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技术总结范文

2023-09-25

水准测量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一) 水准测量中应注意人员管理问题

在水准测量工作中, 人员管理和协调分工十分关键, 因此, 要对实际管理工作予以重视, 积极建构完整且有效的处理措施和管控机制。

第一, 要保证人工分工协作的完整性。在常规化水准测量工作开始后, 一般小组为4人, 其中, 1人进行观测、1人进行数据记录、2人进行司尺操作, 确保小组成员之间能对基本工作目标和操作流程有明确的认知, 在较好的配合下, 能满足测量过程的实际需求, 将数据划定在一定的限差范围内。对于水准测量而言, 测量人员的精细化程度以及技术运行熟练度非常重要, 因此, 要保证其能在掌握单站精度的同时, 对整个闭合环以及符合导向的运行机理进行系统化分析。

第二, 在实际工作开展进程中, 司尺人员要对前后视距有清晰的认知, 通常都会借助步幅进行测定和计算, 尤其是三等水准测量和四等水准测量, 将其规定在90步为最佳, 此时, 将步幅设定为80厘米, 能有效对视距结构和参数体系进行集中分析和划定。

(二) 水准测量中应注意仪器管理问题

除了要对人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外, 也要对测量仪器展开集中处理, 从而保证设计流程和运行机制之间能形成较为平衡的管理机制, 从根本上提高水准测量项目的整体效果。

第一, 在基础性工作中, 要集中整平水准仪, 完善相应的设备处理工序, 提高处理效果和测量的完整性。首先, 要确定水准仪的脚架实际高度参数, 确保观测的便捷性和实效性, 也为后续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保障。需要注意的是, 若是存在三脚架腿没有分开的问题, 就要集中打开脚螺旋, 从而保证观测员的肩部和架结构的头部保持一致, 有效完善观测角度的调整效果, 避免误差的出现。其次, 测量过程中要利用双手各自抓住一个脚架, 第三支脚架则在其前面的80厘米位置放稳, 架头一定要保持平直, 从而维护各个脚架的踩实程度, 保持水平和高度也能助力测量员进行测定。最后, 要将水准仪固定在结构的架头位置, 保证整体设计结构和观察效果最优化。只有从根本上提高测量的平整程度, 维护测定调整范围,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水准测量的实效性。

第二, 在测量工作开展过程中, 要遵循基本的测量原则, “左手大拇指规则”是重要的测定要求, 也就是说, 要保证圆水准气泡结构和左手大拇指的移动方向能始终保持一致。尤其是在操作工作开展过程中, 要集中处理仪器的架头结构, 从根本上减少重复性工作带来的影响。相关测量人员只有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熟练程度, 完善配合机制, 才能保证测量过程一次到位, 符合测量目标。

第三, 借助有效的调整机制对相关测定数据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处理, 着重分析仪器之间的不同和差别, 以保证不会对水准测量结果产生制约, 提高各站点之间操作水平和信息共享效率。

(三) 水准测量中应注意观测管理问题

在水准测量工作体系建立后, 也要对观测过程进行集中管理和综合性分析, 维护数据的完整性, 为后续工作体系的建立和落实奠定坚实基础。首先, 要秉持三点一线的基本操作原则, 在基础性工作结束后就能进行集中检测, 对目标尺进行观察分析, 主要就是将目标尺、物镜上端凸起物以及目镜上端的凹槽三者列为一个水平线。着重要注意的是, 水准测量和一般设计瞄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要保证双眼睁开而不是闭合一只眼。其次, 要对激励机制进行整合。记录项目中, 对约定的读书规则进行处理, 目前较为常规化的数据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事先约定读数规则。2) 上中下读数。3) 中上下读数。多数水准测量单位都会借助中上下读数规则进行分析, 一般是不利用计算机进行记录, 要在读取黑面数据后, 结合工作经验去估计红面数据, 从而保证测定结构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而言, 黑面数据是1025, 则一对尺子的黑红面差距约为4787或者是4687。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要对具体内业工作结构进行分析和系统化处理, 确保分析结构的实效性和完整性。

