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问题之小学体育论文范文

2024-01-26

安全问题之小学体育论文范文第1篇

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根据档案法和有关规定, 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7号令, 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颁布后, 高校档案工作各方面都有了相应的进步和改善, 但是《办法》并没有对高校工作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其约束力有限, 根据目前高校档案部门的实际情况来看, 《办法》的内容贯彻实行到位的很有限。

(一) 管理体制不健全。《办法》第四条可以看出:教育部、教育厅由上至下主管高校档案工作, 然后国家档案局、省级档案局由上至下负责指导高校档案业务工作, 而高校的档案工作由校长领导, 分管校领导协助。

但是从笔者的工作经历和近年来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了解来看, 以上相关规定在高校的执行情况是各有差异。教育部门和档案行政部门对高校档案工作很少进行建设性的指导工作, 通常只是档案行政部门对高校档案业务工作进行象征性的定期检查, 而且检查工作只是表面的, 很少到高校实地进行考核、指导, 事实上档案局行政部门对高校档案具体业务工作并不十分了解, 各级综合性档案馆的业务和高校档案业务也有很大差别, 要说档案局对高校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实际上是“空话”, 并不能对高校档案工作起到实际的促进作用。实际上是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高校档案工作, 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笔者所在的广西区各个高校、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虽然由档案局的一个处室进行业务指导, 但是实际上他们无法进行具体的建设性指导, 他们大多并非专业出身, 还肩负着其他的工作, 而且对各个单位的情况并不熟悉, 也没有经常性走访调研, 每年的档案目录检查也基本流于形式, 这对于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没有实际帮助。档案工作只能是原地踏步, 毫无作为。

此外, 高校的校长一般是不“领导”档案工作的, 对档案工作知之甚少, 最多由一个分管领导负责一些相关的行政事务。笔者所在的大学, 校长是不负责档案工作的, 自治区档案局只是每年对各个高校的档案目录进行例行检查, 然后进行评比, 但是几乎所有学校每年都是“优秀”, 没有任何意义。平常档案局也几乎很少与高校进行沟通, 谈不上具体的业务指导。事实上档案局对学校档案工作并不了解, 所以无法做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同时因为缺乏硬性、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 高校对档案法律法规的执行程度极其有限, 对很多事务可做可不做, 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因此, 这样的一种管理体制对高校档案工作起不到实际的促进作用。

另外, 高校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后没有及时进行修订, 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还是80年代修订的, 如今已经过去30多年, 没有重新修订, 30多年时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多归档要求和范围早已不能与现实相符合, 应该随着社会现实的发展而实时更新, 可是似乎没有相关的部门去关心这个问题。高校档案的归档只能是各自发展, 参差不齐, 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像是大海里的小船, 没有导航的指引。在平常的档案工作中, 其实经常碰到一些文件不知道该分到哪个类别的情况, 而且很多文件材料的保管期限不合理, 比如财会凭证要求是保存15年, 但是从现实工作中看, 不到15年就销毁, 应该延长期限。

(二) 档案馆 (室) 职责未按照《办法》落实到位。《办法》第八条对高校档案机构的安全管理职责进行了9个方面的细化和明确, 这些职责既包含了行政事务, 又有具体的业务职能。档案馆 (室) 的主要职责本是业务方面, 而这些属于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而不属于非实体管理机构的职责却赋予了档案馆。《办法》既然将行政机构的职责赋予了档案馆, 也应该明确与其相匹配的机构性质和职级。但是, 现在的高校档案部门大多是被定为教辅部门, 更多的是挂靠校办, 根本没有行政权力。规模大的高校成立了档案馆, 规模小的设立综合档案室。档案馆能否独立设置全在于校领导对档案的认识程度和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档案室级别的档案部门一般只是校长办公室的一个附属科室, 其人员或最多一人, 或是校长办公室其他岗位的人员兼职, 而且在办公室工作繁忙时节, 档案室的人员均会被抽调帮忙, 自己的档案工作都得靠边站, 过后自己加班再做完。另外, 因档案馆 (室) 一般被划为教辅单位, 没有行政执行力, 在各种档案事务和业务工作中是阻碍多多, 连基本的归档工作都感到十分艰难。这种状况在高校中是普遍现象。

(三) 法律规范描述不严谨、缺乏追责条款。《办法》中诸多的条款是“应当……”, 如第十条“高等学校应当为高校档案机构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第十三条“高等学校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 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 保障其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其他有关待遇, 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第十四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 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 明确岗位职责, 强化责任意识, 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还有第二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等都有“应当”等类似的字眼, 可是这样的“要求”没有约束力, 领导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态度来确定是做还是不做, 而且“不做”没有任何的不良后果产生, 不用承担“不做”的责任。

二、高校档案部门处于尴尬弱势地位

虽然《高校档案管理办法》是指导高校档案工作的法律规范, 但是《办法》中的规定没有赋予高校档案部门足够的行政执行力, 事实上是赋予了行政和业务双重职能, 但是高校实际只在实施业务方面的职能。大多数高校档案馆被定为教辅部门, 档案室甚至只是校长办公室的一个下属科室, 而且档案部门的人员经常要作为校办的后备力量, 要分担校办的部分工作。在各种评选优秀、福利分配方面档案部门都是被忽略的。例如笔者所在的大学档案馆在每年寒暑假都要参加校办值班, 经费使用、优秀评选等各项事务都是算作校办的下属部门。档案馆在每年的归档工作中举步维艰, 催促归档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因档案馆没有行政权力, 加上档案馆的地位低下, 不被重视, 档案工作的开展和发展受到很大牵制。另外, 档案馆没有专用经费项目, 与校办合在一起, 馆长没有签字权, 无法自主发展, 业务培训, 在职学习等都受到限制。

