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范文

2023-09-26

新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范文第1篇

最近,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同志所著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一书,该书辑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书记期间的重要报告、讲话、文章和批示,阅读后让自己有了一些启发和感悟。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书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总书记精深的政治素养、宽广的战略眼光、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该书系统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彰显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精深的政治素养。该书全面反映了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八八战略”等战略部署和战略举措,凸显了宽广的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该书客观强调了习近平同志对领导班子要团结共事、领导干部要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人要大气一些的要求和谆谆教诲,展示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该书真实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畅谈了“激浊扬清、敬业乐业、乐在人和、力戒浮躁、贵耳重目、求知善读、戒奢节俭”的28字从政体会,体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书使我加深了对干在实处与走在前列两者关系的认识。干在实处是方法与要求,走在前列是目标与追求。干在实处是走在前列的基础与前提,走在前列是干在实处的反映与体现。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要想走在前列,须得干在实处。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书给了我深刻的教育和启示:领导干部要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表率,要谋得深、干得实、行得正,着力提升自己的智慧、能力、素养,在领导管理的工作实践中充分展露个人魅力。

一、潜心理论学习,拓展战略视野,增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智慧。做任何事,都要谋在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也应谋在先。要有谋,就要有智慧。智慧从何而来,从扎实的理论功底中来,从宽阔的战略视野中来。夯实理论功底,无捷径可走,只有狠下功夫强化理论学习。理论学习要有总书记强调的三种境界:一是理论学习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二是理论学习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三是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这也就是要达到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夯实理论功底的同时,要拓宽战略视野,以世界的眼光和开放的思维,来谋划战略目标、战略举措、战略重点、战略任务,增强战略引领、科学发展的智慧。

二、驾驭发展大局,讲求发展实效,提高“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能力。有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智慧,还需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能力。要有驾驭大局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推动落实的能力。要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善于立足一域谋全局,把握形势谋大事,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和胸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国际国内大背景和铁路改革发展的工作大局中去把握。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党委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与行政之间的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各种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善于通过组织和宣传,引导好,发挥好职工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提高推动落实的能力,一把手要善于“弹钢琴”统筹抓,班子成员要分工负责全力以赴抓,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员、完成时限,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回音。要克服抓而不紧、抓而不实等现象,真正做到一级一级地抓、一步一步地展开、一项一项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实、一年一年地见效。

新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范文第2篇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管理部门尽职尽责, 管理人员细心认真, 在此基础上进行透明公开方便各行各业的查询咨询, 大到政府部门小到学生, 都有义务有权力了解政府各部门工作, 有机会翻阅档案, 对自身发展做到心知肚明, 对未来生活和发展方向定义更加准确, 判断未来形势更正确。档案的记录是给人方便的, 是给群众普及的重要知识, 让人们意识到国家和大家的联系是紧密的, 国家对大家的关心是一直存在的。随着人口的增多, 中国人数的变化不稳定, 各种自然非自然因素的影响, 档案管理需要越来越多的精力去投入, 分支的细腻才会有参天大树的壮观, 工作的努力才会有能力的提高;档案室给人的感觉繁琐无序, 一间大大的房间却配有并不大的窗户, 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架子里插着数不清似上千或万的黄色档案包, 来不及熟悉, 翻阅于与自己相关的一册;连接了互联网让时间节省, 快速的网络环境让管理更细致, 但管理工作更需要管理人员充满责任感的工作与付出, 在于对每一份工作的认真热情, 摆正态度, 加强管理。一个人如果没有服务意识, 没有辨别是非能力, 没有对工作的喜好, 祖国的热爱, 没有信心, 是无法管理的, 更无法管理档案,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当前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改进之处

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因素影响人们对它的认识, 正或负, 隐约摆动着, 左右人们判断;任何人都有优缺两方面影响其他人对自己的喜爱程度, 深或浅, 那么不经意拨动心弦, 挑拨离间。认识是一个艰难过程, 也永远是过程, 就像人会成长, 也一直在成长, 无穷无尽, 消逝也是一种延续, 认识潇潇洒洒, 由浅入深, 档案记录认识, 认识档案回味过去, 展望未来。加强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强化人员认知能力, 认识对自身、社会、他人的影响, 自然而然改进散漫, 顺其自然改进效率低下造成的链条问题。查阅的便捷是效率高的有力支持, 改进查阅方法手段解决排队等候时间, 人们用在一件事上时间短了, 办事效率高了, 幸福感也会增强;看似简单的环节却需要前后很多环节的紧凑才能实现, 看似非工作的部分却需要工作人员前后做很多准备, 人流的忽多忽少影响轻松程度, 控制每天合理查询人数, 做到松弛有度, 应对自如。

三、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建议

档案管理工作的历史悠久, 之所以发源早, 除了它是复杂人类文明运作的基础, 也是人类实践探索中发明的产物, 实验证明关键时刻的意义重大, 价值重要, 因而对传统档案管理的延续创新是有必要的。传统与创新是要结合, 相互吸收优良品质改良发展, 创新离不开法律框架, 少不了法律援助, 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保障体系的稳定坚固, 时刻不忘法律责任, 才会有紧迫感、压迫感, 工作效率才会上升, 整个市场环境才会绿色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似严肃古板, 日复一日难免怠慢松懈, 工作性质决定态度认真, 工作环境缓解疲劳紧张, 管理室也可以以浅色调的色彩为主, 渲染温馨气氛, 外围更可以大胆尝试夸张醒目, 每一栋建筑和自己职责联系起来更个性, 城市才吸引人们, 适合居住。记录是档案管理的基础, 由人工转向技术, 结合统一记录都是现在乃至将来一直会用的手段, 完善电脑在基础运用的能力, 为人们繁琐的工作减轻负担, 为不必要的体力劳动代过;工作时间更加合理和有为了群众查阅早班晚班甚至夜班的工作人员, 有整理档案固定点的工作人员, 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通过考试熟谙法律、档案和民生基本问题, 态度和蔼, 语气温柔, 普通话标准等等, 要求严格才能服务好并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一向没有轻松工作, 所以一天应该格外充实, 即使休息也是与光阴赛跑, 有充实的部分, 紧绷的神经;人在社会上的联系是丝丝缕缕紧密且广泛, 人创造了工作, 继而工作也密集联系着人和事, 所以工作的重要性很大, 每份工作都如此, 既然做好可以惠顾他人, 也会收获惊喜。

四、总结

档案管理工作虽然枯燥, 但如果将繁冗的步骤流程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结合在一起, 其过程将会变成一种享受, 是一种学习;合作团结让工作添加乐趣, 使每天都能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与昂扬的工作干劲。工作内部需要团结统一, 外部需要一同守护, 经过创新化、人性化的改进之后, 档案管理工作才不显那么沉重。当前档案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每天大量的文件资料, 每时每刻发生大大小小的意外, 各种需要记录的点点滴滴都汇集在工作人员身上, 需要加倍努力, 使每一天都有奋斗目标, 使不可能变成可能, 汗水浇灌着希望, 使成就愈发显著。守护现在, 展望未来。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的形式, 正是管理体制的规范化, 重视法律性以服务人民群众。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科技人才建设, 正是档案管理工作展开的新突破。

关键词:档案管理,新发展,人性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周燕.对档案管理的点滴看法[J].档案管理, 2005.06.

