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定义范文

2023-09-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定义范文第1篇

1 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机电一体化指的是在机构的动力功能、主功能、控制功能及信息处理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 将电子化设计及软件与机械装置结合起来所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综合运用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变换技术、接口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多种技术的有机融合, 根据系统优化组织目标与功能目标, 合理布局与布置各功能单元, 在搞质量、多功能、低能耗、高可靠性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 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涵了“技术”与“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是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与其他新技术的简单拼凑、组合, 而是这些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1]。这也是机电一体化与电气与机械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本质区别。机械工程技术在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 其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 还可以赋予许多新的功能, 如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检测、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诊断与保护等。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代替了人的肢体功能, 还能起到感官与大脑的作用, 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与机械电气化产品在功能上的根本区别。

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一阶段也即是初级阶段。人们利用电子技术来完善机械产品的一些性能。其具有代表性的是可编程控制器 (PLC) 的应用, 美国的DEC公司于1969年研究PLC, 同年该公司首先研制出型号为PDP-14的可编程序控制器。随后美国的GE公司在汽车自动装置上用这种控制器取代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 并获得成功。自此许多国家引进该项技术, 使PLC技术迅速崛起。现已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支柱。

20世纪70~80年代是其第二阶段, 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蓬勃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 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 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与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 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供的充分的技术基础。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采用了性能提高的微处理器[2]。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如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信息技术驱动机械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利用数据库。这样, 对机电一体化的系统设计方法的探索、成型机系统集成与并行工程设计和控制的实施日显重要。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一方面, 随着通信技术进入机电一体化, 尤其是执行器与微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和半导体技术以光刻为基础的方法及和传统机电一体化微型化方法的结合, 开创了一系统集成与精密工程为特点的机电一体化新分支“微机电一体化”。另一方面, 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与集成方法, 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得到了深入研究。同时, 由于神经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光纤技术等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 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天地。

3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电子、机械、控制、光学、信息、计算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技术, 它的发展与相关技术的发展相互与进步相互促进、相互依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下。

3.1 智能化

智能化也即全息系统化, 是对机器的行为描述, 即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 吸收模糊数学、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新的设计思想、新的学科方法, 模拟人力的思维能力, 是机器能同人一样具有意识、思维等能力, 以便达到更高水平的控制目标。

3.2 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 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监视与控制技术正迅速发展, 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局域网与现场总线技术使电器网络化已成其发展趋势, 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系统, 使人们能分享到各种高科技带来的便利。

3.3 产品绿色化

伴随着机械工业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开始呼吁对环境资源的保护, 回归自然。绿色产品也应运而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指的是, 使用时不破坏生态环境, 报废后还能回收利用[3]。所以, 机电一体化绿色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过程中, 应符合人类生存环境与身心健康的要求, 对生态环境要尽可能的无害, 资源利用率要高。目前, 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有着远大的发展空间。

3.4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与生产厂家繁多, 开发研制具有标准电气接口、环境接口、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通过这项工作, 可以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新产品, 同时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 以便各单元、部件的匹配[4]。从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 无论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 模块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更好的市场。

3.5 光机电一体化

机电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光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有能源系统、机械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及传感系统等部件构成。因此,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引进光学技术, 可以充分利用光学技术的优点, 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信息处理系统、能源系统及传感系统。

4 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众多学科发展的结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项技术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必将更加广阔。

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了整个机械制造业, 本文在概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 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为进一步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提供了相关依据。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 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3] 高钟毓.机电控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机电一体化技术定义范文第2篇

摘要:机电一体化逐步发展成了我国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通过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把电子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更为紧密的融合,确保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整个流程的智能化管理,未来机械制造也定会逐渐向着智能化制造方向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属于综合性的技术,它融合了电子、计算机、机械以及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生产设备进行有机的组合,利用信息设备对其进行控制,大幅度提升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在智能制造过程中使用和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大方向,在智能制造过程中,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使用对于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升产品质量以及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能制造概述

