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真言范文

2023-09-20

八字真言范文第1篇

2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3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5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6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7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9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10 十目所视,十指所指

1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3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15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6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8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9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21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2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24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5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27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28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3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1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7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0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3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26 三分象人,七分象鬼

29 山河易改,本性难易

31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2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33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34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

35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6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5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46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48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9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51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52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54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55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57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58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60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6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63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41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7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50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3 聪明一世,糊涂一事

56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9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6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4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65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66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67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68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69 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70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71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72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73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75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76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78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79 生与忧患,死于安乐

81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82 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84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85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87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88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90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91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93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94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

96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74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77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80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83 机不可失,时不在来

86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89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92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95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97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98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99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100时光如箭,光阴如梭

10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02 兵来将挡,水来土堰

103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104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105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06招之既来,挥之既去

108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109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111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112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114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11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17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11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20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21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123 顺人者昌,逆人者亡

124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26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27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129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107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10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113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16 城门失火,殃及鱼池

119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122 香铒之下,必有死鱼

125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28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30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31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132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133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134 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135 饿死是小,失节是大

136拿贼拿脏,拿奸拿双

137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3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9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141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142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44 躲得和尚,躲不得庙

14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47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48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150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15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53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154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156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15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59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60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162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140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143 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146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149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52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55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58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61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16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164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165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166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167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68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虚,没有的事。本无其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

2、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人把着关,一万个人也攻不开。形容地势险要,便于防守。

4、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5、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障,遮蔽。比喻被眼下细小事物所蒙蔽,因而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主流及本质。

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驷:古代一车所驾的四匹马,或四马拉的车。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表说出来的话就要算数。

7、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浪头还没有平息,另一个浪头又起来了。原比喻诗文写得波澜起伏。后来也比喻一个麻烦问题没有解决,又出现新的麻烦问题。

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性的一步走错,以致全局都输了。比喻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稍有不慎,处理不当,就会招致整个失败。

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利:锋利;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10、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形容一个人的言行,总有许多人监督着,如有错误决不能隐藏。

1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培植。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是不容易的。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13、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侵犯。人家不侵犯我,我也不侵犯人家。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5、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1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17、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1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捉到知了,却不知道黄雀在后面等着捕食自己。比喻目光短浅到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计着自己。

19、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2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网:指自然界的惩罚;恢恢:宽阔的样子。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很稀疏。但决不放过一个坏人。后形容坏人终于受到惩罚。

21、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学习或做事缺乏恒心,时常中断,不能坚持下去。三十六策,走为上计:原指无力对抗敌人,以逃跑为上计。现多指摆脱困难处境。

22、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无法用话语具体地表达,传诵。

23、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喻当你在帮助别人时,有时就是在帮助自己。

2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25、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26、三分象人,七分象鬼:形容人长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样子。

27、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走投无路的窘困境地。

28、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

29、山河易改,本性难易: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3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

3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溃:溃决。被大水冲破堤防;蚁穴:蚂蚁洞。千里的长堤,由于有小小的蚁洞而崩溃。比喻小事或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损失。

32、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成千部书都是一种写法,成千个人都是一个面孔。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

3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34、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3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36、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人;旁观者:观棋者。后用以比喻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过多,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却看得清楚。

3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3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如同行万里路一样。形容多读书,则见多识广。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坚持不停的用刀刻,金属石头也可以雕成花饰。 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4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攻”指琢磨。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4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4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4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类:同一类。 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人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 指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

4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47、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事情与自己无关,就把它高高地挂在一边不管。

48、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靛青是从蓼蓝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却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49、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月亮升上高山顶变得小了,潮水回落,水底的石头就露了出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5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51、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从竹管里看豹。意思:比喻看到的只是一部分;或比喻可以从观察的部分推测到全貌;可以看到事物的一部分。可证明事物或事情的一个理由。

5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53、聪明一世,糊涂一事:聪明了一辈子,却一时糊涂了。是说聪明人也有一时糊涂做错事的时候。常用来怪人办了不该办的事。

5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晓”:是使动用法,是“使其知晓”的意思,用讲道理的方式告诉别人,用充满感情的方式打动别人。

55、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样要伏罪。指王法面前人人平等。

56、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57、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甘居中游,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思想。

58、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别人不知道,只有我们知道的秘密。这句话以后却被人们反其意用之,成为订立攻守同盟时的常用语了。

59、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江东:借指家乡。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

60、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根的树木,没有源头的水。比喻没有基础,根源的事物。

6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危险,不经历最难最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

6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6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没有堵塞的地方,就没有水的流淌;没有停止,就没有行动。

64、见之不取,思之千里:见:遇到,看见;取:取得;失:失去。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形容不要错失良机。

65、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那件事,就不能增长关于那件事情的知识。一般用于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66、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意思是自古以来子女的婚姻都必须经过父母同意后,再经过媒人介绍,男女双方才能结婚,若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和自己喜欢的人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认为他不遵守礼教。

67、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鹤唳:本指仙鹤鸣叫,但泛指鸟儿鸣啼。即把风声鸟叫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

6

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与更短的相比就显得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6

9、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只知坐食享受,不事操作,懒惰成性。

70、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意指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

7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对方论据来反驳对方。 7

2、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用瞪眼回答瞪眼,用嘴咬对付嘴咬。比喻对方怎么来,就怎么反击。

7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74、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7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四肢。勤:劳作。不参加劳作,分不清五谷。形容脱离劳动,脱离群众。 7

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贤:圣人或贤人,旧指智慧超群,才能出众的人;孰,谁。一般人不是圣人或贤人,谁能没有过错呢。

7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日出之处;桑榆:日将落时,余晖在桑榆之间,指日落处。比喻在这边失败了,在那边得到胜利,收获。

78、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开头时错了一点点,结果就造成很大的错误。

7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致死。

8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做陶器得到保全。比喻宁为正义牺牲,也不苟全性命。

81、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牛后:牛肛门。宁可小而洁,不愿大而臭。旧时比喻宁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摆布。

82、头痛炙头,脚痛炙脚:比喻做事不从根本上解决或缺乏通盘计划,只是就事论事,忙于应付。

83、机不可失,时不在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84、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85、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非但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往往把事情搞糟。

8

6、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个人要是干事情成功了,那他就是个英雄人物,如果不成功被称为寇贼。 8

7、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生或死就由着命运来支配,富贵或者贫贱都是天注定的,意思就是做事为人莫要强求,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8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89、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幸福共同分享,苦难共同分担。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

90、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9

1、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百足虫:即马陆,切断后仍能蠕动。僵:硬。后用以比喻人虽死去,他的势力或影响仍然存在。

92、早知今日,悔不当初: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93、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9

4、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个人要是干事情成功了,那他就是个英雄人物,如果不成功被称为寇贼。

95、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的就不善良,善良的就不来。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提高警惕。

96、走了和尚,走不了庙:指纵然一时躲掉,但由于其他无法摆脱的牵累,最后还是无法脱身。

97、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

9

8、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指杀人者须抵命,欠债者要还钱,二者俱是一理。

9

9、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表示自己是个硬汉,对别人毫无隐瞒。

100、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10

1、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10

2、时光如箭,光阴如梭:太阳和月亮穿梭似的来去。比喻时间过得极快

10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10

4、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方法对付。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0

5、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克:攻下。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打仗没有不赢的。

10

6、君子一言,快马一鞭:表示干脆的一句话说定,不再反悔。

10

7、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10

8、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一召唤就来,一挥手就去。指旧社会里役使别人,任意呼唤支配。 10

9、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留下好的,去掉不好的。糟粕,不好的东西。

110、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明处来的枪容易躲开,暗中射来的箭难以提防。比喻公开的和隐蔽的攻击。

1

11、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

1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

1

13、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1

1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像金玉,内里却尽是破棉絮。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或事。

1

1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原为佛教劝人改恶从善的话,后用以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悔改,不再为非作歹,就能成为好人。

1

16、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尽管竖着耳朵听,但什么也没听到。表示不重视或不注意。

1

1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装作和平无事,实则想趁机害人。

1

1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着火,人们到护城河打水救火。水干了,鱼也死了。比喻无缘无故受到连累,或伤及无辜的人。

1

19、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本意是树叶落下掉在树的根部。比喻人和事物都要有个归宿,一般指客居他乡的人终归要回到自己的故乡。

1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点小火星,可以烧遍整个原野。后来比喻有生命力的微小事物,发展前途非常广阔。现在比喻革命力量或新生事物最初虽然微小或尚在萌芽时期,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1

21、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处理问题,办理事情。

1

2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1

23、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丰厚的赏赐之下,一定有胆量去做的人。旧指用大量金钱、财物作鼓励手段,可诱导人为之效力。

1

24、香铒之下,必有死鱼:言游鱼必为贪食香饵而死,告诫人们不能贪图眼前微利。

1

25、顺人者昌,逆人者亡:顺从他的人能够昌盛地存在,违背他的人就得灭亡。

1

26、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形容学习态度的。

1

27、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

1

2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仔细舂过的好米;脍,切细的鱼肉。形容对饮食很讲究。

1

29、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130、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1

31、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1

3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1

33、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养育儿子是为了防备年老,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1

34、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

1

35、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1

36、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原来形容人经过思考,突然想出办法。现在用以说明人在脑子里运用概念以作出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1

37、饿死是小,失节是大: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1

38、拿贼拿脏,拿奸拿双:赃:赃物。奸:通奸。指捉贼要以见到赃物为凭证,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1

39、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14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坚持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

1

41、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比喻一方有意,一方无情。(旧时多指恋爱事。)

1

4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聪明人在许多次考虑中,总有一次会想错的。

1

4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即魔罗。破坏善行的恶鬼,有时也指烦恼,疑惑,迷恋等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即所谓“迷障”。原来是我佛用以警告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诱惑的一种说法,也比喻取得一定成果后的障碍更大。

1

44、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笨人多次考虑总有一点收获。后来用做所见很小的客套话。

1

45、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形容见义勇为,积极援助被欺负者的行动。

1

46、躲得和尚,躲不得庙:就是怎么躲也躲不了,早晚会被抓到,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1

4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至诚,诚心诚意。至诚所达到的地方,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被他打开。形容对人真诚产生的感动力。

1

48、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1

4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辞劳苦地贡献自己的一切,到死方休。

150、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形容两头没着落。

1

5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神通:各种神妙莫测的能力,比喻本领。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1

5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单听信一方面的话,自己就糊涂,事情就弄不清楚。

1

5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问题,仁者看见它,说它是仁;智者看见它,说它是智。比喻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1

54、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比喻经常勤学苦练,以求工夫纯熟。

1

55、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比喻工作的紧松和生活的劳逸要适当调节,有节奏地进行。

1

56、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渊:回旋的深水;丛:茂密的森林。把鱼赶到深潭中,把鸟赶到树林里,原来用来比喻反动统治者施行暴政,结果使百姓投奔别国。现指有时有些人实行闭关主义。把一些可以争取的人赶到对方去了。 1

5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焉:哪里。连皮都没有了,毛又长在哪里呢?比喻基础没有了,建筑在此基础上的东西就无法存在。 1

58、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 1

5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加:加以。根据群众所提的意见和批评,检查自己。有缺点错误,就予以改正;没有缺点错误,就加以勉励自己。

16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养到极高境界。后泛指以勉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16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比喻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百家: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鸣:比喻发表意见。百家争鸣,原来指我国战国时儒,道,墨,法,纵横,农,杂,阴阳,名(兵,小说)等各家,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的各种争论。这里比喻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

16

2、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形容未行动时象旧时未出嫁的闺女那样端庄持重,不动声色;一旦行动起来就象脱逃的兔子那样敏捷。

16

3、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象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本人一样。比喻对人物刻画描写得栩栩如生。

16

4、道不拾遗,夜不闭户:遗,指遗失的东西。把东西丢失在路上也没有人捡去据为己有,夜晚不关门也没人来偷盗。 16

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侵蚀,可经久不坏。

16

6、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要是知道的,就没有不说;要说就没有一点保留。

16

7、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声名极大的人,他的实际很难跟他的名声完全符合。现常用以提醒人们要有自知之明,经常想到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

16

8、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人类本来都有一死,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大,有的死比鸿毛还轻微。

16

八字真言范文第2篇

排四柱是推命的第一步, 即由命主出生之年月日时排出其四柱. 由于四柱是由八个干支组成, 因此也叫排八字. 下面分别说明年月日时其四柱排法.

