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的解决问题范文

2023-09-23

微观经济学的解决问题范文第1篇

(一)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调控范围的疑难问题

1.追究“层级”不易确定;涉众经济案件的犯罪组织结构呈“金字塔”形状, 有些中下层人员往往既害人又害己, 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 他们既非法吸收他人存款, 自己也进行投资, 案发时其损失甚至不亚于被害人。假如所有吸收过别人存款的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惩办范围显然过大;如不全部追究, 则应当确定“追究层级”。

2.“公众”人数与数额的“双重入罪标准”难以把握;涉众经济案件有人数与钱数“双重入罪标准”, 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个人非法吸收30万元或30户以上, 应予追诉。司法实践中“30户”很难达到, 而“30万元”容易突破。有的只非法吸收一、两户的存款, 就超过了30万元, 如果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惩办显然不够合理;不追究又违反法律规定, 处于两难境地。

3.共犯的认定困难。在特大型传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案件中, 犯罪嫌疑人以合法的公司开展犯罪活动, 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有些中下层人员, 只负责开具票据、收取存款, 并不参与其他活动, 案发后辩称自己对犯罪行为毫不知情。这些人能否作为共犯处理, 认识和做法并不一致。

(二)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实体定性的疑难问题

涉众型经济行为由于复杂多样, 通常会超出一个罪名所规制的经济行为的范畴, 难以直接确定罪名。依照刑法相关规定, 犯罪地认定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行为类型, 即行为是否是刑法规范的行为种类;二是行为程度, 即行为是否达到了应受刑罚惩罚的程度。由于刑法对体现个罪程度的数额、手段、方式等情节做了具体规定, 再加之具体涉众行为的涉案范围广、涉案数值大, 行为程度远远超出刑法实体定性的程度要求。因此, 有关涉众经济行为能否入罪的程度判断相对容易, 而难点表现为行为类型的确定。而新形势下诞生的诸多新型经济行为往往处于合法与违法之间, 是合法行为、一般违反民商事、经济法律的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难以直接区分, 行为类型判断必然存在着争议。而合法与否的行为类型地确定恰恰是区分罪与非罪以及此罪与彼罪的基础。

(三)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程序适用的疑难问题

1.诉讼程序启动的交叉。在刑事立案之前, 由于涉众经济行为是否涉嫌犯罪尚未明确, 有的被害人为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 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要求行为人继续履行合同或者赔偿经济损失。鉴于涉众型经济案件中的个别事实不可能充分体现行为的犯罪属性, 人民法院自然以经济纠纷进行民事立案, 并以民事诉讼程序审理[1]。同时由于案件涉众广的特点, 必然会出现法院对同一个法律事实多次启动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的情形;同样, 一旦认定涉众型经济行为涉嫌构成犯罪, 必然会再次启动刑事诉讼程序进行刑事追究。如果刑事程序终结后, 被害人又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仍会出现法院针对同一个法律事实多次启动民事程序的问题。

2.诉讼的拖延和重复。在同一个具体案件中, 有的被害人以刑事案件向公安机关报案, 有的被害人以民事案件诉请法院审理;在案件已经刑事立案的情况下, 有些被害人不到或不及时到办案机关进行被害人及其涉案财产登记, 致使涉案数值和涉案人数难以查明, 导致案件久拖不决;有些被害人在法院裁判生效之后才提出诉求, 导致法院的重复审理。

二、涉众型经济犯罪司法疑难问题的引发原因

(一) 涉众型经济犯罪刑事政策调控范围疑难问题的引发原因

考虑到涉众型经济犯罪相比其他犯罪类型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更为显著, 在案件查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会注重“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并重、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统一”, 甚至是“社会效果高于法律效果”。因此, 仅凭刑法是难以实现这样的目标的。此外, 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及时、完全地反映在法律文本中, 必然导致涉众型经济犯罪查处范围的确定呈现“不稳定态势”。

刑事政策调控范围的确定是案件事实与法律效益乃至社会效益匹配的关键性内容。由于惩办的法律效益难以与其社会效益划等号, 强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地调控成为必然趋势。由此所决定, 涉众型经济犯罪调控范围确定的困难在于哪些人、哪些事、哪些行为应当纳入刑法规制范围。

(二)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实体疑难问题的引发原因

由于刑法对个罪具体罪状的规定明确具体, 通常只要把握住具体个罪的犯罪构成, 特别是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即可确定犯罪事实。然而囿于这样的思维定势所进行的研究与实务并未有效破解实体定性的难题。这说明, 相关案件事实是否符合具体犯罪构成的分歧并不是涉众型经济犯罪实体定性疑难的根本原因[2]。从已有的办案历程与办案经验来看, 涉众型经济犯罪实体定性的难题实际来源于新形势下不断产生的新型经济行为。由于新型经济行为既具有传统经济行为的部分形式要件, 又具有体现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和新特点。同时法律地规定又不够健全, 新型经济行为是否受到刑法保护或禁止不宜直接判断。

(三)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程序疑难问题的引发原因

对于刑民交叉案件的程序适用, 我国法律已经详尽明确。但在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中, 之所以还存在程序适用的冲突与重复, 是由不同办案机关之间的司法协作不够畅通所导致的。而办案机关程序适用分歧的重要原因在于涉众型经济案件存在着重大利益, 这在跨地区办案机关的司法协作中表现得尤其明显[3]。