新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范文第3篇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序开展,已经渗透到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强大生机和活力。进入新时代后,协商民主的战略任务就是继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围绕充分发挥政协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作用,人民政协需要聚焦党政中心履行职能,深入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委员队伍建设。这是新时代对做好政协工作的新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协商民主;新要求

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协商民主建设取得的成绩。同时,还把“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对“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做出专门部署。十九大报告关于协商民主的重要论述和部署,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协商民主的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成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遵循。

一、十八大以来协商民主的新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任务时,根据十八大提出的“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要求,提出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并把这一任务作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做出全面深刻的论述,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推动下,我国协商民主有序开展,已经渗透到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强大生机和活力。

(一)协商民主体系基本建立。过去,我国协商民主主要通过专门协商机构来展开。现在,开展协商民主的渠道十分广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拓宽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类智库等协商渠道,深入开展政治协商、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社会协商、基层协商等多种协商,建立健全提案、会议、座谈、论证、听证、公示、评估、咨询、网络等多种协商方式。”后来中办《意见》将协商民主概括为3种类型7条渠道,即继续重点加强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积极开展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逐步探索社会组织协商。

(二)协商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党中央着力加强协商民主的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协商民主的政策性文件。2015年1月,党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同年6月和10月、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201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这些政策性文件,有力推动了我国协商民主建设的进程,成为指导我国协商民主发展的基本遵循。

(三)协商内容得到丰富发展。以往,我国协商民主主要是政治协商,协商讨论的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入新时代,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实际,党中央把协商内容拓展为“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两个方面。

(四)参与协商的主体逐步扩大。新中国成立时,参与协商的主要是“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改革开放后逐步扩大至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党的十八大后,協商民主的主体扩大到了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涉及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体人民和全社会中广泛商量;涉及一个地方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个地方的人民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众利益、特定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部分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商量。”

(五)协商活动日益活跃。以政协协商为例,十二届全国政协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建立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工作机制,增强了政协协商的权威性、可操作性。坚持协商议题和协商形式相匹配,增加协商密度,协商议政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双周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为常态。创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每年召开20次左右,围绕切口较小的议题,以党外委员为主,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双周协商座谈会已成为全国政协履职的一个重要品牌。

二、协商民主的性质定位

开展协商民主,必须准确把握协商民主的性质定位。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深深嵌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

(一)协商民主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创新。协商民主植根于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优秀政治文化传统。协商民主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它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实现的伟大创造,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

(二)协商民主体现了中国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中国,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与西方那种选举民主有了缺陷和毛病需要协商民主来修修补补不同,我国的协商民主,“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既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又贯彻了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原则;既坚持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又贯彻了团结和谐的要求”,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党的领导的实现方式有很多。十九大报告提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这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的提升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民主和协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通过发扬民主、广泛协商,可以使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更加普遍地认同党的主张,更加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跟党走。”几十年来,共产党正是通过发扬民主、广泛协商的方式,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共识,让他们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一切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都应该来自人民,都应该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实施。而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的过程,就是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只有这样,党治国理政才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三、新时代协商民主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十八大以来协商民主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申和明确了新时代推进协商民主的战略任务及其实现路径。

新时代协商民主的战略任务就是要继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所谓广泛,是从协商民主的横向覆盖领域来说的,协商民主绝不是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民主形式,而是广泛存在于我国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应该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级的。”所谓多层,是从协商民主的纵向布局层级来说的,协商民主既有国家层级的协商民主,也有地方层级特别是基层的协商民主;所谓制度化,是指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实现上述战略任务,首先要“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其中,政党协商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直接协商,需要继续加强,探索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程序,加强保障机制建设,支持民主党派加强协商能力建设。人大协商是各级人大在依法行使职权的同时在重大决策之前根据需要进行的协商,需要积极开展。一方面要深入开展立法工作中的协商,另一方面要发挥好人大代表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政府协商是围绕有效推进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而进行的协商,需要扎实推进,探索制定并公布协商事项目录,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政协协商是通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来完成,需要进一步完善,明确协商内容,加强与党委和政府工作的有效衔接。人民团体协商是为了有效反映群众意愿和利益诉求,需要认真做好,建立完善人民团体参与各渠道协商的工作机制,健全人民团体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基层协商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面广量大,需要稳步推进,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协调联动机制,推进街道、乡镇、行政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商。社会组织协商是个新生事物,需要探索开展、积累经验,更好为社会服务。其次要“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经过十八大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建立,接下来我们要继续不断完善,并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

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用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围绕充分发挥政协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作用,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增强人民政协界别的代表性,加强委员队伍建设。”这是新时代对做好政协工作的新要求。

(一)聚焦党政中心履行职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政协要坚持议大事、抓大事,自觉立足大局,紧紧围绕大局,聚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履职尽责,做到政治协商聚焦大事、参政议政关注实事、民主监督紧盯难事,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要求,人民政协就要将自身工作放到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去谋划、推进,把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献计出力作为工作主线,切实做到党政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协商民主就开展到哪里,民主监督就深人到哪里,智慧和力量就凝聚到哪里,更好彰显政协工作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独特价值。

(二)深入推进政协协商民主。人民政协作为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不是权力机关,也不是决策机构,是协商载体而不是协商主体。政协必须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坚持实事求是、敢于直言,坚持体谅包容、求同存异,坚持商以求同、协以成事,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真诚而不敷衍、尖锐而不极端的讨论和批评,努力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政协开展民主监督不是靠强制约束力,而是靠政治影响力。要准确把握政协民主监督性质定位,坚持从协商式监督的要求和原则出发,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增进团结、凝心聚力。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委、政府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通过调研察看发现问题、提出批评、督促改进。要集成运用民主监督形式,坚持形式与内容相一致,同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相结合,在参与中支持、在支持中服务、在服务中監督。

(四)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过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委员提出的“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新要求,引导政协委员勇于担当责任、提高能力素质、保持良好形象,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好界别群众的代表、本职工作的模范、政协履职的主体。

新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范文第4篇

摘要:针对我国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运用规范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对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立法及其经验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转基因植物的专利保护与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我国应实行以专利制度对转基因植物予以整体保护的单轨制模式,以促进我国生物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转基因植物的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

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引人瞩目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它为人类解决食品短缺、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我国很重视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自行研究的转基因抗虫棉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种植面积约330万公顷,约占全球种植总面积的3.7%,列第5位。此外,批准中间实验的转基因植物48项;批准环境释放的转基因植物7种,主要是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西红柿、甜椒和线辣椒。这些成就已初步显示我国在转基因技术领域的实力。

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对于有效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和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这一进程的加快又取决于我国转基因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的增强以及具有比较优势的转基因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各国转基因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会大大促进转基因技术的开发和新植物品种的种植。较之其他国家,我国在转基因植物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任务更为艰巨。不仅存在转基因植物是否具有可专利性方面的立法障碍,现有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规亦缺乏对转基因植物进行保护的具体条款。本文对我国转基因植物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完善相关立法,促进我国转基因植物产业化的发展。

