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风险评估论文范文

2023-11-27

软件项目风险评估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应收账款;风险;管控

一、应收账款风险及来源

应收账款风险是指公司因提供设计、施工及其他相关劳务,销售货物等形成的??向客户收取而没有收到的款项引起的风险。应收账款主要包括已结算收入的应收账款和已完工未结算收入的应收账款。已结算是指项目工作任务已完成并已完成财务结算收入工作。已完工是指项目工作任务已完成,不需再为该项目承担任何工作任务(质保期内保修任务除外)。其中,工程项目按照分类分别确认完工日期。电网施工项目以项目结算审核报告出具日期起3个月内确认项目已完工;用户施工项目(政府工程除外)以送电日期起3个月内确认项目已完工;政府工程项目以送电日期起6个月内确认项目已完工;设计项目以竣工图交接日起3个月内确认完工。

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除了依靠质量因素、价格因素等增加市场份额之外,赊销因素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赊销因素的存在,应收账款风险随之而来,不可避免的应运而生。

对公司来讲,应收账款风险来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管理者对应收账款认识不足。中国工程项目行业中,管理者普遍只关注工程项目业绩,忽略应收账款系统规范管理观念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旦观念不重视,必然会带来很大隐患,给公司带来无法估计的影响和后果。

2.盲目扩大市场占有率,应收账款目标管理不清晰,没有关注收款相应成本,缺乏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管理。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下,公司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经营服务部处在公司工程项目的主导营销地位。但是经营服务部往往只关注销售业绩,不关注销售的收款、过程管理和运营结果,没有进行严格的赊销审批制度,随意给客户优惠的付款条件和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去抢占市场,忽略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可否及时收回的问题,忽略了公司的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所带来潜在的风险。结果造成日后应收账款的回收困难,导致有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延长了应收账款收款周期,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同时也会带来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收账成本等。对公司来讲,应收账款的大量挂账存在夸大公司的经营成果,虚增企业资产和利润。

3.缺少负责应收账款管理的专门管理部门,应收账款管理缺失。公司没有明确规定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部门和管理部门,没有建立相应的内控管理控制办法和结算监督制度,缺少信用管理制度。经营服务部与财务部门相互沟通协调不够,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客户对账不及时,导致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问题一旦没能及时披露,时间一长,势必造成应收账款长期难以收回或损失,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4.缺乏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意识。公司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缺乏必要的追收政策和手段,经营服务部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致使应收账款回收速度缓慢,影响资金的周转速度。虽然公司采用法律手段,通过发询证函、律师函、法院判决强制执行,但目前法院执行难度大,时间跨度长,执行力不大,见效甚微。公司往往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花费了大量费用,得到的结果是法院一纸胜诉的判决书,应收账款回收的金额不多,损失严重。一旦应收账款成为滞账、坏账,直接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

二、工程项目应收账款风险评价

为了形成对应收账款的日常动态管控和分析,公司建立一系列与应收账款密切相关的、反应快速的、实操性强的预警指标管理体系和应收账款整体合理区间显得尤为必要。

1.建立应收账款风险预警指标管理体系

应建立以绝对指标为中心,以相对指标和系数指标为辅助的预警指标管理体系。

(1)绝对指标(合理信用额、合理信用期)

①合理信用额:对主要客户设置合理信用额,超过合理信用额就不再签订工程合同。对同一客户或同一客户主体,当实际信用额超过合理信用额时,项目经理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采用收取进度款的形式和合理延缓施工进度,使实际信用额逐渐减少至合理信用额的区间范围内。对已到期的应收账款需要及时与客户联系,提醒客户支付工程款并进行动态监督管理。

②合理信用期:合理信用期是公司允许客户由购货开始到付款结束之间的期限。对于公司来说,必须通过评价客户的信用情况和信用级别设置不同的合理信用期,经过公司领导层集体商议和审批决定,不能随意延长。

(2)相对指标(应收账款类型结构)

应收账款类型区间分布比重是指在统计时点日,不同类型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的百分比。应收账款类型结构分析的是集中分析2年至3年的应收账款和3年及以上的应收账款的类型结构、找出不能回收的关键原因。根据应收账款类型结构比重分布,可以分别从应收款项类型、账龄区间、区域、客户类型、密集度等侧面了解公司应收账款的“质”和“量”,动态揭示“质”和“量”变动趋势,为公司制订合理的信用政策和追收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3)系数指标(资金富余度指标)

资金富余度指标:资金富余度等于营运资金来源(营运资金来源=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减去营运资金占用(营运资金占用=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资金富余度指标等于资金富余度与去年年度营业收入比值,如果该指标高于15%,说明公司营运资金相对充裕,处于合理状态;如果该指标低于15%,说明公司营运资金相对紧张,处于预警状态。资金富余度指标15%是一个系数预警指标,公司的应收账款和赊销收入是同比例变化的,应收账款的增长体现了赊销行为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销售收入的增长。通过分析资金富余度指标变动趋向,衡量和评价公司应收账款的合理性。

2.明确应收账款整体合理区间

公司领导层经过集体讨论和决策,决定公司应收账款整体合理区间(应收账款上限区间和下限区间),制定科学的收款考核评价机制。同时,公司加强对应收账款科目余额和明细表增减变动的管控和信息反馈,在全公司通力合作下,将公司应收账款整体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三、工程项目应收账款风险管控措施

公司应实行应收账款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管理,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完善和构建??收账款风险的管控措施。把管理的措施分解和细化到应收账款的各个环节,从而全面提高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质量,确保实现收入及时足额流入企业,从而规避经营风险和完成公司经营业绩。

