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业物流业联动范文

2024-04-13

商贸业物流业联动范文第1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全国各地加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热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体现为各地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热潮。在这股建设热潮下,地处闽浙赣皖四省咽喉的CS商贸物流园区应运而生。不过,目前CS商贸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关发展措施还不完善,因此,如何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推动CS商贸物流园区的发展,成为目前当务之急。

1、CS商贸物流园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CS县地属浙江省qz市,毗邻江西省,区位独特,交通便利,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使其成为浙江中西部地区巨大经济链条的最关键一环,历年为该区域的物资集散中心。在《qz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CS被列为综合物流核心圈,实现公铁联运。因此,CS能否抓住历史机遇,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来推动CS商贸物流园区的发展,将成为CS乃至整个qz地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通过对CS商贸物流园区进行合理规划,不但可以提高入驻物流企业经营的规模效益,是园区物理朝系统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而且有利于充分CS的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同时,通过CS商贸物流园区的建设和新型物流服务的开发,可以将分散在各地的物流资源整合在CS商贸物流园区内,采用统一发展的模式,有效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有利于促进CS物流现代物流业的形成。

2、CS商贸物流园区建设的发展优势

(1)、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交通。CS位于闽、浙、赣、皖四省咽喉,历来为区域物资集散中心,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的美誉。同时320国道、205国道跨境而过,杭金衢高速公路、黄衢南高速贯穿全境;三大机场、两大港口、一条水运航道环绕,大交通成就CS大商贸、大物流的核心地位。

(2)、浙西经济发展给CS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随着“振兴浙西、山海协作”等发展战略的实施,扶持政策和产业都将向浙西倾斜,浙西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

展机遇。而CS作为浙西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枢纽城市之一。随着城镇化的高速推进,四省贸易的加速流通,加上山海协作(慈溪工业园进驻CS,中商汽车、中贯轴承等知名企业入驻),CS经济必将迅速崛起,成就浙西财富新坐标!

(3)、CS丰富的绿色农副产品资源为发展商贸物流园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拥有中国胡柚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等美誉的CS,年产胡柚12万吨;年产油茶4500吨;年产鲜菇3.2万吨;拥有无公害产品22个、绿色产品7个,加上闽浙赣皖等周边城市丰富的名特优农副产品,这些为CS商贸物流园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物流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CS通过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完善物流规划,加快物流基础设施 建设等,大力支持物流业的发展,物流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3、CS商贸物流园区建设的发展劣势和不足。

(1)、区域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整体竞争力不强。目前CS的物流公司仍以传统物流为主,物流服务内容单一,物流附加值低,服务功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需求尚未形成规模,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整体竞争力不强。

(2)、商贸物流园区规划发展政策还不完善,行业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到目前为止,与园区发展配套的各项优惠政策,如税收、土地、招商引资等政策还不完善,在行政服务环境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3)、区域物流发展的“硬件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物流企业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物流业“多、乱、杂、散、差”现象严重;二是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落后。

(4)、商贸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现代化水平低。目前CS仍没有一个可以供各物流企业之间商务交易交流的信息平台,这不但不利于物流企业的自身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CS商贸物流园形成高效现代物流管理体系。

(5)、商贸物流人才短缺、物流教育培训处于起步阶段。CS物流专业人才较少,现有的物流人才专业水平低,目前只有qz学院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

4、CS商贸物流园区的发展建议及措施

近来来,由于我国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各地纷纷兴起了物流园区建设热潮。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物流园区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仍存在缺乏统一规划、战略定位不明确、入驻企业少、空置率高等问题。因此在发展CS商贸物流园区时,总结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的经验教训,并从中获得指引,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实际,我们认为CS商贸物流园区今后应在以下方面加大努力:

(1)、规划初期,应做好调研,同时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首先对物流园区的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同时结合综合分析考虑园区交通、市场、环境、规模等综合因素,合理规划商贸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以保证园区布局的合理性。CS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农特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加上浙西经济的发展为CS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因此当前要特别抓住“振兴浙西、山海协作”的发展机遇,做强做大绿色商贸产业,搞好CS商贸物流园区的建设。

(2)、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培育和吸引一大批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在CS商贸物流园区发展初期,应通过提供相关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工商等,鼓舞社会投资建设并经营物流基础设施;积极支持物流园区相关产业发展。同时重点培育、壮大和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才能促进园区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形成园区和企业的互利互惠,推动园区的快速成长。

(3)、在园区建设阶段,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物流园区发展的后劲问题。每日出入园区的成千上万的车辆,给园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园区正常运转的前提。

