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下招贴设计论文范文

2024-01-26

版式设计下招贴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版式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领域, 国内的版式设计由于中文字体的独特样貌, 区别于欧美甚至日韩版式设计, 这需要我们思考中文环境下的情况, 寻找合适的表现方法, 并加以创新。版式设计的理论不能盲目参考西方理论。另外, 中西文的混排也给新时代的版式设计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将分析版式设计的主要方法, 给出合理的中文版式设计整体排版思路。

二、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表面上看, 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 实际上, 它不仅是一种技能, 更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者所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版式设计是指设计人员根据设计主题和视觉需求, 在预先设定的有限版面内, 运用造型要素和形式原则, 根据特定主题与内容的需要, 将文字、图片 (图形) 及色彩等视觉传达信息要素, 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组合排列的设计行为与过程。

中文版式设计特点:1、中文汉字的方块字使得中文版式设计趋向于工整。成段的汉字色重比较深, 带来的块面感比较强。汉字在字形设计上就追求视觉上的平均, 显得十分工整, 缺点是版式设计中标题字的设计容易比较死板, 缺乏变化和活力。中文字体的两大体系:宋体系和黑体系, 在版式设计中也引导出了两种不同的版式风格:偏文艺清新的宋体风格和偏刚硬强烈的黑体风格。另外, 还有受中国书法绘画影响产生的书画风格版式。

英文版式设计特点:英文语言由26个字母构成, 造成了文字整体视觉效果趋向于简洁、明快。字母也容易实现符号化的图形效果, 对于版式编排的适用性比较强、缺点是视觉效果相对单一, 但海量的优秀字体库有效弥补了这一点。英文字可分为衬线、非衬线、手写三种字体类型:衬线体是在字的笔画开始、结束的地方有额外的装饰, 而且笔画的粗细会有所不同。中文的宋体就是一种衬线体。非衬线体则没有这些额外的装饰, 而且笔画较均匀, 粗细基本差不多。中文的黑体就是一种非衬线体。对英文版式设计影响比较大的是美国的自由式版式设计和瑞士的网格设计系统。

日本版式设计特点:日本的版式设计由于语言跟中文临近的关系, 对于中文版式设计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但也有一定的区别:日语文字由汉字和假名组成, 行文中混合使用。日文中的汉字使用繁体字, 假名有两种:平假名 (例:い、う、さ、の、め、も、る) 和片假名 (例:リ、モ、ホ、ソ、イ、ア、カ) 。以此构成的语句, 视觉上具有跳跃感, 段落产生的色重相比汉字要浅一些。由于有符号化的假名存在, 标题设计容易显得活泼生动, 这一点与汉字是有较大区别的, 也是汉字值得参考的。日文文字有繁化和简化的对比, 在版式设计中就具备了天然的构成感, 所以我们观看一幅日文版式设计会觉得比较有设计感, 这也是由于日文字的字体设计很早就兴起了, 优秀字体的积累也比中文字体要多很多, 字体的丰富程度对于版式设计也是极为重要的。另外, 日文字体对英文字体搭配的设计也比较重视。

三、中文语境下的三大版式风格

版式设计的风格是千变万化的, 设计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但是分析中文语境可以发现, 如果我们从字体出发, 对版式设计的风格进行搭配文字情况下的分类, 就能比较清晰明了地划分出三大类版式设计种类, 分别是:宋体、黑体和自由式版式设计。

(一) 宋体风格版式

主体文字由宋体系文字为主, 表现主题偏向于文艺、历史、绘画、人文、公益等类型。

(二) 黑体风格版式

主体文字由黑体系文字为主, 表现主题偏向于庄严、冷静、严肃、深沉、商业等类型。

(三) 自由式风格版式

主体文字由书法字、手写字、变形字等为主, 主题偏向于轻松、童趣、涂鸦、抽象、艺术、等类型。

四、中文语境下的版式设计方法和思路

版式设计是对于整体内容的加强, 一幅好的版式设计, 整体的风格应是统一的, 图片和文字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内涵、气质和精神应该是高度一致的, 所以在设计一幅版式设计作品时, 应当明确设计的主题、目的、意义和传达效果, 遵循严谨的设计方法和思路。

(一) 版式设计的主题和字体

版式设计主要是由设计主题、相应的图片和文字来构成的, 在设计之初, 设计师应当考虑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主题选择合理的图片和文字搭配。

第一种情况是根据设计主题确定素材:

1. 明确版式设计主题

在此把常见的版式划分为三种主题类型, 分别是 (1) 设计主题偏文艺的版式:此类型常见的有历史文化类、艺术绘画类、人文音乐类、女性化主题等 (2) 设计主题偏严肃、强烈的版式:常见的有各种严肃的宣传、要求强烈视觉效果或目的性较强的广告、要求严谨的主题、男性化主题等 (3) 设计主题偏童趣、随意的版式:儿童类、文艺类、抽象类、轻松诙谐类型等。

2. 确定文字种类

(1) 设计主题偏文艺的版式, 主体的文字应选择宋体风格或者手写体风格的文字, 并搭配衬线体英文字。图片素材的选择也应选取优雅、清新、安静、艺术化、插画、曲线感、弱对比等类型的图片。

(2) 设计主题偏严肃、强烈的版式, 主体的文字应选择黑体风格的中文字体, 搭配非衬线英文字。图片素材的选择应选强烈、奔放、热情、冷静、严肃、块面化、强对比等风格的图片。

(3) 设计主题偏童趣、随意甚至风格化的版式, 主体的文字应选择手写体或圆体、特殊字体等相应风格的中文字体, 并搭配相应风格的英文字体。而所选择搭配的图片越是风格独特, 字体风格则相应的越要独特, 并能与图片相协调。

第二种情况是根据素材确定主题:

1.分析主题图片摄影类?创意图形类?还是插画类?图片的类型不同, 将要做的处理也不同。

2.分析图片在各自领域内的表现程度, 如果是摄影类的图片, 图片传达出的信息是偏文艺?严肃?还是活泼?这对于接下来的文字选取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3. 图片类型确立之后, 选择相适应的字体, 具体的选择方式同上。

总之, 设计师在版式设计中使用的图片风格和字体类型, 应尽量保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传达出的气质是相近的, 两者互相结合, 才能完整烘托出版式设计所要表达的设计主题。

