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范文

2023-10-31

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范文第1篇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变而迅速增加, 呈逐渐增长的流行趋势[1]。糖尿病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1]。以药物治疗为主的传统方式, 对糖尿病难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为了解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 辽河油田社区医务人员对3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全程的健康教育, 1年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1.1 对象

300例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999年) 。

1.2 方法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前调查, 对其糖尿病相关知识及不良生活方式进行评估, 然后对其进行健康教育。1年后患者再次填写调查问卷, 记录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情况。

1.2.1 调查问卷

采用自制的问卷。

1.2.2 健康教育内容:

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疗法等。健康教育方式:每月集中学习一次糖尿病知识;发放糖尿病科普手册;每月一期糖尿病专题板报;社区医生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

1.2.3 生活方式指导科学饮食;

按患者个体特点制定适宜的有氧运动;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正确选择药物和科学调整药物剂量。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知识知晓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健康教育后能采用科学生活方式的例数显著增加, 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结语

以药物治疗为主的传统方式, 对糖尿病这种与饮食运动密切相关的疾病难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2]。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连续的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可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态度, 改正不良习惯, 保持乐观情绪, 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3], 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我们应充分发挥社区医疗机构的优势,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引导人们自愿放弃不良的生活方式, 追求健康的目标。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社区医生对3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及生活方式调查, 然后进行健康教育。一年后对比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后, 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教育前, 自觉采用科学生活方式的人数显著增加,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可以改变其相关知识知晓率,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70.

[2] 姜淑洁.北京某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及其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07, 15:1260.

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2013 年9 月—2014 年3 月来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所有诊断程序和保准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的所有分类中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具体表现为: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系统疾病,患者能够正常思维、语言沟通无障碍,并能够独立机型健康教育活动(或者在家人的陪同下完成)。全部患者的年龄在19~6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1±3.9)岁,平均的患病时间为(9.2±1.6)年。

1.2 干预健康教育的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式本次研究采用的教育方式主要以座谈、自由提问、宣传栏、图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并且在患者出院之后进行上门拜访,并通过电话完成健康教育指导。

1.2.2 健康教育的内容(1)心理干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会因患者情绪变坏而导致体内升糖激素增加而增加,表现为患者神经紧张、心理恐慌、血糖无法控制在稳定水品,在这个时候,医护工作者应当对患者进行疏导,排解患者精神压力[2],通过正确讲述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等,让患者对其有着正确认识,树立坚定的治疗信心,从而认识到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然而,这种疾病却可以通过自我控制而控制。

(2)饮食干预:医务工作者可以通过计算患者的身体参数,其中包括身高、体重、劳动强度等,得出患者每日需要摄入的营养总量,记录在卡片上交予患者,使患者明白自己所需要摄入的食物总量,平衡膳食,三餐均衡, 在控制总热量的同时还能够保证食品的种类丰富多彩,在糖尿病人的饮食控制上更加科学。

(3)运动干预:运动计划的制定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运动强度与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病情的不同,而制定较为科学的康复计划。在健康恢复的过程中,运动的强度不应太大,时间也不宜过长[3,4]。 针对合并慢性并发症来说,鼓励患者进行打球、打太极和散步等运动。 每周进行4~5 次,每次保持时间为40~60 min,餐后和餐前请尽量避免高强度运动。

(4)用药知识干预:医护人员应当按照医嘱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口服降糖药的名称、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相关禁忌,指导患者能够正确服用相关降糖药物。而口服降糖药应当注意使用方法,尤其要分清饭前或者饭后服用,要对患者用药进行监督。 而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应当采用正确的注射方法[5],帮助注射方法错误的患者,改正注射方法、保存方法和注意事项,降糖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低血糖的防范治疗。

