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计算机教育论文范文

2024-03-19

党校计算机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党校工作条例》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的法规性文献。它既是党校工作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的凝结,又是党校工作这几年形成的新鲜经验特别是对党校教育规律最新研究成果的反映,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办什么样的党校、怎样办党校”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校工作条例》,首先要在“办什么样的党校”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党校具有与国民教育学校和党政机关不同的特点:第一,它不仅是党委办的学校,而且同时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因此,必须突出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第二,它不同于国民教育学校,也不同于党政机关,是以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为对象的学校,因此,必须为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服务;第三,党校作为学校,又是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的学校,它必须为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服务,而且,这样的服务不仅要体现在“适应”上,还要体现在“促进”上,即是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意义上的“服务”。所以,我们对于做好党校教育工作形成了这样一个基本的认识:党校教育必须适应党和国家大局的要求,促进党的中心任务的落实;党校教育必须适应党的干部教育的要求,促进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党校教育必须适应党的理论建设的要求,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三个适应、三个促进”,可以说是党校工作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的总结,也可以说是对党校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的规律性认识,集中地回答了我们要“办什么样的党校”这个最为基本的问题。

《党校工作条例》从第二章到第九章,用八章篇幅讲了党校的设置和领导体制,班次和学历,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学员管理,队伍建设,机关党的工作,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和经费保障工作,提出了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办好党校,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的一系列重大和具体的举措。这实际上是讲了“怎样办好党校”的问题。

党校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以贯彻《党校工作条例》为实践载体。这包含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指党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位的任务,是以学员为本、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行政后勤为保障,办好党校;特别是要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干部时,把科学发展观放在突出位置,使广大学员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这就要以贯彻《党校工作条例》为实践载体,明确我们的办学要求,提高我们的办学质量。另一重含义,指的是党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候,我们作为教育者不仅自己要先受教育,而且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尺寻找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和自己党性修养上的不足,通过提高自己、改进工作为学员服务、为办学服务。这就要求以贯彻《党校工作条例》为实践载体,提高我们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我们的办学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扎扎实实地搞好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认认真真地落实《党校工作条例》,就一定能开创党校工作的新局面。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

党校计算机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法,治之端也。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理论和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与全面法制社会相辅相成,具有紧密的逻辑契合性,1相互连接相互影响。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坚定不可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是法制建设的航标,法制建设之路需要党的指示,是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保证,对建设全面依法治国起起基础性作用,是推动法制建设步伐的重要力量,是依法治国故跟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法治的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中国法制建设历经百年历史,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法制建设之路就开始启程,在百年中,中国一直在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一步步法律性质的全国文件发布,中国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法治社会建设之路在不断往好的方向发展,这一切,中国共产党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954年《五四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制定和适用使中国法治建设上升一个台阶。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带领人民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我们党始终奉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最前列。2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等等重要会议中都提到法治社会建设,这些都是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经验。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会有很多阻碍与坎坷,坚持党的领导是克服种种困难的重要力量,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独树一帜的法律体系,党的十八大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实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而奋斗,党的坚强领导地位成为了全面建成法治社会的总依据。3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优势。坚持党对法制建设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党的领导与法制建设的统一性,阐述了党的领导在中国法治建设道路上的重要地位,说明了党的领导地位和法制建设的逻辑关联。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特征和本质优点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保我国依法治国发展符合客观规律的前提。有利于更好的以法治的力量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全面依法治国的引航航标。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治思想根深蒂固,法治社会如昙花一现,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法治思想让人们受益无穷,但在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矛盾、问题和挑战,这会使得我国法制建设迷失方向,党的坚强领导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法制建设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定而成,这是法制建设道路上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正向着全面法治社会的总目标靠近,党的十八大把依法治国写入党章,提出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是治国之本,法治兴国家兴。根据党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署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以习近平通知为核心的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措施,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中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人权得到基本保障;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以加强等,这些都得益于党对法治建设的正确领导。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的动力源泉。

依法治国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历史标志,是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各名族向往与追求。中国各民族人民为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深刻了解法治的意义和价值,也加倍珍惜自己的法制建设成果。坚持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和实践。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不断推进各项工作法治化。