二、水准测量中测量误差的控制机制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水准测量项目的整体效果, 就要对控制机制进行统筹分析和集中管控, 整合数据信息的处理要求, 完善具体操作结构。要对测量仪器以及测量方法等基本要素展开深度整合, 按照水文测量规范的基本规程展开相应处理。

第一, 对仪器误差要进行集中分析, 在仪器测量工作开始前就进行集中的校正处理, 保证残余误差不会对整体测量过程产生影响。相关技术人员要借助普通皮尺进行距离的测定, 立尺工作也要符合标准。

第二, 要对水准尺的误差进行分析, 完善精度测量和水准测量项目水平后, 整合误差分析。也就是说, 水准测定项目要有效消除尺的零误差, 就要对控制方法进行整合, 借助水准测定内交换水准尺的方式提高测定效果, 将测段内相关数目设定为偶数, 以保证高差能实现相互抵消操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对测量误差进行系统化分析的过程中, 要对水准操作的流程进行分析, 集中解决视差问题以及水准尺倾斜误差问题, 确保处理效果的最优化。整合外界因素的同时, 保证观测水平符合水准测量的实际需求。

摘要:近几年, 伴随着水文业务数量的增多, 水准测量工作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关测量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集中分析和统筹整合, 保证测量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从根本上维护水准测量误差控制水平。本文对水准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集中分析, 并有效探讨了水准测量误差的控制机制, 旨在为研究人员分析评估提供数据。

关键词:水准测量,问题,误差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正禄, 邓勇, 罗长林等.精密三角高程代替一等水准测量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 2016, 31 (01) :5-8.

[2] 徐良, 孙阳阳.光学测微法跨河水准测量应用及精度分析[J].中国港湾建设, 2015 (07) :39-41.

[3] 宋成科, 李腊月, 孟庆筱等.利用水准测量数据分析芦山MS7.0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应变积累[J].地震研究, 2015, 38 (02) :237-241.

[4] 王佳卿, 朱镇波.三角水准测量在过河水准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7 (04) :233-235.

水准测量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1 工程概况

某大桥位于河北省某市, 桥址处两岸地形平坦, 地面高程一般为4m~8m。桥址处河面宽约2.1km, 河槽宽浅。

大桥高程控制网设计为国家二等水准网,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复测) , 需进行过河水准测量。

2 过河 (江) 水准测量的几种方法

间接水准测量跨河有四种方法:“水准仪光学测微法”、“水准仪微倾螺旋法”、“经纬仪倾角法”、“测距三角高程法”, 其原理都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消除各种误差, 观测测回多是为了消除测量误差和各种气象条件下的误差, 上半测回和下半测回安排在两个光段进行是为了消除不同气象条件下的误差, 近标尺观测方法是为了准确测量仪器视线高度, 特制觇牌的制作是为了放大水准标尺的刻画, 两台仪器同时对向观测是为了消除大气气象误差, 不同测回觇牌重新摆位是为了消除觇牌的对准误差等。

两台仪器同时对向观测为一半单测回, 另外一个光段仪器调岸观测组成一测回。两个测回组成一个双测回。一天中有三个光段, 上午、下午、夜晚, 上午和下午为对称光段, 夜晚单独为一光段。一般河面距离在500m内附合水准线路中只须一条边过河, 河面距离在500m~3500m间用平行四边形过河, 河面距离在3500m以上用大地四边形过河。河面距离在500m内采用水准仪光学测微法过河, 河面距离在500m上采用全站仪测距三角高程法过河。

