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新时代走进新时代范文

2024-01-11

理解新时代走进新时代范文第1篇

1、 聆听感受歌曲情绪,能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2、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颂歌的相关知识。 教材简析:

《走进新时代》是一首红色歌曲,创作于1997年,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质朴优美,充满正气,节奏宽广舒展,歌词健康向上,将民歌风格与时代音调巧妙的融为一体,展现了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集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念,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 学习重点:

学会歌曲,并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 学习难点:

学生能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

情境诱导式,体验感受式,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1) 播放多媒体课件,导入课题

(2) 播放《走进新时代》歌曲视频,感受体验歌曲情绪,回答问题。 (3) 简介歌曲

二、 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 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小声跟唱。

(2) 引导学生随琴学唱歌曲,纠正学唱过程中易出错的节奏和特殊旋律的演唱。

(3) 随范唱演唱歌曲,注意体会领唱与合唱部分情绪表达的不同之处。

三、 巩固检测,创新性的表现歌曲

分组展示歌曲,评选出演唱最好的小组,鼓励表扬。

四、 课后延伸

理解新时代走进新时代范文第2篇

1、 聆听感受歌曲情绪,能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2、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颂歌的相关知识。 教材简析:

《走进新时代》是一首红色歌曲,创作于1997年,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质朴优美,充满正气,节奏宽广舒展,歌词健康向上,将民歌风格与时代音调巧妙的融为一体,展现了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集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念,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 学习重点:

学会歌曲,并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 学习难点:

学生能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

情境诱导式,体验感受式,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1) 播放多媒体课件,导入课题

(2) 播放《走进新时代》歌曲视频,感受体验歌曲情绪,回答问题。 (3) 简介歌曲

二、 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 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小声跟唱。

(2) 引导学生随琴学唱歌曲,纠正学唱过程中易出错的节奏和特殊旋律的演唱。

(3) 随范唱演唱歌曲,注意体会领唱与合唱部分情绪表达的不同之处。

三、 巩固检测,创新性的表现歌曲

分组展示歌曲,评选出演唱最好的小组,鼓励表扬。

四、 课后延伸

理解新时代走进新时代范文第3篇

波有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有王阳明、黄宗羲为代表的明清浙东文化,有古代的2342名进士、12名状元、数万名举人和数十万名秀才童生,有当代的路甬祥、童第周、谈家桢等86位两院院士(现在是93位),有周信芳、潘天寿、沙孟海,有冯骥才、余秋雨、陈逸飞,有丁磊、柯受良、贝贝龙,有国内唯一引进的国际一流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宁波分校.宁波,经济与文化齐飞,活力共潜力一色.今日宁波,已经难找“纯种”的国企,连接沪甬投资118亿的大桥,资本金里民间资本占一半以上,在国内尚属首次.从个体私营经济,联户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到较规范的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有多种经济成分多种血缘的新兴混合经济好比调和的鸡尾酒.鸡尾酒经济的企业,的宁波外贸的基石.宁波有114个产品成为全国"单打冠军".宁波已经连续5年成为参加境外展览最多的城市,宁波拥有15个重点出口品牌,是全国出口品牌产品最多的城市.

上海人聪明,宁波人精明.上海人更灵性,宁波人更坚定.上海人更多散装,宁波人更多组装.上海人更天马行空,宁波人更百发百中.原先的上海人里,有三分之一祖籍宁波,或者有宁波亲戚.上海人过去管宁波人叫“乡下人”,这里的“乡下人”,指的是老家的人,宁波人听起来是不会计较的,现在么,上海大了,宁波也大了.上海移民多了,宁波移民也多了.上海人还是叫自己阿拉上海人,宁波人也是叫自己阿拉宁波人.你也阿拉,我也阿拉.

