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结构裂缝控制技术范文

2023-09-27

超长结构裂缝控制技术范文第1篇

相联处抹灰后产生裂缝的防治措施

目前,在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中,非承重墙均采用轻型材料如陶粒砌块墙体,然而在剪力墙与陶粒砌块相联阴角处抹灰后时间不长就出现竖向裂缝及横向裂缝、空鼓,严重影响墙体的美观,并且影响工程度的竣工验收,制约着工程的创优。

在齐齐哈尔市锦湖雅居纯水岸一期、二期工程中,项目部通过开展QC小组攻关活动,总结出一些防治陶粒砌块墙体抹灰裂缝问题的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墙体产生裂缝的原因

1、由于混凝土剪力墙与陶粒砌块是两种不同的材料,其线膨胀系数不同(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是砌块温度线膨胀系数两倍),温度应力超过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出现裂缝。

2、混凝土与陶粒砌块墙体吸水程度不同(吸水率不同)。陶粒砌块孔结构基本上是分散独立的多孔结构,此多孔结构“嘴小肚大”, 阻碍了水分渗透速度,吸水速度慢,而砼孔隙率小,吸水率低。

3、粘结力不同,混凝土与陶粒砌块为两个不同的基层砂浆与它们的粘结程度不同。

4、混凝土剪力墙与陶粒砌块墙体拉结未按规定要求做拉结筋未设或伸入陶粒砌块墙体长度不够。

5、施工工艺不当,施工人员对陶粒砌块的操作工艺了了解不够,砌筑方法不得当,上下砌块出现通缝,横竖向灰缝不饱满,灰缝厚度各密实度不均匀,墙面不平整、不垂直等质量通病。砌体横向变形时砖和砂浆的交互作用,竖向灰缝应力集中使砌块的整体强度和刚度降低,造成墙体裂缝。

6、抹灰砂浆表面收缩(水化收缩、干燥收缩、温度收缩)引起的裂缝。

7、陶粒砌块自身的因素(干缩值、收缩值、吸水性能等原因)。

二、防止裂缝产生的措施

为了有效地控制陶粒砌块墙体表面抹灰裂缝的产生,在施工中需采取如下措施:

(一)材料的控制:

1、严格控制陶粒砌块的出厂存防时间,砌块的出厂停放时间宜为45d(不应小于28天),保证陶粒砌块在使用前已基本具备较小的实际干缩值和较高的强度。

2、陶粒砌块进场后,因砌块存在“吸水后难挥发”的不足,必须对其砌块进行防雨覆盖。陶粒砌块吸水后膨胀,脱水后又会收缩,砌块的含水率越高相应的收缩值就越大。砌块上墙后,在完全约束的状态下,极易在表面出现拉应力使墙体开裂。

(二)砌筑工艺控制

1、砌筑时必须严格按施工图和标准图集要求进行施工,加强操作工人技术培训,熟练操作。

2、墙体拉结钢筋采用后植筋方法(植筋抗拉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拉结钢筋根据砌块的模数进行植筋,使拉结钢筋与砌块水平灰缝在同有水平面上。避免预埋拉结钢筋与砌块模数不对,拉结钢筋与砌块水平灰缝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使拉结钢筋与砌块连接失去作用。

3、砌块与混凝土剪力墙接槎处竖缝预留20mm,采用1∶2水泥砂浆捣制至密实。

4、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低于95%,竖缝不低于85%,灰缝厚度控制在8~12mm之间,并随手原浆勾缝,勾缝时间控制在砂浆初凝前,深度约5mm。严禁出现瞎缝和透亮缝。

5、对设计规定的预留孔洞、管道沟槽等在砌筑前采用切割机按尺寸预先在砌块上切割,避免砌筑后开凿导致砌块松动、位移。切割的管道沟槽、孔洞在线管、盒放置后采用C20混凝土补浇。

6、砌块在墙顶与楼板或梁底交接处应用混凝土砖斜砌,敲紧、挤实,空隙处用砂浆填满(下部填充墙砌筑完7天后方可进行)。

(三)抹灰工艺控制

1、砌块与混凝土交接处均挂2φb4钢丝网片(梁、剪力墙与填充墙),混凝土墙、梁每边不少于150mm,砌块填充墙满挂钢丝网。

2、砌块与混凝土墙表面采用界面剂进行毛化处理,用1∶1.5水泥砂浆内掺胶,喷或用扫帚将砂浆甩到墙上,其甩点要均匀,终凝后浇水养护,直到水泥砂浆全部粘到基层表面上,并有较高的强度,有手掰不动为止。

3、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和易性良好的砂浆能涂抹成均匀的薄层,而且与底层粘结牢固,便于操作和能保证工程质量。 抹灰用砂浆稠度一般应控制如下: 底层抹灰砂浆为10~12cm 面层抹灰砂浆为10 cm 砂浆的保水性是指在搅拌、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砂浆中的水与胶结材料及骨料分离快慢的性能。保水性不好的砂浆很容易离析,如果涂抹在多孔基层表面上,将会发生强烈的失水现现象,变得比较干燥,不好操作。这样不但影响砂浆的正常硬化,而且会减弱砂浆与底层的粘结力,降低砂浆强度产生空鼓、裂缝。

4、砌块墙体抹灰必须分层抹灰,一般每次抹灰厚度应控制要8~10mm为宜,当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应待前一层抹灰层凝固后,再涂抹后一层;石灰浆应待前一层发白后(7~8成干),再涂抹后一层。这样可防止已抹的砂浆内部产生松动,或几层湿砂浆合在一层,造成收缩率过大,产生空鼓、裂缝。