三、档案部门没有明显经济效益, 且社会效益无法快速体现

档案的收集不能产生任何看得见的经济利益, 且在长时间内是看不到实际效益的。在追求短期内利益最大化的经济时代, 效益总是被摆在第一位的。在高校, 科研和教学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地位和水平, 被作为评价一个大学的重要指标。而档案工作无论是在关键时候起了多大作用, 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多少有用素材, 这些都不会作为一个高校领导能够重视档案工作的有利条件。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等工作的考核指标中, 从未把档案工作作为其中之一。

四、人才匮乏

高校档案部门通常被认为是养老的地方。过去经常是安排老弱病残或者家属的地方, 就算现在已经渐渐有了硕士研究生等高学历的档案学专业人才, 但是他们的到来并不能长久, 往往过几年就被其他部门“挖走”。档案馆 (室) 的领导职位也通常是安排即将退休的。给人感觉就是“等着退休”, 不需要再“操心”, 不需要再发展。在档案部门的领导迫于条件限制, 即使想大有作为, 也“无力施展”, 只能都是安于现状。这造成几乎没有人愿意来档案部门, 或者只是作为“跳板”, 年轻人更加因为考虑长远发展, 不愿意“久留”。这些造成档案部门缺乏稳定的专业性人才, 特别是要逐步走向数字化、信息化的档案, 更缺乏计算机和档案专业等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笔者所在的高校档案馆内男性年轻专业人才只有一名, 而他是经常被借调的首要人选, 也是其他部门想“挖走”的人选, 从他自身发展来看, 当然是不会长期任职在档案馆。

五、档案工作者待遇低下, 工作热情不高

档案部门一般是教辅部门, 也是典型的“清水衙门”, 没有任何创收业务, 也没有独立的经费。档案工作者的工资待遇都是固定不变的, 需要晋升职务基本只有专业技术这一条路可走, 但是档案工作的繁琐杂碎对于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 都是枯燥无味的, 而且做多做少都一样, 这样造成对工作的积极性很低, 因为“业务工作做得再好不如一篇高水平的文章来得实在”, 因为评上职称得以晋升工资。另外, 在很多方面无法受到学校重视, 和其他部门相比总感觉“低人一等”。

六、领导对档案认识不到位

档案部门在很多外人甚至是领导们的眼中, 远不及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重要, 不用花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档案工作上, 能够应付日常的需要即可。

笔者所在档案馆虽然有上级编委文件认定校档案馆属于副处级教辅部门, 但是一直以来领导并不完全按照文件执行, 一直“挂靠”校办, 不给予独立设置。而与档案馆同级的学报编辑部却是给予了完整的认同。档案馆虽挂靠校办, 但是实际工作中是被作为下属部门, 这实际上降低了档案馆的地位。另外, 在档案馆的日常相关事务中, 领导通常不太在意和支持, 如报预算时, 领导不认为扫描仪、照相机属于档案工作的必需品, 觉得没有必要购买, 这实际上也限制了档案馆的业务发展, 同时也打击了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档案工作虽比不上教学重要, 但是领导太厚此薄彼, 认识不到档案工作的长期性、历史性作用, 对档案工作的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 只能安于现状, 停滞不前。

七、科研薄弱

在高校, 科研是评价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在笔者所在的医科大学, 科研更是学校尤为重视的部分。而在这里学非医学专业的老师都是处在科研的边缘地带, 与专业性强的医学者相比, 似乎没有那么重要, 而要在文科方面做出什么惊人的科研成就实属可能性不大, 对于档案如此冷淡的专业更加难以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 和医学也难扯上关系。科研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位升迁。尽管学历在现在有很大改观, 逐步引进了硕士研究生, 但是迫于现实的情况, 即使是有学历, 但是在医学为重的大学, 档案专业难以在科研上有所建树。这样档案工作者即使工作做得再好, 也难以得到晋升机会, 只能默默无闻。

高校档案工作相对其他中央和地方综合类档案馆, 有许多的不同之处, 相对发展滞后。笔者认为, 高校档案工作要发展, 最重要的是需要高校领导的支持, 这需要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正确认识;其次是需要档案工作者增强自信心, 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价值, 从而能够全身心积极认真投入到档案工作中。总之, 高校档案工作任重道远, 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才能使其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高校档案工作目前虽然有很多进步和改观, 但是发展缓慢, 很多方面出现“瓶颈”。笔者针对高校档案工作的突出问题, 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亲身体会, 论述高校档案工作中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档案,瓶颈

参考文献

[1] 胡波.《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手册[M].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安全问题之小学体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监督;风险管控;内部控制;企业发展

一、企业会计监督的基本概念

会计监督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会计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一种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财经政策、会计法规,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会计监督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具体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从相关法律中也可以体现出国家对会计监督职能的界定和要求。现行《会计法》中指出:“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同时,《会计法》还指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也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由此可见,企业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权是法律赋予并受《会计法》保护的,也正基于此,会计监督与控制职能的实施是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这样增强了企业会计人员职责行使的独立性与受保护性。

二、企业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1.会计监督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现代化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在此制度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与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息息相关的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方面的利益存在一定矛盾与冲突。为了使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只能依靠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依靠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来描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企业会计监督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2.会计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化企业都应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开展经济活动,规范经营行为,依法设置会计监督职能岗位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由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所以如果没有有效的会计监督和控制去发挥作用,去参与到企业基础管理中,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也会取得不了好的效果。只有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及时、事前事后事中全过程的监督,会计核算与监督控制职能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3.会计监督有效维护所有者权益的要求

