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无线电管理条例范文

2023-09-23

吉林省无线电管理条例范文第1篇

第 32 号

《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已经2005年9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第1次署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署 长

石宗源

二〇〇五年九月三十日

报纸出版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促进我国报业的发展与繁荣,规范报纸出版活动,加强报纸出版管理,根据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报纸出版活动,适用本规定。

报纸由依法设立的报纸出版单位出版。报纸出版单位出版报纸,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报纸出版许可证》。

本规定所称报纸,是指有固定名称、刊期、开版,以新闻与时事评论为主要内容,每周至少出版一期的散页连续出版物。

本规定所称报纸出版单位,是指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履行登记注册手续的报社。法人出版报纸不设立报社的,其设立的报纸编辑部视为报纸出版单位。

第三条 报纸出版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和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良好氛围,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条 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报纸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全国报纸出版的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建立健全报纸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制度、报纸核验制度以及报纸出版退出机制等监督管理制度。

地方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报纸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报纸出版单位负责报纸的编辑、出版等报纸出版活动。

报纸出版单位合法的出版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扰、阻止、破坏报纸的出版。

第六条 新闻出版总署对为我国报业繁荣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报纸出版单位及个人实施奖励。

第七条 报纸出版行业的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实行自律管理。

第二章 报纸创办与报纸出版单位设立

第八条 创办报纸、设立报纸出版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确定的、不与已有报纸重复的名称;

(二)有报纸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

(三)有符合新闻出版总署认定条件的主管、主办单位;

(四)有确定的报纸出版业务范围;

(五)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

(六)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符合国家规定资格条件的新闻采编专业人员;

(七)有与主办单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固定的工作场所;

(八)有符合规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该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必须是在境内长久居住的中国公民;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除前款所列条件外,还须符合国家对报纸及报纸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

第九条 中央在京单位创办报纸并设立报纸出版单位,经主管单位同意后,由主办单位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系统创办报纸并设立报纸出版单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其他单位创办报纸并设立报纸出版单位,经主管单位同意后,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第十条 两个以上主办单位合办报纸,须确定一个主要主办单位,并由主要主办单位提出申请。

报纸的主要主办单位应为其主管单位的隶属单位。报纸出版单位和主要主办单位须在同一行政区域。

第十一条 创办报纸、设立报纸出版单位,由报纸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按要求填写的《报纸出版申请表》;

(二)主办单位、主管单位的有关资质证明材料;

(三)拟任报纸出版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简历、身份证明文件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报纸出版单位办报资金来源及数额的相关证明文件;

(六)报纸出版单位的章程;

(七)工作场所使用证明;

(八)报纸出版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十二条 新闻出版总署自收到创办报纸、设立报纸出版单位申请之日起9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直接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书面通知主办单位;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报纸主办单位应当自收到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决定之日起60日内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一)持批准文件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领取并填写《报纸出版登记表》,经主管单位审核签章后,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

(二)《报纸出版登记表》一式五份,由报纸出版单位、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各存一份,另一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15日内报送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报纸出版登记表》审核无误后,在10日内向主办单位发放《报纸出版许可证》,并编入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四)报纸出版单位持《报纸出版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四条 报纸主办单位自收到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文件之日起60日内未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批准文件自行失效,登记机关不再受理登记,报纸主办单位须把有关批准文件缴回新闻出版总署。

报纸出版单位自登记之日起满90日未出版报纸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报纸出版许可证》,并由原登记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发生前款所列情形的,报纸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可以向原登记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请延期。

第十五条 报社应当具备法人条件,经核准登记后,取得法人资格,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报纸编辑部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其主办单位承担。

第十六条 报纸出版单位变更名称、合并或者分立,改变资本结构,出版新的报纸,依照本规定第九条至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第十七条 报纸变更名称、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刊期、业务范围,依照本规定第九条至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报纸变更刊期,新闻出版总署可以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

本规定所称业务范围包括办报宗旨、文种。

第十八条 报纸变更开版,经主办单位审核同意后,由报纸出版单位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 报纸出版单位变更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报纸承印单位,经其主办单位审核同意后,由报纸出版单位在15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报纸休刊连续超过10日的,报纸出版单位须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办理休刊备案手续,说明休刊理由和休刊期限。

报纸休刊时间不得超过180日。报纸休刊超过180日仍不能正常出版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报纸出版许可证》,并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第二十一条 报纸出版单位终止出版活动的,经主管单位同意后,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办理注销登记,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第二十二条 报纸注销登记,以同一名称设立的报纸出版单位须与报纸同时注销,并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

注销登记的报纸和报纸出版单位不得再以该名称从事出版、经营活动。

第二十三条 中央报纸出版单位组建报业集团,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地方报纸出版单位组建报业集团,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第三章 报纸的出版

第二十四条 报纸出版实行编辑责任制度,保障报纸刊载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报纸不得刊载《出版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规定的禁止内容。

第二十六条 报纸开展新闻报道必须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得刊载虚假、失实报道。

报纸刊载虚假、失实报道,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其出版单位应当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报纸刊载虚假、失实报道,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更正或者答辩,报纸应当予以发表;拒绝发表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报纸因刊载虚假、失实报道而发表的更正或者答辩应自虚假、失实报道发现或者当事人要求之日起,在其最近出版的一期报纸的相同版位上发表。

报纸刊载虚假或者失实报道,损害公共利益的,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可以责令该报纸出版单位更正。

第二十七条 报纸发表或者摘转涉及国家重大政策、民族宗教、外交、军事、保密等内容,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报纸转载、摘编互联网上的内容,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对其内容进行核实,并在刊发的明显位置标明下载文件网址、下载日期等。

第二十八条 报纸发表新闻报道,必须刊载作者的真实姓名。

第二十九条 报纸出版质量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报纸使用语言文字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十条 报纸出版须与《报纸出版许可证》的登记项目相符,变更登记项目须按本规定办理审批或者备案手续。

第三十一条 报纸出版时须在每期固定位置标示以下版本记录:

(一)报纸名称;

(二)报纸出版单位、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名称;

(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四)总编辑(社长)姓名;

(五)出版日期、总期号、版数、版序;

(六)报纸出版单位地址、电话、邮政编码;

(七)报纸定价(号外须注明“免费赠阅”字样);

(八)印刷单位名称、地址;

(九)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十)国家规定的涉及公共利益或者行业标准的其他标识。

第三十二条 一个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报纸,不得用同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出版不同版本的报纸。

出版报纸地方版、少数民族文字版、外文版等不同版本(文种)的报纸,须按创办新报纸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十三条 同一种报纸不得以不同开版出版。

报纸所有版页须作为一个整体出版发行,各版页不得单独发行。

第三十四条 报纸专版、专刊的内容应与报纸的宗旨、业务范围相一致,专版、专刊的刊头字样不得明显于报纸名称。

第三十五条 报纸在正常刊期之外可出版增期。出版增期应按变更刊期办理审批手续。

增期的内容应与报纸的业务范围相一致;增期的开版、文种、发行范围、印数应与主报一致,并随主报发行。

第三十六条 报纸出版单位因重大事件可出版号外;出版号外须在报头注明“号外”字样,号外连续出版不得超过3天。

报纸出版单位须在号外出版后15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并提交所有号外样报。

第三十七条 报纸出版单位不得出卖、出租、转让本单位名称及所出版报纸的刊号、名称、版面,不得转借、转让、出租和出卖《报纸出版许可证》。

第三十八条 报纸刊登广告须在报纸明显位置注明“广告”字样,不得以新闻形式刊登广告。

报纸出版单位发布广告应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实广告内容,不得刊登有害的、虚假的等违法广告。

报纸的广告经营者限于在合法授权范围内开展广告经营、代理业务,不得参与报纸的采访、编辑等出版活动。

第三十九条 报纸出版单位不得在报纸上刊登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

报纸出版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新闻报道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索取、接受采访报道对象及其利害关系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

第四十条 报纸采编业务和经营业务必须严格分开。

新闻采编业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报纸发行、广告等经营活动;经营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介入新闻采编业务。

第四十一条 报纸出版单位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必须持有新闻出版总署统一核发的新闻记者证,并遵守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 报纸出版单位根据新闻采访工作的需要,可以依照新闻出版总署《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设立记者站,开展新闻业务活动。

第四十三条 报纸出版单位不得以不正当竞争行为或者方式开展经营活动,不得利用权力摊派发行报纸。

第四十四条 报纸出版单位须遵守国家统计法规,依法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统计资料。

