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专业范文

2023-09-20

地质学专业范文第1篇

1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的课程现状

广义土木工程的各个分支, 如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 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虽然很多高校都开设土木工程专业, 但具体的办学方向各有不同, 其专业培养方案也各不相同。目前, 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地质学”课教学有着一种被逐渐削弱的趋势:学生由于专业偏见而忽视“工程地质学”的学习;“工程地质学”课时及其实践环节在注重学生就业的高教大环境下被不断缩减;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因为课时的限制而难于把握各知识点的主次关系等。鉴于此, 适应新形势并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改革已经成为该专业“工程地质学”教学研究的一项新的课题。

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 不如好知者, 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因此,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重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即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巩固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 讲到地质灾害, 除了讲一些灾害特点还可以收集一些图片, 视频看, 让同学身临其境, 加深印象。

3 注重教学方法

在充分认识该课程的特点, 明确了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之后, 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 就成为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3.1“工程地质学”课程特点

“工程地质学”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叙述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 要求在课程内容十分丰富而计划课时有限的条件下, 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加强实践性教学;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要重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一切都要求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 做到合理选择和正确应用教学方法。

3.2“工程地质学”教学方法

采用生动的, 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 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知识传输量, 进而保证授课效率。“工程地质学”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增加其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来达到这一目的。

(1) 课堂上的讲授、问答和讨论相结合。

课堂上采取教师讲授与师生讨论, 学生自我问答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适当提问掌握学生对课堂内容的了解程度, 这样做教师既可以及时调整讲课的速度, 又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按课程的进度和需要, 适当时安排一定时间的课堂讨论也非常必要。这种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探求精神, 理论和实践更为具体化。如讲到地质构造对工程选址的影响, 光泛泛而谈几个注意要点, 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可以举个小水坝在褶皱构造上选址的案例让大家来讨论, 如何做到方案合理化。讨论过后教师再画龙点睛做个点评, 这样学生印象就更深刻了。

(2) 多媒体教学的灵活运用。

为了克服本课程教学时数有限的矛盾,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运用得当, 可以起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的独特作用。除此之外, 根据教学需要, 应精选一些信息新、时代感强的教学光盘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例如“工程地质学”课程的授课当中, 对于矿物和岩石颜色、形态、组成以及结构和构造的描述, 对一些复杂的地质构造现象以及地质构造的演变过程, 采用多媒体演示给学生,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结合。

工程地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再好的课堂教学也无法代替实践教学。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实践环节必不可少。为此, 必须注意试验课程和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比如: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岩石矿物的特性, 实地参观感受工程地质构造特征, 现场了解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等。

4 结语

社会环境与高教背景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是可以通过深入的教学研究来改进的, 教师自身的努力将成为改变“工程地质学”目前现状的关键因素。因此, 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教师只有不断吸取新知识,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

总之, 只有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出发, 综合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才能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摘要:“工程地质学”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完成从基础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教学, “工程地质学”的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创新。本文结合浙江林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的教学实践, 提出了关于“工程地质学”教学模式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工程地质学,教学模式,实践

参考文献

[1] 白明洲, 王勐, 等.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 2006, 6 (2) :93~96.

[2] 张宏兵, 张发明, 宋汉周.地质工程专业定位引发人才培养方案革新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 2007 (2) :34~37.

地质学专业范文第2篇

什么是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及工程

人们的是生产与生活都离不开能源。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能源的旺盛需求。我们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主要指矿物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矿物能源能够进入生产生活,首先需要查找、评价和开采。矿物能源属于矿物资源,地质工作者就是专门从事矿物资源查找、评价和开采工作的职业人群。

在我国高校中,地质类专业担负着培养地质工作者的任务。我国的地址教育源于19世纪末,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现在,各高校开设的有代表性的地质类专业主要有地质学、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和资源勘查技术。这几个专业分属理学与工学专业大类,涉及了矿物资源查找、评价、开采几个阶段。

地质学专业属理学大类,是一个基础性的专业。地质就是泛指地球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指地球的物理组成、结构、构造、发育历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岩石性质、矿物成分、岩层和岩体的产出状态、接触关系,地球的构造发育史、生活进化史、气候变迁史。以及矿产资源的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等。地质学的学习内容都是围绕地球展开的,主要是在地址理论、知识方面为从事地质工作打基础。

在查找矿物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工程手段,做地质设计、施工工作。地质工程就是专门培养能在资源勘查、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管理领域从事勘查、评价和管理的工程技术型人才的专业。这个专业首先要学习地质学知识,了解影响矿物开采的基本因素;同时还要学习能源探测开采的工程学知识,学会解决各类施工中的地质问题、施工问题。

矿物资源的查找不仅需要基本的地质理论知识,还必须借助勘查方法。早期的勘查方法只能找到埋藏很浅或直接暴露在地面的石油和煤炭资源,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增加,人们对勘查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专门设立了资源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这个专业侧重于矿物资源的勘查、评价与管理方面。比如,了解能源的构成成分和形成年代;了解地球和一些能源的物理化学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寻找能源;对勘查到的能源进行评价,看看有多大开采价值等。资源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虽属于工学类专业,但是较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随着地质条件的变化和开采条件的不同,查找矿物资源工作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对勘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勘查技术与工程就是逐步分离出来的,专门培养掌握勘查技术的地质工作者的专业。这个专业主要学习地球化学方法、地球物理方法两大类勘查技术。除学习必须的地质学方面的知识外,还会学习勘查工程技术课程,如钻探工艺与设备、基础工程施工、工程地质等,掌握基本的钻探工艺、勘探工程施工方法等。

