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理论与企业管理范文

2024-02-25

太极理论与企业管理范文第1篇

摘 要 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重点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功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析和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并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体育文化 高校 社会发展

一、研究目的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的影响无处不在,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展示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展示了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之一。北京奥运给中华儿女留下永不熄灭的奥运精神,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进发。2011年7月20日全国首次体育文化会议召开,首次把体育文化的发展提到全国日程。2011年12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由此可见国家对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视,提出让体育文化“走出去”的想法,充分展示体育人的精神。高校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研究高校体育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对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郑州大学图书馆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归类整理有关高校体育文化的数据统计资料如: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与构成,高校体育文化和谐发展,体育文化的多元化等,并从中总结出在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继承与创新等方面高校体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专家访谈法

对一些高校的专家进行一些相关问题的访问。对部分人群进行访谈,提出有关问题了解现状。

(三)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资料进行逻辑梳理,找出高校体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结论。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文化的概述

体育文化是一种从属于社会文化和体育活动的文化,它是依附和依赖于社会主流文化的,受社会文化大系统的制约和影响;体育文化既是一种亘古未绝的传统文化,更是一种不断增值的现代文化。体育文化是当今世界文化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类型。体育文化的现代性特点决定了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建设现代体育文化已成为建设现代文明、实现现代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可以说,体育文化看似是一种体力和物质成果,其实是一种智力和精神财富[1]。

(二)高校体育文化的概述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指所有的学校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活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并拥有的全部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高校体育文化则是指学校师生员工们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其外延,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的集合,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体[2]。

(三)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与构成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内涵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形式。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精神层面,是体现高校体育文化中体育健康价值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实现目标的主导因素;第二层是制度、方法层面,包括体育课程、课余活动、体育科研、运动训练及体育竞赛、体育协会、体育交流等全方位制度、方法的确立,既是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也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具体体现;第三层是物质层面,包括校园内的体育建筑、环境、场地、器材、用品和师资队伍等,是实现高校体育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客观保障。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而发展起来的,是在一定社会背景条件下由学校全体人员共同创造出来的体育精神和财富的总和[3]。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内涵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形式。

(四)高校体育文化的功能

1.教育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体育竞赛、体育社团组织和体育俱乐部活动内容而形成一种有意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

2.娱乐功能

在高等学校里,教师的科研工作,学生紧张的学习,使广大师生感到疲劳。而高校体育文化可以松驰情绪,消除疲劳。在丰富多彩的高校体育文化中,不论是健身活动、还是休闲活动,都带有娱乐色彩,消除了焦虑和紧张等心理压力,获得精神的愉悦,保持乐观的情绪。

3.创新功能

21世纪现代大学的历史使命具有强烈的学术性、社会性、时代性和国际性。广大师生作为高校体育文化的主体,他们要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精神产品和体育文化财富,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4.激励功能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时需要团结、合作和协调,当看到个人和团体取得好的成绩而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可以激发人们的集体意识,形成诚实谦虚、吃苦耐劳、团结合作、拼搏献身的精神。这些极大地激励了大学生们顽强拼搏与永攀高峰精神品质。

5.社会功能

体育文化在狭义上作为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精神理念,随着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必定会打上社会发展的烙印。此外,体育文化还能够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人们社会化发展。因此,鲜明的社会功能构成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功能,如2004年孙甜甜、李婷在雅典奥运女双夺冠,成为网球明星,将国际先进的网球文化带入到中国的高校体育文化中,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影响了一代年轻人的价值取向。

6.传承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具有传承性,即高校体育文化在随着社会主流文化改变的情况下,还继承着先前校园文化某些特性,并且随着新的高校体育文化同步发展。所以,把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同人自身的发展统一起来,建立起人与高校文化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高校体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普通高校作为一个实施教育的机构,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而独立存在。社会政治、经济大环境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势必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校体育文化是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缩影,也是社会文化的具体组成部分。

高校体育文化是人类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运动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状态、精神世界的追求、审美意识的培养、价值观念的塑造、创造能力的诞生、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所塑造的健康体质,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综合集中表现下便是和谐美。对高校体育文化的深入研究,必将导致对于大学生本质的了解。大学生是连接高校体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主体,大学生的体育精神的培养、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体育道德和体育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责任。高校体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文化观念的形成和体育文化行为的养成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

