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范文

2023-09-19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范文第1篇

一、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非理性跟进集团客户

部分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存在认识误区,对其经营风险、投资风险以及关联交易风险认识不足,把集团客户简单等同于优质客户。同时,受“羊群效应”影响,商业银行为争抢大集团客户资源,争相向其多头授信、过度授信、放宽贷款条件,导致部分集团性客户恶意逃避银行监督。更有甚者,对企业资信真实情况和信贷资金运行状况不甚了解,致使信贷监督处于真空状态。

(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粗放

目前,房地产贷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商业银行对该行业贷款风险认识不足。近期房价的持续上涨和房地产市场部分指标的好转,掩盖了房地产行业的潜在风险,商业银行未能准确把握房地产贷款供求、成本和风险变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持盲目乐观的态度,将房地产贷款作为低风险业务品种发展,导致房地产行业出现过度授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贷款业务管理粗放,将房地产业贷款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优质资产业务,通过调整经济资本占用系数、加大考核激励等手段鼓励基层行大力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基层行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忽视了对操作风险的控制,贷前调查不充分、贷时审查不严格、贷后管理不尽职,甚至出现了开发商通过“假按揭”将自身的经营风险转嫁给银行的现象,加剧商业银行的风险。

(三)消费信贷发放缺乏科学规划

第一,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拓展上缺乏科学规划,实行粗放的管理模式,通过对基层行下达硬性指标,抢占市场份额,导致个人消费信贷市场陷入同质恶性竞争的怪圈。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基层行在具体放贷过程中盲目营销,违规操作,放松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调查,甚至通过提供虚假客户信息、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为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提供消费贷款,导致风险积聚。第二,在银行网点、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对个人消费贷款的贷后监督检查往往跟不上,一旦发现风险也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导致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的上升。

二、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

(一)加强对集团性关联企业的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要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构建与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特点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集团客户信息进行追踪、收集,确保授信额度控制、授信管理和风险监测预警的有效性,切实做好风险防控工作。一是要重点加强对集团客户内部架构、资金运作模式、内部关联交易、关联企业互保、对外投资扩张、主营业务前景等方面的深入调查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避免因多头授信、过度授信而引发集中性授信风险。二是要强化授信后管理,尤其要强化对产能过剩行业集团客户、关联客户的授信监控和管理,落实各项授信条件,跟踪贷款资金流向,动态反映客户授信后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抵质押等担保代偿能力变动情况,必要时果断采取措施,调整授信方案,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二)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

一是要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房地产行业的研究,密切关注产业动向,审慎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房地产信贷业务经营策略和发展目标。二是严格房地产贷款项目合法、合规调查和审查,防范政策性风险。三是严格房地产贷款客户准入条件,优化客户结构,重点选择销售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还本付息能力强的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四是强化贷后管理,对房地产项目贷款应采取封闭性管理,实施全过程监管。五是密切关注房价走势,当前要重点把握个人贷款客户的资信状况以及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落实首付款比例政策,前移房贷风险关口,有效防范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

(三)建立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全面监控机制

一是商业银行应在人民银行开发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本行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计量系统,依据历史数据建立包括个人职业情况、家庭情况等内容的个人消费信贷评分系统,通过定量方法精确评估贷款人的信用状况,以加强风险控制。二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贷后信息跟踪管理体系,加强与个人消费贷款者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其经济、财务信息。三是商业银行要建立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客户经理队伍。

(责任编辑 代金奎)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

个人金融业务是20 世纪80 年代兴起的一项新兴银行业务,最早出现在美国,之后在欧洲及亚洲的日本、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迅速推广,现在已成为世界各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按客户对象划分出的以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的金融业务,是对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的银行及其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总称。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项目来分,个人金融业务包括:资产类个人业务(个人信用贷款、个人抵押质押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负债类个人业务(本外币储蓄存款、存折存款、存单存款、个人支票账户存款、银行卡存款等)和中间类个人业务(个人汇兑业务、外币兑换业务、旅行支票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个人投资业务等)。个人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目前,据初步估算,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与此同时,按照2009年预测的2010年全国人口数据13.48亿计算,人均GDP为29534元人民币,合4361美元。这个过程的实现使得一方面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得到结构调整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和理财方式发生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不断丰富。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然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尚处于摸索阶段,再加上商业银行个人业务长期受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政策性风险等风险的影响,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底下且居民个人投资理财难以得到有效的实现。因而如何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尤其是个人业务领域的个人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一章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现状分析„„„„„„„„„„„„„„„„„„„„