从目前的社会发展来看是,智能制造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智能制造技术。主要指的是,技术人员借助计算机模拟系统,从而实现对某一系统的分析、决策等,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研究人员只需通过计算机系统就可以实现系统的分析,有效保证了研发的可靠性,同时也保证了生产的实效性。二是智能制造系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由智能机器人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它在应用的过程中,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借助人类专家进行分析、构思以及决策等智能活动,代替制造工程中人力脑力活动。智能制造系统是智能制造技术的延伸,是集网络化、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制造系统,使整个子系统实现智能化运转。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的集合。这种技术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在发展的最初阶段是通过电子手段对机械设备进行控制,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最初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十分简单,技术含量也不高,智能适用于简单小型设备的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逐步的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的精华和微处理技术的精髓,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又和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模拟人脑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判断,使生产逐步的智能化。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生产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区域,而是就地取材,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也有了新的含义,远程控制技术以及远程监视技术也在渐渐的被应用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势必会使企业打破自有的生产模式,逐步的实现模块化集成机电生产,统一机电产品的部分标准,规范生产过程,提升产品质量。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智能制造中的发展与应用

智能制造技术随着生产的需要发展迅速,并在短短的十几年问广泛的应用到绝大多数的工业生产当中来。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正在逐步的和智能制造技术进行结合,用以满足多样化的工业企业的生产需要,同时两种技术的有机结合也为两者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逐步应用必然会应用到一些核心的技术。传感技术就是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传感技术如若应用到智能生产当中来必须要保证其准确性和灵敏性,并且保证传感器不被目标信号以外的其他信号所干扰,单纯的传感器是不行的,还要建立相应的传感器网络系统,传感器用于目标信号的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信息的传输,通过计算机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达到对于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就目前生产制造而言,主要采用的是非接触性的检测手段以及光纤电缆传感器,采用统一且标准化的接口,将设计的难度适当降低,主要开发成本较低的串行接口。

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机械制造对于国家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数控领域最早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智能制造中来,数控生产对于智能控制的要求非常高,其中还要涉及到模拟、信息处理等多种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对无法进行建立模型的环节以及模糊的信心?M行处理,优化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目前的数控机床主要采用多CPU和总主线的结构形式,通过在线诊断以及模糊智能控制技术,采用大型的储存设备、提升数控能力,提供二维和三维的仿真动态画面,对整个生产的过程实现多过程和多通道的控制。

自動机械和自动生产线也在智能制造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其使用人机界面控制装置、光电控制系统以及可编程序控制装置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极高体现表现为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工业机器人综合了人工智能、遥感技术、通讯技术、仿生学技术等,它可以对生产信息记性获取、识别和处理,工业机器人在目前工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制造是工业生产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实现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机电一体化是智能制造实现的重要技术条件,其运用水平也直接关系到智能制造功能的实现。因此一定要注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促进智能制造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实践研究[J].宋昊.内燃机与配件. 2017(20)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J].徐小涵,付洪磊.山东工业技术. 2017(07)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探究[J].高杨,贾佳.山东工业技术. 2017(05)

(辽宁省华顺热力集团沈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10000)

机电一体化技术定义范文第3篇

摘要:当今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前景。一体化技术的出现与普及应用极大程度上有效规避了机电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脚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工程机械行业,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工程机械中的传统加工制造方式,改变了工程机械中的传统设计理念,提高了工程机械的工作效率。以此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意味着工程机械从进

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就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前言

在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先进技术都在社会中得到了应用,机电一体化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的机电一体化主要是指结合机械功能设计理念与具体应用特性,在机械结构信息处理方面引入电子信息技术,致力于将控制装置与电子化集成设备或者相关控制软件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行业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成本。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应用的必要性

1.1事实上,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由各种现代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和电子技术等。该技术在我国机电工程领域起步较晚,但随着几十年的发展,它逐渐成熟,特别是在工程机械的应用上,为我国提供了更高效的施工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因为机械设备对施工非常重要。

1.2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施工过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施工安全,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从而对中国建筑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作用

