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记者研究论文范文

2024-03-18

出镜记者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专业:09新闻2组

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x

节目开始出镜记者站在地铁站台边一段开场白:“到了日本之后呢,整个生活的节奏处于不停的旅行当中,但是在旅行当中呢,经常碰到这样的普通场景,比如我们现在在日本新干线的站台上,就会看到这样分的很细的垃圾分类箱,这个呢是投入塑料瓶的,这块呢设计成了圆的;这个呢是投入新闻报纸啊还有杂志啊等等,你看它适合把报纸哈杂志都投进去;这一块呢,像是易拉罐和玻璃瓶啊等等,它也设计成了圆的,那么这一块是收集其它的垃圾,那我想,在我观察的

这段时间呢很多来来往往的人群似乎还比较遵守规则,那么普通的 日本人又如何把环保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的很好呢?”

白岩松这段开场白很直接了当的表明今天采访的主题,而且表明的态度,语言更像是在给观众介绍他眼前看到的,像说到分类垃圾箱的时候一个一个的介绍包括上面的大小形状以及作用等说的清楚明白,让观众很直接的感受到画面里的意思。而且白岩松的语气少了他在其他节目里的犀利和冷静,更多的是平淡的耐心的讲解和叙述他所看到的情况,但是平易近人里又带着细微的谨慎。

跟随镜头来到一住户家门口白岩松说道:“因为收垃圾的时间呢是在上午8点时候完成,我现在来到了千页县我孙子市的一个居民的家中,这个居民这个户主的名字呢,叫做佐佐木,我们来看看哈他已经做好了这种垃圾分类的准备,我们来看下是怎么的一个过程,我们一起开看一下。”

这段在屋门口说的话,很好的引导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了解进佐佐木家的原因和目的,让我们看到什么。而且说收垃圾的时间在在8点的时候,看了一下表增加了真实感,可以看出来出镜主持人不光是在语言上要有驾驭的能力在行为举止上也可以适当的点缀增加真实感。

主持人进到主人家里后拿起资料面对镜头的时候,语量明显的降低,多了轻声细语,这点可以感觉出来作为一个出镜主持人要会分场合分地方用不同的语气和音调来 进行采访或介绍等,因为白岩松是中国全国民的代表来看到日本给中国人讲解日本的环保问题,他代表的是整个国民的素质,进屋后说话不是大声喧哗而是轻声细语可以表现出我们对日本的礼貌以及尊重和我国整体的国民素质。

同样,站在佐佐木家里门口垃圾堆放处,白岩松也是用一种谦虚细语的口吻来问佐佐木家人的的问题,从“这些都是些什么垃圾呢”中可以感觉出来,出镜记者把更多的解释性的话留着采访者,而不是自己在给观众讲解自己的观点,这也可以看出出镜记者需要的是把更多的镜头留给采访者,这样可以增加可信度和真实感。

当白岩松站在垃圾清洁中心的时候,用很口语的方式来给我们讲解回收站的事情,这点又体现出出镜主持人的作用还有搜集很多摄像机不能直接表达的信息,也体现出出镜记者在片子里起着引导解释说明的作用。

“我们这次来到的这个色彩斑斓的建筑物,它究竟该是哪呢?迪斯尼?不对啊,这个地方把他的口号定位于科技和艺术的高度结合。那该是哪儿呢?不跟您兜圈子了,刚刚我介绍了很多垃圾的流程这就到了最后一站了,这是位于日本大板的五州处理中心,啊,一个垃圾场设计成这样?是啊,当初大板市民也是这样议论的,因为这个垃圾处理中心呢,是由社保盈利基金建成的,因此很多市民说一个垃圾场干嘛请澳大利亚设计师把他设计的这么色彩斑斓,但是一会咱走进去就会发现,他不仅外表华丽,它里面的内容也是实实在在的,来一起看一看”