1.3 综合评价指标

设计调查表:对糖尿病患者的医疗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本研究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A-DQOL)[6],其主要内容包括治疗满意程度和影响程度等维度。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采用的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模型分析,率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计量结果以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如果P<0.05,说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给予患者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疾病诱发因素、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用药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胰岛素注射、心理因素和自我监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掌握等方面均有大幅提高;此外,经过医护工作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患者的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干预1年后,2 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中的满意程度和影响程度分别为(38.23±1.9)、( 49.9±5.7)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得分,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2 型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中的一种,这种疾病患者拥有较大的心理压力,精神上表现出抑郁、神经焦虑等各种不利情绪,患者此时依从性较差[7,8]。 健康教育在这种特殊疾病下,更能考核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相关医疗教育能力,在消除患者自身紧张的同时,还降低了治疗风险,预防常见并发疾病,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9]。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完成,因此,医护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的医疗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也是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体检科对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健康教育讲座,医护人员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可以将健康教育内容方便、准确、快捷地传达给糖尿病患者,这体现了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过程中人性化的特点[10],该院医护人员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帮助患者不断提高自身对糖尿病的认识,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寻找糖尿病与饮食、运动、用药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糖尿病患者能够得到密切配合治疗。

该项研究通过选取该院2 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多种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医疗健康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主要从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的监测和异常血糖的处理方面进行干预,结果显示,通过给予患者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疾病诱发因素、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用药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胰岛素注射、心理因素和自我监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掌握等方面均有大幅提高。

此外,经过医护工作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干预1 年后,2 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中的总分、满意程度、影响程度分别为(38.23±1.9)、( 49.9±5.7),明显高于干预前得分,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何健敏等研究结果[11]基本相符,说明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上证实,经过该院体检科对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多方面健康教育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对2 型糖尿病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程度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检查体检科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干预的最终效果。方法 选择在2013年9月—2014年3月来该院体检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对这些患者采用随访、自由发问、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对个别患者进行单独健康辅导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于已出院患者,采用上门调查、回访等方式。然后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特异性生存质量表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给予患者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疾病诱发因素、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用药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胰岛素注射、心理因素和自我监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掌握等方面均有大幅提高;此外,经过医护工作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患者的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干预1年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中的满意程度和影响程度分别为(38.23±1.9)、(49.9±5.7)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得分,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过该院体检科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不同方面的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对2型糖尿病疾病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一定的帮助。

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该科收治入院的AMI合并DM患者224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制定的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12例,观察组男58例,女54例,年龄37~68岁,平均(53.7±1.2)岁,病程2~12年,平均(4.7±0.4)年。对照组男61例,女51例,年龄36~65岁,平均(54.3±1.3)岁,病程2~11年,平均(4.5±0.7)年。患者均排除肝肾功能障碍、精神及神经疾病,均知情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控制、饮食、心理、用药等方面。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

方法:①根据患者病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认知能力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②在病房走廊悬挂关于疾病发病原因、治疗、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宣传板。③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和开展讲座,通过图片或动画形象介绍健康知识,让患者主动参与,相互交流。④出院后每20~30 d电话随访一次,加强健康宣教,引导患者自觉建立健康行为。内容:①健康心理:积极、稳定的心态是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应理解同情患者,讲解关于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和预后情况,改善患者因心理障碍可能给病情带来的危害性和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健康饮食。反复向患者说明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清淡、易消化、低脂、低胆固醇、无糖或限糖、高维生素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饱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③健康行为。学者研究认为,50%的冠脉事件和糖尿病并发症与体力活动缺乏有关。根据患者心脏功能和血糖情况安排合理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健身操等,运动时避免屏气用力或爆发性、高强度的活动。④自我监测。教会患者学会自行监测脉搏、心率、血糖等,随时注意观察自己的病情变化,每3个月复诊一次。

注:*表示P<0.05。

1.3 观察内容

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血糖、血脂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2.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血脂比较