根据水准测量规范: (1) 当水准路线视线长度在50m~100m时, 可采用一般的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 但应变更仪器高度两次测量, 两次高差之差不得超过1.5mm, 取用两次结果的中数; (2) 当水准路线视线长度在100m~5000m时, 可采用水准仪光学测微法, 采用精密光学水准仪水平视线照准觇板标志, 并读记测微鼓分划值, 求出两岸高差。 (3) 当水准路线视线长度在500m~1500m时, 可采用水准仪微倾螺旋法, 使用两台水准仪对向观测, 用倾斜螺旋或气泡移动来测定水平视线上下两标志的倾角, 计算水平视线位置, 求出两岸高差。本次二等水准跨越长河处远大于1500m, 故未采用该方法进行跨河水准测量。 (4) 当水准路线视线长度在1500m~3500m时, 可采用经纬仪倾角法和测距三角高程法。

大桥桥址处河面宽约2.1km, 只有采用经纬仪倾角法和三角高程法。三角高程法是根据垂直角和水平距, 计算测站点与照准点之间的高差。具体作业时需将各站点形成闭和环, 以便平差计算。外业工作量较大, 精度易受外界条件制约。最终选择经纬仪倾角法。

经纬仪倾角法的基本原理是:用经纬仪观测垂直角, 间接求出视线水平时中丝在远、近水准标尺上的读数, 两者之差就是远、近立尺点的高差。此法的最长适用距离可达3000m。

观测近尺时, 如图1所示, 使望远镜中丝照准与水平视线最临近的水准标尺基本分划a, 此时的垂直角为α。则水平视线在水准标尺上的读数为:

式中a为望远镜中丝照准水准标尺上基本分划的分划线注记读数;d为仪器至水准标尺的距离;α为倾斜视线的垂直角。

对远尺观测时, 如图2所示, 使觇标的两标志线对称于经纬仪望远镜的水平视线, 并将觇板固定在水准标尺上。将望远镜的中丝分别照准觇板上的两标志线, 则水平视线在远尺上的读数为

式中a为觇板的下标志线在水准标尺上的读数, 可按觇板指标线求得;α, β为照准觇板标志时倾斜视线的垂直角, 用经纬仪的垂直度盘测定;l为觇板两标志线之间的距离, 可用一级线纹米尺预先精确测定。

3 大桥过河水准施测情况

选取了F1-F2 (河面宽约2000m) 、F3-F4 (河面宽约2100m) 两处作过河水准测量。两次均选用2台南方NTS-362R全站仪同时对向观测。

4 数据处理

两台仪器对向观测, 分别获得一个高差值, 同型号仪器、同时段, 我们假定天气条件对高差的影响相同, 只是方向不同, 两个高差值中包含的大气折光等引起的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将两个高差值相加并取平均, 所得的平均数将接近高差真值。

其中4月15日数据0.17763偏离算术平均值较大, 不予采用, 余下16组数据求算术平均值得过河点 (F1-F2) 高差为0.18905m n-1标准差为0.0027mm, 显示精度良好。

其中4月14日数据0.13454偏离算术平均值较大, 不予采用, 余下16组数据求算术平均值得过河点 (F3-F4) 高差为0.14223m n-1标准差为0.0033mm, 显示精度良好。

两处过河水准使大桥两岸的水准点形成闭合环, 将过河成果代入水准网平差, 整个水准网的精度较好。

5 误差分析及对应措施

5.1 误差来源

(1) 照准误差。

经纬仪倾角法通过观测角度计算高差。只有精确照准才能保证测量精度。由于河面较宽, 觇标在望远镜里很小, 标志线就更细小了, 如果觇标不够醒目, 即使寻找觇标都很困难, 更不要说精确照准。过河水准观测宜在风力微和, 气温变化较小的阴天进行。

(2) 大气折光。

当视线在大气层中通过时, 视线会发生偏折, 由于大气密度不断变化, 视线也就会成为一条曲率不断变化的曲线。大气垂直折光对观测垂直角影响很大。大气垂直折光系数K, 目前尚不可能精确确定它的数值。通过实验发现, K值在一天内的变化, 大致在中午前后最小, 也最稳定;日出、日落时数值最大, 变化也快。也就是说, 每次观测的数据中都包含由大气折光引起的误差, 而且误差值还在不断变化。