一、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立法及其经验

各国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确立是基于其特定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以及转基因技术研发者、商业育种者和种植者等不同诉求者利益平衡结果而做出的选择。随着转基因技术和物种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也经历了由国内法保护向国际法保护延伸、由专门制度保护向专利法保护过渡、由单一保护模式向多元保护模式转变的历程。

(一)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框架

1961年《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的诞生和“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的成立标志着植物品种专门法律制度的建立,该公约的第2条规定,成员国可以选择对植物种植者提供特殊保护或给予专利保护,但两者不得并用。而事实上,多数成员国均选择给予植物品种权保护。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转基因技术的发展,UPOV组织分别于1972年、1978年和1991年对1961年文本进行了三次修改,至今已有60个国家加入。UPOV1991文本第14条第3款规定,如果成员国认为有必要,可以将保护范围扩展至生殖物质以外部分,任何以受保护的品种为原料而获得的产品甚至受保护品种的加工品及其派生品种,未经权利人同意,均不得进入流通市场,并允许成员国对植物品种提供专门法和专利法的双重保护,从而放弃了原先禁止双重保护的立场。然而,上述公约文本均没有对转基因作物的保护进行明确的标注或说明。

随着转基因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单一的专门保护制度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对转基因植物品种给予专利法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1994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强力推动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世界贸易体系,制定TRIPS协议对农业领域内植物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做出专门的规定。协议第27条第3项(b)规定:WTO成员应以专利或有效的专门制度,或两种制度结合,给植物新品种提供有效保护。但TRIPS协定对有效的专门制度并没有给予确切的定义。TRIPS协定的形成,标志着植物新品种保护进入全球化、多元化发展时代。

(二)各国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发展

1、欧盟 早在1942年,荷兰就建立了植物品种保护制度,后得到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的效仿。1961年欧洲国家率先发起创立了UPOV联盟,以植物新品种专门立法来保护育种者的权利而将植物品種排除出专利保护的范围成为欧洲各国的立法传统。《欧洲专利公约》(EPC)第53条b款明确规定:“有关动植物品种以及本质上属于制造植物的生物方法不能被授予欧洲专利,但本规定不适用于微生物方法及其产品”。

然而,面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欧洲专利局(EPO)在司法实践中开始改变立场。在针对Giba-Geigy Case一案中作出的裁定(T49/83)中,欧洲专利申诉委员会对植物和植物品种进行区别。申诉委员会认为,如果EPC有意排除对所有植物授予专利,它应当明确这样说,但它只是排除对植物品种授予专利,是因为EPC认为植物新品种权更适合保护植物品种;对于不能授予植物新品种权的植物可以授予专利,只要它符合授予专利的相关条件。1998年欧盟颁布的《关于生物技术发明的法律保护指令》第4条2款规定:“如果一项涉及植物或者动物的发明的技术可行性不限于特定的植物或者动物品种,则该发明应具有可专利性。”该指令要求成员国应该根据国内专利法保护生物技术发明,必要时根据该指令调整其国内专利法。在1999年发生的Novartis AG案中,申请人就一种含有抗病特点的转基因植物提出专利申请,而并未以一种植物新品种的名义提出申请。扩大上诉委员会G1/98号决定认为:一项申请如果并未就一种植物品种单独提出申请,就不能根据《欧洲专利公约》第53条(b)排除在可专利性的范围之外,即使它可能包括植物品种。通过上述字面解释的方法,使转基因植物被授予专利权成为可能。

2、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给予植物新品种以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之一。美国对植物新品种发明的保护有3种形式,包括授予植物专利(PPA)、植物品种权(PVPA)和实用专利(Utilty Patent)制度。1930年5月美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对无性繁殖植物给予保护的专门性法律——《植物专利法》。1970年,美国通过了《植物品种保护法》,对有性繁殖植物予以品种权保护。1983年美国加入UPOV联盟,1994年国会通过植物新品种保护法修订案,1999年加入UPOV公约1991年文本。1980年著名的Diamond v.Chakrabraty案确立了微生物发明可以获得专利保护的先例,1985年以Exparte Hibberd案为标志,美国正式开始对植物授予实用专利。在该案中,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申诉与冲突委员会裁定,“美国专利法第101条的适用范围不受PPA或

PVPA的限制,由于它们的保护方式和保护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上述每一法令都能有效适用。即使植物可以通过PPA或PVPA进行保护,它仍旧可以是美国专利法第101条项下的实用发明专利的法定主题。”至此,美国给植物提供了专利和植物品种保护的重叠保护方式,可由申请人自主选择,此举大大促进美国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日本 日本对传统的新植物品种是通过《种苗法》来保护的,对转基因植物还可通过专利法保护。日本专利法中没有规定对可专利性主题的排除条款。1975年,日本特许厅发布《关于植物品种的审查标准》,承认如果所培育的植物新品种可以得到反复验证且与其亲代植物的特点不同,具有创造性,则可视为与一般专利相同。日本认为种苗法和专利法在保护对象和具体要求上各有差异,专利法要求的是技术构思,种苗法要求的是植物品种,因此用专利法和种苗法进行分别保护是适当的。

综上,无论是UPOV公约还是TRPS协议,对于在基因植物的保护,均给成员国留出了较大的立法空间;各国各具特色的实践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立法趋势,即植物新品种制度对转基因植物的保护已然不足,专利保护制度的合理性优势日益凸现。

二、转基因植物的专利保护与植物新品种保护比较研究

无论是专利法还是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专门立法,其核心内容都是授予育种者对基于其创造性智力劳动育成的品种及衍生物享有排他的独占权,他人在商业化使用该品种、繁殖物或利用其特有育种方法时,需要尊重育种者并向其支付一定的费用,由此鼓励育种者对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和投资的积极性。因此,育种者的专利权与植物品种权均具有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无形性、法定性等共同特性,同属知识产权范畴。

然而,就转基因植物的知识产权保护而言,采用专利保护与植物新品种保护在立法动因及制度设计上仍存在较大的差異。笔者认为,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保护范围不同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比起植物新品种权要宽很多。从保护客体来看,一切符合条件的与植物相关的发明、技术方案或构思,包括但不限于植物品种本身,植物细胞、植物的繁殖材料(种子、根、叶、茎、块等)以及培育植物所用的非主要的生物学的方法都可纳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之内。依据发明专利的传统分类方法,转基因植物涵盖的专利发明可分为产品专利和方法专利两大类,其中产品专利的客体为转基因植物品种及其组织细胞培养物等;方法专利可保护培育植物所用的转基因技术。而植物新品种权仅涉及植物品种本身及其繁殖材料的生产和销售。对于可用来培育植物新品种的转基因技术而言,真正有价值的不仅仅是培育出的转基因植物新品种,还有转基因技术和基因本身。当相同的外源基因以相同的方法植入不同种类的植物时,如果仅申请保护某一品种植物的品种权显然不足以保护发明者在发现、保存、剪接基因的全过程中付出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二)授权条件不同