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核心是监控技术,它可以实现工程机械系统运行中的跟踪和监控,具有高精度、高灵敏性和抗干扰性,自动响应外部环境中的各种异常。工程机械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发挥其在跟踪和监测中的作用。如果使用普通的监测仪器,在施工机械的过程中,监督效果不明显。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监控基于网络系统,能够在传输过程中获得监控信息,传输的速度不会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如果计算机技术软件能够集成所有信息、自动分析、有效控制工程机械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实时监控施工机械的运行,那么工程机械的执行装置,工程机械操作中使用的传动系统,工程机械操作中使用的制动系统等都在监控之下。另外,液压系统也是一个重要装置,一旦有故障,系统能准确定位并自动报警。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机械设备运行效率及技术维护质量,缩短设备故障排除时间,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数控加工的作用

数控加工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技术。随着中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加工技术的作用得到重视,已成为中国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数控加工技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有关。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机械设备的运行质量,加工精度提高有助于改进机械加工效率。工程机械设备中使用数控加工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操作失误,提高机械设备的加工精度。例如,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挖掘机中的应用,可以设置铲斗的操作,提高工作中的操作精度,减少失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中,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动臂杆和铲刀,实现自动操作,从而提高挖掘机操作的准确性。数控加工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使机械设备的运行速度更快,实现了自动控制,可以严格控制每个制造环节。将数控加工技术用于机械设备,从而通过操作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在线诊断,并构建相应的三维仿真模型。数控加工技术在控制工程机械设备运行中的应用可以模拟整个操作过程。仿真数据可作为数控机床运行的主要依据,对现代工程机械的有效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

2.3 機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发挥自动化生产线的作用

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工业机械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自动化机械设备的运行,提高了机械生产的质量,从而使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也得以提升。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电子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机械的整个生产过程,它通过控制装置起作用,如光电控制系统能够起到自动控制的作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对于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起到保障作用。例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自动生产线可以通过智能技术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工业机械生产线的自动化运行。在工程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将制造系统集成到其中,并采用计算机软件控制机械系统的运行,实现机械生产设备自动控制一体化,构成机械操作管理,实现基于网络的自动操作。

2.4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发挥着智能管理的作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结合高端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工程机械系统的运行。在当前的科学技术领域,智能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当其用于机械设备时,工程机械可以进入科学技术的最前沿。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综合技术,它涵盖了信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应用系统理论、控制论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设备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智能管理中,它能够提高机械生产的产量,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劳动量和劳动强度,保证复杂程序和各种内容的顺利完成。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前景

3.1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向高性能化方向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性能包括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和高效率。CNC 系统中的多个CPU 结构通过多条总线连接,以满足高性能生产。该系统选用简化的指令集,可以同时使用多個操作系统,然后处理相关操作,确保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的高性能。

3.2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现代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受理论基础的管理和控制技术的影响。与传统的机械自动化管理和控制技术相比,现代机电一体化智能技术主要体现在产品智能效果上。通过工程机械设备产品的改革与创新,先后开发出人工智能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结合的工程机械设备产品,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联合应用使机械设备的整体质量和性能得以实现。

3.3 面向网络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和产品要想在市场得到普及,必须改进其功能和提高其质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为了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确保相应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以提高机电一体化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其使用范围。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符合时代潮流,也是实现远程监控的必由之路。

3.4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感器的集成方向发展

目前,传感器也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中。通常发动机配备有油压传感器和其他装置,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比如在沥青摊铺机中安装传感器可实现自动调平,并可实现均匀的前进速度,从而达到标准。如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可靠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获取必然会朝着集约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如果能够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传感器的集成,设备的性能将会更好。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机械和機电一体化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各种科技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且还收获了很好的效果。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在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的合理应用,也收获了很大的成效。在不久的将来,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也将会越来越广泛。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这门技术,还应该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祚勇,赵元航,王良礼,郭又铭.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技术应用分析[J].南方

农机,2018,49(19):170.

[2]孙力.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探讨[J].湖北农机化,2018(07):38.

[3]孟庆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01):115-116.

