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技术部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20

图书馆技术部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图书馆的自动化日常工作当中,技术部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才能够正常的开展日常工作。所以,应当依据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需求,届时对技术部的科学技术未来发展有一定的规划。本文针对技术部提升自身业务水准的有效方法进行详细论述,争取能够促使技术部以最佳的“姿态”服务于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望能够对同行业有一定的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图书馆;自动化;计算机;数字化;

中途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目前,整个世界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非常迅速,更新速度逐渐提升。伴随着计算机硬件标准的不断提升,特别是计算机存储空间的迅猛增长,促使图书馆自动化发展具备了坚实的硬件作为辅助力量。伴随着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水准的提升,与其相对应的计算机维护部门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与进步,为此,就需人们对图书馆自动化有一个更加全方位的认识及了解,全面具备最基本的计算机技术水准及努力提升技术部的相关科学技术水平。要知道,图书馆自动化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高低将与图书馆自动化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

二、技术部相关工作者应当全面把握好图书馆部门的具体工作流程。

(一)重要意義

在很多的情况下,图书馆业务部门所存在的诸多矛盾,是需技术部提供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支持才能够将问题加以解决的。在处理存在问题的过程当中必然会碰上各种各样的沟通问题,所以就要求技术部相关工作者要全方位的对图书馆具体工作流程进行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实现的有效方法

在不对日常工作带来任何影响的前提下,有计划的让自动化工作人员都能尽力熟悉图书馆的日常业务,对于日常安排下来的工作能够认真的完成。唯有把所安排的工作认真的做好,才能够促使技术部工作人员更好的掌握图书馆的具体工作。

(三)具体的收获

当下几乎全部的图书馆日常工作大都顺利实现了自动化。技术部所承担的自动化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在经过2.2的实践活动之后,能够很好的推动自动化工作者寻找及挖掘自动化工作软件于图书馆当中的具体业务的运用是不是科学合理,能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展现出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的有效作用。以此便能够找出存在的问题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领导进行汇报。只有将图书馆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加以解决,才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效率。

三、自动化工作部门应具备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

(一)图书馆对计算机自动化的日常维护

在图书馆对计算机自动化的日常维护过程当中会经常要做到的一项工作就是,操作系统与常用软件的反复安装。纵使此类工作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此问题的存在几率是特别高的。

(二)计算机服务器的维护技术

目前,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的病毒问题无处不在、微软的具体操作也是存在广泛的问题,若想确保计算机服务器不出一点问题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在进行计算机服务器日常维护的时候要求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增加或者缩减服务器故障问题发生的周期(2)服务器故障问题发生以后,如何能够有效的减短恢复服务器性能的具体时间。为能够完成这一任务,则需服务器维护工作人员全面掌握好以下基本科学技术:

1、将计算机服务器上面的所有驱动程序进行备份,经过对驱动程序的相关备份,能够很好的促使服务器重新安装的进展。当前,经常使用到的形式有以下三种:(1)手动备份。寻(2)使用程序备份。能够到网络上下载备份驱动程度的有关软件,但是这种方式很可能会将计算机病毒引入进来;(3)直接备份windows 目录下面的system、system32 、inf 这三个子目录。

2、选择使用GHOST 备份技术来促使服务器得以恢复

(1)整盘的数据镜像备份具体操作:第一,形成GHOST文件,新建一张GHOST 的开机磁盘,利用这个磁盘来引导系统,进入GHOSTPE模式、查看GHOST 所供应的“图形”界面,依据相关提示就能够顺利的完成相关工作。在此过程当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是,针对整盘镜像的恢复GHOST 要求目标盘容量一定不能够小于源盘。

(2)在服务器恢复的过程当中需挑选需要还原的镜像文件(*.GHO),依据相关软件的具体提示信息就能够顺利的开展有关具体操作。

四、应当具有数据库和MARC 数据的编程处理性能

图书馆的基本根源是文献资源,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永远都是文献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但是目前图书馆数据大都处在MARC 的情境之下,很大一部分时间当中,图书馆业务部门针对数据开展特殊处理的有关要求,为此需技术部具备采取专业科学技术方法处理数据性能。其包含:MARC处理加工的能力。

五、在其他方面需把握的计算机科学技术

(一)ftp技术

能够将经常使用的计算机工具与图书馆计算机的驱动程序储存于ftp 服务器上面以供应日常运用,唯有如此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技术部日常维护工作中的工作效率。

(二)代理服务器的创建科学技术

在网络信息当中,代理服务器是作为中转站的,其与网络相互连接的电脑只要将网络设置成代理服务器的服务地址,就能够具备代理服务器使用IP的地址属性。

(三)间接的网络维护技术

一般情况下,图书馆网络尤其是一些高校的图书馆网络都属于网络中心来进行日常经管的,所以, 图书馆的网络经管工作者并不具备有关专业的网络经管知识,但一定要掌握好在现实工作当中所需要使用到的常识和下载有关可以穿透防火墙的网络管理工具。

