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卵泡范文

2023-09-21

监测卵泡范文第1篇

摘 要:生物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某些对环境污染物敏感的植物可以方便快捷、实时低廉的得到环境的污染情况。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早期的生物监测方法主要是观察生物的群落数量、形态变化、习性特征等进行定性分析如:利用细菌总数及粪便污染指示菌监测水质; Ames 实验检验物质致突变性与致癌性; 通过测定水中藻类的数量来进行水质监测或物质的霉性检测。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学科的互相支持,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衍生出了一系列高效、精确地监测技术如:基因工程技术、电泳分离纯化技 术、PCR 技术及DNA探针技术、酶蛋白标志物、免疫检测技术、生物传感器、生物毒性试验单细胞电泳技术等。本文通过阅读生物监测相关文献,列举几种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监测;环境监测;应用

利用生物的组分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反应,从生物学的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的监测方法,称为生物监测生物监测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理论。生物监测技术诞生于20世纪初,由 Cairns 和 Schalie 最先提出了生物监测革命口号20 世纪 90 年代, 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上信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生物监测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因生物监测具有能直接反映环境质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能综合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等作用和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1、生物监测在环境大气监测中的应用

多年来我国对环境毒理性的评价都是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事实上 这一方法并不十分令人满意。从理论上讲,环境的物理化学过程决定着生物学过程,反过来,生物学过程的变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环境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对生物的检测来估价环境质量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由环境质量变化所导致的生物学过程变化能够更直接、综合反映出环境质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它比用理化方法监测得到的为数有限的参数更具有说服力。

通过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来监测大气污染,取得与物化自动检测相一致的结果。Pacheco 证明一些高等植物入橄榄树的树皮可被用以替代低等植物(如地衣活苔藓)来监测大气污染,从而解决了低等植物生物量不足的问题。

2、生物监测在农田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在农田生物环境监测上,Lee 认为环节动物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土壤污染监测指示动物,对蚯蚓体内的镉浓度与其所存在的土壤总的镉浓度进行研究后发现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且发现蚯蚓队土壤中的有机磷杀虫剂的回避行为实验中发现,蚯蚓队有机磷杀虫剂极为敏感,当土壤中有机磷杀虫剂浓度达到半致死(LD50) 的 1/5 时,引起50%蚯蚓逃避,其灵敏度比利用 LD50 的毒理学检验方法高出5-25倍。Kikuchi 报道一种 Daphnia magma 甲壳类动物 在监测水体有机农药污染时效果明显, 精度可达痕量至超痕量级。Puccini 发现 Chirocephalus diaphanous 淡水小虾在极低水平下也可富集 As(0.46mg/g-3.11mg/g, 单位下同)、 Cd (0.82)、 Cu(2.62-13.00)、Hg(0.01-0.21)、Pb(0.96-8.46)Se(0.29-2.45)与Zn(16.4-50.4) 等重金属, 利用这一现象可用于水产业开发,软体动物入蜗牛可用来监测水体重金属活其他物质受污染情况,只需观察其活动期和休整期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

3、生物监测在城市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

城市环境污染检测植物的基本种类,认为当Cu过量时,罂粟植物矮化,蔷薇花由玫瑰色转变为天蓝色;Ni过量时,白头翁的花瓣变为无色;Mo过量时,植物叶片畸形、茎呈金黄色;而土壤中 Mn、Fe、S 过量时,石竹,八仙花花色分别呈深紫色、无色(原玫瑰色)和天蓝色(原玫瑰色)。而有些植物具有超量重金属积累能力,通常分布于重金属过量的土壤中,此生态习性可以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如萱麻能在富含 Hg 的土壤中分布,早熟禾、裸柱菊、北美荇菜能在 Cu 污染土壤中生存,北美车前、蚊母草、早熟禾、裸柱菊能在Cd污染如让中存活。

