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动作分析论文题目范文

2023-09-23

技术动作分析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关于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探讨

3、产教融合背景下 工业分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4、工业分析技术专业“33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5、论学习分析技术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

6、铅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分析与评价

7、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研究内容综述

8、对《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9、青海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10、工业节能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政策障碍的研究

11、高职高专“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12、关于松花江水体中的多环芳烃污染源解析因子分析

13、潍坊市工业机器人柔性生产线应用的发展探索

14、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建筑结构检测技术分析

15、基于SOM聚类法的在线学习分析研究

16、工业工程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中的用途分析

17、“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证融合探讨

18、中国工业节能减排效率的地区差异与因素分解

19、我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技术现状及发展思考

20、西方实践哲学视阈下的公共行政实践泛技术化之省察

21、融合视觉与力觉的工业机械臂控制技术应用分析

22、专利情报在企业集成创新中的应用

23、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24、工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整合分析

25、航空系统中的软件安全性研究

26、X射线分析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27、机类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初探

28、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29、中高职衔接化学分析技术课程建设研究

30、校企一体化模式下高职工业机器人综合实践平台建设

31、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小麦领域的应用

32、石油化工检验的发展趋势探索

33、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分析

34、基于随机前沿法的天津工业企业竞争力分析

35、分析工业环境控制与安全防护技术

36、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探究

37、工业与民用建筑节能处理技术分析①

38、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39、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

40、工业厂房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加固技术分析

41、专业需求导向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改革

42、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线分析仪器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43、收益法评估工业专有技术的数学模型应用与分析

44、工业厂房地基加固处理与技术分析

45、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分析

46、谢丰盛:绿色化工环保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分析

47、化工材料检测中化学分析技术应用及展望研究

48、污点分析技术研究综述

49、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技术动作分析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点餐式”作文教学:让选择性学习落地开花

3、中学智慧校园信息化学习系统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4、TPCK视域下高三地理复习翻转课堂探析

5、怎样设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大学翻转课堂

6、基于大数据分析问题链驱动的精准教学探索

7、在高处立 着平处坐 往阔处行

8、未来课堂理念下的课程设计研究

9、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深度学习场域模型构建研究

10、复学背景下小学语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11、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12、网络基础模块“物联网”教学建议

13、用和谐奠基生命的底色

14、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有效学习评价策略探究

15、智慧学习环境下基于知识建模图的在线教育资源众筹及其应用研究

16、实践性知识视域下教师在线教育能力模型建构

17、《宣武区中学心理教育区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18、袁隆平的世界(节选)

19、未来学校背景下的智慧学习:内涵、特征、要素与生成

20、《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总目录(二)

21、从机会公平走向发展公平

22、电大开放教育微学习应用策略

23、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24、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教育学习成绩细分预测的研究与实现

25、基础教育中智慧学习空间的应用视角与层次

26、“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家庭作业管理优化策略

27、数字化支持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研究

28、基于洋葱理论的MOOCS教学模式下教学助教素质模型构建

29、学习者视角下的混合式教学现状分析

30、学习科学与未来教育

31、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雨课堂信息化教学研究

32、《安徽教育科研》2019年总目录

33、专业知识与育人元素的融合

34、提高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35、社交媒体与项目融合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36、疫情下国际代表性国家在线教学的 实践、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37、传经验之声,闪教育之光

38、智慧课堂生态系统的构建

39、多元课程 多元发展 多元精彩

40、论远程教育人员的道德建设

41、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机械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42、基于flash的高中生物自主学习系统开发的必要性

43、TPACK视域下高职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析

44、智慧教育之于学校立德树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45、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及其价值实现途径

46、基于预学习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决策

47、项目导学的教学实践研究

48、学习者需求满足视角下新兴本科院校大四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

49、2019年社会学类研究著作盘点

技术动作分析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1 假动作的分类

1.1 按动作分

(1) 脚步移动:利用脚步动作的变速、变向、急停、转身。

(2) 球的传、接、运、投等动作。

(3) 头、肩、手臂、面部表情, 视线转移等动作。

1.2 按动作的意义分

(1) 进攻假动作:传球、运球、突破、投篮等。

(2) 防守假动作:堵位、盖帽、堵中放边等, 抢断, 诱使持球队员进入夹击区等。

2 假动作的实质

假动作其实质就是一个或多个技术动作连续或者分解完成的运用过程。在连续的技术运用过程中很好地控制自身动作表现, 判断对手的真实意图, 使其失去重心、失去节奏、失去位置, 从而寻求有利于自己的时间、空间和角度, 以此取得更多的主动权。简而言之, 假动作的实质也就是技术动作的连续完美运用能力加上大脑意识的正确判断。