年柱, 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农历的干支表示. 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一天的交节时刻划分的, 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 如某人1998年正月初三生, 由于98年交立春是正月初八8时53分, 因此此人的年柱为97年之丁丑,而非98年之戊寅. 排月柱

月柱, 即用农历的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 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 而是以节令为准, 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 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我们现在用的农历也叫夏历, 是建寅月的, 即每年正月为寅月, 二月为卯月,直到十二月为丑月.月柱中的地支每年固定不变, 从寅月开始, 到丑月结束.

一月 寅月

二月 卯月

三月 辰月

四月 巳月

从立春到惊蛰

从惊蛰到清明

从清明到立夏

从立夏到芒种

五月 午月

六月 未月

七月 申月

八月 酉月

从芒种到小暑

从小暑到立秋

从立秋到白露

从白露到寒露

九月 戌月

十月 亥月

十一月 子月

十二月 丑月

从寒露到立冬

从立冬到大雪

从大雪到小寒

从小寒到立春

节令的含义:

正月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又开始了, 天气将回暖, 万物将更新, 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 立春是公历的2月4日或5日.

二月惊蛰: 春雷开始轰鸣,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 过冬的虫卵快要孵化了, 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 气温升高. 惊蛰是公历的3月6日或7日.

三月清明: 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 草木萌动, 自然界出现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清明是公历的4月5日或6日.

四月立夏: 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 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 农事活动已进入夏季繁忙季节了. 立夏是公历的5月6日或7日.

五月芒种: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 在北方是割麦种稻的时候, 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 芒种是公历的6月6日或7日.

六月小暑: 这个节气表示已进入暑天, 炎热逼人, 小暑是公历的7月7日或8日.

七月立秋: 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 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 立秋是公历的8月8日或9日.

八月白露: 这个节气表示天气更凉, 空气中的水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 白露是公历的9月8日或9日.

九月寒露: 这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 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寒露是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

十月立冬: 这个节气表示清爽的秋天将过, 寒冷的冬天开始, 立冬是公历的11月7日或8日.

十一月大雪: 这个节气表示降雪来得较大, 大雪是公历的12月7日或8日.

十二月小寒: 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 会有霜冻, 小寒是公历的1月5日或6日.

月柱中每月的天干有所不同, 虽不像地支那样固定, 但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参看以下年上起月表.

年上起月表

1 月/年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正月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二月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三月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四月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五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六月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七月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八月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九月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十月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冬月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腊月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乙丑

此表查法是, 凡甲年己年(年柱天干为甲或己), 正月为丙寅, 二月为丁卯,余类推.如1998年为戊寅年, 三月是丙辰月. 2000年为庚辰年, 八月为丁酉月.

另有以下口诀可帮助记忆, 也称为"五虎遁":

甲己之年丙作首, 乙庚之年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土, 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何处起, 甲寅之上好追求.

口诀用法: 凡甲年己年, 一月天干为丙, 二月天干为丁, 压余类推.排日柱

从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至今, 我国干支记日从未间断. 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知的唯一最长的记日法.

日柱, 即用农历的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 干支记日每六十天一循环,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 日干支需查找万年历.

日柱, 在命学上是以晚上子时开始顺时针到亥时, 十二个时辰为一天, 每一个时辰占两个钟点. 日与日的分界线是以子时来划分的, 即晚上的十一点.十一点前是上一日的亥时, 过了十一点就是次日的子时. 这一点请特别留意,而不要认为午夜十二点是一天的分界点. 排时柱

时柱, 用农历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时辰. 一个时辰在农历记时中跨两个小时,故一天共十二个时辰.

子时: 23点 --凌晨1 点前

丑时: 1 点 --凌晨3 点前

寅时: 3 点 --凌晨5 点前

卯时: 5 点 --凌晨7 点前

辰时: 7 点 --上午9 点前

巳时: 9 点 --上午11点前

午时: 11点 --上午13点前

未时: 13点 --上午15点前

申时: 15点 --上午17点前

酉时: 17点 --上午19点前

戌时: 19点 --晚上21点前

亥时: 21点 --晚上23点前

古人将一日等分为十二时辰, 即:

夜半者子也, 鸡鸣者丑也, 平旦者寅也, 日出者卯也, 食时者辰也, 隅中者巳也, 日中者午也, 日佚者未也, 哺时者申也, 日入者酉也, 黄昏者戌也, 人定者亥也.

时柱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 而天干却不同, 可查下面日上起时表:

日上起时表

时/日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2 辰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另有以下口诀可帮助记忆, 也称"五鼠遁":

甲己还加甲, 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

上表和口诀的用法与年上起月法类似. 如丙申日卯时的天干是辛, 即辛卯时. 排大运

人的大运是十年一变,所以才有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之说法。所以一个人必须知道何时走好运,何时走败运,以达到趋吉避凶。当一个人财运官运亨通之时,即此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登上了山峰,那种一览众山小,大自然尽收眼底的喜悦之情难以言尽。可人总不能停留在山顶,此时无论往山的那边走,都是下坡路,即走退运。当一个人在人生最低谷时,往那边走都是上坡路,越走越高,即行好运,此为绝处逢生之理。

排大运:

四柱为命, 大运为运, 命和运合为人一生的命运, 命运结合方知吉凶祸福.大运是以四柱中的月柱来排定的, 有男女顺逆之分, 起运数计算也有顺逆之别.

大运排法: 阳男阴女顺排, 阴男阳女逆排, 一般排八步运. 如, 庚戌年己卯月生男, 为阳年生男, 其大运为: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丁亥. 庚戌年己卯月生女, 为阳年生女, 其大运为: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甲戌, 癸酉, 壬申, 辛未. 丁酉年甲辰月生男, 为阴年生男, 其大运为: 癸卯,壬寅, 辛丑, 庚子, 己亥, 戊戌, 丁酉, 丙申. 丁酉年甲辰月生女, 为阴年生女,其大运为: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起运数: 大运数的起法, 以三天折合一岁计, 即一天折合四个月, 一小时折合五天. 计算时, 如起运总数为18天, 被3除, 等于6, 即为6岁起大运. 如为19天, 则为6岁4个月起大运. 每十年行一步大运.起运天数的计算, 是以出生之日所在月令, 分男女顺逆算出.阳年生男, 男命以出生之日数至本月令结束, 如辰月生人, 其月令为清明之月, 清明结束之时, 即立夏巳月交节前夕. 如九五年四月二十一日生男, 阳年生男从二十一日数至五月初九清明节令结束, 芒种开始, 共十七天, 除3等于从5岁零八个月开始行大运. 如果这一天生女, 从二十一逆数至四月初九, 即立夏开始之日, 共14天, 除3等于从4岁零八个月行大运. 阴年生女同阳年生男,阴年生男同阳年生女.

岁运总论:

十年一运, 包含了十天干的十年流转, 大运天干走好好运, 流年不会十年都一样好. 最好的年头是一生得力的几年, 这些流年中还会因为刑冲克合等组合好坏而损益用神. 用神受克受损耗的几年中, 会有一些不顺, 也还会因为刑冲克合等组合好坏而损益用神, 但大运天干为好运, 不顺就是暂时的. 大运天干不好则相反.

大运干支本身是互相联系着的, 干支五行相生或相克或相同, 都增其好运或增其坏运. 如果上干克下支, 损耗上干之气; 上干生下支, 泄上干之气; 下支克上干, 抑损上干之气; 下支生上干或同上干为生扶上干之气. 此外, 大运和流年好比第五柱, 第六柱, 不但参与四柱的综合平衡, 而且直接分十年一阶段, 流年一太岁预示出吉凶.

排小运

大运行十年之吉凶, 小运司一岁之祸福. 小运能补大运、流年、四柱之不足, 也可为大运、流年、四柱所忌.

小运的排法, 按阳男阴女顺行, 阴男阳女逆行, 由时柱排起.如1998戊寅年五月初六壬子时生男, 一岁小运是癸丑, 二岁是甲寅...顺排下去; 如这一天生女, 则一岁起辛亥, 二岁起庚戌...逆而行之.起小运是以虚

3 岁为准, 有一年算一年.

历法常识

1.公历:

即格里历. 因为它的基础是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回归年, 故又称阳历.格里历的平年为365天, 闰年在2月末加一天,为366天. 在格里历中, 当某年的纪元年数不能被4整除时为平年,如1981年; 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时为闰年, 如1984年; 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时为平年, 如1900年; 能被400整除时为闰年, 如2000年.

格里历平均一年为365.2425日, 与长度为365.2422日的回归年之间, 要积累3300多年才有一日之差, 达到我国南京杨忠辅于公元

1199年 (早格里历380多年)制定的《统天历》水平.

格里历按月分配日数掺有格里等帝皇威势,不很合理. 合理的每月天数用两句话即可概括:"闰年单月小、双月大; 平年2月减一天". 但因为格里历已在全世界通用,人为因素影响极大, 改历很难.

2.农历:

农历是我国广泛使用的历法, 又称阴历、夏历,是因为它的纪月法以月相为标准, 以月亮从朔到上弦、望、下弦再到朔的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 推算农历先推算二十四节气和定朔 (推算日月黄经相等的时刻——朔), 朔所在某日,即为初一,从朔到朔为一个月, 相距29日的为小月, 30日为大月. 月从中气得名, 月内有某中气的即为某月份, 如含有中气"雨水"即为农历正月. 无中气为闰月, 闰月无名, 取用前月名, 如四月后的闰月为 "闰四月", 如此使农历年与回归年的差距随时得到调正. 在农历中, 平年12个月, 日数为

354或355日; 闰年13个月, 日数为383或384日. 这就是我国自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代起,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止, 一直在使用的 "十九年七闰(加七个闰)月" 的历法. 因为二十四节气是由太阳的视置决定的, 因此农历合适的称呼应是"阴阳历".

3.干支历: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共十个字, 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十二个字, 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都是传统用来编排次序的字组. 二者并行组合排列成天干地支表, 周而复始, 循环使用.干支历的纪年纪月法都同农历, 它的年、月、日都各以干支顺序排列、互不干扰,闰月也同农历.干支历中的节日, 三伏, 九九以及出梅、 入梅等与人们生活及当时社会活动密切相关, 有的至今还为人们所用.

4.节气:

节气产生于我国古代,它反映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上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反映了农时季节,在农村家喻户晓. 随着中国古历外传, 华侨足迹所到之处, 节气也广为流传. 节气是根据太阳在

星空间视运动的视位置来决定的. 节气也叫二十四节气, 是相间排列的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的统称.

二十四节气简介

立春: 在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中国习惯把它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

雨水: 在每年公历2月19日前后.此时农村开始备耕生产.

惊蛰: 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为惊蛰. "过了惊蛰节, 春耕不停歇". 北方进入惊蛰,春耕大忙便开始了.

春分: 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径0°时为春分. 这时阳光直照赤道, 南北半球得阳光平均,所以昼夜几乎等长.