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前提是政府的双重职能分离,即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的分离。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企业实施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以实现社会公平、经济稳定增长,而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则是通过理顺产权关系,行使所有者或者股东的所有权。企业则按照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权责,认真组织经营,正确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达到对所有者的资本保值、增值的效果。

4.会计监督是规范经济行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社会经济实体中一些企业存在着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内控制度松、债务负担沉重、财务运营成本高,以及生产经营规模小、产品质量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的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整体所处的行业以及自身素质不高,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落后跟不上时代进步的要求,财务监管松散,会计监督松懈。这些现象的出现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为此,国家三令五申要求整顿经济秩序,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出台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若干规定》等来规范经济行为,加强经济活动中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职能地位。因此,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发达进步,会计监督与控制职能越突显重要。

5.会计监督是现代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构成来看,会计监督与控制是企业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企业实现最优化的经营管理,合理、有效地开展各项经济活动运营各项资金,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同时也保证了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帮助企业经营者合法、有效地完成股东及企业所有权者的受托责任。因此,会计监督不仅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而且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目前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发挥面临的问题

从理论上来讲,全面的会计监督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监督;二是社会会计中介机构监督;三是企业内部监督,即内部会计监督。也就是说,前两者第一个是政府部门的监督带有强制性,第二个是社会审计的监督带有鉴定性,前二个均是企业实施的外部监督。而本文中所讲企业会计监督重点落在了内部会计监督,即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求得平稳健康规避风险发展而进行的自我监督,这种监督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管理上的需要,是主动型的自我监督。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当前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普遍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1.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着缺陷,不利于会计监督的开展

有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健全了却落实不到位,造成会计监督“形同虚设”、“纸上谈兵”。例如出纳权限过大没有开展岗位相互监督相互牵制设置,一人保管财务章及法人章一人办理票据、资金的签发收支全部业务,现金日记账一人登记一人对账一人盘点;再比如,往来及资产账目长年不清查核对,不进行盘点等,或者负责具体结算收付款的人员进行对账,也就是既负责付款又负责对账;还比如实物盘点财务人员只出具账面数据,而不参加或者企业不让财务参加现场实际盘点,却由资产管理部门自行盘点,最终盘点的真实情况财务一无所知,只知道账面情况,无法起到监督作用;还有就是有些单位财务岗位职责含混不清,一岗多职,既管资金又管账还管办公室,总之,财务人员就是后勤综合万能人员。这些岗职责混乱不清主要是由于企业制度建设问题。

2.会计人事薪酬考核体系存在缺陷

在有的企业中,会计人员没有独立性,使得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弱化。比如会计人员虽然由公司或集团财务部统一管理委派到下属各分子公司从事财务工作,但是薪酬发放、业绩考核或者费用承担一并下放到了各分子公司,财务人员薪酬考核需要参考分子公司企业负责人意见,致使企业会计人员在厂长、经理负责制下会面临表面人员归财务统管,但实际工资薪酬考核发放由底下分子公司决定的尴尬局面,一些会计人员只能听从所核算公司的要求做事,完全按照所管辖公司的领导意志行事,这样难免会造成监督职能缺乏独立性、公允性。还有一些企业,财务人员虽然统管统薪但是参与企业年终绩效考评时,却成为了非财务领导们考评打分的对象,被非财务领导进行考核,换言之,财务部门在整个企业薪酬考评体系中地位很低,无法进入核心班子成员,没有决策权,即使进入了班子决策成员,也只能拥有宝贵的一票表决权,其余多数决策权仍在业务出身的高層手中掌握,财务再怎么针对风险提出反对意见也扭转不了最终结果,所以,如果不提高财务在决策层的决策地位权重,整体仍会受控于服务企业非财务领导决策理念中,财务服务的好,管理松,领导就认可,否则,财务就是阻碍业务发展的障碍部门,这样财务人员行使监督职能仍然是薄弱的,有顾虑的。

3.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也是影响实施内部监督的重要因素

这其中包括未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学习,专业知识较为薄弱的人员,这部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认识水平有限,对一些风险点和错误操作缺乏第一时间发现和分析处置的敏感度,甚至开展实施的会计监督行为方向本身是错误的进而不被企业领导、业务部门认可,树立不起良好的威信和话语权;还有就是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低,品行恶劣,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企业的利益,缺少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协助业务人员从事有损于企业利益的违法经济活动并从中获得利益,这样从主观上就没有担负起作为一名合格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能的岗位职责。客观上,一些企业在选人用人上缺乏经验与考核机制,带病提拔,带病重用造成财务人员受整个不良环境影响极大,如果不随波逐流便会与企业文化格格不入,此外,企业平时不注重法律法规的宣贯教育,造成许多会计人员不懂法、不学法、不用法。法律意识的淡薄造成工作已触碰法律红线却幡然不知仍继续为之,不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更别说在工作中去监督别人了。

四、监督与控制措施

针对上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内控制度规定,我认为有如下几点措施可供参考,可以在实际工作中予以应用。

1.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主要从资金、印鉴、资产、核算、往来核对、采购等具体业务中加强监管