(六)高校体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高校体育文化在教育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校体育教育不仅着眼于改善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而且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高校体育教育主要体现在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价值观、体育文化意识和体育文化素质的教育。

(1)体育精神教育

体育文化中的竞赛活动,是以奥林克精神为目标的培养活动,这种精神是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努力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团结和强盛的原动力。

(2)体育道德教育

党中央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体育道德的好坏,不仅是体育事业单方面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中,深入了体育道德的观念,可以帮助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

(3)体育价值观教育

李华等认为:“体育价值观是人们根据长期体育锻炼和反复性体育情感体验,对体育的价值属性、主客体之间的体育价值关系,以及一定形式之间的体育价值创造活动,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取向或心理和行为定势[4]。”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不仅要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体育自身的意义,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4)体育文化意识教育

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极大地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文化的意识及体育文化欣赏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了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友谊和发展。

(5)体育文化素质教育

通过提高体育人口的文化素质,加强对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视,丰富高校体育文化的内容,发挥高校体育文化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进而影响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2.高校体育文化在科研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体育科研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肩负着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重任。高等学校作为人才荟萃之地,知识密集、学科齐全、设备集中,强大的科研队伍、先进的科研设备等条件,有利于体育科研的开展。了解体育科研的开展情况,对于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才的竞争将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高校体育文化从自身发展出发,顺应时代要求,注重师资科研能力的培养,注重高水平论文的发表,这不仅有利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还对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3.高校体育文化在社会服务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高校体育为社会的政治服务

我国高校体育从过去到现在,一直表现出为政治服务的功能。高校体育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均要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对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变革发挥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传播政治意识形态,使大众形成认同和政治习惯。21世纪高校体育的总目标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和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德、志、体、美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格健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和接班人[6]。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高校体育将把“传播培育人们的公平、上进、民主意识和公正、团结、奉献精神,提高民族素质,维护社会秩序,倡导时代新风。”[6]有机地融入到高校体育的文化导向之中,为促进全社会的和谐产生重大影响,这些都充分说明高校体育对社会政治稳定发挥的积极作用[7]。

(2)高校体育为社会的经济服务

经济功能是大学教育的辐射功能。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主要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发人力资源,提供智力支持,促进经济增长,并通过理论的研究、观念的导引和知识型产业的开办,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起协调和推动作用[8]。高校体育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体育文化媒介的作用影响经济建设,高校体育活动主体不断增长的体育消费,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高校体育的多元化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新领域。如影响较大的高校体育竞赛活动CUBA等,由于媒介的有效宣传,收视率非常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广大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现在很多院校的运动会、单项竞赛、体育沙龙以及体育场馆建设、体育器材的消耗等皆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市场[7]。同时也吸引了企业的投资,减少了学校的经济投入,为高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高校体育使当今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出于“自娱”和“自我”的主体意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自购器材,自费投资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投资”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在学生中已比比皆是。这些体育消费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体现出社会的文明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进相关体育产业不断发展,也相应推动了城市第三产业发展[9]。其次,高校体育可以利用场地设施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在立足本校教学富余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体育消费,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3)高校体育为社会的文化服务

高校历来都是人类文化创新传承的重要阵地。高校文化设施比较完善、储藏丰富、信息渠道多、接受和传播新事物快,师生整体素质高、思想活跃、诸子百家、立言立说、各种思潮对撞交融,是先进文化孕育和传播的基地[10]。高校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教育和运动竞赛中创造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精神财富及体育物质形态,包括体育观念价值、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制度、环境及体育竞赛成绩等。高校体育文化包括校园体育环境、学校运动队(员)、体育活动形式以及文化网络等。它表现出导向性、教育性、竞争性、娱乐性和健身性等多种功能[11]。

4.高校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校历来都是人类文化创新传承的重要阵地。高校文化设施比较完善、储藏丰富、信息渠道多、接受和传播新事物快,师生整体素质高、思想活跃、诸子百家、立言立说、各种思潮对撞交融,是先进文化孕育和传播的基地[10]。例如:大学体育课程中武术课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比如太极拳、三路长拳及刀枪棍的学习,不仅传承了传统武术的精髓,还参与了现代社会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得到继承和创新,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对自身的认识更全面,形成敢于拼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创新。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将“人文奥运”的理念贯彻到2008年奥运会的一系列活动之中,使奥林匹克运动深深打上中国体育文化的色彩,使中国体育文化对世界体育文化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丰富奥林匹克运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现代高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继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高校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知识传播、知识创造,与社会的互动而对社会文化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体育道德与体育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3.高校体育文化在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继承与创新等方面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建议