第一节 商业银行负债类业务现状分析„„„„„„„„„„„„„„„ 第二节 商业银行资产类业务现状分析„„„„„„„„„„„„„„„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中间类业务现状分析„„„„„„„„„„„„„„„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风险存在的风险类型„„„„„„„„„„„„„„„ 第三章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风险的防控对策„„„„„„„„„„„„„„„„

第一节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第二节 完善个人资信档案„„„„„„„„„„„„„„„„„„„„ 第三节 制度建设及风险控制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日益积累,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不断丰富。个人金融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给商业银行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然伴随一定的风险,而其中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政策性风险等风险越来越成为制约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对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及风险控制机制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这些风险和制约因素, 文章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

【关键字】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制约因素;风险控制对策

第一章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是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按客户对象划分出的以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的金融业务,是对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的银行及其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总称。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项目来分,个人金融业务包括:资产类个人业务、负债类个人业务和中间类个人业务。

一、商业银行负债类业务分析

商业银行对个人的负债业务主要是对个人提供各种存款服务。由于存款利率在我国还未市场化, 目前商业银行开展的存款业务品种比较单一,各银行之间几乎没有差别。由于利率管制的存在,一方面, 商业银行不能通过提高利率来吸收存款,只能通过改进服务或者通过员工的私人关系拉存款; 另一方面, 近几年商业银行存差不断扩大, 目前全国商业银行的存差约3 万亿元左右, 储蓄存款的增势不减。因此, 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条件也无法将业务管理的重心放在拉存款上, 而应该考虑如 何将资金很好的用出去, 产生良好的晋级效益, 否则, 即使吸收的存款更多, 也会使得商业银行的效益越差。因此,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背景下, 商业银行应该坚持贷款立行, 而不是存款立行。

二、商业银行资产类业务分析

商业银行针对个人的资产业务主要是对个人提供贷款业务。贷款业务主要有住房贷款、装修贷款、汽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助学贷款、旅游贷款、存单( 保单) 质押贷款、个人创业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等。另外, 信用卡( 准贷记卡和贷记卡) 消费信贷正起步。长期以来,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贷给国有企业使用, 国有企业的效益比较差, 造成了商业银行的效益低下且不良资产比率过高。因此, 近几年商业银行普遍重视消费信贷的发展, 特别是住房和汽车贷款增长迅猛。据《上海中资商业银行2008个人消费贷款报告》,截至2008年末,各中资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672.37亿元,比年初增长20.16%。其中,信用卡透支、个人汽车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别为25.14亿元、43.66亿元、3164.41亿元。2008各类消费贷款均保持增长态势,个人汽车贷款、信用卡透支、个人住房贷款的增幅分别为62.90%、32.10%、10.71%, 消费信贷正逐步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消费信贷的资产质量从目前来看要优于对企业发放的贷款, 据统计, 目前四大银行消费信贷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1% 左右。因此,加强银行自身消费信贷的办理有利于提高银行业绩。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动用或较少动用自有资金, 依托资金、技术、机构、信誉、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特殊的功能与优势, 以中介身份为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或佣金的金融活动。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包括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信托业务、信用证业务、租赁业务、咨询业务、代保管及其他业务等。近几年, 为了满足个人的金融服务需要,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不断, 中间业务的具体品种已经比较丰富。针对个人的中间业务主要有代理发行和兑付国债、企业债券; 代理收付、代理买卖外汇、代发工资、代理保险、代理证券( 银证通) 、代理基金、个人理财咨询、代理保管、出租保险箱。但是,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贡献的利润还不到利润总额的10% , 对个人开展的中间业务其贡献的利润所占比重自然更低。由于中间业务的风险很小, 甚至是无风险的业务,因此其风险控制的问题不是很突出。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存在的风险类型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已成为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优化自身结构,提高资产质量,改善经营效益而大力开展的战略性支柱业务。随着个人金融业务的蓬勃发展,银行其自身积累的风险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由于个人收入的变动、银行风险控制措施的不力、政策性变动的冲击以及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都给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带来潜在的风险。因此,加强个人业务风险管理,提高个人业务风险防范能力,必然成为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下面着重介绍几种常见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风险。

