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病症范文

2023-10-20

慢病病症范文第1篇

1糖尿病肾病概念

糖尿病肾病属于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并发症,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如果控制不好,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3]。 通常,糖尿病肾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与相对不足,导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以致肾小球硬化,并伴有尿蛋白含量超常,称为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一种慢性高血糖的全身性疾病。

2糖尿病肾病的病症

糖尿病患者通常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脏功能损伤,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和水肿等。 通常我们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来分析其症状表现。

2.1早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早期,很多患者表现出来的只是糖尿病本身的一些症状,比如病人小便多、口渴,每天要喝大量的水,饭量增大,容易饿,有些原本肥胖的病人可以有消瘦的表现等。肾病早期通常患者不会有特别的不适, 所以自己不易察觉,需要经常到医院做有关检查才会发现。

早期的肾脏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会排出微量蛋白尿,正常人每天排出不超过30 mg,而糖尿病影响到肾脏的早期就会增高。 但是,最初蛋白尿可能是间歇性的,所以通常只有用放射免疫方法才能测量出微量的蛋白尿。 之后,蛋白尿会逐渐地发展为持续性。

糖尿病肾病早期一般没有水肿, 只有少数患者有少量蛋白尿,血浆蛋白降低前,会有轻度水肿。

另外,由于血液动力学的异常,肾小球呈超负荷工作状态,检查肾小球滤过率可发现升高,大于120m L/min, 其程度与血糖平行。 此时,做肾组织活检可能会发现没有什么异常, 但是也有可能发现肾小球滤过膜增厚等病理上的早期改变。正因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较隐匿, 不易发现,建议糖尿病人应当定期监测肾脏的情况。 通常, 经过严格控制血糖和接受胰岛素治疗几周到几个月以后可以恢复到正常。

2.2中期糖尿病肾病

进入中期以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症状逐渐明显并且伴有持续的高血压,水肿也是糖尿病肾病的症状之一, 刚开始可能是早晨起来会出现双下眼睑对称性水肿, 随着时间推移,严重时可能发展成为为双下肢和双上肢的水肿,甚至会阴部也会出现水肿。

此外,糖尿病肾病中期尿蛋白出现持续性,通过尿常规可以检测出尿蛋白,尿蛋白排泄率大于200 μg/min, 肾小球滤会以平均每月每分钟下降约1 m L的速度不断恶化,患者会在5~8年内发展为末期肾功能衰竭。 此时,通常会伴有高血压,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住高血压, 那么肾小球滤过率会快速地不断恶化,进行肾活检检查会提示出现肾小球硬化。

2.3终末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危险因素,此时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时期。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会出现明显的血压增高,出现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低下, 水肿加重。 进入尿毒症期后,可能出现骨质疏松、急性左心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甚至危及生命。

此时,患者的尿蛋白并不像其它原因导致的肾病那样,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性尿蛋白,发展成为临床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10 m L/min以下,同时肾小球基膜广泛增厚,尿素氮及肌酐升高,肾小球毛细血管腔进行性狭窄,以及更多的肾小球荒废,水肿及高血压进一步加重,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出现低蛋白血症, 导致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肾病终末期,一般会同时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

通过对以上糖尿病肾病早期、中期和终末期的症状分析,可以出现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症较轻,需要进行积极治疗,控制病症则有可能向好的方向转化。 因此, 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的监测有无伴发肾脏病, 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

3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分析

3.1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方法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必须检查的初筛项目是尿液常规检查,如果尿蛋白检查为阴性,则需要进一步检查尿微量白蛋白。 目前,尿白蛋白排出率(the urine albumin ex cretion rate, UAER)是诊断早期DN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UAER在20~200 mg/min,即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临床诊断即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因此,为了及早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肾病,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 ation,ADA)建议对于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该每年都进行一次筛查,而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则应该在诊断后的五年之后每年进行一次筛查。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防治目标是防止DN的发生和发展,重在预防。 治疗上尚无特效的方法,目前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上主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控制有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的危险因素。

除了以上控制防治方法之外,研究表明目前临床使用的肾功能检测指标如Urea、Scr等不能及时反映早期肾功能的变化[4]。 国内外大量研究也表明Cys C与肾小球滤过率有密切关系,是反映肾功能损害的灵敏指标, 是评估早期肾损伤的理想指标[5]。 然而,后续研究表明血清中 β2-MG水平也是反映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在肾脏疾病早期阳性率甚至比Cys C还要高,并且伴着病情加重会逐渐升高。所以 β2-MG升高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2]。