清明: 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 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及大部地区的气温开始升高, 雨量增多, 春暖花开,天空清澈明朗, 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另流行扫墓活动.

谷雨: 在每年公历4月20日前后. "雨生百谷"道出了谷雨节气的由来. 谷雨是北方春作物播种、出苗的季节.

立夏: 中国习惯把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一般在公历5月6日前后

小满: 每年公历5月21日前后为小满. 顾名思义, 小满是指夏收作物子粒将要饱满成熟的意思. 小满后, 北方各地的小麦就要熟了,而黄淮流域的冬小麦将开镰收割.

芒种: 芒种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季节, 一般在每年公历6月6日前后.

夏至: 每年6月21日前后为夏至. 夏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 同时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小暑: 在每年公历7月7日左右.一般小暑后就要数伏(伏指初伏、中伏和末伏. 它是从夏至后第三庚开始的), 所以小暑标志着一年最炎热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大暑: 在公历7月23日前后. 顾名思义,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立秋: 在每年公历8月8日前后. 中国习惯上把这一天作为秋季开始.

处暑: 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 处暑是反映气温由热向冷变化的节气.

白露: 在每年9月8日前后,白露指气温降低,并出现露水.

秋分: 在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 "秋分秋分,日夜平分". 此时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寒露: 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前后. 寒露一到,华北地区便开始进入深秋, 原野一片金黄,是秋游的好时节; 而东北地区则呈初冬景象,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却仍郁郁葱葱.

霜降: 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 霜降表示气候渐渐寒冷,北方地区已出现降霜或开始有霜.

立冬: 每年公历11月7日前后为立冬. 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的节气. 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小雪: 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前后.它表示已经到了开始下雪的季节. 此时,东北、内蒙古、华北北部地区气候寒冷.

大雪: 每年公历12月7日前后. 一交大雪,黄河流域的冬小麦进入了休眠期.

冬至: 每年12月22日前后为冬至. 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这天昼最短, 夜最长. 冬至过后便是"数九"了.

小寒: 在每年公历1月6日前后. 这时正值"三九"前后, 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

大寒: 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 大寒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节气与公历(阳历)有着密切关系. 我国民间流行有"节气歌"一首: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在公历中: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气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二天."

5. 正月,冬月与腊月:

正月即农历一月,

正月初一即为春节;

冬月即农历十一月;

腊月即农历十二月, 腊月最后一天即

八字真言范文第3篇

一、舆情监测要广而专

舆情监测是舆情信息工作的基础。现在我国有400多万家网站、6亿多网民、微博用户3亿多人、微信活跃账号7亿多个, 每天互联网上产生300亿条信息。做好舆情监测, 要像鹰眼一样, 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迅速捕捉到有关的重要信息、敏感信息。

(一) 从监看内容上, 做到浏览范围广与注意力集中的统一。既要密切关注国内国际大事, 重点关注舆论对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反应, 涉及党的建设的观点、意识形态领域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左”和右的社会思潮和理论动态舆情,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经济社会发展走势的看法以及对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又要立足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 捕捉舆论对本地区本部门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及工作新举措、新做法的反应, 与本地区本部门相关的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舆情, 涉及本地区本部门党员领导干部的负面舆情等。

(二) 从监看对象上, 做到关注传统媒体与聚焦“两微一端”新媒体的统一。当前, 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深刻改变了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正在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 这既为舆情信息监看提供了新渠道新资源, 也增加了困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特点, 积极拓展信息来源渠道, 既牢牢盯住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传统媒体不放松, 又强化互联网思维, 切实把注意力转移到互联网和“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上来, 防止信息漏看漏报。主要盯紧三类新兴媒体:一是传统媒体开设的社交媒体账号, 比如, 微博账号、微信公众账号等。二是传统媒体开设的移动新闻客户端, 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在内的移动智能终端, 它们凭借随时随地可用、移动便携性等优势逐渐成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三是媒体从业人员开设的自媒体及具有媒体属性的“大V”账号。同时, 还要经常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 善于从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顺口溜”以及各种街头巷尾的议论、“小道消息”“传言”中捕捉舆情点, 从中发现社会性舆情。

(三) 从监看手段上, 做到人工搜索与专业工具相结合。目前, 许多单位有专人负责舆情监看工作, 但舆情监看要想做得好, 光靠人工, 没有好的工具是万万不行的。一是要加强人工搜索。指定专人负责网络舆情信息监看工作, 有值班制度、有工作网络, 确保有人管事、有章办事, “第一时间”发现和报送舆情信息。二是要充分发挥科技手段的作用, 借助舆情监测信息系统通过相关的专业舆情软件监看舆情。舆情监测系统能够避免人工监看的局限, 对重大舆情及时发现、及时预警, 提供定性定量的研判分析, 自动生成舆情报告和各种统计数据, 将大大提高舆情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与互联网科技公司、有关研发机构等“智库”合作, 开发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的舆情监测信息系统或者建立合作机制购买服务。三是要强化信息立体收集。整合本部门本系统信息工作力量, 加强与相关部门间的沟通, 培养一批专、兼职舆情信息员, 形成全方位、广角度监看舆情的工作格局, 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二、信息筛选要新而趣

舆情信息筛选是舆情信息工作的关键。时下舆情信息量巨大, “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必须在海量的信息中“浪里淘金”, 在做好舆情监看的基础上, 为各级领导筛选出有价值、有意义、有新意的舆情信息。如何做好信息筛选工作, 归纳起来, 关键是要把握好“高、新、趣”的特点。

(一) 站位要高。舆情信息工作主要是为党委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既包括本级党委领导, 也包括上级党委领导。舆情工作者决不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 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选自己“喜欢”或“偏好”的信息, 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 善于“兵谋帅事”, 跳出工作的小圈子在大局中找位置, 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和高度筛选信息, 切实提高信息收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深谋远虑, 善于“登高望远”, 能够从政治上、宏观上、战略上、理论上看问题, 挖掘普遍性、规律性、关键性的舆情。

(二) 角度要新。要关注新的信息、新的观点、新的事例、新的动态、新的思想, 不能把信息变成工作简报和成绩反映。如果有些舆情信息服务对象事先已经从其它渠道知道, 我们提供的舆情信息就要体现新的角度、新的动态, 或者更具体、更深刻, 做到“老话新说、新话巧说”。“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 有些事情看上去小, 但却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 要注意选编这些反映发展大势和趋势的信息, 既关注可能发酵的舆论热点, 又关注那些可能落地的行动性信息。要敏锐捕捉国内和国际上方方面面的新观点, 特别是那些有启发性、建设性的观点。

(三) 内容要有趣。这里的“有趣”, 不是“八卦”, 而是社会关注度高、又有价值的热点事件和社会趣闻, 这些事件和趣闻能够反映社会变迁, 能够为领导提供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这就需要增强敏锐性和鉴别力, 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发现热点和焦点话题, 从这些话题中发现了解社会大众在关注什么以及价值取舍在哪里。比如, 2015年“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这个事件, 就体现了好多法律问题、社会问题。首先是男打女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 其次是舆情24小时内彻底反转背后体现的舆情传播规律, 接着是网民人肉搜索的法律问题, 还有女司机个人私生活很乱体现的社会普通人道德问题。从这样的社会趣闻中能够发现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值得领导关注。

三、分析研判要准而深

分析研判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点。对纷杂多变的舆情不进行深入分析研判, 就不可能抓住舆情的本质, 也不可能写出好的舆情信息。

(一) 要抓住“准确客观”这个生命线。舆情是民意的反映, 对同一个事物, 不同的利益群体所体现的民意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某一特定舆情时, 要注意综合性、层次性, 把不同群体的反映都收集起来, 形成各方意见、意愿的集合, 做到有喜报喜、有忧报忧, 这样才能防止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才能完整反映出舆论取向。

(二) 要抓住“利益”这个本质。舆情的本质是民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表达, 离开了老百姓利益的诉求和表达, 将不会准确研判出舆情变化的走势。这里所讲的“利益”是广义的概念, 它既包括民众的直接物资利益, 同时也包括民众的精神利益。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对舆情的分析要以“利益性”为切入点, 只有这样, 才能抓住主要矛盾, 反映舆情的本质。要想早、想深、想前、想万一, 见微知著, 由表及里, 透过现象看本质, 并尽可能提出建议或处理意见。

(三) 要抓住“苗头性、倾向性”这个要害。舆情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 是民众对执政者及其行为的一种看法和评价。分析某项舆情, 不仅要看民众意愿表达的方式、方法, 更要看民众这种意愿背后所隐含的内在政治态度, 要善于发现舆情中隐藏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只有善于对零散的、初级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提炼, 才能把民众的表面看法同背后包涵的政治诉求联系起来, 才能抓住要害, 形成有情况、有思想、有深度的舆情信息。尤其是在特别事件的即时分析研判中, 各种信息交织、情况复杂, 演变转换、转瞬即逝, 要提高捕捉关键信息、把握本质、识破意图的能力。

四、信息编报要快而精

信息编报是舆情信息工作的核心。有了好的信息素材, 还需要进行观点的提炼加工和文字的编辑处理, 才能成为一篇好的信息报送领导。因此, 提高信息的编辑处理加工和报送能力, 对提高信息质量非常重要。

(一) 编报快速。时效性是舆情信息区别于其他类型材料的根本特征之一, 时效直接决定舆情信息的价值。同一件事情, 报得快、反映及时, 它的价值就能更好地得到体现, 越有利于领导及时了解、把握情况, 准确预测趋势, 从而掌握主动权。一条再好的信息如果错过了报送时机, 就为时已晚、难有大用, 甚至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对舆情信息工作者来说, 做舆情信息要与时间赛跑, 抢时间、抢速度, 做到收集快、编写快、报送快。探索建立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信息快速反应机制,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二) 语言精炼。信息语言要求精炼、简洁, 惜字如金, 不铺陈、不过多叙述, 从标题到内容都充分体现短、平、快的特点。总体而言, 一篇完整的舆情信息, 应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基本要素, 但每一篇舆情信息并不都要具备所有要素, 有的可能只包含其中的部分要素就足够了。“题好文一半”, 拟定标题, 要鲜明、准确、独特、简明, 一目了然。导语要以精练的笔墨反映舆情信息的要点和轮廓, 使读者很快把握舆情信息的主题。主体部分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 把信息的主题叙述和阐释清楚。背景起着重要辅助作用, 但不是每一篇信息都一定要交代背景, 运用背景材料时, 既不能拖泥带水, 更不能冲淡主题。结尾是全文的概括、总结, 但也并非每篇信息必需的要素, 但凡有结尾, 都要注意避免头重脚轻, 意尽而言不止, 讲空话、套话, 落入俗套。

(三) 分门别类。要把握好不同类别信息的编写要求。通常来讲, 根据内容、性质和编写要求的不同, 舆情信息大致可以分为:“动态类”“经验类”“分析类”和“观点类”等不同类别。对不同类别的舆情信息, 要按不同的要求去编写。“动态类”舆情要突出时效性, 一般以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发展动向为主, 即“是什么”“结果如何”, 通常不需要在“为什么”“怎么办”上做文章, 以开门见山、一事一报为原则, 尽量做到简明扼要。“经验类”信息要突出特色性, 把最有新意、最有特点、最能反映工作成效的内容凸现出来, 以区别于一般工作报告和总结材料。“分析类”信息要突出深度性, 提炼总结、归纳升华、预测走势, 突出思想内容的深度性。“观点类”信息要突出对策性, 介绍有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便于工作中借鉴吸收和执行落实。

