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的启蒙课教学范文

2024-02-17

初三化学的启蒙课教学范文第1篇

1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 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这就需要我们教学时要注重利用生产生活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可以以我国太阳能、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进展情况为问题情境来学习煤和石油, 让学生讨论节约资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让学生自己用p 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 H值来设计问题情境, 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让学生判断市场买回的酒精是否渗有水为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2 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

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 拓展学生的思维, 变换思维的方式,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唯一答案的问题情境不能成为真正的问题, 我们应该尝试多设计“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时, 我们请一位同学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吹入二氧化碳, 无明显现象。随后, 我就问大家刚才这一过程有没有发生反应?学生意见不统一, 此时请学生分组设计方案, 同学们立即展开讨论, 思维活跃, 各组分别提出一些方案, 有学生说:收集烧杯中液体, 加入足量的盐酸, 若有气泡出现, 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也有学生说:在塑料瓶中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再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振荡一下, 看瓶子是否瘪;也有学生对课本上的装置进行了改进, 把气球换成一根导管, 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 将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进去, 把夹子打开, 水若倒吸, 也即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同学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培养了自己的探究能力, 巩固了双基。

3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不断给学生探究新知的机会, 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知的解决途径, 在这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创设不小心把盐泼到地上问题情境, 同学们如何想办法将盐回收?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随即展开激烈的讨论, 在争论中理解新知, 在辩论中训练创新思维, 在互相需助中培养合作精神。最后得出一种最佳解决办法:应把掉在地上的食盐收集起来, 进一步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得到较纯净的食盐晶体。此时, 我抓住时机继续追问:“水应加多少呢?”针对这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同学们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通过这些情景的创设, 问题的讨论,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 结合多种呈现方式

不同知识在学习时应采用恰当的呈现方式, 才能激趣生疑,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呈现方式单一, 学生缺乏求知的欲望, 感到枯燥, 没有新鲜感, 学习就会失去激情和动力, 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4.1 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教学“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 我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 让学生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自学过程中就有同学问:老师, 我们地处沿海地区应该不会缺水吧?我没有正面回答, 而是列举海湾战争时, 在中东地区为什么水比油贵的问题情境, 学生立刻展开小组讨论, 切入主题。在认知冲突的过程中, 学生形成共识, 得出海水不可直接饮用的结论。

4.2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利用有趣的实验设计问题情境, 可以一下子调动学生的激情, 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被实验现象所吸引, 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如:在用酚酞试液写过字的白纸上喷石灰水, 用魔棒点酒精灯, 茶水变墨汁等, 像变魔术似的实验, 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化学世界, 学生带着好奇心的同时他们的脑海里会产生许多“为什么”, 每个同学都跳跳跃试, 争先恐后地去尝试解答。

4.3 通过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借助一段录像、一些图片、一些漫画来设计问题情境, 向同学传递一组信息, 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讲环境污染时, 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太湖水华现象、盐城因河水污染而断水、臭氧层的空洞、白色垃圾现象、城市汽车污染等新闻图片。通过身边的事使学生与自己紧密联系在一起, 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原因的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就在身边, 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总之, 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这样的教学模式既顺应新课改的要求, 又能实现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摘要:初三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强化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同时创设也应结合多种呈现方式。

初三化学的启蒙课教学范文第2篇

单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教学方面的经验

1.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总结,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3.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使学生有置身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5.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

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

6.练习的选择:一份好的练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要进行合理精选,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

7.科学制定计划: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复习计划,明确其内容和要求。有了计划的引导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

目性。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

做好工作。

第二方面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五点入手,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化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的练习要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第五点: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以上五点教学方面的看法我本人只是想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最终想显露一定效果。

一、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尤其对新教师而言)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课标、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有时,在教学中我还会错误地认为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是起始科目、任何学生都没有基础;因此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学上也采用了相同的进度。这样一来逐渐磨灭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本已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他们对新学科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经过反思,我在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课改精神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的陈述更少了、提问更多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我也始终坚信——我们的后进生是“一桶金”。

二、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对学生的情感交流。 课改精神中一直提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要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情感目标。我一贯认为并不是只有班主任才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关爱。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从他们身边的事说起,从他们所见所闻说起,不和他们说空话、讲大道理,而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对他们个人的重要,力求在给学生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辅以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情感交流,拉进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学生变得喜欢老师继而喜欢所教的学科,老师也能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

以上两点是我在一年初三化学教学中体会最为深刻的。我们需要改变的是观念,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进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初中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总结

