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信息企业品牌论文范文

2024-02-03

负面信息企业品牌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高职院校在经历了量的扩充之后面临着提高质量这一更为紧迫的任务,而提高质量的核心之一就是品牌建设。高职院校引进品牌化建设有助于塑造学校形象、凸显其识别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打造学校的无形资产,从而产生一种综合影响力。高职院校品牌化建设主要包括打造高素质的教师、优化专业建设、培养品牌学生、建立独特全面的识别系统、做好宣传推广工作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 品牌化建设 识别系统

品牌建设是经济发展、市场竞争的产物,普遍应用于工商领域。随着高等教育的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拥有强势品牌逐渐成为争夺生源巩固地位的重要筹码,特别是在根基薄弱、发展快速、竞争激烈的高职院校中,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招生问题和更为激烈的竞争局面。要赢得这场无时不在的竞争必须构建品牌。

一、高职院校品牌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现实发展来看,高等教育已经正经历着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过程,必然导致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的转变,而高等职业院校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领域,也是竞争最为惨烈的领域。高职院校因为办学数量庞大,办学时间短暂,尚没有形成像普通高校那样的品牌影响力,普遍不能产生由内而外的吸引力,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构建品牌化建设不仅有着白纸上画画的便利,也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从理论来看,首先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时间短暂,学界主观上对学院品牌建设重视不够,导致对它的研究成果不多,理论不成熟。其次,高职院校品牌化建设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以及品牌经营的衔接,在探索建设品牌之路的同时也扩大了研究领域。在研究中进一步揭示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特殊的在品牌建设上应该遵循的规律和所能开辟的道路,将以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丰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建设方面的理论。

我国高职教育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1999年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中心城市提出要培养地方经济急需的高等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03年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经达到1374所,在数量上占据了中国全部高校的半壁江山,招生规模也有所扩大。因为起步较晚,高等职业院校没有普通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和办学实力,但因其专业特色、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凸显出优势,培养了大量高级技能、服务人才,有力的支持了地方經济的发展。在办学模式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加强了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顶岗实习制度、加强学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科建设更具灵活性等。但快速增长的高职院校数量与逐年严峻的形势和学生就业形势,加剧了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特别是三本与一专类院校之间的竞争。处于夹缝中的高职院校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品牌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品牌化建设的意义和现状

第一、高职院校品牌化建设的意义。高职院校品牌化建设是广告学中品牌建设原理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注重的是高校之间的差异化优势,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是多种要素的复合承载体,是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无形资产,能够产生一种精神指引、心理攻势和行为诱导。有助于塑造学校形象、凸显识别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打造学校的无形资产,从而产生一种综合影响力。

首先,高职院校品牌化建设可以促进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强调自主办学、改革创新,重视人才资源,致力研究和创建现代大学制度;其次,可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再次,可以有效促进现行高职教育政策及建设思路的改革;最后,可以转变高职院校发展模式,有效探索长远发展的路径。

第二,高等职业院校品牌化建设的现状。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各地方高职院校纷纷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方法,获得了较大发展,有的已经初具品牌化建设的模型,如根据就业市场行情及时设置、调整专业结构,强化特色专业,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学校视觉标识,提高在媒体上的曝光度等。虽然在品牌化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凸显出明显的不足,如品牌意识淡薄,办学特色不鲜明,盲目扩展数量而轻视质量提高,缺乏系统性与长期战略规划,与媒体互动不足、传播渠道不畅通等等,从而制约了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既有政府投入不足的制度因素,也有学校自身发展的主观局限,还有市场无序竞争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品牌化建设的层面

第一、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推动学校的快速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因为办学时间短暂,师资结构相对单一,大多由前身中专阶段的老教师和新招聘的高学历教师构成,没有形成一定的梯次。此外师资力量薄弱,在老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的人数较少,且继续晋升的后劲不足,而新进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在科研成果和教学成绩方面仍有较远的距离要走。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职称水平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问题,更是关系学校前途命运的重要任务。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针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积极引进、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特别是有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将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各专业、各课程都要培养选拔出思想、业务、科研都优秀的品牌老师,并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一支数量、结构、层次、素质诸方面能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以增强学校和专业的吸引力。

首先,在教师引进方面,下大力度引进具有高级技能和紧缺专业的教师,积极聘请一批具有高、中级职称的兼职教师和专家,构建兼职教师网络,尤其要注意逐步建立校外企业技术人员的兼职模式建设,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提高师资水平。