观察组血糖、血脂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AMI和DM已成为社会和临床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AMI多由于冠状动脉硬化、闭塞,血流中断而使心肌发生严重、持久性缺血,但患者多是冠脉某支或某段斑块或狭窄;DM因血糖高引起血粘,导致血小板凝结成血栓,可发生多支多段斑块或狭窄,使心肌梗死面扩大,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近年来,两种疾病合并出现的机率不断增高,而且两种疾病同时作用,对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威胁。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社会和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而预防或改善疾病预后,促进全身心健康。AMI合并DM患者大多数与饮食、情绪和相关防治知识匮乏等因素相关。有文献报道,情绪紧张、劳累可使AMI发生机率增加30%,不良饮食、吸烟可使AMI发生机率增加15%,DM发生机率增加50%。因此,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健康心理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以积极、愉快的心态面对疾病;健康饮食可促使患者了解饮食的重要性,改变以前不良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行为可逐渐增强患者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担,进而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恢复速度;自我监测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观察,及时对病情变化做出反应,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该组患者通过分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空腹血糖(5.7±0.3)mmol/L、餐后2 h血糖(9.8±0.5)mmol/L、TC(4.34±0.22)mmol/L、TG(1.31±0.17)mmol/L、HDL-C(1.43±0.12)mmol/L、LDL-C(2.52±0.34)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杨秀平、陆秀芳报道的观察组出院后6月血糖、血脂、SA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相近。

综上所述,对AMI合并DM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健康意识,改善预后,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 对该科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24例AMI合并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糖、血脂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AMI合并DM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肌梗死,糖尿病,预后

参考文献

[1] 段超.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30(4):139.

[2] 吕连双,韩静.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医药前沿,2013,22(5):112-113.

[3] 雷燕.健康教育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1(4):55.

[4] 朴海燕.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3):22.

[5] 苟素英.对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5(4):76.

[6] 宋津.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13(2):103.

[7] 杨秀平.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30(2):311.

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入选的98 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于2013 年4 月—2014 年4 月收治该院, 均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 即:以USA糖尿病协会 (ADA) [3]诊断标准为依据, 针对妊娠24~28 周的孕妇采取产前检查措施, 给予葡萄糖50 g行随机口服, 然后对受检者的1 h静脉血糖值进行检测, 针对其中葡萄糖负荷实验不低于7.8 mmol/L者再次采取葡萄糖耐量试验措施, 当中存在两项不低于正常值, 那么即可确诊为妊娠合并糖尿病[4]。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 其中观察组49 例中, 最小年龄者23 岁、最大年龄者41 岁, 年龄均值 (27.8±2.1) 岁; 体重指数为 (25.49±7.23) kg/m2; 初产妇34 例、经产妇15 例;早产5 例、足月产44 例。 观察组49 例中, 最小年龄者24 岁、 最大年龄者40 岁, 年龄均值 (27.9 ±2.3) 岁; 体重指数为 (25.48 ±7.23) kg/m2; 初产妇35 例、经产妇14 例;早产4 例、足月产45 例。 结合上述一般资料可知,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做好患者的血糖控制、饮食营养、心理指导以及药物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 着重强调健康教育, 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病情加以了解,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 并评估这些不良心理的严重程度。 进而针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与患者及时构建沟通交流, 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使患者具备良好的心理, 进而提高医护过程的配合度。

1.2.2 饮食、运动教育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 需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及营养性, 以此避免饥饿性质的酮体发生, 同时使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得到有效控制, 进而避免餐后高血压的发生。 例如, 在饮食方面, 每天的摄入量科控制在30k J/kg到35k J/kg, 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者的比例控制在5:2:3 左右[5]。 可采取少量多餐的进餐方式, 早餐主食不可过多, 多摄入维生素、纤维素高的食物。 另外, 需指导患者合理进行运动锻炼, 告知患者适当的运动锻炼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 进而以患者具体病情为依据, 制定合理、 科学的运动锻炼计划, 并严格按照计划加以实施, 在运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在一旁协助, 以此避免跌、摔以及滑等事故的发生。