有的被害人“添加”犯罪环节, 运用“先刑后民”的程序规则, 延缓民事案件的审理, 以刑事诉讼程序逃避民事责任;同样, 有的当事人则故意隐瞒犯罪环节, 以民事诉讼逃避刑事责任。同时, 从“维稳”角度考虑, 办案机关对外地又涉及本地区人员的涉众型经济案件地办理持“消极态度”, 甚至在“明知”的情况下进行立案审判, 试图形成“既定事实”, 以保护本地区行为人或者被害人的经济利益。部分办案机关甚至不理会刑事管辖机关司法协作的要求, 仍然以民事经济纠纷立案审理, 并使民事判决生效, 以保护本地被害人的财产。上述被害人、当事人、办案机关的行为, 直接导致程序适用“繁杂混乱”。

三、涉众型经济犯罪疑难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刑事政策调控范围疑难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是认定被告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行为人诱使他人存款, 使其负有了“告知投资人所承担的风险和随时通报经营状况”的法律义务。行为人明知自己无法支付高额回报却不进行告知, 放任存款人继续注入资金致损失扩大而自己非法获利结果的发生, 已形成“间接故意”, 应当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二是确定追究层级及非典型共犯;1、确定追究层级;对于犯罪组织中的策划者、组织者、积极参与者进行定罪处罚, 各地认识和做法基本一致;对于中下层人员, 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参照个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决定是否追究其刑事责任, 不应一刀切地决定追究到第几级。2、确定非典型共犯。对于犯罪组织中的“宣传员”要区别不同情形处理, 如果本人是因为受到蒙蔽, 只过分宣传而没有实质性行为, 不能以共犯对待;如果主观方面既存在“明知”, 而客观方面又有虚假宣传、编造事实的行为, 则应当以共犯论。三是对“自愿被害人”不予保护。在某些涉众案件中, 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 拿出部分资金弥补被害人的损失。有些被害人拿到政府补偿后, 误认为“有政府保底”, 仍然继续参与涉众型经济行为。类似这样的“自愿被害人”在主观方面已发生变化, 不再是以往的“被骗”, 而是利用他人的非法行为谋取个人利益, 应当不予保护。

(二) 涉众型经济犯罪实体定性争议的解决路径

涉众型经济犯罪实体定性疑难问题的发生原因, 整体看, 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立法不完善所导致的, 只能随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逐步解决;局部看, 是由法律应用视角狭窄、应用境界不高所造成的。

从理论上看, 涉众型经济行为至少应当属于两个“法域”规制, 既应当受到刑法地规范和调整, 由此导致的违反刑法规定的涉众型经济行为属于涉众型经济犯罪;同时也应受到民商法和经济法地调整与制约, 从而使得违反民商法、经济法规定的涉众型经济行为属于涉众型经济纠纷。由此我们可以认为, “法秩序的一致性”[4]与刑法的谦抑性和终局性决定了刑法对经济行为违法与否的判断必然应当与前提法的违法性判断保持一致[5], 从而决定了涉众型经济犯罪行为类型的判断既属于刑法范畴, 也属于民商法、经济法范畴。如果涉众型经济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程度判断属于刑法职责, 那么涉众型经济行为的行为定性就理应属于刑法和前提法双方共同的任务。因此, 依照刑法规定对涉众型经济行为进行评判时, 需要特别重视前提法相关的规定和裁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 对于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新型经济行为, 不能片面地因其危害性而直接定罪处罚, 应当根据刑法与民商法、经济法等前提法的规定, 首先判断新型经济行为是否合法, 从而进一步确定行为是否违法、行为符合何种违法行为类型、行为是否需要由刑法规制。判断行为是否合法需考察以下内容:市场经营者是否具备主体资格;判断新型经营行为是否合法;判断经营内容是否真实。

(三) 涉众型经济犯罪程序适用分歧问题的解决路径

在现有法律体系框架下, 应当积极探索建立沟通与协作机制, 设置与疏通不同层级公安司法机关以及不同地区公安司法机关协作的渠道, 从而消除非法律因素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程序适用的干扰。由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所决定, 针对同一涉众型经济案件的刑事司法活动必然涉及多个地区的公安司法机关。因此公安司法机关的协作要求应当是既坚持分工负责, 更强调相互合作:一是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和设置资源共享平台, 并定期召开会议强化信息沟通;二是对于重大涉众型经济案件, 必要时可成立专案领导小组, 统一协调案件的处理。三是建立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对于因“地方保护”而引起的部门协作不力、办案拖延等问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摘要: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涉及对象的众多性和地域的广泛性;其处理既涉及到刑事政策问题, 又涉及到刑事法律问题, 更关乎到社会稳定问题。为充分实现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有效预防, 应当在总结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查办经验的基础上, 充分认识其在刑事政策适用、行为定性, 程序适用等方面的疑难问题, 积极、有效地探索其形成原因, 进而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关键词:涉众型经济犯罪,刑事政策,行为定性,程序适用

参考文献

[1] 李家胜.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交叉案件审理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法制与经济, 2008 (1) .

[2] 聂慧苹.涉众型经济犯罪司法疑难问题探析[J].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4) .