1.引入项目经理的激励模式,按“贡献值”进行项目奖励金分配

公司彻底改变以往仅以销售额和利润作为项目经理经营业绩指标的单一做法,强化内控管理应收账款的目标责任制,建立资金回收考核制度,明确应收账款限额,压缩指标和坏账损失限额等考核指标,将考核指标分解下发到各项目经理,将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与项目经理的业绩、贡献值相挂钩,按回款额度的比例提取项目部奖励金,从源头上、时间上和节点上最大限度减少坏账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2.明确应收账款的工作职责及工作分工

在业务承接前,经营服务部应充分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并对所承接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特别关注资金回收风险。经营服务部应重视合同管理,善用合同条款,订立合同条款时应明确内容(结算方式、进度款收款条件和要求、付款期限、延期付款的违约责任、开工条件、送电条件),并尽量争取较高的预收款和进度款。工程项目收款资料主要包括:项目投标及中标资料、双方签订的合同、施工记录、工作量(工程量)签证资料、合同履行完毕的证明资料(如竣工验收报告、质量验收报告等)、合同增补等变更情况的证明资料(如监理或业主确认工程量的现场签证资料等)、结算书或中介审核报告等。综合部特别关注公司人员变动,提醒人员变动部门需做好档案移交工作及记录,防止因保管不善或人员变动等原因造成资料遗失而无法收款。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工程项目全过程,在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控模式,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尤其是关注应收账款金额大、性质严重的工程项目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避免出现活账变成滞账,滞账变成坏账。

3.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台账(注明合同条款,收款的关键时间节点和要求)

首先,公司财务部门应按赊销客户名称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进行详细记录(分已结算项目应收账款和未结算项目应收账款),准确记录反映应收账款的收款节点、进度款金额及责任人等应收账款工作台账,每两个月将账龄超过1年、2年至3年、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分别按照分类列出详细明细清单。

其次,公司财务部门定期会同经营服务部向应收账款的对方单位发送询证函(第一环节:公司经营服务部同财务部核对;第二环节:公司经营服务部同客户核对),核实应收账款的余额,保证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同客户账目余额相一致。

第三,对过期的应收账款逐笔查清原因,及时向公司领导和该项目的项目经理反馈情况。公司领导在每周工程项目协调会上根据查明的情况,分清责任,梳理出重点回收项目,责成有关人员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制定具体催收计划时间表和后续管理,财务部门进行动态督促跟踪落实。公司对追收得力的项目部及项目部的员工,要给予及时表扬和回收奖励,树立典型和榜样,总结追收技巧和方法。

第四,公司必须定期组织专人全面清查各项应收账款,并与客户核对,做到债权明确。函证书面资料应由客户加盖公章或财务专用章,也可由客户法定代表人签名确认,应保证每笔应收账款都在诉讼时效的有效期限内(公司诉讼时效的有效期限是自欠款客户书面确认欠款(含确认对账、确认催收通知)或最后一次还款或约定还款之日起算2年)。若欠款客户对欠款金额存在异议的,应及时与客户进行核查、确认;若公司在应收账款两年诉讼时效届满前6个月无法取得欠款客户书面确认欠款或承诺还款或进行还款的,应咨询法律顾问指导意见和处理意见,并上报公司领导层商议和审批。

第五,公司可以采用抵押、质押、担保、保理等多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解决公司现金流和应收账款之间的矛盾,降低应收账款风险,改善公司融资能力状况。

参考文献:

[1]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模式构建思考 孙起祥 孙丽华 风险管理2011年2月.

[2]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形成及对策研究 田利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4月.

[3]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研究 周述春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11年3月 .

软件项目风险评估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软件企业在其运行过程中,将势必面临到财务风险,对企业稳定发展有不利影响,这时需要尽快建立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及监管系统。本文主要围绕软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及监管分析、软件企业财务风险及监控系统构建的研究等方面展开讨论,针对软件企业现阶段面临的财务风险,从监控机制建立、风险意识培养等角度出发,来进行企业风险监控体系的构建,以便加强软件企业财务管理质量。

关键词:软件企业;系统构建;财务风险

引言

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组织各项经济活动时,可能受到多个不确定因素影响而造成经济效益与预算结果不符的可能性、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等。要想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以及投资新项目足够的资金支持,有必要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视,通过建立风险管控系统来做到对经营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等多项工作内容的合理控制,从而确保企业资金利用率的提高。

一、软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相较于其他产业来讲,软件企业经营模式和核心竞争点有所不同,其财务管理方面也体现出自身特征。对软件产业来讲,在其运作过程中,将主要面对以下几类财务风险:首先,资产不确定性,通常将企业资金划分成无形资产及有形资产两类,随着经济转型,无形资产对企业发展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例如产品商標权、科研技术、专利权等都属于无形资产范畴,这类资产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进而造成企业资产展现出不确定性的特征。而软件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离不开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有明显影响的无形资产。其次,收益不确定性,软件企业具有效益回报高、资本回收快的特点,但是在运行周期中将存在较大风险,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在于市场不稳定性,由于软件更新速度较快,导致产品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使得企业收益不稳定。