授予专利权所要具备的实质条件是“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各国对这“三性”都规定了严格的审查标准。回顾植物品种的法律保护史,最初选择在专利制度之外专设植物新品种权制度就是缘于对植物可专利性的质疑。转基因植物能否获得专利保护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其是否具有可专利性。对此笔者持肯定态度。首先,转基因植物的产生是人工技术实质性干预的结果,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植物原有基因进行修饰、改造,生产出一种自然界以往没有的、具有一定目标性状的转基因植物,它不是自然产品,不是普通的科学发现,而是人类创造性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具有专利保护客体的本质属性。其次,就新颖性而言,现有技术是用来衡量发明创造是否具有新颖性的客观标准。转基因植物发明也不例外。如果相关的转基因技术发明并非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方法,所培育的转基因植物具有与自然界已经存在的植物品种不同的基因类型和组合,即满足新颖性的要求。事实上,利用转基因技术,很容易创造出带有某种显著新性状的转基因植物。一般情况下,新颖性不会对转基因植物的可专利性构成障碍。再次,专利授权要求的创造性是指发明对于现有技术、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发明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产生有益的技术效果。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即使一种转基因植物发明所具有的一种新特征对一个普通的育种者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育种者所用的遗传材料和方法并不为公众所知,那么利用该遗传材料和方法而获得的新性状就不是显而易见的,就可以认为他培育的转基因新品种具有创造性[6]。同时,从转基因技术解决了某项技术难题、克服了技术偏见等方面来判断、论证其创造性也是可行的。最后,实用性首先是指一项发明创造能够在产业上进行制造或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只要一种具备抗虫性、观赏性、高产性等新型性状的转基因植物能够通过产业化生产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即具有实用性。事实上,正是转基因技术及植物品种巨大的产业化价值吸引了研发者的技术创新投入,授权也符合专利制度激励商业竞争、维护产业利益的立法初衷。实用性的另一个要求是再现性,即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公开的技术内容,能够重复实施该技术方案并得到含有目标性状的转基因植物。较之传统育种方法中基因组合的随机性,转基因技术的可控性预定了其技术方案的可再现性。此外,基于转基因技术的可重复实施性,可以采用类似微生物的保藏,即对转基因植物或其部分进行保藏的办法来满足转基因植物发明必须充分公开的程序性要求。

相比较而言,植物新品种权的授权条件较为宽松,只要该物种具有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就可以获得保护。以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为例,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的新颖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在申请日前该品种繁殖材料未被销售,或者经育种者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繁殖材料未超过1年;在中国境外销售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6年,销售其他植物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4年。”这一规定与UPOV公约的原则相一致,主要是指申请品种的商业销售方面的新颖性,与专利法中的新颖性所强调的首创性相比,要求低得多。特异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在外观、构成等方面明显区别于递交申请以前已知的植物品种。与专利发明的创造性所要求的技术手段的非显而易见性相比,特异性要求相对更容易达到。一致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繁殖,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稳定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反复多次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仍保持不变。申请植物新品种需要提交说明书和照片,但对说明书的要求比申请专利低,不需要达到“能够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实现”的程度。因此,从总体

上看,专利权授权的要求高于植物新品种权授权的要求。

(三)保护强度不同

专利权与植物新品种权在保护强度上的差异集中体现在权利内容以及对权利的限制方面。专利权的主要内容是权利人享有利用其发明创造的专有权和处分权;有权禁止他人非经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专利产品及利用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各国专利法中虽然也有在先使用、权利耗尽、科学研究等各种权利限制制度,但具体到转基因植物专利,多数国家并没有明确规定农民免责制度,即农民有权在自己的土地上为繁殖的目的收获和使用受保护的植物品种,无须经过育种者的授权,也无须支付许可使用费。而这项规定恰恰是植物新品种权的主要限制性条款之一。纵观各国立法,植物新品种权多覆盖植物繁殖材料、收获材料及直接加工产品,品种权人享有生产、销售、许诺销售、繁殖、为繁殖而进行调整、进出口的专有权。农民免责、研究免责、权利耗尽原则、强制许可等是对品种权的常见限制。两者相比较,专利制度在处理育种者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冲突方面更倾向于对育种者的保护,转基因植物专利权的行使可能会给农民和农业带来一定冲击。

概言之,随着转基因植物的可专利性得到普遍认可,专利制度以其广泛的保护客体、强劲的保护力度赢得转基因技术拥有者和育种者的青睐;而植物新品种权授权条件的相对宽松以及植物新品种制度在平衡育种者和种植者矛盾方面所显示的灵活性又凸显其特有的价值。当前,植物品种资源和生物技术研发能力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配置严重失衡,各国均积极谋求参与全球基因技术成果及利益的分享,无论采用何种模式来保护转基因植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均应在遵循国际法框架的前提下,结合本国的技术、经济实力和政策目标做出理性的选择。

三、我国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选择

(一)现有模式及其评价

我国《专利法》第25条明文规定对动物和植物品种不授予专利,但对生产动物和植物品种的非生物学方法可授予专利。同时,根据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颁行的《专利审查指南》第2部分第9章的解释,可以借助光合作用、以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合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来维系生存的植物单株及其繁殖材料(如种子)属于植物品种,而植物的细胞、种子和器官如不具备前述特征,则应在专利授予的范围之内;首次从自然界分离或提取的基因,如果其碱基的排列顺序是现有技术不曾记载,且能被确切表徵,在产业上有利用价值,则该基因及其得到的方法属于专利保护客体。同时该章还明确规定,转基因植物是通过基因工程的重组DNA技术等生物学方法得到的植物,其本身属于植物品种,不能被授予专利权。植物品种可通过植物品种权得到保护。

通过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结论:第一,我国专利立法认定转基因植物的产生技术属于生物学方法而非可授予专利的非生物学方法;第二,将转基因植物等同于转基因植物品种,从而排除了对转基因植物及其生產方法提供专利保护的可能性。笔者对这两点均不敢苟同:首先,判定生物学方法与非生物学方法的主要标准是人的技术介入程度,如果人的技术介入对该方法的效果实现起到控制性和决定性作用,该方法就不属于由自然现象构成的生物学方法,这一标准在我国《专利审查指南》第2部分第1章亦有明确界定。通过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等方法得到的转基因植物恰恰就是人力作用的结果。忽略转基因植物生成过程中的人力技术因素及其作用程度的差异,而将转基因技术一概归为生物学方法的理解值得商榷。其次,转基因植物所包含的可专利性客体部分不仅限于植物品种本身,还包括首次从自然界分离或提取的外源基因、基因提取或重组方法以及符合授权条件的转基因植物的细胞、种子和器官,实践中专利申请者基于获得整体保护和便于申请的考虑,往往会选择专利申请覆盖转基因技术、植物及其组成部分。现行专利法及其配套办法将转基因植物的含义限定性解释为植物品种而排除专利保护,笔者揣测除了有对转基因技术的可专利性存有疑虑的成分外,更多的是基于对已有植物新品种制度进行迁就、维持既有格局的考虑,以避免产生植物品种的双重保护体制。