(1)资金方面,严格出纳岗位职责权限,付款必须授权审批后方可进行,付款前结算会计必须与账目进行核对签字确认,严禁超付、错付。同时,对于库存现金、空白票据等保险柜存放资产要做到日清月结,每日盘点并做好盘点记录。(2)印鉴方面,财务章与法人章分离管理,法人章由财务负责人单独保管,做好印鉴使用登记台账,票据签发印鉴加盖必须由财务负责人授权同意后方可加盖。(3)资产方面,会计要定期进行账目核对,确保账务处理无误,并协同资产管理部门做好定期盘点清查工作,出具盘点报告留存备查。对资产盘盈项目进行说明,对盘亏项目要及时上报主管领导,按照必要审批流程进行账务处理,严禁未经审批私自核销资产,同时,相应盘盈资产严禁不上报不上账,造成资产账外循环。(4)核算方面。会计核算人员应加强日常专业学习,及时了解最新会计准则,及时更新会计核算办法,确保核算准确无误,尤其是涉及应收、应付等往来结算科目,会计人员务必定期检查账目,杜绝存在债权债务私自抵消,私自销账等情况发生。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定期与业务人员、出纳人员对账。(5)往来核对,会计人员要不定期与供应商、客户进行对账,核实往来科目金额的准确性,这样从另一个角度监督业务人员开展业务的规范性,通过对账,杜绝经营人员小金库的存在,收取客户款项不入账、私存、体外循环现象的发生。已支付供应商的采购款未上账,或单据不及时交给财务,造成账目不清二次超付的现象。通过针对企业上下游客户供应商款、票、物的核对,杜绝了经营人员的舞弊、腐败现象,也是对财务人员的一种保护。(6)严格限定岗位职责履行。财务部门制订出各岗位职责,报公司领导批准同意后,以文件形式在公司内部发布、宣贯,重点是告知相关部门经理和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会计监督的职责是什么,工作范围是什么,行使职权是什么,不允许指派财务人员兼任与岗位职责不相关的工作,承担不相关的责任。

2.完善薪酬考核体系

企业应建立财务系统垂直管理考核体系,财务人员工资考核发放应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费用由财务部门整体承担,关于财务人员的考核评价应由本部门领导决策,其余非财务部门领导无权干预财务人员考核。这样可以有效地保障财务人员监督职能的发挥与行使。

3.运用现代化信息系统规范业务流程

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化、模块化的运营软件,将各个部门及生产环节绑定在系统中,权责清晰岗位明确,让财务真正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比如从业务合同签订伊始,财务人员便参与其中进行合同评审,后期合同收付款财务也需要跟踪合同履行情况,直到最终结算财务仍需要审核款票是否完备、结算金额是否无误等等,整个流程都需要财务每个环节进行把关确认,达到用信息系统约束权力的执行,杜绝乱用权、乱干预、口头办等现象。同时公司还应不定期加强各岗位负责人宣贯职责,加强各岗位之间的合作联动,最终积极推进各岗位尽其责、行其事,从而推动公司整体工作向前开展。

4.实行轮岗制度

为了便于财务人员行使监督职能,杜绝一人独大,与业务串通舞弊现象,单位应实行定期或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的轮岗制度,一方面通过轮岗交接起到财务内部之间相互发现问题相互监督的效果,另一方面从公司整体考虑,避免业务与财务人员相互舞弊串通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情发生,总之财务人员不能扎根于业务具体操作太深太久太密切。

5.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素质培养

企业应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建设,定期组织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对一些典型经济案件进行警示教育,警钟长鸣,造就一支素质过硬、遵纪守法的财务队伍。专业培训方面要定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税务、会计知识的培训,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法规,及时了解最新的风控策略。总之,只有自身业务素质过硬,才能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为企业及时止损发挥岗位职能。

6.加强和重视外部监督的作用

会计的外部监督包括:国家各级税务机关,地方各级税务機关,审计事务所,财政局,会计事务所,注册税务师等的审计工作,涉及各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银行部门、税务部门、工商部门、证券部门、保险部门。强化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也就是加强对社会审计监督和国家监督的积极面对、虚心学习。

具体来说,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国家监督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从国家监督方面来对企业进行检查,作为被监督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分子,它并不是独立于社会母体而孤立存在的,所以,企业经济行为中的会计工作离不开国家政府职能机构的监督,从修改后的《会计法》不难看出,国家也加大了对企业会计的监督力度,明确规定了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银行部门、税务部门、工商部门、证券部门、保险部门等相关机构监督检查会计工作的职责权限。它们作为国家委托审计机构,行使对会计行为、会计资料、会计信息、会计核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等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并配合《审计法》、《税法》、《工商管理法规》、《证券法》、《票据法》等相继出台实施的法律条文制约、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新《会计法》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作出了明确规定,使国家监督更加公开透明,接受企业的监督与考评,形成良好的政企监管体系。

所以,作为被监管企业应从态度上就应该高度重视,行动中积极配合,将外部监督看作是对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次检验,一次提升,一次授课。通过专业的税审、会审和内控审,企业应该全面掌握自身薄弱环节,发现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漏洞,及时查漏补缺,也通过外部监督还可以学习外审人员带来的先进审计理论和方法,汲取他们的经验为企业日后经营管理所用,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风控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文章最后,笔者认为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强大离不开现代化企业的支撑,离不开科学化的管理和现代化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深切感受到时代的变革、制度的更新给会计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了对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动力,同时,企业要不断发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更离不开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加强与提升,这其中作为监督职能重要部门,财务人员就更加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管理水平,在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献计献言、防控风险、助力企业腾飞。

参考文献:

[1]郭永清.管理会计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

[3]杨有红.企业内部控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4]宋建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5]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立信会计出版社,2018.