3 防守中假动作的运用和训练

3.1 防无球队员的假动作运用和训练

比赛中, 队员绝大多数时间处于无球状态, 更多的防守主要是针对无球队员。防守无球队员时, 运用假动作的目的是断球, 不让其在得分点接球, 或减少让其接球次数, 或使其接球点离篮较远, 如运用变化距离抢断球;运用眼神变化断球;运用虚晃、速度和动作节奏变化堵切人等。总之, 重点控制无球队员的进攻路线, 抢占其投篮区, 打乱对手的习惯配合和习惯动作, 防守中真真假假, 让对手不适应, 迷惑对手以达防守的真正目的。要提高防守的主动性、攻击性, 提高防守技能, 很好地运用假动作, 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 有意识地分析对手状况, 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守策略, 要做到内紧外松, 判断球的位置, 占据最佳的防守位置, 提高运用假动作的技巧, 以达到防守成功的目的。训练方法如:脚步动作练习、身体重心移动练习、半场一对一防无球队员等。

3.2 防持球队员的假动作的运用和训练

3.2.1 防传球时的假动作

防传球时要根据其位置和视线判断其传球意图, 并积极阻挠, 逼使传球者不能准确、顺利地传球, 防守传球的重点是封堵其往内线的传球, 尽可能的切断或减少对手的内、外线配合。防传球时有两种情况, 一是持球者未运球前, 二是运球停止后。若是持球者不能运球了则防守者可上去紧逼, 迫使其背向进攻方向, 并挥舞双手干扰其传球, 减少传球的威胁性和准确性, 也给同伴创造抢断球的机会。在防投、防突的基础上, 集中注意力观察持球者的面部表情、手臂动作, 把自己抢断球的欲望隐藏到防守中去, 一旦对手传球, 防守者便在判断准确的基础上把球断走。训练中要注重防守意识的培养, 训练手臂动作的干扰, 对传球动作的判断, 对停球队员的积极封堵, 多进行防传球、干扰球的练习。练习方法如:一防二传球练习、二防三传球练习、防传内线球练习等。

3.2.2 防守运球突破时的假动作

防守运球突破的队员时, 防守者应将视线集中在对手运球的手和球上, 以身躯对着球的着地点, 同时用手的动作干扰其运球, 堵其强侧手的运球路线, 迫使其用弱手运球, 放松进入夹击区的防守路线, 诱对手进入夹击点, 从而达到在夹击区形成以多防少, 伺机抢断的目的。又或者在防守运球队员时, 假装放松对其的紧逼, 使其放松戒备, 然后伺机抢断。训练中重要的是防守步法与身体重心的控制, 运用防守步法紧跟对手, 利用身体重心的变化扰乱对手的进攻, 创造获得球权的机会。练习方法如:半场运球一对一防守、全场运球一对一防守、综合脚步动作练习、全场二防一练习等。

3.2.3 防投篮时的假动作

在防投篮时, 要视对手投篮的特点和习惯, 熟悉其投篮的习惯动作, 积极抢占对手的投篮区, 封锁其投篮点, 在近球区加压防守破坏对手的投篮习惯动作, 逼使对手离开他的投篮区和采用不习惯的动作投篮, 以取得最佳防守效果。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进攻队员, 防守一定要有上步贴近、扬手干扰的动作, 要给进攻投篮队员施加压力, 同时要防范其突破。上前封盖动作逼真、撤步防突迅速, 真假结合, 扰乱对手。篮下投篮队员的规律一般是利用时间差、空间差进行投篮时, 一般会利用时间差先做一个投篮的假动作, 待防守队员上当而跳起封盖并下落时, 再从容地投篮, 防守时要做判断对手的真实动作, 或做出封盖的假动作。防守队员要占据合理的防守位置, 同时防守者做抬上体、两臂上摆, 面部、头部相应的起跳表情, 但两膝弯曲重心保持在两腿之间, 随时准备移动;一旦对手跳起投篮时, 便可以从容地起跳封盖, 若投篮者不投篮改为其他动作时, 防守者同样凭着良好防守位置而进行防守。训练中要强调防守的动作、位置、判断, 重要的还有身体重心的控制, 对身体动作的驾驭能力。练习方法如:篮下一对一斗牛、半场一对一防守、移动换位防守练习、追防练习、篮下连续起跳练习、身体重心控制练习等。