(二) 构图

1.视觉重心, 确保完成的作品视觉重心偏上, 一幅好的作品应当有昂扬向上的趋势, 重心偏上的作品给人以稳重、成熟的感受。

2. 黄金比例, 版式设计上的大块面分割可以考虑黄金比例的分割形式, 实现比例上的均衡美。

3. 注意调整版式上下、左右在视觉上的平衡:面积的平衡、色彩的平衡。

4. 网格设计思维对构图的重要性

网格设计是版式设计的一种, 产生于二十世纪初西欧, 完善于五十年代瑞士。其特点是运用比例关系通过严格的数学计算, 把版心划分为无数统一尺寸的网格。将之分为一栏、二栏、三栏以及更多的栏把文字与图片安排于其中, 使版面具有一定的节奏变化, 产生优美的韵律关系。网格为所有的设计元素提供了一个结构, 它使设计创造更加轻松、灵活, 也让设计师的决策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在实际运用中具有科学性、严肃性, 但同时也会给版面带来呆板的负面影响。可以适当打破网格的约束使画面活泼生动。

(三) 视觉元素的等级概念

版式设计作为传达信息的载体, 应符合设计内容, 突出最想表达的内容, 做到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设计作品不能让阅读者“一目了然”, 其原因之一就是忽略了版式的主次关系, 在编排上松散无序, 导致受众无法分清重点。应合理安排视觉元素的等级:标题文字放在醒目的位置, 一般字号最大, 次级标题选择小一号的字体放置在临近位置与主标题产生对比和呼应。还可进一步放置更小一号的文字与之进行搭配组合。在一些版式设计中, 同一区域一般会出现3-6个级别的文字编排, 甚至会有细横线来替代极小号的文字产生大小对比。

(四) 色彩及元素的互相映衬

好的画面, 画面中的色彩并不是孤立存在, 而是在画面中呈现四处分布的状态。比如, 在画面左上角出现的一种颜色, 很可能在右下角也会有所呈现;在画面中心出现的颜色, 画面边缘多多少少也会有这个颜色与其产生呼应。这个现象在很多绘画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并且在绘画发展史中, 画家越来越清楚色彩的相互呼应对于画面的重要性, 比如梵高、莫奈的作品中, 色彩就是四处分布的:地面上存在的颜色会出现在天空中, 树枝上的颜色在水面也会有所呈现。这种处理就是为了消除画面中颜色的孤立。

设计师把这个方法引入到版式设计作品中, 可用于抵消画面中元素的孤立感, 平衡画面的视觉感受。

(五) 基本思路

1.版式设计中文字的颜色尽量吸取图片中出现较多的颜色, 在文字与图片分离的版式设计中, 熟练应用这个方法, 使文字和图片产生色彩上的呼应, 可以使整体版面更加和谐。

2.结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构图理论, 合理安排画面中的色彩面积, 实现对比和平衡。在图片和画面元素较多的版式设计中, 可以依靠此种方法平衡画面色彩, 设计具有对比感或规律感的画面。

3.把色彩呼应的理念进一步延伸到元素形象上, 使图片中出现的形象在画面其他元素中也能体现, 比如把形象延伸到字体设计、图标设计等, 产生形象上的呼应。这种方式设计的作品, 文字类元素与图片相映成趣, 画面会很有设计感。

五、总结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的文学体系和字体样式, 中文语境下的版式设计也面临着独特的优势和挑战。一方面, 中文的字体设计要继续扩展补充优秀的字体;另一方面, 设计师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中文版式设计, 而不是一味模仿欧美日韩的版式设计。本文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唯有继续挖掘中文语境下的版式设计创新之路, 为国内设计添砖加瓦。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中文语境下的版式设计基本特点、于西方和日本的主要区别, 继而探究中文语境下的版式设计创新。以经典版式设计理论和中文语境相结合, 总结出一套适用性较强的中文语境下的版式设计理论。

关键词:版式设计,字体,汉字,构图

参考文献

[1] (日) 佐佐木刚士.版式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

[2] (美) 德比·米尔曼.平面设计法则[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

版式设计下招贴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实践中,行政信息在网络平台公开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完善网络平台信息公开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强化行政信息公开意识及监督问责救济机制,优化网站版式设计和网络适时沟通反馈机制,提高行政信息公开的质量和针对性以回应公众的各种利益诉求与关切。

【关键词】网络平台 行政信息公开 知情权 优化措施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为提高行政效率和保障公民知情权,网络平台日渐成为行政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和途径。然而实践中,网络平台信息公开的质量良莠不齐,从整体上看不甚理想,这势必会影响到行政法治目标的实现。有鉴于此,笔者将主要探讨网络平台行政信息公开的优化与完善问题。

互联网是行政信息公开的首要平台

网络平台的行政信息公开覆盖面广且信息发布及时。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广泛渗透于各个环节和细节,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将它融入现代行政管理之中,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平台公开行政信息具有容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便捷直观等特点,既可以减轻行政部门的政务管理负担,又能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及时优质的便民服务。

网络平台的行政信息公开有助于提升行政部门的管理效能。将互联网传播交流信息的技术优势同现代行政的管理与服务职能相结合,将会大大降低行政部门的管理成本,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行政部门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更好地实施公共管理和为公众提供服务。因此,“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促进政府施政理念、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①。

网络平台的行政信息公开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法治时代,政府应时刻牢记为民众服务的宗旨,并将其权力行使的全过程置于民众的监督下。因而,法治政府应当是“阳光下的政府”。基于此,通过网络平台公开行政信息,恰恰就是将行政权力运作放诸于民众视野下的一种有效形式,互联网平台基础上的民众监督视野更为宽广,投射出的阳光热力也更为强烈,照亮晒出每一处行政权力行使的角落,既可保证行政权力的运作朝着正确的轨道行进而不逾矩,又可使民众对公共事务增进了解,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网络平台的行政信息公开有助于提高公开信息的质量。现实生活中,行政部门往往会基于这种或那种考虑,不愿意公开某些公众较为关注的信息,或者即使公布也是避重就轻,关键信息却一笔带过,不能满足公众对某些行政信息的需求。然而,如果行政部门借助其网络平台来公开行政信息,一方面,这种透明有力的监督,像悬于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督促其谨慎行权,提高公开行政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公开、及时、互动的特点,公众也会不时地为行政部门纠偏,直接指出行政信息公开当中的失误和不足,并要求行政部门作出相应的、让人满意的行动回应,这种有效的良性沟通反馈平台是行政信息公开富有成效的形式保障。

