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范文

2023-09-22

病理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硬化性肺泡细胞瘤;肺;病理学,临床;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MSCT FINDINGS AND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 BAO Shan, LI Ping, ZHANG Liang, YANG Lei, LOU He′nan, LIN Jizhe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maging findings and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 (PSP), and to improve diagnostic accuracy.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data from 37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cases of PSP. The imaging findings (enhancement features)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les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sThere were 36 cases with a single lesion in the 37 patients, including 15 cases in the right lung (2 cases in the right upper lobe, 8 cases in the right lower lobe, and 5 cases in the right middle lobe) and 21 cases in the left lung (4 cases in the upper lobe and 17 cases in the lower lobe); there was one case with multiple lesions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lobes of the right lung. Three patients had central type PSP, and 34 had peripheral type PSP. Lesions were round or oval in 30 cases and were slightly lobulated in 7 cases. Homogeneous lesions were found in 28 cases, and inhomogeneous lesions were observed in 9 cases, among which 8 cases had scattered spotty calcification. Results from the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demonstrated mild or moderate enhancement in 7 cases, with solid and sclerotic components as the main pathological features;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was observed in 16 cases, with hemangioma-like and papillary components as the main pathological features. The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showed homogeneous enhancement in both arterial and delayed phases in 20 cases, with hemangioma-like and papillary components as the main pathological features; inhomogeneous enhancement in the arterial phase and homogeneous enhancement in the delayed phase were observed in 3 cases, with uneven distribution of solid and sclerotic areas as the main pathological features, as well as relatively few hemangioma-like and papillary areas. There were 15 cases with welt vessel sign, 2 cases with halo sign, and 1 case with halo sign and peritumoral emphysema. ConclusionPSP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women with a single round or oval pulmonary nodule or mass with a clear margin. Also, PSP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demonstrates homogeneous enhancement in both phases, or inhomogeneous enhancement in the arterial phaseand homogeneous enhancement in the delayed phase.

[KEY WORDS]sclerosing hemangioma; lung; pathology, clinical; tomography, spiral computed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SP)是一种肺内少见的良性肿瘤[1], 起源于呼吸道未分化上皮组织,即Ⅱ型肺泡上皮細胞[2],亚洲中老年女性多见,其发病率仅低于错构瘤[3],极少数见淋巴结转移[4]。PS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SP病人37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PSP的认识及术前诊断的准确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P病人37例,男2例,女35例;年龄15~72岁,平均(51.31±10.84)岁。其中体检偶然发现22例,因胸痛、胸闷、咳嗽、咳痰等就诊13例,因咯血就诊2例。

1.2多层螺旋CT(MSCT)检查

本文37例病人均行MSCT扫描,其中23例行动态增强扫描。CT扫描均使用Siemens sensation cardiac 64层螺旋CT仪,从胸廓入口扫描至肾上腺,扫描参数如下:层厚5 mm,层距5 mm,螺距0.9,准直器宽度64.000 mm×0.625 m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矩阵为256×256。增强扫描采用MeDRaD Stellant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碘普罗胺溶液(Vltravist-370,含碘离子370 g/L)100 mL(流量3.5 mL/s),于注射后25 s和120 s行双期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层厚2 mm,层距2 mm,算法为标准算法。

1.3影像评价内容

1.3.1病灶的形态学特征①部位(中央型,周围型);②大小、形态(圆形或类圆形、分叶状);③密度(包括有无囊变或钙化)。

1.3.2病灶的强化特点①根据病变的强化方式,分为均匀强化(增强后病灶密度均匀)和不均匀强化(增强后病灶密度不均匀)。②根据病变的强化程度,分为轻度强化、中度强化、明显强化。取病灶最大层面,测量区域选取近病变的2/3,注意避开坏死囊变及钙化区域,对应测量区域增强前后的位置。测量病变平扫CT值、两期强化值,强化最大值与平扫CT值的差值为强化净增值,差值<20 Hu为轻度强化,差值20~40 Hu为中度强化,差值>40 Hu为明显强化。