一、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在交易中一方无法履约而造成另一方损失的可能性,在借贷关系中就是债务人没有如期偿还债权人的债务而造成的债权人损失的可能性,所以信用风险也称作违约风险。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履约的能力;二是履约还款的意愿,这主要由债务人的品质决定的。

信用风险概率分布具有非对称性。这主要是由于因为债权人的收益是债务利息,而债权人的损失却可能是本金和利息的同时损失,这相比债务利息大得多。此外,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开展是为了吸引新的客户以扩大利润增长点,而良好的信用基础是开展此项业务的必要条件,有利于增加客户的忠诚度,直接影响客户和银行的长期合作。

二、 法律风险。

我国的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由于起步较晚,对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立法规范相对滞后。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在此方面的规定尚不健全,当前适用于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规定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空白。个人业务的法律性质定位问题也至今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目前商业银行在从事个人业务时往往分不清债权债务性质产品和委托信托产品的区别,实践中往往存在违反现有的相关文件的问题,导致法律纠纷。这不仅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也不利于商业银行和相关监管部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三、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 2006年底,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我国的银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商业银行将在本土市场上迎接来自国外各大银行的全方位竞争。同时,随着我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以及金融创新和综合经营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市场风险不断增加。然而当前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仍然集中在操作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管理上,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风险管理的需求。因而现代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对于我国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 操作性风险。

操作风险有多种定义。广义的操作风险是指除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包括内控失效风险、流程失效风险、信誉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收购风险、系统和技术风险、税收风险和监管风险等。

个人金融业务操作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信贷员调查不实、审查不严,未落实有效抵押登记手续,对借款人、保证人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还款能力的调查核证、分析判断明显有误;信贷员与客户相互勾结,利用虚假的材料骗取银行贷款,形成假按揭:办理汽车消费贷款过程中,过分依赖保险公司的履约保险,忽略了对借款人资信、第一还款来源和汽车交易真实性的调查:一些汽车经销商、营运车公司往往通过自己的员工、亲戚、朋友,甚至利用农民充当购车者,骗取银行贷款。“假个贷”对商业银行个贷业务发展构成严重危害,成为商业银行个贷业务发展的沉重包袱和障碍。

五、 政策性风险。

随着国家一系列物价调控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自2011年2月18日央行宣布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以来,这已是央行自2010连续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后,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分别达到19.5%和17.5%的历史高位。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业的经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银行需要重新进行资产配置,将收益率高的贷款和债券投资调拨至收益率低的存款准备金,虽说对于银行整体的盈利水平影响很小,但我们仍然应当认识其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这使得商业银行的可使用资金规模缩小,流动性风险增大,而且利率与经济波动也会造成的客户违约风险增大,可能使商业银行个金融业务面临更大的风险。

第三章 商业银行个人业务风险的防控对策 现代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银行的盈利必须通过承担风险才能获得。现代金融理论认为:银行就是一部“风险机器”。它承担风险,转化风险,并且还将风险植入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再加工风险。风险对于银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银行获利的手段,又是蚀利的原因。防控对策不当,风险就会侵蚀银行利润,股东投资就得不到预期回报。严重时风险还会进一步侵蚀银行的资本,极端情况下,银行将会破产倒闭,股东血本无归。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商业银行个人业务风险的防控对策对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下面依据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存在的风险类型,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一、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信用风险防控

二、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法律风险防控

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市场风险防控

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操作性风险防控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重点分析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结合当下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从欠缺信贷风险管理意识、贷款投放未做到合理规划、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有待优化、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注重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业务发展、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工作这几点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效率,为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针对商业银行长足发展而言,增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十分重要,其不但和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水平有关,还和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莫大关联。为此,相关部门要给予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高度重视,通过应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将其存在的积极作用在商业银行未来发展中发挥出最大化,以期商业银行在繁杂的经济市场中站稳发展的脚跟做铺垫。以下主要内容为 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

一、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现如今,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依旧存在些许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欠缺信贷风险管理意识、贷款投放未做到合理规划、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有待优化,详细内容如下:

(一)欠缺信贷风险管理意识

在新时期背景下,市场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大,银行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一些银行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忽略了信贷风险管理。在信贷风险管理中,轻视本质、重视形式的现象十分严重,严格管控贷款的拨放,但是并不深究贷款人应用这笔资金去做什么,若是贷款人不能及时还款要怎么做,欠缺行之有效的优化措施,如此便会加大信贷借款风险。另外,工作人员通过职务之便,做一些违反规定的事情,帮助贷款人弄虚作假,以获取私利,进而增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埋下安全问题[1]。

(二)贷款投放未做到合理规划

诸多商业银行贷款投放中,欠缺科学有效的规划,集中性偏高。在部分地区存在商业银行垒大户的情况,大量资金被用到电子通讯行业、房地产行业以及生产制造业等发展较好的行业中。此种集中性的投放方式,体现在地区、行业以及客户均十分集中,如若贷款人的经济发生问题,势必会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影响,另外,整个外部风险均会转到商业银行中,让行业银行的资金无法流动。如果银行的资金链断裂,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商业银行在贷款投放中,一定要展开合理规划,如果不然一定会使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加[2]。

(三)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有待优化

一些商业银行在管理信贷风险时,所采用的手段还十分陈旧,没有第一时间引入新的方法与技术,致使收集贷款人信息时,易发生信息不完整、不真实、不及时等问题,进而让风险识别所参考的信息来源途径变小,无法第一时间正确的评估风险。另外,欠缺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致使银行内审部门和业务部门无法有效对接,部门间欠缺良好的沟通。另外,商业银行的内审部门在对贷款项目展开审查工作时,易发生审查不及时或者不全面的问题,进而给贷款风险评估工作带来影响,使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得不到充分发挥[3]。

二、优化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立足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注重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业务发展、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来优化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实现既定目标。详细内容如下:

(一)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

第一,工作人员要不断充实自己,增强相关专业知识学习,通过详细分析社会金融发展现状,易思刀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感受到自己工作的实际意义,在确保完全了解有关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再树立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理念。第二,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大对员工思想教育力度,通过思想方面来促进工作人员态度转变,要求工作人员一直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如此才会确保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效性[4]。

(二)注重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业务发展

在国家经济的鼎力支持下,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有良好的发展情景,商业银行在投放资金时,一定要做好规划工作,将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当做发展的重心。在展开信贷业务时,需要加大助学贷款、大小型企业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等贷款金额,促进小型企业长足发展,进而实现稳定社会、推动经济的目的。现如今,我国正在大力建设新农村,商业银行也需要增加对农村用款的贷款,如此不但可以推动三农经济发展,还能那个切实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为我国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做铺垫[5]。

(三)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工作

第一,构建合理的标准,严格控制信贷风险,确认贷款人的经济来源,进而实现从根源上控制信贷风险。第二,应用计算机技术加强信贷风险控制与监测,利用大数据收集贷款人的信息,构建高科技测量模型,第一时间识别与控制信贷所产生的风险,进而减小银行信贷风险发生率。第三,运用更加灵活的手段评估信贷风险,通过动态管理的手段对信贷风险进行管理,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风险,减小信贷风险带来的损失,保障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结束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加强商業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势在必行,其时确保商业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点。现如今,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依旧存在些许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欠缺信贷风险管理意识、贷款投放未做到合理规划、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有待优化。立足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意识、注重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业务发展、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来优化商业银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实现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晓龙.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与风险管理创新[J].山西农经,2020(08):161-162.

[2]曲成林.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20(10):126-127.

[3]朱阳,贺宝成.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2):37-38.

[4]刘佳蒙.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4):156-157.

[5]崔跃缤.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监督管理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01):11-12.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范文第4篇

摘要: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扶贫手段,在我国经历了十多年的试点和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潜伏着一定的风险。文章分析我国农户小额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小额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农户小额信贷是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的、额度较小、无担保、无抵押、以反贫困促发展为基本宗旨的信贷服务。该类服务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专门从事小额贷款的机构提供。农户小额信贷对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支持农民增收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其他信贷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小额信贷在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开展,其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小额信贷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

一、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表现

(一)小额农贷政策认识上的误区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时,一些农民群众在接受此项服务的过程中,对农村信用社推行的小额信贷理解上出现偏差,他们认为这是国家的救济扶持政策,不用还款。所以想方设法争取贷款,不管是否用于生产经营,只要能贷到款就尽量贷,不考虑还款问题,一些农户贷款到期后不愿还款。