理解新时代走进新时代范文第4篇

1、主动了解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创作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并能作出简要的概述。

2、认识几位当代作曲家,了解其主要作品。

3、熟悉音乐作品中出现的音乐主题。

4、感受了解中国新音乐的多 【课 题】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走进新时代 【学 时】1学时 【教学目标】

1、主动了解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创作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并能作出简要的概述。

2、认识几位当代作曲家,了解其主要作品。

3、熟悉音乐作品中出现的音乐主题。

4、感受了解中国新音乐的多样性风格,并能进一步关注中国新音乐的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当代作曲家及作品、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作品的多样性风格及多元化发展特征 【预习导学】

一、《百年沧桑》之《南海渔歌》

【背景搜寻】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经历了百年风云之后,香港终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朱践耳的交响诗《百年沧桑》就是为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创作的。它完成于1996年,同年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等单位主办的“迎接97香港回归音乐作品征集活动“的金奖。

作曲家在总谱的首页上写下这样的题记:帝国主义的炮舰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给中国人带来了屈辱和困难,由此,激发了人民的觉醒。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坚持斗争,走过了一条从斗争到最后胜利的漫长道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存! 这段文字,为我们听赏和理解这部长达22分钟的大型作品,提供了线索和依据。根据音乐的结构和情绪的转换,可以分为入侵—苦难—觉醒— 挖掘你的潜能 铸造巨大的成功 成功源于合作

抗争—胜利、欢庆五个段落。整部作品,用交响音乐的艺术形式,高度地概括了中国近一百多年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脉络。

【音乐分析】这一部分分为引子、呈示部、中段、再现段、尾声。

引子:富于东南沿海音乐特点的十面锣在钟琴、钢琴、竖琴等配合下,敲响了欢庆的节奏,音乐显得清新秀丽。经过浴血斗争取得胜利的中国人民,心中洋溢的喜悦之情表达的真切而美好。

呈示段:乐队激情的演奏出明亮、优美的《南海渔歌》主题。 中段:仿佛是对过去的再一次追忆,曲调抒情。 再现段:是第一段的移调再现,情绪更为饱满。

尾声:打击乐器奏出行进式的节奏,管弦乐奏出了号角般的不断上升的音调,仿佛象征着中国人民迈着有力的步伐,向着统一和更加繁荣富强的美好明天不断前进。

二、《东方红日》

【背景搜寻】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精心策划下,作为向党的“十六大”的大型交响曲《东方红日》,被委约由中央音乐学院郭文景教授创作。2002年10月17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举办的《东方红日》大型交响音乐会上,由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首演此作品。郭文景认为,他写的是一部“中国20世纪风云激荡的革命斗争史”。他说,在很多人心里都有很强的“英雄情结”。都充满了对英雄的向往、崇敬和赞美,对改变本民族历史和国家命运的英雄尤其如此。这部作品以交响乐的艺术表现手法,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所走过的80多年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光辉业绩,表达了中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抒发了人民群众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表现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在中

弘扬你的个性 描绘不凡的人生 领先来自争锋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豪迈精神。

【音乐分析】这部交响曲,在采用《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国歌》作为素材进行交响乐处理的同时,按照中国人的欣赏趣味,尽量保持乐曲旋律的完整性。交响乐本身是从西方传进来的,是西方音乐的陈述方式。它的特征是以短小的创作动机,如同一枚石子激起水中的涟漪一样,不断的重复、变换、走行向纵深。中国人的欣赏习惯与之不同,中国的乐曲是线性的。这部交响乐中有意表留了乐曲的完整形式,而没有将之揉碎,同时还补充写作了一些别的主题作为扩充,以增加交响乐的厚度及丰富感。

前面三个乐章主要的是歌颂三代领导人。第四乐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 歌颂对象,那就是中国人民。第一乐章《日出》用《东方红》的旋律来歌颂毛泽东;第二乐章《春天》用《春天的故事》的旋律来讴歌邓小平;第三乐章《新时代》用的则是《走进新时代》的旋律来颂扬江泽民;而第四乐章《伟大复兴》,用的则是《国歌》的旋律,以此来表现中国人民的精神。第四乐章在用《国歌》的旋律时做了改变,选择了古典音乐中的经典形式——帕萨卡利亚,把二拍子的《国歌》写成了三拍子的庄严地萨拉班,像巨人的脚步一样。