1.3.3特殊征象血管贴边征定义为:与病灶相紧贴的点条状血管断面影;晕征定义为:围绕实性结节或包块的磨玻璃影。

2结果

2.1病灶部位

本组37例病人中单发病灶36例,其中右肺15例(右肺上叶2例,右肺中叶5例,右肺下叶8例), 左肺21例(左肺上叶4例,左肺下叶17例);多发病灶1例(右肺上、中叶)。中央型3例,周围型34例。

2.2病灶大小、形态

本组37例病人中最大长径≤3.0 cm者共32例(86%),>3.0 cm者5例(14%);圆形或类圆形30例,浅分叶7例。

2.3病灶平扫密度及强化方式

本组病例均匀等密度28例,密度不均9例(其中低、等混杂密度1例,病灶内斑点状钙化8例)。 病灶强化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两期强化均匀20例;另一类为动脉期强化不均、延迟期强化趋向均匀3例(图1A、B)。

2.4病灶强化程度与相关病理表现

轻中度强化7例,病理示实性成分、硬化成分较多;明显强化16例,病理示血管瘤样成分、乳头成分较多(图1C)。

2.5特殊征象

贴边血管征15例(图1D);晕征2例(图1E);晕征与瘤周肺气肿同时存在1例(图1F)。

3讨论

PSP为肺内少见真性肿瘤,由于过去被认为起源于内皮和血管,因此PSP曾被命名为肺硬化性血管瘤。近年来免疫组化研究证实,PSP起源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5-7]。2015年WHO 肺部肿瘤分类中,将PSP分入“腺瘤组”,正式更名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SP 的病因及病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3.1临床表现

PSP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8-9],以40~60岁多见,其原因可能与肿瘤内类固醇激素受体的表达有关 [10]。本文病人女性35例(95 %),其中40~60岁23例(62%),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少数病人可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的症状[11],本组病例中2例出现咯血症状,可能与肺泡内淤血有关。良性肿瘤性病变很少引起咯血症状,当影像学表现高度怀疑肺内病变为良性肿瘤时,咯血症状对PSP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

3.2MSCT表现及相关病理

MSCT检查显示,本组37例病变均发生于肺内,病灶边缘距胸膜最短距离≤3.0 cm者共有29例(70%),多为小结节,与相关文献结果一致[12]。本组病例病灶多贴近纵隔、胸膜下,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3-14],主要是由于PSP起源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本组病例中PSP的分布以左肺下叶及右肺中下叶为主,尤其以左肺下叶最为常见,与文献报道相似[15]。本组30例病灶为类圆形或圆形,7例分叶,说明PSP多为各向均匀生长。王建卫等[16]研究认为,肿瘤各向生长速度不同或向某一方向生长受限可能是造成PSP肿瘤分叶的原因。史讯等[17]对照分析PSP病人CT图像中不同密度区与术后病理:低密度区为瘤内囊性区,等密度区为肿瘤实性部分,高密度区为肿瘤血管瘤样区。本组病例37例CT 平扫显示,28例呈均匀等密度,9例病人密度不均(仅1例呈低、等混杂密度)。PSP病理上分为 4种结构,即血管瘤样型、乳头型、实性型、硬化型,其组成结构分布的不同尚不能造成肿瘤平扫CT值的差异,与史讯等[17]研究结果有差异。周涛等[18]研究认为,贴边血管征出现率为22.4%~44.4%。本组病例15例(40.5%)出现贴边血管征,与文献结果相符。本组病例中贴边血管征出现率较高,对PSP的诊断有一定特异性[19]。PSP的钙化多呈点状且发生率低,本组8例病人(21.6%)病灶内部有斑点状钙化,与文献报道相符[20],病理提示胆固醇结晶可能为钙化的来源。本组2例影像可见实性结节周围的磨玻璃影,镜下可见肺泡腔内红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沉积,提示病灶周围淤血,与李正军等[21]报道一致。本组病例晕征与瘤周肺气肿同时存在1例,考虑可能由于肿瘤出血机化、纤维化,压迫阻塞小气道,导致瘤周肺气肿。认为CT晕征伴瘤周肺气肿可作为PSP一种提示性征象,与姚红霞[22]观点相符。因此,当病灶周围晕征、瘤周肺气肿同时存在时应予以重视。