(二)小额农贷经营风险

1.自然风险

农户小额信贷的承贷主体是以农业生产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农户,主要投向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简单再生产和小规模扩大再生产。农业和农副业生产的收益是农户还款能力的重要保证,但是种养殖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因此,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造成大量信贷资金逾期、沉淀或呆滞,大量贷款无法收回,呆账坏账由此产生。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农产品市场变化而造成损失的可能。主要是产品结构变化和市场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风险。随着农产品流通和交易的范围扩大,大量农产品的进口和出口都有可能引起某一区域内农产品市场结构的变化。农业的生产周期长且相对固定,农户不可能随时改变种植结构。而且在农产品的种植中,农户普遍存在着跟风随大流的心理,在别人取得成功,获得高收益时会盲目效仿。这会导致一个地区的作物品种单一,供过于求,产品销售受阻,利润降低,收益大幅减少,甚至出现巨额亏损。以产品趋同和信息不对称为代表的市场风险广泛存在,农民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造成欠贷问题。

3.道德风险

相对于传统的抵押担保贷款,小额信贷不需要实物抵押品,是以个人信用保证贷款的本息偿还,金融机构凭借借款人的契约性承诺提供货币资金。信用即借款人自身的人格信誉,属道德品质范畴,变数很大,因此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当前中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信用体制尚未健全,法律意识淡薄,信用意识不强,许多农户在小额信贷实际操作中未意识到其背后的法律责任,存在转借、冒名的问题,赖债、逃债思想较重,常有到期不还的现象。农户小额信贷涉及面广,且手续简便,在发放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操作失误。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借名、冒名贷款,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风险。加上农村执法难度较大,而且小额信贷分散,执法成本较高。因此在小额信贷的推广执行过程中,道德风险时有发生。

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资金短缺和投向单一

发放农户小额信贷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初始运营资本规模一般不大,满足不了农户的需要,再加上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存款,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不超过净资本金的50%),资金来源渠道匮乏。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使得小额信贷公司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

农村信用社虽然是可以吸收存款的金融企业,但由于农户小额信贷的投向大多集中于同一产品或同一项目,导致放贷的地域和行业相对集中,信用风险无法被有效分散。在农业生产经营增长潜力有限的情况下,较高风险的存在导致农信社在开展无担保的小额信贷业务方面的积极性不高。

(二)小额信贷的利率、期限缺乏灵活性

我国利率市场化没有完全形成,贷款利率的上限限制与农户小额信贷的业务成本风险不对称,风险与价格对等的定价原则很难体现,农户小额信贷缺乏激励机制。当前小额信贷期限最长为一年,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周期一般较长,小额信贷的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相脱节,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周转,降低了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信用评定制度不健全

农信社贷款对象应是具有一定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中低收入阶层,而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评价是依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评定的。实际操作中,由于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尚未健全,缺乏农户信用档案资料。很多农户凭借关系而取得贷款,通常为取得贷款而虚报数据,而且评级也没有复审机制,贷款额度核定不准确,从而引发了贷款风险。

(四)贷款责任追究和激励机制不对称

目前有很多农信社采用了贷款责任追究制,这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信贷员的压力。发放农户小额信贷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且小额信贷费时费力,农户的违约风险较大。对于这种工作量大、责任大、风险高、奖励少的业务,信贷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激发。

三、我国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要放宽小额贷款公司成立的条件,培养更多为农户服务的专业性小额信贷机构。要降低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进入门槛,以便于吸收更多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以扩大农户小额贷款的资金来源。此外,中央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农信社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以有效调节农村资金供求紧张状况,并引导农业银行以及其他的商业银行进入农村信贷领域,进一步缓解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

(二)稳步推进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可以使得小额信贷的定价机制变得更加灵活,它允许小额贷款机构根据成本和风险控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利率水平,使其利息收入能够覆盖其运营成本和呆账损失。只有在市场化利率条件下,小额信贷才能商业可持续。中央银行应该尽快适当放松农村小额信贷利率管制,从利率政策上给予倾斜,以加强此类农贷机构贷款定价的灵活性。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小额信贷机构应该合理利率定价,客观反映资金的价格,使小额信贷机构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商业可持续支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小额信贷业务覆盖面。

(三)建立健全征信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农户信用评级能及时掌握农户信用状况,同时也能为小额贷款公司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对农户的家庭住址、人口、田亩、经济收入情况等进行详细记载并经常更新,这样,在发放贷款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违约风险。要根据农户的信用状况、道德水平及家庭经济状况,结合贷款项目的风险性,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再根据农户信用等级,确定贷款额度及利率。