(4)、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提升园区物流的发展水平。在园区建设中,应根据实际出台支持政策,鼓励采用EDI、GPS、WMS等先进技术,使用先进的物流设备。作为发展现代物流的主体,物流企业必须利用标准化的网络技术将物资公司散布在不同区域的服务网点连接起来,改变过去有点无网、有网无流的状况,构筑物流服务平台。

(5)、培养和储备物流专业人才,定期培训物流员工。结合实际,我们认为应从

商贸业物流业联动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况

(一)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区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随着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工作的推进,城市商贸物流专业化、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为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和农资流通体系试点等工作,有效促进了我区农村日用工业品、农资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批发市场通过功能再造和制度创新,延伸了加工、配送功能,缩短了供应链流程、提高了流通效率。餐饮企业通过建立现代化主食配送中心,实现网点的统一配送、及时补货,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度,为方便居民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商贸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套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形成了通用仓储与专业

- 1

(一)商业网点规划方面。大型商业服务网点过于集中,重复建设问题显现,其他路段没有或缺少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二)商贸体系建设方面。部分市场基础设施配套落后,内部布局不合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老市场与新市场、新市场与新市场之间功能雷同、业态相似,企业物流普遍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商贸流通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还不健全,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

三、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布局发展规划。围绕提升城市中心功能、增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科学制定我区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全区商贸物流业规范、持续、健康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严格落实扶持政策。根据我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清理、修订制约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省、市、区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在资金、税收、土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三)逐步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审批手续,规范服务和执法行为,依法对市场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消费维权网络,搭建消费者平台,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二是积极建立和支持现有各类批发市场完善物流服务功能,逐步形成集展示、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批发交易型配送模式。三是加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商贸物流领域的推广

商贸业物流业联动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15230户,其中:商贸企业578户、仓储运输企业91户、其它企业及个体经营户14561户,有农资、化肥、建材、汽车、家具、粮油、花卉、蔬菜瓜果、日用百货、五金家电、活畜交易等各类专业市场20多个42 万平方米,农村有区域性重点集贸市场21处,全区培育形成了以平凉商城为中心的百货批发区、以崆峒东路为中心的工业机电贸易区、以新民路为中心的民族餐饮贸易区、以柳湖路为依托的物资批发区和以火车南站为中心的仓储货运区五大商贸功能区,配套完善了西郊果菜保鲜储备库、八里石油储备库、火车南站化肥、农资、建材储备库,初步形成了大型物资仓储、低温冷藏、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的商品物流体系。区域性商贸中心聚合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仅平凉商城、新世纪商厦、世纪金鼎等百货批发零售商场年营业额达到5亿元以上,其中30%的商品销往周边六县和固原、泾源、镇原、彭阳等县(区);东郊瓜果批发市场作为陇东地区最大的果菜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量4亿斤、交易额3.5亿多元,辐射陕、甘、宁、青、新、川等八个省(区);黄牛年贩运屠宰量达20万头,年销售额6亿元,畜产品销往兰州、西安、北京、上海等30多个城市。201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1亿元,增长速度17.8%,其中:城镇零售额37.2亿元,农村零售额5.9亿元。截止2012年6月底,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4.6亿元,增长速度 17 %。其中:批发业销售额20.48亿元,同比增长23.8%;零售业销售额12.04 亿元,同比增长12.5%;住宿业营业额 0.82亿元,同比增长28%;餐饮业营业额1.78亿元,同比增长 11.9%。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各级领导重视,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已经成为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市委明确要求把建设崆峒“西兰银几何中心物流枢纽”作为全市“四三二一”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区委也提出了建设“工贸旅游强区”的奋斗目标。2011年区上成立专抓商贸流通工作的商务局,制定了《崆峒区“十二五”商贸物流中心建设规划》、《崆峒区农村乡镇集贸市场规划》、《崆峒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规划》、《崆峒区现代服务业“十二五”— “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及发展项目》等规划,全区上下发展商贸物流业的氛围日渐浓厚。同时,随着平定高速、西平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和城建工程的实施,我区周边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城市扩容提质大大加快,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4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26万人,为建设商贸物流中心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平台。

(二)构建市场网络,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紧密结合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专业市场,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大力发展商贸功能区,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重点商贸企业为龙头,以312沿线为辐射带,以乡村农贸市场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网络的市场体系。先后实施了新世纪商厦扩建、新民商厦、世纪金鼎、陇东物资建材市场、国际家具汇展中心、百兴大厦、广成大酒店、平凉世博伟业家居广场等大型商贸设施建设工程,布局了以百货批发、工业机电、民族餐饮、物资批发、仓储货运为主的商贸功能区,建成了草峰、花所、高寨等一批农村大型综合农贸市场。做大做活以振辉商贸、好来西商贸为龙头的商贸物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代理配送等新型商业模式。努力扩大外贸出口,保持外贸持续稳定发展。全区现有各类商业网点1.5万多个,从业人数近 10万人。全区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6年19.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3.1亿元,增长2.23倍 。