[3] 聂慧苹.涉众型经济犯罪司法疑难问题探析[J].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4) .

[4] [德]克劳斯·罗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 (第1卷) [M].王世洲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

微观经济学的解决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 课程思政; 经济金课

《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西方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一。因其内容多包含抽象的理论,诸多的数学方法,按照传统的讲述方式方法,学生在学习时难免出现畏难而退却,而这将使得教学效能、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质量等大打折扣。“课程思政”突出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强调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立德树人的作用。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基于学校自身“农”学特色,以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为基础,以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引领,构建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等体系,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1。

一、构建层次递进、系统全面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体系

四川农业大学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是由经济学院开设,一般在大学本科的二年级阶段,开设的对象從横向分为本科经济专业基础、非经济学专业经管类专业必修、非经管类选修、留学生必修四个层次。纵向则从教学内容深浅程度由网络教育——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教育依次递进,在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时围绕课程思政所要求的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分别针对不同的层次,在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模式方法上面均做了差异化设计。

(一)目标定位

针对经济学专业学生,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正确看待,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批判性的学习西方经济学,强化专业知识,细化隐形思政,强调学科交叉,达到精益求精;对非经济学经管类专业学生,强调经济学知识积累,强化显性思政,为后面专业课程学习夯实基础;对非经管类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通过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程,结合农业大学特色,重在对经济与社会的通识教育;面对与年俱增的留学生规模,专门开设了全英文的微观经济学课程,通过中国案例与经济故事的引入,丰富留学生的学识。

(二)教学内容

经济学院《微观经济学》团队充分挖掘经济学课程背后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形成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针对经管类专业开设的必修课,基于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及前沿性,着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导向。内容涵盖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消费者选择;企业的生产和成本;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一般均衡和效率;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对非经管类开设的推荐选修课,主要作为通识课,内容包括个人主义方法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微观经济主体选择理论;效率与公平的实现路径;经济发展理念和社会进步。

(三)模式方法

二、创建讲好中国农业、经济故事的案例库与讲义集

虽然在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早已引入案例教学,教材中含有案例,但是大部分的教材案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缩影,因为其代表着资产阶级利益,更多宣扬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势,而淡化其缺陷。同时,对于大部分本科阶段学生而言,国外案例要么过于违拗、理解起来晦涩难懂,要么给了学生不切实际的憧憬,影响到部分学生的价值观。教学中所谈到的案例往往随意性较大,不够完整系统,引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作用较为有限。

同时,作为农业类大学,开展经济学课程具有鲜明的农学特色,又有强而有力的显著优势,即学科交叉优势。如何面对四川农业大学的学生讲好《微观经济学》这一课程,经济学教学团队结合思政元素,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筹备编制案例集与讲义,表一是部分体现思政理念的章节案例。以“效率与公平的实现路径”这一部分为例,安排了关于我国精准扶贫效果与经验的案例,同时,这也是在市场失灵中的体现之一。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确是有效率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存在失灵的时候,那么“富裕中的贫困”亦是市场失灵的体现,中国的精准扶贫政策,即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见证,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通过案例的讲解,学生的消化,既振奋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了“四个自信”,同时也了解到市场制度的特征差异、经济运行机制,理论与思想都得到了升华。

三、线上线下多渠道实施专业基础知识教育

(一)线上微课教育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成为了复学的障碍,但是不会阻止学生学习,教师教课的热情,倒是催化了微课、网课的加速进展。微观经济学团队可以说是未雨绸缪,在未接到进行网课通知前,就已事先准备中国大学慕课、超星慕课、雨课堂等多个数字平台资源,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组织团队成员在线学习腾讯会议、腾讯课堂、QQ课堂等流程操作,为后面的网课顺利开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大学生群体习惯于通过网络了解社会,易被虚拟的网络世界所影响。因此,充分利用网络等传播媒介以及多样化的课堂设计弱化学生的听觉惰性,将越来越多的不想听、被动听的学生转变为我要听、主动听的学生,将大学生的虚拟世界营造得更加健康,让其乐于接受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

线上微课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师生共享权威的电子教材、多样化的习题库、全国著名经济学教师的教学视频和PPT等丰富的内容资源。同时,也提高了效率,课前,课程微信大群和分组微信群联动,形成老师到组长、组长到组员的知识点与思政元素传递模式。课中,利用其签到、随机点名、在线测、课件实时存档等功能,完成对知识点的即时考察,利用会议平台各项功能,实现师生各种分享与互动,在最大程度贴近传统思政课堂的同时实现线上教学模式的创新。课后,配合在线试卷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的大数据技术,摸清学生听课效率与思政关注点,及时掌握教学反馈信息,建立双线答疑机制,运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为思政课程保驾护航。

(二)线下课堂教学

线下课堂依然是主战场。对于理论性强、数学方法运用较多的知识板块,依然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课堂讲授与思政元素的融入,以讲授价格理论中价格管制为例,价格管制分为最高价格管制和最低价格管制,即天花板价格与地板价格,在讲授本节课之前,先布置给学生问题“我国小麦价格变化趋势?价格制度是什么样的?”开讲前,提问思考过的同学,随着同学们各种各样的回答,逐渐引入地板价格管制,即我国的关于小麦价格的最低价格管制制度,然后分析其利弊,并引申至我国的其他农产品价格及我国农产品价格支持与生产保护,这样,同学们的大国农业情怀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更表达了爱农的敬意。