其次,在继续培养方面,安排教师到专业相关或者相近的企业、公司顶岗实习,以化解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在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的今天,加强的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以改善学校实习实训设备和条件不足的矛盾。有计划的组织专业任课教师深入行业一线,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了解本行业最新的技术信息,不断拓宽教师知识面、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步伐和力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办企业或者工厂,以此促进“以产带学,以学促研,以研促产”。

第二、优化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学校与社会、企业维系的纽带,是教学工作的根据地。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终极目标,更应创建品牌专业,做好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特别是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特色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品牌构建的生命线。正如前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直接面向社会,面向毕业生就业的职业岗位,以岗位的要求来设置专业和课程。

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就业问题又制约着招生及学科和学校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的认可程度。所以品牌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创立品牌的重点,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需要将就业作为终极目标,根据学校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社会需求等针对性、前瞻性的建设和调整专业,强化特色专业、形成优势专业,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学校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尽可能减少专业设置与未来职业发展的错位。特别注意专业设置的特色性,尽量避免雷同的弊端,结合学校师资力量和社会需求,办出特色强势专业,从而形成一定的品牌带动学校整体声誉的提高。

第三、培养品牌学生

学生的形象是高职院校品牌形象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校风校纪的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都表现在学生身上。学生在校期间和走向社会之后的言谈举止、精神风貌都诠释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别是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最能彰显学生以及学校的形象。

就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而言,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采取产学合作、开放式办学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所谓产学结合、开放式办学就是教学全过程不仅校内开放还向社会开放,学校与有关用人企业、单位建立产学合作、专业指导模式和制度,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将企业经营和生产引入学校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和教师推向企业和社会。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学生走出去,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科技服务、培训、实习、兼职等,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以便学生走向社会时能顺利过渡,胜任工作任务。

就教育教学而言应围绕学生职业必需的能力开展,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收集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在规划和决策中运用这些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及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诚信协作的品质和艰苦创业的奉献、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学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是影响学校品牌建设的最长远的影响力,只有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工作技能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为学生搭建企业兼职、实习、打工平台等,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学生,才能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赢得长久而稳定的筹码。

第四、识别系统层面

品牌的初衷和宗旨是差异化,差异化最有价值的财富。对品牌的识别也依赖于有形无形的差异化识别系统。

首先是理念识别,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方面与普通高等院校以及民办院校有相同之处,但其差异也比较明显,而这种差异正是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核心。用奋发向上、勤奋刻苦、科学理性、竞争有序的理念贯彻到校园文化建设上,形成学校的灵魂。

其次是行为识别。行为识别是理念识别的延伸和外在表现,是开展品牌化建设的动态表现。加强对教师行为、行政管理行为、学生行为等的管理和提高,建立规范、有效、积极的行为准则和激励、惩罚制度,开展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校园活动,如运动会、捐赠会、各种节日仪式、开放接待日,以及学生实习、兼职的出征、交流、汇报等活动,从更深的层面引导舆论,强化学校的良好品牌形象。

最后是视觉识别。高职院校视觉识别系统是学校形象的可视化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名称、校徽、校门、校训、用品规格与标志、建筑布局与主体色调,以及学校的文化设施、校园环境等学校视觉识别系统等,可以静态地展现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学校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要注意承载理念、体现美感、展现个性。①用能够彰显办学理念、协调美观、富有个性的可视化内容加强高职院校的识别性。

第五,品牌宣传层面

在“注意力經济”时代,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把握有利时机,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及时告知公众,有效推广学校品牌形象。②首先,通过大众媒介与社会公众密切沟通,建立高职院校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提高在媒体中的曝光度,以获得公众对高职院校的认识、信赖和支持,从而树立起强势品牌。其次,通过各种公关活动展示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和理念,增进公众其对高职院校的了解。巧妙利用各种公关活动,如外界社会来访参观、成果展览、学习交流、捐赠奖励等,内部活动如运动会或者其他竞技比赛,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增强校园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学校的品牌认知和形象。

再次,利用内部媒体进行整合。校内内部媒体指学校对外发行的学术杂志、报纸以及网站和内部有线电视、广播等,以及展板、板报、LED、海报等。通过这些媒体,对外宣传自身情况,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规划和设想,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知名度。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品牌化建设是一项多维度,需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调查分析、合理规划、尊重规律的条件下,综合利用各种媒体和活动传播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成绩的长期工程,更需要业界和学界的继续关注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放谢宏著,品牌策划,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1.