这段在色彩斑斓的垃圾处理中心,出镜记者用着这样的一段话突出了想表达的内容也引起了观众的好奇使节目有一点悬疑的感觉,更为日本人在环保问题上做了很好了铺垫很突出在环保垃圾处理问题上日本人重视的程度。

“走在这个公司参观的走廊上你会发现像进入了森林一样,而且特点注意的一点是,你看他的这些屏幕呢高度并不高,如果大人看起来有点别扭,原来他这这是为儿童方便设计的,这里有许多小孩子特点关系的问题,这呢让他的形象代表蓝色精灵一一的介绍。”

出境记者站在走廊里面对当前所看到的给予表达而用词不是干巴巴的介绍,而是侧重趣味性的故事性的来给观众表达所看到的,这可以抓住观众的眼球在了

解日本人怎么保护环境的怎么从小开始接受观念的同时不缺少趣味性。

“大家看,从这个地下口呢,会有汽车会把已经分完类的垃圾呢拉到这个场子里,然后就投入到这个垃圾坑里,看有两个大黄色的爪子要把这些垃圾给抓起来,他的直径是6米,一次能装十多吨,然后进去这个红色的区域,看从投放的口进入的,这是一个焚烧炉,在焚烧炉里呢,它这个温度可以达到九百多度,并且经过分解啊除臭啊等等一系列的工作然后呢把他变成红色颗粒状的物质呢在把它排除,经过焚烧炉分化后呢这种物质他们的体积只是原来体积的五分之一,而重量 的只是原来的十五分之一,这已经大大的减少了。而且在排除的过程中呢,它的气体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出后排除呢已经是无公害的了,是相对来说很干净的了,同时经过下水道排除的这种废水呢也经过特殊的处理之后呢也是没有公害的安全的”

这段我觉得很必需有出镜记者的存在,因为只从画面来看观众很难看懂画面里模型的意思的,只有出镜记者对次模型指引观众,对此讲解才能明白,这就弥补了画面表达不出意思突出和不能记录信息的缺点,而这段也把出境记者显的尤为重要。

“进了五州垃圾处理场呢,你的两个感觉很强烈,他是一个小型的印钞机还是个儿童的科技馆。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咱们先说说这印钞机啊,你看他现在发的这个电量呢是两万九千一百九十千万,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他现在发的这个电能解决家庭用的吸尘器,也就是大约五百瓦也就是四万四千多部吸尘器,可以用这样的一个电,您想一想,于是他不仅供着自己的电用,每年还能卖出去很多的电,他每年啊,还能卖出六亿多日元的收入,他的这个收入还是可以的吧,同时我又说他像是个儿童科技馆,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这样这个整体的设计就想研究过儿童心里以后呢设计呢,而且儿童很喜欢,同时旁边就是个垃圾发电的这么一个设施,同时这也有一个很其妙的东西,你看,这就是一个可以让孩子亲身体验的这么一个流程,旁边有这么多花,现在他是暗的,大家可以看到现在他是暗的可没亮,那么让孩子怎么体验呢我摇动他就是一个发电的过程,这边有一排红扭一但我人工发电使这排红灯全亮了之后刚才大家在镜头中看到的这花就会亮,来,我给大家试一试啊,三个格了,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九个,十个。结果会出来了,看到了没有,你想想一下如果家里的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这里来体验的话会不会经过自己浓厚的兴趣以后对垃圾的处理和将来在倒垃圾的时候会督促自己的父母请做好垃圾的分类。”

让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这段出镜记者的话,因为不只是介绍而且动手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到日本在培育孩子对环保方面的先进性,通过动手可以给观众营造更加真实的有可信度的体现,而且更为观众创造了趣味性和更好感受日本垃圾处理中心的构造设计等,让观众有种不在现场胜似现在的感受。而且摇亮的花一点点的解说 更像在给电视机前的孩子介绍,让中国的孩子也来感受下垃圾发电的魅力,出镜记者不仅要面对观众还要对介绍有益的东西尽可能的让中国的小孩受益。