对于转基因植物品种,按照专利法的指引,可由以UPOV公约1978年文本为蓝本、并于1997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进行保护。值得一提的是,该条例对转基因植物品种并无专门规范。与各国踊跃加入的反映植物新品种国际立法最新发展趋势的UPOV公约1991年文本相比,我国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保护客体有限。我国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对象仅限于繁殖材料;而UPOV公约1991年文本已将品种权保护对象延伸至由受保护品种繁殖材料生产的收获材料、直接加工产品以及实质衍生品种。第二,对植物新品种权的内容及侵权范围界定较窄。我国植物新品种权包括生产、销售、使用权,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或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而UPOV公约1991年文本将授权扩展至生产、销售、繁殖以及为繁殖目的进行的驯化、进口、出口、储备行为,任何人未经授权而实施上述行为均构成侵权。第三,对品种权的限制较为严格。我国植物新品种权的限制主要包括研究免责、农民免责和强制许可。其中,对研究免责、农民免责的适用没有限制性条件,利用授权品种进行育种及其他科研活动或者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均无需权利人许可,也不必向其支付使用费。而UPOV公约1991年文本一改研究免责、农民免责等强制性限制条款,规定各成员国可自行决定农民免责条款的有无及农民特权行使的条件,而欧盟各国、美国等国家的国内立法对农民免责例外的适用附加诸多条件,显示出扩张保护、收缩限制的趋势。第四,保护期限相对较短。我国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期限为自授权之日起,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为20年,其他植物为15年。UPOV公约1991年文本则规定一般植物的保护期限为20年,林木、果树等木本植物为25年。此外,我国植物品种权保护仅限于列在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中的植物,对于未列在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中的植物未作进一步规定。由此可见,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保护层次较低,对品种权人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较之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对转基因植物的知识产权保护仍处在较低水平,专利法完全排除了转基因植物品种及其培育方法的可专利性,对与转基因植物密切相关的基因、细胞等部分的专利保护规定含混不清,而植物新品种制度在规范整体滞后的现状下难以对转基因植物品种实施充分而有效的保护。面对日新月异的转基因技术发展,重构我国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已是现实而迫切

的需要。

(二)模式选择与重构

目前可供选择的主要模式有单轨制和双轨制两大类:单轨制即明确由专利制度或者植物新品种制度中的一种对转基因植物发明进行整体保护;双轨制则包括由两种制度分别予以部分保护和两种制度重叠保护两类情形。笔者认为,一国对转基因植物的法律保护必须尊重转基因技术的自身发展特点和保护需求,结合该国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产业贸易政策,并考虑国内立法传统、现时立法水平和国际立法趋势,达到保护技术研发者、商业育种者和广大农民种植者各方利益的最佳平衡点。对我国来说,双轨制模式缺乏适用的基础;应实行单轨制保护模式,转基因植物新品种保护只是过渡阶段的权宜之计,转基因植物的專利保护模式是必然的选择。

首先,笔者不赞同一些学者提出的我国可对转基因植物实行双轨制保护的观点。如前所述,转基因植物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植物品种,转基因植物的培育者希望获得法律保护的也不单纯是物种本身,而是包括植物发明的各个方面,如基因、细胞、种子、果实以及植物培育方法等。就分别保护来说,无论是列入植物新品种名录中的转基因植物品种由植物新品种制度加以保护、其余的转基因植物交由专利法保护这样一种“块状分割”,还是转基因植物品种交由植物新品种制度保护,转基因植物培育方法、植物细胞、基因等由专利制度保护这种“条形分割”,都会人为地割裂转基因植物、方法、基因、细胞、种子等要素之间的固有联系及对法律一体化保护的需求,增加制度运行的成本和法律资源的浪费,而且两种制度所存在的冲突与差异还会使权利人和使用人无所适从。假设育种人甲就培育一转基因植物品种的方法获得方法专利,而另一育种人乙获得相同品种的品种权,那么甲利用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品种繁殖材料,按照专利法是允许其生产、销售的。但这显然与乙的植物新品种权存在权利冲突。就重叠保护而言,可能会出现一种转基因植物新品种的发明分由不同人取得专利权与品种权,专利权人可排除品种权人制造、贩卖、使用或进口该新品种植物,而品种权人却专有该新品种植物之推广、销售及使用权,并可排除该专利权人推广、销售或使用,权利冲突更为直接和难以解决。目前实行专利制度与植物新品种制度重叠保护的只有美国。这一模式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立法背景和历史渊源,而且“重叠”的并不是实用专利制度和植物新品种制度,而是分别保护通过无性和有性繁殖方法获得的植物品种的特有《植物专利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法》,与其说是“重叠”,不如说是“互补”更为恰当。

就单轨制的保护模式而言,保护客体单一的植物新品种权制度虽然授权条件相对宽松,但无法反映转基因植物品种对转基因技术的天然依赖性,不能胜任对转基因植物的全方位保护,更遑论我国现行植物新品种立法的滞后和低水平。基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育种者利益、激发育种企业研发热情、提升我国转基因植物产业研发能力、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等角度,选择保护范围广、功能强大的专利制度对转基因植物发明给予整体有机保护显然比植物新品种制度的有限保护更为合适。第一,如前所述,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植物的可专利性问题已不是障碍,各国的立法实践说明以专利制度加以保护不存在技术操作问题。第二,我国在转基因植物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所具备的实力,为开放转基因植物的可专利性提供支持。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倾向于排斥专利制度对转基因植物的保护,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自身生物技术研发水平落后的无奈,和对生物技术大国借专利制度进行生物圈地和基因掠夺的担忧。相对而言,中国还算是一个转基因植物的研发强国,据有关统计显示,1985-2004年中国专利局收到与植物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共1431件,其中与转基因植物研发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共1045件,中国占38.76%,美国占21.82%、欧盟国家占17.32%、日本占9.38%、瑞士占5.07%、其他国家或地区占7.6696%。从授权情况来看,在与植物相关的1431件发明专利申请中,中国申请的授权率为27.02%,高于平均授权率23.48%。因此,开放转基因植物的可专利性不仅可以鼓励自主研发,还可以引进发达国家最先进的生物技术为我所用。第三,承认植物品种的可专利性从根本上说是承认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有助于我国农业从农户分散经营走向农业企业集团主导的农业发展模式;加大专利保护转基因植物发明的力度可以带动企业向育种研发领域的投资,改良农业种植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并改变我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国际贸易严重逆差的不良格局。第四,对于现有专利制度不支持农民的留种权是否会给农民造成沉重负担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不必过分忧虑。就制度本身而言,可以仿照一些国家的专利法规定农民免责例外,考虑有条件地允许农民留种,以弥补专利制度过多保护育种者权利而忽视农民利益的不足;就我国农民的种植习惯而言,杂交作物品种的推广及其在F1代后性状递减的特点使大多数农民已养成每个播种季节都购买种子的习惯,何况当农民确信专利种子能够给他带来更多的收益时,农民会乐于接受。