5、加强养护,防止抹灰层干燥过快产生龟裂,养护应在抹灰层表面已完全硬化时开始,一般在抹完1天后进行,养护时间不少于5天,特别应重视门窗洞口四周和阳光直射部位的养护。

(四)各工序时间的控制

为了从根本上控制裂缝的产生,项目部对填充墙砌筑(陶粒砌块)、顶部塞缝、抹灰进行了施工时间的控制,专职质检员绘制表格记录,对各工序施工的时间、部位进行记录,没有质检员的允许,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控制程序如下:

陶粒砌块进场时间(出厂宜为45d,必须有28天)→墙体砌筑的时间→墙顶部塞缝时间(墙体砌筑后7天)→抹灰时间(顶部塞缝10天)。

三、结束语

超长结构裂缝控制技术范文第2篇

一、绪论 ...................................................................................................

1 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必要性…………………………….………..错误!未

定义书签。

钢筋混凝土裂缝对结构破坏的影响……..…………………………错误!未

定义书签。

除荷载作用外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各个因素…………………. ....... 2

二、本论..................................................................................................

2(一)钢筋混凝土裂缝的直接原因………………………………...3

1. 混凝土的收缩及水化热的增加 ............................................... 3 2.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33.建筑物结构约束应力不断增大................................................ 3

4.混凝土外加剂的负效应.............................................................3

5.设计忽略结构约束问题 ............................................................. 3

6.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方法不当………...……………………....3 7.混凝土抗拉性能不足 .............................................................. 3

(二) 钢筋混凝土承受变形应力的特点........................................4

1.“抗与放”设计准则 .............................................................. 4 2.约束内力与结构刚度的关系 .................................................. 5 3.钢筋混凝土与素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区别 .............................. 6

(三) 混凝土的某些基本物理力学性质.........................................6

1.混凝土的收缩及水化热 ........................................................... 6

2.混凝土的徐变(蠕变)因素的考虑 ....................................... 7

3.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及极限拉伸..............................................8

(四)结构设计或施工中近似计算的模型选择.............................9

四、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致

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

一. 绪论

多年来,在工民建钢筋混凝土结构领域,一个相当普遍的质量问题就是结构的裂缝问题,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然出现,且有日趋增多的趋势。它已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并困扰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由于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和倒塌是从裂缝扩展开始的,因此人们对裂缝往往产生一种建筑破坏的恐惧感,是可以理解的。早在1932年,前苏联A. флолейт 教授的钢筋混凝土强度理论就指出,如正常配筋受弯构件的破坏状态是指受拉区钢筋到达屈服强度,受压区混凝土到达受弯的抗压强度,此状态称为承载力极限状态。这一状态全过程是伴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裂缝出现(钢筋应力只有40~60MPa),裂缝扩展,受压区塑性不断发展,最后达到完全破坏。此时破坏荷载往往是裂缝出现荷载时的3 ~5倍,因此,很多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仅仅自重就超过了极限荷载的30%,在此条件下钢筋 2 混凝土结构带有轻微裂纹是完全正常的,结构是安全的,恐惧是不必要的。

国内外关于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设计都有自己的经验公式,并已纳入有关规范,尽管计算结果出入较大,但毕竟可以参考应用。但是近年来大量裂缝的出现,并非与荷载作用有直接关系,通过大量的调查与实测研究证明,这种裂缝的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原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二.本论

(一)钢筋混凝土裂缝的直接原因

1.混凝土的收缩及水化热增加

自从70年代末(1978~1979年)我国混凝土施工工艺产生了巨大的进步—泵送商品混凝土工艺。从过去的干硬性,低动性,现场搅拌混凝土转向集中搅拌,转向大流动性泵送浇注,水泥用量增加,水灰比增加,砂率增加,骨料粒径减小,用水量增加等导致收缩及水化热增加。

3 2.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建筑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日趋提高,但有许多结构不适当的 选择了过高的强度等级。习惯上认为:“强度等级越高安全度越大,就高不就低,提高强度等级没坏处”。有时迁就施工方便,采用高强混凝土,这是一种误导,导致水泥标号增加,水泥用量增加,水用量增加,细骨料及粗骨料径偏小,砂率偏大等都使水化热及收缩增加。 3.建筑物结构约束应力不断增大

结构规模日趋增大,结构形式日趋复杂,超长超厚及超静定结构成为经常采用结构形式并采用现浇施工,这种结构形式有显著约束作用,对于各种变形作用必然引起较大约束应力。 4.混凝土外加剂的负效应

外加剂及掺合料种类繁多,只有强度指标缺乏对水化热及收缩变形影响的长期实验资料(至少一年),有些试验资料并不严格,有许多外加剂严重的增加收缩变形,有的甚至降低耐久性。 5.设计忽略结构约束

国内外结构设计中都经常忽略构造钢筋重要性,因而经常出现构造性裂缝。结构设计中经常忽略结构约束性质,不善于利用“抗与放”的设计原则,缺乏相应的设计施工规范、规程。 6.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方法不当

4 目前在混凝土施工中采用的养护方法基本沿用过去简易的方法,这种方法已远不适应泵送混凝土的较大温度收缩变形的要求。 7.混凝土抗拉性能不足

这种裂缝在抗力方面都是由于混凝土抗拉性能不足(抗拉强 度和极限拉伸)引起的,这方面的材料级配研究很少。

综合上述,国际公认泵送商品混凝土对混凝土的质量(均质性)有很大的提高,对供应方式有重要的改进,但是对混凝土的裂缝控制的难度大大增加了,因此,这类问题不是我国特有的技术问题,是国际上钢筋混凝土的共性难题。