综上,糖尿病肾病的关键在于早期、综合防治。 普通人群应加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后及时就医并严格遵循医嘱,便能防患于未然。

3.2糖尿病肾病西医治疗方法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 ulum Stress, ERS) 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6]。 当细胞受到内外因素的刺激时,内质网的形态、功能受到破坏后发生一系列生化结构改变,蛋白质加工运输的过程受阻,大量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中形成,细胞会应激性地进入应答措施,缓解内质网功能障碍,促进蛋白质加工运输功能的恢复[7]。 因此,调控ERS偶联的炎症信号通路必将成为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使用4-苯基丁酸(4-PBA)调控ERS可以防治临床糖尿病肾病。此外,从甜菜中发现的生物碱—分子伴侣甜菜碱(Betaine)对糖尿病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8]。

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有静脉注射胰岛素、补液等,但是治疗效果较差。 最近几年,血液净化技术正逐渐地完善、成熟,也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的分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水平会比正常人水平显著增高[10]。 因此,通过血液透析治疗可以显著下降i PTH,有效清除血清中存在的炎症因子,通过半透膜两旁出现溶质深度差,形成弥散作用清除溶质,很好地保护机体血管,并能够有效地维持机体免疫功能。 虽然,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性较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长期使用血液透析容易引发糖代谢紊乱等不良效果,所以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适当透析[11]。

3.3中医治疗方法

古代医书中并没有明确的糖尿病肾病的名称,根据其在临床上的表现,将此疾病归为传统医学的“消渴”、 “水肿”“尿浊”“肾劳”等范畴[1]。 通常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气阴两虚为其本,瘀血阻络为其标。 中医认为肾虚血瘀多为糖尿病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 浊毒内蕴只是糖尿病肾病的表面之症[12]。 气虚、阴虚、血瘀贯穿了糖尿病肾病的始终[13]。 对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中医症状及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研究多属于虚、瘀、湿、浊四大病机,以虚为首,瘀为糖尿病肾病中肾虚产生的病理产物,湿、浊也是糖尿病肾病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病理环节[14]。

糖尿病肾病日久不愈,气血不足,鼓动无力,血行迟缓,阻于络中,络脉瘀阻,络息成积,最终在肾脏中形成微型癥积。 近年来“肾络微型癥积”学说渐渐成为糖尿病肾病理论研究的基础,也成为指导糖尿病肾病治疗的新方向。 因此,中医治疗也多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散结法,以及清热利湿活血法治疗[15,16], 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早期、中期气阴两虚夹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 也可以通过采用滋肾清利通络法,或者采用参芪消渴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17,18],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

3.4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我国学者贾占东等人探讨了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黄芪注射液共同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共60例糖尿病肾病水肿患者的分析,发现在常规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观察组水肿消失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研究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明显降低尿蛋白,提高血清白蛋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肝脏疾病的高凝状态,提高肾功能,从而改善糖尿病肾病性水肿。 研究也显示,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性水肿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效果不佳。 因此,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可有效促进组织间液回流,具有极好的利尿水肿效用[9]。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益肾降糖饮”为治疗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效方剂,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临床症状有较为明显的改善[19]。

综上所述,根据糖尿病肾病在不同时期的症状,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或者中医治疗虽然都具有各自一定的优势,但效果均未达到最优化。 因此,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或者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方能达到确切的治疗效果。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肾病患病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患者通常在不同的时期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早期的病症并不明显,治疗得当是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然而到了糖尿病肾病中期病症明显,终末期则进入了肾功能衰竭时期,很难治愈。因此,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分期病症,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以使用肾功能检测指标,如血清中β2-MG水平来反映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早期治疗以控制血糖、饮食、血压、体重等方面为主。对于临床糖尿病肾病通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结合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针对不同病症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慢病病症范文第2篇

1 细观察, 找病症

不想读, 灰土满书。由于小学生的年幼无知, 头脑简单, 贪玩好动, 再加之他们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 所以他们读起书来无从读起, 不知吸收, 不知消化, 没有收获。同时书籍自身缺乏声、行、色的特点, 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 使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 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 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

无书读, 望“书”兴叹。学校因为经费缺乏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 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