转基因植物专利化对专利制度的影响是我们进行模式选择时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为调整与科技领域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专利法律制度必然要作出适时的回应和变革。考察各国实践,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及其专利化的进程已然触动和改变传统的专利权客体范围、专利审查标准、专利权适用例外等基本原则和制度。利用转基因技术这一非生物学方法培育的植物品种挑战了凡植物品种即为发现因而不属于专利保护客体的定论,确立了植物品种可专利性与其培育方法间的密切相关性,扩充了专利权客体的范围。传统专利审查标准中新颖性、创造性的内涵也更加复杂,实用性标准更是因为转基因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价值而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专利审查充分公开的要求不仅包含了可专利转基因方法的步骤,也包括了转基因产品的功能、产业用途等。以审查转基因植物公共安全性为内容的社会公共道德和社会公共秩序条款成为转基因技术申请专利的限制性规定之一。此外,农民留种权等例外规定的增设也在不断加强专利制度的利益平衡功能。这些变革是新技术对法律调整的需要,也是专利制度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生命力的体现,专利制度有足够的弹性来包容这些新的需求。质疑或担忧这种变革是不必要的,转基因植物的专利保护实践再一次印证了专利制度的本质:任何可以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科技成果都将寻求专利的保护,“专利制度完全是一种商业竞争的工具,产业利益才是根本的法律原则。”

从具体制度设计和立法修改层面来看,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在于《专利法》的修订。可考虑将《专利法》第25条第1款第4项的“动物和植物品种”修改为“用传统生物学方法培育的动物或植物品种”,并将该条第2款规定为“对前款第(四)项所列产品的非生物学生产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规定授予专利权。”撤销《专利审查指南》第2部分第9章对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植物性质的不当界定以及不能被授予专利权的规定。增加农民留种免责条款,保障农民通过合法交易获得专利植物后,自动取得使用其种植收获物进行再繁殖并在自己农地上使用的权利。同时,总结在专利审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针对转基因植物品种发明的可适性规则,最终纳入到《专利法》的司法解释中。鉴于专利法修改的周期性和时滞性,目前可采取的过渡性措施是先修改较低位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扩大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范围,加强对育种者权利和育种成果的保护力度,延长品种权的保护期限,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对包括转基因植物品种在内的植物品种的保护水平。

四、结语

我国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创新和植物新品种的培育需要合理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加以保护和促进。与其他国家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相比,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不尽合理,保护水平也相对较低。笔者认为,采用专利制度对转基因植物进行全方位的法律保护不仅符合转基因技术自身的发展特点和保护需求,顺应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发展趋势,而且与我国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农业产业贸易政策相适应。应尽快确认转基因植物的可专利性并对现有立法进行变革,以提高我国的生物技术水平、植物品种的产业化种植水平和农业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 霍 丽]

新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范文第5篇

【学习路上按】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前段时间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会期间,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介绍,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为此,‚学习路上‛将连续推出‚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系列策划,今天推出‚创新发展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无论是在推进改革中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还是在经济转型中提出“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在习近平的执政思路中,“创新”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以下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创新”话题的部分精彩话语摘编: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3年5月14日,习近平在天津视察时表示

背景:在天津考察期间,习近平来到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观看了该院自主研发产品展示,察看了分析测试中心、药物筛选中心等,详细了解国家创新药重大专项课题研发情况。他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丰富、科技人才众多的优势,建设科技创新高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

——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背景:习近平到中南大学,视察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高校进行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情况。他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2014年1月6日,习近平在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

调 背景:习近平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是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取得这样的成就,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既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又为加快实施这一战略提供了有益经验。

▌“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时表示

背景:在上海汽车集团技术中心,习近平参观了汽车造型设计、样车试制和新能源联调试验。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

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背景: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强调 背景: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背景: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多处讲到,作家诗人要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唐代书法家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宋代诗人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要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高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

——2014年10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六次会议强调 背景: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总体上看,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不少科研设施和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闲置浪费比较严重,专业化服务能力不高。要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高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推进这项改革要细化公开有关实施操作办法,加强统筹协调,一些探索性较强的问题可先试点。

▌“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

——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江苏调研考察时表示

背景: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把经济发展抓好,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切实把创新抓出成效,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把中央通过的各项改革方案落到实处,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试点,积累经验。要增强出口竞争力,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

“着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创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动的体制环境。”

——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强

背景: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听取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确定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重大事项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习近平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增强紧迫感,把更多精力用在研究增强创新能力上,着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创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动的体制环境。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在陕西考察调研时指出

背景:2月14日一早,正在陕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来到延安杨家岭,瞻仰中共七大会址。习近平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指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要继续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详细]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2015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

议时指出

背景:在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后,习近平作了发言。习近平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

——2015年5月26日,习近平在浙江杭州高新区视察时表示 背景:习近平来到位于杭州高新区的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视察。察看产品展示和研发中心,对他们拥有业内领先的自主核心技术表示肯定。习近平指出,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各类企业都要把创新牢牢抓住,不断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2015年5月27日,习近平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

指出

背景:习近平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在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习近平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

谈会上强调

背景: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

会上强调

背景:习近平在吉林调研考察时强调,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发展来看,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要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持续发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对看准的、确需支持的,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差别化的激励政策。

▌“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时强调

背景:考察期间,习近平听取了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肯定。习近平强调,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要一以贯之抓,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在新形势下、新起点上开始新征程。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

——2015年10月,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

背景:习近平在说明中指出,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急需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布局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优化配置人财物资源,形成协同创新新格局。主要考虑在一些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打造聚集国内外一流人才的高地,组织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协同攻关,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的科技创新实力,成为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创新力量。

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二:协调发展篇

【学习路上按】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前段时间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会期间,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在说明中,习近平进一步指出,第四部分讲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4个方面展开。学习路上推出‚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系列文章,今天推出‚协调发展‛篇。 区域协调发展

目标要明确,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2015年2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强调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调查研究,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破解瓶颈,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

希望贵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

无论从东北地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发展来看,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

会时强调

城乡协调发展

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

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要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的政策取向,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

——2015年5月,习近平在浙江调研时表示

“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

谈会时强调

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2015年5月28日,习近平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

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5年5月28日,习近平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

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

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

——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

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广州战区考察时强调

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2013年3月11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解

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

要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更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2013年12月27日,习近平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摘自《习近平关

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

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军队要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自觉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地方要注重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自觉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 ——2014年3月11日,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

全体会议时强调

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三:绿色发展篇

【学习路上按】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前段时间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会期间,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为此,学习路上连续推出‚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系列策划,今天推出‚绿色发展篇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了系列阐述。以下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绿色发展”话题的部分精彩话语摘编:

▌“全社会都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切实增强生态意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2013年4月2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

背景:4月2日上午,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习近平对一起植树的同志们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全社会都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切实增强生态意识,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详细]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3年4月8日至10日,习近平在海南考察工作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有关活动后,到琼海、三亚等地深入渔港、特色农业产业园、国际邮轮港考察调研。习近平十分关心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每到一地都要同当地干部共商生态环境保护大计。他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他希望海南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详细]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4日上午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详细]‛。