4、生物监测在水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目前,由于外来化学制剂如农药(杀虫剂除草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卤代烃、卤代芳烃合成染料等的大量使用,且这些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及致突变性,以及在环境中的存在持久性,可在生物体内逐渐累积并通过食物链极大地威胁人类健康常规化学检测并不能直接反映其毒害性。由于水生生物对污染物具有富集和积累作用。所以经常利用理化方法监测水生生物体内的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以得到水体的污染情况。例如根据鱼的呼吸变化指示有毒环境,在有污染物存在的情况下,鱼腮呼吸加快且无规律。德国从1977年开始研究利用鱼的正趋流性开展生物监测,在下游设强光区或适度电击,控制健康鱼向下游的活动;或间歇性提高水流速度,迫使鱼反应。如果鱼不能维持在上游的位置,则表明污染产生了危害。通过对长江河口水域鱼群得出下列顺序:Zn > Cu > P b>DDT> Cr >Hg。3 种毒害较大的元素积累水平:Pb > Cr > Hg,其中 Pb 的污染最严重,它的积累最高平均值大大超过食品卫生法所规定的限制值。Cr、Hg 污染的水平虽没有超标, 但已处于临界数量级。DDT 的污染比六六六严重,污染水平较高。生物残毒监测结果反映了被调查水域的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包括水质、生物体、底质已长期受7项污染物包括有机氯农药、DDT、六六六和重金 Cu、 Pb、 Zn、Cr、Hg 的普遍污染。实用贻贝和牡蛎在长江河口区分布广泛,对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积累能力强,适宜作为指示生物监测水质。经过对这两种经济贝类的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长江河口及以南沿岸海域贝类中 Hg、Cu、Pb、Zn、Cd、Cr、As 的积累量相差悬殊,Zn含量最高,其次為 Cu,最低为 Hg,比锌含量约低 4 个数量级。

环境污染,既作用于生物,必反映于生物。传统理化监测一般只考虑瞬时污染状况,要做到长期连续监测,在经济上往往是不合适的,要了解污染的累积效应采用生物监测是合适的。同时,仅利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值来反应污染程度及危 害也是不全面的,因为,某些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含量极微不等于毒性极微,反之亦然。用生物监测进行配合,充分利用指示生物对污染物毒性反应的敏感性,便能较准确地反映真实的污染状况。运用生物的富集作用,也可以提高理化检测的准确性,使得污染物监测更加快捷、方便、高效、经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生物监测技术的广泛使用与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政府对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重视,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生物监测技术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平 利用生物监测技术监测水环境污染的研究进展[J].北方环境.2011,23(8)

监测卵泡范文第2篇

1.1 环境监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 来确定环境质量 (或污染程度) 及其变化趋势。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为环境管理、污染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 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 监测计划设计, 优化布点, 样品采集, 样品运输及保存, 样品的预处理, 样品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等。

1.2 环境监测的作用

环境监测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环境监测,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可以评价环境质量;根据污染物的分布情况来追踪污染源, 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收集本底数据, 积累长期监测资料, 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保护人类健康, 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服务。在社会方面, 环境监测可以用于发生污染事故时进行的应急监测, 以确定污染物扩散方向、速度和危机范围, 为控制污染提供依据;在污染事故纠纷中, 它可以对环境执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 以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数据, 供执法部门仲裁;它可以对人员进行考核, 对方法进行验证, 对污染治理工程验收监测;还可以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提供服务性监测;同时它还可以用于科学研究。

1.3 环境监测的任务

环境监测的任务是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检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以及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的其它环境监测, 为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性事件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 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污染组分。

2 环境监测的发展阶段及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环境监测发展的几个阶段

环境监测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典型的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 或叫被动监测阶段, 在这个阶段环境监测技术相对滞后;第二个阶段是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测、目的监测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环境监测是环境执法和评价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的趋势的重要手段。为切实改善环境质量, “十二五”期间, 国家提出了“县县能监测”的目标, 这意味着环境监测设备和监测网络的覆盖率将大幅度提高。同时, 拓展环境监测范围及监测对象、提高监测能力、完善监测方法也均被提上日程。

