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水利工程施工论文范文

2024-02-11

农垦水利工程施工论文范文第1篇

1 德宏农垦的基本情况

德宏农垦位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地处东经97°32′~98°43′, 北纬23°51′~25°21′的祖国西南边陲, 始建于1951年, 经历了屯垦戍边、改革开放、跨越发展3个历史时期, 走过了65 a的光荣历程。垦区有遮放、瑞丽、畹町、陇川、盈江共5个农场174个生产队分布于瑞丽、芒市两市和陇川、盈江两县境内, 总人口4.19万人。土地面积1.53万hm2, 2014年种植橡胶0.47万hm2、甘蔗约0.33万hm2、粮食约0.11万hm2、茶叶0.53万hm2、咖啡0.4万hm2, 此外香蕉、柚子、枇杷、火龙果和石斛等蔬菜瓜果种植及养殖业也不断发展, 形成了橡胶-咖啡、橡胶-茶叶、橡胶-水果及林下养殖的立体生态模式, 有橡胶加工厂8座, 日榨3 000 t的机制白糖厂1座, 茶叶初制加工厂7座, 咖啡初加工厂3座。

2014年德宏垦区实现生产总值35 725.7万元, 同比增加15 294.6万元, 增75%;工农业总产值54 777.6万元, 同比减少3 744.1万元, 减6% (工业总产值19 537.4万元, 同比减少3 380.3万元, 减15%;农业总产值35 240.2万元, 同比减少285.9万元, 减1%) 。垦区从业人员年均收入12 878元, 同比增加2 766元, 增27%;占同期德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 303元的60.45%。职工年均收入16 197元, 同比增加4 772元, 增42%, 占国有经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5 578元的35.5%。全年垦区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 223户11 308人, 年发放低保金2 509.85万元, 吃低保人数占垦区总人数的27.2%。

2 深化德宏农垦改革的面临的问题

2.1 农垦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全州5个农场中有3个国家级贫困农场, 贫困人口占农场人口总数的30%以上, 吃低保人数占总人数的27.2%, 贫困面超过全州贫困水平。经济总量小, 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主要以橡胶、甘蔗、茶叶为主。近年来, 橡胶、蔗糖和茶叶的市场价格波动频繁, 经济增长乏力, 职工的收入水平不稳定, 调整难度大, 职工收入渠道单一、增收困难, 垦区从业人员年均收入仅占同期德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45%。职工年均收入占同期国有经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5.5%, 还有5%左右的职工居住在危房中, 职工群众生活保障和产业转型矛盾日益突出,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垦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2.2 农场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2.2.1 政企不分

2010年农场属地化管理改革后, 农场管理机构为县 (市) 党委、政府的派出机构, 是参公管理事业单位, 不但承担公共管理、公服务职能, 还承担着农场的企业经营管理职能, 农场管委会主任兼农垦工商集团法人, 形成了“以政代企”新的政企不分。

2.2.2 机构不健全

农场从行政体制上归属乡镇, 从经营体制上归属国有企业, 农垦作为一个经济独立体, 在申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时, 由于系统设施没有单列农场而无法进入财政转移支持项目库[1]。农场既没有人民代表大会组织, 也没有完善的职工代表大会组织, 职工群众没有行使权力的组织保障, 反映诉求的渠道不畅, 普遍以信访上访等方式反映他们各种意见和建议。

2.2.3 农垦资源资产权属不清

德宏农垦经过65 a的发展, 积累了一定的资源资产, 但由于管理交叉和缺位同时存在的原因, 农垦资源资产底数不清、产权不清、权属不清、监管缺失等问题较为突出, 农垦土地征用时没有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 甚至出现征地补偿款全部兑现给承包农垦职工的现象, 有时也存在随意改变土地用途和征用土地的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垦国有资产的流失。

2.3 历史遗留和现实问题交织

长期以来, 农垦土地、职工国有而职工从事的是农业生产, 长期以来, 农垦处于国家惠农政策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边缘地带, 加之橡胶、茶叶、咖啡等产品市场波动频繁, 德宏农垦经济发展滞后, 内生财力、动力均不足, 农业基础设施、橡胶、茶叶初加工设施设备投入严重不足, 职工生产积极性受挫, 生产能力下降、职工收入水平低。2010年的属地管理改革, 由于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不够, 改革成本不足等原因, 改革的红利没有实现广覆盖, 原农场、分场两级机关2008年10月31日前退休的职工、农垦系统教育医疗机构2001年前退休人员和行政后勤人员要求参照事业单位享受工资待遇;生产队在职队干及已退休干部要求解决待遇;农场一线职工反映养老保险金由个人全额承担无法承受, 要求降低养老金上交标准及各农场无力承担社会保障等相关费用;农场各类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要求给予补偿安置;土地被征用补偿不到位、分配不合理;部分工商企业破产清算、改制遗留、待岗人员要求发放生活费等问题。上述问题涉及人数多, 资金缺口大、解决问题的政策依据不充分, 是深化农垦改革的硬骨头。