四、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的奠基石。

法制建设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在宪法和法律的结构下,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大力普法是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发法制建设的目标。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求党要依法执政,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理念,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据宪法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据宪法执政。还要求党要依法立法,根据人民的意愿和社会的需求立法,只有党走上正确的道路,人民和社会才会跟着党的步伐,走向正确的方向,法治建设才有意义。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健全的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维护人民共同意志,保证人民共同利益,始终对宪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弘扬法治精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发国家,加大法治影响力,把法制观念、法治精神融入人民的心中,使全民守法不再是口号。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国家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十六大强调将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到全面落实等等一系列,都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要求和领导,党的领导对法治建设起到了积极向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中国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一定要坚决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

参考文献

[1] 李文静.推进法治建设需坚持党的领导[J].法制社会,2019,(22):104-105.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052

[2] 黄晓辉.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要求[J].现代法治研究,2017,(04):8-10.

[3] 南京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 教授 张华民.坚持党的领导 推进法治建设[N].2017-09-06(A11).

[4] 胡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引领法治体系建設[J].中国法学,2018,(03):5-26.DOI:10.14111/j.cnki.zgfx.2018.03.001

注释:

李文静.推进法治建设需坚持党的领导[J].法制与社会,2019,(22):104-105.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052

2李文静.推进法治建设需坚持党的领导[J].法制与社会,2019,(22):104-105.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052

3百度:法治建设

4黄晓辉.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要求[J].现代法治研究,2017,(04):8-10.

5百度:全面依法治国

长春工业大学

党校计算机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创新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提高其培训质量和水平的关键举措。目前,市级党校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过程中存在着主课主业创新不足、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创新需求以及授课教师“单打独斗”等问题。为此,市级党校要在运用需求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和经验学习圈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主课主业教学方式、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培训方式开发团队等途径创新教育培訓方式,以期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

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指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精心设计的一整套教育培训活动方案,包括培训规则、培训要求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参与意识、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最终提高其工作与生活能力的训练方式 〔1 〕。目前,市级党校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相关教育者运用需求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和经验学习圈理论对其进行创新,以期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一、创新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理论基础

(一)成人学习理论

成年人学习的目的性往往很强,主要是为了通过学习解决自己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与未成年人的学习目的存在诸多不同之处。目前,很多教育理论大多是针对未成年人的,往往不能满足成年人的实际需求。成人学习理论是在满足成年人特定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成人整个教育培训过程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详见表1)。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属于成人教育培训的范畴,理应遵循成人学习规律,充分重视学员对教育培训的实际需求,不仅要为教师和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创造条件,而且要与时俱进,将培训内容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并对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进行大胆创新。

(二)需求理论

需求理论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首先,需求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人的因素,认为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主体,强调给员工提供参加教育培训计划的选择自由,使员工选择最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培训课程,以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并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需求理论主张学习是一种全脑的投入,应同时发挥左脑和右脑的功能,尤其是要发挥体验的功能,在学习中融入认知、情感、行动等因素,以弥补传统教育存在的不足。再次,需求理论强调培训者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而非控制者,需要进行换位思考,积极关注受训者的情感和需求,并与受训者建立一种平等、真诚的关系。现在国内外以体验为主的培训方式,如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就是在需求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 〕。由此可见,市级党校教师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促进者,要找准自身定位,进行细致的组织和积极的引导,以使学员主动参与到教育培训过程中去,真正成为培训的主体。

(三)经验学习圈理论

大卫·库伯在《体验学习:体验——学習发展的源泉》一书中提出了经验学习圈理论。经验学习圈理论强调经验在成人学习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大卫·库伯主张经验学习的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所构成的环形结构。这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分别是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和主动实践。具体说,学习者把具体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反思,也就是对零散的经验进行整理、分享、思考,然后由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思维能力的人(一般是教师)对学习者反思的结果进行讲解,最后再由学习者将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解决现实问题。学习者如果在实践中产生了新的问题和经验,那么就又有了新的学习起点,并开始进行新的循环 〔3 〕。经验学习圈理论一方面要求培训者重视每一个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并且在设计培训项目时考虑这种差异的存在。另一方面,经验学习圈理论倡导集体学习模式,注重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沟通、相互分享、相互启发,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实践证明,经验学习圈理论对教育培训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启发作用,能够为创新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 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