报纸出版单位应配合国家认定的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机构进行报纸发行量数据调查,提供真实的报纸发行数据。

第四十五条 报纸出版单位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和新闻出版总署以及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缴送报纸样本。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 报纸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实行属地原则。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报纸和报纸出版单位的登记、核验、质量评估、行政处罚等工作,对本行政区域的报纸出版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其他地方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报纸出版单位及其报纸出版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十七条 报纸出版管理实施报纸出版事后审读制度、报纸出版质量评估制度、报纸出版核验制度和报纸出版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

报纸出版单位应当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将从事报纸出版活动的情况向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第四十八条 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报纸审读工作。地方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出版的报纸进行审读。下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定期向上一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交审读报告。

主管单位须对其主管的报纸进行审读,定期向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审读报告。

报纸出版单位应建立报纸阅评制度,定期写出阅评报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根据管理工作需要,可以随时调阅、检查报纸出版单位的阅评报告。

第四十九条 新闻出版总署制定报纸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标准体系,对报纸出版质量进行全面评估。

经报纸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报纸出版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或者不能维持正常出版活动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报纸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第五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的报纸出版单位实施核验。核验内容包括报纸出版单位及其所出版报纸登记项目、出版质量、遵纪守法情况、新闻记者证和记者站管理等。

第五十一条 核验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报纸出版单位提出自检报告,填写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的《报纸出版核验表》,经报纸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审核盖章后,连同核验之日前连续出版的30期样报,在规定时间内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报纸出版单位自检报告、《报纸出版核验表》等送检材料审核查验;

(三)经核验符合规定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其《报纸出版许可证》上加盖核验章;《报纸出版许可证》上加盖核验章即为通过核验,报纸出版单位可以继续从事报纸出版活动;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自完成报纸出版核验工作后的30日内,向新闻出版总署提交报纸核验工作报告。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缓核验:

(一)正在限期停刊整顿的;

(二)经审核发现有违法情况应予处罚的;

(三)主管单位、主办单位未履行管理责任,导致报纸出版管理混乱的;

(四)存在其他违法嫌疑需要进一步核查的。

暂缓核验的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确定,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缓验期满,按照本规定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重新办理核验。

第五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通过核验:

(一)违法行为被查处后拒不改正或者没有明显整改效果的;

(二)报纸出版质量长期达不到规定标准的;

(三)经营恶化已经资不抵债的;

(四)已经不具备本规定第八条规定条件的。

不予通过核验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报纸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未通过核验的,报纸出版单位自第二年起停止出版该报纸。

第五十四条 《报纸出版许可证》加盖核验章后方可继续使用。有关部门在办理报纸出版、印刷、发行等手续时,对未加盖核验章的《报纸出版许可证》不予采用。

不按规定参加核验的报纸出版单位,经催告仍未参加核验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报纸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第五十五条 核验结果,核验机关可以向社会公布。

第五十六条 报纸出版从业人员,应具备国家规定的新闻出版职业资格条件。

第五十七条 报纸出版单位的社长、总编辑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和条件。

报纸出版单位的社长、总编辑须参加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

报纸出版单位的新任社长、总编辑须经过岗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 报纸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视其情节轻重,可采取下列行政措施:

(一)下达警示通知书;

(二)通报批评;

(三)责令公开检讨;

(四)责令改正;

(五)责令停止印制、发行报纸;

(六)责令收回报纸;

(七)责成主办单位、主管单位监督报纸出版单位整改。

警示通知书由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统一格式,由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下达给违法的报纸出版单位,并抄送违法报纸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单位。

本条所列行政措施可以并用。

第五十九条 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报纸出版单位,或者擅自从事报纸出版业务,假冒报纸出版单位名称或者伪造、假冒报纸名称出版报纸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处罚。

第六十条 出版含有《出版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规定禁载内容报纸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处罚。

第六十一条 报纸出版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七条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条处罚。

报纸出版单位允许或者默认广告经营者参与报纸的采访、编辑等出版活动,按前款处罚。

第六十二条 报纸出版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处罚:

(一)报纸出版单位变更名称、合并或者分立,改变资本结构,出版新的报纸,未依照本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

(二)报纸变更名称、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刊期、业务范围、开版,未依照本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

(三)报纸出版单位未依照本规定缴送报纸样本的。

第六十三条 报纸出版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报纸出版单位变更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承印单位,未按照本规定第十九条报送备案的;

(二)报纸休刊,未按照本规定第二十条报送备案的;

(三)刊载损害公共利益的虚假或者失实报道,拒不执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更正命令的;

(四)在其报纸上发表新闻报道未登载作者真实姓名的;

(五)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七条发表或者摘转有关文章的;

(六)未按照本规定第三十一条刊登报纸版本记录的;

(七)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二条,“一号多版”的;

(八)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三条,出版不同开版的报纸或者部分版页单独发行的;

(九)违反本规定关于出版报纸专版、专刊、增期、号外的规定的;

(十)报纸刊登广告未在明显位置注明“广告”字样,或者以新闻形式刊登广告的;

(十一)刊登有偿新闻或者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九条其他规定的;

(十二)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三条,以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展经营活动或者利用权力摊派发行的。

第六十四条 报纸出版单位新闻采编人员违反新闻记者证的有关规定,依照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五条 报纸出版单位违反报社记者站的有关规定,依照新闻出版总署《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罚。

第六十六条 对报纸出版单位做出行政处罚,应告知其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可以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对报纸出版单位做出行政处罚,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可以建议其主办单位或者主管单位对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予以行政处分或者调离岗位。

第六章 附

第六十七条 以非新闻性内容为主或者出版周期超过一周,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其他散页连续出版物,也适用本规定。

第六十八条 本规定施行后,新闻出版署《报纸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此前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报纸出版活动的其他规定,凡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吉林省无线电管理条例范文第2篇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使用规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关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行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的意见》(公消[2012]164号),保障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户籍化系统)规范、安全运行,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户籍化系统是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社会单位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互联网管理模块组成。

第三条 户籍化系统的使用对象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以下简称单位),有条件的其他社会单位可以参照执行。

户籍化系统用户帐号和密码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和社会单位指定的人员专用,并做好保密工作,防止重要信息泄露和篡改。

第四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户籍化系统实行集中管理、分级负责。

第五条 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并确定户籍化系统管理使用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户籍化系统正常安全运行和各项数据信息准确、有效。

第六条 单位应当按下列要求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

案:

(一)按户籍化系统设置要求,如实、完整地采集和录入单位基本情况、建筑及消防设施信息;

(二)录入单位负责消防工作的机构及人员,以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情况;

(三)发生火灾的,及时录入火灾及调查处理情况。 第七条 单位应当按下列要求录入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一)设有自动消防系统的单位,每日录入一次消防设施运行情况和消防值班情况;

(二)每日录入一次防火巡查情况,并如实录入发现隐患及处理情况;

(三)每月录入一次防火检查情况,并如实录入发现隐患和整改情况。

上述情况仍需做好纸质记录,存档备查,并同时录入户籍化管理系统,因故不能当日录入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补录。

第八条 单位应当按下列要求录入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情况:

(一)及时录入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员工的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情况;

(二)公众聚集场所每半年、其他单位每年至少录入一次对员工组织的消防安全培训情况;

(三)消防演练情况每半年至少录入一次。

第九条 单位应当通过户籍化系统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备案下列工作:

(一)单位依法确定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管理员、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等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在建立单位户籍化档案同时,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备案。

上述人员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重新报告备案。

(二)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每半年报告一次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情况,主要包括:制订和落实消防工作计划情况;组织实施防火巡查、消防值班等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组织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情况;组织管理志愿消防队情况;组织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情况;组织消防演练情况;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检测情况。

(三)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应当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和检测工作,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自维护保养合同签订起5个工作日内将维护保养合同录入,并每月报告备案一次消防设施维保和设备运行情况。

(四)单位按照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进行自我评估情况,应当每季度报告备案一次。

第十条 单位应当每月利用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以及自我评估和“三色预警”情况,及时查找消防工作薄弱环节和问题,并采取针对性工作措施,不断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吉林省无线电管理条例范文第3篇

1、若定义移动台的最大发射功率为33dBm,则其对应的功率为多少瓦?(C) A、5W B、10W C、2W D、1W

2、你对天线的增益(dBd)是如何认识的(C) A、这是一个绝对增益值

B、天线是无源器件,不可能有增益,所以此值没有实际意义 C、这是一个与集中幅射有关的相对值

D、全向天线没有增益,而定向天线才有增益。

3、跳频能有效地改善以下哪种现象(C) A、单通 B、时间扩散 C、多径衰落 D、互调干扰

4、基站使用馈线的阻抗是:(A)