5.2 对应措施

(1) 选择良好的观测条件、观测时段。

我们可以选择风力微和, 气温变化较小的阴天观测, 最好把观测时间选在10时至16时。一方面, 便于观测;还有就是K值相对稳定, 有利于提高精度。

(2) 选择稳定而无突变的经纬仪。

过河水准测量时间较长, 稳定的仪器不仅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还可以降低工作强度, 保证测量精度。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从事过河 (江) 水准测量的相关工程经验, 以笔者参与的河北某大桥过河水准测量为研究背景, 分析了工程实践中方法的选用准则, 给出了具体的施测情况和数据处理思路, 进而探讨了误差的来源和消除策略,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纬仪倾角法,过河水准测量,误差

参考文献

[1] 廖晓和, 王炳南, 方元洪.跨河水准测量的一种新方法[J].科技资讯, 2002 (2) .

水准测量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勘探项目钻孔定位测量技术总结

一、测量工作任务概述

为顺利完成新疆和什托洛盖煤田沙吉海勘查区三井田地质勘探项目钻孔定位测量工作,我单位组织工作力强的测绘队伍,其中项目测量组配备测量技术人员3名,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生产的灵锐S86双频动态RTK接收机二台、以及相应的测绘软件等必要仪器设备。项目测量组于2013年7月9日奔赴野外一线对63个钻孔进行精密测绘, 于2013年7月11日顺利完成野外测量任务。

二、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利用甲方提供在该区布设的GPS静态控制点,作为新疆和什托洛 盖煤田沙吉海三井田地质勘探项目钻孔定位测量的依据。

三、坐标系统

本次地质勘探项目钻孔定位测量坐标系统,平面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87°中央子午线3度带高斯投影直角坐标;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四、测量工作的依据和技术方法

1、测量工作中执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地质矿产工作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3)煤炭部1987年制定《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

(4)本区技术测量设计书及审查意见。

2、测量工作作业技术方法及精度评述

采用GPS实时动态RTK的测量方法,将RTK基站架设在甲方提供的GPS静态控制点上,利用其它两个GPS控制点进行三点校正,检查无误后在固定解状态下进行钻孔定测。本次钻孔定测使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生产的灵锐S86双频动态RTK。仪器标称精度:平面精度:5mm+1ppm;垂直精度:10mm+2ppm。RTK测量中PDOP≤5,观测卫星数≥6个,RTK基准站设站检查的最大误差为:△X=0.015米;△Y=0.020米;△H=0.028米。在流动站RTK信号固定时,平面定点误差≤0.05米时,进行钻孔点位测量工作。

五、质量监控与测绘成果的精度评定

1、质量监控

测绘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和《设计》,并通过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的方法控制测绘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对测量全过程进行监控,确保了测量成果资料的质量。通过控制测量的各项较差、闭合差衡量加密控制点的精度,重复测量方法检查了钻孔点位3个点,占总物理点数的4.76%。通过最后综合评定计算衡量测绘成果资料的质量。内、外业测量成果资料完整齐全、清晰美观、质量可靠,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

2、测量成果精度评定

⑴、利用重复测量检查结果衡量勘探线测量精度评定:

①、测量点位中误差:

M点=± SQRT((∑△X2+∑△Y2) / 2n)=±0.073m

②、高程测量中误差:

MH=± SQRT(∑△H2/2n)=±0.046m

⑵、最终测量成果精度评定:

①、最弱点测量点位中误差:

M点=± SQRT(M控2+ M点2)=±0.0735m

②、最弱点高程测量中误差:

MH=± SQRT(M控2+ MH2)=±0.046m

六、提交测量成果资料

(1)地质勘探项目钻孔定位测量成果(电子文档)1 份

(2)测量工作技术报告

水准测量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工程测量专业,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感到了自身的不足,我需要更多的实习来补充我的知识,在实习中找到更多的学习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要做好的事情,这些只有在不断的实习中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刚从学校毕业的我感觉到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差得太远,深深的感觉到了自己实践知识的匮乏。这时我就一边学习业务知识,一边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向他们虚心学习。在工作中力求精益求精。