(四)网页制作技术

技术部最基本的要具备HTML 和ASP 语言的WEB编程技术,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应当去学习、研究一些JAVA 的编程技术。

(五)需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

当前不少的高校图书馆所选择运用的大都是国外的自动化软件管理程序,很多讲解材料是外语,所以需计算机相关工作者有目的的去学习一些外语知识,并且需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以此才能够对图书馆自动化软件的正常使用及运行发挥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六、结束语

图书馆技术部计算机技术水平将直接关乎着图书馆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具体进展情况,所以,图书馆有关领导人员必须对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加以特别的重视,依据现实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确保图书馆未来的健康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歇尔育种,图书馆技术指导HTTP/库技术:www.org/

[2]马歇尔育种,自动化系统市场2002:捕捉迁移的客户,图书馆杂志.2002.4.1.

[3]杰夫巴里,自动化系统市场2001:关闭在内容上,图书馆杂志.2001.4.1.

[4]马歇尔育种,自动化系统市场2002:公司简介,图书馆杂志,2002.4.1.

图书馆技术部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含义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根据用户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行为方式和心理倾向, 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目的的读者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内容和系统功能的一种服务, 进而可以提高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资源的利用率。

2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关键技术

为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个性化服务在数字图书馆领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按其关键技术主要可分为个性化的信息描述、个性化信息获取和用户建模。

2.1 个性化信息描述

用户个性化信息用来描述用户的个性化特征和偏爱, 用户的很多特征和动作都能不同程度的反映用户的偏爱, 如用户的性别、年龄、所在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程度、婚否、爱好、专业领域、阅读的文章内容等。对个性化推荐系统来说, 最重要的是用户的参与, 为了跟踪用户的兴趣与行为, 有必要为每个用户建立一个用户描述文件。用户描述文件刻画用户的特征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用户描述文件表达不同的个性化服务系统中的用户描述文件各自的特点, 用户描述文件从内容上可以划分为基于兴趣的和基于行为的两种类型。基于兴趣的用户描述文件可以表示为加权矢量模型、类型层次结构模型、加权语义网模型、书签和目录结构等。基于行为的用户描述文件可以表示为用户浏览模式或访问模式。在具体实现时可以综合基于兴趣和基于行为这两种表达方式。用户描述文件可以用文件来组织, 也可以用关系数据库或其他数据库来组织。目前有一些系统采用基于XML的RDF (Resource Definition Framework) 来表达用户描述文件, 并利用支持XML的数据库系统来存储用户描述文件, 这样不仅利用了XML的优点, 也保持了系统的性能。

不同的个性化系统的用户个性化信息的内容会有所不同, 亚利桑那大学的Zan Huang等人提出的基于图的推荐算法中, 用户描述信息包括所在国家、城市、生日、教育情况、职业、性别、婚否、是否有孩子、孩子个数、孩子的平均年龄, 表示成一个特征向量来描述用户的个性。Camegie MellonUniversity开发的WebWatcher系统的用户个性化信息在初始时以关键字列表的形式给出, 用户浏览后要给出是否找到所需信息的反馈信息, 用它来更新个性化描述。Personal WebWatcher不需用户给出表示目的的关键字和对结果页面的评价, 只记录用户请求的页面地址。明尼苏达大学的Gr ou p L en系统是一个NetNews协作过滤系统。用户需要显式给出反馈信息, 系统记录用户浏览的页面以及所花费的时间。StanFord大学的Fab系统是一个基于协作过滤的推荐系统, 把内容过滤和协作过滤技术相结合, 用户个性化信息用加权关键字向量表示, 从用户喜欢的页面中提取的关键字权重被加到用户个性化信息中相应关键字的权重值上。Susan Gauch等人把Ontology用于个性化信息的描述中, 根据用户浏览的网页以及网页的内容、长度、浏览时间等产生用于描述用户个性的概念层次。大多数推荐系统都是基于用户行为进行推荐的, 即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获取用户的个性化描述信息。

2.2 个性化信息获取

不同系统的个性化信息不同, 获取的方式也不同, 主要有两种方式:显式获取和隐式获取。

用户第一次使用个性化系统时, 系统可要求用户注册自己的基本信息, 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 并填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用户的自然情况和兴趣爱好都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系统需保持用户个性化信息与用户当前情况的一致性。系统可以让用户自主地修改个性化信息, 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自动修改。通过用户主动给出自己的基本信息或反馈信息而获得个性化信息的方法称为个性化信息的显式获取, 显式获取个性化信息的方法简单而直接, 用户信息是显式给出的和确定的, 可作为个性化服务的依据。但是, 它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方面, 用户一般都很注意个人信息的保密性, 因此在收集用户信息之前, 需要分析用户愿意提供什么信息。另一方面, 用户提供的信息过少时不能充分表达用户的个性, 而系统要求过多的用户干预则会让用户厌烦。一般情况下, 很少有用户向系统主动表达自己的喜好, 因此这种做法很难收到实效。

