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人生感悟范文

2024-04-21

点滴人生感悟范文第1篇

无论酸甜苦辣,经过的多少都是人生的记忆和组成部分。人性的弱点就是很容易对自己宽容,很难放弃对别人的抱怨,人人都在渴望别人的宽容来滋养自己的懦弱和自私。所以我们无论处于何重境地身边总不乏追随者。也许也该恭喜我们从不曾孤单!

人的心真的是无底洞,没有了会渴望,得到了却奢望更多,当时光在一次次的寻觅与等待中匆匆流走的时候也还是会抱怨命运的不公或际遇的稍纵即逝。身边的一切在默默的等待中错过了,失去了,沉默了,远离了。。。我们在张望和抱怨中衰老了,糊涂了。。。什么时候可以抬头看看天边那一朵飘过的云彩,若你我皆是陌路,不曾交集,不曾告别,生命也就轻飘的似一朵无根的云彩,那你还抱怨什么?渴望什么?又哪里来的那么多的奢望?

生命开始的那时候,每个人都注定有一些经历在前面等着他,但那些真正拥有了富足的经历因此也享受了人生的人,却绝少是在等待经历来临,因为上天为我们安排的经历是相等的,而不同寻常的经历是等不来的。如果我们不满足于平常人的经历,我们就得自己去寻找经历,去历险、去创造,去走向成功与失败的颠峰。

我们已经习惯于按“付出多少,得到多少”的方式来思考生活,这种简单的“得失法则”使我们的心灵如此干枯,生活如此乏味。经历之所以是重要的,在于经历过程本身,而不在于从这经历中得到什么。所以真正热爱生命的人关心过程,而不是结果。与自然相比如此弱小的人是无法驾驭事态,更无法决定结果的,而过程却是我们亲身感受的,是可以给我们许许多多启迪的。所以,对于一个注重经历的人来讲,美食与糟糠是等值的,热恋与失恋是等量的,享受与艰辛压起相等的砝码,欢乐与痛苦会留下同样的启示。甚至于,在生命的某些时候,糟糠、失恋、艰辛、痛苦给予我们的会更多一些。有人说,小孩子是通过得病长大的,那么成年人不也正是通过痛苦而成熟的吗?品味痛苦给以我们的启示,远远多于沉湎于欢乐的时光。

在经历过程中会有着很多的痛苦。寻找经历,制造经历,也就是完善人生。仔细想一下便会发现,那些真正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都是不满足于平常生活而去寻找与创造的人。当他做这种寻找与创造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到“经历”的意义,只是想应该多做些什么,应该争取到什么,而在实际上却在充实自己的人生之旅,使他生命创造的价值更大,对人类整体的进步促动更多。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有生命就有痛苦,痛苦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伟大的思想,必然产生巨大的痛苦之中;伟大的人格必然源于痛苦的心灵。

马克思一生痛苦,他和他全家时常食不果腹,且被各国政府驱逐。毛泽东一生痛苦,纵然他是亿万人之上,他也逃不了战场奔苦,劳心焦燥,疑虑重重。歌德是世界级的大文豪,可他一生遭遇七次失恋的打击;这等痛苦,足使常人致以死地。大科学家诺贝尔,他发明的炸药专利,使他成为当时世界上的顶级富豪,可他为单恋他的表妹痛苦了一辈子,终身未娶。

作为平凡的人,普通的人,可能要面对生活中最基本的痛苦:为“柴、米、油、盐”之苦,为就业之苦,为住房之苦,为娶妻之苦……

人生和痛苦是不可分离的,不要逃避痛苦,痛苦来之逃也逃不脱,要迎着痛苦上并战胜痛苦。一个人的伟大就在于不怕痛苦、战胜痛苦。逃避痛苦,痛苦或许暂时离你而去,将来痛苦则加倍于你;战胜痛苦,人生才会感受到痛苦后的幸福和快乐,这才是真实的快乐。没有经过痛苦的快乐,是不正常不道义的快乐,当你继续享受这种快乐的时候,更大的痛苦和祸患将离你不远,甚至将有惨患降临尔身。譬如贪官贪污百姓巨大财产,自感逍遥得意之日,也是阳间冥间共同抽出利刃格杀之时,其结果那将是惨祸之惨不忍睹!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你拥有快乐和幸福,那你肯定拥有过痛苦。这样就会明白,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可思议的;就像没有翅膀的鸟、没有足的走兽一样不可思议。就会明白痛苦是快乐和幸福之源,快乐和幸福要靠痛苦来孕育;就会明白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是在不断的奋斗、刻苦和磨难当中孕育而成的。一切侥幸的、贪婪的、不劳而获的、甚至以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的方方面面的人,不但毫无快乐和幸福可言,而且最终会坠入黑暗的无底深渊。