不会读, 无从悟“书”乐。拿起书来, 无从读起, 不知所云, 不知所获, 无从下手, 无法感悟书之精髓。

无时读, 望“书”空悲切。“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仍是当今农村的思想, 他们认为读书仍是唯一出路, 家长在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减负的同时, 大量的习题, 重复的练习, 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2 激兴趣, 乐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 直接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兴趣。”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着兴趣学习的, 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创设出各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恰当地趣味阅读, 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向文学的殿堂。比如笔者在教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之前布置预习时, 就由课题设疑:这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究竟是什么书?为什么男孩子必读?女孩子有没有必要读?同时要求学生待上课时进行小小辩论会, 说出各自的理由。由于小学生爱炫耀自己的天性, 他们心中有了一个一决高下的竞争意识, 这样学生就既能带着目标阅读, 又能乐在其中。

3 保书源, 有书读

要想让他们走进书的海洋, 除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外, 还要解决书源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建立班级图书室。让每个孩子自备书, 至少一本, 在班级建立图书角, 推选出一名工作认真的图书管理员, 让他来负责图书的保管、登记、借阅。这样就确保了人人有书看, 让每本图书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三位一体, 群策群力。学校、家庭、社会群策群力, 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 保证孩子们有书读, 有“许多花”来“酿蜜”。具体方式是: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4 择方法, 悟书乐

古人曾这样云读书的乐趣: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然此未能说中每个人所品尝出的读书的乐, 但至少让我们明白只有置身书海才能品尝出其中之乐。因此还要让他们学会阅读, 感悟书乐。

沟通课堂内外, 融会贯通。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 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因此笔者总是创设机会, 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 使学生能将所学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挤占语文时间, 系统培训。“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 笔者尤其重视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学法指导。讲授了一些阅读法, 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确定相应的阅读方法。

培养阅读习惯, 积淀语言。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习惯"。新课标中就明确地指出要培养学生查找工具书、参考资料“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要求学生一边读书, 一边思考, 圈画重点、难点, 或者加上点评注释;在阅读后要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这样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读写并进, 学生的语言积淀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5 搭舞台, 促强化

“给我一个舞台, 还你一片精彩”这既是很多青年人的名言警句, 也是笔者的人生感悟, 因为笔者深深地懂得哪怕是一个小舞台, 也会发挥大作用, 也会绽放出异彩。所以笔者总是把握契机、积极创设机会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 丰富阅读评价, 强化阅读。

自由表达, 激励阅读。学生每日阅读, 每日必获, 为此笔者利用早读、晨会或上课前的时间, 坚持每天安排5分钟的说话训练, 让学生轮流上台, 或说一新闻, 或晓一趣事, 或背一古诗, 或得一好词佳句, 或明一道理。这样就调动了每一个学生阅读的自主动机, 促其持续阅读。

书面展示, 内化阅读。学生所获形式多样, 为了能使其成果得以内化, 笔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 如摘录名人名言, 举办名人名言展, 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自己的童话、故事;给童话添上插图, “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这些展示既让学生领略了成功的喜悦, 又使他们的阅读所感、所悟得以内化。

引入竞争, 强化阅读。语言的积淀, 需要大量的阅读, 因此平时教学中就引入竞争, 经常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 开展“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 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阅读得到了强化, 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培养。

慢病病症范文第3篇

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推进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肾病等疾病

,完善全科医生契约服务,推进慢性病基层首诊试点工作,逐步达到首诊在社区的目标,形成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慢性病诊疗与健康管理相结合的服务体系。

二、 主要措施

健康管理师培训力度,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在职医务人员(护士、中医师、营养师、公卫医师等)中遴选人员,经过健康管理师培训后从事辖区居民健康管理工作。 完善“糖友网”、“高友网”试点经验

大力推行全科医生基层签约服务

大力推进建立全科医生和居民签约服务关系,全科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免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家庭健康教育咨询,提供妇幼健康管理,随访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及老年人群体,并承担一级分诊管理等。建立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责任制,促使全科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互信的签约服务关系。全科医师应给居民提供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程健康管理,指导居民规范合理就医,真正成为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五)拓展服务,及时发现管理高风险人群。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覆盖人群,加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血压、血糖、血脂偏高和吸烟、酗酒、肥胖、超重等)检出和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面履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综合服务职能,建立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时了解社区慢性病流行状况和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免费提供常见慢性病健康咨询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开展血糖测定,3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开展简易肺功能测定,4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0%的乡镇卫生院开展口腔预防保健服务。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积极推行健康体检制度,将慢性病核心指标和口腔检查作为必查项目,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加强指导管理。有条件的机关、单位建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提供体格测量简易设备。零售药店在慢性病防控宣传教育中要发挥积极作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单位医务室对健康体检与筛查中发现的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监测与随访,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有效降低发病风险。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机构开发并推广高风险人群发现、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适宜技术,并进行督导和评价。