隐式获取是在用户与系统交互的过程中, 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获取用户的个性化信息。个性化信息的隐式获取不要求用户提供什么信息, 由系统自动完成, 隐式获取又可分为行为跟踪和日志挖掘。

比较实际的做法是行为跟踪, 因为用户的很多动作都能暗示用户的喜好。不同的系统中用户有不同的动作, 如电子商务中用户的动作是购买;Web检索中用户的动作是提交查询、浏览、前进、后退、点击鼠标、拖动滚动条等;数字图书馆中用户的动作包括查询、浏览、下载、标记书签、反馈信息等。研究表明, 简单的动作 (如点击鼠标) 不能有效地揭示用户的兴趣, 而浏览页面和拖动滚动条所花的时间可以有效地揭示用户的兴趣。用户查询、访问页面、标记书签能有效揭示用户的兴趣。

个性化信息获取常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 通过分析系统日志可以获得相关页面、相似用户群体和用户访问模式等信息, 个性化服务系统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创建或更新用户个性化信息。Web日志挖掘中最常使用的方法是根据网页的点击次数来评价用户对该网页的兴趣, 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完整的, 而且经常是不正确的, 但该方法可用于辅助其它日志分析技术。尽管Web日志的信息不够全面, 但还是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有意义的信息, 比如通过收集用户顺序请求的日期和时间, 可以分析出用户在每个资源上所花费的时间, 从而可以推断用户对该资源感兴趣的程度;通过收集用户感兴趣的领域, 有利于对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分类;通过分析用户请求的顺序有利于预测用户将来可能的行为, 从而推荐合适的信息。

2.3 用户建模

用户建模是指从有关用户兴趣和行为的信息中归纳出可计算的用户模型的过程。可计算性是用户模型的基本要求, 在个性化服务系统中的用户模型不是针对用户个体的一般性描述, 而是一种面向算法的、具有特定数据结构的形式化的用户描述。

用户建模是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和核心, 无论何种形式的个性化服务, 都需要首先建立对用户的描述, 然后才能据此提供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根据建模过程中用户的参与程度, 用户建模技术可以分为用户手工定制建模、示例建模和自动用户建模。

2.3.1 用户手工定制建模

用户手工定制建模是指用户模型由用户自己手工输入或选择的用户建模方法。如用户自己输入感兴趣的关键词列表, 或选择感兴趣的栏目等。卡内基·梅隆大学的Web Watcher和Yahoo站点1996年推出的My Yahoo是用户手工定制建模的典型代表。但用户手工定制建模存在着3个方面的不足。

因为建模过程完全依赖于用户, 容易降低用户使用系统的积极性;用户不愿意参于对系统的训练, 即使用户知道对系统进行训练会给自己带来好处。

用户难以全面、准确的罗列自己感兴趣的栏目或关键词, 从而导致用户模型不够准确。

当用户兴趣发生变化时, 用户必须重新输入用户模型;用户手工定制的用户模型是静态的这与用户兴趣的渐变性不符。

2.3.2 示例用户建模

示例用户建模是指由用户提供与自己兴趣相关的示例及其类别属性来建立用户模型的建模方法。由于用户对自己的兴趣和偏好等最有发言权, 因此由用户提供的有关自己兴趣的示例最能集中、准确的反应用户的兴趣和偏好等特点, 加州大学Irvine校的Syskill&Webert是示例用户建模的典型代表。

2.3.3 自动用户建模

自动用户建模是指根据用户的浏览内容和浏览行为自动构建用户模型、建模过程无须用户主动提供信息的建模方法。主要代表有卡内基·梅隆大学的Web Watcher, 德国国家研究中心的ELFI麻省理工学院的Letizia等。

自动用户建模实际上是改进了示例用户建模方法中的示例获取途径, 将其转化为无须用户标注的自动示例获取方法。通过对用户浏览页面的聚类和分类就能够得到用户感兴趣的主题, 从而实现自动建模。此外, Web日志挖掘也是一条实现自动用户建模的途径。自动用户建模虽然存在着容易引入噪声, 不利于构建高质量的用户模型的缺点, 但是, 自动用户建模无需用户主动地提供信息, 不会对用户造成干扰, 有利于提高个性化服务的易用性, 促进个性化服务的快速发展。

3 结语

近年来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改变了图书情报机构以往“我提供什么用户就接受什么”的运作方式, 开创了“用户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的发展思路。我们相信, 随着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 我国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一定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 真正实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利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展不同层次的、多种类型的、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有效信息服务。

摘要:个性化服务技术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技术, 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的用户, 以不同的策略和方式提供不同的信息内容。本文介绍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含义, 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建立个性化服务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个性化信息描述,个性化信息获取,用户建模

参考文献

[1] 张智慧.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分析[J].情报科学, 2003 (6) :124~125.