点滴人生感悟范文第2篇

小学科学课程标指出:“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学习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观察为主。这不仅标志着该课程从单一的学科教育转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上来,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要飞跃和教学不断深化。因为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在这里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将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顺应小学新课程的标准,并达到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益谈谈自己的一点理解和认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最好老师。科学课,是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型课程。它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让学生在学学做做、玩玩乐乐中,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向学生宣传科技知识,带领学生搜集科技信息,使学生对科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上科学课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不能马虎对待,为今后学好科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所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为重要。例如教学《声音的产生》,首先创设情境,

激发情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然后老师播放课件:无声的大自然。我们刚才看到的画面仿佛缺了点什么?谁能告诉大家有什么美中不足之处吗?然后再将课件画面添上声音,学生兴趣十足。觉得有了声音,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样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当然要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益,就要优化教育资源,整合具体的操作过程,并要重视教学设计在实施中的合理性,要看教师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价值的探究活动。

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我们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为此,有必要重新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新课程下的教材不应是学生和教师学习、教育的唯一工具,而是教师放飞设想的起点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把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泉眼。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基础。因此,要做到这几点:

首先教师要真正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在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型处理。一切现存事物都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根据自己所在的大教育环境,因地制宜地用批判性的精神对待教材。

其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很好的把握教材难易的“度”。如在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全过程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科学探究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那么这节课该如何开展才能使探究活动更具合理性与有效性呢?我们先来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把小苏打和醋放在一起会怎样?会不会变成其他物质?会不会变气味?这些问题对已经学过《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的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也没有多大意义。因此,这节课中就这一问题而言,提出问题不是重点!再来看学生的猜测结果:会变成糊状,会改变颜色等等,就是没猜到会冒气泡。其实我们也能想到学生的猜测结果,因为在平常生活中学生几乎没有接触小苏打的可能。对未知物质的混合进行猜测,有点瞎猜,所以猜测也不是重点。再来看制定“小苏打和醋混合”的计划:学生讨论需要什么材料?该怎么做?这个实验材料是明摆着的,需要的是小苏打、醋、筷子和杯子,看来价值不大。关于怎么做,学生们提出了顺序问题、数量问题,如:是让醋倒入小苏打还是让小苏打倒入醋?倒入多少?是一点一点倒入还是一下子倒入?等等。这里就包含科学混合方法问题,混合就是倒在一起,倒在一起就有不同的倒法,不同的倒法就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这就是科学课要追求的东西,是具有重要的科学探究价值的。其实我们只要从各环节所用的教学时间出发,就能达到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再次,在教学中要精简探究活动数量,控制活动中的变量。新课

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亲身经历给他们深刻地体验。因而活动多了,如何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重点,并围绕这个点,做深做透,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的责任。而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让学生跟着你草草收场。所以与其热热闹闹,丰富多彩,还不如减少两个活动或某些环节,保证充分地时间,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那么学生的收获可能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了。

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因此,科学课堂教学是一项灵活性比较大的工作,不同的教学内容就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环节。

三、利用科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究知识,获取新知识,是提高探究能力的有效

途径。比如我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物体振动的情况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也不同”我就让学生做这样一个探究性实验:三个相同的玻璃杯装着多少不一的水,用筷子敲击杯子的边缘,发出声音最高的是哪个杯子?在这个实验中你发现哪些关于发声现象的科学规律?课后,学生研究兴趣高昂,认真地参与实验,探索出物体发声高低的规律。所以这样的教学内容就突破了课堂时空对于学生发展的限制,而着眼于对整个大自然的探索,提倡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了知识。并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并在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想法。使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我通过尝试探究式教学,体验了从被动的传授者到主动的研究者,在教学中注重用研究和改革的观念开展教学。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我认为,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概念和方法形成更明晰、更深刻的认识,对我来说,是教育实践的创新和反思。

