台的法律解释丰富《国防教育法》的内容, 使其更具备可操作性。《国防教育法》自身的许多规定原本就比较原则抽象, 这就为该法律的实际施行预留了较大的弹性空间。在此空间内, 《国防教育法》应充分开放, 吸收时代和地域特色, 其教育施行措施和内容都应当与时俱进, 因地制宜。

三、根据系统论的原理来寻找《国防教育法》的扰动点。

国防教育为国防, 我国国防事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风起云涌的全球政治军事形势变幻, 一日千里的世界科学技术进步, 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国防事业。要保家卫国, 搞好国防工作, 首先是国民要有明确的国防信念, 其次要有高科技的武装设备, 因此国防教育工作开展也应围绕国防工作的这两个关键点进行。《国防教育法》作为一个系统, 其贯彻落实的扰动点在于通过教育引导国民强化国防意识, 提高国防之“德”和增加国防之“才”两点。

(一) 提高国防之“德”的措施:

坚持爱党教育。着眼坚定理想信念, 铸牢精神支柱, 坚持不懈地搞好科学理论的学习教育, 及时有效地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灌输到民众中去;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理解, 坚定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对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信任;坚持爱国教育。激发国民的爱国卫国热情, 使民众能正确认识到个人发展与国家安危的血肉联系, 个人的理想实现离不开国家的发展, 自觉树立居安思危, 常备不懈的国防观念, 在头脑中筑起坚强的国防精神长城。

(二) 增加国防之“才”的途径:

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以国防理论、国防形势、国防历史、国防科技、国防法制和军事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国防常识教育实践活动, 对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教学, 开展必要的军事训练, 必要时为部队输送高科技军事人才, 为战时扩建组建部队提供骨干人才, 为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创造条件, 为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有力保障;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教育民众密切关注世界政治大势、台海严峻局势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 保持高度警惕, 充分做好军事斗争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随时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

摘要:本文运用系统论的科学方法, 分析了《国防教育法》所具有的整体性、开放性的特点, 并且指出了其贯彻落实过程中的“扰动点”之所在——通过教育引导国民强化国防意识, 提高国防之“德”和增加国防之“才”。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法,系统论

参考文献

[1] 王自力.国防建设和教育的法制保障[J].法学杂志, 2007 (1) ;

[2] 依法推进全民国防教育教育普及发展——《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6周年综述[J].国防, 2007 (4) ;

贯彻教育方针范文第5篇

1 要着力在转变观念上下功夫, 努力营造和谐的良好氛围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必须注重情感关怀, 从拉近情感距离入手, 从营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和谐的相互关系入手, 彻底改变传统的你讲我听、你高我低、你上我下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在平等、真诚、理解的氛围下拉近距离、消除隔阂。一是要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才能保证交流沟通的畅通。新世纪新阶段受教育者一般都有着较强的民主意识, 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教育者要善于把握这一特点, 放下架子, 端正态度, 与被教育者平等相待, 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以从善如流的姿态开展教育, 切实畅通开展教育的沟通渠道。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维护他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以热情的鼓励代替严厉的训斥, 以友善的提醒代替冷酷的批评, 以温婉的引导代替求全责备。要主动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 要积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畅所欲言的教育氛围。二是要树立“真诚相待”的思想观念。感情投入会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 为思想教育创造有利的环境。古语曰:“感动人心者, 莫先乎情。”教育者要以极大的热忱投入教育, 对受教育者抱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 给予真诚的关爱, 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中遇到的困惑、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三是要树立“理解万岁”的思想观念。教育者要善于换位思考, 多从教育者的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 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打算, 将心比心地理解他们的冷暖疾苦。

2 要着力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 尽力形成有效的方法手段

新形势下,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要创新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当前的形势任务紧密结合, 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 用党的创新理论回答人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此外, 还要在素材引用、角度分析、语言运用和思路结构等方面关于推陈出新。做到老话题中有新视角, 老问题中有新讲法, 在出新出彩中让大家觉得听得进去。二是要创新教育的方法。要大胆采用教育对象喜闻乐见、容易接受和乐意参与的方法。要广泛开展开放式、互动式、启发式教育方式, 让教育对象从台下走到台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从配角变为主角, 切实使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主人翁意识得到激发。三是要创新教育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科学技术的前进步伐, 走出一条教育手段多样化、现代化的改革发展之路。

3 要着力在人文关怀上下功夫, 切实增强教育的说服力

贯彻教育方针范文第6篇

1 利用主题班会载体

主题班会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事务管理、开展班级工作的有效途径, 它具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高职院校辅导员应该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以主题班会为载体进行人文素质教育[1]。

首先, 应当科学规划主题班会活动。辅导员对于整个高职阶段的主题班会要有整体构想和全盘计划, 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其中, 使之形成系统和长效机制;为避免盲目和随意, 辅导员在每次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前, 应进行充分调研, 按照课程标准撰写教案, 确定任务和主题, 明确意义与目的, 针对班级具体情况开展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班会课后还应关注学生反馈, 及时总结提高, 提高教育效果。