自2008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来,市级党校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学员期望素质、能力不断提升的新需求,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体制改革,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市级党校现有的培训方式仍然有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

(一)创新意识不强,讲授法仍然是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新形势下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必然要求。然而,一些市级党校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创新意识不强,讲授法仍然是其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以X市委党校为例,近三年来,县干班培训专题中讲授法所占比重约为93%,中青班培训专题中讲授法所占比重约为91%(各类培训法所占比重详见表2)。笔者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市级党校部分教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打破单一、教条的教育培训方式,认为党校教师最重要的是练好基本功,上好专题课,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认识不足。二是市级党校一些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关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课程的系统培训,只是在师资培训或其他形式的培训过程中接触过培训方式创新课程,对培训方式创新课程的应用往往停留在形式上,不能把握其精髓并灵活运用,讲授法仍然是他们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

(二)创新范围不广,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式较为单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加大党性教育的力度,增加党性教育的分量,有效改进党性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党性教育实效。随后,我国各级党校都加大了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力度,并力求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以X市委党校为例,2016年,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分别占到县干班、中青班整个教育培训课程的85%和75%,教育培训方式虽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但仍以讲授法为主要培训方式。如县干班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专题中讲授法约占94%,中青班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专题中讲授法则占到了90%,均高于讲授法在其他教育培训课程中的比重。可见,一些市级党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式较为单一,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市级党校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以X市委党校为例,每年只有一到两名教师有机会参加省级党校师资班的培训,虽然也有一些教师参加了其他形式的培训班,但往往培训时间有限、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从而出现了教师队伍知识更新较慢、视野不够开阔、运用并驾驭不同教育培训方式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市级党校对教育培训方式创新不够重视。有些市级党校在对教师工作量进行统计时,往往只是以教师的授课时间作为统计工作量的基本依据,而对教师创新培训方式却没有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这就使得他们创新培训方式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激发。事实上,教师在创新培训方式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进行前期准备和策划,并且对他们的课堂组织驾驭能力等有着较高的要求。

(三)硬件设施薄弱,难以满足创新需求

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市级党校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总体上有所改善,但与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以X市委党校为例,现有一般讨论室4间,多媒体教室15间,其中能容纳200人左右的报告厅1间,能容纳100人左右的报告厅2间,每间教室都配备了音响、话筒等教学设备,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师开展讲授式教学的需求,但对于创新培训方式的课程却没有专门的教室和相关的设备,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如一些教师在开展信访情景模拟教学时,只能利用现有教室进行教学,而教学过程中学员的课堂表现则全靠任课教师的观察、点评,这就使得学员进入情景模拟场景的速度较慢、程度较浅,对自己在情景模拟教学中的表现也往往没有清醒的认识,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四)教师“单打独斗”,不能形成团队合力

市级党校教师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单打独斗”,即独自备课、上课。实践中,虽然有些市级党校也开展集体备课、新课试讲等活动,但往往是围绕一些教育培训专题进行的,如以某一专题主讲人为主,其他教师只是从某些方面提出意见或建议。笔者认为,市级党校教师“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以X市委党校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课程为例,从开设课程到开展教学等一系列工作都是由一名教师独自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可以独立完成教学活动,但与预期的教学效果往往会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教师准备讨论题目存在一定难度。讨论题目要与培训班次学员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班次不同讨论题目往往就不同,因此,教师准备讨论题目时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并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存在局限性。教师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往往只能组织一场讨论,参与人数有限,如有时在一个45人左右的主体班进行课堂讨论时,只有一半左右的学员能真正参与讨论,而另一半学员则不能真正参与其中,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事实证明,市级党校教师“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形成团队合力,进而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创新。

三、 創新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有效对策

针对近年来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运用需求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和经验学习圈理论,借鉴国内外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的有益经验,提出以下一些有效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