2.2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趋势

多年来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证明,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有力支撑, 提供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是政府实施综合决策和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目前, 全国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 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4800多个, 其中环保系统2200多个监测站, 行业监测站2600多个。国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站103个、酸雨监测网站113个、水质监测网站135个。此外还建有噪声监测网、辐射监测网、区域监测网等。监测技术开始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 各种精密度较高的分析仪器相继产生;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 在监测站能力建设中要求必须配备的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就是很好的例子, 还有烟气在线、水质在线等监测系统;由微量分析向痕量、超痕量发展, 例如当前有机污染的治理已成为一大难题, 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生物积累性和“三致”作用, 甚至有些痕量有机物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因此不断寻求痕量、超痕量污染物的监测方法是当今有机污染物监测的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环境监测工作高效率的迫切需要, 研究高效、快速的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已成为国际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之一, 特别是在水利系统, 对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研究不够, 急需先进的监测技术支持并指导水质监督工作的发展;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了化学形态分析, 形态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分支, 它包括物理形态分析和化学形态分析, 例如不同化学形态的重金属, 其毒理特性不同, 不同的化学形态, 对生物体的可利用性也不同, 形态分析为超痕量分析, 需要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的分析方法, 要求分析方法的选择性要高, 在取样和分析过程中不改变元素的原有形态, 目前的形态分析方法有光谱法、色谱法、多种技术联用及电分析法, 其中电化学分析方法在元素形态分析中最为常用, 包括有极谱法、循环伏安法、溶出伏安法、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分析及流动注射进样结合电分析监测。溶出伏安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工作电极多样化的优点, 适合于痕量金属的形态分析, 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方法;仪器的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开始形成, 在联用技术中常常将高选择性的分离技术和高灵敏度的监测技术结合在一起, 例如气相色谱与原子吸收法联用, 高效液相色谱与元素选择性检测器联用等, 色谱-质谱联用法中将色谱法所得之淋出流体移入质谱仪, 可使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在数小时内得到分离和鉴定, 是最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

目前, 我国已制定各类国家环境标准410项, 覆盖了大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固体废物、农药等领域。已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周报、日报、预报监测;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污染源解析监测,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等等。需监测的污染因子达百余种。

总之,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基础、信息源泉和执法保障。环境监测工作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 以满足环境管理现代化需要为方向, 用科学的数据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状况和变化规律, 说清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摘要:叙述了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作用及任务, 阐述了环境监测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其发展的趋势。

监测卵泡范文第3篇

一、研究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的价值与意义

(一) 研究价值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更大。目前, 我国的水资源面临着更加严重的污染情况, 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 在这种情况之下, 研究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对于国家水利部、环保局、海洋局、中科院等研究水质污染情况和治理水污染的情况有着重要的辅助价值。基于遥感监测的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作为一种监测水环境动态的工具, 在获取监测数据、捕捉水质污染动态以及掌握江河湖泊的水质情况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通过遥感监测技术来监测水质状况, 发展到现在已经积累了较为充分的经验, 而近些年来我国的水质污染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常规的遥感水质监测技术由于成像模糊、数据分析不足等不能满足目前的监测需要, 因而研究水质可视化系统水质监测对于促进我国遥感技术与互联网的综合实践应用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可以说是有助于实现遥感监测技术从研究理论向的更高级实践的应用。

(二) 研究意义

基于遥感监测技术的可视化水质动态监测系统, 在水质的动态监测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只不过这项技术的应用还没有在我国较大的范围内开展。研究可视化监测系统对于推广水质污染监测的可视化系统的实践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由于较好的监测效果, 对于我国大范围内监测水质污染情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更进一步说对于我国治理水污染, 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基于遥感监测的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在信息时代也有着它自身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意义。

二、基于遥感监测技术的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研究

(一) 水质遥感模型

水质遥感模型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是基于地面实测高管普数据模型, 分别可以将叶绿素、总磷以及透明度作为导向设定测量的数据模型;第二类是基于MODIS影像的模型,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卫星遥感定量反演模型;第三类是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模型, 根据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过程作为定量模型。

(二) 数据获取方法

可视化系统数据获取的方式包括MODIS遥感影像数据和地面实测高光谱数据。对于MODIS来讲, 由于获取数据必须依靠网络才能实现, 因此主要用于较小点或者较小区域的采样, 而高光谱数据的获取受的限制较少, 因此主要用于野外测试。MODIS测定某区域的影响数据时, 需要借助GPS来定位, 然后在监测的水质区域内取若干个点, 这些点最好分布匀称或者能够表现区域整体水质的情况, 数量适中。数量太多浪费时间, 数量太少影响监测的数据。数据采样时要选择较好的天气进行, 否则会影响水体反射的光谱值。地面实测是波普的范围应该确定在350nm—1050nm, 采样时间间隔为1.4nm, 光谱的分辨率为3nm, 测定时天气条件仍需要为晴朗无风, 水面需要保持平静。光谱监测仪的探头应该距离水面1m, 一起与发现的夹角介于30度到45度之间为宜, 同时要注意船舶阴影对于光谱仪器的影响。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每个点测量之前需要白板定标, 每个测量点至少需要20次以上的测量, 测量结果以平均值为准。