[2]王保华等著,高等学校设置理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田汉族,学校品牌及其经营策略研究,[博士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

[4]王国平,品牌战略:中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

[5]徐高明,高校品牌理念的内涵及其规定性,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6]马必学郭沙,论高等职业教育品牌战略,中国高等教育,2004,(10)

[7]吕景良,借鉴德国职教经验,打造中国高职品牌,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9)

注释:

①田汉族.论学校品牌经营策略[J].教育与经济,2005,(3).

②闫德明.学校品牌: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J].现代教育论丛,2004,(6).

负面信息企业品牌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品牌已经成为消费者挑选商品的主要因素之一,企业品牌发展对企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在建立品牌战略和实施品牌战略上进行探索,以期永葆企业品牌的生机。

关键词:品牌;企业品牌;品牌战略

一、引言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只有变化是永恒的。”企业品牌必然面临日益剧烈的环境变化,在经济繁荣、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产品的同质性越来越强,品牌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取商品的主要因素。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一笔巨大的财富,企业品牌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市场占有速度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量;企业品牌可以帮助企业抵御经济浪潮中形形色色的竞争着,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品牌可以帮助企业以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完成对所生产产品的营销。因此,企业实施品牌经营应该讲策略,以正确的对策应对市场的发展。

麦肯锡认为,在管理品牌时必须注意三条原则。第一,创品牌是一个谨慎的过程,包括在恰当的时刻做恰当的投资;第二,应做怎样的投资,何时做这样的投资,这一点上部分取决于行业状况;第三,无论何种行业,品牌的建设都需要强大的营销力量,并强调营销力量的重要性。

实际上成功的品牌是从选择原材料,到为顾客提供最后服务的一个商业体系。消费乐于购买的是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仅仅是零售商货架上陈列的东西。这要求我们对品牌管理进行整体设计。

企业品牌的永葆生机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品牌战略和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是企业发展品牌的并经之路。

二、建立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的建立使企业有—盏可供远瞻的启明灯,令企业的发展有一个源动力、一个支点、一个核心。讲品牌战略内涵的企业可以通过品牌来塑造企业形象、抢先占领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从而使企业经营活动成本低廉、消费者易达成对品牌的认同和忠诚。

1 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

企业经营者必须把握市场脉搏,在市场经济的对弈中合理发展自己的长处,争取企业品牌在市场的立足根基的稳固,推进企业品牌经营战略。企业品牌经营有战略、有步骤的进行,分清层次、理顺条理,把品牌战略推向一个又一个带动企业向前发展的高潮。

2 运用资本经营

合理支配企业发展中的运作资金,以恰当的方式加快企业产品生产及开发,以创新为企业的源动力。创立一个好的品牌就拥有一个好的市场。好品牌的建立树立企业形象,使企业产品笼罩在企业品牌的光辉下,在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品牌影响企业产品在市场的销售以及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知。

3 企业要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以最小的生产成品制作最大的利润价值。企业采取集约化管理并形成规模化,缩减在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不必要的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品牌在—个领域中独树一帜。

三、实施品牌战略

1 把做销售与做品牌合理区分

企业品牌树立的过程中往往把做产品销售作为重中之重,而忽略诸如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等等无形资产的建立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片面追求产品销量,致使企业品牌无法步入正轨,无法反作用于产品,不能达到促使产品在健康流程中销售走上坡路的合理效果,而且极易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翻船。

2 把做品牌和做名牌之间的不同合理区分

知名度致使企业品牌建设的其中一个方面,名牌是可以在市场中不断的销售积淀中形成的,而品牌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战略的最高目标。那些通过高昂的广告费建立起来的名牌产品和企业很难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和消费市场的大浪淘沙下留下只鳞片甲。企业品牌上凝聚着企业管理者的心血和汗水,品牌要在一个长期利益做出贡献的基础上建立,消费群体对品牌的认知越来越取决于精神感受,好的品牌是一个让观众信任的象征,这种信任就是无价的企业品牌。