(一)增强创新意识,开发多种干部教育培训方式

市级党校要切实加大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创新力度,就必须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新形势下,我国大多数干部的文化程度较高,普遍受过高等教育,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且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对党校学员进行知识更新已经不再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而是要将知识优化、观念更新和能力提升等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实践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这就要求市级党校教师要更新观念,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如综合运用案例式、研讨式、情景模拟式、角色扮演式等培训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以使其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优化知识、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市级党校在积极转变观念的同时,还要将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的相关措施落到实处,如通过适当提高课时量鼓励教师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其次要解决好教师综合素质提升问题。目前,市级党校教师普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但其并不一定具有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的能力,这就要求市级党校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安排相关教师到兄弟党校、省级党校、中央党校、高校等单位参加培训学习,以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事实证明,市级党校教师只有在系统学习、观摩、体验之后才会对新型教育培训方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时也才不会徒有形式或生搬硬套,而是能够借鉴经验、结合实际进行不断创新,进而使新型教育培训方式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找准创新重点,加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式的创新

目前,市级党校在开展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时,主要以讲授式为主,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实效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此,笔者所在课题组经过调查研究、比较分析后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创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方式。一方面,要提高现场教学的质量。现场教学不仅仅是带学员去看现场、去听讲解,更重要的是让学员在真实的情境下受到教育和启发。因此,教师引导学员思考和讨论、对讨论内容进行凝练和扩展以及对整个现场教学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学员要在看和听的基础上增加思和说环节,从而形成学习圈,以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在运用讲授法开展教学活动时,虽然能够系统、全面地传授理论知识,但难以真正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培训效果往往不理想。为此,市级党校教师要对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培训方式进行创新,如开发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让学员多向交流、互动参与、体验感悟、经验共享,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进一步提高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优化教育培训环境

目前,一些市级党校开展教育培训所需的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不能完全适应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的需求。为此,市级党校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优化教育培训环境,为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造条件。首先,对于稳定的、效果较好的创新培训方式课程可以按照标准筹建专用的教育培训教室。以X市委党校为例,情景模拟课程——无领导小组讨论已经开设了四年,受到了学员的普遍欢迎,因此,学校可以筹建一至两间专用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室,教室要配备专用的桌椅、话筒、单向玻璃隔间等相关设施,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其次,市级党校要对现有教室进行重新布置,配置必要的设备、设施,如多媒体控制系统、笔记本电脑等,以满足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基本需求。笔者认为,以上这些做法,既能节约经费,也能满足创新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基本需求。

(四)成立新型培训方式开发课题组,形成团队合力

市级党校教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之前“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培养合作意识,成立新型培训方式开发课题组,以形成团队合力。首先,课题组成员最好控制在两至四人。一堂培训课程往往是由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辅助教师或者两名教师(双讲式)共同完成,两名教师基本上能够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但考虑到开发新型培训方式的需要,可以适当增加课题组成员,但不宜过多。笔者认为,课题组成员如果过多,思想观念往往难统一,有时反而会分散团队力量,影响教育培训效果。其次,课题组成员在年龄结构上最好是老中青相结合。这种年龄结构比较科学合理,一方面可以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培訓方向和课堂教学进度,同时还能够提升年轻教师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的能力。再次,课题组成员最好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这样可以避免专业的局限性,并且能够为学员提供更为广阔的视角和更多的启发,进而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效果。

综上所述,创新市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对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校教师不仅要深刻认识到,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为实现培训目标和实施培训内容服务的,而且要根据培训目标和内容,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

〔参 考 文 献〕

〔1〕陈福今.公务员培训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170.

〔2〕王玉倩.无领导小组讨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2):127-129.

〔3〕弗朗茨·里伏特.怀特海的循环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05-108.

责任编辑 芳 晔

党校计算机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一直以来,在党校中,行政管理工作都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党校教学水平质量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党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影响,因此可以说,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提高党校教学水平的保证,同时也是推動党校整体发展的重要基础。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突飞猛进,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国家的整体发展已经步入了新时代。发展环境的变化使得党校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境况,对于党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为了使行政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党校发展以及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其创新进行积极探索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据此展开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新时代;党校;行政管理工作;创新

引言

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我国目前已经处于深度推进“四个全面”战略的至关重要的阶段,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国内的社会发展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情况,因此,这种情况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必须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能力是否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必须将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针对广大党员干部所开展的培训教学活动中,党校作为重要的培训场所,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党校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也会影响党校的发展以及党校作用的发挥。

