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试题范文

2024-02-18

多重耐药菌感染试题范文第1篇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耐亚胺培南等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

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

(二)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

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切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

三、诊断与报告

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同时做好控制措施,以防扩散、流行。

(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的及时发现与诊断。

(三)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措施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臵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臵尿管、放臵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二)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须由保洁员用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三)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协和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四)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五)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必须实施隔离措施,在床牌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黄色)标识。

2、首选单间隔离(如VRE),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臵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臵同一房间。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3、尽量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如VRE应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4、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5、完成诊疗护理操作,离开房间前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

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疗护理前后、脱去手套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和/或手消毒。

7、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等不能共用。其他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处理(1000mg/L含氯消毒剂)。

8、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9、离开隔离室进行诊疗时,应先通知该诊疗科室,以便及时作好感染控制措施。转科时必须由工作人员陪同,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10、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六)医疗废物管理

锐器臵入锐器盒,其余医疗废物均放臵在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中,臵入转运箱中,集中收集后送大地固废处臵中心无害化处理。

(七)培训宣教

1、医务人员:专题讲座如手卫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知识等。

2、工人: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指导与演示,主要是手卫生、消毒隔离知识。

多重耐药菌感染试题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MDROS)的特点,并探讨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策略,为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提供一定指导。方法

选取20例综合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MDROS感染类型及部位等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22例患者中,MDROS感染主要有鲍曼不动杆菌5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5例,醋酸不动杆菌2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感染部位:呼吸道12例,血液4例,泌尿道5例,伤口1例。以上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均康愈,未发生MDROS暴发。结论MDROS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多重耐药菌(简称MDROS)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综合ICU是医院收治病情危重患者的场所,患者多为免疫力低下、容易受病菌入侵的患者,是多重耐药菌产生和传播的场所,因而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威胁,需要医院加强感染的控制[1],本文选取22例综合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MDROS感染类型及部位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6月本院综合ICU患者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62~88岁。样本主要来源于患者痰液、血液、尿液及伤口分泌物。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多重耐药警示牌

1.2.1.1 出现多重耐药菌时,护士应及时落实接触隔离,明示隔离标记,我科采用多重耐药警示牌挂在病人床头,标明患者为多重耐药,由获知患者培养结果的当天管床护士在第一时间挂在病人床头,同时配备床边隔离措施,提醒医护人员做好标准预防,待患者连续3次培养结果阴性后,仍由当天管床护士第一时间撤走警示牌。

1.2.1.2 发现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医生需开医嘱标明“床旁隔离”。 1.2.1.3 在发生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病历夹上应注明“接触隔离”,起提醒和警示作用,避免将该患者病历带入病房或房间,若带入房间,需消毒后方可带出。

1.2.1.4 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应单间隔离,也可将同种多重耐药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禁止将其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有开放性伤口及免疫力低下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2]。

1.2.2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让医务人员掌握MDROS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预防处理措施,提高防范意识;其次医院要实现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考核,并定期对医院的环境进行清理,尽可能避免MDROS不必要的产生和传播。 1.2.3 重视手卫生及职业防护

有研究显示,综合ICU医务人员手部MDROS的带菌率为68.9%,为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3]。因此,综合ICU应配置完善的手部消毒设施,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必须做好手卫生。此外,要重视职业防护,护理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去除防护设备并洗手。

1.2.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为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时,如静脉穿刺、导尿等,其感染风险增加,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污染。在实施诊疗护理中,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不能专用的物品及医疗器械每次使用后须及时消毒。在日常护理中,加强对患者引流管、气管插管、皮肤、口腔及会阴部的护理。 1.2.5 加强科室环境卫生管理

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MDROS感染的患者或定植患者的病房,地面清洁的拖布要单独使用;床、床头桌等使用的抹布每个病房单独使用,清洁桶单独配置;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应按要求每天进行清洁、消毒。 1.2.6 加强患者耐药性监测