[6]姜涛.企业内控规范手册(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7]罗胜强.企业内部控制精细化设计与实务案例.立信会计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王锐(1983- ),汉族,河北石家庄市人,200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金融学,学历:大学本科,经济学学士,2013年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毕业,经济师、会计师,先后就职于河北省安装工程公司、河北省物流产业集团,河北天山实业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身份证号码:130102198311132152

安全问题之小学体育论文范文第3篇

在当前应试教育下, 职业高中地理教育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教学内容普遍陈旧, 地理教师素质低下等。

1.1 职业高中地理教育墨守陈规, 缺乏创新

教育包括职高地理教育是与某时段的社会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现在及未来是知识爆炸时代, 是信息时代, 是日新“日”异的时代。而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地理教育, 还停留在原先的水平上, 不仅与这个社会时代存在差异, 而且与语数外相比, 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表现在地理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管理等方面。许多学生在接受调查时建议“教师多讲一点新知识, 新观念”。

1.2 地理课外活动是相对地理课堂教学而

言的, 它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外, 地理教师有目的,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具有地理教育意义与其他教育意义的活动

地理课外活动能使学生获得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有关知识, 了解当代中国的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 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探究能力;能使学生独立或与人合作, 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 对所在区域的人地关系做出初步的判断和评价, 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 资源观, 环境观。地理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具有多样性。

1.3 职业中学地理教育缺少连续性

职业高中地理教育包括初中地理教育与职业高中地理教育, 但事实上两者缺少连续性,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初中地理教育不参加中考, 导致围绕考试转的初中地理教育可有可无, 摇摇欲坠。另一方面, 初中地理教育局限于初一, 初二, 又不参加中考, 就算学生原有的一点东西在升入职高时也忘得差不多了。使得高职的地理教师大吐苦水。

1.4 高职地理教育存在明显的校际差异

这种差异性在不同层次规模的学校与学校之间表现为领导的重视, 地理教师的素质上, 地理教学成果上, 学生的发展上等方面, 这从问卷调查统计中反应的相当明显。

2 职高地理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职高地理教育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理学科自身的原因 (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与计量手段) , 也有现行教育制度的影响 (如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 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的影响:

(1) 在基础教育阶段与中学教育阶段人为的划分主课与副课之别, 并不时的变更, 导致地理等科目的变更, 进而影响中学领导注意力的转变。这种变动性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地理教育的水平。

(2) 职业高中地理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 也使职业高中地理教育存在诸多偏差。教师水平的高低, 讲课的艺术差异, 课堂质量的区别, 影响学生家长对地理的看法。

(3) 职业高中教学活动的经费偏低, 使地理活动的经费更少, 从而影响了地理教学软件, 工具的数量与质量, 也影响了地理教师的进修, 工资, 福利等, 从而干扰了地理教师的正常教学科研工作。

3 职业高中地理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职业高中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作为一种普遍现象是一个社会问题, 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就目前而言可行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向课堂要质量, 向活动要效果

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上课的成败与质量的高低, “课内损失课外补”是舍本逐末。在教学工作的诸多环节中, 上课是中心的一环。抓住课堂的教学就抓住了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 中学地理教师应当研究探索课堂教学艺术, 将此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对提高课堂质量有很大作用, 课堂教学艺术包括进课堂的艺术, 开讲的艺术, 提问的艺术, 讲课的艺术, 板书的艺术, 结尾的艺术, 而其中某些方面正是许多中学地理教师所缺乏的。讲究课堂艺术的前提是每堂课的教学环节和程序要明确, 恰当的组织教材, 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环节和程序。在提高课堂质量的同时, 我们要向课外活动要效果。课外活动对促进学生充分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 实现中学地理教育目的, 科学有效的提高地理教育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2 建立完善科学的地理教育评估体系

完整的地理教育工作应当包括地理教育目标, 地理教育活动和地理教育评估。建立与完善地理评估体系在目前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地理教育评估, 就是依据一定的地理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 运用科学的测量手段, 判断地理教育效果价值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地理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地理教育效果。地理教育评估具有评鉴功能, 改进教育活动功能, 导向和激励功能, 管理功能, 教育科研功能等。其类型根据评估基准, 可分为相对评估, 绝对评估和个体内差异评估。所谓相对评估就是首先选取参照点为评估基准, 把各个评估对象与基准比较, 确立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所谓绝对评估是以预先制定的地理教育教学目标为评估基准, 评估每个对象到达的程度。个体内差异评估是指对评估对象内部进行纵横比较所做的判断, 其评估基准在个体内。它又包括纵向评估和横向评估, 纵向评估即被评估者现在状况与过去纵向比较, 评定其上升还是下降。横向评估是就被评估者的某几个侧面进行横向比较, 评定其所长或所短。

地理教育评估应当按以下顺序进行。

明确评估目的:评估目的不同, 评估的类型也就有所差异, 影响具体的评估标准, 指标体系, 进而影响到搜集资料的范围和工具的不同。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根据评估目的制订评估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制定应当是具体的, 可测的, 易操作的原则, 同一指标体系内, 各指标具有相容性, 独立性, 可行性, 科学性。

搜集评估资料:通过各种方法多渠道的搜集量化资料与非量化资料。要注意的是搜集的资料必须是真实的并具有代表性。

资料的整理。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评分, 整理和统计。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做出如实的地理教育评估。

职业高中地理教育评估应包括学生的发展评估, 地理课堂教学的评估, 地理课外活动的评估和地理教师的评估。

学生发展评估就是对接受地理教育的学生的发展变化或质量进行评估。这方面的论述比较多, 也比较细, 但存在的争议也不少。目前普遍认为其包含学力评估 (认知领域, 技能领域, 性情领域) , 品德评估两个方面。学生的学力评估拟就下表, 学生发展评估是中学地理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侧面, 因职业高中地理教育的性质任务及职业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所以此项并非是整个评估体系的关键。

因此, 要成功完成地理教学任务, 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 促进地理教学教育的发展。

摘要:详细分析了当前职业高中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简要分析了原因, 着重提出了对策, 强调了建立与完善中学地理教育评估体系。