毕业后做什么

有同学会说,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勘查技术专业有什么好的,这是艰苦专业,以后就业的话就要去很偏远的地方,不能在大城市。那么我要说你的这种思想是不对的。每个专业都是针对一定的领域开设的,所以这个行业的人肯定会有人去做比较艰苦的工作,但那只是一部分。其实主动权在你手里,就业时你可以很多择业取向。

下来我来为大家解读一下这几个专业毕业后到底会去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具体工作、待遇怎么样。

国土部门:这些专业的学专毕业后可以进入各级国土部门从事相关的工作。因为我国幅员辽阔,需要对全国或者局部的土地资源等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及综合开发利用和规划,这些工作就是由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专业的人去做的,主要是从事规划、监查、监管、统计等方面的工作。属于公务员行列,待遇就是公务员的标准,是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个方向基本上都需要自己考公务员,在我们本科班上比例很低。

能源部门:这里的能源部门指的是各级政府机关的能源部门。能源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时候,我们地质工作、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专业的人才就应该责无旁贷地勘探出更多、更大的能源宝藏。此工作属于公务员行列,待遇就是公务员的标准,是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个方向基本上都需要自己考公务员,当初我们本科班上有几个同学去了这些单位。

环保部门:同学们毕业后可以进入各级政府机关的环保部门工作。随着工业大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逐渐被提到日程上来,而且很多的能源开采也涉及环境污染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专业的人才。我有两个本科同学和三四个硕士同学在不同级别的这种部门,具体就是做一些管理工作。此工作属于公务员行列,待遇就是公务员的标准,是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个方向基本上都需要自己考公务员。

安监部门:这主要是针对石油、矿山企业的安全监察工作,属于公务员,需要考试。因为能在能源开采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的地质危害,所以这个工作也比较重要。

高等院校:我们国家拥有较为庞大的地质、资源勘查、勘查技术的科研群体,包括和这几个专业相关的很多高校、研究院、研究所等,有一部分同学毕业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里需要说明一点,要想进入这样的单位并从事这类工作,本科生的机会不大的,一般都要硕士,很多单位还要求博士,待遇不错。在高校里,除了要求跟着自己的学术带头人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以外(以理论研究为主),有的还需要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许偶尔会去现场观察,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

科研院所:同样是科研工作,要是不在高校,在科研院所的话,可能就有点区别了,科研院所也是从事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不过现在很多的科研所与很多的单位联合做项目(我们称为横向项目,纵向项目是指国家级、省部级的理论研究相关的项目),更多地和现场接触、和实际接触、做实践性工作。所以会比在高校里面奔跑地多一些(可以锻炼身体、历练社会能力),但是待遇也会相应的高一些,并且可以学到很多的现场经验,这对自己的发展很有利的。科研院所一般设置在省会及大城市,你可以尽情地享受现代化城市的气息和便利。石油部门:像中国石油这样牛气单位,我们都可以去,因为石油属于矿产资源,开采前需要地质勘查,开采中需要研究地质条件的变化等。我的硕士同学有好几个毕业后去了那里。在这样的单位,主要从事横向项目和工程方面的工作。有很多出差、出国机会。根据国家政策和我国石油存储战略,很多石油实体公司都在国外买油田进行开发、合作。我的一个说是同学就经常出差去南美。我现在的一个博士同学,上过几次课后,就一直出差在阿尔及利亚。工作是辛苦,但是工资很高。

地方的石油部门出国机会很少,收入也没有那么高。但是石油行业一直是高收入行业,所以肯定不会差的。具体的工作差别不会很大。

设计部门:工程项目需要在施工前进行相关的设计,而设计的前提之一就是地质结构和地质条件勘查。现在国内有很多拥有甲、乙级资质的设计单位,很多设计院都需要地质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我有几个本科同学分别在北京、武汉、重庆的设计院工作,经常听他们抱怨说工作有多么辛苦,说自己很累。事实也的确是这样。我曾经在重庆的一家甲级设计院实习过3个月,天天都有写不完的报告,等着画的CAD图一张又一张,几乎天天都加班,有时候节假日也需要加班。工作是辛苦了一点,但是工资很高,福利待遇也很好,很少出差,就是天天做设计、写报告。在这类单位就业的地质专业学生有一定比例。咨询机构:我有一些同学毕业后进入了与地质、资源勘查、勘查技术相关的咨询机构工作,基本上是在办公室办公,做一些和地质相关的数据的统计和调查,写一些报告。