3 高度重视广告对品牌的塑造

在中国,尤其是近几年,一些企业把大量的广告投入作为树立企业品牌的手段与方式广告存在也渐趋形成一种新型的广告文化,以其与时代脉搏相吻合的营销特点,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时代的发展,企业对广告的投入实际是塑造品牌,也是对品牌投资,企业在投资广告时除了“品牌竞争”也要注重“媒介策略”,广告制造商要以创新的视角制作出能发挥最大作用的广告产品,为其推向市场后达到良好的效益做充分的准备。因此企业品牌的树立只靠广告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客观冷静的头脑和正确的创建品牌的方法。

(责任编辑:刘娇娇)

负面信息企业品牌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企业的品牌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名牌产品则需要企业文化的引导才得以升华。在以顾客为主打的市场,名牌产品成为企业吸引顾客、赚取高额利润的筹码。因此,通过创新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才能够成功塑造企业品牌。本文将根据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的内涵,深入分析在企业文化中的企业品牌建设。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建设

一、企业品牌的内涵

品牌是某种商品的标志,是企业提供给顾客消费的商品选择或服务选择,并且能很容易与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区分开来,是一个企业的象征,也是一个企业的面貌。因此,品牌最开始是针对商品的,是代表某一特定企业的商品品牌,而企业对品牌所进行的开发研究以及理论基础都是针对商品而言的,然后又经历了一个从商品品牌到企业品牌的逐步完善过程。

二、企业品牌的建设和研究

企业品牌作为一个新生词语,初期还不被企业家接受,但是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接受,由此企业家才开始了对品牌企业的建设跟研究。企业品牌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逐步一体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企业品牌的竞争,更是企业品牌综合实力的竞争。企业品牌的综合实力指的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服务质量及管理制度经过抽象变化成的一种符号,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品牌包含了商品品牌,因此企业品牌的建设比商品品牌的建设复杂的多。商品的品牌虽然代表了企业,其成败决定了企业的利益,但是商品品牌具有暂时性,它的失败一般不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而企业品牌的建设则关乎一个企业的前途和未来,一旦失败,企业便很难东山再起,所以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来研究企业品牌的建设问题。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界定

企业文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美国引入我国以来,其含义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解和定位。对企业文化较为普遍的一种理解是: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企业创业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个性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物质形象等,包括价值观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形象文化三个层次,其核心为价值观文化。价值观文化包含企业的宗旨、核心价值观、最高目标、企业精神、企业风气、企业道德等;制度行为文化包含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风俗、行为规范等;物质形象文化包含企业的标志、产品、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传播网络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内容涵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三个层次紧密联系,缺一不可。价值观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实施的保障;物质形象文化则是企业文化展示传播的载体。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创新等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其必然具有可建设性、可学习性、可继承性和可创新性。

(二)企业品牌的建设源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企业品牌有着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企业品牌的建设也会反作用于企业文化。企业品牌是一个企业的象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它们都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决定企业的成败。企业文化涵盖范围广,影響企业的大局,而企业品牌则侧重于表达企业形象,是企业形象的象征,两者的关系很复杂,但在理解程度上简洁灵活:企业文化涵盖了企业的全部,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包含了企业品牌的建设,而且对企业品牌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企业品牌建设是基于企业商品而言的,是企业文化的体现者,也是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目的。

四、基于企业文化的企业品牌建设

(一)对现有企业文化进行全面诊断

企业文化诊断是了解、控制、管理、变革企业文化的基础工作。企业应通过书面资料搜集、内外环境分析以及现场调查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文化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和剖析,检验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否一致,发现现有企业文化中的优势与不足。唯有如此,才能站在战略高度上对企业文化进行发扬和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品牌建设。

(二)基于企业价值观念文化确立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

1.明晰企业的愿景

企业愿景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理想与追求。在确立企业愿景时,立意要高,谋略要远,要把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应担负的人类社会责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要体现出对未来的设想和定位。比如“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创建国际知名品牌”,“建设一流品牌,创造美好生活”等。这样可以使企业愿景与员工、消费者的个人目标以及国家发展目标相一致,拉近企业品牌与社会大众的距离,从而使消费者容易对企业品牌产生情感认同。

2.明确企业经营理念

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信念。它决定了企业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利用、分享利益,寄托着社会大众的希望和期待。比如是“技术导向”还是“市场导向”,是“顾客第一”还是“股东第一”等。企业应该结合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在了解社会大众对企业的期望以及内部对企业的要求的基础上,准确提炼企业经营理念,以使企业品牌与社会大众的期望相一致。