[2] 李培.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 马文峰.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探索[J].图书馆杂志, 2003 (5) :31~32.

[4] 袁会香.关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5 (6) :57~59.

图书馆技术部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必要性

(一) 解决资源存储的技术难题

当前, 制约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为存储问题, 由于数字图书馆中存储的资源数据量十分庞大, 因此, 如何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搜索、跨库检索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中要以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将会解决这些资源存储及搜索问题, 通过云计算技术数字图书馆可以获得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共享功能, 提供优质的数据异构检索服务, 降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成本。

(二) 避免信息资源重复建设

当前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不能实现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的相互补充和利用, 因此,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不能提前做好数据存储规划, 只是将拥有更多的数字资源作为数字图书馆的优势, 盲目扩大和购进本馆的数字资源, 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高效归纳和整合数字资源, 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

(三) 解决用户信息需求, 达到资源共享

数字图书馆中拥有大量的数字资源, 用户登录平台之后可以对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检索, 而传统的图书馆对服务器的最大服务响应数量和接入终端数量有硬性要求,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获取只能限定在一些规模和类型相同的数据借口间达到共享, 而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图书馆间信息资源的流通与共享是十分困难的。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避免了图书馆应用过程中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促进不同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解决了资源封闭和受限制的困境, 从而可以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数据资源服务。

二、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图书馆平台设计

(一) 平台设计目标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实现了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垮库无缝检索, 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它的设计目标如下: (1) 构建特色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 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2) 建立有效的数字信息反馈机制, 这样读者可以享受更加优质的服务; (3) 完善数字图书馆功能, 整合不同的应用, 实现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垮库检索, 满足多种类型数字图书馆的共性需求。基于上述需求对数字图书馆进行建设分析。

(二)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图书馆技术模型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图书馆技术模型见图1, 读者登录数字图书馆之后首先进行身份认证,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认证通过之后才可以使用图书馆平台中的资源, 输入检索的关键字之后, 平台调用云计算数据库, 获得相关的内容之后返回用户界面。

数字图书馆中设置了相应的图书传感节点, 通过RFID传感器采集图书馆中的图书位置相关信息, 通过WIFI网络将采集的信息上传至书架上信息处理传感节点, 最后上传至数字图书馆的本地信息处理平台对信息进行处理, 同时平台也会监测图书馆中的环境信息及读者的相关信息等,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整合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

(三) 平台结构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图书馆平台, 主要是利用云计算、网络传输等技术, 整合各分立式图书馆的图书信息资源, 建立统一的检索界面, 实现资源的有效检索和调度, 及时快速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平台的基本结构如下。

1.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数字图书馆的整个平台服务体系的基础, 该层可以实现平台中不同硬件节点资源的虚拟化, 并实现平台中分布式数据库资源的集中统一调度和管理, 最终实现整个平台数据库的信息共享及优化配置, 满足不同用户对于平台中的数据库的信息需求, 实现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功能的最大化利用。

2. 数据库层

数据库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不同分布式节点数据库中的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分配, 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首先用户通过云服务平台操作界面提出具体的服务需求信息, 其次根据用户发送的请求读取分布式节点图书馆中的数据信息, 最后, 云服务平台将用户的需求信息发布到各个图书馆节点上, 将用户的需求信息资源服务提供给终端。

3. 管理平台层

管理平台层主要负责节点图书馆数据资源的远程管理、认证、访问、监控管理、并发控制以及服务质量管理等内容。

4. 应用层

应用层负责向用户提供简单易懂操作界面, 用户通过登录使用各个分布式节点图书馆网站, 就能读取云服务平台的所有有用资源, 包括注册以及验证等管理服务。

三、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当前云计算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但是熟悉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当前三网融合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 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因此, 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应该考虑三网融合, 利用数字电视与移动通信作为平台开展服务,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数字图书馆用户, 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2) 大规模数字资源的存储和利用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的重要方面, 因此,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数字资源发现、数字资源匹配、数字资源描述、数字资源调度、关联数据发布等相关内容。 (3) 数字图书馆云服务评价。基于云计算技术数字图书馆提供了很多云服务, 但是云服务体系的效果究竟如何, 需要进行数字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 这样可以优化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体系, 建立数字图书馆云平台评价方法。云服务体系评价过程中考虑的因素如下:数字资源云服务质量、数字图书馆用户所处环境、偏好等上下文信息等。 (4) 数字图书馆云计算中心的负载和优化技术。当前数字图书馆研究的重点在于网络技术、资源存储与调度技术等, 对于云计算中心的负载和优化技术研究的相对较少, 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才可以不断满足大规模数字资源的存储、访问等相关需求。

四、结束语

当前数字图书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但是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应用还处于起步的阶段, 不是十分成熟。为了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于图书馆资源的检索需求, 实现数字图书馆的集约化管理, 应该基于云计算技术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克服多方面的困难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摘要: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人类文明的载体, 为了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基于云计算技术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必要性,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图书馆平台的建设目标、技术模型等, 最后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图书馆,资源调度

参考文献

[1] 王文清, 陈凌.CALIS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模型[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 27 (4) :13-18.