1.高校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也必须顺应社会的大潮流,要发挥高校体育文化的多功能化,就要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使其与社会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社会服务。

2.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体育道德与体育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应该使大学的舞台与社会这个平台更好地融合,以此改变大众的体育价值观,这样能够使体育文化的观念深入人心,能更加积极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3.高校体育文化与社会的发展这方面的关注比较少,要更多的认识和了解高校体育文化在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继承与创新等方面与社会化的互动关系,这不仅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现代高校体育文化社会化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喜红.体育文化与和谐社会发展论[J].文化研究.2009.

[2] 黄欣加.高校体育文化与社会化关系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61-63

[3] 张国林.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化互动关系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4):30.

[4] 李华,杨闯建,王鑫.当代体育价值观基础理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6):30-32.

[5] 刘智定.现代大学的使命与现代社会的进步[J].中国高等教育.2005(21):45.

[6]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部.体育理论、田径、游泳[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7] 韩延明.试谈大学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社会功能[J].当代教育科学.2003(5):13.

[8] 王利.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3):103.

[9] 周文军.高校体育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性[J].体育学报.2004(3):89.

[10] 张志刚.高校社会功能的时代走向[J].淮坊学院学报.2003(9):8.

[11] 燕成.论高校体育的社会功能[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12.

太极理论与企业管理范文第2篇

由此使我想到了当下流行的新木桶理论,现代企业的团队建设与新木桶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新木桶理论是这样的: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正常情况下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每一块木板的长度,最短的木板决定盛水量。第二是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第三是有一个很好的桶底。第一个因素大家好理解;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也无法装满水;同样如果没有好的桶底,盛水只能是空想。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个成员的水平,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协作与配合的紧密度,同时团队给成员提供的平台也至关重要!

“补短板”——团队建设的重点之一

在这里,我们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短板不单单指团队中的人,也指团队缺失的核心能力。

最近在网络上有读到一些批判第一代木桶理论的文章,他们认为“补短板”没有必要,而应该发挥团队的“动态比较优势”。笔者认为:团队要想强大,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学习马太效应,扬长避短,也就是发挥“动态比较优势”;另一个是寻找阻碍团队强大的短板,然后“扬长补短”,迎头赶上。所以说第一代木桶理论不是谬误,也没有过时。如果你的团队不用“补短板”,那只能说明有些短板还没有到阻碍团队发展,让团队漏水的地步。

组成企业团队竞争力的有品质控制能力、新品研发能力、客户服务能力、财务控制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木板”,作为团队的管理者,我们必须让这些能力均衡发展,当有某项能力太弱,阻碍企业的发展,在竞争中暴露出来时,我们必须下力度及时地给予补上,因为在某一时段该能力的缺失就可能给企业致命的打击。TCL、波导手机代表的整个手机行业是很典型的例子,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研发能力不足,使得企业在与国际大品牌的竞争中惨败下来。

我们再来看看“同城兄弟”——青岛的海尔与海信。长期以来海信一直忍受着“月朗星稀”的煎熬,始终无法超越海尔,经过多年的苦心修炼,2005年海信终于横下心来,斥巨资收购科龙,通过整合科龙资源,补自己白电的短板。海信如果这块短板能补好,加上其在黑电领域因为“信芯”而获取的竞争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真正具备与海尔抗衡的实力,青岛家电头把交椅的位置未来由谁坐就很难说了。我们假设当时被收购对象不是科龙而是一个黑电名牌,那收购方不可能是海信,而可能就是海尔了,因为海尔的“短板”正是黑电。另外,2005年海尔竞购美泰克,正是说明了海尔急切地想补自己在美国市场的短板:从1999年在美

国设厂至今6年左右,海尔始终徘徊在美国的中低端品牌市场,而代表美国市场主流的中高端市场却是惠而浦、通用、伊莱克斯等的天下。

当然,理论是死的,而市场是活的!一个团队在不同的阶段,它要补的短板是不一样的。而一个团队在某一阶段,它可能要均衡地提升各项能力,此时我们就不能去钻“补短板”的牛角尖了。但无论如何,“补短板”的木桶理论对团队建设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团队协作与配合——团队建设的重点之二