(三)实施“两项工程”,落实惠民政策。一是认真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标准化连锁农家店建设,农村流通设施规模和经营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消费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自2006年开始连续六年建设“农家店”,现乡镇覆盖率达100%,行政村已覆盖179个,覆盖率71%。结合开展“双联”活动,贫困村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社将实行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共验收合格“农家店”377户,“乡镇示范店”10户,建设配送中心1个。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二是有序推进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城乡消费品市场得到有效拓展。截止2012年8月底,全区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86240台(件),销售额20582万元,共兑付补贴资金2360万元,补贴对象涉及全区17个乡镇4.6万多农户。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截止2011年12月底,共回收三大类旧家电2378台,销售新家电2249台,销售总额1072.3万元,财政补贴68.93万元,兑付率100%。惠民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消费,拉动了内需,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商务执法,强化商贸服务管理。一是加强商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装备配置。组建商务执法大队,理顺执法机制,做到规范执法。按照商务部有关工作要求,做好“12312”举报投诉和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设备装备配置工作,落实商务综合执法“五统一”。二是重点保障肉品、酒类商品等民生安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注水肉等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严把酒类市场准入关和流通许可证制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三是强化成品油市场管理,保障市场供应。健全了成品油市场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成品油市场监测预警工作,做到在油品供应偏紧时优先保障农业生产、重点建设项目、城市公交和公共事业的成品油供应。四是强化商贸服务行业监管,在规范中促进发展。依托养生平凉建设,积极支持餐饮企业发挥本地特色,参与行业交流,推动特色食品企业与超市对接,做响做强优势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促进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积极发展信息、家政、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培育金融保险、网络传媒、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为实现全区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区商贸物流业发展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市区发展战略目标相比,商贸业态发展不足,商圈打造和农村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现代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1.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认识不足,对商贸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调研中发现,个别部门和领导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重工业、轻服务业”、“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发展观,对现代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政府在物流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不够明确,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大物流理念,而把现代物流当作一般的流通、传统流通抓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企业对专业物流服务发展观念滞后,对第三方物流在降低生产成本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调研中,商贸业主认为,政府在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方面,目前仍按照商业地产的管理方式对待,不够合理,特别在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以及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费收取方面缺乏系统明确的扶持政策,物流行业监管还处于放任自流阶段,不利于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2、商贸流通行业规划相对滞后,布局不尽合理。多年来,我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由于缺乏有力的总体规划,商业网点基本是由商家引领,自发形成,有的区域重复建设、过度竞争,有的区域还不能满足需要。城区大型零售网点过于集中于市中心地带,新建区域商业配套服务欠缺;专业批发市场“有市无场”与“有场无市”并存,一些批发市场处在城区(如东郊蔬菜批发市场),造成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难有更大发展空间,而城郊近年来兴建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功能全的专业市场(如世博伟业)由于位置偏远,受老市场冲击,造成市场低迷;同时,在城市建设与改造过程中,受利益驱动,一些较大商网被分割出售,如平凉商城,商铺与人居混杂,不利消防安全,造成经营管理困难等问题。目前我区尚无肉类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猪肉在三里塬占道交易,牛羊肉在城区新民路占街为市交易,既影响城市交通秩序,又不利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3.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影响和制约了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一是流通业资本投入不足。我区商贸物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近年来,对流通业的资本投入多为自然投入的社会零散资本,投资方向多为小型的品牌代理和餐饮服务业,而缺乏集中的优势资本的投入。政府对发展流通业缺乏政策引导和专项扶持资金,金融部门对传统零售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显弱,使传统的流通企业投入减少,经营困难,特别是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少,企业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二是现代物流业发展人才较为短缺。我区物流业从业人员主要以仓储和运输服务人员为主,普遍缺乏现代物流经营、管理和运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特别是缺乏物流方案设计运作、信息处理方面的人才,制约了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现代物流业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到位,物流产业链没有形成。虽然我区在各种新兴市场的建设中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物流业运行网络不健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大型企业自营物流比重偏高,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社会物流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物流业务绝大多数集中在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务,组织化程度较低,服务功能单一,辐射半径较小,没有形成各自互补的物流产业链,新兴的物流业务比重很低。没有建立连接行业与政府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行业协会。物流业内的特种运输公司和仓储设备公司等都还是空白,能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公司较少,专业的物流园区更是我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大空缺。