三、《大漠之夜》

【背景搜寻】在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音乐作品评奖中,我国著名作曲家、吉林艺术学院教授尚德义创作的混声四部合唱《大漠之夜》(邵永强词)在声乐作品中一举夺魁。 【音乐分析】作品以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作为艺术形象,刻画了在无边的沙漠的夜晚,一队骆驼在穿行的景象。,这大概是骆驼行进的速度,始终给人以骆驼行进的真实感。钢琴模仿驼铃、或单音、或不同音位的小二度,清脆悦耳,形成不可或缺的音响、意境背景,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引子部分中,女高音悠长连贯的“啊”,男高音唱答句,仿佛漫漫长夜。四个声部混声唱空五度和四度的长音,表现出沙漠的空旷辽远。呈示段:男声部轻声开始,然后各个声部逐渐的加入,音色、音响逐渐的加浓,体现出驼队由远而近的意境。中段:这一段是骆驼的颂歌,钢琴左右手轮流演奏琶音,仍然伴有驼铃声,歌唱的旋律很有光彩,热情的歌颂了骆驼的品质,实际上是借此比喻社会的建设者。女声部演唱空六度或空五度“啊”,男声部唱答句,是沙漠里闪烁的光芒,是对骆驼精神的由衷赞扬。再现段:再现了呈示段的主题。之后,合唱队分六个声部唱空五度和空四度的长音“啊”,音响逐渐减弱,驼队由近而远。

四、《多耶二号》

“多耶”是一种古老的广西侗族传统舞蹈形式,由领唱者喊唱出现编的歌词(曲调与节奏都是即兴的),其他人围成圈慢步舞蹈,并且一齐唱和“呀多耶”。1980年陈怡随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生到广西采风,受到侗族同胞跳多耶舞的欢迎,萌生了创作的契机。1984年,陈怡创作了钢琴曲 弘扬你的个性 描绘不凡的人生 领先来自争锋

----------------------------《多耶》,1985年获得全国第四届音乐作品比赛的一等奖,并被选为1994年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曲目。1985年又创作室内管弦乐《多耶》。1987年,应中央乐团指挥陈佐湟的委约,取原素材再作大型管弦乐队版的《多耶第二号》,色彩更为丰富,气氛更热烈。 三部作品在国内首演之后,多次被美国钢琴家、香港交响乐团、英国BBC爱乐乐团等在各地进行演奏,并且获得听众的好评。美国报纸称赞陈怡的大型管弦乐队版的《多耶第二号》“是一部经过深思熟虑与琢磨的充满朝气与表情的作品”;“是远离于怯弱的音乐,它将明快的信息由一条感官的热线传递给每一位热烈响应着的音乐家”;“成功在于它的幽默,创作性和它的无拘无束的自由”。

五、《水调歌头》

【背景搜寻】是陈其钢1991年应荷兰新音乐团委约而作的一首男声与室内乐队的作品。作品中的男声唱词全部来自宋朝苏轼为中秋而作的名篇《水调歌头》,因此,很多时候国内的听众习惯把这首音乐作品叫做《水调歌头》。作曲家在对自己作品的诠释中说,他并不是在用他的音乐再现宋词的情境,而只是借这篇词抒发作曲家个人在当时特殊的生活遭遇中的一些特殊感受。尽管如此,仍然让人感到,这首以鲜明的现代作曲手法创作的音乐表现出的情境与苏轼的词竟然如此相似。 【练习】

1、《百年沧桑》这首作品的体裁是 ,是为 而作。

2、《东方红日》的曲作家是 ,作品体裁是 。 挖掘你的潜能 铸造巨大的成功 成功源于合作

3、《水调歌头》是宋朝诗人 词,作品的体裁是 。 【导学过程】 【课前准备】

1、 收集有关苏轼及其词作《水调歌头》的相关资料以及不同版本的音乐作品。

2、 寻找一首新时代特色的歌(乐)曲,与老师分享。 【新课学习】

(一)《南海渔歌》

1、【自主学习】根据预习,了解作曲家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欣赏讨论】播放音乐

1、《南海渔歌》音乐大致分为几部分?