A、50欧姆 B、75欧姆 C、120欧姆 D、150欧姆

5、GSM系统所使用的多址方式为(D) A、码分多址 B、时分多址 C、频分多址 D、B与C都用

6、关于塔顶放大器,以下哪一项叙述是不正确的?(C) A、能够提高BTS的接收灵敏度,扩大覆盖范围 B、改善网络的通话质量,减少误码率、掉话率

C、降低长距离馈线引入的噪声及干扰 D、降低手机发射功率,减少对人体辐射

7、对于90度的方向性天线,它的含义是(B) A、天线覆盖范围是90度 B、天线半功率点是90度 C、天线安装方向为90度 D、以上都不正确

8、下面的设施中哪些是需要接地的(BCD) A、天线 B、天线支撑杆 C、室外走线梯 D、基站铁塔

9、当跳线和馈线需要弯曲时,要求弯曲角保持圆滑,其弯曲曲率半径要符合要求,下面的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AC) A、1/2英寸线,一次弯曲的半径不小于70毫米,二次弯曲的半径不小于210毫米。 B、1/2英寸线,一次弯曲的半径不小于80毫米,二次弯曲的半径不小于210毫米。 C、7/8英寸线,一次弯曲的半径不小于120毫米,二次弯曲的半径不小于360毫米。 D、7/8英寸线,一次弯曲的半径不小于130毫米,二次弯曲的半径不小于360毫米

10、在哪种情况下SiteMaster需要进行校准(BCD) A、每次使用之前B、第一次使用时C、当环境和温度改变时D、当测量频率范围改变时

11、下面有关馈线接地的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ABCD) A、室外馈线的接地线要求顺着馈线下行的方向,不允许向上走线,不允许出现“回流”现象。

B、走线梯上母地线的每个接地点只能接一根馈线,不能两根或多根馈线同接在母地线的同一点上。

C、所有接地连接件要求有两点压接。

D、要求利用所提供的室内接地件将馈线接头与母地线相连,连接点牢固,接触良好,并做绝缘处理。

12、33dB的发射功率经过3dB的衰减器后,则其对应的功率为(D) A、5W B、3W C、2W D、1W

13、移动用户信息是存储在(B)。

A、MS B、SIM C、BTS D、BSC

14、GSM系统可大致分为:(B) A、传输系统和交换系统 B、交换系统和基站系统 C、传输系统和基站系统 D、交换系统和寻呼系统

15、以下哪些静电放电注意事项是不正确的?(D) A、必须使用防静电腕带,并将防静电腕带接至BTS设备上防静电接地点 B、在接触任何器件前应通过触摸机柜的今属表面释放静电

C、如要接触电路板或数字卡,应只接触前面板或电路板边缘,避免接触电路板上的电路或器件

D、不用作任何措施就可以直接触摸设备电路板块的上面

16、GSM系统中的切换是(A) A、硬切换 B、软切换 C、更软切换 D、接力切换

17、安装工程实施要求,BTS天馈系统的驻波比应不大于(B) A、1 B、1.4 C、2 D、2.5

18、一条2M电路可满足多大配置的站。(B) A、5/5/5 B、5/5/4 C、5/5/6 D、6/6/6

19、一般GSM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为2W,合___B___dBm。

A、30dBm B、33dBm C、43dBm 20、在无线环境中,下列哪种手段无法达到解决同频干扰的目的:(D) A、调整天线倾角 B、调整天线方向角 C、控制覆盖范围 D、缩小同频小区间距

22、空闲模式下,手机不会有的行为是(D) A、小区选择和重选 B、选网 C、位置更新 D、跳频

23、下列哪个问题最可能属于无线覆盖问题?(C) A、有信号无法主被叫 B、单方通话 C、手机显示无信号 D、话音断续

24、掉话问题都是由于无覆盖产生的吗?(C) A、都是 B、都不是 C、不一定

25、下列哪个不属于解决覆盖问题的办法?(D) A、抬高天线角度 B、加大基站发射功率 C、选址加站 D、对基站扩容

26、无线信号在自由空间的衰落情况是:传播距离每增大一倍,信号强度减小(B)。

A、3dB B、6dB C、9dB

27、造成基站退服有以下哪几种原因(ABCD) A、电源故障 B、传输故障 C、基站硬件故障 D、基站软件故障

28、若CTU的信号强度为20W,通路衰耗为3dB,问输出功率为多少(C)?

A、5W B、15W C、10W D、1W

29、定向站相对于全向站的优点:(D) A、定向天线减少干扰 B、提高频率复用 C、增加系统容量 D、以上都是

30、GSM900系统,其上下行信号的频率间隔为(C) A、30MHZ B、40MHZ C、45MHZ D、50MHZ

31、话务量的单位是(B)

A、dB B、Erlang C、W D、dBm

32、手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掉话: (ABCD)

A受外界环境影响,网络信号极弱时 B进入盲区或信号屏蔽区时

C强电磁波干扰时; D在通话过程中,进行越区切没有有效的话音信道时

33、引起掉话高的主要原因有:(ABCDE) A、干扰 B、覆盖不好 C、上下行不平衡 D、网优参数设置不合理 E、设备故障

34、方位角的定义为_______零度,顺时针方向为正,不取负值,用指南针测量(D) A、正东 B、正南 C、正西 D、正北

35、馈线入室处必须有回水弯,回水弯的底部与入室埠的水平高度要低于_______厘米。(A) A、10 B、12 C、8 D、9

36、馈线水平安装时建议用馈线卡子每隔_______左右固定。(C) A、500~800mm B、600~800mm C、800~1000mm

37、馈线长度为45米,其要求有_______点接地。(B) A、2点 B、3点 C、4点

38、必须保证天线安装_______ (全向)(A) A、垂直 B、水平 C、倾斜

39、馈线接头、天馈线接头都应该做_______处理。(B) A、弯曲 B、防水密封 C、焊接

40、天线必须处于避雷针________度保护角内。(C) A、30° B、40° C、45° D、60°

41、馈线走线下列哪些情况不正确__________ 。(AC) A、可和避雷线一起捆扎走线 B、不可和避雷线一起捆扎走线 C、可和强电线一起捆扎走线 D、不可和强电线一起捆扎走线

42、室外馈线接地是为了__________,接地是向着馈线__________方向。(A) (C) A、防雷 B、防静电 C、下行 D、上行

43、在GSM900系统中,双工间隔是_______。(B) A、80MHz B、45MHz C、95MHz D、200KHz 44.天线的俯仰角是_______。(A)

A、电调俯仰角与机械俯仰角之和。 B、电调俯仰角与机械俯仰角之差。 C、只是机械俯仰角。 D、只是电调俯仰角。

45.金属废屑和其它非金属物遗留在馈线里对馈线无是否有影响?(B)

A、无所谓 B、没有 C、有

46.关于馈线卡子安装时下列哪点正确(A)

A、一定要拧紧 B、要松一点 C、可以不用馈线卡子

47.同一扇区两根单极化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应该(C) A、留一定差异 B、完全不同 C、完全相同

48.天线TX馈线、RX馈线粘贴标识应该(A)

A、在两端粘贴标识 B、只在一端粘贴标识 C、在两端及中间都要粘贴标识

49.关于馈线接地表述正确的是(A)

A、不能复接 B、可以复接

50关于馈线安装以下哪句话正确 (ABCD)

A、馈线拐弯应 圆滑均匀 ,弯曲点应尽可能少。

B、馈线不能悬空布放,安装应牢固可靠 C、馈线长度应合适,线缆要排列布置整齐 D、馈线安装应该整齐美观,平直,并保证外观无损坏

51.下列哪种天线安装应该垂直(B)

A、定向天线 B、全向天线 C、微波天线

52.下列关于室内分布系统馈线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B C)

A、分布系统馈线所经过的线井可以为风管或水管管井。 C、分布系统馈线的走线必须有相应的走向标签。 B、分布系统馈线应在线井和天花板中布放,并用扎带进行固定。 53.下列关于直放站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BCD)

A、直放站安装时设备安装应水平放置不得倾斜。 B、外加器件与设备的内部跳线接头紧固,并整齐美观。 C、直放站必须接地良好;天线、馈线也必须接地良好。 54.直放站主机接地和天馈系统接地(B)

55.当MS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不中断通话而自动切换信道称作。(B)