3.2.4 防持球突破时的假动作

防持球队员突破时, 进攻队员的动作一般是左晃右突、右晃左突、假瞄篮真突破等, 防守队员运用假动作时要占据合理的防守位置, 上步能封盖, 撤步能堵位, 再就是要了解对方的习惯动作, 准确判断进攻者动作的真假, 从而采取相应的防守动作。在训练中要注意防守队员身体重心控制的练习, 做上步的同时立刻能做撤步, 往左堵位时随时能撤回重心往右堵位。练习方法如:脚步动作练习、身体重心控制练习、移动中一对一防守练习等。

4 进攻中假动作的运用与训练

4.1 无球进攻队员的假动作

利用方向变化、速度变化的结合摆脱对手, 形成接球攻击机会。训练中注重运动员变速与变向的结合, 要能快能慢, 3~5步的快速启动, 加上变向与转身, 反方向的运动造成位置差, 动作节奏的快慢变化造成时间差或空间差, 利用假动作的变向变化以及节奏变化与防守队员之间造成时间差、位置差或空间差, 停与起、快与慢等动作的方向、节奏的不同、就造成攻守队员之间的位置错位。练习方法如:变速变向练习、加速急停转身练习、跨步抢位练习、连续假动作组合练习等。

4.2 传球的假动作

比赛中的传球大多需要假动作的掩护, 与传球相关联的假动作有:眼神、视线、头、肩、手等, 运动员要掌握几种主要传球方法双手、单手、击地、头上、背后等, 在熟练掌握传球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假动作达到传球目的。也就是说每一次的传球都要有假动作, 哪怕只是一个眼神的假动作。传球必须做到快速、及时、准确、隐蔽多变, 真假结合, 声东击西, 出其不意。最重要地是球场上的观察能力的训练, 以及手指、手腕对球的控制能力训练。练习方法如:无防守的传球假动作练习、二人传球一人防守练习、三人传球一人防守练习、传内线球专门练习、手指手腕小力量练习等。

4.3 运球的假动作

运动员首先要熟练掌握运球基本功, 合理利用控制球优势达到过人目的, 在训练中注意培养运动员利用速度、方向、节奏的变化运球, 左右手熟练掌握体前变向、运球转身、变向假动作和连续虚晃等技术, 强调球的落点保持在体侧利用身体和非控球手保护球并抬头观察情况。运球过程中结合过人、上篮、传球等技术, 占据积极主动位置, 先发制人, 以假动作诱使防守队员做出错误判断。练习方法如:原地各种运球练习、行进间各种运球练习、全场一对一练习、一对一加传球练习、运球传球投篮上篮练习等。 (以上均为左右手练习)

4.4 投篮假动作

投篮准确与否是决定胜负标志, 投篮最能引起防守队员的条件反射动作, 实战中常见篮下投篮时做幅度较小的上提虚晃投篮假动作。外线投篮时结合传球、突破的假动作或者利用移动、转身、变速、变向来摆脱防守获得投篮机会。训练中要结合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对对手动作的判断来采取相应的假动作。每一次的投篮练习都要结合移动、跑位、观察防守, 用视线、躯体去感知对手的位置和动作, 在熟练掌握投篮技术的基础上广泛结合运用假动作, 以确保投篮动作的合理性。练习方法如:急停虚晃投篮练习、急停跳投、转身跳投、摆脱接球投篮、一对一篮下对抗等。

4.5 持球突破假动作

利用假投、假传和左、右方向变化、后转身等假动作迷惑对手能极大地发挥突破技术的巨大威力, 突破技术成功的关键是时机。训练中要强调的是瞬间机会的把握及抢占位置。利用移动破坏防守队员的重心, 利用假动作诱使防守队员偏移重心以获取突破的时机。练习方法如:原地左晃右突、原地右晃左突、移动接球突破、投篮假动作突破、连续假动作突破等。

4.6 不同动作形式的组合运用形成组合的假动作

在现代篮球比赛中, 单一的假动作已经远不能满足进攻者摆脱防守的要求, 运动员常常必须做几个假动作才能摆脱防守。有时正面的简单假动作不能摆脱防守时, 需要运用灵巧多变假动作才能取得效果。因此, 运动员常常需要高难度的或组合式的假动作。练习方法如:摆脱接球一对一、全场策应一对一、摆脱接球突破分球、掩护配合、传切配合、综合假动作练习等。

