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试卷范文

2023-09-20

初二物理试卷范文第1篇

——九中共同体学习心得体会

司马初中 英语 郭萍

本次学习,主要进行了一下活动:张彩虹和刘晓静老师授课、教师说课、各校教师评课。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学到了许多,以下是活动中的精彩细节,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互动的形式,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二、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为基础,提高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

三、 图片的展示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多媒体刺激激发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四、 听力题型贴近中考题型,教师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五、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提高一定的课堂效率,并在考试中避

免不必要的丢分。

听了张彩虹,刘晓静老师精彩的授课之让我真正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应该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

我也深深体会到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并且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要时刻充电,尤其是语言魅力的提升。

初二物理试卷范文第2篇

周小成

本学期度本人担任初二年级C110班、C111班、C116班、C117班、初三年级C88班五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按照学校、初中学部及初二初三各年级的严格要求,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回顾既忙碌又充实一学期,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本学期,结合课程改革,确立的学习重点是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物理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等。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听课、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物理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使学生对物理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探究科学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

总之,在课堂教学,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物理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物理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物理教学的特色点,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进一步!

初二物理试卷范文第3篇

声学 光学 热学 电学 力学

声现象

声音的传播与条件

1、声音的发生

(引起鼓膜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运用(利用回声可测海深、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声音的特征

1、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2、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

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

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

听力。

4、噪声减弱的途径

5、超声波:音调高于2×104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次声波:音调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有害。超

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补充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

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

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

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

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声的利用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远处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可能到来,利

用声纳测海深,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病情,利用超声波对孕妇作

常规检查等。声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医生利用超声波洁牙,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

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等。

练习

11、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

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

A.1025米,175米B.600米,600米

C.1000米,200米D.850米,350米

2、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

到()

A.一声B.2 声C.3声D.4声

3、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

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大于17mB.大于34mC.小于17mD.小于34m

4、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A.电磁波B.真空C.空气D.耳朵的鼓膜

5、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

A.运动B.振动C.温度升高D.体积膨胀

6、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A.快B.慢C.一

样快D.无法比较

7、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A.

1秒B.0.1秒C.0.01秒D.0.001秒

8、(10·绵阳)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

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

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9、(10·南允)声音从水中传入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将()

A.不变B.变大C.变小D.如何变化不能确定

10、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__发生___.

11、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____秒以上.

12、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

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

13、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

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

14、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

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

15、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

_____m(v=340m/s)

16、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______________.

17、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

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

1、A

2、C

3、A.

4、C

5、B

6、A

7、B

8、D

9、C

10、空气,振动.

11、0.1.

12、9.

13、 快.

14、填“振动”,“空气”.

15、s=1/2 vt=1/2 x340m/s x1.2s= 204m

16、液体(水)也能传声.

17、振

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

练习

21.“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C.音色好坏D.以上说法都不对

2.盲人仅凭听觉就能分辨出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的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演奏方式不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膜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

B.棒击鼓面越重,鼓膜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C.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小

1.声源发声时,声音的响度跟声源振动的当声源的声音的响度会越__________.

2.“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很高;

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不同.

3.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

“低”指的是________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

4.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

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___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有关.

5.音调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决定的,________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

有关系,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

6.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产生的现象是_____,这是

由于_______.

7.张平同学学了“声学”知识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一固定桌面上

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币,

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解释:(1)这些声音主要区别是______不同;(2)

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8.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________和音色.

9.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________,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离声源的距离越近,响

度越________.

10.男生说话粗犷,而女生讲话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的________不同,其原因是男女

同学的________不同.

(1.振幅,振幅,越小2.响度,音调,音色3.音调,响度 4.高,振动频率5.振动频

率,频率;振幅,振幅,远近.6.解:“听到的声音不同”,“振动快慢不同,产生声音的音

调不同”.7.解:(1)“音调”,(2)橡皮筋被拉得越长即越紧,振动越快.8.答案:响度.9.答

案:高,大.10.答案:音调,声带.)