二、软件企业财务风险及监控系统构建的研究

在进行企业经营管控财务风险管控系统建立时,应从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着手,使得在系统作用下,进行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实时监控。对于软件企业而言,需要结合企业内部信息、外部环境因素以及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等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来确定企业财务风险监控指标并建立相关模型,以便在模型作用下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加以掌握,同时在对监控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合理的风险预判结果。结合数据库中已有的风险处理方案并结合经营情况进行风险方案的制定和严格执行,做到对财务风险的大力控制。具体构建监控系统时,要求重点注重以下构成要素的建设:首先是系统相关数据库,数据库可实现对风险监控信息的收集与储存,不同工作环节由对应模块完成。例如,在信息收集阶段,需要借助基础信息库的作用来采集系统信息,能实现对业务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主要包括各业务管理信息、财务数据信息、项目进度、成本、资料等信息,进而做到对软件企业具体运行状况的全面了解,为企业的风险防范提供数据支持。另外,进行数据库建设时还需要建立对策库,旨在储存应对各种财务风险问题时的处理措施,可一定程度增强系统适用性,并提高软件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其次,应注重风险识别系统的创建。这一系统可根据基础信息库整合后的数据信息,对风险类型进行识别,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判断企业发展中将遇到的风险问题;在识别系统作用下,能做到对企业财务风险作出评估,实现对系统信息的充分利用。另外,建立财务风险监控系统还应考虑到风险监测系统的作用,在借助基础信息库和财务风险指标的基础上,系统能实现对风险指标的定量处理,进而得出企业财务风险,为财务管理工作展开提供帮助;最后,要充分发挥风险控制系统作用。在该系统作用下,能根据财务识别结果,凭借对策库储存资料来选择恰当的处理对策;具体来说,软件企业风险监控系统由多个子系统共同构成,只有在各子系统完善建立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监控系统效能,为企业财务管理有效性作出贡献。

三、确保企业财务风险及监控系统有效构建的建议

(一)加强软件企业在经营监控上的风险防范意识

为了保证软件企业财务风险监控系统发挥其应用效能,要保证全体成员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在意识驱使下加快相关机制的建立。企业管理者应清楚认识财务风险对企业运行的严重危害,并能做到从资金等各个环节来加大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例如,软件企业经营重点在于软件项目的研发,在管理层作出投资决策时,要保证为项目研发提供足够资金支持,并根据企业财务情况制定科学的财务规划,以便保障资金在项目建设各阶段的顺利投放并充分利用,进而降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使得资金配置结构与企业发展相一致。

(二)建立完善的软件企业财务风险监控预防机制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组织方面,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建设对机制运行效果有直接影响,风控组织构成应包括管理人员、咨询人员、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等,主要职责是结合监控系统提供的财务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同时对风险产生原因进行阐述,以便为企业领导层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第二,数据信息处理上,在进行风险信息处理时,要求企业安排专门的信息收集小组,针对经营过程全面收集财务风险信息;由于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是风险处理对策合理制定的关键,所以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时,应充分考虑这方面内容,同时为了做到信息的全面收集,应对小组成员操作行为进行规范。第三,在风险识别方面。为了充分发挥风险监控系统效能,应做到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共享,使得相关工作人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息交流机制,做到对财务风险的把握。还需要对企业财务风险监控系统作用范围进行清晰界定,为系统各项功能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做到全方位财务监控;第四,从处理机制角度出发,为财务风险监控系统构建创造有利条件。当企业财务风险要素被明确识别后,需要尽快采取对应的风险处理、转化等措施来加大对财务风险的管控,合理利用处理机制作用,做到各类风险的有效协调,同时快速响应以最大程度缓解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具体来说,软件企业相关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对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增强有重要意义,是需要企业主要关注的内容之一。

(三)借助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经营风险的监控效果

通过加大对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系统的建设力度,可在系统帮助下,达到企业财务目标,从这一角度来讲,可以说企业风险管控系统构建核心在于保障企业经营过程中经济效益的实现。财务风险管控主体为财务管理人员,他们在借助系统数据的基础上开展相关工作,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阶段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系统构建完善程度;而财务管理主体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被动性,对财务风险控制质量有不利影响,因此,要求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中展现出对财务管理主体的激励性设计,以便提高财务管理主体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并积极参与到企业经济管理实践中。例如,企业可对表现优异的财务管理人员提供自我发展平台,并将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作为员工的重要考核指标,能有效提升员工管理意识,即是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提供优异的人才队伍。在员工主动参与财务风险管控过程的条件下,可促使企业风险监控系统在不断实践中得以完善,是发挥系统应用价值的有效措施。

四、结论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及管控系统在软件企业发展上起到重要作用,通过结合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监管系统,能实现企业正常运转的目的。在进行财务风险管控系统构建时,本文主要介绍了财务风险控制、风险监测、风险识别等系统的建设,进而实现系统整体运行水平的提高,并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腾.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风险控制[D].云南大学,2015.

[2]赵清.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3]陈立红.软件企业财务风险监控防范体系的构建[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1):106.

作者简介:

王嬛,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项目风险评估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软件项目管理是建立软件生产线的必经之路,软件项目管理是以模型和理论为指导的,理解并结合软件组织的自身特征和开发现状的。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即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是帮助软件项目控制和改进软件开发和管理过程,从而不断改进提高软件质量的国际通行标准,CMMI提出了软件项目管理并给出了达到各成熟等级的标准,但是CMMI缺少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法和确实有效的实施措施。该文从CMMI出发,选定网络学习空间软件项目为特定研究对象,分析了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原因,结合CMMI第二级和CMMI第三级的关键过程域,提出了改进网络学习空间软件项目管理的策略,并对比了实施效果,以期通过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使得网络学习空间的软件质量有所保证。