那么,如何促进团队的“紧密度”呢?首先,作为团队负责人在工作过程中应善于营造团队氛围,提倡、鼓励和强化每个人员的团队精神;教导成员关注团队目标,努力去完成团队目标,防止个人主义思想蔓延。

其次,团队分工要好,合适的人站在合适的岗位。比如,木桶的A位置应该站一个足够胖的人,才能使木桶“密不透水”、不留缝隙,可是你安排了一个瘦骨如柴的人,即使他再高也不管用。

第三,强化团队的向心力和控制力。充分发挥领导者的影响力,有意识地强化领导的核心作用,使团队成员自觉主动的团结在领导周围,跟紧领导的步划(这是“由内而外”的主动跟随);缺乏向心力的团队必然是个人主义思想蔓延,一盘散沙的团队;没有向心力很难想象会有战斗力!如下图一所示:当团队成员A没有“向心”时,木桶的缝隙就出来了,水就会从箭头所示方向渗出。但是,团队管理只有影响力显然是不够的,如图二所示,虽然每个成员都“向心”,但由于联结得不紧,成员之间就出现了缝隙,水也从箭头的方向渗出。因此领导者必须加强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队伍,规范各项流程与制度,强化考核与激励,确保团队成员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是“由外而内”的控制力量)。

第四,建设优秀的团队协作机制,强化团队的协同作战与互相支持。比如:

1)团队的分享机制。使不同成员积累的经验能成为团队共同的财富,促进团队成员的沟通交流。2)抱怨创新机制。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团队都会有抱怨,就象湖水会有波涛一样,没有抱怨的只会是一潭死水的团队。但如果抱怨太多,不加以引导,那么波涛就会变成洪水猛兽!记住“抱怨是魔鬼,创新是天使”!通过建立抱怨创新机制,一方面解决抱怨,另一方面培养了团队的创新氛围。3)内部竞争机制。等。

打造优秀平台——团队建设的重点之三

没有好的桶底,木桶就象“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好的平台,团队成员的才能就会被扼杀,团队的战斗力将荡然无存。

首先要为团队成员搭建能力发挥的舞台——授权。既然是团队,不同的成员就应该具备不同的能力,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即使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大包大揽。团队领导一旦不懂得授权,一方面自己会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团队成员会因为无用武之地而选择离去。中国的民营企业较多存在授权不到位的

问题,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是职业经理人本身不能取得老板的信任,而大部分是因为老板一手带大企业,容不得经理人在管理过程中犯的哪怕是小小的错误。要知道市场竞争如此激烈,谁敢保证每一次都能做到“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即便是老板自己,也不可能都不犯错误,但“自己犯错误是可以原谅的,经理人犯错误却是不可饶恕的”。还有一个原因是恨铁不成钢、期望值太高,老板们希望每一笔投入都能产生“超级女生”般的市场效应,一旦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就逐渐收回权柄。孰不知,做品牌很多时候是需要“润物细无声”般的渗透与培育,需要一砖一瓦的积累。

所以,授权也应该要有好的机制!一是在授权的同时明确受权人的责、权、利,制定好权限范围(最好能够量化)。二是设定要达到的效果,这个目标必须是双方都能接受的,并经受权人确认,能定量的就定量,不能定量的就不要乱定量。三是届定好主观错误和客观失误。四是建立受权者---监督人---监督监督人的监管体系。

其次,建立让团队成员施展才华的支持性系统。企业是一个系统,团队是一个系统,一个团队成员如果只有权力,但缺乏应有的支持,也不一定能打胜仗。比如一个企业的销售部领命去攻打全国市场,赋予了他们应有的权力,但要做好全国市场,必须要有市场部的信息支持、智力支持,财务部的及时核销、及时拨款的支持,研发部的不间断的新品支持,生产部的保质保量的支持,物流部的及时到货支持,以及高层领导指导市场、点拨思路的支持。