(三) 可视化遥感监测的实现

1. 组件式GIS的二次开发

随着我国GIS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在监测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 组件式GIS系统的开发被推上了新得研究舞台。目前, 我国的组件式GIS系统以及完成了三种开发模式, 分别是独立性开发、单纯二次开发以及集成二次开发等。组件式GIS系统的开发使得GIS具有了更加强大的功能和操作的灵活性。以ComGIS系统为例, 就是将ComGIS嵌入可运行COM技术的平台, 通过平台的操作来完成数据的采集。此外, 还可以将VB技术、VC++技术、Delphi技术等与GIS相结合, 形成新的组件系统, 该组件系统就同时具有可视化功能和在线编辑等功能, 在实际的水质动态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组件式GIS系统就是利用了遥感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优势, 对遥感监测系统完成设计和开发的, 设计者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水质的监测的需要开发不同功能的GIS系统, 将可视化功能放大, 提高水质监测的科学性。

2. ArcGIS Engine组件的开发

ArcGIS Engine组件是借助GIS技术与ArcObjects、VB、VC++、Delphi等技术结合设计的开发包。这个开发包有控件、对象和工具构成, 控件是用户界面的重要内容, 能够为用户提供数据分析、交互、渲染的功能, 使得水质污染监测的可视化系统的用户操作性更强。用户可以充分利用遥感监测到的水质环境的数据制作几何图和平面图。最终我们能从制作的图例上了解到更加接近真实水质监测区域的污染情况。

3.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可视化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主要由GIS基本功能模块、数据管理模块、主要水质参数遥感监测模块和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模块构成。系统数据库具有存库采集数据的功能, 这四个模块是相互关联的, 用户可以从数据库获取高光谱遥感系统的采样点数据, 然后生成水质监测区域的矢量图层, 通过水质参数生成栅格数据, 最后对数据分析处理。

4. 可视化遥感监测的实现

可视化遥感监测依靠的是由MODIS技术、ArcGIS技术、可视化开发语言C#、交互式语言IDL以及计算机技术组成的系统, 这个可视化系统是由很多的模块构成, 每个模块按照系统实现编写好的程序执行操作指令。在监测终端, GPS系统和色相质谱仪、MODIS技术、ArcGIS技术、获取可视化数据, 可视化开发语言C#、交互式语言IDL等进行语言转换。IDL对于MODIS具有识别和读取的功能, 可视化开发语言C#具有将IDL转化为C语言的功能,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获取的较为清晰的视图转化为带有图例标注的统计图和数据, 便于研究人员分析水质数据, 了解水质污染的状况。图1是MODIS数据反演叶绿素的标准流程图。

(四) 可视化遥感监测系统的应用

可视化遥感监测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通过ArcGIS技术和可视化开发语言C#、交互式语言IDL以及互联网技术等监测水质中漂浮物的叶绿素、总磷以及水质的透明度, 能够较好的监测水质富阳化的程度。ArcGIS技术具有编辑图例、标注矢量图层要素、制作专题图、制作地理要素图片并输出、用户查询等功能, 使得系统的用户页面更加详细, 可操作性更强。

系统用户页面还能实现自由插入、删除、导入和导出等中能, 页面的修改功能更强。其中的用户数据还可以导出到指定的表格中, 方便整理获取的信息。这是在数据管理上具有的优势。此外, 数据管理还具有备份和自动存储的功能, 信息保存的时间也更久了。而色相光谱仪的作用是提高GPS获取的图像的分辨率。可视化系统通遥感技术对采样点进行实时监测获取GPS数据和高光谱数据, 由可视化开发语言C#、交互式语言IDL等进行数据分析和估算, 然后通过系统显示在用户的“水质参数遥感监测”菜单, 用户就可以通过点击菜单选项来提取有效信息, 观测数据视图。水质中的叶绿素、磷以及水质的透明度也可以通过系统操作页面按照不同的图例显示数来, 那些地方的叶绿素较多、含磷较为严重、水质污浊等都会详细的显示出来。

当然, 生成相应的数据表, 以数据的形式表示水质的透明度、叶绿素的浓度以及总磷的含量等, 方便又快捷。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基于遥感监测的水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符合信息时代发展的特点, 充分利用了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发展理念, 实现了对于水质污染的高效性、动态性监测, 提高了水质污染监测的灵活性, 使得水质污染监测变得更加的形象化和科学化, 有助于促进我国水质污染监测事业的发展。

摘要:遥感监测在地里信息系统的应用中较为广泛。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 遥感监测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应用程度不断的加深, 尤其是在可数化系统中也颇有成就。本文就来认识遥感监测, 通过遥感监测研究水质污染可视化系统。

关键词:遥感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水资源

参考文献

[1] 刘磊, 龚瑞昆.基于遥感监测的水质污染监测可视化系统研究[J].科技风, 2018 (22) :113.