行政信息网络公开的不足之处

公开的行政信息不能及时全面反应公众的紧迫关切。首先,大多网络平台公开的行政信息质量不高,突出体现为公众迫切关注的信息公开不全面、不具体、不深入,而公众关注点不高、利益相关不大的信息却大量充斥着网站的版面,以致于要想从中找到有价值的、想了解的行政信息都很困难,而且不同的行政部门网站公开行政信息的标准、程度和水平不一。其次,就是在行政部门网络平台公开的信息有为公开而公开之嫌而缺乏實际意义,比如在各级行政部门网站上都公开有行政部门领导的个人信息及工作分工,而没有领导的家庭情况、财产情况、联系方式或者沟通渠道,即使有些行政部门的网站有“领导信箱”的栏目,但基本上大多数领导信箱当中所反映的问题都是工作人员处理或回复的,好像“领导信箱”就只是一个纾解民情的形式窗口,而不考虑它设置的真正目的何在。最后,信息更新不及时。行政部门网站除了政务动态信息更新比较及时外,其他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就更新缓慢,比较陈旧,而很多行政信息的价值往往就在于“新”,如果是“陈年旧事”,那么再多的信息也没有意义。

行政信息网络公开标准不统一,随意性较强。尽管大多行政部门网站都设有行政信息公开专栏,但这些专栏和子栏目的建设标准不一,无论从版式设计还是应予公开行政信息的具体尺度的把握等都不一样,甚至有些行政部门的“行政信息公开”专栏以及相关栏目建设有敷衍之嫌,存在抄袭其他行政部门网站的相关内容和形式等问题,而完全不考虑自己本地方本部门的具体实情和职责特点,随意性较强。主要原因就在于行政部门不愿意束缚自己的手脚,禁锢自己的权力行使,再加之外在的强制性有效监督约束不力以及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

部分行政部门负责人的信息公开意识不强。行政部门的工作体制是首长个人负责制,也就是说尽管行政部门在施政的过程中也有集体商议的环节,但最终对其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该部门负责人,因而他的施政观念和意识会对其工作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行政信息公开并非行政部门的自觉自愿,而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要求。有些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会认为所实施的行政活动是行政部门自己的事情,不需要过多地让公众知晓,同时也有不想让权力的行使有更多的监督和束缚,害怕批评质疑的声音。殊不知,这种观念与行政法治的要求是相悖的,及时地公布公众关注的行政信息不仅仅是一种政府施政的姿态,它已然成为了现代政府职责范畴的必要组成部分。

行政信息网络公开的监督及责任追究机制还相对缺位。目前,针对行政部门网络信息公开,缺少一个相对切合实际的、较为完善的监督评估机制和配套的奖惩机制。压力和动力机制不足,使得网络信息公开工作长久停留在表面和口头,上级部门检查了、提要求了才做一做;一旦上级部门无暇顾及,也就将其搁置一边,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将行政信息公开,没有履行政府必须要尽到的一项职责。此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尽管也规定了不履行行政信息公开的责任追究,但由于《条例》规定的过于原则不便操作执行,比如在《条例》第三十五 条的规定中,对于行政机关违反条例“情节严重”的界定,以及给予行政处分和追究刑事责任的具体标准,均未明确。

行政部门网络平台的的互动交流栏目建设流于形式,网站版式设计不便于公众查询获取相关行政信息。实践中,行政部门与公众基于行政信息公开的网络沟通交流渠道较为弱化和不畅,公众的网络问询要么没有获得应有的答复和解决,要么就是答复的时间滞后且答复的内容往往不能让公众满意,而且答复的套话空话多,影响了公众持续参与政府工作的热情,这与法治政府高效便民的内在要求也不相符。此外,公众不容易通过行政部门网络平台查询获取自己所关注的行政信息。

一方面,行政信息公开不充分,公众想要了解的信息并没有通过行政部门网络平台予以公开,大量的不甚重要的行政信息却大幅占据网站版面,而且有些公众关切的行政信息往往也是点到即止;另一方面,对于涉及面广、影响大的重大行政信息的公开也是有所缺失,主要体现在公开的信息不及时、重要关键信息公开不充分。从网页版式设计的角度来看,缺乏对信息的整合归类,也没有重大事项行政信息公开的专栏,以致公众不便于全面了解重大行政信息的情况及进展,也不利于对行政权力行使的监督。

行政信息网络公开的优化措施与完善路径

进一步完善行政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强化行政信息公开的责任。尽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行政信息公开领域的专门法、基本法,较为全面系统地规定了行政信息公开的相关问题,但《条例》毕竟是行政法规而非法律,其规格和层次还不够高,对行政部门的行政信息公开的约束规范力度还不够强,因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信息公开法, 并建立统一协调的信息公开法律体系是大势所趋”②,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相关立法,确保每一个行政部门的行政信息公开职责都能落到实处。

具体说来,要通过完善立法明确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应予公开的行政信息的标准、范围、目录以及公开行政信息的程序和形式,并且在《国家保密法》等相关法规定的基础上严格限定不予公开的行政信息的范围,本着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建设宗旨来推进行政信息公开工作。此外,应着重对行政部门网络平台的行政信息公开作出具体细化的要求,包括对行政信息公开专栏的建设作出相对统一的标准化要求,且尽可能细化到专栏内含的每一个子栏目建设所应遵循的标准,并据此建立定期不定期的考核评价机制,纳入行政部门工作绩效考核系统中并加大其所占的比重,并加大奖优惩劣的力度。同时,对行政部门公开职责履行不力的处理也应区别情况作出相应的具体规定,摒除行政权力行使的真空地带,将行政裁量权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从而使行政部门网络平台的行政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有序、运转协调、履职到位。