王研等[23]认为,PSP镜下可见两种肿瘤细胞,即圆形细胞和表面细胞。PSP组织形态分为4种,即血管瘤样型、乳头型、实性型、硬化型[24],大部分PSP包括2种或2种以上结构,这些结构以不同比例混合存在,相互演变移行[25]。肿瘤组成成分比例、微血管密度是决定肿瘤CT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的关键因素。有研究认为显著强化是PSP的最大特点[26],亦有研究认为肿瘤血管样强化对PSP具有支持诊断的意义[27]。史景云等[28]认为,当PSP中血管瘤样型和乳头型组织结构较多时,其血管密度相对较高,因此增强扫描后病灶呈明显强化;而当PSP中实性型和硬化型组织结构较多时,对应区域血管密度相对减小,强化后病灶呈轻度强化,甚至没有强化[29-30]。本组23例强化病例中,两期均强化均匀20例,病理示血管瘤样成分、乳头成分较多;动脉

694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54卷

期不均匀强化、延迟期趋向均匀强化3例,病理证实多以实性区和硬化区为主且分布不均,血管瘤样区和乳头区相对较少。认为病灶血管瘤样区、乳头区动脉期强化明显,实性区和硬化区轻度强化,甚至不强化;而延迟期血管瘤样区和乳头区强化程度相对减低,实性区和硬化区进一步强化,故呈动脉期强化不均、延迟期强化趋向均匀的强化特点。

综上所述,PSP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年龄以40~60岁多见,多为体检发现;MSCT表现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锐利、均匀等密度的孤立结节或包块影;胸膜下分布为主,少数病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强化方式分为两类,一类为两期均强化均匀,另一类为动脉期强化不均匀、延迟期强化趋于均匀。若出现血管贴边征、晕征、瘤周肺气肿等征象,对PSP的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特别是晕征与瘤周肺气肿同时出现时。因此,了解PSP的病理组成成分、发生及发展过程,仔细观察其MSCT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KATZENSTEIN A L, GMELICH J T, CARRINGTON C B. 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the lung: 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51 case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 1980,4(4):343-356.

[2]叶伦,方宏洋.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及多层螺旋CT表现[J]. 中華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3,6(6):71-73.

[3]WANG E H, LIN D, WANG Y, 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markers suggest different origins for cuboidal and polygonal cells in 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J]. Human Pathology, 2004,35(4):503-508.

[4]XU H M, ZHANG G. A rare case of 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gioma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2015,8(7):8619-8623.

[5]SUGIO K, YOKOYAMA H, KANEKO S, et al. 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the lung: radiographic and pathological study[J].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1992,53(2):295-300.

[6]NICHOLSON A G, MAGKOU C, SNEAD D, et al. Unusual sclerosing haemangiomas and sclerosing haemangioma-like lesions, and the value of TTF-1 in making the diagnosis[J]. Histopathology, 2002,41(5):404-413.

[7]KIM Y P, LEE S, PARK H S, et al. Sclerosing pneumocytoma with a Wax-and-Wane pattern of growth: a case report 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and a literature review[J]. Kor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5,16(4):947-950.

[8]况红妹,龚洪翰,彭德昌,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附10例报告)[J]. 放射学实践, 2014,29(2):166-169.

[9]王同兴,孙晋,谢光辉,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MSCT诊断[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4,20(4):325-328.