[2] 胡新平.文献资源云平台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 35 (4) :81-84.

图书馆技术部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馆藏数字化资源的增加提高了用户需求的满足度, 但与此同时, 用户操作的难度也在提升:当用户没有明确的书目需求, 或是提出过于专业详细的学术需求时, 图书馆往往没有相应的问答系统为其提供引导和服务;部分现行图书馆具有相应的参考解答系统也只包含固定的FAQ问答, 无法达到精细化、个人化的服务目标。由于用户在问答情境下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需求, 因此图书馆行业智能问答系统的研究是必要的。

一、智能问答的发展现状

早期的智能问答 (Question Answering, QA) 技术以传统机器学习模型为基础, 根据文本特征及算法实现基本的文本词句分解。由于这种方法往往依赖特征提取的质量高低, 缺乏对数据深层语义信息的学习能力, 无法挖掘大量数据中的隐含特征, 因此存在着处理稀疏数据不好、回答准确率较低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改善。目前的QA技术主要是结合知识库或深度学习, 实现对自然语言深度逻辑关系的理解。

基于知识库的QA技术能通过知识库丰富的存储对自然语言进行更深入的语义关联, 提高自然语言处理的准确率。知识库问答 (Knowledge Base Question Answering, KB-QA) 一般分为三部分:知识推理、知识获取和知识表示, 知识获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包括命名实体识别和实体关系抽取两方面。

基于深度学习的QA技术通过在多层神经网络训练效率的提高, 不仅能在语义角度实现自然语言的准确匹配, 还在情感分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发展, 将自然语言从浅层特征解析变为通过更加复杂的深度学习网络结构。利用卷积神经网络 (CNN) 算法, Kim进一步改善了问答系统中的语义分析与句子分类;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 (Bi-LSTM) , Tan等认为结合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模型结构, 能更好地优化答案筛选任务。神经网络的引入让基于深度学习的QA系统可以进一步探索语句内部逻辑联系和情感含义, 实现贴近人类思维的自然语言处理, 进而提供更准确的问答对匹配。综上所述, 智能问答系统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成熟发展能帮助图书馆问答系统更有效地处理自然语言查询表达式、识别用户意图, 从而运用对应的检索策略在语料库中为用户提供更准确的检索结果, 帮助完成当前图书馆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目标。

二、智能问答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建议

在图书馆这一特定领域实现智能问答系统, 关键难点在于:

(一) 语料库的建设和完善, 具体包括

(1) 如何全面、高效地实现语料库初始真实数据的收集存储, 提高返回用户提问问题答案的全面性。 (2) 如何针对语料库真实数据进行有效问题的筛选, 提高返回用户提问问题答案的价值性。 (3) 如何进行用户研究、探索用户提问模式, 从而实现语料库问题的精选。

(二) 限定领域机器学习模型的选择

针对以上问题, 作者提出以下建议:

1. 人工处理语料库内容

首先应保证图书馆系统内问答数据的不断更新和补充, 缓解语料库容量不足带来的压力。其次可以进行人工语料筛选, 剔除对改善图书馆咨询服务没有价值意义的用户问题, 并且针对为用户提供的答案进行二次审阅, 纠正错误、完善正确信息、调整格式, 形成一套完整的问题-答案对语料库体系。在语料库建设趋向完善时, 可以考虑与更多的问答类网站进行对接, 建立大型语料知识库, 以便在满足用户基本咨询需求外, 还能为用户尚未明确表现的潜在需求提供相应的咨询引导。

2. 进行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

可以通过卡片分类法等进行用户提问模式的探索, 实现问题的性质分类和情感的分析分类, 改善语料筛选标准。问题的筛选分类直接关系着语料库的建设, 具有良好分类体系的语料库能够使机器学习模型更快捷地进行语义匹配, 降低时间损耗率。

3. 使用语料库对来打磨机器学习模型

图书馆系统区别于其他公共服务系统, 具有高度的个性化特征。因此简单地将机器学习模型套用于图书馆智能问答系统将严重削弱其效力。因此, 可以将图书馆问答语料库中的一部分问题对作为训练集, 用更贴合图书馆的数据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再构建, 使模型在原有架构的基础上将图书馆特征融入算法, 提高机器学习模型的适配性。结合深度学习技术, 可以简化问答系统的分析与判断时间, 实现系统的自主学习。