11月23日 ,在于国宇老师领导下,举行了第二届环翠区初中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与观摩。会上于老师说:“实验是化学课程的灵魂。要在做科学中学习化学,在学化学中做科学。”的确,实验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法之一。众多老师展示了关于创新实验和实验改革的一些做法,让我眼前一亮,感受颇深。

一、应适当增加实验,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探究能力。

实验虽然重要,但限于篇幅,教材上不可能编制太多的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既可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倪桂静 老师和 周大炜 老师分别在水分子的运动和过氧化氢制氧气增加了实验,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不难看出两位老师的用心良苦和对学科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此外,我认为,在教学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时,可补充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明显,效果很好,很能说明金属与盐溶液的条件,让学生记忆深刻。在教学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时,除做好铁锈的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外,还可增加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实验易做,现象明显。通过两组实验的观察,更能使学生理解酸溶液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出和掌握规律。又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的教学中,可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样,既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处理污染物的措施,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二、应以创新实验为突破口,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要求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梁晓燕 老师在此方面的研究,让我豁然开朗。她说,化学源于生活,因为从生活入手,唤起学生探究意识。如,用木条燃烧代替每条燃烧;由医院输氧联想到过氧化氢制氧气代替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代替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此外,关于氢气燃烧的创新实验,我有一些想法:例如:氢气的燃烧实验,常把氢气通过玻璃管然后点燃,燃烧时只观察到淡淡的黄色火焰而看不到淡蓝色,因为玻璃中含钠元素所影响的,可向学生如实相告。为了观察的氢气燃烧的真实现象,可以设计出不用玻璃管,改用注射用的大号针头代替玻璃管,这样就可以观察的燃烧的真实现象,实验更直观、更富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如:氢气的燃烧爆炸创新演示实验:利用废弃的饮料塑料袋,把塑料袋的一角撕开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约三分之二体积的氢气,然后把剩下的水倒出,用长的导线插入塑料袋内,导线的另一端与打火机相连。老师按动打火机,塑料袋内的氢气被点燃而发生爆炸,声音响亮又没有危险,现象非常明显。学生观察实验后,异口同声说:“这实验真棒”。。成功的创新演示试验,不但给以示范,而且激励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以上是我在实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实验教学的价值显示出其无限的生命力。相信,随着课改的深入,不断地学习、反思、总结,实验教学一定能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回顾多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总结了几点经验: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 前几年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今年改用了沪教版的教材。新教材的内容顺序有所改变,知识面有所拓宽,用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细心研究授课方法,总结出考试重点和热点,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三、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通过提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据了解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利用学生问问题的时候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六、练习和考卷的选择 一份好的练习和考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要进行合理精选,主要以练习册为主,资料为辅的方法,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

七、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通过多半学期的教学,发现自己的知识面还远远不够,还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初三化学的启蒙课教学范文第3篇

摘 要:在初三这一阶段化学教学中,要求教师应该转变以往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特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相应的教学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开展自主学习。基于以上,将引导教学法应用于初三化学教学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教学帮扶作用,有利于提升化学教学成效,就此文章首先概述什么是引导教学法,然后分析“引导自学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最后提出“引导自学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以此能够为相关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引导自学法;初三;化学;应用策略

一、 前言

将引导自学法应用于初三化学教学中,是基于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方案,以此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其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而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性的教学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来不断提升学生对化学的理解能力。就此文章对“引导自学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二、 概述引导自学法

所谓引导自学法,是当前中学教育中比较新型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以“教学生理论知识”为主要的教学模式,通过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学习指路等方式,以此促使学生能够在半独立,甚至能够完全独立完成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从整体上来看“引导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内容,一种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所谓引导就是引入所学课程,指明可能的学习方向等;另一种则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其中主要有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对所学理论知识点的进一步巩固等。

三、 “引导自学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在初三化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中,通过运用引导自学法开展相应的教学,促使学生能够自主根据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进行理论学习,一方面能够起到对学生化学这门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作用,以此来激发学生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对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为学生未来进行化学知识学习时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在采用引导自学法开展化学教学时,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做到张弛有度,科学对学生化学学习进行引导,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化学全面发展。

(一)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

因初三年级的学生面临着升学方面的学习压力,因此在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时,总会遇到自己不知道应该如何解决的各种问题,基于此,化学教师在教学引导时,应结合当前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情况,以此为基础来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提问和帮扶性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来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扩展,同时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致,对学生思维逻辑的扩展有积极性教育意义,以便于学生能够对化学学科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知识。除以上之外,教师采用引导自学法开展教学,能够结合当前我国教育新课改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进行教学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上的动力。