1目前党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工作观念较为保守

观念保守问题是目前党校行政管理工作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一问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没有充分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党校中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都是以传统的行政管理工作经验以及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习惯为基础的,这就导致党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而无法真正地提高工作效率,没能及时地转变工作理念,致使党校管理工作的发展没有很好地契合国家形势发展的需求。这样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党校中行政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全面性以及逻辑性,从而使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动力不足,没有体现出可持续性。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过于重视业务工作,导致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工作人员培养、资金投入、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

1.2没能充分体现服务意识

需知在党校中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务于党校的教育培训工作以及相关的科研工作,发挥恰当安排党校教学秩序的重要作用,在党校的科研工作与培训工作之间起到重要的联系作用。然而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部分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在开展相关的工作时,没有将服务重视起来,更有甚者存在着官僚思想。在日常的工作中,由于服务意识的缺乏,导致对工作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也经常出现,这种问题很容易致使党校各工作部门之间出现不和谐的因素,从而不利于党校的整体发展。

1.3工作方式较为落后

众所周知,现如今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互联网+在社会各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党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却没有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整体上来说仍旧比较落后。工作的操作基本上只停留在表面电子化的程度,即利用电脑发送邮件、接收通知等。尽管从硬件设施上来看已经具备自动化的特点,但是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而是仅仅停留在被动使用的层面,这就导致工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被浪费了,工作效率自然也就无法有效提升。

1.4工作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针对广大党员干部所提出的发展要求也是不同的。新的发展时代背景下,党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面临着新的情况,因而对其工作要求也就有所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很好地表现出自身的工作能力,其综合素质水平也有所欠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缺乏足够的专业性的工作人员,行政管理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很多都是由其它岗位调配过来的;其二,党校的相关领导需要重视关于行政管理岗位人员的培训工作。

2新时代党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改革措施

2.1及时更新工作观念

一直以来,党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与创新都离不开科学理论观点的指导,因此对于行政管理工作来说,工作观念的更新是推动其创新改革发展的基础。由于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瞬息万变,因而党校行政管理工作理念的革新,应当在全面了解并贯彻党的理论政策战略的基础上,将其与党校的整体发展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展状况相结合而进行。新的行政工作理念,应当将党校的任务与责任充分体现出来。作为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要将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作为前提,在实践中深入理解行政管理工作观念更新的重大意义,重视对于先进的工作理论观念的学习,并将其与党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现实状况相结合。

2.2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

对于党校行政管理工作来说,科学而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其工作开展质量的重要基础条件,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会对党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摒弃陈旧的制度,建立健全新的管理制度,其意义不言而喻。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要以党校的现实发展状况以及党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状况为基础,同时又要充分地体现时代性与先进性。通过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让党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从根本上变得更加科学、规范。此外,决策制度也应当进行完善,领导意志不能作为决策的唯一标准,决策制度的制定应当在最大程度上体现民主特色,在制定前,除了要充分地参考权威专家的意见以外,还要深入基层,了解现实状况,这样才能使相应的制度更加符合工作实际,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变得更有效率。

2.3促进信息化工作方式建设

现如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所以信息技术的具备对于党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来说也是必要的,这是党校行政管理工作方式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党校领导要注重建设信息化的工作管理系统,摒弃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作为主要的管理工作手段,这样不仅能够使党校人力资源得以节省,同时更能够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水平。鉴于党校的的行政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工作内容比较多,整体上比较冗杂,因而相关的工作人员要能够掌握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方式,从而使对各种工作信息的处理变得更加便捷,使相关工作的数据能够实现实时监控,从而为行政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4注重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党校不仅应当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党员干部,同时也应当将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重视起来。作为各项行政管理工作政策的实施者与落实者,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对此,党校的相关领导应当注重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水平,这样一来,党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其工作质量与效率才能真正地提升。

3结束语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党校中行政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发展环境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相关的人员应当在充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洞悉时代发展特征与趋势,积极推动党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提高党校的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淑娟.党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难点与推进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8(08):90.

[2]吴红喜,王增义,魏淑芳.党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报业,2018(06):111.

[3]黄琴.我国行政管理现状中党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新思考[J].中国高新区,2018(04):193.