[2] 朱小明.基于多光谱遥感图像信息的水质污染监测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8, 28 (11) :52-55+60.

[3] 张丽.浑河流域抚顺段水污染自动监测预报和应急处理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 2013 (12) .

监测卵泡范文第4篇

1.1 减少水体污染, 确保民众用水安全

众所周知, 水资源在人们生活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当下, 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涌入城市, 需要更多生活、工作用水。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水体被污染, 很可能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正常工作等多方面带来影响, 甚至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爆发。在查阅相关文献后看到, 水体污染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发展中国家更甚, 往往需要工业发展带动国家经济增长, 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在所不辞。一方面,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 对水体污染问题有所忽视, 致其呈逐渐严重趋势。我国水体资源分布不均, 存在着东西部资源短缺等多种地理限制。另一方面, 随着人民居民生活水平的发展,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居民对水资源的需求都越来越大, 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污水处理厂数量并不多, 很难实现完全去除水中污染物的目的。因此, 对我国地表水进行监测工作有助于减少水体污染, 确保民众用水安全。

1.2 提升地表水监测技术, 有助于环境监测体系的完善

地表水监测是我国环境监测中一项重要内容, 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有助于更好的提升监测水平与技术, 对可以改进的问题进行改进, 无法改进的尽量避免, 促进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的完善。

2 地表水监测之主要内容

地表述监测的主要内容需要结合不同时期来看, 当前我国地表水监测时间主要集中在每个月的1号-10号, 并且对不同的监测对象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例如, 对河流进行监测, 主要的内容为水温、p H值、石油类、铅含量、汞含量等, 有时候也需要对水流量进行监测。对湖泊、水库进行监测主要内容则是在河流监测内容的基础上再加上总氮、总磷、透明度、水位等检测内容。

3 我国地表水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表述监测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 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科学技术的进步, 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 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地表水监测系统。但是, 纵观全国地表水监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阐述如下:

3.1 地表水监测项目不够完善

近年来, 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 由此带来的水体污染也日渐严重。与过去的地表水监测项目相比, 当前监测项目需要完善的方面很多。以最近几年的专业地表水监测机构进行监测后所得数据可以看到, 我国目前存在于地表水中的物质已经出现了重金属离子、微生物、矿物质等。我国传统的地表水监测主要是对水中含有某种物质的浓度进行监测, 而这些物质中并不完全包括现在出现的重金属离子、矿物质等。这样一来, 无法全面的监测地表水污染情况, 不能够清楚反映出地表水污染程度, 不利于地表水的保护。

3.2 地表水监测技术及设备有待改进

我国当前在开展地表水监测工作时使用的技术及设备均缺乏先进性, 不能够很好的引入现代化检测技术弥补传统技术上的缺陷和误差。这样一来, 很容易出现不能准确监测地表水污染物类型、污染程度的情况。

3.3 地表水监测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欠缺

诚然, 我国地表水监测由来已久, 拥有一大批从事地表水监测的人员。但是, 随着监测技术中科技含量的提升, 这些检测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这一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 成为制约地表水监测事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4 改善我国地表水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之策略

4.1 从实际情况出发, 对地表水监测项目加以完善

有关专家、部门应当对最近几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以此为蓝本, 对我国各大主要河流主要污染源进行分析。从实际情况出发, 提升地表水体污染物的监测、研究进程, 尤其是有关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类型, 有针对性的制定地表水监测项目。