4. 建立反馈机制

通过设定必要的读者信息反馈机制, 将收集到的读者反馈信息自动回输到语料资源库中, 形成对答案语料资源库的有效补充, 据此建立动态化的最佳答案抽取模板, 为后续出现同样的问题时提供更为优化的语料元素。

三、展望

作者认为, 智能问答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图书馆智能问答机器人的应用尚不广泛, 代表性的有2012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智能机器人“小图”, 以及2018年2018年南京大学基于云端AI引擎设计的咨询机器人“图宝”, 后者已具备图书查询和简单咨询等交互能力和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说明未来的图书馆智能问答机器人不但可以从已有数据库中寻求最合适的答案, 而且可以通过学习形成语料库, 自我生成答案, 逐渐走向真正的人工智能, 进而推动全图书馆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进程, 促进图书馆行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资源的爆炸式增长, 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之势。然而相对应的用户操作难度也随之增加, 现存图书馆问答系统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本文通过介绍智能问答的发展现状论证了其应用于图书馆领域的可行性, 并针对目前图书馆智能问答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对其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智能问答,图书馆,数字化,机器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一峥.基于知识库的问答系统意图捕获[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4.

[2] 荣光辉, 黄震华.基于深度学习的问答匹配方法[J].计算机应用, 2017, 37 (10) :2861-2865.

[3] 金丽娇, 傅云斌, 董启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智能问答[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7 (5) :66-79.

[4] 张效祥.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5.

[5] KimY.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sforSentence Classification[C]//EmpiricalMethodsinNaturalLanguage Processing, 2014:1746-1751.

[6] Tan M, Santos C D, Xiang B, et al. LSTM-based Deep Learning Models for Non-factoid Answer Selection[J]. Computer Science, 2015.

[7] 刘宝瑞, 郭宏娇.基于Deep QA的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问答系统研究[J].情报科学, 2017 (4) :106-111.

[8] 夏元昉.基于深度学习的问答系统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7.

[9] 冯升.聊天机器人问答系统现状与发展[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16 (4) :34-36.

[10] 郭金刚.面向数字图书馆中文自动问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10.

[11] 来云.图书馆智能化咨询问答机器人系统设计与语料技术研究[J].现代情报, 2017 (11) :123-126.

图书馆技术部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 图书馆信息技术概况描述

众所周知,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即是需要建立一个包涵网络通信设施、多种计算机管理和应用软件、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信息管理系统。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作为整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走过了从单项系统到多项系统, 从多项系统到集成系统, 从单机系统到局域网络系统的发展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人们已经认识到, 图书馆信息系统必然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 就目前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技术发展而言, 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还很有限还不能达到从根本上改变查找文献难的问题, 不能完全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就此, 更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 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和建设。

2 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中职学校的图书馆对网络设计的建设

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设施即是计算机网络。从原则上讲, 在网络设计中必须考虑到以下几儿歌因素:软硬件的可行性, 兼顾现实性和技术领先性;系统的兼容性;整体最优原则。同时, 还需要考虑有限合理性原则, 进行综合考虑, 折中选择。中职学校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和为读者服务是设计图书馆网络的出发点。应明确图书馆现有管理、服务对网络系统的整体需求。中职学校的图书馆网络应满足先进的管理和服务功能需要:一是馆内采访、编目、流通业务自动化管理;二是教师、学生检索、阅览、下载馆藏的电子文献;三是教师、学生访问因特网, 浏览下载网上的信息。

中职学校的图书馆网络特点是性能要求高, 要满足文本、音频、视频的多媒体传输处理, 多用户同时检索大容量的电子文献数据库。因此要求网络带宽, 数据传输和处理速度快, 存储容量大。因此, 中职学校的图书馆网络设计要满足现有的管理、服务需要, 同时还要留有扩充、升级的空间, 在设计过程中, 要统筹规划。除此以外, 对中职学校的图书馆来讲, 还应把图书馆网络作为校园网的一个子网来设计。根据经费支持的力度分阶段进行建设和实施。

2.2 中职学校图书馆应注重网络资源数据库的建设

众所周知, 网络硬件设备和操作管理网络的软件都是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外壳, 真正的内核应是网络资源数据库——电子馆藏又称数字馆藏。随着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 将会导致学生人均藏书量的不足, 因此, 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应建设好网络资源数据库, 这样就可以使馆藏文献的品种数量得到迅速增加, 这是学校建立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非常有效的手段。

目前我校就已购买安装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四个专辑:文史哲、经济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中国财经报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数据光盘》;《中国经济信息专网》镜象站点, 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站实时接收发布信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与超星数字图书公司签定购买数字图书的合同。将这些数字资源放在学校校园网上进行共享, 极大的丰富了我校的文献资源, 为教学、科研的发展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3 中职学校图书馆应注重电子阅览室的建设

