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法旅游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19

教学法旅游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    分层异步教学法是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其打破了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具有“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其主要包括两大内容:分层教学和异步达标。具体来说,分层异步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认知能力等进行分层教学,将认知水平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让学生获得尊重和自由,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基于此,本文首先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采用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必要性,然后明确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分层异步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1  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1  促进教学理念改革和创新

分层异步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其代表着一次彻底的教学改革。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种教学方法更注重对各个环节的引导和管理。因此,这就对教师的工作经验、实践能力、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能够灵活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对全班学生的有效观察和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引导和启示。由此来看,分层异步教学法融入了一些全新的教学理念,属于一个全面的创新和改革,是小学教育的一种必要尝试。

1.2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分层异步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摒弃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法,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既尊重学生,又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这种教学方法最独特的特点之一就是它能满足学生各个层次的基本要求,使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推动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动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而分层异步教学法就是其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2  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对学生进行分层

數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处于启蒙时期的小学生来说,要想学好数学是不容易的。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不够灵活,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课堂教学质量较差。因此,为了保证每个小学生都能快速掌握课堂知识,教师需要最大限度地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分层异步教学法是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在不同阶段设置教学目标,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2  分化教学目标

虽然教学大纲是一样的,但却存在分层相异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优等生和中学生,还要考虑差生。优等生需要拓展学习内容,丰富课堂知识,中等生需要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而差生只需要打好基础。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够得着,进而吃得饱。例如,教师在教学《位置和方位》时,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分层异步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对于优等生来说,这可以使他们更充分地理解位置的描述和方向的阐释,可以帮助他们拓宽视野,丰富课堂知识;对于学困生来说,通过老师耐心地教学,他们能够懂得如何辨认方位,并进行详细描述,从而达到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对于中等生来说,在学习基本课堂内容的过程中,能够督促他们思考一些有难度的知识点,促进其挑战力的提升。

2.3  分层提问及评价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需要以学生分组、目标分组为基础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老师需要设置一些基本的问题向他们提问;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设置一些发散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提问;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相应的课本知识,让他们能够在答对问题时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由此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喜悦。例如,在教学《除法的验算》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后,提出一些难度不同的问题,然后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集体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意识,还可以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思考自己关注的问题,随后教师需要结合分层评价模式对其给予指点、进行启示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

3  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广泛实施,广大一线教师逐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其中,分层异步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理想、高效的教学法,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分层异步教学法的辅助下,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为每一位学生明确不同的教学任务,以确保教学内容真正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作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郭素玲.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名师在线,2020,(26):60-61.

[2] 张淑惠.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0,(22):54-55.

[3] 陈忠海.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J].新教育,2020,(10):61-62.

[4] 周晓甜.分层异步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成才之路,2020,(10):86-87.

[5] 张小燕.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0,(20):93-94.

[6] 王杰.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05):89-90.

[作者简介:陈海燕,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思源中学。]

教学法旅游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慧旅游;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教学组织

一、智慧旅游时代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改革的背景

智慧旅游是智慧地球在旅游行业的拓展。自从2011年我国提出智慧旅游的构想,国家旅游局同年就提出我国将争取用十年时间,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为保障智慧旅游发展,国家旅游局提出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强化队伍建设,建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智慧旅游专业培训和智慧旅游交流活动,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这既为高职旅游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机遇,也为高职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挑战。

二、智慧旅游时代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是我国旅游业基层和中层管理骨干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因此,完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已成为我国旅游教育改革事业的重要内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基本上是参照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模式,按照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课程类别和结构设置的。大量课程如“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法规”、”饭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概论”等与普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儿乎没有差别,都是重理论、轻实践,难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无法满足智慧旅游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智慧旅游时代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注重智慧旅游人才培养

智慧旅游时代下仅凭智能机器并不能给游客带来优良的服务体验,智能机器的管理也需要人来维护和管理,智慧旅游归根结底是“人的智慧”。目前智慧旅游的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要求非常高,这就需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建立起一支既懂旅游又懂智慧旅游技术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智慧旅游人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旅游企业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旅游行业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最终成为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教育要以行业需求为目标,更要着眼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尤其是关注智慧旅游背景下人才需求的特征。未来旅游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具备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更需要有智慧的思维和创新精神,而这就需要学校本身树立培养智慧型人才的理念,让学生成为会思考的智慧型技能人才。