通过在课堂中分析探讨经济学原理和经济案例中蕴含的对价值观、素质教育、人才品质培养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启发,提升个人的价值追求和思想道德修养。比如阐述经济学有关资源稀缺性、资源有效配置等知识点时,通过联系生活中关于人类资源和时间成本的事实案例,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等稀缺资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阐述创新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时,通过分析创新所带来的生产力和市场价值对产业和社会发展进步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讲解边际决策原理时,通过对人们行动计划的增量调整这一实质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边际决策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事件的轻重缓急,井然有序地安排与处置。

四、开展与打造面向全校的经济金课

国外的经济学教材全盘介绍并宣扬资产阶级经济学思想,美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国内的教材注意到西方经济学的阶级性,特别是马工程版教材强调了对西方经济理论的批判性学习。上海以复旦大学为代表的几所高校在新的形势下创新了公共课《经济学基础》课程改名为《经济与社会》,集大专家以讲座形式开设,未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仅停留在讲义阶段。因此,我们希望创新完善公共(开)课程《经济与社会》的理论体系,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面向全校非经管类专业来介绍经济学基础知识与理论。

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手段,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的新成果,批判学习西方经济理论,以实现经济学教学中“思政为先、育人为主、明辨中西”的教育理念;同时紧密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讲好中国“大国农业”的故事,培养具有三农情怀的优秀人才。

《经济与社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批判借鉴西方经济理论,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最新成果,面向非经管类本科生、研究生讲授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导论——西方个人主义方法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微观主体选择理论、效率与公平的实现路径、经济发展理念和社会进步、宏观经济管理的初心等章节,以中西比较的方式阐释中国方案、讲述中国故事、学习中国智慧。

《经济学基础》课程以讲授西方经济理论基础知识为主,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已讲授十多轮。西方经济学课程组(包括校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和宏观经济学教学团队)教师在经管类本科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全校公共课程的教学中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优化的讲义已经使用,很好地引导同学们端正了三观,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从下学期开始,将引入《经济与社会》讲义,形成教材,目标是创建为面向全校的公开经济金课。

五、形成“知行统一”的微观经济实验手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不缺理论的广度与深度学习,更多缺少的是实践,而形成微观经济实验手册,为学生实战实习提供了便捷。可以通过具体形象的互动体验来让学生体会到经济行为的动机和影响,从而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相关知识,并且让学生能感受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关系。实验教学结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主题发言和课后练习等方法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困难。

实验手册基础包括三个模块,一是经济学综合实验沙盘手册,二是微课研平台实验手册,三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调研手册。第一模块经济学综合实验沙盘手册,除了在实验室通过组队对抗实验外,还有全国经济学综合实验比赛,每年会组织学生参赛,并已经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第二模块是基于微课研平台进行的。微课研平台是针对社科实验研究与教学需求搭建的高性能可扩展的服务平台。基于该平台,有一系列适用于多门课程的实验模块,涵盖了常用的16种经典实验模版。在教学工作中,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来让学生参与相应的实验,并可以自行设定参数来展示不同知识点和不同学习角度。比如在人性假设理论验证方面,论及“理性人”与“非理性行为”的矛盾时,要点明价值引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进而正面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模块主要针对学校所对接的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前的演练手册。

提升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效,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作为《微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师,本身需要较高的政治站位和道德修养,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融入微观经济学教学。知识储备更是关键,“大雪无痕”般实现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自然渗透主流价值观教育,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这需要老师本身做足功课。同时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动力,一日三省吾身,不断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项目来源:四川农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本科专业经济学类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瑢,協同育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9(12):81-84

[2]储丽琴,孟飞,《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研究[J]时代经贸,2019(34):102-103

[3]陈进,《微观经济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J]教学实践探索,2020(5):167-168

[4]马艳艳,任曙明,“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育实现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9(8):1-3

作者简介:屈改柳,1980年生,女,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通讯作者简介:曹正勇,1973年生,男,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系主任,硕士,硕士生导师。

微观经济学的解决问题范文第3篇

[摘 要] 我国旅行社行业经营管理不善,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旅行社行为秩序的问题,需要重构并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的微观规制体系。建议学术界以我国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的微观规制体系为重构对象,从广大游客的需求和愿望出发,从统计分析入手,提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旅行社;经营行为;规制体系;重构;规范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16. 025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20亿人次。中国国家旅游局预测,202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33 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总产值的8%,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然而,被认为是旅游业中的“龙头行业”的我国旅行社行业却没能很好地发挥龙头的作用,旅行社“小而散”,经营行为“乱且差”的问题逐渐发展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深受国内外游客的诟病,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在历次旅游市场秩序整顿工作中也都将旅行社经营行为作为整顿的重点,但是事实证明,仅仅依靠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运动加风暴”式的整顿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根本解决旅行社经营行为失序的问题最需要我国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的微观规制体系的重构。所以,建议学术界以我国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的微观规制体系为重构对象,从广大游客的需求和愿望出发,从统计分析入手,提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以及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建议研究的主要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7个部分:

第一部分的研究,应概括当前我国旅行社经营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逻辑的起点,这一部分必须明确指出我国旅行社经营行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应怎样整理,哪些问题是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并在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有关旅行社经营行为研究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旅行社实际情况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部分的研究,应着重从我国旅行社微观规制体系存在的漏洞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第一部分的问题归结已经证明,当前我国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的微观规制存在漏洞,旅行社微观规制不系统、不健全,缺乏为我国旅行社量身定做的微观规制体系,也不符合GATS的很多要求。因此,本部分应从我国旅行社经营行为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出发,系统揭示我国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的微观规制所存在的漏洞,特别是不能有效解决过度竞争的问题。

第三部分的研究,应提出我国旅行社新微观规制体系的构建原则。

这一部分应通过严密的论证来一一阐释,重构我国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的微观规制体系必须符合旅行社作为一种特殊服务型企业的特点,符合当前我国旅行社发展的阶段特点,符合GATS对我国旅行社微观规制在市场准入方面、在国民待遇方面的新要求,符合微观规制须富有弹性、必须经过严格听证会听证的要求,等等。

第四部分的研究,应探讨并构建我国新的旅行社微观规制体系。

这一部分应密切结合前面提出的当前我国旅行社经营行为方面存在的一系列严重问题,以及当前我国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的微观规制体系存在的漏洞,探讨并构建我国旅行社新微观规制体系。

第五部分的研究,应阐明我国旅行社新微观规制体系中各项具体规制的功能。

除在新古典经济学中贴上“市场失灵”标签的典型现象外,这一部分应全面检视旅游合同设计规制、竞争规制、价格形成规制、代理规制、进入和退出规制、质量保证规制,等等,重点着眼于有效解决旅行社之间过度竞争的问题,并一一阐明这些具体规制的功能。

第六部分的研究,应阐明我国旅行社新微观规制体系的运作机理。

在第五部分中旅行社新微观规制体系的结构、层次得以展现的同时,应阐明其运作机理,包括各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能,譬如履行、监督、评估、惩罚等。

第七部分的研究,应设计我国旅行社新微观规制体系运行绩效的评估方法。

这一部分应研究设置旅行社年度(历年)被投诉率、败诉率、赔偿金额等指标,同时研究由此产生的个别旅行社与同期全行业平均值的比较结果、与各行业平均值的比较结果等,最终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估我国旅行社微观规制体系运行绩效的方法。

而作为研究的最终成果,应在全面综合以上7个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国家有关决策部门、管理部门提出旨在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重构和优化我国旅行社微观规制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方案和政策建议。

开展我国旅行社规制体系重构研究无疑是具有突出的创新意义的。譬如,可以通过游客大样本统计归纳旅行社经营行为方面存在的损害游客利益的突出问题。文献检索的结果表明,还没有人在这方面做过类似的研究工作。同时,这种实证的方法还可以澄清许多为一些媒体广为报道的似是而非的问题以及非关键的问题。其次,这项研究是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置于旅行社微观规制这一根本手段的有效改进上面。微观规制同宏观调控一样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两者分别纠正市场经济中的宏观失灵和微观失灵,宏观调控着眼于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动,而微观规制着眼于规范市场经济个量。旅行社微观规制莫不如此。再次,这项研究可以查找出我国现有旅行社微观规制体系的漏洞并弥补这些漏洞。过去无人研究旅行社微观规制体系的完备性,而这项研究工作恰恰针对这一问题。当然,旅行社规制体系的重构并非从平地上开始,也不是详细到具体条目的撰写。最后,这项研究可以设计出一套评估我国旅行社微观规制体系运行绩效的方法。而目前在我国,并没有一套量化的评估方法,尤其是针对旅行社微观规制体系运行绩效的评估方法,这项研究工作将弥补这一缺憾。

除上述之外,这项研究还有以下特点。譬如,它是着眼于今后中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国际化,特别将微观规制体系的重构置于GATS之下的。目前在国际贸易领域内,旅游服务约占国际服务贸易总额的1/3,比重相当大,因而旅游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GATS的强烈影响。而且,重构的旅行社微观规制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欧美旅行社业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制度完备且旅行社自律性很强,现在已进入了规范化经营的时代。这对仍处于行业无序竞争状态的我国旅行社业来说,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旅行社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我国的旅行社业发育于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决定了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因而,相应的微观规制体系也需要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

至于在研究的方法上,该项研究可以采用定性、定量和多重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多视角地考察国内外旅行社经营行为的特点和旅行社微观规制体系的结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等。可以采用分散与集中、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进行的研究更具系统性、灵活性和真实性。另外,还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使该项研究所提出的问题、重构的微观规制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政策建议最大限度地切合实际。

总而言之,建议学术界开展我国旅行社规制体系重构研究。

微观经济学的解决问题范文第4篇

[摘           要]  主要以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及教学方法为重点进行阐述,分析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基本概述,包含理论是抽象性的、图形相对复杂、研究方法过多,并且从信息化教学形式、引进启发学习方法与案例学习方法、课后习题训练与综合论文成绩、巧妙融合前沿课题与教学互动过程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微观经济学的有效学习方法,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    键   词]  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教学方法;相关思考