对新入住综合ICU及长期使用抗生素患者进行耐药性监测,及时采集标本行病原学检查,一旦发现MDROS感染,应立即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以防感染扩散。 2 结果

22例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均痊愈出院,未发生MDROS感染暴发。 3 讨论

综合ICU患者因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机体抵抗力差,介入性检查和操作多,易导致MDROS的感染扩散[4]。因此,此类患者很容易出现院内感染,MDROS是较为常见的病原菌。本组22例患者中,病原菌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等多见,MDROS分布于呼吸道比例最多,推测与ICU患者多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相关;其次是泌尿道与血液,主要与日常护理操作不规范或消毒不到位有关。

在日常治疗过程中,恰当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本研究中,对MDROS感染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对护理人员加强教育培训、手卫生、职业防护、耐药性监测及无菌操作监督等,能有效预防MDROS的交叉感染及传播,防止院内感染暴发。同时,强化卫生管理,定期对病房进行巡视和卫生检查,以确保环境卫生符合无菌要求。

综上所述,MDROS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多重耐药菌感染试题范文第3篇

笔者认为, 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主要是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 导致细菌对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要从根本上杜绝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就需要加强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为此, 我院强化了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知识的教育培训, 多次组织临床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 要求每位学习者做到应知应会, 同时严格要求医师按照权限开处方, 对于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 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强化管理, 严格要求

为了加强管理, 我们首先从制度上抓起:由医院感染控制科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文件精神, 制订了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公示制度、医师抗菌药物用药情况监控公示制度、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等多项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并制订了落实措施的考核办法, 将责任细化到人头, 并实行不定期检查的方法进行监督考核。在对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过程中,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 同时指导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对不执行或是没有认真落实的科室, 由医院对科室进行处理, 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并记录档案, 作为个人评优、评先、晋升、晋级的依据。对于被处理的人员, 一律按上限执行处罚。其次是严格按照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处置流程进行管理, 包括认真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等等。加强多重耐药菌的检测与诊断

多重耐药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临床科室送检病原学标本时, 我们要求实验室要对其进行多重耐药菌的检测, 当检测出多重耐药菌株时, 要及时发出书面报告, 并立即通知医院感染控制科及相关临床科室。当确认多重耐药菌株的来源后, 如果为医院感染的, 则由医院感染控制科进行备案, 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感染扩散。同时, 健全微生物检测常规, 不断积累资料, 医院感染控制科每季度对多重耐药菌株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每半年公布一次全院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的情况。

第四, 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这里我们主要是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 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以及可能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是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 都必须洗手, 操作过程中要求戴帽子、口罩及手套, 防止造成间接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可能; (2) 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设置隔离病房及隔离床位,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或触碰, 以便防止造成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3) 控制接触病原体的医务人员数量, 简单的处置和护理可以由同一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防止细菌感染扩散; (4) 对患者进行床旁检查诊断 (如拍片、心电图、脑电图、B超等) 后, 所用的设备、仪器和物品 (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 必须在完成后进行消毒处理, 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 每次用完后 (非一次性用品) 也应进行消毒处理; (5) 根据药敏实验结构和治疗效果, 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并密切监测患者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6) 加强病房和清洁区的清洁和消毒管理, 规定每日至少清洁消毒两次, 特殊情况时要随时处理; (7) 病人采集的病原学标本在运送过程中需要使用防渗漏密闭容器称装; (8) 对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及时处理, 锐器置入锐器盒, 其余医疗废物均放置双层黄色垃圾袋中, 置入转运箱中, 规范运送至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地。

通过我院采取上述措施, 经过半年的检测观察, 共检出多重耐药菌36例, 其中采取床旁隔离32例, 病房隔离4例, 请临床医师会诊30例, 会诊率为83.3%, 无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2009年9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我院发生4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 其中3例为大肠埃希氏菌感染, 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患者均为胃肠道手术, 术后常规应用头孢类抗生素6~7d, 停用抗生素1周左右, 患者出现发热、尿道感染、腹泻、肺部感染等。再次应用头孢类抗生素3~5d, 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通过细菌培养和药物敏试验, 发现均为多重耐药菌感染, 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3~5d后, 患者症状得到明显好转。讨论