3 深化德宏农垦改革的对策建议

3.1 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

保留农场牌子和完整建制, 实行农场法人实体登记, 落实农场生产经营自主权。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社企分开, 切实考虑农垦集经济性与社会性、区域性为一体的特点, 既要实现政企、社企分开, 又要防止经济和行政、社会管理相互脱节, 出现“两张皮”现象, 建立有利于农场产业化发展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农场管理委员会与农场企业经营机构实行机构分开、人员分开、资产分开、财务核算分开, 组建农场企业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 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实行民主管理;配强企业经营管理班子, 要采取社会招聘、企业送出去培养等多种形式, 造就一批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产业基础较好的农场, 鼓励其积极推进公司化改造。充分发挥农场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 优化产能布局, 发展新兴业态,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使其成为所在县 (市) 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3.2 推进垦区集团化改革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原则, 组建“德宏农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围绕建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的目标,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明晰产权关系,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着力为垦区产业转型升级搭建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 充分发挥德宏农垦投资公司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以农场企业化为基础, 以资本运营为纽带, 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资源整合为抓手, 灵活采取股份合作、产业联盟、租赁经营、行政划拨等方式, 形成德宏农垦投资公司与农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逐步推进德宏垦区集团化发展。

3.3 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

有条件的农场可对农林一线职工进行身份置换、解除劳动合同, 其各种社保费用由本人自愿按居民标准向当地社保部门缴纳。坚持和完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 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鼓励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适度扩大规模化经营, 实行土地机械化耕种、集约化经营;强化国有农场农业统一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 建立健全农场与职工群众间合理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机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积极引入职工股份, 发展股份制、公司制等农业经营形式。改变长期以来土地资源占有不均及无偿使用的现状, 促进各项改革政策的推进。根据各农场的农用土地面积合理确定每户的承包经营面积份额, 每宗发包土地相对集中, 按市场定价、职工家庭优先的原则由农场统一发包;有承包面积份额, 没有承包土地的按其应承包土地面积份额租金收益的一定比例分红。

3.4 创新农垦土地管理方式

加快推进垦区土地调查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 对符合登记发证条件的农垦土地和农垦职工群众宅基地, 有关县 (市) 应在2017年底前完成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工作经费在中央和省、州财政支持的基础上, 由县 (市) 财政承担。有土地权属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的, 有关县 (市) 应逐宗清理、依法调处确权。有关县 (市) 要进一步明确农场职工群众申请宅基地的条件、面积标准及取得方式, 对不符合条件取得和多占的宅基地进行清理;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按政策上交的土地出让金全额返还农场使用。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管理, 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对农垦土地严格实行分类管理, 农垦建设用地指标须纳入州统筹安排, 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经营性项目占用农场土地必须严格按照国有建设用地招、拍、挂规范运作, 土地出让金州、县 (市) 留用部分全额返还农场。

3.5 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对垦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 形成调查报告, 报州政府研究, 纳入全州精准脱贫工作统筹范围, 务必使垦区贫困职工群众与当地县市贫困人员同步脱贫。

3.6 促进农垦产业转型升级

将农场土地通过评估注入企业资本, 降低企业负债率, 为企业搭建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充分盘活农垦的土地资源, 实行多元化经营,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改变目前产业单一、弱小的局面, 促进农垦产业转型升级, 大幅度提高垦区职工群众收入, 实现垦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7 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根据农垦管理体制和改革发展需要, 稳步加大对农垦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 各项规划要在农垦同步实施, 要将农垦全面纳入各级政府强农惠农富农、脱贫攻坚和改善民生政策覆盖范围。优化税收服务, 认真落实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将国家出台的西部大开发政策、瑞丽国家重点开展开放实验区政策和结构性减税政策, 积极落实到农垦企业。农垦土地被依法收回后再出让的, 其出让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县 (市) 分成的相应土地出让收入要全部用于农场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及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妥善解决农场办社会所形成的历史债务和养老保险历史欠费问题;2020年以前, 农场和农场培植的企业上缴县 (市) 财政的各种税费全额返还农场, 用于化解农场办社会所形成的历史债务和农场生产队干部工资以及上缴社保费用等资金缺口;对2010年底以前农场形成的养老金缺口, 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支持, 并按照州、县 (市) 分级负担的原则分3 a逐年补助补缴;在各级财政补助弥补缺口以前, 仍然按照“退一补一”办法执行。农垦企业内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产权、股权、土地、资产进行无偿划转的, 有关税费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以政府性资金为引导, 支持农垦投资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农垦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