[10]周永,努尔兰,韩文广,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26(1):36-39.

[11]JUNGRAITHMAYR W, EGGELING S, LUDWIG C, et al. 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the lung: a benign tumour with potential for malignancy[J]? Annals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ons of Asia, 2006,12(5):352-354.

[12]梁波,蔡培坤.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MSCT特征与病理分析[J]. 罕少疾病杂志, 2015,22(1):35-38.

[13]陈淮,曾庆思,周洁,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征象与病理分析[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20(4):268-271,273.

[14]陈明,查云飞,王艳艳. 肺硬化性血管瘤 CT 表现并文献复习[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5,31(2):336-338.

[15]黎良山,徐甜甜,柯勤兵,等.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CT表现[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7,36(2):227-230.

[16]王建卫,林冬梅,石木兰.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与病理学对照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38(9):962-966.

[17]史讯,张志勇,张兴伟,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附21例报告)[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23(3):311-314.

[18]周涛,潘爱珍,高强,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及MSCT表现[J]. 放射学实践, 2015,30(1):37-40.

[19]薛明团,李诗瑞,王瑞书,等.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CT特征性表现价值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27(10):1898-1901.

[20]吴坚,黄杰,杨立.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不常见CT表现[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26(2):272-274.

[21]李正军,董宝明,蔡定萍,等.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6,32(10):1525-1528.

[22]姚红霞.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MSCT征象与病理的相关性分析[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7,33(2):206-209.

[23]王妍,王恩华,吴广平,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免疫标记及超微结构——提示其细胞的不同来源[J]. 中国肺癌杂志, 2003,6(2):92-96.

[24]NEUMAN J, ROSIOREANU A, SCHUSS A, et al. Radiology-pathology conference: 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the lung[J]. Clinical Imaging, 2006,30(6):409-412.

[25]易祥华,張容轩,高文,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43例临床病理分析[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2,9(6):327-330.

[26]刘勇彬,凌红玲,陈淮,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CT强化特点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4,15(2):77-79.

[27]胡新如,谭利华.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征象与临床病理研究[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5,16(2):114-116.

[28]史景云,易祥华,刘士远,等. 肺硬化性血管瘤增强CT表现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4,23(1):53-56.

[29]周坦峰,张汉松,范恒.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价值[J]. 放射学实践, 2012,27(2):173-175.

[30]侯伟伟,雷亚丽,王云华. 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8,24(7):900-902.

病理学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案例教学法应用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价值。方法:选择本学院两个班级的高护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而研究组实施案例教学法,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笔试成绩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完成教学后,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笔试成绩进行分析统计,其中研究组的平均成绩为(87.1±8.9)分,而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66.9±12.1)分,研究组的平均成绩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应用在病理学教学中,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可以有效的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提升,在医学教学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案例教学法