经济学课程作为教育单位明确的一门必修课程,归属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体系,微观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领域的重点科目,其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内容,还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然而部分院校中学生在微观经济学课程学习中表现出不良情绪,因为学生觉得微观经济学课程比较抽象且难懂,学习起来有难度。为此,研究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价值。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基本概述

总体而言,经济学作为分析怎样分配稀缺信息资源的一门课程,微观经济学以分析资源分配的有效决策为基础设立,研究对象是单一的经济组成单位,即判断单一经济单位现有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两者的关系,换言之,微观经济学思考个体消费者以及生产厂家进行资源分配决策的重点途径,决定着微观经济学的对应特点。

(一)理论是抽象性的

微观经济学中价格理论涉及供求项目、消费者行为项目、生产项目、市场结构项目与市场项目等,然而相关理论的任何结论形成都立足于假设基础之上,那么学生在分析理论过程中总是不能把所学内容以及现实生活进行关联,再者概念相对多一些,让学生认为学习过程缺乏趣味[1]。比如在学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阶段,学生可轻松地感知,然而分析消费者实际行为过程,产生的结论为若边际效用以及价格两者相等,则消费者行为处于最优状态,学生认为相关知识是抽象的。此种现象不和自然科学相同存在实验室中,学生因为生活经验不足会表现出学习畏惧情绪,又如边际替代率以及边际技术替代率的知识点学习,学生总是混淆两者的概念。

(二)图形相对复杂

经济学课程包括诸多图形,相关图形均是复杂的,无形中发展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最大阻碍因素。因为微观经济学把抽象以及处理之后的假设内容为基础加以定量研究,因此理论的结论生成可借助平面图形完成客观反映。然而最后的结论需求较多形式的图形进行推算,造成学生运用较多时间探索图形的本质。部分可安静学习的学生在课后复习阶段,可了解到经济学图形的推导过程是缜密的,收获较大[2]。然而大多数学生仅仅了解结果,不懂得缘由,不可沉下心细致研究教材图形的含义。因此,考试之前一些学生会生成担忧情绪,甚至问教师应重点复习哪些图形。

(三)研究方法过多

微观经济学包含诸多研究方法,即边际研究方法、均衡方法、对比静态方法、数学分析方法、静态方法等,一些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觉得力不从心。经济学学习中要对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之后形成数学模型,制作直观化图形,后续加以复杂的推导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对知识点运用的熟练程度是存在关系的。可是站在学生的视角下,知识点学习总是前学后忘,学生把不相同课程的知识充分融合,导致学习难度增加。

基于此,微观经济学课程分析内容促使理论经济学呈现显著特征,相关特征表明学生学习会感到吃力,对相关问题的处理,应在课程学习中挖掘优质的方法,学生由浅入深地感知微观经济学,掌握经济学内在含义[3],梳理微观经济学思想与组成要素,全方位明确微观经济学的学习技巧,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发展的问题

第一点是教学呈现重视理论、淡化实践的问题,教师在实际课程教学中总会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不能及时关联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微观经济学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倾向存在密切关系,理论知识的学习要以掌握市场变动倾向为前提,不然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枯燥性和乏味性。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洞察意识,巧妙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这样才可以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素养,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第二点是讲课形式相对单一化,诸多教师进行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便可以把教材的内容直接介绍给学生,可是呈现出较大的弊端,最为显著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仅仅是机械化地接受数学知识,不能充分调动学习思维。第三点是考核方式有待丰富化,一些院校进行微观经济学的课程教育,选取期末考试以及平时成绩结合的模式,期末卷面成绩占有较大比例,考试的内容以教材知识为主,答案也是比较标准化的,创新的题目少之又少。而平时成绩占据较小比例,重点是分析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课堂回答效果,如果教师可以更多地创新教学考核方式,比如分析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可以丰富考核方式,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微观经济学的有效学习方法

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内容相对丰富,与此同时体现出抽象性,尤其是通过数理知识判断与推导理论条件,学生很可能感到此门课程存在学习难度。要想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教师要围绕学生素质与专业成长规律,给学生渗透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化知识。在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要凸显互动化特征与实用化特征,前者需求师生之间沟通与讨论,依托任务研究与学习问答的形式组织学生深层次研究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4];后者要求课程教学应保障实用性体现,组织学生把微观经济学知识运用在实践中,这样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发展为生活中实用的道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准确而言,在强化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有效性时,应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信息化教学形式

在微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中,应组织学生分析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后续关联国内外的关键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依托信息化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依托信息化教学形式的显著因素便是微观经济学包含烦琐图标与推导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不只是实现学习时间的节约,还会保障学生对知识点学习的过程具体化,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成效。

(二)引进启发学习方法与案例学习方法

针对启发性学习过程,把学生视作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幫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微观经济学内包含的需求价格弹性模块,可以此为基础启迪学生思维,带领学生思考怎样高效率地运用相关理论提高市场营销成效。适当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对微观经济学课程学习的参与程度。微观经济学理论相对抽象化,在实际的教授期间,要关联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学会引进生活案例充分讨论,对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进行解释,促使学生思维足够活跃化[5]。依托诸多和生活存在关联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真切了解经济学原理是体现实用性的,全部人均存在经济社会环境中,衣、食、住、行均和经济存在密切关系。全方位明确经济学原理不仅作为学问,还是人们认真生活的指南。此种启发学习形式与案例学习方法互相结合,最大化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内在的潜能进行挖掘,体现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另外,教师要结合经济学课程的知识点教学需求,针对性选择教学模式,树立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尤其是最近几年提倡的翻转课堂理念,可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相关手段的运用和微观经济学教材内容互相匹配,不然会造成学生无所适从的感觉,难以保障教学质量。