1.2.3药物使用教育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 一般会使用到胰岛素药物, 因此需加强患者胰岛素使用方面的教育工作, 告知患者及家属胰岛素开启后, 需在冰箱内冷藏, 静脉滴注1 d内为有效, 采取皮下注射模式可保存30 d左右。胰岛素具备短、中、长等效, 在对混合胰岛素应用过程中, 需采取先抽取短效, 然后抽取长效的方式, 然后摇匀。在使用期间, 需充分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情况发生。因胰岛素属于蛋白质, 因此容易使患者产生过敏反应, 所以需对患者注射处进行检查, 看是否存在疼痛、红肿以及其他不良反应, 倘若存在需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1.2.4 分娩期教育基于剖宫产或引产手术之前, 需使用5 mg的地塞米松, 每8 h静脉给药1 次, 维持给药48 h, 从而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得到有效减低。 做好患者血糖控制工作, 在明确不存在低血钾, 同时血糖维持平衡的条件下, 进而进入产程。 需对产程以及胎心监护进行强化, 并对需抢救的新生儿采取及时抢救措施。 若产妇采取剖宫产, 手术期间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基于第三产程期间, 可适量使用宫缩剂, 以此使产后出血量得到有效降低。

1.2.5 产褥期教育基于产中、产后, 需对患者的血糖水平、尿糖水平进行严密监测, 以此是酮症酸中毒以及低血糖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6]。 在胎盘娩出之后, 需指导孕妇进行母乳喂养。 产后, 需持续做好患者的血糖监测工作以及饮食指导工作, 告知患者需复院进行定期检查。 告知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皮肤、 伤口进行合理处理, 并按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以此使感染或二重感染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 除此之外, 需对糖耐量进行定期复查, 复查期间进行糖耐量试验, 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以此全面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使患者康复速度得到有效加快。

1.3 判定标准

评估指标包括:1血糖控制情况。 基于患者中止妊娠之前, 对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评估[7]。 血糖控制满意标准需满足2 项要求, 其一为空腹血糖低于5.6 mmol/L, 其二为餐后2 h血糖低于6.7 mmol/L。 2妊娠结局。 评估妊高症、羊水过多、剖宫产、产后出血、低血糖儿、新生儿窒息以及巨大儿等妊娠结局指标发生情况。 3采取自制调查问卷, 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由护理调查小组发放问卷, 并由患者自行填写完成, 然后由小组成员收回问卷。 本次共发放96 份问卷, 均全部成功收回。 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三项满意度之和[8]。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s) 视为计量资料, 组间比较应用t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取 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满意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 血糖控制满意47 例 (95.92%) , 不满意2 例 (4.08%) ;对照组患者中, 血糖控制满意35 例 (71.43%) 、不满意14 例 (28.57%) 。 观察组血糖控制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对比

观察组妊娠结局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7.96%、75.51%;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妇产科疾病, 该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多饮、多食以及多尿, 以此同时部分孕妇可能体重会超过90 kg[9]。 妊娠与糖尿病之间会互相影响, 例如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表现为使患者出现低血糖, 严重者出现低血糖昏迷等。 而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则表现在对母婴双方身心健康的影响上, 在等不到有效处理, 则容易使产妇妊娠结局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 使妊高症、羊水过多、剖宫产、产后出血、低血糖儿、新生儿窒息以及巨大儿等发生率增加。临床研究[10]表明: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 需在积极处理的基础上, 采取规范科学的健康教育, 以此保证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控制低血糖、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进而使患者顺利进入产程, 完成生产。总体来说,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加强护理, 并在护理过程中着重强调健康教育。

本次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提到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饮食运动教育、药物使用教育、分娩期教育以及产褥期教育[11]。 健康教育主要旨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同时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注重饮食的合理性、按医嘱服药以及注意各类不良症的发生, 进一步确保母婴双方的健康。有学者[12]经研究表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能够控制患者血糖, 同时改善妊娠结局;此次得出了与该学者相一致的研究成果。

本次研究对照组49 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49 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健康教育, 结果显示:1在血糖控制满意度方面,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92%、71.43%;观察组血糖控制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在妊娠结局方面, 观察组妊高症、羊水过多、剖宫产、产后出血、低血糖儿、新生儿窒息以及巨大儿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7.96%、75.5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可知: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 采取健康教育有显著价值作用, 能够使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改善妊娠结局, 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 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评估健康教育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9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4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健康教育, 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妊娠结局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评估。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满意度 (95.92%) 明显高于对照组 (71.43%) ,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妊娠结局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 (97.96%) 明显高于对照组 (75.51%) ,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 采取健康教育有显著价值作用, 能够使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改善妊娠结局, 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 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妊娠,糖尿病,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素英.健康教育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 (8) :1443-1446.