4.2 引进先进科学监测技术及设备, 提升地表水监测有效性

从我国当前地表水监测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无论是在科学技术、监测设备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充分正视存在的差距, 加大资金投入, 确保专款准用, 引进先进的科学监测技术、设备, 提升地表水监测有效性。例如, 可以引入生物监测技术等非传统性监测技术, 补充传统检测技术存在的缺陷。引入先进科学检测技术及设备能够更为精确的对地表水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进行监测, 并且能够实现长期监测、分析。此外, 遥感监测技术还能够快速、全面的监测出地表水污染情况并迅速地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检测机构, 使其及时作出决策。通过现代化的科学监测技术及设备, 除了能够提升水质监测的准确性之外, 还可对不同水域应用不同监测方式、处理突发性污染事件、实现全程监测等。

4.3 加强地表水监测人员培训, 提升其专业化程度

针对当前地表水监测工作人员专业户程度不足的现象, 有关部门应当从理念上对人员培训进行重视, 切实看到人员培训与环境监测行业提升存在的密切联系。监测单位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引入高校专业人才进行技术交流、制定竞争上岗制度等方式, 确保监测人员培训有效性, 提升监测人员专业化程度。

5 结语

总而言之, 地表水监测在我国环境监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改善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其有效性不仅有助于地表水监测工作的开展, 而且还能促使我国环境监测体系更加完善。

摘要:本文首先对地表水监测的作用进行论述, 接着概括了地表水监测的主要内容及我国当前地表水监测中存在问题, 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改进策略。

关键词:环境监测,地表水监测,意义,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监测卵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矿山地质;地质灾害;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引言

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采矿业在我国历史悠久,特别是近20年来,矿业开发程度不斷加大,采矿活动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逐渐展现出来,主要有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水土污染等,其中矿山地质灾害最为普遍和突出。矿山地质灾害一旦发生,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矿山地质环境,而且会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的重要性也突显出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制定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和演化过程研究,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和技术方法。本文对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方法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建立依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的自动、高效、及时的监测系统,实现自动化全时监测和监测预警,达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目的。

一、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方法

以往的地质灾害监测,通常是以人工或半自动的监测为主,但是范围较大时,往往常规的监测方法就无法满足。在诸多新兴自动化监测体系中,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应用最为广泛。通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布设多种传感器,建立基于无线通信协议的一种自组织、动态变化的局域网络系统,不仅能够接收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且能进行相应的数据融合处理,再通过连接远程传输网络传输至监测中心的服务器。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网络系统通常是在充分现场调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部署一系列的传感器节点实时监测其变形状况与诱发因素,如地表位移、岩土含水率等,再利用汇聚节点对监测数据进行预存储或处理,最后通过建立WSN与外部远程无线传输网络的连接,实现多源采集的信息以集中方式进行批量传输,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监测网络系统、数据远程无线传输网络、数据集成与分析系统,以及预警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

二、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现状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不稳定斜坡等[2]。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矿山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可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方案中,一般设计的专业监测方法有:雨量观测、裂缝测量监测、变形测量监测、深层侧向位移监测、GPS测量监测等,测量仪器一般为全站仪、经纬仪、GPS、测距仪、裂缝计、地应力计等。在实际应用中常受到通信条件、地形、天气等限制,部分仪器专业性较强难以操作,监测间隔时间较长且不连续,加密监测频率则使得外业工作量大,导致监测经费投入较大,最终形成矿山企业的地质灾害监测工作落实情况较差和监测效果较差的局面。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监测设备也越来越智能化。周密、喻小等运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对滑坡等地质灾害监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杨乾坤、杜建涛等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技术运用于地面塌陷测量和监测,对其测量精度和监测效果进行了论证。此外,陈蒙等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地质灾害监测数字化技术应用中采用了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手段。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也应用到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中来,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方法。

三、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与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应用