(二)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引导现状

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引导时,因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观念造成的影响,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化学这门学科的引导,这种学习模式下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式的学习状态下,不能真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扩展性教学作用,同时教师教学效率也没有因此得到相应的提升,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厌烦学习心理。基于此,这就要求初三化学教师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采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教学弊端问题,积极应用引导自学法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初中化学的积极性学习态度以及自主学习意思,以此来培养学生化学的学习习惯。

(三)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明确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之间,在学习方面以及对新知识的接收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因此在整个班级集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化学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特征。基于以上,在实际化学教学中,若教师还是采用原本传统的模式下的教学方式,班级中所有学生接受的学习方法都是相同,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班级中化学基础相对比较差的学生无法取得进步;同时也会使得班级中对所学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无法学到其想要学到的化学知识,无法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四、 “引导自学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致和动力

初三化学教师在采用引导教学法开展化学教学时,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该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不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应该学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来对当前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掌握和了解,然后以此为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提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来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主动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另外,因初三学生面临升学有非常大的学习压力,同时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初三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引导时应该借助学生这种好奇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思考和分析,与此同时,还可融合与教学所学知识相应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之后所学内容的热情。

例如在进行初三化学《溶解与乳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与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关的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本节课所学化学知识中,首先教师准备高锰酸钾、食用盐、蔗糖、粉笔灰(或者泥土)以及食用油,并准备几杯水,引导学生分别将上述材料加入水中,促使学生对这些材料加入水中后的实验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来进行相应的化学探讨和分析,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引导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验进程向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教学质量的化学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主动根据所学进行思考和回答,这样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化学问题时能够深化所學知识记忆力,同时也能够起到对学生思维探究能力的提升作用。与此同时,化学教师也应该学会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探索实验的同时来强化学生认知能力,以此为未来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进行化学题目的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就以往传统模式下的化学教学模式而言,通常都是教师是课堂中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也都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发问的机会相对比较少。另外,教师在进行化学所学知识提问时,通常都是根据自身教学模式开展的提问,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即使学生遇到问题情况下,需要进行思考的时间相对比较少,多数都是由教师帮助学生揭示问题的答案。从整体上来看,这种提问教学形式虽然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教学成效,但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行针对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基于以上,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将更多的提问机会留给学生,这样学生能够结合所学提问一些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然后教师在学生提问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引导,这样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找到问题答案,相比较于教师提问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初三化学《溶液浓度表示》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在正式教学前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题目:将4g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46g水中,请问最后获取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学生根据教师所讲进行解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改变题目的形式,将题目中的氫氧化钠固体改成别的化学物质进行相应的求解,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以此来实现自主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

(三)教师应做好自身在实际教学中的职责

将引导自学法应用于初三化学教学中,主要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学习,因此这就要求化学教师结合当前现代化教育中的一些教学措施,为学生设置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提问和解答,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头脑风暴的学习模式,对扩展学生化学思维能力有积极性教育作用。

例如在进行初中化学《油脂》这部分内容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将与油脂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展示给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向学生提出有关油脂方面的教学问题:植物或者动物在什么状态下能够变为油脂?油脂是怎么形成的?教师可将班级中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并解答,上述问题因与学生实际生活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因此也就更容易激发学生这些问题的探索欲望,在讲到从大豆中提取油脂这部分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相应的实验方法进行提取油脂的实验,有助于对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有问题就要去问并想办法去解决的学习习惯,若时间上不够充足的情况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不明白的问题记在笔记中,通过以上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学习,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成效。

五、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师在采用“引导自学法”进行教学时,应将班级中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主动学习和参与,以此引导学生实现自主性进行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吕洁.“引导自学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8):33.

[2]陆晓敏.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青春岁月,2019(2):310-311.

[3]张仕军.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7):35.

[4]徐晓勇.“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版,2020(3):138-139.

[5]夏招英.“引导自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5):77.