计算题

11.蝙蝠飞行时,不断从喉部发出一种高频率的声波,当声波遇到前方的昆虫或障碍物

时,则产生不同的回声反射回来,它的双耳听到回声,再经大脑的分析,就能辨别出前方的

目标是食物还是障碍物,从而采取行动,或捕食或躲避,反应灵敏而准确.人们为了利用这

种特性,对蝙蝠进行了研究,发现蝙蝠喉部的发声体在4 s的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在400000

次~560000次之间,请你计算出蝙蝠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这样频率范围的声波人们能听

到吗?

12.根据对蝙蝠的研究,人们仿制了盲人用的超声眼镜,在眼镜上装有一个超声波发射器,

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信号,经接收并转化成人耳可辨的声音信号,通过耳机传至两耳,从而

可判断出障碍物的方位及具体情况.若发出的超声波频率为11000 Hz,那么该超声波发射器

的发声体每分钟振动多少次?

练习

31. 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

经过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 _________把信号传给_________,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2.人失去听觉是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发生了障碍.

3.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

方式叫骨传导.4.人如果将双眼蒙上,靠听觉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是因为_________

5.从生物课上我们知道,耳聋分为____耳聋和____耳聋两种;前者____治愈,后

者____治愈.

6.实验表明骨____(填“能”或“不能”)传导声音.

二、选择题

7.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

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8.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靠骨传导判断的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 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

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

(1.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大脑2.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

3.头骨,颌骨4.人的双耳效应5.神经性、非神经性;不可以、可以6.能7.D

初二物理试卷范文第4篇

第二章《光现象》综合练习(A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__的原理,光在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来解释.

3.射到平面镜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____平行的.(选填“可能是”“仍是”“不”)在反射时光路____.

4.)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的____缘故.(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5.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度,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____度.

6.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

7.在碗底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请一位同学向碗里加水,将观察到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

8.如图所示的光路示意图中,MN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PQ为法线,根据图示,MN下方的物质是____,折射角是____,反射角是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9.一束光线垂直地射到平面镜上,经反射后,反射角是 A.90° B.0°

C.180° D.45°

10.一个人在竖直平面镜前以4.5 m/s的速度离开平面镜,

则像对镜的速度是

A.4.5 m/s B.9 m/s

C.拉长4.5 m/s D.拉长9 m/s 11.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12.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萤火虫不是光源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3.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1点20分

B.10点20分

C.10点40分 D.11点20分

1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则平面镜则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15.若平行光线被某种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好像是从镜后某一点发出的,则这种镜是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潜望镜

16.一个同学从一块小于他身高的平面镜里恰好能看到了自己的全身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可以扩大视野范围

B.平面镜里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C.该同学头部和脚部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全部进入眼内 D.此平面镜表面一定不光滑,相当于一个凸面镜

本文档来自互联网,注册为百度用户可免费下载

17.在茶杯里放一枚硬币,慢慢地向杯里注水,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眼睛看到硬币的位置是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不升高也不降低 18.下列关于折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有

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D.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19.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A.30°

B.45°

C.60°

D.90°

20.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

A.30°

B.35°

C.45°

D.55°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为什么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桌子、墙壁等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22.通过篝火上方的空气看物体,为什么会使人感到物体在晃动?

四、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3.根据甲图中所示的光线传播情况,在适当位置上放一平面镜.

乙 2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图乙物体ABC的像.

25.在右图的方框中放置一平面镜,光线通过平面镜后的方向变化如图中所示,试画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五、计算题(第26题8分,第

27、28题各10分,共28分)

26.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通讯卫星,这颗卫星离地面高度是3580 km.求从地面发射的电波到达卫星并从卫星返回地面的时间约是多少秒?(无线电波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27.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6.9 m,竖直立着的2 m长的竹竿的影长2.2 m,问电线杆的高度是多少?(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作出图后再解).

28.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40°角,试问:

(1)你如何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线照亮竖直井内的水面(要求作图说明). (2)计算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多少度?

