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民意范文

2024-04-29

倾听民意范文第1篇

颁布机构:最高人民法院 2009-04-13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

意见》的通知

法发〔2009〕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

加强民意沟通工作,是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畅通司法民主渠道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推进司法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更好地接受民主监督,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现就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重大意义

网址:http://- 1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 来源:问法网法律数据库

洁的良好形象,不断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推动人民法院自身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着力构建与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各级人民法院要按照科学、畅通、务实、有效、便捷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机制,拓宽民意沟通渠道,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把握社情民意,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民群众行使权利、表达意见、监督司法,使民意成为司法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和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使各项决策顺应群众要求,符合司法规律。

(二)大力扩展民意沟通的对象范围。各级人民法院在确定工作思路、完善便民措施、评价司法效果等工作中,应根据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其他法律工作者、基层群众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特别要注重深入企业、社区、乡村,及时了解最广大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三)改进和完善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法院人民监督办公室的职能作用,改进和完善联络的方式方法,在联络工作经常化的基础上,根据每年确定的工作重点,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报工作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

网址:http://- 3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 来源:问法网法律数据库

势,通过他们了解民情、宣传法律,实现人民陪审员制度沟通民意功能的最大化。

(七)健全和创新法院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倾听民意机制。建立法院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和各高级人民法院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联系点开展调研。进一步推进法官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大法官和高级法官要深入基层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及时准确地把握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八)健全和创新司法决策征求意见机制。进一步促进制定司法解释、司法指导意见等过程中征求民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探索设立法院开放日,邀请公众参观法院,旁听审判,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探索建立基层司法服务网络,聘请乡村、社区一些德高望重、热心服务、能力较强的群众担任司法协理员,协助人民法院化解矛盾,代表人民群众反映意见;选任基层干部群众担任特邀调解员、执行联络员,使司法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方便群众;加强网络民意收集制度,抓好机关网站建设,丰富网上信息发布、网上民意调查等栏目,方便群众发表意见和建议。

(九)改进和完善网络民意沟通机制。积极推行审判、执行信息网络公开制度;加大庭审网络直播力度;各级人民法院主要领导每年至少应参加1次与网民直接交流、沟通、互动活动,广泛听取网民意见;对于了解的民意、听到的反映,可通过在线解答、个别沟通的方式,让群众网址:http://- 5问法网——中国最快捷的法律咨询网 来源:问法网法律数据库

说明;对于其他具体事项的整改情况,可以通过媒体发布、信函回复、实地回访、组织座谈等方式向群众反馈,争取理解和支持,增强司法公信力。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务求取得实效

(一)各级人民法院要高度重视民意沟通工作,将加强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注重工作实效。各级人民法院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好此项工作,摆正位置、以身作则,切实抓好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切实将社情民意及时转化为司法决策的重要指导和参考依据。

(二)各级人民法院要积极抓好民意沟通工作具体措施的组织实施和综合协调工作,层层抓好落实,确保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各级人民法院要明确专门机构、专门人员负责组织协调此项工作。要认真积累经验,及时总结各种好的做法,注重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依法了解、参与、监督司法决策。

(三)上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对下级人民法院的指导,组织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及时通报督查结果。最高人民法院和各高级人民法院在积极改进和完善自身民意沟通工作的同时,应及时总结各地人民法院的典型经验,推进民意沟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倾听民意范文第2篇

目前,全市各地各单位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效果明显,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服务态度明显改善。针对群众反映服务态度方面的31个问题,已整改到位30个,整改率达96.68%。如市公安局针对群众反映的“态度傲慢,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的意见,结合“四帮四促”、“三访三评”、学习“背篼干部”精神系列活动,在本系统内部开展了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奉献、奋斗”为主线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红花岗区针对“红花岗区政务服务中心有个别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的意见,通过加大督查和问责力度,对查出的3名服务态度较差的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在服务大厅的LED显示屏上公示,并将3名同志退回原单位,另派干部到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服务,同时区政务服务中心制定出台了《红花岗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考评办法(试行)》,对政务大厅的服务人员工作纪律等量化评分,每月进行一次评比,作为政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平时考核、考核的重要依据。市公积金管理中心针对 “党员示范岗位的工作人员完全没有履行工作职责,在办事群众咨询业务时推诿塞责”的意见,一是对岗位人员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警示教育,并督促其自查整改,二是规定其若不能通过自查整改,较好履职,将调换其工作岗位,并进行问责处理。目前,各地各单位为民服务态度得到明显改善,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