3.8 妥善解决遗留问题

各级政府要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等高度认识农垦的地位和作用, 高度关注农垦的稳定与发展, 加大改革的成本投入和政策支持, 妥善处理农垦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为深化改革、释放农垦资源资产活力, 激发农垦职工积极性, 为深化改革营造认同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人文环境。

摘要:德宏地区农垦始建于1951年, 肩负着“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使命。改革开放以来, 农垦围绕着政企、社企、垦区与地方、市场与政府等关系不断进行改革, 但由于受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不够、改革成本不足等影响, 农垦以政代企、资源资产权属不清、改革红利偏重于少数人群、职工贫困面大、诉求通道不畅、农垦与地方关系不顺等问题依然存在, 影响了农垦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 结合德宏农垦实际, 全面有序深化农垦改革, 对于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垦改革,问题,对策,德宏州

参考文献

农垦水利工程施工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水平逐渐提高,我国的农垦企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新时代下的市场竞争,不只要求技术与财力的比拼,还要求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比拼。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在农垦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显得弥足重要。本文就农垦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误区进行论述与分析,以期推动农垦企业的文化建设有效开展。

关键词:农垦企业;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与误区

农垦企业在近几年的变化可谓是相当大的,呈现了许多新型的企业结构,比如私营、股份制、个体商户、中外合资等。因此也对农垦企业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并为之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农垦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以及认知的误区丞待解决。

一、农垦企业的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简单、脱离管理

农垦企业的文化建设要想真正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软实力,就必须将“文化建设”升华为“文化管理”的层面上来,要想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就必须和管理制度相结合,将企业文化理念贯彻落实下去[1]。有一部分企业就在犯这方面的错误,它的企业文化理念并非是通过生产管理中逐渐总结出来的,而是请专门的企业文化策划机构在短时间内对该企业的文化理念、口号、文化手册等进行设计,这貌似很高效,但由于这种“快餐式”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并不十分吻合,对于员工也没有关系,导致其最终形同虚设,落实不到实处去。当我们回顾农垦企业的文化建设探索历程时,不难发现,那些宣称已建立好企业文化,却实则与生产管理活动相脱离的农垦企业,从80年代以来,经济开始逐年下滑,直到企业亏损甚至被兼并。而那些获得长足发展的农垦企业,一定是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管理活动相结合。由此可见,只有基于优秀的文化与管理,才能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软实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流于形式,轻视内涵

农垦企业的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轻视内涵,是当今大部分农垦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文化只是被当做机械的概念与口号,其中的内涵、要求却被人所忽视。企业文化的形成,应该是基于企业发展的规律以及度企业独有的生产管理风格的一种总结,以及对本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为规范以及企业价值的树立,是企业独有的、宝贵的文化品牌。但是却大多数企业丝毫不重视,只是表达于口头,却从未真正将它落实到经营活动中。徒有华丽的外表,而没有深刻的内涵,这就丧失了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

(三)脱离实际,陈旧老套

对于大部分农垦企业的文化建设,更多的是敷衍了事,照搬照抄别的企业文化,全然不顾自身企业发展的规律与方向、职工的实际情况与畅想、产业结构的特点、地域文化的差异性等因素,导致提出的文化口号与实际生产相脱离,缺乏该企业自身的个性化与品牌吸引力[2]。其实,由于每个企业的生产特点、自然资源、结构类型,地域文化、经营机制等差异,造就了各自独有的发展过程与环境,自然企业文化也不尽相同。当然也可以借鉴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但是绝不能不结合自身实际,死板硬套,这样的文化建设必然是失败的,

二、农垦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一)错把企业文化当成标语口号

就实际考察中,大部分农垦企业内部到处张贴或悬挂着企业文化的各类标语与口号,这些标语口号颜色鲜艳、清晰明确,读起来朗朗上口、振奋人心,所有员工都认为这就是企业文化。但实际上这些标语与口号只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真正的企业文化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是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艰苦细致的工作、以及企业创始人与一代或几代员工们辛勤的努力才得出来的企业文化精神[3]。这种企业文化才能引起员工的认同,才能统一职工的精神追求,才能起到齐心协力,共同发扬企业文化精神。