煤矿部门:还有一部分同学毕业后去了煤矿。首先,我们不要对煤矿企业存在偏见,煤矿俗称黑金,我们国家现在使用能源的70%都来自于煤炭,预计到2050年时间,我们国家的能源利用中煤炭还是要占到60%。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煤炭的重要性,不要一说煤矿就感觉那是个不好的地方。现在我国有很多年产值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煤矿企业,全国500强企业有很多都是煤业集团。煤炭属于矿产资源,煤炭开采中要涉及很多地质构造问题,所以我们同样可以在煤矿企业里有所作为。虽然很多煤矿处在比较偏远的地方,但是我们毕业后肯定是去大型的国有煤矿,矿区环境和建筑不会比大学校园差,占地面积大,单元式职工宿舍,花园式设计,物业是统一管理。除了地方不在城市,在矿区里你根本不会觉得比城市里差什么,并且煤矿企业的职工待遇都很好,主要是因为这是特殊工种,所以补贴很多。

软件开发公司:也许你会感到惊奇,地质、资源勘查、勘查技术专业的学生怎么会去软件公司呢。是的,我刚开始也不明白,要不是我的几个硕士同学去了,我还真的不能理解。现在很多的软件公司和石油、煤矿、冶金等部门合作项目,需要开发设计相关的软件。你会说这个由专门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做就可以了。那我告诉你,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是专业人士,我们在地质专业方面的素养优于计算机专业,只有我们才知道在程序设计中需要什么,怎么设计比较好。所以软件公司会招聘一些地质专业编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做这方面的工作。

冶金部门:这个部门的工作主要是在办公室处理从现场采集回来的数据。

出国、读研:本科毕业的时候,有些同学选择了出国深造,准备在国外拿硕士、博士学位。这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前提是要有很好的外语水平和一定的经济实力。

没有选择就业和出国的,就差不多是考研的了。在国内继续深造也很好,可以选择继续学习地质专业,将来再读个地质博士,早晚都会在我国地质领域闯出一点名堂来。也可以选择跨专业,考其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以上是我所了解的13类地质、资源勘查、勘查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它们占了90%的比例,还有一小部分去了其他性质的工作岗位。

升学率及就业率流向

地质工程

升学:考取研究生比例为33.61%

就业流向:科研设计单位8.40%;艰苦行业事业单位8.90%;其他事业单位3.46%;国有企业25.54%;艰苦行业企业单位8.40%;其他企业6.59%

就业率:96.05%

资源勘查工程

升学:考取研究生比例为41.00%

就业流向:艰苦行业事业单位9.20%;国有企业25.64%;艰苦行业企业单位8.41%;其他企业8.81%;三资企业1.17%

就业率:96.48%

勘查技术工程

升学:考取研究生比例为31.01%

就业流向:科研设计单位4.43%;艰苦行业事业单位4.43%;其他事业单位7.59%;国有企业30.85%;艰苦行业企业单位4.43%;其他企业6.96%

地质学专业范文第3篇

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了解认识所学专业的工作要求和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地质测量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地质测量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技巧。同时为写作毕业论文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二、实习内容

由于地质测量专业具有地质专业和测量专业相结合的特点,毕业实习时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选择的毕业论文的要求,对下面的实习内容有所侧重。下面的时间安排仅供指导教师参考。

(一) 、地质方面

课题1: (1周)

收集并了解实习点煤矿的基本地质概况。包括:

1、实习区地层、构造、地貌概况。

2、煤层赋存情况、煤层顶底板岩石性质。

3、煤层储量情况。

4、矿井瓦斯情况。

5、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2:(1周)

储量计算,内容包括

1、储量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定;

2、储量计算机本参数的确定储量计算方法;

3、储量计算的一般步骤;

4、储量计算误差;

5、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3: (1.5周)

1、熟悉煤矿常用矿图的基本内容。

2、掌握煤矿常用矿图的绘制方法。

3、掌握识读煤矿常用图件的基本技能。

4、生产和管理中矿图的应用;

5、计算机在矿图中的应用

6、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4: (1.5周)

地质报告的编制,内容包括

1、地质报告编制的目的和要求;

2、地质报告的内容;

3、地质报告的审批;

5、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5: (1周)

1、研究矿区地下水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规律、化学成分、运动规律及动态变化;

3、进行矿井涌水量计算、矿井涌水条件的分析、矿井水的防治;

4、了解矿井水对煤矿开采的危害,利用地下水资源和更有效地防治地下水的危害;

5、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6: (1周)

1、了解生产矿井日常地质工作内容和方法;

2、掌握巷道地质编录方法;

3、编制地质说明书的能力和判断中小型地质构造的能力;

4、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7:(0.5周)

煤田普查及勘探的技术手段,内容包括

1、遥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

2、山地工程;钻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3、勘探技术的选择和综合利用;

4、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8: (0.5周)

1、矿井开拓、开采及顶板管理方法;

2、矿井通风方式和方法;

3、矿井运输系统。

(二)、测量方面

课题1:(0.5周)

1、掌握测量外业的基本作业方法到内业处理方法。

2、掌握常规测绘仪器、工具的构造、性能、检校和使用,初步了解相关新仪器的使用。

3、了解和掌握测量误差的性质、来源、积累规律和精度评价指标。

4、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常规测量方法及地形图的识读及应用。

5、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

6、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2: (0.5周)

1、了解矿山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阶段的各种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测量专业基本技能。