(一)智能化监测设备

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应用过程中,智能化监测设备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对专业监测数据进行获取,这其中涉及的内容有地面以及坡体监测设备、雨量和水位精密监测设备等。实际智能化监测设备的应用,应满足以下几方面需求。第一,很多地质灾害出现位置集中在偏远地区,位置偏僻,供电不便,监测设备在运转时需自己为自己提供电能。第二,由于不同变形地段中的隐患点存在差异性,为此,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监测采样频率,这也是维护监测数据完整性的根本所在。但从实际实践应用过程中能够看出,上述内容还需要得到有效改进。例如,在地质灾害数据监测需求明确上,如果隐患点前期变形较小,并不需要采用过高的采样频率,否则冗余数据将会大幅增加。在后续工作之中,还会涉及高频采样,以此获取加速变形阶段的数据可靠性情况。截至目前,最为常见的监测设备中监测频率以人工设计为主,不能做到根据灾害点变化情况调节采样频率,一旦出现突发情况,便会导致预警信息漏报问题。所以说,在具体设备监测时,工作人员需要维护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如果原始数据无法将隐患点实际变化规律呈现出来,需要进行预处理操作。目前监测数据的处理,主要以第三方软件应用为主,设备自身处理监测数据的能力十分有限。如果原始数据过多,数据发送压力也会大幅度提升,例如原始次声监测数据数量一般要比处理过滤后的数量多出10倍以上,很多偏远地区信号质量较差,让监测数据压缩和发送受到影响。因此,做好对监测数据的有效分析和过滤,是该类设备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二)地质灾害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子系统需考虑与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与应急、消防、气象、水利等部门的业务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并可分层级扩展在市级单位部署下级平台,或是通过互联方式与市级平台进行对接,整合形成全省范围的地质灾害共享大数据。统一基础数据,通过前置库方式对接全国地质灾害信息平台,共享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信息、全景影像以及预警信息;通过WebService服务的方式共享省气象局、水文局雨量数据信息;采用数据推送方式,将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统计信息推送至省自然资源综合统计与决策支持系统共享,将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等监管信息推送至省自然资源综合监管与监测预警系统共享,将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通过省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平台与安徽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共享交换数据。另外,动态消息交互。采用动态消息交互机制,为海量数据队列推送给应用程序提供信息发送和接收的数据总线,消息被接收之前都可安全保存。实现移动APP与后台无线网络通讯,当网络信号出现抖动时,消息交互机制能够支持断点推送。网络信号差时,消息保持在队列中,信号正常后,消息立即推送到移动APP。

(三)视频监控自动识别预警

该技术的合理应用,可实现对灾害体形变状态的监测与报警,利用超高清监测系统对重点地质灾害发生体进行有序监测,并对监测的画面数据进行实时对比分析,当灾害体出现微观形变时,可进行及时报警,由专项负责人进行防灾减灾防治工作指挥开展。在视频监控自动识别预警技术应用时,可基于微波信号传输,实现对地质灾害体的动态监测,如山区存在信号盲区,基于微波无线网络进行动态监测,快速对地质灾害体进行形状分析。微波无线网络的安装成本较低,可基于GIS技术的应用,为控制室提供准确的地质灾害体形变坐标,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关区域,并发出预警信息。

结语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实现了监测指标异常时自动预警,有效地解决了地质灾害监测专业人员的不足和偏远山区受地形气候限制的难题,提高了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频率、效率及效果,有助于矿山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为矿山开采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杜建涛,闫丽,赵超英.蔚县矿区地面沉陷InSAR多维形变监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20,48(01):168-173.

[2]陈蒙,林锦富,段昌盛.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地质灾害监测数字化技术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8,29(04):54-57.

[3]吴君平,叶小兵,王士友,杨黎萌.矿山地质灾害调查及防污措施分析[J].西部资源,2019(01):101-102.

监测卵泡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机制;环境监测质量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1.092

Improv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echanism and improv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Guo Ruoxin

(Dingxiang Count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Xinzhou, Shanxi 035400,China)

1 開展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

首先,环境监测工作是我国现阶段整体环境保护工作、环境污染修复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基石;其次,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所收集和获取的真实、有效地数据,可以为我国现阶段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和颁布环境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有效地数据依据和理论支持;再次,人类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必须坚持走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提高环境监测水平,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管理机制,加强环境监测的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最后,环境监测工作还可以作为监督和督导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效率和成果的检验工具。

2 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机制的现状

2.1 我国环境监测机制的发展历程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国内生产力水平较为落后,工业化水平还不够发达,我国的环境监测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制度和管理工作还不大健全。因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开展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相对落后和散漫;导致监测过程中采取的监测手段和监测范围局限性很大,环境监测工作仅是对有效收集来的待检测的样品的最终检测数据进行单纯的数据统计与分析。虽然在样品的实验室检测和数据统计过程中普遍运用了严谨的技术分析手段和科学的技术分析方法,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制约无法对所分析样品的来源和取样过程进行严格的把控和监管,造成整个环境监测过程还存有明显的漏洞;无法真正意义上体现环境监测对象的真实数据水平和环境真实现状,严重缺少公信力。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球范围内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以及我国政府部门对环境监测的重视以及环境监测机制的不断发展,采用国际惯用的监测手段和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形成了国际化的环境监测机制。随着我国众多优秀实验室的创建和环境计量、统计工作的大面积进行,使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和手段更上一层楼,并且逐步进入环境质量的控制阶段。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内环境监测体系的不断发展,通过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以及国家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内的仪器设备、组织机构、检测工作、环保制度、工作效率等方面工作质量,有着显著的提高。并且随着实验室通过能力的相关制度的颁布和推行,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的机制不断创新。通过对多个西方发达国家的多年先进环境监测工作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学习和经验总结,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已经完全实现了全面质量管理和数字监控,并在后面的发展的过程中还将持续提高。