没有一流的舆情信息工作者, 就没有一流的舆情信息。培养舆情工作者的软实力, 是提高舆情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舆情工作者要勤奋学习、注重积累、知行合一, 不仅敬业, 而且专业, 使舆情信息真正成为重大决策的“情报部”、发展趋势的“晴雨表”和社会问题的“预警器”。要执着追求、自我加压, 只有付出“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努力, 才能收获“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摘要:本文论述了新形势下舆情信息选编的工作要点。主要包括:舆情监测要广而专;信息筛选要新而趣;分析研判要准而深;信息编报要快而精。

八字真言范文第4篇

开篇必读 占卜大师(黄勇智)简介 第一期 四柱命理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阴阳五行的知识 第二节 天干的基础知识 第三节 地支的基础知识 第四节 十神六亲的含义 第五节 何谓六十花甲子 第六节 辰戌丑未的用法

第二期 日干旺衰的判断法则

第一节 日干旺衰的来源

第二节 日干在月令的表面旺衰 第三节 日干在月令的实际旺衰 第四节 日干旺衰的判断方法与步骤

第三期 格局的选定与取用

第一节 格局的划分 第二节 偏旺格与取用 第三节 偏弱格与取用 第四节 从旺格与取用 第五节 从弱格与取用 第六节 化气格与取用 第七节 调候格与取用 第八节 气象格与取用 第九节 流通格与取用 第十节 不用格局

第四期 命运岁之间的作用关系

第一节 命运岁之间的关系要符合自然之理 第二节 命局 第三节 运岁

第五期 以日干为中心的命运岁分析方法 第一节 以日干为中心的原局分析方法 第二节 以日干为中心的运岁分析方法

第六期 批命技巧泄天极

第一节 喜忌法的批断技巧 第二节 组合法的批断技巧 第三节 合绊法的批断技巧 第四节 生助法的批断技巧 第五节 化泄法的批断技巧 第六节 克制法的批断技巧 第七节 相冲法的批断技巧 第八节 三刑法的批断技巧 第九节 十神法的批断技巧 第十节 五行法的批断技巧

第七期 分类批断八字

第一节性情分析及批断 第二节 学历分析及批断 第三节 六亲分析及批断 第四节 婚恋分析及批断 第五节 子女分析及批断 第六节 事业分析及批断 第七节 财运分析及批断 第八节 健康分析及批断

第八期 全面批断八字

第一节 八字批断程序 第二节 八字详批举例

第九期 黄勇智命理108论(略) 第十期 命学宝典的学习方法与运用

第一节经典命论的学习要点与运用

第二节 《滴天髓阐微》的学习要点与运用(略) 第三节 《子平真诠评注》的学习方法与运用(略)

第四节 《穷通宝鉴评注》的学习方法与运用(略)

开篇必读

各位易友,你们好!我同你们一样,非常喜爱具有5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传统文化,但真正让我彻夜难眠、梦回萦绕的就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周易术数之学,因为我出生在一个具有传统理念的八股家庭里,在术数方面外公对我的影响最大,外公是一个私塾先生,他除通晓古代诸子百家外,更精通风水、八字、占卜、奇门、解灾之术,在当地远近闻名,所以我从小就对周易术数之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遗憾的是我外公遵循“传内不传外”的祖训,除给我留下神秘精准的感觉外,没有教我任何东西,最让我遗憾和痛心的是——他在去世的前三天,把他所有的古书全烧了,听外婆讲他烧了5背篓的古书与手抄本。后来我去为外公收拾遗物时在楼梯旁的夹板里发现一本残缺的手本,上书《张兴维命理寻真》,原来它是一本我外公的学命心得,只剩前7页,都用对仗的五言律诗编写的,古涩难懂。所以,我的学易道路就是一段自学道路,其中受某些名人学家的错误影响,走了不少弯路,花费了不少精力,但最终我还是磕磕绊绊的走了出来,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正确的学易道路,也初步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易学体系。为了使广大易友不再走我这样的冤枉路,使老祖宗的东西不失传,使它能够更好的发扬光大,我穷12年的专业预测经验,终于完成了《黄勇智辩证命理学-大纲版》,我的这本命理书是完全免费的,因为学易之人往往经济上都不太富裕,所以我决定免费送给大家学习,只是希望大家在看完此书后能有所进步或学有所得,我就心满意足了,这也是我写此书的基本目的。另外,我每年都要对《黄勇智命理学-大纲版》进行一次修改完善,然后再免费呈现给广大易友。 关于预测准确率,我认为只有相对准确性,没有绝对性准确性,而预测不准是绝对的,因为四同时的八字的命运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人说八字命理学是科学我是不赞成的,我个人认为八字命理学是玄学不是科学。每一家命理理论只能套对部分类型的八字,它不是万能的,因为50多万个八字,你就是穷一生精力不断预测实践也只能接触到很少部分的八字,而每一个八字都是具有绝对个性的八字,而命理规律只有相对性,没有绝对性,所以说,每一家理论都有其缺陷,都不可能套对所有八字。自我学命以来,就不断有许多名人、学家、大师声称自己的八字命理体系最好,只要学了他的理论,就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而且他们的著作中所举的经典命理都是精准无比、历历在目,好像神仙下凡、诸葛孔明在世,从不披露自己算错的八字(本人批命也时有误差,这些批的不太准确的八字我将另书破析,包括当时的所思所想和场态情况),我当时也很迷信他们,后来反复验证,并不是向他们所说的那样神,同时,我从94年起遍访各地名家大师,但当我出了钱,报了八字后,其预测准确率还不到40%,虽然我的八字的确是不太好看,但跟他们书上所写的神奇预测案例相比,还是让我心寒。所以,我不再迷信他们的学说、新法以及发明创造,而是静下心来专门研究三本古代经典命理名著,它们就是《滴天髓阐微》、《穷通宝鉴评注》、《子平真诠评注》这三本书,特别是清朝命理大师任铁樵的《滴天髓阐微》更是精中之精,他的命理理论是当今最完善、最精准、最科学的理论,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的命理理论能跟他相提并论,他的命理理论可以套对50多万个八字的绝大部分,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命理理论源泉。另外,《穷通宝鉴评注》、《子平真诠评注》二书也从不同角度弥补和完善了《滴天髓阐微》的不足之处,当今所有名家的传统、新法命理理论或所谓的创造发明,都能在这三本经典名著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它们的理论的原始依据,所以学命者不得不辨,不要太迷信,包括本人的理论在内。而我的命理理论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三本经典命理之上的,如果各位易友能下定决心精读《滴天髓阐微》、《穷通宝鉴评注》、《子平真诠评注》这三本书50遍以上,并加以大量的预测实践,我的所有命理书籍你就可以不看了,当你读完50遍以后,你会惊异的发现——你就是当今批的最精准的命理大师了。

关于学习方法,大概有以下四种读书的人:一是自己不知道哪是好的东西,哪是坏的东西,不管好坏一股脑的全塞进肚子里,不仅没有吸收到营养东西,反而搞得消化不良;二是知道哪些是好的东西,但不知辩证灵活运用,而是典型的“拿来主义”,机械的运用,当在实践中遇到疑难时,又怀疑它的准确性;三是不管此书好坏,就尽挑刺,说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好像天下没有一本好书似的;四是既知道这本书或理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并且能够辩证灵活的为我所用,经过实践消化,最后增进了营养,使自己的理论又更加完善、科学。我赞成第四种学习方法,也一直是这样严谨治学的,我也诚恳希望大家也有如此的治学态度,因为任何人的书和理论都有其好的东西和坏的东西,区别只存在“好东西”和“坏东西”有多少之分,而我们读书的目的是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而不是来挑刺的。

常有易友问我:是否名气越大功夫越高?不出名的人是否不是高人?我的回答是:不,真正的高人,都在民间,俗话说的好: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比如我现在就露“相”了,所以也不在高人之列。真正的高人是无私无欲、无名无利、清高脱俗、通晓宿命、看破红尘、返朴归真、隐居民间。

另外,我原打算撰写《黄勇智命理学-完整版》的,但考虑到我的很多命理理论还不太成熟,所以我想再实践几年,因为八字命理学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玄学,很多理论只有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完善,而我认为至少要有15年以上的专业八字预测实践经验,才能有资格推出一本相对比较完备的八字命理理论,而不像某些只有几年(我还见过只学过半个月就提出“惊人”的八字预测理论的易友)预测经验的大师、学家为了利益盲目的出版看起来有些道理的八字命理理论,而到实践一用,连屁都不是,易友损失几个铜板倒是小事,更严重的是浪费了易友的精力、误导了易友的思维、伤害了易友的感情,使很多易友至今找不到登堂入室的方便之门。所以我的《黄勇智命理学-完整版》的推出将会慎之又慎,最早也要到2006年以后才会与广大易友见面,因为到那时我也有15年以上的专业八字预测实践经验了。

黄勇智于2003年12月28日完稿于金卦馆

占卜大师(黄勇智)简介

占卜大师,真名黄勇智, 湖北宜昌人,出身于易学世家,从小就酷爱周易文化。1992年正式弃职专事周易的研究与应用,距今已长达12年之久。如今在易学理论及预测实践方面颇有成效,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八字预测理论,提出的“命局看喜忌组合、大运看平衡流通、流年看命运顺逆”的八字理论在易界引起轰动,现著有《黄勇智辩证命理学》、《八字八卦风水学》、《黄勇智起名学》等6本术数著作。由于早期就在宜昌市易学界小有名气,擅长八字、八卦、起名、风水、择吉、解灾以及人生策划,人称占卜大师(自认为离真正大师的标准还相差很远),后来浪迹于网络,在各大周易论坛上担任斑竹,为国内外易友提供网上咨询,更是声名鹊起,享誉海内外。 现自开“黄勇智金卦馆”来结缘五湖四海朋友。

第一期 四柱命理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阴阳五行的知识

一、何谓阴阳五行。

阴阳是古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哲学概念。他们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分为阴阳两大类:阳类代表光明、向上、生长、正面、外面、动、热、强、男、雄„„;阴类代表黑暗、向下、死亡、反面、里面、静、冷、弱、女、雌„„。为了解释这种对自然现象的归类,古人逐渐形成了一套阴阳理论。阴阳最早出现在《易传》的书中,上面写道:“一阴一阳谓之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易经》的太极图就是阴阳的总结和象征的标志。古人认为阴阳的实质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全在于阴阳二气的运动和转化,这种运动和转化是按照一定的轨迹在运行。阴阳学说在中国应用很广,如古代的易经八卦、占卜、星象、堪舆、医药、命理、相术等等,他们的理论核心都是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是继阴阳学说之后,古人又一种认识、观察客观世界的哲学观念。古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由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柱命理学的形成是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通过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的“密码信号”,进行综合分析,推测其四柱命局的阴阳五行是否平衡流通,以及岁运的引发和特殊符号的变化规律,从而领悟先天运势和后天变化的微妙玄机与轨迹,通过破译其先天的“密码信号”,然后设计一套最完善的后天生存方式,以完成自己美满的人生道路。而我们学命的目的正是此原因,易说:易若不能叫人趋吉避凶,圣人做易何用?