[2] 邓绮娜.健康教育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2 (4) :103-104.

[3] 许辉, 高冬梅, 韩秀林, 等.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健康教育与管理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 2014, 36 (22) :3511-3513.

[4] 邢艳, 张雪燕, 刘黎.健康教育路径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30) :74-75.

[5] 王成芳.健康教育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23) :100-101.

[6] 杨水秀, 刘吉华, 李丽, 等.健康教育提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研究[J].当代护士 (上旬刊) , 2015, 1 (2) :39-40.

[7] 刘淑欣.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1 (4) :137.

[8] 林淑云.强化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5 (9) :132-133.

[9] 张爽, 马红梅, 吴凌云, 等.国内社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19) :20-22.

[10] 蒋小红.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21) :390-392.

[11] 赵洁.健康教育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8) :116-117.

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所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 其中男63例, 女37例, 患者的年龄均在60岁以上, 平均年龄为72.5岁。患者的高血压病史约为2~10年。将10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临床给予常规的血压控制药物治疗, 观察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 观察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不良习惯的改变情况, 分析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心理干预

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 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情绪低下、精神不振的表现, 所以在临床护理中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 有效的疏通开导, 并对患者普及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减轻患者的紧张不安心理, 养成良好的自我病情掌握能力, 形成良好的服药依从性, 保证心态平和, 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并相应的为患者制定一系列的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控制血压血脂的变化, 还能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与免疫力。

1.2.2 日常饮食

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与饮食有直接关系临床护理中要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的饮食配方, 控制盐的摄入量, 多使用一些豆制品、鱼类以及水果, 饮食的配方主要以低胆固醇、低脂为主, 保证营养均衡, 多喝水。督促患者戒烟控制饮酒。

1.2.3 用药指导

高血压是慢性病, 所以治疗的过程也是非常漫长的, 对于一些病情稍微比较重的患者需要终身服药, 患者很容易出现抵触情绪, 所以要对患者耐心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以及服药的重要性, 并且正确指导患者服用药物的方法、使用剂量以及注意事项, 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立刻通知医生给予即使的处理与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 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

观察组经过临床给予健康教育后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高血压变化, 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照组平均舒张压 (96.5±7.5) mm Hg, 平均收缩压 (165.25±7.6) mm Hg;观察组平均舒张压 (79.6±8.7) mm Hg, 平均收缩压 (131.34±5.0) mm Hg。

2.2 2组患者的不良习惯改变情况

观察组患者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烟酒以及盐摄入控制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照组戒烟:15 (30%) , 控制饮酒:23 (46%) , 限制盐摄入:27 (54%) ;观察组戒烟:37 (74%) , 控制饮酒:42 (84%) , 限制盐摄入:47 (94%) 。

3 讨论

高血压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的趋势, 并且会对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 会引起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由于病情与治疗方法漫长, 所以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都会出现非常大的变化, 而健康教育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变患者的情况, 调整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 形成良好的用药依从性以及病情的自我掌握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改变以往的不良生活习惯, 并且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 稳定患者的病情, 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以及质量, 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医学价值。

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健康教育方法, 分析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所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临床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临床给予常规的血压控制药物治疗, 观察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 观察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不良习惯的改变情况, 分析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并且不良习惯的改变情况要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健康教育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养成自我控制的能力, 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环境。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 张喜平.全程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6) :1524~1526.

[2] 董彩霞, 荫士安.生活方式干预在控制高血压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9, 36 (6) :387~390.