2、乐曲中你最喜欢那段音乐,为什么?

3、乐曲运用了那些乐器来演奏?

4、乐曲反映了什么题材内容?

3、【哼唱音乐主题】哼唱南海渔歌主题

(二)《东方红日》

1、【自主学习】根据预习,了解作曲家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欣赏讨论】播放音乐

1、作品中各乐章选用的歌曲的曲名是什么?

2、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大漠之夜》

1、【自主学习】根据预习,了解作曲家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欣赏讨论】播放音乐 弘扬你的个性 描绘不凡的人生 领先来自争锋

1、听辨合唱的形式

2、找出合唱中最喜欢的一段

3、讨论:《大漠之夜》在合唱与伴奏上有什么特点?

3、【学唱】学唱一段自己最喜欢的片段

(四)《多耶》

1、【自主学习】根据预习,了解作曲家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欣赏讨论】播放音乐

1、谈谈对音乐的印象

2、乐曲中运用了哪些乐器演奏?

3、讨论:乐曲表现了什么?

4、评论:这部音乐作品为什么会走出国门受到外国人民的好评和喜爱?

(五)《水调歌头》

1、【自主学习】根据预习,了解作曲家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欣赏讨论】播放音乐

1、听辨:这首歌曲有什么重要的特色?

2、谈谈自己对词作的理解,想象出苏轼创作时的心境与情境

3、【完整欣赏】聆听体现特色的片段

1、模仿歌曲中最感动你的一句,进一步感受、体验音乐

2、引导评论:“吟诵式”的作品表现了作曲家的个性与哪些方面的创新?

3、谈谈你对词作和三个音乐版本演绎的看法。 挖掘你的潜能 铸造巨大的成功 成功源于合作 【活动与创编】

试比较《多耶》中的主题音调在乐曲中的不同音乐性格。 侗歌 京调 【布置作业】

理解新时代走进新时代范文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走进新时代、体现新担当、展示新作为》。

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隆重召开。总书记吹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号角,全面开启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征程,让人精神振奋,倍受鼓舞。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更是我们坚定信心、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时代。

新时代呼唤我们保持不忘初心的定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发改人便把这初心落实到谋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改革创新的具体工作上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仍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我们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提高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新时代呼唤我们胸怀舍我其谁的担当。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发展改革我先行”就是我们发改人的真实写照,只要是其他职能部门干不了、不愿干的事,最后都是我们来扛。在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发改人更应该响应党和国家的伟大号召,率先垂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如既往的做好发展改革工作,努力当好市委市政府的“信息库”、“智囊团”,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始终保持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新时代呼唤我们坚守乐于奉献的品质。泰戈尔曾经说过:“花朵的事业是美丽的,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但我愿做一片绿叶,绿叶的事业总是默默的垂着绿荫”。我所处的文字综合工作岗位就是这样,做的都是幕后服务工作,从事的就是绿叶的事业。这就要求我甘于坚守,自觉践行焦裕禄同志“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奉献精神,甘当“不为名利的小草、乐于奉献的蜜蜂、恪尽职守的螺丝钉”,比境界、比贡献、比干劲,在认真完成好每一项平凡工作中追求自身的人生价值。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我们要积极响应新时代的伟大号召,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谋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理解新时代走进新时代范文第6篇

《走进新时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新时代的颂歌,歌颂了新中国三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高举旗帜开创未来”的壮举。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旋律流畅、抒情,第二段热情、豪迈。此歌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

这节课的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新、鉴赏能力。

教学设计:

这是一节以听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它的特点以情带声,以情感人,情之动人,这不在老师的讲,而在学生的悟。本节课我想通过“聆听与感受、表现与鉴赏、体验与探索、创设与表现”等一系列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中获得体验,获取成功。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曲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制订了如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能大胆自信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表现歌曲,从中体验快乐。

2、在听赏中辨别出颂歌这种声乐体裁的歌颂对象及演唱形式,唱出心中的颂歌。

3、聆听、感受、体验,让学生学会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编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验、表现歌曲,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教法与指导策略:

1、学生感受、体验,教师引导、点拨。

2、采用对比欣赏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性鉴赏水平。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钢琴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以学生为个性,充分利用学生家中的电脑、mp

3、mp4等学习工具,初步聆听学唱新歌,了解相关知识,搜集与新课有关的文字知识材料和音频、视频材料。

2、学生自主准备学习新课必须的学习用具。

二、课内探究:

1、激趣导入,目标展示:

同学们,愉快的寒假生活已结束一段时间了,在音乐方面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下面谁能把自己的成果拿来与大家分享?(就没学会一首歌吗?给大家唱一唱,同学们大多喜欢流行音乐?为什么?你们喜欢的是歌词或者你喜欢的哪位明星演唱的,不是音乐形式,对吧?老师,我也非常喜欢一首歌,但它不是流行歌曲,它是一首经典之作,曾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现在我唱,请你们来回答问题,好吗?

师生互动:

师:“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首歌歌颂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哪位领袖? 生:毛泽东

师:“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颂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哪位领袖?

生:邓小平

师:“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哪位领导人?

生:胡锦涛

师:一代又一代的国家核心领导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走进新时代》。板书:

展示学习目标:

2、聆听与感受:

1)完整欣赏歌曲:老师播放《走进新时代》,学生倾听歌曲。 出示歌谱:

思考:朗读歌词,找出能分别代表新中国三代领导人伟大壮举的重要

歌词。

生: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2)听第二遍:

思考:歌曲分为几段体?

每一乐段的演唱情绪如何?

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小组合作、讨论

提问2-3个小组长代表(亲切的、抒情的,激昂、豪迈、自豪) 歌曲分析处理:歌曲为两段体,第一段叙述性与直叙,表达了我们豪迈的心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第二段旋律基本上在高声区流动情绪,显得更为激动,与第一段形成对比,抒发了中国人民在世纪之交, 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情地走进新时代的情怀。 我们可以把第一乐段称为苹果乐段,第二乐段称为香蕉乐段。

3、表现与鉴赏:(跟唱、表演、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1)随琴唱歌词(老师弹琴)提示:苹果乐句亲切抒情,香蕉乐句热情豪迈 2)寻找歌曲中具有特色的地方?

处理上波音(///)和装饰音中的前倚音(写在黑板上,示范唱,生模仿) 3)学生随琴哼唱旋律,(模仿蚊子哼哼那个音区位置,声音大些)

4、体验与探索:

1)学唱歌曲旋律:先拍击旋律节奏,然后随老师的琴声唱旋律。 处理难点手段(学生易出错、唱不准或拍不正的地方):

教师引导通过“生教生”的方式,进行教唱和纠正,学生解决不了的,老师纠正。

2)跟唱歌曲、探讨:这是一首现代歌曲,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这首歌曲歌颂了什么? (老师引导:以领、合唱的形式来歌颂党、歌颂人民。这样的歌曲就是颂歌。) 出示选择题:

《走进新时代》这首颂歌,属于哪种类型? c: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亲切、深情。

选c, a、b、c合起来,就是颂歌的特点。

师:既然我们了解了颂歌的特点及其类型,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进行一项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① 辨析颂歌类型:说出歌颂的对象及演唱形式

播放:a《妈妈,你快留步》b《当兵的人》 c《黄河颂》 ② 各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一张表

③ 你还听过、会唱哪些颂歌,请你将收集的颂歌与同学们分享

5、巩固检测、创造性表现歌曲

利用多媒体放映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的画面,以《走进新时代》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感觉到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交流、合作、探究