(三)课后习题训练与综合论文成绩

不管是如何生动性的学习方法,若没有在课后巩固现有知识,则全新的名称出现后,学生势必会遗忘知识点。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把严格假设为前提实施数学缜密推导,结论的获得体现出客观性,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微观经济学习题包含客观计算题,因此每个章节内容教学结束时要带领学生对课后习题进行训练,挑选体现代表性的习题重点研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6]。除此之外,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结合论文成绩与日常成绩,组织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对文献资料进行查阅,书写和某个理论相关的论文,完成学生学习成效检验。诚然论文题目的对应格式以及字数要求应被具体化,学生书写论文,不仅了解如何处理实践问题,还会树立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样把论文完成情况和日常的成绩互相结合,无形中推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更多地在微观经济学学习中得到良好体验。

(四)巧妙融合前沿课题与教学互动过程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师要善于分析前沿知识成果,同时在上课阶段围绕和学习内容相关的前沿主题创设教学情境。因为微观经济学每个学者的观点都是不同的,在教学期间要明确特殊化,组织学生阅读其他类型文献。依据学生阅读情况发表自己的思想,彼此之间互相交流与讨论,一方面活跃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推动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发展进程。在此期间,围绕专业化教学需求,教师可量身定制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即便微观经济学知识比较抽象,若细致研究会领悟知识点的奥秘。比如在财经类院校课程教学中,对经济学课程的安排体现出不同,学分即三学分、四学分等,课时即48课时、64课时等,教学考核模式划分考试以及考查等。由此教师要围绕人才发展需求,给不相同专业的经济学课程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尤其是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难易程度,还要配合特殊案例具体讲解,让学生全面分析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彰显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在课程考核过程中,不管是日常教学还是期末教学,都要凸显科学性。日常成绩考核具备灵活性,评定结合学生平时学习表现,挑选多种形式。由此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给学生明确成绩评估方案,在第一次上课过程中给学生公布成绩评估流程,学生对学习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可进行更为针对性与个性化的学习。

综上所述,在微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此门课程的特点,分析学生学习难度大的本质原因。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满足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尝试选取优质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内化知识点结构体系,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由此不断推动微观经济学教学活动的发展,真正落实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韩雪.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例[J].农场经济管理,2020,294(9):63-64.

[2]郭曦.微观经济学教学综述及教学改革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20(1):144-145.

[3]李娜.民办高校微观经济学教学问题与对策探讨:基于广东培正学院的教改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2):185-186.

[4]仇燕苹,王贵彬.留学生微观经济学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探讨[J].科技资讯,2019,572(35):221-222.

[5]刘梦琴.基于课程特点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对策研究[J].科技风,2020,417(13):104-105.

[6]李英一.基于动态评价理论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评价模式的应用[J].科技风,2019(26):219-220.

◎编辑 栗国花

微观经济学的解决问题范文第5篇

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对经济金融之类的知识比较敏感,遇到总是很感兴趣,但可惜的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机会来进行系统的学习,这一次开设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内心的愿望。

之前,微观经济学对我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看待经济现象都是门外汉看热闹或是凭着自己的直觉去判断,没有什么理论依据作为支撑,以总是很单薄甚至是荒谬的远离正确标准的。在课堂上,刚开始对一些接触的少的概念理解的比较吃力,不过在老师的细致讲解下渐渐有了起色。老师从专业的角度来引导我们分析日常生活中鲜活的例子,让我们逐渐培养了另一种思考经济现象的习惯和方式。这才知道专业和不专业的差距是多么的巨大。就像那个四张电影票换一张篮球票的例子,表面上是赚了的,放在之前肯定选择交换,如今方才知道还要考虑人的偏好和满足程度,加上这两方面再做决定得出的恰恰和之前的结果是正好相反的。,微观经济学我认为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为我们在看问题想问题开拓一条新思路,不仅培养了经济触觉,还帮助我们决策,对我的另一个改变是不再太过于依赖书本,书本的理论、规律只为我们提供一种参考和指导,旨在培养我们的思维,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去思考经济行为。虽然经济学的结构很接近理科,这也是微观经济学的严谨之处,但它与理科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它对人的研究。理科只关注各种公理、定理、公式,如同铁面无私的包公,只看客观的东西。而经济学则对人类的行为,甚至人的偏好做研究,这种研究是不可能不考虑个人的主观区别的。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即获得最大的满意度,这很难用传统理科的语言去细致刻画。当然,经济学在如何精确描绘这些主观性的概念的时候也存在种种纰漏,但作为一种成功的探索,是很值得学习借鉴的。