过去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是根据几何尺寸,主要是根据厚度定义的,国际上一般采用0.8m~1m作为界限。自80年代以后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有了改变,新的定义是:“任意体量的混凝土,其尺寸大到足以必须采取措施减小由于体积变形引起的裂缝,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这是美国混凝土协会的定义。由此可见,在近代泵送商品混凝土获得广泛应用的条件下,即便是很薄的结构,虽然水化热很低,但是其收缩很大,控制收缩裂缝的要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泵送混凝土的薄壁结构也应当按照大体积混凝土的要求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收缩裂缝,特别是环境气温变化与收缩共同作用对于薄壁结构尤为不利,收缩换算为当量降温。

(二) 钢筋混凝土承受变形应力的特点

5 1.“抗与放”设计准则

结构承受的约束作用分内约束(自约束)和外约束两类。结构的变形如果是完全自由的变形达到最大值,则内应力为零,也就不可能产生任何裂缝。如果变形受到约束,在全约束状态下则应力达到最大值,而变形为零。在全约束与完全自由状态的中间过程,即为弹性约束状态,亦即自由变形分解成为约束变形和显现变形(实际变形)。实际变形越大,约束应力越小;实际变形越小,约束应力越大,这种约束状态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受力状态(虎克定律)有着根本区别。

在约束状态下,结构首先要求有变形的余地,如结构能满足此要求,不再产生约束应力。如结构没有条件满足此要求,则必然产生约束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导致开裂。所以,提出了“抗与放” 的设计准则,应当在工程设计中,根据结构所处的具体时空条件加以灵活的应用。从结构形式的选择方面(微动、滑动及设缝措施,提供“放”的条件)及材料性能方面(提高抗拉强度、抗拉变形能力及韧性等提供“抗”的条件)采取综合措施,如抗放相结合,以抗为主或以放为主的措施。

2.约束内力与结构刚度的关系

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只与荷载及结构几何尺寸有关,但在变形作用条件下,结构的约束内力不仅与变形作用及结构几何尺寸有关,尚与结构刚度有关,这是约束内力与荷载内力的重要区别。

6 约束力矩不仅与温差和截面高度有关,而且与梁的抗弯刚度成正比,刚度越大,约束力矩越大,这适宜于裂缝出现及扩展阶段,当然应当考虑钢筋混凝土的抗弯刚度是变化的。 当温差不断增加,钢筋混凝土构件进入极限状态时,裂缝充分发展,刚度下降并趋近于零时则力矩也趋近于零。所以,变形力矩不影响结构的极限状态,这一论断己为实验证实。但是裂缝影响使用(渗漏)及耐久性(钢筋锈蚀)。如果结构的承载力由抗剪、抗冲切作决定,变形作用引起的贯穿性裂缝可能降低承载力。

3.钢筋混凝土与素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区别

任何尚未荷载作用的混凝土,它的组合材料包括水泥、水、砂、 石、外加剂及掺合料等组分相互物理化学作用硬化成为一种多空隙复合材料,由于初始温度收缩应力作用而形成内部许多微观裂缝,这种裂缝在外力作用下不断扩展,成为宏观裂缝,继续扩展对素混凝土迅速导致破坏。 但是,对于钢筋混凝土,特别是有充分构造配筋的钢筋混凝土出现一定程度的裂缝,不会迅速导致破坏,只是限制裂缝宽度问题,使其不达到有害程度。因此,构造配筋显得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出现及分散裂缝(用许多微细无害裂缝取代少量粗大的有害裂缝)。

(三) 混凝土的某些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1.混凝土的收缩及水化热

7 在工民建领域,大部分结构构件(板墙梁等构件)均属薄壁结构,泵送混凝土浇注的构件收缩量很大,因此经常出现收缩裂缝。混凝土的收缩机理至今尚未统一,但大多数的研究成果认为混凝土是具有大量孔隙的材料。孔隙的半径颇不一致,半径较小的毛细孔,半径约小于300A(A=10-10m)。其中水份蒸发引起孔壁压力的变化,导致混凝土体积的缩小。混凝土内除了少部分水提供水泥水化的需要,其余大部分水分都要蒸发掉,收缩变形同时发生,最终收缩完成的时间大约20年,但其主要部分的收缩是在最早的1~2年内。由于近来水泥活性和强度等级的增加,收缩量显著增加,并且拖延时间较长。影响收缩的因素很多,如水泥品种采用矿渣水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热低了,但其收缩约大25%。遇到超厚的大底板或大块式基础,则水化热起控制作用,宜选用粉煤灰水泥或矿渣水泥,所以,应根据截面的厚度分别选用不同品种的水泥。其次水泥颗粒越细,活性越大,标号越高,用量越多,其收缩越大,因此提高水泥强度的方法不应靠磨细的途径,而应当依靠改善矿物成分的办法。

众所周知,水灰比大,收缩将显著增加,同时抗拉强度降低。如水灰比为0.6的收缩比水灰比为0.4的收缩增加约40%。有时尽管水灰比不变,增加用水量,同时增加水泥量即水泥浆量,如水泥浆量为0.2(水泥浆占混凝土总重量比例)比0.4时的收缩量增加约45%。减水剂可有效的降低水灰比及用水量,而粉煤灰具有圆珠润滑效应和火山灰效应,所以“双掺技术”对泵送混凝土既可提高和易性又可减少收缩。