5 结语与建议

(1) 总之, 篮球运动中假动作运用无处不在, 我们要重视对假动作的理解与训练, 要通过理论课使队员更好的掌握篮球运动的规律, 通过训练、比赛和观看比赛中来积累经验、总结教训, 提高运动员场上情况的预见和快速的反映能力。

(2) 在练习技术初期就要结合练习假动作, 同时学习, 同时掌握。

(3) 技术练习中加强身体重心的控制练习。

(4) 连续的技术动作运用结合连续的假动作运用。

(5) 加强身体的协调性素质练习, 提高手、脚、腰协调配合, 提高连续做动作的能力。

摘要:本文总结了篮球技术中进攻和防守的假动作的类型, 提出在训练和比赛中如何合理的运用假动作, 在训练中如何训练假动作, 为篮球运动员正确掌握和运用假动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篮球选项课,改革

参考文献

[1] 车志宏.篮球进攻假动作类型及运用[J].阴山学刊, 2008 (6) :68~71.

[2] 曾二鸣.对篮球比赛中进攻假动作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 :17~18

技术动作分析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一、舞蹈的意义

舞蹈教育区别于普通课程理论教法, 其对于学生要求较高, 学生需保证自身能够由内向外的理解舞蹈本质意义, 并采用身心同构的方式建立舞蹈动作, 如此才能实现对于舞蹈的深入了解。著名研究者闻一多曾说过:“展现生命情调最为真实且直接的方式即通过舞蹈, 同时舞蹈还能抒发人们最为单纯且强烈的内心情感, 使人们能够通过舞蹈展现真实情感。”舞蹈艺术传播的主要途径即通过人体动作, 因此若舞蹈已经脱离人体动作或出现剥离动作之外的舞蹈, 那么此舞蹈并未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舞蹈艺术。

就舞蹈实际角度分析, 若舞蹈已经脱离人体动作框架, 那么舞蹈即并非真正意义的舞蹈, 仅为其他相关艺术门类, 舞蹈的身体语言及通过人体动作进行展现, 换言之, 人体动作亦可称为舞蹈的“本体意识”。与其他艺术形式存在较大不同, 人体动作传播舞蹈艺术的主要媒介即为人的身体。开展人体动作初期, 必须借助人体进行有规律且有组织的动作才可完成, 而舞蹈即在此期间引导人们观察自然以及社会中所发生事物, 并利用舞蹈的技巧通过人体动作展现自然及社会所发生事件, 并在此期间将事件所抒发的情感进行动作展现, 如此才能实现舞蹈动作的诞生。

二、舞蹈教法中人体动作的作用

(一) 人体动作特点

人体动作与舞动并未存在直接关系, 人体动作主要强调在舞蹈中, 学生需由内而外的理解舞蹈动作的本质意义并通过舞蹈基础将其进行展现。因此在开展舞蹈新型教学方法期间, 教师必须加大对于学生的舞蹈基础训练, 使学生能够通过身体语言以及运动表达舞蹈传播的情感, 进而实现舞蹈表达能力的提升。舞蹈本身的意义即为挖掘学生内部潜在的运动机能, 使学生能够实现运动及表达能力的双项提升。就实际舞蹈训练分析, 舞蹈训练主要引导学生突破身体极限, 进而达到舞蹈的最佳状态, 使舞蹈的价值得到展现, 而以上内容皆需依靠人体动作作为基础才可完成。人体动作本身存在较强的外延性, 因此将其融入至舞蹈教法过程中, 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舞蹈教法模式的优化及改革, 进而展现舞蹈艺术的魅力。

(二) 人体动作与舞蹈的关系

人体动作主要包含两点内容, 分别为有意识的身体训练以及无意识的习惯动作。此两点内容有较大区别, 第一点内容主要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养成的无意识习惯, 并根据此习惯所开展的舞蹈动作。而第二点主要强调学生通过舞蹈训练实现自身舞蹈能力的强化, 亦可称其为“练习的动”。学生若想通过人体动作展现舞蹈艺术, 首先要深化“练习的动”相关内容, 此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审美意义, 能够充分抒发舞蹈内部所蕴含的情感, 此为动物动作与人体动作存在的本质区别, 该区别亦可被称为人们的情感性。人们通过人体动作完成舞蹈动作的基础需依靠肢体运动, 而肢体运动的建立, 需依靠人们外部肢体运动与其内心的真实情感相互配合, 最后通过人们的脑意识所形成的指令, 驱动肢体展开舞蹈动作, 此过程能够较大程度上实现身体语言真实性的提升。