2、掌握矿山采动变形预计和保护煤柱留设方法。

3、工程建设中的放样测量、建筑施工测量线路测量的作业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从事工程测量工作的实际能力。

5、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3: (1.5周)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内容包括

1、井下经纬仪导线的角度测量;

2、井下经纬仪导线的边长测量;

3、用光电测距仪测量井下导线边长;

4、井下经纬仪导线测量外业;

5、井下经纬仪导线测量内业;

6、陀螺定向—光电测距导线。

7、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4:(1周)

井下高程测量,内容包括

1、井下水准测量;

2、井下三角高程测量;

3、井下单个高程导线的平差。

课题5: (1周)

1、巷道和回采工作面的测量,内容包括

2、巷道和回采工作面测量的任务;

3、巷道中线的标定工作;

4、巷道腰线的标定工作;

5、激光指向仪及其应用;璇岔及斜巷连接车场中腰线的标定工作;

6、采区联系测量;

7、采区次要巷道测量;

8、回采工作面测量。

课题6: (1.5周)

贯通测量,内容包括

1、一井内的巷道贯通测量工作;

2、两井间的巷道贯通测量工作;

3、 主井贯通工作;

4、贯通时关于井下导线边长化归到海平面和高斯投影平面的改正问题;

5、贯通测量的施测;

6、贯通后实际偏差的测定及中腰线的调整。

7、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7: (1周)

矿井联系测量,内容包括

1、联系测量的作用和任务;

2、矿井定向的种类和要求;

3、地面近井点、井口水准基点及井下定向基点的设置要求;

4、地面连测导线的测量;

5、一井定向方法;两井定向方法;

6、陀螺经纬仪的工作原理;

7、陀螺经纬仪的定向方法;

8、导入高程。

9、收集相关资料。

课题8:(1周)

矿井测量图,内容包括

1、井田区域地形图与工业广场平面图;

2、水平主要巷道平面图与井底车场平面图;

3、煤层采掘工程投影图;

4、井上下对照图;

5、矿井地质图;

6、矿井测量图。

7、收集相关资料。

三、实习要求

1、学生在指导老师、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师傅言传身教下,积极学习、收集、了解煤矿生产和管理特点。

2、实习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服从命令听指挥。

3、学生应严格遵守煤矿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习纪律,虚心学习,作好笔记,

实习结束时,按指导教师的要求上缴所收集的资料和个人小结。

4、实习过程中,由指导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检查、考核,考核在现场进行,考核办法可为口试,亦可为笔试。学生的实习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现场考核结果,实习笔记、完成的资料收集情况,结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及组织纪律按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四、实习地点

淮南矿业集团各矿、地质勘探处,淮北矿业集团各矿、新集、皖北各矿。

五、指导教师

李垚、熊晓英、王光扣、从弟胜、马清利等。

附:毕业论文题目

地质方面

1、XX矿XX工作面地质情况预测及对采掘的影响

2、XX矿XX采煤工作面地质条件分析

3、XX矿XX提高防水煤柱回采可能性分析

4、XX矿XX工作面地质分析

5、XX矿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6、XX矿顶板砂岩水害分析与预报

7、XX矿底板灰岩水水害分析

8、XX矿区地表水文地质调查与分析

9、XX矿区地质构造与古应力场分析

10、XX矿区精查地质情况分析

11、XX矿区补充地质勘探设计

12、XX矿地下水开采对井筒及其它地面设施的影响

13、浅议煤矿注浆技术

14、XX矿区瓦斯地质特征分析

测量方面

1、XX矿井平面控制测量

2、XX矿区高程控制测量

3、XX矿井近井点的设计

4、XX矿区地形测量

5、XX矿井联系测量

6、XX井筒施工测量

7、XX井下控制测量

8、XX贯通测量

9、XX巷通测量

10、XX矿井储量管理

1

1、XX矿井岩层移动

1

地质学专业范文第4篇

针对金矿带地质勘查进展,以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为研究对象,在简要概述金矿勘查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包含区域地质、金矿带地质和矿石特征,最后从技术角度入手,深入探讨金矿的找矿远景,旨在为今后贵州东部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地质勘查进展;找矿远景

贵州东部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资源类型多样。但由于受到交通条件、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贵州东部地质研究水平相对较低,资源勘查程度也较低。现阶段贵州东部矿产资源勘查还以地表浅部为主。因此,贵州东部矿产资源依然存在很大的开发潜能,亟需开展深入的研究和调查。现以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为例,对金矿带地质勘查进展及找矿远景作如下分析。

1贵州东部石英脉型金矿勘查现状

贵州东部的石英脉型金矿勘查现状并不乐观,从最早的金矿普查工作来看,虽然成功提交8个金矿产地,但实际储量都在1t以内。在此之后,经过相关单位的不断努力,接连完成10余处金矿产地的评价工作,为找矿工作提供了很多金矿地质资料。

2金矿成矿条件分析

2.1区域地质特征

在构造单元中,本矿区位于都匀变形区的南北侧,矿区北部和变形区邻近,区域地质构造如图1所示。矿区出露地层包括:石炭系、第三系、第四系与二叠系,矿区岩性复杂,多见灰岩和角砾岩。矿区北西侧存在银子山向斜,中间部分存在倒转背斜,而且向斜与背斜的两翼还存在多处断裂。上述内容为本矿区主体构造,矿区内的层间褶皱及断裂较发育,局部可见地层的倒转,向斜北西侧还存在一处金矿,属于典型的断裂控矿[1]。