本文档来自互联网,注册为百度用户可免费下载

答案:

1.光的直线传播

真空 2.光的直线传播 3.仍然是

是可逆的 4.漫反射 5.120 0 6.折射

反射

7.硬币的像

光的折射

(提示: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确定位置的,即顺着折射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来确定方位的)

8.玻璃

∠6 ∠3 9.B 10.A 11.A 12.D 13.C 14.D 15.C 16.C 17.B 18.B 19.B 20.D 21.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桌子、墙壁等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发生漫反射的

缘故. 22.篝火上方的热空气上升,空气的密度发生变化(光在冷热空气间发生折射)因为折射光线的方向也发生变化,使得物体像的位置也在变,所以看上去好像物体在晃动.

23.

24.26.0.0239 s 27.6.27 m 28.(1)

25

初二物理试卷范文第5篇

第二章《光现象》综合练习(A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__的原理,光在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来解释.

3.射到平面镜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____平行的.(选填“可能是”“仍是”“不”)在反射时光路____.

4.)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的____缘故.(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5.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度,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____度.

6.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

7.在碗底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请一位同学向碗里加水,将观察到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

8.如图所示的光路示意图中,MN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PQ为法线,根据图示,MN下方的物质是____,折射角是____,反射角是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9.一束光线垂直地射到平面镜上,经反射后,反射角是 A.90° B.0°

C.180° D.45°

10.一个人在竖直平面镜前以4.5 m/s的速度离开平面镜,

则像对镜的速度是

A.4.5 m/s B.9 m/s

C.拉长4.5 m/s D.拉长9 m/s 11.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12.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萤火虫不是光源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3.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1点20分

B.10点20分

C.10点40分 D.11点20分

1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则平面镜则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15.若平行光线被某种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好像是从镜后某一点发出的,则这种镜是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潜望镜

16.一个同学从一块小于他身高的平面镜里恰好能看到了自己的全身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可以扩大视野范围

B.平面镜里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C.该同学头部和脚部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全部进入眼内 D.此平面镜表面一定不光滑,相当于一个凸面镜

本文档来自互联网,注册为百度用户可免费下载

17.在茶杯里放一枚硬币,慢慢地向杯里注水,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眼睛看到硬币的位置是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不升高也不降低 18.下列关于折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有

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D.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19.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A.30°

B.45°

C.60°

D.90°

20.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

A.30°

B.35°

C.45°

D.55°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为什么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桌子、墙壁等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22.通过篝火上方的空气看物体,为什么会使人感到物体在晃动?

四、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3.根据甲图中所示的光线传播情况,在适当位置上放一平面镜.

乙 2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图乙物体ABC的像.

25.在右图的方框中放置一平面镜,光线通过平面镜后的方向变化如图中所示,试画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五、计算题(第26题8分,第

27、28题各10分,共28分)

26.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通讯卫星,这颗卫星离地面高度是3580 km.求从地面发射的电波到达卫星并从卫星返回地面的时间约是多少秒?(无线电波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27.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6.9 m,竖直立着的2 m长的竹竿的影长2.2 m,问电线杆的高度是多少?(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作出图后再解).

28.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40°角,试问:

(1)你如何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线照亮竖直井内的水面(要求作图说明). (2)计算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多少度?

本文档来自互联网,注册为百度用户可免费下载

答案:

1.光的直线传播

真空 2.光的直线传播 3.仍然是

是可逆的 4.漫反射 5.120 0 6.折射

反射

7.硬币的像

光的折射

(提示: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确定位置的,即顺着折射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来确定方位的)

8.玻璃

∠6 ∠3 9.B 10.A 11.A 12.D 13.C 14.D 15.C 16.C 17.B 18.B 19.B 20.D 21.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桌子、墙壁等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发生漫反射的

缘故. 22.篝火上方的热空气上升,空气的密度发生变化(光在冷热空气间发生折射)因为折射光线的方向也发生变化,使得物体像的位置也在变,所以看上去好像物体在晃动.

23.