关键词:职高地理教学,问题与对策,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 班华.中学教育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

安全问题之小学体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感悟生活的重要途径。本文重在强调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培养,并在兴趣的引领下及时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捕捉写作灵感,同时通过大量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以此来提升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

一、让写作融入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很多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要么写几句生搬硬套的空话,要么废话连篇。有的学生在写作文时总觉得无物可写、无话可说,甚至对写作训练产生了抵触情绪。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一学期开始时,我让学生开通了校讯通博客,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们日后能回忆起童年时代的一些趣事,不曾想孩子们写博的兴趣日渐高涨,校讯通博客这个网络空间也成了作文练笔的好平台。

记得三月份学雷锋活动月中,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写写学雷锋的感想或搜集一些有关雷锋生平的资料。大约过了十几天,因为班里的值日表没安排妥当,教室卫生没人打扫,两组的组长吵吵嚷嚷,各不相让。当时我生气地说道:现在正是学雷锋活动月中,你们想一想,“假如你是小雷锋……”。两个组长慢慢地低下头,又慢慢地抬起头看着我,想要说什么,我知道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一个组长说:“如果我是小雷锋,我绝不跟他计较……”另一个组长说:“如果我是小雷锋,我早就打扫完卫生了……”。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到:“同学们,你们今天认识的非常棒,可以写在博客里,要记住自己说过的话,打扫教室的卫生,是我们的责任,不是学雷锋了才肯干,不学雷锋就不干。”后来,《如果我是小雷锋》的文章一篇一篇的发到博客里。就这样,同学们因错误带来的灵感,让学雷锋活动月进入了高潮。

事实证明,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之后,他们写出的作文好多了。所以,教师要尽量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通过多种手段的激励及情感的激发和调动,使同学们打开思路,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

二、积累写作素材,捕捉写作灵感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写起作文来有畏难情绪,主要是因为提起笔来不知道写什么内容。这就要求老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让他们有米下锅。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用到的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有:

1.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捕捉写作材料

例如,班会课是学生捕捉写作材料的一个窗口,班会内容都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成不同性质的文章;每周一升旗时校长讲话的内容也是练笔的好素材;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如生活条件、人与人的关系发生变化等;和周围人交往时,对这些人的看法或从这些人口中了解到的一些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学了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对主人公说的话等等。 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材料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病呻吟的文章了。

2.引导学生多背诵经典文章

鼓励学生多背诵,这样学生就能收集大量的语言文字的信息,在脑中存储下来,长期以来会为写作奠定基础。老师对学生的积累要起到监督的作用,不能放手不管,那样学生会很快失去兴趣。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激励机制促使学生对积累保持长期的热情,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写出令人欣喜的作文了。

三、适度增加课外阅读,激发写作欲望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最近通道。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多读多写。这是有效的经验。在教学中我为同学创造多读多写的条件,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

1.多读

(1)我在班级办了个“小图书馆”,添置了多种儿童读物,供大家课余时间阅读,并鼓励大家摘抄好的词、句、节;充分利用每周五全班去学校图书馆阅览的时间,帮助他们找好书、看好书;节假日除了要求他们多注意在家里或者大街小巷耳闻目睹的新鲜事,还要求用一小时时间读各种类型的书籍:从天文、地理到花草、鸟禽,从历史人物到现代英雄等等。通过培养他们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增长了知识。

(2)每星期抽一至二节语文课,由老师或同学介绍一两篇好文章,师生共同细细欣赏,从而达到学写作方法,品好词好句,练写作能力的目的。

2.多写

我们班的学生坚持每周两篇小作,两周一篇大作,写作程度较好的同学同时保持写日记的习惯。通过这种有效的写作练习,思路会开、笔头会活、文章会精。

三、重视对学生习作的指导

1.课内习作指导,唤醒写作灵感

人教版的课内习作是遵循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设计的,具有科学性、指导性,教师必须用好它。三至六年级每学期的课内习作有8次,每篇习作的内容要求紧扣着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写作技巧的要求则在中、高阶段循环进行,逐步提高,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可见,每一次习作都是一个新的起点。那么,在低年级的说话、中年级的习作指导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尤为重要。教师要敢于放开学生的手脚,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空间。

2.每天写一点,记录幸福童年

进入高年级之后,日记成为学生记录童年精彩的主要形式,教师要指导学生写日记,对文笔的要求不要过高,以鼓励学生记录生活为主,一个明媚的阳光,一次探险的经历,一种快乐的体验等都可以成为日记的素材。日记会成为学生幸福童年的珍藏版,快乐也在每天写一点的过程中拉长。

3.开展主题习作竞赛,点燃创作激情

为打开学生的思维,克服学生不敢下笔的畏惧心理,笔者尝试开展“主题”习作交流活动。如:二年级小同学以“一个半圆、一条线断、一个长方形”为基础进行想象,创作一幅画,然后想象一个小故事写下来,孩子们展现开想象的翅膀,仅仅40分钟时间,丰富多彩的画面及天真烂漫的写话展现在我们面前:有的画回老家乘坐的火车,写出了坐在车上的愉悦,有的画白雪公主居住的城堡,描绘了发生在城堡里的美丽的故事,有的画美丽的公园,表达了玩耍时的兴奋……在五年级则鼓励同学们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几个同学一组进行团队创作,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选材,共同完成一篇习作。在团队成员的沟通交流中,学生思绪活跃,表达的欲望强烈,优美的语言在学生的笔下如溪水般涓涓流出,一部部优秀的作品也随之应运而生。在他们的习作中,用词准确生动,描写生动具体,语言幽默风趣,文笔自然流畅,段落勾局自然清晰。