机电一体化技术定义范文第4篇

摘要:煤矿机电设备运行下自动化技术应用能够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煤矿事业发展水平,还需要关注自动化技术的创新。文章对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趋势进行分析,探讨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

关键字:煤矿机电;机电设备;自动化;机电自动化

引言

结合煤矿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施工人员在进行能源开采时基本都处于井下作业,由于井下环境的不稳定性,再加上机电设备的陈旧落后,导致煤矿工程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使煤矿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基于科技时代背景下,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科学运用,不仅可以提高煤矿生产的施工质量和效率,还可以有降低解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1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应用的意义

首先,借助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对矿井下作业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准确地向管理人员传递矿井下的信息,以判断煤矿生产是否正常。其次,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机电设备自动化可以将自算机作为媒介,借助编程的方式控制设备自动运行,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动态,规避设备运行的缺陷和不足。另外,在煤矿生产工作执行期间,自动化的运行程序还可以实时收集各类数据信息,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判断,分析煤矿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

2 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应用趋势

现阶段,在煤矿机电设备中,自动化技术应用仍旧处于较低级和较基础的阶段,如何更加高效高水平应用自动化技术,成为煤矿生产开采阶段比较常见的问题。在煤矿机电设备中,提高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率,需要相应的趋势带动和推动。根据我国煤矿生产开采特点来引入中自动化技术势在必行,其应用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自主创新的开采装置应用,即需要设计核心技术对煤矿开采装置进行自主研发。第二是推动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发展,从而使煤矿机电设备更加智能化、多功能化,能够满足更多煤矿生产开采的需求。第三是微信息技术发展,使自动化技术能够更多地应用于煤矿生产开采中的小型设备。第四是人工智能化发展,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需要结合智能AI技术与仿生技术,使机器人进行煤矿开采作业成为可能,不仅能够降低煤矿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运行。最后是绿色环保发展,煤矿生产开采行业对于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较大。因此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势必需要朝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3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

3.1在监控监测设备中的具体应用

在监测监控设备中运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加强对煤矿开采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并且还可以在发现安全事故的第一时间,制定出完善的解决措施,从而使煤矿开采环节的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众所周知,开采作业的地下环境非常艰苦,且存在很多的不稳定因素,一旦疏于管理,则有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从而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为煤矿企业造成非常不良的社会影响。对此,为了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就需要借助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加强对开采各个环节的管控力度,以此来确保开采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不仅如此,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对井下的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掌控,使管理人员可以依据井下作业的实际情况来对其工作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同时还可以选择出最佳的开采方式。除此之外,在监测监控设备中运用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对工作人员的出勤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对相关数据信息的全面分析,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可以快速的展开救援行动,降低人员的伤亡数量,提升煤矿开采的安全性。

3.2煤矿开采设备中的具体应用

结合传统煤矿生产实况来看,负荷量级直接影响着开采设备的运行效率,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开采活动的持续性特点,导致煤矿开采设备会一直处于高负荷的运行状态之中,很容易在施工人员疏忽大意的状态下造成开采设备的温度过高及磨损等现象的出现,造成开采设备使用寿命的逐步缩减。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在其终端系统中对开采设备的运行时长以及温度等重要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不仅如此,由于环境因素的不利干扰,也会造成开采设备的运行故障,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科学应用,就可以有效规避这类现象的发生,进而提升采煤机的稳固性,确保采煤机能够一直处于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

3.3井下传送设备中的应用

井下传送设备的自动化运用,能够改善传统传送设备缓慢的方式,增加传送量、保证传送效率,传统的传送是人工操作完成,效率低下且安全性无法保证。在当前的使用过程当中,全自动带式传输是目前煤矿开挖过程中使用最频繁的一项技术,该自动化设备实现了一体化设备,能够保证煤矿开挖的效率和质量,加快传输速度。但是安全速度比较低,在井下的上时间作业存在较多问题,对实际工作的开展形成阻碍。在实际工作当中,还需要加强对自动化传动带设备的研究,改善工作性能以及保证传输安全性。

3.4在井下提升设备中的应用

在煤矿生产开采的实际工作中,往往会运用到煤礦提升设备,其主要用于井下升降和运输,在进行工作时,需要保证平稳的速度。在实际的自动化技术应用,需要重点应用于煤矿提升设备的电控器中,从而实现升降控制系统的数字化控制管理。一般而言,煤矿提升设备有着控制、检测、变频、通讯和监控等功能,因此积极运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使提升设备的工作效果大大提升,而且还能够提高煤矿生产开采工作的效率。煤炭开采运输过程对辅助运输设备具有较高的性能要求,需要设备在复杂的工况环境下连续不断的运行,井下单轨吊就可以发挥这一作用。目前,市场上比较常用的井下单轨吊主要有液控单驱单轨吊,是由多个零部件组成的成套设备。在应用过程中,对于各个零部件的要求均比较高。自动化技术在该设备中应用,可以有效的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能够及时的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3.5在电气设备中的具体应用