归纳起来,团队建设的支持性系统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支持,这里包括市场信息和公司内部的信息都必须及时、准确的让团队成员知会。随着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竞争环境已是瞬息万变,谁掌握的信息多,谁将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二是团队其他成员的支持。三是团队领导的智力支持,即指导,团队领导必须能站在比成员更高的高度,对任务的执行提供纲领、提供方向,并在执行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团队成员解决问题。

第三,为团队成员提供个人发展的平台。

一方面是为成员提供学习成长的空间。说到学习成长,很多人就会说那不是很简单吗?现在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企业不是都在搞培训吗?其实不然。其一是大部分企业的培训都是流于形式,不能为员工的业务成长和个人发展提供帮助。培训应该着眼于实战,为员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模式。其二是“学习的空间”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培训,还有团队成员在跟随领导的过程中自觉地学习领导,当然这要求领导本身要有东西可供学习。另外,还包括企业优秀的机制、流程、方法、模式等对员工的熏陶过程。例如宝洁等优秀企业的员工,就能从企业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方法。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优秀的企业是吸收知识方法,而在普通的企业却是输出知识经验,这也验证了为什么优秀的团队能让平凡者成功的道理。另一方面是为成员提供上升的通道。近几年,中国企业很流行为员工进行生涯规划,不管效果如何,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企业不能为优秀员工铺设上升的通道(上升不仅有行政级别的,也有技术级别的),那么这个企业将成为竞争对手的人才培训基地!

太极理论与企业管理范文第3篇

(一) 定位定义

“定位”一词最早是由艾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1972年提出的。定位有很多种解释, 但是最被大众认同的是由特劳特提出的定义:定位就是让品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 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这样当消费者产生相关需求时, 便会将定位品牌作为首选。

(二) 定位理论产生的原因

1. 媒体渠道增多

七十年代媒体大量增殖, 例如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的诞生, 商业有线电视的出现和许多报纸的出现, 除了这些, 还有许多传统媒体, 例如报纸, 杂志, 甚至还出现了巴士广告, 人体活动广告等等。信息的载体增多, 甚至媒介本身都成为了一种讯息 (麦克卢汉) , 媒体也正是当时信息时代的产物。如何在如此多的信息中抢占消费者心智, 这一问题的提出为定位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2. 商品信息暴增

根据马斯洛需求原理, 人的需求永无止境。无论这个人所在的阶级如何, 收入如何, 他都会产生需求, 且需求会不断变化。一旦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 那么更高层次的需求就会发生作用, 也就促使了制造业, 服务业的出现, 市场需求的扩大推动了商品信息量的增长。

如何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策略指导。

二、企业战略定位

定位理论最早是由特劳特提出的, 属于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概念, 但是特劳特的定位理论比较广泛, 研究角度比较宏大, 最早从企业战略角度进行研究的是定位学派。

企业战略一词最早是由定位学派的创始人迈克尔·波特提出。依据他的理论, 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得竞争优势, 而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所处行业的盈利能力, 即行业吸引力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因此, 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最有赢利潜力的行业, 其次还要考虑如何在已经选定的行业中自我定位。

三、定位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一) 以王老吉为代表的市场领导者定位

王老吉推出的时候, 其败火的功能接近凉茶, 可是其口感又偏向饮料, 所以消费者存在着认知错乱, 不知王老吉究竟是凉茶还是饮料。为了打开市场, 王老吉采用了定位理论, 将“怕上火就喝王老吉”作为广告语, 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为可以预防上火的饮料, 它就成为了凉茶饮料的领导者。王老吉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明确, 大大的扩大了它的销量。

(二) 以甲壳虫为代表的市场追随者定位

“想想小的好”一语曾经让甲壳虫汽车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增加了几倍。在当时的美国汽车市场, 流线型的长条汽车是市场的主流, 生产商都在极力的宣传自己的车型长, 容量更大, 但是甲壳虫汽车却另辟蹊径, 将自己定位成“小”, 将占位小, 油耗少作为它的功能特点进行宣传, 这种一反常态的广告定位策略, 迎合了当时很多美国顾客的逆反心理和强烈的个性意识, 获得了巨大成功。没有跟随主流, 做市场的追随者同样使甲壳虫获得了成功。