以“国家足迹”为主题的小小论坛,回顾从毛泽东主席——邓小平主席——江泽民主席——如今胡锦涛主席。我国所经历的 篇二:走进新时代 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 下

第二单元第3课 篇三:《走进新时代》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走进新时代》(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七个部分:“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知识窗”、“新视野”、“缤纷时代”、“聚焦镜”、“活动角”“、祖国颂”,针对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现阶段的目标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旨在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新一届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继往开来,将现代化的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为了使教学板块更加清晰,在重新整合课文的基础上,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30年来家庭的变化、家乡丽水的变化、浙江的飞速发展、祖国建设取得的成就”这四大块,即课本中的“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知识窗”、“缤纷时代”、“活动角”四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问题等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已得到较好发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而且在本单元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共产党的诞生”、“二万五千里长征”、“经济特区的建立”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由于知识面、社会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家乡、浙江及中国发展状况的了解仍存在不少空白。所以本课的教学起始于引导学生从自己家庭的衣、食、住、行入手,了解家庭的小康生活,再从家乡、浙江,再到整个中国,感受新时期祖国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 课文教学目标:

1.了解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感到骄傲和自豪。 2.知道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树立信心,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课时安排:课文教学共二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家乡、浙江及自己家生活的变化,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自豪。

2.能力:能搜集整理资料反应自己家庭30年来生活水平的变化。

3.知识:知道我国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温州人的创业精神,树立信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

2.能力:学唱歌曲《走进新时代》。

3.知识:了解温州现象,知道我国目前的小康生活是发展不平衡的、低水平的。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家庭及家乡3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

1.了解新时期我国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采访自己的长辈和亲朋,了解自己家庭30年来生活水平的变化,从“衣、食、住、行”上加以对比,选择其中的某一方面在表格中用文字或图片记录。

我家奔小 康

教学过程预设:

课前活动: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知道歌曲《走进新时代》中歌唱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四代国家核心领导人,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让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一)看我家,衣食住行奔小康

1.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第3课《走进新时代》。 2.默读课本第

35、36页的内容,了解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交流课前调查,感受自己家庭30年来生活的巨大变化。

(二)看家乡,日新月异变化大

1.欣赏丽水老照片,了解三十年前的家乡丽水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山区小城镇。

2.欣赏丽水新照片,感受短短几十年间,丽水已逐步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新兴城市和浙西南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沿。

3.2010年11月9日,丽水举行撤地建市十周年暨中国丽水第二届国际生态经济博览会开幕式庆典活动,围绕该主题说说有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

(三)看浙江,翻天覆地谱新篇 1.学生活动:猜猜“是真是假”。

(1)浙江农民最富有; (2)核电起步国内最早;

2.感受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浙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路子,正以坚定有力的步子奔向小康。

(四)看中国,巨龙腾飞创辉煌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

2.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一个历尽磨难而又奋发自强的民族经过改革开放,已迈步跨进了一个追求科学、和谐、进步、和平的现代文明的国家。 3.了解“嫦娥二号”等尖端航天事业的非凡影响力。

4.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近三十年来,祖国所取的辉煌成就”。感受“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一语的含义。

(五)看未来,延伸思索新目标 1.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想三十年后的今天。

2.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到,我们国家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不平衡的,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板书设计:

走 进 新 时 代

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内容与课外资源有机整合。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有教科书中的“加入世贸组织”,还有本土资源——“丽水撤地建市10周年庆典”,生活中的大事件——“嫦娥二号”探月,以及学生触手可及的自己家庭30年来生活的变化,旨在将学习的课堂扩展到学生的家庭、社区等生活空间,让教学做到亲历于过程,感悟于真实,收获于综合。为让教学板块更加明晰,而将教学内容呈现顺序调整为“自己家庭——家乡丽水——浙江——中国”,点面结合,随着地域范围的逐步扩大,学生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知识性与品德性的有效结合。

上一篇:论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范文下一篇: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