(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农村金融环境

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打造诚实守信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首先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约束作用,通过多途径定期公布信贷违约者名单,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加大违约者的心理压力,从而加大其违约成本。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则降低其信用等级,取消其贷款的资格。其次要运用法律手段,加大违约贷款的催收力度。

(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信贷员应主动跟踪农户小额贷款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农户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其次要加强对小额贷款者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能更好地运用贷款资金。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农户家庭生产水平,使农户风险防范意识和机制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六)创新小额信贷模式

采用“小额农贷+保险”的模式。对于发放小额农贷的农信社或小额贷款公司而言,这消除了部分贷款的后顾之忧,在得到保险公司保障的情况下,风险降低了,损失也降低了。而对于农户而言,有保险公司做担保,这明显是给自己的信用增值,增大了其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对保险公司而言,又拓宽了盈利渠道。

(七)加大对农户小额信贷的政策扶持

农村小额信贷是为解决“三农”弱势群体资金而设立的,国家应大力扶持。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小额信贷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考虑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发生自然灾害时对农户损失的弥补。

参考文献:

1.张洁.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与管理[J].价格月刊,2007(11).

2.王树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的可持续性分析[J].特区经济,2006(3).

3.孟建华.中外小额贷款的比较分析[J].上海金融,2002(12).

4.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中国农村经济,2004(8).

5.黄毅.小额信贷问题研究(下)[J].银行家,2006(1).

6.朱决胜.新农村建设期待小额农贷持续发展[J].金融与经济,2007(3).

7.赖建华.对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研究和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4.

8.董少林.论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D].安徽大学,2004.

9.余红莲.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3.

10.熊学萍,易法海.农户小额信贷风险:表现、成因与应对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5(11).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范文第5篇

[摘 要]供给侧改革的实施除了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之外,同时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对于信贷风险来讲,更是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怎样在现阶段中合理的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文章中,主要从供给侧改革方面入手,分析了商业银行存在的信贷风险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完善措施

[DOI] 10.13939/j.cnki.zgsc.2020.20.045

在供给侧改革工作深入落实的背景下,我国宏观调控从以往的偏重需求逐渐转移为了偏重供给侧调控,换而言之,便是在满足总需求的基础上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工作。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诸多问题,使得信贷风险加剧,当没有全面了解到该种现象以后,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就会降低,难以正常运行。

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業银行信贷面临的风险问题

供给侧改革工作的实施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极大,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一,商业银行面临着较高的盈利压力。对于商业银行来讲,运行期间是以提升经济效益为主,主要是采取存货利差的方式,可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商业银行盈利随之降低,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工作实施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压力提高。其二,对于业务和产品创新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商业银行运行期间,包含了存款和贷款业务,可是这两项业务已经难以满足社会要求。自从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要求,便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其三,金融供给问题较多。长时间以来,银行资金供给结构的合理性缺失,在大中型企业内,包含的金融资源特别多,这就使得诸多小型企业资源缺乏,不利于合理的分配效益,难以提升经济水平,导致金融供给侧问题突出。其四,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对综合经营能力提出的要求非常高,金融市场内包含了多项金融体系,如此便加剧了商业银行竞争的激烈性,社会融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另外,利率风险管理和流动性方面的管理难度升高。其五,伴随着商业银行信贷压力的增加,银行信贷风险事件逐渐增多,一些潜在的风险逐渐积累。长时间通过规避信贷风险的方式已经不符合当前信贷风险的管理要求,虽然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防控上逐渐和国际相联系,可是问题依旧较多,其中表现为贷款资源投放行业和企业比较集中,难以有效预计出信贷违约风险出现的概率。

2 基于供给侧风险预防中商业银行具备的责任

2.1 应及时预防银行内的系统风险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区域债务机构以及银行不良贷款现象日益突出,而大力控制系统性的风险是支持供给侧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方式。通过分析来看,系统性金融风险包含了两点:分别是各个区域政府债务危机以及违规融资方式,要想解决此种现象,就需要将商业银行的职能效果体现出来,为其提供有关的信贷支持,让政府快速置换债务,优化债券发行模式。另外一点,则是制定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增强融资方式的规范性,结合实际情况预防金融风险问题的出现,落实风险预警制度,及时解决金融违法案件,从根本上降低金融风险出现的概率。