总之,我们教师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要为学生创设一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务必时刻提醒自己,避

点滴人生感悟范文第3篇

小学作文多以写人叙事为主,故在写作手法上多以记叙、描写为主,辅以说明。

小学作文只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就可以,大多是自己的生活经历。叙事作文只要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好就好。写人的作文除了简单粗糙的描写外,其实还是围绕人物叙事,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小学作文的思想要积极上进,主题要突出,能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就很棒,最好能达到情感的升华那就更加完美了。

点滴人生感悟范文第4篇

在教学“生活中的见闻”时,建议学生利用休息日陪母亲逛菜市场,了解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体会母亲“当家”的辛苦。茶余饭后走进社区,了解社区的新鲜事。与好友走进图书馆,感受浓厚的阅读氛围。走进大自然,感受四季变化带给人们的美感。因为,只有亲身经历了,亲自感受了,所见所闻才会跃然于纸上。多姿多彩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学生才能乐于表达生活。

(二)从文本中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课后练习题中出现了“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等类似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摘抄材料的过程中进行积累,而后转化为自己的素材。例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抓住语句优美段落:“索溪峪,西南紧连张家界,西北毗邻天子山,面积一百四十七平方公里,有景点二百多处。索溪峪山、水、洞自成一体。山,奇峰起伏,交错成趣;水,泉清瀑美,千姿百态;洞,幽深神秘,其妙无比。”学生在反复诵读这一段的基础上抓住“奇峰起伏,交错成趣”“幽深神秘,其妙无比”等语句进行品析,体会作者如此运用辞藻,便赋予这秀丽山水鲜活的生命力,使无限情态尽现眼前。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更能使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得到升华。扩大阅读量是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写作要与阅读密切配合,相辅相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并在阅读中分析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此来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贵在练笔

让学生经常有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好文字这个工具,形成读写能力,并经常记录生活中的事情,最终形成文字。坚持写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事情无大小,用心感受就好,做到说真话吐真情,才能发出心底的本能的呼唤。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习作环境。譬如,在万物生的春季,与其将学生困在教室内,不如将其解放,让学生尽情地在草地上打个滚,在花丛中闻花香,尽情地拥抱自然。这样的情景一定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叙述出来。根据教材特点挖掘写作资源。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范文。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训练要点,随文练笔是一个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在教学诗歌《妈妈的爱》时,可让学生模仿文本模式进行仿写。诗中写道:“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这段小诗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足以唤醒学生对妈妈的爱。教师要抓住让学生练笔的好时机,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妈妈的爱还像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因此很容易仿写出这样的诗歌来。在这次仿写诗歌的小练笔的基础上,还可以指导学生写一件生活中妈妈关爱“你”的事,这样就由写诗歌上升到写一篇记叙文。这样阶梯式的训练,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

点滴人生感悟范文第5篇

最近听人调侃说, 现在一个优秀的老师要会上3种课。一种是上给专家看的课, 一种是上给老师看的课, 一种是上给学生看的课。不会上不同课型的老师不能成不了优秀老师。看来教学目的不一样, 教学方法就不一样。每年都会有刚从大学毕业的新同事, 他们高考语文的分数都是考120分左右, 应该是算是高考中的优秀成绩了, 可是真正要鉴赏一首诗或写点像样的东西也有一定的难度。

由此可见, 是否真正让学生获得了知识, 不是看课堂的唯美与否, 热闹与否, 而是学生真正认得了多少字, 记得了多少经典的语言, 是否顺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考试分数高低也不能完全说明素养的厚薄, 中国的教育有很多可以得高分的方法。而各种知识的获得, 都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