各种经济原理通过老师的讲解让人觉得浅显易懂,贴近实际。课上一些例子的使用,对我的理解非常有帮助。通过老师我们讲解知道,在微观经济学中分析方法有两个重要的假设条件:第一个假设条件是理性人的假设条件。这种理性人的假设,有时也被称为“经济人假设”,即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个体总是以利己为动力,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第二个假设条件是完全知识或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它还提到了种种模型的分析方法。其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经过合理的简化,转变为容易理解,便于分析的模型。正如书中所说“经济理论是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系统描述”。现实事物的错综复杂,我们在研究时就要舍弃一些非基本的因素,只对经济事物的基本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从而把主要因素与其关系描述出来,我们的目的达到了。我们的专业属于经济管理类,还要对社会中存在的众多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归纳,这就教给了我们一种方法。

我们还懂得了“效用论”,教我们去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同时还从一个生产者的角度,去调整生产成本,制定产量,去获得生产的最低成本,最高效益。作为一个理性人,它的确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为我们做事情,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的最大化。学完微观经济学,我发觉我看待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有了些改变。怎么说好呢,应该是在学习和生活上更注重效率和寻求最优方法。在自习室里学习时不受他人影响,比方说和别人比谁学的时间长,你不学了,我才不学。这种心情对于任何一位好胜心强的学生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一个开始用经济学思维思考的人来说,这就等于是增加不必要的机会成本而造成损失。用你学习效率开始降低的那段时间去打工实习或是打打球,最后所得到的总效用一定是比你一直死学习得到的多。具体一点,我现在除去每天上课的时间和吃饭、休息的时间,一天里能空出差不多六个小时。原来的话,我会用一多半的时间去学习;而现在,我每天不再以时间为尺度去学习而改用以完成预定任务为限,这样差不多每天只花上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再用剩下的时间去完成学委每日的任务以及尽情地体验大学丰富的社团活动。谁说的大学过得有点无聊,这就要看你怎么安排了。对于那些身在大学校园里却无所事事的人,我极力建议他去看一看这本书或是听听相关的讲座,会起到一定作用的。经济学所说的效用不同于物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产生于物品的属性,是客观的。效用是消费者消费某物品时的感受,是主观的。某种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因人而异,效用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个人偏好,没有客观标准。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正形象地说明了效用的主观性。鱼在水中畅游是被生存所逼苦不堪言,还是悠然自得其乐无穷,只能由鱼自己的感受来决定。

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在分析效用问题时避免了主观效用的衡量这一困难问题,不必说明效用的具体数值,只要比较效用的大小就可以。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把经济问题归结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性的选择问题,利用图形进行直观分析,从而简明易懂。所以,这种分析方法在经济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还从市场的角度去分析,各种不同的市场的形成,其特点,其供给,其生产要素的应用。不完全竞争,完全竞争,垄断,其长期,短期均衡的形成,其利润的分析„„它们有的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参考,有的也会给我们一种提醒,我们社会主义要坚决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学习微观经济学到底哪一点最吸引我呢?学习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比如房价为什么这么高,飞机票为什么可以根据预定时间打折,明星的报酬为什么那么高,许多非洲地区为什么如此落后,人民币为什么会贬值等等。其次可以让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尤其当你参加工作后,你的工资收入如何分配到日常支出/存款/股票基金/投资方面,等等,若某一天你参与掌管一个公司,你如何决定你公司的服务或产品的价格?等等。所以微观经济学会帮助我们了解经济世界的微观层面,让我们深入到经济发动机的内部仔细观察内部运转。想到这里心中不禁惊叹,经济学这么有用!微观经济学的诱人之处已经更加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微观经济学是讲的厂商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微观经济学分析了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和价格弹性的犯下,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的定价,来获得最大的利润。微观经济学还分析了市场结构中的各种主体的价格行为,厂商的成本决策。价格对市场的资源的配置等等。学习它的意义在于可以用它来指导自己的经济实践。起码指导自己的思考,启发自己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做出利于自己的判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它是很有好处的。从理论的意义看,为我们日后自己再进一步学习市场营销等应用课程打下了一个扎实的良好的基础。

毕竟时间有限,短短的小学期能够给我们深入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时间少之又少。每本书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地方,用心去领会便会发现学习的不仅是书中的知识还有学习的过程。不过,学习这条路肯定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而且微经这门课确实对我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将来在学习中在工作岗位上我也不会放弃对微经的继续学习与了解。微观经济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之间我们不曾涉足的知识之门,为我们将来的道路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的解决问题范文第6篇

微观经济学开篇就提到了机会成本的概念,通俗的解释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或者个人喜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常常必须放弃另一样喜欢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在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一个最普通的例子就是关于比尔盖茨在路上看到地上有一百美元会不会弯腰捡起的故事。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旗下的微软公司每秒钟盈利过千万,比尔盖茨花一秒钟弯腰捡起这一百美元就要相应的损失近千万,所以比尔盖茨是不会去捡这一百美元的。

那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关于机会成本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关于我们的时间的利用。我们大学时间无比珍贵,在紧张的上课时间之外,课余时间的利用就体现了机会成本理论。

相同的一下午课余时间,如果用来学习高数就必须放弃睡眠娱乐的时间,如果用来参加课外活动就必须放弃学习高数。如果用来学习高数则可以巩固课内知识,期末复习轻松,但是无法得到参加课外娱乐活动带来的愉快的感觉,如果用来参加课外活动则可以提高自己各项素质,但是无法使高数水平得到提高。

上一篇:万圣节的习俗英文范文下一篇:农网改造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