(二)加大信息化课程比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旅游人才优秀信息素养不是把信息作为一种工具,而是把其作为管理和服务决策的依据。旅游类课程应该充分结合智慧旅游特点,增加旅游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酒店电子商务等课程,同时可以适当增加信息化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如开设信息管理、网站开发与设计等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在课程的开课方式上,充分结合现有的智慧旅游平台,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如对所在地智慧旅游平台进行调研,完成相关体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开发一些旅游应用程序,建设旅游网站等,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通过多元化实践方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目前,大多数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模式是课程实践和顶岗实习结合。智慧旅游来临后,学生的实践模式也要有所转变,信息化在实践中的地位要不断提高。学校要建设信息化和智慧旅游的实训室,充分结合云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提高实训条件的真实性。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线上形式来完成,让学生通过信息化设备参与、完成一些项目,教师在线进行点评和验收,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项目实践活动可以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依托信息手段,让学生形成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四)借助多元化平台,加强与行业合作

学校不仅要强化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要借助行业平台,加强与行业合作。目前,我国已有多个专业门类的优秀网上课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在线学习。目前旅游專业比赛形式众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建立以赛代训平台,如导游大赛、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同时为了更好的了解行业动态,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行业服务,如参与到地方的旅游志愿者服务中,让学生既能了解到行业一线动态,又能与行业一线服务人员、管理人员、游客等深入交流,智慧碰撞,从而提高自身的岗位适应能力。

(五)校企合作,让智慧旅游走进校园

学校可以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办学,使学生既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企业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条件,让学生能感受到行业一线的现状,能进行真实的职业体验。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作为学校的外聘教师,定期到学校来授课讲座。他们把智慧旅游的理念带到校园,学校以此为指导,开展智慧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智慧的学习,做到与智慧同行,这样培养的人才必定符合智慧旅游发展的需求。

智慧旅游的时代已经到来,并且将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升级,作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认识到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紧迫性。通过智慧的改革,探寻出智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旅游企业输送智慧的旅游专业人才,为智慧旅游的发展做出更积极有效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初探[J].中国外资,2008

[2]雷婕.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

[3]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

[4]鲍润华.智慧旅游背景下关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7

本论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2017年度高等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智慧旅游时代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课题编号:SJGZY054)阶段性成果。

教学法旅游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我国外语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并将其视为评价个人英语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个人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也在各项考试、求职和工作中日益凸显。。我小组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为学生配置了外籍和中籍写作教师的契机,分析中外籍教师教学模式,提出合作假设,比较优劣,探讨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合作模式实施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讨论并将其推广于各高校实施。

关键词 英语写作 中外教师合作 比较和对策

一、研究背景

1、英語专业写作教学现状

(1)英语写作能力重要性与现状

英语写作能力是我国外语教学强调的一个核心技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学生有能力写各类体裁的文章,做到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用词恰当、表达得体。同时,英语写作能力也是评价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是,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仍然存在的几个突出的难题。

(2)英语专业写作教学存在问题

第一,中外籍教师教学方法各有偏向,不够全面

在英语教学中,外籍教师存在一定优势:授课方式幽默,教材图文并茂,教具多样大胆、学生能够自由交际。然而,局限性在于:对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缺乏了解;教学安排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考核标准缺乏统一性 ;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英语教学现状了解欠缺;教学的随意性等。相对比而言,中国传统教师的教学的优势几乎与外教的劣势相同。就武汉高校而言,写作课程多采取单一教师(即中国籍教师或外籍教师)教授课程的方式,无法兼顾中外籍教师的优势,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缺陷。

第二,教学注重写作形式,忽略习作内容

研究表明,目前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法为主,注重学生作文的成果,过分强调教师的重要性,强调文章的语法、句式,而忽视了文章的思想性和整体结构,结果导致文章主题不明确,内容不深刻,提纲条理不清晰等问题的出现。

第三,英语专业学生缺乏写作的主动性和热情

非专业同学将英语四六级看做今后踏上社会找工作的必备条件,因此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使得非英语专业的同学十分重视写作课程的学习。而与非英语专业的同学相比。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使得他们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感兴趣,而不是英语这种语言本身。

2、中外教师合作模式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源自合作教学,是适应非英语国家在开展英语口语、阅读教学和其他双语教学时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具体操作模式就是指一名中方英语教师和一名外籍教师共同承担同一个课程的教学,两人的角色区分为主讲人和教学助手或合作者,以互动和协作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直接合作。