二、五行生克的关系:

1、五行学说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这种内在的联系促进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所谓相生,就是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有着滋生、促进与助长的作用。五行相生表现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关系。所谓相克,就是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有克制、约束与抑制的作用。五行相克表现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关系。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在人伦社会的表现就比较形象化,以人与父母、兄弟、姊妹、朋友、领导、官方、妻子、儿女、部下、财源等来比喻。比如:生我者,好比父母之关照,对我有利,八字中称“正印、偏印”或称生神;我生者好比我对子女的无私关爱,八字中称“食神、伤官”或称泄神;克我者好比官方约束,使我不自由,八字中称“正官、七杀”或称克神;我克者好比财源、妻妾,对我有利,可以占有的,八字中称“正财偏财”或称耗神;同我者好比兄弟朋友,可以相互帮扶,八字中称“比肩、劫财”或称助神。

3、五行反变规律。五行若出现过旺或过弱,就不按正常的生克规律发生生克关系,而是反过来了,生者不能生,克者不能克,被克者反克反生,被生者反生反克。

三、五行与人的性格

1、木形人。木形性格的人,有博爱、恻隐之心,质朴清高,骨骼修长的特点。木命人主慈,心地善良好施舍,特别是木多木旺之人,性格倔强,意志力坚定不移,颇有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性格,特别是壬子、癸丑纳音桑拓木的人和乙丑日的人就更有股犟劲的牛脾气。以下为木形人的特征:本性柔软,性情随和,感情丰富,举止洒脱,心胸宽广,生活乐观,善交朋友,清高自信,外貌高大,体长洁白,丰姿美貌,仪表俊雅,气宇轩昂,语音柔和,面色清白,口尖发美。

2、火形人。火形性格的人,待人总是彬彬有礼,有谦让之风,神采奕奕,性急而聪明的特点。以下是火形人的特征:性情刚烈,感情易动,性急如火,热情爽快,待人耿直,善交朋友,分外热情,尊老爱幼,见弱不欺,逢恶不怕,见义勇为,缺乏冷静,外貌瘦小,面尖下圆,印堂狭窄,鼻孔易露,说话太急,语音激昂,言语妄诞,有始无终。

3、土形人。土形性格的人,有言行一致,说一不二,忠孝至诚,严守信誉,好敬神佛的特点。土命人讲信用,说到做到,不虚伪,待人忠厚老实,土多土旺的人喜静,不爱动,因而容易失去良机,对人宽宏大量,有忍劲和耐力,做事总是坚持不懈,有始有终,同时为人质朴,勤劳节约,办事踏实肯干。以下是土命人的特征:性情温厚,感情纯朴,待人诚实,讲信守誉,不讲假话,谈吐谨慎,做事细心,胆小怕事,背圆腰阔,鼻大口方,面胖色黄。土多土旺之人外表显得笨拙,土少薄弱之人声音混浊。

4、金形人。金形性格的人,有英雄豪杰、仗义疏财,讲究礼仪廉耻、性格好强、刚愎自用的特点。金命人非常讲义气,重视名誉,自尊心很强,性格孤傲,不卑不亢,针锋相对,刚直易折。以下是金形人的特征:行动稳成,外表严肃,刚毅果决,内心热情,待人耿直,重情重义,办事认真,秉公执政,脾气古怪,固执保守,体健神清,面方白细,肤色黝黑,眉高眼深,鼻高耳仰。

5、水形人。水形性格的人,水命人足智多谋,聪明好学,有谋略,好思索,坐不住,易变动。水旺,体必丰肥,但平生多波折,人生起伏较大。水多水旺者,其性情反而急躁,易出祸端。以下是水命人的特征:好动健谈,行动敏捷,灵活多变,能刚能柔,软中有硬,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命带桃花,风流多情,外形矮小,面色青黑,语言清和。

四、五行与四季的旺相休囚死。

春季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夏季火旺,土相,木休,水囚,金死;秋季金旺,水相,土休,火囚,木死;冬季水旺,木相,金休,土囚,火死;四季末土旺,金相,火休,木囚,水死。它是衡量命局各个五行的重要尺码,月令决定日干旺衰的4成左右(3-5成)。

第二节天干的基础知识

一、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二、天干与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即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即阴干

三、天干与五行: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四、天干与方位: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五、天干与四季:甲乙旺于春季,丙丁旺于夏季,庚辛旺于秋季,壬癸旺于冬季,戊己土旺于四季末。

六、天干相生:甲乙木生丙丁火,丙丁火生戊己土,戊己土生庚辛金,庚辛金生壬癸水,壬癸水生甲乙木。

七、天干相克:甲乙木克戊己土,戊己土克壬癸水,壬癸水克丙丁火,丙丁火克庚辛金,庚辛金克甲乙木。

八、天干五合: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九、天干四冲:甲庚冲、乙辛冲、丙壬冲、丁癸冲。

十、天干与人体:甲为头为胆,乙为肩为肝,丙为额为小肠,丁为齿舌为心,戊为鼻面为胃,己为鼻面为脾,庚为筋为大肠,辛为胸为肺,壬为胫为膀胱为胞络,癸为足为肾。

十一、天干与六神:甲乙为青龙,主喜庆、吉利、酒色之事;丙丁为朱雀,主文书、口舌、官讼之事;戊为勾陈,主忧虑、田土、牢狱之事;己为腾蛇,主虚惊、怪异、虚诈之事;庚辛为白虎,主血光、丧服、凶暴之事;壬癸为玄武,主匪盗、暗昧、狡诈之事。 十

二、天干的基本含义:

1、甲木:为阳性,代表栋梁、森林之木,形貌高大雄壮、粗野胆大、威武坚强、大方仁义。

2、乙木:为阴性,代表花草树木,性质柔软,形貌苗条秀丽、性情温和、多情多义、心地善良。

3、丙火:为阳性,代表太阳之火,主文明之象,性情心急耿直、恭敬谦和、威仪凛然、大方热情。

4、丁火:为阴性,代表灯烛之火,如夜空的星光灿烂,性情温顺,淳朴温厚,文雅俊秀,聪明有为。

5、戊土:为阳性,代表城墙之土,气势磅礴,胸怀宽大,言行一致,忠孝至诚,好敬神佛,勇敢忠义。

6、己土:为阴性,代表田园之土,滋养万物,性格温厚,度量宽大,处事有方,重情重义,不失信义。

7、庚金:为阳性,代表刀斧之金,性情刚直不屈,主张正义,办事刚毅果断,为人公正。

8、辛金:为阴性,代表首饰之金,性情柔软细腻,重情好义,仗义疏财,英雄豪爽,助人为乐。

9、壬水:为阳性,代表江河湖海之水,多智多能,为人仁义,宽宏大量,性欲旺盛。

10、癸水:为阴性,代表雨露井泉之水,滋润万物,雨后霞光,文采裴然,足智多谋,聪明过人,阴柔十足。

十三、十干与生旺墓绝。

甲木长生在亥,旺在卯,墓在未,绝在申;乙木长生在午,旺在寅,墓在戌,绝在酉;丙火长生在寅,旺在午,墓在戌,绝在亥;丁火长生在酉,旺在巳,墓在丑,绝在子;戊土长生在寅,旺在午,墓在戌,绝在亥;己土长生在酉,旺在巳,墓在丑,绝在子;庚金长生在巳,旺在酉,墓在丑,绝在子,绝在寅;辛金长生在子,旺在申,墓在辰,绝在卯;壬水长生在申,旺在子墓在辰,绝在巳;癸水长生在卯,旺在亥,墓在未,绝在午。

十干生旺墓绝不是用来衡量五行旺衰的尺度,而是一种五行命理标志,它的用途很广泛、很精准,对迅速、正确的批准八字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第三节 地支的基础知识

一、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地支与阴阳:子、寅、辰、午、申、戌为阳,即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即阴支。

三、地支与五行: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为金,亥子为水,丑辰为湿土,未戌为干土。

四、地支与方位:卯为东方,辰巳为东南方,午为南方,未申为西南方,酉为西方,戌亥为西北方,子为北方,丑寅为东北方。

五、地支与四季:寅卯辰为春季,巳午未为夏季,申酉戌为秋季,亥子丑为冬季。

六、地支相生:寅卯木生巳午火,巳午火生辰戌丑未土,辰丑土生申酉金,未戌土有时生申酉金有时不生,申酉金生亥子水,亥子水生寅卯木。

七、地支相克:寅卯木克辰戌丑未土,未戌土克亥子水,辰丑土有时克亥子水有时不克,亥子水克巳午火,巳午火克申酉金,申酉金克寅卯木。

八、地支合会:

1、地支六合。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午未合化火或土;

2、三合局。寅午戌三合火局,申子辰三合水局,巳酉丑三合金局,亥卯未三合木局,辰戌丑未三合土局;

3、三会局。寅卯辰三会木局,巳午未三会火局,申酉戌三会金局,亥子丑三会水局;

4、半合局。寅午、午戌半合火局,申子、子辰半合水局,巳酉、酉丑半合金局,亥卯、卯未半合木局。

5、半会局。寅卯、卯辰半会木局,巳午、午未半会火局,申酉、酉戌半会金局,亥子、子丑半会水局。

九、地支六冲: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

十、地支相刑:寅巳申三刑,丑戌未三刑,辰戌未三刑,辰午酉亥四刑,丑戌互刑,子卯互刑,寅巳互刑,辰辰自刑,午午自刑,酉酉自刑,亥亥自刑。

十一、地支配生肖:子配鼠、丑配牛、寅配虎、卯配兔、辰配龙、巳配蛇、午配马、未配羊、申配猴、酉配鸡、戌配狗、亥配猪。

十二、地支藏干:干为人元,支为地元,支中所藏为人元。子藏癸,丑藏己、癸、辛,寅藏甲、丙、戊,卯藏乙,辰藏戊、乙、癸,巳藏丙、戊、庚,午藏丁、己,未藏己、丁、乙,申藏庚、壬、戊,酉藏辛,戌藏戊、辛、丁,亥藏壬、甲。

十三、地支与人体:子为耳为膀胱、三焦;丑为胞肚为脾;寅为手为胆;卯为指为肝;辰为肩胸为胃;巳为面、咽齿为心;午为眼为小肠;未为脊梁为为脾;申为经络为大肠;酉为精血为肺;戌为命门、腿足为胃;亥为头为肾、心胞。

第三节十神六亲的含义

一、何谓十神。十神是由比肩、劫财、食神、伤官、正财、偏财、正官、七杀(又名偏官)、正印、枭神(又名偏印)等组成的,它们是由十干与日干发生的生助克泄耗的的关系而产生的。

1、与日干阴阳、五行相同者为比肩,比如甲木日干,遇甲木、寅木为比肩;与日干同五行,不同阴阳的,为劫财,比如甲木日干,遇乙木、卯木为劫财。因为它们帮助日干的,所以比肩与劫财又称助神。

2、日干所生者、为同阴阳的是食神,比如甲木日干,遇丙火、巳火为食神;日干所生者、为不同阴阳的是伤官,比如甲木日干,遇丁火、午火为伤官。因为它们泄秀日干的,所以食神与伤官又称泄神。

3、日干所克者、为同阴阳的为偏财,比如甲木日干,遇戊土、辰土、戌土为偏财;日干所克者、为不同阴阳的是正财,比如甲木日干,遇己土、未土、丑土为正财。因为它们耗损日干的,所以偏财与正财又称耗神。

4、克日干者、为同阴阳的是偏官,比如甲木日干,遇庚金、申金为七杀;克日干者、为不同阴阳者是正官,比如甲木日干,遇辛金、酉金为正官。因为它们克制日干的,所以七杀与正官又称克神。

5、生日干者、为同阴阳的是枭神,比如甲木日干,遇壬水、亥水为枭神;生日干者、为不同阴阳的是正印,遇癸水、子水为正印。因为它们是生扶日干的,所以枭神与正印又称生神。

二、何谓六亲。六亲指的是父亲、母亲、妻子、儿女、祖父、祖母、兄弟、姊妹、外祖父、外祖母等。现以甲木代表男命,乙木代表女命,看甲男与乙女同其它十个天干发生生助克泄耗关系后,所产生的十神与对应的六亲所代表的关系名称。

(一)、甲木日干的男命:

1、遇甲木为比肩代表兄弟;

2、遇乙木为劫财代表姊妹;