8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收缩影响很大,养护14天的收缩比养护3天的收缩降低约20%。环境的相对湿度越高,收缩越小,许多结构所处的环境湿度波动很大,如最低30%~40%,最高达80%~90%。环境温度越高,风速越大,收缩越大,高空浇灌容易引起开裂,如高架桥梁及桥墩。

混凝土的配筋对于收缩值起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与配筋率的高低有关,按目前构造配筋率的情况看来,降低收缩的影响是比较小的。根据泵送商品混凝土的收缩试验,其收缩值约在6~8×10-4,有的试验还远远超过了这个数量,有些大桥的桥墩和高层建筑的厚壁立柱由于施工质量及过大的坍落度,形成了中部骨料多,外部或上表面砂浆厚,从而形成极不均匀的收缩,砂浆和水泥浆的收缩比混凝土的收缩大约增加2~5倍,并由于表面水份蒸发快从而形成大面积的表面裂缝。混凝土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和粉料含量都增加收缩。

目前建筑市场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外加剂和掺合料,质量保证主要靠强度试验的结果,几乎没有进行体积变形稳定性方面的试验,而许多材料都有增加收缩的特点,必须进行长时期准确的收缩试验,才能得到有利于控制裂缝的材料。 各种水泥的水化热试验比较容易,一般水泥厂家都已进行专门的试验,有资料可查,不在赘述。 2.混凝土的徐变(蠕变)因素的考虑

混凝土的徐变机理也有许多种,如弹性徐变理论、老化徐变理论、继效徐变理论等等。作为工程裂缝控制的应用,我们只能应用其中主

9 要的成果,以常系数的形式,考虑在弹性计算的结果中,从而简化了非线形分析。由于混凝土的徐变作用,给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带来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从不利方面看来,它可以造成预应力损失,增加挠度,可以降低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着力等。从有利方面看来,它可以使弹性的温度收缩应力大大的松弛,根据变形速率及混凝土龄期,它对应力降低的程度约0.3~0.8倍,保温保湿养护越好,降温越慢,松弛系数越小。 3.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及极限拉伸

泵送混凝土浇注后,其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都随着时间而增长,但增长的速率,抗拉滞后于抗压,水泥标号的提高及水泥用量的增加, 对抗压强度增长较为显著,而对抗拉强度增长较小。

相对变形约束应力,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尤为重要,国内外曾进行过一些试验研究。例如苏联布拉茨克和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水电站的试 验表明混凝土轴向拉伸应变值变化范围为0.5×10-4~1.0×10-4。法国鲍斯进行的轴向拉伸试验。在抗拉强度为2.05MPa时,局限拉伸值为0.9×10-4。美国卡普兰在轴向拉伸试验中极限拉伸值为0.81×10-4。前苏联齐斯克列里提出当轴向抗拉强度为1.2MPa时,极限拉伸为0.7×10-4。我国水工系统研究单位和工程单位)对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也作过不少研究,并在工程中采用。如丹江工程混凝土极限拉伸值为(0.58~0.8)×10-4,乌江渡工程为(0.6~1.02)×10-4等等,极限拉伸很小,抗裂能力很弱(收缩变形超过极

10 限拉伸5~10倍)。冶金系统,不少设备基础,特别是高炉基础、炼钢基础,混凝土的浇注量大多在5000m3以上,轧钢基础的混凝土量100000m3~200000m3,厚度2.5m~9.5m,长度由35m~600m,均属超长超厚的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开裂后可引起钢筋的锈蚀、降低持久强度、刚度和防水性能、严重者影响自动化生产工艺。防止和控制这类基础的温度裂缝也是很重要的。为此我们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开展了混凝土轴向拉伸强度及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通过对双掺(减水剂及粉煤灰)混凝土的抗拉试验,发现混凝土随着荷载速率及养护条件,其极限拉伸和抗拉强度波动很大,在极慢速(接近实际温度和湿度缓慢变化速度)条件下,其极限拉伸可达(2~3)×10-4,显然这里包含了徐变变形,这对温度收缩应力是很有利的(在强度计算中用松弛系数乘以弹性应力与按变形计算增加极限拉伸是等同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中的较大含泥量及其它杂质可以明显地降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有的混凝土骨料中混入了有害膨胀物引起混凝土的崩裂,因此要求泵送混凝土必须遵循“精料供应”的原则。 合理的配筋,特别是构造配筋,细一点密一点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推荐齐斯克列里经验公式。 这是瞬时荷载作用下的公式,如果极慢速约束变形作 用考虑徐变作用,至少可以增加一倍。

(四)结构设计或施工中近似计算的模型选择

我国在工民建领域解决变形作用引起裂缝的问题主要是按混凝土设计规范采取设永久性变形缝的办法,根据现浇、预制、土中、室

11 内、露天等条件,有明确的伸缩缝许可间距规定。该规定自从50年代沿用苏联规范规定,我们当时曾多次向苏联有关单位和苏联专家咨询有关规定的依据,他们的回答:“全凭经验”,采取相似规定的还有东欧及其它一些国家。的确,该法解决了许多工程裂缝问题,其缺点是伸缩缝止水带经常渗漏并难以维修。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发生了许多反常现象:有的工程尺寸很小,却出现了严重开裂;另外也有的工程超长而未出现明显开裂,说明设缝与否,不是决定开裂与否的唯一因素。其它如材料级配、结构约束、结构配筋、施工工艺、养护条件以及环境温湿度气象条件等综合因素都影响结构约束内力及裂缝的出现。通过实际工程裂缝反算与现场推力试验,假定结构相互连续式约束采用水平弹簧模型,弹簧侧移刚度由试验和经验给出。推导出长墙中部正截面法向拉应力,端部剪应力,伸缩缝许可间距以及一再从中间开裂的机理。在排架及框架约束应力分析中提出了考虑弹性抵抗作用、装配式系数、徐变影响系数、开裂刚度及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的计算发表于1957~1958年,多年来通过裂缝处理实践近似理论计算进行了反复的校核与补充。