在超市门口,出镜记者介绍超市环保的时候也略带幽默的说“白色污染,当然不是说我”(白岩松,姓白)。而主持人适当的幽默呢是整个节目的调味品,使整个节目感觉不死板不严肃更像是以讲故事介绍叙事的方式给我们介绍他们所看到的和看到后所感受到的,而说到超市的时候画面上是一排排肉制品,下面是一次性的垫子,而主持人充当的是解释说明的角色。而当主持人走到超市垃圾分类回收箱旁边的时候,又是以引导着出现,给我们说明这几个箱子的用处也体现

日本人环保工作的到位。而采访到一个市民过来放垃圾的时候,出镜记者的采访,使采访更加的深入,增加真实感,和不用记者的说话来体现,而用市民的行动和回答来体现记者想表达的意思,这样的表达更加的真实,可信和说服力。而且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在超市门口采访的时候,记者提问是的举动,手放在胸口,身体微微15度角,这个举动打动了我,因为日本是个很有礼仪的国家很多时候是鞠躬较多,而作为出镜记者,在提问的时候做出这样的动作很大程度上表示着我们在尊重着日本的风俗礼仪,而且中日有个各种的历史渊源,稍有不慎就形象的是整个国家的名声和两个国家的政治上问题,面对这样的历史背景,白岩松老师可以做的很好解决的很漂亮,还很注重细节,我觉得很不容易。

而且在后来的采访中,白岩松老师呢也有很多“明知故问”的问题,但是并不多余,因为不用自己的口去告诉观众答案,而是提问采访着的方式给出我们答案也增加了信服度,还有白岩松老师一直是在不同场合采访不同的人物的时候语气语调等都显现出来了不同,我想这也是出镜记者的基本素质。

这个片子看下来,我觉得出镜记者的出现,亲临现场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而且出镜主持人一般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从现场的信息与他们提问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主题,使现场更加的条理化秩序化,他们能够弥补摄像机不能直接突出表达的信息和记录的信息。

中间不断的穿插采访市民可以加深主题也有增加真实感和信服度的作用。 镜头感也是出镜记者必备的,在这段片子里,白岩松老师的镜头感很好,而且让我们可以感觉出来镜头就是我们的眼镜可以很直观的看到白岩松老师的眼神,有种面对面交流的感觉,我觉得镜头意识应该也是出镜记者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出镜记者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一、夯实基础, 对自身语言组织能力、临场反应能力等进行提升

为了使出镜记者更好的完成新闻报道工作, 其需要具备较强的基本功, 对新闻学、社会学、中国播音学、政治理论、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涉猎和学习, 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 一旦在新闻报道和采访过程中遇到突发问题时, 能够更好的应对和控场, 在镜头之前和采访对象进行顺利的交流和对话, 拉近与受访者之间的距离, 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技巧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使其能够更加完整的表述出所知的内容, 促进新闻价值的提升。电视台出镜记者的新闻报道工作和新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具有较多不同, 后者侧重于从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和线索进行后期加工, 前者则需要掌握先手资料;在镜头之前, 出镜记者需要把控好新闻描述、评论的方向, 与受众站在同一立场, 对其利益进行维护, 并且为其提供更多善意的提醒, 这样报道出的新闻可以使公众产生更多参与感和认同感, 感受到媒体的尊重和贴心。在面对复杂的新闻现场情况时, 出镜记者需要对信息量较大、人员较多和观点各异的问题进行处理, 能够对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进行挖掘;现场报道过程中, 出镜记者需要对新闻是否有细节、内容等进行关注, 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 能够对该讲什么话、拍什么画面进行了解, 对各种突发问题和情况进行应对, 为新闻报道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精彩度的提升奠定基础[1]。