工作效率普遍提高。针对群众反映的工作效率方面的24个问题,各地各单位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整改率达100%。其中:市住建局针对群众反映的“办事速度慢,大冷天让我们等了很久”,该局就商品房初始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等业务的内部审批程序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和删减,最大程度地简化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市公积金管理中心针对“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态度”的建议,一是在服务大厅设立了综合职责岗,综合职责岗既可办理贷款业务,也可办理支取业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由中心综合业务服务大厅与银行直接传递贷款、提取业务拨款票据,使办理贷款审批时限从法定时限15个工作日缩短到10个工作日,提取业务办理时限从法定3个工作日缩

- 2属实后,立即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一是责令镇、村马上落实2户村民(计划内生育漏报)的绝育手术,依法征收4户村民的社会抚养费(计划外生育漏报);二是对仁江村书记、主任分别按500元/例处罚责任金,对包片责任人按300元/例处罚责任金,给予仁江村村支两委进行警示诫勉并全镇通报批评,对发生政策外生育家庭的责任包组干部已转镇纪委立案调查;三是对工作严重失职的仁江村委会副主任依法罢免其村委会副主任职务,并明确不得推荐为下届候选人。 (彭登甲)

倾听民意范文第3篇

与我国的限制死刑趋势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网络世界里的“杀声震天”, 在一些极端个案发生后, 大多数网友吵嚷着“杀人偿命”、“以命抵命”、“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在一定程度上凸现了公众舆论和民意对死刑的狂热和偏好。确实, 中国社会历来迷信重刑主义, 死刑在我国有着广泛而坚实的民意基础, 公众普遍期望通过严刑峻法特别是死刑打击和控制犯罪。正是这种主流民意对死刑的广泛认同, 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死刑制度在我国具有难以撼动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多年来, 为了使我国顺应和跟进废止死刑的国际潮流, 一些刑法学者笔耕不辍, 著书立说, 不断呼吁国家和社会理性认识死刑的威慑作用。然而, 这些呼吁非但没有获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认同, 反而在公众舆论与主流民意“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躁动之中难以察觉和耳闻, 更罔论能影响到主流民意以理性和文明的姿态面对那些极端犯罪。在某种程度上, 这与我国一些刑法学者关于废止死刑的学术建言有关, 这些学术建言往往立足于抽象的刑罚人道、轻缓、文明的立场和死刑并无有效威慑力的理论预设, 不同程度地脱离具体国情、民情与犯罪态势。①而没有意识到死刑存废与否, 不仅仅是个操作性的法律问题, 而是涉及面极为广泛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政策抉择问题。本文拟从死刑的民意基础这个视角出发来探讨我国民意对死刑合法性和正当性的支撑, 深悟废除死刑之路不光需要刑法学者的振臂呼吁, 政治家的政治抉择, 更需要对民意的合理引导。

一、死刑的机能

死刑的源头可以肇始于原始社会的以血复仇。“无数的传说和研究都证明, 地球上的所有人种都在其发展的某一阶段依靠以血复仇的制度。在人类原始社会里实行了几千年的以血复仇制度, 也有过初期、盛期和终期之分。以血复仇制度的终结, 便是作为国家刑法制度的死刑的产生。”②

死刑制度是往古以血复仇制度的替代物, 它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 剥夺了被害人及其所在氏族对加害人的复仇和杀戮的权利, 由国家代替被害人对加害人进行惩罚。这样, 由国家宣告和执行的死刑制度取代了私人以血复仇的权利。虽然比之血腥的以血复仇, 死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但是死刑制度毕竟是脱胎于以血复仇的, 它的内里依然是以复仇为内在冲动、以报应为价值追求、以血为实现正义的方式。