3、相关研究成果及其不足

(1)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及其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结合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各自的教学长处,使其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进一步充实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英语课堂上,尤其是在英语专业口语课堂上,合作教学的优势更加明显。

(2)基于补缺假说理论探究外籍教师英语教学的优势

我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缺少真实语境,缺少与英语本族语人互动的机会。本文基于补缺假说理论探究外籍教师英语教学的优势,减少母语语言形式,母语文化背景知识和母语语境知识的介入补缺。

(3)研究成果不足之处

根据文献查找与搜集发现,虽然关于中外合作教学和英语专业写作方面已有一定研究,但是就中外籍教师合作模式应用于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这一课题具有创新意义与实际意义。

4、相关理论阐述

(1)结果写作法

结果法(product-approach),也称作“成果法”,“成稿法”,是一种自下而上(bottomup)的、基于句子层面的写作(Nunan,1991)。在结果法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一般由教师给定话题(题目),然后学生围绕这一话题(题目)进行写作,最后由教师做评定和修改。

(2)过程写作法

目前,国内外讨论最多的是过程法(process-approach)写作教学,是一种自上而下(top-down)的写作方法。过程写作法关注的重点是写作的过程,即写作活动的一系列循环过程,“着眼于作者从写作材料的收集到写作成品完成的整个过程的所有活动。”(Tribble, 1996)。过程法是基于篇章层面的写作,此模式强调学生的思想构建,是从一个篇章入手,进行创造、连接、组织,并实现上下文一致的过程。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本课题围绕中外籍教师结合教学的可行性与作用分析,结合写作教学方法中的过程写作法与结果写作法,能够实现中外资源利用和整合的最大化,为优化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提供理论依据。

2、实践意义

(1)中外籍教师互补教学:中外教师密切合作,整合了中国教师和外籍教师的资源优势,在教学活动中既能体现外籍教师的教学风格,又能体现中国教师的教学特点,既符合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特点,又符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过程和心理特征,在实际运用中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全面有效的学习平台。

(2)理论结合实际:通过中外籍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法与结果法有机结合,并应用于英语学生写作课堂,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状态,更具有实用性与科学性。

三、实证分析

1、研究角度

我们通过比较法探究中外籍教师合作教授英语专业写作课程的可行性及其作用,从不同角度进行课题探究。

(1)中外教师教学特征比较

(2)成果法与过程法写作比较

(3)从学生能动性角度合力推动写作教学改革

虽然该组研究侧重于教学改革,但是如今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以老师为主导,而是以学生为核心 ——“student-oriented”。所以我们还想将进一步结合南京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探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助力教学改革工作。

外国语学院唐娉莉老师曾赴南京大学观摩学习其先进的写作教学法。南京大学曾经尝试过两种作文批改法,一是一位英文教师教授二十名左右的学生,让学生两两分组,互相批阅作文,提出建议。但是由于两方学生的英文水平不平衡,这种批改方式使双方受益不均等。后来,南京大学又采取了另外一种作文批改法,让学生组成四人至六人的队伍,选出其中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在每次习作任务时,老师会从每组选出一篇文章,将作者的名字除去,让每位组内成员以批注的方式进行细节改动,然后交给组长汇总整合上交。唐老师认为这种方式比较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分担老师的教学任务,她也在回校之后的教学中积极采纳和推广。

四、建议实施方案

中外教师合作教授写作课程旨在突破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外籍教师传授语言文化的优势,辅以中国教师的系统性的课文精讲,使中国的“满堂灌”和美国的“群言谈”彼此借鉴、取长补短,摆脱传统的单一写作教学的模式,让学生的写作、口语、听力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构建英语生命化课堂。经过以上的调研和數据分析,我们建议中外教师合作写作教学的基本模式落实到课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呈现:

(一) 中外教师的合作准备

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准备阶段,需要了解和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学生的预习程度和方法、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对教师的预期和反馈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怎样造成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导致的差异是哪些。二是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比如,备课、授课、教学风格和策略运用、评价方式的差异。

(二)合作写作教学的实施

外籍教师不能完全替代中籍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改革可以通过一个实验课堂(中外籍教师合作教学)来开展,其余的班级作为对照课堂,一部分采用完全用中国教师教学的方式教授英文写作课,另一部分采用完全用外籍教师教学的方式教授写作。具体实施如下:

1、加大语言输入量

外籍教师在语言、和教学方法上优于中国教师,因此外籍教师应该注重加大语言输入的量,应该让学生研读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范本,提供并示范研读的方法。外教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的能力,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谋篇布局的能力。

2、思维与技能并重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很实际,结合社会需求,现在的英语专业写作课堂仍然离不了实用技能的培养。外籍教师能指出写作中不合英语国家写作问题实用习惯的句子和表达方式,同时,中国教师结合中国学生已学的语法等进行系统性的讲解,贯以中籍教师熟悉的翻译法教学。外籍教师侧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中籍教师因为熟悉国家各类英语考试、擅长应试教育,应该侧重于实用技能的培养。

3、建立学习合作小组

对于过程写作法这种英语教授方法,小组讨论是最基本的载体,因为写作时首先要进行brain-storming,每个小组成员互相讨论,进行思维的碰撞,迸发出写作灵感。再者,对于已经完成的习作,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互评互查,在没有老师干预的情况下,找出对方存在的问题,可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达到巩固学习成果的目的。

4、充分利用平时的测试和习作来掌控学生的学习进度

中外教师应该共同仔细研究学生的每份测验和作业,找出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然后通过面对面的学习指导和建议来帮助这些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例如: 学生作文中出现了许多时态使用方面的错误,中国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错误进行讲解,外籍教师除了作必要的辅导外可以建议他阅读课外文章、辅导他们学习别人的写作风格。

5、尽可能创造课堂互动、课堂讨论

外籍教师擅长交流互动式交际英语的教学形式,通过以学生为主的role-play和discussion,重视师生互动,但是往往不能合理安排教学实践、即兴发挥的成分比较大。此时,中国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控堂能力以及对学生已有英语学习背景的了解,辅助外教讲课堂讨论做到游刃有余,灵活而不失计划。

6、利用网络辅助写作教学

教师可以建立个人网页,课后在网页上放上讨论的主题。学生可以在网页上传递自己的观点。为了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教师可以记录学生课堂和课后网页参与的情况作为课程成绩的部分。此外,网络可以作为课后教学效果反馈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外教师通过论坛里学生的留言、网上讨论间接继续跟踪课后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五、结束语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是新文化背景下中外教师合作对新型教学模式进行的探索,它整合中外教师的优势,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构建英语生命化课堂,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应用型人才。优势互补是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意义所在。学生作为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最大的受益者,不仅能真实体验和理解外国文化,也能感受到引入外籍教师后课堂的活跃气氛,和中外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方法的融合。当然这些教学建议是尝试性的,还有待于教师在实践中检验。

参考文献:

[1]张吉生,等.英语写作教学中结果法与过程法的对比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9).

[2]Raimes, A. Techniques in Teaching Writing [M].OUP, 1993.

[3]王敏丽.中外合作办学与外籍教师管理问题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9).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教学法旅游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是大势所趋,相关课程教学改革须顺势而动。地方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应从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入手。现代汉语教学内容的整合应遵循突出实用性、实践性、文化性和在地性等原则;现代汉语教學方法的革新则应在讲授法的基础上追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尝试点拨教学法、文化渗透法和社会调查法等教学方法。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应用型人才    现代汉语    教学改革

高校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话题,课程改革则是教学改革的抓手和核心所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是大势所趋,在此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应顺势而动,这对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而言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一、地方高校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

随着近二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分类不断细化。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启动的“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建设,到近几年提出的建设“双一流”高校和地方应用型高校目标,我国高校逐渐走向分类化发展道路,高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随之发生变化,相关教材和课程建设须提上日程。

在当前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呼声渐高,实际动静其实不大,地方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一直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现象,这种不正常的教学现象亟待改变。现代汉语课程作为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新闻学、广告学等众多文科专业广泛开设的一门语言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高校分类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分化的背景下,教学改革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试以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略陈浅见。