中职学校的电子阅览室主要为学校师生提供光盘资料阅读、电子文献检索、多媒体视听和上网浏览等服务。由于电子阅览室的网络结构和硬件配置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发展很快, 电子阅览室建设一般不可能一次建成以后就不更新了, 而中职学校的图书馆设备经费很有限, 因此在网络选型时必须考虑到将来的扩充和升级, 以便更好的保护已有投资。因此, 我们在购买设备的时候, 应更加注重关键设备的性能与资金的投入。例如, 根据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 在电子阅览室建设初期, 可以选取一些通用的数字图书大约在25~30万册, 并且包括适量的多媒体资料, 大概需要2TB左右的存储容量。同时, 还要考虑到每年按1万册的图书数字化速度计算, 电子阅览室要在初期投入选择购买3TB左右的存储容量的光纤磁盘。

2.4 中职学校图书馆应注重图书馆网站的建设和完善

为了更好的建设和完善中职学校的图书馆网站, 就应充分的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对师生进行图书馆知识教育和文献检索方法的教育, 加强知识导航, 使读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无时空限制地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让图书馆与师生、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交流渠道更加畅通无阻。在目前网络广泛应用的环境下,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师生运用图书馆, 是通过网络找寻自己要借的书和网站上链接的全文数据库来查找原始的文献。中职学校图书馆网络建设的效果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师生访问网站来实现的, 网站已经成为学校图书馆极为重要的服务窗口。我校的网站内容分以下几个板块:学院介绍、读者指南、书目检索、师生反馈、网络导航、数字馆藏、新闻公告。当然, 由于学校图书馆的网站访问量较大, 要让服务器能同时满足多个服务请求, 因此, 要有较强的数据缓冲能力和较大的并行处理能力。

2.5 培养中职学校高素质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

通过无数次的实践认证表明, 培养电脑操作人员比较容易, 然而培养系统开发、维护和检索人员是非常有难度的。因此, 随着图书馆管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注重培养能在国内外网站上获取信息资源, 满足师生深层次信息需求的图书馆管理人员, 必将成为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中的一项艰巨任务。这样的管理人员应当是复合型人材, 要求其既有专业知识, 又有外语基础, 还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检索技术。因此, 应重视和培养中职学校高素质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 并制定出能够稳定队伍、吸纳技术人才的政策。

相信通过以上措施, 必然有利于中职学校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应用, 让图书馆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 从而更好的树立中职学校图书馆的良好新形象。

摘要:本文就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浅析, 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 并从加强中职学校的图书馆网络设计、电子阅览室、网络资源数据库、图书馆网站的建设等几方面, 对中职学校的图书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职图书馆管理,信息技术,概况描述,建设措施

参考文献

[1] 叶鹰.图书馆网络系统建设和集成系统选择[J].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2 (2) .

[2] 刘晓辉.以太网组网技术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图书馆技术部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高校智慧图书馆利用高新科技, 不仅能够解决传统图书馆存在的服务水平差、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还能利用数字技术、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为师生提供多项延伸性服务。在“双一流”建设步伐愈来愈快的环境下, 高校必须明确人工智能技术对建设智慧图书馆的重要性, 充分发挥该技术的价值与优势。

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推送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基于计算机模仿人类行为与思维, 通过逻辑推理、关系证明、信息识别等功能实现替代部分人工劳动, 将其与图书馆相结合, 能够打造出服务质量高的优质智慧信息系统。目前,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普及程度愈来愈高, 许多图书馆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服务建设中部分高校利用该技术构建信息智能化分析系统, 对师生行为信息、图书流通信息进行收录与存档, 通过整合、分析文献资源的流通率与师生借阅习惯, 在师生下次进行借阅时,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支持, 对其提供个性化推送服务[1]。例如, 清华大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慧图书馆信息分析系统, 借助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对师生的借阅习惯进行分析, 为师生推送其可能需要的文献资料信息, 并通过视频传输方式将资料直接展示在师生面前, 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

高校在管理图书馆时, 若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有机结合, 极大程度上可以实现文献资源、智能设备、师生借阅的个性化全方面感知。第一, 将视频监控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相连接, 打造智能实时在线监控系统, 利用该系统对文献资料与馆内流动人员进行定位、跟踪、管理与监控, 有利于防止资料丢失、及时制止不良行为。第二, 利用二维码、传感器等智能终端打造人性化感知网络系统, 高校智慧图书馆利用该系统可以快速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与文献或借阅有关的信息, 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工作效率高的感知型图书馆平台。