四、几点建议

我区发展的亮点在商贸,发展的潜力在商贸,为财政做贡献的希望在商贸。我区发展大商贸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作为平凉市的中心城区,发展商贸业一直都是市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区位优势(是平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快捷便利,人流、物流、信息流密集交汇,为商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人文优势(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需求,为商贸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经济优势(是全市金融、保险、商务、文化中心),以商贸流通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前景看好。建议今后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深化思想认识,明确商贸物流发展定位。现代商贸物流业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带动下迅速成长起来的全新的服务业,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层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按照建设工贸旅游强区的战略目标,科学确定商贸物流发展定位,形成以专业批发和特色零售并重,辐射功能强、交易流通量大,网路健全、布局合理、商务配套的商贸流通格局。具体来说,一是要通过建设有特色的零售业旗舰打造周边地区高端零售中心,充分吸纳周边购买力。二是要通过建设门类齐全的专业批发市场,一方面巩固和提升对周边地区的商品辐射力,另一方面通过与全国各级各类批发市场充分对接,将本地优势资源和产品纳入全国市场。三是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通过培育物流主体,完善物流设施,降低物流成本,力争形成大进大出大流通大物流局面。

(二)加强政策支持,落实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政府要在积极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商贸发展,做到商贸经济与城市建设齐头并进。要加强对商贸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对商贸发展目标考核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全区商贸发展规划;加大商贸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出台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国土、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上给予优惠扶持,打造符合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物流产业,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同时,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监管力度,要防止个别企业借“物流”之名,行圈地之实。二是落实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鉴于市区同处一城的实际,规划一经确定,要协调市上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保证其严肃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与区直相关部门的沟通,如对2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项目在核发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许可证之前,可由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共同出具商业网点规划确认意见书;对新建和新开展经营的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项目和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新建和改扩建,由市区商务主管部门依据规划和规范程序进行预审,对重要的大型商业设施、批发市场项目、特殊流通行业召开听证会,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各界代表的意见。同时,要尽快规划建设肉类食品专业批发市场,切实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三)开拓城乡市场,建立健全城乡商贸流通服务网络。一是打造新的城市商务区。目前,新民路是城区的商业核心区,但是过于集聚的商贸企业,给周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布局的不合理,不利于人民群众快捷便利的购物需求。结合城市“北扩”发展战略,在新城区、东城区、西城区建立区域性商业中心,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引进大型连锁超市、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等,力争将该区域发展成为我区新型的商业中心。同时,围绕搞好社区服务,引导和鼓励新世纪等大型商业企业向居民小区延伸,开设一批小型超市、便利店,方便群众购物。二是构筑完善农村流通网络。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按照规定的标准要求,建立以配送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集日用消费品、药品、农资销售、农副产品收购为一体的城乡连接、互动畅通的农村流通体系。构建新型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建立仓储及预冷保鲜设施、加工配送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培育无公害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建设乡镇农贸市场。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农产品流通协会,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市场营销“一站式”服务。

(四)积极整合资源,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当前,第三方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应积极推进商贸领域由企业物流向社会专业物流的转变,真正形成以产业形态出现的第三方物流。有重点的选择若干资质好、有发展前景的物流企业,在政策、用地、资金等各方面予以倾斜扶持,培育成专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其尽快形成竞争优势。一是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服务经营商落户,或对我区现有交通运输和仓储批发企业通过合资或引进外资嫁接,组建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接轨国内外物流市场网络。二是加快促进现有相关服务企业重组转型,将现有的交通运输和货运代理企业、商业、物流储运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延伸服务领域,建成物流配送中心、仓储中心。同时,引导大型商贸企业内部独立创建配送中心。三是鼓励企业物流联盟发展,支持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邮政、运输、仓储等企业结成合作联盟,以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商贸业物流业联动范文第4篇

一、建立稳定的联动平台

目前订单培养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一个新的培养模式,简单来讲就是实现针对性的培养。但是订单培养模式的运行与开展,就需要一个稳定的平台支撑,这里的平台光是学校和单独的企业是无法实现的。要想学生在毕业之后有一个很高的就业方向,满足社会发展中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就还需要行业以及政府的推动和支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物流管理专业,那么也就需要政府与物流行业参与到培养模式中。

(一)政府为其提供政策的保障

“订单培养”跟以往产生的生产有一些差别,“订单培养”周期比较长一些,生产过程中的变数也相对较大,这也正是其风险所在之处。面对这样的一个情况,就需要政府单位部门对有加入“订单培养”相关企业给到一定的政策支持,让企业的担心变成放心;还需要出台一些规范性的政策规定,对各方的职责和义务进行确定,避免发生一些不要的纠纷,或者会纠纷发生的时候,有法可依。