2.2金矿带地质特征

2.2.1地层

(1)石炭系:主要是灰色和浅灰色块状岩,核形石构造较为常见,局部夹杂白云岩,底端可见部分带状灰岩,厚度为0.5-6.0m。该层厚度100-107m,和下伏地层保持假整合接触关系。(2)二叠系:主要是浅灰与灰色碎屑灰岩,夹杂有少量白云岩,并含有一定量燧石结核。该层厚度60-130m,和下伏地层保持整合接触关系。(3)第四系:黄色、褐黄色粘土、砂质粘土,夹石英砂岩及灰岩碎块,为本区红土型金矿赋矿地层。厚0-40m。

2.2.2构造

(1)褶皱:褶皱位于矿区的西侧,在北东和南西方向上贯穿于矿区的整体,轴长为18km,矿区中褶皱长约5km,北西和南东侧宽度为2.5km,中部出露地层是P2m。北西侧地层的倾角相对较缓,通常为10°-20°,南东侧地层由于受到断层影响,其倾角相对较陡,通常在40°以上。向斜于南西段出现倒转现象,属于典型的倒转向斜,倾斜的方向为北西,倾角保持在20°-30°范围内[2]。(2)断裂:F1断层在向斜的北西侧,贯彻整个矿区,此断层上、下盘分别为D3y和P2m,是矿区中的较大断层,走向为北东至南西,长度在8km以上。此断层中构造角砾较发育;F2断层在向斜的北西侧,地表出露不显著,受覆盖作用较为亚种。断层的具体走向为北东至南西,倾角为75°-80°,长度在770m以上。断层的构造角砾同样较发育,其该断层还是临近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F3断层在向斜的南东侧,具体走向由北西转变成近南北,以弧形的形式不断向南西向凸出,南段受F6断层切割,断层已知长度为1.6km,角砾岩发育,偶见擦痕;F4为正断层,处在向斜的北西侧,和向斜轴邻近,走向为北东,长度在2.3km以上,断距保持在10-20m范围内。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为30-40m,断层构造中角砾岩较发育,断裂的周围存在弱金异常现象;F5断层在向斜的南东侧,具体性质有待考察,走向为北东,产状较复杂无法确定,断层已知的长度在3.0km以上。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为10-80m;F6断层在向斜的南东侧,走向为北东至南西,其中,北东段以弧形的形式不断向北西侧突出,并在F5断层上交汇。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为15-40m,断层构造的角砾岩较发育.

2.3矿石特征及成因

现阶段,已探明的矿体主要分布于地表的浅层,矿体的氧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且矿体由于受到氧化作用影响,大部分已经变成褐铁矿,金矿物自身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促使包裹金从载体中流出,成为处在游离状态下的金,所以本矿区的矿石工业类型属于氧化矿。相比之下,梁山组地层的含金水平较高,是成矿的重要物质来源;梁山组和马平组是成矿有利组合地层,为成矿提供了基础条件;该矿区地质条件良好,在梁山组和马平组之间的层间断裂有着极好的找矿前景[3]。

3金矿带找矿远景分析

3.1技术措施

金矿带找矿的技术措施为:广泛收集矿区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1:10000矿区地质测绘、地球化学测量,采取物探等方法对矿区中隐伏断层实际分布与已知的断层情况进行探测;开展综合分析工作,明确物化探结果异常与对成矿有一定帮助的地段;野外进行槽探与钻探工作,查证先前确定结果是否准确;对工程控制矿体实施加密处理;资料综合处理,同时形成报告,为日后找矿工作落实提供基础依据。

3.2找矿工程布置

充分结合过去的工作经验与成果,本矿区矿体的主要区域为断层和背斜控矿,断层控矿十分常见,所以找矿工作的工程布置重点在于断层破碎带,尤其是那些陡倾斜断层,工程布置具体内容如下:(1)地质测量:地质测量(1:10000)工作的主要对象为矿区中的控矿构造和各个已知的矿点,通过地质测量,可以深入调查矿区特征,如岩性、构造与蚀变作用等。(2)地球化学测量:地球化学测量(1:10000)的点距可确定为40m,通过地球化学测量可以确定金元素异常,进而为后续的系统评价工作奠定良好基础。(3)探测:探测方式为大地电磁测深,使用该方法对矿区中的空间分布与构造特点进行探测,同时确定矿区中存在隐伏构造的可能性。在本矿区中,F2断层是主要控矿构造,在此构造带中存在三种矿体。矿区区域岩性较为复杂,主要为灰岩、页岩和白云岩等,并且矿区的铁矿化较发育。依据过去成功经验,区域岩性具备低极化的实际特点,而铁矿化却具备低阻特点。所以该矿区具有良好的激电开展前提,使用这样的方法可以确定出区中极化率较为异常的分布规律,再使用激电测深的方法可以确定极化体顶端埋深及空间分布特点[4]。这对于地质研究工作的开展,是极有帮助的。(4)野外查证:在上述工作完成之后,在区内选定条件良好的地段进行槽探与钻探等工作,以此查证先前确定结果是否准确。(5)积极完善找矿三边工作,对探矿工程进行有效加密。