二、地方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对于“双一流”高校和“双一流”学科而言,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自己的特色。笔者对安徽省以合肥学院为代表的十二所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十所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均有“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词,占比高达80%;除此以外,有七所高校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复合型”的特点。由此可见,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倡导的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目标基本一致,为地方输送留得住、用得上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地方高校的共识。现代汉语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现代汉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又称“普通话”),不仅是我国教师、公务员、播音员、主持人,以及旅游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语言,还是中小学基础课“语文”课的教学内容。现代汉语课程承担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和汉字的教学任务,其在满足地方基础教育的师资需求和地方其他领域的人才需求上意义明显。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地方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尽一致等方面。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1]。具体而言,即传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汉字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能力。但当前地方高校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仅限于此,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方法仍然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性教学内容欠缺,区域文化未能在课程中得到体现,学生对有关语言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培养。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当前地方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因此,地方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有关问题必须被提上日程,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这种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是颠覆原有内容与做法,必须在坚持现有基本框架和基本做法的基础上,对课程有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教学方法进行充实和优化,从而为有效培养适合地方需要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服务。

三、地方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探析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教学改革与“985”或“双一流”等研究性高校有一定区别。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外乎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质是对教材有关内容的重新整合,教学实践则主要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地方高校现代汉语教学内容整合的原则例析

围绕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地方高校现代汉语课程“需要选取适合学生汉语运用能力培养和地方语言文化传承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2]。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应在保留现代汉语知识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即在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充和调整。这种补充和调整应在遵循突出实用性、实践性、文化性、在地性等原则基础上展开。现代汉语课程通常由绪论、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和修辞等六个部分组成,下面我们拟以现代汉语课程中的词汇教学和汉字教学等为例展开论述。

实用性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特色和目标。现代汉语教学内容要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少讲或不讲过于形而上学的枯燥理论,不在有关概念术语上进行过多纠缠,多讲或精讲未来工作中可能用到的内容。为地方输送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任务,故语音部分应把声母、韵母、声调和语音规范化列为教学重点,理论色彩较强不具实用价值的音位可以不讲;文字部分应把造字法作为重点,对增强中小学识字教学效果有重要帮助,而对汉字结构等学生熟知的内容可以少讲,对汉字的形体演变等与古代汉字有关的内容可以放到古代汉语课程中,以为其他教学内容留下教学时间。

实践性是现代汉语教学的特有属性之一。从学科属性而言,现代汉语属于社会科学,但研究和学习十分重视语料的调查与收集,因此,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十分接近自然科学。现代汉语教学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能让学生动手动脑的项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协作完成有关语文实践。如结合当前众多的网络语言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网络语言使用的校园调查,例如“‘呵呵’的语义流变和校园使用情况调查”“网络语言粗鄙化的校园调查”等。此外,实践教学课程化应成为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方向。所谓实践教学课程化即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把有关实践教学从理论教学中拆分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单列。这样可以加强课程实践教学,更有利于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践,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位于安徽六安的安徽省属本科地方高校皖西学院,目前已把“皖西地区语言文字规范化调查”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列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共一个学分,十六学时,安排专任教师负责指导和验收,并以独立成绩的方式计入学籍档案。此举把应用性、地方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一石三鸟之效。

文化性是语言的天然属性。现代汉语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华夏文化的结晶。文化教学是复合型人才成长的要素之一。我国高校现代汉语教学历来以语言形式教学为中心,有意无意地忽略内容和文化的挖掘与学習。为了激发学生对现代汉语课程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化洞察力和文化创造力,发挥现代汉语课程的文化传承功能,现代汉语教学不能排斥文化因素。“语言教学应适当地引进文化教学,这样能大大提高语言问题的解释力”[3]。语言的文化研究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现代汉语词汇的文化语言学研究成果颇丰。现代汉语课程要适当吸收利用当前文化语言学的有关成果,为发挥现代汉语课程的文化传承功能服务。词汇教学中可适当增加词的理据分析这一教学内容,如“熊猫、雪花、玉米”等事物名词的由来,“雪白、笔直、漆黑”等状态形容词的理据分析,以及“年方及笄、结发夫妻、杵臼之交”等成语与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关联分析等。

在地性是地方高校课程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要素。在地性指教学内容要与所在省市的地理特征或地域文化的联系。地方高校大学生通常来自本省,本乡本土教学内容更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现代汉语教学内容的在地性可通过尽量选择与乡土有关的语料实现,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现代汉语学习兴趣,增强语言学习效果,又可以强化区域文化传承。在地性教学内容最突出的表现是地名研究。地名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专有名词,其与地方的历史、文化等联系极为密切,结合词汇教学有针对性安排学生进行特定省市的地名研究,是强化现代汉语教学内容在地化的有效途径。