17世纪以后, 伴随着欧洲启蒙运动, 人权思想开始勃兴, 人们开始理性反思死刑的存在, 一场全球范围的、长达250余年至今不息的死刑存废之争被意大利年轻的刑法学家挑起, 1764年, 是年26岁的贝卡利亚在他那本单薄而又厚重的小册子———《论犯罪与刑罚》一书里问道:“在一个组织优良的社会里, 死刑是否真的有益和公正?人们可以凭借怎样的权力来杀死自己的同类?”③这一对当时占据刑罚中心体系的死刑制度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诘问, 在随后两百多年的时间里, 从欧洲蔓延至世界各国, 从刑法学界、社会学界蔓延至其他思想界, 伴随这场争论的是死刑制度开始从刑罚体系的中心位置退出, 逐渐走向没落。

死刑的逐渐退却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今天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地区已废除或不再使用死刑这种刑罚。如今, 我们站在历史的交叉点上, 不禁要问, 死刑究竟有什么功能让古往今来所有的国家都曾经或正在执着地痴迷于它。

(一) 死刑的威慑力量

死刑, 又称生命刑, 是指剥夺犯罪人生命权利的刑罚方法。死刑具有其他刑罚所难以比拟的、绝对的威慑力量, 对于犯罪者本人, 剥夺其生命, 杜绝其再犯罪之可能性。对于社会上可能犯罪者进行震慑, 达到一般预防的效果。

(二) 死刑的现实功能

人类学与伦理学的研究表明, 报复或复仇的欲望是人类一种近乎本能的反应方式, 对恶害给予报应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正义感情, 它存在于迄今为止的一切社会文化形态之中。在民众的正义情感尚未完全进化到超越报应与复仇之前, 死刑重大的现实功能就是顺应民众朴素的正义情感, 对最极端犯罪适用死刑, 让蕴藏民众心底的报复本能合法地发泄出来。④

是以, 死刑的现实功能在于满足人们的报应观念。谋杀人者必须处死。在这种情况下, 没有其他任何东西能够代替杀人者的死亡来满足正义的原则。“没有类似生命的东西, 也不能在生命之间进行比较, 不管如何痛苦, 只有死。因此, 在谋杀罪和谋杀的报复之间没有平等问题, 只有依法对犯人执行死刑。”⑤

二、民意的特点

民意 (public opinion) , 又称集体意识、群体意识, 是指一个国家的大多数公民在反省或实际了解某些特定公共事务之后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以及价值判断的总称。民意的特点非常复杂,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一) 民意在内容上往往产生于朴素的正义情感, 外在表现上具有情绪化的特点⑥, 冲动、多变而且易怒。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刑法的目的在于“伸张民意”, “明确而强烈的共同意识才真正是刑法的基础所在”。死刑之所以具有普遍的民意基础就在于死刑通过对最残忍极端的犯罪者的合法杀戮满足了蕴藏于民意中的正义情感, 宣泄了公众被犯罪者激起的义愤。

(二) 民意有盲从性, 容易轻信一些言论, 而且易受暗示的影响。“民意很容易受到暗示, 最初的暗示一旦被群体接受, 就会立刻传染蔓延到所有人的头脑和行动之中。”⑦民意很容易被利用。

(三) 民意具有非理性、非逻辑性的特点, 在表达情绪和意见时, 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都异常简单而且过分夸张。

三、民意对死刑的支撑

首先, 死刑通过对最极端犯罪的报应满足了蕴藏于民意之中的正义情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为了防止私人复仇而扩大受害者范围, 国家不断限制对犯罪的报复, 现代社会更是严禁私下复仇, 复仇的欲望转化为“对犯人进行处罚的欲求、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欲求、从而制定刑法的欲求……”。西原村夫认为, 被犯罪侵害的个体及其亲族产生的报应情感或曰复仇心理的确是一种野蛮, 这种野蛮即便无法恢复被最极端犯罪破坏的秩序, 提高社会生活的合理性, 但是, 只要人类还是人类, 不管向前发展到何种程度, 都不可能丢弃这种已成为本能的欲求。既然人类无法摆脱这种本能, 国家又不能放任私人间的复仇让受害者的范围不断扩大而必须禁止复仇, 国家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满足或缓和受害人及其亲族的报应感情。这就是刑罚制度存在的根据之一, 在制定刑法时, 要求“以牙还牙”的处罚犯人的需求成为最原始的动力。