强化行政部门特别是其负责人行政信息公开的服务意识。要树立起行政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信息公开的服务意识,除了在法制层面进行约束以促使其由外而内形成自觉的服务意识外,还应采取其他一些措施来培育其法治观念和服务意识。比如,建议考虑在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等各个层面的集中学习培训中融入更多的有关行政法治观念、行政执法、行政信息公开、行政部门网站建设等方面的学习培训。这样的培训学习务求实效,除了邀请一些理论水平高、行政实务能力强、有经验善讲解的学者专家来作为培训的主讲人,还应让一些在本单位内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培训学习中交流他们的工作心得和经验,并且围绕专题培训开展学习心得座谈、研讨和交流活动,切实将培训学习成果与行政部门的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行政部门也应将公务员的行政信息公开服务意识和水平作为其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与晋职晋级挂钩。同时,应加强行政信息公开工作的交流,走出去向一些行政信息公开作出成效的行政部门学习取经,特别是学习现代管理理念和网络信息公开的好的做法和经验,从观念上彻底改变过去的单向管理式的行政思维,树立现代行政“以人为本”的服务行政理念。

强化行政部门网络平台行政信息公开职责履行的监督及问责救济机制。首先,完善对行政部门网络平台行政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监督主体不应仅限于行政部门,还应有非行政部门或者公众利益代表的公共组织的参与。而且,监督应更多地注重行政信息公开过程中的监督而非事后的监督,并且监督还包括在政府怠于履行信息公开职责时的询问和警示,以促使行政部门养成主动自觉且更好地公开行政信息的习惯。根据现行法规定,应该公开的一定要公开,特别是事关公众利益的行政权力的行使依据、运行过程和结果要充分公开,不能公开的也应说明理由并阐明法律依据。

其次,完善对行政部门网络平台行政信息公开的问责机制。在划定行政部门信息公开职责的同时,对其懈怠履行或不履行职责的不同情形作出明确细化的问责规定。

最后,还应对行政权力失范行为采取纠偏扶正等后续补救措施。所以,推进行政信息公开必须加強监督、问责及救济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建设,使其既具操作性,又具实效性,以确保行政权力的良性有序运行。

不断提高行政信息公开的质量和针对性,以适时满足公众日益多元的利益诉求。首先,公开的行政信息不能是冗余无用的信息,而应是与公众利益相关且迫切需求的信息,而且行政信息公开工作优劣的评价标准不是公开了多少信息,而是公开了多少“有用”信息,即注重公开信息的质量,应使公开的行政信息与公众的合理诉求相契合,契合度越高,公开的信息质量就越高。

其次,对于一些与公众诉求不高的行政信息可不在行政部门网站上公开,以免对公众查询获取对其重要而有用的信息形成干扰,让行政部门网络平台真正成为公众获取所需要的行政信息的第一平台。

最后,“信息的效用有一定的期限,过了期限,效用就会减少甚至丧失”③,所以应注重确保公开行政信息的及时性。行政部门应当在其门户网站上尽可能第一时间公开发布公众所需要获悉的行政信息,除非因客观不可抗力的原因,否则不能在其主观上有所懈怠,拖延公开行政信息需要承担相应的拖延作为的法律责任。而且,应建立健全行政信息适时更新的保障机制,从人员和管理制度上确保信息及时公布,合理规定信息更新时限,以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改进行政部门网站的版式设计和互动交流功能。一方面,行政部门网站的版式设计应当考虑公众浏览网页、查询信息的习惯,目的是使重要的信息资源更为突显、更易查找来进行,而不是单纯为求美观的一些设计。比如在网站首页建立全站信息的检索栏,输入关键词即可方便快捷地检索出所需要的信息,对于一些对公众利益影响重大并且需要及时公布的行政信息应当在行政部门网站的首页通过浮动图标链接的形式引起浏览网站公众的充分注意,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建立网站的人工咨询栏目,适时地为公众提供浏览网站查询行政信息的指导和帮助,也可以借此收集公众的其他诉求。此外,生动的网站版式设计,丰富的表现形式,也会提高公众浏览查阅行政信息的兴趣和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因此,网站的首页应简洁美观,栏目设置有条理,有必要设立并做好网站浏览指南和帮助栏目,为公众浏览网站提供清晰明了的索引。

另一方面,还应着力强化网站的互动交流功能,比如可以设置“咨询交流论坛”、“面对面”等版块,有专门的负责这些版块的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了解问询行政信息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总之,行政部门网站设计的优化改良应坚持“实用、好用、够用”的原则,在便民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行政信息网络公开的效果。

概言之,行政信息公开是行政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信息时代下,行政部门网络平台日渐成为行政信息公开的首要平台和主渠道,同时也是公众观察评判行政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窗口。做好网络平台行政信息公开,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持久的良性互动互信关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分别为扬州医学院团委书记,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释】

①王敬波:“政府信息公开观察:成就与挑战”,《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7月,第39页。

②姜秀敏:“论突发事件管理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建设”,《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月,第60页。

③向佐群:《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第3页。

责编 / 韩露(实习)

版式设计下招贴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招贴的历史可以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追溯,招贴以其简洁易懂的表现形式影响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招贴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广而告之的一种形式和手段了,当代艺术家将自身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通过各种各样的创造性表现形式展现出来,有很多的优秀招贴作品是值得人们收藏的艺术品。所谓招贴的版式设计就是将图形、文字、色彩这三个构成要素经过创造性的设计展示在平面上。这三个构成要素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共同决定了一幅招贴设计的成败。日本设计理论家、教育家田野永一认为:“根据目的把文字、图形、标志等视觉设计的构成要素,作为美观的功能配置构成,即版面设计。”依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观众对一幅招贴的注意力最多能够维持两秒钟的时间。在一个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在向受众传播信息的同时,设计师如何将艺术与文化相结合,具有审美情趣,同时又与受众产生共鸣,这就取决于设计师的内涵。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示无限的内容,考验的便是设计者的思想和艺术修养,以及操作水平。版式设计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设计是为了使得受众更完美的向受众传播更多有效的信息。

1 版式设计的可视性与逻辑性

可视性是指视觉流程的合理、通畅。招贴的版式设计更应该遵循简洁的可视性原则。招贴设计的最重要、最直接的以及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有限的视觉形象向受众传达无限的知识或者内容。简约主义最初是作为一个艺术流派产生的,主要强调的是艺术家自身的单纯性、逻辑性。现在,简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我认为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情趣。