3、遇丙火食神代表儿子、有时也代表女婿、外祖父;

4、遇丁火伤官代表女儿、祖母;

5、遇戊土偏财代表父亲、情人、后妻;

6、遇己土正财代表妻子;

7、遇庚金七杀代表儿子、姐夫、妹夫;

8、遇辛金正官代表女儿、外祖母;

9、遇壬水枭神代表祖父、父亲、继母;

10、遇癸水正印代表母亲。

二、乙木日干的女命:

1、遇甲木为劫财代表兄弟;

2、遇乙木为比肩代表姊妹;

3、遇丙火伤官代表儿子、外祖父;

4、丁火食神代表女儿、祖母;

5、遇戊土正财代表父亲;

6、遇己土偏财代表情人;7遇庚金正官代表丈夫;

8、遇辛金七杀代表情人、后夫、外祖母;

9、遇壬水正印代表祖父、父亲、继母;

10、遇癸水枭神代表母亲。

第五节 何谓六十花甲子

六十花甲子。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公倍数是六十,所以古人把它们依次从头到尾一个循环,通称“六十花甲子”,他们的次序是: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60、癸亥。

以上六十花甲子的每个单位都可以按照先后顺序分别代表不同的年月日支的干支,比如农历2003年9月18日申时,就是癸未年壬戌月己未日壬申时。又比如1984年是甲子年,依次类推1985年就是乙丑年,1986年就是丙寅年,„„直到六十花甲子循环完,又重新从甲子开始循环。至于四柱岁运的排法,请参考其它四柱命理入门书籍。

第六节 辰戌丑未的用法

在地支四旺(子午卯酉)、四生(寅申巳亥)、四墓(辰戌丑未)中,四旺气专而纯,五行本气不发生变化。四生因气杂会因合化而发生变化,但比起四墓来还是比较单纯容易辨别。最复杂最容易变化的就是四墓之气,因为寒暖燥湿、地支藏干的复杂性而导致四墓的性质最易发生变化,我称其为“地支变色龙”,它会因为组合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生克变化,有时生有时克,有时克有时生,具体变化阐述如下:

1、总论:使辰戌丑未四墓发生变化的来源有三。一是因会合发生五行性质的变化;二是因壬癸亥子与其组合而发生干湿变化;三是因丙丁巳午与其组合而发生干湿变化。正因为有以上三种组合,辰戌丑未有时生金,有时不生金,反而脆金泄金;有时克水,有时不克水,反而帮水;有时晦火,有时帮火。

2、甲乙木日干见辰戌丑未均论财,反过来说,辰戌丑未见甲乙木都以受克受制论。

3、辰未分别是甲乙木的中气根和余气根,甲乙木在一个命局中是否在二支真正有根,决定权在于辰未是否与卯木、壬癸亥水贴身,如果卯木壬癸亥子与辰未贴近组合,那么辰未就可以作为甲乙木的根,反之就不能作为甲乙木的根。甲木坐辰一般示为有根。

4、阳日干生于墓月皆以弱论,阴日干之墓无论临年月日时何支都以弱论,都不能作为阴日干之根。

5、阳日干(除甲木外)见年、日、时支之墓一般都以通根论,特殊情况出外,对日干具有增益和帮扶的作用,但当临年支、时支的辰土被火土包围时,不能作为日干壬水的墓根。

6、辰丑土为湿土,一般不帮戊己土,或者说一般不能作为戊己土的根,但特殊组合下可以作为戊己土的根。

7、辰丑土只能生本柱天干之金,不能生天干其它位置的庚辛金,能生邻支之金,不能生隔支和遥隔之金。

8、辰丑土只晦本柱天干的火,不晦天干其它位置的火,能晦临近地支的火,一般不克水,其晦火的力量大于水克火的力量。

9、局中水多时,辰丑土不以土论,而以水论。

10、未戌是戊己土的根,未戌一般能帮扶戊己土,特殊组合下不能帮扶,比如火炎土弱时。

11、局中火多,未戌以火论,其脆金之力大于丙丁巳午之力。

12、未戌土一般情况下以脆金论,它不生金,但在特殊情况下能生金。

13、丙戌、丁未、壬辰、癸丑四组干支为天干通墓根。

14、丙丁壬癸见辰丑,一般情况下辰丑以水论;甲乙见辰丑,辰丑论财;庚辛见辰丑,辰丑以论印。

15、丙丁庚辛见未戌,一般情况下未戌以火论;甲乙见未戌,未戌论财;壬癸见未戌,未戌以官杀论。

16、命局辰戌丑未在命局中发生刑冲时,失去寒暖燥湿的特性,刑冲后的土为中性土,跟天干戊己土一样。

17、辰戌丑未分为阴阳,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辰戌丑未分为寒暖燥湿,辰土为湿土,戌土为燥土,丑土为寒土,未土为暖土。

18、当命局不见木时,戌未土当甲乙木看,当未戌为用神时,木上大吉;当未戌为忌神时,木上大凶。当命局不见金时,辰丑土当庚辛金看,当辰丑为用神时,金上大吉;当辰丑为忌神时,金上大凶。

19、辰戌丑未之间的作用关系是:辰丑土互帮,未戌土互帮;辰戌相冲,丑未相冲;丑未戌三刑;丑戌刑二刑;辰戌未三刑。 20、以上辰戌丑未在特定条件下,辰丑不生金,能帮戊己土;未戌不脆金,能生金。

第二期 日干旺衰的判断法则 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日干的旺衰细微程度是批准八字的第一步,也是准确定准格局与选取用神的第一步,所以说这一章若无法掌握,后面的内容就无法精进。但是自古至今判断日元旺衰的流派很多,但都不太准确,流传最久,影响面最广的是从日干的得令、得地、得势这三个方面入手的,虽然有一定的准确率,但失误也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没有准确规定八字七个干支对日干的强弱力量,最流行的说法是得令不旺,失时不衰,听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搞的初学者无所是从,到底得令旺呢还是不旺呢?失时衰呢还是不衰呢?本人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大量实例的验证,终于总结出一套简短实用的判断日元旺衰的正确方法,对八字七个干支对日主的大小力量做了定性定量的规定,是大家一看就明白,一学就会。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太教条,因为八字组合千变万化,我所规定的条件也只是一些死法,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辩证运用,为批准八字打好基石,这才是我的真正初衷。

第一节日干旺衰的来源

日干旺衰的来源有三:一是月令对日干旺衰的影响,即日干在月令所处旺相休囚死的原始状态,月支在不受制的情况下,月令对日干旺衰的影响力有4成左右(3-5成),其它6个干支合共占6成左右;二是日支、月干、 时干 对日干的五行生克作用的影响;三是年柱对日干旺衰的影响,它不直接作用日干,而是通过对月柱的影响而间接影响日干的旺衰,年柱是决定日干是否从弱从旺的关键。时支对日干的影响微乎其微,它只对日支、时干起损益作用,从而间接作用日干。

比如:坤造 辛酉 庚子 丁亥 壬寅

日干丁火生子月处死地,受克伐,有5成弱的状态,日支、月干、时干都是克耗日干的,日干有从弱的趋向,是否真的从弱,最后看年柱,年柱双体辛酉财星不帮扶日干,日干从弱,此命为从弱格。有人会问,时支寅木为日干正印可以生助日干,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在正格八个干支中,时支对日干影响最小,微乎其微,何况时支寅木对日干没有生助路线。所以此八字从弱,原局庚辛酉子亥壬为用神,寅木为忌神。但行运后,因旺衰来源的变化,而导致用忌也相应发生变化。

第二节 日干在月令的表面旺衰

分析日干旺衰的具体方法就是看八字命局中除日干以外,其余七个干支对日干的生助和克泄耗的力量大小而定,在整个命局中,这七个干支无论离日干远近均能直接和间接的对日干发生作用,只是各个干支因为远近的关系对日干作用力量的大小悬殊很大。现在我就对这七个干支做定性定量的规定,月令的力量最大,如果把所有对应在日干身上的七个干支的力量看作十成的话,月令(暂不考虑年支、日支、月干对月令的作用力)对日干的作用力可以独占四成左右(3-5成),日支次之,其次是月干,再次是时干,最后是年柱,时支对日干的直接作用力很小,它只对日支、时干作用,再通过它们间接作用日干。

本节我们来定性定量十干在十二月令的表面旺衰情况,所谓月令的表面旺衰就是指不考虑年支、日支、月干对月令的生助和克泄耗的作用力,而单纯的旺衰关系。具体的讲就是日干在月令所处旺相休囚死的原始状态,月支在不受制的情况下,月令对日干旺衰的影响力有四成(3-5成),其它7个干支合共占六成左右(5-7成),也就是说日干不管生在什么月份,它在月令的表面状态为只有四成左右。下面我就逐月来定性定量十干在十二个月的表面旺衰状态。

一、寅月。这个月有点特殊,雨水以前出生的,十干在这个时期都很弱,若命局有丙火温暖,甲乙木、丙丁火四干论旺,即有四成左右的旺度,其它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六干论弱,即有4成左右的弱度。若没有丙火暖局,十干都弱,即十干都是四成左右的弱度。雨水后出生的,甲乙木丙丁火当令为四成左右的旺度,其它六干不当令为四成左右的弱度。

有四成左右旺度的叫中和旺,有四成左右弱度的叫中和弱,今后章节以次为准,不再重复。

二、卯月。甲乙木丙丁火得令为中和旺,戊己庚辛壬癸不得令为中和弱的状态。

三、辰月。从清明起12日内出生的当卯木看,甲乙木得令为中和旺,其它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不当令,为中和弱的状态。从清明起13日以后出生的当湿土看,庚辛金得令为中和旺,其它甲乙丙丁戊己壬癸均不当令为中和弱的状态。特殊情况下,生于辰月的十干旺衰会发生变化,主要看命局中木火水的组合而定,比如命局不见水木的情况下,戊己土日干为得令,为中和旺。

四、巳月。丙丁火戊己土当令为中和旺。甲乙庚辛壬癸不当令为中和弱的状态。

五、午月。丙丁火戊己土当令为中和旺。甲乙庚辛壬癸不当令为中和弱的状态。

六.未月。从小暑起12日以内出生的当火看,丙丁戊己当令为中和旺,甲乙庚辛壬癸不当令为中和弱的状态。从小暑起13日以后出生的当燥土看,戊己当令为中和旺,甲乙丙丁庚辛壬癸不当令为中和弱的状态。特殊情况下,生于未月的十干旺衰会发生变化,主要看命局水火的的组合而定。

七、申月。庚辛金壬癸水当令为中和旺。甲乙丙丁戊己不当令为中和弱的状态。

八、酉月。庚辛金壬癸水当令为中和旺。甲乙丙丁戊己不当令为中和弱的状态。

九、戌月。从寒露起9日以内出生的当金看,庚辛金当令为中和旺,甲乙丙丁戊己壬癸为中和弱的状态。从寒露起10日以后出生的当燥土看,戊己土当令为中和旺,甲乙丙丁庚辛壬癸为中和弱的状态。特殊情况下,生于戌月的十干旺衰会发生变化,主要看命局水火金的组合而定。

十、亥月。甲乙木壬癸水当令为中和旺。丙丁戊己庚辛不当令为中和弱的状态。 十

一、子月。甲乙木壬癸水当令为中和旺。丙丁戊己庚辛不当令为中和弱的状态。

十二、丑月。寒冬之月,年月见水,壬癸当令为中和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不当令为中和弱的状态。年月见火,庚辛金当令为中和旺,甲乙丙丁戊己壬癸不当令为中和弱的状态。若全局火特别强大时,戊己土当令为中和旺的状态。