3.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念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判断是非的标准和态度,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而企业核心价值观则是企业价值观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根本准则和价值标准。企业核心价值观一旦确立就不能轻易改变。企业应根据其发展愿景和使命,在分析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基础上,经过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反复讨论,逐渐形成自己的企业价值观,然后再从中总结提炼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基础和依据,必须保持其一致性才能保证消费者对企业品牌认知的统一。

五、结语

在当今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已经转变为了品牌竞争,而品牌的竞争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这一观点已经被很多企业家所认同,这些企业也亮出了建设企业文化下的企业品牌的标语,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研究时间短、研究不够透彻、文化意识还不太高,企业往往会犯一些错误。只有在认清了企业的文化背景下,才能搞好品牌建设,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戴上名牌企业的皇冠,基于企业文化的企业品牌建设研究是一段漫长的路,需要企业家进行更深入的研讨。

参考文献:

[1]赵金祥.从企业文化看品牌塑造[J].中国商贸,2011(17).

[2]朱国程.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影响的分析[J].行政管理,2014(5).

负面信息企业品牌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企业获得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建设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利用品牌为企业创造利益。但是,经过研究分析,我国目前品牌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背景下,本文特对企业如何进行品牌建设进行思考,并依据建设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提高途径,希望能切实提高企业品牌整体建设水平。

【关键词】企业 品牌建设 问题 途径

一、引言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求得生存发展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很多企业利用品牌战略在短时间内占据市场,获取企业利润。但也有一些企业在品牌建设问题上发展滞后,缺乏一定的品牌意识,最终被市场淘汰。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战略,针对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解决,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本文将从企业建立品牌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途径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企业建设品牌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企业建设品牌的必要性

品牌既能体现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形象,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企业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和保持自身的生命力,必须进行品牌建设。本文将从三大方面分析企业建立品牌的必要性。

(一)品牌能体现企业的经济实力

一般情况下,企业品牌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它以企业注册商标为发展载体,并不断体现出企业特有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形象。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品牌中反映出来,品牌同时也能体现企业的经济实力。因此,企业为了提升经济实力,必须进行品牌建设。

(二)品牌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竞争愈演愈烈。传统的市场导向是产品消费,而现代的主流是品牌消费。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必须加快企业品牌建设步伐,利用品牌本身具有的价值,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品牌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只有努力建设品牌,才能求得生存之地。

(三)品牌是企业获得利润的重要保证

市场经济条件下促使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而建设品牌能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和有效占领市场,从而使企业赢得利润。品牌还能起到增值作用。一般情况下,企业生产环节能增加百分之三十的利润,而百分之七十是靠企业研发和营销品牌使企业产品得以增值。因此,可以说品牌是企业获得利润的重要保证,必须努力建设企业品牌。

三、当前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并积极投身品牌建设工作中。但是,由于每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发展状况不同,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从三大方面分析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提出解决策略。

(一)缺乏品牌意识,品牌附加值低

企业为了获得长远发展,必须把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特别是品牌建设这一问题上。品牌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并得到市场和顾客认可,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很多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没有考虑品牌长远的发展效果,只注重眼前产品的实际销售和收入。此外,有些企业倾向于生产低端产品,有些不惜从事贴牌生产,进而导致品牌附加值低下,影响企业品牌的长远发展。

(二)缺乏品牌精准定位

很多企业只是单纯的建设品牌,但普遍忽视对品牌建设的定位工作,使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处于弱势状态,不利于吸引消费者。品牌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企业只是无目标的建设品牌,最终只能导致浪费资源,难以占据市场。因此,准确定位品牌,集中资源定位发展,能有效提高企业发展水平。

(三) 缺乏品牌战略管理人才

我国企业品牌建设方面与国际品牌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与品牌战略管理人才缺乏相关联。很多企业的品牌建设人才的品牌战略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并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品牌战略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企业品牌建设出现一定的问题,如战略决策失误,进而影响全局规划等。

四、企业如何进行品牌建设

针对上述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依据我国企业品牌建设实际情况,提出解决企业品牌建设的方法策略。

(一)强化品牌建设观念,提升品牌附加值

企业领导人首先得树立起正确的品牌观念,把眼光放长远,注重企业长期利益。此外,企业必须注重生产产品的质量,往中高端产品发展方向发展,为提升品牌附加值创造有利条件。市场竞争条件下,很多产品趋向于同质化,并且有很多仿制品。但品牌具有独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可以帮助消费者在众多产品中辨别产品真伪,迅速定位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就能凭借品牌提升自身产品的知名度,并提升品牌附加值。