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还是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必修课程,其主要是对疾病的病理临床联系、发病机制、发生原因以及病理变化等进行阐述[1]。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在病理学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已经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关注与喜爱,且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本研究中选择本学院两个班级的高护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分析案例教学法应用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价值,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学院两个班级的高护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把全部患者分成研究组(45人)与对照组(43人),其中研究组中,男性为8例,女性为37例,其年龄为20~23岁;而对照组中,男性为5例,女性为38例,其年龄为20~24岁。两组学生的性别与年龄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分析,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其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个班级学生使用统一的病理学教材,其教学内容主要包含病理学各论中的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等,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而研究组实施案例教学法。完成教学以后,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笔试成绩进行分析统计。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SPSS17.0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数据实施处理与统计,采取卡方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完成教学后,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笔试成绩进行分析统计,其中研究组的平均成绩为(87.1±8.9)分,而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66.9±12.1)分,研究组的平均成绩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備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本质是一种以实践结合理论的互动式教学。其中,典型的案例具备着生动有趣的特征,教师通过案例将新课内容导入,或者是以病案分析当做主线实施课堂教学,则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3]。同时,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听懂教学内容的关键,如果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带着问题去听,则能够有的放矢,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不断的从要我学而转变成为我要学,此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并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此外,典型案例还应该具备较强的针对性、真实性与客观性,由此有效的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实施深入的讨论,既能理论联系临床实践,还可以将抽象的内容更为简单化,有助于提高临床综合能力与思维能力[4]。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更为全面的对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与教学能力。在对案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如何合理有效的对学生随时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因此教师既要巩固与加强医学专业知识,还应该深入临床,不断的对临床治疗方案及其进展进行更新,有助于开阔教师的科研思路与教学眼界[5]。因此,案例教学还能够促使教师不断的对知识进行更新,强化自身学习,从而有效的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本研究中选择本学院两个班级的高护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结果显示:完成教学后,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笔试成绩进行分析统计,其中研究组的平均成绩为(87.1±8.9)分,而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66.9±12.1)分,研究组的平均成绩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具有启发性质的病理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应用在病理学教学中,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可以有效的使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不仅对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具备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对学生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具备着一定的作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临床知识得到了丰富,并有效的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提升,在医学教学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宏斌,江平,隋欣,于广娜,潘云志.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0(25):44-45.

[2]苏金玲,姜希娟,马东明,郭茂娟,卢斌,李广斌,范英昌.案例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4(06):103-105.

[3]聂晶,王思明.“学导式”教学法在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A].2012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34(05):7-10.

[4]赵英芳,李海华,马俊兵,沈淑萍,耿虹,王芳.病理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探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16(12):134-136.

[5]苏敏,田东萍,杨棉华,陈茂怀,黎妙娟,吴浩强,孙红,郭桦.病理学CPC开放式教学法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5(04):62-65.

病理学范文第3篇

【广州航海学院排名】广州航海学院特色专业-广州航海学院录取分数

线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直属广东省教育厅领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前身为交通部广州海运学校,创办于1964年, 1992年7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独立建制的大专院校并更改为现名,1998年划转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02年8月,原广州航务工程学校并入成为学校西校区。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航海高等院校。学校坐落在广州珠江之滨,毗邻著名的黄埔港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校园面积428183.55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70721.52平方米(含在建项目):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14058.29平方米。此外还建有标准田径场、标准游泳池、各类球场、学生活动中心等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50035150元。图书馆藏书662439册,中外期刊545种,电子光盘资料6506件,阅览室座位1100个,电子阅览室2个。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及附属用房占地面积63040.75平方米。校内实训基地25个,实训室100个;拥有世界先进的大型海船操纵模拟实训室,国内先进的轮机模拟器实训室、自动化机舱模拟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和专门训练设施;用于教学的计算机1606台,拥有多媒体教室59间,语音室4间,建有现代化教学中心和调频外语广播电台。学校现有校内教师445人,其中专任教师390人;高级职称142人,占校内教师总数的31.91% ,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251人,占校内教师总数的56.40%;双师素质教师200人,占校内教师总数的44.94%。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突出学校的行业性、国际性、规范性,实现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协调发展。按立足行业,面向区域,辐射海外,服务一线办学定位。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的积淀,学校现已发展成为立足华南,面向全国,以工科为主,航海类专业为特色,经、管、文等学科兼容的高等院校。设有七系二部二中心:航海系、轮机系、港航管理系、航务工程系、商贸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外语系、基础部、社科部、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及现代化教学中心;形成了以航运类专业为核心、以载运工具制造专业群,航运信息工程专业群和航运商贸商法专业为支撑的专业构架体系,可招生专业49个。学校立足广东,面向全国15个省