4结语

(1)该矿区有着良好的成矿地质基础,而且在梁山组和马平组之间的层间断裂有着极好的找矿前景,日后勘查工作可将此作为依据。(2)本矿区的矿体主要是断层控矿,断层控矿十分常见,所以找矿工作的工程布置重点在于断层破碎带,尤其是那些陡倾斜断层。(3)结合矿区的地质情况,在具体的勘查方法方面,需要使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如地质填图、槽探与钻探的有机结合。

作者:郑超 沈红钱 单位:贵州省地矿局一〇三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1]李建忠,余金元,胡琴霞.甘肃阳山金矿带地质勘查进展与找矿远景[J].黄金科学技术,2013,10(06):11-16.

[2]蒋振和,玄力,付庆.辽西凌源-北票成矿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J].矿产与地质,2013,11(06):457-460.

[3]陈桂虎,王福州,王艳忠.黑龙江逊克—嘉荫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黄金科学技术,2014,12(02):14-19.

地质学专业范文第5篇

水文地质类

孔隙水:pore water

裂隙水:crevice-water;fracture water 抽水试验:pumping test 压水试验:water pressure testHydraulic pressure test 注水试验:water injection test 渗透系数: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 包气带:zone of aeration 上层滞水:perched water 潜水:phreatic water

承压水:confined water 含水层:aquifer

地下水侵蚀性:groundwater erosion

降排水工程:dewatering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多孔介质:porous medium

水质标准:water quality standard

地下水水质:quality of the groundwater 流域:valley, basin

地下水 groundwater

地下水流域groundwater catchment

地下水条件;地下水情况groundwater condition地下水连通实验 groundwater connectivity test地下水量枯竭 groundwater depletion

地下水流量;地下水溢流 groundwater discharge地下水分水岭groundwater divide

地下水排水工程 groundwater drainage works地下水流向groundwater flow direction地下水位 groundwater level

地下水监测 groundwater monitoring地下水污染 groundwater pollution

岩土参数标准值:standard value ofgeotechnical parameter

土工试验:soil engineering tests 现场检验:in-situ inspection 现场监测:in-situ monitoring

工程地质测绘:engineering geological mapping 地基土:foundation soil

岩土层:layer,stratum (复strat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subgrade bearing

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 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 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承载力:bearing capacity 持力层:bearing stratum 桩:pile

承台:pilecap

钻孔灌注桩:drilled concreting piles 人工挖孔桩:hand-excavated hole piles(artificial hole piles)

沉管灌注桩:driven cast-in-place pile 深层搅拌桩: deep mixing method

预制桩:pretesting piles

静压桩:static-driving pile (Jack Up Pile) 高压旋喷灌注:high-pressure rotary grouting 桩基础:pile foundation

桩—土—承台:pile-soil-pilecap

动力触探:dynamic sounding

标准贯入试验:SPT (standard penetration technique)土钉:soil Nailing

地质灾害:geological hazards 管涌:piping

泥石流:mud-rock flow

滑坡:landslide

指标:index (复indexes或indices)

地下水水压测试 groundwater pressure measurement地裂缝:ground fissure 地下水体系 groundwater regime地下水位 groundwater table

地下水位变动 groundwater table fluctuation

工程地质类

原位测试:in-situ tests 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 earthquake intensity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report 地震基本烈度:basic seismic intensity 不良地质作用:adverse geologic action 场地卓越周期:site predominant period

建筑场地类型:site class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剪切波速:equivalent velocity of shear wave 静力触探:static cone penetration test

剪切波速测试:measurement of sheer-wave velocity 液化:liquefaction

阐述:is presented; statement; be discussed 阐明:expound 涉及:deal with

揭示:discover; show; exhibit

得出结论:draw a conclusion from;

地震影响:earthquake effects(或):come to a conclusion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the groundwater has little 认为:firmly believe erosion to reinforced concrete 边坡:slope 锚固:anchoring 阶地:terrace 岩溶区:karst area 淤泥:sludge (muck) 风化:weather 冲积:alluvial(.adj.) 残积土:residual soil

填土:fill

人工杂填土:artificial mixed fills 粉土:silt. 粉砂:silty sand 细砂:fine sand 粗砂:coarse sand 砾石:gravel 卵石:cobble 漂石:block

海相粘土:marine clay

颗粒级配:grain size distribution 湿度:soil moisture 塑限:plastic limit 粘聚力:cohesion

塑性指数:plasticity index

物理力学指标:physical and mechanical indices 抗剪强度:shear strength

岩石抗压强度: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rock 地基加固:ground stabilization 土壤加固:soil stabilization 挡土墙:retaining wall 胀-缩:swell-shrink 敏感性:susceptibility

膨胀灵敏度:swell sensitivity 超固结土:overconsolidated clay

翻译常用英语单词

建议:suggest 值:value

性质:properties, characteristics 厚度:thickness

在论文最后:at the end of the thesis 断定:conclude that--- 数量:quantity

确定:determine

拟建:a structure planning to build证实:confirm 住宅楼:dwelling

综合办公楼:composite office building 小区:district

达到标准:come up to the standards 选择为:be chosen for 核实:make sure 统计:statistics (n)