逻辑性是指主次信息的有序传达。一幅招贴中是由各个构成要素组合而成的,在向受众传达信息的时候,设计者很容易混淆主次,不能简洁明确地传达出主要信息。按照设计的逻辑性原则,将招贴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合理的编排,重点突出的信息要使受众一目了然,而其余的要素只是起到烘托主体信息的作用。

以靳埭强先生的招贴为例,《水墨画展》的招贴便是他的作品的一个缩影:东方水墨元素的应用与西方现代的表现手法相结合,整体感觉简约大气,符合版式设计简约合宜的可视性原则。白色的海报底色,简单的水墨元素,大量的余白,充满了诗意的同时又凸显了主题。人们的视线首先放在招贴的主题“水墨画展上”,画面当中的一个大的红点,是靳埭强先生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元素,实质是一个盛满朱红颜料的碟子,以及四周水墨笔触组成的方框,限定了人们的视线。整个画面有序、简洁地向受众传达着信息。

2 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规律

通过格式塔心理学对于视觉的研究,即研究外部信号刺激通过人的眼睛引起的大脑知觉和感应能力,我们可以因此总结出,视觉流程规律是由总体感知、局部感知、最后印象这三个阶段组成,也我们平时所说的第一印象、感知过程、最后印象。只有掌握了视觉流程规律,才可以更好地将招贴版式设计的可视性和逻辑性表达出来。使受众的视线随着设计师所给予的各个要素的强弱和主次而走动,直至将整幅画尽收眼底。在设计师创作一幅招贴时,会考虑到四个因素来诱导受众的视线:第一,线性方向:包括直线、曲线、折线、弧线等。第二,形状方向:包括任何能够明确的指示方向的形状,将受众的视线引导至画面的主体部位。第三,组合排列:同一个元素或者相似的元素重复排列,可以引导受众的视线并形成一定的空间递进的感觉。第四:运动趋势:运用具有动作感强烈、幅度很大的动作或者夸张的表情,会引导受众的视线朝着运动的方向去关注画面所传达的信息。

3 空间运用在版式设计中的作用

在版式设计中,画面的四条边线限定了各个构成要素处的范围,记得曾经有个设计师说过:“有限的空间,无限的内容,是梦想。”没有一定的艺术造诣和人文修养,是无法在有限的二维空间里充分地传达无限的内容的。空间感也可以解释为画面的层次感

中国画有余白的讲究,要“密不透风,疏可跑马”、“计白守黑”。这里的“黑”就是版式设计中所要编排的内容,是实实在在的,使受众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而相对应的“白”,是虚实的“白”,需要设计者去仔细斟酌、去“斤斤计较”。余白是“虚”的特殊表现手法。空间不仅仅应用于中国画的“余白”,同时也体现在版式设计的字距、行距以及每一个笔画之间、图形与文字之间,力求达到整幅画面最平衡、最舒适的视觉效果。在现代招贴设计中,余白的应用也是为了衬托主题,使信息有序的传达,同时也使画面富有意蕴,更加抒情。

4 图形与文字的编排设计

图形与文字作为招贴的构成要素,在一副招贴作品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总体而言,我们可以将图形和文字理解为最基本的点、线和面进行编排。我们可以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为点、线、面去理解、去感知。将点、线以及面进行合理有序的编排可以构成千姿百态的全新的视觉空间。点、线、面是相对而言的。

点是最基础的视觉单位,也为所有形态的开始。点不同于线,它没有方向性。它最大的特点是相对性,如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出现的一匹马,由于在广袤、空旷的草原上没有其他的参照物,这匹马作为点的性质便得到了增强。如果此时马的数量增多聚集,那么点的性质便减弱,转向其他的性质,如线或者面。在具体的版式设计中,点的作用有三种,它可以成为视觉中心,聚集受众的目光;可以与其他的视觉形象一起起到平衡作品画面的作用。点很容易给受众造成视错觉,同等大小的白点在黑底上比在白地上的黑点看起来要大。这是因为暖色会更加接近人们的眼睛,给人们带来膨胀的感觉,而冷色则会让人的眼睛觉得有收缩感。因此,在版面设计中,可以用暖色调来突出画面的主题,用冷色点来减弱次要信息的文字或者图形。同一大小的两个点,也或因为周围元素的不同大小而造成错觉。在版式设计中,要注意到点的特点,合理运用。

上面说到,线是点的延伸。在几何学中,将线定义为点移动的轨迹。线具有明确的方向性,线比点占有更多的空间,更容易将各个构成要素联系起来,起到平衡和稳定画面的作用。我们也可以将文字编排成各种各样的线,来引导受众的视线,或者强点突出主题。

面是线的扩展,它包含了点和线所有特性。面是线的移动轨迹,面可以构成三维空间,但是面只具有二维空间的特性。面的相对性特点也很明显,如果与面相比较的参照物产生强烈对比的话,面的性质则转向点或者线。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正负形。在版式设计中要注意调整面的正负形比例,利用面的这个特性来突出和强调画面的主题。

在现代生活中,招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者是宣传方式。人们永远在追求更善更美的艺术,而版式设计是招贴最基础的形式和表现方式。只有掌握好招贴的编排设计,才能更好地进行招贴创作。

作者简介:王琼(1992—),女,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1级设计班。

版式设计下招贴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广告招贴 书法 文化意蕴

快速、准确地传达信息,是广告招贴设计的第一要旨。要在不到3秒钟的时间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使读者乐于阅读与记忆,广告招贴不仅要做到通俗易懂,而且要有一定的审美感召力。文字是广告招贴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广告招贴中的其他部分相比,更醒目、更直接。而书法作为历史最为悠久、发展极为完善并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渗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书法艺术有效地运用到广告招贴设计中,使书法线条的韵律感与广告招贴自身的形式美感相得益彰,作品既具有民族特色,又不失简约之美,可以提升广告招贴的的审美价值,给人以意蕴悠长、耳目一新的感觉。