第三节 日干在月令的实际旺衰

既然日干在月令有表面旺衰,那么也就有实际旺衰,因为世间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受其它诸多因素制约的,八字命理也不例外,所以要活学活用,学会全面辩证的看问题,这才是科学的治学态度。日干在月令得生得助,是否就真的是当令而旺呢?日干在月令不得生助,是否就真的是不当令而衰呢?不是,它取决于月支与左右邻舍的生助克泄冲刑合绊的关系,即月支与年支、日支、月干的生助克泄关系,当月支一次受制时,月令对日干的力量不受影响,还是四成左右的影响力;当月支两次受制时,月令对日干的影响力不足四成左右的影响力;当月支三次受伤时,月令对日主的影响力微乎其微。现举一例说明一下,具体判断方法在第四节详细介绍。 比如:甲寅 丙子 丙午 癸巳

丙火生子月不得令为中和弱的状态,但这只是日干在月令的表面旺衰状态,它在月令的实际旺衰,还要看月支子水与年支寅木、日支午火、月干丙火的生助克泄冲刑合绊的关系而定。年支寅木泄子水,月令子水一次受伤,月令对日干的影响力不受影响,还是四成左右,日支午火冲子水,月令子水二次受伤,月令子水对日干丙火的影响力不足四成,再看泄冲月令子水的寅木、午火都是生助日干丙火的,就可以直断日干为偏旺,是不是从旺呢?不是,一是因为月令子水不是三次受制,二是时干官星癸水得令克日干丙火,所以日干不是从旺,为偏旺格。用神取克泄耗,即子癸为用神;忌神取生助。即甲寅丙午巳为忌神。这样,通过全面细致、灵活辩证的分析判断得出日干丙火在月令的实际旺衰是偏旺。

第四节 日干旺衰的判断方法与步骤

分析日干的旺衰,具体就是看八字命局中除日干以外的,其余七个字对日干的生、助、克、泄、合、绊、刑、冲、耗的力量如何而定的。在八字命局中,这七个字无论离日干远近,均能直接或间接的对日干发生作用,均不可忽视。而在这七个字中,因为所秉节令之气和与日干位置远近的关系,各字力量的大小却又十分悬殊,力量最大的是月令。如果把所有对应在日干身上的七个字,力量看成10成的话,月令可以独占4成左右,日支占2成左右,月干占

1、5成左右,时干占1成左右,年柱占1成左右,时支占0、5成左右。这种分法也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八字命局的具体组合灵活增减,这里只是为学员提供一个参照标准而已。根据日干与月令的关系、日干与日支、月干、时干的关系,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判断日干旺衰的方法和步骤可分以下几种:

一、月令生助日干,日干有4成左右旺的可能,若日支、月干、时干再有一项帮扶日干的,日干一般以偏旺论,特殊情况除外。 例:戊申 庚申 壬戌 壬寅

壬水日干生于申月当令有4成左右的旺度,月干庚金生身有力,时干壬水帮身无力,但日干已有6成左右旺度,日干偏旺,为偏旺格。原局用神戌、寅,忌神庚、申、壬、戊。 例:己未 丙寅 丁丑 庚子

日干丁火生于寅月当令有4成左右的旺度,月干丙火坐寅帮身有力,日干旺度超过5成左右,日干以偏旺论,为偏旺格。原局用神为己、丑、子,忌神为丙、寅、未。

二、月令克泄耗日干,日干有4成左右弱的可能,若日支、月干、时干再有一项克泄日干的,日干一般以偏弱论,特殊情况除外。 例:癸未 丁巳 辛酉 庚寅

日干辛金生于巳月不当令有4成左右弱的可能,日干辛金自坐酉金不完全受制为有根,不从弱,月干丁火当令克日干,日干处6成左右弱的状态,为偏弱格。原局用神为酉、庚、癸,忌神为未、巳、寅。 例:己酉 戊辰 甲寅 辛未

日干甲木生于辰月不当令有4成左右弱的可能,日干甲木自坐寅木有比劫根不受制,不会从弱,时干辛金克日干甲木,月干虽不是克泄之物,但能耗日干之气,日干处于7成左右弱的状态,为偏弱格。原局用神寅,忌神戊、己、酉、辰、未、辛。

三、月令一次受制,月令对日干的影响仍占4成左右;月令两次受制,月令对日干的影响力不足4成左右 。它有以下两种类型:一是月令生助日干时的月令两次受制的三种情况;二是月令克泄耗日干时的月令两次受制的三种情况。

(一)、月令生助日干时,月令两次受制,有如下三种情况:

1、制月令的两个字如果都帮扶日干,日干仍以身旺论。 例:甲寅 丙子 甲寅 戊辰 日干甲木生子月得令有4成左右旺度,虽然年支、日支寅木泄子水,但寅木都是日干的比劫根,日干以身旺论,此八字为偏旺格。原局用神为丙、戊、辰,忌神为甲、寅、子。

2、制月令的两个字都不帮扶日干,日干以弱论,但绝不从弱,因为月令虽两次受制,对日干仍有作用力。

例:戊午 辛酉 壬戌 丁未

日干壬水生酉月得令有4成左右旺的可能,年支午火和日支戌土克脆酉金,月令酉金两处受制,且年支午火和日支戌土均不帮扶日干,日干弱为偏弱格,原局用神为辛、酉,忌神为戊、午、戌、丁、未。

3、制月令的两个字如果一个帮日干,一个不帮日干,日干有时旺,也有时弱,但绝不从弱。 例:癸未 癸亥 甲寅 辛巳

日干甲木生亥月得令有4成左右旺的可能,月令亥水被年支未土克,日支寅木泄,月令亥水对日干甲木的影响力不足4成左右,但泄月令亥水的寅木是日干甲木的本气根,所以日干不弱,反而偏旺,为偏旺格。原局用神未、巳、辛,忌神癸、亥、寅。

(二)、月令克泄耗日干时,月令两次受制,也有如下三种情况

1、制月令的两个字如果都不帮日干,日干以弱论。 例:癸卯 甲子 己卯 己巳

日干己土生子月不得令有4成左右弱的可能,月令子水被年支、日支卯木化泄,月令子水对日干己土的影响力不足4成左右,但化泄月令子水的卯木是克制日干的,所以日干按身弱论命,八字为偏弱格。原局用神己、巳,忌神癸、卯、甲、子。

2、制月令的两个字如果都帮日干,日干以旺论。 例:甲午 丙寅 戊辰 癸亥

日干戊土生寅月不得令有4成左右弱的可能,月令寅木被年支午火、月干丙火化泄,月令寅木对日干的影响力不足4成左右,而化泄月令寅木的丙午火都是生助日干戊土的,所以日干以身旺论命,八字为偏旺格。此八字为中和略偏旺,组合又好,原局没有用忌神,只有从岁运中去寻找。

3、制月令的两个字如果一个帮日干,一个不帮日干,日干仍以弱论,但一般不从弱,除非生助日干的字都受制,就彻底从弱了。 例:戊午 庚申 戊子 辛酉

日干戊土生申月不得令有4成左右弱的可能,月令申金被年支午火克、日支子水泄,月令申金对日干的影响力不足4成左右,但克泄月令的午、子,一个耗日干,一个生日干,年干又透出戊土帮身,日干戊土不从弱,为偏弱格。原局用神戊、午,忌神庚、申、子、辛、酉。

四、当月令三处受制时,月令之力尽失,月令对日干不作用。当日支两处受制时,日支对日干不作用。当月干两处受制时对日干不作用,当时干一处受制时对日干不作用。 例:甲午 丁卯 戊午 丁巳

日干戊土生卯月不得令有4成弱的可能,月令卯木被午、丁、午化泄,月令三处受制,月令之力尽失,月令对日干不作用,其它干支都是生助日干的,日干从强,为从强格。原局用神午、丁、巳,忌神甲、卯,在具体提取信息是甲卯因受制,反断为用神。

五、前面已说过日干的旺衰来源有三个,即一是月令对日干旺衰的影响,即日干在月令所处旺相休囚死的原始状态,月支在不受制的情况下,月令对日干旺衰的影响力有4成左右,其它6个干支合共占6成左右;二是日支、月干、 时干 对日干的影响力;三是年柱对日干旺衰的影响,它不直接作用日干,而是通过对月柱的影响而间接影响日干的旺衰,年柱是决定日干是否从弱从旺的关键。时支对日干的影响微乎其微,它只对日支、时干起损益作用。如果说前两个旺衰来源都是生助日干的,那就看它是否从旺,而决定是否从强的关键就是看日干旺衰的第三个来源——年柱,若年柱是印星和比劫,就是从旺,若是官杀就不是从旺;如果前两个旺衰来源都是克泄耗日干的,那就看它是否从弱,而决定是否从弱的关键也是看年柱,若年柱也是克泄耗日干的以从弱论,若是生助日干的,就不是从弱,而是身弱。 例:戊申 乙卯 甲寅 丁卯

八字真言范文第5篇

第一、永远不要去追求真理,这些事情留给那些知识分子去作吧,你要牢牢记住这个信条,对于自己有利的才是正确的,如果实在难以把握的话,可以理解成领导倡导的都是正确的。

第二、要学会说谎话,要善于说谎话,要说到连自己都相信的地步,并把它养成一种习惯,哦,错了,应该是一种事业。当官出卖的是一张嘴,所以你要记住,当官后,嘴已经不再属于你,要说什么,看情况需要。

第三、要有文凭,但是不是知识。有了知识就害了你,有了知识,你就会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是当官的大忌,现在很多领导都是博士,那些都是假的。真正的博士是当不了官的。

第四、做官目的是什么呢?是利益,无休止的利益,你要不知疲倦的追逐利益。而且把它当成你的唯一。你的领导提拨你,下属巴结你,同事帮助你,这些都是利益的驱使,如果这个概念模糊了,你离失败就不远了。

第五、必须把做人放在首位,然后才是作事,这里的做事,你可以理解成得才兼备的意思。这里说的做人是处关系意思。做事是实际的工作,这点即使不会也无所谓。做人是把自己编织到一个网中。你成为了这个网中的一部分,现在说谁的能力强,不是说他会做事,而是说他会做人。

第六、我们的社会无论本质怎么变化,其实都是农民社会。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成功。我们同样是这个样子,无论外表怎么变化,骨子里都是农民,农民的缺点就是目光短浅,只是注重眼前的利益,所以你一定要学会这个,要目光短浅,只是追求眼前的利益。如果目光放远,你就脱离了群众。

第七、要相信拍马是一种高级的技术,千万不要以为拍马只要是豁出脸皮就可以,豁出的去的人多了。可是最终成功的有多少呢,拍马的目的是要得上级的赏识,而得到上级赏识是你仕途得到迁升的唯一途径。

第八、你还要记住所有法律法规都不是必须要遵守的,确切的说都是需要不用严格遵守的,在执行起来都是可以改变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者从来就没有要求这些法规是来约束自己的,而是制定来约束其他人的。但是你也要知道,不是谁都可以违反的,如果你没有分清楚,你就会被游戏规则驱逐出去。

八字真言范文第6篇

2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3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5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6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7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9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10 十目所视,十指所指

1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3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15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6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8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9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21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2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24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5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27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28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3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1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7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0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3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26 三分象人,七分象鬼

29 山河易改,本性难易

31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2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33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34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

35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6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5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46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48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9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51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52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54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55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57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58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60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6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63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41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7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50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3 聪明一世,糊涂一事

56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9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6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4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65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66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67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68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69 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70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71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72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73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75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76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78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79 生与忧患,死于安乐

81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82 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84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85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87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88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90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91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93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94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

96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74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77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80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83 机不可失,时不在来

86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89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92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95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97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98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99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100时光如箭,光阴如梭