关键词:软件项目管理;CMMI;软件质量;软件过程改进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空间软件的复杂性与规模化不断增长,但是网络学习空间的实践过程阶段不明显,在软件质量保证、项目管理等方面尚未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缺乏系统、完整、科学、适用的方法论和模型体系的指导和规范,开发风险不断增大,软件质量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使得构建软件的过程(即软件过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基于此,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院(SEI)提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MM的核心是对软件的实践过程进行管理和研究,使其流程化、科学化,最后达到保证软件质量的目的。

CMM模型的提出后,衍生了多种模型,分别针对软件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和不同对象,但是这些模型又在配置管理、需求管理等方面有共同的方面,因此SEI整合了不同模型中的最佳实践,建立了覆盖不同领域的统一模型CMMI。CMMI被认为是把各种CMM和其衍生模型集成为一个系列的模型,CMMI在支持软件过程改进和提高的同时,减少了重复工作,消除了多种模型共存的不一致性和混乱性,CMMI的源模型包含:软件能力成熟度(CUU)2.0版,EIA-731系统工程能力评估模型,集成的产品开发能力模型IPDCMM(IPD)0.98a版。

二、研究理论

(一)CMMI模型

1.外部结构

CMMI有两种表示法:阶段表示法、连续表示法。阶段表示法是一个五级的阶梯式进化结构,具体描述如下:

(1)初始级:无计划、无流程、无管理,软件项目完成情况不稳定,随意变更项目计划,是否能成功完成项目主要依靠项目负责人的经验和能力。

(2)完成级:建立了最基本的管理規则,初步实现标准化开发流程,开发计划能稳定完成。但是,开发计划和项目管理依赖于以往的项目实践经验,盲目重复采用以往成功项目的条件。

(3)管理级:开发过程(包括研发和管理)实现配置管理,并建立了培训制度、同行评审制度,有效控制了各项实践活动,基本保证系统成功达到需求目标。

(4)定义级:建立了定量的质量目标,建立了过程数据库,实现了过程控制。开发活动中的生产率和质量是可量度的,因此可以预测软件质量趋势,如预测有偏差,实现及时纠正。

(5)优化级:能够防止出现缺陷、识别薄弱环节,可获得过程有效性的数据,并据此进行分析,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从而改进现有过程,最终得出最佳实践方法。

连续表示法将过程域划分为四个类型,分别为“过程管理、项目管理、工程管理、支持服务管理”,并将过程域分成基础和高级,分别在每个过程域中建立实现基准。每个过程域的能力等级有六级:不完整级、执行级、管理级、定义级、量化管理级和持续优化级。在连续表示法中,项目可以追求单独的类型上的提升。

本文采用的是阶段表示法。

2.内部结构

CMMI模型每级的内部结构包括:等级特性、关键过程域(KPA)、关键实践(KP),这三者共同定义CMMI模型的每个成熟度等级,它们构成了成熟度等级的关键成功因素。CMMI阶段表示法的五个等级中共包括22个关键过程域,每个等级中的关键过程域都有特定目标,并有与之相应的关键实践用来实现这些目标,关键实践包括管理、技术和人员三方面的因素。通过对关键过程域的识别,能够找出过程成功所需的关键实践,从而确定项目活动的优先次序。

除初始级外的其他等级都包含了实现该级特定目标的若干个关键实践,不同的关键实践都有具体的实践活动的描述。通过分析各等级与关键过程域在管理、人员和技术三方面的因素,可以得出第二级与第一级相比最大的提高是在管理方面具有了需求管理以及项目跟踪和监督,第三级与第二级相比最大的提高是具有配置管理、人员培训和同行评审。由此可知,第二级和第三级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第二级中开始建立基本制度和规程,第三级中实现了标准化管理,处于该等级时,实践活动为软件质量的保证提供良好的基础。CMMI第二级和第三级共有18个关键过程域(PA),占据了五个等级所有关键过程域的八成。

3 CMMI的实施方案

对于软件项目,CMMI的实施需要基本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调查分析研究。通过调查项目中开发、管理等关键流程,发现具有共性的重要问题,研究出现问题的潜在原因,并与项目组成员商议解决方案。

第二步:明确职责,优化结构。根据问题原因,明确重要岗位的职责,确定科学的组织架构,调整部分职责模糊的岗位和人员。

第三步,优化项目过程,配备管理工具。优化项目管理的流程,整合商务、研发和管理过程规范,配备与流程规范相配套的管理工具。

第四步,内部培训。为项目组成员提供全面的培训,让成员掌握过程规范和管理工具。

第五步,执行改进方案。项目组根据改进后的过程规范开展项目工作,项目过程改进人员监督并记录执行的情况,将问题反馈给项目组,然后再优化改进过程。如此反复,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建立更加有效的项目运作机制,提高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成本和降低开发风险。

(二)软件项目管理

实施软件项目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在控制之下,以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并交付用户使用。软件项目管理主要涉及人员组织管理、项目计划、风险管理、配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过程能力评估等。

三、网络学习空间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在本项目中主要存在的问題有:需求不明确、项目计划不充分、项目监控不到位、评审机制不完善、团队的组织不恰当等等。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并结合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归纳总结了两个产生严重影响的问题。

1.项目进度滞后

在项目初期,对网络学习空间系统的复杂性缺乏充分的估计,对需求没有进行详细分析和实际验证的情况下就开始盲目开发,项目计划制定的不充分、不到位。同时,项目很多工作完全依赖项目负责人协调沟通,没有明确的工作流程,项目关键内容缺少了必要的文档化。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临时更改系统功能的情况,且没有可以采用的应对计划。在功能更改后,忽视了跟踪需求变更和评审开发内容。因此,影响了整体的开发的进度,导致项目进度延误,项目计划分成六个阶段45天完成,实际完成时间是51天,进度延误偏差率为13%。延误最为严重的环节是需求分析和测试阶段,需求分析计划天数是12天,实际完成是15天,测试计划天数是4天,实际完成时间是5天,这两个阶段的实际完成时间进度延误偏差都高达25%。