(三) 以百事可乐为代表的市场挑战者定位

美国的可口可乐一直都是可乐的第一大品牌, 百事可乐出来的时候其配方、色泽与味道的差异性与可口可乐相差无几, 此时如果百事可乐选择在产品本身上与可口可乐进行竞争, 几乎没有胜算。于是, 百事可乐重新进行定位, 将重点从产品本身转移到了对消费群体的定位上。“渴望无限”, 百事可乐通过分析消费群体的特征, 最终将群体定位在了追求冒险, 渴望新奇的年轻人身上。“新一代的选择”一语让百事可乐迅速成为了年轻人追捧的对象, 也使百事可乐成为了可口可乐最大的竞争对手。

(四) 以维珍为代表的市场补缺者定位

维珍品牌在英国的知名度达到了96%, 它涉猎的行业从衣食住行到科技航空, 但是它在每一个行业都不是老大。它选择的市场总是那些相对成熟的市场, 这样的市场竞争压力过大, 对手之间相互模仿, 导致消费者无法树立一个鲜明的品牌形象。但是维珍却在这样的市场中, 将每一个行业的目标消费者都定位在反叛的年轻人身上, 并将年轻群体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以创新作为品牌发展的核心, 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特点提供不同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这样的补缺战略使维珍在激烈的市场中竞争中也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四、定位理论的局限性

(一) 忽视个体差异化需求

定位理论针对的是目标客户群体之间的差异化, 但是对于某一群体之中个体之间又存在着不同的需求。而且现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自我, 对于个性的追求, 使产品的定制化越来越受欢迎。由此观之, 定位理论虽然给当时的市场提供了理论指导, 但是在现代社会, 其局限性也日益明显。

(二) 忽视需求的动态变化

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 消费者的需求是在不停地变化的。工业时代提出的定位策略更多的强调的是让消费者知道记住, 目的是将产品推销出去, 核心是产品, 但是现在已经是体验经济的时代, 消费者的感受显得更为重要。4P到4C的转变也恰恰是从卖方到买方市场的转变, 满足消费者的动态需求, 才能使企业更好地生存下去。

(三) 忽视中小或者新兴产业的动力不足

根据定位理论, 品牌想要扩张就必须不断地提出新的子品牌, 但是其成本却不是一些中小或新兴企业能够负担的了的, 所以说如果单纯的根据定位理论, 往往会出现大品牌垄断市场的局面, 致使一些中小企业生存难上加难。所以对于新兴的一些企业, 则更需要注意定位理论与其发展的适应性问题。

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定位理论无论是在它诞生之时还是现代市场竞争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定位理论由于其产生的年代较早, 对于现代社会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所以企业在制定战略之时, 不能一味地按照理论制定战略, 还应该结合实际, 注重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提升, 树立一个良好的口碑, 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不会过时的。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定位理论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从定位理论的起源, 产生原因, 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对企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定位理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美国, 而且对世界营销行业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也给日后企业的战略定位提供了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定位理论,企业战略,市场定位

参考文献

[1] 殷腾飞, 周楠.基于定位理论的多元化战略与专业化战略之反思[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2 (6) :64-65.

太极理论与企业管理范文第4篇

众所周知, 任何武术套路都是以搏击为目的训练方法, 虽然风格不同, 但组成套路的动作都是表达不同技击含义的肢体语言, 太极拳也是如此, 一代宗师陈照奎先生曾指出:“太极拳和其他拳术一样, 都属于竞技性的民族形式体育, 以掌握搏击防身技巧和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每一个动作, 那怕是一个微小的过度动作, 都有它的技击含义, 一点也不能马虎。”

太极拳创编于明末清初, 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陈王庭根据其实战经验, 博采众家之长, 以古典哲学——《周易》, 古典养生学——《黄庭经》, 古典医学——《内经》为理论依据, 创编而成一种即能强身又能防身, 内外兼修的拳术。由于其拳理深奥, 对身体各部位要求特殊, 初学者很难理解, 为学拳带来一定困难。因此, 在学拳初期, 老师在详细讲授太极拳拳理的同时, 应讲授每个动作的技击含义, 以帮助习拳者理解拳理, 掌握周身规矩, 正如陈鑫在其《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所说:“每一势拳, 往往数千言不能罄其妙, 一经现身说法, 甚觉容易。”习拳者在练习时根据每个拳势不同技击含义, 结合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不同的要求, 细细体会其中规矩和劲别, 就很容易掌握太极拳特有的韵味和风格, 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一代宗师陈照奎先生说:“你只有懂得了这套拳每个动作的用法, 才能使你的拳架更加规范。因为套路中的一个个拳式, 都是从实战经验中提炼出来, 而编排成套路的。”“用法是太极拳的精髓, 不懂用法, 架子也是空的。”陈鑫也曾指出:“打拳原为保身之计, 故打拳之时, 如对敌人, 长进愈快。”由此可见, 了解拳法的技击含义, 对学会、练好太极拳很有必要。