三、结论

所以就我个人观点来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与无害的界限是由结构使用功能决定的。裂缝分为表面裂缝、浅层裂缝、纵深裂缝(深层裂缝)、贯穿裂缝等。裂缝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综合技 12 术措施将裂缝控制在无害范围内。综合技术措施包括:合理选择结构形式,降低结构约束程度,对于水平构件梁、板、墙等采用中低强度级混凝土,加强构造配筋,如板顶部的受压区连续配筋,板的阳角及阴角配置放射筋,增加梁的腰筋间距200mm。优选有利于抗拉性能的混凝土级配,尽力减小水灰比、减少坍落度、降低砂率增加骨料粒径,降低含泥量及杂质含量。选用影响收缩和水化热较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采取保温保湿的养护技术,尽量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60天)。对于超长结构可采取跳仓浇灌或后浇带方法施工。对于复杂的结构难免出现少量裂缝影响正常使用和耐久性。少量有害裂缝采用适当的近代化学灌浆技术处理后,便可满足其设计使用和耐久性要求,也就不应因此降低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参考文献

1. 周文;;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J];水运工程;2006年02期 2. 吕清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环境区划标准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李树奇;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技术措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尤仲鹏;厦门海沧大桥锚碇超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与温控防裂技术[J];混凝土;2006年03期

5. 浅谈如何防治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 作者:夏志林,李日东

超长结构裂缝控制技术范文第3篇

1 造成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原因

1.1 原材料质量不过关

混凝土出现结构性裂缝, 原材料质量不过关是其中最主要原因, 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 水泥质量及型号。由于一些水泥生产厂家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检验, 使得质量不达标, 存在过期、结块等问题;第二, 混凝土添加剂性能较差, 泥土、砂石等不符合施工要求, 存在一些有害物质, 造成工程竣工后混凝土出现收缩问题;第三, 骨料过细。在进行混凝土配比过程中, 由于水量过多或者用灰量过多问题, 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第四, 用于混凝土的钢筋等材料的物理性能达不到标准,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结构整体强度, 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1.2 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工民建工程施工中, 混凝土配合比与混凝土质量息息相关, 特别是水、水泥及添加料等要素的添加时间、顺序等, 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极易对工程施工质量具有深远影响[1]。

1.3 养护工作落实不到位

施工人员在对施工人员进行搅拌过程中, 搅拌不合理直接影响混凝土均匀性及密实性。具体来说, 表现为水和水泥用量比例达不到标准, 另外, 添加料用量也不够合理, 影响混凝土搅拌质量, 对结构性能产生消极影响;在现场浇捣、装模时, 没有对模板进行湿润处理, 使得混凝土中的水分被模板吸收, 影响混凝土性能, 造成结构性裂缝问题;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进行装模时, 如果制作模板及浇筑等没有按照相应要求操作, 后期缺乏有效维护, 工民建在日后使用中会出现露筋状况。

2 加强对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及维护的有效对策

工民建作为一种特殊建筑类型, 其整体质量及性能直接影响工业等领域发展。为此, 加强对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及维护显得尤为必要,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加大对建材质量关注力度, 严把质量关

众所周知, 建材质量关乎整个工程质量。为此, 施工单位要加大对建材质量的关注力度, 严把质量关。首先, 水泥类型的选择, 要优先选择具有低热、低收缩性特点的水泥, 以更好地帮助施工人员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有效控制, 避免结构裂缝现象的出现。另外, 在选择时, 还需要注意水化热问题, 尽量选择水化热偏低的的水泥, 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等, 由于工民建施工对水泥需求量较大, 要结合实际需求, 确定水泥用量, 避免资源浪费;

其次, 石子方面。一般情况下, 要选择空隙较小的石子, 充分利用石子特点, 提高混凝土强度, 以降低施工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 即便所有石子来自于同一石场, 但是, 由于批次等因素的影响, 石子质量也会有所差别, 为此, 需要严控石子质量[2]。

最后, 黄砂方面。对于黄砂的选择, 主要检验其中是否夹杂着泥块等, 可以选择手搓等方式查看手上的泥粉, 如果泥粉过多, 那么证明其中含泥量较多, 反之, 含泥量较少。除了上述材料之外, 还需要对水中的有害离子进行检测, 严格控制水中有害例子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2.2 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 科学合理控制配比

混凝土各类材料搭配过程中, 技术人员要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对混凝土进行科学、合理检查之后, 对其配比进行相应设计, 设置科学配比, 提高混凝土结构整体质量, 以提高工民建质量。对水泥用量及水灰比进行有效控制, 搅拌时注意时间、投料量及投料顺序等, 提高混凝土结构整体强度, 从而有效延长工民建使用寿命。