刑法是公众对他人的行为感到一定程度的愤怒时就必须对他人科处刑罚, 刑罚制度就是从这种愤怒和由此而产生的复仇欲望出发, 禁止私人复仇, 由国家代替行使私人复仇的权利而发展起来的。现在, 在一些全面废除死刑的国家 (譬如西欧和北欧国家) , 这种复仇的欲望是否已经完全从集体意识中涤荡出去了呢?民意调查显示, 虽然这些国家的民众对死刑的支持率明显低于中国, 但在一些极端暴力案件发生后, 民意就会出现恢复死刑的强烈要求。西原村夫在其著作《刑法的根基与哲学》中指出, 刑罚在其深处仍没有失去作为缓和复仇欲望手段的本质。如果国家对民众的愤怒置之不理, “民众就有可能通过复仇和私刑对犯罪者采取严厉制裁。这种私人暴力会导致更厉害的私人暴力, 从而陷入无法收拾的混乱之中, 这种可能性直到今天还存在。”⑧

其次, 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疾患, 破坏了社会有机体的健康发展, 死刑切除了社会有机体身上的这一毒瘤, 用一种最极端的方式维系着社会的凝聚力和活力。如果社会对这一毒瘤 (即最极端犯罪的肆虐) 视而不见, 受害者和社会的痛苦得不到补偿, 人们对犯罪的愤恨就会转移到无法让这种愤恨合法发泄的社会有机体身上, 促使社会团结的纽带就就此松懈。国家顺应民意制定刑法对最极端犯罪者判处死刑是维系社会的纽带之一。

可见, 死刑的刑事政策上的意义就在于对极端犯罪适用死刑, 满足公众的报应情感, 维持公众对法律的信赖, 维持良好和睦的社会秩序。这是刑事政策与刑罚制度获得公众认同并获得正当性与合法性的基本前提。

摘要:死刑在我国有着广泛而坚实的公众认同, 正是这种认同, 在相当程度上赋予了死刑制度以支撑。死刑制度是往古以血复仇制度的替代物, 死刑具有最大的威慑力量, 死刑的现实功能在于满足人们的报应观念。民意在内容上产生于朴素的正义情感, 具有情绪化、盲从行、非理性、非逻辑性等特点。民意对死刑的支撑作用在于死刑通过对最极端犯罪的报应满足了蕴藏于民意之中的正义情感, 补偿受害者和社会因极端犯罪所受得痛苦, 维系社会团结的纽带。

关键词:死刑,民意,复仇

参考文献

[1] 梁根林.“公众认同、政治决策与死刑控制”[J].法学研究, 2004 (04) .

[2] [英]梅因.古代法[M].沈景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9.

[3]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4] [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M].沈叔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5] 孙笑侠.“公案的民意、主题与信息对称”[J].中国法学, 2010 (03) .

[6]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陈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8.

倾听民意范文第4篇

解百姓忧、助百姓富”)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筑牢执政根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保障“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提升年”活动的顺利开展。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在全镇开展 “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百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作风、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为重点,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全面实施问计于民,取信于民、满意于民,真正实现政策在一线贯彻、民情在一线反映、问题在一线解决、发展在一线帮助、服务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体现,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任务目标:一是落实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继续深化“1+5”党内民主运行机制。包村干部要对村内民主议政日、大事票决、工作质询、要务提案、民主评议、三务公开等工作负责,真正实现由群众民主决策、还权于民。二是完善农村党支部“三位一体”设臵模式,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加大对群众的教育培训,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三是深化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建立村级工作规范化运行长效机制。四是实现村级党组织“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

的五有保障。

二、建立征集群众问题意见的机制

(一)进村入户,深入了解民情民意。

1、包村领导带头入户走访,认真倾听村民对全镇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关政策的意见建议。包村领导活动期间走访不少于60户,包村干部每年走访不少于120户,村领导每年走访不少于200户次。走访的重点是致富能手,离任的村两委干部,有不同意见的党员群众,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

2、在走访过程中,要求干部要做好“六问”:一问基本情况,对村民就业、子女入学、医疗、养老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切实摸清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问困难问题,细致了解群众生活的困难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使各级解难济困的工作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三问致富愿望,深入了解群众的增收途径和致富设想,帮助群众剖析发展前景,探寻致富路子;四问干部评价,了解群众对镇、村特别是村两委班子和镇干部的看法,请群众对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进行评判,为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五问工作建议,认真听取群众对镇、村工作特别是村规民约、福利待遇、环境卫生、文化建设等民生工作的意见建议,明确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六问发展计策,立足镇、村实际,共谋发展大局,探讨增收措施,推动镇、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3、发放“民情服务卡”,记好入户日记。统一印制“干群连心卡”,卡上印有党员干部姓名、联系方式、职责和宣传政策等。在走访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将“民情服务卡”发给村民,使群众有困难知道找谁。在走访过程中要把群众反映的事项认真记录整理,记好入户日记。