A、小区重选 B、位置更新 C、越区切换 56.在移动通信中定义的下行一般为(D)

A、移动台发,基站收 B、移动台发,基站发 C、移动台收,基站收 D、移动台收,基站发 57.下列关于电磁波传播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BC)

A、电磁波的传播是一种能量的传播。 B、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除了直线波外,还有反射波。 58.全向天线360度方向上增益是(A)

A、相同的 B、不同的 C、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59.定向天线则是在发射方向上的增益是(C)

A、时大时小 B、最小 C、最大。

60.在电磁波的传输过程中,理想情况下,驻波系数VSWR最小为(D) A、1.1 B、1.2 C、1.3 D、1.0 61.在电磁波的传输过程中,驻波系数VSWR(A)

A、越小越好 B、越大越好 C、中等最好

62.自由空间的传输损耗与电波频率和传播距离的关系是(D)

A、只与电波频率有关 B、只与传播距离有关与

C、与电波频率和传播距离都都无关 D、与电波频率和传播距离都都有关 63.根据我国电磁波环境的有关标准,基站天线的保护区外是(B)

A、不安全的 B、是安全的 C、功率大就不安全,功率小就安全。 64. 7/8馈线是否可以直接安装在天线上。(B)

A、是 B、否

65.光纤直放站有没有收发天线隔离问题(B)

A、有 B、没有

66、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C) A、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传播; B、电磁波是一种能量传输的形式; C、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6

7、电磁波的极化方向是指_______。(B) A、电1磁波的磁场方向; B、电磁波的电场方向; C、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6

8、垂直极化的电磁波要用下列天线才能正常接收。_______ (B) A、水平极化天线; B、垂直极化天线; C、两种极化都可以。 6

9、在GSM和CDMA中的电磁波属于_______。(C) A、长波波段 B、中波波段 C、超短波和微波 70、电磁波的绕射使信号质量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_______。(C) A、与建筑物高度无关; B、与频率无关; C、与建筑物高度和频率都有关. 7

1、馈线的特性阻抗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_______ (C) A、馈线的长短; B、馈线终端的负载阻抗; C、馈线的导体结构. D、有源设备安装位置应应确保无强电、强磁、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

A、可复接于一处接地点 B、不能复接于一处接地点 7

2、如果馈线中入射波的功率是10W,反射波的功率是1W,这时的反射损耗是_______。(B) A、20dB B、10dB; C、30dB 7

3、在无线环境中,下列哪种手段可以达到解决同频干扰的目的:(ABC) A、调整天线倾角 B、调整天线方向角 C、控制覆盖范围 D、缩小同频小区间距 7

4、天线采用分集接收_______。(C) A、不能提高增益; B、不能改善通信质量; C、能有效克服射频信号的衰落现象. 7

5、关于电磁波的国家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 A、一级标准为安全区; B、二级标准为安全区; C、一级标准为中间区。 7

6、单管塔主馈线采用以下规格的电缆线_______。(C) A、3/8〞 B、5/8〞 C、7/8〞 7

7、单管塔高度测量使用______进行测量。(AB) A、红外线测距仪 B、测绳 C、根据经验估计

78、室外馈线头子防水包扎为层,最外层必须使用_______宽胶带,胶带包扎必须由下向上。(C) A、3层 B、5层 C、7层

79、馈线接头处小跳线有活动余量,接头附近_______cm保持笔直。(B) A、5cm B、10cm C、20cm 80、馈线第三点接地接在_______部位。(B) A、铁塔到机房的走线架上 B、进线口下方接地铜牌上 C、室内接地铜牌上。 8

1、天线保护角是_______的夹角。(A) A、避雷针顶部至天线顶部和避雷针的夹角 B、避雷针顶部至天线底部和避雷针的夹角 C、避雷针顶部和天线的夹角。

82、天线正前方_______米内无建筑物阻挡。(A) A、50米 B、100米 C、200米

83、飞机航线上的铁塔,在塔顶应设置航空标志灯;塔顶离地高度大_______米的必须安装警航灯。(B) A、55 B、60 C、65 8

4、移动通信直放站的种类从传输方式来分有_______ (C) A、GSM直放站和CDMA直放站 B、室外型机和室内型机 C、直放式直放站、光纤传输直放站和移频传输直放站 D、宽带直放站和选频(选信道)直放站

85、在直放站设计中,需考虑隔离度问题的是_______ (C) A、光纤室外直放站 B、移频直放站 C、无线室外直放站 D、光纤室内直放站 8

6、引入分布系统信源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D) A、室外施主天线挂得越高越好 B、室外施主天线瓣宽越大越好 C、室外施主天线离基站越远越好 D、室外施主天线接收信号越纯越好 8

7、由近端机和远端机二部分组成的设备是_______ (D) A、干放 B、无线同频直放站 C、塔放 D、光纤直放站 8

8、普通GSM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是___W相当___dBm (B)

A、3W 33 dBm B、2W 33 dBm C、3W 36 dBm D、2W 36 dBm 8

9、某站点配置为S4/4/4表示该基站为___,分___个小区,每个小区有___个载频。(B)

A、全向站、

3、4 B、定向站、

3、4 C、全向站、

4、3 D、定向站、

4、3 90、一个10dB耦合器的耦合损耗为_______ (C) A、1dB B、5dB C、10dB D、15dB 9

1、馈线的损耗特征与馈线的线径有关吗?下面哪句是正确的_______ (B) A、馈线线径越细,损耗越小 B、馈线线径越细,损耗越大 C、馈线线径与损耗没有关系 D、馈线线径越粗,损耗越大 9

2、GSM900MHZ共有_______ (C)个频点。

A、125 B、100 C、124 9

3、光纤直放站近端机内光电模块的作用是_______ (A)。

A、进行光电信号转换。 B、将基站里耦合出来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用于传输。 C、将传输过来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94、关于光纤直放站,下面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D) A、基站机房与直放站装机点光缆距离超过20KM则不宜安装直放站。

B、为了防止同频干扰,直放站接入信号应选取与直放站重发天线相对的扇区。

C、安装光纤直放站的远端时,主机可安装在室外或室内,但光端机在没有加防雨措施的情况下只能安装在室内。 D、光纤直放站安装前的备料,无须给主机配备稳压电源

95、无线直放站在工程应用中,上行增益越大,则_______ (C) A、上行噪声电平值越小 B、上行噪声电平值不变 C、上行噪声电平值越大 D、上行噪声电平值不一定

96、据GSM900MHz标准,其工作频段分为:上行链路,频段为____下行链路,频段为____(A)

A、890-915 MHz、935-960 MHz B、935-960 MHz、890-915 MHz C、895-910 MHz、925-950 MHz D、925-950 MHz、895-910 MHz 9

7、电磁波的极化方式可分为线性极化和圆性极化.而线性极化又可细分为_______(A B)

A、水平极化 B、垂直极化 C、频率极化 D、空间极化 9

8、VSWR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常称(A)

A、驻波比 B、衰耗 C、隔离度 D、发射功率 9

9、宏蜂窝有两种类型的小区:即____小区与____小区(A B)

A、全向 B、定向 C、单向 D、反向 100、天馈线由____组成(ABCD)

A、天线 B、馈线 C、室内跳线 D、室外跳线 10

1、目前天线下倾角的调整方式有____和____两种方式(A B)

A、机械调整 B、电气调整 C、垂直调整 D、水平调整

10

2、馈线和室外跳线的接头要接触良好并做防水处理,在馈线从馈线口进入机房之前,要求有一个滴水弯 ,以防止(B)

A、馈线被盗 B、雨水沿着馈线渗进机房 C、雨水渗进馈线里面 D、馈线防雷 10

3、频点为85所对应的上行频率值为(C)

A、906.2MHZ B、906.8MHZ C、907MHZ D、907.2MHZ 10

4、增益的单位是(C)

A、db B、dbm C、dbi 10

5、手机接收电平的单位是(B)

A、db B、dbm C、dbi 10

6、测试手机中,TX用于判别_______ (D)。

A、信号电平 B、时隙 C、通话质量 D、手机通话时的发射功率 10

6、测试手机中,TD用于判别_______ (D)。

A、信号电平 B、时隙 C、通话质量 D、手机离基站的距离。 10

7、测试手机中,RX用于判别_______ (A)。

A、信号电平 B、时隙 C、通话质量 D、手机通话时的发射功率 10

8、馈线进入机房后与通信设备连接处应安装馈线避雷器,馈线避雷器用不小于多少的多股铜线接入室外地排。(C)