2.软件质量偏低

在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中,由于项目计划部分失效,出现了计划外的任务,造成软件出现明显缺陷。而这些计划外的任务多出现于开发阶段的后期,而此时完成这些计划外的任务所付出的成本代价是非常高的。另外,在缺陷管理方面,仅仅依赖测试报告来记录系统缺陷情况,造成在系统缺陷追踪上不畅通,出现了修复一个缺陷后继而暴漏出其他缺陷的恶性循环,从而严重的影响了软件质量。通过比较各个阶段的软件缺陷分布率,得知在需求分析阶段的缺陷率比较高,这说明了项目人员没有完全理解应用需求,并且对需求缺乏深入详细的挖掘以及分析,错失了潜在需求,忽视了功能后的实际应用效果,所以越来越多的缺陷逐渐暴漏在后续活动中;另外,测试阶段缺陷率也较高,在项目前期阶段,预防和及早发现缺陷,有利于控制项目预算和项目进度,而到了测试阶段,修复软件缺陷的成本代价将会成倍的扩大,缺陷越多,进度越延误。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

1.需求不明确,需求分析不透彻,需求管理活动混乱,导致不断修改需求,同时缺乏有效的管理,无法保证软件过程顺利进展,造成项目延期。

2.不重视项目的实际度量和分析,设计开发等进程建立在以往的项目经验上,缺乏科学的实施流程,项目进度完全依靠项目负责人协调沟通去推进。

3.缺乏设计和实施过程的标准定义,文档结构各异且版本管理混乱,出现交叉测试等缺乏管理规则的活动,忽略了设计开发与测试各个步骤之间的关联性,造成项目实现过程中缺少连贯性,项目只好停滞返工,重新设计开发,从而导致不能按照原定计划按时完成。

4.在开发中缺少有效的项目监管和评审机制,项目不能顺利交付,出现大大小小的偏差,致使项目进度滞后,软件质量偏低。

四、基于CMMI的改进建议

CMMI给出了规范化的过程,关注在开发过程中加强过程域的监督和管理,解决软件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持续改进提升软件质量。以往项目进展只是依靠项目负责人的经验,实施过程无序且不可控,仅仅达到CMMI第一级的要求。显而易见,达到CMMI 1(初始级)并不能解决上文中提到的问题。因此,上述三个问题,本文以CMMI 2、3级为依据找到影响问题的关键过程域,提出网络学习空间的软件过程改进措施。主要的改进措施包括完善需求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规范实施过程、建立监管和评审机制,涉及到的关键过程域有需求管理过程、技术解决方案、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配置管理、项目监督和控制。

(一)完善需求管理

CMMI模型对需求管理提出了明确的目的是就软件项目中需要满足的各种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建立约定。针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需求管理进行了改进。

(1)在项目开始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需求管理制度,并规定文档化的内容。建立需求管理小组,确定角色和责任。制定需求跟踪方案,明确需求偏离后的纠正流程,确立需求变更评审制度。对需求管理小组人员进行培训,从业务上加深需求理解。

(2)需求管理小组中有一定经验的设计人员、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协助进行需求调研,有益于项目各个执行部分对系统的理解,有效规避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问题。

(3)需求调研之后,对获得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整理,定义各项需求的重要性和优先级,形成规范文档。

(4)变更管理是需求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首先,需求变更规格化,必须由书面化的方式提出;其次,评审确定是否接受变更;如接受,在执行变更后验证是否成功。

(5)针对需求定期进行追踪,追踪每一个需求从定义到实现到验证的全过程,确保需求、设计、开发和测试之间的一致性,保证最终成果符合需求。

(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过程和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是为了向项目组提供软件过程的客观信息。网络学习空间软件项目出现进度延期、软件缺陷率高等问题,归根到底其本质是对软件过程把控的不足,对质量保证关注的不够。因此,参照CMMI第二级和第三级的关键过程域,对质量保证体系提出了改进建议,涉及到管理、人员、技术三个方面。

1.增设质量管理岗位

根据CMMI增设了软件质量管理人员,主要负责项目评审和验证并及时更新相关文档,检查开发活动和管理活动是否与已经制定好的策略一致。为保障评审的客观性,软件质量管理人员独立于项目组。

2.完善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作为CMMI第三级的关键过程域,其目的是用标识、控制、统计和审计等活动来保证网络学习空间软件的完整性和项目的可回溯性。根据CMMI的规定,配置管理分成三个部分:配置项、基线和变更控制,贯穿于网络学习空间软件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

3.建立缺陷管理

在网络学习空间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缺陷主要來源于需求和测试阶段,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混杂在一起。现将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区分管理,并且建立缺陷等级制度。缺陷等级分为三级:第一级不会影响项目进度,由项目组协商解决;第二级可能影响项目进度,需要记录缺陷并上报项目负责人,随后采取相应措施;第三级严重影响项目进度,可能导致项目停滞,上报项目负责人后,召开专家会议确定缺陷解决方案,专人全程跟踪并记录解决过程。

规范和完善的缺陷处理流程。首先,发现缺陷后记录,然后将其提交给负责人,通过评审,最后进行任务分配并解决缺陷问题,由缺陷发现人跟踪解决情况直至问题关闭。缺陷处理好后,评审人员对修复结果进行评审,确认无误后,此任务关闭,并将结果记录。为保证缺陷信息的完整性和即时性,项目负责人跟踪处理过程并记录过程,在结项时进行汇总统计。