作者简介:

高俊,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初三化学的启蒙课教学范文第4篇

单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教学方面的经验

1.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总结,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3.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使学生有置身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5.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

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

6.练习的选择:一份好的练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要进行合理精选,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

7.科学制定计划: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复习计划,明确其内容和要求。有了计划的引导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

目性。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

做好工作。

第二方面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五点入手,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化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的练习要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第五点: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以上五点教学方面的看法我本人只是想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最终想显露一定效果。

一、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尤其对新教师而言)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课标、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有时,在教学中我还会错误地认为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是起始科目、任何学生都没有基础;因此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学上也采用了相同的进度。这样一来逐渐磨灭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本已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他们对新学科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经过反思,我在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课改精神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的陈述更少了、提问更多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我也始终坚信——我们的后进生是“一桶金”。

二、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对学生的情感交流。 课改精神中一直提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要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情感目标。我一贯认为并不是只有班主任才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关爱。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从他们身边的事说起,从他们所见所闻说起,不和他们说空话、讲大道理,而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对他们个人的重要,力求在给学生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辅以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情感交流,拉进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学生变得喜欢老师继而喜欢所教的学科,老师也能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

以上两点是我在一年初三化学教学中体会最为深刻的。我们需要改变的是观念,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进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初中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总结

11月23日 ,在于国宇老师领导下,举行了第二届环翠区初中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与观摩。会上于老师说:“实验是化学课程的灵魂。要在做科学中学习化学,在学化学中做科学。”的确,实验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法之一。众多老师展示了关于创新实验和实验改革的一些做法,让我眼前一亮,感受颇深。

一、应适当增加实验,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探究能力。

实验虽然重要,但限于篇幅,教材上不可能编制太多的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既可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倪桂静 老师和 周大炜 老师分别在水分子的运动和过氧化氢制氧气增加了实验,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不难看出两位老师的用心良苦和对学科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此外,我认为,在教学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时,可补充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明显,效果很好,很能说明金属与盐溶液的条件,让学生记忆深刻。在教学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时,除做好铁锈的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外,还可增加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实验易做,现象明显。通过两组实验的观察,更能使学生理解酸溶液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出和掌握规律。又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的教学中,可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样,既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处理污染物的措施,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二、应以创新实验为突破口,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要求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梁晓燕 老师在此方面的研究,让我豁然开朗。她说,化学源于生活,因为从生活入手,唤起学生探究意识。如,用木条燃烧代替每条燃烧;由医院输氧联想到过氧化氢制氧气代替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代替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此外,关于氢气燃烧的创新实验,我有一些想法:例如:氢气的燃烧实验,常把氢气通过玻璃管然后点燃,燃烧时只观察到淡淡的黄色火焰而看不到淡蓝色,因为玻璃中含钠元素所影响的,可向学生如实相告。为了观察的氢气燃烧的真实现象,可以设计出不用玻璃管,改用注射用的大号针头代替玻璃管,这样就可以观察的燃烧的真实现象,实验更直观、更富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如:氢气的燃烧爆炸创新演示实验:利用废弃的饮料塑料袋,把塑料袋的一角撕开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约三分之二体积的氢气,然后把剩下的水倒出,用长的导线插入塑料袋内,导线的另一端与打火机相连。老师按动打火机,塑料袋内的氢气被点燃而发生爆炸,声音响亮又没有危险,现象非常明显。学生观察实验后,异口同声说:“这实验真棒”。。成功的创新演示试验,不但给以示范,而且激励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以上是我在实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实验教学的价值显示出其无限的生命力。相信,随着课改的深入,不断地学习、反思、总结,实验教学一定能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回顾多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总结了几点经验: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 前几年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今年改用了沪教版的教材。新教材的内容顺序有所改变,知识面有所拓宽,用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细心研究授课方法,总结出考试重点和热点,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三、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通过提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据了解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利用学生问问题的时候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六、练习和考卷的选择 一份好的练习和考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要进行合理精选,主要以练习册为主,资料为辅的方法,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

七、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通过多半学期的教学,发现自己的知识面还远远不够,还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初三化学的启蒙课教学范文第5篇

我对前段教学工作进 行反思。在今后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基础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中考重点始终是初中化学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 学知识结构,是解决新问题的坚实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 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的联系,将化学知识回归 到实际生产、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其原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2、加强规范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科学性,减少不必要 的失误。

3、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 学们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激发学生兴趣,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启发思维、形成化学概念、 巩固化学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 思维品质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该学生动手 操作的,该学生探究的,该学生观察、推理归纳的都要放手让学生去完成,老师不能越俎代 庖。

4、加强审题能力训练 很多同学对题目要求尚未明确就答题而导致失分,如最后两题为两选一,而许多同学 没看清要求,两题全做,既增加了难度,又耽误了时间,直接影响了得分。还有部分同学对 一些综合题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多应渗透这方面的训练。如在讲习题 时,老师不要帮助读题,因为老师在读题时往往不经意就把题目的关键词通过语速、语调等 反映出来了,要加强综合题的分解训练,一道综合题都是由若干个基础知识点拼接而成的, 通过训练要让学生具备将综合题分解成基础知识点和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总之:(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 和