党校计算机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社会文明快速发展,以人为本思想已经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将以人为本理念与党校档案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有利于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更能发挥档案资源的作用。创新党校档案管理模式,是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培养人才的基本工作。落实以人为本思想,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服务功能的发挥,才能体现档案资源的价值。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档案管理 党校 素质 服务

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党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方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加快了党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手段、思想与体制创新。档案是党校全体师生个人经历与学历水平、工作成绩、思想道德水平等信息的重要载体,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实施档案管理工作,让档案管理工作围绕人的发展进行,能促进党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建设高素质档案管理队伍

在党校发展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者面临新的挑战。要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就要重视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只有档案管理工作者认可与接受以人为本理念,才能将以人为本思想与档案管理实践工作结合起来。

1.党校管理者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

档案管理工作不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档案管理部门的责任,档案管理工作与党校、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党校发展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所受重视不足,档案管理工作者因此没有充分的学习与培训活动。党校管理者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将档案管理人员培养提上日程,加大投入,给他们提供更多外出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提高档案管理者的工作地位,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2.档案管理人员要形成终身学习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落实,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理念的意义,而这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感受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档案管理人员要重视自主学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二十一世纪,人才是最大的竞争点,不学习注定会落后。鼓励档案管理人员根据岗位需求提高专业技能,满足档案管理工作优化的需求。

二、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促进档案管理内容多元化

党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随着学校建立、发展而产生的,在党校发展经历不断丰富的过程中,档案资料逐渐丰富起来。受到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党校档案管理工作重党政,轻学生,重教学,轻科研,导致档案管理内容单一化。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就要突出人与档案资源的关系,扩展档案管理内容。

1.针对党校特色建设档案

党校政治特色突出,服务社会性质明显。因此,党校档案管理工作应侧重本校的政治性与社会服务性。除整理校内师生及学校发展档案资料外,还要关注校外档案资源的收集,引入更多有关我党发展的资料,通过档案管理给党校发展提供更多动力,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优化。

2.以师生为主体实施档案管理工作

师生是党校的主要构成者。党校教学活动中重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党校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以师生为主体。党校要利用档案资源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师德与科研水平,给予其名师称号。也要根据档案资源了解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情况,评选优秀党员。只有丰富档案管理内容,才能让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于学校发展,服务于师生发展。通过合理的档案管理工作,将师生利益与学校利益结合在一起,推动党校进步。

三、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明确档案管理工作服务宗旨

1.党校档案管理室要具有人性化环境

档案管理工作是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因此,在档案管理室建立开放式窗口,为使用档案资源的师生服务才能体现档案的利用价值。档案管理室布置要具有亲和力,设计等候区等,给师生提供复印文本的地方,体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性化。

2.针对师生对档案资源的使用需求实施档案管理工作

在档案整理之前,要先了解师生对档案资源的使用需求。除了党校自身工作需求之外,还要了解师生使用频率较高的档案资源类型。如优秀教师与学生的科研成果,思想报告,往往是热门的档案资源。将这些学习研究成果编辑成一个专门的档案文件,有利于档案资源为广大师生利用。通过档案管理,让档案资源成为价值较大的信息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库,让师生快速查找,高效使用,才能促进档案管理目标实现,让档案管理工作为高校服务。

四、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信息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档案对一个人的发展极为重要,档案信息的多元化加大了档案管理难度。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更新党校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及时性与系统性,明确服务目标,有利于档案管理服务于全体师生,促进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玉林.以人为本背景下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3:111-112.

[2]罗彬彬.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管理观察,2015,11:182-183.

党校计算机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研究生教育作为省以上党校、行政学院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面临着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面对当下研究生“一高三低”的群体特性给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时期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管理规律,实现从粗放到精细化的管理,着力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一、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群体的变化特点及影响

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是从“做大”向“做强”转变,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教育也面临着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入了解研究生群体的变化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研究生管理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当下,党校、行政学院日渐突出的研究生分布“高

分散化”和研究生群体“低龄化”“低职化”已成为影响研究生管理的重要因素。

1.高分散化

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完成了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办学单位从最初只有中央党校一家,发展到目前省以上党校、行政学院已普及了研究生教育;专业从党的理论,发展到涵盖党史党建、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等多个专业;单个办学单位年招生规模,从不足百人发展到最多能达到2000人;办学形式既有学位研究生教育,也有党校学历研究生教育;教育对象既有全日制研究生,也有在职人员;授课方式有全日制、周末授课、集中授课、函授授课等多种方式;教学地点从单一本部,发展到校本部、分部、异地的多点教学。