二、提高职业追求

出镜记者的新闻报道工作水平与其自身职业追求具有较大联系, 其需要对自己做事的目标和原则进行明确, 能够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新闻报道, 将自己新闻媒体专业人士的素质充分展现出来, 本着对社会、公众负责的态度进行新闻报道。在现场出镜记者能够和受访对象进行更多的直接交流, 掌握很多演播室编辑、主持人无法接触到的信息, 此时出镜记者应秉承其较高的职业追求进行更多的走动和采访, 具有探知新闻真相、盘根究底的职业精神, 能够从更多人口中获取信息, 对各类不同的意见进行了解, 掌握新闻事件的全貌, 避免新闻报道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 促进新闻报道真实性、可靠性以及价值的提升[2]。

三、对更多出镜新闻报道技巧进行学习和合理应用

对于出镜记者的新闻报道工作而言, 肢体动作、语言、细节的把握、视角的平等性以及精神面貌着装等因素均会对其采访工作和新闻报道工作产生影响, 为了更好的完成新闻报道, 获得较好的报道效果, 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技巧:其一, 对得体的肢体语言进行应用。出镜记者需要保证自己的肢体动作大方得体, 使肢体动作和语言保持一致, 在提高新闻报道生动性、直接性的同时, 将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好的反映出来, 避免使人们产生困惑和虚假之感;出镜记者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能够更加镇定、从容的应对采访及新闻报道任务, 避免自己肢体语言和新闻报道出现过多反差, 最终赢得观众的心。其二, 投入真情实感, 能够在现场进行更多的观察和感知, 对悲伤、同情、愤怒以及喜悦一类的感情进行正确的表现, 产生更多同理心, 使新闻报道不再冷冰冰, 而是具有更多的人情味, 拉近新闻报道和受众之间的距离, 并且使其对新闻事件进行正确的看待和理解。其三, 把握整体和细节, 对新闻视角的平等性进行把握。对整体及细节进行更好的把握后, 出镜记者可以将新闻事件进行完整、生动的表述, 同时将最需要引起人们思考、最有价值的信息传递出去;新闻报道过程中, 出镜记者还需要注意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受访者, 一视同仁, 为出镜报道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3]。

四、结束语

总结全文, 电视台出镜记者的报道可谓是电视新闻播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做好新闻报道方面的工作, 出镜记者需要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明确, 对情感、肢体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加强重视, 能够对更多的新闻报道技巧进行熟练掌握和应用, 最终促进新闻报道工作质量的提升。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 电视台媒体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挑战, 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方面的工作成为人们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的满足受众需求, 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报道, 出镜记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能够进行更好的临场应变和团队协作, 将更多热情投入到新闻报道工作中, 下面就如何做好新闻报道方面的工作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电视台出镜记者,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

[1] 李理, 黄绍菠.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J].商, 2016 (33) :206-206.

[2] 杨彦.浅析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16) :158-158.

出镜记者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中国进入新时代,传统媒体纷纷与互联网进行融合联姻,形成了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博客等不同媒体形式的融合发展,由此,在传统媒体就职的新闻记者的角色和身份,也得跟随时代潮流进行改变,以适应融媒体的发展。转变了机制的新闻编辑、记者的角色身份,需要具备新的职业素养,才能被社会认可,本文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时代;传统媒体;融媒体;新闻编辑记者;社会身份认定

中国进入了新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快速变革是时代的特征。融媒体时代铺天盖地的发展,颠覆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文化、新媒体、个人角色变化,身份的重新认定,都是对社会大众的重大考验。社会生活里,在传统媒体工作的新闻编辑、记者,是时代的话筒,时代的传声器,应该与时俱进,砥砺前行、紧抓时代脉搏,增强文化自信,唱响中国精神,以人民为中心,投入“融媒体”的大变革,从内到外,内外兼修,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更新观念,重塑角色形象,以适应时代的大融合大发展。