(二)行业信息网络平台上给到的支持

在现在这一个阶段,物流的需求变动非常大,订单培养的过程也比较漫长。面对这样的一个情况,就需要校方在培养的时候及时对最新状态进行掌握;物流企业也要对学生的培养情况进行适当的了解。

二、政府、高校、企业、行业以及学生联动培养

(一)联动“下单”

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可以提出一些自己需要人才的实际要求,然后行业通过手机,告知学校相关负责人,最后由行业统一跟校方下单。这样做,有助于解决“下单”规模相对比较小、风险相对比较大的不足之处。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的就业范围得到有效的扩展,使得双向选择对于学生来讲更有利。在这一个过程中学校可以依照企业下单提出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去进行相应的宣传工作。学校进行积极性宣传,学生是否报名参与,完全属于个人意愿,学校不能够强制要求学生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最后学校跟企业共同对学生展开考核,择优录取。

(二)共建课程

订单培养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让校方学生在刚刚进入企业后的上手速度有所提升,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要达到这一目标,订单班的学生的教学方式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特殊性,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活力,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变差,如果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苦心学习的专业陨落了,这一批学生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面对这样的一个情况,校方不能够把订单培养的学生进行所谓的“特殊照顾”,应当让这一些学生跟其他学生一样进行学习,确保学生知识上掌握的一个广泛性。与此同时,校方和行业协会按照企业下单的一个共性和要求,可以适当把具有共性的知识加入的学生的日常学习内容里面去。

(三)共建资源

校方的教育教学资源都是相对丰富一些的,企业实践这一方面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想要有效办好“订单培养”就必须要对这两方面的优势进行有效的整合,其中无法忽略的就是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通过政府,或者政策的支持,根据物流管理专业“订单培养班”的培养需求,跟港区物流企业在学校里面构建了一些跟工作一致的实验室。这也使得“订单培养”的学生在学校外面可以实现订单培养,在学校里面也可以进行实践训练。因此也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培养方案,分别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开展“校中港”“港中校”新形势的实训基地,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服务平台,在这一个平台上实现共享资源。

(四)师资共建

在这一个过程当中,有效地构建港校联动订单培训班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师。因此,对于订单班的专业教师也有相应的要求。如果光是学校的教师,师资力量是不够的,无法满足订单班的培养需求。所以需要构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案,除了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和证书之外,还需要依靠企业的力量。如让教师能够放到企业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从而在最大的限度当中能够保障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学习到知识。另一个方面,在行业中我们也需要选择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企业教师,从而改善当前的师资队伍结构,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两者之间的对接需求。

(五)双向选择

对于订单班而言,如果在开展中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将影响学生就业。比如学生在毕业之后,因为知识和认知的局限性,导致只能到下单企业工作,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违背了毕业生双向选择的意向,也就没有发挥出行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面对这样的一种问题,我们需要解决下单的源头,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自主就业的问题,并且也能为他们今后的职业进步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信息联动反馈

“订单培养”是长久持续的事情,需要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思考和摸索。

“订单培养”办的到底好不好,学生跟行业具有说服力。校方必须要在学习毕业之后,做好一定的跟踪服务,对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最真实的了解,学生也需要有一个自觉反馈的思维,主动给校方汇报一些真实的情况和信息,让校方了解到“订单培养”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校方要积极的去联系跟企业,了解企业是通过怎么样的一些方式去对学生做出评价。只有这样的一个有效沟通过程,信息反馈,才能够让“订单培养”发展越来越好。

结束语:

在现在这一个阶段,各大高校基本上都在摸索“订单培养”的有效路径,那么问题来了,这条路是否行得通呢?“订单班”是否具备活力,这其中的还是要看政产学研几个方面能不能实现联动。本篇文章主要就是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政产学研订单培养模式下多元联动,展开了一定的分析,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提高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和优化“订单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就是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政产学研订单培养模式下多元联动,展开了一定的分析,另外开展订单培养这一模式,是高职学院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企业需要人才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学校跟社会企业进行一定的合作,展开“订单培养”,但是合作的时间有限,企业下单的周期相对较长,变数大,而且能够有效展开订单培养的专业并不是特别多。以下分析就结合实际情况,针对订单培养模式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订单培养模式,多元联动

参考文献

[1] 钟鸣,朱文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政产学研四位一体订单培养模式下三阶段五循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11):154-155.

上一篇:实木门品牌排行榜范文下一篇:什么是感恩的心态范文