(二)值班坐访,落实“一线工作日”。

1、在开展入户走访的基础上,在全镇各村将每周周

二、周四作为“一线工作日”,包村领导每月单周周四到村值班,其余每月的周

二、周四由包村干部到村值班,提前在各村通过张贴公告、广播等形式进行公示。镇、村干部在值班期间直接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协调处理民事纠纷及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矛盾和问题;为群众提供括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科技知识、市场信息、劳动力和人才需求信息、代领证件、小额信贷咨询等事项。

2、镇、村干部执行轮流值班,要进一步强化村级活动阵地的管理和使用的作用,真正使村级活动场所成为村“两委”办公、党员活动、群众办事、村民议事、科普教育、技能培训、信息传播、文化娱乐、综合服务等多功能融为一体的农村基层综合阵地、决策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中心和文体活动中心。

(三)创新形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1、按照“123”模式进行结对,即参加活动的每一名镇、村干部都要与村中2名党员和3名群众结对,其中必须有一名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结对之后要想办法给联系的党员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并鼓励条件好的党员、群众带领其他群众致富、传授致富的经验。

2、通过开设“书记信箱”、设立“专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征集群众意见和问题。

三、健全完善为群众解忧办事机制

建立问题收集、梳理、处臵、督办等一系列衔接紧密、操作规范的工作流程,形成镇村联动、职责明确的问题解决机制。

(一)统一印发走访日记本,党员干部要将每次走访、坐访中群众反应的问题详细记录。按照“分类汇总,分级建账”的原则,

每月的30日前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分为干部作风、实际困难、工作不足、发展建议4大类进行梳理汇总,并建立《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工作台帐》,台帐内容包括申请人姓名、申办事项、责任人、办结时限、办理情况等。对走访、坐访过程中能够当场答复解决的,要当场答复解决并做好记录,不再进入各级台账管理。

(二)为确保为民办事落到实处,建立起严格规范的民事办理制度。首先,落实办理责任。根据《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工作台账》所列内容,按照首访负责制的原则,由首访人作为待办事项的主办责任人,明确办结时限,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对已完成事项及时反馈。其次,明确办理程序。将待办事项分为村、镇、县三个层级,逐级落实解决。其中,村能够独立解决的,协调村主要负责人落实解决;需镇协调解决的,由主办责任人向镇相关部门提出办理申请,由镇协助办理解决;需县及以上部门协调解决的,由主办责任人协调镇相关部门向上级主管单位提出办理申请,按照相关工作程序落实办理。

四、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4月13日)。全镇召开“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百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动员大会、各村在4月5日的民主议政日进行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标语、黑板报、公开栏等载体,采取播放专题节目、印发宣传材料、张贴公告等方式,广泛宣传“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百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扎实开展阶段(4月13日—12月31日)。根据坐访、走访情况,在4月30日之前,确定第一批为村或村民所要办的1—2件实事,在全镇统计建立台账。以后的每月30日之前,重新梳理待办事项,对已办结的进行销号,再确定其他待办事项,对未办结的注明办理情况。对待办事项的内容、主办责任人、办结时限和办结情况及时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同时在镇的公开栏内进行公示,接受村名和镇机关干部的监督。各村在每月的民主议政日上通报待办事项的办理情况,全镇在每月第一周的例会上通报待办事项的情况。每位干部在活动期间至少要为所包的村或村民办2件实事,所办实事可以是协调资金帮助村里解决修路、打井类的民生问题,也可以是帮助解决群众在创业中贷款,为群众办独生子女证、准生证,为残疾人代办残疾证等,事不在大小,要体现出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精神。

(三)总结推广阶段(12月)。对照“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百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有关要求,查漏补缺,抓好整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对各项工作认真进行归纳总结,全面总结活动中积累的好做法、好经验,并把成功做法的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党委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百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各包管区领导、管区书记以及包村干部为具体落实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考