统计数字:statistical figure

防治对策:prevention strategic measure 水量丰富:rich in water resources 组分:constituent

结果:as a consequence 引起:give rise to

地质类词汇

岩浆岩:igneous rock

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 沉积岩:sedimentary 白云岩:dolomite

白云质灰岩:dolomitic limestone 凝灰岩:tuff 安山岩:andesite 花岗岩:granite 玄武岩:basalt

泥岩:mudstone

硅质页岩:siliceous shale 板岩:slate

(岩层)走向:strike

(岩层)倾角:dip angle (岩层)产状:strike-dip

(区域)地质构造:tectogenesistectonic movement 构造活动性:tectonic activity 张节理:tension joint 活断层:active fault 地裂缝:ground fissure 粘土矿物:clay mineral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T 14157—93

水文地质术语 Hydrogeologic terminology

路桥基勘察:

墩:pier

桥墩: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piers 高速公路:express highway,expressway 国道:national way 路基:roadbed

路线:route

路段:a section of a highway

水文地质学 hydrogeology

水文地质学原理(普通水文地质学)principles of hydrogeology(general hydrogeology) 地下水动力学 groundwater dynamics 水文地球化学 hydrogeochemistry

专门水文地质学 applied hydrogeology 供水水文地质学 water supply hydrogeology 矿床水文地质学 mine hydrogeology

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 reclamation hydrogeology 环境水文地质学 environmental hydrogeology 同位素水文地质学 isotopic hydrogeology 区域水文地质学 regional hydrogeology 古水文地质学 pa1eohydrogeology 水循环 water cycle水圈 hydrosphere 岩石圈 lithosphere 包气带 aeration zone 毛细带 capillary zone 饱水带 saturated zone

地质学专业范文第6篇

摘 要:自1998年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进行调整,十几年来地质类专业变动较大,各高校所办地质类专业也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不仅办学标准难以统一,而且专业内涵也各不相同,与国际接轨更是困难。2012年本科专业新目录公布,对地质类专业又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未来一段时间内地质类专业设置和办学方向将会相对固定,推动专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则成为今后地质类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基于此,本文在讨论目前地质类专业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于如何充分发挥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引领各高校推进地质类专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举措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质类专业;内涵式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专业整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指出高校应“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能源需求的扩大,地质类人才的需求十分强劲,地质类专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由于最近两轮(1998年和2012年)地质类专业调整幅度很大,各高校地质类专业的设置和对专业内涵的理解差异较大,对地质类专业办学带来较大影响。随着新一轮专业调整的出台,地质类新专业的设置社会认同度较高,各高校也基本形成共识,为地质类专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即在此大背景下围绕地质类专业设置,探讨如何以提高地质类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快专业整合,大力推进地质类专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以满足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地质类人才。

一、地质类专业发展现状

1.我国地质类专业教育现状

1952年教育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国内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进行调整,组建了一批建有地质类专业的学校,当时地质类专业划分较细,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相继又建立了一些与之有关的新专业。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设有地质类专业的学校共有61所,分别隶属于15个部委、8个行业公司和省市政府。其中,工科类地质专业15个左右。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工科类地质及相关专业达10多个,主要有:矿产地质勘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勘察工程、石油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等专业。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部分)”、“勘察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和“应用地球化学(部分)”等专业合并为一个基础较宽、口径较大、方向较多的新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将“地质矿产勘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应用地球化学(部分)”等专业合并成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同时,199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引导性目录中,将所有工科地质类专业合并成一个引导性专业——“地质工程”(见表1)。由于各高校原属于不同的行业部委管辖,其侧重点不同,为了保持原行业的需要和特色,在相同的专业名称下(尤其是地质工程专业),各学校根据需要各有不同侧重,例如有的侧重煤炭,有的侧重石油,有的侧重有色金属,有的侧重工程等方面。因此,同一个专业,各学校设置的课程就有很大差异,培养规格也不一样,这对于专业评估、管理等方面都造成了困难[1]。

2012年新颁布的专业目录将地质类专业设置为3个: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其中“地质工程”专业主要为传统的工程地质与岩土钻掘(探矿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主要为传统的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主要包含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等矿产资源的勘探(见表2)。

目前开设地质类专业的高校共92所,其中,地质工程专业45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51所(其中大部分属现地质工程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63所、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8所。同时2013年有7所高校申报地质工程专业,1所高校申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1所高校申报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1所高校申报还申报了油气田开发地质新专业。

开办地质类专业的高校中既有教育部直属,也有省属和民办高校,包括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同济大学、长安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东北大学、河海大学等著名高校。

2.国外地质类专业教育现状

严格来讲,国外的高等院校内没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地质工科教育一般分在工程领域,所设的地质类专业大多没有细分,只设地质学或地球科学专业。所设课程除了数、理、化等基础课外,主要是地质学科的基本原理类课程,如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古气候学、结晶学等,方法技术类课程较少。从设立的课程可以看出,他们培养的学生主要侧重于地质学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且招生规模较小[2]。但是,要求学生对地质工作方法有全面的掌握,在高年级学习了一定的专业课程后,一般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地质工程实习,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加之,国外学校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学生在校期间可自由使用,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也都具有较强的独立实践工作能力。在走向社会后很快能适应自己的工作。