针对煤矿开采环节而言,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特征,使其具备了一定的不稳定性,为了确保地下空间能够达到实际的开采要求,同时还能够保障各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就必须要对风机和电机等设备给予充足的电能,为开采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在实际开采环节中,就必须加强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一方面能够使电气设备得以高效运转,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煤矿的开采率得到显著的提升。除此之外,在电气设备中合理应用自动化技术,还可以依据相关设定指令让这些设备进行自动操作,并且还可以在运行环节中及时排查出电气设备的故障问题,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制定出妥善的解决对策,以此来保障开采工作的有序进行。最后,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有效缩减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提升开采环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而使开采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对推动我国煤矿企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煤矿企业应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在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支持下,还需要注重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各方面机电设备运行水平,更好的满足我国煤矿事业发展需求,推动煤矿产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机电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实际应用管窥[J].西部探矿工程,2021,33(07):173-174.

[2]武鸿伟.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运用[J].矿业装备,2021(03):230-231.

[3]刘洁.探究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J].矿业装备,2021(02):266-267.

[4]雷瑞芳.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化工研究,2020(23):41-42.

机电一体化技术定义范文第5篇

摘 要 我们现今处于一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的应用层出无穷的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取代传统手工设备已经是大势所趋。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相当于系统的感觉器官,即观察待测事物的具体信息:例如特征与工作状态,尔后通过信号反馈到机器设备的控制系统中。检测传感技术一般有如下的内容,第一,将不同的物理量,如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等模拟量转化为电压等数字量,即模数转换。第二,对传感器的采样信号进行筛选和处理,以供控制系统和工作人员进行分析操作。一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信号的采集筛选,放大、补偿等等。快速、准确、可靠的获取信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检测传感器装置的要求,同时又要求有合适的性价比。可是现今的技术难以保证检测传感技术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传感器成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技术瓶颈,如果能够研究出合适的传感器,这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来说意义非凡。

关键词 检测传感技术;机电一体化;现状

传感器作为检测系统的核心,它的地位相当于感官对于神经的作用一样,通过传感器提供给检测系统各种各样的信息,使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准确的对外在信息做出判断,从而高度精确的进行自动调节与自动控制。本文在笔者自身的一些经验上,简单的描述了传感器的技术现状以及它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并指出了我国传感器技术的一些缺陷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1 传感器的应用现状

传感器主要是用来检测受控制对象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所必须的,它将检测对象的一些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成数字信号,从而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所利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进入电子信息化时代,人们不断的扩大探知的领域与空间,电子信息的种类越来越多,需要越来越快的传输速度和更加灵活的信息处理手段,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要求增强信息处理能力和反馈速度,而信息采集技术便在这个背景下不断的被探索与研究,进而使传感技术不断的发展,以致无处不在。

1.1 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检测传感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基本支撑技术,如同神经和感官在人体中的作用,在各种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中均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检测传感技术能够为机电一体化的自动控制与自动调节功能提供各种信息。例如传感器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工业机器人之所以能够准确操作,是因为传感器提供它一系列特定的准确信息,从而使它能够准确判断自身、操作对象以及作业环境。它所包含的传感器有以下几类;1)内部传感器,是为了获得自身状态信息,包括自身的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等。2)外部传感器,这是为了感知外部环境,即一些反馈信息,显而易见,这对机器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3)位移传感器,它是为了检测机器人各关节的位移量,主要是安装在机器人的各关节上。4)速度、加速度传感器,是为了很好地完成对机器人关节的闭环控制与加速度控制。5)视觉及触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一般是安装在机器人的手腕等部位,是为了确认对象的准确位置,从为更好的抓住对象。视觉传感器主要由VISION元件和视觉识别系统组成,用于系统对操作对象的筛选识别。