五、基于CMMI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过程

在基于CMMI的网络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强调文档标准化、准确化和完善化,强调项目顺利完成和软件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现过程。同时,网络学习空间采用开源B/S结构,下面将结合其技术特点讨论合理的系统实现流程,从过程上加以改进实现流程,达到标准化流程的要求,采用分步骤逐步推进的方法。

(一)网络学习空间的设计模式

网络学习空间展示页面设计模式采用的是JSP+持久层框架,后台管理页面设计模式采用的是JSP+EXT+持久层框架,完全基于W3C技术构建,具有很高的代码复用率,为敏捷开发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法。

(二)网络学习空间开发流程实现

在网络学习空间项目实施前,确认需求后,将实现流程映射到迭代增量开发模型,得到一个完整的基于CMMI三级和网络学习空间软件的开发流程,如下图所示,结合网络学习空间的自身特点,半年分四个阶段完成,四个阶段分别是:启动阶段、计划阶段、建设阶段和交付阶段。如下图所示。

每一个阶段通过质量保证体系,及时跟进并反馈项目进度、关键资源应用、问题缺陷等情况,分析跟踪结果,一旦出现项目进展和系统功能偏离项目计划时,采取纠正措施,直至项目结束,促使项目按照计划时间、预算、达到既定质量要求的情况下交付。下面几个步骤是具体的开发实例说明。

1.初始阶段

首先,调研网络学习空间的需求,建立需球管理,明确各类人员的分工和职责,利用适当的时间组织培训,加深开发人员对需求的理解,并确定技术路线。

2.计划阶段

对网络学习空间的开发过程进行适当的裁剪,确定其系统框架,建立项目里程碑,并用经验估算法对工作量进行估算。结合前两个阶段,网络学习空间功能模块及实现优先级如表1所示。

3.建设阶段

建设阶段的关键环节是系统设计与开发,该环节重点改进的是变更控制,包括配置管理和缺陷问题管理。同时,监督与评审也是网络学习空间的开发进行到第三个阶段的关键工作过程。综上所述,在此阶段,项目负责人监督项目进展和系统性能,一旦出现项目进展偏离项目计划或开发缺陷问题时,采取纠正措施,直至项目结束。

4.交付阶段

合理的环境和数据选择是网络学习空间部署实施的关键要素,发布系统并记录问题以及处理情况。最后,进行同行评审,确认无误后交付系统。

六、应用与改进效果

(一)网络学习空间的实际应用反馈

截止到本文发稿前,网络学习空间已经上线应用,其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都得到了百分百的实现。前台界面展示简洁友好,适合多种浏览器;后台管理操作简单便捷,易用性强。应用后的用户实际反馈如表2所示。

(二)开发过程改进效果

在项目进度方面,按照改进后的实现过程,网络学习空间开发进度延期情况明显改善,尤其是延误最为严重的需求分析和部署实施,初始进度延误偏差高达到20%,实施改进方案后,需求分析延误偏差为10%,系统实施阶段按时完成,无延误。

在软件缺陷方面,改进方案实施后,采用了较为科学的过程裁剪,选择了适合网络学习空间的开发过程颗粒度,使得开发过程较为顺利,软件质量得到基本保证,无明显需求偏离。

七、总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诊断并分析开发网络学习空间系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以CMMI第二级、第三级中关键过程域为基础,在软件项目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有效解决了部分问题。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出现缺陷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及时发现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是提升软件质量的明智之举。CMMI模型只能提供理论框架,因此,不能一味地盲目追求。在软件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建立适合软件项目的管理体系,做好项目监管和质量评审工作,促进软件质量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顺应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迎合教育用户的消费心理,不断提升软件质量,才可以有利于教育软件持续发展,开创教育软件发展的新天地。

软件项目风险评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开发 成本核算 问题 对策

软件公司项目管理主要是指为了保证某一项目目标的实现,从而开展的前期项目开展计划、全程的项目管理、项目的绩效考评等。项目管理质量的好坏主要依据项目的整体绩效、项目投入成本、项目完成周期以及项目涉及范围等几方面,在这几个主要评价指标中,能够进行有效管理控制的只有项目成本,通过对软件公司某一项目成本进行核算,可以准确的评估项目的开展状况,并能够进一步确认项目的收益。此外,通过核算项目成本,确保项目进度以及项目范围处于合理的控制范围内,确保项目能够取得应有的收益。因此,强化软件公司项目管理,必须强化针对项目成本的核算,从而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

一、项目成本核算主要内容分析

现阶段,项目成本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直接成本以及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主要包括项目开展材料费用、人工费用以及其他各类直接费用,间接成本主要包括参与项目开发的各种管理费用、员工福利支出以及员工保险费用等。对于软件公司的项目开发而言,由于主要是由员工利用计算机进行技术研发,所以成本主要是由人工成本所构成的,人工成本的高低也是决定项目开发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二、软件公司项目开发成本核算问题分析

1.人工成本核算困难

由于软件公司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人工成本是最难以准确核算的部分,而且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最大部分,项目在开展过程中,迫于时间和质量的要求,必须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追加人力,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使用超出了原计划的预算,造成项目开发成本的提高以及整体利润的降低。

2.软件公司项目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

软件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与其他领域相比较,在成本核算方面理论体系是相当不成熟的。而且现阶段大部分的软件公司成本核算并不是根据单独的项目进行核算,而是结合部门进行统一核算的。由于一个部门可以承担多个项目,因此难以根据某一项目的财务管理数据开展项目核算工作。