书法与广告招贴设计

书法艺术从产生初始便与实用性紧密结合在一起,即使发展到今天,它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实用的目的;广告招贴设计同样如此,首先要实用,其次才能讲究美观。书法是一门点、线、面结合的抽象艺术,笔画是书法形象构成最基本的元素,涉及每一个字结构的安排乃至书法作品的黑白、虚实、浓淡、奇正、疏密等各种对比关系。对于现今保存下来的古代经典碑帖,不管是“有意”而为还是“无意”而书,既表达了书家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设计思想,例如书法作品中的落款、题跋和印章的介入使书法作品的美具有了设计感。而广告招贴设计同样是由点、线、面相结合的一门艺术。书法艺术以斜正、徐疾、疏密等作为它的主要形式美法则,在一幅书法作品中,书家通过点线的交错、空白的切割与构成来体现书法的形式美法则;而一幅优秀的广告招贴设计作品也要做到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书法艺术和现代广告招贴设计都是以点、线、面为表现要素,讲究空间的切割、动势的构成。

将书法艺术运用到广告招贴中是为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迎合大众的审美理念及情感诉求。在社会中商品竞争激烈,要求广告招贴设计能直接、明了地传达信息,因此广告招贴设计中字体的运用便尤为重要。书法元素不但起到了美化、说明的作用,更是通过不同书体风格的有效运用表达出情感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广告招贴设计中选择合适的书体风格,准确地表达审美意象,从而使广告招贴设计的神、情、韵、趣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不同书体的审美特征也给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通过书法的线条之美及墨色变化,使得简单的画面变得绚丽多彩。

我国广告招贴设计注重实用性,缺乏审美

时下电脑技术突飞猛进,在设计中体现其神奇作用,在丰富了设计形式的同时也使设计制作更加方便快捷。在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压力下和快节奏生活的影响下,最终导致人们对书法艺术表现出空前的冷漠,提笔忘字、写错字早已司空见惯,更有甚者对书法已达到无知的边缘,这其中也包括身为设计者的我们,不重视传统、不重视民族的文化精髓,只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灵感”、“创意”,殊不知灵感是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设计经验作为基础才能够有所体现。这就要求设计者应不断提高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知与学习,设计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作品,不仅要“形美”,更要“意胜”。

对于现代广告招贴设计,我们不难发现多数作品都比较偏爱电脑美术字。美术字具有快捷、规范、实用的特点;与书法相比,则显得过于单一,缺乏精神气质,其更多地追求实用性而降低了艺术性。可以看出设计者总是希望自己的构思出新、出奇、与众不同,然而每每设计出的作品都是大同小异,并不见新意!追其根、溯其源,不是想法的问题,而是其设计理念有问题:设计风格程式化,过分依赖电脑字库,缺少新意、千篇一律。由此可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快节奏生活下的人们忽略了很多“根”性元素,即传统。“在东京没有东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都是当前的时尚元素、流行文化,结果就没了新鲜感,因此也不见了新、奇之处,东京应该在世界上树立一面个性旗帜,要有民族韵味。

字体是广告招贴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传递信息,还以美的形式使人赏心悦目,甚至有很多招贴设计作品完全是由文字构成。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处独特的风景和宝贵财富,书法艺术元素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如何认识传统书法艺术和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关系,使书法艺术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运用更加广泛,在“国际化设计风格”的风潮之后,开创传统艺术元素的设计潮流,成为设计师们面临的新问题。

有效运用书法元素,实现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在广告招贴设计作品中,文字不仅传递信息,更主要的是它还承载着装饰甚至传承文化的作用。书法艺术(这里不单指传统形式的书法,同样包括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书法)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京”字印设计,就是一个将书法与设计结合的几尽完美的作品,设计者对篆书“京”字重新整理加工,对设计作品的主题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征,此可谓亦是书法亦是设计。

在设计中,设计者可以通过打散、再组合的方式将文字与图片结合在一起,使书法文字更加形象化,从而区别于平常的汉字来增强视觉上的识别力和设计的文化意义。有些时候设计者可以利用毛笔、墨汁、宣纸这些材料的特殊性,以及书法的书写技法创造出新的图形。香港著名设计大家靳埭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把中国传统的笔墨应用到设计作品中,使设计作品超越国界,被不同种族所接受,他正是通过笔墨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来体现民族精神,笔墨也随之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现代广告招贴设计既要通过书法艺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同时也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使书法艺术更具有时代气息,使其更好地融入广告招贴设计作品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为设计者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文化修养,从而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广告招贴设计作品。

在招贴设计中有效地运用书法元素,首先要求设计者应对书法艺术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其次,书法元素的运用一定要和设计的主题相呼应,能够更好地突出设计主题,要和广告招贴设计作品相协调、相融合,切不可一味卖弄做些牵强拼凑的空洞设计;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灵活地将图片、色彩等表现元素和书法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打破惯性思维,设计出具有时代感的广告招贴作品。

广告招贴设计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而书法这种艺术形式给设计者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设计中应根据作品需要选择书体从而激发观赏者的情感、传递作品的信息。此时书法元素运用到设计当中,更多地突出了书法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性特点。也就是说,设计师应注重民族文化底蕴,还要注意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广泛汲取欧美、日本的先进经验,以实验性的态度积极发展演化本民族的设计风格。由于设计作品的传播途径广泛,国际社会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精妙之处,因此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把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融入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理念中去,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中国书法是我国的国粹,历史悠久,极具民族特色,将书法元素引入到广告招贴设计中只是一种途径、一种手段,二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并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应把中国书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将书法和设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我们的设计作品更具文化内涵,这也正是我们借鉴书法艺术更重要的目的。(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0]第367号)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2.田丰:《现代设计中的书法艺术》,《美苑》,2008(2)。

3.王燕云:《论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论文。

4.曹方:《当代设计家的汉字艺术》,安徽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

编校:张红玲

版式设计下招贴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科技发展推动了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艺术设计需要吸纳先进的科技成果,不断更新设计理念,紧紧把握科技发展给艺术设计带来的机遇。其中招贴广告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中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新媒体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而新媒体的发展也会不断推动招贴广告设计的进步。

关键词:新媒体;招贴广告;设计一、 新媒体的基本概念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兴的媒体形式。它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媒体终端,区别于传统的书籍、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体形式。这种新兴的媒体形式是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技术支持,并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等终端向受众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新的传播形态。