(二)错把企业文化当做举办文体活动

很多农垦企业认为文体活动可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于是就将企业文化简化成文体活动来开展,这种现象在农垦企业中屡见不鲜。在这种错误认知的引导下,许多农垦企业的领导者在谈到本企业的文化建設时,并没有抓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只是简单地认为创办几次文艺演出、搞几次球赛。组织几次员工运动会就算是文化建设了,这就错误地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简单的文体活动了。

(三)错把企业文化当成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我国历史与国情的原因,农垦企业的文化建设通常是由政工部门全权负责的,这也使大部分职工干部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就是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同起来。实际上,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用先进的政治观念,来提高企业职工的认知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人队伍。而企业文化建设是偏于精神层面上的,关于企业整体特点与风貌来设计的,是作为一种高水平的管理艺术,主要为了让员工形成统一的精神追求与集体观念,来致力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可持续增长。因此光靠政工部门、党委书记也是无法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垦企业的文化建设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认知的偏差,农垦企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解决这些问题,走出认知误区,才能更好的推动农垦企业的文化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喜.农垦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误区[J].中国农垦,2015,10:46-47.

[2]蔡梅.大力推进农垦工会企业文化建设新标准[J].今日中国论坛,2013,21:99-100.

[3]吴均强.如何实现农垦企业文化的创新途径[J].科技风,2014,03:166.

农垦水利工程施工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工程管理

引言

强化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也是水利工程建设目标高效率实现的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有施工场地管理、施工原材料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施工人员管理、施工进度管理等,只有强化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才能够确保上述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朝着水利工程建设目标前进,为此强化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试图通过更严谨的行为加上更端正的态度来推进工程建设,真正保障施工安全,提升施工质量,在此基础上节约建设成本,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设价值。

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特点

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水利工程作为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产业,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着重要联系。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质条件有着很大的不同,整体来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所以,要考虑到不同的管理情况,对各项方案进行灵活的调整。其次,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对民生需求进行满足的同时,也要结合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经济电力等各方面的领域内容,对各项需求进行满足。再次,在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进行把握的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的因素。也就是很多建设管理工作会受到不同区域的建设限制,根据水文地质等各项条件的不同,会出现很多特殊的情况。最后,从整体来看,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具有重大的复杂性特点,要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工程内容进行统筹规划。

二、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差

现阶段在水利设施建造过程中,基层地区的專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对施工现场的技术要求缺乏正确认知,管理不到位,材料选择不合格,施工现场的施工行为和设计方案极不相符,经常随意改动施工方案。在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人参与,但从实际的工程建设情况来看,水利设施建设的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较为缺乏,特别是专业素质更高的人才少之又少,与当前现代农业发展和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极不相适应极不相适应,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而在工程建造施工过程中,很多技术人员对某些施工环节,施工细节重视程度不高。在管理工作不严格,管理不到位的基础上,很容易造成施工现场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最终影响到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甚至会造成部分水利设施不能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不能正常投入使用。

2、 水利工程质量责任制度无法落实

质量责任制度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然而许多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施工单位各部门对所负责的质量管理工作不够明确,当发生质量问题时不能做到有效问责,因此不能开展有效的处罚,导致许多施工人员不重视水利工程的质量工作,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筑单位要完善并落实质量责任制度,发挥出质量责任制度的实际作用,从而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3、 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现阶段在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现象,造成了整个水利设施的建设成效不是很理想,一部分水利工程在建设初期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运行初期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在水利设施运行管理过程中,要设置专人进行负责,有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监督,国家承担一定的养护管理维修费用,水利设施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也才能够延续使用周期,避免在短时间内出现故障或者损坏。

三、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工程管理的有效策略

1、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项目开展时,如果要提升其工程管理水平,项目管理部门需结合行业发展趋势,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式,最大程度上避免传统管理理念、模式的限制。完善的工程管理体制下,需要严格划分各个部门与岗位人员的管理责任与范围,使得各个部门与岗位人员都能够严格按照管理体制的要求来开展相应的工作,通过责任制度的落实来提高各个人员的管理意识,使得各个岗位上的人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工程管理的工作中来。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容繁杂,如果要提升管理效率与水平,尤其是要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用新的管理机制来提升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通过管理责任细分来保障工程管理的全面性,使得各个部门在参与工程项目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有效的配合与协调来保障管理任务的完成,避免管理漏洞。