核。

(二)多措并举,加强督查。实行“一测一考”的方法考核。 “一考”,即日常工作考核,主要包括在岗在位、走访调研、联系群众、村民困难解决等情况;“一测”,即满意度测评,测评村民对进村入户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将考核结果列为干部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群众的评价结果作为其中的重要考核指标,使民情走访、为民办事与干部培训、报酬待遇、选拔使用紧密挂钩,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管区、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加强业务指导,全力以赴参加“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百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

附件:

1、湖滨镇“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百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倾听民意范文第5篇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意调查

活动情况的报告

按照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领导小组要求,为确保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有序开展,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这一行动落到实处;3月12日学区第三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入“双联”的贞号村,深入农户、走访、座谈,共发放民意调查表30份,对“双联”的14户贫困户重点进行了开展此项活动专访、民意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归类汇总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贞号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54户997口人,耕地面积1705亩,人均1.71亩,低于全县均匀水平。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而杂,主导产业以制种为主,养牛羊业没有构成范围,农民收入主要依托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贫困村。从事

二、三产业人数较少,全村从事建筑业的280人,从事运输业5户。2011年,农民人均收进6050元。

二、民意调查主要内容

1.群众最满意的事是:中央、地方政府的惠农政策好,特别是实行“新农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以人为本、发展的结果与人民共享”的理念。

12.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是:实行市场经济后,有些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严重,把握不准农户土地一年无收入,贴本经营,如去年的洋葱种植户。

3.群众最关心的事是: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三农”问题。

4.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养殖缺乏资金和技术,希望能加大小额贴息贷款力度。

5.群众最希望村里发展什么产业?规模养殖和种植高效经济作物。

6.群众最希望精神文化方面提供的服务是:开通远程网络服务,完善农家书屋,多增加一些农业科技及养殖业方面的书籍,特别是农业科技下乡服务。

7.对自己脱贫致富的打算是:多承包一些土地,种植经济作物、附带发展养殖业增加经济收入。

8.对干部思想作风上有什么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调查研究,谋划一条带动村民实实在在早日发家致富脱贫的道路

9.您对党和政府最大的期望什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继续在支农惠农政策方面加大力度。

10.您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什么要求?:要用真心换真情,立足长远,切切实实为联系村户增收致富出主意、想办法,及早帮助谋划联系村帮扶户发展路子,不走过场,

流于形式,使此项活动落到实处。

三、解决措施

根据民意调查的实际,归纳农户致困的主要因素为两大类:“一是人多地少,二是缺少劳力和技术”。针对不同困难原因,有方向性的确定帮扶对象。结合“双联”的2户农户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实施办法,采取“党委政府引、优惠政策扶、典型示范带”,坚持从实际、实效出发,坚持“输血式”帮扶和“造血式”帮扶并重,实行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物质帮助与观念转化相结合,解决临时性问题与健全完善长期性机制相结合,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1.以进村入户,政策法规宣讲,实地调研,座谈讨论等方式,结合春耕备耕生产,帮助帮扶对象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计划,从调整种植结构、集约经营、规模种植加养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工夫,促进农民增收。

2.送温暖办事实。在农忙季节和重大节假日进行物质帮扶。送化肥、筹集建筑物资等农户必须的生产生活品,要求每个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不少于4次,累计帮扶时间不少于1个月。

3.做好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发挥党员干部的政策知识信息优势,为贫困户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带去致富信息项目,助农增收,脱贫致富。

4.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做好帮扶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特别是在高新节水灌溉上求突破,提高贫困户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贫困户收入。

5.坚持输血与造血相并重,扶贫与扶志结合,引导贫困

户转变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克服过去养成的“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政策引领、能人带动、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理想信念。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初步的调查摸底情况和征集的群众意见,全所干部职工继续进村入户深入了解,实行一包到底制,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切实达到“有一个好阵地 、一支好队伍、一个好产业、一批富农民”的要求,初步考虑开展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统筹安排。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坚持把本职工作和帮扶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促进两不误,保证帮扶活动顺利开展。坚持调查研究研,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帮助群众理清思路,利用中央和地方的各项惠民政策,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展致富增收渠道。