2.3 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维护, 采取多种措施对裂缝进行修复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问题, 在进行搅拌时, 要坚持均匀性, 满足使用要求, 同时, 在浇筑环节中, 要严格控制力度, 避免出现漏振、过振问题的出现, 并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保养, 尽量避免在烈日或者暴雨等天气情况下进行施工, 特别是对于初期混凝土结构, 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保持相应的温度及湿度, 从源头上避免结构性裂缝问题。同时, 对于一些已经出现裂缝的情况, 可以选择表面封闭法、灌浆封堵法等措施, 在裂缝表面涂抹泥浆、沥青等防腐材料, 并粘贴一些玻璃纤维布等, 避免裂缝继续扩大[3]。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 施工人员作为工民建工程的核心, 其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直接影响施工质量, 为此,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特别是混凝土搅拌等专业知识的教育, 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水平, 增强施工人员责任心, 在具体施工中最大限度发挥积极作用, 避免由于施工不专业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

3 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 工民建作为我国社会各领域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 相关人员要加强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控制及维护, 加大对原材料质量的把关, 避免不合格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 并设置科学混凝土配比, 重视对施工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弥补现阶段结构裂缝问题, 提高施工质量, 从而使工民建工程最大程度上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城市化进程下, 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工民建是一种重要建筑形式, 在促进工业领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而其中混凝土结构作为工民建的主要结构, 受到养护等各类因素的影响, 常出现混凝土结构性裂缝, 直接影响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文章将对造成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加强对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及维护的有效对策, 以期为提高工民建施工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超长结构裂缝控制技术范文第4篇

1.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宜小于100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建筑外转角处的室内角部板块和井式楼盖的角部板块,其板厚不宜小于120mm。建筑物平面刚度突变处的楼板宜适当加厚。

2. 当楼板内需要埋置管线时,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00mm,管线必须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管线不宜立体交叉穿越,并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下表面各加设一道Ф4@100宽600mm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

3. 在房屋下列部位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屋面板内应配置抗温度收缩钢筋:

1) 当房屋平面有较大凹凸时,在房屋凹角处的楼板; 2) 房屋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

3) 房屋南面外墙设置大面积玻璃窗时,与南面外墙相邻的楼板;

4) 房屋顶层的屋面板;

5) 与周围梁、柱、墙等构件整浇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 4.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洞口削弱处应每侧配置附加钢筋。

5. 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

6. 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20,且不宜大于C40。 7. 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

8. 露台板、厨房厕所板以及≤2m的多跨连续单向板均宜设置通长面筋。

二、 材料

1.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对防裂抗渗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铝钙含量不宜大于8%。使用时水泥的温度不宜超过600C。

2. 骨料。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拌制混凝土宜采用中、粗砂,不应采用粉砂和细砂。

3. 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必须符合国家Ⅱ级灰的标准,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渣粉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沸石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采用复合矿物掺合料时,其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50%。 4. 外加剂。选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先做水泥适应性及实际效果试验。

5. 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当使用混凝土搅拌站中的回收水时,应经过沉淀,去除砂石、泥浆澄清后方可使用。

6. 混凝土配合比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根据要求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耐久性及工作性能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7. 预拌混凝土中应控制中粗骨料(石子)的用量,对于现浇混凝土楼板,每立方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 8. 预拌混凝土中应控制混凝土的砂率,混凝土的砂率宜控制在40%以内。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严禁用细砂。 9. 坍落度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楼板、屋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120mm;高层建筑混凝土楼板坍落度根据高度宜控制在小于180mm,多层及高层建筑底部的混凝土楼板坍落度宜控制在小于150mm。

10. 严格控制现浇楼板混凝土单方用水量≤180kg/m3。 11. 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宜为270~450kg/m3,高强混凝土不宜大于550kg/m3。

12. 水胶比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水胶比,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6。

三、 施工

1.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认真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尽量避开当日高温时段。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测定其坍落度损失值,科学合理地确定浇筑顺序和施工缝的留置。

2. 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屋面板宜采用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减缩剂。

3. 预拌混凝土现浇楼板中可采用添加纤维措施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控制混凝土的裂缝。

4. 预拌泵送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当有离析时应进行二次搅拌,搅拌时间由试验室确定。严禁向运输到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中任意加水。

5. 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6. 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mm(即每_不得不少于2只);对于Ф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mm以内(即每_不得少于3只)。 7. 由于混凝土的泌水、骨料下沉,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此时应对混凝土浇板表面进行压实抹光;在混凝土的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8. 加强混凝土现浇板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250C范围内。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d。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其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 9.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10.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不宜小于8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至少60d后进行,混凝土强度等级宜较其两侧混凝土高一个等级,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浇筑,其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5d。 11. 模板及其支架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荷载,以及上层结构施工时产生的荷载。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超长结构裂缝控制技术范文第5篇

1 现浇结构面裂缝的种类和主要特征

通过多年以来的施工经验以及现场观察, 结合对相关资料的分析, 当前发现浇结构面最主要的裂缝有三种:结构裂缝、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

1.1 结构裂缝

尽管现浇楼板的承受力可以满足建筑的设计要求, 然而因为预制多孔板变为现浇板之后, 墙体的刚性及硬度相对得到增大, 楼板的刚度相对减小。所以在某些薄弱地方和截面突变处, 常常出现一些结构性裂缝。

1.2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当温度发生变化后, 混凝土不断热胀冷缩, 最终造成裂缝。比如在建筑中温度裂缝常见于东西单元的房间和屋面层。

1.3 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是当混凝土在塑性收缩、硬化收缩、碳化收缩、失水收缩等一系列收缩过程中, 形成的收缩裂缝。