2、加强工程监理

在当前水利事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行业对工程监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任何规模的水利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企业都必须要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职责。水利工程企业参与主体都需要对监理工作有全面的认识,使得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能够重视监理单位的职权发挥和实现,通过工程监理来解决工程现场的诸多问题。工程监理的工作范围非常大,且应该是全过程的监理行为,不仅需要进行工程规划设计的监理,还需要加强施工监理、管理监理,以保障水利工程企业完成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与安全等各个目标。监理单位在开展监理工作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加强对质量检验和质量行为等的监督,尤其是要对隐蔽工程、重点工序与关键环节等加以不定期抽查,通过全面监理来避免水利工程中各项施工问题的出现,实现监理的全覆盖。

3、 规范水利工程设计图纸的审查标准

水利工程管理负责机构要加强对水利工程设计图纸的规范,按照行业内的相关标准对图纸设计行为进行规范。另外,要加大对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建立一个完善的图纸审核制度,使工程的监督人员有标准可依,对工程图纸进行科学的审核,杜绝频繁更换设计方案的现象。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具有行政监管的权利,因此,要加强政府部门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管理,发挥行政干预的作用。

4、 严格执行水利重大项目建设审批和建设程序

一是依法组建项目业主,项目业主对工程的招投标、建设管理等全权负责;二是严格招投标程序进行招投标,项目业主到发改部门对招投标方式、招投标文件等进行核准备案,并按发改部门核准的进行招标,同时请监察、发改、财政等部门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三是严格执行项目监理制;四是严格执行合同制,所有项目均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合同,所有事项均按合同约定执行。严格遵守建设相关程序,建设手续齐备,程序合法。

5、 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编制

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编制的依据是:合同工期目标、工程阶段目标、承包人应达到的施工水平与能力,以及施工布置、施工方案、施工资源配置、设计文件、工程设备加工订货周期、现场施工条件及业主提供的条件等。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由质量管理机构协助业主完成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编制,并随着工程进展进行调整、优化和完善。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经业主审定后,将作为审查承包人施工进度计划,制定业主供应计划以及对合同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实施控制的基础性文件。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是为解决缺水问题而修建的灌排工程,它有大中型项目和小型项目之分。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大部分由国家投资,由项目法人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的一项管理。它包括了建设方面的合同管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等工作。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行的是统一管理,分级管理和目标管理,因此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又是一项程序严格,管理执行精确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杜灿阳,张兆波,刘震.工程大数据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20,38(12):58-61+72.

[2]王建生.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研究[J].珠江水运,2020(23):60-61.

农垦水利工程施工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对于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水利工程的施工对于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本研究将应用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原则,提出解决水利施工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从而改善我国的环境,并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施工;生态工程;环境问题

最近几年,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其引发的环境问题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由于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水源污染、水土流失和噪声影响等,对生态文明的建设非常不利,因此,水利工程施工部门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或抑制施工对于环境的污染,不能为了获取一时的经济效益而牺牲环境,这样对于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水利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生态工程原理的应用原则

1.1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水利的开发需要处理好工程与人类、自然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保证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求得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严格遵从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经济效益统一协调的原则才能够高效的进行施工活动,一改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充分考虑安全生产和环保节能生产,同时将施工单位的利益与水利工程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热情和环保意识[1]。水利施工单位应该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基础上提升经济效益,切实的做好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所谓的社会效益就是对下游提供干净的水源,还可以同时发展旅游企业,一举多得。

1.2循环利用原则。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大量的水源,因此,循环利用原则非常适用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就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水、原材料甚至是垃圾,都可以通过相应的处理办法发挥其最大的利用价值,这样不仅能够极大的节约资源,更减少了施工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能够节约水利工程的修建成本。另一方面,就是对施工空间的充分利用,水利工程的施工位置大多较为偏远,周围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丰富,可以根据当地的生物种群分布情况及水文地理位置等因素提高工程预定效益的提升,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在施工之前要进行周密的部署。

1.3互补共生原则。所谓互补共生原则的提出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方针战略,互补就是人类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从自然中获取并回报自然,共生就是共同生存、不断进步。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严格的遵从这一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采取,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施工手段,建立一种符合生态工程原理的施工体系,从而获取最大、最长久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就是对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较长的工期,这就应当考虑到时节的问题,施工要考虑气候变化,对工程各个阶段的工作予以适当的安排,顺应自然规律。