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443人。学校办学经费充足,是广东省唯一一所由财政全额拨款的专科院校,作为前部属院校,现中央财政每年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对学校都有较大投入。学校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管理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的要求,建立了针对航海类专业,其他专业参照执行的教育与培训质量体系,并于1999年通过中国海事局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审核,颁发了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体系证书(证书编号:KAK6019991033),并分别于2003和2007年通过了国家海事局质量体系再有效审核。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对学校的所有教学与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地监控与追溯,实现了办学模式与教育教学质量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了国际海事组织的认可,是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合格高等航海院校,也是国内少数几所直接申办国际海员证的院校之一,具有国家海事局颁发的A类高级船员以及全球海上安全系统通用操作员,雷达及雷达模拟器操作,船舶从业人员专项技能评估培训许可证。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完全的达到STCW78/95国际公约规定的职业资格标准,毕业生可在无限航区的国际国内船舶上就业。自1988年开始,学校根据交通部文件《关于部属高校航海类专业学生实行半军事管理的通知》的精神,对航海类专业学生一直都是实行严格的半军事管理,其他专业参照执行。严格的管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纪律观念、团队精神和自律能力。形成了“勤学、善思、厚德、求新”的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坚持特色办学以及严格规范的管理带来了丰硕的教育成果:近年,学校水上专业学生参加国家海事局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平均考证通过率为85%,远高于全国航海类院校69%的平均考证通过率,更是远远高于各航海职业技术学院41%的平均考证通过率。近年来,学校学生就业率一直在全省同层次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平均初次就业率高达90%以上,总就业率在95%以上:2006年学校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92.76%,超出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2007年学校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97.34%,超出全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2008年学校平均初次就业率也达到了96.74%。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经济的精神,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将按照广

东省委、省政府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要求,遵循“改造专科,建设本科,兼容高职,积极扩大成人教育和发展行业培训”的发展方针,扩大学校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力争将学校建设成以本科

教育为主,兼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工程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

病理学范文第4篇

一、资料与方法

( 一)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3 年7 月至2015 年7 月的颅脑损伤死亡的尸检案例共计72 例。所有案例均采取系统尸体剖, 同时将案例中的案情调查及临床资料进行详细保存。所有尸检案例的纳入标准如下: ( 1) 外伤史明确; ( 2) 颅脑损伤或其并发症致死的案例均符合; ( 3) 死亡至法医病理学检验时间均在3d以内。

( 二) 方法

所有案例均采用分析案情临床资料、尸体解剖资料及组织学检查的方式进行, 并分别检查其性别、年龄及致伤方式、原发性损伤、继发性脑干损伤、并发症情况以及死亡原因。

( 三)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 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  ±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 ) 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 χ2检验,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 一) 72 例尸检案例的性别、年龄及致伤方式对比

72 例尸检案例中包含小于6 岁的婴幼儿案例4 例、6 岁- 18 岁之间的少年儿童案例11 例、18 岁- 40 岁之间的青年案例20 例、40 岁- 65 岁之间的中年案例24 例以及大于65岁的老年案例13 例; 其致伤方式分为五类, 分别是交通事故、高坠伤、跌倒、钝器打击伤以及爆炸伤。

( 二) 72 例尸检案例原发性损伤、继发性脑干损伤、并发症情况

本文所研究的72 例尸检病例中, 主要原发性损伤包括三类, 分别是CC、SAH、SDH/EDH, 继发性脑干损伤, 并发症包括三类, 分别是P、MOF、RF、MI, 具体数据见上表2。

( 三) 死亡原因

由上表3 可知, 72 例尸检病例中, 原发性脑损伤致死的病例数为48 例, 占总病例数的66. 7% , 继发性脑干损伤的病例数为24 例, 占总病例数的33. 3% , 并发症致死的病例数为1 例, 占总病例数的1. 4% 。

三、讨论

分析颅脑损伤案例的死亡原因时, 可以应用系统的法医病理学检验基础, 同时将其案情与临床资料做以分析, 以确定原发性BI、继发性脑干损伤、并发症与死亡之间的关系[3]。本文所研究的内容较为必要。