(一)一些传统媒体机制改革太慢,影响了编辑、记者的角色转换

许多传统媒体虽然知道时代在变,社会在进步,在飞速发展,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世界,在冲击着传统的大厦,但是这些传统媒体的改革创新仅仅是对新媒体的表面认同。虽然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这些传统媒体也做了积极的努力,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了融合,但是生米没有煮成熟饭,做成了夹生饭。运作理念和思想意识都跟不上融媒体发展的速度。传统媒体的体制还是传统媒体体制为骨,新媒体体制为肤,新旧体制没有做到完完全全的骨与髓、血与肉的融合,这就造成传统媒体新闻编辑、记者与时代发展的脱节。

(二)部分新闻编辑、记者有吃老本的思想

许多新闻编辑、记者,在传统媒体已经工作几十年,不断重复的工作讓他们形成了某种定式思维与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如同一场地震,不断颠覆传统媒体的程序,颠覆固有的思想观念和操作方式。这些老新闻编辑记者知道必须要改变,要创新,但是对新媒体技术的生疏和陌生,使他们产生畏缩情绪,恐惧情绪。由于这个因素,这些新闻记者们对业务工作就不再追求精益求精,不愿认真学习互联网知识,掌握现代高科技技术,而把工作尽量推给年轻编辑、记者去完成,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

(三)理想丢失,社会责任感缺失,自律精神弱化

新闻编辑、记者的社会理想和社会责任是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从事融媒体这项事业的人都是光荣的。新闻传播也是一项与人接触,与人打交道的事业。因为与人打交道,就存在着经营,就存在着利益的得失,因此有的新闻编辑、记者在工作当中,在利益面前,看到利益向自己招手,职业道德的天平、自律精神就发生了倾斜,做了某些商家的广告代言人和商品推销商,以及为了某些群体的利益做了不光彩的新闻报道。这些事情的产生,虽然与新闻有关部门监督不力有一定关系,但是作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素养弱化,社会理想丢失是其主导因素。

(一)重塑新闻编辑、记者新职业技能素养的紧迫性

新时代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融媒体像一张巨型大网覆盖和颠覆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样一个时代,对它的拒绝是徒劳无用的。我们对待融媒体只有妥协、接受、容纳、消化、吸收,才是正确的方式和态度。如果不以积极的心态和新思维改变自己,转变固有思维、观念,从事多年传统媒体工作的新闻编辑、记者将被时代大潮淘汰,成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门外汉,被时代抛弃的旧人物。因此,改变新闻编辑、记者的旧的思想观念,掌握新的写作技巧、技术技能是新时代的要求,是融媒体发展的需要。这样,在传统新闻媒体打拼多年的新闻编辑、记者,具备新技能、新素质,才可以重获新生。

(二)重塑传统媒体新闻编辑、记者角色认定的必要性

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博客等媒体融合后,融合就是发展,改变就是新生。媒体结构已经脱胎换骨,发展轨迹已经步入全新轨道,只有新思维、新观念才能适应新发展。融媒体向媒体工作者提出了新职业素养和新职业技术技能要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只有不停地向高处攀登,不断进取,不断进步,才可超越旧我,赶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才能路越走越宽,事业越做越轻松。

(一)融媒体新闻编辑、记者要具有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大局观念和发展判断能力

新闻记者,是时代的话筒,时代的发言人。作为时代的话筒,时代的发言人,新闻记者所说的话,所做的新闻报道,代表着时代的特征。“山高人为峰”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人要时时刻刻“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新闻记者如何站得高呢?