2、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环境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水体的污染,水利工程建设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但是一些施工单位不负责任,将污水、废水不经过处理就倒入下游,不仅造成地下水的污染,还为周围和下游居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其次,是空气污染,任何施工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灰尘、烟雾等,但是通过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可以减轻和避免的,但我国在这方面却存在严重不足;最后,就是噪声和废弃物的污染,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在夜晚还不间断的施工,使得周围居民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而废弃物随意丢弃,久而久之就会对水源、土壤及周围的生物、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2]。

3、建设生态化的水利工程施工系统

3.1优化系统结构。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一定要结合周围的环境,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进行施工设计,不断的优化创新水利施工的方案,选择能够产生最大生态经济效益的方案,这有这样才能够多角度、多层次的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充分吸取西方工业时代发展的弊端,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有明确的依据和原则,工程监管人员也要严格监督施工人员操作的规范性,以及是否有违反生态工程原理的做法,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模式。例如,水利工程施工需要炸开山石,散落的石块就可以作为回填的原料,也可以用来填埋沟壑等,更重要的是,我国已经出台了有关土地资源利用的相关政策,极大的解决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问题[3]。

3.2生态化的建设与管理。水利工程的施工要想实现生态化的建设与管理就应该首先提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意识,切实的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实际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长远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现代工业发展快速的时代,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更应该注重生态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将工程的建设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实在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及循环利用。其次,就是严格的遵循生态工程原理的基本原则,如同上文阐述的一样,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要求每一个人,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最后强调以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通过系统的勘察周围的施工环境,对可能存在的任何对环境有伤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就能避免施工时产生不可挽回的错误。

3.3分析施工体系、科学规划布局。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进步,我国目前已经拥有非常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施工技术,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对施工的体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科学的规划布局,尤其是在生态理念的运用方面,笔者将系统管理分为自组织层、监控层和自适应层几个层次,其功能就是通过上层策略对下层策略的指导和制约来首先效益的最大化,而监控层则是达到效益目标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分层控制机制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生态化管理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明确的系统边界,这是为了稳定目前生态环境的有利举措,为了达到明确系统边界的目的,必须有效划分施工范围,根据法规、政策中强调的环境保护条款来对相关环境质量、蓄水总量、土地占用面积、下游用水量等数据进行测定。最后要强调的就是对系统控制变量的识别,就是要根据工程现状及时的调整施工方案,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变动的系统参数进行分析,從而调整并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对于一些大型的枢纽工程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如防空洞、发电站等,确保施工安全及环境安全。

4、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应用生态工程建设原理对实际的施工方法进行指导,确保施工环境的改善、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更重要的是对周围环境的保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就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采取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势在必行,希望通过相应制度的改进和环保意识的提升能够促进我国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捐社,高照良.西汉高速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效果评估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6):113-244.

农垦水利工程施工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水利工程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性环节,所以必须保证施工质量。本文就主要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期待对辽西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所借鉴。

【关键词】辽西地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施工;难点

水利工程是辽西山区农业生产的基础性保障,因此施工必须保障质量,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建设施工阶段。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一方面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另一方面也与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1]。

1辽西山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施工环境具有复杂性

农业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类型。通常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相对分散,并且由于受到农田的影响,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情况以及水文条件等都较为特殊。因此想要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就必须在正式施工之前,由专业人员对现场的施工环境进行勘察,结合现实条件来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2]。

1.2施工组织和管理力度的不足

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工程建设当中,有一个步骤出现的问题,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除了依照工程计划进行施工以外,还需要施工单位具有一定的监管力度,让工程施工的每一步建设都能够有章可循。除此之外,农田水利工程在进行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只有严格进行监督管理,才能在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提高施工效率。

1.3施工材料监管难度大

施工材料是施工建设的基础,只有保障了材料的质量,才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然而,当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市面上购买到的建筑原材料种类多样,质量却参差不齐。许多施工单位在采购施工材料时因为涉及到的程序众多,所以很难从各个环节保障原材料的质量。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问题时有发生,这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管难度大幅度增加的问题[3]。

1.4分项施工技术难以掌握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具体来说,需要进行农渠、斗渠、沟槽、混凝土等几几个部分的分项施工。而分项工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监管难度增大,很容易存在质量问题。举例来说,首先,很多时候,施工单位在进行斗渠施工时都不会,全部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实施填筑以及强化处理,这无疑就为斗渠成形增添了一道阻碍,埋下了坍塌问题的隐患。其次,许多施工单位在使用沟槽开挖技术时,存在着较多的不合理操作现象。这些问题一方面造成了沟槽开挖与实际预想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也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了影响。最后,虽然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各个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这并不代表着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完美无缺的,混凝土空隙较大,将其应用在水利工程当中就必须提前预防其发生渗漏问题。