综上所述, 综合分析案情、临床资料以及病理学检验, 更够更准确的确定患者的死亡原因,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的颅脑损伤死亡的尸检案例共计72例, 对所有案例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脑损伤致死的病例数为48例, 占总病例数的66.7%, 继发性脑干损伤的病例数为24例, 占总病例数的33.3%, 并发症致死的病例数为1例, 占总病例数的1.4%。结论:综合分析了案情、临床资料以及病理学检验, 更够更准确的确定患者的死亡原因。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颅脑损伤,继发性脑干损伤,并发症,死亡原因

参考文献

[1] 许光亚, 李冬日, 廖志钢, 刘敏.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法医病理学分析[J].华西医学, 2010, 25 (04) :736-739.

[2] 许光亚, 李冬日, 龚道银, 廖志钢, 刘敏.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127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0, 25 (05) :357-359.

病理学范文第5篇

研究《病理学》名词教学方法, 选择最简单、最有效、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方法, 传授《病理学》名词, 能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病理学》的名词, 提高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 从而更快、更好地对《病理学》这门课程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同时, 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孔子对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有著名的论断:“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其实, 教学与教研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可以描述为:“教而不研则罔, 研而不教则殆”。即一个老师只注重教学而不注重教学研究, 就会被教科书的表象所迷惑而不得其解, 就难以把书教好;而单纯进行教学研究而不从事教学工作, 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 也就会产生更多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教学和教研结合起来, 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2《病理学》名词教法

2.1 概要法

概要法, 即将名词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梳理, 进一步地概括为若干个要点, 对这些要点进行解析, 最后, 再把这些知识要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构成这个名词的知识体系,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概念, 这就是概要法的基本内涵。在《病理学》中细胞和组织损伤部分, 介绍到“变性”、“血栓形成”等名词时, 可用此法。教科书是这样解释“变性”的:“因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显着增多的一类可复性的形态变化”。教学中可以把变性分成以下几个要点:原因 (物质代谢障碍) , 部位 (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 , 问题 (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显着增多) , 结果 (可复性的形态变化) 。学生只要记住以上四个要点就可以全面、系统而完整地记住该名词。这样会使名词的传授具有条理清晰的特点, 而且在考试时, 教师的标准答案也是按要点去做的, 使得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教学测评三者统一,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提高教学效果。概要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 也是学生学习名词的一个常见方法, 古人云:“授之一鱼, 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 毕业后的终身学习至关重要, 而自学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学习形式。教会学生学习名词的方法, 使学生终身受用。

2.2 溯源法

《病理学》的部分名词具有其自身的历史渊源, 传授这些名词可选用溯源法, 追根求源, 加深印象。疾病的命名有的因地命名, 有的因人命名, 有的因其特征命名, 有的因病理变化结合器官命名的。如“化脓性阑尾炎”是病理变化结合器官命名的例子, 病变的性质是化脓性, 器官是阑尾。化脓性炎症的病理特点主要是以中性粒细胞渗出性为主的炎症。而“尤文氏瘤”、“霍奇金病”、“麦克细胞瘤”等, 则是因人名命名的, 因为最初描述或研究该疾病的是他们, 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则以其名命名。

2.3 比较法

所谓“比较法”就是将名词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名词与名词之间的差异, 以供学生有鉴别地学习这些名词。由于有些名词之间含义相近似, 学生常常把这些名词混淆在一起。因此, 比较法主要用在一些相近似名词的教学之中。通过对照、比较并进行分析, 找出相近似名词之间的些许差异, 从而把一个名词与另一个名词区分开来。如讲授“坏死”、“坏疽”、“凋亡”与“梗死”这四个名词时, 就可以采用此法。这四个名词都与组织死亡有关, 其组织细胞都丧失了功能。“坏死”泛指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是被动的死亡;“坏疽”是指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又合并了腐败菌感染, 后果更加严重;“凋亡”是基因调控下细胞自身的程序性死亡, 是主动死亡;“梗死”则是缺血引起的局部组织细胞死亡。还有“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特点的比较,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等均可用此法教学。