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和形式的多样性,使其在学习层次、学习专业、学生成分、在校时间、学习地点的分布上高度分散化。这些变化对研究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例如,专职班主任的数量配备有限,学生管理矛盾点、风险点增多,学生间在不同地域的横向攀比对管理的影响增大,日常琐碎事务增多,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加大,等等。

2.低龄化

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教育同我国教育发展形势密切相关,本世纪初高等教育扩招,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使上世纪80、90年代和本世纪初毕业大学生普遍产生知识层次提升的需求,随着中央党校和部分省级党校研究生教育向在职人员的延伸,尤其是国家大力推出专业学位教育,地方党校普遍开展党校学历研究生教育以后,大量在职干部加入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教育大军之中。然而随着这部分早期大学毕业生完成知识层次的提升,当下的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在年龄上明显呈下降趋势,在职研究生平均年龄已降到27岁,甚至更低。

低龄化使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越来越多地呈现年轻人群体特性。表现为思想更活跃,个性更强、需求更多。传统的以维持课堂秩序为主的带班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要求,原有制度需要完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亟待加强,班主任沟通协调能力急需提高。

3.低职化

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群体具有很强的职业特征,除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外,绝大部分来自党政机关和事業单位,尤其是开办MPA和党校学历研究生教育以后,情况更是如此。同样,在高等教育普及和研究生扩招后的当下,大部分处以上干部已通过多种形式取得了研究生学历,目前在校研究生低职化趋势十分明显,主要是刚入职2-3年的科以下人员。

低职化使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越来越多地呈现职业起步阶段的群体特征,迫切需要在思想教育中注入学习引导和职业规划等内容。

二、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思想有待深化

新时代要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努力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办学质量。为此,许多党校、行政学院出台了各种举措,主要是在招生环节上提高入学门槛、严格招生纪律,在教学环节改革课程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在论文环节上加强论文指导、严格评审、严守答辩关口,在学生管理环节加强学风建设,等等。

这种以学风建设为抓手,改进研究生管理的工作思路,重点强调纪律,属于被动式管理,创新和突破空间不足,还没有从“人”的角度加以深化,尚不能构成研究生管理的指导思想。同时,这种思路没有突出新时代党对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与党校、行政学院办学宗旨,与研究生自身发展规律结合不够紧密。

2.管理内容有待进一步清晰

当前党校、行政学院比较重视研究生管理工作,大部分都配备了专职班主任。在突出“学风”作用的情境下,工作重点更多放在保证到课率上,为此,许多党校、行政学院严格规定了研究生每门课程的请假次数,还有的采用了信息化手段,如上下课刷卡和人脸识别,并以此作为课程成绩和学分认定依据。同时,班主任还承担许多与研究生课堂学习相关工作,主要是通知与教学相关事宜、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

传统的研究生管理造成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缺”,即政治思想工作缺失。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主体是在职研究生,多以走读方式参加学习,很难有整块时间开展党性锻炼和学生活动,另一方面是指导思想还不够深化。二是“杂”,即管理工作繁杂无序。班主任除了“盯班”以外,承担了大量事务性工作,如发放学习资料,办理学生入学、休学、退学事宜,收集整理各类作业、表格,布置教室,组织研讨,召集班会等,而这些工作规律性不强,主要由班主任经验应对。

3.整体统筹有待深入探索

面对研究生高分散化的特点,许多党校、行政学院出台了一些举措,主要是针对研究生地域分布广的情况,选择多个教学点,委托当地党校、行政学院进行管理;对不同班次配备专职班主任;组织开展不同年级、班次的联谊活动等。

这种针对高分散化研究生的管理改革举措部分缓解了因规模扩张造成的研究生管理工作压力。但还停留在以“量”制“量”阶段,即以增加管理“力量”制约管理“数

量”,也说明了对研究生群体统筹规划不够,在发挥整体优势、相互补充、相互提高方面的探索还不深入。这种以“量”制“量”的做法,其结果是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适当增加管理人员,再辅以少量临时聘用人员,这在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背景下,将难以为继。