2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优化施工技术

2.1灌浆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到许多种类的技术,钻孔灌浆施工就是其中一种。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在施工场地进行帷幕灌浆的实验,通过实验所得结果来确定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然后在以此为规范正式进行施工。当前情况下,我们通常把水利工程当中常用的钻孔灌浆施工技术分为两种,即循环式钻孔灌浆技术和纯压式钻孔灌浆技术。这两类方法各具优势,如果施工地点存在着相对狭小的缝隙,纯压式灌浆法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具体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使用有关的器械将浆液一次性完全的压入钻孔,然后在进行持续加压,知道最后所有的浆液能够完全扩散与岩石缝隙当中。循环式灌浆法恰好与纯压式灌浆法相反,通常被用于较大岩石缝隙的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具体来说就是现在转孔中灌注浆液,浆液自然流动,就会融入岩石的缝隙当中,然后将多余的浆液通过器械抽回,可以进行下一周期的利用。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哪种钻孔灌浆施工技术,在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都必须保障浆液的粘稠度,以此来作为灌浆施工这一部分的有利基础。

2.2土方工程的施工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土方工程的施工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定向爆破式、水中填土式、水力冲填式以及干填碾压式等式。就当前情况下来说,我国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最为常用的土方工程施工的方法是干填碾压式施工技术。与其他部分的施工相比,土方工程的施工不仅操作难度较大,并且对于其中的各个部分进行操作,需要使用到多种多样的施工设备。因此,想要保障土方施工部分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进行严格的监管控制,避免在任何一个部分的施工中出现纰漏,尽最大的可能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4]。

2.3水泥浆砌工程施工的要点

水泥浆砌工程是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都不容忽视的一个重点部分。在农田水利工程具体建设的过程当中,必须充分保障原材料的质量,提升建设的密度和强度,以此来提升水凝将砌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进行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时,还对于水泥浆砌工程中宽度要求和厚度要求做出了较为严格的规范。一方面对于施工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发生渗漏问题,还有求有关人员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工程的设计要求来进行,最大程度上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

2.4沟渠衬砌与过路涵的施工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沟渠衬砌和过路涵工程也是两个不得不提的部分。在进行具体操作時,同样也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和操作步骤来进行,将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放在同等的位置上来看待。同时注重原材料质量对于工程建设的影响,定期对由于施工设备进行调试检修,保证其时刻处于待工状态。

参考文献:

[1]王丹丹.关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

[2]张宝真.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分析和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6):105-106.

[3]苏鸿波.加强水利工程技术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1).

[4]蒋晓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J].湖南水利水电,2014,(5):91-92.

(作者单位:辽宁省建平水务局)

农垦水利工程施工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管理涉及面很广,包括项目参与各方管理人员管理方式的优劣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工程使用材料质量把关严格与否,工程机械的合格与否,各工序的施工质量联系紧密、互有影响,工程验收质量控制等等。只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结合本文所分析探讨的一些问题,和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就可以使得工程顺利通过验收,达到预期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管理;监理工作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往往不表现在技术上或规模上,而在质量控制方面,水电工程施工最突出的问题是不正规,一切因陋就简。质量、进度、投资三要素之间是互相矛盾又是统一的,不正常地偏重于一点,必然伤害其他目标,失控的目标反过来又必将制约所强调的目标。在理论上,质量、进度、投资是等边三角形的3条边,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同阶段必然有不同测重。实践证明,任何情况下,以质量为中心的三大控制是正确的运作方法。好的质量是施工中做出来的,而不是事后检查出来的。

1.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一些难题

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是难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工程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是主体。业主及管理各方,要为施工创造必要的质量保证条件。业主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是一整套建设制度,不可偏废。各方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改变观念,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和相互协调工作。

1.1质量意识普遍较低

施工工程中,不能重视施工质量控制,没有考虑到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当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时,当费用紧张时,就放弃了质量控制的中心和主导地位。变成了提前使用、节约投资。

1.2对设计和监理的行政干预多

在招投标阶段或开工开始,有些业主就提出提前投入使用节约投资的指标。有的则是提出许多具体的设计优化方案,指令设计组执行。对于大型工程,重要的优化方案都须经咨询专家慎重研究后,正式向设计院提出,设计院接到建议,组织有关专家研究之后,才做出正式决策。个别领导提出的方案,只能作为设计院工作的提示。优化方案可能是很好的,也可能是不成熟的。仓促决策,可能对质量控制造成重大影响。、