A、13mm2 B、14mm2 C、16mm2 D、18mm2 10

9、下列不需要占用SDCCH的活动为:(D)

A、SMS B、被叫 C、加密 D、切换

110、下列哪种技术不属于抵抗多径衰落现象:(B)

A、信道编码 B、DTX C、跳频 D、交织 1

11、Ms在打电话过程中使用哪种信道进行测量信息:(A)

A、SACCH B、SDCCH C、BCCH D、TCH 1

12、MS开机接入网络时使用哪种逻辑信道:(B)

A、FACCH B、RACH C、SACCH D、AGCH 1

13、如果空闲状态下手机用户改变所属小区会通知网络吗?(C)

A、会 B、不会 C、会,如果同时改变了位置区的话 D、会,如果同时改变了所属BSC 1

14、当手机向网络发送第一条信息时,其使用的空间逻辑信道是那一个?(B)

A、PCH信道 B、RACH信道 C、AGCH信道 D、BCCH信道

1

15、在空中接口中,使用的是以下哪一个逻辑信道发送系统信息给处于ACTIVE状态的手机?(C)

A、FACCH信道 B、SDCCH信道 C、SACCH信道 D、SACCH与FACCH信道都用 1

16、在信道建立过程中,手机从立即指派命令中得到的是什么信息?(B)

A、有关其将要使用的RACH信道的信息 B、有关其将要使用的SDCCH信道的信息 C、有关其将要使用的TCH信道的信息 D、所有以上三种信道的信息都有 1

17、以下哪种情况容易出现C/R值偏高?(C)

A、将基站建在离建筑物近的地方

B、将基站建在离建筑物远的地方,天线背向建筑物且具有较高的前背比 C、将基站建在湖泊区附近的地方 D、将基站建在平原地区 1

18、基站与BSC之间的接口叫 (B)

A、接口 B、Abits接口 C、Ater接口 D、以上都不对 1

19、以下哪种情况可以通过跳频有效地改善?(B)

A、时间色散 B、多径衰落 C、互调干扰 D、码间干扰 120、在人口密集的市区,最适合使用以下哪种网络结构?(D)

A、伞形小区、普通小区 B、伞形小区、普通小区、微蜂窝 C、伞形小区、微蜂窝 D、普通小区、微蜂窝 1

21、以下哪种功能不是由BTS单独进行的?(B)

A、跳频 B、功率控制 C、不连续发射 D、以上都不是 1

22、与无线相关的功能是由GSM中的哪一个子系统进行管理的?(B)

A、SS B、BSS C、OSS D、VOS 1

23、关于塔顶放大器,以下哪一项叙述是不正确的?(C)

A、能够提高BTS的接收灵敏度,扩大覆盖范围 B、改善网络的通话质量,减少误码率、掉话率 C、降低长距离馈线引入的噪声及干扰 D、降低手机发射功率,减少对人体辐射 1

24、以下关于位置更新的说明,哪个是错的?(A)

A、正在通话的MS切换到属于另一位置区域的小区后,马上就要作位置更新。 B、MS开机登记时不一定都要作位置更新。

C、通过在两相邻的位置区域的边界上设置一滞后参数CRH,可防止乒乓位置更新。 D、移动台在发现当前小区的LAI与SIM卡里存储的LAI不一致时,会发起位置更新的请求。 1

25、在无线环境中,下列哪种手段可以解决同频干扰?(ABC) A、调整天线倾角 B、调整天线方向角 C、控制覆盖范围 D、缩小同频小区间距 1

26、某BTS的发射功率为46dBm,也就是说该基站的发射功率为_______(A)

A、40W B、60W C、46W D、20W 1

27、在GSM系统中,常用的天线按覆盖方向分为_______天线。(C)

A、垂直和水平 B、高增益和低增益 C、全向和定向 D、板状和八木 1

28、空闲状态下手机显示的是驻留小区的什么信道的接收电平(D)

A、TCH B、SDCCH C、CH D、BCCH 1

29、通话状态下手机显示的是服务小区信道的接收电平。(A)

A、TCH B、SDCCH C、CH D、BCCH 130、从一般情况来说,高增益天线的长度是低增益天线的____倍。(C)

A、3 B、4 C、2 D、5 131.光纤直放站以下行为例,近端机的作用是____,远端机的作用是_____。(A)

A、把射频信号转变为光信号、把光信号还原为射频信号 B、把光信号转变为射频信号、把射频信号还原为光信号 C、把射频信号转变为光信号、把射频信号转变为光信号 D、把光信号转变为射频信号、把光信号转变为射频信号

132.在手提式频谱仪或驻波比测试仪的使用中,“BATTERY LOW” 表示____(B)

A、驻波比高 B、电池电压低,请充电 C、驻波比低 D、连接错误 133.直放站安装在户外,在哪种情况下不可打开直放站进行安装和维护。(ABCD)

A、狂风天气 B、暴雨天气 C、高湿度 D、超高低温度 134.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设置方法为____(B)

A、可以随意设置,相互之间无关联 B、不能随意设置,相互之间有关联

135.sitemaster测量频率驻波比时,是否根据仪表测量结果得出天馈系统具体的故障位置?(A)

A、可以 B、不可以

136.用GPS对一个基站进行定位,仪表显示N: 30.185920°,E: 120.069976°意思是指____(C)

A、东经30.185920°,北纬120.069976° B、西经30.185920°,南纬120.069976° C、北纬30.185920°,东经120.069976° D、南纬30.185920°,西经120.069976° 137.进行CQT测试,正常的通话要求在通话过程中____(ABCD)

A、话音清晰无噪声 B、无断续 C、无串音 D、无单通

138.移动公司通常在进行基站GPS定位时,需要的经纬度单位是____(C)

A、度 分 秒 B、度 分 C、度 D、其他

139.以下哪种基站经纬度格式符合移动公司通常的单位要求?(A) A、120.069976° 30.185920° B、120°06.9975'30°18.5920' C、120°06'997" 30°18'592" 140.测量进入覆盖系统的接收信号,需要保证接收信号强度符合指标要求,要求达到____(D)

A、-70dBm以上 B、-70dBm以下 C、-85dBm以下 D、-85dBm以上

141.GSM系统信道采用双频率工作,一个发射,一个接收,这种信道我们称之为____(B)

A、单工信道 B、双工信道 C、信令信道 142.GSM移动台由哪几部分组成?(BC)

A、基站收发信机(BTS) B、移动台设备(ME) C、用户识别模块(SIM) D、基站控制器(BSC)

143.BSIC用于移动台识别相邻的、采用相同载频的、不同的基站收发信台,特别用于区别在不同国家边界地区采用相同载频的相邻BTS是正确的吗?(A) A、是 B、不是

144.当RXQUAL为1级时,相对应的BER范围是(A)

A、0.2---0.4%.Are B、0.4---0.6%.Are C、0.6---0.8%.Are 145.一个BSC允许有____LAC。(D)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多个

146.一个LAC可以同一MSC下的不同BSC中这句话是正确的吗?(A)

A、是 B、不是

1

47、天线间最小垂直距离为____米。(B) A、0.5 B、1.1 C、2.0 D、2.5 1

48、天线的增益指的是一个绝对的增益值是对的吗?(B) A、对 B、不对

1

49、基站使用馈线的阻抗是____欧姆。(C)

A、250 B、100 C、120 D、200 150、天馈线标注方法用两位数字表示,第一位表示____,第二位表示____。(B)

A、天线、小区 B、小区、天线 C、天线、天线 D、小区、小区 1

51、天线安装俯仰角在天线网络规划指定的角度内, 精度为____度。(A)

A、±1.0 B、±2.0 C、±3.0 D、±4.0 1

52、根据CQT测试规范每次测试的通话时间必须大于____秒。(C)

A、10 B、20 C、30 D、40 1

53、一条2M电路可以配置出6/6/6的站型需要____条2M来配置。(B)

A、1 B、2 C、3 D、4 1

54、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B)

A、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B、不同的 C、相同的。 1

55、天线保护角是指____(D)

A、避雷针底部至天线顶部和避雷针的夹角 B、避雷针顶部至天线底部和避雷针的夹角 C、避雷针底部至天线底部和避雷针的夹角 D、避雷针顶部至天线顶部和避雷针的夹角 1

56、引入分布系统信源时,室外施主天线接收信号(A)

A、越纯越好 B、越多越好 C、越强越好 D、越弱越好 1

57、LAC通常是指____ (B)。

A、小区识别码 B、位置区识别码 C、基站识别码 D、移动网络代码 1

58、CELL ID通常是指____ (A) A、小区识别码 B、位置区识别码 C、基站识别码 D、移动网络代码 1

59、关于CELL ID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C)