三、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管理的对策建议

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管理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质量直接关系教育质量,必须加以重视。针对存在问题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1.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旗帜和方向,只有指导思想明确了,研究生管理才有“主心骨”。明确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管理指导思想必须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符合党和国家的育人要求;二是符合党校、行政学院办学性质;三是符合研究生成长规律。

就党和国家的育人要求而言,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及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按照习近平指出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研究生管理工作第一要务。就党校、行政学院办学性质而言,就是要围绕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坚持

“党校姓党”的原则,“要把党的旗帜亮出来,而且要让党的旗帜在各级党校上空高高飘扬”,遵守

《党校工作条例》《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着力培养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能力。就研究生成长规律而言,研究生管理必须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通过管理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

因此,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管理指导思想可归纳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贯彻落实《党校工作条例》《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围绕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中心工作,以思想政治工作为龙头,打造信念坚定、道德高尚、素质优良的研究生队伍。

2.理清管理思路

管理思路要建立在对主要职责认知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避免因受具体的、琐碎的事务影响,而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

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管理主要职责必须体现指导思想的要求。首先,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生管理的第一要务的理念。其次,进一步认清思想政治工作与学风的关系,将学风作为政治思想建设的行为结果,把规矩制度挺在前面。第三,注重对研究生的服务工作,许多研究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困难需要我们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做好服务,保证研究生顺利、愉快地完成学业。

因此,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管理主要工作应集中在“抓思想、抓学风、抓服务”三个方面,这是“纲”。这个“纲”要通过将现有和需要建设的具体工作作为“目”

来充实,做到“纲举目张”。

在“抓思想”方面,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分层次、专业和班级建立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通过支部建设落实《党章》“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要求,将“三会一课”制度同专业学习密切结合起来,广泛开展谈心活动,以达到研究生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水平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的目的。

在“抓学风”方面,要利用法治方式加强研究生管理,严格落实现有研究生管理各项规定,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通过日常课堂管理提高研究生“规矩”意识,做到“有规矩、用规矩、守规矩”。同时,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学习论坛、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班级活动等,提高研究生的组织认同、思想认同和作风认同。

在“抓服务”方面,要关心爱护研究生的学业和个人成长进步,不仅要做好入学、休学、退学、评优、评奖、毕业等学籍管理工作,以及教室布置、跟班教学、外出考察、协调就餐、应急处置等学习保障工作,而且要在研究生就业服务、职业规划等涉及个人发展方面提供更加深入的指导。

3.整体统筹融合

统筹兼顾既是思想,也是方法。针对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高分散化特性,作为管理者必须树立整体意识,对各类别、各年级研究生管理进行统筹,将全体研究生融合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团体。

在不同层次类别研究生的统筹融合上,要充分发挥不同层次类别研究生的优势,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如博士研究生可以参加在职研究生班次学生论坛,汇报研究成果,一方面提升在职研究生学术思维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博士研究生也可以吸取多方面的实践经验和职业体验。再如,加强不同专业研究生的交流,碰撞思想、共享经验。

在不同学习方式研究生的统筹融合上,要充分发挥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联系学校方便和在职走读研究生资源经验丰富的优势,共同在考察实践、校园文化组织等方面相互促进提高。

在不同地域研究生的统筹融合上,要加强异地教学研究生托管的巡视巡查工作,同时要让外地研究生有机会参加校本部研究生教学和重大活动,为校本部研究生与异地研究生交流提供条件和支持。

4.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

在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上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奋机制”的要求,着力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能力。

要加強班主任的思想建设。将热爱研究生管理工作的人员选拔到班主任岗位,并将班主任工作与党校、行政学院事业发展联系起来,通过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把对研究生的爱融入实际工作之中,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党性、道德和素质。

要加强班主任的能力建设。明确学生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指导班主任加强新时代研究生工作新特点的研究,加强班主任间的交流,共同提高管理能力。要给班主任压担子,通过承担研究生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书记工作,学会通过支部建设做好学生政治思想,促进学风建设,进而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

要关心班主任的成长进步。根据班主任工作性质和时间对其工作范围和职责做出合理安排,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上为班主任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成长空间,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不断激发班主任工作活力和创造力。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学生处处长)

(责任编辑 周 巍)

上一篇:教学法旅游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小学学校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