2.2 始终坚持市场的主导意义

从目前经济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宽松式货币政策已经无法将刺激经济的效果体现出来,各项产能剩余明显现象出现于各个企业内,政府部门应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逐渐降低,基于此,从供给侧角度发展商业银行是基本途径。但是,我国供给结构和需求不相符,所以需要将发展重点转变成产业,始终坚持市场的主导意义,提升投资的合理性,防止为产能过剩的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3 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策略的制定

3.1 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加快企业转型

商业银行属于企业信贷融资渠道的提供单位,基于供给侧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实施,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完善的信贷方案,依照商业银行转型来引导企业信贷需求,优化供给侧结构,将其作用体现出来。

基于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逐渐成为了金融市场内的一项稀有资源,基于此,就需要积极遵循我国供给侧改革方面的要求,从负债比较多且投资收益不高的企业入手,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提高效率。面对生产指标不相符以及在整改不到位的企业来讲,不进行授信。而产能过剩可是未来潜力发展极高的企业,则提供多项信贷选择,制订相关的兼并重组方案,调整企业存量,落实贷款业务,为企业重组资源以及合理配置提供良好的帮助,有效解决企业升级期间的融资问题。除此之外,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信贷资源还需要把自身的指挥效果体现出来,将重点目光放在新兴产业身上,为创新驱动类型的产业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撑。另外,市场调研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商业银行需要摒弃以往单一的信贷营销方式,密切关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情况,帮助经济结构进一步升级,最终实现商业银行稳定运行。

3.2 增强信贷业务流程的规范性,健全风险防控制度

在信贷业务流程管理期间,需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其一,在进行贷款的前期阶段,应遵循真实性和全面性的理念开展调查工作,获取准确的借款人员资料以及信贷 担保情况,禁止出现调查人员协助用户弄虚作假的行为。其二,相关风险评估人员应当从借款人员的资产征信担保情况入手,进行有效的评价,做到贷款专项专用,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其三,在审批贷款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权责分明以及分级审批的基本原则,待完成审核以后进行风险评估,防止发生情绪化的审核现象,对于不同资信情况的用户采取差异化服务。其四,在管理贷后环节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控制好贷款的具体应用,由客户经理确认资金提取。

3.3 增强信贷风险预防能力,健全管理体系

日益严峻和复杂的经济环境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全面覆盖市场环境和操作等影响信贷情况的资源,强化风险控制能力,落实各个环节人员自身的职责,清晰的划分分享风险,保证风险管理和控制专业性。结合商业银行客户档案情况来掌握存有风险隐患的客户,提前预警,制订完善的风险预防计划。

3.4 严格处置不良贷款,减少信贷风险出现的概率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逐渐提升,不过银行对其的处理速度比较缓慢,基于此,要想减少信贷风险出现的概率,就要求强化对不良贷款的处理力度。基于此,商业银行做好不良贷款的清收以及抵债资金处理工作,使不良贷款能够尽快结清,寻找处理不良贷款的最佳方式拓展和延伸不良贷款处理途径,以此降低信贷风险出现的概率,除此之外,还应增强商业银行本身的识别与不良资金处理能力,实施不良资金证券化产品的信息披露工作,从而减少资金归集引起的各项风险。

3.5 借助互联网金融资源,创建新的发展局面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往传统金融行业发展思路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应当满足时代基本发展要求,和互联网金融相互结合到一起,全面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同时优化和整顿产业结构,全面发挥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提升银行的满意程度。

4 结语

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运行的关键,商业银行在改革期间也需要进行转型,将服务优势体现出来,采取合理方式处理不良资产,拓展新型渠道,从根本上降低信贷风险出现的概率。

参考文献:

[1]戴文芳.供给侧改革下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10):21

[2]周令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方略[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9):172.173.