1.2 机械加工过程的传感检测技术

本段主要介绍传感器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机械加工过程中传感器的应用,主要是指应用于切削过程和机床运行过程的传感技术。切削过程中应用传感检测的目的,使用这类传感器的目的在于使切削过程的加工精度得到提升,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或材料的切除率等。在切削的过程,我们传感检测的是切削力及其工件应力变化、机床位移反馈,限位保护等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检测信息是切削力、振动、位置反馈等等。传感器在机床运行的过程中,主要检测的是驱动系统、轴承与回转系统、温度的监测与控制及安全性等,传感器所提供的信息是机床的故障停机时间、被加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等等内容。

2 我国传感器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

现今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是传感器的技术,这也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水平的高低,能够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传感器的技术水平越高,越能提高数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在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中,传感器的主要作用便是利用传感检测技术对被控对象的各种信息转化成各种数字信号,以便准确及时的进行处理。如果不能够充分发挥传感器的这种作用,我们便无法准确获得能够让我们的一体化系统正常工作所需的充分信息。

2.1 我国传感器技术和国外传感器技术水平的比较研究

近年来,我国也在对传感器技术进行研究开发,主要的研究工作集中在专业研究所和大学。但是即使我国正在大力加强传感器的研究力度,同国外的传感器技术进行比较,我们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一段差距的。在以下的几个方面有所体现,1)我国生产传感器的市场不够成熟,产业结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企业分散,没有强大的实力等等。另外,虽然我国从事传感器研究和生产的单位有非常的多,甚至在世界上来说,都是居于首位的,但是能够形成规模以及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却没有几家2)传感器是高科技产品,具有多学科综合以及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它的技术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投资显然是不足的,科研资金非常少,因此不能够生产出有竞争力的科技产品,这造成了科研力量与生产需求没有办法统一,这使得我国的传感器技术一直发展缓慢。现今,全球大概有2万多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即使我国经过“八五”、“九五”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也只有3000多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我国传感器技术同国外有着非常大的差距,这是由于受我国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没有办法确保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使传感器的在我国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都不是很乐观。

2.2 我国传感器的发展对策

现今我国传感器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产品技术水平与国外进行比较还有相当大的一段差距,但是从形成稳定市场的角度看,我国的传感器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大,所以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前景还是非常好的。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加强技术研究和引进先进设备,从而使传感器的科技水平得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提出一些发展对策,1)开发新型敏感材料。通过各种学科的综合如微电子、光电子、生物化学、信息处理等,使各种技术能够互相渗透和综合利用,希望可以使一批基于新型敏感材料的先进传感器问世。2)应用新技术和新的物理效应,使检测领域的应用得到扩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机电一体化的系统中,不管是传感器在机械电子化产品(如数控机床)的应用,传感器在机电相互融合的高级产品(如机器人)的应用,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必然要致力于提高传感器的技术水品,希望能够取得很好的进展。今后也能有更辉煌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韩连英,王晓红.光纤传感器在机械设备检测中的应用[J].光机电信息,2009,3:31-37.

[2]张开逊.现代传感技术在信息科学中的地位[J].工业计量,2009,1:59-60.

[3]武昌俊.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

机电一体化技术定义范文第6篇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运用探究

3、机械工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

4、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

5、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探索(1)

6、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7、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分析

8、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

9、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设备中的实践分析

10、探究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11、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分析

12、机电一体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1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发展应用探讨

14、机械工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探究

15、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智能制造的应用研究

16、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探讨

17、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18、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

19、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搬运机器人机械手设计中的应用

20、现代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有效运用探讨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22、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分析

23、现代设施农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有效运用

24、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实践运用

25、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综合研究

26、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27、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综合研究

28、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智能制造中的运用

29、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30、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管理

31、煤矿井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3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

33、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分析

34、基于创新能力培养、产品贯穿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35、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

36、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发展与应用探析

37、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智能制造的应用分析

38、探析工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39、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40、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41、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建筑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4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43、刘兴龙: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实践运用

44、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下的机械工程新突破

45、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46、农业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

47、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

48、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49、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深度应用

上一篇:健康教育的方式范文下一篇:汽车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