10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02 兵来将挡,水来土堰

103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104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105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06招之既来,挥之既去

108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109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111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112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114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11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17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11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20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21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123 顺人者昌,逆人者亡

124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26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27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129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107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10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113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16 城门失火,殃及鱼池

119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122 香铒之下,必有死鱼

125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28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30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31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132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133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134 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135 饿死是小,失节是大

136拿贼拿脏,拿奸拿双

137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3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9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141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142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44 躲得和尚,躲不得庙

14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47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48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150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15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53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154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156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15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59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60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162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140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143 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146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149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52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55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58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61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16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164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165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166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167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68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虚,没有的事。本无其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

2、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人把着关,一万个人也攻不开。形容地势险要,便于防守。

4、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5、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障,遮蔽。比喻被眼下细小事物所蒙蔽,因而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主流及本质。

6、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驷:古代一车所驾的四匹马,或四马拉的车。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表说出来的话就要算数。

7、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浪头还没有平息,另一个浪头又起来了。原比喻诗文写得波澜起伏。后来也比喻一个麻烦问题没有解决,又出现新的麻烦问题。

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性的一步走错,以致全局都输了。比喻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稍有不慎,处理不当,就会招致整个失败。

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利:锋利;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10、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形容一个人的言行,总有许多人监督着,如有错误决不能隐藏。

1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培植。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是不容易的。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13、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侵犯。人家不侵犯我,我也不侵犯人家。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15、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1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17、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1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捕捉到知了,却不知道黄雀在后面等着捕食自己。比喻目光短浅到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计着自己。

19、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2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网:指自然界的惩罚;恢恢:宽阔的样子。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很稀疏。但决不放过一个坏人。后形容坏人终于受到惩罚。

21、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学习或做事缺乏恒心,时常中断,不能坚持下去。三十六策,走为上计:原指无力对抗敌人,以逃跑为上计。现多指摆脱困难处境。

22、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无法用话语具体地表达,传诵。

23、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喻当你在帮助别人时,有时就是在帮助自己。

2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25、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26、三分象人,七分象鬼:形容人长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样子。

27、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走投无路的窘困境地。

28、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

29、山河易改,本性难易: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3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

3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溃:溃决。被大水冲破堤防;蚁穴:蚂蚁洞。千里的长堤,由于有小小的蚁洞而崩溃。比喻小事或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损失。

32、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成千部书都是一种写法,成千个人都是一个面孔。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

3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34、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3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36、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人;旁观者:观棋者。后用以比喻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过多,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却看得清楚。

3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3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如同行万里路一样。形容多读书,则见多识广。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坚持不停的用刀刻,金属石头也可以雕成花饰。 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4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攻”指琢磨。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4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4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4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类:同一类。 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人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 指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

4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47、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事情与自己无关,就把它高高地挂在一边不管。

48、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靛青是从蓼蓝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却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49、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月亮升上高山顶变得小了,潮水回落,水底的石头就露了出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5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51、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从竹管里看豹。意思:比喻看到的只是一部分;或比喻可以从观察的部分推测到全貌;可以看到事物的一部分。可证明事物或事情的一个理由。

5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53、聪明一世,糊涂一事:聪明了一辈子,却一时糊涂了。是说聪明人也有一时糊涂做错事的时候。常用来怪人办了不该办的事。

5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晓”:是使动用法,是“使其知晓”的意思,用讲道理的方式告诉别人,用充满感情的方式打动别人。

55、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样要伏罪。指王法面前人人平等。

56、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57、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甘居中游,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思想。

58、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别人不知道,只有我们知道的秘密。这句话以后却被人们反其意用之,成为订立攻守同盟时的常用语了。

59、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江东:借指家乡。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

60、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没有根的树木,没有源头的水。比喻没有基础,根源的事物。

6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危险,不经历最难最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

6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6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没有堵塞的地方,就没有水的流淌;没有停止,就没有行动。

64、见之不取,思之千里:见:遇到,看见;取:取得;失:失去。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形容不要错失良机。

65、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那件事,就不能增长关于那件事情的知识。一般用于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66、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意思是自古以来子女的婚姻都必须经过父母同意后,再经过媒人介绍,男女双方才能结婚,若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和自己喜欢的人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认为他不遵守礼教。

67、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鹤唳:本指仙鹤鸣叫,但泛指鸟儿鸣啼。即把风声鸟叫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

6

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与更短的相比就显得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6

9、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只知坐食享受,不事操作,懒惰成性。

70、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意指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

7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对方论据来反驳对方。 7

2、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用瞪眼回答瞪眼,用嘴咬对付嘴咬。比喻对方怎么来,就怎么反击。

7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74、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7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四肢。勤:劳作。不参加劳作,分不清五谷。形容脱离劳动,脱离群众。 7

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贤:圣人或贤人,旧指智慧超群,才能出众的人;孰,谁。一般人不是圣人或贤人,谁能没有过错呢。

7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日出之处;桑榆:日将落时,余晖在桑榆之间,指日落处。比喻在这边失败了,在那边得到胜利,收获。

78、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开头时错了一点点,结果就造成很大的错误。

7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致死。

8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做陶器得到保全。比喻宁为正义牺牲,也不苟全性命。

81、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牛后:牛肛门。宁可小而洁,不愿大而臭。旧时比喻宁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摆布。

82、头痛炙头,脚痛炙脚:比喻做事不从根本上解决或缺乏通盘计划,只是就事论事,忙于应付。

83、机不可失,时不在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84、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85、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非但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往往把事情搞糟。

8

6、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个人要是干事情成功了,那他就是个英雄人物,如果不成功被称为寇贼。 8

7、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生或死就由着命运来支配,富贵或者贫贱都是天注定的,意思就是做事为人莫要强求,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8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89、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幸福共同分享,苦难共同分担。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

90、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9

1、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百足虫:即马陆,切断后仍能蠕动。僵:硬。后用以比喻人虽死去,他的势力或影响仍然存在。

92、早知今日,悔不当初: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93、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9

4、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个人要是干事情成功了,那他就是个英雄人物,如果不成功被称为寇贼。

95、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的就不善良,善良的就不来。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提高警惕。

96、走了和尚,走不了庙:指纵然一时躲掉,但由于其他无法摆脱的牵累,最后还是无法脱身。

97、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

9

8、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指杀人者须抵命,欠债者要还钱,二者俱是一理。

9

9、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表示自己是个硬汉,对别人毫无隐瞒。

100、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10

1、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10

2、时光如箭,光阴如梭:太阳和月亮穿梭似的来去。比喻时间过得极快

10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10

4、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方法对付。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0

5、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克:攻下。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打仗没有不赢的。

10

6、君子一言,快马一鞭:表示干脆的一句话说定,不再反悔。

10

7、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10

8、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一召唤就来,一挥手就去。指旧社会里役使别人,任意呼唤支配。 10

9、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留下好的,去掉不好的。糟粕,不好的东西。

110、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明处来的枪容易躲开,暗中射来的箭难以提防。比喻公开的和隐蔽的攻击。

1

11、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

1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

1

13、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1

1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像金玉,内里却尽是破棉絮。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或事。

1

1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原为佛教劝人改恶从善的话,后用以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悔改,不再为非作歹,就能成为好人。

1

16、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尽管竖着耳朵听,但什么也没听到。表示不重视或不注意。

1

1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装作和平无事,实则想趁机害人。

1

1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着火,人们到护城河打水救火。水干了,鱼也死了。比喻无缘无故受到连累,或伤及无辜的人。

1

19、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本意是树叶落下掉在树的根部。比喻人和事物都要有个归宿,一般指客居他乡的人终归要回到自己的故乡。

1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点小火星,可以烧遍整个原野。后来比喻有生命力的微小事物,发展前途非常广阔。现在比喻革命力量或新生事物最初虽然微小或尚在萌芽时期,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1

21、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处理问题,办理事情。

1

2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1

23、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丰厚的赏赐之下,一定有胆量去做的人。旧指用大量金钱、财物作鼓励手段,可诱导人为之效力。

1

24、香铒之下,必有死鱼:言游鱼必为贪食香饵而死,告诫人们不能贪图眼前微利。

1

25、顺人者昌,逆人者亡:顺从他的人能够昌盛地存在,违背他的人就得灭亡。

1

26、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形容学习态度的。

1

27、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

1

2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仔细舂过的好米;脍,切细的鱼肉。形容对饮食很讲究。

1

29、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130、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1

31、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1

3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记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1

33、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养育儿子是为了防备年老,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1

34、养军千日,用在一朝: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

1

35、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1

36、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原来形容人经过思考,突然想出办法。现在用以说明人在脑子里运用概念以作出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1

37、饿死是小,失节是大: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1

38、拿贼拿脏,拿奸拿双:赃:赃物。奸:通奸。指捉贼要以见到赃物为凭证,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1

39、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14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坚持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

1

41、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比喻一方有意,一方无情。(旧时多指恋爱事。)

1

4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聪明人在许多次考虑中,总有一次会想错的。

1

4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即魔罗。破坏善行的恶鬼,有时也指烦恼,疑惑,迷恋等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即所谓“迷障”。原来是我佛用以警告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诱惑的一种说法,也比喻取得一定成果后的障碍更大。

1

44、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笨人多次考虑总有一点收获。后来用做所见很小的客套话。

1

45、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形容见义勇为,积极援助被欺负者的行动。

1

46、躲得和尚,躲不得庙:就是怎么躲也躲不了,早晚会被抓到,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1

4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至诚,诚心诚意。至诚所达到的地方,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被他打开。形容对人真诚产生的感动力。

1

48、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1

4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辞劳苦地贡献自己的一切,到死方休。

150、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形容两头没着落。

1

5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神通:各种神妙莫测的能力,比喻本领。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1

5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单听信一方面的话,自己就糊涂,事情就弄不清楚。

1

5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问题,仁者看见它,说它是仁;智者看见它,说它是智。比喻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1

54、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比喻经常勤学苦练,以求工夫纯熟。

1

55、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比喻工作的紧松和生活的劳逸要适当调节,有节奏地进行。

1

56、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渊:回旋的深水;丛:茂密的森林。把鱼赶到深潭中,把鸟赶到树林里,原来用来比喻反动统治者施行暴政,结果使百姓投奔别国。现指有时有些人实行闭关主义。把一些可以争取的人赶到对方去了。 1

5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焉:哪里。连皮都没有了,毛又长在哪里呢?比喻基础没有了,建筑在此基础上的东西就无法存在。 1

58、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 1

5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加:加以。根据群众所提的意见和批评,检查自己。有缺点错误,就予以改正;没有缺点错误,就加以勉励自己。

16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养到极高境界。后泛指以勉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16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比喻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百家: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鸣:比喻发表意见。百家争鸣,原来指我国战国时儒,道,墨,法,纵横,农,杂,阴阳,名(兵,小说)等各家,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的各种争论。这里比喻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

16

2、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形容未行动时象旧时未出嫁的闺女那样端庄持重,不动声色;一旦行动起来就象脱逃的兔子那样敏捷。

16

3、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象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本人一样。比喻对人物刻画描写得栩栩如生。

16

4、道不拾遗,夜不闭户:遗,指遗失的东西。把东西丢失在路上也没有人捡去据为己有,夜晚不关门也没人来偷盗。 16

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侵蚀,可经久不坏。

16

6、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要是知道的,就没有不说;要说就没有一点保留。

16

7、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声名极大的人,他的实际很难跟他的名声完全符合。现常用以提醒人们要有自知之明,经常想到自己的弱点,缺点和错误。

16

8、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人类本来都有一死,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大,有的死比鸿毛还轻微。

16

上一篇:科室管理能力范文下一篇:外协仓库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