(二)地方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革新例析

高校课堂教学一贯以讲授为主,现代汉语教学也是如此。讲授法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简单有效,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和思维能力的拓展效果有限。地方应用型高校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和复合型,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现实语言问题的能力,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为此,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在讲授法的基础上要进行一定的革新,其中点拨教学法、文化渗透法和社会调查法应成为地方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的“必备神器”。

强化现代汉语学习的问题意识,善用点拨教学法。问题意识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基础,问题的发现需要学生提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和一定量的课外文献阅读。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现代汉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和“拨”。“点”是启发诱导,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如词汇部分合成词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思考:“雪花、灯花、泪花、心花、校花、警花”为什么都称为“花”?“老师、老乡、老虎、老鼠、老酒”中的“老”的语素义和作用有何不同?“拨”是拨乱反正,即引导学生从纷繁复在的语言表象中建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要特别注意的是,点拨要做到适时和适度。适时即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必须在学生自己产生疑问又有弄懂弄通的欲望而不得时再点拨;适度指的是教师针对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以问促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如此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能逐渐得到提高。

利用现代汉语的文化属性巧用文化渗透法。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一脉相承,与华夏传统文化联系极为密切。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机,巧妙地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的导入,启发学生发现语言文化现象。汉字教学中可挑选部分文化意味较强的汉字,让学生通过查找文献和工具书寻找答案。如汉族风俗孩子一般都随父姓,但为什么汉字“姓”却是女字旁?原来这与远古社会姓的起源等姓氏文化有关;古代神话人物“盘古、后羿、后稷、刑天”为什么使用这类名字?这与这些神话人物的事迹、特长和身份等因素,以及有关汉字的古义有关。如此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自觉性学习。

突出地方高校的社会需求,用好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时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为培养以后服务地方社会、报效桑梓的能力,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以往现代汉语教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社会调查要复杂得多,调查对象的选定、调查环节的设计、调查的社会实施、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均需要精心谋划,合理安排。以前述市县地名调查为例,可组织学生以学校所在城市或家乡所在县市的地名为对象,进行城市道路地名调查和道路标志牌中汉字地名和拉丁文地名的规范化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学生会从平时身边司空见惯的语言现象中发现存在的语言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此既可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关注现实社会中的语文现象,又可培养学生的在地情怀和公共关怀意识。

在当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围绕培养适合地方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相关课程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和有关教师继续付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3.

[2]江佳慧.地方高校“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探析[J].高教论坛,2018(4):28-30.

[3]张德岁.语言类课程的文化教学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3(6):111-113.

教学法旅游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在新课程下,笔者认为教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学生平等对话、共享、共进的。教学不再是教学生,而是师生的交往。所谓交往,即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会话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高度统一。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是否要固守着“师道尊严”的信条,教师在学生面前一定要扮演长者、充当权威呢?我认为要真真实实地走进新课程,教师应该从原有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学生当成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走下神圣的讲台,抛开教师“师道尊严”的架子,带个民主的耳朵走进课堂,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倾听学生的智慧,倾听他们的独特的理解,倾听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新课程下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一、面向“全体”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既是“保底”教学,即保证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是“提优”教学,即保证优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给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既要给优生“发展性匹配”,即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穿插、拓展、增加补充新知识和新方法,让学生感知最新信息,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又要给中差生“适应性匹配”,使中差生不断获得成功,逐步增强信心,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切实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备课包括教材内容的加工,课外信息的利用,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启发性问题和讲解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等,都要统筹考虑。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备课给各层次学生确定的教学目标,上课时还要机动灵活地落实。每节课要通过对学生的质疑、答疑、讨论或练习等判断学情,了解每个学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学有的放矢。

二、注重“过程”

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异步推进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立足于过程的“到位”与“优化”。1.是引导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2.是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3.是分层启动,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之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4.是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立和构成的需要,循序渐进的展开。5.是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还有结果,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强调“合作”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学习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后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新课改理念对主动等学习方式的强调主要是针对传统学习方式而言的,是为了取得一种平衡。接受学习,它对知识的积累是重要的,但过去过分强调接受,面对学生的探究精神不够重视,当然,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好的,有的探究只是一种形式。同时,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一种独立的基础上,合作是完成个人不能完成的工作,更为重要的合作是完成个人不能完成的工作,更为重要的,在合作的过程中,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今天我们所探讨的异步推进教学法突出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学生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前提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立和构成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或是事物的某一个侧面。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不同的侧面,必须通过合作和讨论探究,理解认识融合彼此的见解,以便达成共识,从而形成更加丰富、正确、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因此合作学习在“异步推进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意见,让每个人的知识构架和经验得到充分展示,并在与其它同学的思想磨合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逐步获得真知,发展能力。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有效地减轻学生“单打独斗”所造成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鼓励“创新”