A、CELL ID是全球唯一的标识 B、一个小区有多个CELL ID C、一个交换局下CELL ID是唯一的 D、CELL ID必须是十进制的 160、手机通话质量与_______无关。(D) A、信号强度 B、信号质量 C、手机灵敏度 D、用户权限 16

1、操作维护中心的简称为_______(D) A、SS B、BSS C、OSS D、OMC 16

2、目前移动公司使用的移动通信制式属于第几代移动通信制式?(B)

A、第一代 B、第二代 C、第三代 D、第四代 16

3、目前国际上认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哪些?(ABC)

A、TDSCDMA B、WCDMA C、CDMA2000 D、TACS 16

4、下列哪种情况一定会导致基站退服?(A B)

A、传输中断 B、停电导致蓄电池放亏 C、天馈线断 D、地线被盗 16

5、以下哪点不是测试手机具备的功能(D)

A、测试信号强度 B、测试信号所属哪个小区 C、对小区进行锁频拨打测试 D、测试小区天线类型 16

6、天馈线测试仪能够拥有的功能是_______(B C)

A、测试天线发射信号强度 B、测试天馈线驻波比 C、测试天馈线故障点具体位置 D、调整天线发射信号强度 16

7、下列哪种铁塔类型是湖北移动经常采用的?(ABCD)

A、地面塔 B、单管塔 C、拉线桅杆 D、轻型支架 16

8、GSM系统中,相邻两个小区的频点是否可以相同?(B)

A、可以 B、不可以

16

9、GSM系统中,相邻两个小区的频点不相同却相邻,是否可以?(B)

A、可以 B、不可以

170、在GSM网络中如果相同的频点覆盖到同一片区域会产生(B)。

A、远近效应 B、同频干扰 C、频率选择性衰落 D、分集增益 17

1、在GSM网络中如果相邻的频点覆盖到同一片区域会产生(B)。

A、同频干扰 B、邻频干扰 C、频率选择性衰落 D、分集增益 17

2、GSM的2.5代通信系统是(A)。

A、GPRS B、AMPS C、TACS D、GPS 17

3、GSM基站子系统包括(A)。

A、基站控制器和基站 B、交换机和基站

C、家区位置寄存器和基站 D、手机和基站

17

4、手机最先通过_______设备接入到移动通信网络。(C) A、交换机 B、基站控制器 C、基站 D、位置寄存器 17

5、BCCH是哪种信道的缩写。( A ) A、广播信道 B、业务信道 C、专用控制信道 D、接入信道 17

6、基站通过_______器件将发射的信号送到覆盖区域(D)

A、载频 B、信道板 C、电源模块 D、天线 17

7、GSM的短消息是在______信道传送的。(C)

A、BCCH B、SACCH C、SDCCH D、PCH 17

8、CDMA和GSM______通信系统属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

A、CDMA B、GSM C、二者都是 D、二者都不是 17

9、GPS信号是_____提供的。(D)

A、中国 B、日本 C、俄罗斯 D、美国

180、判定移动用户发生了漫游的依据是_____( B )。

A、用户去了另一个业务区 B、用户手机使用了另一个业务区的基站信号 C、用户购买了漫游卡 D、以上都不对

18

1、当用户在不同的小区中移动通话时,基站系统通过_____方式来保证通话不被中断(D) A、功率控制 B、位置更新 C、小区选择 D、切换

18

2、用户在空闲状态下从一个位置区进入另一个位置区手机会进行_____(C)。

A、呼叫转移 B、切换 C、位置更新 D、休眠 18

3、GSM系统中在不同频点频点间跳变发射信号的技术称为_____(A)。

A、跳频 B、调频 C、移频 D、导频 18

4、CDMA采用的是_____多址复用方式。(C)

A、时分复用 B、频分复用 C、码分复用 D、空分复用 18

5、我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是_____(D)。

A、WCDMA B、CDMA 1X EvDO C、GPRS D、TD-SCDMA 18

6、GSM切换类型包括_______(ABCD)

吉林省无线电管理条例范文第4篇

第一条 为保障信访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监督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密切国家机关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信访人通过书信、电报、电话或者面谈等方式,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提出控告或者检举;为维护自身的权益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者要求的活动。

第三条 信访活动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受理信访是地方各级国家机关(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派出机构的职责,必须依法做好信访工作,保障信访人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

第五条 各民族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信访的权利。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 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信访机构是代表本机关处理信访的职能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国家机关必须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构,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信访工作人员。

县级以上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所属工作部门,乡、民族乡、镇,应当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的信访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

第七条 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信访工作机构的职责是:

(一)代表本机关受理信访事宜;

(二)承办上级机关或者本级机关及其负责人交办的信访案件;

(三)向本级机关或者部门和下级机关或者部门、单位转办、交办信访案件;

(四)调查、处理信访案件;

(五)向信访人宣传法律、政策,提供法律、政策咨询;

(六)协调有关机关、部门、单位对信访案件的处理;

(七)督促、检查或者指导本地区、本系统的信访工作;

(八)综合研究信访情况,为领导机关及其负责人提供信访信息。

第八条 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必须建立健全信访工作制度,由一位负责人主管信访工作。应当由本机关查处的信访案件,必须认真处理,不得照转;对该办不办,或者久拖不办,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追究有关机关或者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各级国家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阅批群众来信,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处理重要信访案件。

第九条 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之间应当建立必要的信访工作联系制度,协调重大信访案件的处理。 第三章 受理范围

第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受理本行政区域内下列信访:

(一)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通过的决议、决定,制定、批准的地方性法规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关组成人员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三)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关组成人员及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控告或者检举;

(四)对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选举、决定任命、批准任命的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控告或者检举;

(五)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违反宪法、法律、法规行为的控告或者检举;

(六)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申诉;

(七)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项的建议和意见;

(八)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职权范围内的其他问题。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受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下列信访:

(一)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发布的决定、命令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三)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申诉;

(四)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控告或者检举;

(五)属于人民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其他问题。

第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下列信访:

(一)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人民法院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控告或者检举;

(三)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人民法院管辖的刑事自诉,民事、经济纠纷、行政案件的告诉;

(四)对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的申诉和有关执行案件;

(五)对法律、法规方面的咨询。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受理下列信访:

(一)对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二)对人民检察院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控告或者检举;

(三)对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的控告或者检举;

(四)对人民检察院决定不服的申诉案件;

(五)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中和人民法院审判活动中违法行为的控告或者检举;

(六)对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违法活动的控告或者检举;

(七)对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虽经法院复查仍不服的申诉。 第四章 处理规则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实事求是地处理信访事宜。

跨地区、跨部门的信访,由有关地区、部门协商处理;经协商未达成协议的,由有关地区、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协调或直接处理。

原单位已经合并的信访,由合并后的单位负责处理;原单位已经撤销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第十五条 控告、检举各级国家机关负责人的信访案件,按照有关规定移送有关机关处理。

第十六条 上级机关或者本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交办的信访案件,应当履行交办手续。承办机关、部门、单位应当在三个月内结案并上报处理结果;在规定时间内不能结案上报的,应当向交办机关报告办理情况并说明原因,提出延期结案的时限。

交办机关认为事实不清,处理不当的,应当退回承办机关、部门、单位复查、处理;必要的时候可以调卷审查,吸取汇报或者直接调查、检查、协助办理。

第十七条 信访人对信访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国家机关或者主管部门申请复查;经审查认定原处理正确的,不再处理。

办理信访案件的国家机关或者部门负责人,上级国家机关或者主管部门,发现信访案件处理不当的,有权决定复查处理。

第十八条 与信访案件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人员,应当回避。

第十九条 对群众集体上访,其所在单位应当做好工作,就地解决与上访有关的事宜;铁路、交通等部门应当积极协助有关机关、部门,做好上访人员的疏导工作;公安部门应当协助有关部门维持秩序。

第二十条 对匿名信应当视情况区别对待。凡有具体线索、情节的,可以查处;对内容空泛,无具体线索、情节的,可不予处理。

第二十一条 精神病患者上访,有关国家机关和部门应当通知其所在单位或者监护人、近亲属接回;无家可归,又无经济来源的,由民政部门收容、管理;危害社会治安的,由公安部门处理。