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 减小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 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 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力的培养。。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 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 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用 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初三化学的启蒙课教学范文第6篇

一、 把握复习内容,讲究复习策略

新课程将生活和社会融入化学;空气、水、食品、材料、燃料、药物、环境等内容已成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素材进入课堂。因此,新课程的实施,中考

化学试题也有如下一些变化。

1、试题的覆盖面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2、考试的重点发生了较大的变更,体现在考试的重点由过去的酸碱盐知识的应用转移到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内容,而这部分知识的难度虽然都不大,但现在的

学生却了解不多;

3、综合计算难度要求降低,且多与生活、生产相结合。综合计算难度把握不好,很容易挫伤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对化学产生厌烦心理。

4、推断题的难度显著降低,在复习过程中不要把旧教材的推断要求移植到新课程复习中,不然容易挫

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实验题的份量在试题中显著增加。一些省市的中考化学试题在简答题甚至填空题中都有实验小题。实验的分值已超过总分的一半,凸现实验的份量。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实验内容的渗透,实验的复习在整个复习备考中应占据核心位置。面对新的标准、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教师应摈弃多年来习以为常的复习模式,而应征对中考化学试题的变化,在复习中使教师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与新课程标准“接轨”应准确把握复习内容,讲究复习策略,制定有效的、高效的复习

方案。

二、制定有效的、高效的复习方案。

1、精选习题,示范讲解,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

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空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不仅可以收到以题及类举一反

三、的效果,更重要地是可以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

2、加强解后评析,注重思路启迪,提高解题效率。 习题评析,不仅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解后评析可采取“一题一评析”的策略,可先让一位学生汇报结果或上讲台作解答,并要求其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补充不同的解法,但绝不能将习题的评析变成“就题论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深化习题,挖掘习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方法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

率的目的。

3、注重实验贯穿章节复习

在章节复习中以实验为主线贯穿各章知识点,实验应以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和回忆为主。在复习实验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三、提高学生阅读、处理化学信息和化学表述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的阅读量、表述题普遍增加。应对新课程的中考,要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加强阅读和表述的训练。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特别重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我们采用简答题专项练习、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专项练习、图表图像的阅读与理解数据处理能力的专项练习、推断题的专项练习、实验探究和实验综合的归类训练等,从而使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处理实验数据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另外在中考化学综合复习阶段,除了注意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还要侧重于组织学生广泛接触不同角度的新题型,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教师首先是自己明确,进而要告诫学生,不应抱有希望通过大量做题,碰运气撞到现成中考题目的侥幸心理,而应立足于自己解题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概括起来,就是“读懂信息—整理信息—筛选信息—使用信息”的一般性本领,面对一道看来面目全新的考题,先不要怕它,静下心来读懂题意,理出头绪,运用自己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积极求解,这即所谓以不变应万变。总之在复习过程中应始终把提高学生阅读、处理化学信息和化学表述能力作为复习工作中的

重点来抓。

四、主动反思复习方法和效果

中考结束,教师应及时地按照“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对中考化学复习过程中所实施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复习质量与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总结,这种总结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对复习效果作出准确恰当的估量,进而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有效地改进和指导今后的复习工作,深化中考复习。

以上就是我们在实施新课程两年来的复习备考过程中,对新课程化学中考的认识和体会及在化学复习过程中的应对策。俗话说“教无定法”,复习工作也不例外。我们

还会进一步探索中考复习的优秀方法

二、 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上传: 朱小琴

更新时间:2014-1-10 20:24:43

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江西省定南县第二中学

朱小琴

【摘要】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成为教师的工作常规,而且教师必须善于反思。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本文笔者仅就自己多年的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针对课堂引入、实验教学和课改下化学作业设计三方面的教学反思,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供大家一起参考。 【关键词】化学教学 课堂引入 实验 作业设计 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经验+反思=成长,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这一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已日益为人们所熟知。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就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本文笔者仅就自己多年的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针对课堂引入、实验教学和课改下化学作业设计三方面的教学反思,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供大家一起参考。