(二)准确定位品牌核心价值,创造品牌个性

只有准确定位品牌核心价值观,才能帮助迅速定位产品消费人群,占领市场,实现企业利润。企业在进行品牌定位时,必须经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际发展状况,准确定位品牌核心价值观,形成强有力的企业竞争力。准确定位品牌之后,开始创造品牌个性,实现品牌价值提升。企业可以以设计创造品牌个性,但必须基于产品和服务特征基础之上。最后,从整体包装、广告拍摄风格等方面塑造品牌个性。

(三)引进品牌战略管理人才,使决策科学合理化

企业品牌建设想要有所建树,必须引进经验丰富的品牌战略管理人才,并且注重在企业内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以备不时之需。这些实践丰富的品牌战略管理人才一般能依据市场情况迅速做出科学合理的品牌战略决策,使企业品牌建设往正确的方向发展。此外,企业还必须进行科学化管理,建立符合实际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品牌战略管理,培养品牌文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品牌建设,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有立足之地。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过程中,应该不断依据建设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结合企业实际状况,调整建设方案,加快企业品牌建设步伐。此外,企业品牌建设还必须在正确的观念引导下进行,建设独具特色的品牌,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赢得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松福. 基于AHP的中小企业品牌升级战略协同推进路径分析[J]. 企业经济,2010(09).

[2] 杜苇,周艳.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 贾明明. 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管理及其发展对策[J]. 邢台学院学报, 2009(02).

作者简介:师虹(1982-),女,天津人,本科,经济师,副部长,研究方向:商业经济。

(编辑:陈岑)

负面信息企业品牌论文范文第5篇

以提高能效、改善环境以及实现投资和消费平衡为目标的产业整合正当其时

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已经在美国发生并将迅速波及欧洲。中国对于出口的过度依赖使其很难对此次经济衰退免疫,中国的GDP将从过去五年10%-12%的年均增长速度下滑至未来五年的8%-9%。不过,与其忧虑经济衰退,政策决策者们倒不如将此看作一个产业大规模整合的契机。产业整合将促进中国实现能源的高效使用、环境的更高标准,以及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平衡。

产业集中度差是中国的一个主要而且特有的问题。日本、韩国和台湾在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时,产业整合度并没有类似中国这样的分散程度。甚至在印度这个在很多方面与中国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其产业集中度也要远远高于中国。中国有超过50家活跃的汽车制造商、400家钢铁公司、5000家水泥工厂以及15000家化工厂。这些行业要实现理想的效率,则需要将企业数量减少80%-90%。

产业分散是由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以及80-90年代的经济改革造成的。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并没有完全效仿苏联建立每个行动皆由政府控制的超大规模的企业,毛泽东鼓励的是在每个地方、不同产业都要实现自给自足。虽然中央政府部门曾经比较宽松地调整过产业政策,实际的运作仍是由地方政府控制。

在改革时期,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使地方官员能够在他们的权限范围内鼓励盈利行为。这对于强制官员和企业跳出计划经济状态,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将重点转移到创造利润、就业以及税收来说是个绝好的方法。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已经给各地方和各行业留下很多企业,当地官员和企业家无需从零开始而仅仅需要重组现存的生产设备。

事实证明,这一策略在经济增长以及推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也有一些不那么让人高兴的结果,与地方官员自身政绩紧密相关的不是更广泛意义的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而是地方企业的业绩。依靠廉价的土地供应、低成本的基础设施、特殊的税收政策,以及其他优惠措施,使得即便在经济上并不可行,当地的企业也能够维特。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担心失去威信、权利或者税收收入,地方企业很难被其他省市的大型企业合并。

结果就是行业中最大的和最高效率的企业并不能从他们的高教率中得到好处。在一个有着完整机能的市场经济中,这些企业应该能将强大的对手兼并,将弱小的对手淘汰出局,从而增加规模经济,提高边际利润,并且得到更多现金投入到研发或者品牌建设当中。正是由于强有力的国内市场形势,使得日本和韩国那些有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能够在长期的国际化策略中得到进步。

在中国,由于其利润不断地被与成千上万小规模竞争者打价格战而销蚀殆尽,大型企业本应该但却无法大量投入研发、品牌建设或者环境保护、提高能效等。产业整合将使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壮大。