24.26.0.0239 s 27.6.27 m 28.(1)

25

初二物理试卷范文第6篇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芦溪初中:魏福学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板书设计等五方面说说这节课,请各位多指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及处理:

教材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有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液柱”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因此,我认为《液体的压强》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第一节课时,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二节课时,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和三峡船闸的原理。熟练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节课时的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难点是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2、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用废矿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4、教学准备: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教学课件,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多元化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组内自定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

3、演示实验器材: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压强计、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

4、学生实验器材:塑料袋、铁钉、废矿泉水瓶、气球、大烧杯、刻度尺、水和盐水(学生每小组一套)。

二、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由于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说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实验、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液体压强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诸如拦河坝上窄下宽、深水炸弹等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结合课件): 【

一、引入新课】(2min)

1、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 (复习:温故知新)

2、如果在烧杯中加入水,水对烧杯底和杯壁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 (说明: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14.2液体的压强

3、当问题出现不同意见时,最好的验证方法是什么?(实验)

(说明:解答问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不盲目跟随,用实验验证。虽然学生的想法很多很多,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有的难免有点不着边际,但是老师应当给予适度的评价,切不可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性思维、创造性习惯。)

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3min)

1、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无压强?

(说明:让学生讨论液体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并亲自动手实验,可用铁钉扎破装水的塑料袋。既锻炼学生的自主设计、动手实验能力,又促进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和建议,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习惯,更是为了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敢于大胆的想象,为解决液体内部压强做个铺垫。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主人,自主设计实验。)

2、其他液体行不?比如盐水。

(说明:设置一个小的问题,就从研究的水转移到普遍的液体上。这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3、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说明: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实验结论,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板书: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三、反馈练习一】(1min)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说明:反馈练习题设计与实验结论形式不同,意义相同,可以考察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情况和知识迁移能力。)

四、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12min)

第一环节:课题的提出:刚才探究了液体底部和侧壁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无压强呢?试举生活实例说明。到了夏天游泳时,当水到达脖子时,呼吸时会有什么感觉?又说明了什么?

第二环节:猜想和假设:如果有,如何验证呢? 将绑着橡皮膜的正方体放入水中。发现上下前后左右都凹下去了。

(说明:从学生生活中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学生顺着教师设置的台阶进行猜想与实验设计。降低难度,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探究。保持探究活动的兴趣和连续性)

第三环节:实验设计:出示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学生设计实验思路,绘制实验表格。

(说明:设计实验是做好实验的前提,可以明确实验目的步骤,优化实验方案,预防实验安全事故发生和应急处置预案。)

第四环节:进行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说明:初中学生往往喜欢做实验,但容易忽视数据记录,数据处理能力尤其薄弱,在此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数据。)

第五环节:分析论证:根据刚才实验,发现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什么无关? 由刚才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是由哪些数据得出的?

板书: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压强公式:p=ρg h 第六环节:交流评估: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说明:通过交流评估,分析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思考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完善方案。通过探究实验,落实新课标要求,在强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给学生创设出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和体验,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一进行猜想一设计实验一进行实验一分析论证—交流评估。使学生知道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控制变量法)

五、反馈练习二】(5min)想想议议

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

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

3、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4、深水炸弹为什么会在设定的深度爆炸?

(说明: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生活、生产和现代军事中的现象入手,引起学生思考。根据规律的有关内容,学生相互讨论、畅所欲言、大量举例。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

六、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8min)

1、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算出某一深度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也就同时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

2、假设液面下某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引导学生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 h

3、例题解答

(说明:

1、从实验探究知道: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密度有关,与方向无关。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液体中取一段“液柱”,利用压强的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公式,很容易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h。

2、公式推导出以后总结方法,进一步从公式理解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有关,与受力面积无关。

3、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

七、反馈练习三】(4min) (说明:

1、从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出发,学以致用,利用液体压强公式理解拦河坝设计上窄下宽的道理,通过展示三峡大坝、潜水服、我国研制的深海潜水艇图片,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计反馈练习题,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

八、小结】(2min)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你记住了哪些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疑问? (说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对学生的见解,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教师最后画龙点睛,简要概括归纳总结) 【

九、布置作业】(3min) (说明:

1、作业设计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2、课外小实验:用矿泉水瓶和气球自制学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实验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节约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进一步了解认识深水炸弹的应用和原理,拓展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说板书设计

采用内容式板书,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一目了然,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 14.2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

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压强计——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深度h:同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也增大。

2、因素

密度ρ: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上一篇:秋天的果园范文下一篇:寒冷的诗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