舞蹈动作需将身心协调为统一体, 使二者能够实现身心同构, 进而展现舞蹈的艺术魅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必须及时引导学生感受舞蹈动作中所展现的内容, 通过由内至外的方式进行舞蹈的深入了解, 如此才能实现舞蹈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 教师应在教学期间, 了解学生特点, 找到学生与教法内容的融会点, 如此才能使学生通过自身内在意念, 驱动人体动作, 使学生能够实现情感与动作的双重融合, 进而实现教法质量及教法效率的提升。

三、人体动作中空间审美及“力”的律动

(一) 平衡概念

舞蹈平衡为舞蹈教法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其主要指学生在某个物体上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 而各个力在此期间能够相互抵消, 并在某一时间处于物体的静止状态。平衡是学生学习舞蹈中的一项重要能力, 同时保证人体动作能够有效开展的基础即为平衡能力。学生若想实现人体动作的创新, 并在大幅度范围内进行舞蹈动作的舒展, 要保证自身动作能够在较小支撑面环境下形成平衡。平衡对于学生的动作要求相对较高, 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并且能够合理承载自身重量, 如此才能实现平衡能力的掌握。人体平衡的整体过程存在一定复杂性, 形成平衡的首先条件即要调动踝关节, 使其形成有利支撑, 并引导膝关节、髋关节与踝关节形成配合, 进而保证人体平衡的状态。

(二) 平衡审美价值

就实际角度分析, 人们立足于客观角度对周边事物进行对比, 进而确定自身的审美定向, 赋予该事物的审美价值。与客观事物存在较大不同, 主体事物并非仅拘泥于某个位置, 甚至每个事物, 而是针对不同事物展开的方式进行对比, 而后通过视觉进行有效判断。学生每展示一项舞蹈动作, 都具有每个舞蹈动作的内在张力, 而此力量并非完全属于虚幻的“力”, 而是能够通过视觉进行感知的“力”。艺术家角度与物理学家角度所分析的平衡存在较大不同, 物理学家的平衡能够通过力的作用进行相互抵消, 而艺术家所阐述的平衡, 具有更为微妙的“力”的变化。就心理学角度分析, 平衡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内心的快感, 人们能够通过平衡展现内心追求快乐的心理活动。而就美学世界角度分析, 在艺术构图中, 人们能够通过平衡表现宇宙活动的方式, 因此在实际舞蹈教学中, 引导学生了解平衡的意义, 并将其切实融入至教法中, 不但能够实现学生平衡能力的提升, 还能使学生舞蹈动作能够与内心情感结合, 进而提高自身能力。