在工地上学习的目的如下:

(1)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和职业道德。

(2)熟悉水准仪、全站仪和GPS的工作原理。

(3)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技术总结如下:

通过这次工地上的学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

一、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二、熟悉了水准仪、全站仪和GPS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全站仪和GPS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三、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

(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

水准测量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知道了团队精神是如此的重要,无论是少了中间的哪一环都无法完成任务,任何一个步骤、环节,都少不了,也出不得错,一步错步步错,因此,测量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团队的合作。也了解到了要想很好地进行测量,首先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有实干精神,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而且要分工明确,工作也可以交换来做,还需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现在正值夏天,炎热的天气、刺眼的阳光,不但影响着仪器的读数还考验着我们小组人员的耐力。但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平静的心态来寻找合适的机会,用坚强的意志接受阳光的考验。在检验所测数据的时候,做到发现错误立即解决,对读数结果超限的时候立即返工,我们不气馁,继续一次又一次的重测,重计算,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得提高测量水平,同时还发现测量工作一般都在规定的记录表格上如实地反映出测、算过程和结果,表格中有计算校核。外业测量结束后,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限差允许的范围内,即按水准路线长度或测站数进行调整,若超过限差,必须重测,直到合格为止。我们不断在经验中获得教训,也多亏了老师的指导,测量之初我还有点担心自己不会测,测不好,担心自己不能按时的完成任务,但是,经过我们小组的反复测量,我们的团结、默契,克服了测量中的种种问题,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1、在测量实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立水准尺时,水准尺除立直外,还应选在重要的地方。

2、在用水准仪和经纬仪测量的过程当中,有的过程出现了大的误差,经过我们的重新测量计算,误差范围也减小到了可以允许的范围里。

3、还有就是计算问题,计算必须认真完成,一是初步的计算,一二是检验,不过,在 此过程当中也还是出现了计算错误的问题,我们在不断的重复检验之中算出了正确的数值, 尽量让误差减少到了最少。比较难的还是检验校核,不过,我之所以认为它难,也是因为在 此之前不是很会计算它,在这次实习中,我又重新了解它的计算方法,现在也能自己把它计算检验出来了,顿时觉得校核也并不如自己想像中的那么难。

4、最后的困难就是画图的部分了因为只要一个环节出了错,图就不可能画出来。我们画图之初,最先是把图根点坐标画出来,然后我们就画的天津农学院西校区地形图我们不断檫了画、画了檫的过程中如此往复,不断精益求精,测绘图的一点一滴也慢慢浮出了水面。

实习第一天老师布置了任务我都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去完成任务了。原来觉得很轻松的实习一下子变得不是那么简单了。第一天上午我们就体会到了实习不是那么的轻松。对我们的任务我们不知道怎么开始,不明白今天该干什么明天该干什么,实习没有了好的计划。组员十人分工也没有明确,所以导致了做起事来没有效率。一系列的问题一下子摆到了我们的面前,我感受到了这次是我来说是次有力的挑战。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熟悉实习操作,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好好总结了这一天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确定了每个人以后实习的具体分工。同时我们还一起规划了每天要做的内容。这样一来我们做事就更具高效性更有目的性。果不其然,我们下午做起来相比上午就好多了。通过这周的测量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等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以及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

水准测量技术总结范文第6篇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工程测量专业,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感到了自身的不足,我需要更多的实习来补充我的知识,在实习中找到更多的学习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要做好的事情,这些只有在不断的实习中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刚从学校毕业的我感觉到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差得太远,深深的感觉到了自己实践知识的匮乏。这时我就一边学习业务知识,一边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向他们虚心学习。在工作中力求精益求精。

在工地上学习的目的如下:

(1)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和职业道德。

(2)熟悉水准仪、全站仪和GPS的工作原理。

(3)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技术总结如下:

通过这次工地上的学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

一、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二、熟悉了水准仪、全站仪和GPS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全站仪和GPS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三、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

(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

上一篇:塑石假山施工方案范文下一篇:外观改造设计说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