1.3设计方案变更过多

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变更比较随便,有些达到了优化的目的,有的则把合理的方案改到了错误的道路上,设计方案变更将导致施工方案的调整和设备配置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明显的错误,或者缺乏优化的可靠论证,不宜过多变更设计方案。

1.4设代组、监理部力量偏小

一方面是限于费用,另一方面是易于小看水利工程,在设代组和监理部的人员配备上,往往偏少、偏弱。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都要由设代组或监理部在现场独立作出决定,更需要派驻专业齐全,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到现场。

1.5费用较紧、工作条件较差

施工设备、试验设备大多破旧不全,交通、通讯不便,安全保护,卫生医疗,防汛抗灾条件都较差。

2.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及管理措施

2.1监理工作一定要及早介入,要贯穿建设工作的全过程

开工令发布之前的质量控制工作比较重要。施工招标的过程、施工单位进场时的资质复核,施工准备阶段的若干重大决策的形成,都对施工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经验证明,初期失控,犹如脱缰之马。开工伊始,就应形成一种严禁的模式,坏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正。最好在工程上马时的第一件事,就是监理工作招投标,随之组建监理部。

2.2要处理好监理工程师与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之间的关系

总的说来,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建立在施工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上的。后者是基础,没有一个健全的、运转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工程师很难有作为。因此,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是在开工令发布之前,检查施工承包商是否有一个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没有肯定答复,不签发开工令。

2.3监理要在每个环节上实施监控

质量控制体系是多环节构成,任何一个环节松懈,都可能造成失控。不能把控制点仅仅设到验收这最后一关,而是要每个工序,每个环节实施控制。首先检查承包商的施工技术员、质检员,值班工程师是否在岗?施工记录是否真实、完整?质量保证机构是否正常运转?监理部一定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方能作为每个环节都有人监控。

2.4严禁转包,主体工程不能分包

对分包资质要严加审查,不允许多次分包。水电工程的资质审查,通常只针对企业法人,对项目部的资质很少进行复核。项目部是独立性很强的经济、技术实体,是对质量起保证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旦转包或多次分包,连责任都不明确了,从合同法来讲是企业法人负责,而在实际运作中,是无人负责。

2.5监理部的责、权、利要均衡

按照国际惯例,监理工程师应当是责任重、权利大、利益高,监理费用一般略高于同一工程的设计费比率。监理工作是一种脑力与体力双能耗的高智能劳动,要求监理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管理经验,吃苦耐劳,廉洁奉公。但是,目前的水利工程的监理,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劳务。费用不是按工程费用的比率计算,而是按劳务费的计算方法或较低的工程费用的比率确定。责任是非常扩大化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的一切责任)。但是权利却集中在业主手上。

2.6正确处理业主、监理、施工三方的关系

在建设管理中执行业主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三方都有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各自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最重要的。“对号入座、进入角度”之后,三方的关系就易于处理好。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合同双方平等互利关系,是社会主义企业之间互助协作的关系。业主和监理虽然是管理工作的主动方,但是必须认清:施工单位是建设的主体,质量控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施工企业。分工虽然不同,但我们都在各自岗位上共同对国家负责。与地方政府各部门关系是否正常,是关系到工程施工是否有个良好环境的大事。供水、供电、征地、移民,以及砂石料场等,无不对质量的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质量控制是监理工程师的首要任务。监理工程师的权威是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也是在业主和施工单位支持下树立起来的。没有独立性、公正性与公平性,哪有威信可言?独立性是业主赋予的,公平与公正性需要施工单位支持和信任,并且予以承认。

2.7重视监理工作,抓好监理队伍的建设

我国目前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有业主自己组织、招聘精兵强将组建监理部;也有按正规途径招投标,选择监理单位的。事实证明,业主制、监理制和招投标制是一整套建设制度,缺一不可。施工企业最先进人竞争行列,自有一套適合市场机制的管理办法,愈是成熟,愈需要监理制配合,并对其行为进行规范。监理工程师责任重大,首先要求监理人员有敬业精神,精通业务、清廉公正。但是一个监理单位不仅仅是一个劳务集体、也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作为一个经济集体、除了组织建设之外,还必需要有一定的投入,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要有一定积累。这样方能在知识经验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3.结语

水利工程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极为重要,绝不可忽视。优良的施工质量要业主、监理和施工方共同努力去争取。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建立在施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基础之上的,无论监理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都不应代替施工方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业主和监理应协力为其健全和正常运转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刘蜀岷.关于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10,(05).

[2]薛亚锋,薛占群,冉贤兵,黄林泉,王润海.试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化[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02).

上一篇:室内设计原则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