四、注重改革批改作文的方法,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的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了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作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他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洞察出学生的思想。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评价文章本身,也要针对学生流露的困惑,给予更多鼓励,从而也达到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写作量一大,老师的指导和批改作文的方法一定要改革。我的方法是:一是亲自“下水”;二是认真记录;三是面批面改;四是加强评讲。

除了上述所说,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还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实际出发,这样学生才能写出体会最深、感情最真的精品。总之,只要教师不断探索,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切实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相信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作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别开生面。

安全问题之小学体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倡导从历史发展得角度组织生物课堂教学,提出一种将生物科学史渗透入生物教学中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研精神和创造力。

[关键词] 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模式;构建

[基金项目] 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研究项目“高中生物科学史在课堂有效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2012B208)。

一、引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指导教师组织教学过程的范型。教学模式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理论基础、功能目标指向、结构程序、教学方法、适用范围和实施条件。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对生物科学史的定义是“以生物科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轮廓,以科学发展历程中带有重大转折作用的课题及事件为主线,用详实的资料论述科学家们的创造性劳动,生动地描述他们进行科学探索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同时也对生物学发展的逻辑和社会历史背景等重大问题进行评论。生物科学史也是一门充满生命力的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生动教材。”

近年来,西方一些科学教育专家倡导一种新的科学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把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history,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缩写为HPS)的有关内容渗透中小学科学课程,以期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力,这就是所谓的HPS教育。英国科学教育学者孟克和奥斯本在总结科学教育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把科学史内容渗透科学课程与教学的策略,即HPS教学模式。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学科课本内容及教学实际,以生物科学史实作为课堂探究主线,提出将生物科学是渗透到生物教学中的“基于生物科学史的HPS教学模式”。

二、传统教学模式

(一)传统“填鸭式”教学

目前我国在进行教育大改革,但因为现实国情的存在,高中教育还是需要以高考为主,因而导致社会各界还是以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高中教学质量,所以大多老师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这种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的影响下,教师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只要能讲清楚生物课本知识,学生会运用这些生物知识做题就算完成任务,达到教学要求。教师会照课本内容安排上课的程序,从一些常见生活例子等出发、运用多媒体手段,讲述相关生物学知识,以这种形式展现人类科学的成果。这种方式虽然缩短了学生的认知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但是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因为学生看不到知识发展的历史曲折性,看不到科学家的探索、观察和研究创新的过程。会让学生觉得科学发展是非常顺利的,失去了研究新问题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极为不利,对他们人生以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物学史的教学模式可加强对学生进行认知目标、情感目标的培养,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规律相吻合,也与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相一致。

(二)传统科学史教学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高中生物教材中,虽然体现了生物科学史的内容,但是相关教学模式却比较单一。传统的生物科学史教育,往往是把生物科学史作为一种知识附加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操作程序如图1)。

(图1)传统科学史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这种生物科学是教学模式是低效的,因为这样只能使学生机械记忆,理解趋于狭隘和片面。传统生物科学史教学存在在以下缺点:

1.缺乏因材施教性。传统科学史教学模式都是在既定的知识基础上让同学去认识科学发展过程,没有经过个人的思考及深入理解过程。在这样已经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也不被允许提出个人想法,教师根本没有起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去调整教学方法的引导作用,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2.缺乏探究性。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铺陈出科学史内容,展现出科学家历经艰难的研究过程,同学在短短几分钟内汲取到得不过是一个个结论,甚至只有些许趣味。没有经过自身的探究挖掘过程,不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

而基于生物科学史实的HPS教学模式,是指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以与教材知识相关或陈述出的历史进程探究对象,随着学生自主探究科学思维方法过程中一步步有机地展现出生物学科知识,依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使生物学习的过程变为科学探究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的优点表现在:

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

有利于学生领会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利于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基于生物科学史实的HPS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HPS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提出都有其特定的哲学、教学、学习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本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建构知识网络,是生物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生普遍认为,高中生物内容概念多、知识零散、知识点细,单个知识理解起来并不难,难的是把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不能建立知识体系的原因是:在基础知识掌握过程中,知识易遗忘,细节知识易遗漏;在知识运用中,相关知识不能有效提取,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网络。

人本主义自主学习是本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思想。人本主义自主学习起源于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的基本观点是:学生学习是受自我系统的结构和过程的制约,是自我概念、自我价值、自我意象等成分在内的自我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教育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重视教与学两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随时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HPS教学模式的操作结构

步骤:课前导学案—自学—课内史实探究案—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评价

(图2)基于生物科学史的HPS教学模式的构建

(三)HPS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这一模式的教学程序包括以下6个环节:

1.课前自学。上新课前两天,教师就将课前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2.导课。教师就新课内容作出相关导课,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探究过程指明大致方向。

3.学习史实。教师将提前做好的课内科学史探究案发给学生。史实案上具有早期科学家关于这一现象的探索过程、思想,可作为学生研究的参考;还有当时其他科学家的不同观念;还可以出现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认识的历史制约性。总之,在学生探究这些教师精心选择的科学史料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科学家的探究与思考。

4.引出观点。教师启发学生就史实内容提出与本节课程相关的疑问或观点,务必做到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

5.呈现科学观念。在学生对自己或对他人的疑问进行回答、观念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

6.总结与评价。通过总结与评价,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地探究本质,历史上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和科学观念。

四、结语

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看出,这一模式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将生物科学史、科学哲学的学习与当前的科学概念和理论的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生自主探究过程,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不再是单一的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或者纯粹的接受知识,而是他可以反馈给教师他获取的知识,提出疑问,进行再次探索,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地位将由传统模式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接受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本教学模式的学习策略,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起主体性的作用,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但是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会因思维水平的差距等遇到一系列困难,因此教师要扮演好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角色,只有在认识了学生的经验、认知与推理能力的限制,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教学要求选择恰当的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史佩升浅谈教学模式[J].科学教育,2001,7(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侯新杰.科学教学的建构主义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1,(01).