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对多重耐药菌的发现不够及时, 对疑似的病例存在重视不够的现象, 从而导致产生诸如报告不及时、处理措施不得当等问题, 如何更好地建立预警机制, 为后继处理工作做好铺垫, 成为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 希望广大同行在工作中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 可以与我沟通, 大家一起探讨, 感谢大家的支持!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 广泛的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与此同时, 也产生很多问题, 多重耐药菌已成为人类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之一。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及本院的相关做法, 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有一定心得, 在此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多重耐药菌感染试题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3 1例患者均为20 10年在我院住院患者。男性1 31例, 年龄21d~85岁;女性100例, 年龄17d~78岁。其中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3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6例,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212例。

1.2 标本采集

(1) 在应用抗生素之前或停抗生素3d后采集标本。

(2) 对于神志清, 患者能够配合者, 咳嗽之前先用淡盐水反复漱口, 然后用力让患者自深部气管咳出, 第一口痰留置无菌痰培养器内。

(3) 对于神志不清, 不能配合者。先给患者行口腔护理, 然后用糜蛋白酶针、0.9%生理盐水针超声雾化, 观察患者有痰后用无菌吸痰管吸出。

(4) 采集后立即送检, 不能及时送检需放置在4℃左右保存, 时间不能超过1h。

2 结果

(1)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3例。女性1例, 67岁;男性2例, 年龄80、82岁, 3例均在内科ICU。

(2)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6例。儿科3例, 年龄在17~21d;外科ICU5例, 年龄在35~56岁;内科ICU7例, 年龄在53~85岁;呼吸科1例, 73岁。

(3)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212例, 细菌类型及所占百分比情况:大肠埃希菌141例 (66.51%) , 肺炎克雷伯菌43例 (20.28%) , 不活跃大肠埃希菌15例 (7.08%) , 奇异变形杆菌8例 (3.77%) , 产酸克雷佰菌5例 (2.36%) 。

(4) 细菌分布情况, 见表1。

(5) 多重耐药菌与基础疾病的关系, 见表2。

3 治疗措施

(1) 检验科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时, 立即电话通知病人所在科室和报医院感染办公室。

(2)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 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 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 病人用过的物品要消毒。定期开窗通风。 (2) 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3) 发现感染病人时尽量隔离单间, 或同种耐药菌感染者共同居住一室。 (4) 临床医生要掌握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原则, 加强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管理, 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5) 连续留3个痰标本, 每次间隔24h以上, 3个均未培养出耐药菌, 方可解除隔离。

4 讨论

回顾分析2010年一年来我院231例肺部感染耐药菌株患者, 主要集中在危重病人、年老体弱者、新生儿、长期卧床者、长期应用抗生素、既往有多种基础疾病患者。儿科主要发生在早产儿及营养差患儿, 患者卧床时间长、营养状况差、留置胃管时间长、在ICU住院时间长多重耐药菌引起的肺部疾病发病率高, 与患者性别无关。临床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 遇到此类肺部感染患者时, 首先要考虑到患者有无多重耐药菌感染, 早期注意消毒隔离, 防止多重耐药菌在病区爆发流行。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摘要: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医院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管理,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多重耐药菌感染试题范文第5篇

1、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 或 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医院常见的多重耐药有 、 、 、 、 、 、 。

3、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再予实施 措施, 隔离标识的颜色是: 。

4、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者或定植者,应进行 安置,不能进行单间安置时,应将 感染患者 安置。

5、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应及时进行 。

6、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

,并进行 。

7、抗菌药物分级为 、 和 。

8、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应医院应 ,根据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9、医院应从 、 、 、 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10、接触MDRO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粘膜、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 。

二、多选题

1、早期发现MODR须加强检查、严密监测的高危人群包含:( )