3.我国地质类专业教育所取得的成绩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几代地质工程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地质类专业教育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取得的主要成绩有:

(1)地质类专业不仅培养了大量的杰出人才,同时也为国家建设、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我国地质类专业在国际上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尽管我国地质类专业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几十年来其进展十分迅速,不仅培养的地质类专业人才数量居于各国之首,而且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一些领域的研究水平也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上升,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大。

(3)专业建设得到良性发展和壮大。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工程建设和资源能源需求不断增大。不仅对地质类专业人才需求强劲,而且也促进了地质类专业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繁荣昌盛、方兴未艾的局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尽管取得上述成就,但就地质类专业而言,由于近些年地质类专业目录变化较大且较频繁,客观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改革进程,地质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还任重道远,后期还应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颁布的新地质类专业设置为基础,加强地质类专业的整合和建设,以提高地质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内涵式发展的理念,不断推进地质类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建设。

二、地质类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毋庸讳言,目前地质类专业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我国地质类专业教育与国际接轨仍有差距。尽管我国地质类专业在国际上已经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但与国际接轨仍有不足。例如:人才培养标准与国际上工程教育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人才培养方面的国际交流开展得还不够,在专业设置、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与国际上有着不小的差距。

(2)毕业生创新能力教育不足。目前地质类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比较薄弱;各高校之间的教育教学水平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

(3)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教师考评总体“重科研、轻教学”的冲击,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普遍下降,名教授上讲台比例还较低;教学内容更新较慢,科研与教学联动不够[4];在教学方法上启发式教学不足、师生互动少,讲课形式较单一,考试方式刻板,导致课堂教学质量降低。

(4)实践教学还比较薄弱。由于地质类专业实践性强,开展实践教学需要的条件较高,因此大多数高校地质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缺乏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地质基础弱化;毕业论文偏多、毕业设计较少;实验室教学参观多、动手少;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少[5,6]。

(5)专业教材的建设滞后。一方面,受教师编写教材积极性不高的影响,地质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类似,都存在教材更新慢、建设严重滞后的现象,尤其是缺乏高质量的系列化教材;另一方面,部分课程的教材又出版较杂,多是简单的重复性出版,多雷同,少特色,真正高水平、适用性强的教材少。

三、推进地质类专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措施

基于地质类专业存在的上述问题,要推进地质类专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单靠个别教师、个别团队甚至个别高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7,8]。应充分发挥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的作用,吸引各高校的广泛参与,把握全局,顶层设计,系统制订举措,以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核心,全面推进地质类专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1)教指委和高校要协同创新,共同推进地质类专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教指委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地质类专业教育的研究、咨询和指导工作,按专业、工作内容的不同成立不同的工作组,与各高校紧密协作,达到各高校最广泛的参与,共同推进地质类专业的改革和发展。

(2)发挥教指委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高校与行业的联系,建立多层次交流服务平台,强化咨询和服务功能。要在教育部的领导下,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业协会、中国地质教育学会等相关部门和学术组织的参与,建立与之有效的联系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搭建多层次交流服务平台,如国际交流平台、行业与高校密切合作平台、委员互动交流平台、院长系主任交流平台,以及服务于教师与学生的各类平台等。

(3)系统组织高校地质类专业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发挥教指委的研究职能,分若干课题组实时跟踪本领域的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和学术动向,针对各高校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共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例如在如何推进国际化教育、如何制定能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标准、如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可以统筹开展研究。

(4)开展多层次教学改革经验交流。针对地质类专业特色,组织各有关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促进各高校的交流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5)启动地质类专业教材规划与建设。发挥教指委的指导职能,成立专家工作组,深入调研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地质类专业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编著、修订和出版等进行认真规划和建设,规划出版高水平的系列专业教材和丛书。

(6)推进地质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资源共享。强化地质类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和工程训练内容,促进建立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基地、实训基地(野外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的建设,并尽早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

(7)制定地质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教指委的作用,与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教育学会等密切合作,在专业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地质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

(8)协助推进地质类专业认证工作。协助地质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切实推进地质类专业认证工作。在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试点的基础上,召开全国地质类专业认证工作动员大会并对认证标准进行加深理解,从2014年全面推进地质类专业的认证工作。

(9)协助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等各项创新活动。协助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教育协会,推进本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紧缺人才培养等重大计划,促进地质工程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唐辉明等. 地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叶斌,陈永贵. 中日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1(4):60-64.

毕孔彰,胡轩魁. 高等教育与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J]. 中国地质教育,2002(4):9-15.

曾勇,隋旺华,董守华等. “地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群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2010(4):15-18.

张发明,高正夏,袁宝远等. 地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2006(3):60-65.

吕新彪,王华,马长玲. 地质工程教育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地质科技管理,1999(6):44-46.

李峰,庄凤良,周梅等.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 中国地质教育,2004(7):127-130.

卢连大. 关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2013(1):25-27.

[责任编辑:余大品]

上一篇:全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下一篇:培训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