2 裂缝产生的原因

裂缝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综合起来可以归为以下三个原因。

2.1 建筑材料自身的特性因素

对于混凝土材料而言, 其自身允许的变形范围比工程中实际收缩的需要小多了, 所以, 混凝土在其硬化的过程中的发生收缩, 这时裂缝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2 外荷载因素

在对外部荷载计算的时候, 由于考虑不够全面, 出现对荷载的漏算、重算、错算等失误, 最终造成施工和使用时因为超过荷载而造成裂缝。

2.3 结构的变形因素

当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到外部温度的影响, 进而引起结构的收缩和膨胀, 混凝土结构的硬化沉降不均匀, 最终引起裂缝的产生。

3 结构裂缝的预防与控制

对于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预防与控制途径, 主要通过前期的设计和施工过程加以保证。

3.1 前期设计的裂缝控制措施

在工程的结构设计期间, 要尽量使结构的计算模型和实际施工的状态相符合, 另一方面, 也要采取与之对应的结构措施, 从而保证结构的裂缝范围比规定设定的最大裂缝范围小。具体措施及步骤如下。

(1) 在保证建筑平面的造型符合使用要求的基础上, 尽量使平面造型变得简单。因为一旦平面造型过于复杂, 就容易出现使结构发生扭曲的附加力, 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2) 对建筑物的长高比例要严格控制。比例越小的建筑物, 它的刚度就越大, 对不均匀沉降的适应能力也就更强。 (3) 要认真调整建筑物各部分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 以使结构的荷载承受力均匀, 避免受力过于集中。 (4) 如果地基受力不均匀, 就容易导致地基的结构变形, 造成裂缝的产生。这就要求在进行设计的时候, 调整好地基的埋藏深度, 根据地基强度的不同使用合适的垫层厚度, 以缓解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量, 加强了地基的刚度。

3.2 施工过程的裂缝控制措施

3.2.1 前期防控

前期防控的重点在对施工图纸的严格审核、对设计思想的正确领会, 然后从中找出图纸设计的不足之处, 从而对施工图进行加工完善。首先, 图纸的审核工作非常重要。在审核过程中, 要重点对图纸设计中容易被忽略的、容易引起裂缝的方面加以关注。其次, 还要重点核对设计中的结构断面突出地方以及容易产生应力的部位。在设置构造过程中, 要保证大体积的混凝土的配筋量大于最小配筋率。再次, 施工的设计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在设计编制时, 要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控制方案的合理性, 根据相应的结构特点, 采取有合适的裂缝控制措施。

3.2.2 施工过程的控制措施。

第一, 对混凝土材料的控制。在对材料的选择上:首要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排除安定性不符标准的水泥;对粗骨料的选择标准是要空隙小、质地硬、料粒均匀、无杂质等;粗糙石要符合黏土与砂粘岩含量小于1%的;细骨料要选择粒径粗、空晾小、含泥少的中砂;另外还可以增加膨胀剂、减水剂、粉煤灰等外掺料, 以达到改良工作度、降低其用水量、减少开裂的功效。要合理对材料进行配比。应通过低水灰比的方式, 减少用水, 让混凝土减小收缩;在浇筑混凝土时, 不要随意加水;要准确对原材料进行配料, 要均匀搅拌。混凝土结构的外观效果取决于模板的质量, 所以其构造务必要合理。

第二, 是强化施工控制和保养。对砖进行浇筑时, 要适度而充分振捣;在进行浇注时不要踩踏、拉扯钢筋, 以避免出现钢筋错位的情况;当气温比较高、湿度比较低, 风比较大的时候, 要频繁对浇筑洒水。在浇捣后要做好养护工作。在施工的全过程中都要加强混凝土的保养, 这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混凝土的保养工作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加强保养, 就可以很大程度避免裂缝的产生, 特别在高温的天气条件下。而且, 要严格依据施工的顺序进行操作, 对水泥砂浆地面进行保养, 以控制水泥地面出现裂缝。对于管线非常集中的地方, 比较容易产生裂缝。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过大、线管的铺设线路重合时, 就容易致使楼面裂缝的产生。因此, 对于线管集中的地方, 要适量增加抗裂的短钢筋, 短钢筋之间的距离不要大于100, 而且对于后浇带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 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混凝土裂缝。

4 对结构裂缝的弥补措施

对于板面已经产生的裂缝, 如果楼板由很厚的垫层, 就可以在垫层施工时, 在裂缝处铺设钢丝网或者短钢筋网进行加固, 对于裂缝处, 要将其清理干净, 然后使用环氧浆液, 填满整个缝隙。在裂缝的表面实施涂剧封闭。而对于楼板底部产生的裂缝, 最好使用增强纤维材料, 根据裂缝的宽度选择增强纤维尺度。假如楼板产生了大面积的裂缝, 就必须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 以检验其安全性, 情况严重时, 可以在接板处增加一层钢筋网, 从而加强楼板的整体性。

5 结语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 只有从图纸设计、材料选择、施工过程、工后检验等各个步骤和流程进行控制, 才能提高施工水平;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的裂缝进行弥补, 才能对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裂缝进行整体上的控制。

摘要:在工民建中, 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造成工程建设出现质量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同样也是困扰用户与工程人员的一个难题。所以, 探寻裂缝产生的原因, 制定科学而合理的解决方案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最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实践调查, 结合个人经验, 从工程施工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对裂缝的控制做出了分析,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们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避免以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工民建,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倪向阳.钢筋混凝土屋面井字裂缝的分析与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6) .

[2] 郑茂强.钢筋混凝土屋面井字梁裂缝浅析[J].科技资讯, 2006 (30) .