二要强化督促检查。要根据所帮扶的村和农户的具体情况,每年制定一个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帮扶计划,有针对性提供致富项目技术指导,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将此项活动计划纳入干部职工责任书,年终进行工作总结和成效考评。真正做到促使干部职工接受教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熟悉农村,了解农情,懂得爱岗敬业,尽心竭力推动发展。确保受帮扶农户经济状况每年都有新变化、生活水平每年都有新提高。

倾听民意范文第6篇

一、山岗村的基本情况

州城镇山岗村委会是宾川县29个贫特困村委会之一。位于宾川县南部,距离县城24公里。东与龙邑村委会相邻,南与祥云县祥城新村村委会接壤,西与宾居镇清河、宾居、乌龙坝三个村委会相连,北与华侨社区相交。居住有白、傈僳、傣、回等8个少数民族,辖10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25户、3450人,其中农业人口3425人。设有1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有党员134名。国土面积15.4平方公里,山岗村委会所在地海拔1669米,平均海拔2215米,海拔落差大,年平均气温17.9℃,年降水量460毫米。有耕地面积6700亩,其中:水田耕地面积4030亩(人均耕地1.2亩),山坡地面积2670亩。主要种植柑桔、葡萄、香叶、烤烟、大蒜、小葱等经济作物和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其中,葡萄面积1800亩,桔果

面积1100亩,香叶面积500亩,粮经面积比例为50:50。有林地19677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339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4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2013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3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80元,而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122元,山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42元。有绝对贫困户102户,425人,有相对贫困户285户,1183人。近年来该村启动了整村推进项目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85.78万元,成为全县进展速度较快的村委会之一。

二、存在问题

1、部分村领导和党员干部仍有依赖思想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有些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够,仍有依赖上级的思想。有一些干部就像是风车的轮子,推一推就转一转,上级财政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不给钱就少干事,甚至不干事,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对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够

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确实改善了农民生产环境,但却忽视了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生产这一重要环节。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尤其是山区的自然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山岗村经过基础设施建设,村组路宽了,街亮了,但老百姓手里的钱却没多起来,村里修建了老年活动

场所,但村民却没时间去休闲散步、锻炼身体,造成资源浪费。试想,村民整天在地里劳动很累,收入很低,种出的菜还没卖出去,桔子熟了价格还很低,怎么有心情休闲健身?硬件建设好了,产业发展却滞后了,最终导致发展缓慢。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就必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努力完成。否则,党的政策再好,没有好的农村带头人,农村也根本不会有新的气象。因此,首先要解决工作态度问题,即想不想干事的问题,然后解决工作能力的问题,即能不能干事的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并形成长期的教育培训机制。只有加大对农村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村两委主要成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才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调查中,百姓对山岗村上一年新当选的两委班子成员都十分满意,他们能够主动入户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做好群众工作,得到了村民理解、支持。在农村环境卫生特别是旅游沿线卫生整治工作中,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沿线居民主动拆除破旧篱笆配合工作,有的村民主动出工、出力,村容村貌大力改观。其他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如造林绿化方面,大家都主动配合,积极投工,完成了绿化任务,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所以说,要想早日实现新农村

建设“二十字”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必须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军人,摒弃懒惰和依赖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群众、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共建新农村。

2、探索多种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农民增收。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全力发展生产,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带领农民走出一条致富之路。一是充分利用山岗村柑桔、葡萄、冬早蔬菜的产业优势,挖掘山区村组的中药材种植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虽然我村桔果、葡萄种植面积达到了千亩以上,但与相邻的龙邑、老赵相比,差距还大,我村种植比较分散,管理上也不到位,今后要在技术管理上下功夫,扩大集中连片的种植面积,真正将桔果、葡萄产业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千方百计加快农民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步伐。依托帽山旅游开发为契机,在政策上给予农民支持和引导,积极鼓励农民发展乡村特色旅游项目。三是搞好本村农民就业。充分利用村级科技图书屋和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培养有文化、董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民提供就业致富的技能,加快农民就业转移。

新农村建设不但要抓好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尽快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共同建设小康秀美和谐新农村。

通过此次村情民意调查活动发现,大多数老百姓对当前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持乐观态度,但也对好多现象提出了疑问,提出了许

上一篇:拼车指南范文下一篇:柠檬保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