中央政府——特别是发改委,长期关注这一问题,并且提出产业整合政策,但是大多数政策都没能实现其目标。原因就是对计划经济时代的误解,即中央政府能够直接控帮地方发生的任何事。事实上,聪明的地方企业家以及他们的地方政府支持者永远能找到一个绕过中央政府严格管制的方法,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轿车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发改委颁布过一个国家机动车产业政策,认为中国只应该有三个主要汽车制造商:长春一汽、武汉东风以及上海汽车。

但是随着汽车市场在过去五年问的发展,围绕着三大汽车制造商的产业整合未能实现。北京及广州市政府置“三大”政策于不顾,分别与外国汽车制造商建立了新的合资企业。国内小型汽车制造商也开始涌现,以迎合新城市中产阶层对于低价汽车的广大需求:安徽奇瑞、浙江吉利,以及广东比亚迪便是如此。

(作者为北京经济咨询公司龙洲经讯执行董事)

负面信息企业品牌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中国入世后带来的激烈竞争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都让旅游企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何在竞争中取胜,提升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旅游企业可以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及创新意识培植四个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

【关键词】: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一、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竞争优势资源并非垒是企业核心能力,只有符合上述五种内涵,并通过人的管理技能以有效的方式组织起来,比竞争对手发挥更充分,才会对旅游企业的成功起关键作用。旅游企业核心能力是无法从市场买到的,它是旅游企业在自己经营运作中形成的一种特殊能力,是旅游企业适应市场机制的、能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特定的运作体系。旅游企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当旅游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就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就是旅游企业有效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

综上所述.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定义是:“旅游企业发展独特技术,开发独特产品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它以旅游企业的技能为核心,通过市场预测,战略决策、产品设计开发、市场营销、内部组织协调管理的交互作用,而获得使旅游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

二、我国旅游企业目前的现状及竞争环境

(一)我国旅游企业目前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现象,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旅游企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规模较小,效益低下。企业规模较小,由此造成长期成本过高,微利经营,无法产生规模效益。以旅行社为例,目前,我国旅行社总数为15339家,其中国际社1472家,总收入达到972亿元,继前两年垒行业亏损之后,2004年形成3亿元的利润。但旅行社企业的单体规模和欧美的大旅游集团相比显得非常弱小。2000年美国运通的年营业收入是236.75亿美元,其中纯旅游业务收入是146亿美元,而我国2000年全国8993家旅行社的总营业收入才56亿美元,其间的差距一目了然。

2、企业经营规模分散,缺乏领头羊式的大企业。以饭店为例,目前我国饭店行业只有lOOOO家星级饭店,而在我国现有的360多家饭店集团中,进人世界饭店300强的仅有上海锦江、北京凯莱两家,其中在中国饭店集团排名第一的上海锦江集团也只名列世界第64位。由于缺乏在国际上知名的旅游企业品牌,没有名牌的龙头企业,使旅游企业的发展缺乏活力和生命力。

3、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却在不断下降。以我国三大旅行社集团国旅、中旅和青旅的人境市场外联量为例,从20世纪80年代占据我国入境旅游接待市场的80%份额到逐年下降为现今的15%。影响了市场秩序的稳定,进而导致国际竞争力的下降。

4、产品雷同,低价竞争。现阶段旅游企业经营依靠的规范化的服务标准和资本的大量投入,饭店硬件设施雷同,服务雷同;旅行社产品单一,缺乏产品和服务创新。旅游经营者主要是靠削价竞争来争夺客源,服务质量无法控制,大多数旅游企业仍处在保守封闭和低层次状态下运行,其发展模式尚未与国际接轨。

5、管理水平低。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最大问题是管理混乱、内部失控,不规范经营比较普遍。从行业内部来看,旅游职能部门监管体系极不完备,以至低价竞争等肆意泛滥,管理制度不健全,没能合理配置企业现有资源,缺乏一整套科学的运营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二)我国旅游企业的竞争环境