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普外科住院部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30 例 (2012 年12 月—2015 年12 月) 作为该研究对象, 文中30 例患者知情且同意作为该研究对象, 该研究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存在肾、肝、心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以及智力和精神障碍者。

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男女之比为16/14, 平均年龄为 (67.50±5.52) 岁, 12 例患者为基层农民, 2 例患者为教师, 2 例患者为公司白领, 10 例患者为工人, 其他4例从事其他职业;双侧疝患者4 例, 直疝患者6 例, 斜疝患者20 例;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在8~35 年。

1.2 方法

所有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均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接受网塞填充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 在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对30 例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经手术治疗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2 结果

这30 例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成功, 未有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平均手术治疗时间为 (1.62±0.33) h, 平均住院时间为 (6.10±1.22) d;切口甲级愈合患者27 例, 切口乙级愈合患者3 例; 未有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为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价值较高, 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可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心理健康教育

患者接受网塞填充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时会因体内放置异物而出现心理压力大的情况, 护理人员应为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讲解治疗必要性以及治疗的原理, 增加患者对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了解程度, 从而更积极配合治疗。

3.2 术前健康教育

术前会为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进行备皮, 在备皮结束后,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注意清洁的重要性, 嘱咐患者洗澡, 同时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30 min应接受相关药物对皮肤进行消毒, 以此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护理人员告知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重要性, 嘱咐患者禁食、禁饮的时间应为6~8 h, 患者在手术当日的早晨还应排空二便, 从而为手术治疗做好准备[5]。

3.3 血糖控制健康教育

告知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定时为患者实施血糖监测, 避免患者出现血糖波动较大的情况。

3.4 生活健康教育

指导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术后正确的饮食方法, 即手术治疗6 h后可饮水, 且此时患者可食用半流质食物, 之后逐渐过渡为正常饮食, 鼓励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多食用高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 以此防止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6]。 同时, 护理人员还应告知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戒烟戒酒的重要性,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治疗习惯。 嘱咐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在术后2~3 周内避免提举重物, 以此防止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7]。

该研究结果为, 患者手术均成功, 平均手术时间为 (1.62±0.33) h, 平均住院时间为 (6.10±1.22) d;切口甲级愈合患者27 例, 切口乙级愈合患者3 例;未有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出现并发症。 陈彩玲等[8]在糖尿病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围手期护理干预研究中表明, 56 例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中, 未有患者因血糖控制不良而出现并发症, 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6 h, 平均住院时间为6 h, 51 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 其余患者切口为乙级愈合。 该研究结果与陈彩玲等在糖尿病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围手期护理干预研究中的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对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治疗的健康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摘要: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普外科住院部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30例 (2012年12月—2015年12月) 作为该研究的对象, 对这30例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对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手术治疗成功, 平均手术治疗时间为 (1.62±0.33) h, 平均住院时间为 (6.10±1.22) d;切口甲级愈合患者27例, 切口乙级愈合患者3例;未有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出现并发症。结论 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接受健康教育,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利于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健康恢复。

关键词:糖尿病,无张力疝修补术,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韩莹波, 王莹莹, 郭旭, 等.老年糖尿病合并腹股沟疝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28 (6) :175.

[2] 王彦哲, 陈敬龙, 李晓龙, 等.腹股沟疝修补术后人工补片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刊, 2015, 65 (12) :78-80.

[3] 朱颖, 郑艳安, 姚荣丽, 等.腹腔镜下老年滑动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16 (1) :99.

[4] 王丽花.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J].大家健康, 2013, 29 (12中旬版) :248.

[5] 王永歧, 吉冬梅, 武运喜, 等.老年人腹外疝修补85例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22) :101-102.

[6] 梁森, 赵乾焜, 申素纲, 等.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迟发性小肠瘘一例[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 8 (4) :383.

[7] 苗建青.腹腔镜La P-re-Do技术在造口旁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 2013.

上一篇: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范文下一篇:孩子不尊重父母怎么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