但应该注意的是现阶段讲授的技击含义只是为了“引蒙”, 帮助学拳者充分理解太极拳理, 体会太极劲别, 即所谓“着熟渐悟懂劲”。如片面追求技击含义, 脱离了太极拳的八门五步劲别, 就会失去太极拳的韵味和风格。再者太极拳每个拳式都走圆弧, 在实战中要求根据其接点不同, 而衍变出不同技法, 即“遭著何处何处击”“因敌变化示神奇”, 而决不是一招一式所能概括的。以第一式金刚捣锥为例, 一般传授只讲:引捋手, 冲天炮, 顶裆膝等招法, 但这一式如讲踢, 可钩腿踹膝;讲打, 可撩眼打裆;讲摔, 可扣腿翻肘;讲拿, 可上步抱腕等等, 可拆出数十种招法。因此, 平时练拳应如一代宗师陈照奎先生指出的“在拳势练习中, 各势的目的作用必须弄清楚, 假想对手的位置、形势也要弄清楚, 这样才能是手法、步法、眼神、耳音等等配合得完整, 周密, 没有漏洞。”而充分体现出太极拳八门五步劲别的变化, 练好“知己”的功夫, 不致使拳架走形。

在通过拳架练好“知己”功夫的基础上, 经推手训练达到“知彼”后, 就应该向散手阶段过渡, 这时应进行“单式”训练, 即“拆拳”。授拳者应将每个式子, 每个动作在推手、散手、伤残手 (又称生死手) 等不同层次的技击含义详加介绍, 并将每个动作的作力点, 即击打点明确指出, 习拳者对这些用法以左右式进行反复单式训练, 并结合自身身材之高矮, 力量之大小等生理特点, 有目的的进行发劲练习, 根据太极拳每个部位都能打人, 每个关节都能拿人的特点, 通过单式训练, 使全身各个部位, “要哪有哪”、“混身上下都是手”, 到达“不思而得”的熟练程度, 如一代宗师陈照奎先生所说:“练得一身抖弹力, 试看天下谁能敌。”另外还应同时进行“板”、“袋”、“球”、“尺”等辅助功法的练习, 以增强杀伤力, 这样才能在实战格斗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 太极拳历经数百年的陈氏家传, 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训练方法, 即通过“引蒙”保证拳架不变形, 而达到“知己”的功夫, 通过“推手”进一步体会拳架的劲力变化, 感知对方劲力的变化, 而达到“知彼”的功夫;通过“拆拳”进行“单式”训练而达到实用的目的。正如一代宗师陈照奎先生所说:“推手是检查架子的试金石, 走架子又是推手的基础, 练单式则是出功夫适应散打的关键”。由此可见“引蒙”与“拆拳”是太极拳教学训练中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陈式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引蒙”和“拆拳”, 一般来讲, 在学拳初期, 为了使初学者了解周身规矩, 讲授每个新动作的技击含义, 称为“引蒙”;而在推手向散手转化时, 讲授每个动作的单练和技击变化, 称之为“拆拳”, 又叫“练单式”。通过“引蒙”保证拳架不变形, 通过“拆拳”进行“单式”训练而达到实用的目的。

关键词:太极拳,教学

参考文献

太极理论与企业管理范文第5篇

2、重庆物业管理现状及发展建议

3、展现整体形象 展示重点产品

4、基于价值管理理论的精益管理会计分析

5、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流程设计模式的嬗变

6、新疆乳制品企业实施供应链战略联盟研究

7、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

8、承接企业集团战略与执行力

9、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建设研究

10、2008—2010年专科专业就业率统计及部分专业介绍

11、论如何降低企业资金成本问题

12、动荡时代的正道:不是新奇理论,而是经典理论

13、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的有机结合

14、企业预算管理理论研究及其运作策略分析

15、浅析小微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与对策

16、供应链条件下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分析

17、社会环境的变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18、基于管理理论的内部控制研究

19、煤炭行业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

20、现代物联网技术在燃气安全管理上的应用性研究

21、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中营运资金预测的改进

22、试析企业会计管理对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23、管理会计内容变革扫描与思考