3.我国相应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针对项目成本核算缺乏明确的规定

现阶段在软件公司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中,究竟是作为无形资产、在建工程或者是存货,进行核算,缺乏一致的认识,以项目作为核算中心的财务体系不健全,导致项目成本核算存在较多问题。

三、项目成本核算管理

强化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已经成为项目开发管理的主要内容,项目成本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核算管理:

1.软件公司项目开发工时统计

(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相应的数据信息。对于参与项目信息管理收集的单位组成及人员主要包括开发的部门、人员组成、项目编号的设置以及项目的具体开展阶段,进而对项目开展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控,同时也可以以此为依据核算出不同时期项目开发所耗费的总工时,将工时与原先预算时候的项目指标进行科学比对,从而明确项目管理的实际状况以及是否发生偏差,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项目开发的步骤或者是预算进行调整管理。

(2)软件公司项目开发工时的统计。工时统计直接关系到软件公司项目开发成本核算的准确程度,这一部分是软件公司项目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因此软件公司的各个管理层都应当强化重视工时统计工作,并针对工时统计表、相关负责人审批、主管部门整理汇总以及最后的分析比较等。对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工时统计方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通过相应的管理软件,并结合员工的考勤平台填报;手工填报法,并将表中的统计数据准确地录进系统中,再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相关人员的单位项目耗时。

2.项目人工成本计算

在这一部分的核算中需要将每个人的人工工时与其相对应的工时工资相乘来获得,也就是把参与某一个项目的人员的总的人工成本进行累计相加,以此获得这个管理开发项目的直接人工成本。

3.间接人工成本的分配

一般情况下,项目开发的间接费用是根据具体的项目管理部门来核算的。 软件公司在进行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研发部门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以及内部管理、培训学习所耗人工成本都属于间接人工成本;而房租、水电、固定资产折旧等都是其他间接费用。对于这些间接成本的核算,应当汇总至部门管理费用之中,在项目开发结束时同意分配结转到各合同项目成本中。对于分配方式的选择,可以根据部门所承担的各合同项目人工成本占所承担所有合同项目的人工成本之和的比重来分配。 在软件开发项目结束时,根据间接费用的分配计算结果作分配结转分录,将研发部门的间接费用分配到各个合同项目中。通常情况下采用财务软件核算的公司期末只需算出分配率,再利用软件期末自动结转分配的功能设置结转分录,由系统自动结转间接费用即可。

4.软件公司项目成本的归集以及结转

一般情况下,软件公司开发某个管理项目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不少的项目成本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常常会跨域某一个会计期间,在多个会计期间内核算。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新设置一个相应会计科目来整理归集软件公司的项目成本,在会计周期末,软件公司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开发进度合理地确定项目的完工比例,并对收入和费用进行科学结转。

首先,在进行软件开发项目的成本核算过程中,应该针对资产类会计科目中增设“项目成本”科目,通过项目成本这一科目来汇总软件公司项目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的直接成本以及所有的间接成本并且在设置相应科目时应当尽量细化具体,将科目落实明确到具体的部门或者项目,现阶段,较多的采用一些具有辅助核算功能的管理软件来进行项目成本的核算,进而明确项目参与各部门的总的项目成本,以此可以实现科学合理的项目绩效评价。

其次,在软件公司项目核算中还需要遵循成本费用配比原则以及权责发生制原则,在进行相应成本的结转时要确保与相关收入金额匹配,可以依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项目收入情况,并依据收入结转比重结转成本,计算利润。

再次,项目开发过程中,公司财务人员还可以以积极参与公司管理,通过向业务考核部门提供相应的项目进展数据以及绩效评价财务信息等,帮助管理层提升管理能力,并以此深化部门项目业绩考核,强化项目监管和控制,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

四、结语

软件公司作为以科技为核心的技术型企业,主要是针对科技知识以及信息的生产、处理以及应用,作为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代表,传统的项目管理的理论以及观念已经难以适应。必须对软件公司的项目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软件公司在进行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项目成本核算的作用,并分析项目成本核算的主要难点,按部就班的开展项目成本核算,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确保软件公司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吴晓颖.新时期会计专业大学生参与成本核算与管理探析(期刊论文).商情2010(3).

[2]蒋凤英.张家港市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期刊论文).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7(04).

[3]朱蔚.何忠正.张北齐医疗项目的成本核算研究综述(期刊论文).中国卫生经济2006(8).

[4]葛人炜,李林贵.孙强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探讨(中) (期刊论文).中国卫生经济2007(01)

软件项目风险评估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文章以软件项目的生产特征为切入口,简要分析了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结构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点基于CMMI体系下创建完善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框架的建议,以供参考指正。

关键词:CMMI体系;软件项目;质量管理

资源的多寡是软件项目实施效果的主要限制因素,因而不同的软件项目规模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模式加以管理。CMMI体系作为新兴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自其上线以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软件生产企业的发展。

1 软件生产项目的特征分析

较之其他的计算机配套产品开发项目而言,软件项目有其鲜明的特色,大致上可概括为项目独立性、层次不明性、规模限制性等方面。

1.1 项目独立性

软件项目的开发环境一般是视机型与硬件配置而定的,因而具有突出的独立性,此外,软件项目的独立性还体现在项目的目标定位方面,所采取的项目开发方法以及语言等均带有鲜明的特性。因此,软件生产项目其内容、目标、方法等均带有显著的独立性,研发基础形式各异,因而实现统一形式的资源管理并不现实。