[4]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丁邦平.HPS教育与科学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0,(6):6-12.

作者简介:周丽(1987-),女,汉族,贵定一中生物教研组中学,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育教学。

通讯作者:王明勇

安全问题之小学体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语文教学改革要求小学语文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行“立体化”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激励学生,通过针对学生兴趣点的教学,带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让学生自由学习,自主发挥;通过不同的教学渠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立体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一直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相比于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更倾向于知识的积累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学生“高分低能”成为语文教学中一个普遍的现象。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应跳出只为高分的误区,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实行“立体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所有感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更新教育观念,推行赏识教育

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实施者,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要使学生整体素质得以提升,教师就应该以身作则,首先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应勇于跳出应试的桎梏,不以成绩评定学生的优良,平等、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且把自己放在学生朋友的位置上。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教学,更是灵魂的教学,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为学生的未来着想,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才能使立体化教学得以施行。

在平日的教学中,赏识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心智会得到极大发展,如果教师只是一味训斥,不懂表扬的作用,会给学生的幼小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对其以后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推行赏识教育的目的,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并且积极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中会提出很多问题,不管学生回答是否完整,只要有答对点就应该表扬,没有答对的也不能直接批评,应该加以引导,从其他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直到学生能领悟正确答案。这里的表扬不是让学生产生自负心理,而是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往常的批评式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反思,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会产生消极的心态,总认为自己无法完成任务,长远来看是不利的。所以教师应善于引导,多加鼓励,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抓住学生的兴趣,课堂将会是死板的,把握学生兴趣的课堂则生动而有趣。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思考每一部分内容能吸引学生的是什么,然后就这一部分进行拓展,使学生不局限于所教内容,进行有效地发散训练,这就起到了兴趣引导的作用。除了在教授的课堂内容中发掘兴趣,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生活中发掘兴趣也是极其重要的。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只是浩如烟海的优秀文章中的沧海一粟,所以语文教学目标不能仅仅是学好教材中的课文,更要走出去阅读优秀课外书籍。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阅读机会,让学生从课外书籍的阅读中汲取营养,相比课内教学,课外阅读学到的知识更为实用,这也就恰恰符合立体化教学的要求,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素质。同时,走出课堂除了阅读,从生活实践中也能够吸收很多营养。在生活实践中,学生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物,也能看到教材中所描绘的变成现实,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例如,在讲授《月光曲》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听这首钢琴曲,以及贝多芬的其它乐曲,并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感触,上课时先让学生讲讲自己听完月光曲的感受,再猜猜这首曲子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在思考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就被带动起来了,再让他们去读文章,学生就能带着思考与疑问来读,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关于贝多芬的小作业,如探寻贝多芬其它曲子背后的故事,并谈谈给自己带来了哪些触动等,立体地了解贝多芬这个人物,对于钢琴曲也能有不一样的领悟。

三、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动口动手相结合

往常的语文教学都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难免在听课的过程中有走神的情况发生,这就会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无穷的,要发掘出这些潜力,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来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真正主导的人应该是学生自己。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学生去创造,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另外,在教学中,语文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字教学,学生开口表达的机会很少,虽然口头表达不是语文能力考查的主要部分,但其对于成绩的提升也有辅助作用,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更胜一筹。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多表达,无论是什么样的话题,都要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对于思想与众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加以鼓励。通过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在书写的时候不会无话可写,也能让学生学会正确分辨不同的语言环境,学习在不同场合讲合适的话,正确分辨语言环境。

例如,在讲授《金色的太阳》一课时,摒弃传统的授课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上课形式,如朗读比赛或表演,使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始终高涨,提高上课效率。同时,学生选取的教学方式大多是欢快的,朗读和表演都需要大量的语言表达才能完成,在此过程中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说获得了双赢。

四、养成良好习惯,通过不同渠道全方位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学习习惯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周期性的任务使学生习惯定期完成任务。例如,每周布置一次周记,每月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在读书的过程中记录下好词好句和优美的片段等,学生可以逐渐从被动完成任务进步到主动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即使教师不做硬性要求,学生也会主动完成,这就培养了学生读书做记录、平日多思考的好习惯。

除了平时的课堂学习及完成作业之外,教师还应协同学生开拓更多的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容,使学习融入到细节当中。例如,每周选取固定时间举办读书会,让学生带上自己最近喜欢阅读的书籍,几个人分一个小组,就书籍内容和阅读感想进行交流,采取轮流的方式,每次让一个学生在讲台上用固定时间讲故事,然后让其他学生评价,看大家是否能听懂这个故事,上讲台的学生讲得是否有趣。通过读书会,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的书籍内容,更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聆听他人,找出自己的不足,充分地表达自己。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应多加运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生动、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理解所教的内容。

“立体化”教学能够全方位地锻炼学生,使学生通过缤纷多彩的形式获取知识,同时,整体素质的提升也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用亲和、友善的态度教学,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此外,还应注重“立体化”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姚青艳.构建立体化模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深入开展[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46-52.

[2] 周仕渊.小学语文立体化课堂构建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3,(6):34-43.

[3] 其其格.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真正实现全方位[J].软件(电子版),2014,(20):78-83.

(编辑:易继斌)

上一篇:高校后勤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下一篇:版式设计下招贴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