三、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文献资源分类与保护

高校的传统图书馆对文献资源进行分类时, 主要依据是文献来源、录入时间、资源类型、内容特征等。图书馆管理员按照上述条件将文献资料按照相应体系要求分类后, 分别安置到不同的层次区, 不论是资料查找还是文献整理, 都需要人工完成。而且传统文献资源保存方式以纸质版为主, 容易造成文献损毁。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高校图书馆建设, 能够打造出具有智能化、自动化与科技化的智慧型图书馆, 有利于提高文献资源分类的高效性, 对保护资料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分类

该技术具有极强的分析功能, 能够对语义、句法、词法等进行分析, 若是高校将不同语言导入人工智能系统, 具有人工智能相关程序的计算机便可以自动生成中间语言, 高校将这种语言应用于文献资源分类, 可以为资料智能化检索奠定良好基础。例如, 某高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自动检索程序, 并对每一份资料进行了编号, 师生在借阅资料时需要先登录自己的专属账号, 然后利用计算机查找所需资料, 随后按照指示寻找资料所在书架;在归还资料时也必须先登录账号, 然后点击归还, 随后将资料放回指定位置, 如果资料没有被放回指定位置, 则无法在计算机上点击已归还, 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量, 还能提高借阅服务效率。

(二)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护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无论纸质资料还是数字资源, 其储存方式都是集中式, 因而图书馆文献资源安全防护也要分为实体资料安全保护与数字资源安全防护。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智能监控技术等提高资料安全等级, 其中智能识别技术可以采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 智能监控技术可以应用于门禁, 前者方便快速找到破坏资料的人, 后者能够避免资料丢失。至于数字资源防护, 高校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安防功能与存储调度功能, 对图书馆各级网络系统增加安全防护程序, 防止不法人员恶意窃取、损坏资源, 并利用追踪程序对恶意木马、病毒进行追踪, 为后期寻求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提供证据。

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慧型学科服务空间”

自“双一流”战略决策通过以后, 各大高校主动建设一流学科的步伐逐渐加快,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慧型学科服务空间”成为高校智慧图书馆对接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关键途径。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型学科服务空间”是一个以满足师生需求为主的多角色互动开放式学科服务空间。它以图书馆的智慧信息系统为核心, 将各重要学科的价值资源作为基础, 指导思想为慕课化, 在设计理念方面参考了社区空间构建, 在传统图书馆服务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空间布局进行了创新, 能够为师生的教学、学习等提供支持服务[2]。

高校智慧图书馆在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 利用知识服务理论构建了具有多层次、协同化、智能化的学科服务空间, 该空间的建设主旨是为师生营造开放、动态的学术环境, 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文献资源推送服务的精准度。

对此, 高校可以将核心设计思想定义于为全体师生与教育从业人员服务, 系统核心服务程序为HDFS, 技术基础为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在构建主系统的同时, 建设用户行为预测系统、服务营销输出系统、信息自动查询系统等子系统, 以此实现智慧图书馆的线上线下学科服务一体化。

五、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实现数据资源建设

现阶段, 大多数高校实现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 但智慧图书馆在服务内容方面仅呈现出了数据特征, 却没有体现出智能特征, 图书馆不能通过对互为关联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 发现文献资源在借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管高校图书馆在数据资源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与丰富的经验, 但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进步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多, 所以高校若想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价值, 必须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慧图书馆建设, 通过实现数据资源建设提高图书馆在师生心中的地位。

高校智慧图书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数据资源建设服务, 能够对传统网络关联数据进行语义化处理, 有利于提高文献资源的数据管理的高效性、储存的安全性与服务的智能性[3]。例如, 我国某著名高校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基础, 以智慧图书馆为数据资源库, 开展了“面向舆情”“控制舆情风险”“舆情传播语境下的信息传播者神经网络变化趋势”等研究, 师生通过智慧图书馆的数据资源构建了“智能舆情监测模型”, 是充分发挥人才资源、数据资源的具体体现。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中, 可以为师生构建具有开放性、个性化、动态化与智能化的图书馆, 是高校图书馆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 高校应不断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强化其与智慧图书馆的联系, 将该技术应用于资源整合、图书定位、个性化推荐等服务。

摘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效性与科学性, 该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目前主要应用于智能搜索与推理、机器学习与人类模仿, 若是将该技术应用于高校图书馆建设, 便可有效推动智慧图书馆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有效应用, 以期推动图书馆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智慧图书馆,高校

参考文献

[1] 董同强, 马秀峰.“人工智能+图书馆”视域下智慧型学科服务空间的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 2019 (2) :83-88+46.

[2] 李佩蓉, 解解, 崔旭, 等.人工智能在高校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与发展——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及其算法实现[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 (7) :27-30.

[3] 陆婷婷.从智慧图书馆到智能图书馆: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发展的转向[J].图书与情报, 2017 (3) :98-101+140.

[4] 周孟秋.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 (18) :176-177.

[5] 江康.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价值[J].福建电脑, 2017 (10) :13-15.

上一篇:体育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作文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