开发癌症高发地区重点癌症筛查适宜技术,开展早期筛查和治疗,结合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加强对癌症高风险人群乙型肝炎、人乳头瘤病毒等疫苗的预防接种。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脑卒中高风险人群发现和干预工作。

(三)规范防治,提高慢性病诊治康复的效果。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专病防治机构要推广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及时对本机构各级专科诊治从业人员进行诊治规范培训,逐步实现慢性病的规范化诊治和康复。各级各类医院要严格遵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诊疗技术规范和指南,完善专科医师的专业化培训制度,注重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在提供规范化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同时,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咨询指导和科普宣传。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服务和口腔保健服务,对癌症患者开展随访和康复指导等工作,积极推广儿童窝沟封闭等口腔疾病预防适宜技术。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投入的增加,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内涵,积极推广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患者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积极探索全科医生家庭服务模式。

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和“治未病”的特点。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适当增加基本药物目录中慢性病用药品种,建立基本药物短缺监测信息处理协同机制,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储备制度,确保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适宜的治疗药物。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审批慢性病防治药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药品安全。

(四)明确职责,加强慢性病防治有效协同。完善慢性病防控网络,优化工作格局,整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打造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责任共同体,促进慢性病防治结合。卫生行政部门要创新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公立医院设置专门科室和人员,履行慢性病防治工作职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强化慢性病防控职能,提高服务能力。

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专病防治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分工负责和分级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和任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专病防治机构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慢性病及相关疾病防控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管理;医院开展慢性病相关信息登记报告,提供慢性病危重急症病人的诊疗、康复服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慢性病诊疗、康复服务提供技术指导;建立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相关慢性病防控措施的执行与落实。

健康教育机构负责研究慢性病健康教育策略方法,传播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并指导其他机构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活动。妇幼保健机构负责提供与妇女儿童有关的慢性病预防咨询指导。

(五)抓好示范,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积极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注重开展社区调查诊断,明确本地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应用适宜技术,发展适合当地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各地要定期总结推广示范区建设经验,带动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到2015年,全国所有省(区、市)和东部省份50%以上地级市均建有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充分发挥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各地现有的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的作用,丰富和深化卫生创建活动的健康内涵。以卫生创建、健康创建为平台,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的组织协调,将慢性病防控作为卫生城镇考核标准和健康城市及区域性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内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地区须建成1个以上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政策引导,改善环境质量,增加绿地面积和健身场所,建设健康环境;促进合理膳食、适量活动、控烟限酒,培育健康人群。

继续推进省级地方政府与卫生部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合作项目,通过省部共建,在慢性病综合防控的政策研究、宣传教育、干预控制、监测评价、能力建设、科研攻关和国际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共同提高项目合作省份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水平。

(六)共享资源,完善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统筹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慢性病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健全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发布等管理制度。逐步建成慢性病综合监测点,规范人口出生与死亡信息管理,组织开展辖区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发病及死因登记报告。建立慢性病与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居民营养与健康等专项调查。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慢性病信息收集、分析和利用,掌握慢性病流行规律及特点。

(七)加强科研,促进技术合作和国际交流。加强慢性病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科技部门在相关科技计划中加大对慢性病防治研究的支持,提高慢性病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慢性病防治研究和转化基地建设,重点加强慢性病防治技术与策略、诊疗器械、新型疫苗和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具,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利用,推广慢性病预防、早诊早治早康和规范治疗等适宜技术。

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慢性病防治全球行动,与国际组织、学术研究机构和院校在人员培训、技术合作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广泛协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建立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机制。

建立健康档案 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主要是记载有关服务对象健康状况的系统资料。主要分为四部分:①个人的一般情况(人口学资料);②健康行为与既往史;③家庭生活史和生物学基础资料;④危险因素。在完善健康档案的同时,还应包括服务对象对健康的各种需求、期望以及家庭的一般情况等,做到内容详尽,重点突出。

2.3 进行健康评估和疾病风险评价 根据慢性病患者的综合信息,对患者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对疾病的状态进行评价。

上一篇:美丽家长范文下一篇:社工转正范文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