第二十二条 司法机关受理信访,按法定程序办理。 第五章 信访工作人员

第二十三条 信访工作人员应当政治坚定,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联系群众,模范地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十四条 对信访工作有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应当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五条 信访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机关给予批评、教育、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由于处理信访不负责任,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丢失、隐匿或者擅自销毁信访材料的;

(三)泄漏信访机密或者将控告、检举材料移交被控告人、被检举人的;

(四)利用职权受贿、索贿和徇私舞弊。 第六章 信访人

第二十六条 信访人依法进行的信访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刁难信访人,不得对信访人打击报复。

第二十七条 信访人的信访材料,应当签署真实姓名,写明通讯地址。

第二十八条 反映群众意愿的事宜,应当通过书信或者推选代表,不得采取妨碍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的聚众上访。

第二十九条 信访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信访部门报请上级国家机关或者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

(二)提出的建议、批评,对改进国家机关工作有重大作用的;

(三)揭发检举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违纪的行为,对克服严重官僚主义,推动廉政建设有突出成绩的;

(四)举报违法犯罪活动,对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有显著成效或者为国家挽回重大经济损失的。

第三十条 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有下列行为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或者由民政、信访部门设立的收容教育机构收容遣送,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无理取闹、纠缠,妨碍公务,扰乱工作秩序、社会秩序的;

(二)将老、弱、病、残人员或儿童舍弃在国家机关进行要挟的;

(三)侮辱、殴打信访工作人员的;

(四)以上访为名,流窜行骗,影响社会治安的;

(五)携带爆炸物品或者凶器威胁工作人员的;

(六)制造谣言,诽谤、攻击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

(七)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涉外信访适用本条例,国家和省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信访,可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省各级国家机关,可以依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吉林省无线电管理条例范文第5篇

(2006年5月25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无线电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无线电频谱资源,保证各种无线电业务正常进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研制、生产、销售、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使用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以及相关的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军事系统的无线电管理依照国家和军队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无线电管理应当坚持科学管理、保护资源、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

无线电频谱资源属国家所有。

无线电频谱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分级指配、有偿使用。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领导,鼓励合理使用无线电频率,推广有利于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和改善电磁环境的无线电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协助省人民政府协调解决与军事系统及有关部门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是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行政办事机构(以下简称省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全省无线电管理工作。设区的市无线电管理机构为省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无线电管理工作。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管理机构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无线电管理工作。

国家安全、公安、海洋与渔业、城乡建设、规划、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环境保护、广播电视、海事、海关、民航等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无线电管理工作。

第七条

依法设置、使用的无线电台(站)及其设备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合法无线电台(站)及无线电网络,不得利用无线电台(站)或者无线电网络进行危害国家安全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活动。对违反无线电管理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无线

电管理机构投诉和举报。

第二章 无线电频率管理

第八条

省无线电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和频率审批权限,负责无线电频率和呼号的指配。经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或者授权,可以对部分频段的频率采用招标或者拍卖的方式确定使用者。

无线电管理机构受理并转报频率和呼号的申请。对符合审批条件的,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审批手续;不具备审批条件的,应当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禁止违反国家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指配频率。

第九条

中央驻鲁、省直的设台单位对国家分配给本系统使用的频率和呼号,应当及时制定实施方案,并向省或者所在设区的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条

无线电频率使用期限不得超过10年。期满需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30日内向原指配机构办理续用手续;期满不办理的,视为放弃指配频率的使用权,由原指配机构收回指配频率;终止使用无线电频率的,应当及时向原指配机构办理注销手续。

经批准临时使用的频率和呼号,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期满使用权自行终止。

经批准使用无线电频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无线电频率占用费。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无线电频率,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或者改变用途。未经批准,不得转让、出租频率,禁止变相出租频率。

第十二条

依法使用的无线电频率受到有害干扰时,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协调和查处。

对涉及国家安全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航空、航海、导航、遇险救助和抢险救灾等所使用的专用频率应当予以重点保护。其他发射、辐射无线电波的设备对其造成有害干扰时,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拒不停止使用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可以采取行政、技术手段予以制止或者拆除其设备。

第十三条

省无线电管理机构与军事系统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在指配共用频段的频率时,应当事先进行协调。第十四条

因国家安全、重大任务或者突发事件,需要实行无线电管制时,由省人民政府发布管制令,省或者设区的市无线电管理机构组织实施,管制区域内使用相关频段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管制规定。

第三章 无线电台(站)的设置和使用

第十五条

设置无线电台(站),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线电设备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并具有国家核发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代码;

(二)工作环境安全可靠;

(三)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四)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

申请设置无线电台(站)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无线电管理机构提交包括设台(站)理由、台(站)类型、服务区域和拟用频率等内容的书面申请;设置组网无线电台(站)和大型无线电台(站)的,还应当提交网络设计文件、电磁环境测试报告等相关资料。对符合设台(站)条件的,应当按照审批程序,经验收合格后,核发电台执照;不符合设台(站)条件的,应当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

设置业余无线电台的,应当经设区的市以上无线电运动协会审核。

第十七条

对申请使用对讲机等小功率无线电发射设备,其频率符合国家划分规定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办理电台执照。

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的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和公众移动通信手机以及409兆赫公众对讲机在使用中不得对其他合法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

第十八条

航空器、船舶和列车上的制式无线电台(站),必须按国家规定领取电台执照,并将电台技术资料报其注册地所在设区的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九条

用于民用航空机场、海事遇险救助、消防应急救援等涉及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无线电台(站)保护区范围内不得设置其他无线电台(站)。

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内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必须遵守国家电磁辐射防护有关规定。

严格控制在名胜古迹、港口以及高山设置无线电台(站)。确实需要设置的,须经省或者设区的市无线电管理机构进行电磁环境测试论证,并按法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条

固定无线电台(站)的建设布局和选址,必须符合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统筹兼顾,保护无线电台(站)、微波通道和无线电监测设施必要的工作环境。

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电力等涉及电磁辐射的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应当征求当地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意见,并将电磁兼容性分析评估报告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一条

遇有危及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紧急情况或者处理突发事件时,可以临时使用未经批准设置使用的无线电发射击设备,但事后应当及时向无线电管理机构报告。

第二十二条

军地双方在同一地点设置无线电台(站),双方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事先进行协调。

第二十三条

变更无线电台(站)址或者临时设置无线电台(站)的,应当按本条例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停用或者报废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经原审批机构办理有关手续。

无线电发射设备长期停用或者报废的,应当由无线电管理机构监督封存或者销毁。

第二十四条

使用无线电台(站),必须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发送与工作无关的信号,不得擅自变更核定的技术参数。

第二十五条

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对合法无线电台(站)产生有害干扰,使用者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第四章 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

第二十六条

研制无线电发射设备所需要的工作频率和频段应当符合国家关无线电管理的规定,并向所在设区的市无线电管理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资料,经省无线电管理机构审核后,报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准。生产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其工作频率、频段和有关技术指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无线电管理的规定,并报设区的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备案。

研制、生产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实效发射实验必须经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

第二十七条

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向设区的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备案,公众移动通信手机除外。

销售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应当具有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发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代码。禁止销售无型号核准代码的无线电发射设备。

第二十八条

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及其组装件,应当具有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发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经省无线电管理机构审核后,海关凭省无线电管理机构出具的核准文件办理通关手续。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生产、销售、设置或者使用无线电干扰设备。

第五章 无线电监测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省和设区的市无线电管理机构所属的监测站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无线电监测工作。

无线电监测机构对侵占无线电频率资源、干扰合法无线电台(站)、影响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无线电发射行为,经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可以采取技术措施予以制止。

第三十一条

无线电监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无线电监测联网与联动机制,提高无线电监测应急处置能力,并按国家规定对使用、生产、销售和进口的无线电发射设备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检测。

第三十二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及其监督检查人员,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无线电管理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有两名以上监督检查人员参加,并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监督检查人员不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的,被检查者有权拒绝检查。

第三十四条

无线电管理监督检查人员实施监督检查时,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配合监督检查。第三十五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行现场检查、勘验、取证;

(二)要求被检查、调查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资料;

(三)询问当事人和证人,制作询问、调查笔录;

(四)依法扣押或者查封违法使用的无线电发射设备。

第三十六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干扰公民正常生活秩序的无线电发射行为,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国家安全、公安等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第三十七条

无线电管理监督检查人员在实施监督检查时,不得影响被检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无线电管理机构予以警告,查封或者没收设备、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吊销电台执照:

(一)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或得非法占用频率的;

(二)故意干扰无线电业务正常进行的;

(三)无线电台(站)违反规定发送与工作无关的信号或者擅自变更核定的技术参数的;