首先,新闻记者要有对时代发展的清醒判断力。时代是一列火车,它的车头永远向着前方奔驰。在列车奔驰的过程中,会经过许多岔道,哪条是主道,哪些是小道,新闻记者一定要能分辨清楚,一直跟随列车奔走在主道上。只有判断不出现误差,新闻报道才能代表时代的真实话语,发出人民大众的心声,真正做到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其次,新闻记者要掌握全面的全媒体的理念、技术、操作流程等。新闻记者只有具备全媒体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职业素养,在分析问题上,才不会出现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情况;在工作操作中,才不会出现失误、错误。

(二)新闻记者要具有大众情怀、时代使命感和改造社会的追求、理想

新闻记者要永远充满激情,充满勇气,要敢于打破小格局的自我,勇敢地超越自己,抛弃旧我。新闻记者要做到打破小格局的自我,超越自己,抛弃旧我,就要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与时代的大众情怀、时代使命感紧密结合起来,要敢于为人民大众歌唱,为时代歌唱,要敢于打破旧观念、旧思想、旧意识,改革那些阻碍时代发展的落后规章、习惯、行为,勇敢地迎难而上,为创造新时代的新面貌,为人民大众带来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三)新闻记者要敢于做有个性、负责任的记者

首先,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要做到坚守政治原则,坚守职业操守,坚守职业道德。要做不为违规利益动心,克己奉公,遵纪守法的专业记者。要做到:我只为社会的正能量报道,我只为人民大众的利益报道;我的报道是社会的,人民大众的;我不会为了个人和少数人的利益做马前卒和枪手,做出损害社会和人民大众利益的事情。

其次,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要做到“思利及人”。“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惟思利及人。”这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在他写的《争座位帖》里所撰的一副对联,成为后世许多人提高道德修养,自我规范,自律自己的行为准则。这副对联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抛弃自我的私利,要时时刻刻考虑他人的利益,为对方着想,要有换位思想。作为新闻记者就是要在工作中,抛弃“小我利益”,时时刻刻心中装着社会效益,人民大众的利益,新闻报道要为社会服务,为人们大众服务。

(四)新闻报道要“尊人民大众为上帝”,写出接地气的新闻作品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新闻媒体已经丢失了“我是王,我报道什么,你们就得听什么”的强势优势。互联网的“微博、微信、用户客服端”将媒体与人民大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民大众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阅读新闻,了解新闻。人民大众还具有了在媒体发言、倾诉、演讲的参与权和话语权。新闻面积在飞速扩大,人民大众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全媒体时代传媒要求新闻记者必须俯下身子,全方面地倾听人民大众的心声,要“尊人民大众为上帝”,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大众写出接地气的新闻报道。这是时代对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要求。

(五)要有吃苦耐劳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新闻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工作,一个人的战场,新闻工作是团队的工作,团队的战场。传统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的要求就是如此,融合后的全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的要求更加苛刻和嚴格。从事新闻工作的媒体记者要把新闻报道写好,写人民大众的心声,写出时代的良心,写出不辜负时代的精品,就要不怕严寒酷暑,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深入采访的第一线,与团队记者协作好,互相支持,团结一致,深挖新闻事实,才能写出震撼人心的报道。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时代的主流,是时代大潮滚滚向前的时代特征,是传播媒体可歌可贺,皆大欢喜的大事。媒体融合了,新闻记者的角色身份和职业素养也必须跟随着改变。改变就是突破、发展、超越、完善自我。能够快速改变自我的新闻记者就会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立于事业的潮头,反之则被时代抛弃。我们欣喜地看到,进入全媒体时代,处于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绝大多数的人都积极参与到时代改革的洪流中,冲破了小我,突破了自我的小格局,融入到时代大潮的发展、变革、创新之中,蝉变成为具有全媒体传媒职业素养的优秀新闻记者。

出镜记者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文章主要对现代新闻媒体记者的政治理论修养、道德情操修养、意志体魄的修养、思想和工作作风修养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新闻记者;政治思想;道德修养

修养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个体或集体在精神层面的一种境界,修养水平,一般取决于他在社会中的地位。行业群体或集团的整体修养水平一般有其自身特点。根据现代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和社会对他们的职业要求,新闻记者最基本的修养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修养、作风纪律修养、道德情操修养和意志体魄修养等方面。