从我国旅游业发展形势来看,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旅游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1、国际著名的旅游集团的进入造成的竞争压力。目前,许多国际著名的旅游集团已经进入中国,它们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销售网络优势,资本优势和管理优势拓展中国市场,使中国备类旅游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而且已进入中国的旅游企业多为世界级著名旅游集团,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例如,作为全球饭店业巨头的法国“雅高”集团,其属下的饭店覆盖了整个法国,并且延伸至法国以外的76个国家,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和品牌优势,正在大举挺进中国住宿和接待业市场。而我国规模最大的饭店集团的属下也不过几十家饭店,尚未形成足够的规模,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2、中外合资、独资旅游企业的竞争压力。当前,我国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还来自干一些实行中外合资、独资的旅游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的合作伙伴大都是国内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和国际著名的大型跨国集团.比如目前已有雅高集团、JTB、瑞士力天等外国旅行社集团进入我国旅行社市场,合资旅行社已占国际旅行社总数的0.74%,港资旅行社3家,日资旅行社,美资旅行社各2家,瑞士、法国、新加坡投资旅行社各1家。合资、独资旅行社的提前进入,使旅行社业的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对我国各类传统旅游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竞争能力形成强力冲击。面对着这些越来越强大的旅游企业的组建和发展.争夺客源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三、提升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的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产品层的竞争力.是表层的竞争力。包括企业生产产品及控制其质量的能力、企业的服务能力、成本控制的能力、营销的能力、技术发展能力等。第二层面是制度层的竞争力,是支撑平台的竞争力,包括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人、事、物、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等。第三层面是核心层的竞争力,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竞争力,包括以企业理念和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垒球化发展目标等。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处于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层。它属于隐性内容,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但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企业要做到最优秀、最具竞争力,必须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上下工夫。在目前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技术、产品可以从一个企业移植到另一个企业,制度、模式、程序等可以被模仿,甚至关键员工都可以在企业之间流动,但企业全体员工内在地追求这样一种企业文化,企业伦理层面上的东西却是很难移植、很难模仿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以企业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才是最终意义上的第一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得企业文化恰恰可以满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企业文化是企业所独有的、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哲学。长期积淀形成后,一旦被企业,被市场认可,就具有了价值贡献性、独特性和扩展性以及不可模仿性。因此具有核

心竞争力的特性。而且,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要日趋强烈.导致人们对产品和服务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愈加看重。由此可以推断,企业文化在获取竞争优势方面将发挥更显著的作用。罗伯特惠特曼和汤姆彼得斯在《追求卓越》一书中研究了美国80家成功企业后得出结论,特有的企业文化是通用、IBM、3M等著名企业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进而他们把企业文化视为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因此,对于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品牌建设

品牌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核心竞争力,是发展力,是生命力,是一种特有的精神与文化。我国加入WTO后,就融入了世界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品牌就是决胜千里的法宝。谁拥有品牌,谁手里的品牌响亮,那这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强,这家企业就能在全球化过程中,不仅走得出去,而且走得进去,走得上去,走得远,走得长!

旅游业是与旅游者全面接触的行业,旅游企业品牌的成功塑造和提升根本在于旅游者的认同。而旅游者购买某一旅游品牌,实质上买的是一种产品质量、消费安垒的承诺或信用保证。旅游企业要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就必须在产品策划、营销、设施设备、旅游服务、安垒、环境等各个方面突出特性,提升服务品质,体现个性,不断满足旅游者的期望。如华侨城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和实施系统科学的主题公园企业标准体系,有效保证了旅游产品设计的创新性、市场营销的规范性、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的科学性,促进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提升旅游者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人力资源建设

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还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旅游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使顾客持续满意,而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因此,重视对员工的投入对提高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旅游企业要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并通过奖励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制度建设来吸引并留住人才,发挥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同时,旅游企业还应积极贯彻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制度,使旅游企业所有者成为利润索取者.同时为了防范有限理性导致的不完全合同、机会主义倾向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需求偏好差异和个人追求效用函数最大化的前提下,所有者为了在弱化甚至失去企业控制权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利益,就必然需要设计一种有效的职业经理人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间接实现自己利润最大化的追求。目前,我国旅游企业能独当一面的经理人太少,必须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而加强培训是培养人才很重要的途径。除了在国内培训外,还可选择一些外语好、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送到国外培训,这是我国旅游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四)创新意识培植

创新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灵魂,但从国内众多企业的运作来看,企业管理创新常常陷于分散、盲目和片面注重战术的状态,只有选择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进行创新,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才能适应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此外,旅游企业必须积极推进服务创新,尽快实现管理思想从以旅游产品中心全面向以顾客为中心转变。只有把顾客需要置于首位。重视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旅游企业的服务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上一篇:能带结构功能材料论文范文下一篇:促进人才有序流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