一、对课堂引入教学的反思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都有一个精彩的引入,一节成功的课必需有一个好的开始。老师们在课堂上巧妙的引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学生在整节课中思维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学习效率肯定很高。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但是不能千篇一律,教师应经常对每节化学课所采用的课堂引入取得的效果进行反思,尤其是新授课。比如:在学习《绪言》一节时,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是采用讲解法引入新课,没有从如何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兴趣并今后学好化学这门课的角度去引入,其实,我们反思一下,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不仿在这课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给学生做几个趣味实验,像“白花变红花”,“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铁钉变铜钉”等等趣味实验的现象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化学教师就像是魔术师一般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对实验教学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多年的教学实践明: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虽然课改已几年了,但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未能摆脱中考指挥棒的束缚,使得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存在轻过程、重结果的问题。大多数探究性实验仍在课堂上以教师演示、验证的形式呈现出来,条件差的一些学校,化学老师甚至采取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在以往的考试中,学生的成绩却不差,纵观这两年我省的化学中考成绩发现,高分的学生很少,原因之一是实验试题越来越活,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不只是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重要考查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迫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反思。如何改进实验教学,使学生具备应有的实验能力,我认为如果把单一验证性实验,讲实验背实验,变为发展学生多元智力,形成多样的实践活动,那么化学实验教学将会发挥它应有的强大功能,完成化学实验教学育人的任务。比如:在学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这一知识时,经过反思,我把课本第125页的实验7-2重新进行了设计:在讲台上点燃了六根蜡烛,现提供以下实验仪器和药品,剪刀一把、烧杯一只、水、碳酸钠、盐酸、泥土,让学生设计六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灭火,并说出各自的灭火原理,经过同学们动手动脑,创新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对课改下化学作业设计的反思

在化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化学教材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改革等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化学作业的改革却相对滞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化学作业特别是课外作业存在着照搬练习册及习题集,以及布置的作业偏多、偏深或只注重统一性等现象,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降,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事实证明,如果我们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实际、趣味性、实践性、探索性强、形式新、入口宽的作业,对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了《绪言》和第一单元后,我设计了以我爱化学为主题写小论文比赛,先后在班上召开班会和出化学板报活动,许多从网上和生活中的取材超出了老师的想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元素》这一课题时,我设计了以游戏和猜谜语为形式的课堂作业,达到巩固所学元素的目的,教师出示卡片上的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学生立即回答对应的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如像两口合一金、黄金被盗、有钱的讨饭者等谜面,让学生来猜,小组间以记分的形式比赛,又如:在学习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后,我把ph试纸发给学生,让学生回家后自己生活中各种溶液的ph,第二天交上来的答案达十多种,如有自来水的,有河水的,有盐水的,有洗衣服后的水的,有酱油的,有雨水的等等。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学生通过思考、创意、构思和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优化教学过程与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发现问题就深思,存在问题就整改,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扇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永修县外国语学校

黄解秀

本学期的化学教学除了要完成新课,还要全面复习,迎接中考,对于这段时间的复习我有很多感慨,也有很多收获,对此有以下几点反思和体会:

一、重计划性,忌盲目性

初中化学知识比较凌乱、分散因而要充分认识到复习不是简单的“热剩饭”,而是再“升华”、再“提高”,这就需要在复习时,不能是对知识的简单罗列,因此我在复习知识点时以考纲作为基础,并配合资料进行集中训练使得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基本知识框架图,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并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因材施教,忌好高骛远

我所任教的三个班级中实际情况都不一样,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对每一个班级的要求都有所不同:使好学生“吃饱”的同时又要“吃好”;中等学生进一步“吃饱”;差生“吃好”。此外,在狠抓教学的同时,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状态反常的学生一经发现,我主动与班主任沟通,以便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加以引导,使其尽快调整好状态,去迎接新的挑战。总之,教育和教学都需要切合实际的因材施教,忌偏离实际的好高骛远。

三、及时反馈、强化指导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及时地通过简单、双基性的练习和课下提问及时反馈,抓住学生的漏点、易错点、易混点强化指导,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选题是关键,要少而精,有梯度性、层次性,适应于不同此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取,各有所进。

总之,在一段时间的复习课教学中,同学们有一定的收获,同时,我也在教学中掌握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以后的教学起到良好的帮助.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如何使化学在中考取得理想的成绩

(2011-03-31 18:52:23)转载▼

标签:

杂谈

化学中考分数只有50分,所以一些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我感觉到压力好大。学生不愿学、学习枯燥,要背要记要动脑,多累啊!但是,明知是苦,也要发挥乐观主义精神,不到最后一刻,也不能放弃一个学生。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争取高分。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有一些体会: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小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

总之,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多取得高分段的学生。

分享:

上一篇:穿普拉达的女王观后感范文下一篇:长沙理工大学重点学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