(二) 新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实现了传统的以纸质媒体为主流的传播形式到以电子终端为主流传播形式的全面跨越。而电子终端的应用和普及,不仅仅实现了文本、图像、声音等信息要素从单一到全方面的传播,而且实现了受众群体的信息来源从大众化普及到个性化选择的转变。这些转变带来了信息传播的进步,一方面全方位的传播无疑是更加符合人类的记忆习惯,多感官的传达将会带来全方位的刺激,也令信息的传播更加全面、内容更加有趣;另一方面受众以往都是被动的去接收信息,这些信息多种多样,也许并非是自己感兴趣的,而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受众可以自由的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有助于兴趣的发展。

(三) 新媒体时代的特色

新媒体时代是以新兴媒体为架构的时代,其不仅仅包括新媒体,还包括新技术、新工具、新思维等等一系列新要素。如摄影、摄像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Photoshop、Illustrater等和各种影视音频软件的应用与发展都为信息编辑制作等提供了极大地优势,使信息的传播能够更加丰富化;而利用互联网、无线电和数字技术等,使得信息的传播更有效率;各种新型的媒体工具,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图、声、像具有的工具的发展和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这些新的技术、工具、方式等等造就了新媒体时代的特色,即技术特色、传播特色和媒体特色。

二、 招贴广告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一)“旧媒体”时代的表现

早期的招贴广告主要以纸质、布质或者是木板、墙面等为载体,表现手法也以手绘或者印刷、拓印等为主。世界上最早的一张招贴广告是英国军队在埃及古城底比斯遗址发现的一份3000年前的文字招贴。招贴文字表述的意思是:招贴主愿意悬赏一个金币捉拿“逃跑的奴隶”。而在在中国招贴是11世纪(宋朝)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一张印刷广告物。还有更多的招贴广告则是由设计师手绘制作,一张色彩、形象俱佳的招贴尤其的考验设计师的画工,所以设计师一般都是画家出身。这个时期的招贴广告颜色朴实、形象单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 新媒体时代的表现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招贴广告的表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招贴广告不在仅仅停留于平面,逐渐变为可视的、可听的甚至是可触的。其由摄像、摄影等技术摄入画面,经过或者直接由软件设计成图文并茂或者是有配音乐、有解说的丰富的形式并通过互联网等技术传播到每个人的手中。LED显示屏的应用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招贴广告遍布在公共环境的角角落落,形成了车载广告、墙体广告等多种多样的广告形式,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便于更新和调整。新时代的招贴广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表现方式多样,面临着发展和突破的巨大契机。

三、 招贴广告设计在新时期新特色下的发展方式

(一) 技术特色

针对新媒体时代的技术特色,招贴广告设计必须对新技术加以应用,以技术手段去实现多方位的表现。首先,招贴广告设计可以打破常规的平面的静态的展示,利用新技术实现动态的或者两者结合的展示方式。如招贴主体图案可以是变化的甚至是活动的,而文字则是静态的;或者主体图案是不变的,而其背景图案则是不断变化的。这样动静结合的方式无疑更加容易吸引阅读者的眼球。其次,利用新技术招贴广告设计可以实现现实的改变和与虚拟的结合。设计师可以通过软件合成或加工等手段制作出夸张的或者是梦幻的效果及图案,因为其和现实迥异,具有新鲜感或者说是怪异感而与现实形成更加鲜明的对比,从而增加吸引力。再者,加以色彩渲染或音乐配合,使得色彩、声音与画面主体相互结合,形成视觉、听觉的多感官结合式的展示方式。如一张中国画风格的招贴:有山、有水,再配合一曲古琴曲,毫无疑问的会使招贴由内到外浑然一体,不仅仅具有美的享受也更加具有吸引力,同时还会给阅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技术手段多种多样,利用好这一特色并不断探索是实现招贴广告强有力的表现力的一大途径。

(二) 传播特色

针对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色,招贴广告会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效率。信息的丰富为设计师提供更加丰富的创作来源但同时设计师们应坚持高质量、高水平的设计。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速率与效率都非常迅速,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且许多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一刻价值巨大而过几天甚至是下一刻便毫无价值可言。在信息的扩张下,传播方式也多种多样。招贴广告便是典型的例子,为了传播信息,角角落落都在充斥着各种广告而且还在不断地更新中。无论是楼体的大型LED显示屏还是公交站台的滚动屏或者是个人电脑的显示器,高质量高水平的设计会吸引读者,反之只图效率粗制滥造的设计则会使读者烦恼,这就会造成信息传达不完善,甚至会失去受众的信任。这就需要设计师们正确应对信息的时效性与传播的即时性,坚持高质量与高水平的设计,不能为了给自己创造利益而去损害公众的利益。

(三) 媒体特色

针对新媒体时代的媒体特色,招贴广告应加强个性化的发展。而最主要的特征便是在新媒体时代,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媒体终端不断从大众化往个人化方向发展,使得受众对信息具有了选择性。如爱好文学的用户会去浏览文学网站,爱好音乐的会去下载音乐相关的APP(Application的缩写,意为应用程序,一般指手机软件),而爱好购物的人群则会去留意购物方面的信息等等。针对这样的原因,招贴广告也就成为了为特定人群设计的形式,招贴广告不在摆在遥远的楼体上或者是某个不可拥有的公共物体上,而是切切实实的放在每个人的面前甚至是手中。所以应该考虑的是怎样符合本网站或者APP的风格,怎样吸引特定的人群并且与之产生互动。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丰富的色彩,鲜明的形象,感人的文字,还需要具有趣味性、娱乐性近者具有超链接,使感兴趣的人群能够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仅冲击着传统的招贴设计的表现方式,同时也增加了招贴广告设计的广度和深度。使得招贴广告设计的传达方式不在仅仅局限在静态的二维的表现方式,立体的、综合的表现方式也成为招贴广告设计的新宠。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的表现方式拓展到三维立体空间的表现方式,从传统的印刷设计产品到虚拟信息的传递等等。毫无疑问的是,招贴广告设计站在新媒体的基石上将会发展的更加的迅速和长远。

参考文献:

[1]韩露.全媒体时代广告设计的特性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14):258~332.

[2]申研.科技时代的招贴设计[D].河南大学,2010.