▌“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

强调

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4日上午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详细]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4日上午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详细]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2013年7月18日,习近平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 背景: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20日在贵阳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发来贺信。他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详细]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

时指出

背景:在回答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时,习近平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详细]

▌“要给你们去掉紧箍咒,生产总值即便滑到第

七、第八位了,但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

——2013年9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

活会时指出,摘自《习近平关于全面神华改革论述摘编》

背景:习近平9月23日至25日在河北参加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要给你们去掉紧箍咒,生产总值即便滑到第

七、第八位了,但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反过来,如果就是简单为了生产总值,但生态环境问题越演越烈,或者说面貌依旧,即便搞上去了,那也是另一种评价了。[详细]

▌“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强调 背景:2月25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首都更好发展特别是破解特大城市发展难题进行考察调研。他指出,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详细]

▌“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

背景: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来到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鲁甸地震灾区干部群众,深入企业、工地、乡村考察,就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洱海边,习近平仔细察看生态保护湿地,听取洱海保护情况介绍。他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详细]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

背景: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来到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鲁甸地震灾区干部群众,深入企业、工地、乡村考察,就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考察期间,习近平听取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习近平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详细]

▌“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2015年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在浙江调研时表示

背景:2015年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陪同下,来到舟山和杭州,深入企业、社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等考察调研,就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指导。在以开办农家乐为主业的村民袁其忠家里,习近平察看院落、客厅、餐厅,同一家人算客流账、收入账,随后同一家人和村民代表围坐一起促膝交谈。大家争着向总书记介绍,他们利用自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收入普遍比过去明显增加、日子越过越好,习近平表示,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详细]

▌“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2015年5月27日,习近平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

谈会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27日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指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务必政策到位、落实到位。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详细]

▌“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指出

背景: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来到遵义、贵阳和贵安新区,深入农村、企业、学校、园区、红色教育基地,就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详细]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时指出

背景: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在来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春市,深入农村、企业,深入广大干部群众,就振兴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习近平强调,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要一以贯之抓,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在新形势下、新起点上开始新征程。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详细]

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四:开放发展篇

【学习路上按】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前段时间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会期间,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为此,学习路上连续推出‚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系列策划,今天推出‚开放发展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实施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未曾停顿。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对开放发展理念进行了系列阐述。以下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开放发展”话题的部分精彩话语摘编: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

背景:习近平12月7日至11日在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详细]

▌“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

——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5日在人民大会堂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亲切座谈。来自16个国家的20位外国专家参加了座谈,习近平同他们一一握手,互致问候。习近平说,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可能成功。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满招损,谦受益。”中国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还有许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更加注重学习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同世界各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详细]

▌“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5日在人民大会堂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亲切座谈。来自16个国家的20位外国专家参加了座谈,习近平同他们一一握手,互致问候。习近平说,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这就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详细]

▌“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

——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

的讲话

背景: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8日下午就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详细]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013年4月8日,习近平在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的中外企

业家代表座谈时表示

背景:习近平8日在海南省博鳌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习近平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过去10年,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商业环境更加开放和规范。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国的大门将继续对各国投资者开放,希望外国的大门也对中国投资者进一步敞开。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愿通过协商妥善解决同有关国家的经贸分歧,积极推动建立均衡、共赢、关注发展的多边经贸体制。[详细] ▌“我们要放眼长远,努力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2013年9月5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

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

背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5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说,形势决定任务,行动决定成效。为此,我们要放眼长远,努力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详细]

▌“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 背景:习近平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盛赞中哈传统友好,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习近平说,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详细]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表示 背景:习近平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中国对印尼和东盟睦邻友好政策,提出加强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习近平说,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详细]

▌“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 背景:习近平7日在印尼巴厘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的重要演讲。习近平说,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深化涉及投资、贸易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为各国在华企业创造公平经营的法治环境。我们将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详细]

▌“利用好比较优势,找准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2013年10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背景: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10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党中央为做好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要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统筹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方面资源,利用好比较优势,找准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要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扩大贸易、投资合作空间,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要不断深化区域金融合作,积极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完善区域金融安全网络。要加快沿边地区开放,深化沿边省区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详细]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为推进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 ——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

议时强调

背景:习近平5日下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在谈到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时,习近平强调,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为推进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要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加快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先试出首批管用、有效的成果。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服务业能级和水平。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做点压力测试,把各方面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好,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详细]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

背景:习近平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他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随着中国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我也相信,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量,而且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详细]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

——2015年9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

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背景:习近平9月15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详细]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今后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2015年9月24日,习近平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

晤时指出

背景:24日下午,习近平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不久,即应奥巴马邀请来到白宫。奥巴马在门前热情迎接。然后,两国元首沿宾夕法尼亚大街一同步行前往布莱尔国宾馆。两国元首边走边谈。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今后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外国企业今后在华投资兴业,将会有更为开放、宽松、透明的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战略选择,是我们基于对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所得出的结论。[详细]

▌“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开放发展,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2015年11月2日,习近平会见基辛格等中美‚二轨‛高层对话美方代

表时表示

背景:习近平2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中美“二轨”高层对话第五次会议的美方主席、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以及前国务卿舒尔茨、前财政部长鲁宾、前贸易代表希尔斯、前参议院军委会主席纳恩,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多尼伦等美方代表。习近平表示,刚刚结束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一系列推进中国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十三五”期间,中国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开放发展,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相信“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持续发展。这将为中美挖掘合作潜力、拓展合作空间提供更多机遇。[详细]

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五:共享发展篇

【学习路上按】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前段时间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会期间,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为此,学习路上连续推出‚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系列策划,今天推出‚共享发展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对共享发展理念进行了系列阐述。以下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共享发展”话题的部分精彩话语摘编: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

讲话

背景: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详细]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12月29日至30日到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详细]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12月29日至30日到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抵达阜平县后,习近平连夜听取了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汇报。他表示,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为数不少的困难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详细]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的讲话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后,1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详细]

▌“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

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

背景:“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于当地时间9月25日上午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习近平应邀在纪念活动上发表了视频贺词。习近平指出,中国将继续响应联合国的倡议。中国有2.6亿名在校学生和1500万名教师,发展教育任务繁重。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详细]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

——2013年10月29日,习近平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

讲话

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下午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努力把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办成一项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详细]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在会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

众代表时指出

背景:1月20日,习近平在昆明亲切会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习近平指出,独龙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沧桑巨变,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前面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要继续发挥我国制度的优越性,继续把工作做好、事情办好。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详细]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

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指出

背景:2月13日下午,延安干部学院1号会议室。习近平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同来自陕西、甘肃、宁夏的24位市县委书记一起,共商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计。

“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涵义。”习近平说。[详细]

▌“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

背景: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下午就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我们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详细]

▌“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致信祝贺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

背景: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23日在山东青岛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习近平表示,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详细]

▌“社会建设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系统谋划。”

——2015年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在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