[3]吴雨婷.试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9):179.180.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范文第6篇

根据《关于开展个人住房信贷领域风险排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行立即组织开展了相关排查,具体由风险管理部牵头落实,现将排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XX年XX月XX日,XX分行共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XX笔,金额XX万元。其中一手住宅按揭贷款XX笔,余额XX万元。二手住宅按揭贷款XX笔,余额XX万元。

二、房地产政策及市场走势判断

2017年以来,“四限”政策持续发力,热点城市在保持现有调控政策不变的同时,部分城市进一步升级调控。XX作为新晋“三线”城市,从2017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XX市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从多个角度调控房地产市场,提出包含“商品房现房销售”等若干条调控措施。

与此同时,房地产信贷“去杠杆”持续推进,在按揭贷款额度紧缩的同时,各地又开始严查“消费贷”、“经营贷”、“房抵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央行也明确支持北京、深圳、南京等地首套房贷利率不同比例上浮,房贷资金全面紧缩。我市各金融机构贷款额度也有不同程度的缩紧、各行房贷利率不同程度提高,开发企业按揭贷款回款周期拉长。但房产交易量仍然处于高昂上涨态势,月度交易量均为去年同期的2倍左右。据统计,XX区、XX区等多个地区的房价较去年同期上涨20%以上。房地产市场前景看好,吸引了诸多知名开发商前来投资,万达、万科已入驻我市,中粮、保利等大型房产公司也已与XX市政府对接,纷纷囤地。预测未来半年我市房地产市场仍将持续高昂态势,房价及交易量均将稳中有升。

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情况

1、我行于XX年三季度正式开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至XX年底已投放XX笔,余额XX万元,主要合作楼盘为XX、XX、XX。其中首套房贷款XX笔,贷款余额XX万元,占比XX,利率执行基准下浮10% ,首付比例均不低于20%;二套房贷款XX笔,贷款余额XX万元,占比XX,利率执行基准上浮10%,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

2、 XX年始我行新准入了XX、XX两家楼盘,至XX年底共投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XX笔,新增金额XX万元,其中首套房贷款XX笔,贷款余额XX万元,占比XX,利率执行基准下浮10%,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二套房贷款XX笔,贷款余额XX万元,占比XX。利率执行基准上浮10%,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

3、自2018年以来,截止2018年5月31日,我行新投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XX笔,新增金额XX万元,均为首套房贷款,利率执行基准上浮10%,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

综上所述,我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主要集中于XX年XX月-XX年XX月之间投放,自XX年XX月XX日以来,我行对个人按揭贷款政策收紧,不仅提高了按揭贷款利率,在额度上也较去年有大幅下降,按揭贷款增幅较低。已发放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多为首套房按揭,购房人员主要为进城务工人员,购房用于自住,以刚性需求为主。

四、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

截止XX年XX月XX日,我行个人住房按揭类无逾期贷款,无不良贷款。我行主要从以下几点防范风险,具体如下:

1、严格审查项目准入

自2017年7月份以来,各地土地成交规模显著回升,但规模的上升并未带来土地价格的回落,地价持续走高。一线城市持续放量,受政策限制和租赁土地集中出让影响,成交均价及溢价率均有所回落;二线和三四线市场均呈现土地出让“郊区化”现象,XX市万科、郎诗、万达等著名房企纷纷囤地在市区“非核心位置”囤地,带动了周边地价上升。地价上升导致的企业开发成本提升,因此我行在对项目的选择上更加谨慎,充分考虑了项目的选址、类型、物业配套及开放商经济实力、开发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在合作项目的选择上优先选取了大型房源,目前在合作的仅有XX、XX两家楼盘。

2、充分调查抵押物实际价值

房产价格增长过快容易引起经济“泡沫”,我行在按揭贷款的受理过程中高度关注抵押物价格,确保抵押物评估价值合理,规避抵押物实际抵押率过高的风险。

3、实时关注本地房贷政策

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相关购买及信贷政策也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年各种“限购”、“限贷”政策层出不穷,对开发商的销售进度、回款进度影响重大,我行时刻关注各类房地产政策,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及时调整政策。

4、把控客户个体风险

(1)XX地区刚需性购房贷款依然占按揭贷款总量的50%以上,按揭群体普遍为进城务工人员,经济实力一般,我行在客户群体的筛选上高度关注还款来源与征信记录,为把控还款来源稳定性,我行要求追加借款人配偶作为共同还款人,并根据客户具体情况要求追加担保人等。

(2)我行严控“首付贷”,深入调查消费类贷款的用途,严禁消费类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深入核查首付款来源,严控居民高杠杆购房的信贷风险。

五、个人商业用房按揭贷款风险

上一篇:环保标语图片范文下一篇:游园不值古诗的意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