版式设计下招贴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图腾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了不断的融合与发展。现代招贴设计属于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招贴广告模式。本文对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图腾文化展开研究,简要概述了图腾文化,分析了图腾文化融入现代招贴设计中的意义,并阐述其具体应用与发展,旨在促进现代招贴设计产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现代招贴设计;图腾文化;艺术形式

招贴设计是指张贴在墙上、柱子上的广告,随着印刷术和招贴广告艺术的发展,现代招贴设计被人们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招贴技术实现了与西方艺术的融合,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图腾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图腾文化融入现代招贴设计中是一种创新的表现形式。本文对此展开研究,将图腾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招贴设计中,以期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招贴文化。

一、图腾文化的概述

图腾是人类祖先保护神的一种象征,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图腾的出现基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祖先对自然的认识,祖先探求社会万物的起源,认为每个氏族的起源与一种特定的物种相关,这类物种可以是植物、动物或是自然现象,进而产生了氏族的图腾,氏族将其作为本族的标志,形成图腾的文化观念。图腾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美学意义。中国的文化艺术起源于祖先对生活的理解,并将自身的理解用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符号体现了他们的思想,表达了祖先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原始图腾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产生,并以其夸张的形式反映祖先的一种精神寄托。图腾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的文化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图腾文化融入了多样的自然体验并形成了独特的思维,在艺术形象中,图腾文化最富特色的认识美和表达美向世人展现了一种特殊的意境。图腾文化是祖先们对自然和生命的解读,在社会不断变化和發展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从图腾文化中发现艺术特征,并将其中的艺术特征加以整合应用,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原始的图腾文化对现代人了解民族历史、民族艺术等内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当今社会,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强化对图腾文化的研究,报以尊重的态度面对图腾文化,从中发现图腾文化的艺术价值。

二、图腾文化融入现代招贴设计中的意义

随着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文化艺术交流日趋频繁,中国现代化设计在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表现出了强烈的西方视觉色彩,中国传统的视觉特色相对匮乏,进而失去了自身的艺术特点。招贴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将图形作为信息载体的艺术,其不仅传播了信息还展现出了设计的美感,是一种充满文化气息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招贴设计的应用范围极广,它无需过多的文字描述即可让受众群体了解图形中所要表达的内容,现代招贴设计以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受到设计领域的高度重视。艺术设计只有不断追求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主动地位。现代招贴设计为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传统艺术文化中找寻灵感,延续艺术的生命力。图腾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设计界的广泛关注,图腾在现代化的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并且能够充分体现出设计所要表达的内容。现代招贴艺术需要立足于本民族的艺术文化,在设计中巧妙融入图腾文化,努力发现图腾文化中有助于设计语言的内容,进而促使现代招贴设计朝民族化的方向发展。为促进现代招贴设计与图腾文化的完美融合,需要厘清二者的关系,选用图腾文化的同时注重现代招贴设计的创新发展,有效应用图腾文化中的艺术符号,使得图腾文化发挥出最大的艺术价值,体现其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重要意义,达到促进现代招贴设计全面发展目的,并且促使中国的现代招贴设计走向全世界。

三、图腾文化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图腾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也是设计师的重要灵感来源。通过深入了解图腾文化,将其巧妙地应用于现代招贴设计中,拉近与受众群体的距离。融入图腾文化的现代招贴设计体现出了设计的民族性,展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众多设计作品中具有独特的气质,提升了现代招贴设计的核心竞争力。现代招贴设计通常提取图腾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利用平面设计的构成方法进行处理,设计成果不仅需要充分展现图腾文化的含义还要突出时代的特征。龙是我国图腾文化中特有的艺术创造,在悠久的历史中,龙以其深奥的寓意和完美的造型深受人们喜爱。在现代招贴设计中融入龙的图腾元素,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标志,体现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特色。图腾文化与现代招贴设计的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设计的质量,还衬托了设计主体的核心文化。凤凰是中国图腾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是四大神灵之一,凤凰具备多种动物的特征,并以其高雅秀丽的形象受到社会大众的推崇。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展现了勇气、韧性精神,凤凰这一图腾符号应用于现代招贴设计中体现了对用户的尊重。在设计现代招贴的过程中,可以在凤凰图腾的周边融入祥云等图案,展现出美好的预兆,以此表达现代招贴的祝愿。虎也是图腾文化中的艺术形象,在现代招贴设计中对虎这一图腾元素的应用十分广泛,其展现了招贴设计的内涵,暗示了独有的精神面貌。将图腾文化与现代招贴设计的理念融合起来,不仅体现了设计作品的亲和力还展示了作品的文化气息。现代招贴设计师在体会图腾文化的内在精神后,吸收其精华并应用于现代招贴设计中,丰富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文化内涵。

图腾文化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不同的图腾形象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当今社会,图腾文化中的元素被设计师所利用和推崇,并将图腾文化中的传统形象不断创新。现代招贴广告出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广告缺乏个性和特征,进而阻碍了招贴设计的发展。图腾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产物,其能有效反映民族的特点,将其应用于现代招贴设计中,有利于宣传民族品牌,促进现代招贴设计产业的长远发展。为促使现代招贴设计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要求设计师们深入学习中国图腾文化,了解每个图腾符号的特点,并全面展示图腾元素代表的寓意和精神。现代招贴设计师应该重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基于传统做好平面设计,在主题、排版、色彩等方面做好现代招贴设计的准备工作,有效展现图腾文化中各个艺术形象的特色,达到良好的招贴宣传效果。通过图腾文化与现代招贴设计的巧妙融合,挖掘出图腾文化与设计产业的共性,展现现代招贴设计的内涵,并利用传统文化的感染力达到宣传的作用。通过现代招贴设计进行与图腾文化相关的设计大赛,促使更多人了解图腾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图腾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结语

图腾文化在现代招贴设计中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图腾文化作为祖先探求社会万物的起源,应该受到当代人的继承和发扬。将图腾文化巧妙地融入现代招贴设计中有利于提高设计作品的生命力,展现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大众应该强化对图腾文化的重视,有效应用图腾文化中的艺术符号,不断创新和完善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推动现代招贴设计产业的全面发展,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招贴设计推向国际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汪丽红,张国斌.祥禽瑞兽图像在平面招贴设计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9).

[2]黄信初,明兰.包装设计中图腾文化的多元化表现与设计应用[J].包装工程,2011(12).

[3]吕锋.图腾文化对现代标志设计的影响与作用[J].包装世界,2010(5).

上一篇:安全问题之小学体育论文范文下一篇:现代农业与民族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