2.2 我国环境监测模式

由于我国环境监测的工作开展起步较晚,时至今日我国环境监测的体系仍未达到西方发达国家高度完善的水平。在我国一代一代的环保人的不断借鉴他国经验和技术摸索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定的监测体系:一方面,以政府监测环境信息为主导,政府作为我国现阶段环境监测的中流砥柱,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和扶持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通过其公权力与丰富的社会政治经济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人力物力资源,实现了环境监测的全过程量化清晰和程序衔接。并通过政府的公信力使民众相信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以收集和实时监测企业生产环境信息为指导,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紧密结合,更能使环境监测行为愈发精准化和本土化

3 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3.1 缺少健全的制度作保障

虽然我国早就已经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和保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和成效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和科技化水平的不断提供,社会分工更加复杂,一些符合当时国情的政府和条文沿用至今,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当前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具体需求。陈旧、落后的环境监测工作体制和監测手段和实验室技术分析水平也制约了我国环境监测工作高速向前发展的脚步例如,对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换代的监测技术没有做出相应的技术性规范以及操作指导,致使环境监测工作收效甚微,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此外,一线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严重缺乏激励机制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

3.2 环境监测工作管理部门职能紊乱

根据我国现阶段环保工作的开展情况来分析,环境监测工作涉及的部门还比较多,容易造成各职能部分之间的工作相互推诿,不利于环境监测工作的执法和管理;且环境监测工作管理部门内部管理职能分工并不明确,造成“部分工作多人管,具体工作无人管”的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3.3 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队伍的技能水平良莠不齐,团队成员普遍学历偏低,专业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有限,对政府的环保政策和法规的熟悉程度不够,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较为明显。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水平产生直接影响。

4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4.1 以完善监测机制提升监测质量

质量控制工作是衡量一个部门和机构能否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前提,环境监测工作也必须制定完整全面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计划,各级环保部门应根据监测站的实际情况适时的制定出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质检、运检;核心设备的核查、校对以及环境监测的一线工作人员和实验室人员的工作培训等。只有制定出适合当地具体情况和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计划与质控措施,才能使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4.2 制定系统完善的监测机制

首先,各级政府应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建立并加强彼此之间的环境监测工作者联系的联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整体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按时按量的完成环境监测的工作任务;打破部门与地域之间的人为限制和地方保护的障碍,将环境监测问题视为一个整体,建立健全一个完整统一、和谐的环境监测体制。环境监测机制的内部资源必须做到与民共享,接受所在地人们的调查和监督,建立专职的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整理,并对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负责,为环境治理和环境修复工作提供全面、有效地数据和理论支持。

4.3 加强机制的监督

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与各省市众多大、中、小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甚至一些管理工作还涉及了部分行政人员和环境监测执法人员的自身利益,所以在环境监测的管理和执法过程中困难重重。对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强大、健全的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形成监测信息的全民共享、民众监督、管理信息透明化的环境监测管理模式。并且要不断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督工作一线执法人员的廉政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警惕性和主人翁意识,并以此创建一个多元化且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

5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高监测水平,才能迎接我国当前环境保护工作新挑战,

参考文献

[1]程卫东.完善环境监测机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J].技术与市场,2014,(9):326-326.

[2]彭筱峻,袁文芳,朱艳芳.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江西化工,2009,(02):25-29.

[3]吉军凯. 我国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4]王婕. 完善宁波市环境监测体系的对策[D].宁波:宁波大学,2015.

收稿日期:2017-11-25

作者简介:郭茹新(1968-),女,工程师,毕业于兰州大学,研究方向为环境与生态学。

上一篇:描写景物的好段范文下一篇: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