[3] 任卫国.浅谈在工民建中如何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9) .

超长结构裂缝控制技术范文第6篇

1 裂缝的原因分析

1.1 材料自身特性因素

混凝土是由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等六大原料组成的。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材料是水泥, 水泥在与水作用会产生放热反应, 在水泥硬化过程中, 不断放出的热量称为水化热, 水化热的失调, 也就是温度控制不当就会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另外, 各种原料之间的配合比也是影响质量、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材料的配备比不合理就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使得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超负荷地收缩, 进而产生裂缝[1]。

1.2 现场监督控制的因素

混凝土施工时必须要有现场监督和实验, 如果监督工作完成的不够细致就会造成很多施工问题, 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例如:缺少现场监督, 有时在计算荷载的时候, 因为考虑不周全, 出现漏算荷载, 从而导致施工和使用时因超荷载而产生裂缝。同时, 要在进行混凝土配比时要进行实验, 以此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

1.3 结构的变形因素

混凝土的结构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收缩和膨胀、混凝土结构的不均匀沉降都会导致裂缝的产生。这种结构变形因素的产生与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直接关系,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防裂缝技术的应用, 要尽可能在各个施工环节都考虑到裂缝问题, 同时对产生裂缝的地段要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及时修补[2]。

2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2.1 原材料的控制

施工中要尽可能地选用中低热的低收缩水泥品种, 低热的水泥品种选择是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升的最基本方法。选择时要注意: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 一般用量较大,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在350kg以上, 而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在280kg左右, 所以, 是否一定要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还要根据实际产生的水化热来进行比较。除了水泥之外, 其他原材料的控制也十分重要。首先生产混凝土用水一般使用洁净的地下水或自来水, 应注意其有害离子不能超标。其次, 石子的粒形和级配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影响较大。石子的选择要先实验后使用, 实验重点要测定其压碎值, 保证能够应用在足够强度的混凝土之中。同时石子的质量控制要尽可能选择空隙小的, 以此来稳定混凝土强度, 并节省原料价值。需要注意的是, 同一个石场不同批次的石子也要进行检测。而黄砂应尽量使用II区中砂, 目测其中有无泥块, 及泥块的多少。一般泥块多的黄砂含泥量也大, 若使用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含泥量多的湿砂用手搓, 手上会有较多泥粉。使用粗砂和细砂应调整砂率和粉煤灰掺量, 平时重点检测黄砂级配[3]。

2.2 工地试验监督

工程实验监督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手段, 分为两步:首先是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实验, 试验室必需根据工程结构各部位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 提出性能好, 成本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所以, 每天工地进行混凝土搅拌前, 试验室必需检验砂、石料的含水量, 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 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而对于现场的施工监督则要有常规控制, 以保证每次施工都能按照实验室出示的配合比数据进行。其次是对完整施工技术的实验。实验方式主要以开展试验段的施工为主, 为了保证施工的碾压程序、碾压速度等能够有足够的技术指标, 保证裂缝不产生。所以要针对一部分施工进行实验, 确定达到要求压实度时的碾压遍数, 确定压实厚度和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验证没计配合比, 确定施工配合比, 确定含水量拌和的控制, 确定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组合, 确定作业段的合适施工长度。

2.3 和易性分析

和易性的分析要注重对分析材料的配比, 要严格按照实验室提供的数据进行配比, 然后将搅拌好的实验分析材料使之与实验筒顶面齐平。然后将坍落度筒小心平稳地垂直向上提起, 将筒放在拌和物试体一旁, 量出坍落后拌和物试体最高点与筒的高度差, 即为该拌和物的坍落度。粘聚性测定要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拌和物锥体侧面轻轻敲打, 如果锥体逐步下沉, 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突然倒塌, 部分崩裂或石子离析, 则为粘聚性不好的表现。和易性的测定分析可以看出混凝土的粘聚性, 而粘聚性和坍落度则是控制混凝土质量、预防裂缝产生的一项关键指标, 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裂缝控制往往会忽视对这项指标的分析, 往往会造成很多不利影响。

2.4 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是减少其内外温差, 避免出现超负荷干缩的一项重要指标, 对于温度的控制首先要控制入模温度。我国规范提出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不超过28℃, 但是施工的具体情况不同, 如果施工是大体积混凝土, 或者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就会使得温度出现偏差, 这时就要随着气温计算混凝土内外温差, 一旦出现问题就要首选降低水温, 次选降低石子温度。另外, 也可以进行测温点布置。测温点布置必须有代表性, 能反映基础底板各部位的温度变化。一般可根据基础底板结构布置和混凝土浇筑方案选择有代表性的局部区域布置测温点, 测温点一般选择在混凝土施工的中心、边缘、中心与边缘之间位置。

总之, 工民建在混凝土裂缝的控制要以保证混凝土质量为前提, 总结裂缝产生的原因, 从原材料的控制、工地试验监督、和易性分析和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着手, 保证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有实效性。

摘要:工民建设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项具体工作, 其工程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本文重点分析了工民建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问题, 探索了裂缝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一些施工技术和原料控制的策略, 对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裂缝,原因,控制

参考文献

[1] 陈近海.浅谈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华章, 2010 (29) :123~126.

[2] 李坤业.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27) :224~228.

[3] 金玉星.初探工民建以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8) :78~81.

[4] 鲍鲜.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原因浅析及防治[J].价值工程, 2010 (6) :22~25.

上一篇:变电站值班员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村级脱贫攻坚表态发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