2.4 剖析法

剖析法, 顾名思义, 就是利用解剖、分析的方法, 对教学中一些难度较大的概念或定义进行剖析, 化难为易, 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才能记得住, 记得牢。剖析法主要适用于抽象名词的解释, 通过剖析法解释名词时, 能给学生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该名词。如在肿瘤部分中的“原位癌”这一概念就比较抽象, 教材上的定义是:“局限于上皮层内的癌, 没有突破基底膜”。可借助剖析法解释如下:“癌”指起源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原位”谓之在原来的位置上, 没有突破上皮下方的基底膜。故是早期的没有转移的癌, 如果能及时发现和治疗, 可防止发展为浸润癌。

2.5 类推法

类推法就是对同类的几个名词中有代表性的名词进行解释, 然后, 再类推到其它名词。类推法一般应用在内容相类似的名词教学之中。类推法的最大特点是以此类推,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简捷而高效。像《病理学》中的“栓塞”部分有多个名词内容相近, 且有包容关系。如血栓栓塞、羊水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细胞栓塞和虫卵栓塞等, “血栓”、“羊水”、“脂肪”、“空气”、“细胞和虫卵”分别是不同的“栓子”, 只要学习了“血栓栓塞”就可以以此类推, 从而学会“羊水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细胞栓塞”、和“虫卵栓塞”等名词。再如“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狼疮性脑病”及“胰性脑病”等均可用此法教学。

2.6 扩展法

扩展法, 即把某一个名词的每一个要素进行分别诠释, 逐步加以扩展, 然后, 再把这个名词的各组成要素归纳成一两句话, 就相当于用几个关键词进行造句一样, 这样久而久之, 一看到某一个名词, 就能让人联想到这个名词所包含的诸多内容。这也是我们常讲的顾名思义的方法。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就可以用扩展法进行教学:“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弥散”指广泛, “血管”指毛细血管或微血管, “凝血”指血液发生凝固。结合在一起, 则可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解释扩展为“广泛的毛细血管或微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简明扼要, 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摘要:教师将科学知识用最简单方法传授给学生, 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中专教学必须遵循的教学法则。认识事物总是从概念开始, 而概念往往又以名词的形式出现, 对《病理学》的认识也不例外。作者对《病理学》名词教法进行初步的探讨, 并将其名词的教法概括为:概要法、溯源法、比较法、类推法、扩展法和剖析法。

关键词:病理学,名词,教学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

病理学范文第6篇

一. 单项选择

1. 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计划

3.管理的实践性

4.精神领袖

5.概念技能

6.提高劳动生产率

7. 效率的逻辑

8.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9.预测

10.普遍性

11.更短

12.最满意

13.定量预测

14.权变性

15. 5个

二.多项选择

16. 生产力 社会化大生产

17信息传递角色. 策制定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 18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19宏观环境 产业环境

20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 .

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1理性----合法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 超凡的权力 22全选

23全选

24除机会分析 其他全选、 25战略计划

作业计划 26 除高学历者的比例 其他全选 27全选

28定性预测

定量预测 29 变动性 多重性 层次性

30除

目标期限应以长期目标为主外 全选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三.判断正误

31对

32错

33对

34错

35.错

36对

37 .错

38对

39.错

40对 四.案例分析

1.银华公司是怎样认识到企业文化的作用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银华公司的管理和发展出现了困难。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必须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即企业文化。

2.银华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做了哪些工作?

从机制方面,银华公司建立和完善了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分配制度、人才选拔机制等。 从教育方面,银华公司注引导和规范职工的日常行为;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等等。 加强投入,包括人、财、物的投入。 3.怎样认识企业文化的本质和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包括三个部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上一篇:近五年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建材月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