1 政治理论修养

1.1 提升政治修养,坚定政治立场

政治修养主要是指在政治立场、政治品质和政治水平等政治素质方面的修养,这是社会主义宣传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政治修养是政治素质、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的集中体现。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切实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政治立场的原则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政治忠诚的可靠性,在各种风浪和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2 强化理论研修,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记者要具备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理论路线根基才能打牢,无论情况怎样复杂,形势如何变化,都要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提高是非真假的辨别力;只有掌握了理论武器,才能有效解决深层次思想政治问题。记者具备了理论修养,不但能在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抓住实质、根本还要在报道的事件和问题的分析研究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全面、历史地观察问题,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增强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1.3 记者要理直气壮地讲政治、学理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政治理论修养的要求,是记者要具备的。近些年来,西方大量政治理论学术思想传入中国,对于活跃学术思想虽是大有益处,而仍然存在另一种暗流,记者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正确的认识,深入贯彻落实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

2 思想和工作作风修养

记者作风的养成,更多的来自于社会实践对他的影响。党的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与作风、党的纪律一脉相承。

2.1 敬业的作风修养

记者活动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时刻都能捕捉到各种社会问题,一旦他们的报道真正起到推动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的作用,再苦再累也会感到无比幸福。新闻记者生活在人民之中,与人民共患难、同甘苦,他们将从人民群众倾听到的愿望、要求和呼声在报道中披露出来,使人们群众从中受益,记者会从内心感到无比的乐趣。新闻记者有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的权利。他们在工作中通过公开报道和反映情况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有益见解。

2.2 实事求是的作风修养

新闻记者进行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他们离不开社会实践,他们肩负着对社会动态进行深层观察与思考的职责。记者对新闻报道的意义尤为关注,忠于对真理的追求。他们在采访和报道中具有自己的独立判断,遵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他们以记者的社会良知,对真理的追求,即使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也要显示自己的光荣本色。

2.3 清正廉洁的作风修养

清正廉洁,是指一个人在政治上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在经济上、生活上两袖清风洁身自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记者被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所侵袭,少数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如在2003年某煤矿难事件采访中,有11名记者接受贿赂,明明死亡38人,记者的报道却只有2死4伤。与之不同的是《中国青年报》的记者,他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记者的荣誉,像维护自己的生命样维护记者的尊严,披露事实真相,弘扬社会公正。

记者要在生活上洁身自爱。生活作风泛指人的全部活动方式。记者的职业特点接触的人员多而复杂,受到各观念及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新闻记者的政治性,阶级归属和职业公众性,其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受到一定限制。其生活作风必须正派。

2.4 记者要保持联系群众的作风

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人民革命事业的一部分。近些年来,民生新闻是媒体回归本位重要的举措。坚持群众路线,不仅是新闻记者的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工作作风,作为新闻记者应提倡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三贴近”的落脚点是贴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才是记者真正的生命源泉。

3 道德情操修养

道德情操是人们活动所依据的规范行为的精神基础。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新闻记者的职业通行证。要想当好新闻记者,首先要当一个公道、正派、顶天立地的人。一个道德高尚、清正廉明的记者,才能对“真、善、美”的人物、事物爱得深沉、炽热,对“假、恶、丑”的人物、事物深恶痛绝,才能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水乳交融”。

4 意志体魄的修养

新闻记者岗位是一种费力劳神的职业,既承受着精神上的压力,又消费体力,需要坚韧的意志和健康的体魄。七台河七煤集团公司东风煤矿的“11·27”煤尘矿难和勃利县恒太煤矿特大透水事故,在救援现场,没有一名记者脱离岗位,及时将抢险现场的新闻报道传递给千家万户,直至抢险工作胜利结束。

参考文献

[1]季宗绍.思想性是新闻媒体的立身之本[J].新闻知识,2005(6):80.

[2]李莉,陈斌.广播电视记者的素质培养[J].新闻世界,2004(11):62-64.

[3]张志豪.浅谈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J].中国地市报人,2011(7):62-64.

上一篇:网络时代审计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服务质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