24、浅谈现金流量表在财务管理中的分析运用

25、浅谈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建设

26、降低员工离职的对策研究

27、目标成本管理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8、公共物品多元供给机制研究

29、建立“学习型企业” 造就高素质人才

30、铁塔公司全面预算管理

31、基于VMI模式的供应链牛鞭效应削弱策略

32、风险管理基础理论探讨

33、浅析电力企业物资管理

34、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控制探讨

35、预算管理研究:基于权变理论的改进

36、关于企业开展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的思考

37、IBM企业社会责任探析

38、济源市 六项举措提升知识产权工作质量

39、平衡计分卡在酒店全面预算中的应用

40、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41、浅议公司如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42、浅析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

43、中小企业负债融资的风险及对策

44、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45、《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案例教学研究

46、晋江市体育制造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47、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与探索

48、论供需链作业成本控制

49、浅谈企业财务成本控制与管理

太极理论与企业管理范文第6篇

一、绩效考核对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尽一切可能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以此来建立合理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型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制度的本质是持续的评估过程,不限于最后的结果。促进和鼓励职工的进步和创新,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实现双赢的局面。本文结合案例,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会计制度管理现状

有效的会计制度管理利于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现在我们不仅要把企业会计管理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而且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水平,以便调动会计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坚持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实现企业会计管理的目标。

(一)企业会计工作内容

企业会计工作内容和形式的混乱导致会计从业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态度不佳,工作内容混杂,会计差错严重,甚至会计核算、会计支出和会计核算不清。一些企业的制度管理侧重于定性评价,而忽视了定量评价。工作反馈有助于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人员的管理,使会计工作更加有效。为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有一套标准、高效的会计互动程序和会计创新来指挥企业的总体方向。

(二)缺乏严格的考核体制

在企业集团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是绩效考核体系,对帮助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在一定时间内,对员工进行考核,采用固定的考核标准和表格,评估的最终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员工的工作绩效、综合绩效和工作状态。然而,目前各企业在绩效考核体系的制定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企业中,评价体系只是形式上的,并没有强调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因此,企业该对绩效考核给予一定的重视,才会对企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管理会计制度的建议

(一)建立有时效性的会计制度管理模式

会计制度的完善是会计系统一个基本问题,并不是有针对性。每个企业的管理层次和会计制度资源的管理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国相关部门不要用其他硬手段硬设置一套企业会计制度管理模式,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对现行会计制度进行创新和实践,会计制度的管理要求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深刻认识到会计从业人员制度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避免不良会计制度问题的后果。会计从业人员参与企业会计制度管理,积极将系统的思想与互联网相结合,来寻找有益的系统管理资源,参加企业举办的实践活动,来调动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确立并完善相关的非财务指标

在绩效评价的应用中,除了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财务指标外,企业还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建立和完善一些相关的非财务指标。包括:第一,建立和完善客户目标。适用于服务业的企业,能够反映企业的服务能力。通过顾客对服务质量的反馈,掌握自己的客户问题,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建立和改进学习和创新指标。为了改进学习和创新指标,企业必须加强技术研发力度,注重技术创新,加强员工培训。

(三)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水平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不够重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会计制度存在问题,忽视了职工的自身发展。但在现在社会中,一些企业的会计制度的形式也要积极创新,对财务人员加强培训,定期聘请有经验人士参加现场教学或财务培训活动。

结束语:

在实际的运转过程中,企业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在管理会计中引进和改善绩效评价体系,以保证预期的应用效果,以此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将管理会计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绩效评价,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管理会计和绩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管理会计,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 金兴杰.财会学习.黑龙江省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及绩效评价研究[J].2018,(01):133

[2] 张严.管理会计与绩效评价研究[J].经贸实践,2017,(19)270+272

[3] 金兴杰.财会学习.黑龙江省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及绩效评价研究[J].2018,(01):133

[4] 刘安天.深度挖掘管理会计的绩效评价功能[N].中国会计报,2014-07-18(005).

上一篇:谈国有企业托管经营范文下一篇:统计人员的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