背景: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来到舟山和杭州,深入企业、社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等考察调研,就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指导。习近平强调,一个好的社会,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和谐有序。社会建设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系统谋划,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多一些雪中送炭,使各项工作都做到愿望和效果相统一。[详细]

▌“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2015年9月27日,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并主持全球妇女峰会

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2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并主持全球妇女峰会。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重要讲话,就促进全球妇女事业、加强国际合作阐述中国主张。习近平说,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中国将更加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支持妇女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和梦想。中国妇女也将通过自身发展不断促进世界妇女运动发展,为全球男女平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详细]

▌“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强

背景:习近平于11月7日下午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习近平强调,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详细]

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四:开放发展篇

【学习路上按】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前段时间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会期间,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为此,学习路上连续推出‚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系列策划,今天推出‚开放发展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实施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未曾停顿。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对开放发展理念进行了系列阐述。以下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开放发展”话题的部分精彩话语摘编: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

背景:习近平12月7日至11日在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详细]

▌“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

——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5日在人民大会堂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亲切座谈。来自16个国家的20位外国专家参加了座谈,习近平同他们一一握手,互致问候。习近平说,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可能成功。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满招损,谦受益。”中国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还有许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更加注重学习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同世界各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详细]

▌“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时指出 背景:习近平5日在人民大会堂同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亲切座谈。来自16个国家的20位外国专家参加了座谈,习近平同他们一一握手,互致问候。习近平说,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这就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详细]

▌“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

——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

的讲话

新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范文第6篇

第一,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当然,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回顾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

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几百年里,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超过过去几千年的总和。特别是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几次重大科技革命,如近代物理学诞生、蒸汽机和机械、电力和运输、相对论和量子论、电子和信息技术发展等。在此带动下,世界经济发生多次产业革命,如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面貌和格局。一些国家抓住了机遇,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迅速增强,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发端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走上了世界霸主地位;美国抓住了第二次产业革命机遇,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从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美国就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这是因为美国在科技和产业革命中都是领航者和最大获利者。

中华民族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前面说到我国历史上的发展和辉煌,同当时我国科技发明和创新密切相关。我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地理学等众多科技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发明创造同生产紧密结合,为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英国哲学家培根这样讲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3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教派和人物能比这3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一些资料显示,16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项发明和发现中,我国占173项,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我国发展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思想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其他许多方面对周边发挥了重要辐射和引领作用。近代以来,我国逐渐由领先变为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错失了多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其主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加强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所以,我反复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正处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的重要时期,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军事、安全领域高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坚持创新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要超前谋划、超前部署,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强化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力争实现我国科技水平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增强我国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第二,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并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矛盾运动规律。比如,马克思提出,社会再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两大部类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关系才能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实现。

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关于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战略。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统筹兼顾、“弹钢琴”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同志运用普遍联系观点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典范。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12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来我们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对协调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解决我国发展问题上的方法论意义。

新形势下,协调发展具有一些新特点。比如,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再比如,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行业在其特定发展时期既有发展优势、也存在制约因素,在发展思路上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高水平发展。又比如,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强调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还比如,协调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我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个阶段是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发展不协调、存在诸多短板也是难免的。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

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从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出发,我们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这是五中全会在部署协调发展时强调的重点。

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构建连接东中西、贯通南北方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不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工农城乡关系,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建立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相一致,使两者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第三,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那些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掉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

上个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其中,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先后导致近千人死亡、75%以上市民患上红眼病。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首次暴发的短短几天内,致死人数高达4000,随后2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此后1956年、1957年、1962年又连续发生多达12次严重的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因工厂把含有甲基汞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水俣湾中,人食用受污染的鱼和贝类后患上极为痛苦的汞中毒病,患者近千人,受威胁者多达2万人。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对化学农药危害的状况作了详细描述。

据史料记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沙漠的扩展,毁坏了敦煌古城。科尔沁、毛乌素沙地和乌兰布和沙漠的蚕食,侵占了富饶美丽的蒙古草原。楼兰古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河北北部的围场,早年树海茫茫、水草丰美,但从同治年间开围放垦,致使千里松林几乎荡然无存,出现了几十万亩的荒山秃岭。这些深刻教训,我们一定要认真吸取。

在对待自然问题上,恩格斯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这个道理要铭记于心、落实于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羡慕我们的地方。同时必须看到,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比如,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

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论语》中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讲过,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前不久,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我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是这个考虑。

各级领导干部对保护生态环境务必坚定信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第四,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我国3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对外开放。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

经济全球化是我们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虽然是冷战结束以后才流行起来的,但这样的发展趋势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就详细论述了世界贸易、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等问题。《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洞见和论述,深刻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逻辑、过程,奠定了我们今天认识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

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西方国家靠巧取豪夺、强权占领、殖民扩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基本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二是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世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在经济上则形成了两个平行的市场。三是经济全球化阶段,随着冷战结束,两大阵营对立局面不复存在,两个平行的市场随之不复存在,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演化。

与之相对应,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也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从闭关锁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阶段,先是在鸦片战争之前隔绝于世界市场和工业化大潮,接着在鸦片战争及以后的数次列强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成为积贫积弱的国家。二是“一边倒”和封闭半封闭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向苏联“一边倒”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文革”中基本同世界隔绝。三是全方位对外开放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

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改革开放初期,在我们力量不强、经验不足的时候,不少同志也曾满怀疑问,面对占据优势地位的西方国家,我们能不能做到既利用对外开放机遇而又不被腐蚀或吃掉?当年,我们推动复关谈判、入世谈判,都承受着很大压力。今天看来,我们大胆开放、走向世界,无疑是选择了正确方向。

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这说明,只要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但能发展壮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我们现在搞开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同以往有很大不同,总体上有利因素更多,但风险挑战不容忽视,而且都是更深层次的风险挑战。这可以从4个方面来看。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难逆,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变革迹象,但争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较量十分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政治、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尚未改变,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道远。二是世界经济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西方国家通过再工业化总体保持复苏势头,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生新变化,但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严重,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出现政治化、碎片化苗头,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世界经济还没有找到全面复苏的新引擎。三是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我国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同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我国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四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我国对外开放从早期引进来为主转为大进大出新格局,但与之相应的法律、咨询、金融、人才、风险管控、安全保障等都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的体制和力量仍显薄弱。

这就是说,我们今天开放发展的大环境总体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有利,同时面临的矛盾、风险、博弈也前所未有,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入别人精心设置的陷阱。关于下一步怎么开放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已经作出部署,我在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提出了要求。希望大家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第五,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来的,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状态。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当然,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共同富裕。1990年12月,他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江泽民同志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胡锦涛同志也要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高,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其内涵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共享是全民共享。这是就共享的覆盖面而言的。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共享是全面共享。这是就共享的内容而言的。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三是共享是共建共享。这是就共享的实现途径而言的。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四是共享是渐进共享。这是就共享发展的推进进程而言的。一口吃不成胖子,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我们要立足国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思考设计共享政策,既不裹足不前、铢施两较、该花的钱也不花,也不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这4个方面是相互贯通的,要整体理解和把握。

上一篇:外语系志愿活动方案范文下一篇:小学除四害工作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