A、外院转入者。

B、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

C、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者。

D、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2、MODR感染病例报告正确的是:( )

A、散发病例,24小时内填MDRO感染病人个案管理记录表上报院感科。

B、3例或以上(感染病例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间有相关性),立即电

1 话通知院感科。

C、确定为医院感染者,医生必须24 小时内在信息系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D、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应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MODR医护人员的防控措施( )

A、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规范。

B、戴手套:当有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伤口分泌物、排泄物等体内物质时应戴手套。 C、戴口罩、面罩、护目镜:患者飞沫可能喷溅到面部时。 D、穿隔离衣:为病人诊疗护理操作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

4、预防和控制MODR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正确的是:( )

A、医院内感染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前,要先留取标本送培养. B、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C、当病区出现多重耐药菌株,检查其他患者所用的抗菌药物,必要时停用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 D、治疗MODR感染病人首选高级抗菌药物。

三、简答题

1、对多重耐药菌监测的重要性是什么?

2、什么是泛耐药?

多重耐药菌培训答案

一、填空题:

1、 三类、三类以上

2、 MRSA 、 VRE 、 ESBL 、CRE 、CR-AB 、MDR/PDR-AB、 MDR/PDR-PA。

3、 接触隔离 、 蓝色

4、 单间 、 同一种病原菌 、同室

5、 洗手、手消毒。

6、 使用专用物品、清洁和消毒。

7、 非限制级 、 限制级 、 特殊级

8、 送检病原学检测 、 药敏

9、医疗、护理、临床检验、感染控制

10、 手卫生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

三、简答题

1、 答: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多重耐药菌感染试题范文第6篇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全国常见的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的重要性不亚于特殊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具体措施如下:

1、隔离患者标识明确,收治科室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细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细菌感染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病室,隔离病室不足时可考虑进行床边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不能与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住同一病室。

(1)、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年4月1日颁布)的要求,设置隔离病室时,应在门上粘贴隔离标识,多重耐药菌感染为接触隔离,应为蓝色标识。隔离病室须限制、减少人员出入。进行床旁隔离时,接触隔离标识可贴在床尾床号牌上。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的各项操作,应遵循先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的原则,避免因医护操作造成交叉感染。

(2)、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细菌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

2、医务人员着装: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交叉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在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护目镜。

3、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时,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手部皮肤如有明显污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应当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皮肤无明显污染,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做手消毒。

4、常规消毒措施:隔离病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各类医疗器械等应先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清洁(洗)、消毒、灭菌。

(1)、进行床旁检查(如X片、CT片、心电图、B超)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须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2)、如患者离开隔离病室到医技科室做检查,主管医师应电话通知该诊疗科室或在检查单上标注患者感染情况,便于检查科室作好相关准备,防止感染的传播。患者检查完毕后,其接触过的物体表面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如感染患者转送至其他科室时,须向转诊科室说明针对患者采用的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3)、隔离病室须固定专用的保洁工具(抹布、拖布)进行室内清洁和消毒,避免与其他病室的保洁工具交叉使用。患者经常接触的感染的危险因素。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在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护目镜。

5、严格医疗废物管理,患者用过的所有敷料、一次性医疗器械等医疗废物须放入专用黄色医疗废物袋内,锐利器具用后及时放入专用利器盒内,由清洁员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多重耐药菌隔离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预防措施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预防和控制措施

临床科室接到报告,应根据检验报告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患者的病床栏悬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负责病区内的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监控医师和护士应积极配合。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侵入性操作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科室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污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3)严格实施消毒隔离制度

①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应当有隔离标识。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②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限制人员出入,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③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④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擦拭消毒。 ⑤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医护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擦拭消毒。 ⑥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连续3次,每次间隔应大于24h,多重耐药菌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方可解除隔离。

(4)结合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目录》,优化抗菌治疗策略,循环治疗,抗菌药物干预,降阶梯策略,短程治疗。 加强环境清洁工作

上一篇:党支部品牌创建申报范文下一篇:电子商务师培训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