其次, 班会主题的确立应当具有针对性、时代性和人文性。辅导员除了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 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风考风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等, 还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提高学习能力, 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2]。这其中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等都属于人文素质的范畴, 培养和提高学生这些品质和能力就是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三, 主题班会的组织实施应当坚持“双主性”。即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组织主题班会时,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 发动班级全体成员主动参与活动, 自觉接受教育与锻炼。同时, 主题班会从方案设计、形式策划、资料搜集到具体活动的实施, 都应由学生自己组织安排, 以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 辅导员则是在任务布置和主题导向以及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适当引导和点拨, 以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第四, 主题班会的形式应当不断创新。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充分尊重学生, 善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与智慧, 积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心理、年龄特征, 不断创新主题班会的形式, 增强班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如采用座谈、讨论、辩论、竞赛、朗诵、表演、参观、访问、瞻仰等形式, 激发学生兴趣, 拓宽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开展班级文化活动

班级文化活动是以校园文化为背景, 在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领域中开展的具有班级特色的活动。它相比较校园文化活动, 涉及的领域可以更宽, 就本班级而言学生参与面更广、参与积极性更高。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充分发挥班级文化活动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第一, 应有计划开展班级文化活动, 形成班级自己的特色。辅导员应在高职不同阶段, 根据校园文化活动的动向及本班级的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 有计划地开展生动活泼、格调健康的班级文化活动, 以彰显班级优势特色, 形成班级文化合力。如利用当地资源, 组织学生参观人文景观、企业、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等, 使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的滋润,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利用各种“纪念日”, 组织学生在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国庆节开展祖国颂活动等, 对学生进行感恩与爱国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操。

第二, 应把握班级文化活动的主流方向, 加大活动的人文成分。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开展班级文化活动时, 要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活动之中, 控制和引导活动的主流方向;同时, 要加大活动的人文成份, 突出活动实效。如通过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的训练, 引导学生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精华的熏陶,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举办各种人文讲座、名著经典导读活动、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成立班级学生文化艺术团等, 努力营造人文氛围, 形成优良的班级文化。

第三, 应要求人人参与班级文化活动, 并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作用。班级文化是由班级全体成员创造的独特文化, 辅导员要广泛动员并要求每位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文化活动, 也只有班级成员人人参与, 班级文化才会得到广泛认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文化活动的设计, 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另外,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与学生比例一般达到1∶200~300或更多, 班级数较多, 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 辅导员不可能亲自参与每个班级的每一项文化活动, 这时可充分发挥学生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作用, 放手让学生干部去开展工作。同时, 辅导员应就如何有效组织班级文化活动, 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与指导, 并组织他们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 在此基础上, 独立开展班级文化活动。

第四, 应创造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3]。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是人文精神活的灵魂。辅导员应根据高职学生专业需要和实际情况, 开展各种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班级文化活动。如通过征集班训、班徽, 创办班刊、班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设计大赛、才艺展示等活动, 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 为学生展示才能和个性提供平台;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志愿活动等, 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关注社会、改造自我、增长才干。

3 营造班级人文环境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重视班级人文环境的建设和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熏陶。营造班级人文环境可从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入手[4], 充分发挥其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建设富有特色的和谐向上的班级人文环境, 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健康人格。

首先, 应创建优美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班级物质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教室、寝室等活动区域的环境。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室的设计与布置, 将富有班级特色、体现人文精神的班训、班徽、班刊、格言等, 合理布置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创建一个整洁优雅、整体和谐的教室环境。同时, 辅导员还应关注学生寝室环境建设, 通过组织寝室设计大赛、文明寝室评比、“魅力寝室”评选等活动, 引导学生将寝室布置得洁净大方、温馨高雅, 充满文化气息。通过班级物质文化环境的创建, 能够规范学生行为、愉悦学生身心、美化学生的心灵。

第二, 应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环境。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文化的制度部分, 包括各种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行为规范等。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共性特点, 并充分听取学生意见, 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在贯彻和实施班级制度时, 应坚持一视同仁、人人平等的原则, 要求班级全体成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自觉约束言行,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辅导员还应制订学生基本人文素质考核办法, 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激励学生自觉加强人文修养。

第三, 应创设健康的班级精神文化环境。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包括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内容。一个班级一旦形成健康的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全体成员就会具有较高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 就会形成共同的目标追求和成长的动力源泉, 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也就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高职院校辅导员应通过在班级树立正气、鼓励健康的班集体舆论、培育优良的班风学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措施来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构建一种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 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求真向善崇美。

第四, 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与管理理念, 满足学生人文关怀的需要。高职院校辅导员应把人文关怀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切入点, 真正做到以学生的生存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本。辅导员应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班级管理,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采取合适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管”;应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应建立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与学生保持零距离接触, 注重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 辅导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职业道德, 使自己具备较高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意识, 并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和教育学生, 帮助学生怡情养性, 塑造人格。

总之, 班级作为高职院校主要施教阵地, 对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在班级工作中, 通过主题班会、班级文化活动和班级人文环境的营造等途径, 贯彻人文素质教育, 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在班级工作中贯彻人文素质教育, 通过主题班会、班级文化活动和班级人文环境的营造等途径, 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主题班会,班级文化活动,班级人文环境,人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胡云斗.主题班会:提升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的重要载体[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 (3) :82~84.

[2]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3] 赵华, 陈艳红.班级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开封大学学报, 2002 (4) :61~62.

上一篇:城镇化发展范文下一篇:社会主义思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