1.2 层次不明性

在软件项目当中,开发人员扮演的往往是“全能战士”的角色,需求分析、设计开发、软件测试等均是一手抓,分工层次非常模糊。此外,软件项目职责划分的标准为人员,而非角色,对软件过程改进的组织方式造成不利的影响,软件工程组的职责未能得到深入的明确,该方面亟待改善。

1.3 规模限制性

软件项目的基本特征就是组成人员少,资源有限,在软件研发的过程当中,资源的占用并非是简单的线形关系,传统的20:1的资源占用比例难以满足新时代软件项目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积极改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细节,一般而言,软件企业与软件项目其管理核心是一致的,均是以有限的资源提高软件项目的整体质量,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2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笔者认为,软件项目的质量可以用如下的函数关系式来表示:

Q=f(M,P,T)

式中:

Q为软件质量;

M为开发人员;

P为开发过程;

T为开发技术。

经该函数式加以计算分析,可得出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基础上对影响软件项目质量管理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基于项目管理的专业角度而言,质量管理可以说是组织管理、人员管理、技术管理三者的综合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均可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影响因素示意图如图1所示。

3 基于CMMI体系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框架分析

软件研发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影响因素诸多,过程、人员、技术三者被视为独立的个体因素,唯有将三者紧密结合,才能确保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达到最佳的状态,这是CMMI体系的核心应用目标。而在过程、人员、技术三者当中,人员作为核心的主观能动性因素,集中体现出软件项目的整个质量过程的工作水平。在CMMI体系的指导下,可创建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完整框架,如图2所示。

在过程、人员、技术三个影响挺俗的基础上可加以进一步的剖析,分离出DT、PM、DR、PC、SC五项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直接决定着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在Q=f(M,P,T)的基础上还可衍生出一个软件项目质量控制模型函数关系式,如下:

SQ=f(DT、PM、DR、PC、SC)

式中:

SQ为软件项目质量;

DT为开发工具;

PM为成熟度;

DR为所需资源;

PC为人员能力;

SC为复杂程度。

3.1 DT——所使用的开发工具

基于CMMI体系,软件项目所采用的开发工具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软件项目本身的质量管理,且会对其余的要素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在CMMI体系之下,软件开发所采用的工具应秉持“少而精”的基本原则,因为所采用的软件开发工具越多,软件项目的一致性也就会越差,两者总体成反比例关系,加大了软件系统的协调性工作难度。

3.2 PM——软件开发过程成熟度

软件开发者管理开发过程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软件开发过程成熟度的高低,两者总体成正比例关系。在CMMI体系之下,PM的作用直接体现在反映出软件开发过程能力投资水平的优劣。一般而言,软件开发过程的成熟度越高,软件项目的自我控制与改善的能力就越强,出现重复工作与开发错误的激烈也随之降低,软件项目的整体质量得以保证。

3.3 DR——软件项目所需的资源

软件项目所需的资源大致上可概括为人力、物力、财力三类,作为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当中的核心要素,DR间接或是直接地影响到其余的四项要素。在CMMI体系软件项目质量控制模型之中,软件项目本身的质量与软件项目所需的资呈现出互补的关系,软件项目质量的提高理论上可降低开发错误的发生率,然而其中的实质性工作可能会出现重复的问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增加了软件项目的成本投入。基于提高软件项目整体质量以及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必须要提高DR的使用效率,严格遵循软件项目的系统步骤,落实系统测试与代码审核等方面的工作。

3.4 PC——开发人员能力

PC可具体分为软件项目开发人员的个人能力以及小组的整体能力,对SQ有着显著的影响。整体而言。PC越强,DR当中的时间资源也就越少。在CMMI体系之下,可得知往往存在质量问题的软件项目,其根本症结在于软件项目的开发人员未能结合软件项目的实际情况与使用环境,综合地考虑问题,仅凭自身的工作经验难以保证SQ。

3.5 SC——软件的复杂程度

软件的复杂程度基本上取决于其相关业务的复杂程度,以执行程序语句以及系统模块的数量进行测量。软件的复杂程度涵盖技术、决策、数据三个方面,其中技术集中体现在实现系统功能的难度,决策集中体现在软件项目决策路径复杂性,数据集中体现在软件项目当中数据结构的复杂性。SC越大,SQ也就越难以保证。

4 完善基于CMMI体系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框架的

建议

由上文可知,在CMMI体系之下,对于DT、PM、DR、PC、SC均有着更高的要求,针对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不足,必须加大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建设力度,以DR为核心,其余要素均其辅助的作用,合理应用软件项目的开发工具,严格控制软件质量。在CMMI体系的指导下,捏合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各项特点,划分明确的层次,提高CMMI体现在软件项目质量管理当中的实践应用价值。基于CMMI体系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新框架如图3所示。

5 结 语

综上所述,CMMI体系是改善软件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高度的可行性。促使软件项目运作环节的持续完善,提高执行效率以及资源利用率。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在明确软件生产项目特征的基础上,以CMMI体系为指导,科学管理控制软件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飏,李丹.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6).

[2] 李飞飞,朱超.基于CMMI的企业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15).

[3] 葛文勇.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信息通信,2014,(8).

[4] 张仲雷.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框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9).

[5] 费丽,何玉敏,吴超英,等.金和软件公司基于CMMI的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软件项目风险评估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国内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是偏重理论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工程意思培养和工程实践训练,从而使学生缺乏项目课题的积累,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项目开发和实践能力,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针对我校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导师制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下的教学方案的设計、组织与实施,评价在该模式下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导师制;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文献标识码:A

上一篇:基尼系数法碳排放论文范文下一篇:地基施工水利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