(四)擅自扩大频率使用范围或者改变用途的;

(五)擅自转让、出租频率,变相出租频率的;

(六)违反国家规定研制、生产或者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

(七)销售无型号核准代码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的;

(八)违反规定擅自生产、销售、设置或者使用无线电干扰设备的。

违反前款规定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未按照规定缴纳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的,由无线电管理机构责令限期缴纳,并按照国家规定加收滞纳金;逾期不缴纳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可以收回指配的无线电频率。

第四十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国家秘密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无线电台(站),是指开展固定、移动通信以及广播、电视、航空、航海、导航、气象、空间、射电天文、遥控、遥测等无线电业务所需的发射设备、发射与接收的组合设备及其网络。

本条例所称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是指辐射无线电波的工业设备、科研设备、医疗设备、电气化运输系统、高压电力线及其他电器装置。

第四十二条

吉林省无线电管理条例范文第6篇

特点分析:对卫星通信系统实现频谱监测,是无线电管理部门对广播卫星频谱资源进行有效和监控的一项主要工作。目前,大部分国际通信卫星尤其是商业卫星使用的频谱为C波段(下行∕上行频率为4∕6GBHz)或Ku波段(下行/上行频率为12/14GHz)。无线电管理部门配备的频谱分析仪上限频率一般可达30GHz~~50GHz,因此在对广播卫星地球站进行电磁环境监测或对地面卫星干扰进行排查监测时,可以利用各种监测天线与频谱分析仪对卫星地球站得射频信号进行直接测量,也可对其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后作监测分析,排查干扰信号。

C波段,Ku波段广播卫星系统的特点及监测天线的选择

C波段,Ku波段卫星广播的主要特点与区别有以下几点(1)Ku波段卫星单转发器功率比较大,多采用赋型波束覆盖,卫星EIRP较大。加上Ku波段接收天线效率高于C波段接收天线,因此接收Ku波段卫星节目的天线口径远小于C波段的天线口径。(2)C波段卫星广播遭受地面微波等干扰源的同频干扰比较严重,而Ku波段的地面干扰少,对接收环境的要求较低。(3)自然干扰

对Ku波段卫星广播的影响比较严重,如其上下行信号降雨衰耗远大于C波段,在暴雨情况下Ku波段上行或下行链路瞬间雨衰量可超过20db,而C波段的最大雨衰量一般不超过1db.(4)由于C波段具有覆盖范围大,信号稳定,受天气影响小等特点,一般用于大范围节目传输。作为各地有线电视的前端信号源,而Ku波段具有传输容量较大,信号强,地面干扰小,接收天线口径较小等特点,但信号传输受天气影响大,覆盖范围相对较小,因此Ku波段一般用于区域性节目覆盖,广播电视直播及有线电视备用信号源,例如,我国的中星9号直播卫星(Ku波段卫星)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的到应用,并作为各地有线电视网的备份信号源。确保在中星6B卫星出现故障情况时,各地有线电视网能够实现中央及各省卫视节目的正常播出。

在监测中。我们可以用卫星信号场强覆盖图,卫星转发器的EITP,接收机的输入电平和载噪比门限值Eb∕No等为依据来选择监测所需的不同天线口径。天线一般有4个参考数需要调整,即方位角,仰角,极化角和焦距。目前,在监测中使用的一般都是反射式抛物面天线。今年来,由于制造工艺的改进,监测中多采用一次或二次反射式的接收天线,由于天线变得更加小巧便携,同时,卫星电视平板天线开始逐渐普及,在监测中也得到应用,平板天线分振子式平板天线和缝隙式平板天两种。内部采用微带电路或波导技术,并内置高频头,外形超薄。它在内部采用馈电相位同相要求极其严格的天线阵列。将几百个半波振子单元

之间(包括行距和列距)相隔半波长的整数倍。从而构成一个天线阵,半波振子单元的数量取决于平板天线的增益要求。增益要求越高,其采用的半波振子单元也越多,如下图

为半波振子天线阵图。

下图为中星9号的某园极化31db增益的25CM平板天线内部结构图。

C波段、Ku波段卫星广播频谱测量与分析

(1) 方法一是将频谱分析仪接至LNA低噪声放大器后,监测C或Ku波段的信号频谱。对监测地点等我电磁环境有较高要求。测量前应先判断低噪声放大器是否进入非线性区。方法是将测试天馈线与功率计直接连接。调整天线不同的极化方式,仰角从接近0度的底仰角开始,通过旋转天线来判断测量的最大值与低噪声放大

器增益之和是否达到低噪放的非线性区。若以达到该区则需要更换监测地点。如下图,为接至LAN后的广播卫星信号频谱图。 (2)

(3) 方法二将频谱分析仪接至LNB后,将LNB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变频后产生的L波段信号送入频谱分析仪进行测试,该方法可用于干扰或故障排查中定性分析。由于LNB是通过传输电缆供电的。需要注意频谱分析仪与LNB的耦合隔直。下面图为中星9号,中星6B两星的下变频谱图。

在对广播电视卫星频谱进行分析时,通过设置频谱仪至较低的分辨率带宽和视频带宽,虽然可以获得更精细得某一频谱特性,但扫描时间要延长,而且由于受小信号低电平的限制导致大,小信号共处一个扫描频带。往往不能准确放映小信号的真实电平,因此检测中要根据广播电视卫星不同转发器的不同频带宽带来设置相应的分辨率宽带。一个广播卫星试用的全部频率虽然很宽,但卫星频率资源管理机构在分配卫星频带或信道时,总是按照一些规律进行分配。所分配的信道总是相对集中的,要迅速地对一个频带内或一个转发器内的信号完成扫频分析,就需要对信号进行分群。首先要对整个扫描宽带内的信号进行初始分群。然后对每一个子群进行细分,直到分出每一个单路信号。

在实际检测中,我们可以首先使用一个较大的分辨率带宽对整个广播卫星信号频谱进行粗扫,获取信号的总体轮廓,

在据此将整个需要扫描的频带分割成几个相对独立的群 之后,分析每个群的特征,采用适当的分辨率带宽和视频带宽对其进行细扫,将当前群划分为更小的群。依此类推,最终监测和分析清楚每一个信号,排查干扰和故障时,监测人员不仅应了解某一转发器上有多少个节目载波,每个载波占据的带宽,各信号的功率电平等。还应掌握可能产生的干扰种类,这样才能分析判断频谱中有无反极化干扰,有无异常干扰。有无互调信号等。

广播卫星恶意干扰信号往往频带宽、信号强度大,宽带阻塞式干扰、宽带脉冲干扰和扫频干扰都具有以上特征。若要针对性地对这类异常强信号进行监测,就要了解转发器节目信号频谱的电平上限和带宽上限,再结合该转发器信号频谱的历史监测数据,就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强信号,如果干扰电平与正常信号相差不大,则可运用包络对称性检测,电平变化检测,统计检测方法来检测有无异常干扰。

日常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 监测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日常监测中,对信号的分析涉及系统的多个功能,而监测系统模块间数据的不能共用,极不方便信号分析,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监测系统。

(2) 加强基础技术设施建设。现有的一个固定监测站和移动监测车覆盖范围有限,辖区内大部分区域是监测盲区,无法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技术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技术监管能力。固定站、移动站都是单通道监测系统。同一时间只能使用一个功能,在进行频段扫描、发现不明信号时,若要对不明信号进行分解调分析,就必须停止频段扫描,两者不能同时进行。因此,中心城区和每县,至少要建设一个通道的固定站,同时要对现有移动监测车升级成双通道的监测车。

(3) 加强无线电监测队伍建设。当前监测站监测人员少,要真正搞好无线电监测工作,就应该进一步加强无线电监测机构建设,壮大无线电队伍。

(4) 加强无线电监测人员培训。应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组织经常性的监测业务培训。应鼓励监测技术人员在职学习和自学,提高技术能力和水平,培养能熟练掌握无线电监测技术的管理和监测人员。

总结

通过对广播电视卫星信号频谱的监测与分析,我们可以准确测量广播卫星信号的各种调制和非调制信号的功率和频率,包括平均功率、峰值功率,中心频率、频带宽度测试等。分析调制解调器调制信号的质量,可以对LNA与LNB的频率、频响、互调等进行测试,判断相应设备的频偏及性能,对系统内部与外部进行排查。

参考·文献

李勇,一种卫星频谱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实现,空间电子技术。

杨庆增,再说平板天线。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上一篇:化工企业班组管理制度范文下一篇:第二季度培训资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