“引读感知”让学生自主地感触课文的真知,形成自己的初步印象和感受;“启读生疑”排除阅读障碍,叩问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产生疑问,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造性思维;“研读演练”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生生也互动,把疑难的问题提出来,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让有争议的问题“争”起来;“运用迁移”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在迁移中拓展,在拓展中创新。

在这方面,我们很多老师都作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用心倾听学生智慧之花开放的声音,我们能品尝到自身教学行为变革带来的甘甜硕果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县黑石头第二中学)

教学法旅游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教改后一直提倡减负,可事实上令教师和学生担心的就是,教材内容太多。特别是到期末测试之前,复习任务重,学生家长都叫累,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法”不愧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关键词 单元整体教学法 创造性 教改 观念

教改后一直提倡减负,可每当教材发下来以后,令教师和学生担心的就是,教材内容太多。特别是到期末测试之前,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知识难以疏通,课业任务重,学生家长都叫累,这无疑给学生增加了压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呢?为了更好地驾驭课堂,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法不愧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一、研究教材,分析原因

(一)新教材课文内容多,知识面广,信息容量大。

(二)我们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教材以单元编写的意义,没有对教材进行整体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只着眼于篇的教学,急于完成课文中的学习要求,而忽略了篇与篇的联系,忽视了单元训练的重点。

二、应对措施

基于以上原因,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尝试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探索单元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由此,笔者在实践中总结:探索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例如:Go for it! (人教七年级英语下册)中Unit 1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Topic:谈论笔友以及涉及相关(国名和语言的相关知识)

Unit 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Topic:谈论在陌生的地方如何问路与给陌生人指路的句型

联系:结交笔友之后,朋友间相互拜访,在异地需要问路与指路。看似没有联系的两个话题单元,实际密不可分。

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Topic:談论动物相关话题,之后介绍各类动物。

联系:Unit 1 介绍笔友,介绍人物,Unit 3 介绍动物并且采用拟人法介绍,进一步巩固介绍人物相关内容。

新课标英语各单元各具特色,又高度统一,概括起来有四个必不可少的步骤:A.导入呈现(lead-in and presentation)→B.强化操练(drilling)→C.提升训练(training and practice)→D.成果交流(performances)。这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智慧的启迪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经过仔细分析,实际每个单元虽是独立话题,却是巧妙地产生了联系,并且加入了时态的渗入。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联系,不但记住了整体教材的知识而且较少了同学们死记硬背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产生了对学习英语浓厚的兴趣,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这种教学法应用到了教学的各个方面,比如将单词以单元话题涉及的相关知识串讲起来,合上课本之后也可以轻松准确的记住单词,学生自己或同学之间也可以用串讲的方式来记忆单词,复习展现单元整体涉及到的知识。在教学中,这种方法很有效,同学们也赞不绝口。

三、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理考查知识与能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可适时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探究型教学方法。

(二)表演型教学方式。

(三)竞赛型教学方式。

四、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法,需要从四个方面考虑

(一)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该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课文,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弄清各单元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特点设计教学结构。

(三)总结学习方法,在一个单元后,以写作为线索,复习该单元中的训练重点,加深印象,提高运用能力。

(四)知识迁移课外延伸,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有必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每一年的侧重点和教学方法都不一样,但一定要以培养能力为主。七年级时的教学目标,以能说会道,掌握正确的拼读方法和有效的记忆单词的方法为主。八年级时的教学目标,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为主。九年级时,以培养写作技能为主。

“单元整体教学”的主要思想注重整组教材中的纵横向联系,教师随时要根据学生学习活动需要将学习内容整合,实时实度地调整教学计划。教师必须做到对整组教材心中一盘棋,随时不断更改教育观念,厚实文化底蕴,扎实业务能力。适应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形式。

总之,“单元整体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为他们从模仿者学习到创造性学习,从单一认知到多元思维创造了更多有利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确实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态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倩.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小学语文网.

[3]郑玉琼.论自主学习与其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7).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新教材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指导意义,2006.

上一篇:中专计算机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党校计算机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