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 我读书时对语文并没有特别的爱好, 甚至还可以说一点都不感兴趣, 大学读的却是中文专业, 三年专科读下来也不觉得对语文有了特殊的领悟。但我印象很深刻的并且影响我现在教书方法的是当时教古代文学的已经50岁左右的李老师的一个故事。她说她在读西南师范大学时, 教古代文学的老师要求她们背文言文, 不管多长的文言文都要求全篇背诵, 并且中途不能停顿。有一次她正在教授面前背书, 结果教授的孙子一脚足球提到了她身上, 于是就停顿了一下, 教授说不行, 要从来。听了她这个话之后, 当时我就想, 她们绝对算得上那个时代的佼佼者, 学习能力肯定很强, 她们尚且需要背长篇进行积累, 更何况是我们这种扩招进大学的人。可当时的老师们谁也没硬性要求我们这样来学习背书。所以大学几年下来, 我心寥寥。我很坦白的说, 刚当老师站在讲台上时真的很心虚, 不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吗, 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 真没装多少东西。大学毕业时, 既不会说, 也不会写。到了学校后发现, 像我这样的情况不止我一例。但是大家却不得不站到讲台上来教学 (老师教, 学生学) , 我看当时这教学两个字应该倒过来写——学教 (老师先学而后教学生学) 。

新课改后,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到,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 在积累的过程中, 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 扬长补短, 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能根据需要, 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 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 品味语言, 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 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 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 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 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 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 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陶冶性情, 追求高尚情趣, 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 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 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 领悟其丰富内涵, 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 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 在相互切磋中, 加深领悟, 共同提高。

应用·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 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 根据需要和可能, 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 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 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关注当代文化生活, 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 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 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 通过广泛的实践, 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 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 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 敢于探异求新, 走进新的学习领域, 尝试新的方法, 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 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 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 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尊重他人的成果, 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摘要:本文探讨了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基础薄弱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问题。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古人曰:“积沙成塔, 积腋成裘”。可见, 语文学习成绩的优劣与积累与否关系重大。一位语文老师如果不断地加强引导学生的知识积累的话, 那学生就有花开见日月的一天。

关键词:语文教学,积累,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点滴人生感悟范文第6篇

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是亲情吧!最伟大的亲情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

有一个小女孩,她有一个很爱她的妈妈,什么家务活都是她妈妈帮她干。但有一天下午,她妈妈回到家后就让她做家务。只要有一点做不好,她妈妈就打她。开始她还以为:妈妈可能在外面受了点气,回家发泄完,明天也许就没事了。但,第二天早晨,她妈妈依旧吵她、打她。女孩的期盼被一次次打碎,她实在无法相信,她的妈妈竟会变成这样。终于,女孩学会了恨,她恨她妈妈为什么会从天使变成了魔鬼。从那一可起,妈妈在她心中已一落千丈丈。与此同时,她也迅速学会了干家务活。

几个月后,女孩的妈妈不幸去世。爸爸去找了一个后妈,幸运的是后妈对女孩很好,就像原来妈妈对她一样既善良又温柔。她们相处的很好。

过了几年,女孩考上了大学,但要交六千元的学费。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笔大数目,于是,女孩的父母准备向邻居借钱。这时,父亲突然想到了什么,回屋把一个袋子拿了出来,交给女孩。女孩一脸诧异地看着爸爸,爸爸告诉她:“这是你生母给你留下的,让我在你考上大学时给你。”女孩不想打开,自从她生母去世以后,她从没有去过她的坟墓。显

然,她是恨透了她原来的母亲。父亲劝了她半天,她才勉为

其难地打开了那个袋子。

当袋子打开后,她发现有两样东西:一样是整整齐齐摆

放的六千元钱;另一个则是一封信。信上大概是这样说的:

亲爱的女儿:

你好!

现在你应该是一个大姑娘了。这里有六千元钱,你拿去

用吧。我为我当年的举动向你道歉!事情其实是这样的:那

天下午,我接到化验单,检验出我得了癌症。当时是癌症晚

期,医生劝我治疗。但我满脑子都在想你怎么办。我知道我

死后你爸一定会给你找一个后妈,我怕你会被后妈欺负,所

以用最坏的方法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所有的家务,让你

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这样我也就能放心的走了。另一方面,

我还让你讨厌我,甚至恨我。我知道,只有这样你才能尽快

忘记我,然后和后妈相处融洽。很抱歉,现在才告诉你这些。

那六千元钱,是我自己私下存的,你拿去上大学用吧你的母亲

女孩看完后已泪流满面,她顾不得那么多,像疯了似的

跑到她母亲的坟墓,跪下, 抱头痛哭

思考:

你对母爱是怎样看待的?

上一篇:党工共建机制范文下一篇:党风廉政警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