四、舞蹈新教法中人体动作的应用

(一) 创新教法理念

若想实现对舞蹈教法的研究, 首先教师要不断对自身教法理念进行创新, 在传统舞蹈教法基础上, 对其进行深入探究, 将视野逐渐投向更为现代且广阔的领域, 如此才能形成对舞蹈教法的思考。舞蹈学习区别于其他学习方法, 其存在一定特殊性, 就舞蹈本身角度而言, 舞蹈属于肌肉训练中较为独特的一种。关于舞蹈学习主要分为两种, 其一为通过自身舞蹈功底进行不断尝试, 其二为模仿。在艺术的各类表现形式中, 舞蹈为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 因此舞蹈教法不应仅拘泥于事物再现的框架中, 而是应充分利用人体动作, 使其与内心情感形成配合, 进而展现舞蹈内在的艺术性及表现性。开展舞蹈训练的主要目的为, 帮助学生实现视觉张力的拓展, 并保证此目的的能量消耗能够尽可能的减小。因此, 教师首先应明确自身教法目的, 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将实践内容与理论内容相结合, 不断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反思, 如此才能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 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舞蹈实践教法涉及内容相对较多, 因此人体动作的表现性能够充分体现在每个舞蹈教学的细节中。人体动作中包括“力”的抒发及转换等内容, 而学生所舞动出的肢体动作以及身体所勾勒的线条皆能展现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因此学生在展现舞蹈动作期间, 应将人体动作作为媒介, 向观众传达舞蹈的艺术及灵魂, 如此才能实现舞蹈动作的灵动性。与此同时, 教师应及时明确学生人体动作与舞蹈直接的关系, 并引导其在学习中找到人体运动更为科学的方式, 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运动与身体的关系, 为提高学生舞蹈功底奠定坚实基础。艺术世界中最为微妙且和谐的关系即为运动及身体, 人们若想通过身体传达自己内心情感, 即要在内在知觉运动基础上进行。若此期间学生仅将复制舞蹈动作作为原则, 不但无法突出舞蹈的艺术内涵, 还将严重影响舞蹈展现的最终效果。因此, 应深入分析舞蹈想传达的内容, 并将其重要特征进行划分及再现, 即人们在生活中将事物所出现的特点进行重点记录及划分, 如此才能实现舞蹈能力的提升。个体表现过程中, 舞蹈与人体动作存在一定差异性, 因此教师要不断明确人体动作的规范性及科学性, 保证舞蹈教法能够适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 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目前形式分析, 部分舞蹈教法依然采用规范性教学方法开展工作, 但舞蹈教法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即为学生存在的差异性, 因此教师应作为纽带, 使学生的动作运动能够与舞蹈内容相连接, 如此才能实现舞蹈教法工作的有效开展。维特根斯坦曾经根据人们的身体进行了一场诗意描绘, 其强调“人类灵魂最好的图画即为人类的身体”, 而每位人类身体皆包含属于自己且独特的灵魂。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 尊重每位学生独特的灵魂, 帮助学生协调人体动作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够得到充分挖掘, 进而实现新型舞蹈教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在舞蹈新教法中, 人体动作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 其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协调人体动作与内心情感之间的关系, 还能帮助学生实现舞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应及时针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完善, 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成长特点, 不断完善自身教法方案, 使教法方案能够与学生成长需求相符。与此同时, 教师应明确人体动作与舞蹈教法的特征, 并将人体动作充分融入至实际教学中, 就“力”的角度分析动作、舞蹈、运动之间的关系, 进而完善学生舞蹈艺术水平, 使学生能够在身心同构的模式下实现舞蹈创作, 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少学者从原始人为了生存的需要, 把繁衍下一代看作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舞蹈是择偶、求婚和进行情爱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因此认为舞蹈起源于性爱活动。随着Urbandance.Cn编舞网的传播, 认为舞蹈不仅表现人的情爱, 人们的各种激越的情感, 人们生活中有重大意义的情感和活动, 都会用舞蹈来表观。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 能像舞蹈那样的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 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就有:"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也生动地说明了舞蹈是表现人们最激动的情感的产物。

我国有很多学者主张舞蹈起源于劳动的理论, 因为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 也是劳动创造了人自身, 是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 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在原始人的舞蹈中, 表现狩猎和种植以及各种劳动生活的占有最大的比重。

我们认为以上各种舞蹈起源的理论, 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又都不十分完整和全面, 因为舞蹈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的起源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构成一样都不是单一的, 而是有着多种因素的, 所以人们主张"劳动综合论", 即: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 如果再详细一点来说, 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 (狩措、农耕) 、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 以及图腾崇拜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摘要:身心同构的艺术形式称之为舞蹈, 同时舞蹈能帮助人们建立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使人们肢体能够与世界产生一系列运动关系。人体动作与舞蹈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舞蹈教师若想在实际教法中实现专业性的提升, 首先即要针对学生个体进行了解, 分析其身体形态、心理素质以及运动技能等各方面, 研究舞蹈新教法与人体动作之间的关系, 并根据此进行运动技术方案的设计, 如此才能实现教法质量及教法效率的提高。本文针对人体动作分析与舞蹈新教法的关系进行探究。

关键词:舞蹈新教法,人体动作,身心同构

参考文献

[1] 王勇.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美育教法新探--社会学视角下体育舞蹈教法的美育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 39 (7) :102-107.

[2] 王向前, 张月芬.四维时空兴趣点提取结合多流形判别分析的人体动作识别[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6, 38 (1) :111-114.

[3] 庞志娟, 常超.音乐教育视野下的舞蹈“意境”教法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31 (20) :272-273.

[4] 蔡琼, 陈鹏慧, 郭涛.判别式BoW分析结合自适应码本学习的人体动作识别[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6, 33 (5) :1576-1580.

[5] 肖何, 刘建明.基于kinect的人体动作捕捉与模式语义解读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 11 (16) :169-170+173.

[6] 刘剑, 龚志恒, 吴成东, 岳恒, 高恩阳.基于深度和LLE的人体动作趋势分析研究[J].控制工程, 2015, 20 (6) :1142-1146+1151.

上一篇:新颖会计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求商务英语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